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薪酬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薪酬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薪酬管理体系

第1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理念的提出规划了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新时代对企业员工的激励、经营成本的节约以及动态适应能力的提高,构建核心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战略都起至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现行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弊端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并对其作用效能和路径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薪酬管理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又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更没有自己的管理创新理念在这种环境下设计出的薪酬管理体系难免暴露出诸多的弊端给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薪酬管理制度与基本的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者分离导致企业过分注重短期行为忽视或者放弃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工作同时现行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缺乏动态调整能力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战略调整做出响应的变动服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针对现行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诸多弊端我们有必要把薪酬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依据企业的战略要求制定相应的薪酬管理体系以达到薪酬管理应有的目的。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提出及其特征

所谓战略性薪酬管理是Milkovich在,988年提出的,指在做薪酬决策时对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且配合或支持组织的全盘的、长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Milkovich认为战略性薪酬管理就是将对组织绩效具有关键性的薪酬决策模式即凡是对组织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的薪酬决策就是具有战略性。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核心是薪酬战略。马尔托奇奥认为薪酬战略是指在提高劳动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政策与实践。米尔维奇认为薪酬战略是由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所决定的,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一系列战略性薪酬决策总结一下,可知薪酬战略的基本是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把薪酬管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工具。薪酬战略包括两部分内容:

1.薪酬战略要素只有对组织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薪酬要素才具有战略性其包括薪酬基础、水平、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

2.薪酬政策它是薪酬战略要素所遵循的纲领和原则为组织的薪酬管理指明方向包括企业内部工资率应高于、低于还是等于现行市场的工资率;新员工的初始工资水平以及与老员工的差距确定加薪间隔期明确业绩和资历对加薪决策的影响程度工资支付水平与企业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的关系:企业非经济性薪酬与经济性薪酬的比例关系及使用安排等。

三、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效能及其作用路径

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无论在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满意度获取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本还是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业的竞争优势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效能作用。归纳起来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吸收和保留人才。通过设计具有外部公平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可以实现企业的人才计划获得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本;通过内部公平合理的薪酬水平企业可以保留所需人才,保持竞争优势。

2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具有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效能。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者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设计出具有内外公平且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反映和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即将员工的不同工作绩效与不同的薪酬挂钩运用等级制方案加以实施从而促进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保护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具有传递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的配置和协调效能。企业可以发挥薪酬战略的导向功能通过薪酬水平的变动结合其他的管理手段合理地配置与协调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并且将企业目标传递给员工促使员工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融合不会偏离组织目标。

4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具有创造企业财富的增值效能。薪酬不但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而且关系到企业的产出和效益。虽然薪酬本身不能直接带来效益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用激励竞争性的薪酬换取劳动者的活劳动使之很好地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企业财富和经济效益这样以基本或其他非经济报酬支付形式的薪酬,就可以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贡献力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

5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其中自我实现是处在一定高度的战略性薪酬管理不仅仅从企业自我价值的现去设计,更多地表现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薪酬可以用于获得实物、保障、社会关系以及尊重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通过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体现薪酬不再是一定数目的金钱而更多地反映员工在企业中的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等,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实力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四、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模型

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牵涉到企业内外部的很多方面.在选择薪酬模式、决定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以及薪酬策略因素三个层次。其中企业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水平、国家经济走势、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外部薪酬调查结果等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类型、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企业规模、企业的支付能力等‘而薪酬策略因素则包括岗位职责、技术标准、能力标准、绩效标准,岗位价值体系、技术体系、能力水平体系、绩效水平体系员工的实际要求如何按表现支付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笔者提出了企业的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设计模型MSCMSD (TheModelofStrageticCompensationManagementSystermDesign)

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设计模型的基本前提是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所存在的机会与威胁是充分考虑在实施企业战略过程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薪酬战略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组织的类型、性质和员工构成等实际情况同时在各种基础工作诸如职位描述、工作评价、薪酬调查等的配合下而做出具有长期动态适应性、竞争性、公平性、激励性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这样就可以通过作用路径即对员工的工作动机、员工的流动情况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成本产生影响最终起到改善企业的财务指标、提高企业的创新成长能力、构建核心业务流程和增加顾客满意度从多方面提高企业的核。

1.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1.组织的经营战略是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因素。组织的经营战略分为差异化、创新型、成本领先三种战略。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强调薪酬的激励目标鼓励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其薪酬战略侧重于采用变动工资而且变动幅度较大采用定量测量的成果来确定薪酬的数额实行创新型战略的企业重视与雇员共同分散风险同时使他们能够通过分享企业未来的成功而有机会获得高收入其薪酬战略必然侧重与鼓励员工创新实行基于外部市场的薪酬短期中提供较低水平的固定工资但同时可以采取奖金和股票期权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适应稳定的组织结构和传统管理模式,增长率较低劳动力队伍较为稳定对于工资决策的连续性和标准化要求较高其薪酬战略注重严格控制成本强调生产率增加浮动工资满足控制和生产要求。

2.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设计要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考虑。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注重业绩的提高和利润的增长薪酬战略侧重于较低的基本工资和高水平的绩效工资而且重视长期报酬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薪酬应具有较强的激励性注重效率报酬与中高程度的奖励相结合;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以奖励市场开拓和管理技能注重平均水平的报酬与中等的奖励相结合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的薪酬战略侧重低于中等水平的基本工资,标准的福利水平同时采取适当的刺激与鼓励措施,并直接与成本控制相联系处于再造期的企业的薪酬战略与初创期的较为相似只是其竞争的程度比初创期要小。

3.组织的类型与工作性质是影响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的因素之一各种不同组织类型其薪酬战略不同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员工数量多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实行计件工资、岗位薪酬可能比较合适,可变工资的比重可大一些,薪酬信息应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技能工资和绩效模式可能更适应。当然从工作性质角度出发工作内容是程序化的工作结果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少的,容易量化更加适合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和个人薪酬绩效模式而工作内容非程序化的结果不容易量化的可能实施计时工资制、岗位薪酬、团队绩效薪酬模式。

第2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问题;对策

薪酬管理体系是指企业按照其总体发展的要求所建立的薪酬激励计划。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多种薪酬形式如工资、奖金、福利等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培养。薪酬管理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只有站在经营管理的高度,系统性地认识薪酬体系的定位、管理对象、实施手段,才能全面把握薪酬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发挥的管理作用。通过企业建立的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将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形成长期和中短期的利益结合与捆绑,促使旅游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让“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员工与企业之间共同的成长目标。

一、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企业中不同的职位与层次之间应该保持着相应的关系。旅游企业就其他企业而言,其工作层次、职业岗位不尽相同,工资结构也分布不均,不很合理。如酒店、旅游风景名胜区等这一类的旅游企业的老板会选择支付员工工资平均化的这种分配方式。这种做法是其出于平衡员工,避免因差距过大而产生员工冲突的考虑,然而这种分配的平均化除了起到平衡作用的同时,还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另一部分如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等这类旅游企业工作的员工则呈现出另一极端,旅游企业内部员工工资相差差距过大,同样不利于该类型旅游企业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另外,据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大部分旅游企业,其高层职员的薪资水平也都停留在较低的位置。这种情况在一些即使是营业业绩比较突出的旅游企业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现象使我们为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现状担忧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这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旅游企业薪酬设计缺乏科学化的考量

在大多旅游企业的工资结构中都存在单一或模糊的问题。薪酬是企业对员工在其内部业绩表现的认可、反馈和物质表现。决定工资高低的关键性要素应包括:工作的职责、努力程度、工作的具体要求、任职资历、工作的环境与安全保障以及工作的绩效考核评定结果。此外,企业的效益、对社会保险的要求、培训需求也是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表明,企业员工薪酬的追求也不完全是刚性的。因此,大多数旅游企业没有周详的薪酬计划和预算支付,只是随意的复制大多数公司采取的并不成熟的薪酬管理模式,其工资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功能。这种做法最终导致旅游企业的内部矛盾,造成企业甚至行业内的人才的严重流失。

2.旅游企业薪酬体制忽略精神价值强大的激励作用

一个企业若想长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密切关注员工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诉求。做物质条件的满足和精神层面的慰藉“双管齐下”。一个企业如果忽略了员工的精神激励机制,一味只重物质方面,让员工感受不到人格上的满足与升华,这样最终也会导致人才的严重流失。事实上,在很多旅游企业内部,优秀的员工并不是因为金钱上的缺失而离开,反而更多的是因为其认为精神层次没有得到满足,认为自身人格没有得到相应价值上的认可而离开。

3.旅游企业的薪酬体制缺乏竞争力,员工跳槽现象屡见不鲜

一个企业想吸引优秀的行业精英,若其设定的薪酬体制相较于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更为合理,则会更有竞争力。如果旅游企业的员工发现其所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相比较于其他企业缺乏竞争力,则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跳槽到其他企业。这是旅游企业内部优秀员工不断跳槽的重要原因。而面对跳槽频繁的员工所导致的岗位人员的不断更换,企业的培训成本上升,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关于旅游企业薪酬机制的几点建议

1.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旅游企业应按照各地区和各阶层的关联性及差异性来分析其薪酬结构、奖金和福利发放的具体状况。参考行业内的薪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旅游企业自身的调整。使企业的薪酬支付具有更强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2.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在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精神鼓励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多关心员工生活状态、开展户外活动、集体旅游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的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让员工更深的感受到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关怀与温暖,从而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作者:谢元凤 单位: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李锐.浅析我国薪酬战略管理的相关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1)

[2]朱传伟.实施全面薪酬战略留住并激励企业员工[J].商场经济,2009(2)

第3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一、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薪酬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薪酬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完善,缺少一定的激励作用,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其中薪酬管理体系包括工资的分配制度,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奖金和福利多存在一定的平均分配主义,并不注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传统的考核模式实际并未和真正意义上的奖金和福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只是对煤田地质单位人员的素质水平的考核,并没有实际意义,一些多劳动、多工作、多贡献的员工没有得到所对应的奖励,更多的是实施一定的平均主义,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员工形成长期的惰性,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煤田地质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员工失去了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信心,缺少必定的安全感,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人才的大量流失。

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工作人员的固定工资过低,然而其相应的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等支出更多,在固定工资上,更多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从而导致煤田地质单位中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过小,支出多于收入,更多高级的部门和人员所获得的收入高出其应有的价值,导致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工作人员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和积极性,导致许多高级的人才流失,同时,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整体结构产生了影响,降低了员工之间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导致煤田地质单位内部分配的失衡,同时也影响了外部分配机制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使更多的煤田地质单位工作人员不能很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多的关注薪酬分配,对于工作效率和成果的提高产生了阻碍。

(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煤田地质单位的分配制度不合理,比较单一,许多煤田地质单位对于知识、资本、技术和劳动要素的重视程度并不够,更多的注重员工的经济薪酬,并不注重员工的非经济薪酬的发展,并没有为煤田地质单位人员的工作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并没有进行一定专业、规范的人员培训,降低了煤田地质单位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在员工的福利制度上,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取向,没有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问题,在员工的利益激励体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员工提高薪酬的方式较为单一,更多的只能通过权力导向的方式,阻碍了煤田地质单位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发展和进步。

(四)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不明显。

煤田地质单位并没有注重市场调节的作用,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体系并没有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所建立的薪酬自我约束体制并没有依据于市场的薪酬水平和具体情况,同时,煤田地质单位没有对员工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并不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员工并没有满足其生活的最低保障,使煤田地质单位员工缺乏一定的安全感,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缺乏一定的整体性,薪酬价值与市场价值并不一致,在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煤田地质单位还应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更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模式,促进煤田地质单位的有效发展。

二、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的措施

(一)实行绩效年薪制度。

煤田地质单位的管理者应实施一定的绩效年薪制度,将薪酬与个人经营管理的绩效相联系,将管理者的薪酬与其绩效相联系,增加了煤田地质管理者和煤田地质单位的联系性,不仅提高了管理者的绩效,同时也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不仅对于煤田地质资源进行了相关的保护,将权利和义务互相对等,同时又将收益和风险相匹配,不仅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管理者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煤田地质单位的整体效果,促进了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的发展。

(二)实行利润分配制度。

对于煤田地质管理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应实施一定的利润分配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和煤田地质单位的工作目标联系在一起,同时将煤田地质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与煤田地质单位的经营利润相匹配,提高中层管理者的创造力,同时为煤田地质单位贡献更多的个人力量,同时,促进团队合作,制定更有利于煤田地质单位发展的相关计划,建立更为完全的薪酬管理体系,同时,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成就感,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态度,保证煤田地质单位的持续发展。

(三)员工收入与付出相一致,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

煤田地质工作人员是煤田地质单位的主要人员,将工作人员的收入和其付出的劳动想联系,保证工作人员的收入和付出相一致,保证按劳分配为原则,同时对于相关项目可进行一定的分成,对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励,建立健全员工激励体制,提高员工工作的动力,将更多的利润进行分成对员工进行激励,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满足员工对于薪酬的必要需求,同时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员工,为员工着想,对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创新薪酬管理体系,不断总结经验,建立更适合煤田地质单位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

(四)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在煤田地质单位中,仍有一些不能量化的工作人员,切实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权益,需要煤田地质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将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技能和相应的薪酬目标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减少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坚持依岗变薪的原则,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劳动付出和工作人员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贡献确定工作人员的具体薪酬目标,满足工作人员对于薪酬的不同需求,同时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性和积极性,使员工将注意力放在对于煤田地质单位工作效率的目标上,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信任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煤田地质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促进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第4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薪酬体系 优化 路径

一、某集团简介及其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1.集团简介。某集团公司前身为建筑企业,始创于1986年,随着业务不断发展,2000年成立集团公司,为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置业投资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现有员工378人。

2.集团薪酬管理体系现状分析。目前,某集团薪酬管理体系极为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诊断其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认为某集团薪酬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分配制度不合理,缺乏公平性。问卷表明:78%的集团员工认为公司分配制度不合理,缺乏公平性。(2)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问卷表明:72%的集团员工认为公司薪酬水平偏低,在行业内及当地均缺乏竞争力。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认为导致满意度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薪酬福利缺乏竞争性,次要因素是分配制度不合理,缺乏公平性;而73%的普通员工则认为分配制度不合理,缺乏公平性是导致员工满意度偏低的最主要原因。(3)薪酬不能反映工作绩效,没有和企业的效益挂钩。问卷表明:68.5%的员工认为薪酬不能反映自己的工作业绩,认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二、某集团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1.薪酬体系设计目标。现代企业在设计薪酬管理体系时,往往从公司战略出发,希望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员工,为公司取得竞争优势提供支持。笔者认为某集团应以以下作为其薪酬体系设计目标:(1)解决集团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2)建立以岗位价值为主要依据的现代企业薪酬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员工。(3)吸引,保留有才干的员工以更好地实现各项目标。

2.薪酬体系设计导向及依据。薪酬体系设计不是为了就薪酬而论薪酬,否则将缺乏导向性。薪酬体系应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文化,应以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为设计导向。某集团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充分依据:(1)市场,即依据市场价格为相应的岗位、技能、知识及经验付酬;(2)业绩,即依据员工的绩效高低付酬;(3)能力,即依据员工素质与价值观付酬;(4)岗位,即依据职务对组织的价值与影响而付酬。

3.某集团薪酬体系设计原则。(1)公平性原则。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所得的绝对值,而且更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他们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付出劳动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劳动所得报酬进行比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收入相对较低时,就会满腔怨气,从而导致其绩效偏低。因而,某集团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一碗水端平”,遵循公平性原则。(2)竞争性原则。即集团薪酬体系必须考虑到同行业、地区市场的薪酬水平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保证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充分地吸引和留住企业发展所需的战略、关键性人才。(3)透明性原则。在集团薪酬体系运行之前,应增加其透明性,即与员工就薪酬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沟通,否则,可能会由于对员工宣讲不够,而出现薪酬体系(尤其是其中的福利等)不能被员工所理解,从而导致薪酬回报率低。(4)经济性原则。薪酬体系应充分考虑集团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支付能力。即从短期来看,集团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非人工(人力资源)费用和成本后,要足以支付企业所有员工的薪酬;从长期来看,集团在支付所有员工的薪酬,及补偿所用非人工费用和成本后,应有盈余,这样才能支撑集团扩大投资,获得可持续发展。(5)激励性原则,某集团薪酬体系应增强工资的激励性,通过动态工资和奖金等激励性工资单元的设计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还应设计和开放不同薪酬通道,使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晋级机会。

4.某集团薪酬体系设计流程。薪酬是员工用时间、努力与劳动来追求的,企业愿意用来交换的一切实物,它不仅仅限于金钱方面,也包括了非金钱方面。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应遵循一定的流程,笔者认为某集团薪酬体系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岗位分析;(2)通过岗位评价,确定每个职位的相对价值;(3)薪酬结构设计,即通过对所有职位定级定等,将类似职位归入同一薪酬等级;(4)薪酬调查;(5)薪酬分级与定薪;(6)薪酬制度的实施、反馈和调整。

5.某集团薪酬福利体系结构建议。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说:企业管理好比做菜,厨师水平的高低往往体现在细节的处理上。笔者认为某集团薪酬福利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具体建议如下:(1)年收入规划。建议某集团年收入规划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固定工资,该部分依据职位重要性、外部薪酬水平加以确定;其二是绩效奖,要求员工实际收入与其业绩相关联,充分体现薪酬激励性。(2)福利。除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发放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法定福利外,某集团还应设置具有个性化的补充福利,包括:假期(年假、法定假期、婚假、产假、哺乳假、探亲假);保健利(高温补贴、加班补贴、驻外补助、出差补助);激励性补充福利(节日慰问金、生病慰问、子女上大学慰问、车贴(或交通费用补助)、通讯费用补助、公费培训学习、公费旅游、技术津贴……)。(3)中长期激励。为长期保留、激励核心员工,建议某集团以利润或超额利润为分配基准,实施中长期激励计划。

参考文献:

[1]孙成军.如何进行企业薪酬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代企业高层管理课题组.人事总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第5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薪酬管理;薪酬体系;导入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78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不科学的薪酬体系,只注重企业的发展,并不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为解决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高薪酬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应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应用战略性的管理策略,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1 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

1.1 外部环境因素

现如今,我国企业依旧存在性别歧视、设置下限薪酬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所致。对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情况,政府应该实时推出与薪酬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也与员工的薪酬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且员工的薪酬存在着地域和行业的差异。

1.2 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架构,企业的架构需要足够的人才作支撑,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吸引更多人才。员工的工资水平也受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良好的经济实力和明确的薪酬制度有利于提高薪酬管理水平。

多方面的原因都影响着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如员工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年限、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员工的工作技能及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2 薪酬方案的设计原则

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薪酬结构,不仅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薪酬体系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对员工实行薪酬激励制度。企业在建立完善的薪酬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原则、经济原则、公平原则、战略导向原则、竞争原则与激励原则。

3 薪酬管理的策略

3.1 员工招聘的薪酬策略

企业能否招聘到合适的员工,直接影响其发展。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对企业情况不是很了解,最能吸引员工进入企业工作的因素就是企业的薪酬体系和政策。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薪酬直接影响了员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良好的薪酬制度不仅能保证企业招聘到需要的人才,而且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资源,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3.2 员工培训的薪酬策略

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通过网络不断传播,市场上的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要快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跟上时代步伐,就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员工能快速掌握新技术,保证企业开发新产品应对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做到人力资源投资与硬件投资比重相当,才能实现产品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出。所以企业在重视设备投入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才的投入,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3 绩效考核的薪酬策略

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高素质、有能力的员工,并着重培养,使其成为企业高素质的员工。企业通过激励行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绩效奖励的方式,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企业期望的行为,定期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实现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

企业通过考核员工的业绩、能力及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对员工的全面评价,而员工通过评价结果不断完善自身行为和工作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形成一个完善的考核系统,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考核目标和标准,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人才储备的薪酬策略

企业间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充足的人力资源能使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企业通过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报酬策略和非经济报酬策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利于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公平的薪酬策略是采用经济报酬策略的基础,而完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则属于非经济报酬策略。无论企业采用哪种策略进行人才储备,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薪酬管理不再是传统的升职加薪模式,而是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保障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进行战略性规划。要以现论为指导,不断促进薪酬体系的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泉.企业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和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0):57-59.

第6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商贸企业面临当下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想要保证商贸企业的生命力旺盛就要树立创新理念,完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商贸企业价值分配的依据,贯穿整个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过程,可以帮助商贸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优化商贸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商贸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的共赢。

二、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作用

(一)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把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具体化,渗透给员工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其做出合理的自我决策,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员工之间因分工不明确产生的矛盾。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领导层的工作量,把更多的工作下发到员工个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行,员工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能,把公司的利益更好地结合在自身利益之中,实现双向共赢。

(二)薪酬管理的作用。薪酬管理制度能够根据员工对商贸企业贡献大小对薪酬进行合理发放,可以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商贸企业对员工回报的合理性,是商贸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目前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的不足

(一)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不足。绩效管理体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中,首先是考核体系没有合理的结合商贸企业长远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其次是考核指标的量化效果不理想,致使考核效果无法有效区分,三是考核的指标设计不能与商贸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导致考核结果产生过大偏差。另一方面,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容易根据自身对被考核员工的了解做出感性考核,对评价结果造成偏差。

(二)薪酬管理体系中的不足。薪酬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薪酬的合理性问题,商贸企业过多的强调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会使得薪酬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降低,也会出现员工对薪酬制度不认同,产生抵触的现象。

四、基于绩效管理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一)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首要阶段,保证考核的精准度是绩效考核的关键,准确的考核结果能够有效保证人员岗位安排的科学性,鼓舞员工士气,避免员工大部分离职现象的发生,以保证商贸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

(二)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公平、公正是绩效考核的基本准则,片面的、偏激的考评会使员工滋生不良的工作思想和情绪,影响商贸企业整体的管理活动,对商贸企业领导的管理力度造成严重影响。

(三)保证审核结果的有效性。商贸企业的审核方式具有多样性特征,不同的考核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考核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以保证考核结果的有效性。

(四)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设立责任制的阶梯式考核体系,管理者、管理部门、经营小组呈现阶梯式考核管理,不断对工作质量进行强化,进一步实现个体化考核,在个人与商贸企业之间建立收益、权力、职能的融合性桥梁,形成缜密的考核机构。

(五)薪酬管理要与商贸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商贸企业能否制定与市场环境相符合的战略目标对商贸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有着直接影响,当商贸企业制定的薪酬战略与商贸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时,薪酬管理制度就能够对商贸企业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帮助商贸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薪酬管理的四项原则。1.公平性原则。商贸企业在制定整体的薪酬水平时,要保证商贸企业内的薪酬水平和商贸企业外部的薪酬水平相比是相对公平的,在制定商贸企业内部的薪酬水平时,要保证商贸企业内部薪酬水平在工作种类、职位等方面的相对公平性;2.激励性原则。只有制定具有一定激励性的薪酬制度,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工作创新行为,使其不断实现更高的工作目标,为商贸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3.多元化原则。制定薪酬管理体系的意义在于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所以,薪酬制度一定要站在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制定,商贸企业可以通过弹性薪酬的管理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性选择;4.接受性原则。不被员工接受的薪酬制度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只有被员工广泛接受的薪酬制度才是有效地薪酬制度,才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能够保证商贸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薪酬管理制度的接受性原则是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七)绩效管理是薪酬管理的前提。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制定有效地薪酬管理就要设计出与之相配套的绩效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对内有一定的公平性,对外要有较强的竞争力;要建立包括福利、津贴、休假等多种奖励回报的完整薪酬管理制度,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更多、更好地保障。

第7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作为人事制度改革乃至整个管理体制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薪酬,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如何投放在最有效的领域,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已成为当今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事业单位薪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工资管理体制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而建立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来的分配理念、分配形式均受到强烈的冲击。

(一)深受传统观念束缚,平均主义、论资排辈倾向较为严重,在体现个人价值方面失去平衡

自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事业单位职工计算薪酬的方法过于简单和粗糙,大部分事业单位现行的工资体系仍是以学历、技术职称、行政职务等指标作为确定薪酬的标准。这套体系的结构比较单一,加之级差小、平台过宽,因此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各类人员的劳动特点,无法体现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实际价值,“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职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因此也就变成了纸上谈兵。

(二)市场化程度低,造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想留的人留不住,想淘汰的人出不去的尴尬局面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由于其本身职能特点所限,尚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员工的薪酬标准与市场价格脱轨,有些简单劳动岗位的薪酬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有些复杂劳动岗位却低于市场价格,从而给人员的优胜劣汰及市场选聘机制的建立带来了困难。

(三)分配模式单一,缺乏激励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薪酬已经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的现状是外部激励措施尚不健全、内在激励因素更无从谈起,对员工的长效激励后劲不足,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很难使职工为单位的长期利益着想;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使用的较少或力度不够,因此往往达不到职工的期望值,致使士气下降,单位急需的骨干人才流失。

(四)薪酬与考核联系不紧密,形成新一轮“大锅饭”

事业单位的薪酬结构分为基本工资、津补贴项目和活的部分。其中基本工资及津补贴项目执行的是国家、地方统一规定的标准,相对比较稳定,属于保障因子,而活的部分与员工的绩效挂钩。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单位都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或者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将活的部分当成固定项目随工资发放,使活的部分活而不动,仍体现不出“绩效优先”的原则,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的平均主义。

(五)薪酬增长模式僵化,激励、导向作用片面

目前事业单位加薪模式通常为每两年自然晋升一级工资和调整工资标准两种,形式过于单调,覆盖面比较宽,各类人员的增资额档次没有拉开,以资历定薪酬的传统思维模式无法根除,激励职能不能正常发挥。事业单位职工如想加薪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职务提升,而另一种是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员工过于热衷于职务、职称的晋升,从而不利于优化员工结构,打造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建立健全薪酬体系,改革原有体系中不适应发展的部分

1、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事业单位薪酬体系、薪酬结构时应重点突出绩效原则,同时综合考虑社会就业状况、同行业薪资水平、地域薪资水平、单位经营状况、员工责任、风险、技能系数等因素。

2.重视薪酬市场调查,为合理设计薪酬结构、推进薪酬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薪酬的市场调查分为内部市场调查和外部市场调查。内部市场调查主要是对单位的工作目标、与业绩的关联程度、人才定位、经济承受能力、员工群体、关键部门及关键岗位、以及内部薪酬结构、等级、差距、公平程度、满意水平的分析与调查。外部市场调查是对本行业、本地区的薪酬支付文化、类型、结构、组成、水平等的分析与调查。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调查才能为薪酬方案的制定、可靠的决策提供依据。

3.做好岗位评价与分析,实现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功能

要实现分配的公平,就要以岗定薪,而岗位评价与分析是实现科学以岗定薪的基础。岗位评价就是将所有的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组、职系,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需要的教育程度、技术高低和创造的价值量大小,通过打分、排序,划分为若干职级、职别,对每一个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从而使薪酬管理乃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均能做到有根有据,否则薪酬设计将成为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4.建立合理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及结构

(1)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有多种形式,包括岗位效益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其主要特点是对岗不对人,无论何人,到什么岗取什么酬,人走薪留。岗位工资制按照一定程序,严格划分岗位,按岗位确定工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驱除事业单位多年“论资定薪”的顽疾。在实行岗位工资制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岗位特殊性,建立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分配机制,实行分类管理,采用相应的工资结构和工资形式并运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调控,以有效激励各类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制度是员工的工资调整取决于个人、部门及单位的绩效,效益与收人直接挂钩,它强调以目标达成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注重结果。绩效工资通过调节绩优与绩劣员工的收人,影响员工的心理行为,以刺激员工,从而达到发挥其潜力的目的。

(3)“混合工资制”“结构薪酬”的设计吸收了能力工资和岗位工资的优点,对不同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分类,并加大薪酬中活的部分,其各个工资单元分别对应体现劳动结构的不同形态和要素,因而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按岗位、按技术、按劳分配的原则,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效益的提高,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经营者年薪制年薪制是一种“完全责任制”薪资,突破了薪资结构的常规,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年薪制代表身份和地位,能够促进人才建设,也可以提高年薪者的积极性。目前,在我国现代企业中年薪制已逐步为高层经营者所接受,并散发着朝气和生命力,但年薪制也有其弊端。首先,经营者年薪标准的确立缺乏可比性和参照性;其次,大多数事业单位并不以或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年薪制的推行需要视具备情况而行。

(5)协议工资制通过建立特殊薪酬制度来向特殊人才予以倾斜,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事业单位可以在与本人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下,明确岗位职责,兑现相关待遇。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增长机制及长效激励机制

应当建立一种只要员工的技术、能力有所提高,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的薪酬增长机制。在整体设计中,为员工建立一种有效、畅通的技能工资晋升通道可以向员工传达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单位文化,从而激励职工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可以以职工有形资产人股、无形资产人股、向技术骨干配股,或以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模式使职工切实地参与到单位的管理中来,使职工关注单位的前途命运,使职工将自身利益、事业发展同单位的长效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单位不断发展壮大。

(三)量化绩效考核体系

要以工作业绩作为发放薪酬的依据,需要有一套完整、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这套系统要完整、程序必须规范,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确立工作目标、岗位描述、核定岗位职责,量化工作任务,定期对员工的成果、效率进行综合、客观地评价,并坚持以评价的结果作为对兑现奖金等薪酬中“活的部分”的依据,不搞平均主义,积极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注重精神奖励因素

按照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薪酬除了经济报酬外,还被赋予了更为广泛、丰富的内涵及员工的个人成长、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环境、在职培训等。这些内部激励因素的因子往往可以发挥更突出更强效的作用,但大多数事业单位往往忽略诸如成就感、尊重、个人发展、声誉等精神层面的奖励。古人云:“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因此,设计制定相对合理、全面的薪酬体系,对于激励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五)注重公平理论在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的体现

第8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三大进展

步正发说,收入分配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不能就分配论分配,必须从中国现阶段国情出发,着眼于解决制约影响收入分配的深层次问题,标本兼治,循序渐进,深化分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改革,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整体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等相关管理体制改革。

步正发在论坛上透露,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确保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等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五项新举

本次论坛明确提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将采取五大新措施。第一,研究确保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问题。特别要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发挥最低工资对确保和提高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作用,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状况、居民生活水平、物价、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以及国家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整体战略的研究,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面对就业形式多样化趋势,还应加强小时最低工资的规范和调整工作,研究小时工资如何在各类非全日制劳动者中全面推行。要重点研究分析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相互关系,特别是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我国各地劳动力流动和人工成本的影响,从中寻找规律。此外,针对目前我国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尚属空白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讨论建立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并与地区最低工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

第二,研究建立并完善普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第三,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第四,研究解决少数垄断行业过高收入问题,进一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

第五,研究构建科学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次论坛可谓专家云集,群贤毕至,劳动保障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鬲向前、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等领导到会并就我国薪酬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原则作重要讲话。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泽炎、中国人事科学院薪酬研究室副研究员岳颖以及来自国内知名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的多位专家作了精彩实用的主题演讲。

四个亮点

本次论坛具有四大亮点。一是层次高,参加论坛的有薪酬政策制定与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及全国知名的薪酬专家。二是理论探讨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这对我国的薪酬改革将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三是传递最新的薪酬改革信息、预测改革方向和趋势,探索改革的措施和方案,突破难点问题,探讨热点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明确改革方向。四是根据事业单位代表的要求,设置了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问题分论坛,使各专题的探讨更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此次论坛对于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9篇:薪酬管理体系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任务,笔者就是由此出发,明确酬薪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指出现今薪酬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力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根据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差别,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制度。

一、酬薪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

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达成吸引、保留、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创造—评价—分配”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企业薪酬管理的重点工作是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维护。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决定了薪酬体系战略。企业的薪酬体系建设包含薪酬策略的选择、薪酬水平的设计、薪酬结构的设置、薪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二、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延伸,而薪酬战略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延伸。薪酬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知识,多数企业的薪酬管理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为

1、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提供薪酬.却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

尽管薪酬体系在理论上可以奖励业绩的改善,事实却大不一样。由于价值的增加通常在受薪雇员中分配,其与业绩本身几乎没有关系。表现出众者与表现不佳者间仅有细微差别,奖励业绩的薪酬因此等同于总的增加值。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公司中业绩薪酬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奖励业绩改善,它也被用来调整总体薪酬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通货膨胀的增加。结果是潜在的价值增加中相当大的比例几乎必须被分配给所有雇员。

2、分配方式单一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主要依赖奖金和绩效工资,而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特别是对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不少企业也设计了一些措施,使人力资本参与分配,但比重很小或者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作用或只起到很小的作用。

3、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不均衡

部不均衡表现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个外部公平问题,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与社会上同类工作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去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才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要素之一,其配置必然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人才向着价高的企业流动将成为普遍现象。

三、寻求更加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

我们知道,任何管理体系都需要具备一定高度的战略性理念来指导和控制实践操作,就是通常所谓的原则或哲学。薪酬管理也不例外,它既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操作性较强、务实为主的部分,同时又和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等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1、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就要保证其公平、有效。而有效是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能精确的测量业绩;(2)、工资范围应足够大,以便拉开员工工资的距离,保正具有激励性;(3)、清楚的定义工资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测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挂钩;(4)、存在改进业绩的机会;(5)、其经理人员应由熟练技能设定业绩标准,并操作评估过程,而且经理及下属之间存在相互信任。

2、确立明确的酬薪分配原则

薪酬分配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有前瞻性地来规划设计薪酬系统,以此匹配业务的计划和组织的发展。比如,公司薪酬的市场定位问题:是跟着市场走按行情付薪,是根据员工的资质水平、岗位对公司的重要性、还是业绩水平和贡献程度付薪?各因素的权重又该如何权衡和分配?这些问题的答案能直接影响到公司在招聘、留人、和激励方面的效果。

薪酬分配原则就是要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是选择领先、落后还是跟随的薪酬战略,是侧重于吸引、保留还是激励人才的薪酬目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上如何兼顾,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薪酬的构架、薪酬和业绩的关联,等等。可以说,薪酬的科学性,能从明确、清晰的薪酬原则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