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体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体育论文

第1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由于学校扩招,安徽医科大学体育课受到场馆、师资等各方面的影响,体育课无论是从学时、质量上都不能得到保障。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高校的一个缩影,目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是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对安徽省高校调查,了解安徽省大学生课外锻炼有着现实的意义,为把握和指导我省大学生课外锻炼甚至高校职工体育生活提供一手资料。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大学4所安徽省高校362名在校生。

(二)研究方法

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制定问卷调查表,对安徽省的4所高校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62份(其中女生170份、男生192份),有效率为90%,并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常规的数理分析和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安徽省部分大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次数

调查发现(表1)有91.3%参与过体育锻炼,可以看来,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整体来说课余锻练的情况较好。在所有参加过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中,每周达到3~4次锻炼的占43%,每周达到4次以上锻炼的占9.1%,这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好的锻炼习惯;每周达到1~2次锻炼的占38.4%,不定期参加锻炼的占9.5%,参加锻炼次数很少的学生也是有一部分的,他们基本都没有锻炼习惯,课外体育锻炼不定时、间隔过长,不能够达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女生课外锻炼的兴趣没有男生高,这是因为安徽省部分高校的免费场地大多是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适合女生锻炼的体育场地、项目。

(二)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

表1高校男生女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调查结果发现(多选),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选择依次为:校内免费场馆288人,占80.2%;校外免费场地106人,占28.3%;校外收费场地71人,占17.8%;校内收费场地48人,占12.8%。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大学生参与课外锻炼主要是选择校内的免费场馆、场地,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会到校外一些收费或免费场馆、场地。原因大多是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或者是各校大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或是学生技术水平提高后参加一些运动群的活动。基本上学生还是会因为学校的场地比较方便,而且不需要花钱,只有在学校场地不能满足要求时才会选择邻校或附近的场地来锻炼[1]。同时,这说明高校体育组织还没有给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方面的服务。

(三)安徽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方式

了解安徽省部分高校学生选择课外锻炼的方式,才能帮助学校更加切合实际和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多选),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是:自由组织288人,排第一位,占83%;体育社团140人,占38.9%,排第2位;校、系、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86人,占26.1%,排第3位。这说明学生有自觉锻炼身体要求和习惯。但是光靠学生自己组织,没有学校和体育教师的统一指导、组织也不行[2]。更好的激励学生参与课外锻炼有效、使用的组织管理所不可缺少的。

(四)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全面了解安徽省部分高校学生如何选择课外锻炼的项目,对体现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有帮助并且可以有针对性调整开设体育选修课。调查说明(见表2),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球类项目学生选择最多,排第一位,因为这些项目既有健身效果又有娱乐性,学生更愿意选择这些项目。跑步、快步走技术简单,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开展,排在其次;健身舞蹈类由于其塑身性和强度适中排在第三位。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都是一些学校普偏开展的项目,方便开展,没有场地、器材的限制。表2安徽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课余锻炼项目的选择(多选)

(五)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体现了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3],调查说明(见表3)男生女生动机大多相同,有健康体魄、增强体质的意识,动机为强身健体的占45%,排在第二位的是应付考试,占30%。男生主要是健身和娱乐,而女生则主要是健美及考试达标。总之,锻炼身体的比例不太高,因为考试达标而锻炼的学生有不少,这和他们健身知识偏少,体育价值观有关。

四、结论

安徽省部分高校大部分的学生参与过课外体育锻炼,但是学生参与锻炼的次数、时间程度都不一样,大部分学生都没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喜欢在校内的免费场馆、场地锻炼,部分也会到校外运动;体育锻炼时间多在下午放学后4~6点间,锻炼方式以学生自由组织或者是社团组织的活动为主;学生喜欢的球类活动主要有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身娱乐是学生参与锻炼的第一动机,但也有不少学生是为了体育考试达标或评优而锻炼的。

五、建议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一说到校园环境,可能最美的要属武汉大学。珞珈山麓,东湖之滨,山水相宜,古今合谐,承传统中华园林之精妙。在这样的高校学习和生活,人是健康的,可以散步,跑步,习太极,练瑜伽。而纵观安徽省高校,部分学校在建筑面积、校园规划上等方面让人觉得拥挤,杂乱,尤其汽车充满了每个角落,甚至校内交通干道,来往学生躲之不及。认为加强校园环境整治,规划和保护建身区,休闲区十分必要,学生需要好的环境修身养性,需要锻炼活动支撑身体。

(二)对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增强健康意识

安徽省部分高校学在体育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对体育实践都很茫然,教师在体育课上应该传授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卫生知识,介绍课外活动的锻炼目的、方法,技巧和自我保护等大众性的体育知识,教授内容还应包括体育新闻、体育道德、行为准则等。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形成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4]。(三)安徽省高校普遍存在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匮乏的情况安徽省高校普遍存在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匮乏的情况,这些都是保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基础,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锻炼的场所,设置年度体育专项经费,逐步修建场馆、场地,完善体育设施,让学生都能满足锻炼需求。同时,高校还要做好体育场馆的利用,安徽省部分高校最近也增加了不少体育场馆,但大部分都是课外不开放或者是有偿开放,这就很大程度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所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应该实行对学生免费,或者是把费用降低到学生可承受的范围,并延长开放时间,更好的服务学生,吸引学生多参加课外锻炼。

(四)学校支持体育社团发展,组织管理好课外锻炼

学校应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的载体,学校可以成立体育总会体育教师指导、协调体育社团开展工作,以体育社团为基础,培养各团体育骨干,带动体育活动的开展,设立各项目的社团。每个社团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由专项体育教师指导、监督、制定锻炼计划,培养得力学生骨干的管理能力和体育组织能力,负责各社团的日常管理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锻炼[5]。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参加社团的锻炼。

(五)校园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第2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学风建设的领导,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高度,将学习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和管理手段,形成全员德育齐抓共管的院学风建设局面。同时,把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专业学习、考核的各个环节,拓展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将学风建设同整个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风建设得到广大师生和各个方面的支持响应与全力配合。我系辅导员采取激励政策,加强对学风的建设和管理。在此基础上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奖学金和单项奖评定办法》,评定获得奖学金的人选、推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优秀毕业生和在道德风尚、学习成绩、文体竞塞、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项奖人选,并将获奖情况存入学生本人档案,从而形成对学生整体激励,引导和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发奋成才。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主渠道、勤工助学为主体、助困基金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助学机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加强体育系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个人文素质

我系以优化寝室环境为重点,以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积极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学校结合体育学校的特点,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近几年来,我系出资进百万元进行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大学生以系学生会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吸引力强、富有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系团委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学生开办名师讲座。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系以系学生会为载体,开展富有体育特色的科技体育文化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的、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联系体育教育专业基本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延伸,使之成为培养锻炼学生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

四、发挥管理功能,促进学风建设

我系辅导员制度,按1:200的比例为教学系部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当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主人翁意识,建立学生反馈制度,自我系自2005级起每周3定为学生反馈日,当天3位主任放下所有工作专门接待学生并就学习及生活方面为学生进行解答。

五、学风建设效果明显,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课上认真听教师讲授,精神状态饱满。课外认真参加早操训练,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全面拓展自身素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校风的核心是学风。学生工作的重心就是建设优良学风,这对于实现我系“上层次、上质量、上水平”的目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我系学风建设,我系学风建设措施及效果如下:

(1)完善学生学习质量考评及奖励办法,形成激励机制。

(2)辅导员深入课堂,严肃出席率严抓三不带,即不带本、不带笔、不带书。

(3)辅导员突击查寝制度,半夜深入学生宿舍,杜绝上网包宿现象。

(4)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建立课堂反馈制度,通过反馈表及时掌握学风动态。

(5)每周召开主题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习积极性。

(6)建立后进生档案,家长联系制度,作好后进生工作。

(7)开展诚信教育,严明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

第3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考察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时指出:“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名画了,才真正做到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她的话可谓对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技能人才,更是优化型、完整职业型、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以前认为所培养的学生有熟练的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就能适应社会。这种惟技能而教育造成的人才素质“短板”现象,越来越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时前《中国教育报》公布的一个调查显示,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忠诚度、敬业精神的满意度并不高,对学生的认可度在降低。

由此可见,培养更加适应社会所需的职业型劳动者,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诸如创新、合作、责任、执行等素养,使其更具生存质量,更有人生价值,全面而健康发展,已形势所趋,迫在眉睫。

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曾指出:学校是训练心灵的地方,所培养的青年不仅具有工具性技艺,更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智者,集力量、稳定性、智慧的综合性与多变性、判断事物的本能于一身。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科学教育有机地融合于整个教育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那么,在现实环境下,我们的职业教育如何更好的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人文素养要与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

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文明言行是学生人文素养外在的表现形式。学校可以开设贴近实际的礼仪修养教育,循序渐进,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生宿舍、餐厅、教学楼、学校公共场所等,从简单的标语,到礼貌的用语,创造人人讲文明,人人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学校开设礼仪修养课十分必要。

二、人文素养教育要与艺术修养相结合

艺术能激发人健康的情感,创造出崇高的审美境界,易于培养独立的人格。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落后,并不等于没有艺术追求,他们也爱听乐曲,欣赏美的作品。比如建筑专业学生自己设计建造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未来的家庭或高层办公建筑、机械或机电专业自制的模型器械等等。艺术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尤其是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的正面因素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汇演、交流、展出,或请老师作报告。人文素养即是激发学生内在的爱真、向善、崇美的性情,使他们人生价值不偏离正确轨道。

三、人文素养教育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企业的管理与院校的管理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企业既要管人,又离不开事;而学校归根到底是培养造就社会的有用人才,是管人。相对地处理学生的事情比较单一,联系的面也不那么多,学生同样接触社会层面所需的要求、层次不多。而职业型意识情感行为的增强也恰恰要在这个时期形成。这是一对矛盾。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直接参与生产创造,这种与在校学习不同的环境,学生心理和身体等的转变有一个相容渐进的过程。或快或慢,但迟早必须转变,必须适应,它决定学生就业后的成长速度。可见,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使其很好得衔接起来十分重要。我认为在校期间多接触企业,与企业及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正如鲁部长强调,“要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工厂文化进课堂,产业文化进教育;要让学生作品变成企业产品,企业产品变成课堂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就是说,企业及企业文化,包括它的制度与管理等要多进入校园,多接近学生。让学生求学期间耳濡目染,对企业的了解渐成习惯。我们可以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可以请企业人士经常到校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系统与全面,经常与广泛地做下去,学生的职业化速度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人文素养教育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基础课与文化课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学科教育都是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的最有效阵地,学科本身的丰富的人文内容是引导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他们从方寸天地中感知世事、领悟人生道理。我认为,努力挖掘专业教育中的人文资源,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鼓励教师收集编制教材新内容,改革课堂授课模式。试问:“打动学生心灵”的利剑是什么?――是艺术化、人文化的知识。一般的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信心、动力不足,更需要改变知识本身,枯燥单一的内容引不起学生共鸣。这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

第4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作为教学活动的初始点和终结点,课时教学目标一般被分为两大类。一是即时达成的目标,这种目标涉及的方面包含能力和知识,常常在课程结束之后就表现出来。因此,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对教材掌握程度的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同时,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二、详尽的课前准备

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进行课前备课,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首先,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树立起健全的教学任务观念。做好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要扩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朝着这方面去发展。再者,学生也需要做好课前预备在进行新课学习之前,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比如:熟悉课文内容、生字练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避免因对课文的生僻而难以听懂教师的讲解。此外,课前备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三、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甚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与以后语文学习的效果存在巨大的联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定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够为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中、小年级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的培养需要从拼音、字母、词语、句子、听、读、说等方面人手,让他们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工具书,工具书的使用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语言、作业、交际等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加强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对其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提升阅读速率,扩充知识面。写作方面需要学会布局和构思,无论是纪实类的作文,还是想象类的文章,都需要做到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条理分明。对于自我情感和想法的表达,尽量更多飞采 作文教学研究用自己所学过的表达方法。

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作为读书的一把开门器,提问是对问题思考的起始,同时也体现出学者的钻研精神。“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这是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指出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发问。学习不好的学生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专心的学习态度,就算是提出了问题,也不愿意去思考,对待问题好像懂了,又好像是不懂。当然,发问总是有好处的,它需要特定的方式,也需要得到培养,善于提问并不是乱问。好问先要学会提问自己,给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千万不可盲目跟风,对待别人做出的答案,需要加以鉴别和分析,将自己的思维想法与别人的答案相比较,看看存在哪些差异。这样将可以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个学生只要学会了提问、思考,方可与他人建立合作与交流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受到每个学生潜力发挥的影响。

五、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新“课标”的洗礼之后,将教学的阵地延伸到了课外阅读之上,语文课程的学习光凭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满足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创新点在于阅读的扩展,将大、小课堂联系起来。对课本上的内容做到活用、活学,摆脱单篇文章的约束,将阅读面推广开来。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5分钟进行互动,主要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故事讲完之后,要对故事的情节做一总结,并谈谈自己的启发和感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引导学生多关心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多看报纸、多读书,让课堂随着时代的创新而生动起来。

第5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推进,使得我国的社会与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一些不良习气及行为对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尤其是对我们大学生影响甚为严重。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格缺陷,其特点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性格孤僻、怯懦、自信心不足、悲观、焦虑、冷漠、抑郁、多疑、敌视、冲动、敏感、暴躁等等一系列思想问题。如果其理想与现实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时,就很容易使其产生失望感与挫折感,进而导致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极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与矛盾(如:封闭与开放,需要与满足,自信与自卑,自立与依赖,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以及恶的意念与善的愿望之间的矛盾等)。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是过着惟我独尊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而使得其严重的缺失生活经验以及独立性。学生的人格“问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的是由后天的不当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因此,若能够对其实施正确的教育,势必会纠正其不良习惯培养其优良的人格特征。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的主题途径

高校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是以传递身体锻炼方法为目的,以实践教学为主,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基础,以学生练习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活动。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自信心,同时通过情感素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以此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善用专业气质,启发学生领会情感教育内涵

一般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受到过专业知识的熏陶,进而形成了高校体育教师特有的专业气质(如:健壮的体魄、洪亮的口令、洒脱的仪表、幽默的谈吐、精明的组织才能以及事业的高度热情等),这样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进而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与练习的效果。因此,最为高校体育教师在每次准备一堂课时,都需要让自己做好准备,主要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材料,其可通过自己端正的仪表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使学生领会、理解情感教育的真实内涵。

(二)建立和谐关系,促使学生接受人生哲学体育观念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都是处在青春中期,其具备成熟的生理条件,拥有着稳定的个性,但是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作为成年人的教师的认可和平等对待。因此,做为高校体育教师就应该充分的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交流的心态,进而知道他们的渴望、了解他们的想法、走近他们的生活,最终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以及开展情感素质教育。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需要从一个长者和朋友的角度对其进行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样不仅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更是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和谐的交流,使其能够耳濡目染的感受到教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导,这样将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品行,促使其建立起正确人生观,最终使学生能够很容易接受一些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体育观念。

第6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差。所以要想转变传统的观念,就要在以往的体育文化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同时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在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技术性的条件下实现大学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体育文化不亚于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独特文化。体育文化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场所、以校园文明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群体文化。卢元镇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一种文化[1]。杨文轩和陈琦认为体育文化是为了顺应人们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2],而易剑东则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利用身体活动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到达精神自由的实践活动,它与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等等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3]。

3校园体育文化及其环境的研究

3.1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中发现,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欣赏和校园体育文化节四个方面构成。(1)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深化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使学生全面的学习体育知识。(2)课外体育活动也很重要,它不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往往这些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体育技能和技巧,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3)体育欣赏可以通过作品、影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领略到体育运动中的快乐。(4)校园体育文化节也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一大方法,通过体育文化节开展各种活动,即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3.2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研究

3.2.1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健康水平的外在条件,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是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正因为校园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才对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

3.2.2高校体育文化环境与学生需求意识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学生们需求意识培养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需求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决定学生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意识培养的重要保障。

4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在横向有着传播和交流的作用,纵向可以发挥传承和创新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过程,这即包括着横向的人与人之间、集体之间、学校之间、国家之间的传播和交流,也包括着纵向代际之间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学校体育文化是内涵丰富的文化,它具有众多特点,其交流性和创新性就使得人类的文明不断得到新的发展。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校的广播、操场、宣传栏等等构成了体育文化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体育意识。②学生们要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在态度,行为和能力上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来得到认可。③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体育文化能够使人们在体育实践中受到社会思想文化的熏陶,而学生们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来促进自己身心全面发展。

5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5.1发展中存在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型,高校体育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但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整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但有些学生的整体意识较弱,缺乏整体性。②设施不足,随着学生的不断增多,校园内大多硬件设施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体育的需求。

5.2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体育文化通过社会成员的精神作用得以实现其功能,要缓解目前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就要采取众多措施来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①加强舆论宣传作用,提高师生对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视。例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报刊、影像等多种方式传播体育文化的优越性。②重视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非常有利。③完善学校体育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的保证下发展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相关领导加强重视,完善体育制度、提供相对充裕的体育经费。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有力的资金保障以及健全的组织机构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④建立高校体育运动队,以确保高校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⑤提高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学校应广泛依靠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社团活动,要把学生的热情保持下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结语

第7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以蚌埠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情况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随机向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的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4分,有效率为97%。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应用相应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点

(1)课堂师生互动具有双向性。课堂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主要场所,教学行为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与互动的特定行为方式。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师把课外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上课情绪低落或脾气粗暴等,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教师教学情绪高涨时而学生情绪低落,对教师的提问没反应等。

(2)课堂师生互动具有多重性特征———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心智等因素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

(3)课堂师生互动中非智力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是互动的重要内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同样影响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4)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同质性。课堂学习情境中师生情感和行为的性质具有一致性,如果一方表达的正性情感会使另一方产生正性情感体验;如果一方表达的是负性情感会使另一方产生负性情感体验。

(5)师生互动中非语言行为作用显著。由于体育本身的特点,非语言交流或互动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时还会影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此外,还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2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体育教师的个人因素

(1)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间交流互动,是体育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交流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开展互动?或者说师生互动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直接关系到互动的深度、教学的效果,也就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因素。而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呢?从表1可以看出,34%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体育教师的个人因素;25.3%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个体因素。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个人因素在教学互动中占着重要的影响地位。教师个人因素是指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教师的个性特征等。所以说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较佳的互动效果,成为一名好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个性特征这些教师必备的个人因素是很重要的。教师如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定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2)教师的专业素质、实践素质

课堂学习中师生互动调控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实践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中教师专业素质与实践素质界定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而其中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近7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素质影响到了师生关系的互动。

(3)教师的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影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不同课堂教学风格的重要特征。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影响着学生对其喜爱程度。如果教师本身对所教授的内容含糊不清,有37%的学生表示将继续听讲但情感消极;24.8%的学生干脆表示拒绝听讲,自己玩自己的;有19.6%的学生表示会跟老师提出意见;只有18.6%的学生表示为了尊重老师,而认真听课。因此,教师本身对所教授的内容含糊不清,不但难以获得学生的喜爱,不能引起共鸣,而且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2.2.2学生的个体因素

(1)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程度

个性心理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会有很大差异。外向、开朗好动的学生喜爱运动,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与教师同学交往合作。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爱运动,在互动中表现为不爱动、不喜欢研究揣摩,其实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

(2)学生的体育成绩与任职情况

教师喜欢与成绩好的学生或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进行嘉奖式交往,表现为教师向他们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有经常请他们出来做示范或表演,也较多使用微笑和赞赏性的目光或语言。教师对体育成绩较差的同学常常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措施,教授简单的动作使其树立自信心。而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中没有主动找教师请教沟通则常常会被忽略。

2.2.3教学内容因素

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通过教学内容这种特定媒介而发生和开展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影响非常大。如果上的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学生会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更多地与教师交流来提高自身所喜爱项目的技能。反之如果教学的内容不是学生所喜爱的项目(如耐力跑),他们只会抱着随便学学、尽快上完这堂课的心理,在课堂上则表现出不爱动、不爱问、甚至不想学的情绪,更不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师生互动中来。体育教学中一些集体性的项目如排球、足球、篮球、手球还有体育游戏等多人参加的项目,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或者竞争来完成。

2.2.4环境因素

(1)学校教学的组织情况

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方式既节约了教育资源又提高了教学效率,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学需求。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教学的组织,如果班级规模过大则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部分班级的学生人数远远超出了标准建制。在五六十名甚至更多的学生班级体育课堂中开展师生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的难度可想而知,师生之间难于深入互动。由于过多的班级人数,增加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教师只能照顾总体水平,被迫搞“一刀切”。这样就很可能忽视了许多学生的感受,也影响了整个班级气氛。有研究表明,班级气氛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状况和互动质量有着显著影响,良好的班级气氛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和教师都能感受和体验到更多的正向情感。

(2)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条件

教学硬件设施是决定体育课正常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实中由于硬件设施的匮乏而导致体育教学开展受影响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对硬件要求较高的项目,如游泳、空手道、羽毛球等会出现因为场地设施因素而无法正常开展的现象。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多上游泳课,而由于天气与泳池的限制而最终不能完整地学会游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也因室内场地紧缺教学受到制约,难以很好地开展课堂互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教师个人的专业实践素质影响师生互动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把学生放在“填鸭式”的被动位置,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1.2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设施不足限制了师生互动的深度

近年随着各高校扩招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部分班级学生人数远远超出了标准建制。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师教和学生学,而忽视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等,导致师生间互动交流的不足。

3.1.3考核评价机制滞后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

现阶段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还是仅以考试成绩为主,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只注重最终结果,没有注意到学的纵向发展,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情况;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限制了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

3.2建议

3.2.1提高教师素质,改良教学机制

教师素质的衡量是综合性、多元性的,素质的提升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努力。应重视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充实,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是教学素质的基石。同时对教学实践的反馈也是教师要强化的领域,对课堂反馈信息的整合可以提升教学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师生的教学互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2.2采用科学合理的分班教学

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学开展,教师在学生调动和课堂组织上也存在困难。建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轮滑、健美操等)的行政班级,为师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授课环境。

3.2.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8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趣有用有效教学目标

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

因此,关注学生学习,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科学有效地发展,怎样使教学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牢固树立以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有趣、有用、有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①“有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有趣”是指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故事教学、TPR的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③“有用”是指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到有价值。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经常进行行动研究。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注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层面。我们知道,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Unit5“Whatwouldyoulike?”PartA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了“Menu”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rice,fish,beef,soup,noodles,vegetable,juice,bread,milk,chicken,hot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wouldyoulike?CanIhavesomenoodles,please?Sure.Hereyouar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活动。

而有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指向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在一次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单词Chinesebook,Englishbook,mathbook,schoolbag,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那里乱扭,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只是觉得好玩,好笑。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起到真正强化单词拼写的作用。像这样不能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pen,pencil,pencil-case,eraser,ruler,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the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cat,dog,monkey,bear,tiger的特征,并能说Ilike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授“My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别在家里draw一些服装picture带到课堂上开展活动。但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在课堂上制作shirt,T-shirt,skirt,dress,trousers,sweater,jacket,vest,jeans,pants等图片,结果35分钟的一节课,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制作“clothespictures”,最后教师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用做好的“clothespictures”开展clothesshop,进行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师用了过多的时间进行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又如,有的教师在教“in,under,on”方位词时,设计了捉迷藏的活动。教师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家庭房间的场景,有床、桌子、箱子等物品,一名学生蒙着眼睛猜另一名学生藏的地点。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场景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同学位置的教学活动中,并且由于活动场景的有限,每次只能有两名学生参与活动,使得该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单易懂

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英语指示语应当简单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词句,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TPR”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如,教big,small,short,long,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强调,尽量使用英语并不排除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因为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无法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这时如果教师用汉语把意思说出来,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该句子结构的意思,这样也能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开展其它的教学活动。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组活动、两人活动、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合理有效的评价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并鼓励和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中尽量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则尽量使用体态语,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激发想象;个性差异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谈五点粗浅的体会:

一、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如学习《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二、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三、定位年段要求,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情感,生成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四、切合儿童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