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可分为课内和课外
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渠道,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既可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又可以让学生始终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之中,主动、活泼地参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课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内产生的一些问题,能够在课外解决,如实验室在课外活动时为学生开放,或组织一些课外发明小组等。
2.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正确的教学方法不应让学生不伸手即可摘到桃子,而应让他们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让学生的身心发展从现有水平提高到最高阶段,让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滑轮”一课时,在讲完定、动滑轮的优、缺点后,让学生组装一个既省力又能使工作方便的轮滑,从而让学生的创造“火种”燃烧起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1.质疑问题的精神
自然科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发展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如,在讲“电磁铁”时,学习电磁铁性质,有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说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能吸起四个大头针,有的能吸七个……这是为什么?教师这时引导他们比较各组的电磁铁构造有何不同,实验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有的同学说可能和电池的数量有关,有的说可能和线圈匝数有关,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从而也把内容引申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脑提出问题,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开拓求实精神
而在实际教育中,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练好专业技能就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而文化课程的好坏对其影响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科学类课程,学生普遍在初中的基础就不好,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所以,随着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科学师资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反思。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另一方面对这门学科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生最初不能很好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教务科老师请教,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点,使我茅塞顿开,职业教育有别于普教的应试模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文化课程,同样要从技能教育入手,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他们的所学能有效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比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为什么吃鸡蛋有营养等等这样的生活常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用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去解释,既不能太抽象难懂又得让小朋友弄明白。所以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尽量避开生涩的方程式及元素符号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多以实验,实例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使他们更容易于接受和掌握,使其能够学以致用,用科学知识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问,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某幼儿园园长在谈到对新毕业幼师的印象时给我感触颇深,她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专业技能好。但欠缺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文化底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单单从文学修养一个角度来判断,而是对于一个人全方面的衡量:习惯养成,知识广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无时无刻都与自然打交道,观察,体验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见到的一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百宝箱”,打开来应有尽有,能够帮他们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苦恼。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对诸多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否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能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难问题。如幼儿在玩耍和游戏中,常会提出一些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在一次语言教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幼儿问:“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妈妈长的不一样?”“青蛙在春天时产卵,卵又会长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大后又变成了小青蛙了吗?”所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幼儿教师是必备的。同时幼师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幼儿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常常给幼儿讲一些寓言故事,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月亮里为什么有兔子和仙女?等等,看起来,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但有时却对幼儿智力发展产生负作用,以寓言故事为例:很早以前,有一位又饿又可怜的乞丐倒在路边,兔子什么也拿不出来就对乞丐说:“请你把我烧一烧吃了吧!”说罢,就自己跳到了火堆里去了。那位乞丐在“啊”的一刹那间,就变成了神仙,他抱起兔子跑到月亮上去了,从那以后月亮上就有了兔子。在登月活动已经实现的今天,还继续给幼儿讲这种故事显然是不科学的。要给幼儿讲清楚这是寓言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月亮是围绕地球转的球体,上面有丰富的矿藏,科学家正在努力把月球变成人类生活的空间站,最后可以启发幼儿:等你学到本领后,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看看是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提出了将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根本宗旨。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升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做好科学人才的创新培养,就其实质性而言,在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而科技竞技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借助科技竞技活动,学生将会产生相对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借助竞技活动,对竞争和挑战的氛围加以营造,进而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培养。此外,将科技竞技活动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高尚的情操,也保证了各个学科能力之间的综合运用,对科技活动的成果加以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更应该适当地融入科技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竞争意识,为我国人才的战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
开展科技竞技活动,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就要立足于当前,正确地认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对于如何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并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备课的准备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科学教师就要做好备课的准备,将本节课的内容贯穿整个学段,并将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融入备课的主要目标中,对教学的度加以把握,做好材料的准备,适时对实验进行改进,并对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加以采用,尽可能地做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2)对探究任务加以明确,并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明确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科技竞技活动的任务和内容进行充分的探究,加强同学之间的观察交流,对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加以满足,引领学生对新的任务以及新的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探究,进而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加以培养。
(3)将小组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技竞技活动,做好对学生的和谐化管理。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就要将科技竞技活动进行分组进行,充分发挥小组间的学习作用,保证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坚持长期的小组参与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保证科技竞技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定期地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以及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际的科学探究能力。
(5)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科技竞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有一定的评价环节。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更要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科技竞技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科技竞技活动开展之后,对其活动进行总结,并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结语
现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的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作为中学物理学科对于完成这些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科学态度是指人对自然、对科学本身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科学态度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人的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科学态度教育在现代教育内容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科学态度教育的评价,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为学校的教育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中学物理科学态度教育的评价,应反映科学素质的综合结构,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促使教师通过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形成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创造精神,造就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整体性原则。
一个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对科学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以具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载体,经过内化和升华而逐步形成,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学物理科学态度教育要以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托,没有必要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也就无所谓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态度教育既有相对独立的施教方式和方法,又是相融于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教育之中。
要准确、客观地评价,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评价体系。它包括教师具有的和学生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等方面。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对师生的科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可行性原则。
评价指标是从科学素养的诸多因素中突出一些主要因素,各项内容客观具体,使评价者既看得见又摸得着,依据各项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减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评价的指标体系。
1、科学态度。
(1)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带任何先验成分去探求事物的规律,不弄虚作假。可让学生做“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看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就是9.8m/s2。
(2)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内容上来反映。是否不仅问习题,而且经常问及课本或其他书籍中的某句话的含义和作用等。
(3)宽容与合作。学术自由必然导致差异和分歧,而稳定进步的社会又必须把观点各异的人粘和在一起,科学中的宽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其精神实质在于:不仅对他人的观点予以承认的权利,而且还要认为他人的观点是有趣的和值得尊重的,即使已认为它是错误的,因为在科学探索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科学和人的本性决定的。相互协作是现代生存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中表现为是否团结他人,是否谦虚谨慎,是否愿意或乐于与成绩差异大的同学合作。
(4)独立性和独创性。科学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由于真理不是教条而是过程,追求真理的人必须是独立的。科学把对独创性的热爱作为独立性的标志,科学发现必须具有独创性。对学生反映在作业中是否独立完成,有问题是否敢于独自找老师甚至其他老师帮助解答,能否独立地探求新的知识。
(5)胜不骄,败不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成功不自满,能承受得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
(6)热情自信,有高度的责任感,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并能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2、科学的方法。
(1)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极强的自然科学,生活中的物理学丰富多采,留心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有意识地对缤纷的自然现象加以归纳、提炼和复制,透过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如用两手拉一测力计与将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将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结合。这是纠正错误“经验”的有效方法。
此项的评价可通过对学生实验的观察和实验报告等材料来评价。
①实验的态度和兴趣,在实验之前是否具有亲手去做、亲身去体验的意向。
②实验是否有计划,计划是否符合操作要求?
③实验器材使用是否正确、熟练?
④实验现象与数据的观察和记录如何?
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概括和应用能力如何?
(2)思维方法。
①辨证思维是科学的逻辑思维。归纳和演绎是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到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概念,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的结论。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分析和综合是在认识过程中比归纳和演绎更加深刻的认识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离开了综合的分析也不是科学的分析。
②直觉思维方法。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式的具有突发性的思维方法,难以捉摸和驾驭,直觉类似灵感、顿悟、奇妙启示等,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的产生,是人们以探索者的身份去探索、去求证。比如查德威克对中子的直觉思维。对于学生在物理解题思维的创新性、开拓性、突破性,主要是通过直觉来实现的。例:如图均匀带正电的无限长导线,其中ABC段是
半径为R的半圆形,O为半圆的圆心,求O点
的电场强度。凭直觉判断,O点电场应为零,
有了这样的目标,对问题的求证无疑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这些思维方式的评价以通过解答相应测验题的方法最有效。
(3)研究问题的方法。
①理想模型。为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一些条件,把特定的物质运动加以抽象,确定理性模型,从而形成概念,提取规律。如“质点”、“刚体”、“理性气体”、“点电荷”、“原子核的模型”等。
②等效替代法。
③类比推理法。
④理想实验法。
⑤控制变量法。
要评价对研究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应尽量将各种研究方法的问题抽出来,进行测验,然后将每人对问题的处理方法加以分析,即可达到评价的目的。
(4)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解决问题“习惯”的评价可从以下几项来评议。
①在选择“从何入手的要点上”是否果断?
②是否能集中注意力于所要解决的问题,较少注意那些与问题无关的方面?
③是否有主动而有力的探索精神?是否凭印象办事?
④进行问题探索时是否仔细有条理?
⑤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充满了信心?
⑥在按某一条推理的思路受阻时,能否很快转换思维“路径”?
三、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知识,尤其是作为其精髓的科学思想,能开阔人的心胸,扩大人的视野,启迪人的心智。是愚昧的天敌,教条的对头,迷信的克星。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具有信念价值和趋向价值。
1、科学的信念价值。
①初步确定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②树立相信科学的信念,反对迷信,树立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③承认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确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观点。
④承认科学理论的相对性,初步懂得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过程的无穷性。
⑤了解人类必须为科学不断探索、不断奋斗。
2、科学的取向价值。
①初步认识科学在人类文明与进步过程中的伟大作用与贡献。
②确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③了解科学发展的负效应,认识社会的发展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正确对待科学发展成果,反对利用科学成果危害人类社会。
⑤逐步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扶真驱谬,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以其带给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而令人肃然起敬。借助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的博弈中不断赢得话语权,并确立了不容置疑的主体性地位。然而,就在人类陶醉于科技带来的显赫成就时,却发现科技的发展不时背离人们的价值期待,导致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尴尬与痛苦。近年来,一系列缺失基本社会责任、突破伦理底线的技术性道德失范事件不断在公众心理上造成重创,引起人们的焦虑与不安。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等耳熟能详的“高科技产品”,让技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赫然凸显在公众眼前;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达在加快信息交流的同时,却由于网络低俗文化的污染而加速了年轻一代的本真褪化;电脑专家滥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进行网络犯罪一度引发了公众对于信息技术的担忧;而产科医生拐卖婴儿则在骇人听闻的同时彻底击穿了社会的伦理底线……“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由于技术理性的独断与僭越,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与遮蔽。现实情境中,科学技术一旦失去人文道德的规约就可能丧失其合理性向度,使得原本是用以实现人类理想的工具和手段导致对人类自己的伤害。近代以来,技术理性的片面膨胀导致了价值理性的渐行渐远,为此我们不止一次地被迫承受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恰当应用所导致的负效应。作为工业社会中主导性的思维方式,技术理性关注的重点在于技术作为手段对于既定目的的有用性,而至于目的本身的合理与否并非其考量的重点。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外在他律的思维方式,技术理性可能对于知识的探求和自然的改造效果显著,却对于把握人的本性、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无能为力。面对社会成员的理想衰竭、价值迷失,技术理性往往束手无策。所以,技术理性虽然具有方法和手段的规定,却不具有价值范导作用,技术的合理运用还有赖于人文价值的引导。事实上,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自洽相容是科技兑现人类理想的内在基础。失去这一基础,科技的应用发展将有可能偏离其合理性向度,甚至助长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导致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当前,一些专门知识的掌握者在经济利益的绑架下,不惜将科学技术沦为满足自我的欲望工具。他们秉持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争相运用各种科技手段疯狂谋取个人私利,使公众、社会、自然环境遭受无法抹平的伤害。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具有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潜质,但其只有在价值理性的范导下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路径发展。现实情境中,科学技术的相关行为主体是具有自我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的具体人群,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将导致同一技术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效用。以3D打印技术为例,医务人员曾使用该技术为在交通事故中面部严重毁损的病人实施面部重建手术,使其摆脱痛苦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而与此同时,犯罪分子却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的ATM机窃取巨额现金,给相关银行及储户造成严重损失。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带有主体意识的行为活动,其效果往往与主体的伦理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也就是说,特定的科学技术能否为人类带来福祉,关键在于科技主体的价值取向。毋庸置疑,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其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对社会、自然、公众安全及其经济秩序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他们不能以价值理性范导技术理性,深刻而合乎理性地考量科学技术的社会效用,不能对具体的技术应用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技术应用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将被悬置。人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我们承受不了接踵而至的自然报复以及文明的负效应。人类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科技的发展,但更需要的却是科技与人文、道德的和谐互动。在科学技术成为强势文化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继续放纵技术理性的片面膨胀,而应同时张扬科学技术内蕴的伦理责任和价值信念,为其发展找到合理性归宿。面对科技应用中客观存在的现实伦理困境,理工科院校应当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技伦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以便在价值理性的引领、规约下促进科技应用的合理性向度。
二、理工科教育中的伦理缺位
高等学校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作为科技人才的输送者,理工科院校不仅应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当塑造学生的人文价值观,促进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理工科学生的价值观中的统一。然而,由于技术理性的长期主导,教育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演绎为单纯的知识传递和技术培训,而旨在塑造学生道德品行的人文教育则被有意无意地轻视和忽略。与此同时,由于理工科专业与经济建设关系密切,市场因素的主导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以价值理性为标志的人文教育受到这种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冲击时,学生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一)学术视野的局限
“技术乃是一种解蔽方式”,主要解决人类活动的方法、策略问题,至于如何使用最终取决于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现实情境中,科学技术的应用除专业知识外,常常会涉及到经济、法律、环保、伦理等多个领域,需要行为主体进行多方面考量,进而恰当地应用,以保证科技应用的合理性。然而,在日趋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范导下,由于专业设置日益精细,学生的学术见识也随之趋于精专而流于狭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窒息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由批判的能力,并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等问题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关注。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立体的知识结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难以突破专业领域局限进而形成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就他们而言,专业技术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其真理性与正确性不容置疑,对其加以应用理所当然地会具有积极作用。如前所述,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以合目的性为前提,然而判断特定目的的合理性向度,需要综合科学与社会多方面因素去考量某项技术研发、应用的整体后果。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由于视野、思维局限性导致其难以跳出专业限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去把握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作为结果,他们也就难以全面、辩证地判断既定目的的合理性,并恰当地根据既定目的选择相应技术,从而导致传统教育模式遭遇到现实的挑战。
(二)价值理性的遮蔽
当前,理工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这导致学生对于专业技术的认识很大程度驻足于工具理性的层面,难以认识到科学技术中内含的伦理责任,而使得对于历史担当、社会责任等与神圣和崇高相关的价值理性被遮蔽。具体情境中,他们更多地追求技术使用对于既定目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对于技术使用目的的合理性往往欠缺审慎周到的考虑,从而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事实上,当前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只要有利可图甚至可以无视道德原则的存在而为之。一度横行于网络的“网络黑社会”“网络水军”“网络打手”,为了形成围观牟利效应,在网上随意推波助澜,肆意造谣污蔑。他们策划炒作网络事件,操纵网络舆论焦点,曾让公众不寒而栗。网络攻击事件中成千上万的“网络水军”“网络打手”中不少是在校大学生。为了赚取发帖费,他们只要接到相关指令,就会针对特定话题持续发帖、跟帖,或吹捧商家及其产品为其炒作造势,或诽谤、诋毁特定对象对其实施精准打击,在一些负面事件中充当助纣为虐的角色。在这种情境下,科学技术就仅仅成为一种工具手段,其使用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其短期实用目的,而并不过多地追问其对于他人和社会可能造成的伤害。毫无疑问,作为专业知识的拥有者,科技主体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做一个正方向的推动者,利用专业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朝着美好方向发展。在当下这个技术理性冲击价值理性约束的时代,理工科大学的教育如果仅仅止步于知识、技术层面的传授,而不去张扬知识和技术内蕴的伦理责任和价值信念,就极有可能导致行为者的主体性失范,对社会和他人造成负面效应,从而使教育从根本上背离自己的目的。
(三)社会责任感的失落
目前,理工科的专业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性训练受到突出关注,但至于将来学生出于什么目的运用这些知识,应用时应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却涉及不多。其结果就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价值理性往往被驱逐出科技应用之外,并且在工具理性的霸权之下失去了话语权。如在科技的研究和创新中,相关人员关注的大多是研究开发体制、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产业和经济因素,对于可能给社会、自然带来的伤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在技术的应用中,一些专门知识的掌握者在经济利益的绑架下,不惜以公众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来换取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在任何时代,专业人才都被期望能够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利用专业技术去伤害他人。然而,当前的一些科技主体却缺乏应有的理性自觉,不能保证时时事事都出于善良的动机而运用科技成果,进而难以将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服务人类的价值诉求相统一。科技应用中凸显出的伦理困境表明,理工科大学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学生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专业的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可以使学生拥有某种专业技能,却不能保证学生理性而负责任地运用其专业技能。事实上,科学教育内在地涵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两方面的承诺,使学生对科技伦理有所理解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伦理教育的路径选择
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教育不仅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更应注重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以便未来的科技主体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伦理道德品质。在具体的科技实践中,他们不仅应该能够对特定技术的研发应用进行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考量,还应该能够对其进行伦理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评价,从而有效规避现实及潜在的风险,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通过在科学教育与社会伦理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实技术理性的人文丰度,使得技术理性在价值理性的引导、规约下朝向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旨归迈进。
(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伦理教育
今天,面对技术理性的过分张扬以及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恰当应用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理工科大学应当有意识地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进行伦理审视,培养他们的科技伦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教育者可以在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突出专业技术本身所涵摄的伦理责任和道德内涵,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活动进行伦理考量的自觉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可能产生的历史性影响及其社会意义,从而培养基本的道德推理和选择能力。可以说,在科技伦理视域关照下的理工科专业教育,教育者在传递专业信息的同时阐释科技主体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使得学生逐步形成自主的理性自觉和人文感悟,对于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始终保持深刻的自我反思。如此坚持,作为未来的科技主体,他们在之后的决策考量和科技实践中便能够从价值理性的角度进行自我观照和审视,充分考量其决策的社会后果及自身的伦理责任。
(二)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伦理教育
实践表明,科技主体只有具有了深刻的伦理关怀意识,才能形成对于科技终极价值的追问与求索,自觉担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道义使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崇拜,一些社会成员为获取物质财富不择手段,这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道德理想不可避免地产生冲击,造成了他们价值观上的混乱、道德上的困惑,极易沉溺于滋生蔓延的物欲中而无法自拔。“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适当引入科技伦理的典型案例,有意识地融入网络伦理、生态伦理、工程伦理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重视伦理问题,了解伦理知识,理解在科技活动中遵守伦理规范、承担社会责任是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同社会发展、公众安全、生态保护以及人类的伦理尊严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在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活动时进行必要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规范。
(三)通过社会实践进行伦理教育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自己讲课为主的模式进行幼儿英语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幼儿处于英语课堂的被动位置,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英语教学的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我们可以建立互动课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建立互动课堂:互动课堂有两种——师生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再进行解答或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英语教学中,倡导采用“合作、探究、活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英语对话等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综合图画、视频、音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且比较形象直观,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综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制作英语课件。
2.合理设置课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在部分幼儿园在设置英语课程时不合理,英语课程安排较多,占用了幼儿学习其他课程和正常游戏的时间,而且在选择教材时存在随意性,教学内容趋近小学英语,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导致幼儿英语学习负担过程,幼儿会产生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与其他课程、幼儿游戏的时间相平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在选择英语教材时,一定要选择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材。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时,不要一味的扩充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
虽然幼儿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大部分的幼儿英语教师很少有科班出身的,幼儿园的领导大多认为幼儿英语内容简单,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师队伍的培训不够及时、考核不够严谨,这导致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首先,在进行英语教师招聘时,要考察应聘者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切实招聘到高素质的英语幼师;其次,要做好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再次,完善幼儿英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家长、教师自身和学校四方的评价机制,综合幼儿的英语成绩和教师平时的课堂表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成绩突出的英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们英语教学的热情。
4.组织英语活动,创设英语教学氛围
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我们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英语活动,比如可以开展英语儿歌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还需要在创设一定的英语氛围,比如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尽量说英语,也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英语读书角,购置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英语读物,供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可以在教室内贴一些英语诗句、谚语、名人名言等等,让学生处在英语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英语能力。
二、结束语
在船上工作的船员都受过各种专业的应急训练,海上经验相对较为丰富,应急时容易很快进入状态,但由于觉得自己很熟悉,个别人存在思想麻痹,疏忽大意,所以解决这些人的思想上的问题成为船舶安全教育的重点。只有这样把在船的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都调动起来,才能使船舶真正处于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教育之真正目的。安全教育工作应结合各种演习对船员和考察队员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意识强化教育,同时应尽量结合一些案例和实船情况,枚举出可能出现的险情和应采取的措施。
2.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大致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身安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人身安全影响其后面每一个家庭,进而牵扯整个单位、整个社会,我们强调人身安全也是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在船上非常狭小的地方,每个人先学会自我保护,每个人都把自己保护好,整个团队自然而然也就安全。无论执行那一项操作,都不能仅仅靠一腔工作热情,而是应该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来作业,任何作业不能因为违反操作规程,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特殊天气、特殊情况,如在恶劣海况不得不进行的操作,应该更严格按章作业,加强各种保护措施,确保船舶和人员的安全。工作中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相互照顾,注意相互间的相互提醒、相互保护,使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比如在工作中,有人看到某种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存在,马上提醒或者立即制止,甚至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很简单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相反,即使侥幸不出事故也会造成险情。再如某一航次执行地质采样作业,工作很艰苦,也很危险,所以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甲板作业的各种安全注意事项,采取了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可个别人因为不习惯戴手套工作,觉得戴手套工作不得劲,就擅自赤手拆卸取样管,这些管子见水很滑,一不小心脱落正好挤在了他的食指,造成食指骨折。
无奈船舶返航就近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才幸免上是进一步恶化。还有一个航次是在船员就餐时,前面一个船员在蹲着打菜,后面一位端着一碗汤等候,前面人站起时后面的一碗汤正好撒在后背将其后背烫伤。当时由于船上的医疗条件有限,对烫伤处理不当,再加上天气太热,造成了烫伤同志后背大面积感染,船舶也是被迫返航,在中国人民驻某岛的医疗所大夫的协助下得以救治,但是船舶海上连续观测作业被迫中止,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海上工作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人身安全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影响到家庭、社会,影响到船舶的安全作业和科考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船舶安全是所有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平台。船舶是人员和设备的载体,没有船舶的安全就没有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全体出海人员应全力以赴的保证船舶的安全。船舶安全教育主要根据航次任务特点及出海人员结构、素质情况,结合本船具体的船况及其主要设备的工况。充分利用航前安全教育会、工前会、现场会、总结会等,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进行有效安全教育以确保船舶的整体安全,而船舶的安全教育不仅仅限于船舶技术方面,也通常表现在日常的一些小的生活问题,船在海上航行或作业存在空间有限,发生事故后不能得到有效的外援支持等,为此每个人必须从点点滴滴的琐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好船上生活和工作的平台。比如有人习惯躺在床上抽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坚决制止,否则就很容易酿成灾难性的事故,这在航海史上曾不止一次给我们船上安全提供了的反面的教材。再如影响值班船员休息的问题,虽然STCW公约对值班船员的休息作了确切的规定,对所有负责安全、防污染和保安值班的船员,在任何24小时内不少于10小时且任何7天内不少于77小时。休息时间最多分为2个时间段,其中一个时间段在6小时以上,连续休息时间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14小时。(紧急和其他超常情况除外)船长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疲劳操作,10小时最短休息时间可以减少到不少于6小时,条件是这种降低不得超过每周2天,工作小时最长每天不应超过12小时,工作小时的一般规定可以不计必需的日常工作,如就餐替人或正常交接班所需的额外时间。
船上工作的特殊性不可避免产生加班加点的情况,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休息的矛盾,必然造成人员的疲劳操作,给船舶航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因素的影响,船上非紧急情况时禁止大声喧哗,进出房间必须将门轻轻关好,一些影响休息的工作噪音应选择合理的时间,对于两人以上的房间在排班时应作合适的调整,防止相互影响。这些琐事虽然不会对船舶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可以使船舶安全问题陷于被动,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后果不堪设想。在对待一些关键设备的操作上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人员在操作时不管你有多熟悉都切忌投机取巧,马虎大意。各安全装置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操作人员必须在操作前熟知;操作前各种检查和整理工作必须按规范有序地进行,对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作业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与应变反应措施。如雷达标绘对每一个驾驶人员再熟悉不过,对于雷达的操作几乎所有的驾驶员都熟悉其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但在航海实践中发生在个别驾驶员身上的事情出乎人意料。简单的海图作业也会因为粗心大意,导致船位差异以至使船舶搁浅。科考船的海上工作必须强调船舶安全,一旦船舶安全出现问题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人所共知的1999年11.24大舜轮事件,造成了船毁人亡的灾难性特大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某考察船在雾航中没有严格执行雾航规定,与某轮碰撞致船沉没,虽在船人员幸免遇难,但价值连城的考察船永远沉睡于大海,无数灾难性的事故都会危及在船人员的生命。基于此一旦出海人员赖以生存的平台的安全没有了保障,船舶安全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在船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保证船舶的安全,才能使生活在船上的每一个人的人的安全得到保证。科学考察船仪器设备种类很多同时也很昂贵,甚至超过一条船的价值,用这些宝贵的仪器取得的资料和样品同样价值连城,如何保护好这些仪器设备和取得的资料和样品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科学考察船出海执行任务就是为获得海上调查数据和取得样品,而这些数据和样品基本都是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获得。而海洋调查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都精密且价格昂贵,海上作业风险较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设备丢失或损坏,往往一个小的过失就会给国家造成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损失,如果再加上科学考察的损失那更是无法估量的。在过去的海调实践中,曾发生过仪器设备因进水而损坏,因仪器与船体碰撞而损坏,因设计不周造成仪器丢失,因磨损导致设备丢失,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仪器设备受损甚至丢失;同样因为疏忽大意造成大量样品丢失,船舶驶进大风区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一下就在瞬间化为乌有,让人痛心。为了保证我们能够完成科考任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总结以往的经验,汲取教训,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仪器都是反复使用的,海上工作时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加一份保险就减少一份风险,同时在停船作业时将船舶之于下风下游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船舶对仪器的磨损和损坏。保护好仪器设备,取得科学考察所需的资料和样品,这是科学考察船执行任务的目的。海洋环境的安全同样是科学考察船安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科学考察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海洋,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后代。在探索海洋、认识海洋同时应该保护好海洋,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的海洋,这一点比海洋科学考察更为重要。每次科考时总能碰到成群的鱼在清澈的大海里嬉戏玩耍,不用说作为一个海洋科考人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油然而生要将她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海洋的环境保护好,让她永远清澈透明,让海里的生物永远健康安全的生长。为能达到保护大海的目的,科考工作必须从点点小事做起,严格执行MARPOL公约规定处理各种垃圾和废弃物,履行好保护大海的义务。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航次的工作与生活中,科学考察船的管理者应牢记责任和使命,亲自管安全、抓安全、层级负责,建立健全科考船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无论是人员自身安全、船舶安全、仪器设备的安全还是海洋环境的安全都必须引起各位出海人员的高度重视,否则安全教育就毫无意义。
3.安全教育取得的效果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教育科学,教学科学的研究方向又是什么?”教育科学其实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它包括属于基础学科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属于基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教学原理、教育管理学原理。而现代教育科学所研究的方向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对于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大家已经熟知它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中如何贯彻教育科学,如何进行教育的测量和评价科学研究,其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群体的风格不尽相同,所以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这都有待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调整。
1.提前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对象是婴幼儿,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是理解能力较低,行为控制力不强,好奇心极强,因此,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制定。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安全性。其中,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教育性则是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目的,“寓教于乐”是学前教育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另外,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习者都是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低龄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在制定学习内容时,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安全隐患,切实保护好学习者的人身安全。
2.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在根据既定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变化、兴趣变化,并据此调整学习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另外,还要着重利用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吸引注意力,这样可以带动学习气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注重成果反馈,总结经验。学前教育的成果往往没有系统考试类的衡量标准,所以需要细心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和各项能力的提升程度来确定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并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来对比学习成果的优劣,总结教学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让学习者在学前教育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丰富知识储备,加强性格塑造力,让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二、借鉴国外成功的学前教育经验
纵观国外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发展动向,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科学研究表明,幼教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是推动幼教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教育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的必经之路,因此,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苏联于1960年建立了学前教育科研所,内设早期幼儿教育、学前儿童教育、实验教学法、年龄心理学、生理学、美育、体育等实验室,研究所把全国学前教育问题的一切科研工作都统一起来加以分析和评价。国外的教育科学水平发展比较早,这种类似的教育科学实验在国外不胜枚举,而在国内却屈指可数,那如何借鉴国外的教育科学经验来丰富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呢?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
1.借鉴与修改。在观察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模式后再加以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它有哪些缺点和优点,然后进行改造再利用。这种做法的根据是:每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分国家的,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经验当然可以拿来运用到我国的学前教育中,但前提是不能照搬照抄,要灵活地改良和修正,并在方法运用中反复总结经验,让国外的先进学前教育经验落地本土,并发挥它的优势。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日益加深.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2.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多样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压力大;思想文化之间的冲突等.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的影响.
3.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受家庭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学生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不太重视.当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缺乏吃苦精神,并且追求自我,个性张扬,关注自身利益,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二、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应符合的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要符合一定的规律.规律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且不由人的意志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有规律可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规律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对此进行分析.
1.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有其自身的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要符合课程自身的基本规律.
2.符合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规律
严格按照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进行研究,了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发展趋势,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符合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规律,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3.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进行分析,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规律.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1.思想认识科学化
根据党的十的报告可知,教育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人才的素质,同时也决定着国民整体的素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将其科学化是必然的趋势,在实现其科学化的同时,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科学化.
2.教育理念科学化
我国的教育始终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展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而展开.教育理念科学化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灵魂.在教育理念科学化这一方面,要确立以人为本、育人无价和科学指导的教育理念.
3.制度设计科学化
制度设计科学化的目的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水平.制度是否完善,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制度设计的科学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运行机制良性循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确保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制度设计科学化有积极作用.
第二,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学校要结合高效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加大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
第三,组织高校协调网络.组织高校协调网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德育的原则,将读书与成才结合起来,并坚持以人为本(.2)加强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3)教育与管理相融合.
4.内容和方法科学化
内容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最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促进其科学化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