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

第1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教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 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42

“农远工程”是目前我国信息化工程中覆盖面最广的一项远程网络信息化工程,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在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各个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师资结构、教学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在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

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

1.1 思想观念落后

根据调查显示,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热衷,依然沉浸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升学率,很难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开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联系起来,完全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性,没有认识到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1.2 资源利用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农远工程”中的大量教学光盘和优秀教师课堂实录等教学资源未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师自身水平不高,大多数教师是农村出身,由于教学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他们很少能够在上学期间运用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农村参加工作后依然如此。二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农村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配套,教师没法结合实际将教育资源中的教学案例和媒体资源整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无法实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三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是“农远工程”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资源的“量”,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内容、形式以及针对性。

1.3 培训不到位,业务素质不高

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不够,或者是进行单次和局部的培训,很难做到从初级到高级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教学应用培训,达不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要求。接受培训后未能得到及时强化和运用。培训的针对性也不强,没有考虑到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难以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各种因素致使教师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显得非常困难,面对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也是望而却步,存在不敢用和不会用的现象。

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对策措施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长期奉献于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的确比较新颖。要做到对远程教育资源的熟练应用还需用一段很长的时间。提高“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应用水平,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建设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 加大培训力度,树立教师信心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实现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到教育设备的操作使用、教学技能的水平提高、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还是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其进行连续性的、系统性的培训,唯有如此,才能将一名受传统思维影响的教师成长为一名适应“农远工程”的优秀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技能培训与教学应用的结合和相互协调。首先需要从基本的操作技能入手,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软件的操作,在基本操作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实际应用软件的操作培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贯穿该过程始终是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培训。从主观思维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进行培训,在意识领域内积极引导,在技能方面着实提高,方能树立教师对“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的信心。

2.2 强化教学应用,激发教学热情

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实际分阶段提出具体的教学应用目标,对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效率提出具体的量化目标。督促教师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栏目中新颖、丰富的各种素材制作课件和开展教学活动,将教育资源中动画、视频、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的运用纳入具体量化目标体系。通过召开座谈会、学科公开课等多种方式展示远程教育资源所含的丰富素材,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让各学科教师看到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课件设计中的优势,加快学科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准确掌握和熟练应用,进而激发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的热情。

2.3 健全制度保障,实现科学发展

提高“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益,不仅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现代教育技能的培训和教育资源的强化应用,还需要依靠科学的制度管理和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集系统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健全制度保障是现代远程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村中小学需要制定包括教育资金、教学人员和设备等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评价制度。例如建立和完善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建立考评制度,学校定期对教师利用网上资料及媒体素材进行教学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将考评结果记入学科教师当年考核成绩,以达到激励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预期目标。然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需要以健全的保障机制为基础,“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也需要设备保障、技术保障和经费保障等确保良好执行。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应用的管理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很难取得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制度的制定与保障机制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农远工程”资源应用的持续发展,并最终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开发资源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田海峰.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问题探索[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23-29.

[2]丁兴富.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2-16.

第2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农村;校本培训

自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在我区实施以来,我区的现代教育装备应用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让我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也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应用、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该项目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如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眼前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和原因

我区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卫星IP接收的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另一部分是河北远程教育网的资源。在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教师使用很积极,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所需,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冀教版的,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都是人教版,造成使用的教材与资源不能同步。久而久之,教师就失去了对远教资源的兴趣。后来,我们给所有学校加入河北远程教育网,让学校使用河北远程教育网资源,现在来看教学资源是否适用是教师使用资源的关键因素。

另外,我区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专业的电教教师,多数都是兼职,而且不专业,同时还要肩负打字员、电脑维修工等工作。这直接影响了远教资源的整理和建设,使他们没有时间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从而导致学校整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偏低,对于资源的应用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拿来主义”上,而不能根据本校实际“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二、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水平的建议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赋予教学过程全新内涵。合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有效容量,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攀高,而电教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却停滞不前。由于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不重视,导致电教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从而导致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没有提升。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校本培训也是流于形式。我们只有加大对电教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培养既专业又称职的职电教管理人员,才能够为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要扭转学校领导的观念,使其重视电教,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

(二)择优学习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实教师的理论水平

远程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图、音、像等素材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通过给学生播放优质课视频,师生共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观看优质课、示范课和空中课堂的专家讲座,达到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理念的目的,为以后更加合理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建设校本资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率

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到位,但有很多多媒体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产的“暗流失”。也有的学校强制教师每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其实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我们要逐渐地培养广大教师会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

教师要能够挑选适合课堂要求的远程教育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要喧宾夺主。远教资源的合理使用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多媒体设备和远教资源的使用,既不能过又不能废止,一定要适度,不要求“量”,而要注重“质”,能用一个简单PPT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复杂的Flash。

(四)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建设适合本地的校本资源

对于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往往是不适合本地本校使用的,再“优质的资源”也要适合自己使用才可以。所以,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资源的筛选和再开发,并且一定要分类整理保存到校本资源库以备以后教学的使用。

我们要重视开发校本资源,把远程教育资源作为校本资源建设的基础,把那些脱离教学实际、不适合本地教学的资源剔除或者进行二次开发,加入校本资源库。还可以组织教师书写设计适合本校情况的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库,放到校园网上供广大教师共同使用。甚至更大区域的区域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从而使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更加广泛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以便于更好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

(五)学校和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是重要保障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的转变,把远程教育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合理、恰当结合的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能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第3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连接主义理论 农远工程 资源建设与利用

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①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举。2005 年 7 月 3 日,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启动。国家用 5 年时间投资 100 亿元,为全国 53 万余所农村中小学实现远程教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为农村中小学配备电视机、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室、光盘等教学设备。百亿工程将在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为全国约 11 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初步建成38.4 万所农村小学卫星教学收视点, 基本满足农村 8142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使 3109 万农村初中在校生能够逐步分享3495 万城镇初中生的教育资源。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同一片蓝天”,让农村的学生能够获得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所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

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也已经进入尾声,都相继进入应用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入应用期之后,资源问题就更加凸显。资源是保证工程应用、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要想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真正推向深入,发挥工程的应用效益,资源问题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不得不研究的问题。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主要分三个模式开展的。

模式一:

由电视机、教学光盘和 DVD 播放机组成,教师主要依靠教学光盘和电视机进行教学。

模式二:

模式一加卫星接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电视收视单元组成,教师通过卫星下载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学习卫星资源,进行讲授或用用电视机进行播放。

模式三:

除了模式一和二的内容外,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也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内进行教学。

笔者以云南省的几所中学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状况,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使用状况,及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硬件资源不足

硬件设施配置严重不足,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计算机的数量非常有限,大部分教室都没有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教师和学生要利用互联网或多媒体只能是在课后。这一硬件措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第三种模式的使用,所以三种模式中第三中模式应用最少。

然而和另外两种模式相比,第三种模式提供的资源更加丰富,交互性强, ,提供更好的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由于投入的不足,这一模式将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后续工作需要摆在突出位置的一项任务。

2.教学资源不足

现在有很多版本的教材,要求各个版本都应当有相应的多媒体资源,但是 “农远”资源不能提供所有版本的多媒体资源,所以资源与教材不匹配;企业开发的教育资源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适用于学校。教师反映通过光盘和卫星提供的资源存在着讲授方法单一,信息单一,信息陈旧等问题。所以教师使用积极性不高,资源下载后很多都被束之高阁,使用率很低。另一方面,教师认为新的模式加重了工作学习负荷,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对于“农远工程”的实施也非常不利。

根据“农远工程”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农远工程”的关键在于资源运用,资源是保证工程应用、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点解决策略:

2.1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建设

Siemens提出连接主义( connectivism)的观点: “知识不是存在于心智之中,而是分散在许多个体、图书馆、网络上的各种站点和软件之中。” ② 连接主义以网络学习为基础,它包含两个元素:节点和连接。节点是可以用来连接到其他元素的成分,是可以用来形成网络的外部实体。它可以是人、单位、图书馆、网址、书籍、杂志、语料,或任何其他信息源。这些节点的聚合产生了网络,网络可以合并形成更大的网络。学习的行为是创建节点的外部网络, 从而形成信息源和知识源,这保障了知识的现时性和学习过程连续获得、经历、创建和连接外部的新知识。

网络中的知识不断出现,学习内容不断更新。此时如何连接到新的内容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创建连接非常必要。连接的创建使学习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学习者将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信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学习不再固守于校园之内,社会、社区和同学对学习有重大作用。学习从教室的学习延伸到以连接为基础,网络创建的学习。这将最大程度上丰富教学资源,缩小教学资源的城乡差异。

2.2引入远程教育网校

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重点中学集中了大量的特、高级教师,这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农村中小学望尘莫及的。然而目前很多重点中小学用计算机和网络建起了一所所全新的学校,这些学校没有围墙,却可以让学生的天地无限延伸;没有教室,却可以在科学的殿堂里任意翱翔。附中附小远程教育网是应新时期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也将在信息化教育中发挥巨大的力量。

21世纪基础教育的主旋律是依托现代信息平台的合作与创新,基础教育的制高点之一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有机整合。全国有不少优秀的中小学都建立了网校,比如北京四中,北大附中,成都七中等。每个地区教育局可以根据自己地区使用教材的版本,统筹规划为每个州或每个县引入和教材相配套的网校,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城市重点中小学中小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资源。

以北大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校为例。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校实行“天、地、人”三网合一的教育服务模式,通过三网把优质,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传送到各地。天网指卫星传播:北大附中的课堂实况、校园活动被实时拍摄下来摄下来,然后通过卫星传输到各地学校和网校的家教中心,教师和学生可随时点播收看。 地网为互联网传输:北大附中老师的同步辅导课件、各种参考资料、经典试题、多媒体演示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各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和北大附中师生交流,充分发挥了网络及时、互动的优势。人网为面授交流:网校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面授班,对远程学习进行有效的补充.网校针对学校的现实状况提供教学内容。一般学校通过现有的设备就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内容或“课堂实况”内容。③

对于城市优质中小学而言,北大附中网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农村中小学学校来说,北大附中网校是雪中送炭。去北京是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梦想,如果还能够坐在北大附中教室里听一堂北大附中老师讲的课,这是对他们极大的殊荣。北大附中网校用“天、地、人”三网合一的方式,近似于把北大附中搬到外地学校中去,使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能享受到特级教师的优质课程,这无疑对于农村师资力量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仅是以一所远程教育网校进行举例,云南省各个地区教育局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引入和自已地区相适应的远程教育网校,利用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加快缩短城市农村教育差距。当然, 如何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库与城市优质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整合,是我们亟需研究的新课题,也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项目编号:GY11032。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省略/jrzg/2010-07/29/

content_1667143.htm(2012-3-20)

[2]胡壮麟. 谈Siemens的连接主义[J].外语电化教学, 2008,9.

[3]北大附中网校介绍 省略/gb/jybzt/2002zt/jyjs/53.htm (2012-3-20)

[4]张筱兰,郭绍青.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5,(5).

[5]杨晓宏,郭治虎.西部“农远工程”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13):60- 61.

[6]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06,(12).

第4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 西北藏族地区; 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郭治虎(1973—),男,甘肃古浪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gzh@xbmu.省略。

西北藏族地区主要包括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我国西北部,人口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1]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自2000年以来,这些地区农村中小学已经陆续实施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中国·联合国403远程教育项目、中国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RA“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西部安康教育项目和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西北藏族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配备了信息技术设备、配发了大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培训了部分信息技术骨干力量和懂技术的学科教师,大大促进了远程教育在我国西北藏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促进了藏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调查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题组设计了西北藏族地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内容相关的调查问卷。项目组成员第一批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为期10天的调研,走访了合作藏中、藏小、合作师专、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综合中专、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电教馆、电大分校,并且和电教馆馆长以及各校的校长、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座谈、交流和探讨,并安排时间到合作藏中和藏小旁听了双语多媒体教学课;第二批成员到碌曲、玛曲、夏河等地的中小学进行了走访,了解藏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状况;第三批成员赴青海省海南、海北两州教育局,并就下属三县的四所学校作了实地考察和调研。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甘肃省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20份,有效212份;青海省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50份,有效142份。总回收率92.5%,有效率95.2%。对数据的统计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

(一)调查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现状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16%为藏族学校,84%为藏汉双语学校,其中16%的学校不具备上网条件,具备上网条件的84%的学校中,78%的学校采用了宽带接入互联网。在教学过程中,64%的教师采用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教授方式,说明在西北藏族地区主要采用藏汉双语的教学形式,且以藏语为主授课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有52%的学校安装了藏汉双语教学平台。有82%的学校安装了藏文输入法,8%的学校安装有藏语言文字处理软件,2%的学校使用了藏文视窗平台。

(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

1. 资源的获取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获取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从远程教育资源库中获取、从教学光盘资源中获取、从互联网上获取以及教师自主加工合成等方式,其中从资源库(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库、青海省和甘肃省建立的远程教育资源库)中获取资源的教师比例达到75%,从教学光盘和互联网上获取资源的比例分别是13%和10%,而自主加工处理的资源所占比例最少,只有2%。

2. 资源的接收整理情况

有50%的藏族学校能做到每天接收卫星IP资源,10%的学校能做到每周完整接收2天以上,28%的学校很少接收资源。对于接收的资源,有60%的学校能基本做到整理到硬盘或刻录成光盘,但缺乏对资源的系统整理和归类。其余40%的学校因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教师,要么是很少整理或刻录,要么是无人整理或不会分类整理。

3. 资源的应用形式

远程教育资源在西北藏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为“三农”服务等。各种应用形式响应率为90%、74%、36%、17%、73%和6%。占响应率最大的教学活动中远程教育资源主要用于教师备课、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课外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学校管理等应用形式。数据表明,教师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备课和演示讲解的比例最高,达到90%,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课外辅导的比例普遍较低,不到8%。这也表明,大部分藏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主要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其次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而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为“三农”服务方面的资源最少,只占到6%。

4. 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种类的需求

调查显示,教师最渴望拥有的教学资源形式是文本图书资源、名师教学光盘录像、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素材、原装成品课件、藏汉双语课件、教学网站以及可按自己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课件,这些需求所占百分比分别是42%、52%、76%、66%、54%、80%和62%。这表明用于教师备课或专业发展的图书资源比较紧缺,同时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素材、专题学习网站和教学课件以及能加工的课件的需求量最大,教师渴望有现成的课件或能提供开放环境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尤其是藏语类课件资源。

第5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资源;情境;激活;感悟

我校对“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课题的研究已有一段时间,在实验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是实现情境创设的重要途径,这一应用给笔者带来了较大的收获。其中有几点认识愿与同行探讨。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应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情境创设的过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已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情境创设,不同的情境又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笔者从远程教育资源中主要实现了以下几种。

一、用情境激活数字的活力

《数的认识》这一课,我们都知道只要让学生会读、会写就可以了,教学时并非一定要在情境中完成,可当我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这一知识点时,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随意的出示一个数字,我们看到的或想到的也只有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多少而已,它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把一个数字放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大不一样了。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00人。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雄伟的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000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同样是认数,在这种环境中所认识的数是有活力的、有生命的、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对数的认识是深刻的、对内容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彩多样的。最终学生所知道的不仅仅是认数。

二、让情境体现数学也有“美”

数学总给人留下的是公式+定义、符号+运算等枯燥乏味的印象,人们好像从来没有把它和“美”联系起来。其实,也不是数学不美,只是我们少了发现美的眼光与发现美的用心。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队列中的数学》一课,在整个教学中,老师出示了很多体育中的方队视频,可她的问题始终围绕的是如何列出乘法算式,如何得出总人数。课后,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我国每一次的检阅式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军人们那整齐坚定的步伐,那种统一、整齐的队列美在平常是少见的,为什么不可以给学生一点点欣赏美的时间,而只是枯燥的数字呢?

数学中能体现美的地方有很多,如,图形的对称美、人文美,旋转、平移的运动美等,关键是教师是否愿意让学生感受这些美。

三、用情境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旧人教版的《条形统计图》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几年的降雨量认识条形统计图,长期以来,我都以统一模式完成教学,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尝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讨论条形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等程序,从未去挖掘教材除此外的有用信息。而情境教学这一理念使我重新审视了这一例题,例题中降雨量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为什么教材要这样安排呢?原来1998年是我国被洪水侵害最大的一年,因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最后一次教学中,我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1998年有关洪水灾害的信息,在教学中通过对比看出1998年的降雨量最高时,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只用了4分钟的时间,学生的交流内容十分丰富,对1998年洪灾带来的损失与伤害痛心不已,从而激起了他们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强烈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学生同样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与之相比,学生认识的就不仅仅是条形统计图。

美丽的世界呼唤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养成,我们教师应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的环保内容,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课标中也强调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周日南.小学数学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资源开发

一、体育器材的充分利用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一物多用,根据器材特点开发其多种功能和用途,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夹抛绳、跳移动绳、绳球、绳投掷、跑蛇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等;胶圈――可以用作滚雷、多人拔河、套活动目标、网圈接球、赶圈穿梭、运输队、撒网捕鱼、踩双圈接力等游戏活动;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的传接器材、哑铃操的手持器材等。

2.挖掘体育设施资源,制作简易器材。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就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好的玩具不一定是昂贵或复杂的,重要的是它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因此,结合我校实际,利用废旧物解决器材的短缺,自己制作了简易体育器材,从体育器材开发的方面改善了教学条件。例如:“打盒子”这项民间体育活动是孩提时代的我们喜欢的一种体育游戏,如今把它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同样是学生们喜爱的体育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参与的少年儿童每人手持长约一米的木棍,大家共同争打铁盒子,这种游戏的重点不是盒子,而是在于运用技巧与智慧将盒子打出,又不失去所控制的坑穴为胜。在打盒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快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等基本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结、拼搏、进取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机智、果断、勇敢、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充分利用废旧的木棒制作了类似与曲棍球棍的木棒,利用废旧的铁罐头盒开展了我们的打盒子特色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我们都知道对孩子来说最自然的学习方式是“玩”,学与玩并不对立,需知“‘玩’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大贡献”。有趣的学习环境是对孩子大有益处的。基于“打盒子”这项民间体育活动的特点把它引入课堂教学中,在丰富我们教学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在我国,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是成人化的体育场地器材,这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而未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有条件的小学)可以将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努力将体育场地器材改造成学生的运动乐园,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可将体育场或器材改造成:三角形场地、三个球门的小足球场。降低篮球架高度的、多向篮球筐。降低排球网高度的小型软式排球场。降低排球网高度的沙滩排球场。小型板羽球场地。小型羽毛球场地、小型健身房。小型毽球场地。可供轮滑、放风筝等活动的多功能活动区。可进行拔河、“跳房子”等活动的游戏区。

4.合理使用场地和器材。合理使用场地和器材强调的是在“使用”上下功夫,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和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同时注意安全问题和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场地和器材的使用空间,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处理好“利用”与“安全”与“保养”的关系,认真进行实地考察和合理地统筹与规划。

(2)在制订课程表时,应该考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的现状,一定要科学的挖掘和利用场地器材使用、效果,安排好顺序时间。

二、开发课程内容资源

对现有的传统运动项目进行改造,重要的是要以整体健康观为指导。运动项目的改造应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1)简化规则――只保留一些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兴高采烈“玩”起来的简单规则;(2)简化技战术――只保留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基本技战术;(3)修改内容――去掉不得学生身、心、社三方面健康发展的、学生无兴趣的、陈旧的内容,减少竞技运动的成分,淡化“达标”式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4)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减少器材的重量,改变器械的功能等;(5)改造场地和器材――使场地和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等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三、发挥校外体育资源

1.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除了体育课以外,应将课外体育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课外时间远远多于体育课时间。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但这不是说学生的所有课外体育活动都需要教师去指导,而是要鼓励学生学会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或自我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学生锻炼小组、课外体育俱乐部、自我锻炼等。

2.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校外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体育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家庭、社区、区县镇、少年宫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假如,开展家庭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持体育活动的习惯,并在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学校也可以举办家庭趣味游戏运动会,引导学生在校外和家长一起参与体育活动。

四、开发体育信息资源

体育信息资源具有时代气息,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获取新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观赏体育比赛等,以便不断充实课程内容,如体育远程教育资源就是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它有助于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等。有关体育信息资源开发的问题可详见第四章第五节有关内容。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基础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在这个重要的舞台上,发挥一个老师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7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远程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2.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过程与方法”是第一列入课程改革目标的。可见,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与静的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均能清晰而形象的显示出来,不仅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时,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着这个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观察后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角的概念。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播放“大角和小角”的“flash”动画,学生边观看边听“大角”和“小角”的对话,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道理,通过这样动态显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目的都在于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也不例外。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探索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的关系时,学生比较难,因此,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动画展现,加深学生的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4.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8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 计算机 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农村远程教育的管理者,我自认为更应该走在所有教师的前面,做他们的表率,合理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农村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远程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具。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展现出了其共有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引进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学习,发挥他们自己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已成为发展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它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计算机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计算机这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其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而是在一定的影响下调动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活跃学习气氛,在短时间里充分利用多途径的信息传递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何很好的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去。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张家界的一个主要景点――索溪峪,然后向同学们介绍:"闻名中外的索溪峪在我国湖南省的西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里山野,水野,人野。现在请同学仔细观赏索溪峪到底"野"在哪里?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迫切想知道索溪峪"野"在哪里,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计算机教学生动形象,降低学习难度

不单一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宽广的途径,因为多媒体课件是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教学时它将通过多种的表现手法,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地展现到学生的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它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解决疑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很难将这个形成过程表达得很清楚,而多媒体却可以很生动,很形象的体现这一过程,在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眼前出现了一株株茂盛的大榕树。起初周围一片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游客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此时游客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有的唱歌,此时的大榕树仿佛一下变成了热闹的集市。整个动画可以创造出原文的意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看动画中就很容易地理解了全文。

三、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来源于兴趣,学习效果取决于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的浓厚程度。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便是调动学生兴趣。当远程教育走进课堂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它在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麻雀》这篇课文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了解。我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原文动画情景再现课件,进行引导教学。当学生看到猎狗一步步接近小麻雀时,便异口同声地和着音乐诵读道:"小麻雀呆呆的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随着动画的播放,猎狗露出锋利的牙齿准备吃小麻雀,老麻雀从空而坠。看到此画面,同学们又不约而同地将声音抬高八度朗诵道"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短小的动画情景已经播放完毕,可同学们仍注视着电视屏幕上那幅插图继续背诵着课文,从学生的眼中我知道他们已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急于打断他们,而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习兴致异常高,激情高涨地同我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远程教育能够开阔学生视野,避免单调教学形式

第9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范文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相对缺乏

当前,随着科技、经济、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科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且国家对于科学的重视程度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同时正是受到科学课程发展迅速因素的影响,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出加强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对小学科学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虽然我国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力改革,但是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相对缺乏,难以发挥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缺乏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加深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本质理解,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教育投入不足

从整体情况看,相关部门对我国小学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的来源相对较为单一,许多小学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教育经费紧张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容易影响学校教学设备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添置,这种情况具体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进而会影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资源受经费不足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小学教学质量,且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缺失已经成为影响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果学校在教学资源配备方面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标准水平,则会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无法发挥教学资源的有效作用,进而直接对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与国外科学课程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相比,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并且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相对保守的课程管理体制,虽然这种方式在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自,但是在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课程资源控制层面相对较为严格,只是采取相对集中化的教学管理体制,这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具体要求相比,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相应配套教学机制,进而直接阻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以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开发利用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二、加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措施

(一)增强教师开发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意识

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增强教师开发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意识,才能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学行为进行表现。同时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使用者,需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合理总结相关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另外,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加强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

(二)完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完善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才能有效提高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在完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各类教学资源的整体性,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掘各类教学资源的敏感性,才能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有效营造积极轻松的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氛围。

(三)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要贴近生活实际

科学教学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学书本课件,而且要注意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注意贴近生活实际和各类社会资源,比如积极从实验室、图书馆、科学展览馆等场所中寻找教学资源,也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中进行寻找,注意从生活现象的细节做起,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并积极结合学生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理这一特点,只有充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小学科学教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科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所以在小学科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针对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导致课程教学资源缺乏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加快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以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