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地基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基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基工程论文

第1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1.1旋喷桩处理方法

首先需要对桩区域场地进行全面的清洁,并且挖好排浆沟、检查好高压浆、旋喷钻井、泥浆泵等主要设备,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还需要检查测量仪器、计量设备、测量仪器,以免施工时出现故障;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检查好水泥的合格证,查看是否合格;对厂家的材料、数量和规格进行抽样检验,待合格够再运往施工现场。在施工前时,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对照,对各个桩位的位置用醒目的方式的进行标示,出现的平面误差不得大于50厘米,并由质检员对其进行改良,一直改良至监理工程师认可为止,并由监理工程师对其进度计划进行合理的改编。在施工前段时间对各个机具进行逐一的检查,例如:钻机螺丝是否有松动、变速箱和减速箱的完好度、卷扬机的制动装置是否能用、传动机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转、旋喷注浆管是否清洗干净及螺丝是否完好、高压泵内是否残有残渣、各类密封圈是否完好等等,在检查好并确认完毕之后对钻杆的长度进行衡量和标记,以此来方便把握钻杆的深度。在钻孔完成之后,将喷射注浆管插入孔底,以此来进行由下往上的喷灌,再喷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来对照参数,控制喷灌的速度、风速、流量和压力。第一次喷灌完成后发现没有达到目标,应当进行第二次的喷灌,直到达到标准。达到标准后拔出注浆管,并对其进行清洗,然后对下一个钻孔进行作业。

1.2强夯法

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就是旋喷桩。当然也包括其他许多的处理方法,例如:强夯法,适用强夯法的地基多为地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素填土、碎石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强夯法比较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流塑性土,这两种土质在变性控制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不高,因此,强夯法更适合。强夯法主要是对土质的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进行改变,使其强度得到提高,减少其压缩性,从而使得土质的质量得到提高。柱锤冲扩桩法一般适用的地基土质为黄土、素填土、粉土、杂填土等等,其是利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来进行确定其是否适用。综合比较法是在确定了地基处理技术后,与其他的方法进行对比,观看哪种方法更加适合,在选择方案的时候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与桥梁整套模具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2结束语

第2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1软土地基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主要是在自然环境中,其孔隙大于等于1mm的软土物质,一般这种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含量较多,具体具备了以下几点特点。

1.1软土地基自身具备较强的触变性能,改性能是指当软土在受到其他外力因素干扰时,地基结构就会产生一定的损坏,这样就会极大影响其强度的可靠性,与此同时,在振动负荷的作用下,也会发生侧向滑动,甚至还会出现沉降的现象,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

1.2如果软土在受到较大的承载压力以后,就会发生变形,而其自身的空隙也会迅速变小,水分页将会被快速排除掉,除此之外,由于软土结构受到载荷的影响而导致剪切变形的出现,我们统一将这一特点称之为软土的流变性。

1.3由于软土孔隙较大的特点,其压缩性能也比较大。因此,若选择软土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时,就很有可能发生大幅度的沉降现象。

1.4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实验检测发现,当软土在自然状态下时,其抗剪强度并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承载能力较低,并且,如果软土边坡可靠性较差,就很容易因剪切力破坏而导致建筑物结构发生失稳的情况。

1.5虽然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较多,但其实际的透水性能非常差,这对于地基排水的流畅性十分不利,并且,软土地基上建筑沉降时期较长,尤其是在加载初期基础时,将会达到增加孔隙水的压力,从而导致整个地基的稳固性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软土勘察的基本内容与要点分析

2.1软土勘察的内容。软土勘察主要包括了:软土的形成类型、埋藏情况、分布和发展规律、层理特征、渗透性能、立体分布的均匀性、表层硬壳的厚度、地下硬土层的情况等等;对软土的固结情况进行勘察,强度、变形特征以及随着应力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并且了解其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情况;软土中存在的地貌形态差异、填土、河道等的分布范围和深度等;地下水埋藏的情况,分析其对施工材料、安全设置、环境等影响。

2.2软土地基勘察的基本要点。软土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工程性质、场地形状、勘察分段、成因类型、复杂情况评价等都应当考虑在内。当土层出现复杂变化时应对此位置进行加密;勘察中钻探取样的时候应结合原位置测试的结果,去氧应利用薄壁取土装置,原位测试应采用静力触探或者十字板剪切试验完成。

2.3软土剪切试验。当软土的加载和卸载的频率过高的时候其内部的水分形成的空隙水压消散速率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应采用自重压力预固结德尔不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对透水性较低的粘性土质可以采用无侧限的压强度试验或者十字板剪切试验来完成测试;当软土排水速率快切施工过程缓慢的时候应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或者直接剪切试验获得数据;对土体可能发生大的应变项目因此测定其残余的剪切强度必要的时候应将蠕变试验、动态扭剪切试验、动态三轴试验等纳入到检测中。

3软土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流程

3.1一般来说,岩土勘察的等级都是由工程性质而决定的,这是因为一般的软土岩土工程的施工环境十分复杂,无论是地基的设计,还是勘察难度方面,都必须遵守规范的勘察内容而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后,才可以进行准确的划分,勘察人员会切实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等级的不同来对工程等级进行划分。例如,该工程的规范设定为一级,那么,其场地等级,复杂程度等都要按照一级标准。

3.2在进行正式的勘察工作以前,勘察人员应当充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根据实际的工作量来采取相应的勘察措施,可以通过在建筑物周围设定勘察点,并对其间距与孔深进行精细的剂量,并得出该工程所需的钻孔量,最终将这些所得的数据统一汇总在一起,将其作为被工程所需的工程量以及基本采样量,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实施步骤,从而确保软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勘察结果的质量。

3.3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可以得知,当工程量和取样数量都确定了以后,试验人员就可以根据所得数据,制定出从一个完整的检测试验流程,并制定出明确的勘察试验时间表,这也是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的基本保障。其次,对于早期已经勘察的土壤,试验人员更应该准确划分出其具体的采样数量以及位置,充分做好试验勘察前期的准备工作,及时出现取样数量增加的问题,也可以保证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样品的检测工作,从而避免资源不足的情况发生,确保检测试验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4软土地基的土工工程勘测的数据处理

4.1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试验往往采用的是土工试验,其优势的简单而方便。获得数据和处理的时候,应保证岩土试验室内的项目设计应从岩土类型和工程性质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工程分析计算的要求确定试验的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并最终确定软土的基本性质,这才是数据处理的最终目标。

4.2在试验和数据处理的时候应考虑到原位数据的处理,如项目针对粘土和砂土等进行贯入标准试验。贯入试验的指标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结果,因此在贯入的时候应确定具体的技术参数,参数的选择可以根据地层的情况而定,按照规范标准针对不同性质的土体进行不同的参数选择,这样就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资料,然后按照试验规范对原位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形成数据统计表,然后形成分析结果。

第3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1.1构筑混凝土防渗墙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混凝土浇筑和苏醒混凝土浇筑两种,都是水利工程加固防渗漏的主要方法。就这两种方法来看各有优点。混凝土浇筑具有成本低、施工快速、简单易行的特点;苏醒混凝土浇筑这种方法具有适应性强、接缝防漏效果好的特点。总体上看,这两种方法都能切实增加水利工程的抗渗漏性,坚固持久,能有效阻断渗流,防止渗漏,切不受水位变化、季节变更、工程沉降等的影响。

1.2软弱地基加固

软地基的加固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振冲桩和旋喷桩等方法。软地基加固旨在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钻孔浇注通常采用合适的方法在松软的地基上钻出一定规格的桩孔,在桩孔中放入事先做好的钢筋网,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桩。南水北调工程鲁山辛集段就大量采用了这一方法。常用的钻孔方法有机械钻孔、人力挖孔、钢管挤土这几种。振冲桩是采用大功率振冲器,通过振动、冲击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打击成孔,然后将按照一定配比的砂、水泥、碎石、粉煤灰等混合物注入孔中,形成密实的圆柱桩,从而增加软弱地基的承载力。旋喷桩是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放入钻孔内,旋转喷射水泥浆,使其与周围地质颗粒混合凝结硬化形成桩。此外,如果地基时砂质粘性软土,可以借助大型机械设备在压力作用下进行夯实,如果是壤土或者砂壤土可以预先填土,再进行压密。回填的泥土一定要选择压密性较好的土壤,且要对回填泥土进行分层夯实。1.4排水固结法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土壤,通常利用桩柱、沙井、排水带等,将地基土壤中的水分排出,降低地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缩小地基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使地基结构发生变化,不良地基固结以后,可以大大提高强度。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那些淤泥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的土壤。

2不良地基密实处理措施

2.1平面地基处理方法

对于平面地基基础,我们通常利用泥沙沉淀原理,将水漫灌于工程地基表面,使地基土体中的含水量迅速升高,达到饱和状态,有效消除地基土地间毛细力,使土壤结构重组,慢慢沉降,达到优化颗粒比例的作用。之后,采用碾压和夯实设备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使其密实性达到施工要求。

2.2坡面地基处理措施

对坡面地基基础进行密实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坡面上开挖渗水沟,渗水沟的尺寸应该确保不影响工程坡面的倾斜度,不能使工程基础土体产生移位。在注水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能使渗水沟内的水外溢。在渗水到一定程度,坡面基础达到水饱和以后,与平面地基基础一样,要进行夯实和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施工要求。南水北调鲁山段有大量的地上斜坡面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对水利工程地基基础进行密实处理的。

3结语

第4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1.1复杂地形基坑支护施工特点

(1)复杂地形中由于施工条件不同,所要求的建筑物功能不同、结构不同,其基坑的形式也不同,因此对基坑的支护施工要求也不同,施工技术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2)基坑支护施工作为一项保证基坑施工安全的措施,以一种临时设施的形式呈现,虽然是临时性的设施,却存在于基坑施工全过程,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3)基坑的施工面积是受建筑工程的形式和结构决定的,作为一项建筑基础,投入的施工费用相对很高,其面积和规模也比较大。

(4)基坑支护一般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因此施工条件相对比较差,而且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也难以确认,这就给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基坑支护的作用

对于复杂地形而言,基坑支护工程不仅能要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确保基坑不会出现坍塌和沉陷问题的一种技术措施,还保护着整个施工过程避免因为周围土质松动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防护措施。

2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施工控制要点

2.1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方案审查

对于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工程而言,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形的基坑支护施工中,如果实际施工阶段和实际方案有部分出入,因为必须保持施工的连续性,因此可以针对实际地形条件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然而对于复杂地形条件的基坑施工,如果设计方案和实际施工出现差异,受众多因素影响,更改施工方式相当困难,一旦整改工程可能会造成整个工程失败,无法保证工期,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于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施工,必须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和科学的计算,从源头控制工程质量。

2.2施工周围的建筑和基坑的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周边建筑和基坑的基本变形监测,该将缓解是工程监理中的关键部分。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质量控制,依照建筑观测的精确度要求,必须按照规定指标来准确反映工程周边的建筑和基坑变化情况。采用信息化的施工技术,施工的同时就要进行检测,并及时归纳、反馈监测结果,充分掌握施工范围内建筑和基坑的变形情况。对于基坑施工和地下结构施工,必须对周边对象和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通过监测得到的数据,及时了解施工周围的结构实际状态和变化,防患于未然,保证基坑边坡与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顺利进行各项施工。另外,通过监测数据和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可以合理的分析出其差异,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2.3加强选择分包队伍的审核

复杂场地的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施工难度极大、要求技术较高的工程。因此,其施工更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来承担,因此许多施工方将其分包给其他建筑公司。所以,在施工前期的队伍选择上,必须遵循择优原则,选择队伍实力强,有相关施工较多经验的分包团队,挑选施工技术水平高、信誉好且经济合理的施工团队,加强对分包公司的审核力度,提供高水准的施工技术。

3复杂地形基坑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控制工序质量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如果要控制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管控。因基坑支护工程的特殊性,施工工序也有自己专门的规定,绝不允许乱序和漏工现象。控制工序质量主要从工序施工的条件质量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其中工序的活动条件质量是指,施工过程中工序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和要素,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和设备以及材料的质量控制。合理管控工序活动条件,不仅同时达到了对施工设计和设备、材料等的控制,还能有效地约束施工人员操作规范,从根源控制工程质量。

3.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在复杂地形基坑施工中,要保障基坑施工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根据相关基坑支护工程的规范标准对工序的质量控制点进行合理设置。监理部门必须严格对其进行监控,可以在施工前就对施工现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及时发现隐患所在,并作出处理和预防,这个环节不仅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3严格管控工序活动条件,检查分项工程质量

监理部门不仅要控制各项施工阶段的质量,更要对工序控制过程中的工序活动条件进行主动控制。严格审查基坑支护工程的各项施工设计方案和工序方案,对工序活动条件进行实时掌控,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还应不定时的对工程中各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检查,通过多次检查预先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得到结果并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工序问题,必须及时进行通报,及时设计合理的调整和补救措施,避免隐患扩大影响整体施工。

3.4科学分析工序质量

复杂地形基坑施工中,影响其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工操作、材料和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序等。基坑施工对施工人员的技能操作要求较高,如果出现操作失误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很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其次,对于施工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其达到国家标准并符合施工要求。施工中,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养护,定期检查排除老化设备,检修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最后,施工顺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加大对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和监督,进一步提升工序质量。

4结语

第5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城市地铁多以明控车站为主,通常为地下两层框架结构,站厅层为负一层,而站台层和轨行区则处于负二层,基坑多以15~18m左右,利用明挖顺作法进行施工。地铁明挖顺作法的施工顺序大体为:先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后由下而上分段施作外包防水及主体结构;基坑支护系统(钢支撑或砼支撑)随基坑开挖分段、分层进行,每段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需及时施作接地网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用于主体结构施工的模板、支架主要有组合钢模板、竹胶板、木胶板及满堂红碗扣式钢管支架、扣件式钢管支架、门型支架等。根据使用支架体系的不同,每段结构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施作。其一,搭设钢管斜支撑单独施作结构侧墙,然后再搭设模板、支架施作该层板、梁结构,每段结构需分五次完成(通常叫做五次施作法);其二,搭设满堂支架,将每层结构的侧墙、板、梁一次性整体施作完毕,每段结构仅分三次便可完成(也叫三次施作法)。这两种施工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五次施工法由于施工过程中工序需要多次进行转换,施工工期较长,而且达不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但其所需的施工材料较少,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三次施工法虽然不需要进行多闪工序的转换,有效的缩短了工期,结构也具有较好的自防水性,但其施工材料用量较大。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具体采取五次施作法还是三次施作法进行施工,则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业主工期的策划来确定。

2地铁工程模板施工方法

2.1冠梁模板。

利用砂浆垫层来作为冠梁基底的底模,利用组合钢模板作为侧模,采用Ф48mm钢管、Ф12mm拉杆和蝶形扣件作为模板的支撑体系,利用Ф16mm膨胀螺栓将支撑体系和钻孔桩侧壁有效的连接起来,从而使其整体受力。同时还需要在模板安装前,利用脱模剂来对模板进行涂刷。

2.2底板模板。

在底板模板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即是两侧的斜角梗肋模板施工,需要针对两侧斜角梗肋部门的特点制作专门的异型模板,以便于后面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利用底板钢筋骨架来对模板进行固定。在底部采用点焊的方式,将Ф12mm钢筋与底板钢筋焊接在一起,有效的固定住模板底脚,利用Ф16mm钢筋来作为悬空模板上部的支撑,从而将侧压引至到底板钢筋骨架上。

2.3侧墙模板施工。

在侧墙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侧墙防水要求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在侧墙模板试过程中通常在对模板进行固定时会采用槽钢作为横竖压楞,利用钢管起到斜撑作用,而不会采用对拉螺柱,从而有效的确保了侧墙的防水效果。需要将两排钢筋以50cm的间距预埋在底板上,并压上方木条,再进行纵向和横向槽钢的装设,斜撑钢筋最后再进行安装。为了加强对底部模板的固定,则需要提前将固定螺栓预埋在底板高约30cm处的侧墙上,将防滑条焊接在斜撑钢管与槽钢接触处。可以直接利用围护桩结构来做边墙外侧模板。

2.4顶板模板施工。

在顶板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扣件式钢管来搭建脚手架,进行丝杠的安装和调节,利用方木的搭设作为脚手架顶与模板之间的上托,为了上下能够均匀受力,则需要确保上下层立杆保证在同一条线上,确保梁和板支撑能够相互配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立杆的每一道横杆必然安放牢固,从而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2.5中间反梁模板。

该处模板安装同样利用Ф12mm钢筋托、挡模板体系的底脚,模板侧向压力则利用对拉螺栓承受。

2.6施工缝处模板。

施工时需保证侧墙施工缝混凝土结构面平直,不发生接缝错位。在底板施工缝高出底板300mm的侧墙部位安装模板时紧贴钢筋安装,暂不留混凝土保护层,待混凝土浇筑后再拆除模板,将侧边混凝土凿毛。安装上部侧墙模板时,重新由底部按侧墙线位安装,此时高300mm侧墙与模板间约有40mm的空隙,第二次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沿侧墙流人该空隙将其填满,使得侧墙混凝土面形成一个整体。侧墙混凝土浇筑后上部模板不拆除,与上层模板连接,且用固定螺栓将其底部固定。

2.7变形缝处模板。

施工变形缝处模板的端头模板上钉衬垫板,衬垫板与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用端头模板夹牢固定,衬垫板垂直设置,并支撑牢固,不跑模。止水带卡在堵头板中央,每隔2m间距紧靠止水带预埋长30cm的钢筋,通过止水带上小孔用铁丝将止水带与钢筋绑连,以保持止水带竖直,并保证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卷折。

3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的拆除

3.1柱模板拆除。

先松动固定螺栓,在上部铁丝绑牢的情况下,将钢管斜撑取下来。从下部撬动模板,待到松动之后,两三根钢管斜撑,将其临时固定住。将吊车吊环挂好后,将斜撑钢管取下,剪断铁丝。当所有连接物拆除后,方可起吊。

3.2板、梁模板拆除。

第6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1.1总体方案设计所处的阶段及主要任务规划方案批复、可研报告完成后,即启动设计招标工作。根据规划方案及可研情况,划定设计标段,确定招标范围,通过招标产生全线的土建及设备系统设计单位。设计单位确定之后,首先要进行投标方案的分析、优化,中标单位对其他未中标单位的投标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分析,从中优化、结合而得到一个集多家长处于一身的设计方案或者设计思路。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周左右,主要是确定设计思路和方向。然后开始方案设计工作,总体方案设计是处在可研与初步设计之间的设计环节,其任务是收集初步设计之前的重要设计输入资料,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土建及设备专业的大方案,需要的相关可研、规划及现场调查等资料如表1所示。有了表1所列资料,通过现场踏勘,提出具体的线路及站位比选方案、车站及区间工法比选方案、设备系统选型方案、投资估算等,同时形成一些必要的专题报告,如运营、安全风险专篇等。总体方案设计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待文件完成后,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评审。专家组通过查看文件、听取汇报、提问及踏勘现场等方式,给出推荐或确定的总体方案意见,作为指导下一步初步设计的依据。

1.2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本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从可研过渡到初步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该阶段工作扎实、方案比选合理到位,能有效加快初步设计工作的进程,同时对稳定后续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应抓好三件事:设计资料落实、现场周边用地协调和设计思路(理念)的放开。(1)设计资料的落实。设计资料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各种可研阶段交接资料、规划条件和现场实际调查所得资料,本项工作主责是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应的单位按时提供合格的资料给设计作为输入条件。每一项资料都很重要,比如沿线现状用地调查资料、管线资料等,直接影响到车站能否实施的问题(该阶段方案比选需考虑的因素如表2所示)。(2)现场周边用地协调。包括土建施工的临时占地、拆迁、交通导改、商业补偿、永久出入口、风亭设置方案、与周边开发项目结合等方面。如果方案比选时对拆迁的难度估计不足,对占地及商业补偿、交通导改等因素考虑不周,就很难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选择。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应该是建立在与周边用地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经综合、权衡后作出的判断。(3)设计思路或理念的放开。一个好的方案首先要是一个好的想法。目前北京地铁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引进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开展方案竞赛招标等,在设计思路上有所突破,有助于启发设计灵感。

2初步设计阶段

2.1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设计是施工图之前的重要环节,一条线路的工程建设具体标准、规模、功能、投资等,都要在初步设计文件里交代清楚[7],初步设计文件最终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并正式进行批复,以作为施工图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图纸的方式,将整个工程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双重约定。

2.2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作为建设管理方的设计管理人员,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抓好几项关键工作,包括督促总体设计单位制定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及相关统一规定、规划及现状资料的全面落实,涉及交通、园林、管线、用地等的全力协调,全线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和组织方案审查等(见图2)。(1)督促总体设计单位制定初步设计的技术要求及规定。此项工作应该放在初步设计工作的最前端。由总体设计单位组织各专业,发挥全院优势,或者利用外部专家的力量,重点设计院也积极参与,研究形成本线初步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技术要求直接决定后续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与要求,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征求运营单位等部门的意见。特别是要对已运营线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新线的技术要求中尽量规避或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2)规划及现状资料的全面落实。建设单位要总牵头,负责委托有关单位或部门,形成规划及现状资料的书面文件,移交给设计单位作为设计依据。对于规划资料,在总体方案阶段的基础上,对于沿线的规划用地、规划立交、道路、河湖、铁路等,尽可能全面、清楚地反映,使设计单位做到有的放矢。现状资料包括沿线管线资料、建(构)筑物资料、初勘报告等,这些资料直接关系到车站、区间的设计方案。最后方案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对现场的掌握情况,对边界条件分析不清、调查不透,很可能到施工阶段会“翻车”。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收集各种设计输入的资料工作十分重要。(3)涉及交通、园林、管线、用地等的全力协调,仅仅把规划、现状资料掌握清楚仍不够,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去协调。比如交通导改,在初步设计阶段,明挖方案是否成立,除了设计单位的直观判断,建设单位应该组织就交通导改方案与交管部门提前沟通,若方案本身对交通影响很大,交管部门明确提出此交通导改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很小,这种情况就应该着手研究盖挖、暗挖等方案进行比选,避免基坑开挖时再变更,不利于工程的实施。还有园林、管线改移等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方案确定之前应该花时间多方沟通,以取得支持,才能得出最稳定、最具实施性的设计方案。(4)初步设计概算。初步设计概算是政府批复的基础性文件,同时也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依据,作为建设单位,尤其要重视此项工作。初步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分为概算编制、报批和投资目标分解两项主要工作,概算编制主要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和专项费用4部分,工程费用根据工程量计算计列,其数额也相对容易把控,但工程建设其他费方面,目前有些设计单位对设计概算的编制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对于前期专项费用,如拆迁、管线改移、其他前期专项工作等。设计管理人员应要求概算编制单位仔细核对有无遗漏项目,对于专项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后结合实际方案列入概算。此外,对于工程直接发生的费用,一定要充分考虑。为了做好投资控制,在概算批复以后,需要按照概算各科目批复情况,将各子项投资进行分解,明确各项工程的投资目标限额,便于过程控制和有效对比。(5)组织文件的专家审查。按照程序,初步设计完成后应组织专家审查,建设单位应全力配合好政府的审查。首先要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按时间规定完成文件备审。另外,对于各单位的汇报文件,要提前组织进行预审,理好思路,抓住专家关心的重点问题。在评审过程中,要组织设计单位及时与专家沟通,积极回答专家的问题,力争让评审顺利通过。

3施工阶段

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即有条件进入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标工作。设计管理人员要提供招标图纸,配合招标机构工作,重点按照招标内容,要求设计单位形成准确的招标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对于风险工程项目,要根据初步设计文件专家评审情况,形成专项设计文件,便于工程量和费用测算。施工、监理单位产生后,设计单位也同时陆续进行施工图设计,包括分批完成施工图设计、进行设计交底、现场施工配合、配合工程验收等。

(1)规划手续办理是做好设计管理工作的前提。由于地铁工程建设的特殊性,部分区段的许可手续办理(见表3)可能与工程同步进行。在施工进场之前所有手续中,规划部门行政审批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最前置的,有了此用地手续,方能启动相关拆迁、占地工作,路政部门接续办理占掘路手续,交通管理部门审批交通导改手续,园林审批部门审批园林伐移手续。另外,在此阶段,市政管线设计综合同样非常重要,有了规划部门审批的管线综合成果文件,各管线产权单位才能据此启动管线改移的相关工作。所以,抓紧办理施工进场前的规划用地手续和管线综合成果的规划确认,是设计管理非常重要的两项前期工作,要安排专人负责,相关领导也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2)功能完善是设计管理追求的目标。地铁工程也是一件产品,最终的用户是广大乘客,在控制投资规模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费用,建造出一个结构安全、质量优良、换乘便捷、乘坐舒适的精品工程是最终目标。同时地铁建设又是一项不可逆转的百年工程,一旦建成无法修改。在设计文件最终形成前,作为一名设计管理者,应该站在功能的角度去判断方案的优劣,重点关注换乘功能、服务水平、空间效果、人性化设计,从乘客的视角去感受方案。在面临决策时,尽可能把功能实现放在首位。

(3)施工图质量是设计目标实现的有效保证。在确保施工图进度的同时,如何提高和保证施工图质量,是实现工程目标的有效保证。目前,由于设计周期比较短,有些施工图中的错、漏现象时有发生,给现场施工带来一定影响。对此,设计管理人员要把提高和保证设计图纸质量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通过会议、通知、要求等形式不断强化,还应当经常性地抽查设计图纸,听取施工、监理单位对图纸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组织图纸问题交流会。在对设计单位的履约考评中,把图纸质量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内容,坚决杜绝出现施工图质量事故。

(4)不断提高设计人员主动服务、配合施工现场的意识。施工图完成后,施工现场配合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往往设计人员在这方面的表现不甚积极,因此,就需要多引导。要求设计人员多去现场,察看现场是否在按自己的设计文件、设计意图在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从管理角度,可以给设计人员设定一些“规定动作”,比如要求其每周去现场至少2次,填写相应的表格,包括现场施工进展、有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对下步施工有什么要求等,必要时要求施工现场负责人员及设计双方签字,从而规定设计人员勤跑现场,不要养成被动开会的习惯,要有主动服务、积极配合的意识。

(5)时刻提醒设计人员注意工程投资控制。当前,地铁工程的投资“水涨船高”,地下线路每公里造价已接近10亿元,在此情况下,要时刻提醒设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设计、限额设计有关要求,注意投资控制。在设计单位管理方面,应要求总体设计单位做好全线标准的统一,在施工图总体审查过程中,认真检查设计单位的保守做法,杜绝设计浪费等行为,各工点设计单位对投资控制负主要责任。各工点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图设计,在提交施工图时,应同时提交一份详细的施工图与初步设计的工程量对比表,清楚反映工程量变化情况。总体设计单位在施工图审查时,应对施工图与初步设计的工程量变化情况进行重点审核,发现有问题时,要求工点设计单位修改,同时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特别是投资增加的变更,当单位工程(车站或区间、停车场站、设备系统)的投资规模达到批复设计概算95%时,应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措施。特别像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永久结构的钢筋含量、暗挖工程的初支参数、各类注浆加固工程的范围等,建设单位可以采取施工图预审的方式,听取设计单位关键部位的设计参数汇报,尽量统一全线标准,节省投资,也可以选用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设计文件的经济性审查。与此同时,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确保安全施工十分重要,对于各类风险工程,要求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设计,这类费用占工程投资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专项设计方案审查时,要把工程投资审查放在首要位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方案比选、论证、优化的环节,尽可能节省投资。对于设计图纸投资超过概算批复情况的,建设单位应组织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如发现设计单位原因导致超概的,应对设计单位进行处理。设计管理部门要求设计单位不断优化土建和设备的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定期检查施工图质量。合同部门在工程量核算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图纸存在设计标准过高、过于保守、浪费、原因不明的投资增加等情况时,应即时将有关情况反映给设计管理部门,由其根据合同及相关履约考评管理办法对设计单位进行处理。工程现场实施时,由工程部门负责收集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图问题的反馈,以及在设计交底、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当发现图纸存在设计保守、投资浪费等情况时,可及时向设计管理部门反映具体情况,由其根据合同及相关履约考评管理办法对设计单位进行处理。当然,以上只是施工阶段设计管理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日常工作远不止这些。总之,施工阶段的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是建设单位的主责,也是工程好坏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要予以重视,具体从事规划设计管理的人员要分清主次,全力以赴。

4结语

第7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1)在施工前,依据填料种类与设计要求来计算压实系数

依据每个路段的实际环境来编制详细周密的土方配置计划与土方配置设计图,人行道、运输道以及用水设施的修建,对永久性的排水设施要根据设计的要求以及规范的规定、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设置。如果地基的表层是松软土层并且其厚度超过0.3m,要将这层土翻挖后进行逐层的回填、压实,实在不行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来加固,使其密实度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换其他的土。如果表层是水田、水洼、腐植土等软弱土层,要采取以下的方法:换其他的土、撒填片石、铺砂垫层等。如果地面横向坡度在1:5到1:2以内,这就要等到把基底挖成台阶形以后,才能下一步进行路堤的填筑,在挖台阶时要做到注意:从上而下依次进行、开挖的时候要准备随时进行填筑与压实、第二线路填筑时,要将路堤地段开挖成台阶状,这样既能使新老路基很好结合、要对有线的轨道和设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保护,使其免受伤害。

2)在填筑路堤前要根据填土的土质、压路机械来制定出松铺厚度与碾压次数

这项填土压实试验要取100m左右的路段来进行。要依据材料的性质、规范要求、压路机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出填料的含水量控制范围。对于细粒土、粉砂、粘砂等填层时应当在接近最优含水量时来进行压实,若含水量过高,则要对其进行排水处理,反之,则要对填土进行湿润处理。每层填土在摊平以后都要使用压路机来进行碾压,在碾压的过程中要对这个路段根据上面测定的次数进行均匀碾压,压实填层的路线为:若为顺线路则纵向行驶,若在直线地段则先两侧后中间,若为曲线则先内侧后外侧。完整的公路施工设计图是进行路堤填筑的基础,在路堤填筑施工阶段时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图纸上既有对施工方案与检测的特殊要求,还有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施工状况、变形以及应力监测等各种信息,与此同时还要充分掌握以上反馈信息,如果必要时可以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与补充,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设计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工期延误。公路路堤填筑时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达到环保的要求避免发生地质灾害,这样就能使公路对沿线的环境破坏达到最小。

2路堑的开发施工分析

2.1路堑开挖的前期准备

路堑开挖前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要对施工地的水文地质进行勘测,从而熟悉水文地质变化、路堑岩石的物理特性,做好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护。当路堑的两旁土质是砂石等松散土质时,就必须在开挖时注意边坡的滑塌进行预防。要事先安装各项排水设施和系统,挖掘好排水沟,顶部设置截流沟。

2.2路堑开挖的施工技术

我国路堑开挖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五类,下面就一一进行分析。

1)使用分层开挖法的方法

是依照设计出的断面的全部宽度一层一层的挖到标记好的高度,而且每一层都要有独立的运输土方的路线和排水的路线,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挖深度比较深距离比较短的路堑。

2)使用全断面开挖法的方法

是依照设计出的断面的全部宽度一次就挖到标记好的高度然后慢慢的再向纵方向深挖掘,再由路堑两边将挖出来的土方运送出来,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挖深度比较浅距离比较短的路堑。

3)使用通道纵挖法的方法

是在路堑全部挖开的部分先顺着路堑的纵方向挖开一个通道,然后再顺着纵方向的两边挖,这样既可以快速的完成工作还简便。这样的通道不仅可以让普通的机械工具进行通行,还可以让运送施工时产生的土方的车辆通行。在实际施工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各个路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施工方法。

4)使用分层纵挖法的方法

是如果施工时遇到距离很短但是坡度很大的情况时,可以使用推土机进行施工,相反的,如果遇到距离很长而且很宽的路堑时,则需要动用铲运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挖宽度和深度都比较小的路堑。

5)使用分段纵挖法的方法

第8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大型模锻件和重型装备产品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生产所需占地面积大,耗能设备多,对生产工艺技术、厂房起重等级和公用配套设施要求高。一期工程涉及全厂性生产、办公和公用辅助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包括重型装备和模具制造、热处理和模锻中试生产。本项目建设厂址地处唐山市,自然条件恶劣,属地震多发地带,冬季寒冷,夏季降水集中,日最大降水量大。受厂区地块、自然和市政配套条件的限制,厂区雨水工程只能与其东侧的市政管线相接,雨水排放管线较长,一期工程设计既要满足当期产品研制生产需要,又要统筹兼顾发展,需预留与后续工程建设的接口。若按传统的设计方式,会存在建设占地多,厂房吊车等级高、能源和材料消耗大,运行费用高,厂区雨水排放管线难与市政管线顺利相接等问题。本项目对工程设计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根据地块形状、生产工艺流程,为了达到物流短捷和节约用地的目的,本设计将全部生产功能集中于一座联合厂房内,所需燃料动力品种多达10余种,各种站房齐全,工程设计复杂,难度极大。

2工程设计创新点及亮点

本工程设计在国际上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遵循科学合理、先进适用、解决当前、兼顾发展、经济可行的原则,在总图布局、厂房建筑功能组合、结构形式、生产工艺布局和制造工艺选择、动力站房及辅助设施集成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采用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首创的设计技术,解决诸多关键设计难点,满足了项目建设目标。工程设计创新点及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创新工艺设计

2.1.1在国内首创多向模锻成线生产工艺

联合厂房内配置自制的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首台套的40MN和120MN多向模锻液压机、机器人、加热装置、高压水除磷装置及锻后处理设备等,组成国内第一条以阀门多向模锻件为主的中试生产线。该生产线具有精密、高效、节能、安全、环保、适应性强的特点,既能满足模锻件新产品中试需要,为大型多向模锻件制造工艺提供试验数据和技术保障,又可用于定型产品的批量生产。线上配置高压水除磷系统,自动去除模锻件表面氧化皮,保证了锻件质量;除磷系统配置水处理装置,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在多向模锻液压前后配置机器人,既保证产品质量、效率高,又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该生产线也是世界上技术最为先进的多向模锻生产线。

2.1.2采用创新性的原位缠绕和安装工艺技术

采用原位安装工艺方法,即利用国内首创的液压顶升翻转装置,使本工程设计的联合厂房在最大起重能力只有75t的情况下,实现了方便快速完成质量高达300t的多向模锻液压机机架的制造和安装(本工程中制造和使用的40MN和120MN多向模锻液压机机架质量分别为90t和300t)。采用预应力钢丝预缠绕技术,提高了重型装备产品的工艺性能,使机架结构简化,瘦身减重,节约占地,厂房起质等级从300t降至75t,厂房高度降低,基础及梁柱截面变小,使厂房用钢量降低,同时使厂房体量变小,减少了通风量和供热量,降低联合厂房造价,减少运行费用。采用原位缠绕安装工艺技术与常规工艺后。

2.2创新设计方法

2.2.1计算机模拟与缩比样机试验相结合

在多向模锻工艺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3~12in(1in=25.4mm)阀门阀体进行的多向模锻工艺模拟分析和比较,并通过1∶2.7缩比样机进行多向模锻成型实验研究,制定出稳定、可靠的大型多向模锻件生产工艺,实现了多型腔、复杂零件的锻造成型目标。通过模拟和试验证明,采用多向模锻工艺制造的阀体锻造毛坯与开式模锻工艺相比(见表2),性优质好,尺寸精度高,节能节材。通过在加氢阀门和核电阀门行业的实际应用证明,高端阀门阀体采用多向模锻毛坯与采用铸件和锻焊结构件毛坯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能有效提高阀门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节能、节材效果显著,可替代进口高端锻件。

2.2.2采用技术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

本工程采用BIM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各专业通过建立三维设计模型,实现了在设计过程中随时、精确地进行碰撞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机、电、水、暖通及动力等专业管道之间碰撞以及管道与结构构件和设备的碰撞问题,从而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质量,避免了后续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管线调整,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投资,也方便后期运行期间设备和各种管线的维护和保养。

2.3创新建筑功能组合和结构形式

2.3.1创新生产建筑功能组合

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各生产车间物流联系,将多种生产功能通过创新性组合,集中设置在一座联合厂房内,包括:重型装备制造(下料、焊接和装配)、模具制造(特种加工、机械加工、模具装配调试)、热处理、多向模锻件制造及各种公用配套站房(变配电所、液压站、高压除磷泵房、空压站、汇流排间等10多种动力站房)、4层辅助生产及办公用房,厂房功能多样和复杂程度超过一个传统的机械工厂,在国内机械制造业中前所未有。采用联合厂房,不仅节省用地,而且使多向模锻件和重型装备的生产工序紧凑、物流顺畅,运距短,利于安全生产;各种公用配套站房置于负荷中心,管线短,线损小,节能节材,运行费用低。

2.3.2创新联合厂房建筑结构形式

将模锻压机基础与厂房钢柱基础联合布置和上部结构尽量脱开的形式,将结构变形沉降差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解决了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变形协调问题,也降低了厂房用钢量。本厂房与同行业和二十二冶集团在曹妃甸建设的同类厂房相比用钢量分别低14.5%和27.5%。液压站半地下及外推布置形式,既将液压站房一半置于厂房内,一半置于露天库,并采用半地下设计方案,在24m跨厂房内既解决了工艺设备布置要求与厂房空间小的矛盾,又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有利于液压站房自然散热,降低了因采用机械散热带来的能耗,很好地解决了复杂的通风、降噪和安全等诸多问题。

2.4采用先进适用雨水收集、回用和排放方案

本工程位于唐山市,夏季降水集中,日最大降水量为184mm,年均降雨量623mm,最大降水量1140mm。由于厂区东西方向较长,一期工程只能向东面学院路排水,而此路上的市政预留接口底标高较浅(26.77m),厂区雨水设计若采用重力流,按采用国家标准最低管道坡度设计末端雨水管道底标高为26.10m,低于市政预留接口标高,导致无法排至市政管网。本工程采用雨水收集与传统重力流雨水排放相结合,在重力流能够直接排至市政管网的区域,仍采用重力流方式;而在联合厂房及周边绿地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有效解决了采用常规雨水排放设计方案使厂区雨水管线无法与市政预留接口相接的难题;采用环保型PE渗透式雨水井与PP模块化的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具有便于施工修护和后期雨水收集系统扩容的特点,同时通过雨水厂区回用系统管网,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厂区景观、道路浇洒和绿化,实现每年节约水源300m3以上。本工程雨水收集方案经过2年多的运行考验证明,达到了设计要求。特别是投运第一年恰逢唐山汛期强降雨,日最大降水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当年7月20日最大降雨量168mm),厂区经雨水收集后,多余的雨水也能快速有效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2.5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优化动力设施及供应系统设计方案

联合厂房内生产功能齐全,包括下料、焊接、加工、装配、热处理和锻造,相当一个工种齐全的机械制造厂,生产动力需求品种繁多庞杂(据不完全统计达12种),包括:天然气(2种参数)、压缩空气、二氧化碳、混合气、氧气(2种参数)、甲醇、丙酮、氨气、液氧、液氮等,在国内外机械制造业中罕见。各气体的制备必须由本项目自行解决,设计难度极大。本设计贯彻节能环保理念,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布置站房,使其靠近负荷中心,实现分区分品种入户计量,有效降低能耗,方便能源管理。通过三维设计方法布线,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保证了各种管线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安全,有效降低施工周期,减少施工费用。

2.6取得多项技术成果效益斐然

第9篇:地基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着手,分析了当前该地区水资源特点。总结西北地区工程节水技术主要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五省(区)的全部和的西部等地区,面积360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7.5%。西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水在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地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后突出;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农业用水效率低,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3~0.4左右,浪费极其严重。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问题表现在:节水认识上存在误区;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节水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灌溉水价偏低,水费到位差;节水管理体制不健全;节水农业政策有待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节水设备质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

1.工程节水技术

工程节水主要从渠系输水到田间灌水过程来考虑节水。渠系输水过程的主要措施有节水渠道防渗和改渠道输水为管道输水节水等;田间灌水过程节水主要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如大畦改小畦、长畦改短畦、平整土地,在缺水地区推广膜上灌或膜下灌,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喷灌、微灌等灌溉新技术。

2.修建水利工程,对现有灌区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建设

在西北内陆河源流区,兴建必要的山区水库,拦蓄调控水资源,因地制宜的合并、改造、废弃平原水库,可减少蒸发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同时,在有条件的支流兴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和局部调水工程,科学配置水资源,解决局部地区缺水问题。对现有的大、中、小型灌区工程进行以高效节水为中心的更新改造,这是压缩农业用水的重要措施。

3.加强渠道防渗衬砌

渠道防渗工程节水效益明显,成本低廉,是诸多农田灌溉节水措施中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主要节水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当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改造中的关键环节。渠道采用防渗技术,一是能加快输水速度,缩短灌溉时间,能充分利用渠水,扩大灌溉面积,减少地下深层淡水的开采;二是与土垄沟相比,渠道防渗可节水40%~45%;二是灌区大部分为自流灌溉,节能效益显著。四是省去土渠每年维修费用、缩短浇地时间,可省工30%~50%。陕西、甘肃等地试验资料表明:渠道防渗可使渠系水利用率提高20%~40%,减少渠道渗漏损失50%~90%,此外,渠道防渗还具有加大过水能力、减小过水断面、加快输配水的速度、节省土地等优点。

4.铺设低压管道输水

管道输水具有节水、输水迅速、省地、增产和有利于抢季节等优点,与土渠相比较,利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5%~增产幅度10%左右。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投资最省、节水最有效、管理最方便的一种输水灌溉技术[1],目前管道输水技术主要在井灌区推广应用,自流灌区也开始采用管道输水技术。低压管道输水已有于几年的发展历史,适用于各种地块、作物及种植方式,为群众所熟悉和接受,工程使用率高,是目前非常成熟的工程节水技术。

5.平整土地,沟畦改造,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地面灌溉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主要的灌水技术[2]。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畦田、沟的规格适宜,操作合理得当,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8以上,灌溉定额可大幅度下降。膜上灌较一般地面灌溉可节水30%以上,高者可达50%以上,波涌灌(包括畦灌、沟灌)可节水10%~30%灌水均匀度及储水效率均明显提高,分根交替灌溉可节水15%~30%,这足以表明地面灌水改进提高应用后的节水潜力[3]。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而言,渠灌区若不采取任何节水措施,采用田间大块划小和土地平整工程,可是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05~0.10。畦灌是耕地经平整后,利用畦埂将田块划分成小块进行灌溉;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从输水沟进入灌水沟后,在水流动的过程中由沟底和沟壁向周围入渗湿润土壤的方式进行灌溉。畦灌要求的地面坡度以0.001~0.003为宜,最大不要超过0.01;沟灌要求地面坡度以0.003~0008为宜,最大不要超过0.02。

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畦(沟)为短畦(沟),改宽畦为窄畦,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沟)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陕西洛惠渠的研究表明,在入畦单宽流量为3~5L/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当畦长由100m改为30m时,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3/hm2;当畦长30~100m时,畦单宽流量从2L/s增加到5L/s灌水定额可降低150~225m3/hm2。6.推广应用喷灌、滴灌、微灌、膜上灌、膜下灌节水新技术

喷灌可将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它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生育期、不同需水量科学控制灌水定额,平均灌水定额30m3。喷灌工程不需平整耕地、修建田间毛渠和打埂,一般可以节省土地10%~20%。喷灌灌水均匀,节约用水,对地形的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喷灌一般可省水30~50%,增产10~30%。喷灌的主要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高,受风的影响大,在多风的季节,会出现喷洒不均匀,蒸发损失增大。

滴灌工程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起点最高的节水形式,是高效农业的首选。滴灌与一般的畦灌相比有很多优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省水,滴灌属局部灌溉,仅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避免了输水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地表湿润,减少了地面蒸发,节水率可达80%,能最大限度利用水源。二是省肥,在滴灌过程中,用施肥罐将可溶性肥料随水滴入作物根部发育区,可有效地使肥料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二是省工,无须平地、筑埂、打畦。滴灌土壤不板结,垄间于燥,可减少中耕和除草等投工,省工50%~80%。四是适应性强,它对地形适应能力强,在坡度为50°~60°的陡坡上,也可以采用滴灌系统,由于滴灌是小水勤滴,适时适量,土壤理化性能好,一般可增产20%~30%以上[3],并可有效地改善蔬菜的品质。不过,滴灌投资大,因此,更适于经济作物,是温室大棚中最理想的灌水技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人和高产值、高效农业的推广,滴灌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微灌将水和肥料浇在作物的根部,它比喷灌更省水、省肥。当前推广的主要型式有微喷灌、滴灌、膜下滴灌和渗灌等。膜下滴灌具有增加地温、防止蒸发和滴灌节水的双重优点,节水效果最好,近几年,随着产品国产化和价格的降低,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迅速推广。

1996年新疆石河子垦区在大田(棉花)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取得成功,1999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力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据统计膜下滴灌单位面积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5%,是喷灌的50%,是普通滴灌方式的70%。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不需要修农渠,也不需要筑硬打畦。操作简便,节省机力费和人工作业费,并节省抽水电费和肥料费,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膜下滴灌

可使作物根系经常维持适宜{水分、通气和养分状态,因此,作物增产显著。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