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

第1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镇委、镇政府:

近年来,随着**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营商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的效果明显,**镇丰富的山林土地资源得到一些大型投资开发集团的青睐,许多意向性投资项目将落户**。为了加快项目落户,推进**经济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提前谋划好征地拆迁工作。参照我县其他乡镇的做法,建议成立**镇征地拆迁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范围内各建设项目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并绘制征地界址图;负责签订征地协议、房屋拆迁协议,并保管好各种协议及有关的图纸;协调处理建设项目因征地、拆迁诱发的矛盾、纠纷,确保建设项目正常进行;编制土地制度利用计划,负责**范围内建设用地的报批有关手续;负责**范围内各单位用地的实地踏看勘测定界、建立地办籍档案。办公地点设在**镇自然资源管理所,设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4—5名。办公室成立后,将安排镇自然资源管理所骨干或邀请县征地办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熟悉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征地拆迁、补偿相关手续、文件等各项工作内容,为依法依规征地拆迁工作提供保障。无征地拆迁工作任务时,该办公室人员可参与到“两违”整治、卫片执法等重要工作中,确保达到年度考核预期目标。

目前,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正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作为基本保障的土地征收工作成为现实中的难点,为保证各类征地安置补偿工作顺利完成,做到合法化和长效运作,当下之急需尽快尽早谋划征地拆迁工作问题。上述建议妥否,敬请镇委、镇政府研定。 

第2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镇企业;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18-01

一、当前我国乡镇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在新经济环境下,每个企业都在培育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作为这种能力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乡镇企业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环境的需要,乡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员工的录用、晋升、辞退不够规范,随意性大,企业的培训不到位,仅仅在于一般的技能培训,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提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资产管理没有规范的制度。乡镇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十分松散。许多固定资产处于瘫痪状态,不能产生效益。此外,由于产权不清,乡镇企业资产流失十分严重,一些固定资产没有通过严格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在出售后其收益大打折扣。并且很多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经常是后来添补,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很容易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处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二、加强乡镇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1.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乡镇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应该是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经营领域。同时,乡镇企业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既有别于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生产经营现状,又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能否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是乡镇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要加强合理选材用人。企业的发展最关键因素在于人。合理用人,因人施用也是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作为乡镇企业管理者就要根据下属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为了促进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县及乡镇级政府和乡镇企业领导都要有技术创新意识,要制定鼓励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手段,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

第3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多规合一”,注重国土空间规划总体编制,合理保护利用空间资源

按照部省州要求,按时完成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有序推进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重点乡镇、重点村的规划编制。

在规划编控上发力,做到应编尽编全覆盖

  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坚持“站高一等、望远一处、想深一步”设计理念,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与重大水系相平衡,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论证报批工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有序推进重点乡镇、重点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确权登记工作

积极推进我县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工作,对自然资源部反馈的我县生态保护红线意见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已形成报告上报省厅,等待自然资源部和省厅反馈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测定界工作;按照省、州要求报送我县《自然资源确权实施方案》,开展我县自然资源确权2021年度工作任务和配合省州完成2021年自然资源确权任务;为完善我县“三调”数据、和加快“三调”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我县2020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地价体系建设和管理,推进我县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进度,按照省厅反馈成果开展我县城镇基准地价的更新工作和开展我县建设用地地价评估和标定地地价评估工作;有序推进股室日常工作任务,完成好省地理信息测绘局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工作

我县第二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该项目2019年6月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同意,共实施项目2个,涉及4镇10村,挂钩周转指标规模26.6217公顷,复垦规模25.4671公顷,拟结余指标18.5767公顷;2020年十二月前完成项目施工及州级验收。

我县第三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该项目已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于2020年11月报省土整中心备案通过,暂定于2021年3月将逐步完成财评及后续招投标工作。

第三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涉及5镇4乡23村,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共计61.14公顷,复垦规模61.1公顷,预估实施后节余指标约40公顷,2020年十二月前完成项目施工及州级验收。

强化可持续意识,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坚持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管理的第一要务,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实施耕地保护“关口前移”,做到了“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做好土地动态巡查工作,确保我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7126.6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5700公顷。

本着集约节约用地原则,严格规范用地。

积极组织用地报批工作,确保我县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积极开展建设用地逐级报批工作,对已报批的建设用地加快实施供地,通过土地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对我县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完成久马高速红线用地报件工作,完成麦尔玛公安用地、漫泽塘旅游用地农用地转用报件工作。

四、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工作

1.切实开展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积极同上级部门对接,配合相关部门遏制住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出现。

2.按时完成部、省、州下发的卫片执法工作。

3.持续开展动态巡查工作和严厉整治违法建设行为。

五、不登记中心工作

1.不动产登记中心在2021年全面推广倡导“微笑服务”新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推出三种创新服务(证书快递到家、短信告知办理结果、微信公众号落宗),积极探索“互联网+不动产”服务模式,推进申请环节信息化、领证环节便捷化、查询环节自动化落到实处,加快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切实做到热情服务、耐心服务、周到服务和文明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单位形象。

2.力争一般登记提速至5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3个

工作日办结,做到若持有不动产权证的可实现立等可取。

3.加强不动产登记业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四是全面实行电子档案与纸质登记资料归档工作。

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强化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一是按汛期时间,(4月20日—10月20日)结合值班值守和灾情速报制度,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坚决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管理到位确保有险情能第一时间掌握;二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日进行宣传,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主动参与到防汛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来,确保群测群防工作体系责任落实。三是加强预警工作,及时将川地灾指办、气象局预警信息,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方式提前下发预警信息,提高警惕,加强巡查;四是加强地质灾害的日常巡查、排查(每年邀请专业队伍对全县应还点进行汛前、汛中、汛后)工作;五是组织一次全覆盖地质灾害培训工作,积极配合指导各乡镇开展一次应急综合演练工作。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一是已完成对县碉堡山滑坡、洛尔达乡中心校旁泥石流、麦昆乡曲登甲寺泥石流、县哇尔玛乡夺登寺滑坡,4个治理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投资预算为2020万元。目前4个项目已在省地质灾害备案系统进行备案。同时已通过灾后重建和民生工程等途径向上申报。待上级下达任务后,我局将及时实施项目,尽早消除隐患。二是县查理寺大经堂下方滑坡,省级下达资金4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项目财评工作,预计在2021年4月进行施工。

第4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特征;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国际粮农组织(FAO)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能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上应用恰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农业资源角度来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转化率,使农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

2.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意味着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指数量增加上的满足,更应指农产品质量提高上的满足。

2.1.2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

2.1.3有效控制农村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控制农村人口过快的增长速度,以便减轻农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形成自觉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

2.1.4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农产品品种多样化和品质优良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变原来的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5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全方面的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单纯地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2.2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

2.2.1生态可持续性

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2.2经济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业产量稳定持续增长,农产品质量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率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

2.2.3人口适度性

人口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但是作为消费者又给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的资本存量,才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2.2.4农业增长方式的集约性

科学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使农业增长从单纯依靠资源和环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增长的科技含量。

2.2.5目标的多元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农业产品的产出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3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农业资源危机

3.1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人口过快增长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发展不相适应,加剧了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和充分就业等问题;现有近5000万的贫困人口分布农村,贫困造成资源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造成了人口增多一贫困-资源环境恶化一经济发展减缓的恶性循环。

3.2农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首先,近30年来中国耕地总体数量不断减少。据统计资料,耕地由1957年的人均0.173hm2下降至1995年的0.08hm2。到1996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中,已有14个省、市(区)人均耕地在0.067hm2以下,占总数的47%,其中有7个省、市(区)人均耕地不足0.053hm2,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0.053hm2的警戒线,尽管如此,占用、毁坏的耕地情况仍未好转。再加上耕地质量下降和人口增加,造成人均耕地减少、土地负担指数上升和耕地失衡等耕地资源危机。

其次,农业用水危机正在加深,主要表现在:(1)农业和城市缺水严重。农业每年缺水达3.0x1010m3,受旱面积约2.0xl07hm2,全国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00个城市缺水。(2)水涝灾害严重。90年代成灾面积已经相当于50年代的273%,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3)乱开滥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如华北已经形成了1.5-2万km2的地下水位漏斗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m,导致灌溉成本不断上升。

3.3农业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工业"三废"污染急剧向农村蔓延。环境监测表明:在全国7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流经城市河段82%受到严重污染,25000km的河流污染物超标,受污水、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危害的农田达0.1亿hm2;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污染,中国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1995年为26.8万t,预计2000年将达30万t,农药和化肥的超量使用使得农药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很高,化肥的使用已使粮食增产出现了边际负效应。农药化肥等的滥用不仅使土壤、水体和大量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不少农作物高产地区的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越治越多,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

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也对农业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随着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乡镇企业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80年代中期的11%增加到1997年的45%,"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0.1亿hm2,比1983年增加了2.5倍,约有15%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因为污染,粮食减产100亿kg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给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这样不仅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恶化,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对农业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如陡坡毁坡毁草等,形成了"边治理、边破坏"和"局部有所改造、整体继续恶化"的被动局面,使得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功能降低,土地沙漠化仍在发展。

中国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再加上一些休耕、免耕等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执行不力,严重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下,如果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农业资源保护,就会使目前已经恶化的局势进一步加剧,导致农业生产严重缺少后劲;制约农业发展进而制约中国整个经济发展。

4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和管理

4.1.1法律法规是资源环境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法律管理应成为强化资源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随着对农业资源系统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需要,应全面审理中国现行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提出修订和补充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实施细则、条例和管理办法,把法律规定的原则具体化,增强其操作性,要注意有关法规的前后一致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4.1.2建立并完善农业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并完善资源产权制度,调整并划分清各类农业资源的产权关系,从法律上支持、监督产权所有者对农业资源保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以法律形式强化农业资源管理的协调机制。

4.1.3制定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法律。在目前现有农业资源的各种基本法规中,一般都是就某种资源论资源,较少涉及一种资源和其他资源作为农业资源整体的关系和综合管理的规定,因此,要树立农业自然资源整体化观念和农业资源立法的前瞻性,强化综合管理意识;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法律的地位;建立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法律体系,实现对农业资源的综合管理。

4.2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贫困

4.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的试点,及时推广应用。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发展农业产前、产后的延伸产业,形成种养加和农工贸相配套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高,确保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4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加强资源的保护利用政策

4.4.1保护耕地。今后中国各项建设都应力求少占地、占坏地;坚持有偿用地,有借有还;尽可能利用各种空闲地,减少占地损失;有计划地开垦边远地区的宜农荒地。

4.4.2改善农业资源环境。防止工业"三废"直接排入农业环境而造成危害;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源;最后要控制农业自身的污染源,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尤其是高残毒农药的使用,防止过量使用氮素化肥,避免农用水体富营养化等等。

4.4.3注意引进、吸收发达国家有关农业资源的节能、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的先进技术,重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替代等。

4.5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评估和评价工作

长期以来农业资源的无偿使用已经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农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非常不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不能及时扭转资源无价和价格扭曲现象,就会加重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规范农业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产的评估方法,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估价和评价工作,推行有偿使用及社会补偿制度,资源开发的申报和审批制度,以便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农业资源环境。

5结束语

由于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资源问题日益尖锐化,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中国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如开展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建立健全资源产权制度、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估方法和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等,节约农业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业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就可以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4:77-86.

(2)·FAO·迈向2010年的世界农[C]·第27届国际会议(年会)论文集,1993.11

(3)中国农用土地资源十年变化分析评价[M]·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1997:41-46

第5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hyggmo”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林业站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林业站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系支持下,在区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镇坚持以林长制改革统领全镇林业工作,多举措落实“五绿”任务,大力调整林业经济结构,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化建设,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产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林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三合镇林业站202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聚焦“护绿”抓资源保护:

2020年三合镇严格按照镇、村两级林长抓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要求,实行全镇森林资源网格化包保制度,同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林长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两级林长在日常巡林中发现的突出问题。2020年三合镇办理林木采伐证12份,持证采伐蓄积412.32立方米,采伐树木1938株。

2020年协助办理一宗永久征占林地行政审批,征占林地0.3115公顷。

二、聚焦“增绿”抓绿化攻坚。

2020年三合镇新增连片造林695亩,完成任务的139%。新增道路、沟河塘绿化2.3公里。

三、聚焦“管绿”抓监管

2020年镇林业站积极配合区林业局率先完成了2020年三合镇森林督查工作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工作,并完成了9个森林图斑的比对和变化原因的核查工作。积极配合区自然资源局做好国土三调中的林地外业资料核查工作,确保林业资源数据详实、可靠。今年6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对美国白蛾进行了飞机喷药防治工作,10月份通过监测发现我镇主要行道树香樟的樟巢螟危害较重,我们及时采取了一次化学防治,有效的控制了虫口密度,巩固了我们的绿化成效。

四、聚焦“用绿”抓综合效益。

2020年协助阜阳嘉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创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生产的腰枕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3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支持林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引导造林主体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三合镇现有林下经济1060亩,主要包括林粮套作800亩,林药间作260亩,发展林下经济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2020年直接给林业企业增收约80万元。

五、聚焦“活绿”抓改革发展

2020年三合镇林业站配合区林业局完成了《颍州区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三合镇木文化产业园示范点规划方案(2020-2025)》,依托三合镇现有的林业资源,借助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第6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83

1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层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基层土地资源管理所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部门,是土地管理的前沿阵地,在土地管理中首当其冲,可谓是国家整个国土资源系统的基石。国务院在土地资源体制改革中已经明确指出,将乡镇国土资源所实行的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列为改革的重点。但是地方相关部门落实不到位,诸多地方没有深刻领会到改革精神和重点,只是流于形式,并没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制定具体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如何进行改革,导致可操作性较差。据调查,大部分基层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进展比较缓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仍然延续2001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时的双重管理体制。另外,一些地区经过体制改革后,精简了编制,但是在执行力量上已经被削弱。而且基层国土资源所局面打不开,其主要是围绕地方政府为中心工作,国土工作被视为次要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土部门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而且严重的损害了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形象,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

1.2干部晋升渠道变得狭窄

在干部管理体制调增后,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国土资源部门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干部不在地方管理序列,在推荐以及选拨中,对国土部门已经符合选拨条件的干部也不予晋升或极少晋升。这就使得干部在当地提拔受到阻碍,在系统内部的职务受到限制,因此导致,干部的晋升路越走越窄,使得该部门的老同志的级别以及待遇问题无法解决。同样,一些年轻的干部由于晋升问题,心灰意冷,缺少了原有的工作热情,这非常不利于部门领导班子的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

2解决措施

2.1加强制度完善,规范管理

加强制度完善规范管理首先要加强国土资源部门的内部素质,树立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树立自身地位,依法行使、文明服务、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强化队伍建设,要坚决做好国土资源所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公示制度,杜绝形式主义,坚持巡查制度,窗口申报制度,廉政制度建设,内部会审制度等。完善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以及农村宅基地审批档案等。如果地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电子政务、局域网联网,实现信息现代化。

2.2提高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队伍素质建设是有效开展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管理团队才能保证国土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最大的价值。所有的职工必须通过公开招考才可进入土地管理部门工作,而且必须在培训后才可上岗。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教育的保障,所以要定期采取专业培训,邀请有经验的培训老师进行培训,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另外,要鼓励员工学习,合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2.3创立切实为人民服务的土地管理所

要积极开展创立为人民服务的土地管理所,切实为人民着想,在基层设立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责任制,国土资源所管理权限内的一站式服务。以创立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基层国土资源所干部职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服务意识。

2.4完善管理体制

探索体制创新、适当集中、强化职能、优化配置的路子,对原有的基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整合人员及资产,按照区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置基层国土资源所。在每个乡镇派遣特派员,各村可采取聘用国家土地资源监察员和信息员。将土地资源的管理与监察落到实处,将有效的信息汇集上报,有利于国家土地的整理与规划,减少我国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

2.5坚决执行反腐倡廉工作

加强土地部门的反腐倡廉首先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树立法律意识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远离腐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让其他思想占主导,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办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参考文献

[1]徐公立,张存功,刘保恩.我局是如何强化基层所建设的[J].河南国土资源,2006,(11).

[2]靖学青.区域国土资源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04).

[3]杨国强,统筹规划 精心组织 开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J],浙江国土资源,2002,(02).

[4]吴敏豪.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2).

[5]韩良.实践“三个代表”加快信息化建设 努力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与手段的创新[J].青海国土经略,2003,(04).

[6]孙华强,柳洲,何丽.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保障土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

第7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一、2017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情况

 组建了汪清县国有林总场,进行了国有林总场内设机构岗位设置。2017年,林业局为国有林场正常缴费职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1447.7万元;为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含断保职工)支付保险金1326.8万元;通过国有林场改革,困扰林业发展的林业职工历史遗留参加保险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按照“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一是本着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在单位承担五险一金部分直至退休的条件下分流423人。二是多年创业经商个体工商户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的分流75人;三是有150名失联人员,履行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四是对115名要求上班人员安排公益林管护岗位。

(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  

全县划入试点区域面积162674公顷,其中国有林业8个林场,面积84901公顷;集体林业6个乡镇68个村屯,面积77773公顷。设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汪清县局。严格按照《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全县暂停审批公园内新增目,停止试点区内人口迁入、居民分户办理等工作。同时,对已经到期的林下承包经营合同,停止再发包。编制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汪清县林业局)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谋划了2017-2018年的东北虎豹公园网络监测系统、保护工程、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资金1910万元已经到位;正在编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汪清县林业局2018年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宣传,形成了“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三天一排查、半月一大型联合行动,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同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清山清套行动,使“下套人”主动成为“清套人”。年初以来,共出动1150人次,车辆580台次,清理套夹632个,为东北虎豹及其他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三)争取资金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县林业局按照年初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林业实际工作,紧盯上级资金投资导向,积极包装、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到位资金15127.5万元。在资金使用中,我局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规定,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我局争取资金工作位列全州同行业第一位。

(四)林业生态培育工作情况。

动员全社会力量,完成清收林地还林750亩;国有林业完成迹地更新造林159.5亩、珍稀树种林冠下补植543亩、红松改培项目造林1240亩;集体林业完成迹地更新95.9亩、补植补造3000亩;按时完成省厅下达的复兴镇金仓村、糖厂村省级绿美示范村屯绿化任务。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义务植树23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完成11个,面积43.9公顷;县城新增绿地0.5公顷、公路绿化9.7公里、江河绿化完成2公里。

(五)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执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预防和扑救管理,加大火源管控,实现了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目标。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健全完善管护机制,确保了公益林安全。全面做好有害林业生物监测工作,加大投资,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200公顷。迎接了中央环保督查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检查,加大航拍卫片图斑疑似点查处力度,组织森林公安分局、行政案件稽查大队、乡镇林业站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整改出现的问题;林业、公安、检察院、法院联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毁林种参破坏生态环境案件,林业执法部门查处毁林种参案件299起338.8公顷,其中刑事案件116起275.3公顷,行政案件183起63.5公顷,有效维护了林区生态安全。

(六)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林业局积极为全县重大建设项目搞好服务:林业局投资49.8万元,利用林业局山水宜家小区六号楼正在为璞谷塘原生态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汪清项目装修办公室1000平方米;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办理了西大坡至凉水公路临时占地0.45公顷、长白山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基地永久性占地4公顷、汪清镇汪清村安居工程永久性占地6.06公顷、汪清西客运站永久性占地0.21公顷、光伏发电线路永久性使用林地0.14公顷和临时使用林地3.5公顷、吉林汪清航空护林起降场永久性占用林地12.57公顷手续;正在协助天桥岭镇石墨综合开发区三期项目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在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汪清县国有林总场、管护站实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新机制,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构建新时期林业建设新机制。实施绿色转型发展,坚持企业带动、产业拉动、规模经营,通过“林农+基地+企业”形式,着力构建林农与企业衔接紧密、产销顺畅、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利益联合机制,走林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集群化发展之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积极鼓励林区职工群众利用林下种植药材、花卉,培植地栽木耳,养殖林蛙、蜜蜂及特色动物,采集林果,培育绿化大苗等,生产多种多样丰富的绿色产品,使林农不砍树就能致富,也能走一条立体经营、复合双赢的发展之路。

(二)稳步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改革试点工作。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与国有林场改革相结合,主要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将按照《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实施方案》要求,分阶段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探索新时期森林资源及野生东北虎豹管理新模式。二是按时完成查清试点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底数,划清试点区各类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三是完成试点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四是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排查。五是积极开展清山清套、疫源疫病排查、侵占林地清查、打击乱捕滥猎、疫源疫病监测、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监测等工作,有效保护好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安全。

(三)脱贫攻坚工作

加大6个扶贫村的包保帮扶力度,在抓好包保扶贫村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好金矿村蜜蜂养殖产业、幸福村和春光村菌包厂电项目、北城村煎饼产业,对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要及时讨论研究,尽快解决,确保产业有序健康稳步发展。及时协调乡镇政府、建档立卡户解决饮水、泥草房改造、新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密切联系春阳镇党委、政府,做好木耳菌包厂对春光村的帮扶工作,实现产业带动脱贫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产业扶贫项目。

(四)抓好五大林业建设

紧紧围绕国有林场改革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五大林业建设:生态林业建设、民生林业建设、文化林业建设、智慧林业建设、平安林业建设

1、生态林业建设。结合林业发展实际,紧盯上级投资导向,积极包装林业生态建设、保护项目,力争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5亿元,投入林业发展。抓住国有林场改革机遇,决胜清收林地还林工作,抓好工程造林、义务植树、中幼龄林抚育等工程建设,培育好后备森林资源,提升林业生态承载力,提高森林健康水平,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增强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作用。

2、民生林业建设。保持职工现有岗位状态基本稳定,确保职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有保障的基础上,全面做好场区家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高林场技术装备现代化;带领职工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林场职工群众幸福指数。

   3、文化林业建设。借助CCTV老故事频道《生态中国》栏目和《汪清县林业局宣传片》宣传时机,深入挖掘林业内涵,坚持以生态文化为主,发挥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东北虎豹文化、林业传承文化、森林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森林科教文化、森林经营文化、科技创新的创意活动,逐步用生态文化的力量引导社会认识现代林业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倡导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现代林业发展观,大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智慧林业建设。坚持实现信息处理为主,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林场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逐步实行林场网上办公;建立数字林业,掌握林业的发展态势、动态变化以及基础数据;逐渐实现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监测和预警,实现资源共享目标。

第8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一、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全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

二、提前谋划地质灾害工作安排

加强汛前对地质灾害工作安排,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提前部署,安排落实2020年地质灾害工作,加强对全县隐患点情况核查,明确19个乡镇防灾责任人,加大对全县已核定的10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确定更换力度,建立一批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监测队伍。

三、狠抓落实,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在实处

一是正在开展对全县的地质灾害监测点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重点防范期,对19个乡镇102处监测点因地制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明确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职责。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第9篇:乡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题;对策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受到重视,所以做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乱砍乱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就是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做好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以及运输销售等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1、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

通过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大多数森林资源都位于山区中,这些地区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当地居民以砍伐树木为生,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长期发展观念,急于获取当下经济效益,没有意识到森林资源带来的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当地居民为了获得生活保障,只能大面积砍伐森林资源,这一问题的存在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给我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一定损失。除此之外,很多居民受到金钱的诱惑,作出不法行为,这种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会导致森林资源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针对这一状况必须做好法治观念的宣传工作。

1.2存在非法占用林地现象

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首先需要做好林地管理,但是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很多农村地区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占用大范围的林地资源,没有意识到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和城市发展,林地资源在不断减少。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的居民直接将林地资源作为开垦用地,这种非法用地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3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森林保护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说对森林中树木的生长状况等进行监督和保护,树木采伐以及采伐以后的管理等工作需要进行监管,林木采伐完成以后木材的运输工作需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另外还需要注意森林中野生动物成长等进行控制,各个方面上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也增加了工作难度。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旦其中的一项没有落实好,将阻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开展,但是在复杂的工作内容下,管理人员经常出现疏漏,从而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得不到的落实。另外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也是影响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无法得到落实的原因。

1.4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基础设施存在滞后性

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基层管理机构存在的人员流动大的问题,并且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进行执法时手段相对落后。对于基层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执法人员执法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另外在新的发展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政策和相关做法,无法满足当前林业发展需求,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和调整。

2、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在根本上加强对公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认识。在森林管理中的出现的乱砍滥伐现象大多是由于居民法治意识不高导致的,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所以如果不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很难对其行为进行纠正。加强法治教育主要是对森林保护意识、生态环境、森林意义以及正确利用森林资源等内容进行宣传,主要的是对乱砍乱伐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公民中进行普及,深入了解,正确认识自身行为,从而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

2.2严惩毁林占地行为

在森林管理中占用林地是十分常见的行为,这一行为严重阻碍工作的进行和发展,对于这一行为必须对其采取强制手段,严肃处理。采用法律手段以严厉的措施清除这种行为。在森林管理工作中,政府和居民如果存在占用林地行为,相关机构必须对其进行劝说,如果劝说没有取得应有效果必须采用强制手段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引起重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出现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公正公开的形式明确工作内容,拒绝暗箱操作。

2.3加强对森林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森林管理保护工作无法落实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必须积极改善这一问题,首要工作就是加大对森林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作为一项社会性比较强的工作,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要想实现更好落实,加大宣传力度是当前主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可以将森林保护相关的知识以及重要性进行普及,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积极利用的电视台、广播、网络等平台宣传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并将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会主动采取保护措施,从而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

2.4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模式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全面分析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针对森林资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将监管工作划分不同的环节,从市到县再到乡镇实行逐级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兼顾地级、省级对森林资源监管的需求。在这一模式下通过电子政务管理,将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并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建立防火系统、决策系统、疫情系统、采伐系统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通过系统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优化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全省范围内制定森林资源流转规范化流程等,将森林监管的主要环节全部融入其中,创建一套现代化、科学性的新型管理模式。

结束语: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与国家经济发展有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在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制约着工作的进步和开展,所以必须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创新管理模式,切实将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