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地理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学论文

第1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认知阅读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从地理资料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在地理课堂上阅读的作用,使他们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让学生进行自学时,教师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在他们对知识进行阅读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进行深入探究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使学生通过阅读能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地理综合能力。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地理过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地理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喜欢上地理学科,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地理能力,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加强地理实践教学

在地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上,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枯燥的课堂学习和压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他们在遇到地理问题时不能有效调取地理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投入的精力和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学生把已有地理知识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他们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认知,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把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现象都包含着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把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带入到地理课堂中,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地理教学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通过播放南北地区明显差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知识探究中,并掌握更多南北自然差异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树立起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四、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观念创新,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等。地理教学中,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镇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五、对教学进行积极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地理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新中,教师和学生是参与学习的活动双方,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对学生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在哪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使下次的地理教学能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六、结语

第2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一、充分实现地图的展示讲解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每节课都要讲解地图,完成填图,实现作图,地理常态课经常用到图,不展示地图就进行地图的讲解,学生空间概念形成困难,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用ppt展示书上,地图册上原图制作起来麻烦,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讲解的难度,课堂效率很低、容量小,学生学习困难,不敢兴趣,而电子白板自带的实物投影功能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用实物投影自由展示书上,地理图册上的图,为常态地理课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教师讲的明白,学生听的明白,学生也感兴趣,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加上电子白板的应用程序,在图上直接可以批注,用各种笔书写、绘画、修改,例如区域地理讲解大洲大洋填图,可直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书写,如果需要修改用橡皮功能擦除,效率非常高,学生也积极参与,做到了学生的主动性。电子白板还可注释和保存展示学生作品等,做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真正互动,学生才精力集中,学习兴趣才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有效课堂。

二、方便教学情景的创设

电子白板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触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在我国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地理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不仅加入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的动植物图片加深理解,而且从动物世界剪裁下的对应的视频加以丰富,使学生印象深刻,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发挥。用电子白板创设了学习气候的环境,使学生对气候类型这部分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有想学会这部分知识的想法,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是不是主动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而电子白板就能营造这种学习的情景,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运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内容融入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学到知识,这为常态地理课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三、实现教学过程的直观性

利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能直观的呈现事物的发展过程,生动地揭发事物变化的规律,例如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讲解,可通过绘图过程加以理解,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而且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连接了师生,促进了合作,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使用电子白板各种功能,化静为动,动静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事物的直观性,学生充分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分辨与综合,实践证明感知得越好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越好,概念的形成越清.所以教学手段的直观有利于有效提高常态地理教学。

四、有效的保存师生教和学的信息

电子白板可以记录和反馈教师以往授课内容和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回忆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在结合学生学习反馈的基础上设计整理出可以灵活使用PPT、超级画板、Flash等音影视频一体的地理课件新模式,还有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改充实原先的“课件”和内容,并会自动储存为下节课应用做准备,加快地理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把好的、成功的经验规范起来,就是有效率有成果。

五、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3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模块中,进行国内外热点新闻的导入是必要的,通过对热点新闻的导入,让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讲解天气及气候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学习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形式导入。又如在中国人口讲述过程中,可以将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引入学习,一点点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教师需要针对实际,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教育。

二、趣味式教学及其相关导入模块的分析

(一)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保证趣味式教学效率的提升,应用现代化图像投影技术是很必要的,因为这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地形变化”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生物化石的视频、图片等。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对图片中的山脉有什么了解,接着再引导学生对于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源进行分析,如为什么陆地上的喜马拉雅山是海洋生物化石的集中地,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通过对这种矛盾的陈述,进行新知识的引导教学,使学生解决认知矛盾。教师可以应用投影图片,保证学生对疑问的探索,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现阶段趣味式教学过程中,利用漫画的形式也是必要的引入手段。用简单或者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生活及时事资料,可以保证最佳的讽刺效果。当然,在当下课堂教学模块中,地理课本也引用了一些漫画。这样趣味性的漫画是导入新课的必要因素。比如在进行世界人口问题的阐述时,可以引入“苦难的母亲”这类型的漫画,引人深思,引出世界人口的问题。在进行森林资源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大难临头”等漫画来引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引发及表达。在当下新课教学模块中,进行简短的小故事串联是必要的,从而实现新课的顺利引入。比如在“世界陆地及海洋”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利用航海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启迪。比如麦哲伦,他能够进行人类历史上的地理旅行,说明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及意志,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正是依靠这些知识,他才能在欧洲、非洲等地来回航行。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是难以进行有效的航行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本节知识的必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下地理教学模块中,选择短小精悍故事也是必要的。这种很有意义的故事,积淀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是一种地理知识的升华。比如在“早穿棉晚穿纱”的谚语中,可以看到我国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这些谚语的选择及教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保证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保证其思维的启发,以满足当下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情境式导入方案

在地理导入教学模块中,进行情境式导入是必要的。所谓的情境式导入就是进行课堂背景的优化,比如进行音乐等的导入,保证良好的气氛及环境,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现阶段地理教学模块中,可以引用一些与地理课本相关的歌曲,利用这些歌曲,更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比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这样的开头,情景交融,主题鲜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天气与气候”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天气及其气候概念的分析。再如,讲授我国地势特点时,比如内蒙古高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串联《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创造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气氛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的导入语,使整堂课的氛围浓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第4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1.补充与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微课程作为地理课堂补充与拓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补充与拓展教材知识,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拓展。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安排,开发校本微课程,为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天地,将校园文化、家乡风土人情、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案例融入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并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感受地理就在身边,领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微课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重点、难点或疑点问题展开的微型地理教学视频,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由于其时间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观看微视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课程学习,如等车、乘车、课间、吃饭等,以促进自主学习。地理教师制作的微课程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将制作好的微课程上传到班群或网络平台,学生获取微课程后有针对地观看微课程视频,自主学习新课程内容,对于难点或疑点知识可进行反复观看,经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同样的,微课程视频也可用于课后解惑与复习,地理教师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做成微课程,学生可按需要自主选择微课程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控制微课程的播放进度,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消化,经过一系列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深刻,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新知识内化、建构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程”以“微”概念的形式吸引着地理教师、学生的关注,以短小精悍的“微”特点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微课程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图像、声音、短片、文字和色彩的完美结合,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图像,生动、简洁的文字,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地理教学活动时间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要求。微课程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教学成效。

4.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在教育部组织下,微课程被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微课程相关培训并切身投入到微课程研究中。从最初对微课程一知半解的认识,到制作微课程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思考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取与设计,图片、文字、声音、画面的呈现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为了制作有效而精美的微课程必须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修缮微课程,点燃了教师的创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与教学水平。微课程不仅能促进地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或网络平台进行微课程交流与学习过程更能促进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共同成长。

二、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步骤

要制作好地理微课程,地理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信息化教学趋势。地理微课程制作的基本步骤一般为“选题设计—教学设计—制作微课程—反思与修改”。

1.选题设计。

微课程的主题广泛、题材微观,经地理教师处理后,学生能自主探究完成的小主题内容都可以成为微课程主题。微课程主题的选择是制作地理微课程的首要步骤也是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关乎微课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制作地理微课程之前要慎重选择主题,分析相关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处理或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选题时,容易出现选题偏大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将知识点讲清、讲透,难以达到微课程地理教学预定目标。微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选题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选择重点、难点或学生易错点,可以是知识讲解、教材解读、方法传授等,同时要充分把握“微”特点,即内容精、时间短,确保能在10分钟内将知识讲清、讲透。

2.教学设计。

(1)准备教学素材。

明确地理教学主题后,教师可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等方式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素材。地理微课程素材来源广泛,可从央视网站、国家测绘局网站、中国气象视频网站等下载有用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源,其中央视网站的资源相较于其他网站更为清晰、齐全,特别是央视网站中拥有大量的区域地理资源,对于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地理教学中的微课程主题后,根据微课程所要呈现的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育功能,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处理。

(3)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障碍等。

(4)教学设计思想。

地理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条件,联系微课程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拟采取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微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地理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师明确要教什么,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6)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微课程所要呈现的核心内容,明确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制作的微课程才能做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环节、教学内容符合逻辑性与科学性、教学目标明确等。

3.制作微课程。

完成地理教学设计后,通过制作PPT完成微课件,再运用录屏软件将地理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程。在录制微课程时,地理教师只需要将制作好的微课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同时配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说明,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软件则全程记录教师在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和讲解。录制的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教师只要在录制过程中控制好课件演示的速度,调节好讲解语速,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以免外来噪音影响视频效果。

4.微课程的反思与修改。

微课程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反思,反思作为地理教师的高级思维形式,应贯穿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始终,从选题设计到微课程的制作再到微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地理教师不断回顾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微课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微课程作品的质量,同时在反思过程中能发现闪光点,积累经验,为以后微课程制作奠定基础。

三、结语

第5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1.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学有兴趣,快乐参与,主动探究,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照本宣科,理论性过强,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反还会让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活水,才能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讲述,而是将那些看似抽象而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寓于直观而形象的生活之中,这样的教学更具真实性与亲切感,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如地图一节的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足见此节内容在整个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要重视此节内容的教学,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所熟悉的平面图来导入新知。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学校的平面图,有学生所熟悉的操场、教室、实验室、花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实际位置与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这样引入地图的学习,原本枯燥而机械的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探究行为。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阶段,其思维特点决定了要想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就必须要让学生从中获取直观认知,再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引入生活素材,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认知,从而能够为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然也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如浑江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教材中对此概念的界定是:流入海洋的河流就是外流河。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这几个字记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学生并没有理解。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浑江注入哪里。此时,教师可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接触到鸭绿江、黄海、太平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这些河流最终都会投入太平洋的怀抱。这样,学生对于概念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是具正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

3.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要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学用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地理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设计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用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用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如购买不同质地的服装如何来准确选择产地?购买羊绒制品选择内蒙古,纯棉制品选择山东、河北等华北地区,丝织制品选择江浙、珠三角地区,这是因为特定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与工业分布。这样,学生运用所学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可以在实际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可以深入地体会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影子,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科学的认识,形成浓厚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活化教学

1.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将地理教学的视野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实现教学生活化,突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大课堂。这首先就需要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中心,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全面解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以及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在生活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真正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将地理教学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不是直接地将生活搬入教学,而是要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重组,选取最为有效的地理素材,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特定内容有效展开。

2.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教学到生本教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因此,在引入生活素材时,同样也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产现象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让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主观臆断,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审视地理教学,才能选取学生所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才能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从而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有效展开。

三、总结

第6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即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比较各点相同和相似之处。教师在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可以引入学生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讲解。例如:讲完亚洲的地理位置以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描述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并对两个大洲进行比较。

2.比喻比较法

就是把比较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借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般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在讲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的时候,可以把经纬网比做电影院的“排”和“号”,以确定位置。在讲季风或海陆风的成因时,用一块大理石和一盆水进行比较。一块大理石和一盆水跟巨大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论其大小有天壤之别,但其受热和散热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3.关联事物对比法

就是把两种或几种有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或对比的方法。这样,可以复习旧知识,又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世界气候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记住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再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比较讲解,让学生得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赤道附近的大陆和岛屿多数地方常年气温高降水丰沛,所以这里主要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再对“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比较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赤道附近的有些大陆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对比,从不同侧面加以分析,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认识事物的形成原因。

4.并列事物比较法

就是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使学生了解个体和整体的地理特征。例如:讲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时候,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对比讲解,使学生既掌握课本主要内容,又掌握两者的异同点。

5.中心问题比较法

即以一个比较对象为中心,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突出中心比较对象的特征。例如:让学生把港澳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别和新疆、、北京、上海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含义。

6.综合比较法

第7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作为主体,采取合适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最终促进课程教学效率与效果的不断提升。应该来说,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是一种能够切实提升教与学效率的方法。那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他们的指导者与辅助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问题探究来锻炼相关的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指导地理实践。

2.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开阔,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它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基本上都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动力所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这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亲切,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只有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才可以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去,才可以直接解决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

2.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材料。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取得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

3.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探究素材。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比如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第8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实施合作学习前应选择恰当的地理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研究地理教材内容。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教育内容,我们广大教师要“吃透”整本地理教材的内容。老教材客观性的内容比较多,实际让学生动手能力的章节很少。目前,正在试用的新编教材很好地改变了以往死板的教学内容。新编教材的核心是“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的好习惯,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内容,把课本带进我们的生活中去。现在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有的省份雾霾天可以持续半个月。我们一定要倡导学生爱护环境,这不只是对我们自己负责,更主要是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蓝天白云和纯洁的水资源。因此,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地理教材,合理科学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广大学生。

二、营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挥者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目标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地理教师应不断自我完善。有的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而教的课程,这正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三、个体尝试

在地理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搭建互动平台,有助于增大互动的频率,增加课堂容量,进而拓宽交流互动时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内容时,由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比较复杂,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用不同的颜色,通过闪烁来逐一展示十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同时显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短时间内掌握十种气候类型的大致分布;然后,通过对比显示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加以区分辨别。同样再将容易混淆的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对比显示出来加以区分;同时显示对比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异同来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这样,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了互动的频率,不仅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组内合作,感受合作学习的意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还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能利用自己的主动性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性,教师可以从旅游景点的介绍、各个地方不同的特产等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使他们能以高度的热情来进行互动。地理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只有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在面对地理问题时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随着学生地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能力,这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口头表达对地理问题的看法能流利地表达出来,在对地理问题进行阐述时也能用文字有条理地写出来。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这个问题刚一提出来,学生都感到疑惑,地理课上怎么会给出塔的问题,万寿塔和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能使学生快速地对课堂教学充满好奇,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他们积极地讨论之后,得到了如下答案:万寿塔的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为长时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通过学生反馈信息反思自己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负责知识的输入,学生负责知识的接收,属于单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传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完全了解。在没有针对性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属于盲目性的,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全面发展全民素质的同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使他们能有效地获得知识,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馈调控。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利用课前小测验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真实有效的反馈调控,教师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强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来对学生形成信息反馈,从而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六、结语

第9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基础环境教育的过程:

1、首先是了解环境教育,具体包括深化对个人和社会总体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

2、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

3、明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具有保护和改变环境的坚强意志。

4、能为解决社会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行动,以此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环境情感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地理学科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地理学科与环境学科有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教学中强调人的关系与环境教育中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其次,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所以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三、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情感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与能力,不能只靠一两次宣传教育、单纯的说教、提一些保护环境的要求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反复参与实践活动等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动。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道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进行教育,正反推进,螺旋上升。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利用教材中所包含的环保教育题材,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能起到深化环保教育的作用。在此方面,我们在认真抓教学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环境教育的有关精神,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因素,凡是能涉及环境教育的渗透点都要挖掘出来,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准切入点,力求渗得透、渗得巧,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具体的途径有:

1.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环境情感教育

地理科学与环境科学有较多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教学内容多涉及地理环境的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理论联系实际,自然融入环境教育。例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可渗透环境教育思想,培养惜水、节水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紧迫感;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等。地理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优势之一: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无需专门的环境教育师资和教学时间。

2.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环境情感教育

2.1环保知识讲座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教育必须重新定向:应该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支持环境发展的态度、价值观,树立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的。然而,这一目的实现需要我们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教育活动。结合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环保日和资源日,我们开展了《土地沙漠化与气候环境》《水土流失与植树造林》《环境与健康》《环保从我们身边做起》《为了美好的明天》等环保讲座,将环保知识和相关理念渗透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写出体会。

2.2班团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