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时教案范文

课时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时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时教案

第1篇:课时教案范文

关键词:人类学;初中数学;课时教案;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68-03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教材并进行教学,对教材中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造。教师要想让学生亲近数学,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有教学经验教师也必须备好教案。

一、文化事实

课时教案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材料。从文化传递角度看,教师的课时教案是老师如何向学生传好数学而做出来的精心设计。下面就某学校的教师课时教案为例来探讨。

教案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封面设计(图案设计)时,边衬的宽度与内(外)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2)能根据图形的面积建模。(设未知并列方程)(3)能独立解决与图形设计相关的实际问题。(“十”字型,“#”字型等)

2.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①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9∶7)②中央三角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2)合作交流:(27-18x)(21-14x)=3/4×27这个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上下边衬、左右衬之比。(2)中央长方形的长、宽之积与面积的关系。

2.教学难点:(1)(27-18)(21-14x)=3/4×27×21这个方程的解法。(公式法)(2)方程的取舍(舍负取正,舍大取小)。

教法、学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1.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2.自主探究(5分钟)。(1)上下边衬、左右衬的比。(2)利用中央长方形的长、宽之积建立方程。

3.合作交流(5分钟)。(1)整理方程;(2)解方程(公式法);(3)根的取舍(舍大取小)。

4.后教(5分钟):(1)彩色边占封面的1/4,中央长方形占封面的3/4。(2)代入公式时注意符号。(3)取舍根时,根据实际意义。

5.引导小结(3分钟):图形设计(问题)用面积分析长宽找关系。

当堂训练:第48页第8题;第49页第9题。

1.指名汇报。

2.集体订正。

课外练习:《点拨》。

教案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也学习了一次函数。因此,学生对点的坐标及原点的有关概念已经比较清楚,在前面学过中心对称知识后,学生基本具备了学习本节知识的经验和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的运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已知点A和已知直线L的对称点。

2.过已知点A关于已知点O的对称点A′。

A.

.O

3.引入新课——《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二)探究活动一

1.建立平面真角坐标系。

2.自主探究(第66页)。

3.指名汇报。

4.引导归纳: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三)合作探究(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作已知三角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1.找对称点;2.连线;3.边演示边引导归纳。

(四)当堂训练

第67页练习,第68页第3、4题。

(五)引导小结

1.你有什么收获?

2.还想知道什么?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笔者借用田野工作方法,把某学校教师的课时教案作为田野工作中考察对象。以上的两个案例给读者一个文化展示。下面以人类学角度来分析以上两个案例的特点。

二、教案特点

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得出它们的异同。

(一)共同特点

1.它们都有教学目的。教案1和教案2都表现出三个目的。它们分别是知识性目的、技能性目的、素质性目的。教师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我们就称它为知识性目的;教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顺序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就称它为技能性目的;教师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我们就称它为素质性目的。

2.它们教法中都有相同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①。“先学后教”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学生整个精神水平。从人类学角度说,这种教育模式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它们教学过程中都有“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使教学活动人性化和灵活化,使教学活动充满爱。对课堂来说,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对教师来说,把对孩子的教育和期望融进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师生的相互理解,更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和谐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必要条件。

4.它们教学活动中都有“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使学生除获得一般能力外,还要让学生获得学会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二)不同特点

1.数学文化渗透。教案1把建模文化思想渗透在学生建立方程中,而教案2把数学对称美渗透在学生作对称图形中。

2.数学文化属性。在教案1和教案2中数学文化某些属性不同。教案2中“学情分析”体现文化的“地方性”,而教案1没有“学情分析”这一块,就不能体现文化的“地方性”;教案2以学生为本,其中人性化比教案1较强烈一些。

3.数学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是数学文化的灵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师都有问题意识,然而,教案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意识。教案2中的开头和结尾处都提出问题,其问题意识比教案1中的较强且较明显。

三、思考与建议

“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这三个问题始终伴随教育活动中。“为什么教”在教师的教案中用教学目标形式出现。“怎么教”用教学手段或教法表现出来。“教什么”用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但最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个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但笔者却不以为然。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感到在教案1和教案2中都存在文化缺陷。这里文化缺陷主要表现在文化情感、文化素养、文化反思、文化评价等方面上,而笔者就比较分析出来的结果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的人格与其文化

对学习文化知识而言,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要学会,要会学,要乐学。笔者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三角关系

如图所示:

“学会”表现在“知识与技能”,“会学”表现在“过程与方法”,“乐学”表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会学”“乐学”三者构成的面积,笔者称其面积为学生的“文化感应区”。学生如果落在这个“文化感应区”里,那么其人格得到尊重,其文化被获得进步。

(二)文化缺陷

教案文化就是文本文化,是课堂教学理论。理论指导教师实践,因此,教师要想给学生上好一堂课,必须在备教案下功夫,也就是说教案尽量不要存在文化缺陷。教案1在教学目标缺了文化情感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块内容。教案1和教案2都缺了文化信息素养、文化反思、文化评价。笔者不想一一讨论教案的方方面面,就教案的文化情感和文化反思两方面论述一下。(1)教案需要文化情感。运用情感教学可以体现教育的人性化。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人就有各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某种需求或不能满足某种需求,那么必然就产生情感反应。因此,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那么就要防止情感倾斜。(2)教案需要文化反思。我们需要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文化反思。什么叫文化反思?其包含文化辨别、批判、调整、理解与支持等意义。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文化反思简称课后反思。许多教师在写下一次课时教案时,那么上次课时教案课后反思没写,就留下一个空白或有些教师根本不写“反思”两个字。这种现象是我们教师当中的通病。

注释:

①洋思学校,是江苏省的名校,也是全国的知我校之一,而其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参考文献:

[1]徐仲林.文化教育概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2]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课时教案范文

秭归县实验小学:贾艳华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语言的美;在语言实践中,探究并运用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词句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仿照这种特点说几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并能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4.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仿照这种特点说几句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中花的图片创设情境:

    1、同学们看花的图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质疑:植物学家把这些花根据花开放的不同时间设计成了什么?学生回答——花钟,教师出示课题。

   2、你看见题目想提出哪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复习词语,用课件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凌晨  蔷薇  绽开  暮色  苏醒  昙花  湿度  干燥  灼伤  淡雅  花蕾  

昆虫  传播  吻合  花圃  大致  娇嫩  修建   争奇斗艳     欣然怒放

二、品味语言,探究表达 

(一)初步探究。感悟语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课文介绍了几种花。 

(1)课文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美丽的花,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找并做上记号,看课文讲了几种花,它们是怎样开放的?

(2)(课件出示各种花)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2、指导朗读

 (1)师:这些花不仅按时开放,而且开得特别有趣。听老师读,帮助老师设计花开的动作,(学生表演动作)多有意思呀,花儿就像你们表演的那样开放了。(教师读二、三种花开的句子)

 (2)逐句出示鲜花的画面,引导朗读。

 (3)体会课文用词的丰富。

    3、学生再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相机点评。 

(1)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读一读,看谁能把句子读得动听。 

(2)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学生用心再读,交流。 

  (1)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用心再读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可以在你有发现的地方,动笔画一画,作个记号。 

(2)和同桌交流。 

   5、指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达成共识。 

(1)发现一: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2)发现二:不同的花,开放的样子不同。 

(3)发现三:用上“左右”,表现出作者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声读一读”、“用心再读一读”,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多次读的过程中,找、叫花的名字,动笔点、画新发现,初步探究出: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花开的样子也不同。] 

(假如“发现二”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可相机引导进一步探究:了解同样写“花开了”,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1)教师引读:“凌晨四点,____;五点左右,____……”你还有什么发现?

(2)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对比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比课文,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6.同样写“花开了”,课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花开写得生动的? 

小组合作交流:先读一读,画一画。你最喜欢哪一种说法?再反复读一读,想象花开的样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换词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比读、讨论交流,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用词的丰富和精妙,进一步探究出同样写“花开了”,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师生深层次探究,领悟表达。 

1.自读自悟。 

(1)学生选最美的句子读,教师随机引导,品悟语言美。 

如:“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①指名读,你觉得它美在哪?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仿佛____,多有意思啊! 

②个性阅读,读出自己的不同的感受(如感受到吹起的曲子轻快;曲子嘹亮等)。 

③指导学生尝试用另外的话描述牵牛花开的样子:牵牛花____。 

④小结:引导体会拟人句表达的妙处。作者把牵牛花当成了人来写,吹起小喇叭,多有意思! 

(2)学生再读这一段,找出这一段中类似的句子,体会拟人手法的巧妙。 

①指名读。 

②出示所有拟人句。你们再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把花当成了人,所有的花都显得那么的生机勃勃,那么的动人可爱。出示: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仿佛____。艳丽的蔷薇绽放了笑脸,好像____。 

练说,指名说。 

[设计意图:以“一朵最美的花”为例引出“像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还有哪些”,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文段中的拟人手法,又通过“完型填空”的练习,让学生依据文中之境和自己感悟所得,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语意和情境的补足,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重点品悟。 

①小组合作交流读:选出你们小组都比较欣赏的一句,反复读,说说哪个词用得最好,你想怎么读。待会推荐给全班欣赏欣赏。 

②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舒展、绽放、含笑一现、欣然怒放等词,感情朗读,形式应多样化(如推荐读、邀请读、评读)。 

“绽放”:是怎样绽放的呢?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开放,五彩缤纷。咱们还可以说:绽放。(礼花绽放、水花绽放) 

“含笑一现”:谁见过昙花开放?有什么特点?时间短,从哪个词看出?“一现”,不久、一下子的意思。 

“欣然怒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写出了花开得很好,开得很热烈的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优势,抓住重点的词通过动作演示、结合生活体验等方式进行品读,在鉴赏、评价语言中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体会课文如何表达“花开”、这样表达的好处,是本课研究的重难点,小组合作使这一主题的研究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2、美读、背诵。 

(1)配乐美读。 

①同样是写花开,作者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把花写得那么美,教师出示两段各种花开放的样子不同的句子,让学生比较,读出每种花的独特、可爱。 

②带着你的感受,想着心中的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奇妙的音乐,一起把第一自然段好好地读一读。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朵花开放时间与样子的句子,师生合作背诵第一自然段。 

    3、做游戏:教师让学生把四朵花的图片拉到开放的时间钟面上,通过游戏加深印象并反馈学生是否注意每种花开放的时间。

    4、拓展说话:刚才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让我们再来欣赏下面这组花的图片,仿照选说花开放的时间与样子。

[设计意图:课文的美,只有靠多读、多想、多背、多探究,才能真正领悟,才能让“感悟、积累、运用”落到实处。] 

四、了解原因,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1、教师引读:

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奥秘又在哪里?

生: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举一个例子

生:(齐读课文)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师:我已经听懂意思了,“九点左右”、“长期以来”这些词语尤为明显。

师: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读文)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师:老师举一个例子。

蝴蝶约在上午10时出来活动,蝶媒花就在这时候开花。

2.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五、感受花钟,读出赞叹: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1) 读读说说:花钟是怎样做成的。 

(2) 教师出示各国花钟图片,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第3篇:课时教案范文

Lesson29教案示例

课题:Unit5Lesson29

重点:句子:Where’shishomer?

词汇:ill,see.

难点:教师对新句的导入和学生对整体对话内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A.Tonguetwister:全班齐说第28课兴趣活动中的绕口令。

B.快速回答:教师借助自己讲桌或学生课桌上的实物或图片,在学生座位空档中走动,边说边向自己面前的学生提问,要求学生较快地给以回答。提的问题如:

Isthismy/yourpen?Isitblack?IsitanEnglishpen?IsitaJapanesepen?IsitaChinesepen?Whereisyour/mypen?Itisoverthere?Whatcolourisit?等,可以提问前几课所学过的内容。

2.复习第28课的会话,可以师生会话地可以做两人小组活动,同桌两人问答。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与教学方法

1.句型教学

课前准备工作:师生准备一些文具实物。

本课四会掌握的句型有Whereishishome?教学方法建议如下:

A.实物问答:教师可以手指实物说:Thisismypen.That’syourpen.Where’shispen?使同学懂得Where’shis…?的意思和句子的音调。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实物连续问答:教师Where’shispen?学生:Itsonthedesk。教师:It’snearthebook.教师:Whereshispencil?学生:It’sinthepencil-box。教师:Itsneartheruler.然后转题,教师:Where’shishome?自答:Itsneartheschool.It’snotfar.教学本课句型,同时为会话教学铺路。

B.问答练习:重点练习问题Whereishishome?可以做小组问答,也可以做连锁练习。

学生A问B,B答后再问C,C答后再问D,以此类推。

C.替换练寻:做Letspractise一项中的替换练习。方法同前一课。

D.书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同前。

2.词汇教学

课前准备工作:一男学生生病在家卧床休息的图片一张。

本课四会掌握的单词有ill和see,教学方法建议如下:

A.看图学词:教师手持男学生生病在家卧床休息的图片问学生:Whosthatinthepicture?学生可以任意回答姓名。教师:Isheatschoo1?学生:No。Hesathome。教师:Yes.Heisill.He’sathome.Letsgoandseehim.教师借助图片和自己的动作讲解ill和see的词义。并带读几遍,同时给学生纠音。使学生掌握这两个单词的发音和词义以及在句子中的读法。

B.拼读与书写单词,方法与步骤同前

3.会话教学

A.听会话录音:看图听录音,即看着书中会话的图画,听录音。方法同前。

B.师生会话。可以教师问,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学生集体问,教师回答。

C.Pairwork.同桌两人会话练习。

D.表演会话:找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表演会话。

三、兴趣活动

拼拼看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句子,如:Whereishishome?学生同桌两人用字母卡片

的大写字母试拼单词和完成句子。边手拼边拼读。

四、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

1.听音写字母

录音内容:

boxfoxseebee,bagbat

bikelikeclassglasshownow

cakelakepigbigboytoy

boatgoatparkdarkmayway

根据录音顺序,写出相应单词中所缺的句子。

2.读和写

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已学的句型Whereis...?让学生自发的问问题。然后,教师再询问学生的家庭住址Whereisyourhome?自然过渡到Whereishishome?新句。再进行单独的词汇、句型操练。最后做一做拼拼看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句子,如:Whereishishome?学生同桌两人用字母卡片的大写字母试拼单词和完成句子。

情景会话的探究活动

形式:小组活动

目的: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在一定情景中会用26课的语言项目

第4篇:课时教案范文

重点:句型Whereismysister?

词汇over和there

短语overthere

难点:发音overthere

理解Younaughtygirl!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全班齐唱英文歌曲:WhereisPeter?将学生的情感、意识都带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来。

2.师生会话练习:Who’sinthepicture?

YangMing’sfamilyandJoe’sfamily.

WhereisJoe?

He’sinthepark.

(教具:第三单元第18课配套主题图)

Who’stheboy?

He’s…

Whereishe?

He’sinthepark.,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教具:第26课Let’spractise中出现的三张图片)

3.学生自编对话,巩固加强对询问他人在哪及其回答的日常交际用语的熟练运用程度(教具:教师提供前一步骤中出示的图片)

注意:准备时间不宜过长,展示两三组即可。

4.师生问答练习,提出新语言项目,为新课教学铺路

(教具:教师自备家人在外游玩时的照片)

师:Lookatthispicture,please.Thisismymother.Thisismyfather.Andthisismysister/brother.Look.Whereismymother?Canyouguess?

生:She’s(inthepark).括号里内容根据教师实际带来的照片进行替换

师:Whereismysister?

学生根据照片内容进行回答

5.Guessinggame:教师手持家人在不同地点的照片,画面朝向教师,教师说:Let’splayaguessinggame.让学生通过提问题来猜测照片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回答。问题最终要归结到刚刚操练的句型。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与教学方法

1.出示主题图,介绍情景

教师出示挂图,对图中展示的内容进行简单描述,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出现的情景,然后学生可以问答的形式,也可以自我描述的形式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补充。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学生边看主题图,边听课文对话录音

教师提出问题:CanBetty’smotherfindAnn?

CanBettyfindhersister?

WhereisAnn?Canyoufindher?

学生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录音两遍

听完两遍后,教师重复三个问题,找学生回答。WhereisAnn?的答案可以是:She’sbehindthetree.教师可紧接着这个答案说:Yes.Look.She’soverthere.并用手指着主题图中的Alice。

3.解释并简单操练新词汇

教师指着教室内坐在前排的一位学生说:…ishere.然后再指着坐得离教师较远的一位学生说:Look.…isoverthere.帮助学生理解短语overthere。

教师提问:Whereis(XiaoHong)?(以班内学生名字为准)学生用here和overthere来回答,回答时还需伴有手势辅助理解。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问答

教师再将学生的目光拉回到主题图Bettyishere.ButAnnisoverthere.She’sbehindthetree.Oh.Whatanaughtygirl!(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单词的中文意思,不必耽搁时间。)

教师带读单词naughty

4.再听录音,模仿正确读音

5.打开书,听录音看课文一遍

6.自读课文,齐读课文一遍(根据各班情况不同,教师可适当带读难点句子)

三、新语言项目操练及操练方法

1.三人组合表演课文对话

2.新语言项目的机械操练

教师出示Let’spractise中的三张图片,两人一组针对图片进行问答练习Whereismysister?She’satthezoo/overthere/athome.

替换练习:Whereismymother/father?Whereishersister?He’s/She’s…

3.完成调查报告: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调查表,在教师给定的时间内,询问三位朋友亲友的情况,将结果填入表内,最后在班内公布。(回答的情况尽量属实)

附:调查表Who’she/she?

Whereishe/she?

4.单词拼写竞赛游戏: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大组,为每个大组配备一套所拼单词的字母卡片,组内集体拼单词。教师发出指令:Spelltheword“where”,please.各组学生马上用字母卡片拼出这个词,快而且准得组可得一分。

四、练一练

听音打勾[配套课堂练习]

根据录音内容,在每组三个答语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其上面打勾

五、作业: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

Lessontwenty_seven

Whereismysister?She’soverthere.

Whereishersister?She’soverthere.

教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些见过的地点图片,分组开展活动,就某人所在的地点提问和应答:Whosshe?Whereisshe?再进入课文对话的新内容,解释并简单操练新词汇,三人组合表演课文对话。再进行自主活动,完成调查报告和单词拼写竞赛的游戏。由浅入深,动静结合。

关于找东西的探究活动

内容:游戏Whereis....?

目的:复习巩固并操练句型Whereis....?Its....Isitin/on/under...?Yes,itis.No,itisnt.

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过程:

1)一开始,先把一张Mrblack的图片藏在教,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室里。

2)上课时,教师就假装在找着什么东西。一会儿,她与学生交谈。让学生帮忙找一找Mrblack。

3)学生之间可以猜一猜,但必须用英语进行交谈。

4)然后,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走动,找一找Mrblack。

第5篇:课时教案范文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陶醉”、“断断续续”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教学时间】三课时

【各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①学会本课书的生字新词。

②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梗概。

第二课时:①了解《月光曲》的谱写经过。

②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③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情引起的联想。

第三课时:①检查指导“片断练习”。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

③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单元训练重点

——分辨事物和联系(板书:事物和联想)。

(二)简介贝多芬,导入新课

板书:9.月光曲

(三)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①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板书:听、琴声)

解释:断断续续。

②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因为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③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弟俩的谈话声)(板书:谈话)(请一学生读这段话)

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这段话的含义。侧重分析“随便说说”的含义。

④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⑤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⑥他为什么弹琴?(他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坐在钢琴前面脸很清秀的盲姑娘。听到皮鞋匠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这家人贫穷,但爱好音乐)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贝多芬强烈的同情心。板书:同情)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怀着这种感情,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板书:弹第一首)。

⑦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解释:纯熟、感情多深。)

⑧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这位先生的确弹得很好。这样纯熟的技艺,这样深沉的感情,只有贝多芬才能做到。当时贝多芬正在镇上演出。贝多芬没有直接回答,他想到了什么?(板书:激动)

⑨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琴声)(板书:第二首即《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①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贝多芬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为了描写这环境,文中用了个什么词?“清幽”。解释:“清幽”。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环境。让学生说出,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板书:月光、琴声)知道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板书:事物)

②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平静的。微波粼粼,洒遍银光。(板书:月亮初升的海面出示图①)

(月亮越来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宁静被破坏了。

③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板书:波涛汹涌的大海,出示图②)看到这些现象是由月光、琴声产生的联想。(板书:联想)此时乐曲的弹奏是怎样的呢?(放录音,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④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睁得大大的眼睛”。“恬静”——神情安静。本文指心中舒适)

⑤乐曲弹奏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没有?为什么?(他们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看到兄妹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尤其是给盲姑娘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贝多芬也激动万分,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⑥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花一夜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板书:记)

⑦记的是什么曲子?(板书:《月光曲》)

⑧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要创作《月光曲》?(没有)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板书:激情)

(四)归纳小结

归纳本课三个要点,并强调单元训练重点。用以联系后面几课。

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听——弹——记),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板书:谱写经过)

②按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感情的变化。(同情——激动——激情)

③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文章中运用事物和联想这种知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写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从而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文章时,在记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联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板书:深刻,感人。这就是二者结合的作用。)

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课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种知识,在这个单元的《小音乐家杨科》、《一幅壮锦》和《读写例话》几篇课文中还要进一步学习。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这种语文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练习

1.学生朗读《月光曲》8、9自然段。

2.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样想。请写一段话。

第6篇:课时教案范文

这是我们贯彻“新课程标准”,运用“新课程标准”教学的关键所在。

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寻找、激发兴趣

本课涉及的生词不多,但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提出问题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马上就想知道平常我们口中称呼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英语叫法。我没有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自己去找。象dad(爹地),mom(妈咪)这些称呼在他们接触英语前都从港台电视上所熟知。上课时百分之百的同学会说dad(爹地),mom(妈咪),大多数同学会说(uncle)安可,(aunt)安娣。从一开始就刺激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歌曲导入、初步感知

唱英语歌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课前一首歌,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思想集中,做好上课准备。课中一首歌,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减少疲劳,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新词、新句型。课外几首歌,有利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例:教学本课时,我们以歌曲导入,播放“BoyandGirl”:“I’maboyandyouareagirl.I’magirlandyouareaboy.Doyouwanttobemyfriend?”根据歌词中提到的boy,girl出示男孩,女孩的图片,并让说到该性别单词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说。在这种活泼欢快的气氛中,在这种互动的形式下,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让他们初步感知了有关他们性别的英语单词。

三、近交流,借物练说

用“振救大行动”的游戏进行比赛,男女同学各一组,老师走到一个同学前问“Areaboy/girl?”如果他/她回答正确了,就可以从“鳄鱼”嘴里挽救回他们组的一个人[把这些虚拟的人和鳄鱼都画大黑板上],否则就被“鳄鱼”吃掉。

在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让几组同桌同学试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说得是否符合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练说内容层层深入,范围逐步扩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做到新旧结合,从而培养“说”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小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以交际为目的的最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让学生能把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们在课后尽量让学生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作交流,如开展“英语一分钟讲坛”,让学生谈论学校、老师、家庭及个人爱好等。用英语Askingthequestions、Greetings、Conversations及用英语道谢、告别。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自然地运用英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Teachingaims):

1、Let’slearn

能听、说、认读本课有关家庭成员的主要单词man:brother,,father(dad),grandfather(grandpa);woman:sister,mother(mom),grandmother(grandma)

2、Let’ssing

本部分是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巩固所学单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Teachingkeys):

新词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

新句子:Thisismyfamily.Thereare5peopleinmyfamily.

教学准备(Teachingaids):

一张家庭照(包括grandpa、grandma、dad、mom、brother、sister)、一幅家庭树(familytree)的挂图、单词卡,图卡及人物头像小瓶、学生的家庭照

教学步骤(Teachingsteps):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T:Goodmorning,boysandgirls.

S:Goodmorning,MissCheng

T:Hi,boy.I’mfromChongqing.Whereareyoufrom?

S1:I’mfromZhejiang.

T:Nicetomeetyou.

S1:Nicetomeetyou,too.

T:Hello,girl.What’syourname?

S2:MynameisA.

………………

(2)老师拿出自己的家庭照介绍:

Thisismyfamilyphoto.Look,thisismydad,thisismymom,thisismygrandpaandthisismygrandma,thisismybrother.Oh,it’sme.

(3)听录音跟读第一课时中Let’stalk的内容。

2、新课导入(Present(1)出示家庭树的挂图,如下:

自己的照片

Myfamily

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

father(dad)mother(mom)

sisterIbrother

老师指着挂图说:Thisismyfamily.Thereare7peopleinmyfamily:mygrandpa,mygrandma,mydad,mymom,mysister,mybrotherandme.然后指着本课要学的单词教读grandfather,反复几遍后,将grandfather的图卡贴于黑板上,把相应的grandfather的头像小瓶也摆在讲台显眼位置。向学生指出grandpa,grandma象dad,mom一样更多地用于日常口语中。用同样的方法教读grandma,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不属于我们该课掌握的内容。)并将相应的图卡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头像小瓶摆上。

(3)游戏:看谁拿得快

分组比赛,分别请两组的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老师做出某个单词的口型,但不出声。台下的同学根据老师的口型分辨出单词并大声的说出来,台上的两位同学一个要迅速的取下黑板上相应的图卡,一个要迅速的把相应的头像小瓶拿在手中,再重复一遍单词。反应快,读得准的同学可为该组赢得一分

(4)图卡取下后,黑板上就只下单词了,老师指着单词,让学生分组认读,读对的得一分,分数最多的组为胜。

(5)听Let’slearn的录音,学生听音认读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father(dad),mother(mom),man,woman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老师事先准备好单词卡,请三位同学上台,一位同学说出单词,如dad,一位同学要迅速的把正确的图卡找出来贴在家庭树(familytree)的相应位置,另一位同学要把正确的头像小瓶拿在手中,然后大声说:Dad,thisismydad.对表达正确的同学给予奖励。

(2)歌曲:老师告诉学生Ilovemyfather,Ilovemymother.反复教读love,并根据哑语中表达爱的动作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请学生模仿、说Ilovemyfather,Ilovemymother.听歌曲,学生跟唱。

4、作业(Assessment)

(1)活动手册P11,2Listenandnumber

(2)歌曲部分要求学生课后做、唱给家长听。

教后记:

情趣教学合理利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一定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乐中学,在玩中学,通过表演,竞赛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中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是一堂四年级的课,所讲授的内容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称呼的家庭成员。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了这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课后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沟通情感,让学生爱学

伟大导师列宁说:“人类在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在这堂课中,我对学生的信任以及对他们个性的尊重使整个课堂气氛愉快、和谐。在整个课堂中,我一直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用亲切的眼神,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当学生答对或是说得好时,我总是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她:Goodboy!/Goodgirl!或者奖给小孩子一个小贴画。当学生回答不出时,也不批评,而是亲切地注视学生说:“Thinkitover,it’sok.”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

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录机音、各式各样的卡片等辅助教学工具。有效的模拟出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致高昂。用家庭树的形式,呈现出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组合就像一棵树一样,站得最高的年龄最大;反之站得最低的年龄最小。用学生所熟悉的自然景物来比喻,这种比喻浅显易懂从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又以头像小瓶的形式来显示,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刺激,让他们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图卡、挂图、头像小瓶的运用让学生感觉就象在家里一样,正面对着自己的亲人,从而引发兴趣极想知道在日常生活家庭成员英语的称呼。

三、设置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7篇:课时教案范文

【教学重点】学习字母D、E及相关单词。

【教学难点】认读字母,体会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大小写字母卡片(A--E)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演唱歌曲《Boyandgirl》,男生唱“I’maboyandyouareagirl.”部分,女生唱“I’magirlandyouareaboy.”部分,比比看谁唱得更好。

2、看一看,猜一猜

请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出A-C几个大小写字母,其他学生猜一猜。

教师书空字母,让学生猜一猜。

3、说一说

播放A部分的Chant的动画,让孩子边说边演。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分别出示大小写字母Dd.让孩子用肢体语言表演。

分别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开火车认读。

教师指着字母D旁的趣味图片,问:“What’sthis?”“It’sadog.”带读单词。

教师出另一单词卡片“duck”,带读单词,孩子跟读练习。

D-d-duck-dog教师带读字母和单词。孩子小组里读一读。

以同样的方法学小写字母Ee.注意学习egg/elephant一词时,当问学生What’sthis?强调回答It’sanegg/elephant.而非It’saegg/elephant.

出示Let’ssay部分的课件,教师反复点击字母和单词,学生模仿跟读。还可请学生上台点击任一字母或单词,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找朋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拿着字母D\E等大小写,给字母找朋友。

出示Let’sdo部分动画。学生边看边尝试跟读,同时做动作。

8、小组围单位操练Let’sdo部分的内容,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表演,评出最佳的小组并予以奖励。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listenandorderthecards

学生根据教师说的顺序,排列大小写字母AaBbCcDdEe。

读一读,分一分

孩子自己读新学的单词,根据读音分成两组。找出共同的字母。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帮单词娃娃回家

教师出示大小写字母A-E,设计成5个小房子。让孩子根据首字母把单词送回家。

【板书设计】

Unit1Welcomebacktoschool!

第8篇:课时教案范文

一、教学重点:

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本课粗体句型“Grandpaiswritingaletter.Brotherisdoinghomework.Momiscookingdinnerinthekitchen.He’swritingane-mailinthestudy.”

能够听懂、会说、认读Readandwrite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难点:

接听电话的任务是本课时的难点。

“How’severybodydoing?Justfine.”是新语言,教师应作必要的解释。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动词短语卡和拼图一张。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学生准备家庭人员照片若干张。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活动一:口语练习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在一起,编成对话或介绍图片等。如:

Hello.ThisisTina.

Hello.CanIspeaktoMary,please?

She’sdoingherhomework.Pleaseholdon.

Thankyou.

Mary,there’sacallforyou.

活动二:歌谣演唱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教师播放B部分的歌谣录音,师生共同跟录音演唱。

2、Review(复习)

活动三:复习旧知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教师找同学读读Let’stalk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表演Let’stalk部分的对话。

让学生换上伙伴的名字或自己家庭成员进行对话。

3、Presentation(呈现新知)

活动四:读读贴贴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出示短语卡片,全班学生齐读。之后,请第一组学生代表将短语卡贴到相应的动作图片下,贴的同时第一组其他组员共同说出一个句子,如:He’swritingane-mail.,接着由第二组代表贴图说句子,第二组组员说句子,依此类推,直至各小组都进行过。

活动五:加句子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学生五至六人一组,第一个学生说一个描述家庭成员在做某事的句子,如:Momiscookinginthekitchen.,第二个学生先重复前面学生说的句子,然后再说一个不同的句子,如:Momiscookinginthekitchen.Dadisreadinganewspaperinthestudy.,依此类推。

活动六:读读写写

教学参考时间:7—8分钟

教师播放Readandwrite部分的录音,学生认真听,之后凭借记忆复述听到的句子或词语。

教师再次播放,学生跟读。

教师问一名学生:Howareyou?,学生作答后教师板书:Howareyoudoingtoday?Howareyou?Howareyoudoing?用手势和动作告诉学生三个句子意思相同,并划个大括号,最后,板书Justfine.。教师在用三种方法向学生提问:“Howareyoudoingtoday?Howareyou?Howareyoudoing?”引导学生回答:Justfine.。教师板书everybody并带读,教师问一名学生:How’severybodydoing?提示everybody一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作答。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请学生合上课本,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Momiscookingdinnerinthekitchen.

Dadiswritingaletterinthestudy.

Grandpaisreadingnewspaper.

Theboyisdoinghomework.

Brotheriscleaningtheroom.

完成Finishthesentences的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包括:“Grandpaiswritingaletter.Brotherisdoinghomework.Momiscookingdinnerinthekitchen.He’swritingane-mailinthestudy.”。

4、Let’splay(趣味操练)

活动七:听力判断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3的Let’scheck的练习。录音内容如下:

Hello,Amy.ThisisAuntCathy.How’severybody?

Everybodyisbusy.Iamdoinghomework.Momiscookingdinner.Dadisreadingabook.Sisteriswritingaletter.

CanIspeaktoyourmom,please?

Sure.Holdonplease.

Question:

WhatisAmydoing?

Whatishermotherdoing?

Whatisherfatherdoing?

Whatishersisterdoing?

活动八:星期天早上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师生一起归纳本单元的动词短语ing形式,并写在黑板上,如:cookingdinner,cleaningthebedroom,washingclothes,doingthedishes,writingane-mail等。教师简单介绍背景:It’sSundaymorning.Everybodyisbusy.Whataretheydoing?,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一边介绍一边把照片贴在对应的短语旁,如:Momiswashingclothes.

活动九:胡乱搭配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每名学生准备三张纸,在三张纸条上分别写上自己的名字,正在做的动作和一个方位词,如:Amy,watchingTV,inthedesk。学生将自己的三张纸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每名学生任意从三个盒子里分别抽取一张纸条,根据纸条的内容说一句话,如:AmyiswatchingTVinthedesk.,看谁的句子最有趣。

5、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扩展活动)

活动十:组内表演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学生6人一组,每3个人扮演一个家庭,两个家庭背对背站好。游戏开始,每个家庭的第一个学生手拿一张纸卷成的模拟电话听筒,开始打电话。其他学生分别任意做一个动作。一名拿模拟电话听筒的学生说:Hi.Thisis….CanIspeakto…,please?,对方家庭接电话的学生根据被点名的学生正在做的动作作答:Sure.He/Sheis….Pleaseholdon.然后将模拟电话听筒传给被点到名字的学生。依此类推,直至每名学生都接过电话为止。

活动十一:练一练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做本单元BReadandwrite部分的活动手册第38页的配套练习。

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教师播放录音,做Listen,readandwrite部分的练习。要求按所听内容填空。

再次播放,让学生纠正填空内容。

鼓励学生自己读读所写句子。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抽纸条搭配成句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通过随意搭配单词形成有趣的语句并说一说

探究目的:巩固现在进行时的表述方法,尤其是动词ing形式。

探究形式:游戏

探究特点:通过游戏即可以练习表述某人正在做某事的句型,又可以巩固动词ing形式,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活动过程:

每名学生准备三张纸条,在三张纸条上分别写上自己的名字、正在做的动作和一个方位短语,如:ZhangPeng,watchingTV,inthebox。

学生5—6人一组,每组的同学都将自己的三张纸条放在三个盒子里(可用铅笔盒代替盒子)。

每名学生任意从盒子里分别抽取一张纸条,根据纸条上的内容说一句话。如:ZhangPengiswatchingTVinthebox.,看谁的句子最荒唐、有趣。

如果学生从盒子里抽取的姓名字条正好是自己,句子就改为:IamwatchingTVinthebox.

复习动词短语的幸运大比拼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动词和动词短语的幸运大比拼

探究目的:复习、巩固动词和动词短语

探究形式:小组活动

探究特点:可以将所学过的新、旧动词和动词短语综合起来复习,同时,将词语的音、行、意三者结合在一起。

活动过程:

学生2人一组。

每个同学自己准备10张动作图片和相应的词卡或短语卡片。

将图片和词卡或短语卡片背面朝上,分别排成一排。

游戏开始后,每个同学从对方的动作图片和相应的词卡或短语卡片分别挑选一张,如果词图一致且能够用短语造一个正确的句子则可保留这2张卡片,如果不一致或不能说出句子则要放回原处。

游戏进行到所有卡片都匹配完毕后结束,谁拥有卡片最多,就是胜利者。

看图记忆答问题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巩固表示正在做什么的句型。

探究目的:进一步表述某人在做某事的句子,巩固现在进行时。

探究形式:小组活动,画画,展示,交流

探究特点: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发挥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交际能力。

活动过程:

让学生模仿C部分的Tasktime,5—6人一组,分小组进行活动,画一画自己的今天成员分别在做些什么。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自己的家庭相册。

学生在小组中介绍自己家庭照片,如:Thisismyfather.He’scookingdinner.

第9篇:课时教案范文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特征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实验探究,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是否发生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平,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三。2,练习册

8,板书设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KSCN===Fe(SCN)3+3,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KCLFe3++3SCN-===Fe(SCN)3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