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以中卫市中宁县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因特网查询工具,CNKI中国知网等查询,并查阅了近五年国内关于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的书籍、报刊。获得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了扎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支撑。
2.访谈法
根据访谈纲要,面访了中宁县部分农村小学的负责人,16人为本文的研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对中宁县部分农村小学36名学校负责人和3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各小学开展的调查问卷”共2个部分:第一调查大课间活动在各学校开展情况,其次是活动的内容。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3日~2015年11月23日。
4.数理统计法
对中宁县农村小学发放了3000份问卷,并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完成了数据的统计及分析。其中回收问卷2980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2768份,有效回收率为92%,其中弃权为20份占6%,这些数据为本文提供了真实性。
5.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义法和归纳法,对大课间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作用、特点及其各环节运用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多种素质为目的,以健身、健心、娱乐、益智为载体,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由于大课问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我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至体育大课问活动课的层面,来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及大课间活动列入我校日常课程安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从教育功能来说,现今国内外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 ,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因此,我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视为校本化课程。
三、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一)研究现状
1.农村中学大课间活动的现状
(1)有很多老师与学生不了解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有些学校场地与器材短缺,操场硬化条件不够。
(3)学校对体育锻炼和学生大课间活动的不重视
(4)大课间活动单一,学生对其乏味
(二)研究对策
2.对农村大课间活动现状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学校师生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
(2)老师要合理支配活动场地,多想出一些新而又简单一点的运动类解决器材问题。
(3)大力宣传,转变思想,让老师同学们多了解大课间活动的好处。
(4)创新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对活动的兴趣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的结论
通过对中卫市中宁县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和研究,,本文认为学校器材设施的短缺,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重视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大课间活动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中难以得到运用的现状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大课间活动,或大课间活动期间就让学生自由玩耍。
(二)研究的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化学校体育意识,新义务教育法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赋予了健康新概念,学校体育教育更应健康第指导思想,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
当前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体育大课间活动,以确保其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方面要健全学校体育的硬件设备,达到国家要求,一方面还要扩展师资力量,培养专业人才,使农村学校体育得到更大的发展。另外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既然大课间活动具有如此多的作用,那么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器材,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一些具有实效性和健身性的活动来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曲朝宗.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J].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5月.
**区人口计生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动员讲话
同志们:
我委从10月份开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近两个月来,委党组按照区委的要求,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开展,全面推进,取得初步成效。根据区委的要求,从今天开始,我委学习实践活动要从学习调研阶段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为了切实搞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委党组专门进行了研究,区挂点领导区政协主席**同志一会儿还要作重要讲话,对我委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调研阶段的简要回顾
我委按照区委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迅速行动,全面部署试点活动
一是制定方案,成立机构。区试点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委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定“践行科学发展观、营造和谐人口环境”为活动主题,并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学习动员,安排部署。 10月22日下午 ,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区委试点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并详细安排部署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
(二)加强学习,切实增进思想认识
一是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委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组织大家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在督促单位全体党员每人每天至少自学2个小时的基础上,坚持每周集中学习2次;二是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分别于 10月27日 、 11月10日 、 11月20日 召开了三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交流会,大家围绕学习围绕学习交流的主题,结合本职工作,交流了各自对人口计生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考和认识;三是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活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于 11月20日下午 举办学习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 通过学习培训,大家的思想认识得到了统一,为更好地投入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奠定了基础;四是举办主题演讲比赛。 11月26日上午 ,组织机关、区计生协会和区计生服务中心的计生干部以“科学发展在身边”演讲比赛的方式,讲工作、讲身边感人的事,结合人口计生工作,交流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三)广泛宣传,努力营造浓厚氛围
为营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一是通过网络宣传。在区人口计生委网站开通了主任信箱、网上调查及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二是通过标语宣传。在计生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利用电子屏制作宣传标语滚动播出,向前来办证的育龄群众传达活动气息;三是通过信息宣传。积极撰写活动信息共13篇报送材料组、宣传组、电台及有关媒体,以及通过我委工作简报及时反映报道我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亮点特色工作。
(四)开门纳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委将“开门纳谏、问计于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开展,广开言路,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共商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之计,共谋营造和谐人口环境之策。一是开通主任信箱。公众可通过青山湖区人口计生委网站的“主任信箱”,或通过邮寄信函两种方式直接向委主要领导反馈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问卷调查。面向全区计生系统基层各单位、计生专干、育龄群众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印发问卷200余份,征集对委领导班子、工作人员及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进行网上调查。在单位门户网站上进行在线调查,充分了解民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程度;四是挂放征求意见箱。在办公室门口挂放征求意见箱,每周开箱两次,及时汇总收集的意见、建议;五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分别于 11月13日 、 11月27日 召开了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会,邀请了部分派代表、基层工作者代表、育龄群众代表参加,探讨如何在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为我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大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
(五)深入调研,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从 11月6日 开始到 11月15日 ,围绕加强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这一主题,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就计生队伍现状和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二是积极开展个人调研。在专题调研期间委班子成员围绕分管工作,普通党员围绕本职工作,结合平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普 遍性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三是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委领导班子已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区试点办;班子成员及普通党员也按有关要求撰写好了个人调研报告。
二、认真开展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分析检查阶段从今天开始,到20xx年1月上旬基本结束。主要任务是:围绕主题,发扬民主、汇集民意,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提出措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认真组织群众评议,为抓好整改落实奠定基础,扎实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本阶段主要有四项工作。
(一)找准突出问题
查找问题的方向是“五个对照”。即对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要求,检查在观念认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查找发展思路、发展信心等方面的问题;对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检查执政为民、关注民生、联系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检查管理理念、体制、方式、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检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和工作作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此外,还要查找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制止奢侈浪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查找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领导班子成员接访、下访、走访和调研,查找问题;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干部谈话,共同查找突出问题。同时,还要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查出的问题与这次查找的突出问题前后衔接。
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将按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分别归类,涉及班子成员的原汁原味反馈给本人。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明确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形成共识。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将采取适当方式在本部门本单位予以公布,并报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
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重点是组织党员分析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会后,要及时梳理党员提出或反映的具体问题,提供给领导班子和成员用于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和自我剖析。
党组召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主要程序包括: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代表领导班子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对照检查;班子成员对照检查领导班子集体和个人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自身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党性党风党纪和工作作风方面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主要差距;班子成员开展相互批评;区挂点领导发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总结发言。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印发处室、直属单位、基层计生部门,印送有关领导和服务对象、专家、群众代表征求意见。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吸收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形成比较成熟的分析检查报告。
(四)组织开展群众评议
开展群众评议前,要将分析检查报告印送给前期征求意见的部分对象、民主生活会列席对象,让他们知晓所反映意见、所提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同时,将分析检查报告印送给拟参加下一步评议的对象,让他们熟悉情况,提前介入。开展群众评议,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评议、走访评议等方式,组织比较熟悉情况、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员、群众,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
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阶段工作的圆满完成
一是充分认识重要性。分析检查阶段是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部署,切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握标准时限,严格程序步骤,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是继续开展好学习调研。在深入学习上再下功夫,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把应对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作为调研内容,深入分析人口计划生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现状;解决策略
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是在加强学生体能锻炼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有效进行,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没能达到很好地锻炼学生体能的目的。笔者力求从中小学的现状研究中,探寻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有效进行。
一、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所有中小学都在开展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的“量”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因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质”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上有待提高。虽然在大课间活动实施方面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和通知,但是在具体落实和实施当中,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大课间活动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没能从给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编排和选择。做大课间活动只是学校该有的内容,没有考虑到活动实施的效果和意义。
(二)大课间活动组织停留于形式化。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只是停留于整队、做操、解散的过程,周而复始,年复一年都这样,在组织上缺乏创新。其中领操也是从班上抽出两名同学排到最前面,评价手段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学生和教师能感觉到大课间活动只是课间必须完成的任务,感受不到大课间活动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学生没能感受到大课间活动带来的开心和快乐,对大课间活动提不起兴趣。
(三)内容固定不变,形式单一。大课间活动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有的学校领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省事,直接用一直做的广播体操作为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把一套体操做两遍或者做两套广播体操,学生从一年级进学校到六年级或者从初一到初三都做相同的内容,导致对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失去兴趣,更有甚者认为:大课间操就是课间一项不想完成的任务。于是学生不愿意做大课间活动,做起来动作不到位,很随便,有的甚至在里面自己创编一些搞怪的动作,用以引起同学的注意。不仅学生不能很好地做课间操,而且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大课间活动没能达到预设的目的。
二、完善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意识上重视起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意识到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大课间活动加以重视。学校领导督促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做好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工作。比如让一些教师专门负责组织该项活动。把组织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的项目当中,调动管理组织者的工作积极性。班上的专任教师和班主任要在学生做课间操时组织监督好学生做大课间活动。杜绝学生已经开始做活动才到场或者干脆不到场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到活动现场组织好学生站队,督促学生做大课间活动。
(二)大课间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不能仅停留于单一的组织形式,组织要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热情,让大课间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课外活动,学生长期做大课间活动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不仅能在大课间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体能,而且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要从如何促进大课间活动组织多样化方面思考。例如:教师可以从学校学生当中找一些舞蹈功底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方队,在做大课间活动时,让他们在最前面做,通过这些学生热情奔放的引领,让后面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大课间活动当中。或者采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大课间活动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前面做或者后面做,通过学生敬重的教师的参与,提高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大课间活动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气氛比较浓,改变了以往教师处于旁观状态的形式。
(三)大课间活动内容多样化。要想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要从大课间活动内容上加以研究。内容不能停留于单一的形式和不变的形式,要多种形式和有变化性。例如组织的教师可以根据地方特色或学校特点编排一些适合学生做的体操或舞蹈。在编排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团体性的特点,让学生从内容上对大课间活动有所接受,让大课间活动成为一种与同学交流的形式。另外,大课间活动还要定期做些改变,不能一成不变,切记一样的内容让学生从进校做到出校,这样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总之,大课间活动是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过程是对自己体能的锻炼过程,也是与同学通过活动交流的过程。学校领导者、大课间组织者和教师要对大课间活动加以重视,组织好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让大课间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促进作用,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元军英.浅议如何利用阳光大课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
[2]戴晓东.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及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实效性 南宁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11-02
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与体育课程共同构成学校体育的主体。教师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课配合展开,有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受师资、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陷入了“有方案,无实施”的尴尬境地,或者内容上仅限于学生跑步、做操等,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教学缺少丰富的体育活动项目,或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开展活动,教学过程没有规章制度的制约,没有发挥教师的评比激励作用,这导致了学生体育锻炼效率低下,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良性发展。为此,笔者对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部分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深挖典型、搭建帮扶平台,以期优化资源,探索合理的大课间活动模式,推进城区各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均衡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的部分市区小学、市郊小学,各乡镇中心小学及各乡镇小学直属的教学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借助互联网中有关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的分析材料;查阅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其他市、县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策略。
2.问卷调查法:结合笔者参与的市级B类课题《以开展大课间活动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针对学生对本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反馈情况,分别抽样调查南宁市逸夫小学、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南宁市越秀路小学、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小学、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中心小学的3~6年级学生,共1000人,设计了问答式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972份,回收率为97.2%,有效问卷964份,有效率为96.4%。
3.实地访谈法:抽选部分典型学校进行实地观摩访谈,制定访谈提纲,组织本课题组成员、部分体育教师以及分管领导、专家座谈,了解他们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想法,做好书面记录,并进行梳理分析。
4.数据统计分析法:将所收集的问卷数据输入表格统计汇总、分析比较,计算出各项统计内容比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南宁市青秀区部分学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如下。
表1中数据显示,有71.47%的学生表示喜欢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但多数是市区内的学校学生。而农村学校学生的喜爱程度普遍较低,如在对乡镇教学点学生的调查中,186份问卷中回答“不喜欢”的就有103人次,超过半数。笔者在与学生访谈中得知,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市区学校多年的传统,而且形式不断变化,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度极高,而部分农村学校学生却认为大课间活动非常无趣。
表2 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持续时间情况(N=964)
从表2可以看出,市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足够的时间保障,乡镇中心小学及乡镇教学点开设时间不足,甚至不开设大课间活动时间。笔者在与部分学生交谈中发现,有的学校仅有15分钟时间开展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单一,或是让学生做一遍广播体操,或是让学生在操场、楼道自由活动。这属于无组织状态下进行的大课间活动。
表3 影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N=964)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校大课间活动内容喜厌程度不一,但多数学生对枯燥单一的活动形式表示消极参与。有60.27%的学生认为,影响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容不够丰富,其次是活动项目不受学生喜欢,练习的手段和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感。这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后有必要适时创新练习的手段、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增强活动、游戏的新鲜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根据访谈可知,场地、器材不足也是大课间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因之一。
表4 你最喜欢的一项大课间活动(N=964)
表4调查数据显示,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笔者在学生的言谈中得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球类活动、田径类活动等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活动以竞赛的方式呈现更能提高其趣味性。另外,男女生喜欢的游戏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女生对操类或舞蹈的选择占大部分,而男生偏向于球类和田径类活动。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技术技能动作转化成以游戏比赛的形式,使教学达到在“做中学”“玩中学”的效果,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获得锻炼。
表5 家长对大课间活动的认识及支持情况(N=964)
根据表5数据可知,家长们对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关注度,由于地域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从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作比较,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于城市学生略好。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虽然农村学生对体育项目认识较浅,但对一些民间游戏活动却十分熟悉,而乡镇学校及乡镇教学点并没有将这些游戏设置到课外体育活动或大课间活动中来。
三、结论与建议
南宁市青秀区内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但是开展情况却不均衡,乡镇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程度明显低于市区学校,乡镇教学点的活动开展情况犹为严峻。市区大部分学校都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开展大课间活动,但仍有一些学校不注重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有的学校虽然提出了完善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如详细的领导小组与教师分工安排、各活动环节内容安排及场地器材安排等,但从活动现场开展的情况可以观察到,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机械地参与锻炼,处于被动状态下做练习,活动氛围沉闷。市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差别较大,市区学校基本按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而乡镇学校,特别是乡镇教学点重视不够,一些学校仍然将大课间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活动混为一谈,或是在练习广播操后让全校统一做一项游戏,或是让学生跑步等,活动缺少趣味性。另外,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消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参与意识有待加强。
对此,学校领导首先要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管领导负责督促实施,体育教研组筹划、落实活动开展,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学校要确保开展活动的经费。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地设计切实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和运动技能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烘托氛围,形成本校教学特色,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再次,部分受场地、器材、人员不足等条件限制的学校,可选择易操作、普及面广的运动项目,如跳短绳、踢毽子、投沙包、跳皮筋等,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步形成校本特色。最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不能单靠教师的理论、技术指导,学校还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如场地、器材、开展方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器材不足的学校,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制简单、实用的器材,如毽子、沙包、小皮筋、保龄球等,这样既充实了活动内容,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乡镇学校或乡镇教学点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自制器材,将民间游戏内容引进大课间活动,有效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通过帮扶活动、校际交流,让示范学校发挥最大化的辐射作用,实现本片区学校共享资源、均衡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0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29
本文以经济学“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通渭县12所农村学校当前大课间活动的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适合农村学校和农村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的大课间体育运动模式,为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知名教育报刊、权威出版物、电子杂志等,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献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关于对《农村贫困地区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选择通渭县三个乡镇的12所学校为调查单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校长和教研组长,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为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与国家制定的有关大纲文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乡镇中心学校、乡镇村级学校之间实施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差异,梳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大课间活动的形式
当前,传统的课间操仍是贫困地区农村大部分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很少,课间操组织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音乐和活动内容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活动组织程式化,活动状态固态化,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活动效果不佳,学生的体质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当前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国家推广的非常普遍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类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而编排的的体操、舞蹈和音乐活动;第三类是少数学校在课间活动中,将篮球、足球、排球等特色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的内容。乡镇中心以上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乡镇村级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每天上午两节课后, 组织20至30分钟左右的课间活动一次。综合来看,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早上和下午累计起来基本上能占到40―50分钟,时间上可以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
(四)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的态度
通过调查得知,有60%的学生不喜欢现有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其原因主要是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重复,枯燥无味,活动缺乏竞争性和趣味性。有50%的同学表示喜欢自己找同伴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因此,在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要践行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理念,大力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活动模式的编排上要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简便性和娱乐性,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型体育项目作为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间活动中。
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构建
(一)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
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应根据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运动需求等,结合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菜单式”系统的活动项目安排(表1所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类中选择2―3个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通过集体或分组的方式定期轮换组织活动。
表1 大课间室外活动内容
(二)大课间活动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1. 集体+分组”活动模式
“集体+分组”活动模式采用分开与组合的方式,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开展活动,再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活动。(表2所示)。
活动顺序 活动内容 时间
/min 运动
量 目标任务 注意事项
1温馨集合 下课铃响后,在音乐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如果是平房,也可以有序慢跑。 4 小 注重学生在公共场合的礼仪教育。 教学楼中行走要轻声有序,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2提升情感 升国旗、校长讲话(周一必做)。 4 小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服装整洁、严肃认真。
3集体展示 国颁广播操、校操、校舞、校级传统特色、民族体育类项目等内容任选,进行集体活动。 8 中 锻炼身体,纠正身姿,培养审美意识。 动作到位幅度大,有力度。
4个性飞扬 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选择各自喜爱的项目或自编班操、年级操进行展示。 10 中 自编自导不断创新。 突出各年级、班级特色,彰显个性。
5回归自我 以班级体舞的形式做放松练习,并有序回归。 4 小 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 回归途中不打斗,自觉处理好个人事务。
表2 “集体+风组”活动模式
2.“分组”活动模式
“分组”活动模式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学生的自由组合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增强运动的效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表3所示)。
活动顺序 活动内容 时间
/min 运动
量 目标任务 注意事项
1个性飞扬 下课铃响后,在音乐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来到规定的地点,自由结合选择锻炼项目(三人篮球、软式小排球、滑板、轮滑、足球、武术、跆拳道、航空模型、车模、乒乓球、橄榄球、台球、羽毛球、踢毽、跳绳、滚铁环、荡秋千、拔河、攀岩、跨越障碍、负重搬运、攀岩怕越等)。 15 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或班级的活动。
2分组展示 国颁广播操、校操、校舞、校级传统特色、民族体育类项目等内容任选,分年级、班级自主选择项目,有序组织活动。 10 中 锻炼身体,纠正身姿,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动作到位幅度大,有力度。
3放松身心 分年级、班级以校园集体舞或健身瑜伽的形式做放松练习,并有序回归。 5 小 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 回归途中不打斗,自觉处理好个人事务。
表3 “分组”活动模式
3.“自主选择”活动模式
“自主选择”活动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活动强度、活动伙伴等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选,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并在自主性、自立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活动能力的教学模式。“自主选择”活动模式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护导,此活动模式适合有一定活动基础能力的高年级学生(表4所示)。
活动顺序 活动内容 时间
/min 运动
量 目标任务 注意事项
1个性飞扬 下课铃响后,在音乐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来到规定地点,自选喜欢的锻炼项目。 10 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或班级的活动。
2突出重点 在年级体育教师的带领下,结合本学段课标进行相应的素质训练。 15 中 紧扣学段课标,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事先安排好器材和教具。
3回归自我 以拉伸动作为主,在放松活动的过程中训练提高柔韧素质。 5 小 放松肌肉,训练柔韧素质。 回归途中不打斗,自觉处理好个人事务。
表4 “自主选择”活动模式
(三)大课间活动的评价
大课间活动评价是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活动的顺利实施与否。因此,学校必须制定规范的、具有导向性与操作性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健全评价主体,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详尽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学校要建立定期的体质检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的体制监测,关注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表5所示)。
教师评价样表
年级: 班级: 日期: 星期: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评定:
学生自我评价样表
年级: 班级: 日期: 星期: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评定: 1.非常喜欢;2.喜欢;3.感觉一般;4.不喜欢;5.非常不喜欢。
表5 大课间活动评价样表
关键词:素质 阳光体育 制度 角色 大课间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多,组织形式更灵活,练习强度适宜。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可如何能将大课间搞得红火,搞得热烈呢?
一、明确大课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指导思想
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为此,必须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以大课间为辐射点,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目标和原则
(1)目标
①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地锻炼。
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地发展。
③全面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
(2)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贯彻“课标”的精神,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方向。
②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③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大课问的内容。
④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⑤可行性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研究,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学生喜欢,学校、家长各方基本满意,能长期操作、切实可行的“大课间活动”方案,编写大课间可操作的教材内容。
⑥效益性原则: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情况下,扩展体育的功能,使学生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取得最佳的研究和运用效益。
二、建立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1.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确保活动内容
(1)“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中小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安排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
(2)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结合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把耐力、力量、柔韧素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突出的内容,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除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教育局指定部分外,应结合季节特点、学校特色和场地情况,适当增加简便宜行、面向全体、实效性强、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内容。
(4)学校要适当安排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形式可以采取组织晨练,或在下午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或建立和开展学生体育俱乐部等。
2.加强监督检查制度
(1)实行班级管理考核挂钩制。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要制订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三、体育大课间的合理组织与安排
1.对活动场地的合理划分及使用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使学生的各项活动更加井然有序地进行,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边角空地,学校把活动区域划分为班级活动区域和公共活动区域两部分。班级活动区域的划分,通常是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划分,即活动区域一般是离各班级各自教室较近的地方。公共活动区域则大都是球类活动场所,如乒乓球场地、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等。公共活动区域的每块场地,应要求各年级学生轮流使用。
2.器材的大量补充及合理使用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器材仍然相对有限,因此现有体育器材必须得到合理的分配与使用。在组织过程中,学校对于数量较少的器材,按照年级进行发放。每经过1周,学校就对各年级用的器材进行一次轮换。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又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体育教师在大课间的角色
1.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是组织者、检查一者的角色
每周每个班级活动什么内容,体育教师必须事先宏观调控,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及时做好场地的分配和器材的供应。
2.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是指导者
经过体育教师的恰当指导、点拨,学生的运动更正规,方向更明确,运动水平提高的更快,运动热情也会更高。
3.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是服务者的角色
体育教师事先规范好每个班活动区域。班级活动需要什么器材,体育教师事先给准备好、准备足。
4.体育教师也是辅导员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开展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师在学期初召集班主任、班级体委及运动骨干集中辅导几次,进行运动技能技巧、游戏方法、裁判规则、安全常识等学习教育。
5.大课间活动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师与班主任的良好沟通和相互配合
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不是单靠体育教师能完成的,也并不是只通过班主任能完成得了的。不可否认,大课间活动会占用一些学生学习时间,很多班主任对此并不理解,甚至可能会埋怨体育老师。也恰恰是由于有这种不理解的存在。导致一些班主任对大课间活动持消极意见,这对于开展大课间活动是―个障碍。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一定要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探讨,关键是使他们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1)大课间活动是国家针对20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2)通过大课间的体育锻炼能改变学生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大课间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方面,也是学生课间生活的一个快乐驿站,它不仅要起到课间调节作用,还要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健康。愿每一位体育教育者都能深入地研究,不断探索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不断探寻科学的大课间活动组织策略,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邹秋芳,《大课问,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点》.
[2]付体帅,《大课间活动方案》.
[3]汤文江,《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与全民健身结合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有效性;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8
大课间体育活动自推广以来,因其活动内容丰富和练习强度适宜等因素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欢迎,给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调剂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对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和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都起到明显的效果。然而在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
当前,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较多,根据影响因素产生的主客性进行分类,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客观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民间体育传统优势等,这些都对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1.经济发展水平
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政府对学校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决定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物质条件的数量和质量。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到政府对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影响到居民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习惯的养成,间接地影响到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水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城市普遍偏低,投入的教育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许多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难以得到扩建改造,体育器材设施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配置多数不足,体育器材达标率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2.民间传统体育
我国民间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它具有浓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往往与民俗民风、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资源,并使之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地域的小孩子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与当地民间体育运动的火热程度具有很大关系。因此,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当地民间传统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会极大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推动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目前许多农村小学还没有充分利用当地民间传统体育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当地民间传统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影响了小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主观因素
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内容与形式、监督与管理等,这些都是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能否提高的决定因素。
1.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是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主体,是决定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全体教师是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组织管理水平和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将直接决定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的多数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内容不多,还是被动地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了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另外,许多农村小学不仅体育教师数量配备不足,而且非体育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加有关组织、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培训,使得非体育教师组织、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能力偏低,从而影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
2.内容与形式
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好与坏的关键,也是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所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应根据年级特点,在活动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活动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保证基本的练习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够得到充分显现和发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可是,当前许多农村小学没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地方特色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的不良现象,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低。
3.监督与管理
日常监督与管理是促进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在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和科学的评价手段,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那么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一定能够蓬勃发展,取得丰硕的果实。反之,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刻,缺少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否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内容、形式和方式都缺乏严格的要求与质量评定,那么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行起来的随意度就会很大,会出现检查时轰轰烈烈、平常冷冷清清的不良现象,进而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可行策略
针对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提高的主客观因素,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努力促使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命力,使之真正成为增强学生体魄、健全学生心智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农村小学教育经费优先增长机制,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条件
各级政府应根据《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主导作用,建立农村小学教育经费优先增长机制,按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加大对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启动实施“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将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纳入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将农村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合理地纳入到当地农村公共体育场馆规划之中,主要建设体育场(馆)、塑胶操场及大众普及类体育项目的体育器材等,不断完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条件,使农村体育场(馆)资源分布更加合理,区域内农村体育资源相对均衡,从而不断满足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促使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素质教育蓬勃发展。
(二)引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来增强大课间的活力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集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技艺性、健身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因此,在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引入民间体育传统优势项目,有利于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农村小学有必要充分挖掘当地民间体育资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积极引入民间体育传统优势项目。我校为了使民间传统体育优势项目在引入方面能够做得更好,专门聘请有关农村民间传统体育优势项目如舞狮、广场舞蹈等课外指导教师,到校对师生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师生参与民间传统体育优势项目的能力,确保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的质量。同时积极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民间传统体育优势项目的校本课程和课题研究开发,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方案,使民间传统体育优势项目在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及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
体育教师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骨干力量,是活动的核心策划者与组织者。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在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在以跳绳作为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我校体育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编制一套适合小学生的绳操,给每个班级制定了特定的跳绳游戏:跳绳跑、分组跳绳PK,跳绳加移步换物等一系列游戏,让学生感觉到跳绳玩法多样有趣。农村小学的专业体育教师数量相对偏少,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无法同时顾及多个班级,这就要体育教师发动全校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来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体育技能培训,包括体育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安全预见能力等培训,使全体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能够胜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我校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之前,对全校教师和每个班级选出的学生体育骨干进行培训,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活动的方案和各项要求传递到每个人,确保每一位师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积极采纳各位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全面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提高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骨干协助教师组织管理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安全开展。
(四)选择合理的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
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是今后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重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应该充分发挥每一位师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提倡自制器材和自编活动内容,改变原有大课间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变成根据年级的不同,项目和场地的不同等来组织开展多种的活动形式。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根据活动场地划分年级方阵,各年级按照学校一周的活动安排表,在指定的地点自由开展属于自己方阵的活动项目,一个年级为一个方阵,各方阵充分展示自己年级的活动特色,这种形式的特点是虽然活动地点分散,但组织形式灵活,便于协调,容易展现各年级、各班级活动特色。同时,我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注意活动形式多样性,低年级重点开展以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内容,动作简单易学为主,内容新颖,定期更换内容,保持低年级学生的活动热情。高年级在技巧和难度上要略高,做到动作优美,经常变换花样,保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多种活动技能。
(五)落实大课间活动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贵在落实。活动方案包括具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班级与负责教师、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学生进出场路线、自编操、运动器材的准备、音乐以及安全问题的防护与应急措施等等,大课间活动方案涉及学生人数多、运动场地宽、运动内容复杂、组织与控制难度大,这些靠某一些人来做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需要全校教师的协同配合。在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形成校长统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监督与管理措施是任何一项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保证。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还要制定专门性的切实可行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制定科学的活动评优细则,全面落实日常监督与管理,对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班级与教师进行鼓励与奖励,对消极对待的班级与教师进行批评与教育,保证大课间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协同配合,确保每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正常性和有效性。
总之,农村小学要切实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和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身体的时间,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娱乐学生身心,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714-716.
[2]纪成周,钟声.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六大因 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 年10 月(14):95.
[3]殷志江.开展大课间要注意的八个方面[J].中国学校体育,2002(6):50.
[关键词]农村初中;大课间;现状;对策
引 言
纵观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推广与发展,其涵义是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掀起体育锻炼热潮。丰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也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更能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农村初中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个别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大课间活动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是局限于传统的广播操。广播操虽然在不断地更新,也富有时代气息,但活动内容还是一成不变。有的学校虽然延长了活动时间,但活动的内容不丰富,组织形式也呆板;有的学校由于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或者由于领导层的不重视,致使体育大课间活动无法正常开。
2.2 农村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2.1 活动内容的缺失与对策
问题:活动内容杂乱
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没有锻炼的层次性;缺乏技能的指导性;活动目标单一。
对策:丰富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应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规定内容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广播操,大课间自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快乐健身活动。开展跳长绳、跳短绳、踢毽子、同心鞋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②休闲内容的活动。开展足球、篮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板羽球等使学生在运动中释放不快,促进心理和身体的健康。③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打陀螺、武术等活动,继承和发展祖国的文化遗产。
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多变。体育教师要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通、创新,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来。
2.2.2活动场地不足的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活动场地拥挤
场地是保证活动的基本条件,农村学校由于占地面积小,致使活动场地十分拥挤。很多学校仅有一个200米的田径场,能有一个水泥篮球场地算风光了。学生根本无法在这样的场地顺利开展活动,何谈丰富。学校没有场地,器材少,体育设施匮乏,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进行。
对策:拓展空间
活动的场地、器材太少是阻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活动更富有成效,应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改造学校闲置场地,把整个校园分成若干个活动区,实行分区活动,区域管理,如在操场侧面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的项目区域等。器材是体育活动的根本,没有器材活动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校购买大件器材,学生自备些小器材,师生动手制作些简易器材的方法。要注重人人有场地,人人有器材。即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愉悦了师生的身心,自然也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2.2.3组织不到位及对策
问题:课间活动组织不到位
虽然国家提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号召,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课间活动仍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往往认为体育活动仅是体育教师的事,没有全校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难以开展。
对策:合理分工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性活动,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会行之有效。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体育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委员、体育骨干的培养。这样一来,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机构,形成校长统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或体育委员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3 结论与建议
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使学校体育竞赛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身体锻炼的重要成份,应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全面育人的大舞台,也是学生每天期盼的快乐时光,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实施教育方针政策体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虽说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但如果能够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大课间活动一定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唐玄.快乐大课间[D].《中国校园文学》,2009年第04期.
[2]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学校体育,2007(2).
[3] 陈东南.如何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策略[M].《广东教育》,2007年5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参与;创新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点
1.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又有发挥学生特点的特色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2.广大教师可以走出课堂与学生一起进行锻炼,既有利于教师本身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并研究了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国内近几年有关刊物,收集和参阅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2.调查问卷法
随机调查了劝农山镇中心小学教师和学生。
3.研究对象
劝农山镇中心小学教师和学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认识问题
(1)大课间活动的出现是必然趋势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的不断提出,为了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确保学生每日在校的一小时活动时间,通过开展活动来保障和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发展。以往的学校整体锻炼依靠的是课间操,因为存在的时间长且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已厌倦,导致学生做操质量不高,没有达到锻炼的效果,这样不仅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锻炼效果及师生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真正得到快乐,在这种前提下,许多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面临的一些困难
①教师、家长、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
学校领导思想开明,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就已提出全面提高师生身体素质的举措。让全校师生动起来、玩起来,增进身心健康。在活动开展前制订了具体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给学校各个行政、课任教师划分的管理区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是那么认真的在实施,最后整个任务都落到体育教师的头上。加上现在的乡镇小学配备的专职体育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够人数的,这样一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难度就非常大,单单靠一、二个体育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很难实施起来的。若要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学校必须建立以校主要领导统帅,中层领导分年级管理,体育、音乐和具有特长的教师分项目指导,班主任抓,课任教师和体育骨干辅助,学生人人参与,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把教师出勤、参与、指导、管理、组织活动的情况和效果纳入教师的量化考评中,这样才会调动教师组织指导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学校场地、器材给开展活动带来的一些困难
普通的农村小学学校场地较小,因此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者来说,一定要力争做到科学性、创造性、特色性,合理地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使学生在有限的场地内得到无限的快乐。大课间活动的器材一部分由学校提供,更多的则是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器材简便易操作,这样既充实了活动的内容,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方便学生随时锻炼。这样的话就能弥补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的现实情况。
2.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
(1)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需要创新与完善
大课间之所以与传统课间操不一样,就是因为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表现,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或者内容几年不更换,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过了一段时间对一件事就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需要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对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做定期更新与补充,使学生每次在活动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如,音乐的选择上,如果一成不变、几年如一的话,学生会感到厌倦,从而又回到传统课间操的状态。再如,内容的选择上,目前内容是比传统课间操丰富多了,有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但不与时俱进,不适时更换或者淘汰一些项目,学生玩多了,自然也缺乏新鲜感,从而导致对大课间活动失去兴趣,那就达不到事先设置的目标。
(2)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大课间活动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全校所有的师生。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无形的英雄,学生在教师面前有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欲望。因此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学生会认为:老师和我们是伙伴,是“孩子王”,是知心朋友。这样就能给大课间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与欢快的运动空间和氛围。同时,也无形地转变了陈旧的教师观,建立了适合素质教育新型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有了更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就能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的限度里,就能消灭不该发生的问题,使学生身体、心理上的健康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