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见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

第1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一、抓实学习培训

和所有参学单位一样,我们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建立起出勤、帮辅帮学、考评等制度,确保参学率达到100%,做好宣传发动,悬挂了宣传横幅、标语,开辟宣传园地,开设学习专题网页,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支部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突破“两论”误区,提升认识高度

我们在前期的走访中发现,少数基层党员、一线教师对学习实践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认识障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关论”。认为学习是上级领导的事,是决策者的事,与自己无关。二是“对立论”。认为教育工作量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对学习实践活动存在“要我学”思想,个别党员甚至有抵触情绪。

对此,我们在学习动员上,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在学习形式选择上,更加注重灵活科学,在调研走访上,更加注重凸显实效,以此提升认识高度,达到学习目的。

2、扩大学习层面,保证学习时间

学习实践活动是为了推进事业科学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学习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党员教师,而应以党员教师为主,把学习对象拓展到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达到真学、真懂的学习要求,我们制定三个学习日,即“学校学习日”、“小组学习日”、“支部学习日”,全面有序开展学习培训:

一是“学校学习日”。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周一例会的政治学习时间。由各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主持,结合各校的政治学习任务安排科学发展观学习内容,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学习。

二是“小组学习日”。我们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党员的分布情况,把支部划分成5个学习小组。学习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周二的下午。由各党小组组长组织学习。学习计划由各小组长事先集体研究制定,学习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形式包括观看视频、交流心得、专题讨论等,既突出了学习的实效性,又提高了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支部学习日”。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周四的下午。学习形式是聘请市委讲师团教师或由支部书记为全体党员作辅导讲座,讲座专题包括:《科学发展观与教师的职业态度》、《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晋江走前列,**创一流,教育怎么办》等,让全体党员系统的认识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增强了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3、紧贴工作实际,增强学习实效

为了让学习实践活动更加贴近教育和教师实际,支部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主题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查找、剖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再次组织教师观看了“晋江市第二届十佳我最喜爱的老师宣讲”视频;开展教师“走千家、访万户”的家访调研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对教师、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二、抓好调研走访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在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事业科学发展。在调研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征求意见,查找不足。

我们开展了“我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的活动。围绕“**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师教学、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五个专题全面征求意见,收到了建议和意见180多条。每一位党员都能密切结合自身工作,有针对性的对我镇教育工作提出最真实的想法和建议,并给出了具体改进的措施。全镇教师也在各校校长的带领下投入这场热议中,针对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胆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支部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汇总,分析整理,做到分清主次,分别对待,实事求是,整理出影响和制约我镇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各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2、精选课题,攻坚克难

当前,**教育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这也是我们工作的热点和难点。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外来学生人数也急剧上升。就本学期而言,中学生6518人,其中外来生3150人,占50%;小学生18027人,外来生14878人,占83%;幼儿园学生7821人,外来生5475人,占70%。

可以说,**镇以7万多人口为基数而设置的教育资源,却承担着超过5倍多人口的教育任务,这给全镇的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几年来,我们采取一切措施努力解决让全体外来学生有学上的难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已不能停留在“有学上”的层面,而应上升到“上好学”的高度。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本次调研的课题,那就是“为了两万农民工子女在**上好学”。

在课题的实施上,我们把课题分解成五个小课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调研。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挖掘农民工子女身上的教育资源”,四是“积极采用不同教育策略,加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五是“以社区特色开发课程资源,让农民工子女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第2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U-S合作;教育见习模式;创新

1国内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有以下两大类:(1)教育见习内容的研究。使见习生关注专家教师的学生管理策略、如何听课评课、借鉴优秀教师经验等。如:Watkins提出了三个策略解决新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Beckett提出培养教师胜任力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2)探讨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与实习见习生的关系问题。如:Parkay和Standford认为,建立良好的指导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成效和效果。我国有关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见习的模式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赵欣如、杜春光等(2012)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教育见习的新模式。(2)关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研究。如:葛慧(2013)指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教育见习已经成为师范生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师范专业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见习的研究,还要重视教育见习的组织与安排,更要重视教育见习各方面的改革。(3)关于教育见习与教师专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如:周波(2013)以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五所中学“伙伴合作”项目为例,探讨现有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见习评价中引进发展性评价理念和原则,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见习当面的问题已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制度与实践模式创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总结以下几点:(1)关于教与实践的系统个案研究缺乏,与某地区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的实证研究较少。(2)偏重于研究普遍现状,对于某一特殊环节的某一特定参与者研究较少,如:师范生个体价值观、实习基地学校与师范生的关系、高校主体在教育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作用、职能等成果仍相当有限。

2U-S合作培养,教育见习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2.1见习目标

(1)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树立职业信念,坚定为教育事业的奋斗。

(2)初步接触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摩参与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环节及组织,了解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熟悉小学教师的职业内容。

(3)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打下基础。

2.2见习模式创新

(1)采取集中统一实践和分组分批结合的形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逐层递进、校内外结合的教育见习模式,多层面、立体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

(2)实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及“校内实践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教育见习管理体制。每个见习基地即市内小学会有一名大学教师挂职校长助理并负责学生的见习带队指导活动,同时,聘请市内小学优秀教师担任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实行通识指导与专业指导、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见习指导模式。

(3)学院每年组织召开教育实习基地学校联席会议,确定各基地学校所接纳的人数,见习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

2.3教育见习实施内容及步骤

根据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原则,教育见习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入学至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的见习入门阶段、大学二年级的见习提高阶段、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的见习发展模拟阶段。不同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第一阶段:见习的初级阶段(1)目标:本阶段为见习的第一步,是见习的启蒙阶段。主要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初步进入小学,了解小学的日常管理模式、学校组织运行机制等。(2)内容要求:其一,组织学生观摩并参与小学的活动,如:参与小学的班队活动、观摩小学的教研活动等。其二,邀请优秀教师为大学生做学术报告,使学生树立职业优越感,通过与小学一线教师座谈讨论,了解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如何成长为一代名师等。

第二阶段:教育见习提高阶段(1)目标:本阶段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步骤、如何管理课堂、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发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2)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习学校进行课堂观摩,每位学生都有专门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沟通和指导。要求学生每两周进小学听课观摩一次。在观摩的过程中学生能真实的接触教学实践,明白课堂教学步骤,了解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熟悉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态。同时,也能使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后期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见习升华阶段(1)目标:通过观摩熟练掌握学科教学过程及步骤,内化班主任管理的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备课、讲课、评课,同时,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未来的毕业论文选好题目。(2)内容要求:此阶段的内容:其一,观摩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了解学科教学过程,与校外指导教师座谈讨论,帮助见习生改变角色,学习如何听课评课,怎样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等,通过班主任工作的体验,了解班主任管理的策略和智慧。其二,在观摩听评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试讲模拟,优秀见习生可以在小学进行交流展示。这一方面为见习生提供了学习、经历和体验的机会,另一方面让见习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最后,召开见习生表彰总结会,通过见习实践分享、展板制作使见习生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同时,对优秀见习生进行表彰,号召向其学习。更多的见习生能发现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能认识到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不足,也能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找好合适的选题。

3教育见习的效果及反思

通过U-S合作,校内外实践结合的方式改进教育见习,取得了一些成果。

(1)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通过入学就接触小学,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体会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90%的见习生都感到当初进小学校园,小学生对其敬礼并称老师时,他们都深深感到骄傲。当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分量,老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不难看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学生的认同感很高,并非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无奈选择。

(2)实践技能大幅提高。通过创新教育见习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学生教学技能。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社会各个机构的认可。如:我院学生何志妍、李淑萍及李晓雨在2016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决赛(陕西赛区)获得了一等奖。此外,我院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这也与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安康市各所小学的顶岗实习的学生也获得了各个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招教和特岗教师的命中率也非常好。由此可见,教育见习这个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有多么的重要,如果这个环节没有达到目标,那么很难促使师范生角色的最佳转变,很难完成教育实习实践的种种任务。

(3)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有提高。为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之前,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教学学管理、教学理念等知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么开展教学研究知之甚少。通过教育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80%的同学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主、副科时间分配、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等问题,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小学的教研活动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策略。同时还能针对自己设计的模拟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欣如,杜春光等.创新教育见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8):7.

[2]葛慧.高职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改革问题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08-110.

[3]周波.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教育见习发展性评价探析——以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五所中学“伙伴合作”项目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67-68.

第3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XX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

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XX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XX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第4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76%的教师担任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36%的教师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教学存在困难;50%的教师在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掌握不全面;50.8%的教师希望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知识的学习;64.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差。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在担任英语课教学外,还承担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和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43.5%的教师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教学存在一定困难,34.8%的教师认为很困难;65.2%的教师希望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41.3%的教师希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对昭通学院外语系06、07、08级毕业生在农村小学任教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60%的毕业生除担任英语教学外,还负责一到两门其他课程的教学;7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之外的学科教学存在困难;8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之外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只能达到大概了解的程度。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现状,我们亟需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实施等方面都需要深入思考。

2主辅修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人才需求的现状。昭通学院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会到昭阳区及各县的农村小学任教,目前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表明农村小学特别需要“一专多能”的教师。因此,我们应对人才培养模式做相应调整,主辅修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通过两年的主修专业的课程学习和一年的辅修专业的课程学习,培养出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教学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主要担任一门课程,同时能胜任其它一到两门课程,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

(2)教学内容

为了能达到新调整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笔者认为主辅修制的课程应分为两大部分:主修专业课程和辅修专业课程。前两年开设主修专业课程,第三年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主修专业的课程可分为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又可细分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口语及教学法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如听力、口语、综合英语、阅读、语音、语法、写作、翻译等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如英语论文写作、英语教育史、英语教学技能、中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如外台选听、英语名篇赏析、英语影视作品赏析、英语演讲艺术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又可细分为: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辅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可划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而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在主修专业课程中已设置,在辅修专业课程中就应避免重复设置。辅修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应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整,就目前昭通的情况来看,辅修专业课程应以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为主,还可以开设音乐、美术、劳动技能、体育、舞蹈等相关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修课程。

这样设置课程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主修专业课程,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教师基本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毕业后能担任主修专业的相应课程。学习辅修专业课程,对毕业后能胜任辅修专业的相应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加深加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强了农村小学师资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时效性,满足了农村小学师资的实际需求。

(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踏入教师工作岗位的桥梁,可见教学实践的重要性。目前昭通学院外语系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环节的实施力度不够,没能完全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1)加强学生对教学实践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教学实践是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将来步入教师岗位积累教学经经验。

2)规范教学实践的实施,让教学实践具有管理的规范性、时间的持续性、内容的实用性和效果的实效性。可以把专业见习的时间从原来的第五学期的一周调整为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一直到第五个学期,每学期一周。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观摩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深入了解小学的实际情况。最好是把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小学见习,见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报告、讨论,互相交流,并撰写见习报告和总结。在见习的基础上,第五学期的后期可以让学生站上讲台,亲身体验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试讲的教学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把原来的只试讲英语课调整为英语课必讲,再增加一到两门辅修专业课程的试讲。第六学期是教学实习环节。实习课程不仅是英语一门,还包含学生辅修专业的课程,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实践。这个环节目前的做法是,让学生各自联系实习学校,实习结束后带回实习学校的鉴定表,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学校的鉴定和学生在校试讲的情况对学生给予评价。笔者认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实习环节的实际表现是个盲区,仅仅根据鉴定表不足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建议改革教学实习的方式,让专业实习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通过实习切实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5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实践类课程 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批评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小学教育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虽然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教育实践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出现专业情意淡薄、实践性知识积累不够、对实际教育教学体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的严重缺陷,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它与教育实习等同起来,这主要缘于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但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培养模式已遭到广泛的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较高,即能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并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即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做好教师意识和专业精神、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教育实习之后,也应让师范生有机会反思、纠偏补漏和再实践,从而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活动场所看,不仅包括在小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在师范院校内和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不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务的教育实习,而且包括任务相对单一的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研习、教育教学技能练习、教育科学研究研习、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从活动方式上看,应包括合作研讨、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与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应包括集体性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从组织管理看,除了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专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种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对应的,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现场。离开了教育实践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实践课程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化来说却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专业情意培养 

专业情意培养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其专业精神;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向以准教师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现象的转变。课程实施形式上应灵

[1] [2] 

活多样,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如可以安排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活动,既要与优秀教师交流,又要适当与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而较有成就的年轻教师交流,以促使师范新生树立起远期的目标和近期可及的目标。 

.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包括:()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学生个案研究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儿童个案研究报告;()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能较好体现设计方案;()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规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环节三个方面。 

()教学基本功。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交往互动技能、创设情境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案例研究的撰写。能够选定案例、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教育故事撰写。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教育行动研究。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自我专业特长的培养 

可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几项自我专业特长,如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还如具有初步的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目的双语教学等。 

(二)正确进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类课程的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见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该是校外教育实践的主平台。 

.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助教、助研、助管、寝室每日练活动、小学名师讲坛与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协作团、做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考核与评价 

()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比重。 

()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 

()教学基本功实行资格证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项教学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育实习。 

()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每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第6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育见习;师范生;有效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想发展优质的教育,就必须培养优秀的教师,而教育实践是培养优秀教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1],其中包含《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文件明确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为此,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中,将教育实践与体验和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设置为并列的三个目标领域,要求教师职前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数学师范专业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中小学校,实地观察、体验、感受中小学的教学实际[3],其任务主要是观摩教育教学,参与部分活动,可以协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学生课业辅导、家校联系等,而不直接从事教学活动[4]。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接触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实习和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数学教育见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减弱了教育见习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下面分析目前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师范院校对数学教育见习重视不够,安排不合理。一些师范院校由于不了解教育见习的重要性,故对教育见习不太重视,这种不重视是导致教育见习课程效率低下最重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师范院校数学师范专业本科课程中教育见习应有4次,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共占4个学分。但实际上,一些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有1—2次见习,还有一些师范院校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求4次见习,在真正执行时却严重缩水:(1)根本没有去中小学见习,只是安排听了一场报告,或者看了一个教学视频,或者师范生之间开展模拟课堂、小组讨论等活动。(2)虽然去了中小学见习,但是见习时间严重不足,见习质量不高。

2.数学教育见习目标不明确,内容不详细。一些师范院校对教育见习缺乏了解又不太重视,因此没有明确的教育见习目标,只给出类似“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理解教育学、心理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实际应用”这样比较空泛的话,更没有明确4次教育见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目标不明确势必导致内容不详细,所以内容也是泛泛而谈,例如“到中小学校参观、访问、听课”,“到中小学校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等等。教育见习的目标如此不明确、内容不详细,效果当然是低下的。

3.数学教育见习场所不足。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一般为大班上课,每班60人甚至更多,而数学教育见习不同。中小学的课室一般都较小,因此去每个中小学班级见习听课的师范生人数不能太多,一般就是10人左右。如此,一个师范班就要分成6个小组,一个小组去一个学校见习,这样每个小组一般每天可以听不少于4节数学课,还可以再听其他学科的课。假设一所师范院校有3个师范班,那么就要分成18个见习小组,这需要很多的见习学校。现在,一些中小学校其实并不欢迎学生去见习,(1)觉得会扰乱他们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学生分心;(2)觉得安排见习生会给他们增添额外的工作量;(3)以往的见习过程中常出现见习生不守纪律、组织混乱等不愉快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合适的见习场所就更难了。

4.数学教育见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有待加强。上文中提到数学教育见习需要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每个组去一所学校见习,这就需要很多的见习指导教师。一些师范院校没有选择合适的教育见习指导教师,也没有给教育见习指导教师规定明确的任务,更没有折算合理的工作量,因此导致了如下问题:(1)有些指导教师本身对数学教育教学就不太了解,甚至有些指导教师由辅导员来担任,这势必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2)见习之前指导教师未向师范生说明见习的目标和内容,更没有给出方法指导,所以师范生往往不知道做什么、怎样做。(3)指导教师去见习学校的时间太少,有些只去半天,甚至不去,根本不可能全面了解师范生见习的情况。(4)见习听完课后,指导教师未能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评议,使师范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反思进步的机会。5.数学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不完善。数学教育见习前期缺乏必要的准备,中期缺乏充分的指导和监督,这导致了后期不可能有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目前,教育见习常见的评价方式就是见习结束后让学生写一份见习报告,然后见习指导教师根据见习报告给出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既缺乏公平性,又缺乏激励性。

二、增强数学教育见习课程有效性的对策

鉴于数学教育见习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下面给出提高数学教育见习有效性的相应对策。

1.加强对数学教育见习的重视和组织管理。师范院校要提高对教育见习的认识,充分了解教育见习的作用,这是提高教育见习有效性的前提。将教育见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第3、4、5、6学期每学期1次教育见习,每次1周,共占4个学分。入学教育中向学生阐明数学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要性和教学安排,使学生心中有数,并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资料。成立由数学院(系)领导牵头,数学教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的数学教育见习领导小组,制订教育见习计划,联系相应中小学校并商定教育见习的各项工作,选派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做好教育见习的检查、督促,审定教育见习的成绩,做好教育见习的思想工作,确保教育见习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2.确定明确的数学教育见习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内容。结合数学专业的特点,分别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这三个方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中小学教研情况,教育见习内容中应该包括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和参加教研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4次教育见习,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学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强实践教学能力,这是提高教育见习有效性的保障。根据这个思路,拟定数学教育见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见表1。

3.加强数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扩充教育见习场所。如果没有充足的教育见习场所,再好的见习方案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扩充教育见习场所。(1)师范院校加强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建设,利用附属学校的便利开展见习工作。另外,可以由师范院校领导出面与所在区教育局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合作关系,签订教育实践合作协议,把区内一些中小学校发展成为教育实践基地,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安排数学师范生去教育实践基地见习了。(2)由数学院(系)领导牵头,加强与师范院校周边的中小学的合作交流,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师范院校有数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理论基础雄厚,中小学校的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教学经验丰富。这样师范院校可以给中小学的教师理论指导,中小学校可以给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而且双方可以互聘教师,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场所可以发展成为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可以通过申报教改项目、利用项目经费来解决。

4.完善数学教育见习课程安排,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将所有师范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去一所学校见习,每次见习1周,每1—2个小组安排一位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见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教育见习课程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1)为调动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师范院校必须给教育见习指导工作合理地折算工作量,还可以奖励优秀教育见习指导教师。例如评选优秀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并由师范院校颁发奖状。(2)数学院(系)要选派合适的教育见习指导教师。教育见习指导教师主要为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当指导教师人数不够的时候,可以选派其他专业但是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并熟悉数学教育的教师,或者任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聘用的中小学教师。(3)明确教育见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见习的流程、每次见习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见习评价,并在见习之前跟学生讲解。为顺利完成见习内容,达到见习目标,在见习之前以及见习过程中,见习指导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为了全面了解师范生见习的情况,解决见习过程中的问题,每位见习指导教师跟学生一同在见习学校的时间不少于4个半天,并组织、指导见习生评课、议课不少于4次。5.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师范生的积极性。要提高师范生见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见习的效果,必须建立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及时的评价体系。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一般都比较在意,因此可以遵循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办法,利用百分制进行评价。(1)评价要分类。见习分为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这三个方面,而且见习过程中态度也非常重要,因此评价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每一项占有不同的比例,例如,见习态度(20%)+班级管理(20%)+课堂教学(30%)+教育科研(30%)。评价的依据是见习态度、听课记录、听课反思、学生访谈总结与反思、教师访谈总结与反思、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学困生访谈总结与反思以及见习过程中的评课、议课表现等。(2)师评、生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见习过程中见习指导教师未必一直都跟师范生待在一起,因此让学生参与评价是必要的。师评、生评分别占不同的比例,例如:师评(60%)+生评(40%)。师评按照上述(1)中评价的依据进行。生评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见习结束后,每个小组组织一次见习经验总结及评价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例如,对于小组内的学生,每个组员给出一个成绩,最后求平均值就是该同学的生评成绩。(3)及时评价与后期总结相结合。为了增强见习的效果,需要及时纠正见习过程中的问题。见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会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评课、议课,这时需要教师及时指出师范生存在的不足,指明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并给出相应的方法。见习结束后,在见习小组、师范班级、数学院(系)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展览见习过程中的优秀成果,为后续见习打下基础。

作者:张然然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第7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实习尽管辛苦忙碌,但却是对人生的一大有益的尝试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小学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一:通过一周的见习,让我感受颇多,也颇深,不是言语能够表达完整,诉说清楚的。经认真的思考总结以下几点:

一、学会赞扬回答的尝试。

在我听课的第一个班级中,他们的班主任所上的语文课,我听了和班会课我听了一共有6节。这位老师上课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原因很简单,不同的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的对待方式则不一样。对外向的、胆大的学生老师不会过多的表扬,但却会在简短的话语中表达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肯定。对内向的,但又知道但又知道答案、极少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回答的正确与否,老师都会对其积极回答问题的举动进行表扬。而对于明明知道答案却不向回答问题和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懂的学生,老师则采用的是激将法,不仅是通过表扬其他学生的方式来激发他们,还适当的用一些小奖品来奖励表现很好的和很进步的学生来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如果学生有一滴水,那老师必须有一桶水。

不仅因为现在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而就现在我所了解到的小学老师的情况来看,

短短一周就让我意识到一些心酸。老师的粉笔字的水平差、普通话不标准、知识面窄小等等在我见习中印象深刻,为之一怔。有一次,在听一节英语课时,老师在下课前将英语单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老师将单词Kangaroo写成了Kangroo,我们告诉学生们老师写错了单词,可小学生说什么都不信。显而易见,老师们在小学生的心目中不会有错,是他们崇拜、模仿、敬畏的对象,因此,让我深深体会到自己身上的重担,让我体会到自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能力。

三、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小学一堂课45分钟,但小学生的注意力没办法集中那么长的时间。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他没有吸引力,那么他们则认真听完一节课,或是接受教学内容。

四、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

在见习中,听到过有老师会打骂学生,而我亲眼看到过老师骂学生,骂的很难听,而且,有些老师上课不让我们进去听课,有些老师还当着学生们的面拐弯摸角的说我们的出现打扰到了他的教学等等,让我觉得小学老师的素质、修养还有待提高。要知道,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们造成影响,由此可见,老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二: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转眼间,顶岗实习已经快一个月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让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从象牙塔迈出的第一步走的特别的稳重,也要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学会如何面对真实的社会以及学校生活。特别是由学生到老师的一种转变。

对于每个人而言,第一次总是很难忘的,特别是像我们这种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着底下几十双眼睛,其意义可想而知。而在这一个月中,也让我体验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踏上东西湖开发区辛安渡中学——这片我余下几个月生活与学习的热土,第一次在50多双渴望的眼睛注视下,和他们说话,讲课以及交流。这并不像普通的实习那样看起来轻松,因为没有指导老师在旁边,这让一切都必须自己摸索。现在想来,与我换岗的老师对我也是相当的信任的,第一天去学校后,在把我介绍与学生后,就让我开始带课。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很紧张的,当时是带的初一学生,在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上我的体育课的要求后,就进行教学任务——广播操《舞动青春》,第一次上课的过程远远没有我想象中得轻松,由于初次与学生见面,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听话,课堂纪律维持的还是很不错的,但依然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还好我事先有所准备,已经大致想了一遍第一堂课会遇到哪些问题与解决方法,所以第一节课还是有条不紊的在预定计划中进行,但自己还是有点不足的地方,由于自己初次上课,导致时间上没有把握好,下课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拖了一点时间的堂。总体而言,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都很听我的话,这点让我还是很开心的。

这一个月对于课堂教学,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我觉得实习不仅仅只有课堂上课这么简单,因为实习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比如与学校的一些老体育老师的交流与配合,他们身上毕竟有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因为是个比较偏僻的农村学校,所以除我外,在我们学校另外有两个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教师的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与他们交流是件很让人受益匪浅的事情,其中一个老师是我们学校专门带射击队的——射击队是我校的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这让我有幸能够学习到对于射击这个不是很普及的运动项目是如何进行训练的。还有就是如何和自己宿舍的老师相处,我想这也是一门学问,由于和大家是初次见面,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都是让大家叫我——小叶,因为我年龄是最小的。在宿舍,我都以一种谦卑的态度,认真向每个老师学习如何和学生相处,在一个月中,我和宿舍的老师相处的还是很愉快的。

总体来说,这一个月收获还是很多的,十一前一天举行的全校秋季运动会在其他两位体育老师的配合下成功的举行,算是这一个月来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吧。这一个月自我觉得还是很有进步的,当然这和学院工作是分不开的。我相信后面的实习生活会越来越顺利的。

小学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三:2014年9月17日至2014年11月28日,我在_小学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我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在二完小实习分为前后两个阶段,9月16日至9月30日为第一阶段,我主要从事的是五年级98班数学和一年级119、120、121班音乐教学;10月8日至11月27日为第二阶段,这期间我主要任务是二年级112班语文教学以及二年级112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实习期间,在办公室老师、原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以及指导老师梁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实习期间,在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共听了21堂课,上了108节课。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教指导梁老师,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很多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做好万全准备。

实习期间,作为实习班主任,班级的日常工作都得认真履行,每天的大课间活动都认真维持秩序,监督到位,学生有问题,出现矛盾,我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平时也经常和家长联系,就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每周一次的班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及任务。在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配合学校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了朗诵比赛、大型感恩教育、防空演习、校运会,在校运会中,我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朗诵比赛也获得了三等奖。中考后,召开了家长会,而且我负责的中考专刊也获得了三等奖。

在整个实习生涯中,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受益匪浅,为以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第8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一、 国外高师教育课程设置分析

1.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广泛、形式灵活

教育专业课程比重大,学时比重高在西方发达国家高师教育课程中是普遍的。国外教育专业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特点,所教授的科目涉猎广泛,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例如美国的教育专业课程种类繁多,既包括教育基础理论,又包括教育方法和技能课程(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和测量、教材教法、普通教法、教育技术学等)。其他国家教育专业课程种类也是涉猎广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国外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呈现出灵活和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形式有讲座、专题讨论,也有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共同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2.教育实践时间长,形式多样

国外高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注重学生教学实践。学生教学实践时间长、形式多样、实习时间普遍较长,认为教育见习、实习是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英国的 BED课程(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和PGCE课程(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在基地学校的教育教学时间分别达到24周和32周,以保证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学校教学第一线接受培训和经受锻炼。德国要求师范生在大学阶段要安排实践,还规定大学阶段毕业后还需要进行2年见习时间以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得心应手地投入工作。而法国在教育实践方面更呈现系统化和制度化。在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将进行三类教育实习,即熟悉性实习(stage de sensibilisation);(指导教师)陪同实践实习(stage de pratique accompagne);责任实习 (stage en responsabilite)。三个学习阶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逐步掌握教学技巧,掌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实习内容上看,国外非常重视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英国、美国等国对师范生的实习尤其重视,一般都由校长、教育专家和非常有经验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对师范生进行指导,防止学生实习受到错误行为和方式的影响。

3.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国外高师教育课程很注重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例如,英国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就包括:口语表达、与学生交往、组织管理、设计教学、演示教具等多个方面,基本反映了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法国未来的教师都要接受关于新技术的职业技能培训。以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能方面为例,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最低的能力,其中包括:自主地使用图像和声音传播设备;能够制作合成性资料(图像、图表、曲线图等);能够使用获取信息的新工具,如地方或在线的资料库,计算机资料查询,多媒体等等。

4.教师教育课程培养规格高

尽管本科水平的师资培养目前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已经出现了师资培训在规格上上升的趋势。例如,现在美国的很多学校要求新任教师应拥有硕士学位,有的甚至提出博士学位的要求。研究生水平的高师教育方案数量正在夸大,招生人数也在上升。英国规定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学历,而初中以上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5.课程要加强和中小学的联系

如英国主张中小学应参与对师范生的培训工作,并促进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从事理论教学的大学教师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也使中小学指导教师有机会提高理论素养。美国的古德莱德创造了“中小学――大学互结伙伴”这一概念,并论述了二者之间互补互益关系。

二、 我国高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无论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极大提高,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

(1)教育专业课程比重偏低,内容陈旧单一

我国高师教育专业课程课时量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1/4,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所占比例不足10%,与西方发达国际相比有较大差距。教育课程设置内容陈旧、僵化,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专业课内容空洞,只讲理论,较少结合教学实际。脱离高师教育培养目标。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科目也只有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三门,且内容陈旧,政策说教成分大,对如何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缺乏指导性;教材教法课程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避重就轻,过多介绍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各种流派及其发展,将其作为一种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忽视对特定学科特殊性的探讨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了却不会用。从教学方法来看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根本参与不进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角色转换很慢。

(2)选修课比例较低

在传统的高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必修课一统天下,选修课开设较少,学生没有自,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即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重也不大,可供学生选择的科目也很少,内容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3)学科专业课比重过大

我国高师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大约为7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专业课最多也仅为40%,师范院校除了多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课程外,和其他综合性大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缺乏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也体现不出师范大学培养教育人才的目的。

2.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欠缺

我国高师教育存在的另一大不足之处就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欠缺。与国外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相比,我国在这方面对师范生的教育和投入少得可怜。导致师范毕业生职业意识薄弱,职业技能缺失。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师范毕业生大多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善于表达;文字写作能力差,板书不规范;不会制作教具,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化教学等先进教学工具。组织管理能力欠缺,很难胜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学生的课外活动。这些都是由于师范生在校期间没有受过正规、系统、先进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所致。

3.教育实践时间短,质量差

我国高师教育在教育实践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教育实概为6周左右时间。除去实习开始一周的准备以及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为4周,占四年总学时的4%。实习时间集中,教育见习时间不定,流于形式。因此造成学生在实习学校还没有进入教师状态实习期就结束了。学生根本无法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更谈不上教育临床经验和教育学理念的形成。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诸多基本技能都要从头学起,大大延长了从新手教师向专业教师的过渡时间,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影响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4.教师培养规格偏低

至2001年底,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96.81%为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其中专科以上27.40%;初中教师88.81%为师范专科或其他大专毕业,其中本科以上16.95%;普通高中教师70.71%为师范本科或其他本科为起点。其中研究生0.63%。虽然教师学历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和国外师资力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5.师范院校缺少和中小学的联系

如果按照社会的发展变化家长、学生新需求中小学课程的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调整的模式来设置课程,师范课程往往会滞后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例如,自1993年开始全面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学计划已把带有较大综合程度的“社会”课列入小学必修课,许多学校借鉴外国经验,在校本课程中开设了培养学生综合组织的STS 课程,但师范院校至今不仅没有与之对应的学科课程,甚至连学科教法课程也没有。这主要是由于师范院校缺少和中小学联系所致。他们盲目地认为师范院校是大学,和中小学是两个层次上的教育,但是他们忘记了师范院校的培养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小学培养教师。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设置在把握时代脉搏、有预见地超前发展并及时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三、 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高师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师范毕业生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差和创造能力不强的现状,特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改革课程结构――强化教育类课程,浓缩学科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比重

针对我国高师教师课程中教育类课程比重小,学科专业课程比重大的情况,应当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在已开设的心理学、教育学和教材教法课程的基础上新增新兴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技术;学生就业指导、心理测验和咨询技术、教育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教育课程,提高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比例,使之占到总学时的30%左右。

适当削减学科专业课程的总课时,强调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广博性和系统性,重在思维训练,削减课程难度,使之降低到总学时的30%左右。

同时应适当增加选修课,压缩必修课。增加课程门类,特别是增加一些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关的课程。选修课可按照对于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分为限定性选修课和非限定性选修课,授课时数可长可短,授课形式多种多样。

2.增加教学实践时间,重视教学实践质量

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最少应该达到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10 - 12 周左右;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见习机会和时间,并分散到各个学期进行。另一方面改变单打一的集中实习方式,我们认为结合我国的实际可以采用分段实习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使学生学完一段理论知识后就亲身去实践体验一下,这使新毕业的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能站在教学的最前沿。

3.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各师范院校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如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师口语、书法课等,使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能力、技巧和方法,为将要从事的教师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如采用微格教学实践,由师生组成微型课堂,用录音、录像等方法对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进行实况记录,为了使师范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要重放录音、录像,并与事先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及时修改之后,再次实践,这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另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与一些中学长期建立联系,很多学生在四年中有机会到中学去兼做课外辅导员,可以锻炼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等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去中学搞教育见习活动,以听课为主,学习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在教学技能训练上,教师应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师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熟悉多媒体教学,会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注意与常规教学媒体结合起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现代化,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水平。

4.提升教师培训规格

虽然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提高教师的学历,因为毕竟学历不代表能力,但是我们必须相信在一定程度上,高学历水平的师资队伍对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提出:到2005年,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新补充的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新补充的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均力争达到50%左右;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新补充的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新补充的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均力争达到80%以上;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要达到一定比例。

5.加强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联系

第9篇: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

要大幅度增加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据了解,我省多年来省市县进修院校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专项培训费,进修院校培训教师费用大都由教师自行“买单”。省财政近年来每年拨付给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费200万元(其中含干训20万元),远远低于全国经济状况相似的省。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重新核定培训经费。国家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中要求当地政府财政拨付的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政府财政投入占教师培训经费的60%以上。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费数额的做法应该参照。据了解,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仅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省本级教师培训承担更加繁重的骨干教师培训和新课改的教研员培训任务,所需经费也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要加强高师院校的相关工作,从源头上提高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质量。一是省属师范院校和师范分院,这些面向农村中小学培养新师资的院校,应逐步恢复免费培养、确定服务期的制度。用政策吸引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热爱教师职业的学生到高师学习,切实提高生源质量。近几年,我省一些重点高中招收“双特生”的做法可以借鉴。二是培养小学新师资的高师院校应大力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强化学生到学校实习、见习,缩短毕业后任教的适应期。学生使用电脑,大大提高了运用信息促进教学的能力,但不能忽视教学基本功训练。目前,许多青年语文教师在教授小学低年级语文时很少写正规板书,往往用电脑打字快的捷径教学生方块汉字,使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不会汉字的“横、撇、竖、捺”,丢失这些教学传统对孩子一生可能会产生无可挽回的不良影响,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缺憾。三是高师院校应主动承担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任务。据了解,吉林师大、长春师院有这方面的经验,应予推广。

要进一步推广由竭诚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好教师――李元昌倡导的农村中小学三级教研网的模式,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培训水平。据了解,这种教(学)、科(研)、(教)研一体的培训方式经过李元昌老师多年实践和省教育学院的总结已成为一种经济、实惠、可以惠及每位教师的培训模式,得到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得以推广。今后,应充分发挥农村县级进修学校在完善、提高三级教研网中的作用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三级教研网的指导、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