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分集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集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集技术论文

第1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以我国供暖现状,采暖能耗指标是同类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5倍,而且供暖效果也远远不如,能耗大量浪费的原因中固然有百姓用户节能意识淡薄、收费体制不能刺激节能,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的落后。如果不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而一味地追求收费,就是将自身水平落后造成的浪费转嫁给消费者,这样显然不合理,也不利于节能工作。按热收费,比以前进步了,实现了交易公开的原则,但是用户不能主动控制以实现节能,也就是不能主动地去省钱或是选择其他方式供暖,违背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很易造成矛盾,挫伤或阻碍供暖节能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供热改革。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温控与热量并重,相辅相成,甚至温控更加重要。供热单位先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室内热舒适度,也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再合理地向用户收费,促节能事业发展。

2、户内系统和户外系统的关系

目前有一种趋势:认为讲温控就是要在室内安装温度控制阀,讲计量就是在户内安装热量表,至于户外控制就可以不被重视了。温控与计量是不是只要针对户内系统,户外就可以忽视呢?对于一个户内控制设备完善的系统(安装了温控阀和热量表),如果没有相应的户外控制,很难保证户内设备正常地工作。如果户外水力失调严重,温控阀不能工作在正常工况下,压头大就会频繁地开关甚至产生噪音,压头太小会始终常开而室内温度不足;热量表也可能工作在额定之外的流量下,测量不准确。如果外网不能根据户内工况变化相应调节,如:水泵不能变频、压差不能稳定的情况下,水泵、锅炉或换热器的效率也不能保证。如果户内采取了节能手段,而户外没有配合措施,一方面会引起管网水力热力工况的失调,另一方面室内节省的能量不能体现在热源的节能上,节能这一根本目的就没有实现。所以我们认为好的户内控制一定要与户外控制相结合。

随着先进计量、控制设备不断应用于系统中,分户计量供热系统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从用能的角度看分户计量供热的技术能够有效利用自由热,提倡用户的行为调节,以减少能耗;另一方面,从用户出发它能够提高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在散热器上安装温控阀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有效手段。当温控阀被设定在某一值时,它可以通过感温包测量室内温度,实时调节散热器流量以符合设定值。如果热网的运行工况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用户的需求,那么温控阀控制的散热器供暖房间温度就不会出现过冷过热的情形。但是舒适度因人因时而异,提高用户的舒适程度不仅要求在设计温度18℃时保持室温仅有微小的波动,而且应该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希望提高室内温度的要求。

3、是温控计量产品去适应系统,还是系统去适应产品

我们采取“拿来主义”来消化学习国外的温控计量技术,包括消化和应用国外的产品,但是外来的产品并不适应我国的现有系统,除了水质问题和管理问题外,还有许技术问题。如:系统末端压差、系统规模大小、设备工作环境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做任何改变就应用在一起很难得到正常的效果。如有的示范工程,产品应用效果不好,出现一些问题,厂家就提出要彻底地改变中国的供热系统,殊不知,对中国这一巨大规模的供热体系,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谁应该去适应谁并不存在一个分明的界限,但是合理的寻求结合点,花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回报,这个工作非常重要。

4、政策、技术标准、产品开发的相互关系

过去几年里,温控与热计量事业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产品供应商经常抱怨国家政策不到位,没有强制措施,政府又考虑到技术方案和相关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设计部门往往无章可循,缺乏标准指导,开发商在无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不愿增加温控与热量的投资,存在侥幸心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影响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的发展。从行业管理部门来讲,近期成立的建设部热改与热计量领导小组可统一管理、规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进该事业的发展。新型采暖方式与集中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发展的相互关系当前,新型的采暖方式发展迅猛,在一些主要城市中,分户燃气炉采暖和户内电采暖发展很快,挑战旧有传统供暖方式,成为集中供暖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些新型采暖方式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传统的集中供暖系统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新型采暖方式除了投资相对较少,物业管理方便,有利于大气环境之外,其主要点之一就是可以分户计量和收费,解决收费问题。这将极大地挑战和促进集中供热发展分户计量计费技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可能被挤小市场占有率,丢掉市场份额;同时,新型采暖方式也可以促进计量收费的普及,让百姓受供暖体制改革,对集中供热也有好处。新型采暖方式的另一个主要优点就是采暖费与传统的供热方式相当。在现有的燃料价格体系下,分户燃气炉的燃烧效率低于集中燃气锅炉的燃烧效率;燃烧天然气比烧煤贵;要产生同样的热量值,用电比烧煤或烧天然气贵。

为什么新型采暖方式的采暖费以和集中供热竞争呢?这其中有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有关部门扶植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新型采暖方式避免了热量在输送环节中的浪费,而集中供暖的网络输送环节存在很大的浪费;二是新型采暖方式室温容易控制,控制手段有自动恒温控主动调节控制,避免了温度失调、利用了自由热、实现了经济运行,而传统的集中供热就难以实现这些控制。新型的集中供暖系统采用了温控与热量技术,就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增加控手段,就可以与新型采暖方式同等竞争,夺回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李建兴,涂光备,.量调节公式在计量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暖通空调,2001,31(6):112-114.

第2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我们知道家用数码相机小巧、方便携带、易使用。这些都为我们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提供了方便,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时,我们可以从LCD液晶显示屏上立时观看所拍摄的效果,若如不满意可随时删除重新拍摄,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可利用数码相机的夜景显示屏观察配光是否均匀,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光源均匀配光。以上这些优点都是从拍摄技术上说明利用数码相机翻拍的好处,其实利用数码相机翻拍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经济,在一般照相馆翻拍一张照片最低需要20元左右,而我们利用数码相机自己动手翻拍一张老照片只需要花费放大照片所需的价钱,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一门摄影技术,充分发挥了家用数码相机的功能。

2从传统翻拍技术的要求出发讨论数码翻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翻拍也成摹摄,是运用摄影技术将原件复制成照片的摄影技术。在传统翻拍中对硬件的要求包括高质量照相机,固定相机的三角架,近摄装置,滤光镜及各种照明光源。我们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民用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都较好,相机镜头可以达到要求,近摄装置的作用是增加像距达到增大成像倍率的目的,数码相机上有近摄模式转换按钮,翻拍时只要打开近摄模式既可。滤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恢复原来照片的真实颜色,我们可以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三角架是为了在拍摄过程中稳定相机的,如果是摄影发烧友一般都有,价格也不贵,我们也可找其他物件加以替代,自制简易三角架。照明光源可以选日光,也可用家用台灯改装,将2个台灯对称分布在被拍物两侧,使其均匀配光,为了检测所配光源是否均匀照在被拍物上,我们拿一支笔立在被照片的中央,然后分别调整台灯位置使笔在台面两侧的投影长度、密度相同。在满足镜头、稳定装置、光源这三个基本条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码翻拍了。

3用普通数码相机翻拍

拿到数码相机后,先现仔细阅读说明书,查找微距拍摄的极限值,在极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①找出需要翻拍的老照片,若照片上有灰尘,用干净毛刷轻轻将照片刷净,也可用电吹风将照片表面吹干净。

②把家用的茶几摆好位置,用深色的布扑在茶几面上,要铺放平整,将照片平放在上面,被翻拍照片要放正(照片的四条边线与茶几的四条边平行),若照片不平整,可以拿玻璃板压住(选择普通透明无变形玻璃)。

③然后开始配光在茶几两侧放置台灯并使光源与茶几面成45度夹角对称分布在两侧(如下图所示)。

④打开数码相机电源开关,并在液晶显示屏上取景,牛鞭效应图按下微距拍摄模式按钮,将曝光模式转盘调到手动(M)上,分别调整光圈、快门参数,通常情况下选择大光圈(即小光圈系数),快门速度调为1/60秒或更低。

⑤在数码相机功能菜单中将数码变焦功能关闭,在拍摄模式下调节图像质量为精细,图像尺寸最大保证所拍摄的图像清晰且有较多的图像细节。调节ISO选项,若在室内灯光下翻拍将值选择为200,室外阳光下调为100。测光模式调为多分区测光或均匀测光模式。

⑥调节好相机参数后将相机固定在支架上,并使相机镜头主光轴垂直于被拍物,且正对被拍物中心位置。按如图所示位置布光,拿支笔或筷子观察调节配光是否均匀,或直接在液晶显示屏观察,微调配光直到其均匀分布。

准备工作做完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翻拍了(当然如果对照片质量要求不高,方便期间,在选择了微距模式后将曝光模式盘选为自动即可进行翻拍),但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自制的固定相机的支架不能上下垂直移动,方便期间我们可以将相机拿在手中在微距允许的范围内垂直上下微调,使图片整个画面刚好布满LCD液晶显示屏,且相机能自动清晰对焦。在这里还需强调一点被翻拍照片要放正,要求被翻拍照片的四条边线与LCD液晶显示屏的边框平行方可,所有这些做完以后,我们就可以按下快门进行翻拍。

4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翻拍照片作后期处理,制作完美的图片效果

照片进行翻拍后,经常会发现翻拍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老照片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善或照片自身有缺损,出现掉角、污损、折痕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照片拍摄者的原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出现红眼、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偏色等,这些照片我们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后期数字化修复。利用家里的计算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其修整,针对造成不同照片问题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照片进行修整、弥补缺陷,以达到完美的修复结果。

(1)去红眼。在修整红眼的具体做法有很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眼睛反光点的大小和位置,需要重复放大、缩小、反复变换,操作一定要细心,在眼球范围内将红眼去掉,变回正常眼睛。

(2)去污渍、折痕、补缺损。处理此类问题时可使用“印章工具”移动他,不停变换取样点,把折痕的地方覆盖上,直至将其修改的比较自然。而对于去除照片上的污渍和补全照片缺损时,也可采用此法,另外还可用“修复”功能采样取点修复此类问题。

(3)校正色彩。借助Photoshop的色彩校正功能,矫正照片的不足。

①曝光过度②曝光不足③偏色。对于这三类现象可以分别使用“图像”菜单中的“调整”选项下的“曲线”、“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等工具来调整,最终得到满意效果。

5普通数码翻拍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利用数码翻拍的好处,而且效果非常好,尤其通过后期处理使其更加的完美。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首先就是光线的问题,在配光时关闭室内其他的光源,尽量在房屋中间位置进行翻拍,避免杂乱光线进入镜头。其次在翻拍时要保证相机稳定避免晃动,这就要求我们在翻拍时要固定好相机,在释放快门是最好采用自拍模式。最后在进行后期处理时,在选择修复源点时要选择距离最近、颜色最接近的点,画笔直径的像素值要小,这样才能保证修复后的图片更真实完美。

参考文献

[1]段毅华.照片档案数字化的几种做法[J].架阁库文丛,2006,(11).

[2]张岩峰.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J].兰台世界,2004,(7).

第3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大学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18.009.1编写时间

课程名称数理统计

英文名称Statistics

学分数3周学时3+1

任课教师*徐先进开课院系**数学学院

预修课程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数学学院本科生开设,是概率论基础的继续,介绍数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和教学目的: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数理统计是一门理论研究与数学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区别于概率论基础部分,不从概率空间出发,而是考虑如何给随机现象装配一个概率空间。

数理统计学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中。

教学方式: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

教材概率论,第二册,数理统计(两分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参考资料陈希孺数理统计引论科学出版社1981

峁诗松,王静龙,濮晓龙高等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2003

J.O.BergerStatisticaldecisiontheoryandBayesionanalysis,2ndedition

中译本:贾乃光译,统计决策理论和贝叶斯分析Springer-Verlag,NewYork

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1988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引论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阐述数理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介绍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指出了现阶段的教学内容是研究如何利用一定的资料对所关心的问题作出尽可能精确可靠的结论,而不是考虑如何设计获得数据的试验。

统计量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工具。本章介绍了两种常用求估计量的方法,介绍了刻画统计量性能的一致最小方差的概念。

§1统计学的基本问题

§2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3求估计量的两种常用方法

§4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第二章抽样分布

本章假定待研究的母体服从最常见的正态分布,导出了常用统计量,,的分布。本章的结论是对小样本讨论的,由于正态分布的特殊性,它们也可作为大样本情形的极限分布。

本章还介绍了与正态母体相联系的柯赫伦定理与费歇定理。

§1正态母体子样的线性函数的分布

§2分布

§3分布和分布

§4正态母体子样均值和方差的分布

第三章假设检验(I)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是针对问题的不同性质而作的三种统计推断,掌握并正确理解显著性检验问题的处理步骤。在本章的执行过程中,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假设检验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一统计思想。

本章介绍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广义似然比检验。

§1引言

§2正态母体参数的检验

§3正态母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4多项分布的检验

§5广义似然比检验

第四章线性统计推断

本章主要讨论数理统计学中两类重要的问题,线性模型和回归分析,介绍了处理另一类问题的方差分析。在数学过程中,解释了在复杂问题中使用线性模型的合理性,也分析了统计假设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在本章的执行过程中,比较了回归分析与线性模型的异同点。

§1最小二乘法

§2回归分析

§3方差分析

第五章点估计

本章从理论的角度讨论了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的性质。介绍了一些寻找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的方法。

§1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第4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建立桃园必须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交通条件等选择园地。桃树在坡地、平地、河滩地都能栽种,但最好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风沙较小、水源充足、排水通畅的地块建立桃园。

平地建园要注意地下水位不能过高(不浅于1m)。如果土层下面有粘紧的板结层或僵石层,要先深翻打通。涝洼地不能种桃,桃树耐盐性差,含盐量超过0.14%对桃树的生长有害。因此,盐碱重的地段应先改良,再建园。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为好。在砾石地上建园时,如果砾石层厚而土层薄(土层不足30cm),要先做去石增土工作。漏水漏肥严重的粗沙地,要先掺良。坡地光照充足,通气良好,果实色泽美观,含糖量高,较耐贮运。但坡地栽桃树要避开积聚冷空气的洼地,否则花期易遭霜冻。

桃鲜、嫩、柔、软,不耐贮运,桃园应建在距城市和消费地点较近,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以减少运输环节的损失。

在成年桃园里补栽桃树或在刚刚砍伐不久的桃园里紧接着再次栽植桃树,常表现为生长衰弱,产量低,或出现流胶、溃疡病等病害,严重的甚至在桃树生长几年后突然死亡。这就是重茬问题或被称为再植病。桃树连作时生长不良,因此应避免老桃园重茬栽桃。桃树再植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查清,但相关研究证明,以下几个因素是引起再植病害的主要原因。桃树根、叶、枝条等器官中都含有根皮苷,老桃树的根皮苷在土壤中被水解后,生成氢氰酸和苯甲醛,造成对幼年桃树的危害。另外,土壤中的细菌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真菌和线虫也可能是引起桃树再植病的原因之一。桃树再植病的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由单因子所引起,也可能是由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必须在老桃园栽植,首先应清除剩枝残根(包括一些细根在内),使用熏蒸剂消毒;或先种植其他作物2~3年,以有效消除重茬危害;或采取错坑、挖大坑、换土、晾坑等措施,以减少其不良影响。克服桃树再植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性砧木。扁桃和桃杂交的砧木品种,对桃树再植病的抵抗能力较强,栽培品种嫁接到这一砧木上后,在连续栽过两茬的桃园里进行栽种,树体生长表现良好,产量也不受影响。

2栽植方式

桃树为小乔木,自然生长时并不高大,可适当密植。但桃树生长旺,枝叶多,而且具有极喜光的特性,栽植过密时易落花落果、滋生病虫、果实着色不良、树冠内枝条易于衰亡而造成顶部结果、内部光秃的不良后果,因此过分密植对生产有不利影响。适宜的栽植方式要根据地势、气候、土壤、品种特性及管理方式等因素而定。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有如下几种栽植方式:

2.1正方形栽植株距与行距相等,如4m×4m、5m×5m、6m×6m等。这种栽植方式光照分布均匀,有利于树冠的生长。

2.2长方形栽植株距小,行距大,如2m×5m、3m×5m、4m×5m、4m×6m等。这种栽植方式成形后行间受光条件好,便于行间操作,单位面积上株数多,密度大,早期丰产,是今后桃树栽植的发展趋势。

2.3双行带状栽植两个窄行,一个宽行。窄行的株行距可用4m×5m、5m×5m等;宽行的行距可用6m或7m。

山地果园一般为等高线栽植。坡度小于15°可采用倾斜地栽植。山地果园光线好,可适当密植。

3采收

3.1采前的准备桃采收前应先进行估产,根据产量做好采收的各种准备,如采果篮子、果筐或果箱、运输工具以及劳动力安排等。产量估计应根据栽培品种、上年产量、当年留果数量,典型树测定再推算全园产量。加工桃设计到加工辅料、空罐和劳动力的安排等,因此加工桃基地的估产显得更为重要。

3.2采收的时期桃果实的色泽、风味、品质等主要是果实在树上发育过程中形成,采后几乎不会因后熟而增进。因而过早的采收,果实的风味品质、外观色泽均差,产量也低。采收过晚则落果数增加,特别是采前落果较重的品种,如冈山500号、迎庆等,采摘时造成的伤果也多,果实不耐运输,糖分降低,风味变差。因此必须根据品种特性、用途、市场远近等情况适时采收。

目前生产上将桃的成熟分为下述几等;①七成熟。白桃品种果实底色变为绿色,黄桃品种底色呈绿中带黄。果面基本平整,果实较硬,毛茸较密。②八成熟。果皮的绿色大部退去,白桃呈绿色或乳白色,黄桃大部分为黄色。果面丰满,果实稍硬,毛茸变稀,着色品种阳面已经着色,果实固有的风味开始出现。③九成熟。果皮的绿色基本退尽,白桃呈乳白色,黄桃呈黄或橙黄色。果面丰满光洁,毛茸稀,果肉有弹性,充分表现品种的固有风味,着色的品种充分着色。④十成熟。果皮无残留绿色,溶质品种果肉柔软、汁液多、皮易剥离,稍压伤出现破裂或流汁。不溶质品种果肉弹性下降,硬肉品种及离核品种果肉开始发绵或粉质。此时鲜食口味最佳。

一般离市场较近的鲜桃,宜在8~9成熟时采收。市场远需长途运输,可在7~8成熟时采收。溶质桃宜适当早采收,尤其是软溶质品种更需早收,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用于加工的不溶质桃可在8~9成熟时采收,此时采收的果实,加工成品色泽好,风味好,加工利用率也较高。

3.3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以早晨为好,其次是傍晚,避免中午采收。早晨10时前最好,此时果温低,采后装箱,果实升温慢,后熟过程也慢,可延长贮运时间。反之则果实软、烂快,耗损量增加。采收时应避免伤及果枝,蟠桃底部果柄处果皮易撕裂,采摘时尤应注意。

第5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媒介;媒介技术;传播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创建到现在,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现象则是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步的。并且,媒介和传者与受者两者一样,是作为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而出现的,它是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手段、载体。在最初的传播历史中,媒介表现为语音、语言和一些简单的符号等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印刷机的发明,传播第一次有了现代性的意义,开始跨越以前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摆脱了时间性与地域性的制约,使地球上每一个个体都身陷于现代传媒的巨大旋涡之中。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发展,电台、电视等媒介也竞相跃上传播的舞台,并且,每一个媒介的产生,都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境况,甚至同人类社会的变迁与文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特别是电视的发明与成熟,其作用更是巨大,这也使得媒介技术分析的现实意义迅速而明晰地凸显出来。在媒介分析理论界中至今享有盛誉的理论大师:雷蒙·威廉斯、麦克卢汉、梅罗维兹都有着自己对独特的理论思辩。

20世纪的最后十余年的时间里,更是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更新提速的年头,数码技术、光纤卫星通讯技术、电脑网络技术大放异彩。在所有这些技术逐渐走向融合和协调的基础上,世界性的因特网迅速崛起,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媒介,它不但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国家疆界,还打破了文字、声音、图象等各种符号形式的隔膜,更使得个人的单向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个层次类型和规模的传播走向统一。其影响的触角也正伸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于传媒界而言,这些变化中包含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传播学研究界而言,这些令人激动的变化构成推动媒介分析研究的动力:一方面,要对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新环境、新实践作出深刻的分析和解释,离不开传播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传播领域层出不穷的新变化,将一系列有关信息传播高新技术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新传播研究课题摆在了学术界面前。将传播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从前人的成果中获取启示,而又追求联系实际充实传播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传播学界的双重任务。媒介分析作为以媒介技术为焦点、以媒介分析及其发展同人类社会变迁的关系为核心的研究部类,正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切入口。

一提到媒介分析理论,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名字便是麦克卢汉,殊不知,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尼斯的影响,他自己也把英尼斯称为“良师”。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尼斯就在他的专著《帝国与传播》、《传播系统的偏向性》中广泛分析了人类转播的各种形式、各种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种把传播技术及其发展同人类社会变迁、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考察的媒介理论。比起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理论,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要早问世十多年。

英尼斯从20世纪40年代初起,在他生命的最后10来个年头里,他把传播置于人类历史运转的核心位置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媒介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文明都有赖于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与之相关的是传播媒介的时空倾向性,因而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英尼斯认为任何传播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或空间偏向,也就是说,传播媒介或具有长久保存但却难于运输的倾向性,或具有易于运输却难以保存的倾向性,前者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如羊皮纸、石头等,英尼斯将其称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后者便于对空间的控制,如轻便的纸张,英尼斯将其称为“偏向空间的媒介”。根据英尼斯的观点,就这两种媒介同权利结构的关系而言,“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从而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偏向空间的媒介”则有助于远距离管理和广阔地域的贸易,有助于帝国领土扩展,从而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制度不强的社会体制。英氏还探讨了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两者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他的媒介理论认为,建立在强调时间偏向的传播手段或强调空间偏向的传播手段基础上的两种不同的权威和知识垄断——宗教的或国家政府的,道德的或科技的,是帝国兴衰的主要动力、文明兴衰的主要动力。这种理论还把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视为辨证的统一体,认为一味地向时间倾斜和向空间倾斜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一个稳定的社会离不开维护时间倾向和空间倾向间平衡地机制。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作者对科技理性的怀疑态度,尽管英氏很看重媒介技术发展史在文明发展史上的作用,但他并未从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中看到解决现代文明中如下重要问题的希望:如何发展道德的力量去和物质科学所释放出来的力量向抗衡,以维持一种社会的平衡。例如,他在《传播系统的偏向性》一书中,英尼斯对知识的机械化中所隐伏的问题作了如下的评论:“机械化强调了复杂性和混乱,它造成了知识领域的垄断。对于任何文明而言,如果它不屈服于这种知识的垄断的影响,对此进行一些批判性的调查和提出批判性的报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事项。思想自由正处于被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机械化及伴随他们的西方文明摧毁的危险之中。”也许尽管英尼斯在对待科技的态度方面的悲观论调和怀旧情绪并不可取。但是他对现代西方文明过于强调物质科技的力量,忽视道德力量的批判性思考确是每一个习惯于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所必须尊重的。

假如说英尼斯是将媒介技术与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先驱,那么麦克卢汉则是继续开拓这一领域、并在传播学领域研究中确立以媒介技术为焦点的研究传统的关键人物。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以其一系列大胆新颖的论点,迅速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重视,非但如此,他还在美国媒体与大众之间掀起了一阵麦氏风暴。

麦克卢汉最为重要的一个论点应该是“媒介即讯息”,这即是麦克卢汉与另一学者合著的一本重要著作的书名,也是其媒介理论的发人深思的主题。麦氏从功能和效果两个方面阐述了“媒介即讯息”的论点。首先,麦氏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要问,‘那么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它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身就是非言语的’”。此外,麦克卢汉还从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效果的角度赖理解“内容”,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是什么样的讯息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变化,这就是它的内容,也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的讯息。

麦克卢汉另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其“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他把媒介技术比作人体或人类感官的延伸,并提出了“感官的平衡”的概念。他指出,使用不同的传播技术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例如,文字与印刷媒介是视觉器官——眼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器官——耳朵的延伸,而电视则是全身感觉器官的延伸。麦氏根据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手段的演变,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以及电子传播时期。在每个时期,人类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思维的方式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与此相应的是部落文化、脱离部落文化和重归部落文化。他认为人的感觉需要平衡,任何一种感觉一旦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另外的感觉的作用被人们所疏远,这样的个体不会是健全的。而新兴的电子传播时期,将会使人重新走向和谐,使人的各种感觉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另外,麦还有关于“冷媒介、热媒介”的理论。

二人把媒介技术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进行考察,强调媒介技术本身的作用,在传播学研究中开创了以媒介技术为焦点的新的研究传统。这是此二人学说的重要历史地位。但是,他们的理论也存在着重要的缺陷:陷入了唯技术决定论的悖论。他们的媒介理论都失之于过分强调媒介技术的作用,把媒介描绘称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大动力。从而被学界批评为陷入唯技术决定论的极端。这是我们在阅读他们的著作,吸取其精华思想时所必须警醒的。除此之外,两人在写作中,常常对一些基础的定义未作明确的界定,而为了追求一种夸张的风格造成了思维逻辑上的混乱。这一点也同样需要读者加以注意。

与此二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英国著名学者,西方批判学派中的社会文化学派的理论先锋、西方的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威廉斯毕生致力于文化研究,于他而言,大众传媒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文化研究就是研究整个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首先,他认为,对媒介文化研究要运用一种整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其认为,文化现象(包括媒介文化)是和所有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一部分,它们的变化牵涉到所有社会现象包括内在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运动过程,“在任何时候,它都即包括对现代的反应,也包括对历史的延续。”其次,他把文化研究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试图探询文化制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可以从他以下观点看出来:第一,强调社会传播过程就是意义和定义在社会上建立并且历史地演变的过程,强调传播和社会制度机构、习俗之间关系密切。第二,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形式并非象某些人吹嘘的那样是自由的大众传播模式,而是一种实际上由商业系统控制社会的模式。第三,指出文化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传媒文化中的种种问题的社会性。他反对非此即彼的简单两分法去看待社会文化问题,大众文化中存在着内容低劣等问题,但并不是孤立的,他主张把他们看作社会问题,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这其中包括:对过去真正的通俗文化传统的蔑视;作为人类文化伟大成就的伟大文化传统又被搞成少数人的独占;投机商们的乘虚而入。

对于传媒科技发展与社会关系这一问题,威廉斯批评了传播界占有显赫地位的两位大师的理论,一是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二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威廉斯对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颇为不满,他认为这一模式遗漏了对真正社会与文化过程至关重要的“意向”问题,如果忽略了为什么目的而传播,那么就等于忽略了所有真正的社会与文化过程。这涉及到传播过程所指向的意向和利益等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西方传媒的真正意向常常与有关当局公开宣言的意向有很大的区别,并与那些假象的一般的社会过程中的情形有很大区别。只有对意向的正确分析,才能更深的理解西方传媒的内在制度。

威廉斯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批评,首先,他认为在麦氏的媒介理论中,实际上见不到社会的踪影,它丝毫不能解释不同的媒介特征与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及意向之间的相互关联。麦氏的理论虽然关注到不同媒介不特殊性,但只是把它们臆断地指派给媒介的心理功能。其次,麦氏的理论不但认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现状,而且尤其认可这种社会文化状况的内在倾向。也就是说,它缺乏对西方社会与文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理性批判,最后,麦的理论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混乱的缺陷。

在提出对这两者进行批评的同时,威廉斯也谈到了自己对媒介文化意向与社会科技发展关系的看法:第一,所有技术的创造与发展都是为了有助于已知的人类实践,这是基本的意向因素,但却不是唯一的。第二,在许多情况下,技术往往产生原先并未预料到的使用情况与效果,他们也是对初使意向的真正的修正。第三,真正的决定是一个过程,一个牵涉到整个现实的社会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总之,媒介技术是媒介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它往往能引起巨大的传播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社会本身巨变。所以媒介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定义,其蕴涵的社会含义值得更多有识之士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适播期、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旋耕镇压、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学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近几年利辛县全面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集成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规程,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大面积产量超过9000kg/hm2的超高产田块和高产示范区,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增强小麦抗倒性,提高小麦品质。由于以往偏重于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对有机肥的积制,对于一些秸秆也随意丢失浪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近几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了解了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增长缓慢,在1.2%~1.4%之间,速效养分含量表现为少氮、稳磷、钾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秋种时要保证增施有机肥45t/hm2以上,进行秸秆还田2250kg/hm2左右,同时对氮、磷、钾速效化肥,进行合理配比,达到节本、增产、降耗的目的。通过试验,认为速效氮肥的基追比例以7∶3为稳妥,磷、钾一次性基施,具体用量基施尿素300~375kg/hm2、磷酸二铵150~18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通过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增施有机肥的田块,产量大部分都突破了9000kg/hm2大关,最高产量达到9525kg/hm2。因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经验总结,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所在。

2筛选优良品种

前几年,我镇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以豫麦18为主的春性品种播种面积占70%以上,导致了小麦冬前冻害现象年年发生,造成了小麦大幅度的减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强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工作,通过各项种植对比,选择了一批高产、抗冻性强的新品种,如皖麦50、皖麦52、烟农19、西农797、豫麦70等作为主推品种,搭配有苗头的品种,淘汰豫麦18、豫麦34、郑麦9023等抗冻性差的老品种,为我镇小麦再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选择最佳适播期

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生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选择最佳播期,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双重目标,适期播种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小麦要高产,就要适当早播,而小麦要达到优质生产,就要适当推迟播期。这就形成一对矛盾,因此选择小麦最佳播期,是实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唯一方法。半冬性品种播期以10月10~15日播种为最佳,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最好,这样既防止了因播种过早而造成的冻害,又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品质。同时,在适期范围内,足墒播种,能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抗冻性,从而保证产量的提高。

4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

机播、半精量播种省种、深浅一致,苗情均匀,利于通风透光。加大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技术的推广,提出“少播5kg种,多打50kg粮”的节种增产口号,提高播种质量。一般播种量控制在135~180kg/hm2,行距由20cm扩大到23cm左右,有利于分蘖生长和合理群体的发挥,降低倒伏可能性,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

5旋耕镇压

旋耕作为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严重,土壤空隙多,不利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冬前冻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广旋耕镇压技术,一是播种时带镇压器;二是在出苗后,用机、磙、耙进行镇压,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小麦冬前出现旺长的情况下,提出全面镇压,对促弱控旺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小麦前期的茁壮生长,防止后期的倒伏。

6分期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术。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对限制节间伸长,促进穗大粒多、粒重至关重要。一般在小麦拔节中期,3月15~20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结实率。

7科学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小麦的争水争肥矛盾,提高除草效果。加强不同除草剂的除草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种、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进行认真对比调查研究,为选择对路、安全除草剂,提出合理化学除草方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多点试验,化学除草以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除草为好,使用药剂以75%的巨星22.5g/hm2对水600kg喷雾为好,或用使它隆600mL/hm2喷雾。3月15日以后,在小麦拔节期要禁止使用除草剂。

8化控防倒

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在春节前加强镇压技术指导,春节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助壮素、多效唑化,化控防倒,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mL/hm2对水600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9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产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多,为防止病虫多发,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用井冈霉素3000mL/hm2加高效氯氰菊酯300g/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等;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用多菌灵1.2kg/hm2加吡虫啉1.05kg/hm2对水750kg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等。

第7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特殊疾病误诊的原因、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6例患儿误诊为肺炎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容易诊断,常常忽略了其他特殊疾病及常规检查。



TheAnalysisofSeveralSpecialDiseases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causeofmisdiagnoseandprevensioncountermeasuresforspecialdisease.MethodToanylyse6patientswhichwasmisdiagnosedpneumonic.ResultsPneunoniciscommonailment,frequentlyencountereddiseaseandeasytodiagnose.Otherspecialdiseaseandroutineexaminationareusuallyneglected.

【Keywords】Specialdisease;Misdiagnosisandanalysis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些少数疾病因呼吸道症状明显被误诊为肺炎。如何预防误诊的发生是每位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共6例患儿分别被误诊为肺炎。

1.11例先天性肺囊肿被误诊为肺炎例1,为出生后4天男性足月,因咳嗽,口吐沫,呈阵发性青紫一天来院。查体:精神萎靡,呼吸浅促,口周发绀,双肺可闻及散在喘鸣音及湿罗音。经吸氧、抗炎对症等综合治疗3天后好转出院。出院后3天又因咳嗽,呼吸困难再次入院。经吸氧、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排胸片诊断:右肺为多发性囊肿。施行手术切除肺囊肿后呼吸困难解除。一周后复查胸片,肺部正常,治愈出院。

1.21例肺肿瘤误诊为脓胸入院该患儿为3岁男孩,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一个月,在省内某大医院诊断为脓胸,穿刺未抽出胸水,来我院就诊。门诊排胸片按胸腔积液收入院。查体:精神萎靡,消瘦呈慢性病容,呼吸急促,口周发绀,三凹症明显,右肺呼吸音弱,叩诊呈实音,行胸腔穿刺术,抽出血性胸水约10ml,抗炎治疗2天病情仍未见好转,怀疑为肿瘤。转肿瘤医院后死亡。尸检为肺肿瘤。

1.31例支气管异物被误诊为肺炎、心衰、呼衰患儿男5岁,因咳嗽喘息[2]2个月,咯血伴发热2天来我院。曾在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哮喘”,经抗炎、平喘治疗症状好转,3天前出现咯血伴高热、寒战、头晕。查体:体温36.9℃,脉博98次/分,呼吸36次/分,神志清,发育好,双肺闻及较多中小湿罗音及双相喘鸣音,支原体抗体阴性,CT提示左下肺感染,经抗感染,止血等治疗,体温下降,但仍咯血,肺部体征不消失。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左上支气管开口外侧壁异物样附着,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清除肉芽组织后,取出0.5cm×0.9cm大小鱼骨片。经治疗痊愈出院。

1.41例伤寒被误诊为肺炎该患儿为14岁男孩,寒颤,发热,咳嗽四天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40℃,精神萎靡,心率84次/分,全身未见出血点,双肺可闻极少量干鸣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胸片:肺纹理模糊。经抗炎治疗3天,仍发热,体温:39℃,后经肥达氏反映呈阳性,确诊为伤寒,转传染病院。

1.51例为多发性肺部畸形被误诊为肺炎患儿为14岁男孩儿,寒颤,发热,咳嗽四天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40℃,精神萎靡,心率84次/分,全身未见出血点,双肺可闻极少量干鸣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胸片:肺纹理模糊。经抗炎治疗3天,仍发热,体温:39℃,后经肥达氏反映呈阳性,确诊为伤寒,转传染病院。

1.61例为多发性肺部畸形被误诊为肺炎该患儿男,3个月因咳嗽、喘息伴气促[3]4天来院。查体:体温37.5℃,脉博148次/分,呼吸50次/分,神志清,呼吸促,发育营养好,三凹症明显,双肺闻及双相哮喘音,心尖波动在胸骨右缘,心杂音不明显。辅助检查:X线胸片报告:气管、纵隔右移,经抗感染治疗,略好转,经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最后诊断:急性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肺膈离症,室间隔缺损。

2讨论

儿童咯血的原因分析表明[4]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是咯血最常见的病因,其他如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结核、心肺血管畸形、支气管扩张、异物、肿瘤、胸腔消化道重复畸形等引起的略血也并不少见。1.3例患儿咯血的原因是异物吸入[5],因异物吸入史不详,有喘息症状而误诊为哮喘,该异物在左上叶,感染在左下叶,临床少见。1.5例患儿为多发性肺部畸形,较少见。该侧的肺部畸形主要的危害是主气管、支气管狭窄,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很容易地把气道形态清楚显示出来,对狭窄部位,长度及严重程度可明确诊断。普通胸片及CT片不能诊断。

对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应特别注意肺部听诊,哮喘易发生在吸气相还是呼吸相。这样可以粗略判断狭窄发生部位,而不是草率诊断为哮喘。任何原因造成气道不同部位狭窄,体检可听到不同呼吸相的“哮鸣音”,胸廓外气道狭窄体检可听到吸气相的“哮鸣音”或吸气性的喉音;胸廓内大气道如主气管、左右主气管狭窄时,则可能听到的是双相的哮鸣音。

肺炎因常见、多发易诊断,而常常忽略了其他特殊疾病,本组误诊主要原因如下:①先天性肺囊肿患儿出生后即气促,经常咳嗽、喘反发作,按支管炎、肺炎治疗不见好转者,应及早拍胸片确诊。②对病情了解不够详尽,对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者应常规反复询问异物吸入史,并酌情尽早实行支气管镜检查,否则易被误诊。③伤寒因肺部表现明显而忽略了相对缓脉,脾肿大,血象不高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江沁波,刘玺诚,江载芳.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34-737.[2]刘玺诚,气管异物引起喘气的特点和治疗2006,(4)21:254-255.

[3]蔡晓红,周永海.喘息性疾病2例误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4)21:316-317.

第8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兔舍温度过低会影响兔的生长发育、育肥效果、繁殖性能、毛皮质量和饲料利用率。适宜的室温应为10~25℃之间,低于5℃兔会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各项生产性能。而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左右,要搞好冬季养兔,防寒保温工作十分重要。兔舍要安装双层门、窗,夜间挂上门帘、窗帘,防止寒风侵入,减少热量散失。舍内还要安装暖气,以保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引起兔的感冒。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也可以有效提高兔舍温度。仔兔对温度要求较高,产箱中的垫草要柔软、干燥、保温性强,产箱应放在距离暖气较近的笼位,立体养殖时上层笼位温度较高,仔、幼兔尽量放在上层位置。哺乳后期和刚断乳的仔、幼兔尽量晚些撤出产箱,以保证仔、幼兔的取暖需要。

2注意兔舍环境

冬季为了保温,减少热量损失,兔舍封闭性增加,通风不畅,废气和有害气体增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湿度增大,容易孳生细菌和寄生虫,发生各种疾病。因此,要及时清理粪尿,并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适宜湿度以60%~65%为最佳,并尽量保持恒定。据测定,饲养在通风良好兔舍内的育肥兔其生长速度比在通风不好的兔舍内要提高40%~50%。

3保证室内适度光照

适宜的光照有助于兔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光照还具有杀菌,保持兔舍干燥,有助于预防疾病等作用。面积大的窗户采光效果好,大量的自然光照可以提高室温,节省能源。一般兔舍门窗的采光面积应占室内地面的15%左右,阳光入射角以不低于25~30度为宜。繁殖母兔对光照时间有严格要求,每天需要光照14~16小时,这样可获得很好的繁殖效果,北方冬天日照时间每天不足8小时,需要采用人工光照进行补充。适宜光照强度和时间可明显提高母兔的受胎率仔兔的成活率。室内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4瓦为宜。每只成年母兔的断奶仔兔数接受人工光照的要比只有自然光照的高8%~10%。

4抓好冬季繁殖工作

兔的繁殖无明显季节性,但因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营养不同,对母兔的受胎率和仔兔成活率均有一定影响。冬季如有丰富的饲料,种兔营养好,又有良好的保温设施,仍可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母兔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增加光照,把母兔放在光线好的笼位。日粮中青绿饲料供给要充足,同时能量饲料要增加25%~30%。产后母兔切忌进行血配,这样既可以保证母兔的体质,又可延长仔兔的哺乳时间,保证仔兔的成活率,减少疾病发生。

5保证日粮合理搭配

青绿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钙磷等碱性元素和各种酶、激素类物质,对兔的生长和繁殖等均有促进作用。北方地区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5月中旬为枯草期,青绿饲料缺乏,但大量萝卜、胡萝卜、白菜等饲料可以弥补冬季青饲料的不足。每年10月份是冬贮季节,这几种饲料每千克价格在0.16~0.20元之间,日粮中适当添加饲料,可提高受胎率,增加泌乳量,促进兔的生长和繁殖。冬季寒冷,能量消耗大,日粮中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比例,不论大小兔,每天供给日粮的数量应比其他季节增加25%~30%,并增加能量饲料较高的精饲料25%左右。在日粮中添加质量上成的青干草,可以提高日粮品质,保证营养供给。

第9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操作方法:在设计导学案时,在需要完成的思考、填空习题等各处标注好A,B,C,让学生按标注相应完成。A层作业以简单的应用为主,以引导A层学生自主思考;B作业以新识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为主,以引导B层学生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理解新知;C层作业主要是找到主要的字、词、句、公式等,以引导C层学生认真看书,养成预习的习惯。设计“导学案”式分层作业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任务,养成课前预习、自主探索的习惯。

二、“课后作业”式分层设计模式

操作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反馈,设计A、B、C层学生都能完成的课后作业。由于“课后作业”式分层作业布置密度大、投入的精力多,所以并不适合每天布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的时间、精力等有选择地进行布置。“课后作业“式分层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弥补课本上课后作业的不足。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位置》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学生在格子纸上进行操作练习,但课本上题型少,不便于练习,可设计“课后作业”式分层作业弥补这一不足。

2.教学内容难易跨度较大的,应采用“课后作业”式分层作业设计模式。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两课都有纯概念性的、操作画图性的、简单计算性的、直接套用公式的知识,也有联系实际生活综合应用性的知识,比较适合设计分层作业。

三、“课堂作业”式分层设计模式

课堂作业基本上是学生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而每天专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设计不切实际。虽不能在题型设计上做文章,但可以在课堂作业分层设计上下功夫。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针对部分有智力障碍的C层学生,由教师或B层学生出题为主,其他C层学生和大家作业相同,可以自由选择一部分题完成作业。课堂作业容许少写,但不能不写,要求每人每天必交作业。

2.B层学生和大家作业相同,在遇到难题时,只许少写一题,并要求字迹工整。

3.A层学生的作业大多数和大家的作业相同,有时会布置拓展题。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本面干净,必须全写;能一题多解时要求用多种方法解题;应用题能画线段图时,要画线段图;可以检验时,要检验。

四、“周作业”式分层作业设计模式

根据学校条件、教师精力、学生家庭辅导等,“周作业”式分层作业和“课堂作业”式分层作业最值得推广。具体操作方法:根据一周学习情况和所学知识点自主设计每周的课后作业。C层作业以过去所遗漏的基础知识和本周简单的计算题等为主,B层作业以本周的基础知识和一小部分本学期以前的旧知为主,A层作业以本周的综合性较强的题型为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