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再过八天,三年的本科函授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以为写完毕业论文,考完最后的几门课程就全部结束了,谁知还有一件麻烦事等着我们去做,那就是填一份毕业生登记表。翻开看看,其他栏目倒是比较容易填的,花工夫的就是“自我鉴定”这一栏了。中午,上完课回家,匆匆吃完饭就跑到房间写起了草稿,涂涂改改,整整写了两个小时才完工。现将完稿发到这里,算是存个档吧。
正文:
通过三年的本科函授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现概括如下:
(一)思想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1、日本教育心理学情况简述
20世纪初,日本就开始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916年成立儿童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心理学受施太伦(L.W.Stern)、桑代克(E.Lee.Thorndike)、布勒(C.M.Bühler)等人的影响,发展了智力测验、心理测量、性格学。战后,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如波多野完治主编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大系》;依田新编的《教育心理学》;中野佐三编的《教育心理学事典》;田中宽一主编的《实验儿童心理学》以及其他教育发展心理学丛书。在日本心理学书籍中,教育心理学书籍最多。90年代以来,吉田章宏(1991)和伊藤隆二(1996)等教育心理学名家也多次呼吁要注重日本本土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1959年成立日本教育心理学会,这是仅次于日本心理学会的一个专业学会,1994年统计会员达4500人。该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刊发《教育心理学研究》季刊至今。心身缺陷者的特殊教育在日本也受到重视。日本几乎所有师范学院都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一些大学设特殊教育系,授与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国立特殊教育研究所。1963年建立特殊教育学会,学员约有1000人,并出版会刊《日本特殊教育杂志》。为心身缺陷者专门设计了各种心理测验,如日本设计的盲人智力测验不仅用之于日本,也在美国使用。日本文部省从1995年开始以流动性的方式向各省的一些小、中学以及高中派遣教育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开展有关心理咨询工作。不少中小学校也开设了(或正在设置)专门的教育心理咨询室,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排忧解难,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的顺利发展。
2、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
(1)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着发展、学习、人格适应与教育评价四大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年会有关学术论文的分类大致有九个方面,具体是原理与方法、发展心理、教育与人格心理、教育社会心理、教学心理、学习心理、教育测评、教育临床心理、心理障碍与教育。其中研究学术论文数量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发展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和学习心理。日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有关法则性研究与个别性研究、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等问题上。所谓法则性研究,即是超越事物的个体特殊性而追求其共性以及一般规律的研究。这类研究的特征是力求客观地、自然地反映事物,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故多采用实验法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个别性研究则注重于探求事物之间的个体特殊性和差别性,因此常运用相关研究的方法来分析事物的特定性质。数据显示,对于身体运动、感知、言语、情感表现、人格、社会行为等领域的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居多。其次是观察、调查方法的运用。
(2)20世纪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积极表现。一是有关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日本教育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日本教育心理学注重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深入探讨教科学习以及知识、理解等认知操作的内部心理机制。如光田、谷口等人(1992)的研究表明:在文章理解的过程中,插入提问和具体事例可以有效地帮助理解和回忆。言语表现的研究集中在作文、造句和书写等方面。此外,积极开展有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习策略指导以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日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针对学校教育中,诸如旷学、欺负同学、学业不振、早恋以及自杀等“学校身心疲劳”一直有增无减的现象,从学校心理学中的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临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神藤等人(1996)用因素分析法对欺负弱小同学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抽取出欺负行为正当化、缺乏正义感以及支持欺负行为等主因子,并发现这些因子与“学校身心疲劳”现象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日本教育心理学在学习与教学方面的研究的特点还有在认知心理机制基础上还导入发展的变量;增强学生学习个别性差异与教学策略针对性的研究;打破传统学习理论,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研究工作等。
(3)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消极表现。一是欧美化倾向严重,在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的方法技术方面全盘追随欧美,就是在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上也相从甚紧。二是日本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作用及效果不大。三是日本教育心理学有关教育心理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导致有关研究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技术存在混乱现象。
3、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制度的思考
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是学校等工作领域内的心理教育辅导专家。对于学校生活中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评估、咨询、辅导等。其具备针对于儿童、教师、学校等学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从事心理教育辅导公益性活动等,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其从业资格。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活跃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殊教育、特殊学校等教育机构。此外还有教育委员会、教育中心、教育咨询所等教育机构,或受教育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相关咨询工作等。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采用学会联合的资格认定制度。其认定组织机构由5个联合学会和4个合作学会构成。5个联合学会分别是:日本教育心理学会、日本特殊教育学会、日本发展障碍学会、日本发展心理学会、LD学会。4个合作学会是日本学校心理学会、日本应用教育心理学会、日本生徒(学生)指导学会、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学会。这一资格认定工作从1997年开始,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获得学校心理咨询师或候补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人数达到5800人。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认定相当的严格。申请条件根据不同的背景人群可分为5大类。主要针对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各类幼儿及中小学从业教师、教育研究所等教育机构人员、大学及研究生院的学校教育心理任课教师及实习指导人员、国外研究生院学校心理学专业的人员。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制度及其运行的积极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本政府支持力度大。如日本政府对于儿童心理支援工作非常重视,注重发展障碍儿童的特别支援教育;支持全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大会的召开等,学者们关注障碍儿童特别支援教育工作的研究;二是专业人员的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学校心理学士的申报条件高。如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获取,在研究生院修完7门课程: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学生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评价和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咨询。此外,根据申报条件的不同,要求有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工作实习经验1—5年不等。在大学或研究生院担任学校心理学相关课程或实习的指导者,要求必须发表关于学校心理学的论文5篇以上;三是专业人员考核和管理制度严格。如规定修完7门课程,但没有实习经验的人员,可以申请学校心理咨询师候补资格,同时在通过资格考试后,还要在5年内要提交个案报告等说明自身实践经验的资料,才能成为正式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有效期限为5年,满4年要求更新。此外,相关的认定机构每年进行资格审查;四是公益性的预防教育(人格)活动开展情况好,如兵库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学校心理学课程研究室从2003年在中小学中开展公益性的预防教育。
二、日本教育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发展启示的思考
1、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践性。
2、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国际化、多元化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扩大对心理学研究国际化,避免片面的追随欧美。加强教育心理学的本土研究,争取更有力的多方支持。在突破传统理论,使相关学术研究更多元化。
3、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加强心理的预防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更接地气,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校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预防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援、疏导、咨询等服务工作。
论文摘要: 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自身的特点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要达到的目的有着相似性和统一性,使游戏成为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认知、语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儿童的身体和思维都还处于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认知思维和语言能力都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状态,以怎样的方式来开展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游戏能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既给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又能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快乐,激发其自信心、幸福感、成就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心理。
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引发的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它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对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人自身所固有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运用这些积极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及积极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它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应该重视全体学生,并全面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不是象以往只注重个别学生及其心理问题。除了以积极视角、主动态度之外,还要用积极的途径、思想来培养受教育者的积极心灵,最终实现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目标。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给学前儿童播下了积极心理的种子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思维、语言、动作、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重视儿童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儿童其实也是有烦恼、有忧愁的,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而且童年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主动、预防,所以对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重要。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在学前期得到重视,如果在学前期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理念的指导下给学前儿童播下积极心理的种子、注入健康心理的疫苗,将会对个体的整个人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在游戏中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3.1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注意力方面,虽然幼儿神经系统在学前末期已经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其大脑皮质机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发展到完全成熟相比,他们的皮质抑制机能还是较弱,因而是不宜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抑制要求的。认知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只是初步发展。儿童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使得儿童在认识和把握事物时主要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即表象来进行的,很少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因此要幼儿凭借概念、判断或推理来认识、把握事物是很有难度的。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枯燥抽象的事物上,而其认知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这些心理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对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宜用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去简单传授。能有效开展幼儿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就游戏,幼儿好奇、充满想象和想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去实现某种意愿的冲动等等都让幼儿对游戏特别青睐,而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又能帮助他们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健康人格。
3.2 学前儿童青睐的游戏
作为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许多教育家就曾肯定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夸美纽斯指出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罗素也曾经提出要使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幼儿是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的。
学前期幼儿的运动和言语能力发展迅速,他们已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做各种运动,还能说一些连贯的较准确的言语。但他们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虽然渴望参加一些成人活动,却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束缚,而游戏恰好为幼儿的这种渴望创造出一个不受约束的可以供其体验的世界。体验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对待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幼儿正是在游戏中用体验来认识、理解和把握外界事物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自由性、体验着愉悦性、体验着创造性,感受到兴奋、幸福、无拘无束。
3.3 游戏与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弗洛伊德就认为游戏是幼儿发泄情感,避免损伤的出口。游戏能使幼儿摆脱现实环境及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时,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避免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在主观上实现欲望、避免抑郁。而埃里克森从新精神的角度分析游戏的作用,也认为游戏是幼儿情感发泄和思想表现的健康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他们的精神创伤。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选用游戏的方式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求,孟万金教授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游戏正是一种有着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它不是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儿童的自我参与,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其中的喜、怒、哀、乐幼儿都是以一种愉快、乐意的心态去体验、去感受的。
幼儿在游戏中有着“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体验着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游戏是令幼儿体验到自由、愉悦、创造与自我力量的活动:在游戏的王国里,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完全忘却了外在的强制与压力,融自己的全部身心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自由表现,自如发挥;他们在游戏中无论是兴奋、激动还是严肃、愤怒,都毫无例外地感受到愉悦;摆弄游戏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与伙伴的积极活动及相互的影响,都使幼儿体会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创造的体验。健康、积极的游戏不仅能发展儿童语言、动作、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函授毕业生自我鉴定经典范例一
三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一直的挑衅自我、空虚自己的一个进程,本人在思惟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一、思维意识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间,能当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导学跟心理学理论有了较体系的懂得和掌握。特殊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目光对待学生,要尊敬、关爱全部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征询心理学实践的学习,自己清楚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不是及格的老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育乐观长进的心态是他们独特的目的。
二、业务知识方面: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感到受益仍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教育原理》、《一般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后,本人认为自己的理论程度提升了很多。平时,本人会情不自禁地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本人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后果都是相称不错的。工作之余,本人还会踊跃地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案例,制作个人智客,并有多篇论文和案例取得了县级一、二、三等奖,个人智客在苍南县首届教师智客、博克大赛中失掉二等奖。
三、专业技巧: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治理好班级,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怎么样的班级才算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呢?函授学习之后,我明确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记是:①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固的、团结的引导中心,班干部能独破发展各项工作;②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斗争目标;③学生长短观点强,有准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样的班群体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班主任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的函授,我还学到了班级组建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处置突发事件技能等,它们给予我无限的智慧,让我的学生越来越信任我。
四、存在的问题:三年的函授,本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固然授课教师备课授课认真负责,但由于时光段,教学走过场,测验也走过场,学生真正学到的货色很少。大局部只能靠学员本人在教学实际中领悟、晋升。另外一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如古代教学媒体的常识运用,语文教养课件的制造和利用,新 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策略的变更,师生间的交换沟通,小组配合探索的标准操作等无奈得到学习和深造,这可能是现代高级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脱钩的弊病。这是宽大教师持续学习最渴望得到解决的,但总也得不到解决。兴许这只是我的一个幻想。也是本人存在的问题。
函授毕业生自我鉴定经典范例二
通过两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毕业之即,对自已两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作一个总结和鉴定。
一、思想政治方面
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本人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所学课程考核。
三、收获和体会
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专业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业务方面
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我现在的工作中来,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提高我的业务能力,我认真运用我所学习的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我工作时所操作的旅游团队,为我解决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关键词】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中科大少年班;心理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违反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进行不恰当的干涉,将受到发展规律的惩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开办,是一例违反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而拔苗助长的典型例子,本论文将通过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来简要探讨其违反心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一、高校少年班已有研究
自197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办少年班以来,对高校少年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这些研究有只基于理论探讨的,也有结合一些简单的实证进行研究的。如朱源等人先后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大学生十六项个性特征初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7级少年班学生心理因素综合探讨,对中国科大第三期少年班学生追踪研究概况,对少年班——高等教育早出人才的一种新方式等研究;武金渭等人对培养优秀理工科人才的探索——我校少年班、提高班教改试验的研究;张端明对培养拔尖人才的初步探索与试验一一华中理工大学教改(少年)班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司有和对从科技大学少年班看理科超常少年的发现和早期培养等。这些研究有如下特点:
第一,主要来自于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中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的研究。
第二,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少年班和大学同年级学生、比较少年班与高一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
第三,评估少年班的绩效主要是考上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少年班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少年班本来就是根据其智商的高低的指标进行选拔,考上硕士生、博士生较多,还有其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较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见,用来评估少年班绩效的指标缺乏有效性。
第四,研究最突出特点周期短。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其他各个方面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用一年或者七年的时间来说明少年班办的如何为时尚早。著名的心理学家特曼研究天才儿童用了40多年的时间,研究结果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可见对未成年人的研究,很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纵向研究方法,缺少这种方法的研究很难有说服力。研究周期短,可能也是宁铂(中科大78届少年班学生)2003年出家而引起社会对少年班办学质量怀疑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有必要从发展心理的角度对中科大少年班开办的合理性进行简要的探讨,以寻找其在心理学上的理论支持。本论文将主要通过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来简要探讨中科大少年班开办是否具有合理性。
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观及对中科大少年班的评价
(一)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观
埃里克森在其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中把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各自的发展任务和主要矛盾。这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主要矛盾如下:
阶段一: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阶段二: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阶段三:游戏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阶段四:学年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阶段五:青少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阶段六:成年初期(18-25岁),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阶段七: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阶段八:成年晚期(50-死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从以上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的八个阶段可以看出,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各自的发展任务和主要矛盾,而发展任务的实现需要通过克服主要矛盾来得以实现。
(二)用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对中科大少年班开办合理性进行评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到17岁之间,平均年龄16岁左右,跟正常初三或高一学生的年龄差不多。少年班的学生普遍没有经过完整的初高中学习经历,很多在小学和初中存在跳级的情况。而少年班的大一学生,基本上处于13、14岁的少年期。
由此可见,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基本属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期,此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目标是体验忠实的实现,这个阶段从12岁到18岁,约为6年的时间,这个阶段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埃里克森认为要是没有在这个阶段建立同一感,而造成同一感混乱,将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
很明显,处于青少年期的中科大少年班,在该读初高中的时候,却要和成年初期的同学一起读大学,不免在完成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与处理青少年期的主要矛盾外,也要承担起完成成年初期的主要任务与处理成年初期的主要矛盾。青少年时期的“延缓偿付期”对成人初期不在有效,成人初期必须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做准备。中科大的少年班,不仅缺少应有的初高中学习阶段,也往往造成了像成人初期那样面临找工作的压力。
三、结语
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属于青少年期(12-18岁)的心理发展水平,通过上面的讨论表明,他们需要兼具起完成和处理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与主要矛盾,因此对他们心理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所以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来看,中科大少年班的办学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所以中科大少年班的开办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不具有合理性。所以,中国高校的办学要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童,自尊,发展特点。
分类号B844.1
1问题的提出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近年来,儿童自尊的发展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已成为倍受教育心理学界与发展心理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儿童自尊发展,可预测儿童以后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以便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目标的确立以及儿童自尊的培养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目前,对于自尊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龄和性别两方面。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分别对幼儿[1,2]、小学[3]、中学[4~7]和大学[8~10]学生的自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自尊萌芽于3岁左右,稳定于学龄初期,发展于青春期。国外研究也发现[11],在儿童阶段自尊稳定性较低,在青少年和成年期它呈不断增长趋势,在中年和老年阶段呈下降态势。而自尊发展的性别特点是一个正在争论的问题。国外研究者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有无差异上,一部分研究认为自尊无性别差异;一部分研究认为自尊存在性别差异[12~14];而大多数研究则表明,自尊在整体上没有性别差异,但在个别因素上差异显著。我国学者多支持第三种观点。总之,我国虽然有一些关于幼儿、小学生和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研究,但尚未见到系统探讨3~8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而且,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也发现,国外对自尊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成人阶段,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幼儿自尊尚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
2研究方法
2.1被试选择
从大连市两所幼儿园和两所小学随机抽取3~8岁儿童700名,其中3岁110名,4岁121名,5岁109名,6岁120名,7岁120名,8岁120名。男生合计356名,女生合计344名。参加评定的教师共37名。
2.2 测量工具
采用自编的《3~8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量表》作为测评工具[15]。综合以往对自尊定义的研究,把自尊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经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3~8岁儿童自尊结构是由重要感、外表感、自我胜任感三个维度构成。问卷共由22个题目组成,重要感包括8个题目,外表感包括5个题目,自我胜任感包括9个题目。又分别对自尊的三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性定义。重要感是指儿童在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纳或接受、支持、喜欢,他就通过言语、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他人肯定的情感体验。外表感是指从身体外表及其长相或穿衣打扮等方面获得的一种自我价值感体验。自我胜任感是指儿童在游戏、体育、学习、交往等活动中,通过表现出成功的行为和能力,获得了他人对其学业、体育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赞许,以此证明自己是个成功者,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验。
对本研究得到的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总问卷的同质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再测信度分别为0.94、0.89、0.90、0.75,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说明问卷是可靠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进行实际研究时,让教师和家长同时对儿童自尊发展水平进行评定,以家长评定结果作为教师评定的效度指标,结果表明,儿童自尊的教师评定与家长评定存在较高相关(r=0.83),这证明了教师评定问卷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问卷共有22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即“5”表示非常符合,“4”表示基本符合,“3”表示不太肯定,“2”表示有些不符合,“1”表示非常不符合。
2.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研究结果
3.13~8岁儿童自尊的年龄差异
为了探讨儿童自尊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儿童自尊的总体年龄差异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自尊量表的总分以4岁儿童为最高,4岁以后下降,至7岁为最低,8岁儿童又上升。对儿童自尊总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各年龄组间的差别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对每一个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自我胜任感这一维度外,重要感和外表感的年龄差别也达到了显著和极其显著的水平。
对儿童自尊总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岁与3岁(t=4.6702,p=0.014)、4岁与6岁(t=5.7369,p=0.002)、4岁与7岁(t=7.5369,p=0.000)、4岁和8岁(t=4.2786,p=0.022)、5岁和7岁(t=4.7924,p=0.012)之间差异显著。分别对重要感和外表感两个维度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也发现,差异主要表现在4岁和7岁两个年龄段上。从自尊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儿童自尊总体差异也主要表现在4岁和7岁两个年龄上,这表明在儿童自尊发展中,4岁和7岁可能是儿童自尊发展的转折年龄。
3.2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性别差异
对男、女生在总分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儿童自尊评定量表总分性别差异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从各维度来看,外表感与自我胜任感的性别差异均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在重要感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4.1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年龄特点
本研究发现,3~8岁儿童自尊的整体发展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且这种发展并不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年龄特征是,3~4岁呈上升趋势,4~7岁呈下降趋势,7~8岁又呈上升趋势。
3~8岁儿童自尊之所以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身体、认知能力、尤其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以及同伴交往范围、交往关系的扩大,再加上幼儿园与小学的知识学习,使得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也带动了儿童自尊的整体发展。
4岁是幼儿自尊发展的一个转折年龄,这与以往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幼儿自我情绪体验发生转折年龄在4岁有关,也可能与幼儿自我评价开始发生转折的年龄在3.5~4岁有关。自尊作为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出现的年龄也在4岁左右[2]。另外,儿童自尊发展在4岁达到最高水平,主要与幼儿自我评价能力有关。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正处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化,但真正达到自律阶段是在儿童入学以后。可以说,在幼儿阶段,成年人对于幼儿的评价影响了幼儿自尊的获得。我们在幼儿园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由自我胜任感获得的自尊在3~4岁之间发展显著,主要是因为幼儿园老师在对幼儿能力发展进行评价时采用了不同的比较方式,对小班和中班儿童主要以纵向比较为主,评价大班儿童时,老师或家长则以横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的结果是成人会忽略幼儿自身的进步,只看到与别人的差距和不足。幼儿在这种氛围下获得的自尊体验及发展水平就会降低。所以,4岁是儿童自尊发展水平的最高峰,4~5岁可能是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期。
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第二个关键年龄可能是7岁,7~8岁也是转折期,而且,7岁是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最低的年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主导活动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而且还有了更大的强制性。但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所以,这种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不是每个儿童都能适应得了的。而在其中的不适应时期,学生必然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消极的评价和体验,从而导致其自尊水平的下降。实质上,这是一种学习上的不适应性导致的结果。日常观察研究也发现,小学生最害怕的还是学业上的失败,学业压力及其焦虑等不良情绪,会造成小学生心理上的紊乱,结果就会出现学校恐怖症。
4.2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性别差异特点
本研究发现,3~8岁儿童自尊整体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除重要感维度外,男、女学生在自我胜任感上差异显著,尤其是外表感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同时,女生在自尊整体以及各维度的得分上均高于男生。
3~8岁儿童自尊发展之所以出现性别差异,主要因为在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对儿童赋予了文化所规定的不同的性别对待。父母以及幼儿园、小学的教师都积极鼓励和强化孩子以适合性别的方式行动,并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行为指导,这就造成了儿童在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上的性别差异性。比如,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一般都是女性,她们强调安静、顺从和被动性等具有女性特点的行为。而吵闹、顽皮、竞争性、独立性等适合于男孩的行为则不受老师的赞许和鼓励。由于女生听话、顺从以及学习成绩较男生好,所以,她们就比男生更多地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许、鼓励,使得女生身上出现了较多的“罗森塔尔效应”,自我评价水平也较男生高,造成她们自尊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各维度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这也验证了以往研究的结果,即5~6岁左右的女孩自我体验比男孩强[16]。
至于男、女生在外表感上的性别差异极为显著,这说明外表感既是3~8岁儿童自尊发展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也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Harter指出[17~19],身体外表或容貌不仅是影响小学儿童自尊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且,也是影响整个年龄阶段个体自尊的重要因素。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关于身体外表的自尊是幼儿期儿童美感发展的体现。比如,幼儿喜欢漂亮的服装以及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进入小学后,对身体外表的重视依然伴随着儿童成长,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把对自己身体健康、身体形象的关注作为他们的主导需要;学生的容貌依然是影响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期望的一个重要因素[2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对个体外表过于重视的结果。比如,电影、电视明星、各种广告中的男女主角都有着漂亮外表,而且,他们也被塑造成有智慧、友善、真诚、有魅力的代表人物。再加上一些公司、企业在招聘时过于注重应聘人员的外表与身体形象。这都会促使家长和老师内化这种社会偏见,并通过自身的影响使得儿童也过分关注自身形象与外表。实际上,身体外表并不能对自尊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个体对其身体外表的感受则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对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儿童克服因体型及容貌不佳而造成的对自尊心的伤害。
5结论
(1)3~8岁儿童自尊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4岁和7岁是儿童自尊发展的转折年龄,4~5岁、7~8岁是儿童自尊发展的两个转折阶段。
(2)3~8岁儿童自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自尊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参考文献
1 Li Changmin, Liu Banghui.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and inferiority in preschoolers. I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 Bei Jing University,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FRI-ASIAN Psychological Congress, Bei Jing: Bei Jing University Press, 1993. 308~311
2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43~244, 316, 388
3 程学超, 谷传华. 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7(4): 23~27
4 张文新. 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1997, 20(6): 504~508
5 魏运华. 少年儿童的自尊发展与人格建构. 社会心理科学, 1998, (1): 8~14
6 程乐华, 曾细花.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6(1): 12~18
7 宋剑辉, 郭德俊.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培养. 心理科学, 1998, 21(3): 277~278
8 杨雄, 黄希庭.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1999, 22(6): 484~487
9 顾海根. 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心理科学, 2002, 25(2): 217~218
10 李虹. 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 1(2): 133~136
11 Trzesniewski K H, Donnellan M B, Robins R W.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across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4(1): 205~220
12 Muris P, Meesters C, Fijen P. The 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children: Further evidence for its factor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3, 35(8): 1791~1802
13 Burnett P C. Gender and grade difference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descriptive and evaluative self-statements and self-esteem.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1996, 17:159~170
14 Kling K C, Hyde J S, Showers C J.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125(4): 470~500
15 张丽华. 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博士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16 杨丽珠. 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3. 141
17 Josephs R A, Tafarodi R W, Markus H R. Gender and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2, 63(3): 391~402
18 Shaffer D R.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4th ed.) California: Wadsworth,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2000, 172~178
关键词:儿童 亲社会行为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关系到儿童成年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获取学业、成就事业以及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成长乃至其整个人生的发展都相当重要,很多心理学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经颇为丰富,不同的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及实践活动中都会融入自己的看法及见解。寇等认为亲社会行为是对于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以帮助、分享、合作、同情、安慰等为典型的亲社会行为。金盛华、赵章留等把亲社会行为看作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则是将亲社会行为理论及研究视角放于特定的群体――儿童上。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工具与方法
目前存在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思辨的质性研究以及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两个方面;采用的反馈形式主要有自陈和他评两种形式;而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及方法则有问卷调查法、自陈量表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等。
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内容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现状研究
方芳、谢广田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情况不理想,且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蒋仕菁、冯维总结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特点包括对特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关注和研究、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内隐研究成为新的研究方法、培养和干预研究逐渐增多。丰富的研究侧面,多样的研究内容,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依据。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时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性别、同伴关系、重要他人的评价、社会传媒、个体因素等。李静指出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有家庭、学校、同伴、社会传媒等。张晓贤、桑标认为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黎志华、尹霞云等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的程度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影响。
(三)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研究
苏中红通过试验法得出利用动画片进行的干预实验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彭宇、傅鑫媛等认为有效促进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言语说服、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培养移情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等方式。王楠(2012)论证了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从以上的研究不难看出,目前存在的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措施主要包括内在激励以及外在支持。
四、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展望
(一)加强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追踪性研究
就中国近十年的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集中于横向研究,而追踪性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深刻全面地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现现状、存在问题、成长历程,综合运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方法是好的选择。
(二)加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
大脑神经机制是人类思想与活动的基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势必也与一定的大脑神经机制相关。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无疑可以对其提供较为可靠的实证依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已逐渐向这个方面靠拢,但就研究的力度来讲,还是明显不足的。
(三)加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目前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视角集中在发展心理学上来进行的,而亲社会行为却是一个内涵广阔的概念,它可以和很多学科相融合。儿童亲社会行为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方芳,谢广田.城市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杭州市区小学生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2).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K].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9).
[3]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4).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5]蒋仕菁.冯维.近年来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特点及展望[N].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
[6]金雪莲,李英.3-5岁朝鲜族幼儿气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7]寇,付艳,马艳.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
[8]刘慧.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希望及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天津师范学,2012.
[9]李静.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N].合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8(25).
[10]黎志华,尹霞云等.父亲参与教养程度、父子依恋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
[11]刘泽文,赵爱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关键词:Kano模型;交互展项;儿童心理学;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层面的要求逐渐增加,而科技馆对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科技馆作为儿童校外教育和活动的基地,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儿童才艺和天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并分析其质量属性是科技馆展项设计开发的基础。
目前科技馆的发展迅猛异常,尽管已有专家针对展品的设计方法做过一些归纳,但这些方法和原则还是显得比较分散,缺乏一种比较系统的科技馆展品设计方法。科技馆展品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来适应当今科技馆展品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即设计师必须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展品的创新设计,而想通过传统的设计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是不太可能的。要想在时间、条件、经济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展品,完全依靠设计者的想法、直觉和灵感是不够的,也不太现实。另外,在短时间内设计师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和研发流程很难保证成功,而研发一旦失败就没有重来的时间,所以提出一个展品设计效率和效果都能得到保障的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质量属性分类的基本工具,Kano模型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即便如此,在进行Kano模型研究时忽略了由于客户复杂的心理会造成其对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这也造成了Kano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论文将从两个方面对Kano模型进行拓展研究:首先,通过运用Kano调查问卷、Kano评价表和Kano调查结果表这三种工具从客户中获取调研数据,挖掘出更加精确的质量因素,从而实现客户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在已获得的较为精确的Kano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及科技馆展项设计原则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以期为科技馆交互类儿童展项的创新设计提出可以借鉴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1 Kano模型理论基础和拓展应用研究
1.1 Kano模型的基本理论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Noriaki Kano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下提出对质量的认知要采用二维模式:客户的主观感受与产品的客观表现即著名的Kano模型。Kano模型通过把产品的具体属性转为成客户的收益,依据质量因素的详细分类,探寻和分析客户对于这些利益的态度,进而获取来自于客户的信息以指导企业相关决策。狩野纪昭教授按照不同类型的质量特征与客户满意的关系,将产品质量分为魅力质量、一元质量、必备质量、无差异质量和逆向质量因素。[1]
(1)魅力质量因素(Attractive quality attribute):魅力质量特征充分时能够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不充分时也不会引起不满。[1]
(2)一元质量因素(One-dimensional quality attribute):拥有这类质量要素的产品都是比较优秀的,但却不是必需的质量要素。
(3)必备质量因素(Must-be quality attribute):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是否充分时直接影响产品是否合格。
(4)无差异质量因素(Indifferent quality attribute):它们是否满足与客户满意度无关。
(5)逆向质量因素(Reverse quality attribute):此质量要素与客户满意度成反比例关系,属于客户不希望产品具备的因素。
1.2 Kano模型的基本工具
顾客作为社会人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复杂的情感化,因此在研究时由于客户复杂多变的心理会造成的不确定性是不能被忽略的,这需要运用Kano方法的三个主要组成工具:Kano调查问卷、Kano评价表和Kano调查结果表。
(1)Kano调查问卷。Kano调查问卷中每个顾客需求特征都是由正向和负向两个问题构成的,分别区分不同类型的顾客需求或质量特性。问题的答案分为满意、必须这样、中立、可以接受和不满意五个等级。[2]具体如表1所示。
(2)Kano评估表。按照上述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依据顾客对某一属性配对的回答进行分类(见表2)。当出现负向问题的答案为“中立”,正向问题的答案为“必须这样”时,则该质量要素属于无差异质量要素。
(3)Kano调查结果表。每个质量要素的具体属性的判断是通过对大量调查后的顾客意见进行统计后得出的。即根据回收的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与Kano评估表对比,频率最高的即为该质量要素的最终属性。进行Kano评估表分类时,只需根据每个需求的A、O和M的频率值来确定其分类结果,其他数据则不需要考虑。质量要素在Kano模型中的划分,提供了产品质量的改进的方向。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的使用对象主要以儿童为主,因此在展项设计时儿童心理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论文尝试结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对上述的Kano模型进行拓展补充,试图构建一种相对精确可靠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创新设计方法。
2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2.1 儿童心理学理论
成人采取多种社会渠道教育儿童,但是每一个成人,即使他是一位创造性的天才,也还是要从儿童开始。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研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理论派别。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将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归结于人的本能范围之内,将人的所有行为都归结于追求快乐和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上。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即:把个人的内部潜能发挥到最大。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发生心理学(genetic psychology)以研究儿童的思维或智力发展而受到关注。
2.2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品创新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基于儿童作为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品主要使用者这一特殊性,使用的安全性是科技馆儿童类展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如避免锐角,少用易碎材料,通电的展品应注意本身的防漏电措施,展品采用适宜的亮度,建构完善的说明导向系统等。
(2)发展性原则。优秀的展品设计应当为儿童创造以下发展机会:学习的机会,做决定的机会,娱乐的机会,社会能力发展的机会和创造的机会。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在其发展上应当具有适应性且交互语义应符合儿童使用它们时的发展性特征。
(3)特殊性原则。在心理感受方面儿童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科技馆儿童类展品设计上,在考虑普遍的行为心理学法则时,也不能忽视儿童的特殊心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师应从儿童的使用需求、阶段特征和兴趣偏好等方面出发,关注不同阶段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例如,增加适合儿童尺度的展品操作及说明展牌;在色彩尺度等方面做到多样化等。
(4)综合性原则。不断扩展的功能要求科技馆儿童展品具有综合性兼顾多种功能,展品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将活动项目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设置适当的趣味点,避免过于乏味的知识陈述。另外,设计师在对科技馆儿童展项进行设计的时候,在保证满足儿童的一般性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还要预留一定的发展创新空间,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
(5)趣味性原则。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设计应当“以儿童为本”,儿童是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的最主要使用者。儿童的注意力相对容易涣散,易被变化的事物吸引,因此儿童类展项必须具有趣味性来保持青少年儿童对展品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发其想象力。
3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Kano模型而搭建的客户知识发现框架,通过设计Kano调查问卷、Kano评价表和Kano调查结果表这三个主要Kano模型工具,从客户中获取更加准确的调查数据,挖掘出相应质量因素。同时,在获取客户需求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考虑顾客的不确定性心理,本文结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将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的设计手法和思路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发掘出其中与儿童心理特质相关的内在联系,为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更好地展现出儿童特质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总结和设计原则。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质,设计与之相符合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是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发展趋势下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关怀,是科技馆展品设计创作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孟文,韩玉启,何林.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顾客服务需求分类方法[J].技术经济,2014(06):54-58.
[2] 何林. Kano模型拓展方法及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3] 孟庆良,蒋秀军.基于定量化KANO模型的顾客需求最终重要度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6):32-35.
[4]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
[5] K.C. Tan,X.X.Shen .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in the Planning Matrix of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J]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Business Excellence,2000,11(8):1141-1151.
[6] 任立生设计.心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Yang Ching-Chow . The refined Kano’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05,16(10):1127-1137.
[8] Yu-Cheng Lee,Sheng-Yen Huang . A new fuzzy concept approach for Kano's model[J] .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3):4479-4484.
[9] 唐晓玲,何燕.基于QFD和Kano模型的数字图书馆质量评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6):89-92.
>>2013年10月安徽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安徽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安徽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