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资料员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项目规模”的填法参见“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燃气专业工程项目等级分类表”及“道桥专业工程项目规模表”等(建人教[1999]214号文件84页、118页、131页等),如可写“一级(4万m2)”;如科技管理等不便按此划分规模的组别,可用适合本组的划分方式填写,如项目规模属“全行业”、“本单位”、“本部门”应用等。如本人承担的是分项目(子项目),应明确注明本人承担部分的项目规模。
3、“本人作用”栏按本人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或职务填写,如工种负责人、项目总监、资料员等。
4、项目完成情况指所填项目已建成(已完成)、投入使用、在建(进行中)还是未建等情况,正在进行的项目可以明确注明完成进度。
5、“奖励名称”填写获奖项目全称或标准简称,如“XX省科技进步奖”;“级别”应注明X级X等,如“省级二等”;“时间”指获奖时间而非工程进行的时间;“排名”指获奖证书(报奖说明)中的申报人名次;所列奖项均应有相应证明,否则不予承认。
6、“代表性论文”项目中,排名一栏,如属独着,填“独着”,如合着,注明本人排名。
7.“其它论文”指除前面所列三篇代表性论文之外的论文,根据表中分类,逐项列明篇数即可。
8、所有申报材料必须真实无误,涉及原单位的业绩,须原单位出具业绩证明。
[论文摘要]简述了标准资料在企业科研、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企业应如何做好标准的收集、整理、传递和服务工作。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同类事物达到统一,并获得最佳秩序和综合经济技术及社会效益。从这里可看出,标准是组织产品生产、工程施工的依据。随着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在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因此标准资料的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标准化工作是三分技术,七分资料,可见标准资料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它人们可以观察和了解到整个标准化领域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各级标准每隔3~5年就要修订或复审确认一次,若不及时掌握这些动态,或随时注意新的标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企业标准化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局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为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各种技术工作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必备依据,企业必须重视标准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和服务工作。现就上述工作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1做好标准资料的收集
标准资料是一个统称。它一般包括:标准正文、标准的制(修)定说明、标准贯彻的宣讲材料、标准的出版发行和更改信息、标准化期刊、标准化的论文等。标准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对以上这些文献的收集。但重点是收集标准的正文和与其相关的配套标准。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外购、与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或向对方索取,以及通过标准化信息网络进行收集。收集的前提条件是:要及时掌握标准的和更改等信息;经常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发行部门、各地新华书店和各级标准情报机构取得联系;确保收集、采购的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
标准资料的收集要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并保证重点,既要收集国内外先进的标准资料,也要收集历史资料,同时还要收集标准发展的信息资料。在收集标准资料的同时,要注意捕捉信息,利用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要把信息摆到企业发展的大局中来。从标准化的角度来说,就是使信息能确保企业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并能随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勤于与各方面沟通,善于捕捉信息的源头,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
1.1信息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所掌握的大量标准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整理,汲取其中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以此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扩大营销市场,使信息变为财富,为企业增加效益。
1.2信息是标准化活动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贯彻实施各级各类标准,制(修)定本企业标准,在这些活动中,标准信息始终是其工作的基础。企业应侧重那些与产品标准化密切相关的信息,并确保其及时性、真实性、典型性和连续的规律性。
2标准资料的管理
2.1分类
根据行业特点和科研生产的需要,将标准资料按级别、类别或专业分类管理,并建卡、建账、编目、上架,以利检索查询。随着办公设备的现代化,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资料管理工作。当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资料管理时,应尽量多输入一些信息,比如标准历代替换的情况,标准在企业贯彻的情况,标准底图状况,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标准分况等等。这样做不仅便于检索和查询,而且可以指导设计、制造、检验等部门正确贯彻和运用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在科研生产中的作用。
2.2汇编
将同一专业、同一部门、同一场合使用的标准或主体标准与配套标准汇编成册,以方便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
2.3动态管理
对已被更改、代替与作废的标准,及时地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以防止“废止”标准在生产现场使用,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标准的有效性。
3标准资料的传递和服务
标准只有通过贯彻实施,才能使企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把收集整理过的标准资料按类别及时传递给不同的使用对象,使他们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标准的内容,以促进标准早日地贯彻实施。为达此目的,标准资料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有关标准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资料传递规范化、制度化,做到资料管理、借阅、查询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定期或不定期地资料信息通报,及时地将标准资料收集整理的情况通报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3)定期印发标准有效目录,确保生产现场使用的标准资料的现行有效性。
论文摘要:通过对软件产品特点的分析,讨论软件工程管理可能涉及的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控制、文档资料等内容.
一、引言
软件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人的传统观念,工程管理不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软件工程管理的问题也是刚被提出的。同时,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使软件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学科。因此.对软件工程管理,人们还缺乏经验和技术。但事实证明,由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很少有软件项目的实施进程能准确地符合预定目标、进度和预算的,这也就足以说明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
二、软件工租,理的内容
目前软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在开发过程中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管理。我们可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分析软件下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而的管理。
(一)开发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人小,有可能一人身兼数职,但职责必须明确。不同职责的人,要求的素质不同。如项目负责人需要有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系统分析员则要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程序员需要有熟练的编程能力等。人员要少而精,选人要慎重。软件生命期各个价段的活动有分工又互相联系。因此,要求选择各类人员既能胜任工作,又要能相互很好地配合.没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很难完成个复杂的软件项目。
(二)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不等于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这里的组织机构要求:好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有效的通讯。软件开发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三种组织机构。
1.主程序员组织机。IBM公司提出的主程序员组是软件系统结构化思想在组织上的体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一位高级工程师(主程序员)主持计划、协调和复审组的全部技术活动。技术人员(一般25人)负责分析和开发活动,一位后援工程师支持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并且在该项目继续进行时,可以代替高级工程师工作,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2.专家组。专家组强调每个人的才能,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由这些专家组成一个开发机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能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往往有可能出现协调上的困难,选择这种方式要慎重.
3.民主组织.民主组织由从事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轮流担任组长。很显然,这种组织结构对调动积极性和个人的创造性是很值得称道的。但是由于过多地进行组长信息“转移”不符合软件工程化的方向。
(三)用户
我们是为用户开发软件的,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得到用户的密切合作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保持联系,掌握用户的心理和动态.防止来自用户的各种干找和阻力。 1.用户不积极,不配合。这种表现通常来自对采用先进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用户,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会在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漠不关心。在需求阶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很重要,通过他们中的业务骨千,才能真正了解到用户的要求。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去取代某些可能过时的或淘汰的专长。
2.用户求快求全.这种表现来自对使用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中一部分人希望一个早上就能用上计算机,并且全能用上计算机。要他们认识到;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软件工程不是靠人海战术就能加快的工期。另外,即使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事情,系统也不能下于包罗万象,贪大求全。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量力而行。如果系统大而全,必然会很复杂,开发时间就拖得很长,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个系统的失败或性能太差.
3.用户需求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以前提出的要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不希望有这种变化。但实际上,不允许用户提出变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全面的、准确的要求: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与用户的关系。对来自用户的这种变化要正确对待:要向用户解释软件工程的规律,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或有条件地满足用户的合理要求.例如: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软件的设计口标已经确定,这时用户要求的重大变化要导致设计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到软件开发的后期,一般不可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要向用户解释清楚工程的内在规律,但对用户提出的如性能等局部方而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加以考虑。
4控制。人员控制是对开发组织内部人员控制。就是要保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更换或流动将会大大增加软件出错误的机会。至少要保证软件项目每一期工程或软件生命期每一阶段中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控制要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并在各阶段进行经费的核算。在经费上失去控制,软件项目就没有经济保证。质量控制与各阶段的复审在意义和作用上是一致的,在此不再叙述。
5.文档资料。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后都要反映在文档资料上。每一个阶段的文档资料是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基础,又是对前面各阶段工作的复审。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文档资料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要把开发过程中的初步设计、中间过程、最后结果等建立成一套完整的文档资料。文档标准化是文档管理的重要方面。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信息化
一、工程档案概念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是把往复不断的现象真实的记录下来,成为人们进行反复观察和研究历史现象,准确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可靠依据。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就是工程档案。工程档案管理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等活动的通称;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含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
二、工程概况
芜湖电厂五期工程2008年12月31日以发改能源[2008]3704号文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于2009年8月8日高标准开工建设,2010年12月24日,#1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实现了“厂用电受电、锅炉水压、汽机扣缸、锅炉点火、汽机冲转、并网和168h满负荷试运”等“七个一次成功”,提前跨年度投产发电,成为中电投集团公司装机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的标志性机组。芜湖电厂五期工程由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独资建设。委托管理单位为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主体设计单位为华东电力设计院,监理单位为长春国电监理公司,调试单位为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至#5标段分别由安徽电建二公司、上海电建、东电烟塔、安徽电建一公司、安徽水利负责。锅炉、汽机、发电机分别由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生产。
三、工程档案现代化创新管理
1.落实项目档案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并监督有效运行
(1)统筹部署,完善体系制度。芜湖发电厂成立了由发电公司、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各主要参建单位领导组成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由发电公司、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监理单位及参建单位档案主管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负责各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确保归档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芜湖发电厂和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以国家、行业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为依据,结合项目档案的归档要求,以文件形式编制并联合下发了《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了各参建单位的归档范围及职责要求,明确了移交档案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对档案资料的形成和流向进行了追踪管理。
(2)建立现场办公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现场办公,进行现场调查,参加技术例会,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了解档案形成情况和收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查出参考性资料,协助解决问题。所以,要在主动做好对工程档案业务指导、现场跟踪服务、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对登记在册的工程项目进行清查、摸底、分析研究,积极探索,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意义深远的工程,不但深入现场进行业务指导,而且还与各参建单位就工程的有关特殊事项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再制定档案整编方案,做好项目档案的示范样本,现场指导、实地操作,及时解决疑难性问题,并做好该工程的跟踪服务工作,创出了重点工程服务的新路子,得到各参建单位的好评。
(3)建立资料归档会签制度。工程档案部门不仅要同计划、财务、工程等部门形成验收会签制度,还应与相关部门形成考察培训资料会签制度,避免考察资料的流失,为工程项目日后使用提供方便。
拓宽新领域,扩大收集范围;对国家基建项目归档范围所规定的合同、监理大纲、工作总结、月报、质量检验单等各类文件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协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扩大收集范围,保证竣工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反映工程运作全过程。
2.稳定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档案业务技能
在工程建设期间,为提高大家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知识水平,定期对各参建单位档案人员开展档案知识专业培训。稳定档案人员队伍,保证档案管理的延续性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渐适应或逐步完善。另外,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工程公司采取“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方法,组织档案人员通过调研、现场观摩、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本项目参建单位较多,资料员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安工部与信息部门联手进行基础培训,组织了七次pap管理软件培训班;努力推行pa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曾多次邀请集团公司、中电建协、中电国际和工程公司的专家来到芜湖项目进行培训指导;分4次派出管理人员赴上海、北京、长沙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回来后及时组织参建单位宣贯、培训用于施工过程中,从而更有效的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案卷质量。强化过程控制,梳理归档流程,严格把关审查归档文件,确保归档文件质量关为加强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芜湖发电厂五期工程推行“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管制”,为工程档案的超前控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从“立卷型”转变为“管理型”,由原来的档案人员集中收集档案材料、统一整编变为分级管理,谁形成、谁负责收集整编。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所有的招投标工作、签订合同、设备文件的到货都是陆续完成的,为切实做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三同步”。
(1)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统一标准,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根据档案管理必须与建设同步的原则,在项目建设初期就明确了“谁经办、谁立卷、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各参建单位进场时,便将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及时贯输到各施工单位,要求把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工程建设计划和有关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努力实现档案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对文件资料内容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编号等统一标准,并要求所有工程文件必须使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所有签名为黑色碳素墨水书写。
各专业根据评定标准以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下发单位工程一览表,并且统一了施工技术记录、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单等施工文件的表式以及卷内文件排序。
(2)严格过程管理,为编制高质量竣工资料打好基础。明确要求各参建单位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立卷和整理必须接受各管理单位的统一监督和指导,统一使用pap软件以便于沟通,工程文件闭环后三天之内将电子版挂接到pap中,文本和电子版一并产生,工程公司和监理公司对文件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整改闭环,这样把工作量消化在常态管理中,大大提高了竣工资料组卷和审核速度。
(3)加强设备文件完整性管理。设备资料的收集工作由设备代保管负责,再由工程公司物资主管确认,收集完整后交由工程公司资料员进行分发、组卷、归档。凡发现设备材料不齐全,签字、盖章不规范等均做好记录由物资专业协助代保管单位进行催要、完善。
(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由于专业多,反应变更的形式也多样。我们要求各施工单位按专业对所有变更文件(如图纸会审、成品确认单、工程联系单、工地代表修改通知单、设计变更申请(联系)单等文件)一一整理并进行反馈,并在单位工程一览表中反映出跟本单位工程有关的所有变更。
(5)加强竣工草图的管理。要求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竣工草图,在每一份竣工草图后附上本卷册编制说明以及有关变更文件的复印件,要求监理和管理公司专工对竣工草图进行审核。努力做到图实相符。
(6)把好审核关。组卷前共召开了七次竣工资料专题会,对归档范围和组卷顺序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参建单位上报竣工资料移交计划;对竣工文件的质量,采取严密的审查流程,将竣工资料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责任人。做到每一份文件在专业管理、资料管理上均有专人负责。规定每一卷竣工资料中均付上“竣工资料预检/复检情况表”,各环节审核人员进行确认签字。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以保证竣工资料的准确性、齐全性和完整性。
(7)把好整改关。认真对待各种形式的指导、检查,对其产生的不符合项,不间断地进行跟踪管理,要求施工单位自查、复查,落实整改措施,将整改问题解决在组卷之前;本项目共形成不符合项报告十六份,不符合项99条,均已进行了整改闭合。
(8)做好竣工图的管理。多次向华东设计院发出工程联系单,对竣工图的出图深度、时间以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试运结束后,项目公司和工程公司领导多次和华东院联系,要求#1机组竣工图尽快出图,2011年1月26日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总经理亲自将设计变更基础资料送至华东设计院。竣工图到场后要求监理对竣工图进行了认真审核并按专业出具审核报告。根据监理审核出的竣工图审查确认单小结,把需整改的详细资料用快件寄至华东院,要求设计院限期整改,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将设计变更复印件插入到相应的竣工图中。
3.竣工验收备案与档案管理工作结合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最后一道程序,其形成的备案文件材料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日后管理工程的重要依据,而且工程备案和工程档案管理的性质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与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委托各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深化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对新招聘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作用
对新招聘人员进行培训,能够让他们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开展监理工作。笔者刚到监理公司的时候,并不知道监理具体要做哪些工作,通过几个工地实践,总监的指导,以大量精力琢磨学习,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才慢慢系统地掌握了监理的工作流程以及资料的规范整理。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那时候笔者非常迷茫,不知如何入门,现在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入职时难免也会有笔者当时的想法。实践中,即使是干了很多年施工的老师傅,也不一定非常清楚监理的日常工作,尤其是资料这块如何处理,而对新招聘的人员进行简短而系统的培训,到以后的岗位中,就能够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地促进工程项目的开展。公司培训的内容公司培训的内容包括江苏省监理第四版表格的使用,监理日记如何规范的记录,监理公司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公司大会制度,季度考核办法,员工考核办法,年终考试,撰写专业性论文相关要求,年终总结相关要求,监理资料管理的重要性,监理资料如何整理,常用规范,工程建设相关网址,专业监理的职责等等。培训以后,可以组织考试,了解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来决定是否聘用,这也有利于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总监培训新招聘的人员被派到各个监理部后,总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安全、资料全方位的交底,再次对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任务分工,资料的收集和管理,监理日记的记录,旁站工作,平行检验,取样送检制度,工地例会,监理内部会议,本工程涉及的规范使用,本工程的难度、关键点等等。
资料管理
加强总监、专监、监理员对资料的重视程度据笔者所知,大部分工地的全部资料都是由年轻的监理员整理,虽然年轻人对文字的处理能力相对较高,学习热情也很高,但年轻监理员对资料的处理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经验的匮乏以及对专业知识不太熟悉,他们做出来的资料质量不高,问题也比较多,再加上资料这块若没人指导,工作难度很大。其次,很多资料该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但他们会交给监理员做,而监理员的水平有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监理工程师的高度。公司要求的便签纸,如果记录不规范、不及时或是不及时汇总到监理员那,就会造成监理日记无法及时记录,或是记录不完整。若工地的资料量比较大,监理员的大部分时间,将呆在办公室整理资料,那么现场的施工情况,了解的就不够清楚、详细,若专业监理工程师不及时记录、汇总,就会造成日记或资料脱轨,信息丢失。再次,施工单位资料员水平太差或不负责任,他们对监理员的工作并不尊重,而监理工程师又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持,使监理员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要资料上了,导致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不合理,或是无指导意义,如第二天就要开始施工了,材料才进场送检,而有些材料检测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按建设程序来是不允许施工的,但建设单位为了抢工期,不愿意停工,甚至有些材料是拖一些领导关系进来的,这就造成了监理日记无法闭合,记录的是真实施工情况,但却违背了建设程序,为了应付政府、公司检查,有的工地就将监理日记记录按报告时间向后顺延。归根结底,监理部各级成员对资料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有很多问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履行监理职责,总能把事情做好的。资料处理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监理内部每一位成员的同心协力,高度重视,充分的沟通,并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把资料完善起来。如何提高工程资料质量首先,快速提高监理员的工作能力。对监理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快速的、尽可能多的掌握本工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让他们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监理员的自身素质要有一定保证。其次,总监加强对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管理。谁的工作谁负责,积极配合监理员的工作,便签纸及时记录、汇总。施工资料不到位,严格按照程序要求,需要协调的问题,让总监处理。资料是否能够处理好,关键要靠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心。再次,充分的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施工单位资料员若水平太差,无法履行好职责,总监可要求施工单位更换资料人员。总监应在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例会以及平时与施工单位负责人交流中,告知监理单位对资料的要求,强化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仍不服从管理的施工单位,监理方应尽本身职责,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处理。监理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监理内部会议,对将要进行的施工项目及涉及的工程材料,提前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要与建设单位充分交流,让他们明白资料的重要性,明白资料对规范建筑行为的重要意义,以及因资料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后果。只有充分获得建设单位的支持,才能把资料管理工作做好,这也是把资料管理工作做好的最有效方法,而这需要总监下很大功夫。
完善季度考核制度
季度考核要更严格、公开、透明季度考核对规范整个项目的工程资料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季度考核需更系统、详细,扣分应按考核标准严格执行,不考虑任何客观因素。每个项目都有它独自的特点,每个工程项目都有难处,如:超常规施工,资料量大、工作量大、手续不健全、施工单位素质太低、资料管理人员水平太差等都会影响资料质量。但这就是监理的本职工作,必须把它做好,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只谈结果,没有客观因素。资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做不好,整个监理部一起受罚,所有从总监到监理员应高度重视,加强协作、交流、合理分工。有些项目资料查的不够特别详细,很多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也有些项目资料考核人考虑了一些的客观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季度考核的得分,季度考核若不公平、公正,这将导致监理人员失去对资料整理的热情,久而久之导致大部分监理部的资料质量下降。所以,每一次季度考核必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系统审查,扣分严格、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各个监理部人员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项目资料质量,为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对各个项目进行考核,可以让更多的总监或是监理部成员参与季度考核工作,这样查阅过程中就能更细致、严谨、全面,审核结果也就更公平、公正,通过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监理部之间也可以更好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加大季度考核奖惩力度若没有奖惩措施,再好的方法,也无法执行下去。年终奖金划分更多等级,好多监理部有这样的想法:一等奖大部分工地是没有机会获得的,只要不是三等奖就行,对付对付能获得二等奖就行,这样的态度是不好的。所以在年终奖设置时,划分更多等级,能够对监理部有更多的刺激和约束。依照现有的奖金制度:一等奖3名,奖金金额扩大1.5到2倍,二等奖5名,奖金扩大1.2倍,三等奖7名,与现有奖金持平,五等奖3名,系数为0.5至0.7,剩余监理部为四等奖,系数为0.8,这样总奖金金额基本不变,但更有约束力,更有刺激作用。有了压力和希望,才能激发监理部每一位成员的能量和积极性,他们想方设法的把工作做好,让他们高度重视资料的管理,把资料完善起来,总监、专监、监理员将更加团结,更好的相互配合。最终,将得到建设单位或是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对提高监理企业的品牌形象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职工大会、总监会议强化监理职责公司大会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到建设行业的最新动态、最新的资讯,能够分享到各个监理部的成果和得失,对提高监理部成员专业技术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古语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你我都能获取两个思想,这个平台,能让各个成员之间充分的交流,收益是无穷的。公司可以通过职工大会、总监会议来不断强化工程质量、安全、资料的重要性,让每个监理部都高度重视对工程质量、安全、资料的管理,同时,通过资料的管理,规范建设行为。
人才培养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属于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其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重外轻内”思想的存在,使得各公路部门对内业资料管理的重视不足,加上内业资料缺乏统一的标准,阻碍了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形成及其重要性
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有人把在室外完成的工程称为“外业”,而把室内完成的工作称为“内业”。内业资料常被人误认为是内部资料工作,其实它和工程的“外业”息息相关。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一种以文字、图像等手段记录公路施工工程所形成的一系列文件的组合。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它包括了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电子文档、照片、音像等全部内容,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公路工程质量检验的记录和评定结果,是工程实体质量在形成过程和定型后的客观见证,是被施工双方都认可并完整记录下整个施工过程,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和责任,能够真实的再现施工时的情况是评定单位质量等级的依据也是施工过程中指导性、程序性、方法性的文件。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有许多人都认为内业资料无足轻重,对工程而言没有什么重要的,这种观点是对内业资料的一种误解。由于公路工程资料基本上不涉及工程资金周转,所以没有引起工程负责人足够的重视。但随着工程施工的进一步规范和施工要求的日益严格,内业资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工程施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对现阶段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分析
3.1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特点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特点是:多、全、杂。多是指资料的数量多、大;全是指包含的细部工序较多,有什么样工程就有什么资料,不能漏项;杂是指施工、试验、测量等相互交叉,共同组合,用到的表格上百种。此外,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至少还应具备三条特性,即原始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原始性是施工记录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是施工原始记录的精髓;合法性是指各种原始记录必须按照规定权限有人签字,未经签字的原始记录是不合法的,因而是无效的。
3.2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意义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整个工程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加强内业资料管理是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强化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4、现阶段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原始资料整理完善的过程也是项目施工、监理程序执行的过程,作为基础资料它是在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分辫施工责任的重要依据,需要细致、耐心、及时收集、整理与保管。近几年来,对内业资料的管理虽然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使公路工程内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不仅增加了内业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还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阻碍了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针对现阶段公路工程资料管理的情况浅谈一下看法。
4.1内业资料的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般来说,在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重外业轻内业”的现象,只负责“整”不负责“理”,导致内业资料逻辑性、数据性错误“百出”;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调动频繁,造成资料缺失或出现不连贯错误,逻辑性较差;内业管理人员和资料员对业务不熟悉,工作责任心差,且工作岗位不固定,工作连续性差,前后脱节,导致内业资料整理中的重复返工现象经常出现。
4.2内业资料管理要求不统一。
4.2.1内业资料表格形式不统一。甚至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内业资料表格在不同的合同段中也有所差异,这使得对不同的公路工程项目或各合同段的内业管理水平的评价失去统一的基准,不利于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4.2.2内业表格填写方法不统一。即使是在同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的不同合同段中,内业表格的填写方法也不尽相同。而是无论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还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内业表格的填写方法的认识均不够清晰,没有一个完善的统一标准,而且有些内业资料表格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4.2.3内业资料标准要求不统一。同一项目中有不同监理单位,监理对同一类项目的内业资料标准要求不一样,这个监理要求这样做,那个监理要求那样做,都认为自己的要求是标准要求,业主及相关部门对此没有反映甚至默许他们的做法。
5、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有效措施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直接反映施工过程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载体,贯穿于公路建设全过程,是日后公路通车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加强和规范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是当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对公路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建议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加强对内业资料管理的重视。
5.1.1加强单位领导的重视。
由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数量大,不可能由少量的几个人完成,加强领导重视,“内外兼顾”内业资料才能做到“准确、齐全及时完整”。因此,单位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各级责任人对这一过程有相应的责任,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内业工作,使内业资料的功能得到发挥。
5.1.2加强内业人员对内业资料的正确认识。
内业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内业资料的重要性,这是做好内业资料工作的前提。内业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资料与工程同等重要,资料工作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高内业人员对内业资料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内业资料工作的前提条件。
5.2内业管理人员和资料员的培训。
长期以来,在公路部门一直都存在着重外轻内的思想,内业人员一直未得到相应的培训。尽管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工程师的培训,但培训的重点是各种试验方法,而忽略了检测报告的填写。有些单位内业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内业资料表格形式和填写方法又缺乏统一的标准,增加了内业人员的工作难度,因为内业资料不合格而返工的现象较多,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内业资料要求全面和真实,就需要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技术素质。
5.3规范工程内业资料填报程序。
在工程质量评定时,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料。因此,有必要对内业资料的填报程序进行规范,制定一套完整的内业资料整理办法,使内业工作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施工、监理单位在内业资料整理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4认真检查,严格要求。
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定期检查的同时,经常性的进行不定期抽查中,需要时还要进行专项检查,按照内业资料整理的要求逐项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完善,影响工程质量评定公正性的予以剔除,问题严重的坚决不予鉴定验收。
5.5内业资料档案化。
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高度重视和加强档案资料的基本常识宣传教育工作,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档案基础知识和施工过程中原始资料签证的基本要求进行培训,使之在学习中增强档案意识并熟悉档案业务。严格档案管理办法,使其走向制度化,用制度约束行为,内业资料随着工程的进展随时整理,及时归档,工程管理档案、合同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等,分门别类,专门保管。只有加强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才能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及图纸内容的准确、齐全、规范,才能保证施工技术资料记录齐全、签署完备,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可靠。严肃归档制度,工程资料的归档工作是合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对内业资料存档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存档要求的一律拒收,并要求限期完善,确保工程真实性和准确性,发挥其凭证作用。工程结束后按要求移交归口单位统一归档。
5.6内业资料的日常整理
5.6.1资料收集填写与准确、合理、真实。
对于初步接触资料的人员,不要急于填写资料的内容,应先熟悉图纸、学习规范、评定标准,从分部分项工程的分类划分,到分项工程从前至后的顺序细分,了解各分部分项施工工序;对试验、测量也要有一定认识,对时间、施工技术、计算等各种要求要熟练掌握。施工的具体方法、步骤、工序,自己要明白清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方便与监理勾通,共同探讨;熟悉图纸能检查出资料的不对之处,编制内业资料要了解现场,不能闭门造车;测量、试验资料与施工资料紧密相连,测量工作、试验工作是施工工作开展的基础,一份完整的资料需要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份真实的反映施工过程的文件。
5.6.2内业资料平时的整理和保管
资料的填写和表格的选用应当以当地质检站、档案管理处的要求相一致,按他们的指导文件、指导书填写。内业资料的整理归档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一个标段工程资料全部整理好,移交到档案馆的快慢得看平时工作的好坏,资料的详细、收集、完整保管状况。归档工作在平时就慢慢积累,一个分项结束就需要进行质量评定,做到验收结束、合格、代表下一个分项开始。避免资料遗失,发现遗失,应及时准确补齐。
6、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发展趋向
6.1内业资料管理要求“三统一”
内业表格形式统一,内业表格填写方法统一,内业资料标准要求统一。各地项目建设内业资料要求的统一是提高内业资料工作效率的基础,还能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6.2内业资料管理的自动化和程序化
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仍停留在计算机制表、手工填写、复印机复印和人工装订归档的水平。由于人工填写错误而废弃的和工程结束后剩余的表格都造成了大量纸张的浪费。同时纸张为载体的内业资料进无论在生成和运输上,有着诸多的不便。因此,如何尽快实现内业资料管理的微机化和信息化是当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实现内业资料管理的微机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则依赖于内业资料表格形式和填写方法的统一,即内业资料的标准化。
内业资料和施工现场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施工技术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工程内业资料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推动工程内业资料向自动化和程序化发展。
6.3内业资料管理的正规化、完善化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需要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之不断地向着正规化、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7、结束语
总之,工程资料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不断提高各参建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才能保证工程资料准确、齐全、及时、完善,从而为创造一流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质量保证资料。
参考文献:
[1]王萍:工程施工与资料管理[J];山西建筑;2008年20期。
[2]杨照凤;孙亚军:公路工程资料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2期。
[3]付景文;王慧君: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3期。
[4]王灿: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研究[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论文摘要: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所属的长堤油田环境恶劣,“长堤人”凭着对长堤油田的一腔热血,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起采油三队这个美丽的家园。长堤油田经历了初期开发、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的风雨历程,采油三队这支队伍也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堤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采难度日益增大,企业内部人及经营观念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改革以及价值取向多元等问题给队伍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采油三队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以人为本的“长堤文化”,以文化力促进了团队战斗力、生产力和凝聚力的提升,保证了长堤油田的长期稳定开采,实现了采油三队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单位发展大局的战略工程,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单位发展战略,对单位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长堤文化的建立是一项整体系统工程,需要全队所有人员、岗位的提炼升华,艰苦奋斗才能得以实现。观念形态文化是提炼和建立新时期长堤精神和理念、建立思维和行动的精神核心与目标。制度行为文化是长堤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长堤人贯彻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渗透在长堤油田活动的全部过程。物质形态文化反映出一种文化追求,使长堤人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一、观念形态文化的建立和优化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采油三队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是员工思想上出现了“疲软”现象,有的员工认为管理水平已经很高了,不用再下很大功夫了,出现了自满现象,工作中的进取精神有所减弱,在员工队伍中出现了只顾及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社会、环境利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与他人的协作、配合思想比较薄弱,生产经营基础管理脆弱,企业素质不高,尽管本队较早地提出了“我靠长地生存,长堤靠我发展”的团队精神,但它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还不成体系,文化管理并没有完全到位。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采油三队的长远发展。面对企业内部个体和群体观念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给队伍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队干部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主体是员工,办企业必须紧紧依靠员工,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集员工智慧,谋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采油三队发展的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依据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现代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了长堤文化管理,确定了五大观念。
(1)新时期长堤精神:
我靠长堤生存:采油三队所辖油田为长堤油田,这里飞沙走石,环境恶劣,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聚集到了这块盐碱滩上,他们凭着对长堤油田的一腔热血,搭土房、盖窝棚,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起采油三队这个美丽的家园,工人们自豪地称自己为“长堤人”。油田开发是长堤人的事业,汩汩原油是长堤人流动的血液,长堤油田是采油三队的生存根基、力量之源。
长堤靠我发展:长堤油田经历了初期开发、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的风雨历程。长堤油田在几十年开发之后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采难度日益增大,面对严峻形势的挑战,长堤人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人才为根本,以效益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才能不断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实现采油三队的可持续发展。
(2)人才理念:
企业兴盛,人才为先。采油三队以“1+1>2”的人和理论指导实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给人才成长提供条件,为价值体现搭建舞台,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凝聚和激励职工,发挥团队优势,为长堤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勤劳的长堤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团队中释放着自己最大的能量,为长堤发展挖掘不竭的原动力,使“爱我长堤、护我长堤”由憧憬变为现实。
(3)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理性依据和观念指导,是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是经济效益,作为采油系统,以油为重是效益至上的必然反映和追求。品牌是长堤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以油为重,品牌铸堤”是长堤油田竞争发展的客观要求。
(4)管理理念:
长堤人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长堤文化的价值理念变成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在完善和健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秉承传统,文化兴堤”,积极投身到长堤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5)学习理念:
长堤人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主张无人不学、无事不学、无时不学,做到“学习之,实践之”,形成了崇尚知识、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正是长堤人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求,使长堤油田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长堤人也在不断的实践改造中,“向知识要未来”全面提升了自身素质,创造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6)发展理念:
“打造一支采油先锋旗舰”是长堤油田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整体的自我设计。近二十年来,长堤人在团队精神凝聚下,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始终保持蓬勃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桂冠。新时期,长堤人继续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乘风破浪,远航,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勇做行业第一。
在长堤精神引领下,长堤接转站职工结合平稳输油的岗位要求,把“紧握长堤命脉,输送长堤未来”作为岗位激励语,凝炼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干工作就要勇争第一”等系统工作理念,并将理念标识牌物化于工作场所,时刻让自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警示自己的工作。利用格言警句点缀培训室等工作环境,以班组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讨论,使职工从格言警句、理念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激发了工作热情。
二、制度行为文化的建立和优化
(1)以“查改建”工作为重点,建立完善长堤管理制度。采取自查、互查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上到下,反复结合,分系统查找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管理规定、岗位基本技能、操作规程、生产预案及考核标准等现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共检查修改完善制度23项。在查找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本着符合实际、适应发展的原则,强化运行和过程纠偏,认真做好制度完善工作。突出抓好岗位责任制和职工道德规范的落实,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把价值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中,真正实现硬管理和软约束的结合。
(2)完善先进典型培养制度。先进典型是长堤的中坚力量,是长堤价值的化身。长堤油田不断完善典型培养制度,总结了典型培养“三字法”,大力培养和选树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在职工队伍中形成学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立足于“可敬、可信、可学”三个基本点,兼顾先进性、群众基础、个性三方面选取表现出色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和培养对象。
(3)健全职工行为规范。行为决定形象。通过健全完善职工行为规范,把长堤文化的价值理念固化为职工具体的行为准则,清楚地告诉干部职工:哪些行为是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从而执行行为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展示新时代长堤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良好的文明形象。开展“走进文明”活动,提炼职工文明公约和“十要十不十多十少”的行为规范,明确了职工满意的党员、职工满意的干部、职工满意的班长、干部满意的职工等“四满意”标准,倡导使用文明用语,创造出“人人争做文明职工”的比争氛围,展示了新时代长堤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良好的文明形象。
三、物质形态文化的建立和优化
(1)实施油藏分级分类管理,打造地质管理品牌。油藏分级上实现全控化管理。建立单井技术管理模块,描述单井地下、井筒、地面三方面特征,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实现了决策点、管理点前移。推行油水井动态分级监控制度,规范计量工、化验员、资料员、地质技术员四级资料录取分析体系。计量工、化验员作为监控层,负责录取第一手资料,对动态进行实时监控、落实,找出变化原因;资料员作为分析层,负责生产动态分析,对井组、区块的变化找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地质技术员作为管理层,负责油藏动态分析,对区块措施的提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通过加大监控、分析、管理三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分析力度,提高了资料管理链各环节工作质量,使油水井资料全准率达到99.6%。同时,推行月度措施例会制度,地质、工程、质检等全员参与,共同分析,深入剖析问题,提出措施,组织实施,并根据效果考核兑现,措施有效率达78.6%。开展“最佳分析人”评比活动,调动职工挖潜上产的积极性,使油藏分析由以往的地质技术员分析向全员分析转变。
油藏分类上实现目标化管理。根据油藏特征和开发方式,将所管区块分为三高油藏、高渗边底水油藏、复杂断块油藏,制定相应油藏开发目标。针对三高油藏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的特点,强化剩余油分布研究,寻找接替层潜力。通过实施油藏分级分类管理,油藏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3.1%,比计划降低6.9%,产量超计划运行。
(2)应用三项技术,打造工程管理品牌。应用停井指数评价技术,提高地面管理水平。一是实施生产预警,根据压力、流量、电流等基本参数进行全过程监控,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落实管理措施,组织实施雨季、冬季等生产管理措施,减少生产故障。三是强化工作计划性,将月度测试、电路保养、停井计量和设备保养等工作量有效合并,降低停井频率。通过应用停井指数评价技术,减少维护停井86井次,减少产量损失53吨。
应用设备分级分类评价技术,提高设备运转时率。一是推行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三级设备管理体系,利用检测仪器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量化评分,评出A、B、C三类,分类落实治理措施。二是进行技术攻关,发明毛辫子治扭装置,解决了毛辫子偏磨和打扭问题;通过调整中轴承顶丝、使用高效防偏井口,解决光杆受力不均和不对中等问题。三是通过应用设备分级分类评价技术,使设备综合完好率达到99.8%,减少设备故障停机23次,减少产量损失28吨。
应用管网评价技术,提高管网效率。一是通过流量和温度调整,降低集油干线压降,解决了计量站集油干线压力高的问题。二是通过对不同水性的流体分管道输送,解决不同水性合走引发的管线结垢问题,流程处理费用由每年的5万元降为0.2万元。三是通过单井流程调整,降低井口回压,单井流程破漏减少7井次。通过应用管网评价技术,减少流程故障停机51次,减少产量损失43吨。通过应用三项技术,有效降低了故障停机率,采油时率由94.3%提高到95.1%。
论文关键词: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供电企业
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电企业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进程中,如何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档案工作由“事务型”向“参谋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三个转变”,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认为,在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供电企业的档案工作者,首先应该增强档案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企业的需要,各部门的需要和职工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经过提炼、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产品,创造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形势,开拓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新目标,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把技术档案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并以此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
一、技术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档案最简单的定义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所谓“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所谓“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法律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企业档案的内容性质可以分为行政档案、人事档案、技术档案等等。在以往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往往被认为只是单纯的人事档案管理,由此被遮上了一层一般人不便问津的神秘色彩,而所谓的技术档案仅仅当成了资料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人力资源实行了广泛流动,企业员工基本上摆脱了人事档案的束缚,技术档案越发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一般而言,技术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具体事务的技术文件、图纸、图表、照片和原始记录等等。详细内容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技术措施、调查材料、设计资料、试验和工艺记录等等。技术档案一般为内部使用,不公开出版发行,有些有密级限制,因此在参考文献和检索工具中极少被引用。
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稳定持续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中心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技术档案尽管不是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但是它对于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就得把技术档案管理摆在首要的位置上。
笔者在本文中就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这一课题,并结合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导则的实际,做以下阐述。
二、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导则课题的提出和运用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供电系统电力建设尤其是输变电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在供电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中占据头等地位,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度重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评选办法,都将档案工作列为工程验收和评比的重要内容。同时,电网建设、生产运行以及依法维权等工作中对工程项目档案的需要也日益提高。实现工程项目档案的规划化、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在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及时归档,提高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需求的重要途径,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为企业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根本目的。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技术档案中包括输变电工程管理档案导则,对该导则采取以下三种技术手段。
1.丰富完善工程项目档案文件的归档范围
一是以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为纲。《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按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设列了应归档文件的类别名称和部分文件名称,虽然不完整、不详细、不全面,但结构上还是较为合理的。收集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和内容时,以分类表为大纲,充实相关内容,有利于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避免大的漏洞。
二是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为基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是面向全国各行各业各类建设工程的文件归档范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编制技术档案中的输变电工程管理档案时,必须以此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补充电网建设工程技术档案特有的文件材料,同时,剔除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中不可能产生的文件类型,使其既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又具有简便性、实用性。
三是以建设部管理规定、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丰富完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文件归档范围。这些文件主要是指《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等等,依据这些文件全面收集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监理、质量监督、验评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确定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丰富归档内容。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吸收档案业务骨干、工程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兼职资料员参加,发挥其了解各类管理范围和标准,了解建设过程及需求的优势,使归档范围的制定更加符合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2.明确类目设置
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制定于1991年,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类目设置不科学,很多文件无法判断其类属;加上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形成很多新类型的文件,其无法归入原来的类目中,在整理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时给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兼职档案员造成很多困扰,影响了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研究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的类目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掌握类目设置的思想、原则、方法,根据其按工程的建设阶段为主线,结合文种进行类目设置的情况,在不违背分类方案基本原则和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依照档案分类学的原理,调整不合理的类目设置,增加个别类目,明确新增文件类型的归类方法,使新的类目设置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内容更加完善。
3.确定整理方式
按照尊重文件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内在联系,保证归档文件完整、系统的原则,设计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式,达到便于操作、便于查找利用。如工程项目质量验评文件,按照工程项目质变过验评标的结构设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结构层次,设立各层次应归档文件名称,在整理案卷时,按照检验批文件、分项工程文件、分部工程文件、单位工程文件的顺序依次排列,实现结构层次清晰、排列有序、不漏文件。同时,尊重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层次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操作便利,也有利于归档文件分类检索和查找。
三、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突破及其实施效果
1.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
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是面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各类工程档案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所列文件归档范围不能满足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输变电工程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应该编制从立项审批、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投产到验收检查各阶段产生的各类应归档文件内容和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从而解决建设项目产生哪些文件,哪些文件需要归档的问题,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系统提供保障。
2.工程项目文件的分类方法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明确所有应归档文件的分类号,解决《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中因类目设置不规范造成的分类不统一、不明确的不足,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3.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法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按照分类号、文件顺序号的结构,详细排列所有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为整理项目文件提供依据,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提供保障,使项目档案的分类编目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日后的检索查找,从而提高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整理项目档案的效率。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受到各单位专职档案员、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兼职档案员的欢迎。导则实施后,项目文件的收集更加齐全、完整,整理更加规范,归档更加及时,查找更加方便快捷,为档案专项验收、达标投产验收和创优检查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方便条件,为日后的查找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应用范围及其效益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适用于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试验单位等。
它为企业带来了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提高了项目文件归档的工作效率,以往,一个变电工程项目完成收集整理工作大约需要12人30个工作日,而现在用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劳动生产率提高100%。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资料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25-02
随着普通高校规模不断地扩大,高校二级院系图书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以自己特有的书籍和文献资料为本院师生服务,是院系学科建设的图书信息保障服务机构[1-3]。院系图书资料室具有“小而专”的特征,以其独特优势服务于院系的教学、科研工作,发挥着校级图书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能够更好地为本专业师生教学与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地制宜地建设突出专业特色的院系资料室是非常必要的[4-5]。论文结合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室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提出了图书资料室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一般都是面向学校所有的专业与学科,而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则主要为本院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学科建设服务,具有以下优势。
1.专业针对性较强。院系图书资料室陈列的书籍主要是针对各系室、学科、科研团队的特点设置的,其专业性更突出。较强的专业性及针对型,可以满足老师、学生在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需求。除了专业书籍外,院系图书资料室同时也收藏与本学院专业相关的教学与学术会议资料等,并且同时也收集本院系老师已经出版的学术论文、教研室编写的教学讲义、教材、科研成果等,使院系的图书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更具有专业性。
2.图书、资料外借使用率更高。通常大多数学校的布局为图书馆距离各院系较远,并且其面对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在距离上不太方便教师在课间休息及办公闲暇时间去图书馆借阅资料,而院系图书资料室通常设置在本院办公楼内或中心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本院系各系室距离较近,借阅登记手续也相对简单,老师、学生均可在课间休息及办公闲暇时间到图书室查找借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相对节省时间,这样也就提高了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利用率和外借率。
3.图书资料服务对象更明确。院系图书资料室主要是为了提高本院系各专业老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服务的对象直接具体,老师和学生随时可以来资料室并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的综合需求购买一些感兴趣的课外杂志、期刊等。
4.图书资料服务更多元化。院系图书资料室除过满足各系室教师、学生的教学科研需求外,在院系的日常教学管理上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各系室专业的教材更新征订,专业系室的老师提前将每学期更新教材的名单与出版社反馈给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员,院系管理员再统一去购买,这样既解决了各系室分批购买的复杂性,同时也降低了购买的成本。另外,由于距离上优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与院系老师、学生间的信息沟通速度相对较快,更有利于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求。
二、我院图书资料室具体建设管理办法
我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共五个专业系,以及一个综合实验中心。目前藏书2万多册,期刊杂志20种。其建设管理的措施为:
1.在图书资料的分类上根据我院系室和专业的特点,把所有书籍按专业和公共图书两大类进行汇编和分类。其专业图书依据我院的专业设置对象分类;公共图书依据图书学科细化分类,如软件类、非专业类等,形成我院1-16排的分类陈列。
2.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科学管理。一般二级院系的图书资料室面积较小、馆藏图书较少,要购置专业管理软件必然成本较高、且利用率低。为了降低管理成本、科学的管理,我们自己设计完成了图书电子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电子表格的功能进行图书的借阅管理,以实现方便、快捷、科学、准确等特点。
3.发挥图书资料的文化宣传的功能。在图书资料建设中,注意了学院教师文化教育和图书室环境美化的建设。定期购买教师感兴趣的一些文学书籍、杂志、报纸,并提供了笔墨纸砚,教师们工作之余可来资料室读书看报,或挥墨练习下书法,缓解工作压力。
三、完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对策
院系图书资料室是各院系教学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机构[5]。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图书、资料的价格普遍上涨,势必影响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如果院系图书资料室与校图书馆沟通协调不到位,就会造成文献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现状[6],导致无法完全满足教师、科研需求,同时也制约着图书资料室实现自动化管理进程。笔者认为要完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做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配置与培训。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主潮流下,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对本院系所有的专业以及学生的最新培养计划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为图书资料管理员并非专业的教学老师,因此,高校院系应该定期对本学院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素质能力的培训,使其不断学习跟着教师、学生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只有图书资料管理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提高才能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2.强化院系图书资料室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为其工作不仅涉及到采购、打码、排架、检索、登记、借阅等方面的管理,更涉及到能够全面了解本学院专业资料需求、及时科学有效的提供帮助。因此,对于院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献工作标准》和图书馆、资料室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3.保证正常的经费投入。学校每年下拨的图书建设经费完全可以满足院系的图书建设与发展。由于院系购买的图书种类繁多,且数量少,采购较麻烦,而且手续较繁琐(询价、招标),有些院系由于人员不足,往往不能正常实施购买而让下拨经费作废。机械学院领导很重视这项工作,每年都积极安排、督促相关人员与资料员联系购买必要的图书,保证教学、科研及各学科团队图书资料的更新。只有保证了正常的经费投入,才有可能及时更新和完善基础设施,才有可能加强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力度,这样才可以使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紧随时展的步伐。
4.要加强自动化管理建设。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深入发展,高校校园网建设与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学校二级机构的院系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展的契机,将自身的管理与建设提升到自动化。可以把图书资料的采购、验收、登记、编目、检索等联成一体并输入电脑程序,使图书资料管理的各项业务环节操作系统自动化,可供师生入网查询,甚至借阅。
总之,院系图书资料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级院系教学和科研服务机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把它建设好、管理好,从而促进高校的全面、健康、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彤莹.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24).
[2]孔晓.大众教育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3]陈爱莲,刘运庆.高等教学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8).
[4]姚依民.高等体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探究[J].图书馆学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