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材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初中历史科中考考试中,这几年来材料解析试题年年都有,为此,使得这一类题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因为材料解析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处理、历史阐释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合理地利用课本的文献资料,不要造成“资源浪费”:在历史课的教育教学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用好课本的文献资料,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一、教师通过运用文本材料,引发学生多思考,进而使得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兴趣是催化剂,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诚然,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教师在自己历史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互为促进。可是,初中的学习才刚刚接触材料解析题,使得学生在理解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假如我们急于求成,就会不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恐惧情绪。为此,我们要从初一开始,就要从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对教材材料解析题产生好奇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教给学生解决材料解析题的方法
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解决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教材、学习教材上,通过多动脑动手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展示,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逐步让学生掌握材料,再应用材料解析题。一般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找出关键词。关键词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指材料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等;第二步运用综合所学的知识,将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加工;第三步,我们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沿着教学的思路,通过材料逐步掌握要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评述。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逐步学会解答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应采取具体的方法,比如说,教学统计表就必须抓住数字变化的规律等。我们在教学上应用课本文献资料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材料,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闻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奇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把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治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聪明。”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把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治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熟悉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把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前提。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一般来讲,它包括以下几种能力: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六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发展水平,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定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聪明,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奇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专家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学会志远
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2.学会认真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聪明,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离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边“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聪明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要害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4.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把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技术猜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把握熟悉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1)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四周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非凡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爱好,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如同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3)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阅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5.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熟悉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聪明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拟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假如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假如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手工教学;材料选择;
创新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人们普遍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而学前教育能够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手工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
一、选择手工材料
手工材料在现实生活到处都是,不但可以在文具店中买到,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不能解决手工课材料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可以利用创新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手工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材料由于认识角度不高也会带来不同的感受,由于其在质地、肌理等各个方面表现为明显不同,因此学生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二、培养手工材料意识
只有深入实践当中才能开展创新,在手工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就需引导学生制作手工作品,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生活中的材料,才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材料,开展积极创作,提高材料意识。
(一)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现手工材料
如农村在一年不同季节当中都有不同的材料,春天柳树发芽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柳枝编一些手工制品。夏天如果能够看到芦苇,那么也可以用来编制,还能够抽去芦苇中的中心,空的芦苇管可以制作成哨子。秋天拥有的制作材料更为丰富,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不同的谷物或种子制作拼贴与叠画,利用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树叶制作贴画等。冬天遇有下雪时可以玩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这些教学模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美术主要利用创造视觉作品使人受到感染,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品、旧物品开展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利用手工制作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水平,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手工课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材料,能够正确认识材料、具有较高的材料意识,才能创造美、发现美,才能养成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品质。
(三)探索创新技术,培养创作灵感
艺术学习主要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要支持学生别具一格的想法,教给学生合理的手工技术,如在学习剪纸技术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鱼鳞纹、水波纹、锯齿纹等技术,而且可以将剪纸技术与幼儿简笔画结合在一起,剪出幼儿喜欢的简笔画,这种教学模式使手工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的学生对国画工笔感兴趣,笔者就引导学生利用剪纸表现工笔画的特点,在进行了多种尝试以后,终于取得了成功,教师要为学生表现自己创造多种机会,要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才能创作出个性鲜明的手工作用。
三、提高创作欲望,敢于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教师职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笔者利用整合各种美术表现手法来体现个性化艺术造型,鼓励学生努力探索,大胆创造,最近几年,笔者在手工教学中大力提倡发挥废旧物品的作用,使大量废旧物品成为手工制作的材料,使每一个学生也体验到手工制作成功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可以利用人们丢弃的饮料瓶制作哑铃,利用旧报纸或旧挂历制作花篮,不但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有效利用了废物。在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废旧键盘被人们丢弃,笔者认识到这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材料,鼓励学生利用键盘制作出了大量的装饰品,如闹钟、坦克等,使废品得到了充分利用,将这些物品展示在幼儿的活动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后就会出现创作欲望。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艺术的学习重点就是创新,手工课要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才能在手工课中大胆创造大胆想象,如在制作综合材料过程中,相同的主题可以存在不同的造型设计,不但可以创新造型而且也可以创新使用材料,在充分尝试的基础上创作出个性特点突出的作品,笔者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鼓励学生积极欣赏、认真观察、学习各种创作方法,在全面提高学生手工技能的前提下,笔者还重视激发学生的手工制作兴趣,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生才能不断创作出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作品,实现了学习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柏兰.浅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的制定依据[J].时代教育,2013(16).
[2]刘沛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汇报的题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遗余力培养时代娇子>,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首先,交流一下“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学院党委在本单位内的学习实践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工作,提出了“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师生支部分头进行,突出实践学院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方案。二是深入调研,有的放矢。班子成员广泛听取了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党员、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深入地了解学院发展中存在的两大学科如何协调发展、专业课程建设如何后来居上、管理服务如何更高效精准突出老师和学生的中心地位等问题;学院邀请了两位督评专家就“重师德师风、重教学教研”办了专场讲座。三是措施到位,有序推进。教师支部、行政支部每周三下午集中精力与人员,或学习,或座谈,或听报告;4月学生支部、教职工党员分别组织了祭扫先烈、参观风力发电活动;学生支部结合“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与大学生党员成长计划,推出党员教育、成长等“五大工程”,观看纪录片《复兴之路》,毕业生党员在深造、选调、基层就业等方面就业成功率高,热心配合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榜样作用突出。
总之,学习调研阶段,我院党委清晰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与数据,客观地提交了调研报告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每位党员同志受了教育,写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一如既往地坚决贯彻执行,在“实践”上下功夫,哪怕是一小步,要真正实现师生受惠。
其次,结合学生工作,简要交流一下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这方面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我们学院20*年4月建院,*年始收本科生。几年来,“环材人”前赴后继,孜孜不倦,不甘人后,在一些工作中崭露头角,详细情况请关注我们的网络主页。今天特别想就学生工作谈谈。近几年,我们的学生出了一点成绩:
20*年,刘金军同学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毕业后选调,现威海市政府工作;同年,学院组织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农村”实践调研团,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20*年,*等同学的论文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是我校参加该赛事所获的最好成绩。
20*年,*同志获山东省“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同年,李彬同学获“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铜奖,是我校第一次跻身该项赛事全国决赛;“绿色使者”志愿者协会申请到团中央重点资助,山东唯一,并最终获得第七届全国青年志愿者活动“优秀项目奖”。
2009年,*事迹反响大,获“烟台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感动全社会。
此外,我们的学生在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多类学生协会中担任主要学生干部或负责人的,选调名列前茅的,见义勇为的,自强不息的,文笔流畅的,创业能力突出的、营销能力强的,大有人在,几届学子继续强校深造的比例不断提高。更有一大批同学在校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低调做人,毕业后在平凡岗位爱岗敬业,在单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是如何做的呢?粗浅地总结为:在学生工作中,建立健全“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实现完美或(兼)个性目标”的育人模式,全面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发展”。
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肯定“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不是“保姆”。即使是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充分肯定80后、90后大学生是追求做“专业人、阳光人、文明人”的积极新生代,尊重他们的“志气、豪气、锐气、朝气”,尊重他们的知情权选择权,不以“教育者”自居,调动大学生自我激励、奋发的积极性。
其次,是引导学生。这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所在。一是树立“学生工作一盘棋”的大局观。学生工作关乎育人质量,必须全院各级人员、各类业务齐心协力。谁不落实“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要求,我们都毫不客气地严肃批评,责令整改。
二是利用各类平台,让学生百舸争流,百花齐放。年轻人充满好奇心,表现出征服世界、展现自我的强烈欲望。同时我们建立制度,确认教师指导科学创新活动获得校级省级以上奖励的计算为工作量.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积极成立创新团队,参与校内大学生科学创新基金立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各类比赛,参与社团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与业务指导,鼓励参与团委、学生会工作,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环材”大家庭中,又有其感兴趣的其它组织归属,学以致用,身心愉悦。
三是不舍弃传统工作渠道.传统工作渠道,就是“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工办院团委(导师)、班委团支委”三级内部管理机制。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典的,也是最有效的。
四是我们要求学生“三积极”:即,积极广泛阅读、积极社会实践、积极体育锻炼。前两者使我们的学生“有品”、“有智”,后者使学生“有勇”。有品、有智、有勇,才可能有为。正所谓品德、学问、才具兼备,就是真君子。《论语》所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五是在目标上,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三讲,即“讲理想信念,讲综合素质、讲实事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志存高远,爱党爱国,淡泊名利,奉献社会,在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轻浮。要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自己,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论成为“领军人物”“中产阶层”、“工薪阶层”,尽心尽力了,就是成功。
综上五点,就是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培养高质量人才道路上的一点探索。
下一步,考虑我院是工科院系,我们拟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方面加强引导,如历史、戏曲、礼乐、诗词等,以真善美育人,继承优良传统,不辱祖宗先人。同时,拟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探索发挥我院专业特色,培养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
另外,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院育人品牌还不鲜明,管理队伍能力仍需加强,学生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资料分析 探究活动
现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包括了十个一级主题,将“科学探究”题列为十个主题之首,是因为它贯穿于整个教材的教学之中,也是让学生积极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资料分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中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例的编排,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与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一、顺序分析法
有些资料是按某些结构的顺序和生理功能的顺序逐一呈现的,每一则资料都蕴含有其结构和功能,顺序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知识目标的落实及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七年级《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一部分的“资料分析”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提问:“外界气体能顺畅到达肺部吗?能保障空气顺畅到达肺部的结构有哪些?”学生阅读“资料1”很快找到了答案:“气管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有足够的空间让气体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2”,很多学生读完后不以为然。我就问学生:“这则资料放在这里有何意义?”学生稍做思考后,很快就有人回答:“既然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5℃,说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只能在这个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因此,进入人体的气体也必须满足这一温度,否则将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教师给予评价,然后接着问:“呼吸道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呢?”学生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比较了不同地区人的鼻腔的不同后,得出鼻腔可以起到预热吸入空气的作用。之后又以问题“你周围空气的质量状况如何?”引入“鼻腔如何净化吸入的空气?”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很快找到答案,并由此得出呼吸道的第二大功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温暖、湿润、清洁。后面几则资料,让学生阅读后发表看法,使其认识到空气质量可以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而且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防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就要保持周围环境空气的清新,提高环保意识。这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综合分析法
在“资料”呈现的形式中,有些“资料”综合性地呈现出来,那么这些“资料”将所要认知的内容全部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分析资料时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资料”中自然得出结论。
笔者在教学《生物圈》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资料,然后问学生:“河流起源于什么地方?沿途经过了哪些生态系统?最终汇聚到什么地方?”学生沿着这条线自然就联想到了河流生态系统源自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沿途经过了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还形成一些湿地生态系统,最后汇聚到海洋生态系统。从理性上,学生认识了在地域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直接从资料中的“龟、鳄等爬行动物爬到河岸上产卵,鹭吃河里的鱼、虾、河蚌等动物,却在大树上筑巢”获知: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也能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逐一分析法
“资料”不仅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不能亲身经历的过程以形象化,同时还可以用大量的文字加以形象化的描述,使知识融于情境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充满好奇的色彩。
我在教学《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节的“资料分析”时,先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成,然后让学生想象出地球刚形成时的景象。学生的想象力相当丰富。我并没有给他们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而是让学生阅读资料,从充满神奇色彩的文字中想象出地球刚形成时的景象,同时观看科学家推测出的地球刚形成时的动画片。学生根据图文进行概括:地球温度很高,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天空中经常电闪雷鸣。通过与现代大气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学生达成了共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那么生命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接着分析“资料2”,并进一步讨论,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推测出有机物形成原始生命的这一漫长过程,从而在脑子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关键词:服装材料;太空棉;莫代尔;教学方法
1.新型服装材料学的重要性
服装材料学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设于第2或者3学期。旨在让学生掌握各类服装材料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具体有一要求为:
要求学生学会对各类服装材料进行专业评价以及掌握服装设计中面料选择的基本原则,以指导服装设计工作的最终完成;所以要对面料的市场调研,选择按纤维原料分类的方式进行新型面料的收集。
2.新型服装材料面料的市场调研,面料选定与分析
案例(一)
太空棉面料教学方法如下:
太空棉也叫慢回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下属企业所研发,是一种开放式的细胞结构.具有温感减压的特性.也可以称作为是一种温感减压材料。把这种材质应用在航天飞机上。为了绥解宇航员所承受的压力,保护宇航员的脊椎,特别是航天飞机在返回和离开地面时宇航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也最危险。为了保护航天员的安全,故发明了这种材料。
1)分析成分:太空棉由五层构成,基层是涤纶弹力绒絮片,金属膜表层是由非织造布、聚乙烯塑料薄膜、铝钛合金反射层和表层(保护层)四部分组成。金属膜表层与絮片基层用针刺法复合在一起。利用人体热辐射和反射原理达到保温作用,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与棉花相比,在同等保温效果的情况下,使用太空棉可将重量减至四分之一以下。
2)分析性能:太空棉是一种开放式细胞结构,产品的密度都是在150千克/立方米以上。具有温感减压特性,是柔软及耐用性的完美结合。能吸收冲击力。能忆变形,有自动塑型的能力。能防菌抗螨,抑制霉菌生长,驱除霉菌繁殖生长产生的刺激气味,当有汗渍唾液等情况下,显得更为突出。透气吸湿,由于每个细胞单位间是相互连通的,吸湿性能绝佳,同时也是透气的。
3)分析用途:太空棉是一种开放式细胞结构,具有温感减压特性,可制作各种服装、特种职业装、鞋、帽、床上用品、帐篷及门窗帘等。
案例(二)
莫代尔面料教学方法如下:
莫代尔面料用云杉、榉木制成的木浆粕,通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加工成纤维。该产品原料全部为天然材料,对人体无害,并能够自然分解,对环境无害。莫代尔纤维制成木质浆液后经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制作而成,是一种纤维素纤维。
1)分析成分:与棉一样同属纤维素纤维。
2)分析性能:莫代尔产品因为它本身具有的很好的柔软性和优良的吸湿性但其织物挺括性差的特点,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莫代尔纤维柔软、光洁,色泽艳丽,织物手感特别滑爽,布面光泽亮丽,悬垂性均比现有的棉、涤、人棉好,有真丝般的光泽和手感,是一种天然的丝光面料。具有合成纤维的强力和韧性。纤维吸湿能力比棉纤维强,能保持干爽、透气。有良好的形态与尺寸稳定性,使织物具有天然的抗皱性和免烫性,使穿着更加方便、自然。
莫代尔纤维的染色性能较好且经过多次洗涤仍保持鲜艳如新,且吸湿透彻,色牢度好,与纯棉相比,穿着更舒适,没有纯棉服装易退色,发黄的缺点。因此织物色彩鲜艳、面料服用性能稳定,越洗越柔软,越洗越亮丽。
3分析用途:贴身织物、睡衣、运动服、休闲服和保健服饰产品。Modal纤维的特点是将天然纤维豪华质感与合成纤维的实用性合二为一。具有棉的柔软、丝的光泽,麻的滑爽,而且其吸水、透气性能都优于棉,具有较高的上染率,织物颜色明亮而饱满。Modal纤维可与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如棉、麻、丝等,以提升这些布料的品质,使面料能保持柔软、滑爽,发挥各自纤维的特点,达到更佳的服用效果。
3.总结
通过调研,对新型面料面料的学习更深一步,特别是新型纤维的开发运用,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调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不仅仅局限在色彩的艳丽与款式的独特上,更看重对衣服材料的质地、手感以及服装是否适用于人们进行现代的各种活动。
调研要求学生将面料的纤维进行分类,再逐一进行分析。分类如新型棉织物、新型毛织物、新型丝织物、新型麻织物、新型人造纤维织物以及新型合成纤维织物。
学生调研可以了解面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017年怎么样的面料流行,人们对面料的性能要求有什么,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更进一步的了解,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关注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程朋朋,陈道玲,甘应进,陈东生.基于培养检测实用人才的纺织与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纺织科技进展[J]2016,11:57-59.
通过认真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辩证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传播科学发展观中的具有双重身份。首先,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的发展观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冲破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对待学生坚持做到关爱、尊重、理解、宽容、激励,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在表扬中成才,在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这样的理念才是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深入的理解。
其次,教师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社会的发展最终依赖并体现为人的发展,这是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在传播中应慎重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全面发展所肩负的责任,从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强烈的欲望。发展不是单调的,而是全面的、丰富的、适宜人性的发展,带给学生这样的观念,是为了唤醒学生全面发展的冲动,这种冲动付诸实践并最终有所成就,在客观上必然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当我们把问题归结为“人”的时候,学生也将汲取科学观念的营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观、发展观,这也就是我们在学生中传播科学的发展观所要达到的最直接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自己紧紧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深挖细找。发现了许多问题,
1、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平时忙于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上做得还不够,对教育教学如何科学发展没有形成成熟的理念,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思想观念滞后,导致工作思路不开阔。
2、是工作创新的力度不够大。对一些需要创新的工作,缺乏闯劲,推动力度不够大。
3、是深入调研不够经常。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深入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不够。
4、是只限于考虑自己的工作不出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上考虑得不够。
5、是作风不够扎实,仍然存在工作浮躁、急躁现象。
6、由于当前各项工作日愈繁重、工作效率仍需继续提高。
7、、是工作经验、对外协调和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8、、是终身学习的意识还不强,总觉得年龄大了,学习很吃力,记不住,就放松了学习提高。
一、实习目的
1、使自己在大学三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师技能得到一个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并作为自己踏上真正的教学岗位之前的一次演练。
2、通过观察和了解实习学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向优秀教师学习,更好的提高自己教师技能。
3、通过实习,也可以检查自己在面对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与改进,争取以最佳状态走上日后的教学岗位。
4、进一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本次教育实习中,更好的学会与人相处,协调自己的各项组织能力,更有团队精神。
二、实习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要求
1、准备阶段:月下旬至月20日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参考书等资料,认真搜集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详细教案。完成五个一,根据教育要求认真学习教育实习相关文件,学习教学论和班主任工作在理论知识,进行试讲微格教学,练好三笔字等。
2、见习阶段:第一周月20日至月25日
(1)听实习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积极与学生们友好相处,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旁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预讲。
3、全面实习阶段:月26日至11月8日。
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工作三个方面。
(一)教学实习:
(1)备课:
a、在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思想状况、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特别要了解与本课题的知识、技能教学直接相关的情况。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含时间分配)。并考虑教具的采用、制作,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板书的设计及演示程序,布置的作业等。
c、编制教案。教案要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具的准备及教学过程。
d、先将自己拟编的教案给指导教师阅读并征求意见,然后修改为正式的教案,在上课前二天送指导教师审批,经签字同意后字后,方可到班上课。
(2)上课: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板书、板画要清楚,布局适当。
d、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杜绝方言,减少“语病”。板书要清楚、工整、无笔顺、笔画错误,不写错别字。
e、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讲课中应恰当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应随时使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对学生回答评价要中肯,指明正误及努力方向。
f、注意与原任教师和前后上课的实习同学搞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
(3)听课和评议:
a、要虚心学习,经常听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习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
b、实习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4)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书写规格要求。
b、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c、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要持慎重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语的书写要正确、规范。
e、辅导学生时要深入到班级中去,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辅导,如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内容等。
f、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自习课辅导、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环节的工作。
(二)班主任实习:
a、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办干部会议,找学生谈心,悉心观察。
b、做好日常的班级工作,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c、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d、针对各异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了解班干部的个性与工作能力,督促班干部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对后进生进行特别辅导,了解其家庭,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请况,寻找原因帮助进步;与中等学生沟通指导,让他们保持甚至提高,争取进步。
e、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f、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g、定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调查:
a、搜集浏览调查教育研究的有关资料,学习一些优秀的研究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b、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了解城关中学的文化底蕴,教学管理特点,教改经验等;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经验,教学方法等;关注华附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政治思想状况等,搜集有用的一些资料。
c、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做准备。
3、总结阶段:11月9日至11月15日
a、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b、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c、按照实习队计划要求,组织好教育实习鉴定工作。
关键词 材料专业 分析化学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45
On 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Innovative Teaching
HE Xiulan, ZHENG Wei, QI Shuyan, WANG Jihua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 Aim at existing problem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of materials maj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is carried through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and establishing experiment specifically on the basis of course content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 The student's interest is increased and teaching quality is improved with organic bonding course content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 and helpful reference and consult are provided for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of materials major.
Key words Materials major; Analytical chemistry; creative teaching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鉴定物质化学组成、测定组分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及存在形态。①分析化学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定性与定量分析、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及各种滴定分析等内容。材料学专业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工艺及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发展前景广阔。②③分析化学是材料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及就业等方面都有重要联系。因此该课程的学习对培养人才的思维模式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④目前,我校材料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分析化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需要脱节。目前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与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不适应。比如我校材料专业中有机高分子专业与无机非金属专业,两个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开设的实验基本相同,未能与各自的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学生“学”“用”明显脱节,导致学生缺乏科学思维分析实际问题。
(2)实验缺乏针对性。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及相关原理,在实验内容中会有所体现。但目前所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均是以完成教学为目的,未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实验,学生做实验积极性差,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完成实验,未认真思考实验原理,甚至连实验报告也不认真总结,只是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而已。因此,目前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未能有所提高。
(3)教学方法枯燥。分析化学课程的基础原理与基本理论较多,化学反应繁多,各类滴定曲线及滴定原理复杂,在授课过程中,与相关的材料专业知识很难融合。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过分强调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会使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及趣味性,不但学生学习效果差、效率低,也降低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4)评价方法单一。目前我校分析化学课程的考核基本上还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通过一张期末测试卷很难全面、公正、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部分学生在临考前突击背笔记、做练习题,即可侥幸过关,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为激发材料专业学生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针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专业特点,对该课程进行了创新性教学改革。
2 分析化学课程创新教学
2.1 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不同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学时的安排应有所不同。首先,针对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先统一界定基本的理论教学内容(此部分占整体知识点的70%左右),这部分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以保证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也方便日后考核。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教师可对部分教学内容实行自主性教学(占整体知识点的30%左右),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界定教学侧重点,精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知识点的基础上,能拓宽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第二章误差、可疑值的处理这部分内容涉及计算,公式多且繁杂,单纯依靠讲解例题授课,学生会感觉枯燥。在授课过程中,可将相关专业知识引入。例如,学生将来做毕业设计及技能训练等时,均会遇到数据处理,某些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可疑数据。如在测量试样的抗弯强度时,需要5~6个试样进行测定并取平均值,某些存在缺陷的陶瓷样品获得较低的抗弯强度,此时可以利用分析化学的四倍法与Q值法进行可疑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处理的能力,又提前了解部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材料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均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了解很少,在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态度及今后的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给这些学生授课时,结合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及专业特点,给学生更多的专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2.2 有针对性地开设实验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点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在有限的学时内,不能将所有的分析化学实验都开设。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效果,在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根据专业特点,对开设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革。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有针对性地将所有的实验项目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尽可能地让所开设的实验与专业有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吸光光度法这一章的分光光度计相关实验对于无机非金属专业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无机非金属光催化材料的吸光度。通过开设此类实验,使学生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学生将来做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配位滴定法涉及高分子专业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相关的实验高分子专业一定要开设。通过有针对性地开设实验,将分析化学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兴趣,也提高了分析化学理论的授课效果。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比如在绘制标准曲线时,可教会学生利用Origin或Excel软件进行曲线的线性拟合,提高学生微机应用能力及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3 课堂教学方法革新
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首先,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与原理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⑤比如,提出无机非金属专业学生分析陶瓷粉体质量检测的问题,并列出解决方案,这里应用了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分析化学原理,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形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制作分析化学课程课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出分析化学课程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该课程理论教学,通过图片、动画、音频等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上课,不但可以加大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教师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方便教师授课。
2.4 建立灵活多样的综合考评体系
分析化学课程的考查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闭卷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60%)。另外,由于该课程的基本原理与知识点均可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印象,因此该课程的实验尤为重要,实验成绩根据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20%)。另外,平时成绩由任课老师给出(占总成绩的20%),这部分成绩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讨论三个方面,尤其是课堂讨论部分,主要根据是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理解知识,在讨论中培养团队精神、思考能力及综合表达能力。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合成绩,建立公平、合理的综合考评体系。
3 结语
分析化学是非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后续课程的基础,学生掌握其基本原理与内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在分析目前的教学状况及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创新性教学改革,注重专业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分析化学基础内容,而且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高等院校材料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201300018)
注释
① 黄昊文.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2-44.
② 顾佳丽,马占玲.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3):147-148.
③ 赵明,白丽明,张文治.“Seminar”教学模式在本科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