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

第1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部分中指出“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绘画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手段之一。绘画在幼儿想象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幼儿最喜欢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绘画可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

一般两到三岁的处于涂鸦期的幼儿都爱拿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蜡笔、铅笔、粉笔,甚至是树枝等,在能留下痕迹的平面材料上又涂又画,这些他们随手画出的线条虽是杂乱无章的,成人在观看这种作品时,如果离开了幼儿的语言解释,一般是无法辨认其代表什么,但是,涂鸦期的儿童作品也是其生活经验和审美情感的反映,也是孩子们最宝贵想象力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手的灵活准确性,为以后真正的绘画打下基础,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诱导他们去涂鸦、去画,并且为他们提供较充足的物质条件及宽裕的活动空间,鼓励他们去涂、去画,利用儿童绘画敏感期开展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这一点尤为重要。

涂鸦期的孩子根据其年龄和认知特点不同表现出来的涂鸦期作品也有所不同,可以分为无意识的涂鸦期和有主观表象特征的命名涂鸦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属于幼儿的绘画敏感期,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感官发展敏感期,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伴随着这些特殊的敏感期飞速地发展着,处于涂鸦期的孩子智力发展逐渐快速提高,所以作为家长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及时把握好幼儿的这个涂鸦期,恰当地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多种感官能力。

在绘画敏感期,孩子们的绘画表现之外体现的更多是其语言智力的发展,更多的是可贵的想象,这时候的涂鸦绘画仅仅是符号、图示语言,他们的涂鸦作品我们不可能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而应该学会聆听,处于绘画敏感期的孩子们的涂鸦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折射出儿童天性的烂漫可爱,我们在孩子的绘画敏感期要学会去读懂孩子,给孩子一些帮助和刺激,诱发其内心的感觉、思想更加成熟。

如果要求这个时期的孩子画什么像什么,结果不但会使孩子讨厌画画,还破坏了他们的成长机制。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教给他们什么。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去对儿童进行帮助,而不是按照我们设计的教育模式去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样我们才可以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其他心智能力的提高。

第2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一天,刚满3岁的小儿看见户外晒衣服的绳子上只剩下一只袜子,就好奇地问妈妈:“另一只袜子哪儿去了?”妈妈出去一看,果然绳上只挂着一只袜子,另一只袜子被大风刮得老远。当天晚上,我刚洗完脚,正在穿第一只鞋子,这时小儿怀里抱着个球从操场上回来了。一进门,看见我只穿着一只鞋子,赶紧急着问:“爸爸,另一只鞋子是不是丢了?”然而,这一回爸爸的鞋子并没有丢,而是仍然放在地上,只是暂时还没有来得及穿。再加之洗脚盆又挡住了小儿的视线,使他产生了“爸爸的鞋子丢了”的错误判断。尽管如此,它却使我们看到了3岁左右的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掌握了成对出现的事物的概念,并能用“一个”、“另一个”等对应词来表示。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本身,又显示了幼儿初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问句形式的广泛使用和求知欲的明显增强,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水落石出。

“放我出去,自由万岁”

那天,学校的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赶紧起床打扫屋子,洗漱完毕,准备去食堂买早饭。此时,妻子夜班未归,只剩下小儿一人睡在床上。为了防止小儿醒来后到处乱跑,我在去食堂之前特意将纱门关上,并在外面扣上门扣子,这才放心地离去。当我从食堂里买好早饭回来时,小儿早已赤着双脚,站在纱门里面往外瞧。我隔着纱门问他:“是不是门关起来,你不能出来了呀?”小儿大声说:“放我出去,自由万岁!”

一个3岁多的幼儿,怎么会使用起这样一种抽象的短句呢?原来,《娃娃画报》上刊登了一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的画面。其中的一只小鸟说:“放我出去,自由万岁!”小儿听我讲过这个画面。因此,当我提起“被关起来了,不能出去”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动物被囚的情景,喊出了“我要自由”。然而,当我问他“自由”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可见幼儿初期已经开始能够使用某些抽象的词句,学会了“知识的迁移”。但他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模仿性,需要成人的点拨和引导。

“别动!我给你理发”

有一天我正在睡午觉,在睡梦中,总觉有一支手枪顶住了我的脑袋,接着响起了“嗒嗒――嗒嗒”的射击声和“呜哇――呜哇”的警笛声。朦胧中,我以为是小儿在玩他那手枪射击的鬼把戏,可睁开眼睛一看,又不像是射击的架势。只见他一会儿开动电子玩具枪,对着我的头发“嗒嗒――嗒嗒”地响几下,一会儿又拿起梳子和刷子将我的头发理理刷刷。我问他为什么用枪对着爸爸时,他诡秘地说:“别动!我给你理发。”我明白了,小儿正在扮演一个理发师傅的角色,运用前几天我们刚买的电子玩具枪做理发的游戏呢!

能够将一种玩具当做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工具,并将另一个人纳入自己的游戏活动中,这离不开原型启发,然而更需要儿童的灵感。因为它比儿童单纯使用玩具枪射击或使用理发工具理发更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因此它是儿童思维和想象的结晶,是儿童经验和智慧的杰作。

“把抽屉关上”

第3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是我们的孩子天生缺乏想象力吗?显然不是。

泽达狼吞虎咽吃完晚饭后,就趴在饭桌边开始端详起一桌饭菜来,竟全然不顾我们大人还在吃着。忽然,他惊呼:“妈妈,焰火!”啊,哪里有焰火啊?再仔细一看,我的天哪!我怎么也想象不到,一碗芝麻粒,他鼓着腮帮猛一吹,芝麻乱飞四溅,然后一一落下,迎着餐桌上七彩的灯光,真的宛如飞溅的焰火。多么奇妙的想象啊!这是一个三岁孩子眼中的世界!

但为什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慢慢地流失呢?是什么像锉刀一样磨平了孩子的想象力?成年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担当起教育的重任?尺度在哪里?如何做才能保护好孩子们最可贵的品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一份科学的答案。

所以,我想说,保卫孩子的想象力,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一、培养开放式的思维

定性思维是孩子想象力的杀手。创造力就是把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起来,再把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来。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多用开放式的方法提问,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会得到足够的发展。

比如拿孩子阅读图画书来说,图画故事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图画故事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孩子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的过程,通过想象,孩子可以把书中的画在心里转化成为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生动地再现故事场景,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还丰富了孩子的审美体验。

二、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

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希望孩子想象力丰富且有效能,就应培养他们好问的习惯。我们要注重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学会逐渐放手,引导孩子试着靠自己的智慧去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事。

首先,应尊重他们的提问,对孩子的提问持认真倾听、回答的态度,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责;其次,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别用父母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更不应该把自己的答案强加给他们。

要求孩子独立思考,并非父母可以甩手不管,而是应该花时间和精力,用可行的办法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既促进交流,又让孩子学习思考。

三、鼓励孩子参与实践

第4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隐形翅膀;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简而言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利用孩子乐于探索的天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给予他们足够勇气的同时指出行之有效的途径,从而逐步引导、规范而并非限制、禁锢他们“幼稚的”感知与认知能力,进而帮助他们通过独立思维建立起人生第一阶段的“梦想体系”。完善而有效的“梦想体系”来之不易,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亲近外界、发现自我,培养孩子的认知与感知能力

如何建立“梦想体系”,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培养想象力。首要指出的是,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它和“空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想象,是建立在外部世界和内部自我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一旦脱离实际,漫无边际又不切实际的想象就会成为一种白日梦式的“空想”,这无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进步,甚至会造成他们性格与心理上的障碍与扭曲,从而让行为与生活或者现实发生脱节。因此,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首先应该引导孩子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纽带,与此同时辅助他们与内部自我建立沟通的渠道,由此逐步培养他们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和对自我的感知能力。

感知与认知能力是想象力的基石,丰富而积极的想象力是完善而有效的“梦想体系”的强大支撑。感知与认知能力的获取与提高,在于让孩子亲近外部世界的同时发现内部自我。只有当孩子对外界产生了足够的认知,起初空泛的想象才会变得有根有据,想象才能成为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动力,梦想体系由此获得萌芽的土壤。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启发式”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个真实案例,家长在周末出游的实际教育过程中,看到了一座高山,要求孩子形容山的高,于是启发式发问:“你看,那山多高啊,到底有多高?它高到了什么程度?”而孩子过内心思量所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那山很高,高得几乎可以摸到太阳了!”事后这位家长找到我,说:“你说多夸张?山高的能摸到太阳,这怎么可能啊!”作为教师,在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与想象开解家长的同时,我欣然意识到学生已经对他的所见所闻有了真情实感。当梦想照进现实的刹那,他小小的胸怀中不仅有了高山的形象,还有了一幅“旭日东升”的直观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象化蓝图指日可待。

从表象到具象,锻炼孩子的抽象能力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当孩子对外界与自身有了初浅的认知与感知后,引导与规范他们的想象力,使这种力量发展成为一种分析、思考与判断相结合的思维能力,是“梦想体系”建立的关键节点。这种思维能力,就是抽象能力。

确切地说,想象是一种自由的、发散式的思维工具,而抽象则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有意识、有价值的主观行为。在二元结构的世界里,通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本质,进而再造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新形象,这一具象过程的依托正是抽象能力。当然,对孩子来说我们不能过分要求他们彻底领悟并且完全具备这一能力,但在课堂和生活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不断培养他们的认知与感知能力,与此同时督促他们身体力行,以此不断更新他们的视野,不断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教育的实际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孩子好奇的天性和天真的个性,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动用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由表及里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和思想的圣殿。

比如在教授孩子认识花草树木的同时,要让他们能够抽象出一个灿烂而又完整的春天;而在描绘春天的同时,又让他们依据亲身体会具象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等一年四时不同的景象。他们幼稚甚至可笑的作品,是他们思维与抽象能力日益完善的见证。其实,教育的目的并非在于培养一个个面目相同、行为相仿的群体,而在于培养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教育也并非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而贵在传授学生生活本领,令其掌握生存之道。当孩子对课本和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具备了深入浅出的抽象能力,他们才能够对生活里的人情事物心存感知,才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萌生最初的“梦想之芽”,他们的人生由此变得异彩纷呈与众不同。

启蒙与自我启蒙,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想象,几乎是一种无所不能的思维活动,想象力其实质是主观上借助思维活动以认识、区分并把握未知世界的能力。丰富而积极的想象力、规范而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不但能够弥补个人视野的局限,还能够促进个人身心的全面进步。思维活动和其他任何人类活动一样,日久天长会形成固定的模式与习惯。驾驭想象力,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然而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经受科学的、艰苦的培养与训练。

就教育教学与孩子全面发展而言,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层面,能够加速他们“梦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并且促进这一体系的日臻完善,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师长和孩子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这一互动过程必定是长期的、持续的、相互的,而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渠道,是在教育尤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过程中时刻在意师长的“启蒙”与孩子的“自我启蒙”。

第5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向心力,培养,方法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地想象、创新,值得我们美术老师去研究并努力实践,这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对美术教学的迫切要求。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一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外国教师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当让他自己创作一幅画时,他却无从下笔。因此,外国人评价说:“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二是教学因素,一些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当前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训练孩子形象的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课题。

1.要善解儿童,在生活中启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限制的,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平时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弱化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应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避免形成僵化、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以在绘画引导活动中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启发每个孩子萌动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会出乎意料表露出来。

2.善于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开阔儿童的想象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大树、小动物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上述内容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再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作品显出的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会因儿童自己的想象而丰富多彩。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必然会为学生开启了想象大门金钥匙,使他们发现美好并努力展现创造美好。

3.善于启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会得很好的效果,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层级。

4.善于欣赏儿童的作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第6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家长们肯定都还记得那一场有趣的官司:1968年,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结果是,家长打赢了官司,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发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就是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

然而,一种怪现象正在孩子们当中蔓延开来,使我们原本聪明无比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想象力。那就是“懒脑”现象。

“懒脑”现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施尔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的孩子与30年前的同年龄孩子(1976年)相比,3~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已大幅度提高;而1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非但没有像人们想象的大幅度升高,相反要落后1~3年。原因是:学校密集的考试;经常看电视(只能鼓励孩子们的被动性);很多时间玩电脑,使他们不愿做对开发智力大有裨益的动手能力的手工活。

让宝宝从小拒绝“懒脑”,摆脱“懒脑”,放飞想象力的翅膀,你可以这样做:

1 大量观察。人的想象总是以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为基础的。头脑里的形象是通过广泛接触事物而形成的,丰富、开阔而深刻。反之,孤陋寡闻,头脑中形象单调且稀少,想象自然狭窄、肤浅。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多让孩子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孩子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的事物形象。

2 让孩子多听故事。多听故事,就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经常听广播中的评书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相声等节目,还要抽空多给孩子讲故事。同时,还要启发孩子自己多讲故事。开始可以复述故事,渐渐自编故事,这对发展孩子。

3 大量阅读。如果孩子能够自己看书,这对她想象能力的发展就有利了。因为靠听别人讲故事,总归有局限,如果自己通过视觉来阅读,就可以经常主动地进行再造想象。所以,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就要及早指导孩子阅读,而且还要多给孩子买些书,为孩子大量阅读提供条件。

4 绘画和写话。从小教孩子画画,有助于发展她的观察力,也有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因为无论画什么,总是先想象而后才画出来的,即使三四岁的孩子,有时画个东西什么也不像,但这培养了她的想象能力。至于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让孩子把想说的写下来,也是培养孩子想象能力的好办法。因为要通过文字写清楚一件事,没有反复认真的想象是不可能的。

5 多实践。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游戏,让孩子适当看看电视和电影或者是鼓励孩子拆装废旧物品,适当给孩子买一些智力玩具。比如废旧的钟表可以让孩子拿去拆装,甚至家里的电脑等物品,家长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装维修。这都有助于孩子积累经验,发挥想象能力。

6 丰富语言。尽管孩子的头脑里有丰富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

7 多让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练习,鼓励孩子思考时多转几个弯,同时鼓励他们不按成年人的思维定式进行思考。

这些行为扼杀想象力:

1 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2 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3 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

4 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链接世界:

身在美国,两个孩子都在美国读书的妈妈陈晚告诉你,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

1 美国小学里艺术类功课的设置,要比中国丰富得多。算术语文固然重要,但艺术熏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我家二宝的绘画课上,有一次美国老师就是这样告诉学生的:来,你们都画一个外星人吧。这堂绘画课的结果是,美国老师收到了几十个外星人的图片。无所谓标准答案,更谈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设计外星人的孩子们,最后都得了高分。

除了绘画课,美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非常值得称道。美国小学生到了三年级,人人都要选修一门乐器。随后,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这门乐器会跟着孩子们一起升学。

音乐和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作曲家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的?一定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聪后的贝多芬,他晚期的创作被认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域翱翔”。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贝多芬的晚期成就。

2 美国中小学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外出远足(field trip)。

美国学校外出远足教学的距离有远有近,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比如我家二宝去年上音乐课时,全年级同学跑到纽约的百老汇观看音乐剧去了。最近二宝的学校又去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艺术馆看画展。我觉得无论是课堂还是外出教学,美国学校对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方面非常用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学校借鉴。

美国中小学每年至少会举办一次科学节(science fair)。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科学节的比赛。这种比赛选题非常随意,没有标准命题,孩子们对什么拿手,对什么感兴趣,就拿什么课题去报名来试试身手。记得我去年参观一个科学节时,看到一位美国孩子的研究课题非常有趣,他研究的是可口可乐瓶子的变迁史。还有孩子研究当地出产的岩石。

3 让孩子做喜欢的事,他才会做得最好。

第7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激发;儿童;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15-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要知道如何去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如何去张开儿童想象的翅膀,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被心理学家誉为智慧的翅膀,心理学家告诉世人:"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和幻想则是这朵绚丽花朵的花蕊。"是的,想象能使儿童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更广阔的认知世界,使儿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的去翱翔。儿童是富于想象的,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尊重儿童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是一种美丽的劳作。那么,要如何张开儿童想象的翅膀呢?

1.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基础

如果您留心观察,一定会发现类似的有趣情境:一只普普通通的肥皂盒子,到了孩子的手中情形却大不相同了——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会一边把肥皂盒推向前推进,一边喊着"嘟嘟"。实际上,此刻孩子已把它看作汽车了!这种现象正是孩子最初的想象活动。以后,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中经常伴随着一定的想象活动。但3岁前孩子的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只能在具体行动中进行,而且想象还很简单,只是实际生活的简单改造和重现,基本上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

孩子进入了儿童期,想象的内容,想象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扩展,当反映更广阔的领域里的生活时,孩子已经能展开幻想的翅膀。一根简简单单的竹竿,孩子脚往上一跨,拖着竹竿奔跑,竹竿就变成了奔驰的骏马,而把竹竿拿在手中挥舞,竹竿又成为了马鞭。他们会想到星空的境界,也会想到地面下的情形……

2.充分利用文学等艺术,讲故事等激发儿童想象力,猜迷语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主要途径

充满想象的童话和神话故事最能引起儿童的遐想,所以,要有目的地去选择能够发动儿童想象的文学作品,还可以釆用读编故事,排图讲述等形式来激发儿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讲故事,猜谜语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孩子酷爱听故事,尤其是最能促使儿童想象的童话和神话故事。

如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皇后,王子等人的结局会怎么样呢?安徒生童话中的"拇指姑娘",还有《神笔马良》等等,这样的一些童话故事,都会给儿童带来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尤其为突出的是超乎寻常的创造想象力。

3.让儿童在美术生活中激发想象

美术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儿童园,应为儿童准备一些画笔、粘泥、彩色纸或小积木等。让他们去捏、去折叠、去拼搭,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孩子在一边想象一边涂画、拼搭的过程中,因受其一定技能的影响到和限制,难以表达想象的内容时,教师或家长应适时的教孩子一些表现技能,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

其实,在美术活动中,意愿画不失的为一种培养孩子创造想象的有效过手段。画意愿画就让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在构思图画内容和布局时,必须进行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应该注意的是家长和成人千万不可代拟主题,代定内容,而应对孩子启发、诱导。

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更不能以"象不象"为标准。那使儿童画得四不象,也要与儿童交流,知道儿童所想,有一次我们画意愿画《月球》时,有个小朋友画了嫦娥,而其它的小朋友大部分都画了星星、月亮,我就问:"你为什么画嫦娥?好美哦,可以告诉老师吗?"小朋友受到鼓励,表达了自己的想象:"因为天上有嫦娥,嫦娥奔月,有可爱的小兔子,旁边有桂花树,哦,还有吴刚呢?"小朋友边说边画上桂花树和吴刚。顿时我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当时我及时的表扬了她,并让她简单的复述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

所以,要尊重儿童的表现和表达,鼓励和发现儿童的想象与创造。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及时发现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教师的尊重、理解与肯定,不仅能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使其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其它儿童想象与创造的潜能。

4.可以将孩子引进快乐的游戏王国,激发儿童想象

孩子的整个游戏王国是靠想象支撑的,在游戏中,孩子的想象异常活跃,一个孩子抱着"娃娃"做游戏的时候,她不仅把自己想像成"妈妈",还要想象"妈妈"怎么样爱护自己的"孩子"。当她把一顶白帽子扣在小脑袋上,煞有其事地做医生的时候,头脑中就会不断地进行着有关的方面的想象活动。为您的孩子创设游戏的条件,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游戏王国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在有效途径。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它通过了扮演各种角色,发展了游戏的情节,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其实,这是一种通过玩具来激发儿童在想象中的作用,这是不可忽视的。

其实,如何去激发,去张开儿童想象的翅膀,还有很多很多,数不胜数,如,在音乐中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进行"情景描述"来激发儿童的想象等等。只要给儿童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不要定格儿童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儿童的想象,让孩子们异想天开。那么就会充分发挥和张开儿童的想象力了。

想象力是孩子思维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实,凡是创造想象能力发达的孩子,大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好奇心,有学习研究的热情,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而且勤奋乐观,还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智力,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作为一名启蒙者,我们都要善于发现,寻找到儿童想象的翅膀,然后去激发儿童的想象,为他们创造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创造的心灵!

参考文献

第8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一、在活动中萌发小学生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小学生改变思路肯定小学生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绘画太阳七色光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小学生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小学生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小学生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小学生一些提问,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孩子们,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小学生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让大自然启发小学生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指导小学生画一片树林,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小学生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小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小学生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小学生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小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小学生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小学生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小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小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小学生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小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第9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讲述看到了一些什么颜色、怎样的花、枝叶怎样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鲜花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世界里各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