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暖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尽管爷爷奶奶去世很早,童年的我并没感到不幸。那时父母要挣工分无暇照料孩子们,就把我寄放在同村年迈的姥姥家,放工再接回家。姥爷每次上街卖菜回来,总会变戏法似的从菜篓里掏出糖果、油条、麻花、水果来,姥姥隔三差五会为我煮个鸡、鸭、鹅蛋或烙个油馍,我津津有味的吃着,心中充溢着幸福的暖流。当时灌溉条件不够,水稻种植少产量低,米饭成了稀罕物。小孩们牙口不好,都讨厌吃细长的面条,晚上母亲总是想法为我炒碗香油干饭,当我把小碗舔净得时候,心里被幸福的暖流滋润,夜里睡在妈妈身边,连做梦都发出惬意的笑声。
6岁上学,寒来暑往11年,从小学、初中上到高中,一直在学习的殿堂里攀登。求知欲和出人头地的志气激励着我博闻强记,力争上游。大量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时常让人神经紧张。成绩榜的每次揭晓,都令人惴惴不安:分数高,快乐是暂时的;考砸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白眼和个人的自责,芒刺在背,闷闷不乐。初三上学期,因床位紧张,我不慎感染了疥疮,被迫回家治病。母亲见状,连忙上街买来疥药,烧水让我洗澡敷药,帮忙挤破脓疱擦洗后背,换洗衣裤搭绳暴晒,为我烹调可口饭菜,直至一周后痊愈。得病的日子着实痛苦,而母亲的关怀与照顾让我体会到幸福暖流的力量。
考入大学,基本远离了家庭的光圈,独自开始尝试自主生活。参加银行工作后,大多封闭在玻璃柜台内,终日埋头于传票、钞票、账簿报表世界中,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要么打牌消磨时光。因请假不便,一年难得回家几次,除了过年回家稍长些,其余时候不过一两天光景。随着工作地点的频繁调动,回家的心情也渐渐淡色不少。年过花甲的母亲每次总要为我专门炒碗好菜,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我提醒她不必“优待”我,她依然如故。
1995年春末,我因连年饮食不规律患上胃溃疡,病情发作时特别痛苦。8月调回家乡营业所上班,总算解决了我食无定所的难题。除了早上时间仓促外,中午晚上没事我都要回家吃口热饭。母亲亲手为我烧菜做饭开小灶,希望尽早养好我的胃病。当时的我是饿得快,吃得少,稍一过量就发撑,心情烦躁,每顿饭也就吃上一碗稍多点,弄得母亲很为难。幸好我在镇医院钡餐透视查出病根是胃窦炎,对症下药病情开始好转。在母亲历时一年的精心调养和药物治疗下,我的胃病终于初愈。在倍受胃病折磨的日子里,母亲的关爱就象那深海的暖流,持续涌来直至融化我体内肆虐的痼疾。此后,我再次离开母亲身边,尽管胃病时有发作,但经过我及时抓药和饮食调养,很快就能病除,人也长胖了不少。五年后,当我调往行机关任职,胃病已彻底痊愈。
2004年11月,古稀之年的老母抵不过风寒的侵袭而匆匆病殁。因事务缠身未能在母亲临终前两个多月时间里见她一面的我,心里充满深深的自责与悲伤。孰料随后几年全家接连遭受厄运和波折。我因性格刚直,先后遭遇仕途、工作、感情的轮番打击,陷入人生的最低谷。离开银行的一年多岁月里,我的胃病再次发作,成夜失眠,体重落廋了十几斤,头发也成把的脱落。我身心俱疲,整个人就象沉船冰海的旅客,绝望地感叹末日的来临。职场竞争的冷漠,不择手段的倾轧,流言蜚语的讹传,往日熟人的白眼,让我彻底领教了人情寡淡、落井下石的厉害。一位曾经共事过的杨姐,没有嫌弃落难的朋友,她通过同学为我谋取了一份医院收银工作,月薪六百元,尽管我思虑后谢绝了,但我真心感谢她无私的扶助——这份暖流至少让身处逆境的我感受到些微的温暖,多份闯出陷阱的信心。
果然,2007年10月信阳市直事业单位首次公开招考,并未备考的我笔试在报考执法局的1200多人中排名第二。几经周折,最终在次年3月正式报到上班。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滴血的心灵伤口慢慢愈合,胃病又痊愈了,人也变得清醒低调许多。工作之余,更多操心起家人家事来。母亲辞世后,照顾三位未成家的哥哥成了我义不容辞的义务,保护家庭核心利益与尊严就是我不容逃避的责任,尽管我也是孤家寡人。
农历八月十四是二哥生日,过去从未在意过。今年我特意上街割了二斤猪肉,买些其他菜,张罗着为54岁的二哥过一场没有烛光蛋糕的生日。母亲不在了,别人不会主动关心过问三位兄长的冷暖,我要用行动传递爱的温暖,以免使他们整日生活在节衣缩食的苦行僧世界中。这次回家,其实我内心埋藏着个小秘密:下周二就是六哥的生日,往年十月下旬种罢麦,六哥就出外打工去了,生性吃苦忍耐的他那年为自己过一场像样的生日啊?今年事出有因,六哥破例在家多呆了近两个月,正好有机会为他提前操办一下生日。
次日上午,我徒步5公里前往临乡的集镇,买了二斤瘦肉和二斤豆芽拎回来,让六哥包些水饺“打牙祭”,留些肥肉炒菜吃。当我说明意思后,六哥说没必要,我斩钉截铁地说:“不!指望别人来关心咱们不可能,我们要主动慰劳自己,要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免得让别人指指点点看笑话!”是啊,母亲积蓄的幸福暖流已经干涸,面对人生路上的漩涡寒流,总不能消极应付吧。我们四兄弟唯有自己积蓄起幸福的暖流,才能时刻让家庭荡漾着温情与关爱的浪花,不至于在挑战来临时手足无措甘拜下风!
记得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一天,我和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打雪仗。正玩得开心时,来了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他是一个刚从农村来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和奶奶住在一起,是个留守儿童,他穿着打扮都很土,我们说那些新词儿他又不懂,所以我们都不喜欢和他玩,还总是叫他“土疙瘩”或者“乡巴佬”。一看见他过来,我们就立刻走得远远的。
那个孩子见无人理他,一个人无趣地走着,忽然不小心摔了一跤,跌了个跟头。我们哈哈大笑,有人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嘲笑他。他在地上坐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爬起来。我们继续打雪仗,没理睬他。不一会儿,他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他又出现了,手里拿着把小铲子。我想:我们刚才是不是太过分了?他拿着家伙该不会找我们算账来的吧?可没想到,他并没向我们走来,而是蹲在地上用手中的小铲子铲着刚才将他滑倒的地上的雪。我们十分纳闷,问他为啥这么干。他回答道:不把这地上的雪铲掉,别人走这里也会跌跟头。听了他的话,我和小伙伴们十分愧疚,纷纷回家拿小铲小锹,帮他一起铲雪。不一会儿,保安也过来和我们一起铲雪了……那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可我未觉得有多么冷,反而不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同时还带一丝丝的感动。
我从这名留守儿童身上看到了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他跌倒时不是总想着自己,埋怨别人,而是在想着别人以后会不会跌倒,这种品质是我和小伙伴们没有的。虽然他没有华丽的衣服,但他却有一颗宽容、淳朴、善良的心,在他身上我发现了美,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那以后,我和小伙伴们都主动跟他一起玩耍,他的脸上也透出了从未有过的开心。
我希望那年“寒冬里的暖流”总能在生活中出现。无论何时何地,生活中只要有了这种暖流,就会令人感受到温暖和友爱。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如此,如果我们都能像那个热心的孩子一样,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指导老师:李慧)
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窗内,一颗孤寂冷漠的心。
---题记
天空,依旧灰蒙蒙的,没有一丝亮光,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一般。手中的笔还执着,却不知该如何下笔......
撑着伞,我走在操场上。风夹杂着雨,淋湿了伞,也淋湿了我那颗冰冷的心......胃,更加难受了!
看着校门口那些焦急等待儿女的父母,我的心弦被缭乱了,记忆像碎片一样,撒了一地。一点一滴地在我眼前浮现---
她在雨中撑着伞等着我,雨水淋湿了她的衣襟。她的眉头紧皱着,眼角的鱼尾纹随着岁月流逝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但她的目光却死死的锁定在这些来来往往的车辆上。
冬天,路上结了冰,车子无法行驶,她就带着我,背着我的书包,一步步艰难的向学校走去。
可现在,今非昔比。她只是呆在家里,上着网,看着电视......
心痛、胃痛,让我变得不堪一击,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啊,是她!是她!站在车站等着我的人是她!心,又乱了,像糖一样,甜甜的。
“早上我就看你吃不下饭,胃又疼了吧。”我没有说话,这是低下头,低吟了一声“嗯。”“你先回家吧。”“啊?”我张皇的望向她。“我去医院买点药。”“不...不用了,我...已经没事了...”她没有理我,只是径自向药店走去。不知为什么,我的血液好像加速流动了,暖烘烘的。
“拿着吧。”她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递给我。我走上楼梯,看着手里的药,笑了。
晴朗的天空,阳光明媚,我和一群同学准备去玩。正在路边等车这
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步入了我的眼前,是爸爸。我想避也避不了了。只见他开着摩托车想我来,他喊了我一声:小媛,怎么这么巧?反正这时没客,我当你的车夫吧===”几位同学说:小媛,原来你爸爸是载客的~~~~~”话眼刚落,我的脸红红的,‘“真害人,爸,你怎么这时出现?让同学知道我爸是载客的,羞死人了。心里生气爸爸,准备回家说他一顿。我还是不情愿的上了车。
坐在摩托车上,呼啸的寒风吹的脸蛋,像被枪弹打在脸上。我冷的颤抖,”发出“吱吱”"声眼,爸爸说了一句:‘”小媛,如果你冷了,要多在我的背后不然会生病的。”爸爸那句窝心的话在我的耳边回荡,我的衣服压得我好重,让我愧疚万分。捉住她那破旧的衣服不是望望他,啊~~~~~。似乎知道了我的举动,笑着说;"s傻孩子,应该开开心心地玩。"我的泪是谁再也忍不住了,流到嘴角,不知是甜还是苦,此时此刻,我多么想说;“爸爸?美屠哿恕!钡?砹?擦耍?挡怀隼础
下车时,爸爸给予了我一个真诚的SMILE,似乎让我不要担心他,他会努力工作的,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也给予了爸爸一个肯定的SMILE,我会奋斗拼搏的。爸爸请相信我。
每当?盟臀业叫C趴谑保?易芑峄赝房纯茨隳钦糯劝???酥逦频牧场2还芊绱档奈叶嗬洌????玫谋澈螅?沂嵌嗝次屡 ........
您好!
皱纹已爬上您的额,望着您那饱经风霜的容颜,我想说声:“对不起。”而您陪伴的日子,总是无比的温暖,您总予以我一股暖流。
作为您的课代表,我很快乐。您永远是那么的体贴他人,可您为何不懂得关心自己呢?
那天,我捧着一堆作业,走到办公室门口,您有没有发现我喊完“报告”后愣了一下,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您第一次吸烟,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您吸烟。望着您那深邃的眼神,我的眼睛似乎有液体快要流出来了,也许是被烟熏的吧!我到现在都记不起我是如何离开您的办公室的。我相信您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件事都有道理……
“子欲养而亲不待”,您的父亲离开了人世,看得出您那无尽的伤痛,但我没有安慰一句,请原谅我的口才不好,准确点说是不会安慰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成绩也在掉着,从您的眼神里,我明白您对我很失望,但您仍对我说:“加油,下次一定会很好的。”听了您的话,我很欣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一向自称绘画有一手的我,今天却自甘落后了,提起的那支笔,一直无法入手,您的神情总是多变的,是画画您快乐的模样,还是那吸烟的模样呢?(算了,好像有点记仇咯)还是那冷静、沉着的模样……哎,还是等我中考后报您以优异成绩时,画画您那满意的模样吧(呵呵,有点自负)!
还记得“800米、50米”时,您那双眼睛给我带来的力量,说实话,我相信您一定在心中替我加过油的。有您的陪伴,真好!
坐在安静的考场里,回想起您对我的点点滴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此致
敬礼!
根据义博会组委会的数字,本届义博会五天展期实现展览成交额115.43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外贸成交额10.17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1.7%。来自韩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共17,484名客商参加了此次博览会。
而在一年前,正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义乌市场的时刻,义博会甚至还出现了成交额下滑的“尴尬”场面。一年后,义乌通过各项有力的市场改革和拓展措施,很快走出了困局,再次发挥展会转口贸易的优势,彰显了义博会“风向标”威力。
采购商感受到了春天
“比起去年,我觉得今年情况好很多,局面基本上都回来了。”在展馆休息大厅,美国义乌商会会长王希萌愉快地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上周刚订走几个集装箱,这次借参加义乌首届华商大会和义博会的机会再次来到这里,又采购了几个集装箱的货物。王希萌老家在义乌,赴美已有15年,现在在加州州立大学担任有机合成学教授,十年前他在浙江创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从事休闲文化用品进出口,年贸易额达到4000万人民币。
而在一年前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王希萌从中国出口的百货及服装等商品,减少了40%左右,每天从义乌发出的集装箱从1000多只减少到700多只。他说,去年美国经济不景气,购买力下降,货品走得很慢,不但美国这边许多经销公司做不下去,就连中国许多工厂也关门了。“但是从最近几个月情况看,都在好转。现在不断有客户向我们订货。”这次他以美国义乌商会会长的身份带了5个公司老总组成的采购团来义乌采购货物,大家都收获颇丰。
和很多采购商和参展商一样,王希萌也是刚从广交会赶回,他表示义博会15年来发展得很快,商品的档次也上去了,货品分类更科学,新会场的服务能力也提高了,可以和广交会媲美。他完全同意经济复苏的判断,“美国消费需求也提高了,这个经济复苏也是全球性的。”
采集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指数从今年3月开始持续上扬,最近3个月每个月都以环比11%的增幅上涨。还有更多乐观数字:今年1-9月,进入义乌的境外客商人数比去年增长了四分之一,通过市场周边51家银行涌入市场的资金高达2000亿,市场新增商家近5000家。
“我们试图通过义博会这一渠道打开中国市场,这在我们看来是难得的展示机会。”拥有欧洲市场最大份额的棕榈芯制造商Gruma公司全球销售经理汗・吉辛克说。
美国议员友好访华团一行十余人也恰好在这几天访问了义乌,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义博会上。访华团成员之一的纽约州第51选区州众议员奥迪兹对时尚和新颖的中国饰品爱不释手。
“虽然世界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出现萎靡,但是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经济的向前发展。”虽然才到中国十多天,但奥迪兹表示,在中国,访华团成员处处感受到了“经济春天”的暖意。
参展商放下了心里的石头
广东揭阳海兴塑胶公司总经理的董晶已经连续4年参展义博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有一定程度下滑。对此次参展不敢抱太大希望的她在参展第一天就放下了心里的石头。董晶看到,今年义博会的主展馆设在了面积更大、设施更先进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不仅规模逆势上扬、展位数创下新高,从报名情况看,参展客商人数也将超过上届。
武汉美忆包装有限公司是第一次参展,公司总经理邱福清说,没想到马上就会有客户与他们签单,而且许多客户要求做他们的商。明年,他一定还要来参加义博会。
浪莎控股集团是义乌一家本地企业,已经连续参加了15届义博会,虽然每年的参展效果都不错,但总裁翁荣弟感到今年的效果特别显著。他说,“我们目前接到的最大订单是德国的,1000多万美金,一直可以做到明年6月份。”
除了浪莎集团这样的铁杆参展商,一些首次参加义博会的新型企业也凭借自身产品新、奇、特等优势,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的眼球,5天来,收获十分明显。
“去年参加义博会时就接触了大量高端采购商,也结识了不少南美洲客商,参展完毕后公司邮箱都被塞得满满的。”从事制帽行业的青岛广境制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参加义博会以来,不仅仅是意向性的成交金额连年攀升,更重要的是,与国内外采购商建立了联系,继而达成相关合作,从而争取到大客户、大订单,对推动企业的外向度和全球化进程产生了极强的助推作用。
而因为动作慢了一步没有抢到展位的江西婺源甲路工艺品伞公司被挡在了博览会的门外,当天开幕式的舞台还没撤下,他们索性将带来的展品――一把把漂亮的工艺伞打开放在地上“摆地摊”。这些精致的工艺伞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欣赏。该公司销售主管姬晓庆表示,“这样摆也是没办法,但是总比放在家里好……还是有达成意向的公司的。”
记者在展会期间观察到,义博会展馆内商品亮点纷呈,参展商使出浑身解数,用新产品来打好这一仗。中国会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2%的参会客商对义博会专业性和实效性表示满意,义博会境外贸易机会指数已上升到广交会的三分之二。
义博会再显风向标威力
作为全国第三大展会(规模仅次于广交会和华交会),义博会已逐渐成为全球小商品回暖的最佳观察口。顶着经济危机余波未尽的压力,义博会实现到会专业观众和展览成交额双增长,彰显了风向标的威力。
而今年义博会的国际馆扩大了规模,设立108个展位,聚集了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27个国家及地区的78家企业参展,展位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0%。
其中,义博会支持单位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组织了57家韩国本土企业,拿走了72个展位,占国际馆展位数的67%左右。“每年有70%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小商品在这里展示和成交。我们组织企业参加义博会,主要想让韩国的产品通过义乌卖到全球各地。”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上海代表处负责人洪彰杓说。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雷嘎纳斯市在义博会期间也分别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下了友好交流意向书。对于一个此前与义乌交往并不特别密切的欧洲国家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
“因为重视此次义博会,我们选择了由政府出面组团参展的形式。”哥斯达黎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胡安・卡洛斯・马尔蒂内斯对记者表示。“我们试图通过义博会这一渠道打开中国市场,这在我们看来是难得的展示机会。”
和马尔蒂内斯一样,澳洲阿拉腊特市政府国际事务协调员亨利・甘斯顿也是首次参加义博会,他说这次看到很多,感受也很多,“我的工作就是介绍公司企业与中国合作,我这次回去将把我看到的告诉国内的企业。”
他叫唐留兵,是兴义市笔山路一家小型个体百货商店老板,同时也是兴义市社会义工联合会的发起者。
唐留兵走上义工之路,源自失子之痛。
1998年,25岁的唐留兵在云南文山打工。一天,3岁的儿子出去买冰棍后被拐。此后10多年,为寻找儿子,他四处奔波。只要有一点消息他都会赶去核实,可每次都失望而归。
在寻子过程中,唐留兵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他感到,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别人。特别是2011年底,盘县“宝贝回家”志愿者邀请他参加活动,免费做DNA鉴定并将数据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这,让他坚定了做义工的决心。
在唐留兵看来,义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活跃细胞,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带动更多人做义工才能发挥最大能量。2012年3月,他联合几位同样热心公益的好友,发起成立兴义义工联合会,立志“用我们的言行做榜样,让爱的暖流传出去”。
然而,做公益并不是有爱心和热情就够了。“刚成立时有7个义工,没过多久,就只剩下3个了。”唐留兵说,“组织活动、筹备经费,都是自己解决。有时找人帮忙,人家还以为我们是传销组织或骗子。时间久了,有的会员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付出,却要承受那么多误解,中途就有不少人陆续退出。”
困惑和压力,唐留兵和其他会员一样感同身受。不同的是,当别人退缩时他默默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2年3月24日,义工联合会在兴义市大佛洞广场举办首次活动“宝贝回家”,吸引了2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加。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受到社会普遍称赞。同年9月,兴义市黄草街街道办事处发文同意成立兴义市社会义工联合会。从此,义工联合会有了正式身份,活动越做越多。
特别是2012年12月组织开展的“让这个冬天不再冷——关爱山区贫困儿童‘鞋盒礼物’公益活动”,不仅为700多名山村贫困儿童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和温暖,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了义工联合会。
在兴义市做皮鞋生意的胡新春,在买了9份“鞋盒礼物”后,主动要求交99元入会费,并特意要了999号会员编号。他说自己喜欢9与久的谐音,做好事就要有一颗持久的心。
现在,兴义义工联合会已有1000余名会员。最小的会员邱雨荷只有10岁,却已在家长监护下参加了10余次义工活动。在斑马线上义务站岗执勤时,她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
看望空巢老人和环卫工人,走访儿童福利院,帮助贫困山区农民收割庄稼,帮忙寻找失踪人口,送流浪汉回家……1年多来,会员们用爱温暖着千家万户。他们累计捐资10万余元,组织开展各类爱心活动100余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300余人次,先后帮助5000余人。
做义工以来,唐留兵花掉了7万余元积蓄,每天做义工10多个小时,店里的生意全部交给妻子打理。好在妻子一直很支持他,这让他感到欣慰。
地点:北京气温6℃,风力5、6级,北京市气象台了大风蓝色预警。
目的地:丹东,据中国气象网预报,当地气温-1~-12℃。
明天就是农历“大雪”了,在这风起雪飘的日子里旅客们走得怎么样?列车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乘车环境吗?这天记者登上北京开往丹东的K27次列车,进行了一次暗访。
每节车厢的温度计都显示23℃,老张说这样的温度就是坐到丹东都不冷。小乔丹的脸上露出了汗珠。
16时,刮了一天的大风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从单位一出门,一阵寒风吹过,记者不禁将羽绒服的衣领使劲往上提了提,恨不得把脑袋都盖上,好冷啊。这天气去丹东不会是自讨苦吃吧?
17时10分,北京站4站台,K27次已经请旅客上车了。大风中挟着大包小裹的旅客从车门处鱼贯而入,他们有的戴着厚厚的棉帽、穿着羽绒服,有的围着长长的围巾、裹着大衣,都是“全副武装”,列车员们在认真检票的同时也收紧了身上的衣服。随着人流踏上列车,就在登上列车的一瞬间,记者顿时感觉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还是车厢里暖和呀!
17时30分,列车徐徐开动,14个小时的旅程开始了。记者决定从3号车厢开始“体验”一番。穿梭在车厢之间记者发现今天的旅客还真不少,估计上座率在80%以上。刚才还是大衣紧裹的旅客现在都脱去了外套,红的、绿的、灰色的便装呈现在车厢里。
在4号硬座车厢,经常往返于北京丹东两地的商人张子明已经放好了行李,正在用手擦着脸上的汗水,他可是差点没赶上车。“这么远的路你怎么不买卧铺?”“买啥卧铺呀,半路旅客下得差不多了我还能躺着呢。”话语间透着一股商人的精明。“那不冷吗?”“绝对不冷,这车厢里的温度总在20度以上,就是坐到丹东都不冷,我都坐好几次了。”他似乎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记者,这样既省钱又不挨冻。记者顺手摸了摸靠近车窗的电暖气片,呼呼的热风,离着十多厘米都能感觉到,难怪老张那么自信。抬头看看温度计,上面显示23℃。
记者继续前行,在8号卧铺车厢,一个穿红色毛衣的小男孩走来走去,他好像对车厢内的环境一点儿也不陌生,仿佛是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据陪伴他的父母讲,他叫乔丹,他们一家是来北京给小乔丹做耳蜗手术的,已经往返好几趟了。“车厢里冷不冷?”“不冷,我们每次往返都坐这趟车,感觉挺舒服,我儿子很顽皮,到哪都闲不住,你看他忙乎得都出汗了。”顺着手指记者看到了小乔丹脸上亮晶晶的汗珠。在车厢前端记者看到,这节车厢的温度计也显示23℃。
为什么各节车厢的温度如此一致?在9号车厢记者找到了答案。这节车厢的乘务员告诉记者,这趟列车采用的是由发电车供暖的方式,温度统一控制,并且可以根据旅客的需要进行调节,非常人性化。现在列车开的是“半暖”,等到夜间就要开到“全暖”了。
为了保持车厢内的温度,他们加强了管理,制定了预案。
从一节车厢走向另一节车厢,记者发现车厢间连接处的风挡门都是关着的,而且很紧。在从10号车厢走向11号车厢的时候记者忘了随手关门,被1096号乘务员叫住了:“同志,请您把门儿带上!”一句话说得记者脸红了,是啊,这么温暖的车厢自己怎么能不注意呢。
夜色越来越浓,透过车窗记者看到城市处已是灯火阑珊,列车继续在黑暗与光亮的交替中飞速前行。
20时27分,列车到达唐山站,在软卧车厢与硬卧车厢的连接处,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小伙子正在往锅炉里加煤,炉膛里火焰欢快地跳跃着,发出呼呼的响声。经过交谈,记者了解到他是软卧车厢的乘务员王坚,由于车辆原因,整个列车只有这节车厢是通过锅炉取暖的。“你怎么穿迷彩服?”记者不解地问。“每次加煤都会飞起好多炭灰,咱总不能穿着落满灰尘的路服迎送旅客吧,我刚复转,这身服装也正好派上了用场。”他沾满灰尘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换衣服多麻烦呀?”“不麻烦,两三分钟就换完了。”从开车后的近3个小时内,他已经加了3次煤,相应地换了3次衣服。据小王讲,这烧锅炉也很有学问,每次要少填煤、勤填煤,这样煤才能够充分燃烧,车内的温度也不至于忽高忽低。
22时,列车开始熄灯了。12号车厢的乘务员认真地拉紧每个车窗的窗帘,确保窗帘与车窗保持密贴。这时一股焦糊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来是5号下铺的旅客为了“加湿”将自己洗过的袜子搭在了电暖气上被烤糊了。“为了行车安全请您把袜子拿下来。”在进行了一番说服教育后,乘务员露出一脸无奈:“每次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还有的旅客把吸完的烟头顺手丢进电暖气片里,我们每次都要清理。电暖气温度很高,这样很容易引起火灾,在取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安全,您说是不是?
22时30分,列车到达山海关车站。这里可是温度的分水岭,再往北,气温会越来越低。记者走下列车,一股刺骨的寒冷,据站务员说当时的气温是-10℃。
上车后记者又巡视了一圈,大多数的旅客都已经睡了,每节车厢的乘务员都坐在离风挡最近的边座上,及时关闭着风挡门。
凌晨1时,记者开始向乘务员“发难”了:“同志,我还感觉到冷怎么办?”“请您稍等,我再去给您拿一套被褥。”不一会儿他抱来了一套崭新的棉被,后面还跟了一个穿呢子大衣的人。据介绍,他是车队的添乘干部刘副队长,据刘副队长讲,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车上专门备了一些被褥,并且制定了预案。
从北京到丹东好像换了一个节气,但在车厢内却几乎感觉不到。
7日早晨5时30分,记者被手机的闹铃声唤醒,睁开朦胧的睡眼发现车窗外已是一片清亮。“咦,这个时间在北京还是夜一样的黑,难道这里天亮得早吗?”拉开窗帘记者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车窗外已是银妆素裹,这里下雪了。记者又下意识地又摸了一次电暖气片,嗬,还是那么烫手。
早晨车厢里冷不冷?记者决定再亲自去看一看。在4号车厢,张子明真的躺在了座椅上,而且是3个人的座位,睡梦中他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大概是因为自己花了硬座的钱而睡上了“卧铺”吧。8号车厢,小乔丹睡得是那样香甜,小脸红扑扑的。走了一圈,记者看到的依然是旅客们各种各样的睡姿,听到的依然是此起彼伏的鼾声,有的旅客居然踹掉了身上的被子。借着手机的亮光记者发现每节车厢的温度计依然显示23℃。
由于车速快,列车的风挡处吹进了雪花,乘务员们开始清扫了。11号车厢的乘务员还将自己带的报纸铺在了踏板上,这样脚踩上去就感觉不到滑了。据他讲,这趟列车是由原来的“绿皮车”改装而成的25G型车体,车厢连接处密封不是太好,自从午夜接班,他已经清扫3次了。
――编者的话
面对如潮水般从沿海地区返回的失业农民工,永川区政府向他们张开了温暖的怀抱,启动了“暖流行动”……
■ 调查员
2008年9月11日,刚从广东返乡不久的付波接到永川胜利路街道办事处的通知:“下午到办事处做调查。”付波最近情绪低落,一直不情愿出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去看看有什么事儿。”他转念一想,决定去看看。
下午2点,坐在办事处的大办公室里,拉了拉有点起皱褶的衣角,付波显得有点紧张,坐得直直的。办事处小郑笑眯眯地递给付波一张表格:“大哥,请把您以前做的什么工作,有什么专长,都填到这张表格里,我们好根据您的情况帮您联系工作。”失业后一直手足无措的付波突然鼻子有点发酸:“谢谢你,没想到失业回到家乡有政府帮我们想办法,心里可踏实多了。”付波爽快地提起笔“唰唰”几下填完了表格……
办事处小郑告诉笔者,这段日子以来,他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在辖区内已对200多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摸底调查。
“只有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永川区就业局局长李勇说。返乡农民工问题出现之后,为了掌握农民工的情况,永川按“一人一卡、一村一档、一镇一库”的要求,建立返乡农民工和新增失业人员数据库,对返乡农民工的年龄、文化、技能、就业愿望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截至1月5日,永川返乡农民工有13105人,其中有8667人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返回的。在调查中还发现,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没有一技之长或技能水平不高,经济“寒冬”一到,他们最易丢掉饭碗。
■ 培训师
“创业,当老板,首先要了解自身的优缺点……风险是和收益对等的。”2008年12月5日,在永川区就业局四楼的大会议室里,正在举办第二期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来自全区的60余名返乡农民工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解。
秀气的唐敏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已经创业开了服装店,但是每期我都会继续来听,这里老师讲的课很实用,容易理解。”唐敏说,她家住在永川来苏镇庆云村,原来在广州一服装厂打工,金融风暴后,她失业了。可开朗的唐敏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想自已创业当老板。永川区就业局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找上门来,请她参加SYB创业培训。“培训让我知道了很多有关创业的知识,这正是我所急需的。”唐敏言辞里充满感激。通过培训,去年11月她拿出自已打工的积蓄,在永川商贸城开办了一家100余平方米的服装店,圆了自已的创业梦。
“现在我们正大量开展就业免费培训,帮助农民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李勇表示,通过分析当前用工需求,去年11月以来,永川已举办返乡农民工免费培训班14期,开展SYB创业培训班5期,培训返乡农民工2500余名,成功帮助12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
■ 中间人
“学车工的?好,我们要了,明天就来上班!”2008年12月16日,永川体育馆广场人头攒动,正在这里举办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大型专场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广州宗裕制衣有限公司、重庆西源凸轮轴有限公司等86家区内外的用工单位,现场提供保安、钳工、车工、销售经理等2700多个就业岗位供求职者挑选。当天下午,共有860多名求职者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通过前期调查,永川发现,有不少返乡农民工有技术,但苦于没有信息,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用工单位和农民之间搭桥成了近期永川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永川一方面从区内88家有用工信息的企业采集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天天职介”和频繁地举办现场招聘会等活动,穿针引线当“红娘”,帮助推荐返乡农民工就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帮助1800余名返乡民工实现再就业。”李勇焦虑的心在这一刻得到了暂时的舒缓。
■ 担保员
“创业成功,不单要有技术和经验,最重要的是资金。”李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关键。为缓解农民工创业缺少资金的问题,永川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把再就业小额贷款对象扩展到进城创业的农民工,个人贷款额从2万元提高到5-8万元,小企业贷款从4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还减免相关的费用,并规定只要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返还给企业。
这么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返乡农民工加入到创业大军的行列中,五间镇返乡农民工蔡道全就是其中之一。
30多岁的蔡道全高高的,很壮实,他的贷款,是镇里素未谋面的党委书记袁世国帮他担的保。原来,去年12月,因失业而返乡的蔡道全一心想搞鱼塘,由于缺乏资金需要担保贷款,可他找到几个亲戚朋友,他们要么已有房子贷款,要么觉得风险太大不愿干,一时间因资金问题“卡壳”的蔡道全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有人给他出主意:“袁书记是个很热心的好人,说不定他能帮你想想办法。”蔡道全决定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