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的传播范文

光的传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的传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的传播

第1篇:光的传播范文

光的传播方向: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但当光遇到另一均匀介质时方向会发生改变,改变后依然缘直线传播。而在非均匀介质中,光一般是按曲线传播。以上光的传播路径都可以通过费马原理来确定。

光是沿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传播的,光的亮度越亮,越不明显看出,当光亮度较暗时,由发光体到照明参照物的光会扩大,距离越远,扩散的越大,由最初的形状扩散到消失为止,而当发光体离照明参照物零距离时,光的形状是发光体真正的形状大小,因此光传播的方向与光的亮度、光与照明参照物的距离有关。

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的直线传播不仅是在均匀介质,而且必须是同种介质。可以简称为光的直线传播,而不能为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上会发生折射,此时光就不是沿直线传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光的传播范文

(一)光的直线传播

(二)光的传播速度

二、教材的地位

这节课的内容是以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是学生学习几何光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的后继必备知识。光的直线传播贯穿本章的各节,对认识、解释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属于探究型课题。由于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就为教学提出了相对应的问题,这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相对简单,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及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光速,对学生来说,相对的会比较容易理解。

教材中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看到、碰到的现象。这就要求,通过本节的教学,能让学生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表达出来。而且这节课能让学生感觉简单有趣的实验相对的会多一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观察。而且由于实验的成功率高,对于以后的实验就会有信心,会热衷于做实验,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

四、教学目标

(一)探究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充分贯彻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三)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知识而非受迫性或任务式的学习。)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六、教法

主要运用多媒体观察,分析课本的演示实验。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认识多彩的光和存在的一些自然现象,没办法当场演示的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就可以找些有关的图片、动画放给学生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学法

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的现象来提出、分析、总结问题。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要学生通过平常自己所积累的知识,然后见习来分析问题,并从问题中找出新的知识。由于这节做的实验简单有趣,学生很容易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找到乐趣。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的力量,可以用PPT课件中插入的flash课件“一只小动物在太阳光下移动”,让学生观察它影子的变化,同时提示学生思考“你能踩住它的影子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播放PPT中插入的影片“影子的形成”,同时和学生商量“你能应用我们身边的器材完成这个实验吗?”(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用电子白板的投影仪完成。)

2.学生做完实验后,提示学生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同时用PPT课件演示说明。

3.PPT课件显示并提示学生“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光沿直线传播”。

4.PPT课件显示思考“有雾的天气,汽车头灯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手电在夜间发出的光线呢?”同时PPT课件显示汽车和电筒实物图,此时启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在PPT课件中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学生做完后我进行标记!

5.启用电子白板遮挡功能将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遮挡,并提示学生“这幅图片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你能完成吗?”(让学生探讨后,主动走向电子白板,画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6.师生共同探讨“还有哪些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的?”从而得出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7.启用电子白板的播放功能,播放存放在桌面的flv网络视频“小孔成像”后,用PPT课件显示小孔成像的两幅图,并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像的形状与物相似还是与孔相似?”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8.关于日食、月食的形成,这时就要运用多媒体的能力,PPT中播放地球绕太阳转、月球绕地球转的flas后定格日食、月食的图片,并简单指出日食、月食的光路。

9.此时PPT课件显示“课堂训练1”,共有4个选择题两个填空题,及时巩固并突破“光的直线传播”这个难点。

10.PPT中播放闪电后播放雷声,同时伴有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由于声现象已学,学生很容易回答。从而引入“光速”的概念。

11.此时PPT显示“光速测量的历史”,(同时启用电子白板标注,)并分析该实验失败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12.然后以生活化的语言给出真空中的光速,并对学生作如下比喻“光在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周半”,使学生对光速的大小有个感性的认识。

13.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激光测距的原理有个大概的了解。

14.PPT课件显示“课堂训练1”,共有两题,巩固第二个知识点“光速”。

(三)小结

回顾整节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较清晰的理解,且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上过什么内容,有哪些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

九、作业

巩固本节内容,并为下一节打下基础。(启用电子白板显示或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当堂完成。

十、板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2.解释现象。

(二)光的速度

第3篇:光的传播范文

1、传播光的介质: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的传播速度越小,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光的频率:光的频率越高,在介质中的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频率不同的光对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最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光的传播范文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是现行课程标准中有关光的传播内容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光的传播路径不可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家通常都会利用“转换法”设计一些实验,即在空气、水中充人一些杂质形成胶体,切实让学生借助“丁达尔效应”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为学生初步建构有关光传播的概念提供典型的科学事实。

光与色、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是一组需要学生探究的、与光有关的内容。十余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努力将“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实验形成系列,灵活运用于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

(一)设计系列实验的意义

系列化的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建构相应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在相对熟悉的实验情境下,通过实验材料的细微调整,相继感知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初步建构概念。希望学生发现光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光同样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空气进入水(或从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后的光依然是沿直线传播的。

与相对独立的“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实验相比,利用系列化的实验有助于学生通过典型的科学事实,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

(二)设计系列实验的原则

我们在“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经济、实用、安全原则。经济主要指实验器材的低成本;实用主要指实验装置操作方便,实验效果明显;安全主要指确保不出现伤害事故。

我们认为,只有体现了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系列实验才能彰显自身特色,具有普适性。

(三)设计系列实验的方法

1.实验器材的选择

基于既定的设计系列实验的原则,我们所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的是实验室的已有器材,如带盒盖的透明水槽(浮力实验盒)、塑料水槽、激光笔、香、火柴等;有的是特别购置的低值耗材,如用于记录的透明胶片、黑卡纸、记号笔、直尺、小夹子等;还有的是教师自己寻找的替代品,如自行车条、香座(泡沫块儿)、香皂头之类。

2.实验器材的加工

在“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中,唯一需要再加工的器材就是透明水槽(参见图3)。为了改进观察效果,需要在水槽的长宽各一侧贴上黑色卡纸。为了学生能真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需要在透明水槽未贴卡纸的较长一侧上下各粘贴一个卡槽。使用时,学生可以将透明胶片沿卡槽置于水槽的侧面,直接在透明胶片上沿可视的光的传播路径描关键点,取下透明胶片后再将关键点连成线。两处特别的加工,既保障了观察效果,又能限制学生只能从侧面观察光的传播路径,确保学生的眼睛免遭激光笔的误照射。

3.实验器材的组合

如何将上述器材组合起来形成系列实验呢?表1清楚地说明了系列实验的组合方式。从下表不难看出,该系列实验在不同课的教学中,基本的实验器材基本相同,只有个别材料的细微变化。恰恰是这种细微的变化,得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

二、“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应用

(一)实验的操作方法成系列

“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是“转换法”的具体应用。

“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可视化实验方法:在透明水槽中点上一根香,盖好盖子,用激光笔照射透明水槽,从透明水槽的侧面观察光的传播路径,用自行车条与光的传播路径比较,确认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水中传播”的可视化实验方法:在透明水槽中放进清水,把涂有香皂的胶片放人清水中搅拌后,用激光笔照射透明水槽,从透明水槽的侧面观察光的传播路径,用自行车条与光的传播路径比较,确认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在《光的传播》一课将上述方法教给学生后,学生可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两课的特定情境下尝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二)实验的记录方法成系列

“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记录方法是在近期研究活动中的一次创新。在透明胶片上的“描点连线”有助于学生记录下真实的实验现象,无可辩驳的科学事实有助于他们科学概念的建构。

《光的传播》一课,学生用自行车条确认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后,用记号笔在胶片上点两个关键点,把胶片取下来,再把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并标出表示方向的箭头。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光的反射》一课,在透明水槽底部粘上平面镜,学生在记录时根据需要要点出三个关键点(见图2),再把相邻两个关键点连成一条直线,并标出表示方向的箭头。

《光的折射》一课,透明水槽中的水让实验记录再次提高了难度。学生讨论后,确定至少要点出5个关键点(见图3),按照光的传播方向依次连出4条直线。

从3组实验记录不难看出,“描点连线”记录法在三课中的难度逐渐增大。但在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并未感觉到特别困难,这正是系列实验的优势所在。

(三)实验前后的思维方法成系列

观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性活动,贯穿于科学探究始终的则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有关光的教学中,与实验方法的系列性相对应的是思维方法的系列性。从整体教学思路上看,每课的教学都特别关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问题做出大胆的推测或解释,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实验后都要让学生尝试对科学事实进行解释。归纳法,尤其是典型归纳法的运用为相应概念的建构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现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简要说明我们是如何在实验前后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

教学伊始,教师利用透明水槽和底部的镜片组织了一个小活动(如图4所示):学生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先把透明水槽纵向侧面粘有黑色卡纸一端面向自己,保证能看到平面镜;双手向前推动水槽,在刚刚看不到平面镜时,不改变眼睛和盒子的位置,另一人向水槽中倒水,学生再次看到了平面镜。奇妙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平面镜和眼睛的位置都没有改变,没向盒子中倒水时不能看到平面镜,倒入水又能看到平面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平面镜反射的光到底是怎样进入到我们的眼睛中的?通过对比,学生已经意识到是水的加入影响了传播路径。

于是,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释记录下来(如图5所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很多学生记录的光线在水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获取了大量实证(如图6所示)。在对实验现象进行展示交流后,引导学生依据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此时学生思维的大门被打开,从多个角度表达了对折射现象的解释:1.激光笔射入的角度不相同(各组现象的不同点);2.虽然射入角度不同,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从水中射人空气时,在水面的位置光的传播方向都发生了偏折(光的折射现象);3.光从一侧射到平面镜上,平面镜反射的光只射到水面,空气中看不到光(空气中烟跑掉后不容易产生丁达尔效应):4.光射入镜片的角度越小,发生偏折的现象越不明显(折射的规律)……

在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后,学生确认光不管是从水进入空气,还是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偏折,从而初步建构光的折射概念。

有了以上一束光的折射现象做基础,再利用典型归纳法,引导学生把一束光的折射现象推想到所有被平面镜反射的光都发生了这样的折射现象,所以我们看水中的平面镜,会感觉平面镜的位置被抬高了。最后利用演绎推理,由看水中的平面镜的现象去推想看水中其他物体的现象,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北京市密云县十里堡镇中心小学

第5篇:光的传播范文

光线进入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然后感光细胞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产生视觉。

光波,通常是指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可见光通常是指频率范围在3、9乘10的14次方至7、5乘10的14次方赫兹之间的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约为400至760纳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乘108米每秒,是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光波是横波,其中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彼此相互垂直,并且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眼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中发现,通常有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受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光的传播范文

摘要 电视媒体具有传播广泛的特性,电视传播的范围是整个世界,只要有电视的传播,就少不了广告的播放。人们只要是看电视,就是电视媒体传播的对象,这为广告文化带来了机会。本文阐述了电视广告文化的特点、效应以及导向等内容。

关键词:电视广告文化 传播 效应 导向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电视广告的历史比较短暂,但电视却是媒体当中最有优势、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之一。所以电视广告在广告媒体当中也有着最广泛的影响和最明显的优势。

一电视广告文化的特点

广告这个词语来源于国外,长期以来我们对广告的定义众说纷纭,对电视广告的概念也是不尽相同。笔者认为,电视广告的概念应该定义为:把电视作为媒介,通过付费的方式,运用音和画结合的方式来传播信息,达到信息传播活动的目的。电视广告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电视广告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电视广告可以传播到不同生活水平的家庭,能够产生很广泛的影响,传递的面积也是所有传播媒体当中最大的。而且,电视广告的传播能够把声音和画面都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广告会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消费者能够直观获得审美的感受。群众获得这种感受后,会对产品有深刻的记忆,对产品有认同感。

广告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电视广告传播的范围广泛,受众也很广泛,适合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只要视力正常都可以看电视,感受电视广告。电视广告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它的内容丰富,色彩也很鲜艳,所有人都喜欢,这就是世界知名企业愿意花大量的资金在电视广告当中的原因。

2电视广告把声音与图画结合起来,引人注目。电视广告在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后,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用其鲜明的主题、明快的节奏、对象鲜明的色彩和短暂的传播时间等等给观众带来强悍的美感冲击,让观众在看完电视广告以后对产品有购买的欲望。例如,张惠妹代言的康师傅冰红茶广告。在广告中,张惠妹冰力四射,深深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张惠妹一身清凉的装扮,展现了她在冰山当中举办演唱会的场景,当麦克风在她面前浮出,她抓住麦克风,开始舞动起来,动感十足。这种创意把张惠妹的活力形象传达给观众,传达了冰红茶冰力十足的特色,让观众在炎热的夏日感受清凉,有很好的促销作用。

3电视广告能够展现时尚和潮流。电视媒体在创造、演绎以及诠释时尚潮流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广告当中用流行元素来包装各种新闻资讯,这些广告主要是针对那些年轻、没家庭压力、有钱但不多、关注流行文化的小资阶层。电视广告在这方面能够触动他们购买的欲望,例如,夏新A8的电视广告系列片中这样描述:“一位男人的手机会跳舞,这在浪漫的氛围中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这个时候,一个漂亮的女孩过来对这位男士说:‘能跟你要电话吗?’男士骄傲地递出了名片,女士在巧妙地拿走名片的时候,也拿走了手机。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促使很多人来买这个产品。”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品牌的手机,像三星和联通等电视广告也同样吸引着消费者来购买。

4电视广告把娱乐、艺术和信息组合起来。它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展示电视广告比其它传播媒体有优势的地方,也就是特有的信息性,而且能够用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电视广告不再让人感到厌烦,让消费者重新找到对商品的冲动;而且还可以用戏剧性的构想和创意,把要表现的内容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到动人的形象以及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让广告拥有美的内涵,观众可以享受到美的存在,获得精神层次的享受。在2002年网上所评选出来的中国十大赏心悦目的电视广告中奖作品的结果是这样的:平安保险篇(体现了东北、水乡以及新疆的风土清洁)、中国宽带的速度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星驰和冯小刚的沏杯茶篇,整个广告采取了幽默的题材,结合了周星驰无厘头的喜剧的风格以及冯小刚带有京味的幽默,再加上气势磅礴的特技效果,两位大腕用精湛的演技精彩地诠释了娃哈哈饮料的内涵――“娃哈哈茶饮料,不用沏的龙井茶”。这让观众在开心当中接受了这种产品。

二电视广告中对信息的传播

所谓广告的文化效应,也就是广告作品在神会文化中产生的效果。广告的传播不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必须要在商业之外的社会文化当中起到效果,才能表现它的价值。电视媒体是最受关注的、传播效果最好的媒体,电视广告不仅仅把商品和服务推销出去,也把一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推销给了大家,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电视广告的影响,它的影响力越强,人们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广告信息。

1电视广告所传播的信息体现了商品和服务的观念,这必须取决于观众对商品的认可。商品的知名化是随着广告的传播产生的,比如,外国的快餐店在春节的广告当中不再展现平时有国外特色的广告形象,而是选择中国的对联和剪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的艺术,来表现浓厚的中国乡土情,让中国的消费者对它产生特殊的关注。

2电视广告能够传播社会知识,人类所获得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等等都是靠人们的文化传播所留下来的。电视广告是一种现代的传播过程,人们通过电视广告可以了解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没有留意的知识。电视广告所传播的信息有审美价值,能够给观众一种美的感受,让观众和自己产生共鸣,这样观众会获得精神层次的享受,陶冶自己的情操。消费者在购买到商品后也会有愉悦的感觉。如今的电视广告都注重艺术性,电视广告的审美价值已经凸显出来。

3电视广告有民族特征,可以体现不同民族的信仰和行为准则。在我国的广告当中,很多时候都体现出了特有的文化特点。例如,我国的尊老爱幼和艰苦奋斗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民族的精神是文学作品的主旋律。电视广告传播信息的目的和其它所有媒体一样,都是让观众改变原有的观念,形成新的意识,影响观众的态度以及观念的变化,让观众产生购买行为,如果没达到这种效果,那么电视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将会失去说服力。比如宝洁公司的产品很多,但是它不会担心这些产品当中的相互竞争,因为每种产品在观众当中都会有自己的地位,海飞丝在众多洗发产品中的去屑效果属于老大,所以如果消费者的主要目的是去屑,就会自然而然地去选择海飞丝,而不是其它的产品。

三电视广告传播的导向

电视广告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电视广告要有责任性地进行传播,要对社会和人类负责,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电视广告影响人们的思想、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的观念。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不良的广告,不恰当地鼓励消费者,如有的广告词中用很多假话来欺骗消费者;有的广告中的价值信息自相矛盾;有的教唆儿童染上不良的习惯,误导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所以电视广告的导向是很重要的问题。

电视广告除了讲究商业知识,也要讲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的关怀不是简单地对观众煽情,而是要对观众表示真诚的关怀,还要重视人的父母情、子女情、夫妻情和朋友情等等。通过对这些题材进行研究,发现它背后所深藏的含义,思考和人有关的自然现象等来挖掘出其中的时代意义。

万事达设计了四代同堂的广告,在温馨的音乐声当中,我们看到了万事达广告当中一个大家庭的欢聚的场面:爷爷试穿新西装,小女孩儿抱着新买的玩具,妈妈为奶奶戴上项链,爸爸用万事达的相机把这个幸福的瞬间留下。这个广告中的男主人事业有成,用万事达卡给父母、妻子和孩子都买了礼物,其乐融融。广告的目的是促使消费者去办理卡,并且暗示消费者不要随便花钱去买没必要的东西,正确看待金钱,希望消费者能体会到更多更健康的价值观,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重视家庭中的和谐感情,这才是这则广告真正的意义。

企业形象的竞争已经取代了单纯的产品竞争,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以后必须深层次挖掘的,这种有内涵的文化理念展现在公众面前,要有深意,要通过这种有价值的企业文化来支撑产业。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谁有了文化的优势,谁就可以把握主动权,在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之间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够持久发展和经营下去的主要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所重视的是企业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在电视广告当中一定要把这点突出表现出来。比如飞利浦公司在进行电视广告宣传时,在广告的结尾总是有广告语“让我们做得更好”,这就是飞利浦公司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内涵,表现了它们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观众就可以感受到这个公司是追求完美的,一定会越来越好,消费者可以放心,遵循着让人放心的人生准则,这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心,为企业树立了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竞争当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电视广告与民族性的结合,让企业更有竞争力。广告是一种表现文化行为的方式,是现代社会中有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国家在发展中历史的积淀,是传统的文化。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就必须注重民族文化,观众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心理作用是不被察觉的重要因素,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实践当中所创造出来的自己特有的物质以及精神文明。中国人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的文化强调家庭以及亲情。中国现代广告要融入中国的传统的文化,要适应传统文化下形成的民族特征,善于发掘在传统文化中的深厚资源,把握好观众的民族文化心理,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家在中国人的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家是生存的依托和情感的归宿,亲情是被中国人一直所歌颂的感情,用亲情来创设电视广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句广告词唤起了中国儿女的心声,而且它的包装也体现了传统的中国民族特色。

有创意的广告,往往都能渗透民族文化的精华,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把中国传统的书法和印章等艺术结合起来,经过变形,创造了一个舞动着的运动人形,有浓厚的中国韵味,传承了民族文化,展现了伟大祖国富有朝气的精神。

总之,电视广告把传统文化融入进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予它独特的文化气息,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美] William Wells等,张红霞、杨翌昀译:《广告学原理和实务》,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兼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的思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 孙守安:《广告的文化本质――广告与文化的结盟及其表现形态》,《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4]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蒲松龄研究》,2008年第2期。

[5] 陈峻俊:《主动的“解读者”――传播学与接受美学受众观的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S2期。

[6] 周宪:《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 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7] 刘习良:《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提高电视广告文化品位――在第七届全国电视广告“印象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电视》,1993年第7期。

[8] 梁国光:《试析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艺术性》,《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9] 《从电视广告看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S1期。

第7篇:光的传播范文

论文 关键字:光量子 传播宽度 偏转 半波损失 光程

论文摘要:1947年goos和hä·nchen两位物 理学 家发现:光束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反射点相对于入射点在相位上有一突变,而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在空间上有一段距离。这一现象称为:古斯--汉申位移(goos--hanchen shift)。另外,光束在两种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入射波的能量不是在界面处立即反射的,而是穿透到另一介质一定深度后逐渐反射的,而且在此深度内能量流还沿界面切向传播了一个波长数量级的距离。人们把这样一种波称为隐失波。再次,掠入射时,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反射光无半波损失,在任何情况下透射光都没有半波损失。以上各种现象表明对于光量子仍有一些性质不为我们所掌握。

如果我们抛弃了光量子的没有形状的观点而认为光量子在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宽度(此宽度不同于振幅,对于同频率的光量子是一个定值,并且光量子的宽度可以互相叠加),就能很好的理解以上这些现象。按照这种假设,光从光源发出后,每个光量子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就不能简单的看作一条直线或一列波,而是时刻保持一定宽度的‘波带’的直线传播过程。下面我将叙述一下我的假设性观点,援引并解释一下能用此观点解释的一些事实,我希望我的这个观念对一些研究工作者在他们的研究中或许会显得有用。

1 用惠更斯原理论证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时需要的条件和忽略的事实

我们首先通过惠更斯原理论证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如图1所示,设想有一束平行光线(平行波)以入射角 由介质1射向它与介质2的界面上,其边缘光线1到达 点。作通过 点的波面,它与所有的入射光线垂直。光线1到达 点的同时,光线2、3、···、n到达此波面上的点 、 、···、 点。设光在介质1中的速度为 ,则光线2、3、···、n分别要经过一段时间 、 、···、 后才能到达分界面 、 、···、 各点,每条光线到达分界面上时都同时发射两个次波,一个是向介质1内发射的反

图1

射次波,另一个是向介质2内发射的透射次波。设光在介质2内速度为 ,在第n条光线到达 的同时,由 点发射的反射次波面和透射次波面分别是半径为 和 的半球面。在此同时,光线2、3、···传播到 、 、···各点后发出的反射次波面的半径分别为 、 、···,而透射次波面的半径为 、 、···。这些次波面一个比一个小,直到 处缩成一个点。根据惠更斯原理,这些总扰动波面是这些次波面的包络面。不难证明反射次波和透射次波的包络面都是通过 的平面。设反射次波总扰动的波面与各次波面相切于 、 、 、···各点,而透射次波总扰动的波面与各次波面相切于 、 、 、···各点,联接次波源和切点,既得到总扰动的波线,亦即, 、 、 、···为反射光线, 、 、 、···为折射光线。

由于 ,直角三角形 和 全同,因而 = ,由图1不难看出, =入射角 , =反射角 ,故得到

这样便导出了反射定律。由图1还可以看出 =折射角 ,因此

 

此外 ,于是

.

由此可见,入射角与折射角正玄之比为一常数,这样我们便通过惠更斯原理导出了折射定律。

用惠更斯原理论证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以1、2、3、···、n条平行光线为研究对象,这就是论证需要的条件。如果不以多条平行光线为研究对象,而只给定一个光量子,比如此量子沿光线1传播,以上论证中将无法确定 点和 点的位置,就不能确定次波的总扰动波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再用惠更斯原理来解释这一个光量子在界面处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将显得无从下手。

所以说,用惠更斯原理论证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量子,这就是用惠更斯原理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时需要的条件。

另外如果考虑到古斯--汉申位移和半波损失,用惠更斯原理作出的光的反射光线将不是光的实际路线,而是反射光线的平行光线,虽然不影响论证光的反射定律,但是这也确实是它忽略的一个事实。

2用光量子的传播宽度解释光的折射定律

如果假设光量子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宽度(此宽度不同于振幅,且不随电场振动而变动),此宽度远大于原子直径,并且光量子传播过程中的每个边缘都平行等光程且能体现光量子在介质中传播的所有特性,那么折射定律就可以做如下论证:

如图2设想有一个光量子(任意的一个)以入射角 ,由介质1射向它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光量子边缘1到达介质分界面上 ,同时边缘2到达 ,联接 ,则 即为光量子的传播宽度且 垂直边缘1和边缘2,设光在介质1中速度 大于光在介质2中速度 ,当光量子边缘1由 进入介质2后速度突变为 ,边缘2速度仍为 ,由于光量子传播宽度的边缘必须保持同等光程,于是光量子传播方向向法线方向发生偏转,当边缘2经过时间 到达介质分

图2

界面上 时边缘1到达 ,又因为边缘2速度 和边缘1速度 之比为定值且光量子宽度不变,所以边缘1的路径 和边缘2的路径 是以 延长线上某点 为圆心的同心圆弧,且同等圆心角,所以 延长线定过圆心 。边缘2经过 后进入介质2速度突变为 ,与边缘1变为同速,光量子传播方向不再偏转,边缘1和边缘2分别沿 、 上 、 点的切线方向传播,可以看出光量子完全进入介质2后边缘1和边缘2依然平行。设边缘1在介质2内以后的路径上有一点 ,我们过 点向下作法线的平行线并取这条线上 下方一点 ,则 垂直于介质分界面,且 为光量子的折射角,设为 ,再过 作分界面的垂线交与分界面于点 。

在图2中不难证明: 和

又有

于是

由于相等圆心角的同心圆弧半径之比等于弧长之比,又得到

于是我们得到

由此可见,对于任意一光量子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玄之比为一常数,这样我们便通过光量子宽度的假设用一个光量子导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3在光的全反射现象中用光量子传播宽度解释

古斯--汉申位移、隐失波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至某一数值时,折射光线消失,光线全部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此时的入射角度称为全反射临界角。

如图3,设想有一光量子以全反射临界角 入射,由介质2射向它与介质1的分界面上,设光在介质1中的速度 大于光在介质2中速度 ,当光量子边缘1到达介质分界面上 时,边缘2到达 ,联接 ,则 即为光量子的传播宽度且 垂直于边缘1和边缘2,当边缘1通过 进入介质1后速度突变为 ,边缘2速度仍为 ,由于光量子传播宽度的边缘必须保持同等光程,于是光量子传

图3

播发生偏转,当边缘2经过时间 到达分界面 时,光量子边缘1到达 ,因为边缘1速度和边缘2速度 之比为定值且光量子宽度不变,所以 、 是以 延长线上某点 为圆心的同心圆弧,又由于 为全反射临界角,所以此时 恰好与分界面相切与 点,也就是说此时光量子边缘1与边缘2传播方向都与分界面平行。此后光量子的传播可能发生两种情况:

1、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发位移

如果边缘2速度没有发生突变,就是说边缘2恰好与分界面相切于介质2的界面上一点 ,则光量子传播就会继续偏转,当边缘1经过时间 到达分界面上一点 时,边缘2到达 ,边缘1经过 点后重新回到介质2,速度又突变为 ,与边缘2同速,光量子传播方向不再发生偏转。因为此前边缘1速度 和边缘2速度 之比为定值且光量子宽度不变,所以 、 同样是以 为圆心的同心圆弧,此后光量子的边缘1和边缘2分别沿着 、 上 、 点的切线方向直线传播。此后的光量子路径就相当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路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发生了从 到 的位移,并找出了发生位移的原因,通过光量子宽度的假设我们还可以求出位移 的长度。

如图3不难看出 、 同圆, 、 同圆,我们再设光量子传播宽度为 。

由相等圆心角的同心圆弧半径之比等于弧长之比,得到

不难看出 垂直界面于 点,于是有

又有

由以上三式我们得到

不难看出

所以在光以全反射临界角入射并发生全反射时发生的位移长度为

    此位移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古斯—汉申位移,如果是这样我们便能通过光量子传播宽度的假设在光的全反射现象中解释发生古斯--汉申位移的原因并求出位移的长度。

2、发生折射,折射光线急剧衰减

如果此时边缘2的速度发生突变,就是说边缘2与分界面恰好切于介质1界面上一点 时,边缘2速度突变为 ,与边缘1同速,则光量子传播不再偏转,边缘1和边缘2分别沿 、 在 、 点的切线方向传播,且分别为折射光的两个边,而此时两切线刚好平行于分界面,所以折射光平行于分界面,所以此时折射角为 。一般来说我们做实验所用的介质1与介质2的分界面不可能是一个严格的平面(这里严格是绝对的意思),所以边缘2沿介质1的分界面表面传播时一旦遇见分界面的凹点时就会再次进入介质2,速度突变为 ,使光量子的传播再次发生偏转,从而使光量子再次进入介质2传播,折射光强度就会急剧衰减,但是由于凹点的位置及大小的随机性较大,所以再次进入介质2的光很难再进行准确测量。

这里的折射光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隐失波,此时波的穿透深度可以用光量子的传播宽度 来表示。

3、光的反射定律的论证

在图3中,不难看出

于是我们就不难求出

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样在光的全反射现象中我们用光量子传播宽度的假设用一个光量子论证了光的反射定律。

4、光的折射定律的论证

由于折射角等于 ,所以折射角的正玄值为1

于是

由图不难看出

又有

由相等圆心角的同心圆弧半径之比等于弧长之比,得到

于是得到

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玄之比为一常数,这样我们又通过光量子宽度的假设在光的全反射现象中用一个光量子论证了光的折射定律。

5、关于在反射过程中的半波损失的解释

1、掠入射时,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反射光无半波损失的解释。

在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光量子边缘1的实际路径大于边缘2的实际路径,使得两个边缘出现路程差,但由于边缘1的实际速度 大于边缘2的实际速度 ,使得边缘1从 传播到 与边缘2从 传播到 用的时间相等,也就是说光量子的两个边缘虽然路程不等但是光程相等。这里需要指出:在此 论文 以前我们通常 计算 的几何光程没有考虑到光量子的传播宽度,但是要考虑的到光量子的传播宽度,这种计算方法有时就是不准确的。光的实际光程要以光量子的远边的光程来决定。在研究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反射光时我们计算的几何光程等于光边缘2的光程也等于光的实际光程,然后再通过几何光程计算预期的相位与观测到的相位(也就是实际相位)相符,所以我们就说光的反射光没有出现半波损失。

2、掠入射时,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的解释。

如果在图3中,介质1的绝对折射率大于介质2的绝对折射率,当光掠入射时,由于光量子的两边缘速度的差异,光量子本应该偏转进入介质2,但是由于介质2内的一些性质(我也不知道什么性质)使得光并没能进入介质2,反而被反射回介质1。(这种情况很难理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了光量子的传播宽度将比较好理解反射光的半波损失。在反射过程中光量子边缘1的实际路径大于边缘2的实际路径,两边缘出现路程差,由于边缘1在介质1中传播速度突然变慢为 (这里是在介质1的绝对折射率大于介质2的绝对折射率的前提下的),但是如果边缘2的速度不发生突变仍为 的话,的边缘1和边缘2将出现光程差,但是由于两边缘传播的同时性,光程差将是不被允许的,这就意味这边缘2必须降低到一个比 更低的速度 ,也许只有这样该光量子才能不过被吸收,而是被反射。(不要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就跟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没发生折射而是发生反射一样不好理解,或许是由于光量子的某些微观结构能够识别介质1的某些性质而阻止了光量子的折射的发生,比如某一物体由于反射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而呈现出特定颜色。)这样以来,光的光程将变长并等于光边缘1的实际光程,也等于变慢后的边缘2的实际光程,但是大于我们通过以前的方法求得的几何光程半个波长的时间。这时问题就出现了,由于我们求得的几何光程小于光线的实际光程半个波长时间,然后再通过几何光程计算预期的相位就会与观测到的相位(就是实际相位)出现不符,但我们坚信这种计算方法没有错误,于是我们就把这种现象描述为光经过反射后发生了相位跃变,同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其实光并没有发生波长损失,只是延迟了半个波长的时间。

3、任何情况下,透射光都没有半波损失的解释。

由图1,光量子的光线边缘1的实际路程小于边缘2的实际路程,出现路程上的差异,但是边缘2的实际速度 大于边缘1的实际速度 ,使得边缘2从 传播到 所用时间与边缘1从 传播到 所用时间相等,就是说两边缘路程虽然不等但是光程相等,我们通过以前方法求得的几何光程等于光线边缘1的几何光程,就等于光的实际光程,通过几何光程计算预期的相位与观测到的相位(就是实际相位)相符,所以我们就说透射光没有半波损失。

如果我的见解是符合实际的,那么很多像以上援引的光学现象将都比较好理解,并希望这一观点能给一些研究工作者带来一些方便。

另外,关于质量和能量如何扭曲时间的?

我认为:引力场的扰动使时间流逝。

第8篇:光的传播范文

>> 调动广播资源 提升媒体传播力 从北京交通广播看广播媒体的应急传播力 区域性国际广播媒体对外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以超常规手段提升县级广播媒体的传播力 如何增强广播传播力 提高媒体传播力的因素研究 应急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 以创新来确保城市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 广播与网络媒体的交融传播 新媒体传播力的创新以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2015“两会”报道创新实践为例 广播“借力”新媒体 论提升地市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浅谈提高广播媒体民生影响力的措施 从广播微博传播力看广播未来发展 广播新媒体传播与营销策略 媒体传播力建设调研 大众媒体传播力分析 攻略:谁是家电下乡最具传播力的媒体(二) 传播力来自媒体的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3年11月20日。

③参照Randall Collins.“Changing Conceptions in the Sociology ofthe Professions.”In R. Torstendahl and M. Burrage, eds.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s: Knowledge, State and Strategy. London: Sage. 1990。

④本文中的“娱乐内容”泛指非新闻、教育、记录类等内容之外的,为大众提供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节目内容,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参见百度百科“娱乐”词条。

⑤⑧Guy Starkey 《媒体多平台化发展趋势下广播的弹性生存思考》,载《中国广播》2013年第8期。

⑥张莉 张君昌主编《中国广播名栏目》,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页。

⑦马瑞峰《是如何热播全国的》,载《中国广播》2005年第9期。

⑨陈昌凤 石英杰《平台化与社会化:欧美媒体的新潮流》,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8期。

⑩引自2013年11月8日广西私家车频率郑葵总监的访问。

[11]引自2013年11月8日广西女主播频率黄海总监的访问。

第9篇:光的传播范文

汉语言文学传统的教学重点一般放在知人论世,详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重点还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重点强调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并以此来理解文学史的演变过程。而在新闻与广告专业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新闻学广告学的理论知识,把教学研讨的重点放在二者相结合的地方。首先,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到新闻传播广告的内容。例如《西厢记》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重点一般放在反封建的思想、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等等。而对于新闻与广告专业来说,教学的重点不妨放在由元稹《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的演变过程,用传播学的理论解释其中的原因。元稹的《莺莺传》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并受到时人的称赞。《莺莺传》的思想观念是唐朝门第观念和门阀制度的婚姻观念下的产物。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创作于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尊重个人意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所以产生了以“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为主题的《西厢记》。从中可以看到,对于作品的改编也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与时代的影响息息相关。同样,还可以引述后人对于王实甫《西厢记》的评价,启发学生思考《西厢记》的传播。同样,在《梧桐雨》教学中可以介绍引述《汉书》等资料,联系王安石《和王介甫明妃曲》等昭君题材的作品分析梳理昭君故事的演变过程,结合传播学理论分析不同时代的读者对于昭君的不同理解。其次,在新闻广告专业古代文学教学中,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新闻广告素养。现有的古代文学教育多反映的主流思维,大学生尤其是新闻学、广告学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换句话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以《西厢记》为例。主流观点认为该部作品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在选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的时候,不妨让学生提前读一读司马光给王安石的来信《与王介甫书》。司马光曾说当时朝廷上下对于变法的态度是“士夫沸腾,黎民骚动”(《赐参政知事王安石不允断来章批答》)。并给王安石写了一封长信,即《与王介甫书》,来反对变法。王安石在回信中言:“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可见悔故也。”说明王安石决定抛开其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坚持推行自己的既定方针。结果,变法还是失败了。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后人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而对于新闻传播与广告方面的学生来说,不妨从舆论舆情的方面讨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二、教材引申

面对新闻与广告专业的学生,除了让他们了解一些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应该关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广告元素,对此要发挥引申。例如讲《诗经•卫风•氓》,可以讲讲“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包含的古代实物交易中的广告元素:实物广告。讲白居易《曲江》“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的时候,可以结合张籍《江南行》“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李中《江边吟》“闪闪酒旗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谈谈其中的酒旗文化,谈谈古代的招牌广告。关于教材的引申发挥,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现代新闻广告对于古代文学的运用。例如讲杜甫时。可以联系《杜甫很忙》事件。杜甫很忙是2012年3月发生在新浪微博上的一个涂鸦、恶搞语文课本插图《杜甫像》的网络活动、话题,“杜甫很忙”成为3月末中国互联网的热词之一,并被商业广告利用。某公关团队和新浪微博先后声称此次网络行销为其策划。从传播的角度看,可以看到现代网络对于经典的解构,反映了当下人们的解构心态。此后。“杜甫很忙”事件继续发酵。众多商业人士继续演绎“杜甫很忙”的创作,推出各种各样的广告。例如:2012年4月2日,杭州市,街头出现了“杜甫很忙”的广告。被恶搞的杜甫推着一辆购物车,旁边配着文字称:“杜甫很忙,现在买钻流行去卖场。”4月,在京东商城首页,杜甫成为三星笔记本的“代言人”。沈阳华邑世纪城的房地产广告打着杜甫很忙的图片,配着“安得广厦千万间,买到现房才欢颜”。除此之外,长春中冶蓝城、重庆金悦城、重庆中房千寻等项目也运用了杜甫形象进行宣传炒作。尽管,这种恶搞的经典人物的方式有待商榷,但至少说明了古代文学与现代广告的结合。再如讲白居易《长恨歌》的时候,可以引申发挥到西安华清池的大型历史实景山水歌舞剧《长恨歌》。该剧斥资5000万元,打造具有亚洲唯一的全天候折叠式全色真彩LED软屏、国内首创水中机械组合多变式立体活动舞台和户外演出设施全隐蔽式设计,成为中国最大的水上舞台,并请来了国内一流的音、舞美、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大师和阵容庞大的专业演出团体,倾力打造这美的演出。该剧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做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台组合元素,以白氏《长恨歌》为歌舞剧情节线索。集历史文化之韵、山水自然之美与科技之奇为一体;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境、传统与时尚交融一起,较好地演绎了该诗主旨,给人无限遐思。由此,可以启发学生引申思考当代旅游业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结合:随着张艺谋发展了中国第一台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后,中国各大景区都对当地古典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比如三峡艺术团的《盛世三峡》,张家界的《天门狐仙》《魅力湘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梦回大唐》等。启发学生把古典文学与广告结合,经典的古典文学本身已经为人所熟知,广告在古典文学与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发挥,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在讲《西游记》的时候,可以联系近年来对于《西游记》的影视剧改编。1982年,用六年时间拍成了25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轰动一时。上世纪90年代,香港TVB电视台分别拍出了《西游记》(1996)和《西游记2》(1999)。到了2002年,台湾电视台与香港中天公司联合投资,再次拍摄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接着刘镇伟和周星驰合作了《大话西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