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气动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动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气动实训总结

第1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 实训设计 实训布置

气动与液压技术是机械设备的一种控制手段,优点比较突出,应用十分广泛。作为机械方面的重要基础课程,已为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广泛采用。《气动与液压传动控制技术基本常识》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抽象,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门课程缺乏感性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门课程教学时,实操课就是一个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现谈谈笔者在《气动与液压传动控制技术基本常识》课程的实操课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常言道:“无病不用求医服药,不饿不去觅食充饥”。要想学生有效的做,也必须使其产生求知欲。课前,通过有关实际运用来反复强调相关内容。比如说,在机械工业中,目前机床传动系统有85%左右采用液压传动与控制,在工程机械中,普遍采用了液压传动,如汽车起重机、轮胎装载机、履带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等;在农业机械中,目前已用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汽车工业中,液压制动、消防云梯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在轻纺工业中,气动运用广泛,诸如流水线、包装机、注塑机、印刷机等;在船舶工业中,如全液压挖泥船、打捞船等。在军工业中,陆、海、空三军的很多武器装备都采用了液压传动与控制,如坦克、飞机、火炮、导弹和火箭等;总之,一切工程领域,凡是有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场合,均可采用液压与气动技术,使用领域和设备越来越宽、越来越多。(以上的这些均根据相关课程内容通过课件演示给同学们看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另外,通过亲身经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介绍一些从事气动与液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待遇,对学生也是个激励。例如,在气动逻辑回路的实操课中,如果简单的给学生本实操系统图,让其完成实操过程就结束一节实操。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只会昏昏欲睡地完成元件的连接,就当是完成实操任务。这样就达不到让学生在实操中提高对梭阀和双压阀性能的认识及学会对其使用的有效效果。于是在本实操课前,我先播放利用双压阀的设备木材剪切装置和压印机的视频,让学生看到整个机构的动作及其效果。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其它途径去查找有关此设备的相关气动结构,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对梭阀和双压阀的使用有近一步的了解。于是,在本次实操课中绝大部分学生都非常积极去完成设备木材剪切装置和压印机的气动部分系统图并非常主动地研究系统的原理及各个相关元件的作用,达到了有效的实操效果。而之前,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实操教学中并没有如此有效。

二、从实训布置方面来提高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实操需要什么元件,教师就准备什么元件,并没有很多其它元件放置在实训台中。之前实训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细致观察元件也没有挑选元件的能力,导致出现用过几次的元件都不清楚其特点或模糊不清的情况。于是我在每次实训中都把很多类型的元件放置在实训台上,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先挑选出所需的实操元件,在挑选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很多相似的元件,并会发出提问。这样就是学生在一次实操中就真正的认识了所需元件,并了解相关新的知识。

三、利用实训内容设计来融合相关及容易混淆的内容

实训内容的设计对于实训课来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效果。

液压与气动有很多元件都是相关和容易混淆,如果在设计实操内容时都是单单为某个元件而专门设计一个系统,那么实操内容就会大量增加,还会无意义的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操作,这样效率就比较低。所以在设计实操内容的过程中,我非常注意相关元件融合在同一个系统或同一次实操课中。例如,我会设计包括行程阀,电磁换向阀,手柄式换向阀,气动换向阀的回路,可以设计都是两位三通但左右位想法的电磁换向阀在同一个回路中,也可以设计双压阀和梭阀在同一个回路或在同一节实操课的两个回路等等。这样学生不但实操效率提高而且能够掌握相关和容易混淆元件的使用和区别。实操教学有效性当然就高。

四、严格实操步骤以及操作规范性

无论在液压还是气动的实操课中我都采用这样的实操步骤:课前准备课前列队布置实操任务分组实操整理总结

课前准备就是在课前的3—5分钟安排体育委员检查服装(统一穿工服),引导学生列队,并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学生发出准备上课的意向,同时处理特殊情况,检查他们准备的情况,以免浪费课堂时间。

课前列队(上课铃响后前3分钟):体育委员列好队后,各排报数,向我汇报出勤是否正常。这样就能清晰的知道学生的出勤是否正常。

布置实训任务(课后4—10分钟):向学生表明本节课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方式。强调安全操作。

分组实训(课后11—75分钟):各小组长检查相关元件是否齐全,完整。教师示范后各小组长带本组到实操岗位,开始实操,教师同时进行指导。

整理总结(下课前15分钟):先要求学生停止操作,清点元件,填好记录表,搞好卫生。教师检查实操设备,卫生情况;集队,考勤,然后进行总结,一般包括与本次实操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纪律方面。最后调动积极性,表扬表现优异的小组及相关学生,对所有同学进行鼓励。

严格按照这种实操步骤使学生有效的形成了严谨、认真的思想,也解决了实操课课堂秩序较乱,学生较难管理的现象,使实操课井然有序的进行,也就提高了实操课的有效性。

第2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成绩考核方式

1 前言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是高职机电类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的相关技能[1]。该课程不仅理论性较深,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定位

根据我院对珠三角一带相关企业的调研分析,高职学生对《液压与气动传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有关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较少涉及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计算等工作。因此,高职《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要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达到够用即可。

3.教学内容的改革

3.1传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弊端

在传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2],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注意和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融合,往往过于强调流体力学等理论基础知识,造成学生学习较为困难。而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液压及气压传动部分,又作为最基础的内容对其进行再一次的讲述,从而造成课程内容学习上的重复;对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一些难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内容安排上衔接不当,对该部分的讲述都比较简略,造成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却掌握不好。

3.2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按照我院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不同机电专业中占有的地位不同,结合我院各专业建设特色,将各个专业不同课程分别进行整合。

例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制造、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专业,《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其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增加,将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液压及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对复杂的理论阐述、繁琐公式的推导计算,以及元件的结构设计不是教学的重点。弱化纯理论内容,注重从多种案例分析出发,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引导学生对理论公式的应用,强化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诊断等内容。

对于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由于液压技术在后续课程的应用方面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则将《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与《电梯结构及工作原理》中的液压电梯部分相结合,由专业课教师结合液压电梯的特点及应用,对一般液压原理进行讲述。

4.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许多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基本上仍是以知识体系为顺序组织的,前半部分集中介绍基础理论,后半部分重点介绍具体实例。由于学生在以往的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接触到液压及气动技术,普遍对《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缺乏感性认识,给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带来困难。

4.1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高职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我院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各专业理论和实训学时都达到1∶1左右。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学院建设了“液压与气动综合实训室”,增加了实训设备,在课程安排上基本做到学生单独操作。在实训室增加功能完备的多媒体设施,学生座椅旁边就是各种液压与气动设备,理论课程就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在讲解过程中配以实物拆装演示,并配备了若干辅助实训员协助教学。讲到什么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压力控制阀时,首先由教师做示范,指导学生对压力阀(如溢流阀)进行拆装,让他们了解该元件具体构造,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原理图和实物去分析工作原理,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4.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多,其中包括各种阀类元件的工作原理图、结构图、各种回路图等。由于液体、气体的流动都是在密封的管道内进行,学生看不到具体流动过程,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复油路、气路的工作原理,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进行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该课程特点,我们通过制作大量的图片、Flas、视频等手段,把元件的动作、状态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接受,使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例如讲述电液换向阀的工作过程时,学生通过触摸电磁阀、观察指示灯、听声音等途径能够理解电磁阀阀芯的运动,但很难把阀芯的动作和油路的接通、断开联系起来。而用动画、视频演示电磁铁通、断电后换向阀内部油路的连通情况,能降低感受难度,加强了学生对电液换向阀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4.4开放实训室

学生仅在有限学时内完成的实训内容仍是不够的[3],我院鼓励学生申请开放实训室,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安排实训。学院根据具体工作安排额外增加实训室辅助教师和指导老师的课酬。在实训项目开展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适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主动、高质量地完成实践任务。良好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放式实训室中,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达到了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课程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院原来的《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主要由笔试、平时表现和课后作业构成,所占权重分别为70%、20%、10%。学生实操能力只能够从平时表现反映出来,这是由于以前实训设备不足,分组实训,学生参与锻炼的程度不够造成的,与实际工作中职业要求也相差甚远。我院增加实训设备后,突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增加液压实训成绩比重。实训考试采用“操作+答辩”的形式,由学生单独完成。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也变成了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笔试40%,实训考试30%,平时表现20%,作业10%。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6.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属技术应用型教育,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所采取措施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改革突出了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3版.

[2]赵华新,程艳.高职《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11.

[3]李尧忠.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09,(3):187-188.

第3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FX2N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涵盖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触摸屏技术、变频技术等内容。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提倡学生创新能力和技能培养的背景下,该门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做中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实验室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院校实验设备有限,学生需要多人共同使用同一台设备,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会花费大量时间来调试。文章旨在通过引入FluidSIM软件来缓解设备不足的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来确保所制订的控制方案和程序编写的正确性,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系统调试。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概况

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天煌教仪生产的THJDME-1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为主要实训载体来实施教学过程。根据实验装置的结构组成,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后分为4个大任务,分别是:送料单元系统安装与调试;搬运单元安装与调试;输送与分拣单元安装与调试;自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2教学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概况为:(1)教师发放任务单,使学生明确任务要求;(2)整体方案的制定。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整体方案设计,包括气动原理图的绘制、PLC接线图及PLC程序的编写;(3)任务实施。学生根据气动原理图完成气路的连接和调试,根据PLC接线图完成控制回路硬件接线,完成PLC编写程序并下载,最后进行系统联调,实现任务要求;(4)任务考核与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任务考核表,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和评价。对于完成拓展任务的同学,额外加分,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总结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论述,小组之间共享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论技能水平。学生在下一个任务中可以减少犯同样错误的概率。

2.2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1)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硬件接线及下载所使用的程序,与整体方案不一致。(2)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故障,无法判定是软件的原因还是硬件的原因。(3)学生对设备不熟悉,会造成大量的元器件损坏,给教师带来大量的维护工作。(4)学生既要完成方案的制定,又要动手需要大量时间,课程时间较为紧张。(5)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老师无法进行拓展任务的考核。

3引入FluidSIM的课程实施

3.1FluidSIM简介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液压与气压传动仿真软件,例如:FluidSIM,automationstudio,AMESIM等。其中FluidSIM较为适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使用。FluidSIM是由德国著名公司Festo开发的一款集机电液一体化的综合仿真软件。该软件包含FluidSIM-H液压仿真和FluidSIM-P气动仿真两部分。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采用的是FluidSIM-P软件。该软件几乎囊括了所有常用的气动元件,可以直接将元件拖拽至工作界面然后进行回路的搭建。回路搭建完成后可以通过仿真初步检测气路的正确性。仿真过程中能够清晰形象地看到气动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且软件能够自动检查气路连接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使用者进行修改。FluidSIM-P不仅可以进行气动回路搭建和仿真,还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对回路中的控制元件进行控制。该软件的气缸上设置有标尺,可以模拟磁性开关的位置检测功能,获得传感器信号。另外FluidSIM-P4.2版提供了DDE/OPC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与PLC控制系统进行联调,实现机电气的联合调试。

3.2FluidSIM与PLC联调

FluidSIM与PL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信,要借助于第三方。对于西门子PLC,可以采用FESTO公司开发的Vswitch软件为第三方。Vswitch软件所提供的协议转换模式中的一种就是VswitchforFluidSIMandPLCSIM,利用该软件可以实现FluidSIM-H与PLCSIM的通信,但是DDE通信方式只适用于西门子PLC。THJDME-1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中选用三菱FX2N系列PLC为控制器,教学中采用对应的GXWorks2为编程软件。GXWorks2是三菱电机推出的三菱综合PLC编程软件,是专用于PLC设计、调试、维护的编程工具。该软件自带仿真器GXSimulator,与传统的GXDeveloper软件相比,提高了功能及操作性能,变得更加容易使用。因此本系统的仿真,只能利用FluidSIM-P软件提供的DDE/OPC接口中的OPC通信方式来实现三菱编程软件GXWorks2与气动仿真软件FluidSIM-P的联合调试。工业标准(OLEforProcessControl,OPC)规范目前已得到工控领域硬件和软件制造商的承认和支持,包括OPC服务器和OPC客户端两部分。OPC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目前市场上常用的OPC服务器有西门子PLC专用的PCAccess,三菱PLC专业的MXOPCServer以及KEPware公司开发的几乎支持所有常见PLC设备的KEPServer软件等。以KEPServer为桥梁实现三菱PLC与FluidSIM-P的通信,必须具备实际的PLC装置,而MXOPCServer可以实现三菱仿真器GXSimulator与FluidSIM-P之间的通信,不需要PLC实物,能够真正地摆脱硬件的制约。因此在本课程中采用MXOPCServer作为OPC服务器。以MXOPCServer为OPC服务器,实现PLC与FluidSIM-P软件通信的过程为:MXOPCServer服务器读取FluidSIM-P软件中气动系统的按钮及传感器信号,然后将该信号写入GXWorks2仿真器。GXWorks2仿真器根据用户所编写的PLC程序决定输出状态,并将输出值写入MXOPCServer服务器以供FluidSIM-P软件读取。“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4个任务均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仿真。

4结语

将FluidSIM软件仿真引入“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与GXWorks2进行联合调试,仿真结果形象直观,可以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学生可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硬件的连接、调试及故障的排查上。教师可以通过检测仿真结果的方法来验证拓展任务方案的正确性。该措施极大地缩小了故障范围,减少了故障排查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许璐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红娟.项目化教学在“机电设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10):212.

[2]林晨.结合FluidSIM软件与THPYC-1A型实训装置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J].学术研究,2014(22):284-286.

[3]李现友.FluidSIM在液压与气动技术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3-76.

[4]卢志芳,於红梅.基于FluidSIM软件的液压传动系统仿真实训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2):168-171.

[5]王晓辉.FluidSIM仿真技术及其在液压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2):143-145.

[6]岳玉环.基于FluidSIM与PLCSIM液压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2(6):27-29.

第4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发动机生产线 流水线工艺 PLC控制器 现场总线 自动线实训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001-03

Abstract:The eng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quality of the car. The car engine production conveyor line in a sequential operation of the assembly line process.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using PLC of the Germany Siemens company - 300 series controller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whole conveyor line controller, I/O system as a control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the Profibus field bus technology to communicate, automatically moving engine parts for linear, rotating, lifting, flip, and so on.Using WinCC software interface to form into a system operating monitor product quantity, production rhythm of monitoring. The team members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t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er machine is suitable for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equipment.

Key Words:Engine Production Line;Assembly Line Process;PLC Controller;Fieldbus;Automatic Line Training System

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为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优化了工作流程我们将发动机生产线分为5个子系统,包括缸体生产线、缸盖生产线、曲轴生产线、凸轮轴生产线及发动机装配线,以便对发动机主要零件进行机加工和装配。在每一条生产线上有多个完成不同作业的工位,在一定工位上安装的转台,举升台,翻转机等设备。如发动机总装工艺流程就包括:机体上线翻转涂胶、装后端盖装活塞连杆翻转拧紧连杆螺栓装机油泵、水泵装飞轮装离合器总成测定曲轴驱动力矩装油底壳装汽缸盖装机油滤清器、发电机装凸轮轴装变速箱装启动电机总成泄露试验送试验。在汽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本文研究的任务就是对发动机生产输送线进行规范化,模块化设计。这样对使用者来说,既简洁又节省时间。每个环节设计最优的自动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 输送线设计方案

我们设计生产输送线主要采用摩擦辊道和启停式动力辊道、自动升降机系统、机械手。在线上为了方便在不同的工作面上装配,配备自动翻转机以提高效率。一条发动机装配线要保证发动机的装配技术条件,要保证装配节拍,实现高效率;要多机型同时装配,实现高柔性;要有效地控制装配精度,实现高质量。要实现以上几个方面必须从生产线的规划开始着手。要在总装线和分装线上设计柔性输送线。

1.1 现动机生产输送线应该具有如下功能

该输送线方案如图1所示。

1.2 设计输送器件

(1)轨道:轨道是整个摩擦输送系统的运行基础,平滑、顺畅的输送轨道是系统平衡可靠运行的关键。

(2)道岔:道岔是改变载货小车的行走路线的装置,按走向又分为分流、合流道岔两大类。

(3)停止器:停止器是用来控制工件在输送线路中的安全准确停放位置,通常布置在工件转挂处及输送线路发生变化的道岔处,主要是安全阻车的作用,防止台车因惯性或其它原因发生时,造成系统的损坏。

(4)止退器:通常和停止器配合使用,布置在停止器后边,用于防止小车运动惯性后退。止退板以本身的自重复位。

(5)移载轨道/升降轨道:因摩擦输送机有工位节距上的单元驱动,所以很容易实现物品(轨道)的平移、旋转和升降功能。

(6)升降机:升降机在输送系统中起着关。

1.3 输送线工位设计

(1)具体设计正常加工过程(各工位没有不合格):走主干线,如下:

ap10ap…ap45..ap60D02D06D07ap80ap90D10AP80AP90ap95..ap900

(2)自动工位加工不合格时(以Ap80工位为例)走返修路线如下:

不合格时走:D10D9M80,M90(ap80,ap90返修工位)。如返修合格时D8D7D10ap95;如返修不合格时从转台D8下线维修下线维修后D8D7AP80AP90D10AP95AP900。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空间和资源我们将两个自动工位Ap80,ap90设计成共用一个返修工位m80,m90。

2 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设计

结合发动机生产线工作原理和工艺,项目组成员开发了适合学校教学的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本实训装置贴近工业现场要求,是典型的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从选材、工艺、流程、结构、控制等各方面都从实际工业现场出发,考虑工学结合要求,有机融合了机械、电气、气动、传感器、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步进电机驱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直流电机控制、PLC控制及工业通信等多种技术。通过该实训系统的工作任务训练,能较好地锻炼程序编写设计能力、自动线设计开发能力、自动线连接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安全意识。引导高职院校、机电及自动化等专业教学改革,满足汽车生产制造、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训练要求,突出强调技术的综合运用。

2.1 传感器

首先选择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传感器。在发动机生产线上主要采用了光电传感器和电感传感器。

(1)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检测物体有无的接近开关;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发动机缸体时,气缸将发动机缸体推入存储货道。

(2)电感式传感器由三大部分组成:LC高频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组成。因为发动机零部件大多数具有铁磁性质,就可以用电感传感器检测转台旋转到位与否,当检测到转台旋转到位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

(3)光电编码器:用光电编码器来对升降的速度、距离、方向进行检测,以脉动信号的形式向PLC反馈,PLC根据输入的反馈信号来控制升降距离实现精确定位。

2.2 电磁阀控制

在实训装置中应用了大量气动控制技术如:

(1)无杆气缸:由单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得电,带动机械手向后移动。

(2)带导杆气缸:由单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得电,带动机械手向下伸出。

(3)双导杆平行气夹:由双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一端得电时,气动手指张开或夹紧。

2.3 实训装置模块化设计

该装置采用导轨式型材,其上安装有上料台、行车机械手、输送辊床、提升机、循迹搬运车、堆垛机、转台站、4轴搬运机械手等工作站及相应的电源模块、按钮模块、PLC模块、变频器及交流电机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伺服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模块和各种工业传感器等控制检测单元。采用西门子S7-300 PLC实现系统控制,真实再现汽车工业自动生产线中的输送、搬运、暂存、协调生产的过程。它在接近汽车工业生产制造现场的基础上又针对教学及实训目的进行了专门设计。如行车机械手站主要由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继电器、限位开关、磁性传感器、涡轮蜗杆减速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高精直线导轨、双导杆平行气夹、双控电磁阀、工业铝型材、钣金结构件、机械零部件构成。

2.4 接线端子设计

该实训考核装置PLC模块I/O端子、变频器接线端子、各常用模块接线端子,均采用安全型插座,使用带安全插头的导线进行电路连接;各指令开关、光电开关、传感器和指示元件的电路通过端子排进行连接。插拔线连接电路与端子排连接电路相结合,既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和巩固,又保证电路连接的快速、安全和可靠。用于教学,可按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模式规划教学活动,可完成多种工业现场环境下的技能培训任务。

3 实训装置软件设计

以行车机械手为例进行说明软件设计(见图2)。

4 WinCC的监控能力开发及Profibus总线的运用

PLC的程序设计能力、WinCC的监控能力和Profibus总线应用能力是自动化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不可缺失的知识,本课题对控制结构、硬件连接、软件开发现场总线、系统接口、人机界面进行了设计。采用Prifibus现场总线网络技术完成各工位间的通讯。组建的现场信息监控系统,完成了装配线上的信息采集、生产下达、工位监控及装配提示等功能。

西门子S7-300PLC作为控制器,其本身集成MPI及PROFIBUS DP通信口,在发动机生产输送线上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S7-300直接将控制数据传递到控制系统中,而且有上位机的实时监控,真正做到自动控制。

本课题Profibus的成功运用对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很大。由于系统运行平稳,通讯可靠性好,从而减少了维护的必要性,同时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由于Profibus现场总线使得建设期间工程量也大大减少―― 包括布线工程量和工程师操作编程工作量,所以对生产厂家来说,真正做到了投资少见效快。

5 控制系统的调试

虽然本项目庞大,通讯点很多,但是各个子系统设备很大部分是相同,也具有一样的控制要求,因此,我们将整个项目按照设备划分成的不同的功能组,这样可以增大一次开发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开发,节省时间和成本。

升降机的自动控制是项目中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升降机的自动控制如果故障就有可能将设备以及车体损坏,对一次调试成功的要求很高。升降机虽然有硬件保护措施,需要特定条件,比如升降机只有在失电后,抱闸将会抱死,因此,对于升降机控制程序的编写需要反复修改,模拟试验,才能保证调试中的万无一失,不会出安全事故。

6 总结与评价

(1)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由于该项目大量应用了先进的西门子自动化驱动系统,从画图、硬件、软件和培训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这样可以将项目细化,大家分工合作。由于自动化系统提高通讯速率使发动机输送线的工艺水平得到提高产品质量好也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2)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由于该项目方案中对生产安全相当重视,设有很多急停按钮,在编写程序中,对重要设备有多重保护,从而保证了设备、人身的安全。

(3)加大了设备可靠性。传感器使用时对设备的输入输出点都是双重对比的,保证点的信号都是真实可靠,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就提高了。

(4)交流电动机启动和停止更加平稳、准确。由于起动器在转台控制系统中的使用,使电动机平滑升高端子电压,可以实现无冲击起动,因此可以最佳地保护电源系统以及电机。变频器不仅仅是改变电机的转速,因为转速的下降,势必带来力矩的改变,使转台的带载能力大大提高。

(5)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训验证,课题开发的实训设备在工作的状态下说使用的各种传感器、控制电机、机械设备能够达到规定技术指标,并且具有短路过载保护。

参考文献

[1] 胡云萍,刘文婷.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7):180.

[2] 俞云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5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能抽查 气压传动 双气缸 故障现象 故障产生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U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45-01

湖南职教界为加强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大面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建立了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专业抽查不合格则该专业就要停止招生,各学校都对此事非常重视。根据专业技能抽查大纲的要求,液(气)压系统装调模块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抽查内容中的两个专业核心技能部分中的一个,而这个模块是由液压系统装调项目十个和气动系统装调项目十个构成,双气缸连续往复控制系统装调回路是气动系统装调项目中的第四个。下面就以学生在此项目练习中出现的故障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后续学生参考学习。

1 双气缸连续往复控制系统装调项目

1.1 工作任务

用气动系统实现生产线上两个工位连续打孔动作,气动回路如图1所示。

1.2 考核内容与要求

(1)搭建图1气动回路,连接电气控制线路;

(2)能实现双气缸连续往复控制动作:阀2为NC型,SQ1、SQ2是磁性开关触点,SQ3、SQ4是接近开关的触点,当按下SB7,由电气控制线路可知,气缸4前进,到头后,气缸3前进,到头后,气缸3自动退回,退回到底后,气缸4后退,退回到底后,又重新启动;当按下SB7后,停止运行。

(3)考核过程中,注意“6S管理”要求。

2 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分析

2.1 故障一

缸4不动作。可能的原因如下。

(1)空气压缩机未开启或出气阀门未打开。(2)气动三联件中的空气过滤器漏气或者是其中的调压阀未将压力调到位,通常压力要调到0.2Mpa左右。(3)图1中元件1二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铁1YA未得电,未得电的原因有可能是气动工作台24 V变压器坏了,无电压提供;或者是SB7按钮开关、与SQ2并联的KZ1常开触点、与SQ2串联的KZ4常闭触点失灵,该开未开,该闭未闭;也或者是SQ2磁性开关触点偏移,感应不到器官中的活塞或活塞杆,发不出信号。(4)二位五通电磁换向阀通道堵塞,致使缸4无杆腔进不了气,有杆腔排不了气。(5)SQ1与SQ2学生搞混了,交换了位置接,原因是SQ1与SQ2的线是缠绕在气缸上,学生往往不辨别一下就想当然地直接接了。

2.2 故障二

缸4进到位后,缸3不动作。可能的原因如下。

(1)磁性开关SQ1未反应,2YA就得不了电。(2)KZ2常闭触点、KZ1的常开触点失灵。(3)元件2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P口与A口相通的通道被堵。

2.3 故障三

缸3进完后碰SQ3不退。可能的原因如下。

(1)SQ3接近开关坏了,触碰后常开触点不能切换到常闭触点。(2)元件2中A口到R口的通道被堵。(3)SQ3接近开关为常闭型却把它当常开型用。

2.4 故障四

缸3退一下就停止了,不再继续退。可能的原因如下。

(1)电气控制线路中未在SQ3的进出口端并联一个KZ2的常开触点。(2)虽在SQ3的进出口端并了一个KZ2的常开触点,但常开触点失灵。学生最容易出现的是第一个。

2.5 故障五

缸4及缸3同时伸出,不能实现先后动作。可能的情况及原因如下。

有可能是元件2选择错误,NC型选成了NO型,常态位P口就与A口接通了。元件2的这个选择错误相应的也会导致故障三的出现即缸3进完后碰SQ3不退。

3 结语

上面这些是学生在实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此总结一下以方便以后学生参考,另外对于其它气动回路的装调也可参考解决。实际上学生只要认真细致,一般就可避免出现以上故障。

参考文献

[1] 周劲松.机电一体化技术(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丛书)[M].湘潭:湖南大学出版社.

第6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Fulidsim软件 纽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10-02

Abstract:The writer introduced FluidSIM software in the first,using the Components of photos,structure diagram、The animated simulation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making the theory teaching more vivid and easy to understand.At the same time,proposed the curriculum design flow of teaching reform,through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we Foun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very good for the classroom,and arous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exert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benefited the students on studying theory knowledge,then summarizes the linking role of software in teaching reform.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urses in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The 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 design;Fulidsim software;Linking role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机械、电子技术的进步,它与微电子、计算机、检测等技术相结合,使“液压与气动技术”进入了机、电、液(气)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一个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机械类课程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实用、够用、会用”为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设置在实验(训)室,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在我院已经开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FluidSIM软件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起着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作用,教学中节省时间、精力和教学成本。

1 FluidSIM软件简介

FluidSIM软件由杜伊斯堡大学测量与控制研究室和Paderborn大学专家系统研究室联合开发研制。软件分为FluidSIM-P和FluidSIM-H两部分,是专门用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软件。该软件能对液压和气动系统进行快速有效的设计,并能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检验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本文以《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双作用缸自动往复设计为案例,利用FluidSIM进行液压系统设计,同时对课程教学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希望对此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 课程设计过程

教学改革后的课程设计坚持以坚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的理念,每个教学情景提出一个案例(任务),而FluidSIM软件就是这一教学过程的纽带。如图1是课程设计流程图。

2.1 软件在理论讲解时的应用

在软件中含有“液压(气动)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块,利用该模块中元器件照片、结构原理图、动作仿真动画等技术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对两位五通换向阀进行讲解时可以找到结构原理图,并能进行动作仿真,如图2所示。

2.2 软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2.2.1 课程案例(设计任务)

设计要求为:设计某物料的自动往复式抓取机的机械臂,要求通过双作用液压缸的自动往复动,实现机械臂的伸缩。提供的液压、电气元件为双作用液压缸、电控行程开关、三位四通双电控换向阀、电气控制盒等。学生完成设计后,能够在按下电气控制按钮时,使双作用液压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动往复运动。提示可以先利用软件进行液压、电气回路设计,设计正确后可以利用实训室内现有元器件进行验证。

2.2.2 利用FluidSIM―H进行设计验证

提示学生的设计过程:(1)按照设计任务新建液压回路文件,然后将采用的图3液压回路,将液压元件和电气元件绘制在软件的设计区域内,并对回路进行连接。利用软件的仿真功能验证液压是否正确,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2)液压回路设计过程完成后,进行电气控制回路的设计。图3中S1、S2为电气行程开关。如何设计回路是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在S1、S2的范围内运动?提示学生当活塞杆运动到S2时,使1Y2电磁铁得电,并形成自锁回路;当运动到S1时时1y1电磁铁得电,并形成自锁回路,还要是1Y2断电形成互锁回路设计。(3)学生设计完全正确后,在实验台上进行验证。(4)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液压管中因有油压,而不能顺利接到液压上等问题,同时在指导过程中对优先完成任务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进行改进设计。

2.2.3 教师点评讲解

教师根据在指导实践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分析,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动作进行纠正,听取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最后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同时在讲解后可以针对部分优秀同学的改进设计(新思路)进行讲解,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

3 结语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两届学生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这种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改革后的课程设计,在改革中发现了FluidSIM软件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瑞清,马宏革.电气液压与气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余金伟.FluidSIM软件在气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6):22-23.

第7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必须是机械产品;第二,采用电子技术,使机械产品的控制具有可编程和智能化的特性。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机械装置、动力源、传感器、执行装置、控制器五个要素构成,因此,机电一体化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训设备的研制均必须围绕这些要素设计、展开。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综合性及面向实践应用的特点,笔者对机电一体化实训内容、方法、方式等进行了探索。

1.实训课程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从事机电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2.实训内容紧扣相关知识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机械设计、传感器、自动控制和微机原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础。尽管学生在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之前,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训中,对相关知识的回顾和加深是必要的,特别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际应用方法。因此,应紧扣这些教学内容,安排若干典型的、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专题实训项目,通过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为综合性实训和设计奠定基础。

3.实训方法由教师演示过渡到学生自我设计

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实训设计,是一个从知识接受到知识应用的飞跃。由于机电一体技术包含了机、电、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实训的综合性程度高,因此,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演示性实训是一种更直接的实训指导,能使学生对将要完成的设计性实训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高完成设计性实训的自信心。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在相关的实训设备上根据要求,在实训装置上进行系统设计,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正常运行。通过这个设计过程,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对机电知识的运用能力,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学科知识的关联性,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实训教学的真正目的。

4.实训方式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个人和小组相结合

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实训环节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和准备工作,课内主要是利用实训平台调试和实现设计的内容。因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应该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实训室,便于学生课外进行训练。另外,由于机电一体化实训包含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实训项目包含多个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对模块化设计的一种锻炼。

5.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

为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对机电学生考核的标准为:(1)是否有创新,即能否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否就所给的条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可行的处理方法;(2)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3)能否搜集资料,报告内容是否合理;(4)是否有团结协作精神:(5)写作与表达能力;(6)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等。考核的形式: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成绩的评定:理论测试成绩占20%;实训报告成绩占25%;实践环节占55%,其中拆装操作占20%,编程、调试与排除故障占25%,安全与环保意识考核占10%。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的实施过程可促进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综合实训一般是针对岗位群,培养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往的课程教学比较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掌握,忽视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第8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Taking Th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ability and course design, the innovating case of microscopic course design based on vocational ability, and introduce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achievements.

关键词: 职业能力;微观课程设计;项目导向法;七步教学法

Key words: vocational ability;microscopic course design;project oriented method;seven-step teaching method

0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发展迅速,尽管“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众多职业教育院校的认可,但如何具体落实到教学培养的环节中呢?本文从微观课程设计这个侧面提出了一点方法和建议。主要以我院数控设备维护与应用专业开设的《液压与气动》课程为例,从微观层面上进行的课程学习资源与教学模式的设计开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1职业能力及其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正确的行为方式,对工作和企业的责任心,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目前,按照世界职教界比较一致的分类,职业能力可分为三大部分,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中,打破以往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观念,引入结构观念,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课程设计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与行动的产生式表征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围绕职业能力创新微观课程设计——以《液压与气动》为例

2.1 从课程定位看学生所需的能力《液压与气动》的课程性质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技术学科。本课程在培养专业所需数控设备调试及维护相关知识和技能起核心作用。它的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机加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电机、泵、阀的拆装与维修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课程的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类。本课程教学对专业目标培养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职业关键能力提高起到重要及核心的作用。

培养目标集中在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显现了:重点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为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能力的提高。

2.2 职业能力对微观课程设计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和重点,根本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即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微观课程设计来说,就是要针对课程特色,结合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应用项目及任务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工作任务导向(项目导向)法,运用七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突出教、学、做一体化。

3实施案例——《典型气动系统》案例实施过程及分析

3.1 本案例教学内容本案例选自侯会喜主编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液压与气动技术》第12章第6节及知识扩展的内容,是这一个学习单元的最后一块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和应用,是一堂实践操作课。教材中与本节课对应的实例由于比较单一,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典型气动系统的分析方法,但是全理论的讲述很难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只是被动的听,被动的记录。所以本案例的学习引入七步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设计系统并进行验证。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典型气动系统的分析及设计方法,举一反三,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打好基础。

3.2 学生情况分析参加本案例学习的是我校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数控设备应用及维护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已扎实;专业技能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但有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的能力需提高。学生正走向专业能力自我构建的“成熟期”。

第二学年的后半学期,主动性强,对知识的渴求欲望高;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有待培养;协作组织等关键能力正在构建。学生正走向关键能力自我构建的“成熟期”。

3.3 教学目标确定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①使用气动系统的安全注意事项。②气动系统的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①能认识常见气动元器件,了解其特性,并合理选用。②能正确分析并设计气动控制系统回路图。③系统布局合理。④能正确连接回路,连接正确、可靠。

情感目标: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从而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②通过完成气动系统的搭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务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4 教法设计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设计-实践应用-归纳总结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取的方法为七步教学法。

3.5 学法指导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在本案例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6 教学过程课前一周布置的准备任务:

①复习上2次课内容(气动元件、气动回路的内容),对本案例要用到的气动元器件及回路有相应认识。

②借阅相关资料。主要来自于图书馆与网络。

根据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形式,组织的整个教学过程一共分为9个环节,除了第一个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以外全部用七步教学法的模式进行:检查课前任务,导入课题——分组并布置工作任务(设计并在工作台上模拟实现公共汽车车门的气压控制)——确定目标(构建电气或气动回路)——收集信息——确定方案——实施(绘制回路图并进行实物连接)——检查——整理演示——结束语。

4教学效果分析

从授课实践来看,教学流程清晰、任务明确,七步教学法可操作性强,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调动比较高,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老师的任务去操作,并成功率较高。学生对这种教学持相当肯定的态度,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小组教学,小组讨论可以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来解决问题,思维不会进入瓶颈,很开阔,很喜欢这种教学。

从能力培养来看,小组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自我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

5缺憾与建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验室设备台套数的限制,比较适应小班教学;若是合班课程,每组人数过多,有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不能实现“人人参与”。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以下改进的建议。

5.1 分组时,若每次任务的分工都一样,会导致有的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独立学习能力下降。故每次课程将分组有意打乱,分工也每次不同,使学生体会每个角色的作用。

5.2 合班教学人数较多,教师一人很难对所有学生都能兼顾。故在学生中招聘了学生助教若干名,由班级中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同学或是高年级同学担任。由学生助教担任作业检查、讨论指导和巡视的工作。学生助教和教师合作,很容易控制住教学的节奏,而且学生对助教的接受性更高,更利于展开讨论。同时对担任助教的学生能力也是极好的培养。教师角色更多的体现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5.3 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多种类的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足,能很好的弥补设备台套数的补足。课后作业有传统的答题,小组读书笔记,实验台实物搭建以及虚拟拆装等等。给学生分配好学生助教,定期参加助教组织的学习小组,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丛文龙.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2010(07).

第9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两方面分析了实践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同时,结合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训环节,它将电气控制、PLC控制和气动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 :转型发展;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H1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7.0033

0引言

由于液压传动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得它在工程机械行业、汽车工业、现代农业、采矿与冶金工程、油气探测与加工、土木水利工程、航天与海洋技术、生物与医学工程、军事装备、国防工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它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11月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指出,“应用技术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在该主旨下,如何改革《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实验内容陈旧、设备落后

当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液压传动实验内容主要分为典型液压泵、液压阀的拆装实验(属开放式实验,学生自由安排实验时间)和液压泵、溢流阀以及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性能实验。实验课时共计6学时。结合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学生亲自动手对常用液压泵、液压阀进行拆装,可加深对其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液压泵性能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测试液压泵基本性能(如压力、流量、容积效率以及总效率)的方法,得出泵的性能曲线,一方面可根据理论知识,判断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反过来可验证课本理论知识的准确性。溢流阀性能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溢流阀稳定工作状态下的静态特性,学会溢流阀静态特性中的启闭特性、压力稳定性、卸荷压力等测试方法,得出溢流阀的启闭特性曲线。进油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主要让学生得出不同通流截面积下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并能分析它们的调试性能。不管是拆装实验还是性能实验,均属于认知性与验证性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实验内容过多地侧重于液压元件的性能测试,弱化了对液压系统基本回路的实践,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直观性差,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

1.2课程设计整体质量不高

课程设计是液压传动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课程设计环节时间仅一周,但设计的内容包括明确液压系统设计要求、分析液压系统工况、确定液压缸主要参数、论证系统方案、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通过计算选择液压元件、验算液压系统主要性能等。学生要在一周的时间内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独立完成一个质量较高的课程设计,难度非常大。

2实践教学改革

2.1实验教学

引进新的实验得设备,开发新的实验内容。目前用得较多是快插任意组合式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将典型液压泵、液压阀的拆装实验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将理论教学迁至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对照实物学习,能更好、更快地消化吸收新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实验安排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比如液压泵性能实验,在液压泵知识点全部讲完之后,立马进行液压泵性能实验,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遗忘,反过来可进一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亲自动手能力,每次进行实验时,按小组进行,一班分成2~3组,保证每台实验设备3人左右,尽量要求每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强实验内容在课程中所占的分值,比如:在课程考试试卷中,增加实验考题或者提高实验在平时成绩中的考核比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2.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选题应结合液压传动的技术特点,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选择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题作为设计题目。比如工程机械行业常见设备:混凝土泵车、挖掘机、叉车等某一子液压系统作为课程设计题目。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要提高课程设计整体质量,靠学生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依赖团队的力量。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3~5人分为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挑选一个组长,负载整个团队的统筹、协调工作。由组长根据组员意见挑选课程设计题目,并定期汇报整个团队的成果以及遇到的难题,带课老师及时给予解答并做好考评登记。答辩时,以小组为考核对象,对其中的每个成员所负责的设计内容进行考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3综合实训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点,结合实验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局限性,开发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环节势在必行。综合实训是将过去简单的、独立的实践环节转变为综合性、设计性的大型实践训练,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发了新的综合实训内容即“基于PLC控制的气压系统设计与开发”,它将电气控制、PLC控制和气压传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综合实训学时为2周,实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实训团队(每个团队3~5人)及其课题,下发任务书,给定已知条件,动员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第二阶段理论设计,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和已知条件,设计气压传动系统及其电气控制电路,PLC控制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第三阶段在实训平台上搭建气压传动系统,完成控制系统接线,输入控制程序,验证设计结果。实训平台如图1所示,它由电源模块、PLC模块、气动元件模块、按钮模块、继电器模块等组成,采用双面布置,多个团队可同时进行实训。

综合实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3总结与展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工科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不断改革和创新实验内容、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在转型发展大环境下,学校应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引进当地企业高端技术人才来校讲课或将学生送进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或在校内建立校企合作培训班,落实“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尽管这些目前较难实现,但相信在后续转型发展中,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2倪君辉.地方本科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