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初中生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习计划

第1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学习前先预习。在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在重要的地方,稍微放慢学习进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与节奏。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仍感模糊的认识。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题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学习的粗心、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写边问、不独立思考等学习恶习。

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除了上课时间外,课余时间完志各科作业,记当前所学英语单词,预习下一章的理科课本,复习已学内容,做适量习题,加以巩固,背诵所有科目必背的课文。课余学习时,应该全神贯注于功课,千万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

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中外名著,加强写作,开阔视野。

上课前预习,找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学习,解决不懂的地方,上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认真上每一节课。集中注意力,思考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没有听懂的地方课后向老师提问,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融会贯通。

第2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初二的时光已经过去了,随着暑假的到来,我需要制定一个关于我学习、娱乐以及锻炼的暑假的计划。在暑假的这段时间,我会尽量的去完成它,增加自己的知识以及体质!

学习的计划:我一定要学习多一点数学,奶奶从中国带给我了碟,在这个暑假内,我要用它帮我学习,保持全班第一的成绩,要不然被人家追上了,那就不好了,要保持原有的成绩,还要尽量把奶奶给我的数学练习册给做完;我要尽量学会更多的英语,把英语成绩提高,更上一层楼,尽量读更多的英语书,就可以知道更多的知识了;我知道了我的英文老师的邮箱号,所以又不懂的尽量问她,这可以锻炼英语,有可解决困难,还要多和同学说话,这也可以锻炼英语,多背单词,练练口语,还有多读句子;在暑假里,我还要多看书,尽量把从国内带来的书都看完,增长更多的历史以及哲理知识;如果可以的话,就去教堂或补习班补习...

娱乐、锻炼的计划: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四处走走,到处看看;有时间的时候就到外面和朋友们玩玩,到外面去转转,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可以锻炼锻炼;坚持每天都跑步十分钟以上,尽量跑远一些,跑的快一些,尽量每天跑一英里,那也就是一千六百零九米了,用20分钟足矣跑完1英里,所以尽量每天跑20分钟,这可以增强我的体质。

希望我可以做到这些,提高我的知识,增强我的体质。希望在这两个月多几天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尤其希望在英语和数学方面我会有大大的增长,八年级的时候会有比今年更好的成绩!

第3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一、生活化作业一般程序

教学是有组织、有序的活动,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该有其特定的程序.笔者将“生活化作业”探究过程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1.环节1――创设情境

与传统的作业相同,生活化作业也是“问题”组成的,不过情境来源是真实的、熟悉的生活,借此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探究动机.

2.环节2――出谋划策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于作业完成也是如此,不过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作为初中生也不可能有科学家的智慧和足够长的探究时间,笔者认为,此时我们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帮助,结合作业中要完成的任务,和学生一起探究,帮助学生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出可行性的计划.

3.环节3――合作探究

生活化作业是开放式的作业,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问题探究,笔者认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引导学生组内分工与合作,这样不仅仅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4.环节4――多元化评价

学生的作业情况如何呢?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上交作业必须及时予以评价,那么,怎么评价呢?与传统的打钩、打分的评价相比,笔者认为作业的评价必须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外,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方式,除了要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的结果性评价外,还应该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

5.环节5――提供展示平台

对于优秀的作业,要提供平台在班级、年级以及向学校和家长展示.

6.环节6――收集整理作业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是不断积累和反复的过程,为了提高作业的学习价值,笔者认为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对生物学科作业进行档案整理,便于以后及时地复习.

二、生活化作业案例――调查食品安全与合理饮食

生活化作业背景:民以食为天!不过当前社会不断地有“毒大米”、“劣质奶粉”、“毒蔬菜”、“毒生姜”等一系列恶劣食品问题被曝光.

1.生活化作业的目的

调查我们自己的生活,看看大家每天吃的食品是否是安全的?一日三餐的合理性如何?能不能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生物知识对自己每天吃的食品进行鉴定?

2.具体任务

请运用1~2周的时间调查超市的食品、食堂用餐、家庭一日三餐等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可自由发挥),填写以下报告表(如表1所示).

表1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调查报告 我组调查对象我组发现的问题问题1:

问题2:

问题3:我组的建议建议1:

建议2:

建议3:3.多元化评价作业

(1)组内作业自评

整个探究完成作业的过程,组内成员对彼此是最熟悉的,所以对于质性评价和过程评价最有发言权,在作业完成后,及时自评,完成组内自评表(如表2所示).

(3)小组互评

学习小组之间的评价主要从研究方法和报告技巧上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相互打分的方式进行互评.,具体小组互评表如表3所示.

三、对案例的分析与评价

第4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化; 原因; 对策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了解原因,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两极分化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愿望。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1 中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原因简析

1.1 缺乏学习数学的欲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已经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更激发了对金钱的占有欲,淡化人际感情,认识到表现自我价值在于经济的程度,与素质的高低没有关系:现实反映发展需要知识,但知识不是万能的,生活就是赚钱。这种错误认识,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欲望,进而缺乏主动性,兴趣更无从谈起。我对我校初二级10个班,4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对学习有欲望的仅占30%,对学习数学有欲望即兴趣的仅占40%,其中有直接兴趣的 50人,占11.36%;有间接兴趣的100人,占25%;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20人,占4.55%。调查发现,对数学学习有欲望的学生数学成绩就理想,否则就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欲望即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与困难和挫折相伴,相比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加之如今的学生不缺吃穿,家长特别的溺爱,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差,学生适应能力强弱不同,大部分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 学而不思、思而不深,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研究表明,数学学习成绩倒退或不能提升的学生,是不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把握不了知识的系统性,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加之思想、行为惰性过强,学而不思、思而不深。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合并同类项时,没有深入理解合并的实质——系数相加减,字母及指数不变(乘法分配律),以至于稍作变形就出现不会做,更不能达到知识的迁移,类比提公因式分解因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等,造成温故知新断档,对学习新知带来困难,学习过程中的遗漏知识加多,兴趣下降,成绩下滑,两极分化加剧。

1.3 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凭感知,思想僵化,适应性差。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因学生个体差异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同,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存在着不同。加之,教学中个别老师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情四备不扎实。同时,学生由小学的机械记忆还没有完全过渡到理解性记忆。学习方法欠妥,只凭感知,适应能力不同,成绩出现两极分化。

2 预防和克服数学学习分化的对策

2.1 立足平等,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

“感人尽者莫先呼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课堂上,扮演好“导”的身份,蹲下身子看学生。树立师生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分,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只要教师愿意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就会倾心诚服于你,会努力学习你所教的学科。这样就不愁学生不努力学习数学,当然就更不愁学生学不好数学。

2.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有所渴求,才会有所追求。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你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有了欲望,才会激发内在动力,充满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唤起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形成荣誉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就会活跃起来,反应异常灵敏;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我们宝鸡市、县教研室结合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杨思中学等办学经验,积极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3 善“教”善“导”,恰当“点拨”: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说过:学生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教”善“导”,不要事事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样样都要教师越俎代庖。故教师在“高效教学”的课堂上扮演好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四备”。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研发好“学案单”。 最有效的教学从真正意义上讲,不是教师的“教”,而在于教师正确的“导学”。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必要时,以建议性语言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拨”。另外,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和培养,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的态度等。例如:“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减少数学课堂的“枯燥”,提升数学课的趣味。

2.4 循循善诱,教会自学: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形成拟订自学计划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听课。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当学生不懂的时候,教师要用建议性的语言巧妙地点拨;当学生迷失方向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走出迷茫;当学生思维僵化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开阔学生思路,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分析、理解题意,使问题顺利获解;当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有困难,或对例题的某一步或几步弄不懂时,教师要善于“疏导”,可以通过搭梯步式提问,给学生搭桥,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当学生思维懒惰,不愿意思考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开导”,可以采取激趣式提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当、解题经验不足时,教师要善于“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当学生练习感到困难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恰当的“辅导”,使学生顺利地越过难关,尝到成功的甜头,感受胜利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自愿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把学习数学的活动坚持到底.通过教师长期的教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

2.5 科学评价,体验成功:

一些学生讨厌数学学习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学生每期期末考试中总是数学考分太低。一是与我们的考题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数学题综合性太强,比如一个题包含有几个知识点,对于某些后进生或中等生,只要对其中某一点没有掌握,就有可能做不对这个题,那么,教师就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这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也就失去了考察的意义。既给教师的后继教学带来一些迷茫,更给学生带来了失望。所以,检测的考试题一定要体现其科学性。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改变评价的形式,改分数制为等级制。通过科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尽力取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添学习欲望和主动性,提高数学成绩,缩小两极分化!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六期)

[2] 刘安均. 《数学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李玉琪.《中学数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5期)

[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7] 孔子.《论语》.

[8] 冉龙彬.《浅谈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通讯》,2003.1

第5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两极分化 原因 对策

中学生可塑性很大,每个学生就智力而言都有希望学好英语。初中的学生好奇心、自尊心都很强,往往由于几次英语考得不好或受到老师批评便不敢开口,甚至害怕学英语,产生逆反心理。大多数学生很清楚外语的重要性,但因为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下降。对于这些落伍掉队的学生,造成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围绕中考指挥棒,拼命赶超升学率,教 学方法则是填鸭式。只重视灌输知识,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也只是分数,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形成。

如何有效消除两极分化现象,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切实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教学活动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把学语言、用语言结合起来,既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又体现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2)在教学中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树立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英语基础的教学理念,重视构建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真正贯彻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人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情感是教育的窗口,它不仅直接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而且还是知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因此,没有情感的教育是难于想象的。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只有将智商与情商有机地统一起来,融为一体。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把这一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渠道。课堂上那洒向全体学生充满无限信任、关切的眼神;那不燥不怒、抑扬顿挫的语言;辅导时那一句句简单的“Clear?”“Unde rstand?”;讲解时那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解释;提问时那一句句彬彬有礼的“Please.”…… 通过这些语言动 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在这种乐融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有了感情基础,就会在一种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听、去想。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情感的体验,这是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也是施行愉快教学的关键。反之,教师处于冷漠、粗暴的斥责、挖苦,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要求当作恶意和刁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或对抗行为。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不坚持一分为二,多用肯定取代否定,以激励取代批评。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认为愉快的心情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意浓浓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感受快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重视情感的迁移作用,学生才会在愉快教学中求发展,求进步。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效地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除共性之外,还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因人而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 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自我发展的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分层教学是以教师指导下的分层自学为主,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切实直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分层教学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解决差异的有效办法就是因材施 教,对特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学中对差生要放低要求,从基础抓起,对特困生进行知识的补缺。也可与特困生进行个别交流,这样针对 性、有效性高。

经常检查也是提高特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特困 生的自觉性差,需要教师的经常督促。如利用早读时间 抽查特困生所写单词,过一周再抽查一次,一个月后再抽查一次,反复多次之后,学生便能准确地记住单词。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6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课堂环境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逸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

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时间,让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变学生独体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全方位集体交流活动,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深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

同时,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是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的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三、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章,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这样就能使学生想学,乐学并能学好初中化学。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分别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了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探析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或“学业不良”。现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基础薄弱的学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七年级的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未完全掌握,很多学生学英语不到一年时间就成绩跟不上,成为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这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而它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1.教材方面

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

宿迁市初中使用的《牛津初中英语》是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整体设计,小学要完成牛津英语3A至6B英语教学,初中完成7A至9B的教学,而很多地区小学未开设英语课或未完成英语的小学阶段教学任务,这样,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这给初中的英语老师,尤其是初一英语老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现象:初一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兴致很高,但由于教材容量太大,一个月之后便没了兴趣。

初中英语课堂有时要向学生呈现四五十个生词,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要求提高了,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宿迁市为例,初一要完成宿迁市自编《Starter》,还要完成7A、7B一至三单元的学习,《Starter》是收集小学三年所学知识要求初一学生在短短的两个月掌握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心理需求,假如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已断定自己成功地可能性很小,他就很难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对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效率也就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减退,学习动机即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凡是成功的学习,都是可以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可以说,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有力得多。

2.学生方面

凭兴趣出发,缺乏信心,没有毅力,不能面对挫折

从初一开始,他们只对课堂上有趣的内容和方法感兴趣,而对发音要领的操练,单词短语的记忆和抄写,以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感到索然无味,于是不专心听讲,他们即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些语言知识,由于不及时的复习巩固而遗忘。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单词没记住,数百条的短语没有掌握,语法知识又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就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多数学习困难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有的只能完成简单的抄写,而对于针对性的练习他们就无能为力,力求应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治病不治根,养成投机取巧的惰性,成绩必然下降。

3.教师方面

少数英语教师缺乏英语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口语基础较差,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缺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能力。一些教师教学水平欠缺,他们无视学生的差异,不顾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无论什么类型的课,一律“以讲代读”、“以讲代用”。学法片面,由于教师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一味做题、死啃语法。

二、如何做好英语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

1.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到:

2.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向学习方法要效率。

4.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负责,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学英语的艰辛和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决不能畏难不前,中途荒废,同时,要有勇气克服学英语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胜不骄,败不馁”,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是一定能学好英语的。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和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教师要改进对英语学习评价的对策

由于人的先天遗传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人在素质发展特点上、水平上和潜在可能性上都有差异,我们应该承认这个差异。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可能整齐划一,肯定有好、中差之分,这就要求教师改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策略,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改变以往的最后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差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中等生”即看到自己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优秀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第8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文化基础课;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47-03

一、我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的基础课学习现状,我们对会计、模具、酒店管理三个专业8个班439人做了一次关于学习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了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基础评价、学习目标和动力来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习惯、学习气氛与学习环境及对教育教学改进的建议等6个方面共30个问题。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每个问题由学生进行多项选择。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9份,由各班学习委员组织填写好后上交,回收问卷为439份,有效卷率为100%。其中,女生占70%,男生占30%。调查结果显示:

1. 对基础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其中,9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心;60%以上的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只有2%的学生很感兴趣,其余31%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如表1和表2。

表1 学生学习能力自信心

表2 学生对各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大部分学生对基础课认识不够,学习目的不明确,如表3。

表3 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目的

从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目的来看:42%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课可以提高文化水平;25%的学生认识到文化课在将来工作中的需要;6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考证必须的,也有益于将来就业;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基础课程是学校的要求,自己无可奈何,这部分比例达到了94%;只有7%的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目的。这说明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还不够明确,需要老师加以适当地引导,不管出于哪种动机,大部分学生仍会认真对待文化课。

3. 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佳。除了学习目的和动机以外,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表4和表5。

表4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表5 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情况

表4和表5说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欠佳,只有一半的学生集中听课,有高达72%的学生不回答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欠缺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意识和预习的习惯,基本不预习和偶尔预习的学生占了近80%,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提问,大部分学生课后没有进行复习和巩固,甚至一部分学生考前也不复习;遇到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不提问或者放弃。以上调查虽然还不能完全覆盖职业学校学生学业状况的所有方面,但可以反映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

二、反思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状况令人堪忧。不管何种类型的教育,都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社会因素。

(1)社会岗位职位的发展使得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在中职教育究竟是服务于人,还是服务于社会职业岗位的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人们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之中模糊了中等职对文化基础课的准确定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更高一级的教育,但是社会的岗位发展速度却大大低于教育层次的提升速度。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一致,使培养对象所能从事的工作岗位重复,导致社会从业人员中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原有中职生的岗位逐渐被大学生所代替。

(2)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导致了对文化基础课的忽视。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这使人们错误地将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划上了等号,将目光都盯在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上,并把能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会技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由于用人单位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应聘者的内在素质做出准确判断,因而招聘时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其他内在综合素质的考察。

(3)其他社会因素导致了生源素质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基础课学习。生源素质下降是基础课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办学门槛不断降低,造成了中职学校的恶性竞争。为了抢夺生源,每所学校的招生都是零门槛自愿就读。这样就难以保证生源的素质。同时,初中阶段基础教育随之也降低了要求,最终只会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另外,来自互联网及社会各类媒体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嗜好,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2.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坏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家庭是一个人生存、生活的基本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对其子女有着极大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现状的重要原因,从而影响到教学。在存在问题的学生中去深究原因,大部分根源来自家长。家庭成员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认识,父母亲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化基础课的认识。加之,如今的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宝贝,溺爱、顺从和一味地迁就,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3. 学校教育因素。

(1)初中阶段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下降。社会对初中教育的评价,主要以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为主。为了追求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学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有希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身上。有的学校甚至连编排座位等日常班级管理,都是按成绩编排。初中阶段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忽视使中职生源的基本素养大打折扣,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在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几乎是一句空话。

(2)职业学校为迁就学生基础而降低要求。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不牢,学校也逐步降低了对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了基础课程,为专业技能课“让步”,期望能用好的专业技能弥补文化基础课程的缺陷。

(3)学校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一部分基础课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教育理念较落后。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以知识讲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最直接因素,直接导致了基础课教学的失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重视“教书”而忽略“育人”: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也不了解学生的需求,更不会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和教师感情上的淡漠导致教师不能客观、准确地去评价学生的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并逐渐转变为无所谓的态度。

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状况直接导致培养的学生素质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严重不足,职业核心技能缺失。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许多毕业生缺乏起码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改变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现状,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毕业生才能更受市场和企业的欢迎。因此,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更关系到学生的潜能开发与终身发展,也是我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邵良忠.当前中专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1,(7).

[2]李志立.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职业教育,2007,(21).

第9篇: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表现;预防措施

厌学症是目前初中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初中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初中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一)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二)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三)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五)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六)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一)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到目标。

(二)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

(三)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孝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蔡桂芬.辽宁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