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档案,文化,中华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28-02
“档案与文化建设”是在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即重要及时又明智。经济是国家的“壳”,文化才是国之 “魂”。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证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均强大,这个国家才能算是强国。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远比经济影响地持久、强大。文化的影响是内在的、长久的,而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的世代传承,是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及档案事业的现代化的步伐。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要建设与之相配的档案强国,“档案与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与档案强国这两个目标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档案与文化建设包括了什么呢?在2012年的中国档案的年会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第一,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第二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第三,为文化建立档案;第四,要建设档案文化;在此文中,主要浅谈一下第三个方面,即为文化建立档案,从下面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档案是什么?如何为文化建立档案?为文化建立档案的重要性?
一、档案的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总则中档案定义: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就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
从文献中得知,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 。
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是指广义文件,即一切由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材料。档案是把分散状态的文件按一定逻辑规律整理而成的信息单元。
档案的形式包括载体、制作手段、表现方式等。从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纸质、胶磁等;从制作手段来看,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从表现方式来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
档案的功能表现在人类能穿越时空,没有阻隔与历史对话,接受档案并传达的历史文化气息,让后代在人类丰富经验的浩瀚海洋里自由的遨游,以此来把时间定格在过去的某一时刻。
档案是文化统一的重要资源,文化的历史记录和传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档案。它不仅忠实地记录过去,维护过去,还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在一起,在继承和保持文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文化---中华文化
何为文化?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辞海》 解释为:从广义上说,“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国爱得华.B.泰勒先生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无论哪种对文化的解释,都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点:文化产生于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升华过程中,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最显著标志。
何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系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世人所瞩目。这一特色可归纳为五大部分:
1.大一统政治理念,高度集中统一的理念,排除了神权的统治地位,维护了民族的集中统一。
2.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观念和宗法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基础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基础所在。
3.天人合一,与天地共和的民族意识,所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观,这也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强有力的同化和包容能力的基础所在。
4.“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基础。
5.内涵丰富而独特的汉字系统和艺术体系!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广义上讲,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内涵丰富、艺术感强、而独特的汉字的传承,更有着自己国家民族的伟大提点,伟大的辉煌,所以说,忘记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忘记了老祖宗,丢了国魂。现今的档案重现了我们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并以档案各种形式的载体记载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渊源。
曾敏锐指出“中国实则不是一个政治体,而是一个文化体”。中华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为什么要为文化建立档案和其重要性
让・皮特尔・瓦格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会议上说:“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淘走了多少历史的积淀,就如那些为淘金去淘沙的河流,而档案这种金子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
韦庆远教授所言“档案的内容主要是借助史籍的流传而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没有档案的记录和存贮,人类的知识不可能集中,延续和继承。因此,档案是传承知识与历史文化的载体。
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的报告―《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性》中也写道:“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
档案记载的文化具有保存记忆,传承文明的功能。档案文献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揭示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凝聚着中华民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进步文明的象征。为文化建立档案,可以让我们这些档案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大国的重要任务, 具有相当地急迫性和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的模糊,这样一来,对于我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去查询它的源头和发展史,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加快为文化建立档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就目前而言,我国有些民族文化在逐渐消失,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古典戏曲,独有中医药文化,璀璨宫殿建筑、祠祀建筑、陵墓建筑、佛教建筑,惟妙惟肖的传统园林建筑,饕餮美食文化,斗茶品茗、琼浆美酒、玉盘珍馔等等等,不在此一一列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定年代,损毁了相当一部分,虽恢复了一些,但很不完整,另外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一部分城市街道的再建设的需要,有些古老的建筑体要彻底消失,如: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门,城墙等,古老的祠庙寺院等,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把这些建筑文化建立档案,风俗习惯文化建立档案,千年的宫廷食文化等等,在逐渐的模糊和消失前,建立档案,以待传承和发扬光大。
由此得知,档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为各种文化研究工作提供看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大大的丰富了各种的文化内容。档案资源的留存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过程,注重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作用,正确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定位,处理好档案文化建设涉及的相关问题。积极利用档案中所展现的文化价值,从而使人类更好地享受文化成果。
21世纪的中国,现代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记录文化的多种载体的档案形式,产生了以代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文件,这些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以及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称为电子档案。自从有了这些档案载体的变革,它让这些档案更好的保存下来,供后人参考。
上面只是浅浅的一些思考,以及对“为文化建设档案”这个问题的一些设想。中华文化是中国档案的内涵,中国档案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因为国家的文化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取之精华,弃之糟泊,为传统文化建立档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记录和保存。为中华文化建立档案,就是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注入了生命中需要的血液,文化的传承与档案是缺一不可的,档案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同时要完整准确传承这些内容和活动,没有档案的建立是万万不行的。
中华文化的传递下去,需要档案来支撑。档案保存的工作也应分类来进行,比如按照区域,按照不同文化的形式、内容,依靠不同形式的档案载体,来进行不同规模不同路径的档案建立,如可以以纸质为载体建立档案,也可以以电子、影像、图片的载体等形式建立档案。从国家,到家庭个人均来为已经模糊或即将消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各自不同形式,不同级别,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以此档案让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领域得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将消失和已经模糊的,要加快建立档案,让我们中华儿女在数年后,能有档案来查询当时的文化。
所以说,“为文化建立档案”是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作,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有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在建立档案,可能已经晚了,但为了不让再有更多的文化消失,现在存在的文化或者即将消失的文化,一定需要立即马上去建立档案。这些档案既要为今天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记录,留下凭证,也要为将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参考的依据和继承的遗产;同时也应该自觉自愿的加入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建立档案的保存里,与已有的档案记载在这一起,来把今天的文化,频危文化,后记无人及将要失传的传统文化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代代相传,一定要建立档案。中国档案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道路,历史传承的基石,是建设中国现代化强国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
档案的记录凝聚着社会的共同记忆,同时也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广泛的生活习俗。简而言之,档案是历史的再现,文化是历史的命脉。没有文化的历史是失败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完整、真实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谭仁杰.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J).上海档案.2003(4)
[2] 王莹.档案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3] 许娜.档案与文化传承[J].机电乒电档案.2011(2).
[4] 马素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档案. 2012(8).
[5] 赵林林.论档案与文化传承(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1).
[6] 白久红.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J).工作研究.
[关键词]思政教育 公寓文化 作用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73-02
随着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重视,政治辅导员进驻公寓已经越来越普遍,从而保证了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夯实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然而,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更加需要一个优良的公寓环境,这就使得加强公寓文化建设,营造积极、高尚、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显得十分必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实效性。
一、公寓文化的内容
就公寓文化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浅层的环境文化和深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文化。
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灵魂,包括在学生公寓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一般通过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外在行为显现。环境文化是公寓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方面,要使之能与公寓文化建设相适应,能为公寓文化建设提供载体和平台;在制度文化方面,需要建立和健全公寓的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公寓制度文化,其内涵应该具有教育性、稳定性、规范性、发展性、从而成为公寓文化建设的导向,进而使公寓文化建设具有可持续性,能够健康发展。
另外,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在公寓之中的扩展和延伸,公寓文化建设必须在校园文化的主旨下进行。
二、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的作用
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创建优良公寓文化,形成积极、高尚、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对于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实现公寓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一)有利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积极、健康、高尚、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有利于维护公寓的安全稳定,进而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但是,学生公寓之中学生众多,性格、脾气、习惯等都不尽相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突出、可塑性较大、随意性较强,做事有时只重过程而不计后果,意气用事,缺乏理性和法制观念,这就可能导致出现不安定因素而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优良的公寓文化则能通过环境影响个体,对个体产生软约束力,使学生在公寓之中养成遵纪守法、懂事明理的良好习惯,从而减少公寓中的不安全因素,维护公寓、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有利于服务于学校培养人才的大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知识的灌输,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的养成都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公寓文化具有受众广泛特点,通过创建积极、高尚、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各项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养成优良的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有意识地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和保持
肯尼迪曾在《西方企业文化》中说道:“管理方法不是直接由电脑报表,而是经由文化的暗示,强有力的文化是引导行为的有力工具,它帮助员工做得更好”。公寓文化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引导作用同样明显。积极、健康、高尚、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在公寓之中的生活习惯、学习风气、交往准则等总是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在根本上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风气,这反映到学校整体环境之中便是对学风和校风的影响。
(四)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扩展校园文化范畴,推进校园文化发展
学生公寓的社区化使得学生公寓与整体的学校校园处于相对隔离状态,从而在无形之中增加校园文化在学生公寓中的传播、延伸的阻碍。在校园文化主旨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则使校园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扩展了校园文化的范畴,使之不止局限于教学区之中,更在学生公寓之中得到体现。
三、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公寓文化建设是一种新的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因此,切实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加强公寓文化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公寓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公寓的主体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学生,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至关重要。主要是通过积极探索在公寓中建立学生党团组织的可能性,利用学生党员、先进分子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且易于组织的优点,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在学生中发掘、培养和组织进行公寓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真正把公寓文化建设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公寓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其次要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表现测评机制,推动公寓文化建设的纵深发展。公寓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同时,也需要一套完善的测评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公寓文化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作为一个硬性的约束机制,约束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让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公寓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背景;完善的测评机制则是健全的规章制度的延续,通过测评促进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在组织保证、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要强化宣传,提高学生对公寓文化建设的认识,促进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通过各寝室楼的板报、报纸、海报等宣传途径,结合每次公寓文化活动的主题,展开大规模的造势宣传,营造热烈的公寓文化活动氛围。
2.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感知学生需求,展现公寓文化精髓,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寓文化活动中来。
3.通过一系列的典型和表彰,极大鼓舞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热潮,从而使公寓文化真正深入到学生之中,成为公寓中的大众文化。
最后,应该在校园文化主旨下,开展能够营造积极、健康、高尚、和谐的文化氛围的公寓文化活动。
1.开展有关加强基础文明建设的活动。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固然需要良好的配套措施,但是更加需要强化学生对公寓的归属感、满意感,这就需要加强基础文明建设。公寓之中,学生是主体,寝室则是基本单位,因此,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一方面要有硬性规定,做到既有激励保障,也有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则要有柔性关怀。从而双管齐下,既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又使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学生对公寓的归属感、责任感。为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具有较强人文气息的公寓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公寓文化活动要在校园文化的主旨下进行,沿承校园的人文气息。另外一方面,在形式上、内容上必须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所区别,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寝室、贴近学生,具有公寓自身特色。从而一改思想政治工作呆板,严肃的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陶冶和放松,缓冲学习中的压力,调适他们的心理活动,大大增强对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
3.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学生公寓的现有资源,经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开展一些符合公寓场地情况、稳定要求和学生需要的实践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公寓精神文明氛围。
【参考文献】
[1]段美清.试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李静.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关键词】文化建设;依法审计;文明审计
一、引言
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指出,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强调指出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审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行为引领和人才支撑。
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要点
(1)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审计是审计机关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也是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理念之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是审计机关和人员在履职时,必须严格遵纪守法,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它要求审计人员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映情况,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既不掺杂个人的好恶和主观意愿,也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干扰和左右。(2)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审计是一种专业的经济监督活动,社会各方面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始终坚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既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又能提高审计工作效果。因此,审计人员应该在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上不断追求进步,着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3)以人为本,人才强审。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营造笃学精业,比学赶帮,人才辈出的良好审计文化环境。建立人才成长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推动审计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审计人才成长的平台,充分体现公平竞争,激发审计人员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各种奖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和奖勤罚懒的政策,采取精神勉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办法,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建立吸引人才机制,面向社会招贤纳士,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审计机关之间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审计系统的归属感。建立终身教育机制,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养教育模式。(4)文明审计,树立形象。倡导文明审计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保证。文明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文明礼仪,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崇尚文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礼仪规范,时刻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努力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协调关系。(5)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用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来丰富和发展审计文化。任何文化要克服文化惰性,避免与其他文化出现文化滞距,都要不断创新。审计文化要有新觉醒,必须不断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在种种竞争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人才、知识、团队、工具和流程,即创新能力。人人都是创新者。创新不在于大小,持续性改进也很重要。按照科学审计理念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审计文化建设的水平,尤其是审计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审计文化修养。围绕“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建立审计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各级审计机关要始终把审计文化建设放在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的理念,以审计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切实践行科学审计理念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不断促进审计事业和审计文化共同发展、良性互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和审计文化发展道路。
参 考 文 献
[1]耿翔宇.浅谈审计文化建设[J].山东审计.2012(2)
[2]刘建胜.试论审计文化建设[J].集团经济研究.2005(14)
[3]石爱中.寻绎审计文化[J].审计研究.2005(1)
[4]陈维众.浅谈审计文化建设的生存与发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1)
[5]管亚梅.试论中国审计文化理念构建与作用机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可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要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文化宣传内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转贴于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将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到很大作用。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课室整洁,无垃圾。督促和检查学生清洁卫生的情况。
2、桌椅、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每一节上课和下课的时,都要提醒学生把桌椅和学习用品摆放好,时间久后,学生看到老师的举动会更自觉地摆放好自己的东西。
3、办好展示栏和黑板报。展示栏班级风采。
4、设置图书角,倡导课外阅读。告诉学生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能使我们视野开阔。同时图书要求做到图文结合,以故事为主,有趣味性。我不限制他们看书的时间,课间、放学后或课堂上完成作业后,都可以借书看。
二、制定明确的班规。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文化的核心,是班级建设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1、课前趴下不说话,安静等待老师来。
2、课堂上,专心听。
3、有问题,举起手。
4、老师问,大声答。
三、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首先,审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独立进行审计。审计首先应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机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审计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是人员独立。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三是工作独立。审计组织及其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独立作出审计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其他组织机构无权干涉。四是经费独立。审计机构履行职责必定需要一定经费,国家财政或企业需预算必要的审计经费,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法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依法审计根据对象不同分为两层:对审计客体依法开展审计活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规定来履行职责,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及风险防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审计主体必须依法规范审计行为。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纪,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以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避免随意性。如不随意扩大审计范围、不随意超越审计权限等;审计实施的各个环节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其次,公正廉洁是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公正的基本要求。一要严格依法办事。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事项、做出审计判断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得徇私枉法、。做到知法、懂法、执法。二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审计人员在遇到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在评价、判断审计事项时,不为个人情绪所左右、不受他人干扰,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三要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应当回避。只有这样,审计工作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者和委托者以及广大群众,树立起审计的权威形象。廉洁从审属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范畴。
再次,进取奉献是时代赋予审计人员的责任。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审计文化的品格,是时展赋予审计工作的责任。我国审计事业正处在如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审计事业从体制、法制、内容、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审计需要跨学科知识,审计人员要勇于应对技术环境的变化、审计职能的转变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挑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才能逐步认识并掌握审计工作规律。无私奉献是审计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奉献精神,但对于审计文化,无私奉献尤其重要。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忍辱负重、耐碍住寂寞。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奉献精神,就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审计岗位、现身审计事业,更谈不上开拓创新。
最后,和谐服务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谐的审计文化是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重要基础。具体审计而言,要达到以下两方面的和谐:一方面是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的和谐。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事实上是在进行一种博弈游戏,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心态,审计人员赢得被审计单位的信任,获得理解和支持,让双方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更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审计是一项团体作业的职业,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的内部人际关系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保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是审计在转型时期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正从查错防弊的单一功能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服务正在成为审计的重要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监督是治标,审计服务则是治本,要标本兼治,才能更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改善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才是审计的目的所在。
第二,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审计文化是推进审计工作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搞好审计文化研究,对激发审计人员的活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供保障有力的物质基础。审计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开展审计项目所需费用,必要的办公用品、设备,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应用软件等,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同时要注重关心审计人员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在物质建设方面应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成本效益”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经济条件出发,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严禁铺张浪费;提倡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加强审计成本预算,做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要规范行为、实现目标,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制度建设要常建常新。因为审计目标、范围随着社会需要在不断变化,所以审计制度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应适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以保证制度的先进性。抓落实、重实效。把制度印在纸上、贴在墙上、发到手上是不够的,重要是落实。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工作质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奖优罚劣,激励和约束并行,从而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导向。
【关键词】馆员文化 文化素养 业务水平 改革措施
馆员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的存在,其生活与职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模式作为外在的规约力量塑造了社会层次普遍接受的馆员行为和馆员人格规范,但这种外在的文化力对个人行为的役使无法脱离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单独起作用。馆员群体基于其特定的职业生活方式而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个人信仰、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系统,它们作为一个复合体构成了馆员文化的主体。馆员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存在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规约,同时也以主动的文化选择与创造机制对社会文化进行融合。没有馆员群体的文化认同和内化,无论多么优秀的社会文化观念都无法触及馆员个体的情意领域,只能是对馆员行为的外在规制,无法转化为个体行动的内驱力。为了探明馆员文化对于外在观念的内化与抵制的机理,首先必须将馆员文化的存在特征从馆员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为了使馆员文化的改进和发展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和明确的方向,必须在对馆员文化理想状态预期的基础上对于馆员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清晰的界定。
一、馆员文化的规范行为方式
馆员文化作为蕴含在馆员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价值、态度、信仰、思维方式等精神因素,是解读馆员生活的意义和专业发展的深层内涵的表意象征系统。从文化角度分析馆员日常的工作行为和观念系统,可以看出馆员在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状态。
馆员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馆员群体的生活方式即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规约,又具有馆员群体特定生活方式所体现的文化要素。社会文化的要求更多地体现为外部的约束力,而馆员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内部的整合力,它以缄默的形态为馆员群体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设定了空间。馆员文化中包含有一些非正式的却普遍有效的馆员行为规范,包含一些未言明的约定俗成的思维运行规则,也包含一些群体成员普遍接受且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系统,受到社会文化精致化发展趋向的规约,馆员往往将自己的身份作为成人世界和优势文化的代言,而将读者看作是求知的文化群体。馆员文化作为规范文化的一部分限制着馆员的言行与处事。在读者面前,馆员的言行举止、着装方式、妆容仪表等要符合职业规范。馆员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规范馆员行为的看不见的“游丝软线”。所以,馆员文化是规范馆员外在行为和思想内涵的重要内容。馆员文化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德内驱动力。没有图书馆文化就没有图书馆馆员,没有馆员文化就没有图书馆。
我国将馆员的地位与教师的地位相提并论,在很大程度上馆员就是教师的一部分,所以人们称馆员位老师。尤其在高校图书馆,馆员就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成员。春秋时期老子是“藏书室之史”,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深受皇室和社会的尊重。馆员的地位在我国的历史上虽然和教师一样几经沉浮,但对于馆员地位的尊重和对于馆员知识与能力的重视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历史事实,毋庸置疑。因此,人们常常看到的是图书馆员板着面孔,端着架势,俨然一副高深莫测的神圣感和对读者居高临下的神情使然。
二、馆员文化研究的意义
馆员文化的存在对馆员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馆员教育和馆员管理理念的转变。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及信息的多元流通渠道与高速的传输过程,逐渐消解了馆员作为读者唯一知识源的角色定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信息化时代,馆员的知识储备和思想观念会显得过于陈旧而亟待更新。馆员的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国外有馆员教育是终身教育。因此,“一次终结型”的馆员教育体制的历史即将结束,“多次回归型”的馆员教育体制正不断完善,世界范围内一致认为馆员应该是一个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职业。为了馆员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为了馆员各方面素质的不断发展,经常不断的学习提高是必需的。现在对于馆员的从业要求和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做出种种界定,对于馆员应有的学术水准与生活方式展开研究讨论,其思想可谓深邃,其观点可谓先进。但是,如果缺乏对于自在的馆员文化的存在状态的关照,馆员文化的传统特质往往会从根本上抵制外来的影响因素。因此,馆员的专业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至为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馆员文化的重塑。
三、发展馆员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以往的馆员发展研究大多是对馆员职业的想当然式的发展方向的界定,或者从馆员应具备的知识装备及道德水准的角度界定馆员的从业资格,或者从馆员的社会职责及教育功能的角度来阐释馆员的责任与义务,或者从馆员的社会定位及与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描述馆员在社会上的地位,这种近似于“白描”的研究缺乏对于馆员生活的实践基础的切实关照,把馆员当作抽象的、真空中的存在,而且是任由他人拿捏的软体,而不是把馆员看作是活生生的、独特的个人及具有独特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群体,忽略了对馆员赖以行动的文化精神背景的考察,使馆员文化研究无法深入,研究成果不多。
馆员文化研究应该由对馆员职业的外部规约式研究,改为从内部考察馆员独特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及行为方式等。考察支配馆员的服务读者的内部因素,阐明制约馆员专业发展的无形的精神因素,探讨转变馆员的深层教育信念及职业精神的可能途径,最终是为了通过文化的重塑形成馆员的自我发展意识,从根本上改变馆员受外人规约的生存状态。只有这些方面加强了,馆员文化研究才能引向深入。
四、结语
馆员文化研究只是刚刚开始,甚至什么是馆员也没有明确的文字界定。遍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新华词典》等相关工具书都没有对馆员作专门的文字解释,“馆员”一词只是在评定职称的文件上时常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为馆员“正名”。理论上的研讨、文化上的认同、操作上的可行性都有待进一步深究。作者的一孔之见只是期待引起更多业内同行的主意,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就是我们的最大愿望和良好初衷。通过对馆员文化的研究,对馆员地位的社会定位、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现实意义。同时对馆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也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天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展图书馆文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5).
[2]戴天岫,马民虎.网络安全文化的法律对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7,(1).
[3]尹韵公.论网络文化[N].光明日报,2007-3 -25.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如何把已有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规范内容,很好的融入到班级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班级管理中,是班级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求班级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遵守班级的法律,同学间互相尊重和帮助,通过良好的制度文化建设,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班级学生变被动守纪律变成主动遵守班级纪律规章制度,在日常生活正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内在的心里行为的体现,既是说班级同学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标准等等,所以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领域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体现的是整个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对班级的向心力。
(一)对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班级里面,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班级文化建设对心理的影响,如果班级文化建设得到学生的认同,那么他们对班级才会有归属感,最终才能够满足他们内心需求,并获得最终的发展。所以,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班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却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最直接触及学生心理的一个杠杆,运用的好则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运用的不好则会对整个班级产生不可估量额后果。
(二)责任和义务意识的培养
对于一个班级而已,作为一个小团体,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对班级文化精神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不够的。在一个团体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义务观和班级集体荣誉感。班级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成员里面的每一位伙伴的努力付出,每个人对班级良好的文化建设都负有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好自己本应该做好的工作。
三、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土壤
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张贴几张图片和写几句格言警句。一个班级,要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炼属于自己的文化,再通过物质的东西体现出来。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所以环境文化的选择要尊重班级实际。要让环境说话,净化学生的心灵和视野。
1、教室的整洁。教室卫生体现一个班级的文明高度。试想一个到处是垃圾,学生随便扔东西的班级怎么会有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呢?这里强调一个细节,就是黑板的管理。黑板的管理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文化高度。多年来,教师与学生用黑板刷擦黑板,仿佛天经地义。但君不见黑板周围,尘土飞扬,老师满身是粉笔灰,第一桌的同学每天吃多少粉笔灰啊!因此,我们班从建班第一天,就用湿的抹布擦黑板,既擦干净了黑板,又体现了班级管理的人文关怀,真正保证了整洁的教室环境。
2、教室的墙壁文化。包括墙上要张贴标语,励志与警示的名言警句;也包括图书角、通知栏等字体与色调的搭配;还有班训,理想树,班级竞赛表格等。例如班训,很多班级并不重视,这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室的前面张贴鲜艳的班训,是班级精神的弘扬,也是班级底气的体现。开学初,我就查书和资料,找到了属于本班特色的班训,专门请了当地的书法家,书写了班训,专门装裱,然后正式悬挂在班级的前面。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讲明班训的内涵和意义,学生自然很瘦教育和鼓舞。
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成效如何,中医能否在现代社会站稳脚步,中华传统文化精粹能否传承,关乎传统中医药学能否发扬光大。文章以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路径为研究对象,力求以理论带动实践,实现中医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对中医医院的发展建设有一定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
中医医院;中医药;宣传文化建设;实践途径
理念为先,管理为实。价值取向的外化和行为的文化内核以及中医传统的艺术和医德,这些是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内核所在,也是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为何要加强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
(一)弘扬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
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中医医院,能够治病救人,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近年来,社会上“中医养生”、“中医美容”等话题成为热点,也带动了许多私人店铺的发展,“专家”们大谈中医之道,可以说,中医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于中医而言未必有利,非法行医、违法行医以及借中医之名诈骗之人比比皆是,这给中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医医院作为合法的中医医疗机构,加强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能够带给人们关于中医的正确知识,使人们了解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治疗药理,认识中医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粹,从而使社会建立起对中医的正确认识、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
(二)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社会上中医医院并不少见,但却极少能够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医院出现,虽然中医医院发展迅速,规模也在扩大,但影响力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医医院大多是中西医结合,虽然将中医纳入了医院之名,但是实际行的却是西医之道,中医医院名存实亡的现象正在加剧,文化传承面临缺失危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逐渐从硬实力竞争转至软实力的搏斗,服务理念、文化战略成为医院立足的重要因素。中医医院的困境在于如何发挥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治疗理念,形成独特的中医医院特色,进行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能够实现中医药的社会凝聚作用。
(三)中医医院是中医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
中医医院作为合法的医疗机构,具有以中医药行医的合法资质,也是中医药宣传的主要阵地,患者接受传统中医诊疗,恢复健康并进行身体保养,同时,了解中医药文化和药理。中医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其医院资质和中医诊疗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对中医文化方面的解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民众愿意从中医医院获取相关知识,因此中医医院是重要的中医文化宣传基地。加强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能够系统地、潜移默化的宣传中医文化,例如,从医院的装饰风格、设施特色、诊疗手段等各方面出发体现中医文化,同时将中医思想融入医院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之中,将中医医院打造成为中医诊疗的专业场所。
二、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内容
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即外化条件,从医院建筑、装饰风格、就医环境、设施特色等要素入手,将中医医院与其他医院区别开来,形成中医医院以中医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和服务,增强中医医院的竞争力。二是行为文化建设,即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与患者的亲近和关怀,使其认识到中医的不同,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使得患者认同中医的行医理念和文化价值,在中医医院就医时感受到传统中医文化的卓越,增强中医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三是精神文化建设,中医精神是中医医院得以建立和运行的核心,也是其文化建设的灵魂,通过对医院内部人员的价值观建设,使其通过潜移默化的行为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患者和民众,通过传统中医理念与医院精神的结合,形成中医医院特有的精神文化。
(二)宣传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外在形象上,以庭院、内饰、标识等宏观和微观上的中医标志性符号向社会展示中医医院的个性和特色,从而与普通医院相区别。行为建设贯穿“大医精诚”,做到“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传统中医讲求医者仁心,中医医院职工首先要学习的便是仁医之道,给患者最直接的中医文化宣传,使其感受到中医的服务理念,从而愿意接受中医诊疗,从医德医风约束职工,提升其素养,一言一行皆有规范,将患者摆在第一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与普通医院形成立竿见影的差别,提升中医医院的社会形象。“仁、精、诚、和”的价值取向是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生命为大,和谐至诚的行医和服务理念,最重要的是勤谨的治学理念和行医态度。
(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宣传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即偏重形式和物质,而忽略了核心内容,即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建设以及其重要的外化行为规范,建设过于片面,达不到弘扬中医文化的目的,中医医院也未能形成独特的价值体系。价值观不能深入员工的行为之中,则不能为民众所感知,中医医院的价值取向依旧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同,且一些员工并未在思想深处形成中医该有的仁医之风,其过于表面的价值构建在遇到挑战时立即分崩离析,从而使得中医医院与普通医院并无实质上的区别。中医医院未能将网络纳入宣传文化建设路径之中,中医医院的宣传活动虽然较多,例如义诊、院报、电视等,但忽略了现在的中青年群体中网络的普遍性,忽略了一个广阔的宣传平台。
三、如何加强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
(一)以优秀精神创建文化品牌
中医医院要进一步进行宣传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独属于中医的文化价值理念并形成系统的体系。这种价值体系的实现依赖于管理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从体系化的管理到系统化的理念。具备中医特色的管理体系是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文化的着重体现。具体而言,建立符合传统的中医操守和品行要求,以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实现中医医院的体系管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以明确的价值取舍来体现价值取向,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区分普通的现代医院与中医医院的方向、理念,建立独特的中医医院特色,使中医医院的价值体系由员工传递给患者、再由患者传递到整个社会。
(二)以精、诚理念缓和医患关系
现代医院逐渐向服务业靠拢,服务理念是否先进、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成为衡量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考量因素。医患关系几乎成为现代医院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医院经营不仅需要医学,还需要社会学、经营学,精、诚理念即是医术精、服务诚,中医医院要加紧对传统中医药学的钻研,从传统中寻找出路,致力于将中医药作为中医医院经营的王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研究其理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对患者做到以诚相待,提供人性关怀,以传统中医的仁心医德缓和医患关系,形成中医独特的医疗环境。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视触扣听等诊疗方法蕴含着中医的核心技术,医务人员要学会发挥中医诊疗的优势。
(三)发挥网络宣传平台的作用
网络在今天的宣传作用不言而喻,其信息传播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广、传播成本低的特点使得网络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首选,尤其是青少年、中年群体,微博、微信几乎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必须将网络平台纳入,并赋予其足够的重视,加紧网宣平台的建设。对医院情况、门诊信息、网上预约等进行系统的设计,尤其要注重中医医院紧扣中医知识、中医文化特色,不仅是看病诊疗,中医养生护体的小妙招也可以实时更新,中医医院要将发扬中医药学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官方的权威信息来挽回民众对于中医的正确认知,使其重拾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将中医医院的公益活动、义诊等情况及时于网络,例如传统中医的坐堂问诊等优良传统。
作者:王泳锟 单位: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敏哲,程荑.杭州市精神卫生地方立法五年来的政策导向及评估(摘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朱章志.弘扬专科中医特色的实践与探索[A].5TH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论文集[C],2012.
[3]莫少伟,高芳,王为服.海南省人民医院科研项目管理现况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
[4]陈公杰,虞海伦,贝尧汉.海岛乡村医疗机构实施一体化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
[5]朱新根.东林镇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点情况介绍[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
[6]赵奇江.医改后基层卫生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初步探索[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
[7]黄茂平,曹乙,梁志强.安吉县医务人员狂犬病暴露防治知识问卷调查[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