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专业技能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技能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技能论文

第1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交流极剧增加,随之应运而生,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交流、学习、工作、生活,人们都可以清晰地发现,英语无时无刻不渗透在生活之中,虽然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习英语,对于西方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但由于缺乏实践和交流经验,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不能有效地利用英语。这体现出教育方式、方法、体制的弊端,而文秋芳教授提出的“驱动假设理论”为教育改革灌输了活力。她认为没有语言输出,就没有学生对外界知识的大量获取,就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就难以灵活的运用,不利于语言能力素养的强化和拓展。不同于完全强调输出,该假设认为应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拓展同学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也就是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职场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转化为能力,更加适应现代化英语教学的需求(。马蔚华,2011)然而,现在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专业性不明确。职业英语课程应该区别于其他本科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保守。虽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英语教学方法,但仍难以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

(3)实际操作能力差。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知识水平,难以应用于生活实践,造成职场竞争能力差等弊端。

二、输出驱动假设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举措

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的内涵和目标,笔者进行了一些理论方面的探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较大的变革,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输出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目标阅读、情景写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其主要包活一下几个环节(林立新﹑杨金国,2010):

(1)设置输出驱动性任务。通常设置为情景模式、目标阅读,设立情景模式能够将抽象的学习具体化,即教师给予一个具体的场景,有学生自行编排对话、剧情设计、主旨表达,这能极大地驱动学生的表现欲望;目标阅读,即教师给予课程的主要任务或者问题,由学生带着目标去交流、探讨,教师则负责课程方向的引导和纠正,以任务为依托,能够极大地驱动学生们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交流。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分组,这是英语学习和当前教育模式普遍采用的方法,而小组交流的意义就在于将比较复杂的任务分块处理,这样极大提高合作效率,减低输出焦虑,对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任务分工的合理安排也有极大帮助。

(3)展示成果。小组成员通过海报、视频、宣讲ppt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这是推动前期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成果的展现,并不仅仅考虑的是荣誉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对学习内容的回馈、本组的任务分工、项目合作交流,这极大地提高了输出驱动的效率,对学习内容巩固、小组内部团结建设、个人自身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

(4)用实践印证以提升英语素质单一的英语学习如同温室的花朵,并不能适应求职就业等社会需求。英语作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能将它局限在学习,应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教师要为学生拓宽渠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笔者看来,教师工作者应加强学生们在校内外的英语交流,不同团体、不同组织之间应创建有意义的活动,加强校企间联系,通过参观、交流、实业、助理等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竞争力(文秋芳,2011)。

三、结语

第2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一)技能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从学生技能评价反馈中可以看到测量初级、测量中级、施工方案、专业认识的技能考核平均分分别为71.3、72、69.8、74.4,平均分普遍在70分左右,分值偏低。四个技能考核中60~75分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至少占56%以上,甚至达到79.4%,而优秀率却相对偏低很多,有些只有3%左右。从这个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只能达到合格的要求,也只是泛泛而学的程度,而真正能把技能学精学专的学生却非常少。合格率除了测量初级,基本都能达到100%的通过率。

(二)具体技能项目分析测量初级、测量中级

主要由第三方评价来完成。主要考核学生对使用水准仪测高程的掌握情况,考试主要是实操,不涉及理论部分。考核相对难度不高,主要分应知和应会两部分。只要按要求训练,通过基本没有问题。但是从考核的情况来看,还有20名考核不合格。从考核的过程来看,学生的操作熟练度不够,优秀率偏低,学生对技能训练的热情不高,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专业认识:主要由我校教师自己评价完成。主要是针对新生进行的建筑专业方面认识实训培训,考核以任务书的方式完成。该项目相对其他3个项目考核成绩总体相对较好,里面涉及的实操较少,主要围绕专业的入门知识,浅显易懂,学生完成的情况也相对好些。施工方案制作:主要由我校教师自己评价完成。优秀率和良好率都较低,主要是由于该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较为广泛,评价优秀需要多门专业课灵活运用,与实际工程结合较为紧密。

(三)存在的共性问题

1.教师的教学

由4个技能考核情况来看,学生的考核优秀率实操为主的明显不如理论为主的,说明学生还没完成从传统教学到技能教学的转变,应该把“学精技能”的理念灌输到每个学生心中。4个考核总体合格率高,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在60~70分,而对于学生来说,合格就有技能证书,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所以他们对技能训练不积极或马虎了事,导致最后优秀率非常低。由于大多数技能训练在室外进行,建筑班级人数多、男生多,管理难度大,教师不能做到时时督促时时指导,教学效率不高,由于考核时间短、人数多,特别是测量的初级和中级考,考核的内容相对单一,学生平时训练不努力,最后临阵磨枪也可以勉强过关,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2.评价的方式

目前除了测量考核采取第三方,其余技能都以专业教师考核为主。考核的方式也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考核的效果

考核对全部班级情况是可以做出一定的分析,并得到一定的分析结论,但是对学生个体而言,考核的数据还是显得有点薄弱,至少不能反映学生的具体能力及进步,对学生个人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同时在结构上比较简单、信息传递方向还较单一,不仅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问题解决的措施针对前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技能训练的方法

为了使技能训练更加有效,每个技能训练都应有一份详细的训练方案,方案中应该包括训练的方式、内容、考核的时间、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方式等。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应考虑建筑专业班级人数多教学难度大的问题,如何能做到大班化上课小班化训练,尽量能让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施教。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模拟竞赛队的训练方式方法,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二)技能评价的方式与主体技能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

既有书面理论又有实际操作,既有专业技能的学习又有专业技能应用,既有分解技能项目又有综合技能项目,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小组合作项目,既有纯专业技能又有结合社会能力的专业技能等等。尽量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拓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目前的4个技能考核都是以教师考核为主,除了第三方考核为主的项目,其他技能考核可以加入学生自评、互评环节,毕竟教师不能对全班的学生能做到了如指掌,学生之间相互情况比较熟悉,做出的评价也会更加客观全面。

(三)让学生了解评价

如果我们参加一项考试或竞技,必须知道其规则要求或评分点,这样才有针对性,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高分。如驾照考试中,“上坡起步”这个项目,教练会不断的告诉我们起步时必需打出右转向灯,如果没做将会扣分。其实教练所说的不断给予学员的反馈就是在做评价。让学生了解评价规则有两个好处,一是增强学生学生的目的性,增强学习动机;二是做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可以促进自我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建立综合技能评价

系统每个技能评价都相互独立,各个项目的评价只有任教教师清楚,因此对与学生很难提供全面、准确的反馈结果,不能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如在本次技能评价分析中,有些学生的测量评价为优秀而施工方案设计评价却一般,虽都是技能项目,有些侧重于动手,而有些侧重于动脑。如果能综合所有技能项目,建立综合技能评价系统,给予每位学生系统性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同时便于今后的职业规划。

三、总结

第3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对于技能鉴定的考查范围,试卷设计应科学、合理、有序,使考核的内容有相应的覆盖面,符合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更好地体现用人单位的要求。鉴定考查结果证明:考核覆盖面、试题更新速度等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学习内容,甚至影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这要求试题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让中职生拿到的职业资格证书更具有含金量,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二、变革单一的考核模式,将学生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单一的弊端,实行知识要求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使得鉴定结果更趋合理化。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设置为100分,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查一般均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由考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试题,并系统立即自动评分。在理论知识的设计上,应该以典型的应用型、常见的问题处理形式出现,考查的重点应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于操作技能考核不仅以必备的基本技能的考查,具体作品设计等为考查主体,还可以设计一定的能力型问题,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胆的创新精神等。

三、创造开放的考试环境,避免考查死记硬背的问题

在考核的内容上,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具体实践操作都必须突出学生的实际应该能力,避免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为考查创造开放的考试环境。现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考核是上机完成的,但从计算机操作的特点来看,应该大胆改革:

(1)充分利用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设计考核题。加强考试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考点设计客户需要的情景,用客户的满意度来衡量考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2)遵循开放性原则。不能要求考生必须使用某一种方法,而强调问题解决方案的多样化性,只要能独立完成题目要求,达到预期的操作结果即可。比如“,数据库”的考核中,可以使用命令方式来完成操作,也可以使用菜单等方式达到题目的最终要求,只要掌握知识点即可。

(3)开发考试软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四、通过细化不同的工种,实现考核内容的模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社会对计算机的工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每个行业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教师要求掌握课件的制作、各类行政管理人员要求掌握信息的准确管理、美术工作者需要会处理图片等。所以,在技能鉴定过程中,应该细化不同的工种,满足不同用工单位和中职生的要求,推行考核内容的模块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位学生学有专长,更好地适应将来从事的工作。

同样,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分为必考模块与选考模块两部分。必考模块以现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主,包括文字的处理、数据的统计等基本操作内容。选考模块可根据不同岗位对计算机操作工的不同要求来设置考核模块,比如,数据处理、图形处理、网络管理与硬件维护、信息管理与安全等多个模块。根据中职学生学习方向自己选择,更好地为将来工作打好基础。

第4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1.技能竞赛项目设置技能与学生就业后实际技能不一致。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岗位以“测量工、钢筋工、砌筑抹灰工、试验工为主、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为辅”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基本定位,更侧重“工艺实践或工序实践”。而目前技能比赛项目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或毕业后的实际技能不一致。比如省赛工程测量项目中的导线测量,以四人团体的方式,用全站仪完成闭合导线中的四个转折角和四条导线边的测量,要求参赛选手每人分别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一人观测另一人记录)。因为每个学生的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等都不一样,每人完成一测站其实在某些方面提高了测量观测误差,在实际工程测量中也是不允许频繁换人完成一导线的各测站的观测。工程算量比赛只考查学生清单算量和算量软件应用,没有能结合造价员岗位实践的工作过程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砌筑与装饰项目中题库题量太多,且包含内容太杂,相对于中职生而言要求偏高。CAD比赛项目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制图标准绘制图形的能力,但CAD软件应用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只是工具,它应该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才能发挥作用。另外,当下职业技能比赛一般都进行商业化运作,引进大批赞助商,使得竞赛商业气味浓厚,学校为各类技能比赛投入与大赛配套的各类设备和软件。项目的设置上也更配合赞助商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技能竞赛项目设置技能所用的硬件和软件,与学生就业后实际工作中用到的硬件和软件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运用一些专业版CAD软件,而不是基础CAD。

2.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在评判上还欠缺公平、客观。现在的技能比赛基本是请行业的专家和高校的教授来对项目进行设置,并作为技能竞赛的裁判参与技能比赛活动,所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就直接影响了项目设置的质量和评审的公平性。学校为了体现教学水平、求得社会地位、赢得生存机会,常常会动用身边一切人力物力进行“公关”,以获取较好成绩。技能竞赛项目在评判上不公开评分标准和评分结果以及参赛选手的扣分情况和原因,从而导致参赛选手在今后的比赛中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利于参赛者在赛后对自己本次比赛作一个总结和反思。

二、建筑专业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中产生问题的相应对策

1.从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转变,科学合理安排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构建职业建筑类技能竞赛体系。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均应根据比赛的内容或核心技术技能确定赛项名称,不以工种名称直接命名赛项;以岗位或目标任务要求的技术技能综合(组合)运用水平、比赛任务完成质量以及选手素质水平为评判依据,设计比赛的形式、内容和设置奖项;团体赛须包含对团队合作水平的考查内容;逐步杜绝以单一技能作为比赛内容的奖项设置和赛项设置,减少团体赛和个人赛混合设奖。

2.从个人向团体大赛转变,建立教赛常态管理,形成“教赛一体化”让竞赛覆盖面更广。职业技能竞赛应该是面向所有的中职生和专业教师,举行技能比赛的目的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仅仅针对几个选手,而是要对全体学生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所提高。我们可以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把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教学计划相结合,让技能竞赛走进课堂、走进每个学生,技能竞赛要覆盖到每门课程,把技能比赛与教学考试、实训考核及学生岗位证书等工作结合起来。普遍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技能水平,可以任意抽选每个学校的学生来参加比赛,这样能体现一个学校普及技能教育的力度。

3.从基于培训体系办赛向基于实际工作办赛转变,结合就业岗位需求特点,让技能项目的设置更能贴近完整的工作岗位。中职学校不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实训内容上都应按照实际就业岗位的工种要求,技能竞赛充分体现“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目标,契合就业岗位需求,促进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向实际工作办赛,比如工程算量比的是清单算量,这是实际工作中的一部分,更具有综合性。所以,如果在项目的设置上能结合工作实际把计价综合进去,可以使内容更完整、更能胜任以后的工作。技能竞赛项目设置技能所用的硬件和软件与学生就业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4.从传统技能向现代技能转变,技能竞赛项目与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同步。依据技能大赛技术要求,注重基本技能和技术规范,体现现代技术,结合工作实际考核职业综合能力,并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对于技能比赛项目的设置,要突出技术含量的高与新,选择的设备要体现主流性、先进性、兼容性、发展性等特点。

第5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关键词:舞蹈演员 专业技能 文化知识 重要性

一、舞蹈演员的专业技能

舞蹈演员的专业技能指舞蹈的技术和技巧。“舞蹈技巧是指舞蹈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用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并使之尽可能完善地反映生活时所运用的一整套掌握语言、形体等等技术手段的本领”。技巧这一用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得多。舞蹈技巧不仅指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而是在运用熟练的技术时,体现出舞蹈演员把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才能。

要把舞蹈形象生动有力的展现给观众,要有高超的舞蹈技术和技巧,因此,专业技巧和技g对形象的创造很重要。舞蹈演员要把不断地加强锻炼舞蹈技术和表演技巧的练习,作为自身一生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精彩的完成表演质量。只有深刻的生活真实感与富有鲜明表现力的舞蹈技术融合为一,才能准确的表现出作品的思想。所以,舞蹈演员的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舞蹈演员的文化知识

我们今天处在社会飞速向前发展的时代,生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知识对任何工作都有帮助,但是对艺术家来说,全面的教育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更是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底,帮助舞蹈演员们培养想象力和调动内在情感,也帮助演员们对该舞蹈作品更详细地了解主题背景,内容和对作品的理解,定位准确到位,深入了解全身心投入,认识,在提炼,使用最适合的形体语言来刻画、表达、完成形、神、劲、律的结合,使一连串的舞蹈动作给予灵性。因此,对于舞者而言,要坚持不断地艺术锤炼和积累,同时也要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

三、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们的内在深层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舞蹈要发展离不开文化影响,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内容,也很深地扎根在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之中。是用人的形态,神态表达的艺术形式。因为受自然与社会两种因素影响,由身体与精神两个方面来表现,用最最美的舞姿表现真诚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舞蹈风格特点了解民族文化历史至艺术特色。舞蹈之所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舞蹈的繁华是由深厚的文化背景支撑。它不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紧密结合,它又同人类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舞蹈中遗存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使舞蹈稳定的形式流传下来。因此当舞蹈演员表演某个作品时,传达给观众的作品的思想会因表演者的文化知识程度而又差异,又由于表演者的高超的专业技能而具有新意。

如朝鲜族舞蹈《农乐舞》为列。农乐舞是最有农耕生活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起着消除疲劳,慰籍辛勤、加强团结以及号召人们热爱农耕生活的社会作用的舞蹈。如果舞蹈演员表演《农乐舞》时不知关于它的这些知识,对于它们来说只能是一连串的动作组合,一点感染力都没有。同时表演《农乐舞》时没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也不行的,比如其中的“长鼓舞”是需要表演者身挎长鼓,花样繁多的鼓点相应成辉,很有技巧,表演进入时,常作连续性的行进旋转,技术高超的表演。而其中的象帽舞是,手中打着小鼓,跳跃前进,如腾空遥射,如冲锋向前,又不断旋绕长缨飞舞。这需要舞蹈演员具备很好的身体协调性和很高的技术,技巧。

因此,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对舞蹈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融合为一,才能把作品的思想生动的深刻的传达给观众。

参考文献:

第6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跨文化交际意识 能力培养

迅速发展的酒店业,要求酒店管理人才既要有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大酒店的国际化程度,让英语成为了在酒店工作的必要条件。面对市场,必须加强专业英语教育以提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英语交际能力是在英语学习的内部智力、英语知识、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指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来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话语能力四个主体方面。它是一个人培养和形成自身英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或最高形式,也是英语学习的最高目标。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将在星级酒店工作,英语的交际能力对他们尤其重要。

但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使得我们和外国客人交流时更加具有难度,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在酒店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学习酒店英语知识,更要强调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绝不可生搬硬套,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语言的得体性;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接待外国客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交际双方所处的时间、地点、角色关系、交际目的与内容、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所使用的交际语言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差异,举出适当、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一:我曾以undress为例讲述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 you please serve the chicken undressed?”女招待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道客人这句话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蜜汁事先浇在鸡脯上,客人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说:“No,I can’t.(我不能这样做。)”客人说:“Why not?(为什么不能?)”女招待说:“You are in China,Sir.(因为你在中国,先生。)”餐厅服务员因不能正确理解undress这个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而造成这样的误会。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特定的词汇的用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避免学生对词汇的片面理解。

例二:在讲解不同文化间对同一个词汇的不同理解时,我曾以tea为例进行讲解。某个中国观光团到达西澳大利亚首府时已是晚上7∶30,客人们尚未进晚餐。当地导游介绍当晚的安排:“We’ll have tea at about 8∶00 right after we arrive at the hotel.During the tea time,I’ll have you registered and have your rooms ready so that you may have a rest.”中国领队翻译为:“我们大约8∶00到宾馆,一到那里就喝茶。喝茶期间,导游会帮我们登记并把大家的房间准备好。这样,喝完茶后大家可以进房间休息。”客人听完大惑不解:还没有吃晚饭呢,怎么就进房间休息?况且在飞机上已经喝很多茶了,怎么到了酒店不吃饭,又喝茶呢?经过解释,领队和客人才了解:澳洲人,特别是西澳人习惯把每天的正餐称之为tea,这里的tea不是我们中国认为的“茶”。通过这些例子尽量多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使其更好地工作。

事实上,英语本族人和说英语的外国人交际时更注重的是交际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沃尔福逊(Wolfson)曾指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于外国人的语言和句法错误往往比较宽容。相比之下,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她所说的“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指的是讲话规则并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一样,而是相对存在的。说英语的人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不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的规则,而容易导致说话不得体。这种不得体语言往往被英语本族人误解为不礼貌,因此在与外国客人交往中,要注意交往的礼节,了解国外习惯,尊重外国人的风俗。如:西方人的女士优先、不问女外宾年龄和体重、禁忌数字13、不谈私人财产、不谈宗教和政治信仰、握手的礼仪、谈话的距离、饮食习惯、社交礼仪等,我们都应该了解,都应该遵循。当今世界,随着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如何客观地认识并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消除彼此之间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言语交流障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而“对语言中文化因素的了解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越强”。在酒店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使语言交流顺利进行,增进友谊。因此,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交际教学法是我采用最多的教学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首先是注重选择真实性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了解国外酒店业的发展,掌握最新、最先进的酒店英语。学习酒店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酒店接待等具体工作中,与外国客人的交际。酒店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是其首要目的。与外国客人的交流成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必须使用与真实酒店操作相同的教学材料,如国外酒店现场文字、图片、原版酒店管理教材、原版旅游杂志、电视广播、现场录音等。另外,在课堂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交际活动,即口头交际也必须真实和有意义。比如,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或几名学生扮演酒店各部门的服务人员,部分学生扮演外国游客,对整个酒店流程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真实的模拟,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现实语境,用流畅的语言进行组织、推理、归纳和演绎。形式有问答、对话、复述、扩展情景设计等,并要使语言交际的训练逐步由日常会话过渡到特定的模拟外宾接待的系列语言交际中去。这样经过严格的模拟训练,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找出差距,逐渐完善,尽快适应在宾馆接待外宾的工作。

其次,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所以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开口说英语。先要使他们敢于开口说,如果没有开口的胆量就谈不上口语交际的活动开展了。热情、敏感和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我都是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克服讲话时的惧怕心理,渐渐由敢说到爱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他们专业对口的英语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起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成为在酒店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作为生物科学类专业,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专业技能,都离不开“重实践,强能力”的专业特色,琼州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出了“一个核心、二个体系、三个结合、四种技能”的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培养出“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强的多技能型创新性人才。“二个体系”,一个体系是教师教育基本素质培养体系;另一体系指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个结合”是指教师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应用相结合。“四种技能”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种技能。要实现“教师技能+专业技能”并举发展的创新双实践教学体系,该专业将实践教学构建了四大平台:分别为学校统一的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学院基础类课程实践平台、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实践平台和教师教育类实践平台。前三个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后一个平台培养教师技能。根据各平台,该专业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类课程。学校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开设有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如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实践类活动;学院基础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有本学院多个专业课程设置相通的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实验课程;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专业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如森林、海洋的生态调查、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瓜果花木的生产、嫁接技术等,以及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师教育平台主要开设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论文等。四大平台贯穿于大学四年,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五大实践课程体系:理论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等。前四大实践体系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后一个主要是培养教师技能。(1)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此类课程主要是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则以突出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简单验证,实践以验证性为主,此类课程主要是实验学时小于16学时的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2)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学校2012级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重组,对以前理论课包含的实验课,实验学时超过16学时的,通过理论与实验剥离,甚至与其他类课程整合,独立设课,有时还增大实验教学时数,此类课程主要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验,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核心类实验课中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3)社会实践体系: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体验社会,增长见识,为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奠定基础,从而培养“能吃苦,敢吃苦,善吃苦”的精神,对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将来的就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4)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此三项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到运用,从遇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过程。这一系列环节,为培养学生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奠定了基础。(5)教师教育实践体系:为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而开设的一系列教育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语言的表达技能、书写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等。此类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为让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取得好成绩,新开设了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等课程。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从教学观摩到经历教学参与、体验教育实践研究,大大锻炼与提高了师范生执教的基本能力。教育论文对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根据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教育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创新教学方法,是形成教学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了专业技能与教师技能的并行发展,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从过去专业实践教学中单独出来,形成了更为优化、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多元化培养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以往师范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瓶颈,通过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一专多长。

二、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确保实践学时学分条件下,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改变实践模式

为了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将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实践模式进行改变,将一学年两学期理论教学时间进行压缩,由每个学期18周的理论授课时间调整为16周,2周安排为集中实践教学,确保每年有4周时间用于实践,尤其对设计性、综合性类实验等需要集中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模式的改变,既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实习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前提下,培养模式多元化

职业素质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外出实习的单一模式,而采取把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一线优秀教师“请进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教育实习的教学环节指导,再“走出去”进入中小学实习的新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上,不满足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而是积极开拓与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通过与周围邻近企业如大棚蔬菜、园林花卉,南繁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同时请企业家、研究所专家来学校指导实习教学,让学生带着企业现存的问题、科研中遇到的难题等问题在以后的实践中去解决。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多元化。

(三)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条件下,改变实践教学师资单一化,促进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无论在教师技能还是专业技能培养上,改变了以往高校教师对学生单一培养的实践指导模式,实现了将中小学优秀教师、校外企业家、专家“请进来”再让学生“走出去”的实践新模式,突破了实践教学上师资的单一性,对高校老师向双师型转型是一种督促,同时也促进与提高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

三、结语

第8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22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应该以加强实践教学为基本理念和制度规则,并在有关理念和规则框架下,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计划制定

为了掌握完整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可以在学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基础之上,以西方经济为理论基础,以国际贸易原理为核心,以国际经济学为发展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围绕进出口业务这个中心,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核心课程,同时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以辅助国际贸易实务的衍生课程,如“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另外通过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设制作等环节来加强;由于国际规则及保护手段的变化对微观主体的经贸业务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国贸专业学生还必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本国对外经贸相关政策法规,可以通过设置WTO规则与运作、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形势等专业课课程实现。

2课堂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其课堂教学不能仅培养只懂理论,不懂应用的学生。但当前的情况是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影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不少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知识空洞,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与技术的调整和创新。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多数教师会以货物进出口为主线,重点讲授贸易术语和惯例以及进出口实务,而对其他贸易方式、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及WTO规则的影响涉及较少,对押汇与议付的讲解也通常脱离国际惯例,这样的内容设置是不符合当今贸易实践对教学的要求的,应该对课程的内容设置作部分调整。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行模块式、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另外,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和信息教学的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中,从事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构成,大多数教师取得相关学位后直接在高校任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高校也会对教师提出挂职实践的要求,但往往时间短,机会少,落实差。

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加大对已有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包括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以及鼓励和提供保障条件让教师到国外去进修。二是从校外乃至国外引进先进的教师,使教师队伍复合化和国际化。三是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4实训室建设

一般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设有国际贸易模拟实验中心,通过计算机上的模拟仿真环境,学生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国贸专业的实训软件必须包括一套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案例,使学生通过模拟环节,体验一笔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在一个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建议此部分学时应不低于28。另外,在加强国贸专业本身的模拟操作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把国际贸易业务与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专业的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的“电子信息”资源充分利用。

但目前实验室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学习缺乏激励,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压力。与课堂教学相比,实验室在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氛围方面并没有很大变化。很多学生在最初的实验室学习阶段后,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急剧下降。从而使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往往在开始阶段成效比较显著,但难以持久。

5通过竞赛平台提升国贸专业技能

目前,国内外针对本科学生的有关各种专业技能的竞赛越来越多。大多数专业技能竞赛参加方式简单,受限制因素较少,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机会参与。由于这类的专业技能竞赛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体验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标准,又能检验和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参与到其中。而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摆脱其专业技能学习方面的缺陷,而且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技能竞赛通常是竞争非常激烈的。

对于国贸专业来说,专业竞赛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目前比较受欢迎和影响较大的有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和POCIB大赛等。但是,不管哪个专业的竞赛,各高校在参与竞赛过程中普遍存在专职指导教师缺乏、技能培训时间有限、职业技能比赛专门教材短缺和竞赛激励资金不均等方面的困难。所以高校要想通过竞赛平台有效提升专业技能要在这些方面突破。

6拓展实习基地

通常高校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学校出面,校方职能部门负责联系和建立;二是由教师出面,通过教师私人关系以院系的名义负责联系和建立。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校外实习基地的延续性和可靠性不高,进而导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难以长期持续进行。另外,企业也普遍缺乏与学校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积极性,而那些有心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日益供大于求的毕业生人群。而对于国贸专业来说,有些企业即使具备接纳毕业生实习的能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也会因为出于经济效益、商业机密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提供实习岗位。所以,当前各高校不能抱着希望企业能无偿地提供实习基地的传统的思想,而是应该在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构建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另外,学校还应与企业的沟通,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需求的相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找到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融合点,双方的合作才会走得更远。

最近几年,在推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教育部已经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对高校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进行引导,教育主管机构也在负责具体落实,这对今后的校企合作式教学提供的良好的宏观环境。高校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行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7毕业设计环节

各高校国贸专业普遍采用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综合成果的一种方式。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某些社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当前国贸专业的毕业论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题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检验;研究问题单一,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不清楚,态度不认真积极,抄袭他人文章,缺乏创新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毕业论文并不能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好标准。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来说,用人单位看中的不是科研方面的能力,而更多的是学生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熟不熟悉,在业务风险上是否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写作交流技巧。所以,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毕业论文写作逐渐向毕业设计过度。

第9篇: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

2015年,民航运输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1.6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650架,比上年增长280架;颁证运输机场210个,比上年增加8个。迅速发展的行业和相对滞后的专业教育使得民航专业人才需求和供给产生了较大的偏差。民航企业看重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而传统单一的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民航运输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分散。传统实践教学往往以课程为单位,以学期为单位,内容相对较为分散,无法与企业和岗位对接,也无法体现各实践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其次,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主要体现为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目标不够明确,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传统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传统的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作用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验证或者简单的延伸,并未结合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建立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民航运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民航运输管理知识、具有良好政治、人文、身体、心理和专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具备民航机场运营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适航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安检等方面专业能力,从事民航运输组织、生产、商务营运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理论教育,构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2.2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各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艺复兴之后,大学的专业教育在被推向极端之时,产生了一种宣扬自由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在近半个世纪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愈来愈被更多专家学者所重视。民航运输专业的定位使得其在实践环节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以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充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配合与促进,考虑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民航企业各岗位的具体需求为基本模块,由简单操作到综合实训,遵循基础技能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创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第一环节是基础实践。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知识结构开展诸如军训、思想政治实训、英语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以及民航企业认知实训等基础性的实训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

第二环节是专业实践。考虑到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行业背景也有了基本的认知,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行业岗位的分工和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细分为客运服务、货运服务、机场服务、安检服务以及专业拓展五大模块。

第三环节是综合实践。主要包含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在高年级的W生掌握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相应的专业实践后,将其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实践。

第四环节是创新实践。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积极响应“大众穿心,万众创业”的号召,推进创新实践。主要包含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或者专题的调研,旨在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3.1 建设配套仿真实践教学平台

民航客运实训中心。民航客运实训中心主要包括民航客运计算机订座、 民航离港控制、 民航值机服务、民航安全检查和飞机载重平衡等实训室组成。

民航货运实训中心。民航货运实训中心包括航空货物收运、货物仓储、货物检测、特种货物、报关报检等实训室。

民航旅客服务中心。 民航旅客服务中心由模拟机场贵宾室、模拟特殊旅客实训室组成。

3.2 加强系列实践慕课建设

由于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加了受众范围,提高了课程吸引力,进而也增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因而正全面的崛起,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以精品课程或者精品视频课程为依托,录制相关实训项目视频,便于学生及时巩固实践项目,根据个人对实践项目的掌握程度随时控制项目演示的进度,并开发交互式平台,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观看慕课时遇到的问题。

3.3 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课程模块既各具特点又包含着有机的联系,以模块的各自特点为出发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以民航运输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为背景,通过运用任务驱动式、体验学习式教学法,头脑风暴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对当前教学中不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同时要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以保障教学方法的运用。

3.4 强化科研训练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强化科研训练。如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并提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的参与程度。

3.5 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

毕业论文是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选题、指导教师遴选、过程管理、工作条件保障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并严格实施。毕业论文选题须全面反映培养目标和要求,提高应用研究型选题比例,侧重实际应用价值较高的选题,严格结合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遵循严谨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