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老师个人论文范文

幼儿园老师个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老师个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老师个人论文

第1篇:幼儿园老师个人论文范文

一日,翻看别人论文,记载:

今天下午的午点是草莓,以前午点总是由老师或值日生发,面对一个个红艳艳的草莓,我忽然间灵机一动,我何不自已“懒”一下,让每一个孩子都自己来拿午点,练习数数呢?我把这个提议告诉孩子们,他们听了都十分高兴。我向他们提出要求,每人拿六个,然后孩子们便一个个的自己拿。我在旁边静静地观察,只见有的小朋友一个一个地数,有的两个两个地拿,拿回后放在自己的小餐盘上,午点发完了,只见小朋友们都在数着自己的草莓,有的将草莓排成一排,按大小个排起了队。我说:“孩子们你们的草莓都拿够了吗?我们再来数一遍吧!”“一、二、三、四、五……”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孩子们数数声。“老师,我的草莓够数了。”“老师我正好拿了六个。”“老师、老师…”

看看别人在引领孩子数数时的聪颖、智慧,想想自己,似乎也曾使用过相类似的怪招,不妨拿出来晒晒,求正于方家。

第一招:球类计数

诱惑力

征服力

方法:我和搭档打羽毛球,学生分成两部分拉拉队,一部分是我的“粉丝”,一部分是搭档的“粉丝”,谁赢了1球,谁向自己的粉丝们示意,让粉丝们一齐喊着数字,给自己加1分,直到胜方赢了21球。

效果分析:“粉丝”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赢球,自然比枯燥的数数多了几分动力,大多数愿意数数,在数数中因为一方不可能总是赢,自然比顺口溜的数数多了一个记忆环节,主要的效果在于引领学生知道分成的最低级概念,诸如8可以分成7和1

适用年级:幼儿园小班下学期、中班。

拓展延伸:教师打乒乓球也行,最好不要打篮球,因为计数过于复杂。这种数数引领也可以向大班,甚至向一、二年级延伸,诸如比分是21:12,可以拓展为我比搭档多赢了多少球?我们一起赢了多少球?

不足分析:由于幼儿是观众,个别幼儿不能迸发较高的热情;由于是两大组齐喊,其中有的幼儿数错了,不加思索随大流,长期这样会容易形成过于顺从的性格;当然有的幼儿不会数,长期下去,容易造就一批“南郭先生”、“南郭小姐”。

第二招:象棋搭台。

诱惑力

征服力

方法:

第一种:每两名幼儿自带象棋一盘,两人一组,一个一个地往上搭,边搭边数,倒下来就算结束,等全班一起倒下来时,每组公布数字,教师评选本轮搭建象棋最多的组合。一节课可以进行好几轮,然后教师评选本节课搭建象棋最多的组合。

第二种:每名幼儿自带象棋一盘,先让学生说出红方帅、士、象、车、马、炮、兵各有几个,黑方将、士、象、车、马、炮、卒各有几个?再让学生说出红方、黑方士、象、车、马、炮、兵(或卒)加起来一共几个?教师还可以随意拿走幼儿“士、象、车、马、炮、兵”中的任何一个,让学生猜猜拿走的是什么棋子?

效果分析:第一种方法,对幼儿数自然数作用很大,在竞赛中也能初步给幼儿数字大小的概念,比如甲组21个,乙组23个,自然幼儿会明白23比21大;整个一节课第一轮23,第二轮25,第三轮24,自然幼儿会明白25最大。

第二种方法,对幼儿学习4以内的分成、4以内的加减法最有帮助,个别突出的幼儿也可以让其慢慢领悟10以内的分层,和10以内的加减法。

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大班的上学期。

拓展延伸:可以向小学一、二年级拓展延伸。按“兵(卒)>将(帅)>士>象>车>>马>炮>兵(卒)”的顺序,采用红方、黑方对弈,每次只允许各出一个棋子,比较大小,大的将小的活捉,在学生的对弈中,教师不断地让学生说出:我现在有红棋子多少个?有黑棋子多少个?红棋子、黑棋子一共多少个?红棋子比黑棋子多多少个?我本来16个棋子,现在我(赢了)输了多少个棋子等等。

不足分析:搭棋子的时候,由于幼儿所带棋子有大有小,教师在开展游戏前,要统筹安排;数数的时候,由于“将(帅)、士、象、车、马、炮、兵(卒)”这些都是汉字,刚开始开展游戏的时候有较多的困难,个别幼儿甚至乱出一气,教师要采用“一帮一”的分组方法进行。

第三招:麻将巧用

诱惑力

征服力

方法:第一种,要求幼儿将所废气麻将中饼和条带到幼儿园(最好是每张牌不足4张的),先教会每个幼儿数1饼、2饼、1条、2条等等,然后按照从1饼到9饼、1条到9条的顺序排列,教师(或同座幼儿)再将其中取走一张、两张,让幼儿思考,取走的是什么饼或者什么条?

第二种:引领幼儿每两个人、三个人,甚至四个人进行计数,如一人出5饼,大家一起出5饼,数一数谁最多?谁最少?哪些相等?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张?大家并起来一共多少张?

第三种,麻将加高、加长。选择大小相同的麻将按照“最顶层是1张,下一层是2张,再下一层是3张”的顺序搭建一个阶梯状的“城墙”,让幼儿数数从第一层,到最底层有什么规律?容易取一层,引领幼儿猜猜它的上一层应该是几张?下一层应该是几个?

效果原因分析:第一种引领,对幼儿数自然数作用很大,便于填写所缺自然数,也能分清单数,还是双数。

第二种引领,对4、8、12、16、以内的分层、加减法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实战演练,便于幼儿学习生活探究题。

第三种,规律的发现,效果在于比较大小,也注意引领幼儿联想。

适用年级:由于与象棋相比,缺少汉字的困扰,可以说适用于幼儿的各个阶段。

拓展延伸:加上“万”的系列,可以向一年级上学期延伸,4个人、5个人一组可以向一年级下学期拓展,3张牌一排、4张牌一排、甚至9张牌一排,还可以向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乘除延伸。

不足分析:由于麻将不仅仅代表游戏的色彩,要幼儿带麻将,家长可能有疑惑,教师需要和家长解释清楚;由于耳濡目染的作用,活动之余,可能有的幼儿学样,真正玩起来了麻将,所以教师课间时要注意监管。

第四招:打扑克牌

诱惑力

征服力

方法:第一种,让幼儿在家中带来废气的扑克牌(最好是传统样式的,不要带有宣传色彩的那一种),将J、Q、K、大王、小王去掉,首先教会幼儿数数、认数,说出诸如这是“3黑桃、3红桃、3梅花、3方块”等等。

第二种,两个人一组“钓鱼”,先用一副牌,数字相同就取。每次让赢方数数,如第一次甲取了4张,第二次乙取了6张,教师引领幼儿询问“乙比甲多几张?”甲第二次又取了5张,教师引领甲思索“我一共取了多少张?”。再用两副牌,方法雷同。

第三种,比较大小。教会幼儿认识J、Q、K,并说明各自代表的数字是11、12、13,A代表的是1,首先先按照同一数字的4张,进行比较大小;其次按照同一数字的3张,进行比较大小;再次2张、1张,在变化中学会比较大小。

第四种,倍数启蒙。比如让学生明白6红桃是3红桃的两倍。

效果原因分析:第一种适用于小班下学期、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变换方式让幼儿学会数自然数(1~10)。幼儿学习的兴趣因变化而持久。

第二、三种方法在于在游戏中,引领幼儿学会加减法、学会比较大小。

适用年级:与麻将相比,扑克牌的体积较少,便于携带更加适用于幼儿的各个阶段。

拓展延伸:“钓鱼”游戏,慢慢游戏规则变为“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花色”,再计算加、减,可以延伸至一年级下学期;倍数启蒙,诸如“3黑桃、3红桃、3梅花、3方块”都是4张,一共是多少张?都是8张,一共是多少张?可以拓展到二年级上学期?每4张牌如何通过“加减乘除”变为“24”,可以拓展到二年级下学期。甚至4张牌每两张相乘的结果再相乘,可以延伸到三年级。

不足分析:与麻将一样,扑克牌不仅仅代表游戏的色彩,要幼儿带扑克牌,家长可能有疑惑,教师需要和家长解释清楚;传统意义上打牌A比K大,而在幼儿教学中,它最小,有些别扭。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孩子各种学问,而是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地增长起来的时候,要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所以,笔者以上的怪招,主要要重视捕捉科学启蒙教育契机,做好因势利导,阅读之余,希望博您一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