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教学法范文

语言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教学法

第1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法;全语言法;互补

引言

全语言教学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建立在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哲学观点,其对北美的教育模式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它在中国还未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和重视。正如其他语言教学法一样,全语言法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认为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法与全语言法之间,有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探讨这两者之间的互补性有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法的问题所在

根据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法的问题在于教学方法的滞后,考试方法的脱节以及教师思想的抵触,其中教学方法的滞后又体现在不能摆脱对等翻译的束缚,过早地引进语法知识,对学生记忆单词的错误引导以及教学设备的空白。

第一是教学方法的滞后。具体表现为:(1)不能摆脱对等翻译的束缚。中学教师在使用课本、挂图,甚至现代化的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时,几乎都要将英语译成汉语。(2)过早地引进语法知识。一些教师为了讲清句子的语序,在初一阶段便将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相应的语法术语引用出来并进行讲解。(3)对学生记忆单词的错误引导。一些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汉字或英语单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英语和汉语来。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回到对等翻译的传统方法上去。(4)教学设备的空白。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对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的要求相对要高,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在教师没有经过正规训练而教学设备又跟不上的情况下,新教材的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

第二是考试方法的脱节。新教材配有大量的图画,显然是要求学生看英语想情景,而不是想汉字。可是不少教师依然采用原有的考查方法,即试卷中配有大量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考题。这种仍以英汉对译来考察学生学业情况的测试方法和教材本身脱节,实际上是对新教材设计意图的否定。

第三是教师思想的抵触。很多青年教师都抱怨使用新教材所耗费的精力要大大多于使用旧教材。使用旧教材一般每周一节课,重复次数多,教师所提的要求一般都能达到。而新教材语言材料量大,学生在一节课中所形成的记忆信息很难固定下来。这就导致有些教师会对新教材产生抵触情绪。

二、全语言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的比较

综合Dechant[2]和Lewis等人的研究,我们将全语言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做出以下比较:

由此可见,传统语言教学和全语言教学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毫无互补性,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信对于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三、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法与全语言法的互补性建议

基于以上所做的比较分析,可以对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法与全语言法的互补性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减少对语法的依赖,维持语言的自然和完整性。特别是在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初中阶段尽量少引入语法概念。二是要彻底摈弃以英汉对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和检查学生掌握单诃情况的方法。三是要改进学习外语的方法,尽量少用母语。初学阶段应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方法来学习第一批词和句子。四是要增加通过听觉获得记忆信息的比重,采用真实世界的教材教学。

第2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1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

传统Java语言教学方法都是将理论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对Java语言的实践性教学,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上面临着诸多阻碍。但项目教学的出现却弥补了教学的不足,其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突显驱动教学的特点与重要性。项目教学法将理论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新的教学目标。

1.1传统教育方法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教学手段上看,传统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题作用突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课程设计与开发难度大、课程量大、课程教学较为枯燥,时间一长,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从教学手段上看,传统教学手段主要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主次不分,知识间的承接与联系不足,复习课程时存在一定难度[1]。

1.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首先,项目教学法对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进行调整,教师讲解的同时,学生多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实践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意识,而教师则在课堂上起到了引导与示范作用。此外,项目教学法不对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联系与应用上。其次,从教学手段上看,项目教学法开展的手段非常多样,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练习与应用结合起来,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独立开展各项目的创新研究。

2项目教学法在Java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2.1做好课堂前设计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前,要做好课前设计工作,项目课程的前期设计关系到后期教学的开展与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在开课前,要选择适合的设计项目,选择的项目一定要与课程存在关联性,要能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其中[2]。在进行前期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有。2.1.1做好项目设计课程教师要在正式开讲前做好课程的调研工作,对选择的调研项目进行分析,分析其是否与实际课堂要求一致,如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则要对项目进行重新调研。此外,项目选择也不能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要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吻合。因此,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也可以选择项目的一个关键部分,具体项目的操作性较强,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2.1.2构建与维持其关联性在Java语言教学中,各个部分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项目之间也要有一定的关联性。Java语言课程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一样,都是一环扣一环,前一项内容是后一项内容的铺垫,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为更高一级的知识服务。这种关联性极为重要,学生学习好每个环节,并打好基础,才能是后面的学习更加轻松,才能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的学习兴趣。

2.2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法

2.2.1项目教学的分组法项目教学分组法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3~5名。在对其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小组间人员的相互配合与组合,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相互帮扶,共同推动团队研究水平的提高[3]。教师还要对各个小组中的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使学生彼此能约束管理,提高学习效率。2.2.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其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好,则要停止知识的讲授,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讲授。比如,关系型数据库基础设计、Oracle开发、数据导入、安装配置等[4]。在课堂上,除讲解本节课的知识外,还要讲解部分下节课中需讲解的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学习能力,从而使其掌握更多关于程序开发的知识。2.2.3运行项目时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反之,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则较慢。为此,教师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应用选择法进行排序时[5],要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基本选择排序基础上,对选择排序进行改进,从而使排序运行速度提高,此外,还要在整个项目中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2.4做好课程问题收集反馈课堂上的问题收集主要表现在:在一节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表现出的诸问题及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收集这些问题,能使学生重新回忆整个课程的知识讲解过程,从而加深记忆[6]。

3结语

第3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论文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博雅教育、近性人文主义和现代科学人文主义等阶段,以人为本的核心渗透了现代教育思想,语言教学也不例外。二十世纪是人文语言教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学思想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涌现出大批的人文主义教学法,具体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教育的核心都指向学生的自我实现。

一、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发展

在古希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平衡发展而健全的人。古罗马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的文明,在教育上着重于利用文化来陶冶一个健康的人的理念。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兴趣原则”、“亲身经历”、“适应个性”和“社会竞争”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维多里诺及荷兰的伊拉斯谟等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倡自由教育,倡导博雅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关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近代人文教育思想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而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理性的人。20世纪下半叶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和创造型的人。人本化教育家主张“课程人本化”,“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提出“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的学生中心理论。

在“人本化教育”逐渐走向极端并受到社会舆论质疑的时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科学人道主义”的概念:“科学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是关心人及其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做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实现[1]。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带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但“以人为本”的核心没有变。目前,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正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二、 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

1、人文主义与语言教学结合的基础——认知与情感的需求

语言教学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不是偶然的。正如亨特所言,“人文主义跟英语教学的关系由来已久”[2]。16世纪著名的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阿卡姆就在语言教学中溶入了人文思想。他认为,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就是用文学去铸成人的心智[3]。在阿卡姆看来,拉丁文学中的一些经典著作凝聚了人类思想精华,而且语言风格优美典雅,是铸造儿童心灵的最好的材料。

当代科学研究更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认知是情感发生的前提,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肯定。实证研究表明,诸如记忆、思维等人类认知加工过程都受到各种情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约翰·舒曼,情感和认知是可区分但不可分割的[2]。神经生物学家安东尼·戴马西也断言: “我们的情感生活是理智机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 所以,语言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来对待,既要扩展学生语言知识,也要加强情商的培养。

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和气氛,学习者只有在放松和协调的状态下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语言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正是基于对认知结构的科学和心理的研究,现代语言学家积极推动人文思想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产生了不少人文主义教学流派。

2、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流派

人文主义教学思想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罗杰斯在1969年就于《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概括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要素: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与之势[4]。

较明确的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出现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6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开创了听说法。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强调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典型的教学流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罗的“沉默法”,美国的教育家库兰的“集体语言学习法”,保加利亚人罗扎诺夫的“暗示法”等。虽然他们所提倡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活动全然不同,但共同点是将学生看成既有智慧又有情感的完整个体,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常被统称为“人文主义流派”。从80年代起,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90年代则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人文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便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根据教授观点的差异,人文主义教学流派又可以分为浪漫人文主义和实用人文主义。

浪漫人文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发展自我。课堂教学应主要关注学生情感,经历和观点。学生要学的东西就在他们自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即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无论是语法练习,考试和翻译,都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但当教学过于关注学生个人经验,学生接触到的语域和语体相当有限,所以这一教学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斯戴威克是实用人文主义的代表。他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发展和展示创新与合作能力, 学会表现的自我和批判的自我的协调。在斯戴威克最近的著作中强调了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关注。另一方面,斯戴威克还认为,过分强调人文方法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决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即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技巧的掌握。除了情感因素外,学生最重要的还应发展语言能力、记忆、动机和认知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实践中,人文思想已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除以上所述的人文流派外,许多教学流派也反映了人文思想,如认知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斯戴威克的实用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教育思想更理性化的表现。

三、人文主义语言教育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

多年以来我过大学英语一直以大班为主,课堂教学多数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考试为目标,尤其是全国性的

四、六级考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这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标准过于理性化,教学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生需求,尤其是个体发展的需求。这与人文思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外语教学中提倡人文教学势在必行。

加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有助于打破英语教学的瓶颈,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加强人文性,要注意:

(1)正确理解人文教学法的含义。人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课程目标不能取消。人性化与语言教学不是格格不入的。语言技能的培养是在个体主观意志的调动下积极地语言习得。

(2)明确外语教育的目的。教师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人文观,指导学生意识到个体发展的需求,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恰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勇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促使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得到表现自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 Edgar Faure et alLearning to Be [C] Paris: Unes

co, 1972.26。

[2] 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1):58-62。

第4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交际教学法

引言

交际能力概念最早由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提出来,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根据社会情景因素恰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教学法的总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交际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入了课堂。多媒体、网络能提供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试验学习环境,因而可以给学生创造丰富、立体化的英语学习环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扩展到了外语教学的各方面。本文拟在概述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讨论其在交际性教学法中的运用。

1 教学的安排

1.1 教学内容的设定

1.1.1真实的语言材料

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语言情况受到学习动机、学识水平、学习方法、性别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的影响尤为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英语课的选材应该要能满际的需要,同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中的日常交流,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愿望与兴趣。

语言教学应帮助学生走进真实的话语场景或话语团体,而不仅仅限于提供语法结构的练习或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在这个话语团体中,学生要完成真实的交际性任务。伴随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在网络化英语教学中,计算机能够提供或创设真实的社交场景,以其独特而便捷的方式帮助师生与外界沟通。

1.1.2 可理解信息的输入

交际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不仅包括表达即输出信息,还包括理解部分,即输入信息。习得语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应该是i+1,即稍稍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二是障碍应小,以便学习者的输入吸收,即其监控理论中的“输入假说”。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和组织强调意义和功能的语言交际活动,营造友好、自然的气氛,减少学生的过度监控和心理障碍,创造语言输入吸收和输出运用的条件。

语言学习的相关因素中关键因素是学习者本身。如果学习者不主动参与语言教学中的各种实践活动,就很难掌握目的语。而要促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发生,首先应为学习者输入所需要的信息,其次学习者应具有内在的可加工语言信息的资料。因此应当给学习者输入足量的语言信息才能促使学习者进行自然的交流。也就是说,要给学习者提供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营造真实语言环境的设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1.1.3 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是交际教学法产生的基础。奥斯丁、威尔金斯等先后以不同的标准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言语行为很少独立出现,它们通常相互交织,构成序列。换句话,在很多言语场合,一个言语行为需由数个句子或经过数个话轮才能完成,且言语行为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不能离开上下文或语境独立的确定。因而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在言语交际中有效实现语言形式的交际价值,必须超越单个言语行为而加强连续话语的教学,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在语境中实现语言单位的交际价值,并根据语境信息、个人知识和语用规则来创造、推导和协商意义。

新一代的教学软件将设计重点转移到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开发上。学习者可任意控制各程序的操作,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方式与进度。例如在八十年代盛行的各种多媒体学习光盘,巧妙地融合了声音、文字、图形和动画,并使用了超文本链接技术,能将学习者带进一个仿真的微观语言环境, 在这个话语团体中,学生要完成真实的交际性任务。

1.1.4 交际能力的培养

Hymes(1972)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能分辨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②能分辨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③能分辨恰当的语言形式;④能分辨一种语言形式的常用程度。除第一项与Chomsky的“语言能力”相应外,其它三项都涉及语言使用时的社会文化因素。以“交际能力”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知教学观更注重语言的得体性和语言使用时的社会文化因素等,对语言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丰富了产生于70年代的交际式语言教学。交际教学观注重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并在真实的语境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去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交流。语言教学应帮助学生走进真实的话语场景或话语团体,而不仅仅限于提供语法结构的练习或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模拟出或重现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受真实语言环境。

1.2 教学活动的开展

1.2.1 培养学生自主性

交际法的教学强调学生方面,以学生为主,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信息的灌输者,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提高。正如Sheerin(1997)的隽语所言:“所有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走向更大自主性学习的道路。”外语教师友必须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当成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制度和教学环境,使学生由“被引导的语言学习”逐步过渡到“半自主性语言学习”,最终达到“学习者完全自主性学习”。

1.2.2教学阶段的安排

交际教学法强调根据具体的学习需求设计种种交际情景,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交际活动中达到学习目标。利特武德(Litterwood)提出前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划分方法。

前交际活动包括结构活动和准交际活动。学生通过在学习某种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一些交际技巧来增强自己学到的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教师可以利用目前流行运用的软件来训练学生的造句、句法知识能力,还包括多种多样的词汇练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培养训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学会的语言与社会交往意义联系起来,并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在准交际活动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增加课堂交往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方位交流。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共同解决学习问题等方式来实现交际目的。

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际对话,学生在计算机面前执行学习任务这一人机交往形式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主要特色。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电脑虚拟创造出的具体社会交往环境情境中尽可能地表达某种功能,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结论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设计的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是为了帮

助学生达到英语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进行辅导,传授各项语言技能,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C].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3]左鸣放.论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3):69―72.

[4]辛斌.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5,(1):60―65.

[5]蔡坤.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237―240.

第5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C语言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职C语言的教学对于中职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以多年中职C语言教学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首先,从教学特点来分析,中职C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对于中职生来说基础差、接受能力偏低的现状不可否认,这必然给中职C语言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教学目的来分析,中职C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相对枯燥,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其它教学方法不同,不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于学。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

(1)高度的真实模拟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教师针对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这就可以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

(2)发散思维的拓展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

(3)教学效果的导向性

在实施中职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2.中职C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枯燥的语言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C语言,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中职生评定"三好生"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中职C语言教学的效果。

2.1案例导入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

2.2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

(2)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

(3)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具体分数;

(4)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

(5)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大小写字母转换的问题,中职教师可以在事先不必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中职生对于C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2.3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 "if语句"、"switch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问题进行回顾。

3.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选择适当的案例

作为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始点,选择适当的案例尤为重要,这是决定教学能够工程的关键前提。C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对于中职语言教学来说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案例有很多。但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选取的案例要难度适中,这样才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对于中职生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简单的案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选取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例子,因为课本的例子不一定是为案例教学所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广泛的阅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案例,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案例。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其 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可以全面的覆盖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3.2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教学法本身来说也不能适应与中职C语言的所有教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计算机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多了。同时,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3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中职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好几个结论,这时教师如果只对材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去理会其他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中职生的积极性。

(2)做好过程评价

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主要掌握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十分科学、合理,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凌水明; 程慧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新余高专学报.2005.12.30.

第6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式的C语言教学方法――阶梯式教学法,并展示了在具体授课内容中加入阶梯式教学思想的两个案例。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C语言教学;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阶梯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阶梯式教学法"是由程鸿勋老师首创的,它是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宗旨是使学生爱学、会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和问题较多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主要特点是目标具体,升级适度,符合学生的心态,使学生有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将“阶梯式教学法”与C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步骤。

备课时,将同类型问题找出来

将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排队

上课时,先让学生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按从易到难的顺序,依次提高问题的难度

注意提示学生由易到难的关键问题

这样,通过教学,学生们对于同类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提问,每提问一次,问题的难度就加大一次,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2 具体实施案例

案例1:

问题:打印规则图形

第1层问题:打印输出由“*”组成的4*4矩阵

第2层问题:在上题基础上,使输出格式变为平行四边形

第3层问题:在上题基础上,使输出格式变为三角形

第4层问题:在上题基础上,使输出格式变为菱形

第1层问题的解决: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j;

for(i=1;i<=4;i++)

{for(j=1;j<=4;j++)

printf("*");

printf("\n");

}

}

第2层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平行四边形特点及每行第一个字符的起始位置!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j,k;

for(i=1;i<=4;i++)

{for(k=1;k<i;k++)

printf(" ");

for(j=1;j<=4;j++)

printf("*");

printf("\n");

}

}

第3层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每行第一个字符的起始位置及该行的字符数目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j,k;

for(i=1;i<=4;i++)

{for(k=1;k<i;k++)

printf(" ");

for(j=1;j<=2*(4-i)-1;j++)

printf("*");

printf("\n");

}

}

第4层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菱形是由两个三角形构成的(由一个两重循环如何实现?)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j,k;

for(i=-2;i<=2;i++)

{for(k=1;k<=abs(i);k++)

printf(" ");

for(j=1;j<=5-2*abs(i);j++)

printf("*");

printf("\n");

}

}

案例2:

问题:排序

第1层问题:任意给定10个数,排序

第2层问题:任意给定n个数,排序

第3层问题:任意给定n个字符串排序

第1层问题的解决:采用冒泡法进行排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t;

int a[10];

printf("请输入要排序的数组\n");

for(i=0;i<10;i++)

scanf("%d",a+i);

printf("\n");

for(i=0;i<9;i++)

{for(j=0;j<9-i;j++)

if(a[j]>a[j+1])

{t=a[j];a[j]=a[j+1];a[j+1]=t;}}

printf("已排序的数组如下:\n");

for(i=0;i<10;i++)

printf("%d,",a[i]);

printf("\n");

}

第2层问题的解决:如何由用户决定每次排序的数据个数,注意数组的特点。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number;

void sort(int n);

printf("请输入要排序的数字个数\n");

scanf("%d",&number);

sort(number);

}

void sort(int n)

{int i,j,t;

int a[n];

printf("请输入要排序的数组\n");

for(i=0;i<n;i++)

scanf("%d",a+i);

printf("\n");

for(i=0;i<n-1;i++)

for(j=0;j<9-i;j++)

if(a[j]>a[j+1])

{t=a[j];a[j]=a[j+1];a[j+1]=t;}

printf("已排序的数组如下:\n");

for(i=0;i<n;i++)

printf("%d,",a[i]);

printf("\n");

}

第3层问题的解决:注意字符串存储的特点。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number;

void sort(int n);

printf("请输入要排序的字符串个数\n");

scanf("%d",&number);

sort(number);

}

void sort(int n)

{int i,j;

char str[n][30];

char string[30];

printf("请输入要排序的字符串\n");

for(i=0;i<n;i++)

scanf("%s",str[i]);

for(i=0;i<n-1;i++)

{for(j=0;j<n-1-i;j++)

if(strcmp(str[j],str[j+1])>0) {strcpy(string,str[j]);strcpy(str[j],str[j+1]);strcpy(str[j+1],string);}}

printf("已排序的字符串如下:\n");

for(i=0;i<n;i++)

puts(str[i]);

}

注:如果再更进一步的话,可在此问题上可提出采用指针数组的方法来解决。在这里可以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埋下一个伏笔。

3 结束语

除了上述两个案例外,还有很多问题的教学可以采用阶梯式教学,例如求素数、打印日历、链表操作等。以上两个案例的教学思想是我结合程鸿勋老师的“阶梯式教学法”和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而提出的,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由于C语言课程的地位比较突出,因此进行课程设计是很必要的,而教学方法的革新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摸索出更多更好的适合C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

第7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一、控制教学法三要素

控制教学法包括启动、回应、反馈三要素,主要通过这三个要素的实施完成对课堂时间及节奏的控制。

(一)启动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启动教学程序,尽量使用“WH”问句进行提问,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问题设置要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堂提问能使教师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及难点问题,并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提问回答是控制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是否活泼有趣,学生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都与该过程密切相关。此过程的关键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便阐明了启发的重要性。启发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领悟,有所表述。

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提问时可以设置一定的场景,根据所设的场景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或者设置疑问,设法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教师在提问时也可以故意出现谬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错误所在。

(二)回应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回应,说出自己的答案。在提问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回应。如果学生能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课堂互动效果更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教师在等待学生回应时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组织答案,这样,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的质量便会提高。

(三)反馈

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之后,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必定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反馈。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要通过“非常好”“好极了”“很棒”等赞叹性语句给予肯定及表扬。当然,对于错误的答案要给予纠正,但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个“纠正”可以是一个手势,也可以是语言暗示或鼓励性的话语。当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时,教师应该耐心等待,给学生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时学生的回答是不全面的,模棱两可,或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这时,教师要补充提问,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帮助学生组织出更完整的回答。

二、控制教学法的优越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控制教学法大班课和小班课都可采用,但小班课尤其适用。在美国许多大学的汉语课堂上,控制教学法运用较多。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控制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控制教学法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控制教学法重视输入的程序,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强调由教师控制输入语法正确的句子,诱导学生输出语音正确并合于句法的句子。其实质是运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达到让学生领悟、思考的目的,具体来说是通过提问、启发、回顾、总结、应用的全面控制来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控制课堂节奏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一堂课始终平铺直叙,那就缺乏教学应有的感染力。因此,一堂课是否成功,与教师能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控制课堂节奏密切相关。控制教学法重视教师对课堂时间及节奏的控制,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利用自己的语言及手势,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这样必定会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富有情境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控制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气氛,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参与教师设置的各种问答、练习及游戏,课堂教学始终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进行,师生互动形成了教学中的相互反馈机制,会产生正效应。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控制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通过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使学生始终集中精力,通过趣味提问、游戏、互动练习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课堂气氛活泼有趣,引人入胜,避免了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气氛中丧失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控制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的实践

控制教学法实质是运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达到让学生领悟、思考的目的。具体来说是通过提问、启发、回顾、总结、应用的全面控制来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控制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控制课堂节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师设置的各种问答、练习及游戏,课堂教学始终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进行,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们以“问路”为例,对控制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对此方法的实际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控制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控制课堂节奏,使一堂课就像一部精彩的戏剧。我们以戏剧的发展为参照模式,一堂课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序幕

教师选择与这节课有关的一个情境来启动教学。教师可以首先设定情境,比如,一个人外出,但是不知道要去的地方怎么走,提问学生该怎么办。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问路”“打车”等,这样教师就用提问的方法将学生引到这节课的主题上来了。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重点讲解通过提问引出的生词,课前准备好这节课的生词卡片,课上利用生词卡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齐读、点读等方式学习生词,并通过猜词等小游戏让学生记住生词。

(二)小

学习完生词之后,同样通过提问向小过渡。我们要学习的句型主要是问路的常用语句,如“请问,去……怎么走?”“请问,……在哪儿?”“去……坐几路公共汽车?”“往……走(拐)”“请问,去……在哪儿下车”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校所在地的一个大超市,提问学生“从学校去超市怎么走”“坐几路车”“到哪儿下车”等,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在学生说出课文中的范句之后,教师将范句写到黑板上并带领全体学生齐读,掀起一个小。齐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有助于纠错及记忆。

(三)舒缓

在学习了本课的生词及范句之后,可以通过学习课文对话,舒缓一下课堂节奏,为大做铺垫。通过领读、齐读、点读、分角色读课文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纠正学生发音,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熟悉课文之后,让学生合上课本,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说课文、扮演课文角色等方法,带领学生将课文的内容背诵下来。分角色时,学生可以齐说,也可以由教师点名单说。为让学生熟练运用句型,可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对话。

(四)大

学生将对话内容记住之后,随后通过情景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也就是应用练习,这样的练习将会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大。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情境,如一人向另一人问路,“去电影院/市场怎么走”等,也可以由一个学生说出去学校附近一个地点的路线,让另一个学生猜是哪里。教师课前事先准备好市区地图,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一张地图,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表演。如可以互相问答去某个地方该怎么走,坐什么车,自己经常去什么地方逛街,都买了些什么东西等。由于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会引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适当引导学生用新的表达方式进行交际,同时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式。如果学生说出比较好的句子,教师要板书到黑板上并带领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样的情景表演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于句型操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对于其他课型可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小话剧,实践证明,学生准备的积极性非常高。

(五)尾声

通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最后要进行回顾与总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完成句子、情境式填空、句型转换等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当然,控制教学法课堂上可以结合运用的方法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还有针对低年级的看动作说话、听说话做动作、连环传话、猜字、围坐一圈击鼓传花、造句练习、小竞赛等方法,针对高年级的转述、翻译法、引导讨论法、演讲、辩论等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时间,始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在教师的带动下尽量多开口说话,以便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第8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案例教学;C语言程序;教师引导

一、项目案例教学概述

项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通过把教学任务中的知识点灵活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具体意义的任务项目中,主要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在教师引导的同时,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进行自主探索去掌握好知识点的一种新型模式。

二、C语言教学要引入项目案例教学的目的

C语言是一门应用广泛、概念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语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C语言概念复杂让初学者们觉得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没有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就应运而生了。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从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加深对C语言复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也可以自主组织队伍共同对一个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通过对一个或几个案例的剖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和掌握案例本身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案例的完成实现编程思想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在C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案例教学

1.目标要明确,任务须具体化

在项目案例教学法中,任务具体化是关键,不能太泛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目标明确才能更为准确地去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合理性、连贯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实用性。例如,在学习循环结构for和选择结构Select章节的时候,可以通过给小学生出简单算数作业并通过代码来判断其对错的案例来实现教学任务,使得学习内容更新颖,更有趣味性,同时具有实用性。

2.分析任务,自主学习

在完成一个有趣味的案例下,学生更有积极性和好奇心有针对性地去分析任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务提出之后,新型教学模式不是提倡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将一个大任务有层次地细化成多个子任务,通过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常识,收集资料,自主地学习项目案例的实施。学生也可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来学习项目案例实施。在本例中,需用到输入输出函数,用for循环语句来实现获得多道算数题,可以通过从键盘输入数字,也可通过数学函数获取1~100的随机数,这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来分析任务。

3.通过引导,加深理解

为了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一个项目案例教学不能只单独由学生来完成。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得出原理,对学生加以引导,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项目案例中来。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除了可以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气氛,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项目案例实施者的主角。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更好地驾驭课本知识。

4.实验的组织设施

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C语言程序基础,首先要熟悉C语言编写程序,其次要非常熟练地掌握C语言程序的调试,所以上机实验是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这就关系到任务的细化与实施。说得再好,想得再多,只有真正实施起来才能找到问题所在,自己动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课本资料自主学习,编好课堂上案例的代码,进行调试与运行。在独立完成课后布置的项目案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程序的调试能力,也有助于加强综合能力。最后,如果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任务,再由教师正确引导完成任务,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完善项目案例。

目前,很多高校在C语言教学中都已经实施项目案例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已经初步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广大学者的认可。项目案例式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很多学生从最开始的害怕学习C语言到后来的兴趣盎然。更多高校的实践证明:在C语言教学采取项目式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项目案例教学法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第9篇:语言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兴趣教学;语言能力;培养

一、启发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他们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主要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帮助幼儿激发阅读的兴趣,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掌握一定的早期阅读的技能。这类活动的内容表现在以下特点:(1)提升幼儿的阅读环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场合,让幼儿掌握语言的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幼儿提升语言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知识。(2)有整合的阅读内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将口头语言表达形式和书面语言表达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阅读以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不熟悉的内容。

二、通过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提高语言能力

儿歌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不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且孩子们都能很好地接受,而且幼儿也很容易明白儿歌的意思。但是不是所有儿歌都能让孩子们喜欢。教师应通过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相应的儿歌,让孩子通过儿歌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授幼儿儿歌的时候,要给他们讲关于儿歌的故事,告诉他们儿歌里面的内容。教师在朗读儿歌的时候,发音要准确,在遇到幼儿比较生疏的内容时要着重给他们讲清楚,不仅要使他们会念儿歌,还要让他们掌握儿歌所传达出来的内在意思。通过准确地发音,使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儿歌,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儿歌故事,根据兴趣爱好制定相关的内容,利用儿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生活,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语言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把语言课程交给幼儿,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相对比较匮乏,他们平时不喜欢和别人主动交流,对别人的问候也不能够有效地回复,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这些特性选择合适的儿歌。比如要选择礼貌用语比较多的儿歌来教授幼儿,让他们通过儿歌认识到,见到他人要问候,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声谢谢,让他们在掌握语言表达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礼貌用语知识。我国的儿歌内容比较丰富,而且表达的意思也大有不同,很多儿歌都需要有幼儿和老师之间以及幼儿和幼儿之间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儿歌给幼儿留下了改编的空间,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幼儿积极地对儿歌进行改编,激发幼儿的创作意识,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儿歌进行改编,以达到自己喜欢的形式,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的意识,让他们从所学的儿歌中找到语言的特点,让他们掌握这些特点,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积极地运用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兴趣游戏,为幼儿创造语言表达环境

幼儿园的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其他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创建合理的场景来提高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有专家专门指出,要培养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就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创造他们喜欢的场景,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场景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使用正确的语言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语言能力,围绕幼儿的兴趣延伸出一个话题,围绕话题展开交流,从交流中掌握语言,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制定相应的对话,在对话中掌握语言交流能力。在游戏场景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创造场景,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现象和情境。通过游戏可以引导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在趣味中,让他们制定游戏的规则和场景,制定游戏时间、游戏内容等。幼儿园的教师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和能力,充分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环境。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如设计建筑工地的游戏,设定相关的职位,根据幼儿的性格选择适合他们的角色,让幼儿扮演施工者或者管理者,让他们在游戏中各司其职,编写相应的剧本,让他们有一定的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能力。在这种游戏场景中,让幼儿掌握在不同的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就在这种兴趣游戏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种场景中也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事实证明,游戏可以激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激发他们的模仿欲望,这样他们就会很主动地去学习,去掌握语言,从兴趣中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业发生着质的变化,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业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可以准确地预言,在幼儿园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观念会得到提升,也会有重新的认识。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根据新形势、新常态来改变教学大纲,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以及幼儿们的兴趣爱好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从本质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王林,程晓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马洁.浅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