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验收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项目申报指南征集
项目申报指南的征集,虽由科研单位、专家等研究者提出,但结合了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用户提出的生产实际需求。在各行业管理部门提出需求的基础上,分清哪些是政府该支持的,哪些是政府该从科研角度支持的,哪些由企业自己研发。能够由市场解决的特别是产品类的研发,不在指南范畴。以2015年的农业行业专项申报指南为例,主要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和基础性科研工作。专项以产业、产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国家其他农业科技计划衔接,重点支持以形成主导品种(产品、装备)、主推技术、规程规范和决策支持方案为目标的项目。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农业行业专项中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学会(协会)、推广部门、学术团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实行决策、实施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2015年的项目申报指南中,共分为3大类154个项目,即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51个项目)、特殊片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31个项目)和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72个项目)。
1.2项目立项程序
2015年的农业行业专项申报方式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采取的是区别于往年的组团申报的个人独立向主管部门申报的方式,这也是本次项目管理改革的最大亮点。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人,根据申报指南填写申请表,经本单位审核后向归口管理部门申报。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审批条件进行初审,并通过网络上传申报材料(http://119.253.58.231/kyrw)。以往的项目管理把组织科研团队的权力交给了专家,由专家组团联合申报,导致近年来“小圈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次的个人独立申报,就是让每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不管在什么单位,都有机会获得评审专家认可,加入到研究团队中,然后再由研究团队提出正式申报书。同时,在申报条件中加入两个限制条件,即以个人名义主持或参加的项目到账科研经费150万元以上及正在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以上的,不能再申报。这2个条件是经过充分调研和评估得出的,主要是限制一些课题组长级的专家,防止有些专家大小项目通吃,将更多机会留给一线主力的团队成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员。在项目评审方式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部内相关司局,组织农业部科技委、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在各归口管理部门上报的人员中遴选拟任的项目主持人和参加人。遴选拟任的主持人和参加人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对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必要调整后,形成每项任务的项目主持人和参加人团队。
1.3项目验收
验收工作采取驻地会议验收的方式,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开展。在听取项目首席专家和协作单位主持人(或分任务负责人)关于项目业务和财务情况专题汇报的基础上,验收的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分别对承担单位提交的相关验收材料、技术档案、支出明细账和部分原始会计凭证等进行认真审查,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质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实施细则中关于项目验收的条款对验收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讨论形成专家验收意见。同时,针对行业科研专项的特点,验收专家组与项目专家就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并提出下一步项目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具体整改意见。农业行业专项的验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项目验收的组织方式上,业务验收与财务验收同时进行,既解决了整个项目的验收事宜,又节省了验收组织方的时间,也降低了项目承担方成本。
2)在验收专家的遴选上,吸纳技术用户参与项目验收,他们分别来自成果直接应用者或生产一线,对于成果能否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实际效果有真正的发言权,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对项目成果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情况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并对下阶段项目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行业科研专项与生产结合更为紧密,真正形成对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成果。
3)在验收汇报形式上,项目承担单位首席专家与协作单位主持人(或分任务负责人)分别进行主题汇报,并保证充足的验收时间。这样有利于验收专家组全面了解项目执行进展及各单位之间是否实质性地做到了围绕项目总体目标的联合协作,也便于验收专家深入细致了解项目执行、成果应用及组织管理等情况,对项目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总体评价。同时,项目承担单位还需上报《国家科技报告》,既实现了国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又可作为今后项目决策、实施和成果转化的评价依据。
4)在专家意见的形成上,除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外,还提出项目整改意见。要求业务验收专家组尤其是技术用户对项目组提出详细的整改意见,并要求项目组在下一轮工作启动时或在体系建设中将有关意见吸纳入新的工作计划中。
2农业行业专项管理建议
2.1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
从2007~2008年立项并完成验收的93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情况来看,专项经费都能够及时到位,项目承担单位能够按照预算批复及项目实施进度将项目经费拨付到协作单位。项目单位基本都能够按照预算批复使用经费,项目预算执行力度较好。但是,在项目财务验收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存在多头交账(用其他项目的支出交账)、层层委托等现象,在经费使用上还存在计提项目管理费、超范围支出、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以及部分审计报告完成质量不高等情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进一步加强农业行业专项民主化、专业化和透明化管理,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监管,接受社会的监督。
1)加强项目预算管理。项目申请单位应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并提供编制预算的依据。在项目评审时,要有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参加,根据提供的执行阶段,研究和审核编制预算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要加大预算编制的审核力度[7]。
2)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一是适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培训,解读国家和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制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准确把握文件精神。解读差旅费、出国费、会议费和政府采购等相关文件,使他们了解国家的管理程序和要求,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在培训中提出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保证项目支出的合规性,通过介绍一些项目案例,辨明对错和纠正错误的认识。二是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上级培训的内容,对合作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建议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进行打分评价,对于审计质量差,报告数据不完整,错误严重的提出批评,或列入不信任名单,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自律,保证项目审计质量。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中,要对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加以披露,督促项目单位将其入账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2项目绩效考评
第一节:验收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
2、《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第78号令
3、《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第81号令
4、《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关键节点风险管控的通知》建办质[2017]68号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37号)
6、《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的通知》(建质函〔2018〕28号)
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8、《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9、《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GB50722-2011)
第二节:验收原则
关键部位(工序)节点验收是高风险关键节点开工前或分部工程隐蔽前,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参与验收,并引入社会专家评估机制,在政府监督部门的直接监督下,对重大危险源与重大风险源的关键节点各项准备工作是否满足复杂施工条件要求或满足下道工序施工的验收。单位工程所有关键节点验收完成是工程预验收及竣工验收的基础。
轨道交通工程存在开(复)工或施工过程中风险较大、风险集中或工序转换时容易发生事故和险情的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关键节点风险管控要坚持全面识别、重点管控、各负其责、强化落实的原则。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核查作为关键节点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特殊条件下联络通道泵站(冻结工法)封孔第一条:验收条件
1.施工图纸已通过会审,并完成勘察、设计、管线等各类交底,交底资料齐全;
2.有关专项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成,并经专家论证、审批齐全有效,并完成相关交底工作。工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建设是否完善;
3.编制完成监理单位专项监理实施细则并完成相关细则交底工作;
4.监测方案已完成编制、审核,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已按监测方案布置监测控制点,且已测取初始值;
5.分包队伍资质、许可证等资料齐全,安全生产协议已签署,人员资格满足要求;
6.人员、设备、材料均已到位,拟上岗人员安全培训资料齐全,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类别和数量满足作业要求,操作证齐全,施工和安全技术交底已完成;
7.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已编制完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措施已落实,应急物资到位,通讯畅通,应急照明、消防器材符合要求,应急电源功率满足需要,应急救援队伍已落实;
8.明确冻结孔割管封孔顺序及组数;
9.临边围护和上下通道符合要求,人员进出及应急通道保持畅通;
10. 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或桌面演练(管片壁后注浆、木楔封堵、聚氨酯发泡试验等);
11. 施工区域照明通行是否到位;
12. 已配置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及轴流风扇,作业前进行气体检测并保证作业面通风,并配有应急电源满足持续换气通风;
第二条:验收汇报格式与内容
1、《施工小结》由施工单位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及本次验收范围2)、采用规范、标准及执行国家、地方等强制性条款的情况3)、工程主要变更设计,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变更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4)、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5)、质量安全验收条件情况 6)、单位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划分情况7)、工程完成情况、质量情况及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整改销项情况8)、关键(工序)验收自评结论意见
9)、各类附件:例如材料确认证明等
2、《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由监理单位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及验收范围2)、监理工作的依据3)、采用规范、标准及执行国家、地方等强制性条款的情况,质量行为及质量责任履行情况4)、工程主要变更设计,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变更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5)、工程中质量安全监控情况(包括:验收条件、监理监控行为、平行检测监测等情况)6)、施工中的特点、难点和施工中出现问题处理情况7)、过程提出的整改问题销项情况8)、本次关键(工序)验收质量评估结论意见
9)、各类附件:例如材料确认证明等
3、《施工监测小结》以及《第三方监测小结》,分别由施工监测单位及第三方监测单位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位置及周边环境2)工程特难点3)监测内容的设置4)监测点的布置5)监测投入的仪器设备第三章 附表一:特殊条件下联络通道泵站(冻结工法)封孔验收条件检查表
工程名称:编号:
序号
检查内容
施工单位自检情况
监理单位复核结果
备注
1
施工图纸已通过会审,并完成勘察、设计交底,交底资料齐全。
2
有关专项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成,并经专家论证、审批齐全有效,并完成相关交底工作。工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建设是否完善。
3
编制完成监理单位专项监理实施细则并完成相关细则交底工作。
4
监测方案已完成编制、审核,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已按监测方案布置监测控制点,且已测取初始值。
5
分包队伍资质、许可证等资料齐全,安全生产协议已签署,人员资格满足要求。
6
人员、设备、材料均已到位,拟上岗人员安全培训资料齐全,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类别和数量满足作业要求,操作证齐全,施工和安全技术交底已完成。
7
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已编制完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措施已落实,应急物资到位,通讯畅通,应急照明、消防器材符合要求,应急电源功率满足需要,应急救援队伍已落实。
8
明确冻结孔割管封孔顺序及组数。
9
临边围护和上下通道符合要求,人员进出及应急通道保持畅通。
10
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或桌面演练(管片壁后注浆、木楔封堵、聚氨酯发泡试验等)。
检查人员
施工单位意见:
施工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监理单位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教师基层组织生态 辐射效应
所谓教师组织生态,是指教师基层的正式组织形式(如“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年级组”等)及其运行状态。基于目前的实践,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可概括为培养优秀教师、项目课程建设、对外培训服务、生产性实习管理、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建言专业发展等。要实现这些功能,不仅要依靠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努力,也要依据职教教师目前的组织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工作室的辐射效应。
普通教育的名师工作室是在教研组、备课组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组织,它不可能脱离这两个组织的价值和功能而独立存在,否则这样的名师工作室就只能是个形式。“教研组”“备课组”及“课题组”等是普通教育基层的组织生态,较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教师基层组织更为丰富。梳理职教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特征及职教教师组织生态,对优化工作室活动策略,最大化工作室的辐射效应起到指导作用。
一、职教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特征
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或名“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师群体,职教名师工作室具有如下组织特征:
(一)“人才高地”
名师工作室是区域内或学校内某专业突出人才聚集的地方,呈现出人才高地特征。名师工作室由领衔人和一般成员组成,他们往往是一个区域或一所学校某专业的学术领头人和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是“双师型”教师,有着较丰富的执教经验、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娴熟的操作技能。
根据江苏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实践来看,工作室领衔人往往具有如下特征:热爱职教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善于学习;理念先进,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或产学研开发能力,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教学质量高,在本专业有较高知名度;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及强烈的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热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培训、指导教师的能力等。工作室领衔人往往具有省特级教师、省职教领军人才、大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大市拔尖人才、大市学科带头人、大市骨干“双师型”教师等荣誉。工作室的成员往往是发展欲望强、主动性高,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已有一定高度,并有相应的表彰、荣誉、教研成果、公开课优质课等硬件的积累。
(二)向心力强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是通过自我申报和学校及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认定而获得资格的,自我申报是自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体现,获得这一资格,不仅是自身能力的证明,而且是取得更大发展的起点。因此,工作室成员对工作室普遍归属感较强。
在名师工作室内部,领衔人和普通成员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平等、尊重、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工作室是凝聚集体智慧,迸发思维火花,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平台。
(三)校企合作
一般而言,职教名师工作室成员除职校教师外,往往有企业人员参与,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校企合作平台。从工作室培养优秀“双师型”教师、建设项目课程、对社会技术培训、进行生产性实习指导与管理、建言专业建设等功能定位看,职教名师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是其区别于普教名师工作室的显著特征。
(四)成果辐射优势
名师工作室的人才高地特征决定了其更容易出教科研成果,其成果更易被关注。职教名师工作室,特别是区域名师工作室,其成员由来自区域内多所职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及共同研究所获得的项目课程建设、产品技术攻关、对外培训项目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更容易向外辐射。
二、职业学校教师基层组织生态特征
和普通教育相比,职教教师基层组织更为丰富多彩,职教名师工作室不同的工作成果,只有和职教教师的基层组织生态合拍,其推广辐射才能发挥更大效应。
(一)职校师资来源比较广泛
职校在职教师来源较为广泛,既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有非师范高校的毕业生;既有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职教讲台的,也有在企业等单位服务一定时间后再走上职教讲台的。除在职教师外,大部分职业学校还有一支规模较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如高校老师、行业企业专家、职校毕业生中的技术能手等,他们在职校或开专题讲座,或担任固定课务,或从事实习指导。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访问技师”“访问会计师”“访问经济师”“访问设计师”等名义赴企业进修,任职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
(二)职校教师职业成长“多能并举”
职业学校对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提出专业操作技能、教育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建设能力等能力共同发展的要求。这些能力仅仅依靠日常的教育活动很难完全得到提升,并且成长较慢。为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名师”队伍建设,各地各职校纷纷建立多种形式的“名师”培训基地,建立职教名师工作室,成立研发和推广基地,加速职教名师的培养。
(三)教师基层团队形式多样
目前,全省职业教育教师基层团队有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项目组、技能提升组(教练组)、年级组等多种形式。
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架构、任务、组织基本与普教类似,项目组则是临时性教师组织,围绕某个工作任务(如课程建设任务、技术攻关任务等),将来自校外行业专家、多个教研组的教师组织起来,发挥集体智慧,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工作任务的实施。完成项目任务后,项目组一般也解散。
技能提升组也称教练组,是学生技能大赛前集训指导老师群体,承担学生技能提升、参赛心理辅导、参赛后勤保障等工作。
职业学校教师基层团队多组共存,各有各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作用。
(四)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力度加强
近年来,各地各职业学校认识到优质师资对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定,使职教名师培养力度得到增强。如通过建立规范的选优机制,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考制度,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优质资源;通过建立倾斜的录用机制,积极引进或挑选非师范类优秀大学生,尤其是特殊、紧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通过建立开放的聘用机制,面向社会,聘请企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高级技师、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实行专兼结合,动态管理。
三、增强职教名师工作室辐射影响的策略
(一)工作室管理动态化策略
为使名师工作室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发挥更大的影响,工作室的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策略。
一是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和撤销实施动态管理。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关于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与撤销的条件,这些条件对自我发展要求高的教师及团队形成导向激励作用。
关于名师工作室的组建,职业学校可实行“项目组”(或教研组、课题组、技能提升组等教师基层团队)— “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进阶动态管理模式。对团队意识强、工作出色的教师基层团队,符合一定条件可升格为以团队负责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对组织管理规范、团队工作高效、产出优秀教科研成果的工作室,其负责人如已满足“名师”条件,将该工作室升格为“名师工作室”。在该进阶动态管理中,进阶条件的制订应该科学合理、人性化,应基于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多元化特征,从工作室的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功能目标出发,要求团队教科研成果体现出职教个性特征,体现出区域性、校本化特征,体现出专业特征,可从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技能辅导水平、校企合作技术攻关水平、专业建设水平等多维度给出“准入门槛”,引导教师基层团队的个性化发展。
关于名师工作室的撤销,职业学校可仿照上述进阶管理模式,实施“退格动态管理”。“名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如期完成相应工作目标,管理松散,考核不达标,根据相关规定,降格为“工作室”;同理,“工作室”若考核不达标,则降格为原始基层组织。
二是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实施动态管理。学校明确规定工作室的领衔人和普通成员的条件,采取自我申报和学校认定的方式确定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资格。对工作室成员,按一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考核,考核不达标者应劝退。工作室成员的“进入”和“退出”是动态的,而不是一定周期的全进或全退。
工作室成员的准入条件也应突显职教个性,突出校本化、专业化特征,学校可从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技能操作及辅导能力等不同角度给出相应“门槛”,引导教师按自身特长与兴趣有目的地自我发展。
(二)工作平台固定化策略
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平台可分为现实和虚拟两类。
工作室应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即挂牌地点),可以是在学校内,也可以是邻近的企业内,还可以是公共实训基地内。该场所应拥有本专业相应的实训条件,能有效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及生产性实习。工作室还应拥有技术研发条件,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工作室的部分设备应有一定的超前性,满足技术研发的要求。工作室还应拥有学生创新活动的条件,为学生创新实验提供支撑。
工作室应建立网络工作平台。在该平台上,既挂有工作室发展目标、个人成长目标、各阶段任务、工作策略指导、各类资源等文档,又能提供即时讨论功能,满足成员间的交流需求。
工作平台固定化策略,既能激发工作室成员的自豪感、归属感,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又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观、交流、学习的场所,扩大了工作室的辐射影响。
(三)活动平台多样化策略
举办各类主题的公开性活动,是扩大名师工作室辐射影响的有效途径。名师工作室应针对职教教师基层组织生态,有的放矢地举办各类活动,放大活动的辐射效应。
如对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可举办优课展示活动,可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工作室领衔人执教示范课,各成员执教汇报课,课后举办公开的评课活动等。
又如对各课程建设项目团队,工作室可执教研究课,供全校研究讨论;也可举办主题沙龙,分享赴企业调研经验,分享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也可举办主题培训,就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径、要点等进行辅导。
再如对初涉课题研究的教师,可举办课题研究培训讲座,就申报书的撰写、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撰写进行辅导;也可开放课题开题论证、结题论证等会场,为教师提供学习感受的机会。
其他如对技能大赛辅导、校企合作攻关项目、生产性实习指导等,则可采用主题研讨、会、提供现场等诸多方式对外开放,扩大名师工作室的影响。
名师工作室除建立网络工作平台外,还应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学校网站上建立职教名师工作室频道,每个名师工作室都有自己的主页,工作室每个成员也有自己的网页。名师工作室主页的栏目除“工作室简介、成员简介、计划总结、工作动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课题研究”等内容外,应设“专业论坛”模块,供大家讨论交流。
(四)项目载体导向性策略
在一些职业学校里,出现了应景式名师工作室,即为应付星级学校、示范专业、省级实训基地等验收,突击成立的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工作室,有的有挂牌办公场所,有领衔人和成员列表,具有了名师工作室的“壳”;有的还制定了管理制度,也有工作室计划总结,甚至也写进验收汇报材料,但这些工作室很少有实质性活动,也拿不出具体成果,处于“空转”状态,汇报时也是“空谈”。
对应工作室发展目标,承担并运作具体的项目任务,是职教名师工作室破除“空壳”“空转”“空谈”现象的良好策略。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驱动工作室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项目的求解过程就是成员自我研究、发展、提升、完善的过程,也是成员获得未来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奠基过程”,完成一个项目,既实现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发展,又推动了工作室自身建设;另一方面,项目载体还能发挥导向性作用,为其他教师及教师团体提供示范,发挥标杆效应。
工作室的研究项目可以是教科研课题,也可以是项目课程建设,还可以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培训项目、校企合作的技术攻关、实训基地建设、具体的生产性实习任务等。在项目实施、考核验收、成果推介等阶段,工作室可以采用适当的活动形式对外展示,以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严邝明.略谈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1(10)
[2]徐新民,缪爱明.名师工作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3]马张留.对促进名师工作室高效运作策略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专题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