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important work.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sk and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resul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work.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ampus networ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 校园网;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65-03
0 引言
目前,高校的科研水平、年科研经费量、科研人员能力以及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等已成为反应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校园数字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若高校仍然依靠传统office操作方式对科研信息进行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实际查询、数据处理效率、归纳统计等各方面也将远远落后于科研事业发展速度,为此很多高校都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对高校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等责任,对制定高校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评价和科研交流等方面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为了使科研工作始终领跑在时代前沿,基于校园网络结构建立起一套高校自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将以校园网为载体,结合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在现有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发展理念,建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效率,适应时展要求。
1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职能和意义
1.1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
1.1.1 项目申报、评审管理
根据系统报表功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对申报项目进行添加,并对项目的申报部分提出修改建议。在系统评审功能中,可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对具体评审的形式以及流程进行定制,在将项目信息输入后,再对所需要的检验进行输入,以此为基础将项目公告以及项目负责人信息提交后在网络上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能够根据项目计划、项目状态以及完成时间等由系统以自动生成的方式对需要结束的项目进行提示,并完成相关通知的发送,由负责人在对项目最后信息提交后进行在线审查。而对于已经到期的项目,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相关链接便捷地以邮件、短信或公文等方式在提醒后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1.1.2 科研经费管理
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在实际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的项目。在科研管理系统中,应能够从年度预算、项目预算以及支出管理这几方面对分割单生成,在对不同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加强的同时保障高校科研经费的正常运转。而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也可以在充分联系高校实际的基础上对其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调查,在对具有良好可行性、能够对二次开发设计方案进行提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高校科研管理需求。
1.1.3 科研数据共享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要求,高校每一年都需要将其所获得科研成果以及科研项目进行统计上报。在年度统计方面,有社科和科技这两种类别,并需要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需求进行上报。而在设计科研管理系统时,则可以使系统能够直接同上级系统进行连接,以此使统计人员能够更为便利地进入到系统管理当中。同时,科研管理系统也应能够随着教育部门指定系统的升级而及时更新,在对信息孤岛问题进行积极解决的同时对资源共享目标进行实现。同时,通过科研管理系统也应建立起具有动态特征的数据库共享基地以及科研管理平台,以此为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员以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全面、准确且及时的科研资源,更有效地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高质服务。
1.1.4 科研成果统计
目前,高校在科研工作开展中对业绩具有很高的重视,对此,就需要能够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成果的管理以及整合,通过相关信息传递、反馈系统的积极建立在对科研管理标准化进行实现的同时,最大程度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共享,以此为科研以及教学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专业服务。成果方面,主要包括有、成果鉴定、科研课题以及研究专利等。同时,科研管理系统也应具有对所获得成果如论文、著作以及课题等进行管理以及查询的模块,并能够在项目组成员中对工作量任务进行分配。
1.1.5 数据统计分析
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当中,经常因工作需求,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结论的获得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而在科研管理系统中,也应提供数据模拟分析模块,即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报告分析图进行处理,如线形图、柱状图、3D图以及饼状图等。在数据输入阶段,管理人员则可以在将查询信息进行建立的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获得、并将相关内容、数据在导出后进行项目、人员、成果以及资金等不同类别统计。而在此过程中通过适当条件的设置,则能够对图形分析以及统计数据图进行生成,通过直观、准确分析结果的获得更好地满足领导分析以及决策需求。此外,科研管理系统也应具有智能查询功能,能够在对不同科研业务信息进行查询的同时对查询结果进行导出与存档。
1.2 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的不断建设,在高校服务以及科研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形成了自身的科研方式,在对自身学术氛围营造的同时不断优化科学工作、强化科技管理体制,并大力开展团队以及平台建设,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同时,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需要高校能够具有完善、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本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在更为准确、及时对本校科研成果进行查询、反馈的同时对高校科研管理过程进行管理,以此获得科研信息的规范化管理。目前,高校的科研水平、年科研经费量、科研人员能力以及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已成为反应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校园数字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若高校仍然依靠传统office操作方式对科研信息进行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实际查询、数据处理效率、归纳统计等各方面也将远远落后于科研事业发展速度,且不能满足现今高校的发展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对该问题引起了重视,建立起一个基于校园网的科研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很多高校工作开展的当务之急。
2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对不同范围以及层次的校园网进行了建设。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所的信息,目前,美国已经有很多大学加入到研究协会当中,即以网络为途径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学者托夫勒就曾提到过,美国已经是标准的信息化社会。而在21世纪的今天,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信息建设作为本国的一项重点建设内容开展,并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发挥作用。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科研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功能实现效果以及构建形式方面都将对高校信息化程度产生影响。如何通过发达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以及规范化,可以说是现今很多高校研究人员共同研究的一项课题。同时,目前也依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时还没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应用,依然以人工的方式进行,这样,科研管理人员则很难以高效、及时的方式对行业最新科研动态进行掌握,并以此使本校的科研工作产生更大的负担。不仅在信息方面难以保证及时,且在很多科研工作如课题申请、经费以及信息动态等方面都需要以人工方式进行反复处理,很可能因此产生错误问题。由此,积极建设高校内部科研管理系统,则成为了现今我国高校必须引起重视的一项工作。
3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信息化建设要求
校园网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基于校园网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艰巨、且长期的技术实现过程。对于高校来说,其在科研工作开展中需要充分联系实际需求进行更新、优化,而系统也需要根据此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造、升级,通过对先进经验的积极学习、借鉴,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改进,在对其中模块功能逐步细化的同时不断提升系统的功能性以及易用性。
在实际对系统进行设计时,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处相关人员积极沟通,充分了解到目标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目标以及功能需求,在充分按照科研目标以及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管理系统设计。同时,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也需要充分联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在日常的操作中更好地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升级反馈建议,努力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和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3.2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架构
3.3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流程(以横向课题为例)(图2)
3.4 应用优势
基于校园网建设高校自用科研管理系统,是我国科研形势的重要要求,也是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积极体现。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具有以下方面优势:第一,基于校园网建设高校自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其极具我国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将有效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在将先进计算机技术同优秀管理方式良好结合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对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进行改善,在对高校原有科研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积极改善的同时有效提升高校竞争力;第二,在信息系统中,应能够对纵向以及横向的数据关联操作进行实现,在较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人为错误,以此使计算机操作能够更好的对高校科研业务操作需求进行满足;第三,在现今繁琐的科研工作中,操作人员经常需要完成工作量较大的批量录入工作。而在信息化系统中,其则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录入的结案,并在其中具有内容自动拷贝、输入项目切换以及输入法自动切换等功能,将有效提升科研数据的录入速度;第四,在高校实际运行中,其很多部门都将较为频繁地对科研数据进行查询。在信息化系统中,其则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更为简便、利于查询的功能,能够通过多个条件较差查询方式的应用更为准确地获得所需数据,进而使数据查询效率得到大大提升;第五,在某种程度上,科研统计报表是高校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需求,而在信息化系统中,在不同模块中都对实际业务流程处理需求对统计报表进行了设计,以此为高校不同部门提供更为准确、明了的统计信息。
4 应用成果
某高校科研处自建校起一直使用的是自2003年自行开发使用的科研管理系统。2013年,因科研管理发展的需要,曾购置过一套成型的科研管理系统,但由于系统结构和功能设计没能切合该高校实际工作环境和需要,导致该购置系统完全不使能用,致使该高校只能弃置购买的新系统,而继续使用2003年自行开发的老系统。为了提高科研管理效率,该高校基于校园网络体系,在原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信息化管理思维,切实满足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经实践验证,改进后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发挥出信息化应用优势(详见表1),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效率。
5 结束语
科研管理是现今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上文中,我们对基于校园网的高校自用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系统设计中能够把握重点、联系高校实际,以系统的科学设计更好地满足高校科研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史文君.云南大学文科科研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345-349.
[2]李海生,李春青.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7):6269-6270.
[3]陈晓U.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有色金属加工,2014(02):105-108.
[4]翟成景,盛振武,王洪义.山东协和学院科研管理系统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1):77-79.
[5]张永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4):66-68.
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促进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整个工程实施所面对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十分复杂,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引领水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所涉及的每一个方面,都可能关系到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工作全局的成败得失。处于各个工作层面的基础教育科研管理主体,充分认识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主动转变传统的教育科研管理理念,切实把握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关键节点,是基础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工程。
一、管理信息化需要突出科研服务人本化
管理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调整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对人的智能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根本对象是作为信息发生主体和接受客体的人。人是教育科研管理的决定性因素,所有的信息活动和管理行为都是紧紧围绕着“人”这个核心因素组织和展开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所在、质量所在。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摒弃只重视管信息、管技术的传统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原则,即在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把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放在首位,向管理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教育科研的动力实质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产生“需要”的内驱力;教育科研管理的实质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和发展这种内驱力,作为教育科研的原动力。“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它是激励人们产生和保持积极行为的动因。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正确把握各个层次科研群体的个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引导他们把个人利益与工作效益、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改善科研工作环境和个人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通过科学评价和有效激励,营造一种识才、惜才、用才、护才、育才的教育科研管理动力生成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
二、管理信息化需要追求资源共享最大化
现代教育科研的信息资源意识,强调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突出教育科学化信息的对称性;强调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突出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管理不仅隐性资源被忽视,而且显性资源利用率低下,甚至许多资源被搁置,如显性的网络资源只用于网络通讯而网络管理往往被忽略。网站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区别是明显的。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与通讯,而“管理系统”是专业的虚拟管理工作平台,能代替人做许多管理工作。隐性资源的利用也是一样,如因信息不对称,许多人不了解课题管理的政策和指南等信息,失去了课题申请机会,使一些良好的课题资源流失。毫无疑问,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是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主体建构的空间基础。
实现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考虑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效率最大化,其次考虑如何实现与信息技术无缝衔接。一般说来,传统的管理工作不用过于考虑管理者与信息技术设备的严密衔接,而信息化管理则必须考虑人与机的关系,并且在工作设计上实现人机融和。同时,人的信息意识和能力要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设备和设施转化为管理行为。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按照手工操作设计的,工作程序多,工作内容繁杂。例如课题管理,传统管理方式建立档案程序大致是:制表、登记、编号、入档,开始评审以及评审之后必须保持材料不乱。而信息化管理的上述程序,完全被“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代替,我们只需要在申报时给申报人一个编号,其他所有工作都会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并进入电子档案库。但是如何使用个人编号能够准确无误地在计算机中生成个人档案,则需要按照程序要求,准确无误地个人编号,并对申报表作细致说明,要求申报人准确无误地加以填写。所以各级管理者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熟练、准确和快捷地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人机对话,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科研管理。
三、管理信息化需要注重组织指导多元化
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业务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现代管理形态,其管理职能的体现完全有别于纯粹的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为主的职能内容在科研管理成分中占有重要比重。从职能兼容和转换的意义上讲,指导也是一种管理。因此,信息化的指导性管理必然成为现代教育科研管理方式的行为主导或主流。
从教育科研的发端看,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是从规划开始的。教育科学规划本身就是一种高端的组织和引领,一定阶段的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此展开的。规划是为了把握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重点、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内容等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科研业务管理和指导是为了使研究讲程序、讲效率、讲质量而更加有效。建立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就是要围绕着科学合理的教育科学规划,高效务实地实施对教育科研业务的全程管理,以及有效有用的科学指导。
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组织和指导方式上要多方并举。第一需要利用网络管理实现组织指导的扁平式桌面化,即改变传统层级的“树型”管理范式,实现层级管理与直接管理结合,促进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教育科研项目通过“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专用空间层层点击申报,各级教科研管理和指导机构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对申报项目即时指导反馈。不同层面申报项目的评审信息在传递时间上几乎同步,其文件处理效率和业务指导效能将成倍提高。第二是组织机构建设虚拟化。如成立网上专家评审团队等网络虚拟组织,建库管理,在实际操作时根据需要随机选择,管理调用十分便利。第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组织机构协作化。如基础教育研究部门、协作研究组织以及相应的学术团体等,均可跨界组成不同指导职能的临时性工作小组,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远程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做一些科研业务指导性的工作,甚至协助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工作等等。多元化的教育科研组织指导,使教育科研通过研究层次的分化,促进了科研队伍和规模的扩大,为基础教育科研的普及与提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和广阔的背景。
四、管理信息化需要推行网络培训菜单化
把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培训纳入教育科研宏观管理范畴,这是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单纯是因为信息化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别突出,需要特定的培训来满足管理技能要求的原因,同时更是因为形式上非信息化的因素,如科研政策规划、管理规定、程序规范、资源体系、硬件标准、信息规格和成本测算等等,需要通过连续多层次培训来预防和解决人员更替、业务更新给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观念不适、操作不力等实际问题。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技能性管理人才,而且各个管理层面上更需要既懂科研、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是一般的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以至广大从事科研活动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知识。在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体建构中,通过网络培训,普及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提高科研人员的自我管理素质,自然成为相对成本较低但却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
根据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在对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可以设定出若干内容模块进而构成选项菜单,以便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的委培和受训者因岗定向,各取所需,同时也更加利于他们回到管理岗位上学有所用,各尽所能。
一般情况下,培训菜单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性内容、人力组织性内容、资源环境性内容三大板块。信息技术性内容面对的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性设备和设施系统。它是以开放的教育科研网和封闭的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载体,构成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设备体系。人力组织性内容涉及的是教育科研的相关机构和人力资源以及它们的管理职能,这是管理培训的本质性内容。它决定着系统的管理与发展水平,影响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系统功能的源点,也是信息化的重点。组织性内容决定了“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性质,也就决定了它在管理平台中的核心地位。资源环境性内容关系的是信息化管理的对象和条件,作为技术性平台存在的广泛基础,它通过代替人或者延伸人的能力,把教育科研管理的泛化信息转变成有管理价值的目标资源,以达到环境共建、资源共享的目的。信息化平台是围绕着教育科研管理总体目标设计开发的,科研、培训和管理,三者关联互动,并且在管理的统合下整体运行。所以,资源也好,环境也好,不管是虚拟开发,还是实际运载,在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框架下,都要高度体现科学管理的内涵,都要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主旨。
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把有关教育科研的管理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和目的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整合的动态有序的功能系统。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基本要素和工作内容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建立联系,又与其它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密切联系,而且系统本身也是外部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的要素结构,即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和关系状态,决定系统的功能水平。为了达到优化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和整体思想,对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和关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和整体调节,确切把握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特征,环环相扣,层层负责,步步改进,以使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产生最佳的整合效应和最大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RFID 可视化 仓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22
Research and Design of Visu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torag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YE Guo-quan, CHAI Hua, YANG Miao-Qi(Logistics University of CAPF, TianJin, 300162)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the storage system to build the visu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tor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s achieved goods electronic goods 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the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the maximum to enhance the stora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fficiency.
【Key words】rfID; visualization; warehouse management
0 引 言
仓库管理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流全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的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由于仓储管理完全由人工实施,效率极其低下,能管理的仓库规模也很小。随着仓储管理的物资种类、数量和出入库频率的不断增加,仓储管理作业也已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人工仓储作业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的快速、准确要求,在仓库管理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可以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1]。自动化仓库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现在大致经历了手工存储式仓库、机械式仓库、自动化仓库、集成化仓库、智能型仓库系统的五展。可视化智能立体仓库利用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存储物资,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进行物资存取作业,结合自动识别技术完成对物资的识别、跟踪,通过以上技术的结合完成对仓储物资的各项管理。
1 系统架构
可视化智能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由三个层次的软、硬件组成:采集、汇聚和管理。它们分别负担着信息的获取、传输、管理和消费的功能,如图1所示。
采集层主要是通过射频识别设备以及其它自动识别设备采集数据[2],包括库位标签、货物标签、手持读写器、无线接入终端;汇聚层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把采集来的数据传递到中央数据库,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和相关的网络设备;管理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管理和消费,包括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和仓库管理系统软件。
图1 可视化智能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由三个层次
从网络的角度看,智能仓储可视化系统的采集层是由一系列的手持、固定和叉车车载读写器组成。这些读写器负担着对RFID标签信息读和写的功能,是智能仓储可视化系统与库存货物产生信息交互的最基本载体[3]。接着,由这些读写器产生的信息流会通过无线或者固定网络传输到库存信息数据库中。信息承载的网络可以是以太网,3G通信系统或WiFi无线通信系统等,如图2所示。
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为客户端提供访
图2问接口,通过这些接口,客户端可以向智能仓储可视化管理平台查询相应物品的库存情况和存放位置。这个客户端可以是一个手持读写器、叉车车载读写器,或是一台计算机。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包含六个模块和四个数据库。它们分别是信息写入管理、信息删除修改、查询管理、定位管理、信息备份、容错恢复模块;货位、货品、标签和审计数据库。这六个模块组成了智能仓储可视化管理平台,是与采集层的手持、无线和叉车车载读写器直接发生数据交互的载体。它们以采集层传来的数据为输入,直接对这四个数据库进行操作,如图3所示。
图3
2 工作原理
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原理上是根据采集层传来的数据为输入,以智能仓储可视化管理平台为主题,对四个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过程:货品数据库为货舱中入库每一个的货物维护一个记录(record),包含了货物的最基本信息,如供应商、出厂日期、入库日期,RFID电子标签信息;货位数据库和标签数据库以货位和电子标签为索引存放货位和电子标签的相应信息;入库、出库、移库、补货、盘库和查询是实时货位库存管理 的几个基本操作,大都是管理层发出指令、采集层反馈操作结果的双向工作流程;当库中货品状态发生变化后,如移库、出库或货品消耗以后,它在货品数据库中的record将会做出相应更新和变化,甚至从数据库中移除。当record从库存信息数据库中删除后,其对应的货位会被清空、电子标签会被释放,用以存放和标记另外一个货物,而货位数据库和标签数据库也会相应变化;从数据库中移除的记录被存放在审计数据库中,以备未来的朔源和审计。
从根源上说,可视化智能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对仓储系统进行建模的数学模型[4],它也是后续需要专利保护的目标。通过研究和优化数学模型的算法即可对系统运营进行优化。将这些算法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指导整个仓储的货位管理,流程的梳理等[5,可以极大的节约运维成本和效率,实现精益化运营。
3 智能立体仓库控制管理系统设计
智能立体仓库的管理及控制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发展起来的综合应用系统,负责整个智能立体仓库的管理、调度工作,是整个仓库系统的控制中枢。该系统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目的是根据各配送点的需求,向各配送点提供配送信息,根据订货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发出配送指令,发出结算指令及发货通知,汇总及反馈配送信息。
整个智能立体仓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调度计算机、一台监控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完成对系统的控制。服务器上安装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选用SQL Server软件平台。客户机运行应用程序,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等前端任务。该系统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使用单位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仓库库存。根据需求,系统包含了若干模块:标签制作、货位数据库和货品数据库的初始化、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统计查询、库存管理、货位调整、账目管理、RFID和条码打印、信息安全、系统接口等。根据以上分析,智能仓库管理软件结构如图3、图4所示,本文设计的智能仓库管理软件实现了该框图中的部分功能,具体的功能包括:
图4
图5
标签制作:依据入库单及标签制作申请单录入的货物信息生成每个物品的电子标签,在标签表面上打印标签序号及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在芯片内记录产品的详细信息[6]。货位数据库和货品数据库的初始化: 实现对所有货物的统一管理和其相应仓储位置的可视化。
出入库管理:入库时,仓库管理员根据订货清单清点检查每一件货品,检查合格后交给仓库保管员送入库房。仓库保管员持手持机扫描货架库位标签和入库物品上的标签并输入物品数量进行入库登记,数据记入手持机内的入库操作数据表,然后将物品放置到指定库位上。如果需要将物品装入包装箱内存放,还需要扫描箱标签以更新手持机内箱明细表。全部物品入库完毕后,将手持机交给管理员,由管理员将入库数据导入后台管理数据库内,完成入库操作。经过这一流程后,仓库中每一种物品的位置、数量、规格型号等都可以在仓储管理软件中一目了然的查找出来,实现了仓储状态的可视化;出库时,仓库管理员根据领料申请查询仓储状态,然后做出预出库单;保管员根据预出库单将指定库位的物品取出,使用手持机扫描库位标签和物品标签将出库信息进行登记,数据记入手持机出库数据表;全部出库物品取出后将出库信息上传到主机,与预出库单作比较,并根据实出数量进行登帐。
统计查询: 主要用于仓库的入库、出库、残损及库存信息的统计查询,可按相应的货物编号、分类,便于供应商、客户和仓库保管人员进行统计查询。
库存管理: 主要用于仓库的库存货物的管理主要内容有:对库存货物的上下限报警;库存呆滞货物报警;货物缺货报警;库存盘点管理: 主要用于仓库的货物盘点清单制作、盘点清单打印、盘点数据输入、盘点货物确认、盘点结束确认、盘点利润统计、盘点货物查询、浏览统计、盘亏盘盈统计等便于实行经济核算;库存分析;退品和废旧物资管理;货位调整:主要用于仓库对库存货物的货位进行调整,进行货位调整查询,同时通过可视化的工具使得仓库管理人员掌握各种货物的存放情况,便于仓库及时准确地查找在库货物。利用最优化的数学算法合理规划仓位,合理的仓位货位管理。
账目管理: 主要用于仓库核算某一时间段的每种货物明细账,每类货物的分类账和全部在库货物的总账,便于仓库实行经济核算。
RFID和条码打印: 主要用于仓库的货物自编RFID和条码打印、货物原有RFID和条码打印等,便于仓库实行RFID和条码管理,自动生成打印各种货物的RFID和条码。
信息安全: 无需客户端,通过认证登录。异地也可查看,但无法进行修改复制等操作。在数据保护方面,使用审计数据库备份各种操作数据,可排除意外带来的损失。
系统接口:为防信息孤岛的现象出现,系统预留多个接口以供加载新功能或与其他系统对接,如CRM、ERP、财务等系统。
4 结束语
从研发到应用,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有诸多价值,从运维的角度来看,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在仓储领域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仓储效率、空间利用率、节约成本精准运营,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可以帮助企业超越同行进入智能物流领域,在行业内占据有利的地位,甚至引领潮流并设立行业技术标准;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对新技术的超前性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品牌高度,博得新技术应用先锋的美名。
参考文献
[1] P . W . W u r m a n , R . D . A n d r e a , M . M o u n t z . T h r e e Engineers,Hundreds of Robots,One Warehouse.IEEE Spectrum July 2008:26~34
[2] J.J.Leonard,H.F.Dunrrant-White.Mobile robot localization by tracking geometric beacon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1 3(7):376~382
[3] Z.Y.Zhang.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IEEE Transactions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2(11),2000:1330~1334
[4] HeetorGrarcia,MeliaJD,UllmanJwidom.数据库系统实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 现有航运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
1.1 客户管理模块
(1)无法定义客户规模。现有信息系统的客户管理模块只能录入和维护客户档案信息,包括客户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信用期等,无法定义客户规模,导致航运企业难以直观地了解客户结构,造成后续运价制定缺乏数据支持。
(2)无法定义潜在客户。现有信息系统的客户管理模块仅记录交易客户信息,不收录潜在客户。
(3)与后续模块的联动性较差。现有信息系统的客户管理模块为后续模块提供客户信息,但后续模块并不向其返馈信息,导致数据可靠性较差。
1.2 运价管理模块
(1)缺乏授权底价的设定功能,相关的批复权限也未基于价格进行分级,因此,无法监控运价批复情况,对越权批复等现象只能从流程上予以控制。
(2)协议运价采取人工批复方式,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市场反馈速度。
(3)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多地出货的大客户存在多个合同号,无法实现单一合同号管理,不利于合同管理和数据统计。
2 基于改善客户管理和运价管理的航运企业信息系统优化
2.1 优化方案
2.1.1 客户管理模块
在客户管理模块中增加“客户分类”和“潜在客户”选项,并对数据进行相应标识,实现与后续模块的关联,从而为前端销售人员制定销售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后续客服人员启动不同层面的客服机制提供数据基础。
(1)客户分类 根据箱量、收入贡献度等定义客户规模,将客户分为口岸直客、口岸货代客户、中小直客等。客户规模定义后不得随意更改,操作人员每周只能进行1次批量更新,每季度进行1次盘点和更新。客户分类可以与底价设定、客户询价相关联。例如,在运价管理模块中,以客户分类为维度,对不同类别的客户设定不同底价。
(2)潜在客户 潜在客户指处于销售公关阶段、尚未实际走货的客户。当潜在客户发生订舱行为时,系统自动将其状态更新为“新客户”,同时启动后续审核流程。系统可以对潜在客户进行销售预测。如果潜在客户在1年内没有订舱,则系统将其纳入常规的数据清理流程予以删除。
2.1.2 运价管理模块
在运价管理模块中增加“底价设定”和“客户”询价单”选项。如果客户询价高于授权底价,则系统自动批复,从而减少人工批复环节,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如果客户询价低于授权底价,则系统将询价单自动推送至相关批复人员的任务列表中,等待人工批复,从而杜绝越权批复的情况。此外,系统采用单一合同号管理同一客户的全球出货,便于后续统计分析。为防止套约,系统还设有严格的逻辑校验功能。
2.1.3 小 结
通过上述优化,销售人员可以在与客户沟通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提供的客户以往出货信息,预测客户出货情况。舱位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销售计划对舱位进行管控,监控舱位调整情况并修正分配;系统就此对销售计划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2.2 实施重点
无论是客户管理还是运价管理,新系统均遵循“集中、分层、授权”的理念。新系统在客户分类的基础上实行运价分层管理,并通过权限设定实现运价分层授权的垂直化管理。此外,新系统对基础数据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客户资料集中创建和运价本集中维护。
(1)客户资料集中创建 客户资料集中创建有助于统一客户资料创建标准,提高客户资料审核效率,确保数据质量,拓宽信息渠道,避免重复劳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后续流程。
关键词:可视化; B/S; Direct3D; 房地产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
引言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基本的生产要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迅猛,势必需要现代化的房地产建设管理与之相适应。房地产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工作,它具有时空特性,即它所管理的房地产是不仅具有地理空间意义的空间实体,而且这些空间实体是随着建设的推进而动态变化的。因此,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更多的意义上它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在建立过程中必须应用具有管理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在计算机动态、交互的图形技术与地图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为适应视觉感受与思维而进行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表示的过程。它使用复杂的计算技术,把各种数据、符号及其它信息转变成一种可视的图像,是处理数字信息的一种形象化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使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简单化和形象化。当前国内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多用管理信息系统,而可视化应用较少,难以完成房地产数据应用的提升。管理人员对各楼盘项目建设各种时空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查阅各种数据和报表,存在着查阅困难和查询结果不直观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及时监控和管理,甚至影响高层的分析和决策。
B/S(Browser/Server)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当前进行 Web 应用开发的主流。在B/S模式中,Web应用开发系统可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示层负责显示处理逻辑,业务逻辑层负责事务处理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处理逻辑。B/S 模式极大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置好浏览器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
本文提出综合利用Internet、GIS和三维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构建基于B/S的房地产项目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服务器负责空间数据的提取、存储、处理和等任务,客户端负责场景自动生成、渲染和交互浏览等功能,从而有效地平衡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处理负荷,实现了计算分布的目标。客户端以Web浏览器插件的形式提供三维可视化,使得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系统,方便用户的使用。系统以直观的形式动态显示工程进展状态,方便各级管理人员查询和浏览,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图1系统结构图
1.系统设计
1.1 系统目标
建立房地产项目信息采集及信息系统,实现网络环境下应用。
提供一个能“宏观、直观、及时”反映各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的可视化环境。
1.2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主要是有项目信息管理、楼盘三维展示和系统管理这三个子系统。
项目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是提供对项目基础信息(主要是楼盘设计规划、户型、进度计划和工程管理人员等信息)、工程建设进度信息、工程成本信息和工程质量信息等信息的编辑、查询、汇总与统计、导入导出等功能。
楼盘三维展示子系统提供房地产项目场景数据组织与管理、客户端场景生成、三维渲染和交互浏览等功能。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数据维护、系统日志等。
2.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1 基于ATL的ActiveX插件技术
为实现基于Web的房地产项目的远程三维展示,我们开发了一个能同时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场景生成、三维渲染和交互浏览等多任务的客户端Web浏览器插件。
ActiveX是Microsoft提出的一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ActiveX控件可作为Internet控件嵌入到WEB页面中。利用脚本描述语言可以在控件之间以及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通过设置属性、调用方法和激活事件进行通信。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是一套C++模板库,它旨在简化创建有效、灵活、轻量的控件的过程。在ATL产生以前,开发COM组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使用COM SDK直接开发和通过MFC提供的COM支持实现。前者开发人员不得不把许多精力投入到与应用需求本身无关的技术细节中,开发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后者虽然在使用COM SDK基础上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缩短了开发时间,但是开发出来控件体积大,且必须依赖于MFC运行库。采用ATL技术来开发“瘦”ActiveX控件,不仅可以在COM SDK基础上提高了开发效率,而且开发出来控件体积小,非常利于网络上传输和使用。
利用Visual Studio使用ATL技术开发ActiveX控件的主要工作是先创建ATL项目,然后在项目中添加控件,并在控件上添加属性和事件,最后将控件放到 Web 页上。客户端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此页面时,可以下载并解包该文件,从而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2.2 基于Direct3D的三维渲染技术
Direct3D是一种低层图形渲染API,用它可以进行三维场景渲染绘制。基于Direct3D的三维渲染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Direct3D渲染流程图
2.3 第一人称视角变换技术
为了向用户提供交互浏览功能,系统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变换技术。在Direct3D中第一人称视角变换主要是观察变换矩阵(View Transformation Matrix)的变换,其实质就是不断变动眼睛的位置(Eye Point)和眼睛所看到的点的位置(Look-at Point)的坐标。第一人称视角变换需要解决视点的上下移动、前后移动、仰视与俯视、绕位置点旋转、绕镜头旋转和绕场景XYZ轴旋转等问题。下面以绕场景XYZ轴旋转为例,给出其在Direct3D中实现的核心代码。
//绕XYZ轴旋转
void CCamera::RotateCamera(float AngleX, float AngleY, float AngleZ)
{
//绕X轴旋转代码,绕Y、Z轴旋转的同理
if (AngleX)
{
m_vViewAt.z = (float)(m_vPosition.z + sin(AngleX)*m_vViewVector.y + cos(AngleX)*m_vViewVector.z);
m_vViewAt.y = (float)(m_vPosition.y + cos(AngleX)*m_vViewVector.y – sin(AngleX)*m_vViewVector.z);
}
}
3.系统实施
本系统以IIS作为Web服务器,以Direct3D作为三维渲染平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 SQL Server,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用具。图3是本系统的一个界面。
图3 系统界面
4.结论
本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实践证明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来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动态、有效管理,极大地方便各级管理人员查询和浏览各种项目建设信息,能提高房地产建设管理水平和效率。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房地产项目基础数据的采集与获取、对各种项目建设状态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处理和三维计算机图形学是必要基础,海量数据空间容量与数据处理速度的矛盾是瓶颈,为用户提供易于操作、功能强大、交互性好的人机接口是关键。基于B/S模式的房地产项目三维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仍在探索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开发研究。
关键词:茶叶信息化;科技手段;服务范围;法律保障
茶叶信息化是指,茶叶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所有环节相互联系的信息化体系。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则是指,对茶叶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管理而提供的服务手段。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对于加强茶叶的监管与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现代社会高科技产品在茶叶领域应用中的一大突破,凸显了我国农业科技力量的真实水平。
1现阶段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的特点
1.1以客观全面的数据库为依托
数据库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将所有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与方式进行组织、存储以及管理的数据集合。茶叶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根据计算机提供的数据而对茶叶进行管理的一种服务体系,其所作出的管理措施以及发出的操作命令都是基于计算机反馈的数据,只有所有的数据都客观真实才能保证数据库的可信度。因此,要保证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正常有序运行,基于计算机建立的所有茶叶数据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其建立的数据库也必须是客观而全面的。
1.2科技力量是先导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以科技为先导的智能化的一股新的生产力,其在茶叶领域中应用的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更是以科技为支撑发展起来的。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茶叶信息的采集、茶叶信息的传递以及茶叶信息的处理工作,并根据搜集到的茶叶信息对茶叶经济所面临的各项问题提供解决措施,这些智能化功能的实现所依靠的是高度发达的科技力量。所以,在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中,科技是其建立与发展的先行力量。
1.3服务范围广泛
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范围异常广泛,其主要应用全球定位系统、自然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卫遥感系统来加强茶叶的信息化管理。其服务的范围有:茶农、茶叶和茶业经济的信息化;茶叶生产、加工、储存与销售系列环节的信息化;茶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信息化;茶叶产业化经营以及茶叶科技水平信息化等茶叶的方方面面。茶叶信息全面而系统,其服务范围也涉及到与茶叶有关的点滴之中,真可谓“精而全,杂而不乱”。
2现阶段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存在问题
2.1茶叶信息化系统不完备
由于我国茶叶信息化技术起步晚,发展水平低,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茶叶信息化系统不完备,也就是说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我国难以建立完备的茶叶信息化管理系统。茶叶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依靠的主要是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之中,全面的信息网络服务覆盖区域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计算机网络的覆盖率更为低下。同时,由于政府的不重视以及不当的管理措施也阻碍了茶叶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的继续进行。总之,由于种种因素使得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中最基本的茶叶信息采集工作出现了“开头难”的局面。
2.2茶叶信息化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我国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境地也很艰难,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虽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茶叶领域中应用了,但是针对茶叶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却没有同步建立起来。对于茶叶信息化系统的具体管理体系是怎样的?对于操作人员实行如何的管理制度?对于茶叶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犯的错误又该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相应的制度规范完全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大部分制度措施都是直接沿用其他领域的农业信息化规定,不仅不能适应当前的茶叶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而且其对于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度的规范也会有极大地阻碍作用。
2.3茶叶信息化管理设备较落后
虽然目前我国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在渐渐完善,但是当前状态下我国茶叶的信息化设施仍然十分简陋,甚至是处于极度欠缺的状态。茶叶信息化管理依托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由于网络设备的限制以及网络技术力量的欠发达,使得茶叶信息化的搜集工作异常艰难。我国茶叶信息化管理设施的配置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管理设施的配置差距较大,发达国家将先进的科技设备应用到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之中,而我国由于极低的经费拨付使得茶叶领域的信息化管理设施落后,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添置新设备。
2.4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据了解,我国现阶段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操作人员大多是以茶农为主,而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也知之甚少,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技术水平都非常欠缺。而我国也一直没能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技术水平硬文化素质高的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服务队伍。另外,我国也缺少专业的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人才,政府也不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
2.5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是伴随着高度发达的茶叶经济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而生的,其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不仅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连基本的法律保障也难以实现。据调查,我国有些地区出台了一些关于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政策,但涉及到其具体的可操作性则又是另一回事了,即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茶业的信息化没有实质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也没有制定任何与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可以说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法律规定是一片空白,而一旦遭遇了侵权事件时,谁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3现阶段改善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方法
3.1完善茶叶信息系统
作为茶叶信息化管理最基础的茶叶信息系统,在进行茶叶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时所面临的“开头难”的尴尬局面,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化管理服务在茶叶领域的初步建立。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计算机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率,不断改进网络技术,使其在偏远闭塞的山区也能进行数据的采集与传送工作。另一方面,建立精细而又专业的茶叶信息部门,各部门只负责本部门内部的茶叶信息采集工作。茶叶生产部门下设多个分部门,通过精细的分化设置来提高茶叶信息搜集的准确度,从而促使茶叶信息化完备系统的建立。
3.2建立规范的茶叶信息化制度管理体系
不规范的茶叶信息管理制度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茶叶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成套的规范的茶叶信息化管理制度。首先,从茶叶信息系统的内部操作人员着手,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建立严格的员工管理制度。其次,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并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方案,并明确规定奖惩措施,对于能积极解决问题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因而导致的问题予以惩罚。而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化信息管理体系。
3.3加大对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投入力度
落后的茶叶信息化管理设备也是我国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网络覆盖率低已经严重的阻碍了茶叶信息搜集工作的正常开展,落后的设备也可能会对茶叶信息采集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一旦采集的数据出现偏差,那么其所得到的结论与分析出的解决方案也将会是错的,倘若不当的措施被执行,那么造成的损失将会难以估量。所以要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力度,积极从国外购进先进的茶叶信息搜集整理设备,同时也加大对新设备的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茶叶信息化管理设备落后的局面。
3.4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水平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对于发展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来说,培养专业的高素质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是在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一方面,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对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其对于茶叶信息化的系统了解,强化其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实现茶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5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法律是道德的最后底线,是人民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作为后起之秀的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竟然遭受了法律空白的窘迫境遇,而针对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出现了滞后性。即使当前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发展情形不容乐观,但其作为一股新生力量也不容小觑。所以,要从立法上填补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空白,将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中的罪责刑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此外,政府也要立足实际,根据茶叶信息化所面临的困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促进茶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4结语
我国现阶段的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虽然处于进退维谷,身陷重重困境的泥沼之中,但其是新起之秀,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要调整姿态发挥其正面的主导作用,正视茶叶信息化管理体系对茶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生命安全”,出台相关的便利政策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当然,也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茶叶信息化这一新生力量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作者:马金海 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商贸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郑红维.关于农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27-31.
[2]傅洪勋.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23(11):44-47.
[3]宫静.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9):220.
关键词:信息;档案;数码;管理
近年来,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档案管理领域中的热点词汇,研究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含义,所谓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在时展的过程中,为有效解决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从而将档案管理与现代科技结合,即运用科技网络实现对档案的管理,进而促使档案工作更好的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档案信息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档案信息化管理管理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即通过手工的方式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存档,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无法满足人们对的档案的需求,这一现实情况下,传统的档案管理也在尝试着调整与改革,希望能够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想要彻底的改变传统档案管理的限制,需要长期的努力。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开始转变,即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对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以及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减少自身工作量的积极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走出思想误区。但从目前档案管理的实况分析,信息化水平的投入和产出比没有达到理想效果[1]。
1.2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研究显示,大部分企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以及展开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调查表明,大多数的企业都人为信息化管理没有必要,因此,所进行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同时,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微乎其微,没有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主流,因此为响应国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号召,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只能展开工作,照搬照抄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缺少资金和专业人才等等。
1.3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威胁到档案保密与档案安全
21世纪是科技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档案管理领域也不例外。随着档案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档案保密性和档案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档案保密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是指相关的工作人员其保密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对档案而言,保密与安全是何等重要,同时,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在部门的档案网页中随意发表信息,这些信息缺乏考虑与研究,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的检测审查意识,这些信息中可能会暴露档案信息,导致本部门的档案信息外泄。二是技术因素,网络环境是开放的,这导致网络环境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木马病毒和黑客,档案信息容易遭受木马的攻击,受到不法黑客的入侵,导致档案信息遭到破坏,或是被盗取。
1.4档案信息化管理任务繁重
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行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都需要面对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这些资料信息的整理和归档,促使档案工作的时间长、任务重。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收到的实际功效较小,这是受传统档案管理的制约,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档案的完整,同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都有着不同的要求,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具体、统一的操作标准。解决上述难问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整理与存储。
2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的对策
2.1转变管理观念
时代在向前发展,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与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在逐渐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这也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新要求。目前,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若是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危机意识,仍固步自封,必然会促使档案失去信心服务的有利条件。因此,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就要转变传统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2]。
2.2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水平
无论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设工作,还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工作,都需要依托计算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同时,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一些技术障碍。现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并让信息资源为社会共享,提供信息社会化的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现智能检索。同时,开放的网络环境也会对档案构成威胁,这要求网络的智能检索进一步完善,提高档案在网络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3建立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为促进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档案信息应用者能够方便、快捷的查找和应用档案,则必须建立完善、系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这也是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要充分发掘那些存储在档案馆中的档案,同时,通过文件级著的方式,将档案收录在网络系统当中。
2.4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责任感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推进,不是在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其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先关工作人员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方可完成,因此,为了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就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形成紧迫感,最终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促进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3]。
3结论
结合工作实践,首先分析了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针对本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进一步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作者:曹蕾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周秦.浅谈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5):167-169.
关键词: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现状;建议
在经济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下,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信息化也成为多个领域的追求。我国医院的建设与管理也进入到数字化与信息化时期,在医疗器械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形下,对医疗器械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必不可少,如对彩超、CT等大型器械的管理,更是需要借助于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效率。因此,探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既有利于探讨新的器械设备管理模式,也有利于推动医院管理的发展。
一、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一)信息化的概念及内涵
一般而言,信息化指的是在现代通信、网络及数据库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将所要研究对象中的各个要素汇总到数据库,提供给特定的人群生活、工作、学习等并与人类各种行为相结合,在使用该项信息技术之后,能够极大的提高人类各项行为的效率,有利于推动人类的进步。信息化通常来讲,需要具备有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及信息利用等功能。并且,信息化又能够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而激发出新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被称之为信息化的生产力。信息化与智能工具相结合的生产力是一个规模大、自上而下、组织力强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具有网络性特征的生产工具能够大大的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信息化的特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也受到不同行业的青睐,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创新与转型。可以说,信息化发展的高低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信息化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易用性。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上,要求软件是简单易懂的,这能够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二是健壮性。健壮性要求所使用的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支撑大量的数据,使用期较长,并且软件的性能不会受到磨损。对医疗器械来说,这点是极其重要的。三是安全性,软件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测试,来保护数据的安全。对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来说,涉及到许多的隐私,需要加强安全性的要求。
二、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统一规划
就当前来说,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各大组织、企业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方式之一。对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对各自管理的重点及方向就有所不同。对医院来说,信息管理的重点在于对医院重要医疗器械的管理。当前我国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信息化水平的推进力度不够。再加上进行医疗器械管理机构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在开展各自机构信息化管理时,不同机构间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而我国又缺乏对信息化管理进行统一的指导性规划,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的指导文件非常的少,比如医疗器械管理的建设要求、医疗器械信息化建设的步骤等指导性文件还略有不足。
(二)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信息共享较为困难
虽然在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下,信息化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区域内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有利于推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但是在实现信息共享这一方面仍就存在极大的挑战。对于不同的医疗器械的管理机构来说,缺少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会阻碍信息间的共享性。对医院来说,不同种类的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信息等会出现掌握不够全面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三)缺少信息化管理人才
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是与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相关的设计人才,要提高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程度,就需要对相关的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管理。就当前来说,在机构的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中,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在卫生管理方面,专门从事与医疗器械方面的人才少,就无法及时地掌握相关的医疗设备情报,大大降低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相关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建立。在医院的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由于对信息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仅仅对信息进行简单地记录,而缺乏深入地分析,且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不符合规范性的要求,在整理医疗器械档案时,常常出现器械资料整理不及时、资料不齐全且较为混乱的问题,阻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利于医院对医疗器械实行精细化管理。
三、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信息化建设
医疗器械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二是医疗器械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信息化建设,除了要满足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的要求外,还应该要完善其他方面的功能,比如可以提高在不良事件方面的监测力度,能够通过完善相关的数据库信息,及时地发现不良事件的存在,并上报给上层的管理员,从而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减轻损失。此外,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大的方向,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如图1所示,将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分为不同的管理层面,包含医疗器械的档案管理、医疗器械的库房管理、辅助管理等方面,来实现对医疗器械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则
推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完善相关管理规则入手,为医疗器械的精细化管理助力。合理、科学的管理规则,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还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有助于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激励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管理人员应该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在借助国外优秀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机构的管理实情,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则,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受到一定的规则约束,工作能够符合规范性的要求。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职责意识,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则,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爱惜医疗设备,降低医疗器械的维修成本,增加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来降低机构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的人才素质
对于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且素质较为低下的问题,需要机构重视相关人才的发展与素质的养成。首先,由于信息化管理的人才不仅要求要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具备管理的知识结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才。比如可以建议卫生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管理人才,来负责对医疗器械等做统一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其次,还需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的素质。在人才专业知识的培训方面,既要包括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与使用、管理等知识结构,还需要增加医学相关专业的管理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出综合性强的人才,来满足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人员需要。
四、结束语
据上文的分析可知,医疗器械是医院一项重要的资产,医疗器械的类型与数量是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说,加强器械的管理,优化配置医院的医疗器械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避免造成医院器械闲置,并且在新技术的发展下,还能够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研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来实现器械的自我增值,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因此,做好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的工作者应该加强信息化管理的意识,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推动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坚.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设备,2012(02).
[2]朱莉.医疗设备维修单的信息化管理[J].医疗整备,2012(11).
[3]超群,吴向阳,杭健金.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02).
1.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措施。在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方面,企业应采取投入专项资金、开发实施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等措施,对文档资料的生成、发放、接收、处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的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消除文档资料资源信息孤岛,使相关文档资料和信息数据共享,逐步实现从文件数据生成到归档全寿命周期控制的文档资料数字化管理,更好地满足飞机科研生产的需要。
2.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针对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新特点,企业应研制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可采用SQLServer,开发工具采用Powerbuild和ASP技术,数据处理为C/S模式,前端浏览为B/S结构;硬件基于千兆光纤主干网、桌面百兆园区网,配置高速交换机、高性能服务器、微机工作站和档案数字化加工及其它支撑设备。
3.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完成开发的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能实现如下功能: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满足文档资料的综合管理要求,提高文档资料整理、编目、立卷和归档管理水平,相关数据实时到局域网上供相关人员利用。建立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单机质量档案等数据库,以文档资料的接收、登记、分发、传阅、处理、归档为重点,强化数据源基础管理,逐步缩小纸质文件的产生和发放范围,对文件有效性控制和档案资料的快速检索提供便利,提高文档资料的接收、分发、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针对科研生产中形成的工程技术资料数据实行电子化管理,建立丰富的档案资源信息库,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通过局域网实现文档资料的实时,提高工作效率及其利用水平,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要求。
对处于流转形成过程中的工程技术资料图纸进行从数据录入、版本控制、分发路线制定、有效性验证,以及网络分发、接收、传阅处理、查询归档、信息反馈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按照路线分工,将文档资料从网上以点对点的方式直接发放到相关单位,减少纸质文件的流转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集成档案、文献、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实现科技情报文献和文档资料一体化管理,建立文档资料纸质载体与数字化载体、缩微载体“三位一体”的存储和利用模式,逐步实现文档资料的资源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
二、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