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智能化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化技术论文

第1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前面已经讲到,智能化技术能够控制和反馈对电气工程中所有设备的数据,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根据响应时间、下降时间和鲁棒性变化等参数来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程度实现自动调节,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了重新建立模型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来处理因客观因素以及预警自动化控制过程中所造成的错误。这样及时的处理和高效的警惕大大降低了风险,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从而更好的实现了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控制。

2、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2.1模糊逻辑与控制

一般地说,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都会含有一定数量的模糊控制器,它能很好的代替PID控制器。就目前而言,模糊逻辑的控制主要有M型与S型两种应用类型,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控制器都有各自的规则库,又可以叫做ifthem的模糊规则集。其中S型控制器的规则为if。X是G,y是H,则W=f(X,Y),这里所说的G与H指的都是模糊集,下面分别对这两种应用类型进行介绍。M型控制器主要由模糊化、知识库、推理机与反模糊化这四大部分所共同构成,主要用于实现变量的测量、量化、模糊化的目的,其隶属函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知识库主要是由语言控制的数据库与规则库两个部分,其开发方式是将专家知识与经历置于控制及应用目标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模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神经网络的推理机与模糊控制器对其加以操作;推理机同样也是模糊控制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很好地模仿人类决策与推理模糊控制行为;反模糊化主要用来量化与反模糊化,它包括的技术种类也比较多,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当属中间平均技术与最大化的反模糊化这两种了。

2.2优化设计与诊断故障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产品通常都是依靠实验或者传统手工检验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所得方案往往不是最优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电气工程产品开始更多的选择使用CAD来进行设计。这样大大减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渗透智能化技术,可谓是如虎添翼,使其设计质量与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专家系统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不仅如此,智能化技术在优化设计还体现在遗传算法方面。众所周知,遗传算法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比较先进的计算法,其最大的优势之处在于计算精度高,因此在电气工程中得到了亲睐,而且在其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故障和它的预兆在电气工程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具有不确定与非线性的特点,这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很大的困扰。

3、总结语

第2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2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2.1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

(4)实时智能化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备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2.2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如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等。

(3)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样条插补(A、B、C样条)、多项式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4)内装高性能PLC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直接用梯形图或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实例,用户可在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从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5)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2.3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式、嵌入式体系结构,便于裁剪、扩展和升级,可组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集成程度的数控系统。闭环控制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数控系统仅有的专用型单机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提出的。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3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第3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几十年探索中,人工智能化已经可以像人一样进行感应与行动,凭借着高效率、高精度以及高协调性等特点超越来传统的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进行模拟的构想现在已经得到了实现,后来在程序语言编制上,智能化模拟的可实施性也得到而来增加。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市场得到不断拓宽,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电气工程的工作速度得到提高,同时还在电气工程中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1]。智能化技术在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行业中主要是利用不断实践来进行的,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并复杂。智能化技术属于计算机高端技术的一种,因此要想很好的掌握其应用,那么必须要具备专业性计算机理论知识。智能化技术不仅有效有提升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作。

2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分析

对于很多人来说,智能化技术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然而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对它的主要特点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智能化技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存在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电气工程的顺利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恒业的整体水平,对智能化技术进行应用是大势所趋。

2.1高精度与高效率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精度与效率是两项重要指标,在智能化技术指导留下,对多个CPU与高速CPU芯片进行使用,电气工程控制工作效率与精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2多系统控制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工序,同时还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目前该项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正朝着系统控制的方向发展着。

2.3科学计算的可见性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能利用图形与动画实现信息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怎样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对病因的诊断与维修之中;(2)如何对电气产品与设备进行优化设计;(3)通过怎样的形式对电气工程智能化控制进行实现。

3.1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病因进行诊断

利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对电气工程系统中的病因进行诊断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且也不能对病因进行准确的诊断。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设备和数据问题,依靠人工诊断方式往往不能对病因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处理。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病因诊断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定时检测与诊断得到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会得到避免。

3.2对电气工程设计进行优化

在传统电气工程设计中,往往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反复的实验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不会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如果真的出现复杂性的问题,也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设计知识,同时还要很好的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智能化技术得到应用以后,设计人员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软件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进行设计,这样一来,设计数据的准确性得到而来增加,同时设计样式也非常丰富,另外,还能对一些复杂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顺利运行就得到而来有效的保证。

3.3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自动化控制

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很多控制环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使对整个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得到实现。智能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过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等方式实现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其中,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进行反向的算法,同时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在神经网络控制的子系统中,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可以结合系统参数对转子的速度进行调控与判断,而另一个子系统就可以按照以上参数对转子的速度进行判断与控制。目前神经网络控制已经在识别模式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使电气工程的远距离与无人操控自动化控制得到了实现,通过公司局域网的帮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电气系统各环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反馈分析。

4结语

第4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问题;分析

一、前言

我国的智能化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其技术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且涉及到了多个管理部门和多个学科。电器行业的智能化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对使用功能和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综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能将数据信号及时、有效的传递到主控制设备;做出相应的响应和决定,并发出相关指令的能力。这就要求智能化系统不仅能够实现高度的自动化,而且也能促使各自动化子系统进行高度的集成。对于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更好的促进智能化技术在电器生产中的应用。

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结构

(一)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配置

1.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硬件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包括计算机系统,备用电池等。

2.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软件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语言处理软件、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通信控制与管理软件、CRT显示格式、操作员接口软件、中央日程表软件及标准报告软件,能量管理软件、事件/时间诱发程序软件,以及与相关专业控制系统软件系统,还有其它的一些必要软件系统等。

(二)智能化控制系统结构

1.控制层总线

控制层的总线一般采用RS854标准,其具有监控点多、控制功能强、传输效率高等特点,该控制层采用了并行联网方式,点对点通信、互相独立、组织灵活、系统简洁、有益于长距离传输,连通方便等,这种基本方式更适用于集散型控制网络。

2.双向通信控制总线

现在控制层中一般采用LonWorks技术,该技术属于测控合一的双向通信,该系统具有组网灵活、系统简洁等特点,并且更多的国家都生产了自己的通信的标准。因此,具有LonMark标志的产品,一般在生产过程中都是可以互换互操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也为LonMark产品提供了无限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受到更多业界人士的认可。更多的专家预测,电器行业智能化控制系统中的集散型网络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且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现场总线控制网络。

3.单项控制系统

单项控制系统已经开始被纳入到了电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层中,从电器宏观的角度来讲,该系统能够在电器生产流程中更安全、更合理的工作。由于单项控制系统能够由自身独立完成相关的控制功能,中央站仅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因此,该系统没有占用中央数据库的容量,保证系统的单项控制功能和智能化整体效果更加优化。该系统在自控制要求高、工作环境复杂时,更能发挥出其优势,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电器工程设计者的欢迎。

三、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设计人员

电器设计院人才济济,但是能够从事电器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的人才还相对比较缺乏,并且一些设计人员也缺乏相关的知识素质,不能很好的进行智能化工程设计操作。目前,一些智能化设计人员大多是从别的行业转行而来的,他们之间虽然有些方面是相通的,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专业差别,不能及时的进入工作状态。智能化工程设计技术并非专一,主要有电器设备监控、多媒体会议、安全监控、计算机网络、通信、防盗、机房工程等。一般的智能化工程设计人员仅仅涉及到了一些弱电系统的子专业,并且他们掌握的知识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设计人员都能很好的掌握广泛的知识面。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人员不仅要懂技术,而且也要全面的了解智能化设备,以便能够最大的发挥其作用。虽然一些设计院的管理人员对智能化工程设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组织了部分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但是能够完全符合智能化工程设计要求的却没有几个,更谈不上进行现场指导了。

(二)设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

一些智能化设计人员对相关智能化各子系统比较了解,对设备的各个部件也比较熟悉。但问题是,这些专业人员自从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经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了,更不用说对电器行业的了解了,因此导致工程图设计质量较差。这些专门智能化设计人员只懂得进行与智能化相关的设计,不能很好的与其他专业进行配合,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智能化专业人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匮乏,不能很好的设计好工程施工图。有些智能化设计人员与电器设计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能很好的进行专项设计,因此,在电器工程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三)智能化工程设计的规范不完善

电器智能化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出台的一些规范和标准。当前,我国关于智能化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比较多,但是这些规范并没有很好的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智能化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民用电器设计规范》。我国现在的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到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中,电器设备管理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一卡通技术、机房工程、公共显示技术等都缺少相关的设计规范。

四、解决智能化设计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要想更好的促进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的发展,就必须拥有专门的技术人才,让他们拥有全面的技术条件,并能够很好的与其他专业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取能够独立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智能化系统,更好的促进电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就变的非常重要。

(二)制定正确的设计步骤,提高设计能力

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步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在进行系统分析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用户的需求,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关的设计操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细心纠正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优化,保证工程设计的顺利完工。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及时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进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双方互补的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三)做好智能化工程设计的评审工作

相关单位应该对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对其智能化系统进行严格的评审工作,对其严格把关,优化整个工程设计体系,并对其操作进行及时的监控,有效保证相关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智能化系统的快速发展,在电器的生产过程中,智能化的使用不仅可以提升工程技术质量,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更好的促进智能化技术在电器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延安,王建文.智能化工程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2(17):34-36.

[2]郭立力,赵春江.高效FTP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1):94-96.

第5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 安全防范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X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相对应的对安全性要求就会水涨船高。智能楼宇安全防范技术就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极大的加强了楼宇的安全性能。不仅安全性提高,而且还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在安全防范措施上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而且更灵活便捷。举个例子,在整个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中,通过报警控制主机集成专业的可视对讲系统或家庭智能终端系统作用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系统通过同一的平台,同时管理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一旦发生报警,可自动联动摄像机和门禁系统,进行图像系统监控、记录、门禁的开关动作。相关安保人员足不出户,仅仅呆在监控室就能掌握整个安全情况。

二、智能楼宇安全防范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对智能建筑中的安全防范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时期里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才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却不低,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力。

我国智能化建筑初具规模,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应用楼宇智能化的建筑不断出现,目前楼宇智能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高档住宅中应用普遍,成为高档物业的新潮流。闭路电视监控、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防盗防灾报警系统等安全防范技术的常规化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三、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内容

1家庭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就是在家庭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区域布设各类传感器,代替钢筋防盗网,主要由保安中心管理主机、家庭报警器、传感器和传输线缆组成。传感器主要有红外线探测器、热感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窗磁、门磁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的传感器,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探测非法侵入者,还能够避免业主牢笼中的感觉,可谓一举两得。家庭报警器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当出现非法闯入者时,家庭主机报警,管理主机会显示报警地点和性质,保安中心可据此确定出警方案,及时制止犯罪。

2楼宇周界防越报警系统。楼宇周边的环境安全状况直接影响了楼宇的安全,因此,楼宇周界报警系统也是不可避免的。该系统由红外线对射器、接收器、报警主机及传输线缆组成。一般是在小区的围栏上,安装户外型红外多光束智能探测器,组成社区周界不留死角的防非法跨越报警系统。与此同时,控制器采用智能化模糊控制技术,可以避免由于树叶、杂物、风雨或飞鸟等小动物穿越围栏所引起的误报。

3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智能楼宇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必不可缺的,该系统是指在重要的场所安装摄像机以提供利用眼睛直接监视建筑内外情况的可能,这样,保安人员在控制中心可以监视整个大楼内外的情况,保安人员仅仅只需在监控室,就可以掌握整个大楼的安全情况,大大加强了安全系数。

4、停车管理系统。地下停车场全部设计为固定车智能停车场,不允许临时车进入车场。其固定车辆进出流程为:进场时在小区地面入口处读卡,通过后再到地下停车场入口处读卡,经认可后进入停车场停车;出场时则相反。确保固定车进出流畅,限制其他车辆的进入。根据小区车流量的情况,为了保障车辆的进出流畅,地面任一出入口设计为均可出入车辆。

5、非可视对话系统。本系统采用非可视对讲系统与门禁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来实现对小区住宅楼单元出入口的安全防护。具体设置是在小区的每户设有一个对讲分机,通过门口机实现户外人员与房主的通讯,通过管理员主机实现住户、来访者与管理员的三方通讯与管理。非可视对讲子系统是智能综合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能和其他防范子系统一起有效地完成保安报警的任务,并提高楼宇品位和质量,真正达到智能住宅的标准。

四、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安全防范技术已经超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是朝着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迅速发展。

1 数字化

二十一世纪是个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技术是几乎所有技术所追求的。作为智能化的安全防范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是朝着数字化前进的。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但是目前的很多安全防范技术还是处在模拟数据阶段,这是相对落后的技术。这对于安全设备的布线首先就是一项挑战。此外,在音频视频的传输保存方面既不方面又不快捷,还不能做到数据压缩,很是浪费资源。,虽然现在由许多厂家都宣传自己利用了先进的音视频技术,但还没有完全应用于实际中,将来的发展必将对音视频进行压缩,以便进行分析、传输、存贮。在信号检测处理单元部分,将更多地利用无线技术,减少布线,特别是一些新的技术将会应用在这个领域中。数字化也将为智能安全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为引进其它的先进设备提供保障。

2 网络化

目前在每个安全防范系统中,都单独建有自己的专用网络,由于现在的安全防范技术中个别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安全防范系统的网络化没有真正的实现。安全防范系统实现网络化后,人们可以利用Internet随时随地的了解自己的安全状况,当有警情发生时,可以随时知道并第一时间自动的通知到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并向着IP的智能安防系统发展。

3 智能化

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安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防系统将进入注重智能化阶段。在安防系统智能化后,可以实现自动数据处理,信息共享,系统联动,自动诊断,并利用网络化的优势进行远程控制、维护。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图像模糊处理技术将是安防系统智能化的具体表现。

4 规范化

目前,在安防系统中,各国都有自己的规范文件,但是对使用的技术却没有像电信一样有着全世界统一的技术规范,因此可能会造成相互信息的通信、共享、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大的区域联合安全防护网络,最大程度的提高安全性。

六、结束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安防系统将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人们对楼宇智能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久迫使我们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完善安全防范技术。智能楼宇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技术越来越成熟,随着智能楼宇的不断发展以及我们施工的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国的智能楼宇建设应用必能向上一个新的台阶,其安全防范系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 杨勇; 江楠.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十五届中国(天津)2011’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会议]2011-09-01

[2]宋诗波.LonWorks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学位论文] .重庆大学2007-04-01

[3]刘希清.安全防范技术与建筑智能化系统(下) [期刊论文].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12-05

[4]王铭文.联网型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7-03-01

第6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造也得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和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当很多非专业性人士对此概念十分模糊,本文初步解释两个概念和其应用范围。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Computer Aided ProeessPlanning),自1965年由挪威人Nikbel提出以来,其系统特性经历了检索式、派生式、混合式、创成式、智能化等过程,智能化CAPP是当前CAPP系统的研究热点。CAPP是现代制造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 Systems)中的桥梁和纽带。“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如何把计算机用得更聪明;如何设计和建造具有高智能水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何设计和制造更聪明的计算机以及智能水平更高的智能计算机等。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类智能而言的,它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行为的一门综合学科。

将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应用到CAPP系统开发中,使CAPP系统在知识获取、知识推理等方面模拟人的思维方式,解决复杂的工艺规程设计问题,使其具有人类“智能”的特性即为智能化CAPP,是AI在CAPP中的一种应用。

CAPP系统分为专用型和工具型系统。前者可以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定制开发,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但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困难;后者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特定的要求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实现更多的柔性和开放性,这种系统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PDM(产品数据管理)等系统的信息共享存在缺陷。

CAPP设计理论目前研究的很少,机械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的较多,有学者认为设计理论与方法由设计理论基础层、设计工具和支持技术平台层等三大部分组成。有的学者提出四理论框架,即设计过程理论、性能需求理论、知识流理论和多方利益协调理论。CAPP设计理论与机械产品设计理论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特别在智能化设计方法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认为面向智能化的CAPP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结构由有三层组成,即基础科学层、信息技术层和智能化设计方法层。

在机械产品工艺设计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许多问题需要靠经验来解决,早期建立在单纯依赖于成组技术基础上的CAPP系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离散知识的获取问题,只能设计出检索式或派生式系统。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CAPP系统

开发中的应用,使CAPP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就是AI在CAPP系统中一大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 ArtificialNeuralNetwork)是按照生物神经系统原理处理真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它由大量的简单的非线性处理单元高度并联而成,具有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并行处理、自组织和自学习及联想记忆等特性;多层前馈网络误差反向传播(Error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算法。反向传播算法(BP)是一种监督训练多层神经网络的算法,每一个训练范例在网络中经过两遍传递计算:第一遍向前推算,从输入层开始,传递各层并经过处理后,产生一个输出,并得到一个该实际输出和所需输出之差的差错矢量;第二遍向后推算,从输出层至输入层,利用差错矢量对权值进行逐层修改。转贴于

AI在CAPP中的另一应用——粗糙集技术。粗糙集(RS:Rough Set)理论是一种擅长处理含糊和不确定问题的数学工具,在理论中“知识”被认为是一种对对象的分类能力,通常采用二维决策表来描述论域的信息,其中列表示属性,行表示对象,每行表示该对象的一条信息。属性分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论域中的对象根据条件属性的不同,被划分到具有不同决策属性的决策类中。在CAPP系统中,可以用RS理论构建专家系统,对知识进行获取及优化,其基本思路是:将各种零件的加工特征和已知加工方法表达成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的形式,一行表示一种零件,多种零件构成一个二维表,对属性进行量化,组织决策表,再采用一定的约简算法对属性集和属性值进行约简,去掉冗余的条件属性和决策规则,得到最小化决策规则集,当输入待加工的零件加工特征时,就可得到优化的加工工艺。

遗传算法,AI在CAPP系统的又一应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模拟达尔文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带有染色体特征的实体。因此,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如二进制编码。初代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挑选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个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一样的后生代种群比前代更加适应于环境,末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经过解码,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智能化CAPP系统开发中还有模糊推理、混沌理论等智能化方法,实际应用中,往往将多种智能技术相互结合,综合运用,发挥各自的特长,如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知觉形象思维的特性,而模糊推理等具有逻辑思维的特性,将这些方法相互渗透和结合,可起到互补的作用,提高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是今后CAPP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来看,不可能使CAPP系统在智能化水平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因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模拟人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不能有效地模拟人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CAPP系统不仅要有推理的功能,还要有“联想”的功能, CAPP系统开发是要解决大量的人类思维活动方面的智能问题。因此要提高CAPP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必须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有新的发展,要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问题,必须在一些基础

理论和基础科学方面有新的突破,如在生命科学、数学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由此可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智能化CAPP系统的发展仍将是在充分发挥人的智能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实现CAPP系统的智能化。

通过以上论述,相信大家对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人工智能以及AI在CAPP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CAPP系统必将在知识获取、表达和处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CAPP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现代制造技术水平,是我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第7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字】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TB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目前的提法很多,日本、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都不尽相同。我国与日本的情况比较相近.日本机电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性的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将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就是智能化楼宇。

二.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的必要性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观念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这些将对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有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也要求在智能楼宇的建设中要不断地增加新的目标和功能。楼字自动化系统也叫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dingAutomationSystem,BAS),是智能楼宇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任务是对建筑物内的能源使用、环境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控制.以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节约能源、舒适宜人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2.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安防系统的相对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的智能楼宇化。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嘲。因此,强调把安防自动报警系统纳入到建筑智能化楼宇系统中、提高楼宇自动化水平,迎合当前通过楼宇自控技术实现更多、更高要求的需要。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也是当前发展的紧迫问题。

3.本研究的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应用了现代化的控制部件与设备,查询了人们无法实时检查的环境.将楼宇建筑物中的重要场景传输到一个或多个监控系统并显示。使在无人值守的各类情况下及时观察、了解灾情、监控盗情、记录窃情与相关的暴力犯罪行为。它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门禁、防盗探头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情况。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与消防报警等其他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该监控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及声音全部或部分地记录下来,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及分析提供了方便条件及重要依据。

三.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组成介绍

1.系统的组成

系统主要由前端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控制系统、远程拓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如图l所示。

图一 控制中心设计原理框图

(一)前端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图像信息采集和探头信息采集两部分组成。图像信息采集部分是监控系统的主要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把监视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显示并实时存储。探头信息采集通过各种监控探头(如红外线防盗探头、消防探头、门禁探头等1实时监控各个探头信息点的实时状态,通过信息传输控制系统送达信息管理系统判断处理。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智能球形摄像机探头、红外探头.玻璃破碎感知器或门磁开关等。

(二)信息传输控制系统:主要传输前端各信息监视点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对所采集系统中各数据采集点控制,包括传输线缆、光纤传输、同轴电缆传输、网线传输、无线传输。

(三)远程拓展系统:包括IP监控、远程监控、网络监控、视频会议等技术交流。

(四)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处理由前端监视摄像采集系统采集的信息数据。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传送过来的图像信息显示在监视器上,记录所有的图像及监控信息。计算并生成对所采集监控信息的信息处理结果,受理台显示发生警情的用户的相关信息。系统包括dvr硬盘录像系统、视频矩阵、画面处理器、切换器、分配器、报警主机。

(五)自动报警系统:对信息管理系统得出的警报事件.将需要处警的报警事件转发到1 10指挥中心或有关的处警单位。

2.设备配置

(一)控制中心需对前端监控探头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考虑到监控效果要求比较高、图像质量要求清晰稳定,控制中心采用3台全实时(回放、监视都是25帧,秒)的16路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进行实时监控、录像,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是完全脱离PC平台设计的,彻底杜绝了病毒的入侵,启动迅速、性能稳定,系统参数及程序在断电时也不会丢失。

(二)硬盘录像机本身不带硬盘,为了能够保存一段时间内的录像资料.至少需给每一台硬盘主机配备2块500G硬盘(硬盘占用空间按0.15G/小时/路来计算)。

(三)可以自选配备l台音视频矩阵,由至少8台监视器组成电视墙.可以多点监控、指定监视器监控等。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的输出信号首先输入到视频矩阵,然后通过视频矩阵输出到监控电视墙上。

(四)要实现同一时间硬盘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和电视墙的监视功能。需将输入信号一分为二.选配音视频分配器4台。

(五)为了实现视频控制矩阵、主控计算机能够并行控制前端的摄像头和云台.需要一个系统协议转换器(BL—D322C)。

(六)考虑到多个用户同时访问网络将带来流量瓶颈等问题,使用视频服务器来进行中转。让视频服务器提供强大的负载能力。

3.报警功能

报警功能包括:防盗防火防燃气泄漏;远程监听、布防与撤防;10秒钟录音及紧急求助;切断通话,优先报警;后备电源可达24小时等。一旦住宅办公室、仓库或机房等有人非法进入。以及有其他紧急求救时,通过探测器的感应,系统会自动拨通事先设定的报警电话,用事先录入的语言报告发警地点和名称、电话号码等警情信息(见图2)。防盗防入侵报警系统一般由报警主机及报警探头组成.而探头分为红外、微波双探测器及闪光报警器等。

图二 报警中心设计原理图

4.实现过程

警报接收与处理主机也称为防盗主机.是报警探头的中枢.负责接收报警信号、控制延迟时间、驱动报警输出等工作嗍。将某区域内的所有防盗防侵入传感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防盗管区,一旦发生报警就可在防盗主机上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区域所在。防盗主机目前以多回路分区防护为主流。优越的系统更可显示出警报来源是该区域内的哪一个报警传感器及所在

位置。以便采取相应的接警对策。现代的防盗主机都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内有只读存储器和数码显示装置,普遍够编程并有较高的智能,主要表现为:

(一)以声光方式显示报警,以人工或延时方式解除报警:

(二)对所连接的防盗防侵入传感器,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成布防状态或撤防状态.也可用程序编写控制方式和防区回路性能:

(三)可接多组密码键盘,可设置多个拥护密码,以进行保密防窃:

(四)遇有警报时,其报警信号可以经由通信线路。以自动或人工干预方式向上级部门和保安公司转发.以快速沟通信息或组网:

(五)可程序设置报警连动动作,即遇有报警时,防盗主机的编程输出端可通过继电器接点闭合执行相应的动作。

(六)电话拨号器同警号、警灯一样,都是报警输出设备。可通过电话线把事先录好的声音信息传输给某个人或某个单位。

四.结束语

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对于楼宇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思源; 胡楠; 矫亮; 刘飞; 姚玉霞 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的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10-07-26期刊

[2]郑艳琼; 马渝昆; 李昂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发展应用中国消防产品年鉴2007/01/01年鉴

[3]张吉春 高洁 安全防范与智能楼宇 (被引用 4 次) [期刊论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KU -2006年1期

[4]任帅 张华斌 安防系统综合雷电防护研究 [会议论文] 2011 -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5]潘兴华 魏东 基子LonWorks技术的楼宇自控系统开发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06年2期

第8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1 物联网技术概要 

在整个的物联网构架中包含了传感网和互联网两个部分,它们功能不同,传感网负责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互联网则是去实现这种信息的传输,可见二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就物联网技术论文而言,它包括射频识别、传感以及智能嵌入等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的相互连接来实现对世界上众多事物的网络覆盖。 

1.1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即是通过将无线传感网络采集到的规范及各种具有互用性的信息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再通过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的识别和通信,最后配合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1.2 传感技术 

通过利用各种传感器将自然信息源处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其中识别主要是将已经处理了的信息进行辨识分类,而信息处理则是对信号的预处理、选择、后处理以及信息特征的提取等。 

1.3 嵌入式技术 

简单而言就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与应用程序所组成的一个捆绑系统,计算机实为信息处理的部件,在嵌入式技术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嵌入式的系统终端借助网络来进行感知。 

1.4 Wi-Fi 

Wi-Fi是将电脑和手机等终端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起来的一种技术,它是接入点下的无线网络结构。 

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住宅小区中的应用 

基于前文的概念简述,我们将对智能化小区中的RFID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就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而言,它是物联网在智能化小区实际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不仅仅是实现了各种物理信息与网络间的连接,同时还将物联网通过嵌入式技术进行处理的已经检测和感知过的信息集成,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智能化住宅小区通常采用树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这样的网络结构使得信息基础可靠,便于控制。并且,其节本结构包括了传感器和TIZC3530 无线模块等组成部分,此结构中对于数据的处理、管理和转发都是由协调器完成。对于传感器节点来说,经过通电复位便会搜索到协调器节点,如果确实不能搜索到协调器节点,我们还可以通过路由器来完成搜索,这样也可以实现协调器与网络的连接。协调器与PC机通过串口相连,最后再通过超级终端来实现命令的发送以及数据的显示。 

终端节点连网之后,需要出于一种待机的状态,需要发送相关数据时,才会对相应的网络路径进行数据的接收与发送。就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其核心是 TIZC3530 无线射频芯片,对于其终端节点而言,是可以灵活放置的,可以大大节省功耗,有效提升监控能力。此外,如果小区业主家中也设置相关的传感器节点,同样可以通过无线网与互联网相连来完成对家中的环境实现远程监控。 

2.2 射频技术的应用 

如今烦人射频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射频技术又称射频标签,目前对此项技术最为典型的应用除了有汽车晶片防盗器还有物流管理和生产线自动化等。射频信号在空间中的耦合就可以实现相关信息的对接与传递,同时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就目前而言,射频技术已经成为了住宅小区在安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对车辆和人口的动态管理。从物联网技术在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来看,射频技术即是物联网构成的一个关键技术, 射频技术可以通过其功能实现车上卡片和设备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进而达到对小区内的车辆信息进行识别,同时还将小区内的车辆进行有效地管理。在对小区内整个车辆的管理中,车辆上对车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标签化的储存和管理,只要通过射频技术来读取相应的射频标签,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车的相关信息,进而确定车辆的身份。而对于一套完整的射频技术系统而言,主要是由 Reader与Transponder 两部份组成,Transponder具备不接触、不需要电池以及不刷卡的优势,同时其安全性非常高。当Transponder 接收到Reader发射出的特定频率中的无限电波后驱动Transponder电路输出其内部身份信息,再由 Reader 来接收内部身份信息,通过在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应用这种技术来实现对车辆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车辆被盗,实现维护小区稳定以及治安稳定的目标,起到保护住户财产安全的作用。 

第9篇:智能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物中的信息传输系统越来越庞大,传统的布线系统各自独立而互不兼容,已经无法满足建筑物中通信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是与智能化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它将智能建筑的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统一安装,具有兼容、开放、灵活、可靠、先进和经济等特点。智能建筑性能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智能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质量。综合布线系统是整个智能建筑的核心部分,加强对综合布线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建筑物或者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也称开放式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依据诸节点的地理分配状况、网络配置状况和传递信息要求,安装相适应的布线基质和连接设施,从而便于对整个网络的连接、维护和管理等。综合起来,综合布线系统表现出如下的功能特点:

1. 先进性。综合布线很好地消除了过去布线模式隐藏的诸多缺点。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急切地要求共享信息资源,特别是以电话业务为标志的通信网逐步被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取代,人们相当看重可以同时传输语音、数据和视频的集成通信网。可见,综合布线系统替代单一、高价、复杂的传统布线系统,是符合信息时代的潮流,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相适应。

2.开放性。过去的布线系统,一旦用户选择了一种设备,相应地就固定了与之相匹配的布线方式及传输介质。一旦更换成新的设备,相应地就要更换原来的布线。可以预料,在完成施工的建筑物

内,这种改变是相当有难度的,要耗费大量投资。

3.可靠性。综合布线使用高质量的材质,采用组合压接的方法,建造一套高水平的信息传输线路。全部线缆和相关元件均经过ISO认证,使用专业仪器调试每条线路的链路阻抗和衰减率,从而使电气性能的可靠性得到保证。系统的布线完全使用点到点对接,无论哪条线路出现都不会给其他线路的运行造成影响。这让线路的运行和保养及问题检修变的简单快捷,因而使应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4.灵活性

综合布线的传输线缆及有关零部件符合通用标准,而且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因而,各个通道间具有通用性。任何一条通道都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和令牌网工作站。开通和改变设备无需变更布线,简单地增减要使用的设备,并于配线架上采取相应的跳线管理,就可以达到目的。

三、综合布线系统与智能建筑的关系

近年来信息化大潮不断袭来,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物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需要为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提供必要的条件。所以传统的基本土建加供电线路加语音线路的建筑物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一种新的建筑物———智能建筑进入人们的视野。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 简称 IB)起源于上个世纪 80年代的美国。美国智能建筑学会 (AIBI:American IntelligenceBuilding Institute) 给出的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的大楼,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大脑,属于智能建筑的基础部分和关键设施,和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施工过程及后期的维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主要由综合布线系统体现出来。在评估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时,并不是评估建筑物是否巍峨耸立、是否具有新奇的外观,同时也不评是否具有华丽堂皇的装修和齐全的设备,重要是评估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水平,例如是否具有成套的设备、是否具有完备的技术、是否具有合理分布的网络、是否具有良好的工程质量,这些才是影响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的关键部分。智能建筑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综合布线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不可或缺的根基,这样智能建筑才可以更好地做到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将智能建筑内的各种现代化通讯设备设施连接起来,构成一整套完备的系统,从而满足高度智能化的需求。因为综合布线系统可以满足诸多现代设施的需求及以后的发展,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等诸多特点,因此它是保证智能建筑高效优质满足人们需求的根基设施之一。只有装备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才有可能做到智能化,这是设计智能建筑的重中之重。

四、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法探讨

1.设计工作区子系统

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时,应将信息插座安装在墙面或地面上,同时要有单孔和双孔两类。数据插座要是屏蔽嵌入式插座,这样高速网络设备所接的每个数据插座都具有金属屏蔽壳且能够良好接地。数据插座应是RJ45插座,能以大于15mbP/s的速度传输信息,各类型终端设备依靠RJ45的标准跳线能够快捷地与数据插座连接。工作区子系统遵循甲级标准,具备“端口保护装置”(也就是数据锁),隔离各类信号,不会因插错插座而损坏设备。

2. 设计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是指智能建筑物内的主干电缆的路由,将主配线架和分配线架,及其他设备相互连接起来。设计的干线传输不仅适应当下的需求,还要满足今后的发展。分布干线子系统时要使用能保证干线线缆最短、最可靠和花费最少的路由。在干线子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要留下少量线缆用作冗余通道,这样保证了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扩展。

3. 屏蔽布线

当系统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时,或者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应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当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设计时,除布线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外,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等都应是屏蔽,并保证系统屏蔽的连续性。

4.布线长度要求

综合布线信道长度:水平电缆或水平光缆最大长度为 90m,最长10m 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 4 个的连接器件组成;综合布线永久链路长度:水平缆线最大长度为 90m及 3 个连接器件。综合布线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的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 2000m。

5. 电气防护与接地

综合布线和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电气设备的最小净距离也应符合相关规定。宜采用公用的接地系统,当采用单独的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欧姆。当综合布线系统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

6.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分为认证测试和验证测试。认证测试是以综合布线链路标准为依据,对布线链路进行测试。目前认证测试的标准主要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TIA/EIA 的TSB- 67《现场测试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技术规范》,它叙述和规定了电缆布线的现场测试内容、方法和对仪表精度要求。主要用基本链路和通道两种测试链路结构。目前通常使用的认证测试仪是福禄克公司的DSP- 4x00 数字式电缆测试仪,主要测试的参数是接线、长度、衰减、近端串扰、衰减与串扰比、传输延迟和延迟偏离、回波损耗等。

五、结束语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是智能建筑的根基,做好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做好工作区间子系统设计和干线子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威 董一方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法 [期刊论文] 《中国勘察设计》 -2008年6期

[2]于昆伦 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期刊论文] 《低压电器》 ISTIC PKU -2009年16期

[3]阳莉 胡嘉,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会议论文] 2000 - 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00年学术会议

[4]马建新 杨海舰 智能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