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

第1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应该把数学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努力使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人数学观”。本文从导课、课堂活动组织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进行阐述,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设计和组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并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锻炼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努力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一、挖掘教材资源,搜集生活化教学素材

我国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以人教版为例,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学生去观察,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这些美丽的主题图,多数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审视这些主题图,探寻这些图中所蕴藏的内在魅力、数学知识和素养。通过主题图提供的素材,把教材的内容以学生数学的生活情境表现出来,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参与性和主动性。这些主题图有很多是活动类的,为师生提供了一些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揭示和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教师还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上网、看报纸杂志时,多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信息,并及时分类整理,作为生活化教学的有用素材。另外,面对这些素材,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思想,对其进行自主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并将其与生活中积累的教学信息资料灵活整合,进行恰当重组,以使教学流程更加顺畅,教学效果更佳。

二、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情境化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利用既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对新知识进行顺应和同化,有利于新知识的建构。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更差。

首先,课堂导入生活化,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通过自主加工,把教材还原成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生活经验出发,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畏惧感,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初步认识。其次,课堂例题生活化,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选择和改编,让题目更加充满生活气息,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其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通过分组练习、自主讨论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自主探究的结论更加信服,而且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课堂语言生活化,教师自身要注意尽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鉴于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学习。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应用中提升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长期发展的需要。而且,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提高。首先,让学生逐渐习惯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找找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让学生练习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生常见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编制成富有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学着去思考和解决。 转贴于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数学教学包括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注意不能失去数学课程本身的“数学味”。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对身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中构建起数学知识框架,最终要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构建起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数学化。

参考文献

[1]邹勇.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科教导刊,2009(27).

[2]汤建平.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与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9(1).

第2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统计,概率,数据分析

 

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①描述统计。包括整理数据、统计图表等;②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③可能性。

这些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统计与概率”是与生活联系,又有学生可以操作实践的内容,比较容易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下面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统计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统计知识,从数学活动看,主要经历如下一些学习:对数据的统计活动有初步的体验、解读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在活动中获得对一些简单的统计量(如平均数、众数、中数等)的意义理解等等。

在这些内容的教学组织中,信息技术有以下应用:

1.1利用信息技术, 能够设计并呈现符合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特定情境。

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已有的日常经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小学生在现实的和经验的活动中去获得初步的体验。

例如,小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理解可能是有困难的,因为他们习惯的是面对已经给定的甚至是已经被处理过的一些数据进行思考和判断。因此,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兴趣,去设计并呈现一些特定情境下的现实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多次尝试去不断体验。

如在教学《组织比赛》一课,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小朋友在操场做游戏,要从跳绳、套圈、拍球和踢毽子四种活动中选一种进行比赛。要选哪种活动更好呢?”开始时,小学生们可能会依照自己的喜好随意判断期刊网,但是,多次的交流后就会体验到这样是不行的,因为联欢会是大家一起参加的活动。于是,他们就会尝试着先调查每一个人的口味和喜好。可是,面对一大堆杂乱的数据怎么办呢?这时已经构建的分类与排列思想就会提供帮助,他们就将调查得来的那些数据,构成了一幅扇形统计图。接下来,学生们进一步讨论,喜欢哪一种活动的同学多些?同学们比较喜欢的集中在哪几种活动?喜欢哪一种(和几种)活动的同学最少?于是,不仅帮助学生对“组织比赛”的行为选择提供了帮助,而且对统计与统计量的意义也提供了理解上的帮助。

1.2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数学活动过程。

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经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不要将一些统计知识简单地当作对那些表示概念的词汇的识记,或者将它简单地当作一种程序性的技能来反复操练,而要尽可能地用一些活动来组织,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例如,统计图表的认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有制作、对比过程中体验和理解统计图表意义的问题,即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堆砌的过程,而是一个对数据理解的过程。

在教学《扇形统计图》中,先出是上面两个图形,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了;然后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同一信息分别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等数学活动,从图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对比各自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1.3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

小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重点并不是能记住几个概念,能计算几个习题,能制作几个统计图表,关键是要能学会一些初步的和简单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能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小学生可以在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处理由课程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等。

如在Excel中可以设计以下练习题期刊网,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下面是某校运动队跳绳测试情况的记录单。(以每分钟跳过次数计算)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1

39

11

38

21

44

31

44

2

40

12

43

22

36

32

34

3

44

13

37

23

39

33

50

4

43

14

45

24

42

34

43

5

34

15

46

25

29

35

36

6

43

16

38

26

50

36

37

7

37

17

35

27

37

37

45

8

47

18

45

28

43

38

44

9

45

19

48

29

39

39

38

10

42

20

39

30

48

第3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误区;策略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学有效

性影响着学生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效果。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误区及对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没有渗透相关学科的内容。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以数学课本知识为主,很少涉及其他学科知识,这就削弱了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学科特性。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也不知道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多大的关联。因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清楚数学学习的本质及价值所在。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忽略了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及指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否则学生没有办法接收到最新的资讯。同时,教学方法缺位,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忽略。

3.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很多教师,把教学设计与备课等同起来。尤其是小学数学,本来知识点就不多,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教学重点及难点早就烂熟于心,所以他们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在课前详细地设计教学。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方式、目标上形成惯有的教学思维方式,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改进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强化教师整体优化意识。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与自身了解的知识呈现出来,使教师教学思路更加系统化、清晰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整体优化,体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及发展性。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结构体系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调整、设计、评价等工作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实践中。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掌握不足,他们其实很想学习这些相关的知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第三,制定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评价缺乏相关的标准和原则,并且考核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可有可无。具体来说,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制定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依据。而教学目标是在宏观的课程目标框架下,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体化、明确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理论等要素有机地融合到课堂实践中,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效果。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数学执教者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

第4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看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4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5 充分利用多媒体

第5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一、善用好奇心,以“问题性”突出“以用促学”

(一)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身边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氖学的角度去看、去思考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领域中的内容“滴水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校园里、家里坏了的水龙头在滴水,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这一“问”会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水龙头为什么会坏了?怎样才能把它修好?什么牌子的水龙头好?一分钟大约要浪费多少水?一天大约要浪费多少水?第一个问题和水龙头的使用频率及水龙头的质量等有关;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修理问题;第三个问题学生可以就此展开调查,低年级可以拍照片,可以把自己的调查发现告诉家长、同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写数学小调查、小论文;第四个问题其实是北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方面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

1. 从教科书的情境图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北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按“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展开,将思考、分享与提升体现其中。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学会看图,从主题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且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图创编故事,注意把数学信息和问题融于故事中。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淘气的校园”时,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操场上的情境图。学生可以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如:跳绳的小朋友有多少人?踢足球的小朋友有多少人?跳绳和跑步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踢足球的小朋友比跑步的少多少人……这样,学生好奇好问,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与学生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有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从模拟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中的《分类》时,就利用多媒体模拟了一个生活情境:小小的妈妈正在做一幅扣子图,旁边的针线框里放了一堆分好的扣子,小花猫“喵喵”地窜来,不小心把针线框打翻了,扣子撒了一地……由此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

二、针对好玩心,以“活动性”促进“学用合一”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既有上课的活动,又有课外的活动;既有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活动,也要有比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的活动。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后,教师可以设计时间较长的实践活动:“包装盒的数学奥秘发现之旅”。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经历了收集包装盒、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拆包装盒、做包装盒的过程,其实就是经历了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特别关注活动的整个过程,引导每一个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与人合作、想办法克服困难、大胆质疑等,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使得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得到培养,促进“学用合一”。

第6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比较,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等显著特点。然而,改革开放使我国数学教育界看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足,其中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还应在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

我们在2013年3月25日,进行了“小学生问题解决策略选择的城乡对比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解答基本题的正确率为63.4%,解答变式题的正确率为51.8%,从总体上分析,我们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认知理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是主体通过学习新的内容并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分解目标,设计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策略交流,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分解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目标分解要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将知识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逐个解决。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设计出由浅入深的基础题,逐步加深,在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运用一系列问题串设问,层层递进,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讨论问题,提出方案

这是寻求阶段,即利用数学认知结构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提出方案,致力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问题串”目标分解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好导学工作——设计好“问题串”,把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构建新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小组,鼓励合作,强调几何直观,关注学法指导。

1.建立有效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有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两大类,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小学数学“问题串”目标分解教学面临着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建议组建异质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层次、多方位交流信息,共同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功能。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后进生聆听优生对问题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关注学习小组讨论中的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信息,更重要的是收集通过小组学习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为后续的讲解寻求切入点。

2.鼓励合作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解决”的过程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我们提出,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给足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习的自主权还学生,激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解决问题。

3.强调几何直观

皮亚杰说过,“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来解决。如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急于将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讨论:“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圆柱上下底面的面积是否相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关注学法指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他们一些比较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和常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新课程反对将“应用题”分类,其根本目的是担心教师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讲得过分精细、强调得过分强烈。然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几种解题方法,如画图法、假设法、列表法、估算法等,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这样,他们解决问题才能有章可循,有道可走。

三、策略交流,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同的人思维方式也不同,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决不提前暗示,更不可替代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做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信中沉思,在策略交流中收获。利用“追问”,让学生知其然;利用“反问”,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类比”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交流策略,发展能力。

例如学习完“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三角形除了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秘密外,还有没有其他秘密?你准备怎么去探究?”一个问题就让能够学生主动整理本堂课的学习方法,并将方法迁移到另一个探究活动中。

1.模拟练习,运用问题

新鲜有趣,与生活贴近的问题,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教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所想的问题去探究新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年月日”,“元角分”,“周长和面积”,等等。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说出来,写下来,通过交流、评比,提高他们到实践中去学数学的自觉性。做错题集、写数学日记、撰写数学小论文都是很好的练习,既可以巩固新知,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问题的能力。

2.总结经验,构建新知

新课程提出要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可在课堂结尾处预设一个启发学习方式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第7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常听数学教师抱怨“这数学真难教!”“当数学老师是最苦的差事!”“学生真是太笨了,一点数学思维也没有。”……每当听到这些抱怨,我不禁扼腕沉思:是不是学生真的太笨了,没法接受数学知识?其实答案是令人心痛的,原因就出在我们这些数学教师身上。诚然,我们承认,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但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否就因此而放弃那些所谓的“笨学生”呢?在教学中我们是否尝试过此路走不通,换条路再走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解决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的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一、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

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是教好数学的前提,“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数学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数学课,甚至见你就头疼,你就失败了。” 孔子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只有让学生喜欢你,才能对你的数学课有所期待,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方法有三:

1、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亲人。为人师者不可高高在上,视学生为不懂事的“小不点”,从而与之疏远。其实,为人师者,本身就很容易占据学生的心灵,学生很乐意与老师亲近,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时常牵牵他们的小手,轻抚他们的脑袋,多与他们做做游戏;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长此以往,教师自然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朋友和亲人。

2、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要做一名真正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做到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还必须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这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熟悉教材,做到对小学的十二册教材哪一内容在哪一年级哪一册了然于胸,甚至于哪一内容在哪一页都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其次,要能够运用巧妙的方法,特别对于一些难题的解答,能够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做到这些,学生自然就会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

3、教学方法多样化。从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并且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而数学又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的特点,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等,经常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难学,并且还很有趣,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数学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这其实也就是老师们常说的数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现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总结,去联系,用生活中的数学去作用于课堂教学或用课堂教学去指导生活中的数学,彼此作用。

老师们之所以常常抱怨学生难以理解数学问题,其实是没有把数学问题很好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本身就源自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理解这些问题呢?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

1、课前认真揣摸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设计意图之后,再深层次的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如,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教师可灵活运用身边的教材实施教学,利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量出教室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桌面的长和宽,得出相应的数据,然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求出相应的面积。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如,人民币的换算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在超市购物情境图,这是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文具盒4.5元、铅笔0.5元、作业本0.8元、面包2元、矿泉水1.5元,如果你有10元钱,准备怎样购物,在学生“购物”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如何换算人民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的重难点就突破了。

3、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追求考高分、考名校,而是运用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慧眼去观察生活,将数学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公园要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草地上安装喷灌装置,喷管的射程是10米,那么至少安装多少个喷管?这个题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是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面积即可,其实这是行不通的,因为圆不可以密铺,要计算安装多少个喷管,只能是计算长方形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以圆的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有多少个正方形就可以安装多少个喷管。所以这题应该是如此计算:80×60÷(10×2)2。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经常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慢慢就会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强化教学过程,淡化考试结果

学习的目的是用于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但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不少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作为学生,如果他们考不好,少不了挨老师的批、挨家长的骂,这也成为时时悬在学生头顶的一把利剑,所以一部分学生是因怕而学,而不是因爱而学。笔者认为学生本着这样的态度学习,学习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作为教师应该淡化考试,消除学生的“考试恐惧症”,还学生以轻松之身,使之在身心愉快的前提下学习。

1、强化教学过程。新课改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实也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督促,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现不足及时指出,帮助学生回归正确的航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上课期间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提醒;久而久之,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第8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二、具体工作: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课改进展如何,关键又在于教师,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落实“蓝青工程”,做好新教师的在岗培训工作。学校努力为新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2、结合校本教研做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创造机会给他们压任务,让他们挑担子,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在辅导区、北塘区脱颖而出。

3、鼓励并督促教师注重理论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摘抄(5000字以上),并加强学校内教师间的相互听课,每学期听本校的课不少于10节。

4、组织教师学习并实施区教学常规和评价标准。

5、本学期的学习主要以校本教研为主,把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以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6、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盛市、区各学科的论文、案例等各种比赛,使教师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提高。

(二)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攻方向。本学期我们必须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创设多种教研途径,如结合一人一课,年级组听课,学科组听课、评课等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上课、评课能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益。

1、加强集体备课。年级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性。

2、强化听课。加强对新教师和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教师的听课指导,使他们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改革校本教研。为了使校本教研有足够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果,规定双周二、周三、周四下午分别为数学、语文、英语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具体活动安排见校本教研计划)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仍坚持每月考核检查制度。

1、抓好“五认真”。特别是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作业布置量适当,质要高,难易搭配,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从低中年级起就要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坚持每天做1—2道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作业的批改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并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常规训练与检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建设,正常教研活动,并建立考核制度。

(四)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素质

1、在推普周,中高年级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活动,各班以小队为单位,到附近商店、街道、新村等寻找不规范文字,并劝说改正。

2、各班结合队活动开展朗诵、演讲、讲故事等比赛,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学校将在十月份举行班级朗诵比赛。

3、各年级继续抓好古诗文背诵、默写、语文书写等工作,教导处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语文书写比赛,并将派出优秀学生参加区比赛。

低年级:铅笔字中高年级:钢笔字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为: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学校教学来说,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二是坚持全面发展,要将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开设的各门学科开齐上足上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三是坚持协调发展,要统筹兼顾各个年级、各门学科;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教学质量要克服重主要学科,轻其它学科;重高负担大题量训练、轻保护学生身心健康;重课外补缺补漏,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现象。

1、组织全校教师撰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经验的文章,并组织交流学习,推广行之有效的管理教学,优化教学的做法。

2、加强个别指导。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要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和老师共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效益的办法。

3、坚持并完善常态下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之间加强讨论,及时发现,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组织辅导区一、二、六年级教研活动,请各校备课教师作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导,各校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案的使用要乐于钻研,善于分析,勤于积累,按规定及时写好教后心得。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完成各科计划

2、各年级进行期初摸底考试

3、推普周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活动

4、《思品与生活》论文评比

5、区教学经验交流会

6、组织学习区教学常规和评价标准

7、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十月份:

1、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

2、数学论文评比,(10月15日前)

3、市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

4、市小学语文新课标准评价改革座谈会

5、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6、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评价座谈会

7、学校朗读比赛

十一月份:

1、期中自查

2、学校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经验交流会

3、市小学英语6A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4、市数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习障碍的防止和矫正策略研究“研讨会

5、区语文书写比赛

6、一二六年级备课组活动

十二月份:

1、市小学语文第十届素质教育展示活动

2、区“未来名师工程”在培教师师徒结对汇报活动

3、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论文评比活动

4、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5、学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常规检查

一月份:

1、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调研

2、1—5年级语、数、英期末考试

第9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一、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1.联系实际,提高学好数学的必要性的认识。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是描述客观现实世界观的有力工具。如“圆的认识”中“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个知识就来源于生活。教学前我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地方?车轮能不能做成其它形状,为什么?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感觉到必须学到圆的有关知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一番探究,学生很快明白:圆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车辆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安装在圆心上。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学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对学好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2.巧用实际,架设突破难点的桥梁。学生对很抽象的数学知识较难理解,教学中可以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这个桥梁,帮助理解教学难点。如“分数的意义”中教学比较1/3和1/4的大小时,教师出示两只各装有12只梨的盘子,要求学生表示出一只盘中梨的1/3(4只),另一只盘中梨的1/4(3只),使学生很快懂得1/3>1/4,从而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1.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后,在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创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王奶奶家门前有一个较大的院子,家里还有一条长4米的竹篱笆。王奶奶想用家中的竹篱笆在院子里围成一个鸭栏来养鸭子,一方面可以增加一点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精神有所寄托。如果平均每只鸭子至少需要0.25平方的活动场地,你建议王奶奶把鸭栏围在哪里?可以养多少只鸭子?分组讨论后,总体上有三种建议。

第一种建议:把鸭栏围在院子中间。有的说,因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大,所以我建议王奶奶用4米长的篱笆在院子中间围一个正方形的鸭栏,那她可以养4只鸭子。有的说,如果用4米长的竹篱笆在院子中间围成一个圆形的鸭栏,那她可以养5只鸭子。这里学生有了新发现: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围成的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还要大。

第二种建议:利用一面院墙围鸭栏。有的说,我建议王奶奶利用一面墙围一个正方形的鸭栏,那她可以养6只鸭子。有的说,我建议王奶奶利用一面墙围成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鸭栏,那她可以养8只鸭子。有的说,我建议王奶奶利用一面院墙围成一个半圆形的鸭栏,那她可以养10只鸭子。在这里,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又发现:利用一面院墙围鸭栏时,半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是宽的2倍)>正方形的面积。

第三种建议:把鸭栏围在院角。有的说,建议王奶奶把院角围成一个长3米,宽1米的长方形,她可以养12只鸭子。有的说,我建议王奶奶在院角围成一个1/4的圆形鸭栏,那她可以养20只鸭子。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同样用4米长的竹篱笆围鸭子,结果大不相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世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一步进行探索的意识,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如认识“圆”以后,我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为什么要做成圆的?有的同学观察后还写了观察小论文――《我们的世界是圆的》。文中用数学的眼光分析了车轮做成圆形的奇妙之处,钮扣做成圆形的妙处,杯口做成圆形的好处……再如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油桶、水杯、热水瓶等为什么都做成了圆柱体,对这一常见又不为人所注重的生活现象进行思考。我让学生讨论:“除了美观以外,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数学因素?”学生讨论得出:因为当周长一样时,围成的各种平面图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

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