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湿地文化范文

湿地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湿地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湿地文化

第1篇:湿地文化范文

湿地给我们的感觉并不陌生,但是水湿地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晓,说清楚的。

一、文化部分

(一)水湿地的观念变化体现人们思想的变化

所以水湿地并不是单单是水湿地的表面,它所呈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文化观念。刚开始人们不是很清楚是改造大自然还是利用大自然,一味的向自然界索取,产生了人定胜天的革命豪情,建国后为了安置退伍军人和多打粮,1958年10万官兵是“卸甲归田又上战场”,开赴黑龙江北大荒,向荒原挺进,退伍军人、知青等汇成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主力军,荒原经过他们的双手建设,变成了一个个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其中北大荒开发的土地绝大多数是开垦的沼泽地,也就是水湿地,其中梁晓声写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就是这期间发生的事情,体现出革命的豪情与无比的悲壮。

现在再回头看看当年垦荒战士那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甚至献了终身献子孙,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荒原变成了良田,解决了粮食的产量,但是是不是改变了生态环境和气候呢,是不是得不偿失呢,笔者不敢断言,只能看历史发展的结果来辩证的来看待了,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站在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基础上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和谋划,而非一时的策略之举。

(二)水湿地呈现出革命红色旅游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代表作,描写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七个农村青年参军,因为走得匆促,除了水生以外,都来不及同家里人告别。他们的妻子很惦念,想去看看。但是没有找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小船,碰上日本侵略军的运输船,敌人追赶着她们。幸亏她们丈夫的队伍埋伏在这里,给了敌人一个迎头痛击。这些妇女也在无意中遇到了丈夫,并立下了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功劳。

荷花淀和白洋淀所依托的写作背景即是水湿地,描写了抗战军民同仇敌忾的革命豪情,以聪明的智慧,诱敌深入,巧妙地打击敌人,获取胜利。

参观游览这些地方要着重要体现出红色旅游这块,景区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让外地游客到这里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而不是浓重的商业味道。

(三)一首歌曲荡气回肠,表现出新时期人的风尚

这是一首我小时候听到的歌曲,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那么荡气回肠,令人动容。歌曲是描写了一个是以一个真实人物“徐秀娟”的故事,她是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来到了江苏省盐城市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里,就再也没有上来。

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歌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呜……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再也没来过

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为她诉说

呜……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这首歌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童年和青年,传递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徐秀娟的敬业精神和那种对于人与鸟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对待工作的认真和一丝不苟,成为了大学毕业生择业和就业后的新思考,是对待工作的“既来之则安之”,还是不满足于现状,怀才不遇的牢骚满腹的才华尽失,还是生不逢时的迷茫、犹豫和彷徨,作为目前的大学生,当听到这首满含泪水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热爱丹顶鹤姑娘徐秀娟,你又会做何感想呢?

二、我们应该为水湿地做点什么呢

(一)我们不应该开垦水湿地,不烧荒

我所在的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火车一驶出,就可以看见在火车道两边有大片的水湿地,一到春天就开始有农民用火烧荒的情况,造成附近浓烟滚滚,而且有很多有人开出鱼池,有围垦水湿地种农田的现象。希望铁路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要好好管一管,把这一片近郊的水湿地保护起来。

冬季的时候组织人员把干的芦苇收割起来,而不是春天被放火烧掉。

(二)不向水湿地倾倒垃圾和建筑残土

东京城火车站附近居民众多,垃圾随意倾倒,造成水湿地垃圾成片,污浊不堪。

铁路部门和当地镇政府应该加强宣传,要像爱护母亲河一样爱护身边的水湿地,向垃圾点倾倒垃圾,而不是就近向水湿地倾倒。

(三)不滥乱伐树木,保护鸟类

第2篇:湿地文化范文

[关键词]游客心理;邛海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186-03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及生存环境,它能为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水源,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蓄洪防旱等重要的生态作用。不仅如此,湿地更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湿地生态文化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邛海位于四川省西昌市,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泊,其海拔1510.3m,面积29km2,平均水深11m,蓄水量近3m3,湖泊集雨区面积307.6km2,湖中有40多种鱼类,沿湖植被丰茂,常见植物有61个科,每年有近25种鸟类来此过冬。据《湿地公约》中的分类系统和标准,邛海属于淡水湖泊及相邻沼泽地型湿地。随着近年来生态旅游热的兴起,邛海湿地的建设与资源保护、旅游开发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目前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法多为评价量表评分法。主要以专家评价打分之后构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本文基于游客心理对邛海湿地的生态文化开况进行了调查,采用了旅游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费宾斯多属性态度模型对游客心理进行调查。费宾斯多属性态度模型是一种基于游客心理感知与评价的模型,因此立足于游客这一主体要素,避免了单纯从开发者角度进行评判,充分了解游客对每一项生态文化开发项目的态度,以此找到生态文化开发的现状和不足,针对性地找到符合游客需要的开发方向及策略。

1邛海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调查

1.1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说明

首先,笔者对邛海湿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了一级类别划分和二级文化项目因子选取。每个文化项目因子选项对游客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每项文化项目因子的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很好”“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很不好”“不了解”七个选项,由高到低分别赋予分值+3、+2、+1、-1、-2、-3,其中“不了解”选项为0分,“不了解”选项只看其所占的比例。若游客在调查时给予该项文化因子的“不了解”选项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则该项文化因子是游客没有明确意识到的文化因子,称为“没有被激活的文化因子”。

其次,在所有激活的文化因子中(即该问题游客都给予了具体的分值选项中),再次对这些文化因子选项进行提问:“您认为该文化项目因子开发对邛海湿地旅游的总体开发来讲重要程度如何?”给予“很重要~很不重要”,分值从高到低为10~1分十个档次,游客根据自身认为的重要性在相应分值后画钩。通过该提问获得游客心中的每个文化项目因子选项的权重(即重要性程度)。

最后,运用公式A0=ni=1biei计算出每个选项的分值,即将每个选项的评价和权重值相乘,就得到游客对每一文化项目因子的态度。若要知道游客的总体态度,则可将每份问卷的18道题的分数累加。本文着重考察游客对每一项文化项目因子旅游开发的态度。并按照每项的分值由高到低分为五个档次即“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由此得到每一项生态文化项目因子在游客心目中的开发状况。笔者在邛海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四期因三期需要收费入园,五期、六期还在筹建之中。进行了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75份。

1.2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问卷调查的计算部分省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的情况大致如下:

①笔者选取的文化项目因子中没有没被激活的因子选项,说明被调查的游客对邛海湿地的旅游开发状况都比较了解。(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满意”和“不满意”选项所占比例为0,因此,在表二中没有列出。游客对邛海湿地生态文化项目因子中的8项感到比较满意,对6项感到不太满意,对4项感觉一般。具体而言,游客对大部分饮食文化、民族文化、当地方言及湿地景色都感到比较满意,对景区的建筑文化、大部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景区观鸟不太满意;对景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彝族餐、餐厅风格、水上渔船感到一般。③总体而言,游客对所调查的44.4%的生态文化开发选项比较满意,对33.4%的生态文化开发选项不太满意。满意的文化生态项目数量还没有过半,说明了邛海湿地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的档次还亟待提升,努力做好生态与文化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既要符合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又要满足游客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2邛海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2.1邛海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特点

(1)区位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旅游开发定位。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了邛海山、水、城相连的绝佳地理位置。邛海湿地景区距市中心仅5公里,与泸山仅一条公路之隔。由于地处市郊,交通非常便利,俨然这里已成为本地市民的后花园。邛海湿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这决定了邛海湿地旅游开发定位是城市公园类型。

(2)资源条件。多样的资源结构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邛海湿地自然资源种类众多,不同门类的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不同的素材。目前邛海湿地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利用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游人提供观光、休闲和健身旅游。同时,邛海湿地丰富的鸟类也可开展季节性的观鸟游和摄影游。

(3)经济条件。邛海湿地建设总预算投资40亿元,规划搬迁村民9000户,3万余人。现已累计投资15.3亿元。前期恢复建设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但维持湿地建成后的正常运转并能实现其不断发展,就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市场的运作方式。目前开发项目中,能使游客消费的游娱项目太少。部分区段虽实行门票,然而由于区内项目单一,景观单调,设施配套不太完善,大部分游客不愿花钱进入游玩,持续开发的经济条件不容乐观。

(4)客源条件。除本地游客外,邛海湿地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和邻近省市,且淡旺季形成鲜明反差。虽以打造国家重要湿地为目标但邛海湿地在国内尚未形成社会关注并支持建设的舆论氛围,因此,以近距离市场为主的客源市场不利于邛海湿地公园的建设与长远发展。因此,应进一步调整客源市场,提高客源市场的层次形成中远近市场的协调发展的格局。

2.2对邛海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1)加大对湿地的生态恢复及保护力度。从对游客的调查来看,绝大多数游客最为认同的是湿地的自然风光,部分游客甚至认为应严格控制邛海湿地的人工设施建设,减少邛海水面活动,将湿地定位为生态保护区而非休闲公园。从目前邛海湿地的旅游开发定位来看,虽然是将其作为公园类进行开发,但由于邛海是天然淡水湖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吸引人们的也正是邛海湿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加大对邛海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应该作为开发的前提和重中之重,所有在建项目和即将开发的项目都应围绕保护这一主题进行。

(2)注重对湿地活文化的建设。笔者在调查中所列选项均几乎全部是通过湿地设施、建筑、商品等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进行的调查。物化的载体固然是文化营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但较之人本身及音乐、绘画、语言等形式而言,其文化传播显得干瘪而缺乏生气,生命力和吸引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例如,在第11选项中,就有51.9%的游客认为当地方言非常有意思。因此,加大湿地活文化的建设才是邛海湿地人文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例如,可开辟一块地方供音乐爱好者在湿地演奏。笔者观察到但凡遇到有人在湿地吹奏萨克斯或者一群年轻人搞个小型乐队演出的时候,总是会吸引非常多的游人驻足,悠扬的音乐在提升湿地文化气氛上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同理,开辟一个小角落供摄影爱好者交流,也可由摄影爱好者免费给有兴趣的游客讲解一些摄影知识,比起单纯的只是搞搞影展效果会好得多,这样的文化活动,可以由自愿者参与,逐渐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这种活文化必定会成为湿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提升了湿地文化品位,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3)综合协调开发湿地各类文化。邛海湿地不单纯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更是一个内涵丰富,承载了地方历史和文化精神的人文生态系统,邛海湿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将是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源头。邛海湿地文化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然而,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开发的较好的只有景观文化、气候文化、饮食文化,其民俗文化、方言文化、渔业文化和山水文化等均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并且其文化展现方式单一,现有的文化载体没有深入展现邛海的地域文化、本土文化和人文精神。

(4)文化项目及配套设施需完善和创新。目前邛海湿地景区的配套设施已经相对完备,但还是有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例如调查中发现景区没有残障通道,在旅游旺季时,自行车还车点太少,造成还车处拥挤不堪。附近停车场不能满足自驾车辆停放,游船太少,供不应求。“梦里水乡”湿地景区内的小路非常蜿蜒狭窄,虽然这样的设计确实很生态、自然,但在游客多的时候就显得太拥挤了。再者,从调查表中发现游客对景区内的建筑设施普遍不太满意,认为保留的传统民居太少,新修建的诸如亭、台、廊、桥、门、茶社等建筑风格单一,缺少特色。民俗活动开展频率较低,更加缺乏有品牌号召力的持续开展的民俗活动,旅游商品类型也比较单一。这些均需要进一步规划,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为湿地生态文化旅游注入生命力。

生态文化旅游是一种高级的旅游形式,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多新的要求,本文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研究即是想要尝试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生态文化旅游的实践需要结合旅游地的现实情况,因此本文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主要针对邛海湿地而言。总之,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前景相当广阔,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昌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Z].2011.

[2]庄大昌.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经济地理,23(4):554-557.

[3]黄桂林.青海三江源区湿地状况及保护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5(4):35-39.

[4]董明辉,朱有志,庄大昌.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资源科学,2001,23(5):82-86.

第3篇:湿地文化范文

城市形象设计的主要因素涉及到城市内、外的规划、设计、管理等各种因素。诸多要素的分析中,首要问题是寻找城市的“根”。那么,要展现城市的根本、城市的个性、城市的内涵,做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城市形象设计就必须结合地域文化去设计,只有注重城市地域文化这一设计要素的城市形象设计,才能够凸显城市的独特个性和魅力。城市形象是一种文化表象,所以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设计科学的、内在的构成要素。[3]区域性的文化沉淀是以地域特色———地区内特有的自然状况,市民的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等为基础,经久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区域性特征印记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沉积的结晶具有更丰富的个性和特征,这些个性正是城市形象设计不可或缺的主要设计要素。

2阜阳城市形象设计的实态

2.1阜阳城市形象的横向对比

今天,社会城市化已经到来(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4%,我国城市化水平超过33%,东南沿海地区高达46%)。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开始由物质转向精神的差异化和独特性,都在挖掘城市的内在的、特有的本质性元素以彰显城市的独特性,所以现今的城市形象设计是在特定的历史与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的。我国大多城市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规模、经济状况、管理机制的差异等诸多原因,其整体形象缺乏特色。虽然很多城市在城市形象上耗费大量资金,但是并不能够直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阜阳市的城市形象设计也是如此,是“千城一面”中的一面,和很多城市形象设计一样,粉饰性的城市形象设计成为了“建设性的破坏”,造成了“城市形象危机”。[4]竞争时代,必须让城市形象以独特的自我形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能够展现城市自身的个性与风采,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这是阜阳也是很多其他城市形象设计的努力目标,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基础所在。

2.2本体识别分析

在不同的语境中,本土的东西才会被更好地解读,所以在现代设计中,尤其是城市形象设计中本土、本位的味道愈加浓烈。所有的设计师都力求能够敏锐地捕捉本体的元素符号,运用设计勾起人们对地道的本土文化符号的特殊记忆和感情。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对“旧元素”的使用和转化,将本体元素与城市形象相结合,进而在具体的视觉形象中成功地转译本土文化,才能够在文化冲突中见和谐。在具体的城市形象设计中,只有让原本老旧的事物转变成时尚的、呈现具有本土特色的视觉形象,才能够让城市形象展现出地域性,同时也具有当代性。近几年阜阳市的城市形象建设主要集中在沿河风景带和街区外立面改造的建设。毋庸置疑,新建的沿河景观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对原有街区的外观改造则受到了诟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对原有街区的改造并没有清晰地分析其设计本体,而沿河景观设计则将徽派的建筑结合阜阳的地域文化做了“当下式”的解读,尤其是三角洲湿地公园的设计,是通过对阜阳的饮食文化、建筑特色、阜阳风俗等一系列不同主题的挖掘和设计,完成了对阜阳地域文化“全卷式”的展开和呈现,是从视觉角度对阜阳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以及研究之后,使其具象化、系统化的传承和发扬。只有这样对本体做了充分解读,并以此为基础的城市形象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唤醒市民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增强城市与老百姓之间的情感联系。

2.3理念识别分析

设计的内容和象征价值是城市形象设计的基础,有不同的理念,才会有不一样的表象;有差异性,才会产生记忆,进而才会为人们所认知。城市形象相关设计的功能性和品质已经不是人们所关注的内容,而其独特的内在意义则是人们所注重的中心所在。独特的气质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们的生活情趣,所以城市形象设计不得不以塑造城市的内涵意义为着眼点,将地域文化注入其中,使城市具有特殊的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的价值和号召力。而对这些城市内在的挖掘需要以城市本体自身性的理念做为支撑,只有独特的理念才会有区别于它的视觉表象。在具体的视觉表现上,传统的地域文化不应是拿来就用的,应该是运用设计语言特征准确表达城市特有的内在理念,并能够让当前的社会所接受。这些设计语言的解读和展现要避免对传统的地域文化进行饕餮似的应用,空洞的符号化会让人们远离城市,使人们产生陌生感,升华理念的视觉符号才是人们所期待的。笼统的、照搬的城市理念文化不仅不能让城市形象设计创新升级,也达不到以城市形象设计追求城市良性发展的目的。具体到阜阳这座城市,阜阳地处安徽北部,与几省交界,也是南北方的分割之地,其城市没有明显的特性,交揉并杂的状态体现在各个领域,也包括了区域文化,所以在阜阳,很难理清一个明显的理念作为城市形象的主旨。没有杭州西湖的名景,也没有重庆的天府之国的理念,所以阜阳城市的形象设计就应该从民众的生活细节作为切入点,运用草根性、城市性、年轻性去体现城市的多元化和平民性的特征。不能将地域文化仅仅作为被动的保护遗产,那样地域文化就失去了其精神价值和生命力。要在城市形象设计中体现传统的“平民式”地域文化,利用现有的、具有优势的、样式丰富的设计语言资源,找好切入点,用最传统的、最“草根”的地域艺术符号展现市民的最真实的生活和情愫,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的艺术样式。

3提升阜阳城市形象的着力点

3.1江淮文化的整合

李长福,等: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以阜阳城市形象设计为例125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过分强大使人们已经忘记了在低技术时代与自然抗争的艰辛,反而开始怀念那个时代,并且很乐于从其中搜寻“旧情”,从而建立跨越时代的精神家园。人们都想避开“批量”和“通用”,寻找“独特”,而寻找“独特”的最好途径就是放大或者转移这种“旧情”。城市形象设计就是抓住当地的主要文化流派进行创作,那么提升阜阳城市形象的首要着力点就是其独有的地域文化———江淮文化。阜阳属于淮河流域,地处中原的自然状态使这个城市具有了“包容”和“折中”。民间的技艺也就具备了江淮地区浩如烟海的特性,从中甄选,不难发现江淮文化中无一是“阜阳专属”,总有一些似是而非,在“是”与“不是”之间游离。不过无论是阜阳剪纸、还是界首彩陶等民间技艺既有自己的属性,也有他人的印记。虽然其中的形态、气韵和风范都是根植于这一片土地。但是需要从中提炼,要具体到阜阳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在“非物质”和“物质”两个维度上散发出“创新”和“传承”的耀眼光芒,并要做到以此为中心向多维度发散,从而生成多元的价值,增强城市的识别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3.2市俗文化的整合

提及设计,人们就会想到“高大上”,说到市俗则对应的就是“低矮挫”,其实不然,城市形象设计不能脱离市井。城市是市民的,所以城市形象设计是市俗文化的衍伸。市俗文化元素提炼于本土文化,是对本体分析所得,是展现地域文化的词汇,是来源于市民生活,并能够与时代密切结合。例如香港城市形象设计中的《红白蓝》系列,设计师提取了在香港社会文化中广为人知的具体市俗元素———红白蓝编织布,利用物体的坚韧耐磨的特性,体现香港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传统的老旧事物转化为能够代表香港精神的具象视觉形象。这一案例让民众得以在“西式”的生活中体会到本土文化的韵味,同时城市形象在设计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从中可以看出,具体的设计是被地域文化所影响,之后又反作用于本地生活的成功实践。被视为传统东西的老旧的本土生活元素和形态经设计师转译之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老旧”成为了当下时尚生活的标志,变成了新一代人表达个性和传统文化回归的生活态度的有效途径。所以说世俗文化元素是城市形象设计中最具有力度和原创性的设计表现语言。一方水土一方人,土生土长的设计才能够让土生土长的人们接受,才能够让设计和地域、生活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并相互作用。阜阳地处中原,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缺少强有力的个性特点,而“平和实用”是这个城市的特征,所以这座城市的形象设计就是要注重“平和”、关注“实用”。

4结语

第4篇:湿地文化范文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是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门庭。“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北大“为中国立心”的宏伟志向。而严复校长、校长的办学思想,基本上决定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

长沙市雅礼中学,创立于1906年,正值科举废弛,新学兴张的教育变革时期,由美国耶鲁大学民间团体雅礼协会远涉重洋来长沙而举办。“雅礼”之名既来自《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又是“yale(耶鲁)”的音译。这种沐西方之文明、承华夏之神韵的举办背景,基本上决定了雅礼中学“中西合璧、文理兼通、英语见长”的学校整体文化特质。

没有牛顿、培根、拜伦、马洛、弥尔顿、达尔文、凯恩斯、卢瑟福、克里克、沃森、霍金等巨匠,就没有剑桥大学名满天下的声望,一所学校巨匠辈出一定得益于这所学校博大的、健康的文化传统,而学校文化的坚守者和拓荒者自然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他们传承并深化着教师文化,使学校文化走向成熟和完美。

一、教师文化的内涵

在学校诸多文化元素之中,教师文化起着核心作用,因为没有教师文化的发达,就不可能有课程文化的发达,没有课程文化的发达和教师文化的滋养,就不可能有学生文化的发达。学生文化是一所学校所有文化元素价值目标的归宿地。所谓教师文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及情绪反应等。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各成员认同并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和处事方式。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并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人也逐渐被工具化,科技理性日益扩张。学校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王国,人文教育关于人格发展和道德教化的功能隐退。科技理性追求控制、预测与效率,偏好工具性价值而不重视结果和意义,关心方法而不追问目的,只关心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追问目标的价值和意义。辐射到教育,使“Herbart”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盛行于19世纪,这种研究范式关心达成教育目的的手段的选择,而忽视对教育目的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教育脱离真正的生活,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人文内核褪色。所以教师文化也在发生着悄然变迁。

首先,在教师角色文化上,要关注教师作为人的需要和尊严,不再仅以外在的社会工具价值的实现来甄别、评估教师,而是把社会工具价值的实现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融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成为张扬个性、肯定自我、升华精神、展示魅力的幸福事业。

其次,在教师形象文化上,要从刻板划一转变为个性多样;要从促狭无力转变为博学善断。他们“以教人者先教己”的精神追求,集经师与人师于一身,教书富有感染力,育人富有感召力,集聚着自己教育教学生涯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享受教师独特的饱满、情趣和快乐。

再次,在教师交往文化上,要从封闭疏离转变为和谐协作。探求与教师有关的人际关系,将师生关系、师师关系、教师与领导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塑造成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

微观地说,学校健康的教师文化可以塑造教师的良好气质,这种气质可以锻造教师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乃至工作态度,这种气质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师文化的特征

教师文化的特征,既有职业赋予,又有教师个人修为。它是教师权威、教师形象、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的有机整体。

教师权威分为感召的权威、法定的权威和专业的权威。其中,感召的权威是由亲和力、感染力、驾驭能力等个人魅力所决定;而专业的权威则来自教师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感召的权威和专业的权威来自教师个人因素,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赋予教师以权威。通过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可以改善学校个体和整体教师文化形象。

教师形象表现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指教师的言、行、貌,内在的形象指教师的德、识、才。综合起来,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容貌仪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业务能力。这些教师形象构成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塑造学校教师的完美形象。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大致可以分成四类: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协商型。毋庸置疑,在这个时代,民主协商型教师,可以帮助达到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表现出教师文化的特征,进而影响学校的文化建设。依据师师关系,可将教师文化分为“离散型”(一盘散沙)、“巴尔干型”(互斥的小团体)、“人为合作型”(制度约束的)和“自然合作型”(和谐共享)四种类型。没有成熟、健康的教师文化的学校,各种文化类型并存,此消彼长。很显然,只有在自然合作型教师文化背景下,教师才能自然地公开接受共建、分享,从相互学习借鉴中取得进步。

三、教师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只有与教师、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而教师文化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根本,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教师文化的建设,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建构高品味的教师文化,才能营造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深层底蕴。同时,教师文化的创建工作又牵涉着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文化的发展最终能够促进教师成为一个教育变革、课程变革的主体,而不是变革的抗拒者或者被动的实施者。最终改造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做一个真正的有内涵的学校文化代言人,积极发挥代言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使得教师本人能幸福、完整地生活和发展。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范围和习惯的经验,人们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就会觉得安全、舒适、稳妥,而一旦逾越则可能遇上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这种“熟悉的范围”和“习惯的经验”被人们称为“舒适地带”,教师,特别是有一定教龄的教师都存在这样的“舒适地带”。要重构或者变构教师文化,毫

无疑问会对教师的“舒适地带”带来冲击,但是,当学校对教师文化的改造将带来教师素养提升、生命境界提升的预期能在学校达成的时候,当学校对教师文化的改造,将带来教师真正的专业发展的时候,教师文化的建设就能破浪前行。而教师文化的重构或者变构无外乎三大载体:新的教学材料、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育观念。在现实中,教师在前两个层面上发生变化不会太难,而教师信念、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却是最难发生的,通常需要经历的时间也最长。

1 教师的团队建设

团队对人的影响在于氛围,一个积极进取、勤奋向上的团队,能凝聚人心,提升教师境界于无形。包括年级组团队、教研组团队、备课组团队、班级组团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利用班级资源,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深化班级组内涵建设)。

2 名师工程建设

名师不一定是大师,大师往往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但是学校需要名师。学校名师往往指某个学科或某个方面有突出造诣、为全校公认、为社会认可并且声望较高的教师。名师代表某个学科或某个方面的最高水准,是学校教师的标杆。在教师文化建设中,学校需要特别注重名师的培养。包括建立名师评价、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建立名师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挥辐射、共享、示范作用。

3 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的可塑性决定了格局的不确定性。他们的精神面貌、学术态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后劲。学校需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和团队,借助这个平台,开展扎实有效的常规活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对他们提出具体的成长规划。如,“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特别是“十年名师”,学校应该制定“名师标准”,让青年教师明白,名师的基本状态,从而朝着这个状态去努力。

4 教师的学术研究

首先需要引导教师以课堂为基点,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基本研究阵地作好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然后需要带领教师从规范的、高水平的论文撰写,到“微型课题”的研究,再到比较大的课题的研究,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5 教师的评价

“Bloom”定义的评价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所以,评价是能够影响价值观的重大事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通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合乎逻辑的结论。为了加强学校教师文化的建设,有必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体系至少应该指定包括“师德评价”、“教学工作评价”、“教育工作评价”、“校本研训工作评价”、“绩效评价”等与教师教育教学教研师德有关状态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制定原则应该遵循“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量精确评价与定性模糊评价相结合”,全方位、动态性评价教师。而评价指向目标应该是培育“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身心俱佳”的教师。

第5篇:湿地文化范文

冬天刚刚结束,

三月,一种细瘦的呼喊便从外面传来

仿佛他心中的声音。

他知道自己听到了,

一只鸟在呼喊,在黎明或黎明之前,

在早春三月的风中。

太阳六点钟升起,

不再是雪地上破旧的羽饰……

它应该始终在外面。

它不是来自睡眠褪色的纸浆

那漫无边际的口技……

太阳来自外面。

那细瘦的呼喊――是一个唱诗班歌手

它的声音领先于合唱。

那是巨大的太阳的一部分,

被一圈圈的合唱队环绕,

依然很遥远。仿佛

一种新的有关真实的知识。

银耕童

一个黑影在黑色的田野里舞蹈。

它从地上的一丛灌木中,抓起一张床单,

仿佛那是洗衣妇晚上铺在那里的。

它把床单裹在身上,直到黑影变成银色。

它舞下一条垄沟,在熹微中,

在一张发疯的犁后,跟随着绿色的犁刀。

银色有多么快地消失在尘土中!

黑影有多么快地滑出皱巴巴的床单!

床单有多么轻地落向地面!

六幅有意味的风景

1

一个老人坐在

一棵松树的阴影里

在中国。

他看见飞燕草,

蓝的和白的,

在树影的边缘,

在风中移动。

他的胡须在风中移动。

松树在风中移动。

于是水

从杂草上流过。

2

夜是女人

手臂的颜色:

夜,女性的夜,

模糊,

芳香而柔软,

隐藏着自己。

一座池塘闪烁,

像一个手镯

在舞蹈中晃动。

3

我用一棵高树

测自己的身高。

我发现我要高得多,

因为我的眼睛,

正好够到了太阳;

我的耳朵

也够到了海滨。

不过,我不喜欢

蚂蚁从我的阴影中

爬进爬出的方式。

4

当我的梦接近月亮,

它袍子的白色皱褶

充满了黄色的光。

它的脚底板

变红了。

它的发间充满了

某种蓝色的晶体,

来自不远的

群星。

5

并非所有灯柱的刻刀,

并非所有长街的凿子,

并非所有圆顶和高塔的

棰棒

能够雕刻出

一颗星星所能刻出的东西,

穿过葡萄叶子闪烁。

6

理性主义者,戴着方帽,

在方形房间里,思考,

看着地板,

看着天花板。

他们把自己局限在

直角三角形里。

如果他们试试菱形,

圆锥,波浪线,椭圆形――

例如,半月的椭圆形――

理性主义者就会戴宽边帽。

一座纪念碑的碑文

对于被音乐唤醒的

这些想象的生命,

号角、长笛、战鼓、

小提琴、大管、铙钹的造物――

缅甸闪耀的裸身搬运工

都因被看见而变脏;

岛屿哲学家们在泉水旁

以漫长的思考消磨时光;

大腹便便的食人魔在阳光下盘绕起来,

结结巴巴地说梦……

天堂之门的蠕虫们

从坟墓里,我们带来了巴德鲁巴杜尔,

她在我们的肚子里,我们是她的战车。

这里是一只眼睛。而这里,一个接一个,

是那一只眼睛的睫毛和它白色的眼睑。

这是那眼睑下垂的脸颊,

而这里,手指挨着手指,是一只手,

那脸颊的全部精华。这是那双唇,

一捆的躯体和脚。

……

我们从坟墓里带来了巴德鲁巴杜尔。

在卡罗莱纳

卡罗莱纳的丁香枯萎了。

已经有蝴蝶在小屋上拍翅。

已经有新生儿在母亲的声音中

译解爱情。

永恒的母亲,

你那薰衣草怎么

仅此一次流出了蜜汁?

松树让我的身体变得甜蜜。

白色的鸢尾花让我变得美丽。

粗俗的逸闻

每当雄鹿哗啦哗啦

越过俄克拉荷马

一只火猫就在路上竖起毛发。

无论它们去哪儿

都哗啦哗啦,

直到它们突然

以一条敏捷的弧线

向右转,

因为火焰猫。

或者直到它们突然

以一条敏捷的弧线

向左转,

因为火焰猫。

雄鹿们哗啦哗啦。

火焰猫继续跳跃,

跳向右,跳向左,

并且

在路上竖起毛发。

后来,火焰猫闭上明亮的双眼

睡着了。

微不足道的

开始一次春天的航行

不是在一只古老的贝壳上,

她开始朝向大海的航行。

而是在最初发现的水草上

伴随着闪光疾驰,

无声无息,像又一头波浪。

她同样心怀不满

会给她的臂膀披上紫色,

厌倦了咸涩的港口,

渴望海水和大海

崇高内心的激荡。

风使她加速,

风吹着她的双手

和湿漉漉的后背。

所到之处,她抚摸云朵

在大海上反复地纵横穿梭。

可这不过是贫乏的游戏

在奔驰和水光闪烁之中,

就像她脚踝边泛起的泡沫――

而不是那金黄的

在未来的某一天

降临,如同碧海壮丽的中心,

在一种更为紧张的沉静中,

作为命运的仆人,

不息地,以她不可复得的方式,

穿过亘古常新的激流。

来自西瓜棚的圣歌

你这居住在黑暗小屋的人,

对于你来说,西瓜总是紫色的,

你的园子是风和月亮

关于那两个梦,夜与昼,

怎样的情人,怎样的梦者,才会选择

那因睡眠而模糊难辨的一个?

这是你门前的车前草

这是最好的红羽毛的雄鸡

总是先于钟表啼鸣。

一个女子会来,叶绿色的女子,

她的到来会带来陶醉

超过了睡眠的狂欢。

是的,黑鸟展开它的尾巴,

以便太阳能够撒上斑点,

当它嘎嘎地发出致敬之声。

你这居住在黑暗小屋的人,

起身吧,既然起身并不意味着苏醒,

致敬吧,大声致敬,大声欢呼。

塔拉普萨的星星

星星之间的线条笔直而迅捷。

夜晚不是它们哭喊的摇篮,

哭喊者们,波动着深海的乐句。

线条太过黑暗太过锐利。

思想于是获得了单纯性。

没有月亮,在惟一的,镀银的叶片上。

身体不是要被看见的身体

而是一只在深究自己黑色眼睑的眼睛。

让这一切成为你的乐趣吧,秘密的猎手,

在海岸线跋涉,它潮湿而不断融合着,

攀登着陆地线,它漫长而松弛,了无生气。

这些线条迅捷并且不分叉地坠落。

无论是甜瓜花、露水,还是网

都与这些不同。但你自身与之相似:

一捆灿烂的箭笔直飞行,

飞行且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径直坠落

它们那锋刃闪亮且冰冷的快乐;

或者,如果不是箭,便是那最敏捷的运动,

将收复年轻的

以及午夜丧失的热烈。

这个三月的太阳

这朝阳太过明亮

让我意识到我已变得多么黑暗,

它重新照亮那在最广阔的蓝色中

常常变成金色的万物,成为故我

精神转变的一部分。

同样,那从冬天的空气中归来的,

像一个幻觉逐渐眩花

一个人的眼角。我们的本质,

寒冷是我们的本质而冬天的空气

带来狮群降临的声音。

哦!拉比,拉比,保护我的灵魂

以及这真正的黑暗本性的专家。

月亮的释义

月亮是痛苦与怜悯的母亲。

在更加疲倦的十一月的尽头,

当她古老的光线沿着树枝移动,

无力地,缓慢地,依赖着它们;

当耶稣的身体悬挂在一片苍白之中,

近乎于人,而玛丽的身影,

染上白霜,瑟缩在腐烂的

落叶构成的庇护所里;

当越过房屋,一个黄金的幻象

带回上一个季节的和平

将宁静的梦带给黑暗中的沉睡者――

月亮是痛苦与怜悯的母亲。

对单调的解剖

I

如果我们来自大地,它就是一片

把我们作为万物的一部分来承受的大地

它繁殖我们,它变得不那么贞洁了。

我们的本性就是她的本性。它由此而来,

既然我们凭自己的本性变老,大地

也同样如此。我们与母亲的死亡平行。

她走向秋天的富足,超过了

为我们哭求的风,也比夏末

刺入我们灵魂中的严霜更为寒冷,

而在我们荒凉的天空之上

她看见一个不会弯曲的更加荒凉的天空。

II

肉身在阳光中地前行

而太阳,出于温柔或悲伤

给出安慰,以至有其他的肉身出现,

与我们的幻想和发明相匹配,

且敏于以多方面的运动、触摸和声响

使我们的肉身贪婪地渴求

更精细,更不可改变的琴弦。

诚心所愿。可是肉身上当了

它在其中行走的空间和光,

正从那致命的更加荒凉的天空坠落,

而这就是精神所看见并为之悲痛的一切。

秋的副歌

傍晚的尖叫和飞掠消失了

白头翁消失了,太阳的悲哀,

太阳的悲哀,也消失了……月亮和月亮,

关于夜莺的词语的黄色月亮

在无节拍的节拍中,不是为我准备的鸟

而是一只鸟的名字和一支无名曲的名字

我从未――也永远不会听见。然而

在一切均已消失的静止之下,静止地

有什么东西驻留着,安坐着,

某种残存的尖叫和飞掠,

反复刮擦着夜莺的这些遁词

尽管我从未――也永远不会听见那只鸟。

而静止就是关键,就是全部,

静止就是那孤寂之声的全部关键。

勇士

太阳,那勇士,

穿过那些等待的树枝而来,

那勇士。

碧绿阴郁的眼睛

以青草的暗淡形式

逃逸了。

明星们,

苍白的头盔和大钉般的马刺

逃逸了。

我对床的恐惧,

对生的恐惧和死的恐惧

逃逸了。

那勇士从下面

出现,不假思索地迈进,

那勇士。

基韦斯特的秩序观

她的歌唱超越了大海的天赋。

水永远不会塑造出大脑或声音,

像一个全然是身体的身体,摆动着

它的空袖;而它模仿的运动

发出不断的叫喊,引发不断的叫喊,

那不是我们的,尽管我们能够理解,

它是非人的叫喊,属于名副其实的海洋。

海不是面具。她更不是。

歌声和水不是混杂的声音

尽管她所唱的就是她听到的,

尽管她的歌词清晰可辨。

也许在她全部的词句中

有水的碾磨和风的喘息;

但是我们听到的是她,而不是海。

她就是自己歌曲的作者。

蒙着头巾,姿态悲惨的海

不过是她前来歌唱的场所。

这是谁的精魂?我们问,因为我们知道

那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精魂,并且知道

当她歌唱时我们应当经常这么发问。

如果那只是大海的黑暗之声

升起,被滚滚波涛染上色彩;

如果那只是天和云,被水囚禁的

珊瑚礁的遥远之声,

无论多么清晰,它都是空气,

低沉回荡的言辞,是夏季之声

在一个没有尽头的夏季不断重复

独自回响。可它不仅如此,

甚至多过她的声音,我们的声音

在水和风无意义的投入之中,

戏剧性的远方,青铜的阴影堆积在

高高的地平线上,天和海

显出山岳般的气氛。

正是她的声音

使天空的消逝变得最为清晰。

她测量时辰的孤独。

她是世界惟一的创造者

她在里面歌唱。当她歌唱,大海,

无论拥有怎样的自我,都变成

她的歌唱本身,因为她是创造者。而我们,

目睹她在那里独自游荡,

知道从来没有为她准备的世界

除了她歌唱的世界,和歌声创造的世界。

罗曼・费南德兹,告诉我,如果你知道,

为什么,当歌声休止,我们

便返回城里,告诉我,为什么

那些停泊的渔舟的灯火,

当黑夜降临,倾斜在空中,

掌管了夜,分割了大海,

划定纹章灿烂的区域和火红的标杆,

安排,加深,迷惑着夜晚。

哦!苍白的罗曼,为秩序而发出神圣的愤怒,

创造者为安排大海之词,星光黯淡,

芳香的门户之词而发出的愤怒,

以更为可怕的划分,更为敏锐的声响

第6篇:湿地文化范文

在中国人的早期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天地之中心在中国中原的郑州登封一带,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在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历史建筑群中,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载体;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形制。

中岳庙

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它背倚黄盖峰,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汉三阙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是中国仅存的时代最早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

嵩岳寺塔

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

登封观星台

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天文学家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嵩山风景名胜区的景区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嵩阳书院与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第7篇:湿地文化范文

驻留艺术家:宋兮、江卓姿、 何兆南、李俊峰、李彦铮、吴家俊、陈锦成、夏芝然、莫棣、张嘉莉、冯瑞琴、曹疏影、杨欣嘉、郑敏怡

策划:方敏儿、宋兮、杨欣嘉、江卓姿、冯瑞琴

驻留地点:香港铜锣湾骆克道506号4楼

支持单位:“SAYA 菁英国际年青艺术家支持计划” “艺术蜥蜴” Emergency Lab

“此时此地”是一个由大陆、香港两地艺术家及文化人共同参与,通过讨论会、艺术创作、工作坊、实地考察等方式构建的综合驻地项目,旨在超越隔阂与误读,在深入的对话中相互激发、参照并分享彼此有价值的部分。

在可预见的未来,艺术创作空间无疑还是要“行在地上”,所以探讨不同地域、空间之间的差异及沟通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然还会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抛开近年来似乎已陷入胶着的陆港问题不谈,两岸民间层面交流基础普遍脆弱、话题交集之寡少,彼此间的隔阂与陌生,都是这个时代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但当你真正需要讨论问题的时候,在实际的执行中,如何摆脱传统艺术发声空间(画廊、美术馆,精英机构等)的束缚,摆脱艺术活动中广泛存在的形式主义影响,真正促成两岸艺术家针对艺术、人文,社科等相关问题实现言之有物的交流,得以探讨当代艺术在未来改良普通人生活的可能,便成了驻留计划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8篇:湿地文化范文

1.(1)观测图绘制。该图的绘制主要针对城市环境中某些特定参数,例如化学元素种类,在该图中应当有相关的标示,且每种元素的检测值应当与分布地理位置进行对应。这继承了传统地球化学观测图的绘制方法。

(2)化学系统分布图绘制。该图需要针对区域进行,通过特定的观测手段与数据统计,将区域内地球化学的相关参数以空间分布形式展现出来。

(3)化学系统关系图绘制。有了化学系统的数据分布,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还需要将这些信息有条理的建立联系。例如水文观测与地球环境化学转移,运用模拟迁移对地球化学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景观地球学则更有利于展示地球化学的系统概览,对于化学转移的过程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相关化学控制因素也更加突出。这样的关系图能够有效的模拟真实环境系统的各项化学行为,并且在加入评价体系后,人类主观的参与可以将该图作为环境规划的主要参考内容。

(4)预测图绘制。更接近实际的地理图,通过分布图和关系图的分析,在预测图上针对区域进行环境污染的分析,预测污染的过程和涉及范围,在联系实际情况规划污染治理策略,是主要的环境治理参考图。

2.城市环境地球化学中人为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释放了多种有害元素,这些元素一是生产活动释放,例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向自然环境中释放了打破原有平衡的元素,还改变了土壤的主要结构,破坏了土壤化学平衡,相应的土壤受到污染还会将这些有害元素通过循环作用释放到更大的环境中;二是生活废物的排放,这些有害废物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中,例如生活废水和垃圾,因为食物变质产生的有害元素因此进入土壤或者水环境,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填埋等几种处理方法又将这些有害元素富集起来,加重了城市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污染。

二、城市环境地球化学治理工程学

城市环境出现了严重污染,就需要人为进行治理和帮助环境进行自我恢复,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的相关技术和原理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理学是工程学新生分支学科,对环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其根本目标和基本科学思想来看,有着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应当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也可以称作是地球化学改造应用科学,利用地球自然资源和基础化学特性,尽量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按照原有化学环境进行人为的平衡。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地球环境化学基本原理入手,研究地球上各大生态体系及生态体系之间的关系,更关注了交互关系的研究,将污染原理、规律和环境效应直观的表达出来,所以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应当用做与环境发展,合理治理和修复以破坏的城市生态坏境。

第9篇:湿地文化范文

摘要: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吮血为汤,生肉为食逐步发展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论文重点分析了重庆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旨在通过对重庆所处地理环境的研究,丰富人们对重庆饮食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饮食文化;地理环境;重庆

一、重庆饮食文化

1.渝派川菜

川菜是全国菜系之一,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发祥地主要是重庆、成都两地。重庆的川菜博采全国各大菜系之长,兼收并蓄,妙味无穷。其烹饪制法有30多种,花色菜品有4000多个,味型20余种,香型10多种。[1]现在,大多数重庆人的饮食口味可以归纳为“麻、辣、烫、鲜、香”五个字。这其中“辣”就不必说了,不过西南地区的饮食普遍嗜辣,而重庆的食物能够在其中独树一帜的原因,我想就在于重庆地区的饮食并不一味地追求辣,而是将麻和辣相结合,使得食物更加鲜香。正是因为口味重,重庆人到外地生活,普遍感到饮食不适,觉得外地菜肴不麻、不辣、不鲜,吃在嘴里没有味,引不起食欲。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聪明的重庆人对山城饮食颇有一番考究,他们通过各种烹饪手段调制出千变万化的菜肴,渐渐地为重庆的地方饮食创出了一些品牌,如:鱼头火锅、狗肉汤锅、芋儿鸡等。其中,正宗的川菜味道一般都较浓辣,一些滋补菜系还以中药材及花朵入味,味道相当特别。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2.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原本也属于川菜的一种,但说到重庆饮食,就不得不单独把它提列出来。重庆火锅绝对是偏执狂热的人文地理,由红油、红汤、大辣、中辣、微辣延伸到大麻、中麻、微麻锅底。外地人很不解,全国火炉的重庆八月,温度40度,但重庆火锅馆门庭若市,人们在空调室、电风扇下,夹起毛肚、鸭肠呼儿嗨哟地狂吞。火锅起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以前的码头工人工资低,工作劳动强度又大,于是工人们就去买江边屠宰场里难以卖掉的价格低廉的动物内脏,然后把所有的菜不计荤素,统统煮到滚烫的水中,而江边的风大,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锅下始终烧着火。这就是重庆火锅的雏形。后来经过时代的发展,火锅在重庆越来越普遍,成为重庆市民的心头好。虽然现在全国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火锅,比如北方的涮羊肉、江浙一带的海鲜火锅,但是重庆火锅作为一个地区的饮食特色,对重庆地区以及重庆人的影响,是其它地区决不能达到的。重庆人喜欢喝着啤酒吃火锅,无论男女,一上桌的豪迈气势,会让看着的人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3.小吃文化

在重庆,风味独特、品类繁多的小吃是重庆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簇芳香的小花。作为一个移民城市,重庆从来不排外,这一点从重庆的小吃上就可以看得出来。重庆众多的小吃并非重庆特有,而是外来移民落户后在重庆发扬光大的。如兰花豆干、吴抄手、伦敦糕等均来自外地,但这绝不影响重庆把它们当做自己土生土长的小吃;麻圆、包心小汤圆也是各地都有,但重庆把它当做自己的特产;米花糖、桃片虽然与别地有些差别却是各地常见的小吃,重庆人也敝帚自珍当个宝贝,凉面、豆腐脑更是南北均有的小吃,加工变化后就成了自己的东西。[2]重庆小吃兼收并蓄,不排斥、不拒绝,虽然来自异地,却能融合本地口味精心改造,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本地名小吃。

重庆也有自己独创的小吃,比如口水鸡、担担面、酸辣粉、凉粉、冰粉、凉虾、油醪糟、怪味胡豆、颗颗香干、凉糍粑、白市驿板鸭、灯影牛肉、提丝发糕、熨斗糕、王记鸭子等。相对外来小吃,重庆原创的小吃个性分明与众不同。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味型特点,很难找出同类与之相较,真正体现重庆人的大胆创新与聪明才智。正是这些本土小吃与外来小吃,一起形成了重庆小吃独特的系列。

4.饮茶文化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兴趣,体现出重庆古老文化传统和迷人的魅力。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的文章中说“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夭,想谈多久就多久。”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为海内外游客所赞赏。

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家里有茶不喝,偏要到茶馆吃茶。追溯其源,除了自古沿袭的生活习俗外,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也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酸软;尤其是漫长酷夏炎热的气候,走得汗流夹背,口干舌燥,很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往往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昔时整个重庆城没有公园(直到民国18年始有一处占地1200平方文“尺地寸天”的“公园”),茶馆就成为人们休想、散心解闷的好去处。重庆城市房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以茶待友、以茶会友,促膝谈心,既体面又方便。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十分称便。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人的饮茶之风,与重庆爱摆“龙门阵”之风习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男女老少都喜爱闲聊,侃起来就没完没了。

二、重庆所处地理位置对重庆饮食文化的影响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为长江与嘉陵江、长江与乌江汇合处。所以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并且和香港、上海类似,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在重庆主城区中,祖辈为土生重庆人的比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大都是广东、上海、江苏、安徽籍移民的后代,他们把各地的饮食及其习俗带到重庆,把一些本地不出产的外地农副特产运到重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重庆的饮食文化。例如川菜的形成则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有关。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后,正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时期。辣椒从广东、湖南、贵州向四川传入,[3]而此时重庆仍隶属于四川,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湖广移民将其长于红烧、吃辣的风俗带入正是这种移民影响。

三、重庆气候特征对重庆饮食文化的影响

重庆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夏天炎热,冬天阴冷,降水充沛,湿度很大。重庆人为御风寒,驱潮气,常吃辣椒,饮烧酒,久而久之,同样也养成了重辛辣的饮食习惯。重庆地区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与动植物的生长,加上重庆地区地形复杂,从河谷到丘陵,从山脚到山顶,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全国大多数作物生长,因此,重庆地区的物产十分丰富。重庆盛产各种农副产品,优势品种有生猪、柑桔和茶叶等。丰富多彩的名特食品、名优农副产品,为重庆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所以,重庆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和发展,与重庆地区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丰富的物产及其鲜明的人文特征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赵正荣.重庆饮食文化一瞥[M].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