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文化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第1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推进与发展,为了顺应时代客观环境的发展,高校普遍引进了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对整个财务管理环境进行了全面革新,开辟了以信息化建设为特色的发展之路。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论文,欢迎查阅。

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毕业论文

一、高校要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管理部门的重要生命线。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会计数据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到使用的信息集成,是一个集多学科于一体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型管理信息系统。它涵盖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及经济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信息化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部分。运用信息技术,极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了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推进高校民主理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推进了高校财务工作的多样化创新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延伸和突破,实现会计信息化,彻底打破了以往高校 “闭门造车”的传统格局,突破了会计信息输入输出的局限性,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有效地推进了高校财务工作的多样化创新。

(一)推进了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革新

网络化财务管理的推行促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变,学校财务原来的目标追求仅仅是记好账、算好账、报好账。信息化的普及,促使高校认识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如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取得持续健康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为此,全面高效、先进的管理方式为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促进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

网络信息传递技术创新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也改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方式。高校财务已普遍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办公电子化,财务工作都能通过网络适时进行,一改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快速处理、及时传递各种会计信息,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财会人员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实现正常办公,可以实时查询学校的财务信息和资金状况,工作方式有了更高层次的改进。

(三)推进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当今的E时代互联网络下,任何物理距离都转化成了鼠标距离,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在空间范围上得到了极大延伸,财务管理模式也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引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一体化的飞速传递,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全校财务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使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转变为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实现了对分校、分处机构数据的异地处理、异地报账、异地查账、异地报表等远距离的财务实时监控,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利用网络化的管理平台还保证了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

(四)推进了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全面推行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高校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网络建成后,对会计人员分工进行组织协调,促进管理机构体制突出客观实际、更趋合理,减少了人为主观随意性,预防了违规舞弊行为的发生,使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如今,很多高校已基本实现了财务处统一的核算技术平台和会计信息化网络,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流程,建立了以“资金集中管理、会计分级核算、全面预算控制、数据集中分析”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新体制。 三、目前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了高校财务管理发展,对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人员队伍水平和管理素质,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网络安全问题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实施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活动依赖于网络系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遭到攻击引起崩溃瘫痪,将严重影响部门的整体运作。因此,必须对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关对策。首先,要逐步完善现有的网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软硬件的管理维护和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多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制度;其次,在技术上对整个网络财务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级次的安全防范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来实践

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靠网络工具实现,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系统软件的操作及开发、设计、维护和保养,同时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经济师,只有自身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完成信息方面的系列工作。近几年,高校财务逐渐在引进和培养这类人才,但需要时间、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加之,财政部最新修订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中要求,会计人的八项职业道德之一是参与管理、提高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为此,高校财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财会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加强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使之成为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熟悉财会知识的复合人才,积极推进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事实表明,财会人员通过不断更新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汲取新知识并与经济财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创新。

(三)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严密的管理体制作保障

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是建立在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则制度、稳定的工作秩序、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的,与此同时,信息的分散不集中、传递不及时、信息不完整、信息资源的浪费,这都是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待完善之处,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财务部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力争做到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业务规范化管理,报表文件集中统一化、信息资料完整统一化,才能真正使会计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第2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 文化 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59-02

哲学认为,动机与效果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良好的动机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途径”。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实现会计文化建设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主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亦即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另一种类型为载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保障,亦即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

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应该充分考虑会计文化建设条件要求的类型特征,科学整合两种分别负有不同使命特征的途径资源,使所采取的会计文化建设措施,既有充实和明确的内容及目标指向,又有具体和完备的手段及保障体现。

一、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型特征,以直接的措施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开展工作,直接满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坚持以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会计物质文化包括办公、交通、通信、后勤等设施,是会计文化的物质形态。马克思曾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会计物质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此决定了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较为完善的会计基础设施,为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工作提供物质保证;二是要努力提升会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的拥有程度,不断提高会计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时刻关注会计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安排好会计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和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

2.要坚持以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法律意识的总和。从社会学制度理论关于制度对于事物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规范性,稳定性等属性特征,可以看出会计制度文化在整个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和增强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的规范意识的基础上,把会计制度同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基本国策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方面所具有的强化性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

3.要坚持以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为主导。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组织中的会计人员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活动,包括会计价值观、会计伦理、会计道德、会计风气、会计思维等,是会计文化中起主导性作用且相对稳定的内核。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方针,具体做到:用政治理论教育人,促进会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用明确的目标感召人,引导会计人员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反面的例子警示人,增强会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用健康的情趣熏陶人,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品位;用模范的作用带领人,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的良好行为。

二、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以间接的手段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会计文化建设的中间环节开展工作,间接地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努力提升知识水平。知识不仅是文化的结晶、代名词,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始终是与文化溶为一体的。知识融汇在物质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民族的智慧;知识融汇在制度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知识融汇在精神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和风尚。就会计文化建设而言,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会计文化兴衰的基本因素。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知识水平的提升。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要充分认识正确的会计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会计思维方式,培养高尚的会计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会计精神状态,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得到;要充分认识人生有限,知识无涯,追求知识是永无穷尽的,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应成为每个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组织而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积极借鉴特,罗伯特・哈钦斯的“学习化社会”、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国际现论观点,加强学习型会计建设,使整个会计组织置身于强烈的学习气氛空间中。总之,要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努力学习政治理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从而提高会计组织的整体素质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会计文化建设。

2.要积极营造浓重的氛围。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和条件下发展的,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适合会计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1)要提高全员文化自觉,积极打造人人参与的局面。要引导全体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认真分析会计核算客体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进而使会计人员清楚地看到,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会计核算客体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会计主体所面临形势的必然要求,从而高度自觉地置身于会计文化建设之中。

(2)要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打造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文化建设,健全会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行协调体系,制定会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实行严格的会计文化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切实将会计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和贯穿会计工作始终,做到上下齐管,左右联动。

(3)要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打造相融共进的局面。会计文化是与会计相生相长的,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就必须与会计各项工作相伴而行。要把会计文化建设同会计业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党建工作、工青妇团工作等相结合,不断拓展平台,为会计文化建设插上凭风借力的翅膀。

(4)要拓宽宣传渠道,积极打造社会关注支持的局面。要通过会计工作上的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向党委和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的各种机会,提交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等各种方式,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以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社会各界的良好回应,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财会通讯,2009(6)

2.郭杭.论会计国际化与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会计之友,2008(8)

第3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林业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由以木材利用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现代林业转变的过渡时期。林业的地位特殊,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居首要地位,其性质特殊既是基础性产业,但又是公益事业,生产活动的公益性突出;生产过程特殊,如林木生产期比较长;资产性质特殊,如林木资产属于生物性资产;资金构成及运转方式特殊,除了企业资本金、社会公共财政资金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经营目标特殊,即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

林业会计区别于农业和其他行业,有着特殊核算内容的会计核算。需要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针对林业的特殊性制定一个专门的会计核算办法,即林业会计核算办法。目前林业会计核算的范围相对较窄,林业经营单位四套会计核算制度并存在仅适用于特殊林业经营单位和特定的经济业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完整也不够充分。

一、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林业会计信息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林业部门的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目前,林业部门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领导的决策和林业效益的评定。

1.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日渐突出。当前,林业会计还沿袭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林业会计模式上,会计的管理目标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反映营林生产单位的行政绿化任务和森林覆盖率目标的完成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所定的报表和数据,既不考虑经济效益,更不重视生态和社会效益。会计部门核算的营林资金耗费的数据与营林部门的营林数据互不交流,造成内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从而失去了对营林生产全过程的反映和控制职能。营林生产周期长,每年不断投入多年后一次产出,短期内不能形成产品,成本得不到及时补偿,林业会计信息系统与林业部门外部信息系统隔离,林业部门不能主动、直接从外部系统获取信息,林业部门以外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信息,影响林业企业的市场化建设。

2.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成本核算信息准确度较低。从实践看,现行林业会计未能将资源与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林业成本核算体系,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资源与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这集中反映在未能用会计计量反映、监控、控制环境资源及耗费与补偿问题。因此,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充分披露提供的客观要求。即以成本为定价基础的木材价格中,作为原材料消耗掉的森林资源价值缺位和森林资源的消耗不能计入木材成本。信息的短缺使林业部门无法实时了解和预测资金需求,不能适时地管理,不可能实现落实到每一环节的成本核算,以有效控制成本。

3.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并行的多种会计制度制约着林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分别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国有林区中的森工企业与国有林场和苗圃也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强调部门特点和经营方式的不同,这就造成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报告体系在不同林业企业之间不统一、不可比,使同一笔经济核算业务出现不同的会计规定、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度和方法,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各林业会计新使用者不能了解完整的林业会计信息。

4.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不同信息化程度制约林业会计信息的交流。当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林业单位很少,而且分布极不均衡,主要是大中型林业企业采用,经济好、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在县级林业局普遍推开,县级日常财务核算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财务软件的开发、使用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各单位所用软件比较混乱,导致同行业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样,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很不方便。这不仅难以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网络化财务监管发展的趋势,更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履行和效益的发挥。因此,信息的迅速传递对林业显得尤为重要,以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对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实施会计信息化成为林业财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

目前,由于林业部门下属单位较多(如有林场、苗圃场、木材公司、胶合板厂、林业站等),业务流程各异,所实施的会计制度各不相同,同时,各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素质也差别较大,信息化应分阶段实施,不能一蹴而就。

1.会计核算信息化。在省、市、县林业局和部分基础较好的林业企业,可逐步利用Excel软件、通用财务软件及网络结构建立各自的会计核算信息网络,进行会计核算,处理有关财务数据,提供会计信息资源,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不仅包含企业单位核算,而且兼容事业单位核算,以及林业专项资金的核算。在会计核算方法上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填置会计账簿登记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编制,都能逐渐过渡为计算机处理。在林业会计信息提供上尤其应注重对生物资产———各种林木资产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提供,有利于林木资产价值评估。因林木生产周期长,成本费用发生较高,计算机的核算和高度的数据集成化使林木资产信息更为真实可信。

2.会计管理信息化。上级林业部门将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利用网络联结起来形成单位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林业部门以外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林业部门内部可利用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实施会计的基本职能,即会计预测、财务计划、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使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其他系统实现即时的信息互动,不会形成“信息孤岛”。

3.会计决策信息化。会计决策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处理的最高阶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林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后,实现对林业产品的销售、定价、林木资产的成本确定、林木资产的价值评估、营林资金的筹集、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取舍等内容的正确决策,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决策。以达到对会计业务信息化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其决策内容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决策。

三、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建议

1.建立基于互联网的web式会计信息模式。web式会计信息模式基于林业单位的内联网和网站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财务软件网络化模式。林业部门下属单位的分散性、边远性决定了需要网络技术来发展会计信息化。林产品的销售使得电子商务功能在财务及管理软件中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成为会计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会计软件相比,网络会计软件需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实现数据的集中化管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监控等功能,网络会计软件还需具网上支付之类的各种网上辅助功能。

2.统一开发行业特色软件,增强财务软件本身功能。目前通用的商业性财务软件满足不了林业部门多种核算制度并存核算的特殊要求。林业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同时,考虑到会计信息化软件下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开发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数据信息的共享,体现出林业的生态效益信息、林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林木资产的蓄积量的信息、营林投资项目信息、退耕还林补贴信息,林业会计软件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与财务业务的协同,满足林业行业的特殊性。如在林木资产核算的会计期间就可设置与林调活动周期一致,3年~4年为一个会计期间。

3.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组织。在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一个精干的信息化实施小组。由林业部门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应包括信息中心、财务、供应、仓库、销售等部门的人员和财务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要进行培训,采取离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除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软件操作培训外,还须进行网络技术、理财理念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即时掌握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增强他们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4.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外部控制。林业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不应只局限在财会部门范围内,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会计环节的监控上。可以考虑向围绕会计工作或者发挥作用的领域适当拓展,这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如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检查管理制度;而且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这才是会计信息化系统顺利运转的保证。对于web式会计信息模式还需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架一道防火墙,防止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袭击,保证林业单位内部网中敏感数据的安全。

四、总结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会给林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带来根本性改变,使得财务人员更注重理财、注重三效益的并存;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会计信息更为准确、及时、高效地提供,会计工作效率将极大提高;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不断提高,树立良好形象;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林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可集中精力搞项目、抓落实、出效益;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林业单位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更为广泛,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第4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的生态学视角研究 我国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探讨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会计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IT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南阳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生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四川省直机关学习型机关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川港青年互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烟草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餐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面向生态文明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徐杰.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2

[5]任运河,沈大光,董云芳.企业生态文化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6.37.

第5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会计文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131-03

会计文化作为会计行业价值系统的主体,无论是对会计准则、制度建设的导向,还是对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影响,都是从最为根本的思想层面发挥作用的。虽然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看不到会计文化所发挥的直接作用,但一旦会计文化建设出现偏差,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是极为巨大的,可能导致的损失也将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引入了大量西方做法,造成同自身工作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会计人员“三观”受到极大冲击,一味要求西方宽松的工作环境而忽视了自身工作质量建设的不足;会计报告的披露程度越来越高,一味要求会计信息的透明化,却没做好配套的内部控制措施;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面对如此众多影响因素的干扰,该作出如何的路径选择方能打牢会计行业的根基,使得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文化的引导下健康持续发展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本文认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路径应是:传承与弘扬。

一、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

每一个工程在开工建设之前都会将建设要求、建设思路绘入工程的蓝图中去,并以其作为后续工程建设每一步的基本依据。中国会计文化的建设亦是如此,建设目标就是这张“蓝图”,要想不偏不倚地走好我们所选择的建设路径,实现好对中国会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进一步发展会计文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构建适合国情的会计文化发展模式

会计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信息系统,受文化的影响,所输出的信息将会呈现不一样的特性。例如西方文化崇尚进取,偏好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因而其会计系统特别重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而中国文化则推崇中庸之道,偏好对已有事物的解释分析,会计信息自然而然更加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虽然基础的业务数据是相同的,然而不同的会计处理手段所输出的会计信息是不一致的。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两种信息的输出都是在这一阶段最能满足管理者需要的。

由此看来,会计文化的建设路径应符合其所处环境的选择,也就是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文化发展模式。什么样的会计文化发展模式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呢,细化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树立会计价值观,建设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的影响力归根到底源于会计工作者在会计工作中所做的不同的职业判断,会计工作者只有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方能在每次作出决断时,坚持原则,不偏不倚。其次,应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为基础改进会计工作方法,建设会计制度文化。会计制度是会计从业者行为的准绳,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于会计工作中的体现,因而建设会计制度文化必须以适应国家的经济环境为出发点,才能让会计制度不仅便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也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次,应以中国传统道德观为指引规范会计行为,建设会计行为文化。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都有着不同的方法,并且最终会对会计账目收入、利润等诸多因素产生影响。随着中国会计准则转向以原则为牵引,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的选择判断就不再有刚性的制度规范,因而将传统道德观念中是非取舍融入会计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去将对会计从业者的职业判断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应以文化传承的理念为牵引丰富文化载体,建设会计物质文化。中华文化传承了五千年而未间断,可见我国素来重视文化的传承。然而文化是无形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因而会计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止步于精神层面,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文化,还需要丰富会计文化载体,同步发展建设会计制度文化。

(二)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中国独立的会计文化

传统一词出自于《后汉书・东夷传・倭》,指的是世代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可见传统一词的根源就来自于对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代代传承中已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鲜明特点,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个性,并且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中国会计文化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就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方能在当前大量不同文化思想碰撞的洪流中,保持自身的文化血脉,发展出独有的特性。

当前传统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还仅仅局限于对人行为道德的教化,无法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到会计文化的发展中。因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们要更多把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运用到会计理论、规范乃至工作中去,真正发展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会计文化。

(三)挖掘与整理中国会计文化,丰富中国会计文化的内涵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起始于西周时期,“单式簿记”的萌芽以及钟鼎文的创造为会计文化的萌芽提供了条件。唐代是中国经济社会最为繁荣的阶段,此时会计单式记账方法已趋于完善,会计法规建设也十分健全,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多个方面促进了会计文化的飞速发展。宋、明、清时期,“会计录”的出现表明对会计进行科目划分简化的会计处理思想已然逐步完善。中国近现代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借贷记账方法,但中国会计文化并未停止发展,以徐永祚为代表的改革派保存中式簿记的核算方法,吸收西方记账方法的优点,将单式簿记改良为复式簿记,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中国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会计的发展来看,中国会计文化有着极为丰厚的底蕴。无论是遗留的会计账簿、算盘、交子等物质文化,还是从单式记账发展到复式记账的发展历程的思想精华,中国会计文化本身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的地方。然而当今,中国会计的发展一味追崇西方做法,忽视了对自身优势的发掘,长此以往,必然是邯郸学步,无法立足。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去挖掘与整理优秀的中国会计文化,并以此丰富中国会计文化的内涵。

(四)宣传与推广中国会计文化,弘扬中国独特的会计精神

任何优秀的文化如果缺少受众,无法发挥出其在特定领域所独有的影响力,就必然会被淘汰。会计文化亦是如此,会计文化来源于会计在长期发展中物质、精神、制度等诸多方面的积累,通过人们的总结与发展形成了其独有的会计精神。然而其影响力来自于广大会计人员发自内心的认同,缺少宣传与推广,必然会给会计文化的推广带来极大的阻碍。

文化的力量在于其对广大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中国会计文化不仅要注重自身内涵的丰富,也得发展外在的传播手段。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传媒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会计文化应抓住这个契机,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亲和力,扩大其覆盖范围,培养出一批“粉丝”,进而以此为基点影响会计行业的方方面面。物质终会被磨灭,然而精神的力量却是永存的。会计文化的发展就应该紧抓这一核心,发挥其影响力,弘扬中国独特的会计精神。

二、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会计已然在众多行业中有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然而会计文化的发展却并不像会计本身那样欣欣向荣,究其原因,在于会计文化无法产生直观的经济效益,无法对企业的建设产生激励作用,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企业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轻视,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多个方面减缓了会计文化的发展。为了扫清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障碍,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减弱了会计文化建设力度

任何一项建设工程,都是以思想为先导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必然造成领导引领无方向,成员实践不积极。而这一点,也是影响当前会计文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首先,企业的生产运作最根本的是要创造利润,而会计工作在其中起着核算数据、监督资金流动、提供经济信息等许多实践性相当强的作用,因而会计文化由于其影响的外在表现不容易被感知,无法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这就造成了会计文化建设无力的一个首要影响因素。其次由于西方经济学理念的冲击,企业对人性的看法越来越趋向于“唯利观”,而文化所注重的以文化人的思想高度的教化方法被弃之一边,思想观念的西化也让对会计文化的建设需求难以深入人心。由此可见,当前会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极为微弱,由此而导致的思想重视不够必将进一步削弱会计文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地位,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将极大阻碍会计文化的发展。

(二)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减慢了会计文化建设速度

会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会计的灵魂、根基,决定着会计发展的方向,是影响会计人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无形中能够改变会计人员的认知与行为。反过来,会计人员既是会计工作的参与者,又是会计工作改革的策划者、推动者,是决定会计文化发展走向的关键性因素。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提高。然而当前会计人才队伍良莠不齐,对会计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大量基层会计人员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会计文化的建设上缺少好的经验做法,其自身也无法提出好的建设想法。另一方面,许多会计人员本身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将会计文化视作会计工作的“调味品”,不去主动地认识与学习,更不用提参与会计文化的建设了。

(三)会计文化独立不足,降低了会计文化建设认同

最早会计界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源于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的盛行,因而一直以来会计文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研究的影响。虽然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会计文化提供了借鉴,但是同时也使会计文化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的弊端。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文化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纷纷开始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例如海尔所提出的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联想提出的联想之道“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然而这些文化思想核心都指向企业的管理与用户的体验,少有涉及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文化理念。许多管理者认为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践行企业文化就好,没有必要再去建设会计文化。这种思想是极为错误的,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要对企业所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反映与监督,并且要通过一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这些收集到的经济数据转化为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人员负责对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管理并且在很多时候要以自身理解作出职业判断,这一点同企业其他职工是十分不同的。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无法全面涵盖会计文化内涵的,会计文化的建设不能作为企业文化的附属品而存在,必须增强自身的独立性,进而提高企业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认同感。

(四)会计文化影响力低,阻挡了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旨在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大文化输出,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会计文化亦是如此,要想实现中国会计走向国际化,得到世界各国的真正认同,仅仅做到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是不够的,必须输出自身特色鲜明的文化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中国会计才有可能在国际上立足。

然而,当前我国在会计文化的建设方面十分不足,对会计文化的讨论大多还局限于书面,这就导致了会计无法借助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会计国际化的步伐。

三、中国会计文化建设路径选择:传承与弘扬

会计文化既是一种行业文化,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由于民族性格、观念习俗、思维结构,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多元的国家会计文化。中国会计文化就是会计文化同中国特有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产物。建设中国会计文化,需要结合其地域特点,以传承民族传统为基础,实现内容的丰富;以吸收新兴文化的优势为助力,推动会计文化创新发展;以其他行业文化发展为借鉴,不断优化自身结构;总的来说就是传承与弘扬。

(一)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创新

会计文化的传承是指会计文化在一代会计人与另一代会计人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现象。传承之间就难免会出现两代不同的文化理念的冲突和碰撞,所以对会计文化进行传承首先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礼制精神、以人为本以及刚健有为。中国现代文化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思想的进入,中西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价值和观念体系,不仅有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更有着适应新时展的多元形态。那么在建设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在结合二者的基础上,实现在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二次发展与创新呢?本文认为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有的价值理念作为切入点,实现二者的融合。虽然中国现代文化有着多元的文化形态,以及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但其许多文化理念还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如朱■基为会计学院所写的校训“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就同《管子》一书中“明法审数”、“崇尚节用”等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中国传统思想研究的越多就能越好地感受到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文化现象里的表现,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实现在会计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再次发展。

(二)注重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创新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记录经济事项的会计工作必然随之改变以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然而,制度与规则的改变仅仅只是会计行业变化的冰山一角,会计行业变化更多地来自与国内会计不一样的核算理念的冲击,也就是西方文化在会计工作中的体现。因而,在中国会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关键因素纳入到关注的范围中来,并尝试通过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来推动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西方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主义,偏重灵活性,倾向于激进主义,强调信息透明公开。虽然这些文化特征同中国许多传统观念差异性十分巨大,似乎很难实现同中国文化的结合,但是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融合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在研究会计文化的建设问题上我们就能更好地探讨本土会计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扬弃不适应时展的旧文化。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结合最为关键的就是研究二者在会计工作中所提倡的不一样的理念,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工作方式在实际事项中所发挥的不同效果来研究哪些理念是真正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而找到中国会计文化在建设中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地方需要坚持。对西方文化的融合,更多的是给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提供一面明镜,让中国会计文化在发展中有一个对照,避免钻入文化发展的“牛角尖”。

(三)注重会计文化与行业文化的结合与创新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巨无霸”级的跨海集团让人们交易的范围从家门口走向了全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几乎与交易相关的每一个领域,无论是同信息技术结合所带来的自身的信息化转型,还是同环境、人力资源结合所产生的新兴学科,都让会计的发展显现出勃勃生机。

行业之间的交流带来的思想碰撞,亦是会计文化建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从自身来看,当前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已然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ERP等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了一个等级,信息化的理念已然成为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会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当前会计工作信息化的性质,将业务集成、信息资源规划等先进的思想纳入到建设工程中来。其次,从会计同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来看,不同行业在交易的过程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这个规则亦是其行业文化的表现。会计在不同行业中应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核算方法,以期达到真实可靠计量、记录经济业务的目标,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对不同行业的文化有所了解,从最根本的地方去挖掘不同行业间规则的区别。通过对行业文化的学习,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为会计在不同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更能增加会计文化的行业适应力,为会计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苏孜.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J].财会研究,2007(2):23-24.

[2]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第6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原油田;财会文化;物质;制度;精神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18- 02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中原油田的发展壮大,历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建、重组改制、改制分流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洗礼,中原油田财会工作走过了一条复杂曲折、跌宕起伏、成果丰硕的发展之路。财会工作从普通的管理部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从起初仅发挥简单的会计核算统计功能逐步走向具有核算、管理、监督、考核等立体化功能,从以往以财务报告为主的事后管理逐渐走向事前的预算管理、事中的控制分析、事后的考核奖惩等全过程管理。财会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形成具有中原油田特色的“铭记责任、廉洁自律、创新管理、追求一流”的财会文化,为中原油田的持续有效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狠抓物质文化,优化财务功能

财务物质文化是财务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财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的总和。多年来,中原油田注重财务物质基础建设,研发财务管理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财务管理功能,各项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均作为集团公司试点单位和推广单位,走在改革的前列,为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做出突出的贡献。

1983年以前,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实行三级核算、四级管理的办法,在记账方式上,采用“增”“减”复式记账法。1986年,在会计核算上,将以往实行的“增”“减”复式记账法,改为“借”“贷”复式记账法。多年以来,一直是以手工记账的方式制作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出具财务报表。老一辈中原财会人员铭记历史的责任,发扬“铁人”精神,无私奉献,为中原油田的财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电子记账逐步替代了手工记账,中原油田先后启用中油财务信息系统、中石化财务信息系统,初步进行了会计电算化改革。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后,将手工会计中纷繁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使油田会计向管理型发展。新一代的中原财会人铭记时代的责任,参与开发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有关系统。2006年上市部分ERP系统上线运行,2008年资金集中系统上线运行,实现银企直联。2010年关联交易系统上线运行,2011年会计集中核算上线运行,实现了“一套标准、两个平台、相互衔接、自动集成”全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使财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财务集中管控能力有了新的提升,财务管理在油田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更是把中原油田的会计核算提高至国内领先的水平。

2 完善制度文化,创新监督管理

制度文化的建设,规划了企业的财务文化活动,明确了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范围,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理财规范。科学的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切实贯彻执行,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994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企业财务结算中心,进一步加强了油田对所属企业资金运作的监督管理,督促所属企业按照国家法规和油田的相关规定运用资金,避免所属企业出现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等情况,从而保障资金的安全。还可以调剂油田内部各企业间的资金余缺,减少银行借款,通过节省财务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在全集团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1996年率先实行会计核算委派制,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油田所属303个独立核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覆盖了全局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为实现“争创全国企业会计核算一流水平”的目标,对全油田所有核算单位的会计科目、核算流程、会计报告等业务做了统一,规范了油田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油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2000年,中原油田财务管理从模式上分为勘探局财务和中原油田分公司财务,财务机构和人员一分为二。积极参与集团公司业务、资产、机构、人员等方面的重组改制,按照集团公司的功能定位,分别在勘探局和中原油田分公司重新构建了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政策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2003年执行集团公司有关《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勘探局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及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在内的历年资产损失情况与包含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部分的负债情况,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清查,建立核销资产实物管理责任制,加大调剂变更处理力度,最大限度维护国有效益。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2011年会计手册实施,会计制度精细化的改革,进一步建立油田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和会计信息化建设体系,明确经济业务的判断、确认、计量、核算方法,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一套规范的工作方法。

2008年勘探局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是中石化的“家法、家规”,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传统做法更趋于规范化,使制度规定更加系统化,使管理行为更加程序化,既较好地控制了经营风险,也规范了管理者和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解决了经济业务的源头、风险、控制、责任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财务文化建设。

3 深化精神文化,营造人文和谐

财务精神文化是整个财务文化的源泉和动力。在抓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同时,中原油田注重在财务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塑造精神文化,营造财会人文和谐,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打造财会勤廉团队,提升财会人员履职能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期培训制度和教育计划,营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通过自学、外出委培、技能竞赛、举办讲座和理论学习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轮换组织财务人员外出参加集团公司高级会计人员教育培训;举办专业培训班,通过聘请讲师,对会计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新会计准则等内容进行培训教育,特别是在每年的年终决算会上,都会邀请局纪委人员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注重国际化财会人才的培养,培养了一批通晓国际惯例和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具备跨国经营理财能力和海外项目实务经验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

深入开展以“铭记责任、廉洁自律、创新管理、追求一流”为主题的财会文化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激励信心、激发潜能,树立奉献意识和全局观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第7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一、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大学财务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精神”,不断加强高校财务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大学财务行为模式的整合与规范 大学财务人员由于自身性格爱好、所处成长环境和具体工作岗位的差异,使得在工作处理流程和习惯存在差异,也会认为造成一些所谓的“圈子”,造成“亚文化”的存在,影响整体的文化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如对于多校区办学的高校,每个校区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文化建设上难免会存在一些差异,进一步也会影响所处校区财务人员的行为习惯。对于每名财务人员,由于自身教育和工作生活文化背景的原因,对于具体事务的处理上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加强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有利于对大学财务行为模式进行整合和规范,推动大学财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二)有利于打造高素质大学财务管理队伍 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人”的培养,主要通过一系列行为模式和理念的打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模式的培养,并有意的建设员工后续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整个财务管理团队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大学财务文化建设能将组织愿景和个人愿景进行有机联系和结合,使每名财务人员明确组织的财务管理发展目标,清晰组织发展目标,从而能形成一股合力,有利于大学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大学财务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环境影响下,大学长期倡导和培育并共同塑造的道德精神、财务行为规范和实体性财务管理条件的总和。大学财务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的财务文化两种。广义的大学财务文化是指影响大学财务发展变化及其模式选择的财务行为,由包括知识、信仰、政治、经济及法律制度在内的有关各类人群的活动方式、行为模式以及精神与物质设施构成的综合体。大学财务环境文化、财务制度行为文化和财务精神文化形成了大学财务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而狭义的大学财务文化仅指大学财务人员的意识形态,即大学财务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其外延只包括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心理素质、伦理道德及人际交往等内容,一般应从广义的角度去把握大学财务文化的内涵。大学财务文化主要包括大学财务环境文化、财务制度文化和财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一)大学财务环境文化 大学财务环境文化主要指大学财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工具以及有关必要的设施和外部环境的综合体。大学财务环境文化更关注的是财务新技术和新工具的推广和应用,是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物质基础和大学财务文化系统的表层。

(二)大学财务制度文化 大学财务制度文化是大学财务人员在开展大学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行为准则的综合体,包括各种财务制度、法规、职业道德规范、财务工作和生活行为模式、群体行为准则、交际娱乐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财务机构的组织方式等,是财务文化结构的中间层次。大学财务制度文化既是适应财务环境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财务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此外,财务制度文化还体现了财务人员在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以及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长期财务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习俗,是财务人员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

(三)大学财务精神文化 大学财务精神文化是财务人员的群体意识、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理想道德、行为规范、财务艺术观念及信仰等的总和。财务精神文化是财务文化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并相对稳定的核心,是整个财务文化的源泉与动力,是财务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升华。

三、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注意到财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已着手结合自身实践,开始财务文化建设的探索。如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在财务文化建设工作方面已经积累了自身的一些心得和经验。但由于大学财务文化建设对于大家还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因此各高校在具体开展财务文化建设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财务文化建设的效果。

(一)欠缺方向性 有些学校开展财务文化建设时,经常会出现为了文化建设而建设的情况。财务文化建设的方向性不足或不全面,而导致文化建设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功效。如未将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财务文化建设目标有机的结合在来,推动文化建设工作缺乏明确清晰的目标,导致文化建设指引性不强,造成文化建设形成只是搞搞形式,做做样子,表面上热闹,但最后只能落入形式主义。

(二)缺乏持久性 有些学校缺乏财务文化建设的持久性,存在“重点抓就搞,不抓就不搞”的情况,即领导重视了就开展各种有关财务文化建设活动,并形成了一定的成效。但开展若干年后,领导重视程度减弱后,有关活动便停滞,这不利于对已有文化建设成果的维护。财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式是不利于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的,而造成的后果是花费了巨大的成本推动财务文化建设,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基础不牢 和大学文化建设相比,大学财务文化建设开展时间不长,缺乏必要的历史沉淀和基础。如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时,对其特点和办学精神在脑海中都有一个体会和印象,并物化在大学的校训和校徽上。而对于财务文化,则没有明确的特征,有待于长期的建设和维护,树立起财务文化特色。

四、大学财务文化建设加强建议

针对大学财务文化建设内容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财务工作实际情况,为推动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提升大学财务管理水平,有关建议如下:

(一)有机整合大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文化建设工作,树立明晰的财务文化建设目标 财务文化建设工作不是孤立的,必须和财务管理工作整体结合起来,一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需求,二要分析财务文化建设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的要求,树立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指引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的开展。如通过财务文化建设,规范财务人员行为,促进财务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塑造优良的财务管理环境,加强财务管理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大学财务管理水平。

(二)注重财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与持续性 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历史积淀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去维护和建设。因此,必须将其视为一项常规工作,而不是一项专项工作。有关各种有关工作应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制定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对该项工作进行规范,使其不随领导关注重点转移而转移,而能够实实在在长期稳定保持下去,通过不断的维系和建设,打造出符合高校实际的财务文化建设体系。

(三)注重财务文化的融合与打造 财务人员由于自身性格特点、自身成长背景和工作岗位关系,对于工作和某件事物的看法会不同,甚至会形成由相近性格爱好组成的“圈子”,形成一种“亚文化”状态。笔者曾经对广东省高校财务人员抽样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共有60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有81.67%的被调查者认为身边存在因爱好、地域组成的圈子,并有41.67%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圈子会影响大学财务文化建设。因此,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的关键目的之一便是要消除“亚文化”状态,避免使那些所谓的圈子成为整体财务文化融合的障碍。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多组织各项后续培训是将组织目标和个人愿景实行有机结合建立一致的价值观最有效的办法。对现在工作不满意的人群中有50%的被调查者主要是不满意现有的工作氛围。大家觉得最能有效评判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效果的三个指标分别为员工满意度、组织沟通会议次数和发生工作差错次数。由此可见,加强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效果的关键是要注重大学财务文化的融合,并要建立健全大学财务文化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具体指标的设定,对财务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衡量。通过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对财务文化建设效果进行评测,而能对大学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财务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财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高校财务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财务文化所应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骆彤:《我国烟草企业财务文化建设研究》,云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2]王慧中:《企业文化地图――未来商战决胜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3]卫战士:《论现代企业财务文化的构建》,《中国总会计师》2009

第8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摘要: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是一个

>> 基于文化视角的会计准则影响研究 基于执行层面视角的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 基于动力视角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优化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构建思考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伦理思考 国内外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的现状 基于经济后果观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研究 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环境因素研究 会计准则执行与效力的研究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问题研究 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背景下中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 基于国际视角的《政府会计准则――文物文化资产》探微 基于博弈视角的中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基于规范经济学视角的我国会计准则目标研究 基于会计准则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会计准则执行力研究:利益冲突视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中国是一个权距较大的国家。中国在被调查研究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权力距离指数得分名列第12名(美国为第40名)。中国社会等级结构明显,弱势群体依赖强势群体,以尊重长辈为美德;政府在社会中的权威性较高,对各项社会活动干预较多;在企业中,权力集中十分普遍,“官本位”的现象严重,“长官服从”意识强,“家长”式的等级管理制度盛行,上下级关系带有感彩;人们依赖意识和服从意识强,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合理的预期,对腐败的容忍度较高。

社会权距大的文化善于处理要求纪律严明的任务,提高执行效率,这也成就了政府主导型的会计监管模式,有利于通过行政手段、建章立制发挥威慑机制作用,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效率;有利于政府、企业管理层通过积极的行政干预调整企业资源,发挥会计资源支持机制作用;有利于公司会计治理机制作用的高效发挥。但是,权距的增加会导致腐败的增加,因为权力距离越大意味着对职权滥用的制约越少。另外,过度的行政干预和等级管理制度显然不利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创造;过度的服从意识,会阻碍会计准则监管者和执行者的主动学习和进步,影响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会计准则的执行效率。因此,在充分发挥行政手段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广大会计人员在准则制定、修订等方面的参与度。

2.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倾向明显的国家。中国在被调查研究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个体主义指数得分名列第56名(美国为第1名)。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在社会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政府在经济体制中占主导地位,强调拥护党的统一领导,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企业中,集体主义鼓励人们遵守企业规章,团结合作,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职业流动率低。人们关心、爱护集体,待人处事内外有别,为人低调受到鼓励,认为过失会导致自己和群体蒙羞和丢面子,人际关系重于工作任务,社会关系是信息的主要来源。

受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社会成员通常视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因而重视集体利益,服从集体约束,这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深入推行,也有利于投资者联合形成有效的信息需求机制。但是,内外有别的处事规则,容易出现法律和权利的不平等;在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容易挫伤准则执行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自利性倾向,在威慑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为了维护企业(小集体)利益,而不顾国家(大集体)利益的消极行为,从而对会计准则的执行会造成消极影响,降低会计准则的遵从水平。因此,如何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问题的关键。

3.中国社会阳刚气质强于阴柔气质。中国在被调查研究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阳刚气质指数得分名列第11名(美国为第19名)。男性主导主要社会领域,大男子主义盛行。认为男性应该勇于担当责任,以事业为重,果断、坚韧和雄心勃勃;女性应当温柔贤惠,相夫教子仍为传统美德。政府更倾向于建设绩效社会,通过优先考虑经济增长;企业管理方式倾向于决断和进取,更多采取“强者获胜”的方式解决冲突;人们推崇优秀人物,多把失败归因于自身,重视收入、认可和职务提升。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阴柔气质元素明显,强调“和为贵”,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教育人们为人谦和,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同情弱者。

阳刚气质的社会有利于会计准则的高效执行。但是受“和为贵”的中庸文化影响,“不愿坚持原则,害怕得罪人,凡事留有余地,相安无事”的等消极社会风气盛行,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阳刚气质对于会计准则执行的正作用,也易给执法者、监管者和企业管理层留有更大的寻租空间;在性善论的逻辑下,贤人政治,忽视制度建设,易人们法律意识淡薄,这会削弱会计准则威慑机制的作用,造成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助长会计舞弊,使会计准则的执行大打折扣。

4.中国是一个弱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中国在被调查研究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得分名列第68名(美国为第62名)。法律较为模糊,百姓关心政治,较为信任政府;工作中容忍模糊和混乱,企业家受制度约束较少,人们看重成就、尊重或归属需要的激励;不确定性是人们生活的常态,顺其自然地接受每一天的到来,处事随和,家庭生活较为放松。

弱不确定性规避社会,人们安居乐业,政治安定,这为会计准则的执行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但也易于滋生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不良社会观念,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会计准则监管人员和执行人员往往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缺乏竞争意识,崇尚“关系”、轻视“技艺”成为常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这种消极观念的集中体现。这会造成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消极应对,影响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还会削弱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监管人员的监管力度也会受到影响。

5.中国是一个长期导向倾向明显的国家。中国在被调查研究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长期导向指数得分名列第1名(美国为第31名)。政府对国家的治理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倾向于市场、国家与社会多元并治的温和模式,重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注重长期投资和市场位置的争取,重视长期人际关系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人们坚韧而节俭,好学、诚实,适应性、责任感和自律性强,谦卑是所有人的美德,知廉耻,愿意为长远回报而不断努力,较为认可“人治”胜于“法治”,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擅长综合型思维。

长期导向倾向的社会下,人们坚韧、好学、诚实,责任感和自律性强,知廉耻的美德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执行。但是准则的执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应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三)对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的反思

根据上述的Hofstede研究的结论:中国是一个权距较大,集体主义倾向明显,阳刚气质强于阴柔气质,弱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这与Gray的会计亚文化的四个假设并不一致,明显的差异在于不确定性规避和阳刚气质两个维度。如果从Gray的会计亚文化的十三个分假设来看,中国的会计体制和实践比较符合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四个分假设和以权力距离为中心的三个分假设,而与以不确定性规避和阳刚气质为中心的分假设并不相符。这让人首先开始怀疑Hofstede的研究中,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和阳刚气质指数得分的科学性,其研究结论可能存在问题,至少对于中国的研究不够完善。其次,Gray的会计亚文化的假设可能存在问题,并不具有普适性。Gray并未将国家文化的第五个维度“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纳入研究范围,这也可能会造成其研究的片面性。因此,深入开展针对中国国家文化的专题实证研究,重新检验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框架的正确性和普适性,以修正完善Gray的会计亚文化假设,理应成为中国会计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在中国会计实践中,政府主导全国会计工作,具有较高的统一性;以法律监管为主,会计工作保守性、信息保密性强。较高的统一性有利于通过统一的制度建设提高准则执行的权威性,发挥威慑机制的作用来维护准则的执行。但会计人员专业意识低,习惯遵守统一的规范,而不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这不利于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提高,影响会计资源支持机制作用的发挥。

我国传统文化中“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思想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管理层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态度,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倾向明显。对于强制性信息的披露尚持谨慎保守态度,更不要说自愿披露信息了。这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影响市场评价机制和信息需求机制作用的发挥,从而增加威慑成本、降低威慑机制作用的发挥。

四、结束语

没有什么标准和规范用来判断文化活动的优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只有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才可能显现其优势。文化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受到社会发展和他国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某些变化。我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注重借鉴,精心培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家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促进会计准则的高效执行。因此,在培育优秀国家文化、建设准则执行大环境的基础上,应注重培育先进会计文化,优化会计职业环境,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先进会计文化。

1.重视发展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物质文化作为会计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决定着会计文化的发展水平。一是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保证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安全快捷传输,保持会计技术的领先。二是要重视会计人才培养,提高职业能力,增强职业自信心。

2.重视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会计制度文化即会计规范体系,是会计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法治和德治并举,力求做到制度伦理化。二是注意借鉴和吸收国外会计准则执行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

3.重视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提高职业理想,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加强职业自律,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培育“诚信、专业、勤勉、公正、廉洁、创新”的会计精神。

本文还有一项重要的考虑。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执行模式亦应由政府管制为主的模式逐步向政府引导、公众监督、执行主体自愿执行的模式转化。

参考文献:

[1]潘爱玲,李彬,林亚囡.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J].会计研究,2012(4):20-26.

[2]霍夫斯泰德(Hofstede,G.J.).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二版)[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刘静.文化对中美会计准则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4]Gray,S.J.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ly[J].Abacus,1988(24):1-15.

[5]刘开瑞.国外会计文化研究现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2):73-75.

[6]苏文娟.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7]徐扬.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第9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一):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挑战,企业一定要形成认识,通过合理的对策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首先针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展开分析,然后论述了目前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1引言

管理會计最初由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两部分组成,即管理控制功能在成本会计上的叠加。管理会计在会计上比较灵活,运用使用的会计方法比较新颖,并利用统计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对企业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在考虑到会计的及时性和相关性特点的基础上,为财务会计、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这也主要受益于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

2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大数据在管理会计的运用认识不充分

提到大数据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大家会很自然地将其归结为大企业的专利,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与自身关系不大,没有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大数据的正确认识。目前数据处理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如何将其与管理会计融合,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很多企业管理者人还认为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作用可有可无。由于对大数据认知不足,大数据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效率较低,在中小企业的现象更加明显,这些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大数据达到管理会计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以上对于管理会计的忽视和对大数据运用的不充分直接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2.2信息储存空间有限,分析方法欠缺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信息收集加工的能力。在信息海量增长的今天,大量的数据需要存储和处理。数据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信息。信息技术分析方面的短板致使企业自身难以保存太多的数据量,让数据分析变得困难。目前管理会计和数据处理没有取得很好的融合,或者没有很好地利用数据技术的强大处理能力,这也是让管理会计难以发挥帮助企业决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的原因。想要使信息化取得显著的进步,需要海量的资源分享平台作为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其核心云计算刚刚起步,发展距离实际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必然会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

2.3有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作为一种管理技术,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基于成熟的人才。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基于传统技能的数据处理和现代的分析技术能力。只有两者都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管理会计带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国这类人才很少,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际情况是,许多管理和会计职位仅从财务会计转移到会计或直接兼职。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导致管理会计的效率低下和绩效低下,并且无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还有一类员工,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程度低,甚至更多会直接抵制新知识。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2.4管理会计信息管理存在风险

大数据技术一方面合通过网络搜集海量的信息,并将其分类汇总,这给传统管理会计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网络收集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有待商榷,过度的寻求网络信息会不会侵犯企业的隐私信息也值得关注。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核心秘密,高难度的数据处理、病毒、黑客攻击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安全性,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泄漏。要想确保企业管理会计信息不被窃取,需要面临的困难重重。首先,企业的信息越来越多,保证所有信息的安全成本巨大;其次,移动智能产品的层出不穷让企业的信息接入端口和接入设备增加,难以对所有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后,外部获取信息的手段在不断改进。以上三点造成目前的现状就是企业信息安全性不高。

3大数据时代下解决管理会计发展问题的对策

3.1树立对大数据的正确认识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一的传统财务会计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多样化的会计管理模式已成为许多业务会计改革的重点。管理会计服务于公司的管理,并集成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功能,在公司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大数据技术为管理会计的转型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其带来了思想上的变化,另一方面带来了管理技术上的创新。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果公司希望在复杂的经济浪潮中快速发展,则必须实时更新业务管理的概念并增强关注度。因此,经理层需要更新观念,发展创新观念,增进对行政会计理论的理解,制定有效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和公司章程[1]。

3.2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的发展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想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发展就必须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不断涌现,用科学方法整理数据,从不同角度准确分析和判断企业管理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具有较强数据共享能力的信息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把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财务数据、人力数据等进行处理和共享[2]。企业需要哪些信息可以随时从平台获取,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3.3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加速转型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解决企业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关键。首先,轉变轻视管理会计作用的意识。如今,许多业务经理专注于在公司任职期间的短期利益,忽略发展管理会计和员工培训。这将导致公司财务管理混乱,阻碍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不可避免地给公司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和损失。其次,进行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培训,招募高级人才来培训公司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技术水平。这样随着其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将为公司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型和概念,提出创新的想法,并增进对管理会计和大数据的正确理解。最后,采取有效的方法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促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3]。

3.4加强会计信息安全管理

会计管理方面的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为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遵循实施[4]。首先,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可以开发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系统,并引进相关安全技术人员,不具备自身开发信息安全系统的中小企业,可从可靠的供应商购买安全的技术软件,并运用到信息安全防范中去;其次,企业应提高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的安全监管力度,对管理会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及时预警,这样可以尽早发现会计信息中的安全问题;第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高度去约束泄漏和盗取企业信息的行为,对违反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单位按照法律严惩。

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等都受到了挑战。要积极面对和解决管理会计在大数据时代遇到的问题,转变观念,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保证信息的安全,促进管理会计的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管理会计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如何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力量,而且还能引领员工思想状态和价值观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在以人性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更要密切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开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重要性,保障企业管理,为企业营造和谐氛围。

关键词:政工工作;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研究对策

一、政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重要意义

政工工作不仅可以促使企业员工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获得教育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提升企业凝聚力,更好的发展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开展政工工作,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精神的提升以及企业内部文明精神的提升,可以通过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系列的文化宣传和企业活动;加强员工之间在交流以及思想的统一,减少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距离,以达到强化凝聚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开展政工工作,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积极性,挖掘企业的增长潜力,以达到提升竞争力。同时党员要在政工工作开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形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将工作有序的推进。可以说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实现企业长效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企业政工工作现状

(一)政工工作理念僵化

政工工作被忽视,政工人员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很多企业由于政工工作的滞后导致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部门之间关系没有理顺,员工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没有形成健康、和谐的工作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主动性差、随大流的思想,个人发展缺乏有效规划、动力不足。政工工作的不被重视,与部分企业落后的、僵化的工作理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政工人员素质不高

大部分企业的政工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无法提升政工工作的质量,再加上政工人员本来就比较少;另外企业对政工工作的忽视,导致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政工人员也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在工作上趋于形式化,创新的力度也不够,严重的形式主义再加上专业知识的退化,导致政工工作在企业的成效显得微不足道。

(三)政工工作方式缺乏创新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信息互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媒体化,网络已改变了多数人阅读的习惯。而企业没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仍停留在以学习报刊、纸质文件等为主的宣传模式来开展工作,导致上令不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政工人员到生产现场较少,与员工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不了解员工真实想法,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针对性,工作效率低,而且也难以有效激发员工参与的主动性。

(四)政工队伍建设不重视

企业忽视对员工思想的引导,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小团体等不和谐的情况,甚至可能还存在一些比较自私的政工人员,对自身的小利益斤斤计较且不顾全大局,由此阻碍了政工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大部分企业缺乏政工工作的奖惩机制,从而导致政工人员的热情降低,从而导致政工工作的效率降低。

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对政工的思想认识

要重视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并对企业员工做到人性化且科學化的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作为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不仅仅决定了企业的运行生产,还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所以应当对企业员工积极的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并且重视政工工作的价值及其作用。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起到领头的作用,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政工教育,为企业的政工工作做好表率,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转变企业老旧的管理观念

管理人员应当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并对于员工所提出的建议适当性的进行吸取,从而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企业的运作当中;员工通过参与培训,从而了解到自身的价值,充分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充满热情的情绪下更加配合企业的管理,使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提升企业凝聚力

很多企業都只注重于业务的发展,从而忽略了政工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导致政工工作人员素质都普遍较低。政工工作对企业业务有着积极的因素,不仅促进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并且提升了员工的政治觉悟,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这样不同部门的合作效率也会随之也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工人员能够具备高的工作素养,并且对企业内部的业务工作越来越熟悉,使员工能更快的融入到其中,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实际开展政工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做好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且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得政工工作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更好的开展,保障了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对政工工作积极配合的员工进行评选,针对这些优秀员工进行适当性的奖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促使其他员工对自身要求的加强。

(五)完善企业政工工作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企业的评价管理机制上的工作实效性,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应,但是政工工作的开展却总是被忽视,甚至有的企业管理项目并未包含政工工作,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完善政工工作,另外还要及时转变企业思想工作人员的观念和方法,并积极鼓励创新,不断地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使得政工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