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毕业生就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生就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业生就业论文

第1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土建类专业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急需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是直接反映高校学生培养质量是否能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的晴雨表。以土建类毕业生就业区域演变及所在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关联分析入手,开展毕业生就业与城镇化需求的满足度研究,对于促进毕业生质量提升、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办学模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三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9届和201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和全国2009年与2013年分省城镇化率数据作为分析数据,以五年内分省就业数据变化值和城镇化率数据的变化值作为分析指标开展实证分析。选取的数据中,省市的选择为两届毕业生就业数大于“0”的省市。对于就业数据作如下处理:首先将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分省统计,分别得到2009年和2014年各省就业人数,并分别计算各省就业人数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数,最后计算五年间各省就业比例的变化值,最终得到的统计图如图1所示。对于城镇化率数据做如下处理:首先根据各省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得到2009年和2013年我国分省城镇化率数据,然后计算2009—2013年间各省城镇化率的变化值,最后得到的统计图如图2所示。

从图1来看,五年间就业率增幅为正的共有18个省市,这些省市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长江沿江经济带规划等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中西部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产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图2中可以看到,就业率增幅前五的省市中,湖北、陕西、贵州三省城镇化发展排名分别列于第二、四和三位。这一现象说明了正在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也逐渐获得了毕业生的认可,成为土建类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五年间就业率增幅为负增长的省市共有11个,这些省市中包含了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等发达省市。其中就业率后三位的省市分别是天津、山东和山西,其城镇化率增幅排名分别为第29、23和9位。城镇化率增幅减少,说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逐渐减少,对于土建类的毕业生而言,其工作机会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前往这些地区就业的人数也会相对减少。从上述分析来看,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和该地区城镇化进程关系密切。城镇化发展越快的地区,对该类专业生的需求越旺盛,也越吸引毕业生前往就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如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虽然城镇化发展较快,对建设人才需求较多,但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仍然不足。

二、土建类毕业生就业促进建议

第2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并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客观的自我认知以及准确的职业定位;二是从职业认知的角度,看清职业发展前景;三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途径。就业指导是指以信息指导、思想指导和求职技术指导为核心内容的就业培训。结合教学实际,在大一新学期及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规划教育中,除了由学院统一安排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外,还邀请本地区的相关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就业指导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培训工作:一是遵循学院教学要求,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二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从实际就业面试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及其解决方法;三是联系往届优秀毕业生开展交流活动,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就业经历,使学生们提前对就业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二)依据市场发展需求,实施专业教学改革紧跟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科学的实施专业教学改革,[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率先实行课程置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其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基本工作技能、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并利用其有利的环境优势为学生搭建大中型外资企业以及海外企业的就业平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中实行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2+1”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主要完成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理论知识的修读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训,最后一年进入相关的企业顶岗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岗位中得到及时充分的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打造现代的技能技术型人才。

(三)把握创业培训机遇,提高创业培训质量抓住政府部门的创业培训机遇,积极做好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并从培训数量到培训质量观念的改变。近几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创业培训工作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我们从选拔培训对象、培训准备、项目书写练习及疑问解答等方面出发,始终以创业质量为核心,发挥创业培训的真正实效。截止2013年底,共有300余名学生参加了创业(意识)培训班,其中创业设计项目《秦潭E购》获得安徽省高职组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

(四)从多角度出发,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就业跟踪调查对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反馈作用,我们从毕业生评价、毕业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与评价、用人单位、社会、政府的满意度调查与评价三大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邮件交流等方式进行跟踪调查,不隐瞒、不回避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求真务实的做好跟踪调查工作,真实地反映就业实际状况,为今后就业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五)从发展角度看,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库就业渠道路径对就业工作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库是当前就业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实就业信息库信息:一是借助校企合作,在与企业合作中,我们及时了解当前所需的人才;二是发挥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功能,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三是结合任课教师的自身资源,加大力度与教师推荐的企业或公司合作;四是联合学院招就处,从学院大型招聘活动中遴选出相关企业或公司进行合作,为学生就业开辟新的渠道。

(六)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就业工作成效如何,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主要是从就业信息宣传、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就业困难生帮扶等方面着手进行。在就业信息宣传方面,我们发挥电子信息系的优势,利用QQ群、E-mail、微信、微博、系就业网站等网络媒体给每位毕业生进行信息宣传,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创作出一个良好的就业、择业环境;在就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系结合就业工作实际需要,加大了对职业指导师的培养,目前,我系中级指导师(1名),初级指导师(3名),增强了就业工作的综合实力;在就业困难生帮扶方面,[4]除了积极联系就业困难毕业生参加学院举办的专场就业招聘会以外,同时,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一对一”心理引导工作以及积极主动联系相关企业,综合企业和毕业生实际,实行推荐就业,以解决就业困难的局面。

二、措施成效

通过上述措施在我系的开展落实,2013年,我系毕业生共391人,年终就业人数389人,年终就业率高达99.49%,此外,在进行的第三方评价问卷调查中,企业或公司对我系毕业生的满意度是90.45%,毕业生对我系的教学育人评价满意度是88.72%;2014年,我系毕业生共411人,初次就业人数373人,初次就业率90.75%,在进行的第三方评价问卷调查中,企业或公司对我系毕业生的满意度是92.21%,毕业生对我系的教学育人评价满意度是90.53%。纵观就业反馈数据,成效是显著的。

三、结语

第3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1“成就故事”肯定自我,恢复自信

学生考研失利以后出现的情绪低落、焦虑、沮丧等,是影响他们求职的最根本因素,因此要首先做好就业心理调适工作,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明白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求职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要学会自我调节。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干预,可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合理化”和“去绝对化”原理,肯定他们的成绩,纠正不恰当的就业心理。“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1]学生刚刚经历考研失利,心情相对沮丧,需要帮助他们合理宣泄情绪,并树立正确的认知,从而建立自信。许多同学会因为一次失败认为自己就一无是处,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认知、寻找自身优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与他们的访谈挖掘每个人的优势和闪光点,如小A成绩特别好,专业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小B做事细心,吃苦耐劳;小C有许多实习经历,具备优势;小D文笔好,文字作品多,在应聘文字类岗位时具备很大优势。同时,通过让他们撰写“成就故事”的方法,帮助他们恢复自信,这些成就故事不一定是学习或者学生工作方面的,可以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在撰写自己成功的经验中,逐渐树立起信心,并总结在这些成就故事中展现了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品质。

2SWOT协助认识自我,合理定位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缩写,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SWOT分析从两个方面(内部&外部;优点&缺点)四个角度来分析自己。”[2]考研失利学生在求职道路上首先需要的是加强自我认知,通过SWOT方法总结自己的优势,学了什么(教育背景优势)、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哪些可转移技巧(如沟通、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等;分析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性格弱点是什么、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等;认识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社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分析威胁有哪些,比如专业对口程度、同学间的竞争等。通过SWOT学生盘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定具体的求职方向。对于就业形势的认知,可以通过学校往年数据告知他们,春季学期依然会有很多机会。在做好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并预测可能有的困难。通过这些,让他们仔细分析就业形势和自己能力的匹配情况,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3求职技能指导提升就业技能

“应聘简历是求职过程中的敲门砖,是应聘者的个人广告。内容充实而又富有个性的简历,将会在众多平庸而雷同的简历中脱颖而出,更早地吸引人事经理的眼球。”考研学生在简历制作上投入的时间相对有限,给予简历上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制作简历的要领包括:1)简短而完整的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联系方式,必须完整清楚。2)明确求职意向。求职意向是应聘简历的核心内容,应当尽可能明确和集中。3)经历叙述要顺序合理、衔接严谨。实习经历中可对实习单位增加适当的备注,做简短背景资料介绍。4)表述技能、实习经验和社会活动时,不要只用“很好”“一般”“熟练”表述,最好能在这些词语后面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5)注意简历的篇幅、字体和字号以及“包装”等。简历正文篇幅尽量控制在1~2页,字体不宜过多,字号不宜过小。学生做好简历后,应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投递。面试方面,指导学生做好了解应试单位和职位、掌握面试官所要面试的问题类型、练习面试特有的语言、调适到最佳的心理、设计应试新形象等多方面的准备。譬如,学生一定要了解应聘单位的性质、主要功能、组织结构和规模,然后自我评估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特征个性等方面,最后对自我和所应聘职位之间的适配性进行确认,以对面试问题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现场模拟群面、一对一面试,练习应对能力,提升面试技巧。

4“生涯人物访谈”积攒求职经验

第4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一)信息不对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指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彼此之间的不了解,导致双方因无法准确了解对方的情况,而出现需求与供给失衡的状况。一种情况是,掌握较多信息的用人单位为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益,通过隐藏其真实的劳动力需求,以较低的工资率进行招募,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无法就业。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若信息对称,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都彼此了解对方情况,他们将以均衡工资率(Pe)促成交易,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量(De)与高校毕业生的供给量(Le)刚好相等。因就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利用其信息优势,通过隐藏其真实需求的方式,以低于均衡工资的工资率(P1)进行招募,劳动力供给量自然由(Le)下降到(L1),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失业,见图2。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情况不了解,就业期望过高,以高于均衡工资率在就业市场求职,因用人单位无法满足其要求,从而导致失业。即:由于高校毕业生信息不对称,工资要求(P1)高于均衡工资(Pe),为此用人单位只有将劳动力需求量由均衡状态下的(Le)下降到(L1),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无业可就,见图3。

(二)就业促进政策不合理为保护与促进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内的弱势劳动群体的权益,世界的众多国家或地区都通过立法来制定“最低工资”并强制施行。所谓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这一政策有利于保护文化层次不高、技术技能低、身体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就业权益。与此同时,若“法定最低工资”政策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就业的反向影响:即最低工资要求下雇用的劳动者,其生产效率低于边际生产效率,企业就会倾向选择技术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的劳动者,从而无形中减少了弱势群体在就业市场的生存空间,并产生法定最低工资就业负效应。即:“法定最低工资”(用W1表示)下的高校毕业生生产效率因低于熟练工人的边际效率,企业在等成本的情况下,必然减少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由Lo下降到L1,见图4。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相关政府部门还会出台一些与就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相关的产业、企业、个人进行减税或免税政策。但是,与就业相关的税收政策若实施的不合理,不仅不能起到就业促进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减税,能产生较强的就业扩张效应,企业将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而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减税,则会产生排挤效应和收入效应,从而导致企业减少劳动力需求量;对低收入人士减税,能产生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从而间接促进企业增加劳动力雇用量;对高收入人士减税,则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较弱,难以扩大就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就业减税优惠(T)时,因其生产效率主要由劳动者贡献,为此,减税就相当于工资率下降到(Pe-T),工资率的下降,劳动力需求就随之上升,由L1增加到Le;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因其生产效率主要由资本、设备等产生,生产的物力成本占绝大部分,为此,企业更愿意将减税的优惠(T)用于物力资本的投入,由原来的M1增加到M2,而对就业促进不大,见图5、图6。

(三)就业市场存在歧视行为由于社会观念、国家制度、历史因素等方面的作用,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差别,导致不同群体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上呈现差异。从事较差的工作的人中,有些并不是因为人力资本投入不足,而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的歧视所造成的。因为,很多一级市场的工作只要具有较低的能力就足够了,而二级市场上的有些工作却需要较高的技能;与此同时,很多工作技能并不是寻求工作的先决条件,其是通过在职培训获得的,从而顺利完成工作的。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造成进入“工作条件好、工资高、就业稳定、安全性好、升迁机会多、管理过程规范”的一级市场,重点讲究的是与现有就职群体的信赖关系以及群体之间的相容性,而不只是工作技能等自身素质的高低。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由于部分企业对某一类别的高校毕业生(如非211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歧视,虽然他们与211高校毕业生在Wb工资率下,也能取得同样的生产效率,但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企业通过降低就业需求如由D1降低到D2,而使他们只能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否则,部分非211高校学生若不能忍受这种歧视,只有失业,见图7。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随着通信、互联网、超级材料等新知识、新技术的涌现,信息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只有在均衡的就业市场,信息对称,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需求的人才,毕业生才能端正自己的就业定位并取得职业发展。首先,重视就业信息搜集、整理、分享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比皆是:高校因不了解人才需求,培养的毕业生无业可就;用人单位利用信息优势,人为制造障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毕业生因不了解就业形势,不知如何找工作;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高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应树立新观念,重视就业信息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其次,加强就业问题的规律、趋势研究。为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及时获得科学的就业信息,高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就应当加强就业的规律和趋势研究,把握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发展动向。与此同时,还可让从事就业信息工作的人员明确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从而科学构建相关的组织及其信息平台;以及用人单位调整人才需求方向,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再次,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与处理方法。当前,仍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高校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分析的工作模式,这一模式虽然高效并且操作性强,但由于难以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信息缺乏一定的信度。现加上有些高校搜集与统计方法的传统性,也导致就业信息缺乏时效性。为此,积极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进行就业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非常有必要。最后,深化就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与统计,最终的目标不在于统计的科学性、严谨性,而是为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实训设施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就业指导等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学生进行择业与就业决策提供数据,为用人单位进行人员招聘提供帮助。为此,就业信息平台,还应加强可读数据与对比数据的处理,并及时将其反馈在平台上,以供教育决策、用人决策等。

(二)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促进供求均衡首先,改变就业政策的制订思路。通过当前国家、省、市出台的众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在制订条款时,大多基于服务国家、促进稳定的思路,政治功能、社会功能考虑得比较多;而从经济学,尤其是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均衡的比较少。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较多地考虑如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无可厚非,但随着个人及组织主体意识的增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越来越强,忽略市场均衡,将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其次,基于市场均衡的角度制订就业政策。高校及相关部门,一方面应重视研究就业市场,深入调查研究当前就业市场的均衡状态,找到影响非均衡的主要因素:是商品价格导致的需求问题、还是工资率导致的供给问题、或是毕业生的生产效率问题,等等,从而通过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应避免本本主义,仅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考虑就业问题,既然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在制订就业政策时,就应当考虑它们的利益,积极发挥其促进市场均衡的作用。在当前就业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的状况下,更应该如此。最后,整合其他经济政策促进就业均衡。在一经济体内,任一经济变量的变化都将影响市场均衡。为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积极了解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经济政策,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以适应劳动力的需求趋势。另外,高校及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参与到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制订中,以使相关经济政策能更好地考虑到就业市场的均衡问题。

第5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因为体育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所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与其他的专业既有着共同性,又有着特殊性。所以只有将体育教育专业级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进行基本的吻合,并加之正确的引导,认真探究,才会使得初次的就业率得以提高,使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尽可能一致。本文针对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级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倾向研究,可以分析出在毕业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体育教育专业更科学、更合理的设置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河北省的四所体育院校: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体育系、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的2009级大四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380份问卷,收回370份,有效问卷3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而在其中男的有262份,女的有104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期望具有地理、区域优势吸引的趋向性

随着教育制度及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可以实现“双向选择”,这也改变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其更愿意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观念来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城市。调查显示,愿意在离户籍较为近的地方进行工作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这有一部分是父母的意愿,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在离家较近的地方社会关系网较多,这样不管是工作还是其他事做起来都会比较容易和方便。而毕业生愿意在毕业院校所在城市工作,这可能是因为河北省的经济更符合学生的现实期望,而因为在4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对这个城市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以这个城市相比其他陌生城市吸引力更大一些。去西部地方发展的毕业生,主要是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东南沿海城市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但却无法避免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这对毕业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呈现多种多样的类型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其本身是师范类专业的一种,而其中一个任务便是为学校培养体育师资力量。但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其并没有把自己的就业定位在教师这个行业,在就业期望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学校之外,公务员、读研究生、企业、私人教练、自己创业等都是毕业生就业的去向。如图1。国家及地方政府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制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很多学生都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而体育专业的人才具有敢拼、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创业中往往会有更突出的表现。近些年来,体育俱乐部数量不断增加,该方面所需要的人才不断增多,但俱乐部工作相对而言并不稳定,尽管该工作较为容易,但很多学生并不把它作为首选。毕业生呈现多元化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源在结构上的多元化;二是分配制度改革破除了师范生原有的限制政策;三是社会大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和倡导,促进了体育专业人才社会化发展。

(三)毕业生就业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倾向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有3.5%的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下,67.3%的学生选择“3000-5000”。通过这些表明了河北省的体育院校学生对就业期望还是比较理性的,能够务实的看待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社会价值。而选择5000元以上的学生占11%,这也说明了有部分学生对经济意向有较为高的要求,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渴望拥有一份能够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这也受到了自身及社会条件的制约。

三、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倾向因素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在对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形势的认识”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有着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就业较为容易。而其实这也实际的形势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体育院校学生在就业形势上较为严峻,这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要对就业形势要有理性的认识,不能盲目的保持乐观心态。但也不能过于悲观。要积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从而使得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占据有力优势。

(二)就业观念价值实现的影响

由于就业观念的实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形成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是受到主体利益及需求的制约。河北省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价值观念的选择方向上也存在差异。约有6.87%的学生其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国家需要层面;23.26%是希望能够实现自身价值;而二者都有所考虑的占到了39.29%。这些也证明了学生在毕业考虑时会根据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树立相应的价值目标及价值追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期望方面更倾向于离户籍地较近的城市,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有少部分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选择去较为贫困的西部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的选择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仅局限于做教师这一行业。尽管教师所占的比例也是较大的。这也主要跟个人的就业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缺乏更深入的认识。这就需要学校做好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补充学生该方面的不足。

(二)建议

第6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1.1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不愿意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职生

66.7%的企业对此持肯定态度,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校园招聘,他们招聘人才显得更加谨慎,不愿招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高职生而增加企业的开支和花费时间、精力。高职生没有经验,是企业不愿招聘高职生的主要原因。

1.2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更愿意招聘担任过学生干部或班级干部的高职生

58.3%的企业表示特别看重这一点,金融危机,让众多企业纷纷倒闭,让企业更加感觉了解到需要引进最有能力,最优秀的人才来为自己工作。杭州韩进口贸易有限公司的孙经理表示,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绩效。同时,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职生更懂得换位思考,站在领导者的立场想问题,减少抱怨,有利于上下级和谐相处,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1.3金融危机下,企业更看重高职生哪方面的能力

41.7%的企业看重高职生的创新能力,25.0%的企业看重人际交往能力,16.7%的企业注重高职生时间管理能力,17.6%的企业注重学习能力。金融危机,部分企业倒闭是由于其不懂得自主创新,没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实力,导致在危机面前无能为力而倒闭,让现存的企业深刻了解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1.4金融危机下,企业录取高职生后,是否会将其直接放在重要的岗位

41.7%的企业对此持否定态度,25.0%的企业表示会,另外还有33.3%的企业表示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见,大部分企业不会将其直接放在重要的岗位,浙江新世界国际旅行有限公司的经理表示,大部分高职生都比较心浮气躁,“眼高手低”,他们会将其先放在基层的岗位工作,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基本流程,同时考验一下他们是否具有勤奋,踏实,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更加重视高职生身上所具备的精神状态,才会委以重任,希望高职生能够不要只注重“眼前”,而应着眼于“将来”,先放低自己的身价。

1.5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更加重视高职生的知识面

66.7%的企业对此持肯定态度,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倒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闭门造车”,以致在危机到来时纷纷倒闭。因为现代经济是“全球经济”,他们更多需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前经济形势的高职生,高职生应该以所学主业为主,与其他相近专业的、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作网状连接,形成“蜘蛛网”。企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1.6金融危机下,企业看重高职生那些方面的素质

50.0%的企业重视高职生的心理素质,33.3%的企业重视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16.7%企业看重自学能力。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企业更加看重高职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否具备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表现出的坦然态度,是否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1.7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特别强调高职生的对企业忠诚度

100%的企业强调高职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危机面前,企业更需要的是能与企业共同努力度过难关,懂得发挥团队的力量,不会随便跳槽的人才。拥有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的高职生,并做好为公司长期工作的准备的人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留得住的人才”。

2调查结论

企业出现“招工荒”,有一部分原因是其将“门槛”设的过高,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高职生所具备的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金融危机下,企业更加需要有社会实践经验,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强的高职生。他们注重高职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高职生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高职生素质的核心。

同时,企业特别看重高职生是否具备的勤奋的品质,他们更需要懂得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具备脚踏实的、坚持不懈精神的高职生。

知识经济的时代,呼吁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高职生应该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博大的战略胸怀,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心理素质属于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思想道德,智力开发,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企业更加注重那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具备责任心,懂得发挥团队的力量的人才,需要“留得住”的人才。3建议

从以上的调查结论,我对高职生就业提出以下建议:

(1)高职生应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一些兼职的工作来增加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应该做好自我定位,清楚自己就业方向,到相关的行业实习,提高自己实际操作能力。

(2)高职生应该积极参加学生干部的的竞选,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等,很多企业招聘时都写明“学生干部优先考虑”的要求。

(3)高职生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勇于突破思想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4)高职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勤奋,踏实,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勤奋。企业更需要勤奋的人才。

(5)高职生不应该“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传外事”,同时要了解世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一些财会、安全、商业、保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敢于接受挑战和面对失败,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并能力积极地找出应对困难的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具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的坦然和镇定。

(7)高职生准备去一家公司面试前,应该问自己是否做好为这家公司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清楚这家公司吸引你来应聘的理由,如果认准了一家公司,就应该全力以赴为之工作,而不要随便跳槽。

4高职生就业前景展望

金融危机,虽然给高职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高职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更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高职生思想前卫、视野宽广、专业性强,容易接受先进的技术和新思想,不论大小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有真本事、专业水平高的高职生。杭州巨创网络公司的高总表示:“只要能力与素质达到企业的要求,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出努力,不论学历高低,我们都会考虑录用。”

高职生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求职地位,主动改造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一味地盲目闯荡“才市”。高职生们更应该向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标准去努力,适时充实自己,只有这样,高职生的求职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杨立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路探微[J].现代企业教育,2007,(10).

[2]潘懋元.金融危机应引起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反思[L].中国教育报,200946.

[3]管健.金融危机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J].考试周刊,2009,(32).

[4]梁丹.浅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J].成功•教育,2009,(6).

第7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高校数量很多的一个省份,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河北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不理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之后大学毕业生与日俱增,河北省在2003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12.33万人,2006年是23.8万人,到了2014年竟达到36.78万人,比去年多出1.28万人。再加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2014年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造成现状的原因主要有:

(一)专业实训课程落后、培养目标不明确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这共性,但更应突出自己的特色,高职教育的优势在于实践性、实用性、操作性,但是在凸显高职毕业生就业优势的实操方面,却发现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注重实训教学,但实训教学中仍然使用着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的口头传授、板书演示为教学手段,首先大大量的理论灌输给学生,老师演示操作,学生进行模仿实践,学生们基本上能学会、学懂,或者有一部分能学精,但这样培养出了的学生创新性不够。其次,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学目标要求。高职院校教学仪器和设备与企业第一线存在很大程度差距。学生通过学校教学很难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和先进技术,学生学到的技术一到社会上就是落伍的技术,或被淘汰的技术,这样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顺利就业。最后,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不够深入,主要停留在毕业实习,并且毕业实习的岗位往往和所学专业并不吻合,甚至还有的学校到企业参观,也美其名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应该融入到学生在校专业学习的尽可能多的环节,让学生能时时的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企业的信息。

(二)毕业生指导工作不到位,学生就业心理还不成熟现在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人数增长,不仅是包括高职高专毕业生大幅增长,还有本科层次毕业生人数、硕士研究生。这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增加了很大压力。于此同时,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均衡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毕业生不成熟的就业心理,不合实际的高期待也造成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不尽人意。就业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扭转,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毕业生应当改变自己的求职心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过于集中,还要认识到,中小企业和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却求贤若渴,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水平的思路

(一)高职院校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结合区域特点,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办学特色,进行合理的定位。教师应能传授行业发着经济发展的新内容和新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熟练掌握本教学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正确认识本专业发展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把新的教学内容融入进去。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认真设计教学情境,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同时,要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在具体教学中还可以要求企业人员参与到学校的实训教学中来,把企业一线的技术要求展现给在校生,并在实训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职业技能,避免出现学生所学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树立区域性就业的观念首先,政府应从未来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前编制合理的人次需求计划,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人才战略目标,引导毕业生合理就业。其次,高职院校也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各个部门要树立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观念,建设专业的、职业化的指导队伍,并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的就饿指导培训,并要克服困难,深入到企业中、行业中和区域经济研究中,了解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形势,拓宽就业思路,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抛去好高骛远的不正确心态,懂得学好一样本领,应用一样本领,提高一样本领的道理。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一线的工作岗位,培养他们正确的认识和信心,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平稳走上就业岗位,融入社会。

第8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使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凸显,学生多把实习时间用于寻找工作。对此,各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深入基层与用人单位了解信息。使实习与择业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整各类招聘会的时间,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与求职时间,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问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一、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表现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的毕业实习、就业分配带有计划性和指令性,接收单位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吻合,就业单位如期安排落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则是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以追求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不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其结果是,部分企业囚经济利益的驱动,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或者是在收取费用的前提下接受;有的企业缘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技术进行保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只能自寻实习场所。在自寻实习场所中,有的实习场所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就业形势严峻,有的学生就把毕业实习变成了寻找就业岗位,为满足有录用意向单位的要求,在实习单位从事与专业要求完全无关的工作。在目前“就业率指挥棒”的控制下,学校对此大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005年5月,笔者对广州地区6所职业学院2002级4977名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占44%,学生自找实习单位达到56%(见表1)。

对实习单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的调查发现,完全对口的占55%,基本对口的占36%,不对口的占9%(见表2)。

另据周大现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参加供需见面的时间和参加次数比较多,不少学生毕业实习后期的主要精力、时间都花在择业上,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

二、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因

自1994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由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调整为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在目前人才市场不太规范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每年的上半年比较频繁,而每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正是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毕业生的择业与实习相冲突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无心实习,全心应付各种招聘会、面试及用人单位的测试。

此外,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据统计,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1%,与普通本科院校84%的就业率相比有较大差距。哟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2OO3年专门下发了文件,文件指出: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从2003年开始,对连续3年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专业总数。哒一文件的出台,引起了高校领导对就业率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把就业率看成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将“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对就业率的过分追求,使得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发生矛盾时,教学工作包括毕业实习主动为就业工作让步。

三、解决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矛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毕业实习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社会生产手段高技术化,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培养出大量以智力为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流程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另外,笔者从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不满意的素质与品质排在前5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62.6%)、责任感与使命感(55.6%)、爱岗敬业精神(52%)、动手能力(42.4%)、社交能力(37.4%)。而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可在毕业实习时得到锻炼。因此,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应正确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以便采取措施,把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有部分学校采取在校企结合、产学合作单位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这种形式下的实习效果比较理想。近几年,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实践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围高职教育办学的楷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企结合、产学合作的模式只限于少数学校或少数专业。多数学校或者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还是采取其他形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安排毕业实习,要考虑的不但有专业对口、操作机会、企业接受意向等问题,还要考虑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的结合问题。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缺乏了解,在选择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偶然性。如果学校在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前,能深入社会基层、用人单位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相应专业用人单位的生产、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状况,不但能为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实习单位,而且有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选择毕业生,真正做到毕业实习与择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变得不太现实。学生的毕业实习不但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实行学校安排与学生白找相结合的模式。不但要集中安排,还要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其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灵活选择,包括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首先要考虑实习单位是否与实习内容一致,不能为择业而实习。对这类学生,学校要严格审批,要求学生按实习要求来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不按要求交实习手册、实习日记、实习鉴定表及实结的,不给实习成绩。绝不能让学生以自找实习单位为由,把整个实习阶段用于寻找就业单位。

(三)规范招聘时间、形式,提高择业效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多数学生从毕业前一年的11月份一直到毕业时的6月份,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奔走于各个招聘会,不但毕业实习受到影响,而且参加招聘会的各类费用也不少。建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根据高校的教学特点,明确规定各类招聘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年5月份以后进行,各用人单位不得提前面试。在此时问前只接受书面材料,根据书面材料进行初步挑选,若需进一步面试,要求应试者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丽试。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及信息服务

第9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1.政策宣传。可凭借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域发展带动学生就业的优势,主动引导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北部湾区域经济就业,服务家乡建设。通过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周、编制《就业导刊》、不定期张贴政策宣传海报,经常更新就业网站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宣传政策,提供咨询等方式,有力提升地方就业帮扶政策的知晓度,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2.讲座熏陶。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及优秀毕业生到校开设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求职技巧指导、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专题讲座,培养毕业生就业素质。3.活动养成。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创业圩日等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与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胆识,养成学生就业素质。

(二)“三指导”增强学生求职技能

1.课程教学。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列为各专业公共必修课,40个课时,2个学分,纳入教学计划。其中,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大三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同时开设《创业实务》等选修课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需要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求职技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客观认识自我,摆正心态,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2.实习动员。该院将实习动员大会作为就业的重要工作,由系部、班级组织召开毕业生离校实习动员会,从实习要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定位、提高就业陷阱防范,做好就业准备。3.专题活动。以第二课堂作为增强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活动,如:模拟面试大赛、职场装扮竞赛、求职信写作比赛、创业策划书比赛、营销大赛等等专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

(三)“三渗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将就业教育渗透到专业建设中。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当然委员,参与专业设置、各专业招生计划的讨论与确定,将就业需求作为开设专业、招生人数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就业部门每年都向教学部门提供各专业社会需求情况、企业用人要求分析等相关信息,为教学部门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各教学系部每年都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研讨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倒推课程设置,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所培养的毕业生对行业岗位适应性与针对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就业能力。2.将就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中。该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各专业实行“2+1”、“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实训实习,既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实现了“预就业”,将人才培养与就业融合在一起。3.将就业教育渗透到校企合作中。该院先后与广西联通公司、广西梦之岛(集团)、顺丰速运集团(上海)速运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设了“联通班”、“梦之岛班”、“顺丰班”、“仙茶美班”、“天业航空班”等等订单班,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四)“三方法”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跟踪指导

1.与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要求,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应主要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通过这些部门为户籍所在地未就业的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和提供相应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政策宣传知晓度及学生参与度等原因,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造成毕业生离校后信息缺失,致使就业统计和服务管理难度加大。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可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厅等主管就业工作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在承接项目、资源互换、信息共享等方面紧密合作,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信息衔接工作,也可以使高校的就业政策宣传工作更及时、全面。2.做好动态跟踪管理。目前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但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以后更改了电话号码,这就直接导致后续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无法延续开展。因此,开展离校未就业学生实名登记工作应实行学生动态跟踪管理,随时做好信息更新管理。同时,可将传统的电话联系跟踪调查方式与QQ账号联系、微信账号联系等方式结合起来,使动态跟踪管理学生信息更高效、便捷。3.实施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可通过实行困难生就业帮扶实名登记的方式,掌握困难群体未就业学生信息资料,对未就业困难群体实行重点帮扶,并针对不同类型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和帮扶方案。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给予“一对一”帮扶,优先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单位,并积极帮助他们申请过渡期求职补贴、生活补贴等,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女生给予个性化帮扶与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应聘成功率。

(五)“三措施”帮助离校未就业学生尽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