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护理美学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美学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美学基础

第1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一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它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较好地丰富了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能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板书、挂图、文字等信息都集中到课件里,使内容丰富翔实,加快了知识传递速度,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把抽象具体化,便于理解。

第二,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利用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由静变动,使教学丰富生动,多样化,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在良好的状态下声图并茂地自主积极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的书本,而是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可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的新技术、新知识,使学生能深入拓宽学习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尤其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可以将临床中的标本图像、音频资料、患者典型症状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五,多媒体课件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使教师更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更专注于课堂的听讲,而不用忙于记录课堂笔记。并且还具有易保存、易携带、可重复使用、可复制转载等优点,保证了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深得同学的喜爱、好评。

二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一,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难以统一规范,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所做的课件质量难以保证,应进一步加强学习。

第二,多媒体教学虽然生动丰富,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了。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合理地进行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媒体的累加,会造成学生过多地关注声音、影像,都忽略了对图片、文字的认知,从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第四,多媒体教学需要输入设备(电脑、笔记本、U盘)、输出设备(音响、投影)、电力设备(电源、电池)等多个环节共同协调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在这方面,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对场地、设备的要求较高。

三 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学教学的方法

第一,精选课件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做课件,注意多媒体课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传统教学要与多媒体课件优势互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作用,教师要掌握使用课件的量和度。教师应在适当时间,运用适当的方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到因时制宜。

第四,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这些原则在Richard.E.Mayer的著作《多媒体学习》中有详细的阐述,包括多媒体认知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和个体差异原则等。这些原则都是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过的,可作为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参考,从而提高护理学教学的效果。

第五,培养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人才。要定时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做到能熟练掌握简单故障的排查和处理,保障多媒体设备持续、有效地运转,为护理教学保驾护航。

第六,多媒体课件要与实训相结合。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操作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安装了摄像镜头,来配合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实训操作的步骤,而后在模型或真人上演示具体操作及要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摄像系统看清教师的每一个精细操作。以静脉输液操作为例,从如何寻找血管、定位、消毒,到进针角度及深度、固定等步骤,都可以通过摄像系统清晰地投影到大屏幕上,直观形象地印在学生脑中。而后学生到实训室在模拟人上反复练习,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存在的相应问题。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中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把它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当前乃至未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牛永红.多媒体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06)

[2]Richard.E.Mayer.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第2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多媒体项目教学法;应用效果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因此如何将教学技术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有效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相关技能,而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相关要求[1]。本文主要针对本校护理学专业的两个班级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予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本校2012级护理学专业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名;对照组男女比名12:42,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6.3±1.2)岁;研究组男女比名18:36,年龄15~18岁,平均(16.4±1.3)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本校2012级护理系学生;均主动配合相关课程的安排及任务;均在学校相关课程安排批准的前提下完成[2]。排除标准:不配合相关课程任务安排的学生;教学目标及任务不同的班级学生;无法完成相关研究教学方案者;中途退出教学任务及教学安排者[3]。

1.3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于学期开始前制定相关教学任务及阶段教学目标:针对教师群体开展相关多媒体教学技巧及知识的培训,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并接受观念的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于课前设定教学目标及内容,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课件,根据实际教学重难点予以设计,通过课件形式向学生展示临床案名,并针对学生各种方案予以相关解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观察指标 采用回访表的形式针对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情况予以分析,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能力、团队精神、分析能力及参与意识等;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4]。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 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能力、团队精神、分析能力及参与意识等反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情况 研究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能力及信息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情况 研究组学生理论成绩为(76.39±9.24)分,操作成绩(83.94±5.68)分;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70.49±9.61)分,操作成绩(79.64±6.74)分,研究组学生各项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教学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是将临床常见病名及典型问题作为任务形式,按照学生的理解及知识积累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难点[5]。本研究中针对临床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项目教学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研究组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即准备好教学相关资料,包括课程中的案名实践,学生的解决方案讨论及任务分配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材料的分析与讨论,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难点,因此研究组学生的课程接受度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中针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情况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直接通过影像资料展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应了解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的同时能够促进其配合度的改善。同时项目教学法中要求学生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采用多媒体播放形式予以解答,学生在课前及课后需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才能较好的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寻求平衡点。研究结果中针对两组学生的实际考试成绩予以评级学习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组学生理论成绩(76.39±9.24)分及操作成绩(83.94±5.6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49±9.61)分、(79.64±6.74)分,说明研究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课件内容的播放了解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课件安排的相关项目提高自身操作能力,此研究结果与魏红虹在相关文献中的研究结果相类似[6]。本研究中未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情况予以分析,即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优劣势需经过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多媒体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明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咏梅.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

[2]宁文帅.多元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

[3]张永莉.浅谈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多媒体的体会[J].科学咨询,2013.

[4]单桂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

第3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儒家和道家,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第十二章);这一阐述导向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主要方向,即着重体现平淡素净,简洁醇厚的气质,以广泊宁静的心包容万象,洗净铅华,收敛虚浮,回归自然。且中国美学重视美育与德育的统一,强调审美的教化[1]。从医德角度看,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其神志,无欲无求。”这一要求,与中国美学的精神是一致的。

护士要具备自制、从容、娴静的心态,沉着、进取、忍耐的素质,以及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职业道德。成为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的白衣天使。并将自身的美德修养运用到对患者身心的治疗和护理上。中国古典本文由收集整理美学对培养护士职业人格和心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中国美学的理论来源

中国哲学重在对生命的感悟,视宇宙和人生为浑然一体的大生命[2]。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这一精神内涵,与医护人员以保护生命为神圣职责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致的。儒家美学强调人与宇宙、与自然、与群体以及与自身的和谐,在和谐的基础上建立适度的原则,力求使人情感舒适、情绪稳定,将“安、定、静、止”的工夫充其极[4],儒家之美,即追求这种个人与社会、宇宙、自然和谐宁静的天下大同。道家美学强调自由奔放的精神气。庄子痛感生存的不自由,欲望的蛊惑和知识的羁绊,使人丧失了真实的生命意义。他追求“天放”于宇宙和自然之中,浑然忘却物我对立的自在境界,在超脱、博大中体验游鱼之和乐[6]。同时,道家倡导的饮食休息和锻炼的方法,以及从琴棋书画、茶道以及畅游山水之法,也能直接用于护理养生之中。禅宗美学展现物我两忘的圆融之境,即“自在圆成”的审美境界。中国传统艺术中有大量禅味浓厚的作品,欣赏之,在一片安详宁静中,便能抚平紧张、动荡、烦躁与疲惫的心神,还生命以能量。

2?护理美学的产生和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1?护理美学的产生

南丁格尔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护理学,并将其自身独有的人格魅力转化成护理美学理念渗透到护理理论与实践中,在20世纪80年代,大众对审美的逐步深入追求,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关注与研究,很多临近学科也在其中不断的或多或少的联系起美学概念,现在人对健康标准的重新认识也使得社会对护理中美学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追求,护理美学应运而生。

2.2?护理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关系

美学属感觉认知学,美育是在感性直观和情感体验中培养性情与操守。相比指令式、规范化的伦理教化,更具感染性和有效性。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将美育与德育更有效的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护理教育之中,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欣赏运用到对患者身心的治疗之中,也是医学护理人员面对现代化医学模式转变需要及时调整并掌握的综合素质。随着现代化医学护理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有了更高的期望,患者入院后,首先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抑郁、消沉等心理情绪,有些甚至无法控制自身情绪,易怒、暴躁、凡事迁怒于他人等极端态度,护理工作者在传统的基础护理程度往往不足以应对各类患者,因此,护理美学不仅可以及时有效的调节护理人员自身情绪,也会感染患者。有研究显示,对住院病人进行相关调查,结果病人对护士形象美中满意率最高的为仪表(90.18%),最低为人文关怀(60.94%);语言美中患者对心理沟通满意率仅51.23%。这就要求护士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患者当作单纯的自然人。护士不仅要具备娴熟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操作技巧,良好的美学素质会很大程度挺高服务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恢复。

2.3?护理美学的临床应用

整洁健康的外在形象是护理美学的第一扇窗,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抵触情绪,增加亲和力和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外在仪表,在服饰,仪容,姿态,风度等方面多加锻炼,仪容以古典淡雅为主,中国传统美学中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诗境为灵魂,融书法、诗歌、绘画与金石篆刻为一体。其中以山水画陶冶性情最佳。国画擅用笔与墨,在挥毫之间,利用线条的流动飞舞,来展现个体生命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空灵、自由与淡泊,护理人员可在观赏过程中,感受从画面中流淌出的蓬勃生命力,胸揽万物的豪情,沉静崇高的意境,回归自然的安定纯朴等,这一特征也被李泽厚称为“人的自然化”[7]。中国山水画、诗歌、书法,很多都注重表达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意识[8],都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在欣赏中做到真正亲近自然,身心安顿、天人合一,继而开阔胸襟,感悟生命的蓬勃生机和舒展心性的空灵自由。久而久之,护理工作者可从内而外展示出恬静,淡雅,大气,文中等优秀品格。

语言是护理美学中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简洁的、节奏适宜的谈吐也有助于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十分强调音乐在塑造性情上的重要作用。人们在自由自在的音乐天地里遨游,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身心的纾解和满足,并在音乐的欣赏中完成性格的塑造和人格的提升,沟通自然,是培养人安定静止气质的最佳途径,思维清楚,表达才会流利,语言善于变化,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采取足够的时间来倾听,不急不躁,在了解患者自身特点后,采取因材施教,构思谈话方式,技巧,适当提问等方式,让患者有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灵活多变的沟通技巧是每个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品质。

护理过程中,娴熟的专业技术是一切美学得以致用的基础,必须科学严谨的操作,护理工作者的精湛技术水平往往更能让患者信任,病区的环境是患者心理情绪的又一重大影响因素,上述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各种运用,同样也可以用于患者,比如在病区展示中国山水画、诗歌、书法,适时的播放传统音乐,从环境到个人,让患者充分感受五官的审美需要。

3?本科及以上护生的护理美学教育

这部分护生须掌握艺术欣赏背后的美学理论,了解中国思想精髓。艺术鉴赏还可增添书法、古典舞和诗词等,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论基础和渊源,更好的把握艺术表达的精髓,并自觉将审美修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尝试去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和伦理道德培养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在护理专业教育中的运用。

第4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护理美学;儿科门诊;预检;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护理美学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从护理角度出发,研究护理领域中的审美规律和护理过程中美学现象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护理美学是医疗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美学与护理学相互渗透的产物;是美学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和落实;是触美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于一体的交叉应用学科[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美学日益被护理界所重视,重视护理美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不仅反应现代护理发展必然趋势,也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及护理人员素质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把美与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拓宽服务渠道,不断地应用美的心灵、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来满意病人对美的需求,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增进医患和谐,树立医院和医护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1 护士美的心灵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儿科门诊预检护士站在医疗第一线,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规范、人格素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留下第一印象。来院就诊的患儿及家长,我们不论经济、地位、年龄、职业、容貌等都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应一事同仁。用我们的爱心、热心、真心、细心、耐心,塑造好护士美的心灵,就必须做到: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言行举止,有为小儿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小儿及其家庭提供帮助,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患儿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护士美的心灵是情感美、情操美、诚实美、宽容美的综合体现。

2 护士美的形象

儿科门诊预检护士是患儿及家长来到医院后接触的第一位医务人员,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职业,并且多为女性,其仪表、态度、言行等对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以及治疗效果存在着直接的影响[2]。如何维护好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必须做到:优美的体态,整洁合体的衣着,端庄文雅的举止,亲切和蔼的面容,持重的语调,轻盈而敏捷的动作,节奏适度的步履,表现出热情而冷静,急救处置镇定而不慌乱,在动中求得动态中的稳定,塑造美的形体仪表[3]。使患儿及家长感受到美,同时也感觉到在护士的处置下放心安全可靠,对病情也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反之,会使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失去信心,不但不起到美的效果,反而使患儿及家长心理或感观上产生厌恶,美的也被视为丑的。影响社会对护士这一职业的评价,甚至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及信誉。

3 护士美的语言

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相互间思想和情感最基本、最普通的工具。儿科门诊预检护士美的语言常常可以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来院就诊的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祖辈们的心肝宝贝,一旦生病,比他们自己生病更为焦虑、急躁、担心甚至激动,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因此,我们应充分理解患儿及家长心理特点,耐心其进行交流沟通,消除不良的情绪,但在语言上充分体现出感情的交换,对患儿要有同情感,才会懂得语言美的应用价值。例请您……您的孩子哪不舒服,对不起,请稍等一下,用优美、亲切的语言与富有同情心的态度,就是病人最好的安慰剂。反之使患儿及家长丧失对护士的信任、尊重,甚至给家长精神上带来痛苦和压力,产生憎恨、怀疑,影响治疗效果。总之,护士美的语言是一首歌、一首诗,给患儿及家长一种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健康是追求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最佳状态,体现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所以,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灵活、恰当地运用美学知识,因势利导,因人施护,提高医院文化,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创造和谐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虹.护理美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130.

第5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护理美学 护理素质 仪表美 美育 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59-02

1 一般资料

最近几年,我们儿科的护患关系十分融洽,病儿家属反映护士服务态度好,工作热情,细心周到,技术高超,病人得到了优质服务与护理,来到我科治病感到温暖亲切,心情舒畅,后来护理部来调查病人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率。2010年度满意度平均为97%,2011年度平均为96%,2012年度平均为98%,一位外地来的年轻母亲说;我这孩子到多个医院治病,唯有你们这里的护士 ,没治病之前,见到你们,就给人一种信任感---你们的仪表。

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反复多次住院,最后临终前躺在了我们护士的怀里,含笑而去。她的母亲最后说‘感谢你们在我女儿生命的最后阶段给了她最好的护理,锦旗上写着“精心护理,人民的天使”。

2 护理质量要求

2.1 陶冶护士美好的情操。

护士学科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十分重视护士的品德教育。她说:“我们要求护士正值、大方诚实、庄重。没有这几条,就没有基础,则将一事无成。”这说明一个护士不但要有内在美,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护士的内在美是情感美、外在美、宽容美的综合体现。 对护士的要求,要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统一。而内在美是心灵美的重要部分,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的表现。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们都要以“假如我是病人,假如我是病人的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那么我们的医患关系将会更和谐,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

2.2 塑造护士良好的形象

2.2.1 要求仪表;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有良好的护士形象。我们医院要求护士一律淡妆上岗,不准浓妆艳抹,穿好护士服,护士鞋,戴好护士帽,不佩戴首饰,举止适度大方,讲文明,和蔼可亲,面带微笑,温文而雅,表现出良好精神状态,给患者产生一种安全,舒适,放心的感觉。从而体现白衣天使的美感。给人产生个人形象和医院形象融为一体的美感。进行各项护理工作要稳,准。因此,护士在工作时做到”四轻"讲话轻,走路轻,打针轻,开关门轻。

2.2.2 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负责,尊重病人,热情服务。

2.2.3 语言;要求护士语言表达简练,准确,语气和善;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护士的语言能体现出对病人的关怀性,爱护性,而患儿的护理工作更具有特殊性。我们的工作态度,得体的言语都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护理工作,让患儿和家长时时刻刻体会到在医院,象在家一样温暖,亲切。要让他们喜欢我们,从而才能能够配合治疗,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2.4 要求技术精益求精,一针见血。

2.3.1 护士操作前,要向病人家属解释可能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及目的和过程。

2.3.2操作过程中我们为适应小儿病情发展快,爱哭,爱动,不好固定,血管细少以及患儿家长带来的压力等特点,我们不仅要技术熟练,精益求精,动作轻柔,稳,准,快,而且还要提高护士的观察疾病能力和紧急抢救应急能力,如果操作失误,应主动道歉,已取得谅解,从而得以配合。

2.3.3 院内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等技术操作比赛和培训,以提高技术操作技能,从而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的病痛,得到患儿家长的肯定与赞扬。

2.4 建立良好温馨和舒适的环境,如院内走廊墙壁画有卡通图案,同时设有一些可爱玩具和图书,以减少幼儿的恐惧和哭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通过以上几项护理措施。美的熏陶和美的感受可以让患儿从中得到亲人一样的温暖,家人一样的温馨。儿科护士与护理工作呈现给患儿的,将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3 讨论

3.1 美育对护士的作用

护理美育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培养护士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兴趣,提高护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美育具有教育净化等作用,我们不间断地对护士进行美学教育,陶冶了护士的情操,从而美化了护士的形象,激发了护士的上进心与责任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3.2 美学对病儿的作用和功能

美时刻存在与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护士高尚的品德,美的形象,工作的顺利完成,组成了护士特有的美,给患儿以美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同时美有利于病情的好转,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心里上的失落感和其他不良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情绪上的愉快,我们认为护理美学十分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尤其是孩子的早日康复和医患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浅谈护士语言美学 》

第6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10062)

摘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在教育革命逐渐深入的环境下,已经广泛地为一线教师和学者所关注。以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为例,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身体发育及学习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改进多媒体技术应用方法的意见。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教学 视力 学习效果

2010年教育部指导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人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教技 [2012]5号)文件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 标是“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 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 的水平显著提升”。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我 国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纷纷兴建了大量的多 媒体教室及多媒体网络教室,并对学科教师 进行了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使得多媒体教学 在部分中小学进入了普及阶段。但是,随着 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发展,它在教学过程中,甚 至在学生身体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出来,专家和学者们对此的讨论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多媒体教学在普遍教学中的弊端。归纳起来,多媒体教学在普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三点:一是学生和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性,二是多媒体技术容易限制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三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类是关于多媒体教学在个别学科教学中的弊端。这类讨论更关注的是对本学科性质的研究,即多媒体技术对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结合笔者在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后文简称“罗外”)初一年级组的实习经历,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与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改进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罗外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是广东省一级、罗湖区重点中学,地处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观念处于全国前沿,在日常教学中能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

该校制订的《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发展规划(2007-2012)》中提出“积极稳妥地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45岁以下教师100%具有熟练地信息技术使用的能力,5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100%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达40%以上”的目标在2013年已基本完成。

罗外教学楼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音频输出设备、投影仪等;实验楼的教室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则以液晶电视代替投影仪。学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室,搭建了英语网上自主学习平台,硬件设施相当齐全,具备了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工具使用率很高。其中,英语课对多媒体技术要求最高,包括多媒体演示课件,试听、跟读软件及网络学习平台等,而体育课则多为室外课,基本不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为最主要的呈现形式,视频、音频、动画等其他手段穿插在演示文稿中,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材料,也为课堂注入了活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所产生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罗外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多为演示型投影仪,采取集中照明的形式。充足的采光或是光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能够保护学生的视力。但投影屏幕也会受到影响,投影内容不易识别,尤其是投影机的亮度低于1200ANSI流明时,情况更严重。就此客观条件而言,在投影仪使用过程中都要拉上窗帘,关闭教室内的灯具,以增强可视度(如图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为10小时左右,仅早读20分钟及课间不使用多媒体,学生为了方便,课间也不会将窗帘拉开。这样一来,教室每天都处于昏暗状态,而学生用眼时间并没有减少。如在历史课堂上,学生需要阅读课本,并根据多媒体课件做简单的课堂笔记,有时甚至需要当堂做一些练习。长时间在这种照明条件下学习,由于长期的视觉疲劳引起了视力下降。关于多媒体教学对师生视力的影响,研究教育装备配置及临床医疗的学者对其都有讨论。艾伦等学者在《多媒体教室光环境对师生视力影响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多媒体投影仪设备摆放位置的计算及光照度和对比度的研究,认为多媒体教室“采光不足”成为影响学生视力的主要原因。丁秀文在《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正确处理》一文中通过临床研究也指出电脑的普及使用及多媒体教学会对学生视力产生影响。据笔者统计,罗外仅初一年级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眼睛近视,如初一(14)班有59人,其中18人戴眼镜。这些学生并非初中才开始近视,这与长时间在照明不良条件下用眼学习有关,因为深圳各小学基本都实现了全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事实上,这并非深圳市中小学生的特有情况。有学者对2002~2005年重庆市学生体检资料中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9. 6%,2005年为66. 6%;7~9岁学生2002年视力不良率为25. 8%,2005年为44.5%;城市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学生视力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学生视力下降率逐年上升,且日益向低龄化发展。而演示型多媒体设备的广泛普及所造成的教室光照不足成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依赖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忽略

深圳市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因此其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各中小学硬件设施配备齐全。罗外初中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多媒体教学。这使得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学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罗外教师说:“这里的孩子从小就习惯了教师用ppt上课,如果现在不用ppt上课,他们就不听。”

而学生对多媒体的依赖往往会走人一种误区,即忘记了多媒体设备是“辅助工具”,而对应该关注的教学内容有所忽略。杨革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多媒体教学在信息传播上具有“程式化”特点,会不自觉影响教师的课堂节奏,使课堂由传统的“人灌”趋于“人机共灌”,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主要表现为:(1)课堂上关注图片、动画、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多于文字描述;关注课外内容多于课本内容。这是因为,在课堂时间和课堂内容既定的情况下,信息量的多少与学生对每个信息的关注度是成反比关系的。学生觉得既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注入了生动的元素,那么扩展课外知识就应该是题中之意,所以他们更愿意关注这些。反过来,正是由于这些元素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对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这些依赖更多地表现为对上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依赖,而非课本教学内容。(2)学生对课堂笔记的忽略。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直接板书,展示教学重点,学生几乎同步书写笔记,以获得必要的提示性内容和重点知识。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都是以图片、动画、视频和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出现的,教学进程连续流畅,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尤其是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会使问题更加突出。大多数学生选择课下将多媒体课件拷贝过去,代替传统教学中记笔记的学习过程。这固然提高了课堂效率,可是由于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因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强化。

三、教学建议

(一)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

现在中小学普遍使用的多媒体设备还是投影仪和幕布,但有些高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已经采用触摸技术的LCD多屏液晶显示器或大屏一体机来代替投影仪和幕布,这样能够保证教室充足的采光度,有效地解决了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同时将板书与多媒体融为一体,可以减少师生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但多媒体技术硬件设备应用于教学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初步估算,仅大屏一体机,市场价在一到两万元左右,以罗外初中部为例,全校一共42个班,购置费用就需要四十到八十万元左右,在包括安装费、维修费等固定资产折旧项目一定的情况下,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有能力的学校可以考虑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二)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技术使用观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本质只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提高课堂效率,扩大教学信息量,刺激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为课堂注入生动、活泼的元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把握这一本质,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技术使用观,创新多媒体教学形式。首先,充分考虑学科性质,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多媒体,同一课程中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多媒体。以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应该厘清哪些内容使用多媒体更好,哪些内容则不必使用多媒体。比如,文化史的课程,涉及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会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而政治史,则主要涉及大量的人物故事,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亦或是学生的表演等形式展现;经济史的内容则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其次,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不能喧宾夺主,成为所谓的“全能媒体”。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可配合传统教学,将板书重点直接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笔记。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安排合理,主次突出,运用图片等材料要慎重,确保学生关注的重点在课堂需要了解的知识点上。

(三)探索其他教学形式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功能分流

第7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和谐;护患关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护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当今社会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成为了护士必须掌握的问题。以下就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几点浅见总结如下。

1 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美的仪表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护士在实施操作时,应尽量以美的举止呈现在患者面前,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在最佳状态[1]。在护患人际交往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规范自己的职业礼仪,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服饰整洁、微笑服务,以增加对患者的人际吸引力,提高亲和力。在护理患者时,应做到护理操作的精益求精与护理艺术美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动作协调、准确、流畅、敏捷;体现对患者的尊重,符合患者的利益。护士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职业礼仪还可反映出自己敬岗、爱岗、对岗位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并且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起到了一种桥梁作用[2]。

2 正确运用谈话技巧

在语言交流中,要正确运用谈话技巧,与患者交谈时多用鼓励话语,配合适当的接触、抚摸等表示对患者的关注和安慰。多采用开放式谈话方式引导患者谈话,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行为、态度等来影响患者的心理。对一个新入院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敏锐观察力,注意患者的情绪反应和表达方式,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等,与患者谈话态度要和蔼,介绍病区环境时,面带微笑的讲解。给患者做心理疏导,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感时,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不可单刀直入的谈及疾病,可先从工作、家庭、生活入手,逐渐深入,适时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知识,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运用启发式语言,诱导其说出内心感受,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3]。

3 情商在人性化护理中的作用

情商高低对护理工作可产生直接的影响。护理工作者稳定的情绪、高昂的工作热情、文明的语言及微笑的面容,对患者有积极的感召力,从而减轻其病痛,消除烦恼。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进行护理服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肋骨骨折患者常主诉胸痛,若护士只简单地告诉患者创伤后胸痛是正常的事,导致患者想进一步了解病程发展、并发症、预后及危险因素等的欲望被打消,阻断了护患情感交流,阻断了患者参与早期诊治的行为。而具有高情商的护士则会抓住患者这一主诉,正确识别患者情绪,主动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创伤的程度以及疼痛的处理办法,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发展和诱因,使患者消除恐慌不安的心理,积极参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护士也能够更快地取得患者的信赖,增强理解和沟通,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和护患关系,可以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4]。

4 加强专业素质,领悟现代护理观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医疗护理知识,对患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观察、了解,判断其病情和需要,帮助医生诊断,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追求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学的新境界[5]。护理人员不仅为服务对象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服务,也从细微处予以极大的人文关怀。现代护理观中的美学思想具体表现为:以尊重护理对象的权益为美,以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为美,以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为美,以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为美[6]。从美学的角度上讲,要求护士在工作时把服务对象看成一个整体的人,利用护理美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使护理美学达到为人体护理服务的高尚境界。

5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营造良好护患氛围

为患者服务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文关怀,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细节,努力营造出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文环境,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情感上获得愉悦,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患交往中,护士的人文关怀应充分体现到护患沟通的语言里、落实在护理行动中,尊重患者的意愿,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亲人般的关心和温暖,可以帮助患者预防疾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护理服务内涵,融洽护患关系。

6 讨论

人性化护理体现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既可体现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而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即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信念的尊重、对患者个性的尊重,真正了解和掌握患者需要,提供适合个体服务;做到医护人员与患者同在,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依赖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为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保障,而且还能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愉悦患者的心灵。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李秀峰.护患沟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12): 953.

[2] 李叶英,巴金华.护士礼仪与护患关系.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4): 84.

[3] 蔡永琴.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9).

[4] 张香娟.人性化护理与护士情商的培养.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2(7):63.

第8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护理美学;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临床及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

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3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高质量生活要求的欲望更加强烈,因此,临床及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充分体现护理的美学,具体措施如因此临床护理审美应做到: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已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已老。因此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我们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状态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护理程序[2]。通过护士美好的语言和亲切的交谈,与患者沟通,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康复。

3.1建立社区老年健康咨询中心 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老年的自我保健。如饮食的烹调,营养的搭配,娱乐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建立保健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组织专家进行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保健杂志,建立老年健康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使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

3.2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感 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使养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和风尚,让老人事事处处都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帮助老人建立价值观、满足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根据观察,老年患者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好转,是不是不行了等等。这时护士要主动接近患者,帮助他们挂号,取药、取送化验标本,热情接待,解除孤独感对住院卧床的老年患者,应经常变换,使其能做些轻微的活动,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谈使患者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他们对医院的的信赖,解除了焦虑,增强了恢复健康的信心。

3.3热情周到的护理 马克思说"热情体贴和蔼可亲的举止,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由于疾病老年人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低沉,固执,爱发脾气。对老人医务人员应加倍耐心,热情,更加体贴,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就能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严密注视病情发展 对疾病的细微变化,护士都要严密观察,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合并症,所以要加强护理,根据不同的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如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交叉感染,故作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刺激。吸人性或坠积性肺炎时,可采用经常翻身拍背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气温的变化,注意衣服的增减,以免受冻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其它器官的疾病。

3.5饮食护理 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应当是低盐、低脂肪或低糖,充足的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种蔬菜、水果等的平衡膳食,力求色香味俱佳,易于消化,有营养。采取少食多餐方式,从而增加食欲。

3.6为患者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 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因此,住院环境要逐步家庭化,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患者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是日复一日的基础护理,它体现了护理职业道德美、技艺美、人体美和人性美,是专心致志的临床护理,是充满着智慧的健康教育,是争分夺秒的危重患者护理,是充满爱心的临终关怀。护理美学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更体现了护士是关爱与健康的"白衣天使",护理事业也将因此而发展得更为美好。

参考文献:

第9篇:护理美学基础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3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单是因为美的事物养眼、养耳,更在于感官的愉悦能够使人们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效果,即美感效应。实证表明,人的心理状态及周围环境关系着人的身心健康,心理紊乱、情绪低落、周围环境的脏乱都可导致疾病的发生,而美感效应则能够怡养人的身心,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树立审美意识,培养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已成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重要内涵。因此,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还必须加强美学修养,从4个方面入手,把护理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护理美且赏心悦目,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护理服务。

崇高的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有的品德情操,它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职业表现与成就起着决定性作用。较高的职业操守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是忠实于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内在决定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具有善良、宽厚、仁爱的品德,对患者一视同仁、真诚相待,及时了解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排忧解难;当个人利益与患者以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应该服从患者及集体利益,从而体现护士的高尚医德和仁爱之心,彰显完美的白衣天使形象。

熟练的业务技能

业务熟练是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护理作为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职业,它要求护理人员在具备系统完整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理论及应用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现岗位的技术标准与要领,以稳、快、准、好的操作动作使患者减少痛苦,并在心里上感到满意、信赖,产生安全感,从中透视出护理技术之美。具体而言,输液前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能体现语言美;“三查七对”,一丝不苟的无菌技术能体现严谨美;铺床时中线对齐、四角平整能体现外观美;体温单的点圆、线直、洁净、美观等能体现精细美;抢救患者时镇定自若、忙而不乱、准确熟练,肌肉注射时快进针、针,慢推液能体现和谐美等。

良好的外在形象

人际交往中,仪表、举止、言谈是人们首先接触的外在形式,如果外在形象引起了人的美感,则有助于对内容的接受。

仪表是人的容貌、衣着、修饰的统一,可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大方、自信、健康、稳重的护士仪表形象,可以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使患者感觉亲切、可信赖,浓妆艳抹、穿金戴银、衣帽不整,则容易让患者产生拖沓、不负责任的感觉,失去患者的信任,拉开护患之间的距离,给工作造成被动。因此,护士上岗时应保持衣着清洁、平整、合身,内衣或裙子的下摆不外露,衣到膝、袖至腕、发不过肩,略施淡妆。

举止包括人的动作幅度、速度、体态、表情变化等。护士的行为举止对患者的思想情绪和治疗信心有着微妙的心理影响。稳重的站姿、轻盈的步态、温馨的笑容、关切的眼神,都会增加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好感和信任,从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工作中的语言虽然不像音乐那样诗情画意,但可以使患者产生情感效应。美的语言,可以使患者产生轻松、愉快、自信的心里,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的情绪,有利于解除其心理疾患。为此,护士必须重视语言学习,加强语言艺术修养,能够积极运用恰当、通俗、温馨、美好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

创造清新怡人诊疗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