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爱情对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横冲直撞好莱坞》昨日已爆笑上映!这是一场"好莱坞冒险之旅",黄晓明、赵薇、佟大为组成"二货天团"在好莱坞开启了一场"像电影一样"的奇幻旅程!飞车、美女、搭讪、香吻…一切看起来都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美好!……等等,超级逗比大剧透想不想知道?哈哈,不卖关子了,下面小编为您独家揭秘啦!
1、我打败了湖人队的里克.福克斯。
2、这里是五星级酒店?明星是招待所么?
3、这他妈的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
4、我是来找女朋友的。
5、我就是一个站在一囤沙漠里的,稀里糊涂的大傻逼。
6、那个是巨大的鞋子吗,是的,我想确认一下它是干嘛用的
7、这要是在电影里面,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8、我靠,你机械战警啊。
9、这要是个电影的话,这条蛇会咬我的屁股,然后小明会趴在我屁股上帮我把毒给吸出来,我就获救了。
10、开心点呗,你干啥呀。
11、祝福你们啊,甜蜜的一对。
12、再见了,宝贝。
13、生活不是好莱坞电影,生活中的爱情会搅得你不得安宁,会不顾及一切地成全对方,生活中的爱情没有什么幸福保证,也没有什么命中注定,不会有好莱坞式的美好结局。
14、我第一次真心希望大伟说的是真的,这一切都只是个荒谬的好莱坞电影,而不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身上。
15、你告诉我要相信直觉。
16、黄晓明:干嘛要穿裙子啊,佟大为:人家喜欢这样子嘛。
17、不许动,联邦调查局。
18、如果这是一部电影,那肯定是剧本都没写就开拍了。
19、Easy as pie.
20、电影让你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他的那个人。
下面就带您细数一下,佟大为在片中到底用到了哪些电影中的经典对白:
NO.1 飞机上,大为眉飞色舞地对初次见面的晓明模仿他的女神,《破产姐妹》中的Max:"What”s up, bitches!"一句"贱人们,在干嘛呢?"完全抓住了Max的神韵,堪称凯特戴琳斯的真爱粉。
NO.2 同样在飞机上,作为好莱坞资深影迷的大为依旧滔滔不绝向晓明介绍《ET》是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前五,并作出片中伸手指的经典动作:"E.T.Phone home."(ET,打电话回家)初次见面,一个大男人对自己做这种动作,实在让小明哭笑不得,只得躲进厕所,也引来了后面一连串的乌龙。
NO.3在赵薇、黄晓明被黑帮追赶,千钧一发之际,大为突然驾车出现,一句:"Come with me if you want to live!"(想活命跟我走《终结者》2)实在是施瓦辛格附体,吊炸天!还有消灭坏蛋,身穿紧身裙,骑着哈雷,念出那句比起帅更加搞笑的:"Hasta la vista, baby"(再见 宝贝)同样来自《终结者》2.
NO.4大为在片中无意卷进一场好莱坞电影的试镜,终于圆了自己的电影梦。一时激动,表演毫无章法,两句毫不相关的对白脱口而出:"I”m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泰坦尼克号》)以及"To infinity, and beyond!" (宇宙浩瀚 超越无限《玩具总动员》3),让现场所有人一阵懵圈,差点被当成神经病赶出去也是醉了。
NO.5被很多观众津津乐道的酒吧这场戏,也是经典电影台词聚集的一场。三人误入酒吧,被一群"地头蛇"团团围住,本想解围的大为却不合时宜的来了一句《玩具总动员》中探长胡迪的经典台词:"Reach for the sky!"(举起手来)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惹来了大麻烦……
NO.6只见壮汉怒目而来,大为急忙解释了一句"I”m a dude playing a dude disguised as another dude."( 我在假扮一个正在假扮别人的人)这句则出自同样是动作、冒险、喜剧的好莱坞著名电影《热带惊雷》。只是能听懂他在说什么的人可能就只有他自己了。
NO.7壮汉仍不罢休的拎起大为,见状不妙,大为只得搬出女神朱丽叶罗伯茨护体,没头脑的来了一句她在著名爱情电影《诺丁山》中向休杰克曼表白的台词:"I”m just a girl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 asking him to love her." (我只是一个站在男孩面前请求被爱的普通女孩),那么温馨感人的表白,在大为略带东北味的英语中魅力锐减,结果可想而知,不说还好,一说更糟,居然让壮汉以为大为在挑衅他,彻底被惹怒了……
[关键词] 消费语境;文化经典;文化认同;价值多元化
《白蛇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之一,经过自唐代以来的历代改编和时代的洗炼,已成为四大爱情传说中最深入人心的神话故事,被公认为中国民间文学的经典范本。其故事文本叙述有着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价值观,和独属中国神话色彩的魔法设定,这样的建构使《白蛇传》的故事文本非常适合影视剧的改编。改编自《白蛇传》的电影《白蛇传说》,据院线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10月份登陆影院的9部中外影片中,《白蛇传说》凭借3 100万的票房成绩连续荣登周票房冠军,截至10月21日其总票房已超过2亿。①《白蛇传》被一拍再拍的前提下,电影《白蛇传说》票房传奇的背后是消费文化和经典改编的一次成功共谋,是在充分尊重市场消费法则的基础上,将社会消费心理学成功运用于文本改编和影视制作中商业运营和文化创新的共赢。
一、视觉特效中的注意力经济
文学经典可以被当下大众一而再消费的前提是媒介传播技术的不断更迭所带来的视觉体验的不断翻新超越。在这个信息超速发展的时代,一切似乎都在过剩,而唯有人的注意力是稀缺的。在过剩而造成的激烈商业竞争中,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众商家竞争的焦点,谁最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谁就容易在商战中胜出。电影是以视觉消费为核心的产业,它将大众读了千百遍的经典不厌其烦地一演再演,而大众依然买账的原因就在于影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体验,抓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最终让他们心甘情愿甚至迫不及待买票,进影院。
对此,电影《白蛇传说》的主创人员有着清醒的认识,注意力经济原理被充分运用于影片的全程营销中,无论是影片的预告片还是影片的相关宣传和后续报道都将视觉特效作为宣传的重点。2011年9月底为影片上映预热而打造的预告片中,大约2分钟的片长将幻界收雪妖、仙山浮景、夜景战蝙蝠王和水漫金山等几场大戏尽收其中,在视觉特效的浮光掠影中,斑斓的色彩拼接、魔幻情景的逼真展现、水漫金山的磅礴气势立刻就镇住了驻足观看的行人。影片上映后,各界对《白蛇传说》反映的后续报道也以视觉特效为中心。影片海外市场的反映,着力强调西方媒体对特效技术水准的肯定和赞叹。权威电影杂志SCREEN评价《白蛇传说》“融神话气势、东方神韵与现代特技为一体,营造了好莱坞灾难大片的视觉表现。”《好莱坞报道》则称赞其为“中国的CGI盛宴。”而国内市场的反映也聚焦在影片以魔幻特技对千年神话的再现,并获得专业电影人的认可,以最佳视觉效果入围第四十八届金马奖。
影片《白蛇传说》共投资1.8亿,重金聘请国际顶级特效团队倾力打造,用真功夫+新特技营造出新奇超验的视觉效果。全片总共1 800个镜头,电脑特效镜头就占了1 500个之多。如此多的特效,并未使影片落入空洞的技术展示,特效在创作中有明确的功能服务:一是打造逼真仙境背景,二是强化武戏效果。影片中用电脑特效描绘出的山河、城镇、楼阁、庙宇等背景,鲜活灵动、层次感强,为这段流传了几千年的爱情故事填补了唯美如梦幻的仙境和繁花如锦的尘世,让观众的想象和情感真实地落脚在影像创造出的第三空间中。特别是夜河大战蝙蝠王,小桥流水、雕楼画舫、绿树红灯等中国元素悉数被运用到武戏的背景中,繁多而不迷乱。在江南水乡这样婉约繁锦的夜景中上演法海大战蝙蝠妖的武戏,画面炫目,气氛诡谲。随着情节的跳动,动与静、美与丑、和谐与破坏多种悖论元素冲突撞裂,超越看者的想象力,步步扣人心弦,回味无穷。
《白蛇传说》的电脑特效是为强化武戏效果,而不是代替武戏的展示,使影片的特效摆脱了隔空对轰、大而不当的窠臼。片中打斗动作由程小东亲自负责设计,功夫明星李连杰亲身演绎,利落的身手、飘逸的僧衣和幻化的场景相得益彰,被电脑特效强化后视觉效果更是惊艳,兼得中国武术力度之美和佛学洒脱之神。逼真的幻境和武戏特效使《白蛇传说》对文学经典的改编别具一格,宏大磅礴的特效景象,生猛奇幻的动作打斗颠覆了以往电视剧版《白蛇传》黄梅小调的印象,使影片呈现出中国好莱坞式魔幻商业大片的势头。
二、文化身份认同下的现代诠释
在《白蛇传》的故事原型被一改再改、一拍再拍的前提下,电影《白蛇传奇》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怎样把一个观众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改编得新颖而不空洞、现代而不雷人。让人欣喜的是,本次的改编并没有盲目地追求颠覆、创新。如果仅仅从核心故事和核心矛盾上来看,《白蛇传说》的所有核心都和我们熟知的白蛇故事严丝合缝。改编的重点放在白娘子形象和爱情主题的现代阐释上。影片对故事基本框架的保留,能够让观众体验到故事流程的顺畅性,没有什么磕磕绊绊的不解之处。而对白娘子和爱情主题的现代演绎,则让观众在情感诉求上寻找到一种时代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满足感。这种脚踏实地的心态、绝不好高骛远的改编,不仅保留了传统故事传说的传奇性,还增添了其现代元素,大幅度提升了影片的娱乐性和认同感。
大众消费者在现代经济中的权力意义被无限凸显,其价值取向成为文化产品生产、设计和销售的“风向标”,只有能够获得消费者文化认同的产品才能够取得竞争的绝对优势权。②此次改编在白娘子形象的处理上力图在主角、主题诠释上与当下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达成一致。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以纯情为故事突破点,赵雅芝所饰演的白娘子以其温婉贤淑的传统气质赚尽观众们的同情和眼泪;电影《青蛇》则以痴情的纠葛为入戏点,将陷入中女性的妖气媚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此后现代主义的迷离妖艳之美赢得观众的眼球。而《白蛇传说》中的白素贞对爱情的态度则具有“80、90后”人群的冲动傻气和感性至上主义,不再是一个不食烟火或儒雅或妖娆的女神姿态,而是会为爱做傻事,为爱不顾一切,为爱蛮不讲理,有血有肉的女子。在宣传和营销上,《白蛇传说》自始至终都将“80、90后”人群作为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声称影片所塑造的白娘子形象和要传达的爱情理念,是对“80、90后”性格特点和价值理念的一种艺术化显现。
对于爱情的诠释,编剧并未止步于此,新版许仙一改往昔的被动、愚昧、怯懦而转变为坚定相信爱情、捍卫爱情的男子汉。当法海告诉许仙刚才的白蛇,就是他的娘子时,他不再是战战栗栗地害怕,而是坚定地说,真爱无人妖之歧――他冒险上金山寺为自己误伤的素素偷仙草;许仙上金山寺不是法海欺骗或挟持的结果,而是为了救白素贞去偷取仙草。《白蛇传说》里的爱情不再是白蛇报恩或白蛇单方付出的传统故事而是一个双方彼此深爱,愿意以生命捍卫对方的现代传说。片末,夕阳下黄圣依扮演的白娘子抱着已经不认识自己的许仙流下眼泪,――“为什么要对你掉眼泪,你难道不明白是为了爱?”是的,这不是赵雅芝的,也不是李碧华的《青蛇传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那些陷入爱情的人也好、妖也好,同样因为爱情,留下过或喜悦或悲伤的眼泪。对于我们仅此而已,无关对错、无关伦理也无关理智。
三、明星效应运营下的角色设置
自《白蛇传》的故事诞生以来,白蛇和法海的斗争一直成为故事演变流传的主要矛盾。无论从最初,法海作为正义的代表,为保一方平安,施法镇压兴风作浪的蛇妖;还是到最后,白蛇作为自由的象征,为捍卫爱情对法海的反抗。历代版本对白娘子和法海的矛盾处理上,始终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意识开放、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的社会。个性是流行的标签,情爱是顺其自然的事, 本无法海式的阻隔,也没有谁有权利这么做。所以对作为佛教高僧的法海何以那么无理取闹对白娘子和许仙死缠烂打,现代人在理智和情感上都很难理解和接受。改编如果依然以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叙述视角来处理白蛇和法海的主要矛盾,无论在艺术上还是观众接受上都难以取巧,何况出演法海的是当前武打明星李连杰。
当下文化消费行为特别是影视产品的消费中,对某位明星的迷恋和追慕是刺激大众去影院观影消费的重要因素。李连杰是中国影坛近20年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荧幕英雄”,英姿飒爽的风姿和干净利落的功夫为其在众多的影迷心中,树立起感怀天下、侠骨柔情的大侠形象。他出演法海是《白蛇传说》的重要卖点,法海形象的改编如果与李连杰经营多年的荧屏形象相背离,众多影迷绝然不会买账。
购买行为之所以发生,是消费者先有了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某种愿望,然后才开始实施购买行为。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刺激――反应公式,也可写作s(stimulus)― r (response),无论是消费习惯的形成还是购买动机的产生,都离不开s-r公式。③没了购买的刺激,消费行为就无从发生。在时代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明星定位的双重作用下,《白蛇传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法海形象:他对世人有救民于水火的仁爱,对弟子有温情倦倦的父爱,最后也有对妖孽感怀天下的慈悲。在电影中白蛇和法海的矛盾不再是简单的善恶之战,双方的动机都有善的、合理的因素。白蛇追求真爱,为爱痴狂,法海职业除妖,平安百姓,两个人的行为都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符合当代人“存在即是合理”的价值观。
除了李连杰,作为一部商业大片《白蛇传说》针对各个层面观众群的口味,打造出复式多维的明星阵容:上有李连杰,中有各路钻石配角,下有林峰、文章,可谓老少通吃、打击面广。统观影片的明星阵营,为凸显娱乐性,笑星群体占据半壁江山,笑星的角色定位和明星定位相统一使整部剧“笑果”百出。能忍作为新创作的角色,其定位和扮演者文章的荧屏气质相契合,有树袋熊一样的稚气、木纳、憨呆。青蛇伶俐“鬼丫头”的荧屏形象也与扮演者蔡卓妍“小萝莉”的明星定位相吻合。贴合演员定位的角色创造和改编使影片中能忍和青蛇的对手戏“笑果”突出。特别是文章饰演的能忍、呆头呆脑却频频爆出幽默台词,常让观众乐不可支。如能忍被青蛇邀请“做朋友”的窘态、变身过程中的“萌”样和青蛇古怪精灵的“淘”样都通过台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笑点最多的一幕是许仙到白府提亲,以杨千、杜汶泽牵头的各路笑星所组成的“亲友团”发挥自身优长,极尽搞笑之能事。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将这些影视形象和自己心目中的明星对号入位,在对明星身份定位的再确认中获得一种认同的满足感。角色添加和明星效应的组合,不仅保留了《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厚重感、传奇性,也在细节上玩出了新花样,屡屡让观众体会到了新鲜、有趣,从形式到内容都大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质感。
注释:
① 中国电影网:_。
② 闫宁:《论民间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软实力》,《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2期。
姐妹情
华语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兄弟情”,却鲜有经典“闺蜜”。黄真真想借《闺蜜》分享女性心理话题――女生间的友情更复杂,有爱有嫉妒。“闺蜜间的感情是‘我们都差不多’就好,‘你太好我就不舒服’。”闺蜜感情看似脆弱,但在某些关键时间,彼此又是最坚强的后盾,比如女人失恋的时候,有无闺蜜情形会大不一样。
《闺蜜》的剧本写起来很不容易。
黄真真的电影,剧本都是她自己完成。在她看来,爱情戏更容易写,“男女之间就是吵架、嫉妒、我爱你、你爱我。”但写闺蜜的戏,太戏剧化就显得假,对白必须生活化。黄真真找自己的闺蜜吃饭,拿剧本中的问题问她们,把闺蜜间的讨论记录下来,创作剧本时,她会和编剧团队再演一遍,为的就是写出真实细腻的对话。
黄真真希望演员之间也能有“真闺蜜”的感觉。选择陈意涵、薛凯琪和杨子珊出演,是因为她们三人的气质很相似,“海报摆上去,观众会相信她们就是闺蜜”。三位演员此前其实并不相熟,黄真真在剧组正式开工前,特意留出两周时间让她们彼此熟悉――让她们一起吃饭、喝酒,聊心事。正式拍摄时,三位女主演只要有一个人不在现场,其他两人也会找不到――三人一起去洗手间,一起在道具房里睡觉。通过拍这部戏,三人变成了好朋友。
为了让对白更生活化,黄真真现场鼓励演员把对白调整为她们自己觉得最自然的表达方式。“我想抓到最自然的感觉。”黄真真说。
不只是女人戏
电影《闺蜜》描述女人间的友情,但不排斥男性观众。“没有男性,女人的世界会少了很多话题。”《闺蜜》中的男人戏由钟汉良、吴建豪、余文乐分担,三个男主角带动感情的起伏,没有他们,影片中闺蜜间的吵架就难以成立。“男性观众看完后,会了解女性之间的友谊到底是怎样一回事。我相信很多男观众也想知道女生们在一起聊些什么。”黄真真对男性观众的热情很乐观。
《闺蜜》在中国台湾拍摄,“选择台湾的原因是前作《被偷走的那五年》在台湾拍摄时,找景很方便。”黄真真说,《闺蜜》并没有特意指明故事发生在哪里,“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闺蜜之间的感情。”影片想传达的信息是:《闺蜜》中发生的故事并不局限于某一地,而是普遍存在的。早期作品《六楼后座》中,黄真真就在追求这种感觉,“把电影拍得像一个生活片段,让观众感觉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不同的是,《六楼后座》探讨青春和成长,探讨怎么面对生命和学会负责任。《闺蜜》则聚焦闺蜜间的感情,讲述她们的友情和爱情。
《闺蜜》中的三个女性均近30岁,她们怎么看待爱情和婚姻代表着大部分年轻女性的态度。不管是内地、香港,还是台湾,年轻女性都面临相同的问题,“三地女性的困境是一样的”。如何破解困境,黄真真没有在电影中给出答案,她认为一部电影应该启发观众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电影直接给答案,有点土。”
无需讨好观众
转战内地后,黄真真变成了爱情片导演。她说这并非刻意转变风格,她拍片“从没有计划”,碰到喜欢的主题就拍,不会“铺垫事业”。来内地发展也不是主动而为,四五年前就已经有内地公司打电话找她。
黄真真来内地后拍摄的两部电影《倾城之泪》和《被偷走的那五年》,片中都有“绝症”这一情节安排,黄真真由此被人戏称为拍绝症的导演。说起个中原因,黄真真表示,第一部戏《倾城之泪》是命题作文,制片方要求一定要“哭到死”,“还没写剧本,就被片名限制死了。”黄真真回顾说,《倾城之泪》作为自己来内地发展的首部电影,“能做到那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关键词] 文化观念;Titanic;生命;爱情;文明
影片Titanic以主人公Rose与Jack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及Titanic豪华客轮首次出航的壮观与悲剧为主线,给观者以思想的洗涤,10多年来该片获得了一系列奖项,观者也从多种角度对该片进行了分析。在Titanic沉船事件近100年之际,笔者尝试从文化观念视角进行解读,以获取对影片Titanic更新、更进一步的理解。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制度及观念(精神)三个层面,其中观念是最核心的层次,下文从生命、爱情、文明几个维度解读影片中传递的文化观念。
一、生 命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无法避免。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及面对死亡的态度却千差万别,影片从以下视角向我们传递了关于生命观的理解。
视角一:影片开头阶段,有几句对生命理解的对白:“I figure life is a gift and I dont intend on wasting it.You never know what hand youre going to get dealt next.You learn to take life as it comes at you.To make each day count.”这些对白的意思是,生命是一份礼物,不能浪费它,我们不可能准确预知明天,因此要学会接受当下的生活,要让每一天都有所值。其传递的生命解读是:生命是宝贵的,需要倍加珍惜,生命也是现实的,需要把握和享受,这是对生命价值更加现实的理解,是对生命过程的积极阐释。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奔跑的镜头,它传递的生命含义是:生命需要积极争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视角二:影片结尾部分,有一段经典对白:“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Youre going to go on and youre going to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ing towatch themgrowand youre going to die an old,an old lady warm in her bed.Not here.Not this night.Not like this.You must do me this honor...You must 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ouldnt give up,no matter what happens,no matter how hopeless.Promise me now,Rose,and never let go of that promise”.对白中Jack希望Rose别放弃生命,并要求Rose答应永远遵守诺言,Rose对Jack作了承诺,保证永远不放弃生命。正因为如此,尽管主人公Rose一度认为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但当她发现Jack冻僵的脸之后,她醒悟过来,她知道自己要生存下来,她向返回的救生船吹响了求生的口哨。Jack当然也渴望活着,渴望回到自由王国,但最终选择死是为了让Rose能够生存,得到更多的幸福,他对生与死的理解及行动令人肃然起敬!Rose在面对死亡时由胆怯到麻木,再到对生存积极努力,“Rose推开那个飘浮的木头,开始用尽全身的力气吹哨”,在她的理解中,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关心自己的人和自己关心的人,她为Jack而活着,这是影片中传递的对生命更深、更高的理解。
在影片中,Jack用自己的激情、年轻的生命及对生命的朴实理解为Rose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洗礼,使Rose认识到,只有与Jack相处的时候,她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Jack让她懂得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并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影片通过他们在危机中表现出的思想与行为向人们传递对生命过程及生与死应有的积极态度。
二、爱 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理解,影片对此表现得淋漓尽致。My Heart Will Go On是一曲回忆的、欲挣脱世俗追求真爱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相信每一位经历过爱情洗礼的人在听到这段音乐时,都会被它再一次感动。通过这首乐曲,我们仿佛读懂了超越生死的爱,感受到了无尽的悲情,影片主要通过以下视角阐述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视角一:影片通过对比的手法,将Rose选择贵族的爱和Jack之间的爱作对比,来表现人间朴素的真爱。Rose这个集美貌与聪慧于一身的贵族千金,毅然抛开名誉、金钱和地位,与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画家相爱,这看似偶然,其实却是必然,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追求自由和浪漫真爱之心。Jack挽救了Rose的生命,也挽救了Rose的灵魂,当Rose对Jack说“等船靠了岸,我跟你走”时,Rose已完全摆脱了金钱和权利的俘获而获得新生,爱情使Rose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新的生命,而灾难的发生使爱情得以升华。“You jump,I jump”,这句经典对白既挽救了生命,又唤起了爱情,这场灾难给许多人带来了痛苦,同时也对人们完成了一次爱情的洗礼,它传递的爱情观是真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视角二:影片通过Titanic沉没的大背景,以生命为代价来衬托爱的伟大,告诉我们,当面对生死离别的时候,怎样奉献爱情,爱情的真谛并不仅是两个人在一起快乐活着,还应懂得把自己幸福的机会甚至生命让给别人。灾难发生后,Rose放弃了生的机会毅然跳回即将倾覆的轮船去陪伴没有机会逃离的Jack,而Jack最终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Rose,并鼓励她继续活下去,这些向我们传递的是人间真爱,是真爱的至上表达,只有强烈的真爱才能体现“爱情价更高”的内涵。Jack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让Rose获得幸福,但是Rose又不想和Jack分离,他们之间相互告别;当Rose对生命麻木之时发现了Jack冻僵的脸,她醒悟过来,她为了Jack,为了这份爱情,而选择了生存下去。这些都是真挚爱情的如实写照,它揭示了爱情的至高境┙纭―奉献与牺牲。
视角三:影片中除了主人公Rose和Jack的爱情外,还提到了几对老夫妇感人至深的爱情,这是患难爱情的见证。在巨轮即将沉没、人们争相逃命的危难时刻,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夫妇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忙于逃命,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而床上另一对年迈的夫妇则静静地相拥而卧。或许只有到这个时候,人们才会理解“老伴”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 与所爱的人同眠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它告诉人们在爱情长跑及其多彩生活中,应学会惺惺相惜,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真爱。
古今中外,爱情都是个永恒的、令人心醉的主题。爱情是神圣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缘模但仅有爱情而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可靠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当“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在宝马中流泪,不在自行车上笑”等择偶观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时,我们需要呼唤如影片中那样的真正爱情,因为真爱是人性美的重要体现。
三、文 明
文明是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它是个历史概念,必然反映历史现实并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文明主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分,下文从观念视角探讨影片中传递的文明内涵。
视角一:道德水平是文明的重要标尺。美国人伊文思夫人将自己在救生艇上的座位让给了一个孩子和她的母亲;男人们默默放弃生的希望,将生的希望留给弱者;救生艇上的妇女和孩子们为丈夫和父亲哭泣等,这些行为都是道德文明的重要体现。而细野正文粗暴地推开别人,强行乘上救生艇,卡尔先是用钱后又抱着别人的小孩,声称是小孩的惟一亲人,他们的行为却与道德文明背道而驰。 影片中通过这些对比,告诉人们什么是文明行为,给人们以价值观的洗礼。“妇女儿童优先”,这是英国人奉献给世界的一个让人感动的文明规则。在Titanic的海难事故中,据统计数据表明,有69%的妇女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但社会学家波普诺在一本书中写道:“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此相应的是,二等舱乘客的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轮船的头等舱主要由有钱人住着,二等舱乘客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这表明,文明发展有其阶段性与现实性,影片中传递的是文明规则的应然表现,而文明规则的实然状况则是文明规则与财富、权势和声望等生存规则矛盾的结果,而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低就必然成为文明的重要尺度。
视角二:人性与责任是文明的重要表征。影片中,让观众心灵深受冲击和洗礼的是人性的善良和船上工作人员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巨轮即将倾覆之时,那些忠于职守的工作人员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始终竭尽全力地组织抢救工作;乐队在人们各自逃命之际却一丝不苟地继续他们的演奏,总设计师安德鲁一直到最后还在愧疚中记录着沉船的准确时刻,白发苍苍的老船长平静地与Titanic一同沉没;一位父亲深情地亲吻小女儿之后,泪流满面地与亲人诀别;一对贵族老夫妇在死神来临时紧紧相拥含笑而眠,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等。影片通过这些场景以折射人性之美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这里人性与责任已然成为文明的重要表征,并指引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视角三:实事求是是文明的历史实现。甘地曾经说过,“文明的要义不在于获取更多,而在于自觉地放弃。”如果Titanic的船主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那么这艘巨轮也不会因为高速行驶而遭遇灾难。Titanic事件表面上看来是船撞到冰山,实际真正的冰山却是船主内心的浮躁和虚荣。如今的人类面临各种生态危机和社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没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追求物质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同时没有考虑到信仰、伦理、美德等文化观念层面的适应性,没有考虑到文明的历史性。影片中传递的求真务实思想是文明实现的精神指引,也是文化观念的重要内容,它期望人们在各类社会实践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积极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 赵圣辰.《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支点[J].剧作家,2007(01).
[2] 刘嘉.论《泰坦尼克号》中美的体现[J].文学教育,2007(03).
[3] 张恒涛.泰坦尼克的冷酷[J].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2009(02).
[4] 蒙.我心永恒――电影《泰坦尼克号》赏析[J].新世纪文学选刊,2009(08).
爱在秋意正浓时
《晚秋》也许对多数韩国以外的影迷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可是在韩国国内,1966年李晚熙导演拍摄的第一版《晚秋》,早已被誉为韩国艺术电影的最高峰,也由于胶片的全部遗失,无缘再现大荧幕,更是被称作韩国电影史上看不见的传奇。
这部由同名经典改编而来的新版《晚秋》,也由于导演金泰勇做了非常大胆的改变。不仅在演员上选择了人气颇高的韩国本土演员玄彬出演男一号,更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汤唯来出演女主角,就连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从原来的韩国搬到了美国西雅图。这种大刀阔斧的变动,使得影片从开机伊始就备受瞩目,让人充满了期待。
关键词: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国化
在中国,莎剧改编为众多的地方戏曲,拿到戏曲舞台上演出形成了莎剧在中国的一个鲜明特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莎翁广为流传的爱情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多次被改编为中国的各种民间戏剧,其中较经典的要数获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的由袁雪芬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该剧将话剧形式的莎剧与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越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了莎剧追求者们和传统越剧狂热者们的共同需求,得到了普遍好评,至此莎士比亚的名字己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起来了”[1]。
一、艺术转型与莎剧的时代性
在中国地方戏曲中,越剧是改编莎剧较多的一个剧种。通过不同剧种的改编,使中国戏曲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局限,找到了更大范围的认知区域,让各具特色的中国戏曲在跨文化交流中彰显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
中国越剧界中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越剧团把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改编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成功地体现了莎剧其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即时性特点,从而为不同语境、不同时代背景的受众建构了理论对话的平台。
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曲调宛转悠扬,服饰清雅柔和,把独特的江南水乡之柔美婉约的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天然的表现范围似乎更宽泛,以这样的风格搬演莎士比亚的经典爱情戏剧《罗》,可以说是为剧本的改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用越剧这种艺术形式演绎莎剧,本身是一次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让观众耳目一新的一次尝试,其需要跨越地域和文化差异,故事情节和人物设计及对白和服饰要实现中国话,适合本土观众的欣赏口味。事实证明,《梁》的改编获得了众多中国观众的认可,该剧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用中国悠扬婉约的越剧长调传达莎翁经典的爱恨情仇,让莎剧中国化、传统化,让中国的莎剧爱好者以新的视角重新体会西方戏剧,让西方的越剧爱好者们领略民族戏曲艺术异化了的表现形式,越剧《梁》是中西戏剧成功对接的经典案例,它实现了跨文化交流的新突破,具有现实意义。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要将《罗》剧的情节改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情节并不是很困难,然而如何将莎剧中的西方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将地方戏曲与西方戏剧融合是困扰改编者的问题所在。
越剧《梁》剧通过采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传达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展现其人物特征。《梁》剧的二位主演袁雪芬和范瑞娟可谓是中国越剧界的泰斗,二位演员通过将大段的唱调放在表达心理情感,刻画内心冲突,细致地讲述了一个柔情似水、肝肠寸断、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音乐与舞蹈为情节的变化及人物内心挣扎、灵魂碰撞做了成功地铺垫,用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演绎了男女主角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厮守的心路历程。
对于莎剧的改编,无论是采用话剧形式,还是采用戏曲形式,大多都是将故事假定在中国古代的某个时期,越剧《梁》剧则把故事设定在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东晋末年。那是一个阶级划分清晰,官僚与百姓对立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爱情自由无从谈及,传统的枷锁把所有人禁锢在那个封建的世界。舞台上无论是花冠裙袄、大袖圆领的女性着装,还是戴乌纱帽、身穿盘补服的官吏打扮,在视觉与想象上,无不暗示了这点,很显然,这是一种很典型的中国化的表达,旨在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从感官上让西方观众很直截了当地知晓中国古代艺术,品味中国历史文化精髓,同时也给莎剧的表演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尝试。
二、主旨与形式的重塑
莎士比亚经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越剧是否具有改编的可能性?其基础又是什么?答案是,虽然各国戏剧都具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但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当这个本质属性归复,无论出自哪里,它将超越国界,最终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2]。中国的编剧们本着尊重原著,忠实于原著主旨,将其改编为适应本土受众们的剧本,故事情节具有中国特色,将莎士比亚的悲壮的爱情观及鲜明的人物性格对比巧妙地植入地方戏曲,有效地改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以舞台装饰的华丽掩盖戏剧精神内涵的贫弱或荒[3]。体现在《梁》剧中,就是反映出“每一个陈述都有一个作者……对话反应使话语人格化”,这个作者也指表演者,“陈述被看做是人们的观念表达,未出现的陈述被看做是另一种观念的表述”[4],即莎士比亚的表达与越剧的表演。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中,当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的死讯后,她瞒过父亲,使计来到爱人坟前,然而目睹着自己昔日的同窗爱人如今却只剩下荒山孤坟时,她痛不欲生,对爱情希望的破灭让她无所畏惧,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实现同生共死的誓言。
祝:“(哭腔)梁兄啊!我们心心相许,原以为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晓姻缘簿上名不标。实指望你唤月老来做媒,谁知晓喜鹊未报乌鸦叫,实指望笙管笛箫来迎娶,谁知晓未报银河断鹊桥,实指望大红花轿到你家,谁知晓白衣素服来节孝。梁兄啊!不见梁兄见坟台,呼天唤地唤不归,英台立志难更改,我岂能嫁与马文才。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啊!”[4]
旁白:“此时天地变色,雷电大作,一阵巨响之后,坟头竟然裂出一条缝隙,英台毅然纵身跃入。旁人拉将不住,但见那坟头又慢慢合上。说来奇怪,天地又重新恢复了平静。从此,人们在万里彩虹、百花盛开之中,见到两只蝴蝶翩翩起舞,相依相随。人们都传说那就是梁祝所化,相爱之人冲破了世俗的藩篱,地老天荒永不再分离。”[4]
一大段唱腔表现了痛失爱人的女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对自己爱情和命运的无助,她不愿一人苟且于世,便用自尽的方式摆脱自己的苦难命运。
女主角一开始面对自己心仪的公子,愿意抛开世俗的观念,主动表示,勇敢地拥抱爱情,从同窗共度三年后,梁山伯与祝英台“几度忘羞露本心,我与你水面成双留俪影,我与你堂前作对拜观音”[4],双双许下爱的誓言。扮演祝英台的演员袁雪芬充分利用了越剧长于抒情的唱调,以及优雅动作的肢体表达,细致入微地诠释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复杂过程。袁雪芬扮演的祝英台不顾世俗的禁忌,大胆地接受梁山伯的爱情,表现了她“离经叛道”的精神。为实现美满的婚姻,她用心良苦,靠自尽躲过父母安排的婚姻,以期与真正所爱的人一同殉情。《梁》剧中的中国式的爱情理念与西方崇尚自由尊重人性的精神有机融合,演绎出一个让人荡气回肠的中国式的爱情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融合,既是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对接和碰撞,又是西方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的交融与创新,更是西方戏剧中国化的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高占.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蓝凡.中西戏剧比较沦稿[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而深究《冰雪奇缘》的故事,其实还大有可供挖掘之处。也许小朋友只能看出“冒险”、“欢乐”、“拯救”、“真爱”等主题,但其实影片中处处体现的“追寻自我”、“做回自己”、“真情消融冻结的心”等元素,同样可以令成年观众心有触动,是一部全家老小都能找到情感共鸣、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之作。迪士尼动画一直引以为豪的动听歌曲与音乐,在《冰雪奇缘》里也发扬光大。影片的歌曲首首动听,配上电影画面观赏就是绝佳的视听盛宴;而推动情节的配乐也存在感极高,为人物情绪的改变铺垫好基础。歌曲与音乐都如此经典。
《冰雪奇缘》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有其惊艳的3D效果。晶莹剔透的冰雪宫殿,漫天飞雪的壮美山林,经过主创的精心制作调整,创造出恰到好处的景深与出屏效果,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置身瑰丽的冰雪世界,随主角共赴精彩的冰雪大冒险,似乎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冰宫里璀璨的冰晶吊灯和飘出银幕、萦绕身旁的朵朵雪花。
迪士尼再次证明,深陷困境的公主和方下巴的王子的爱情故事是永不过时的。无论如何,影片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卡通形象。编导将适度的时代感和女权主义的小情调加入情节和对白中,让这位天真娇美的公主更加丰满,惹人喜爱,估计少女们和她们的母亲都会对《冰雪奇缘》来者不拒。
《冰雪奇缘》拥有纯正的迪士尼动画血统,也许你开场10分钟就知道了结局,但是有趣好玩的情节勾起你的欲望,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一部纯粹为孩子们拍摄的动画片,却展示了开阔的世界观。
【内容提要】
在四面环海、风景如画的阿伦黛尔(Arendelle)王国,生活着两位可爱美丽的小公主,艾莎(Elsa)和安娜(Anna)。姐姐艾莎天生具有制造冰雪的神奇魔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魔法越来越强,甚至险些夺走妹妹的生命。艾莎从此变得自我封闭,并向世人隐藏了拥有魔法的秘密。阿伦黛尔的国王和王后在一次海难中丧生;悲哀的海难过后,艾莎终于到了加冕的年龄,各国王公齐来祝贺。艾莎战战兢兢,唯恐被人识破隐藏了多年的秘密。然而当听说安娜将要和初次见面的南方小岛王子汉斯结婚时,她情绪失控露出了马脚。在此之后她逃到山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冰雪宫殿,而阿伦黛尔也陷入可怕的寒冷之中。
安娜为了拯救姐姐和阿伦黛尔王国,独自来到山中,在山民克斯托夫的帮助下去寻找姐姐的宫殿,开启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观影感悟】
《冰雪奇缘》的英文名是“Frozen”,意思是冰冻的。可是看过电影,你一点也不会感到寒冷,反倒会觉得暖意融融。影片中会使用冰雪魔法的姐姐艾莎,为了不伤害亲人而选择了隐藏和逃避,可是逃避让她更加孤独和恐惧。而活泼开朗的妹妹安娜,一直在寻找真爱,总是用自己最坦诚的一面示人,她不知道姐姐为什么总躲着自己。影片其实遵循了一个经典的故事路径――将误会推向深渊,再用爱去填平它。实际上姐妹彼此之间的感情牵绊从未消失,即使她们数年未曾说话,即使两人相隔两地,她们的内心都坚信彼此仍然珍爱着对方。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冰雪,一边又是暖意融融的爱情与亲情,这就是《冰雪奇缘》带给我们的奇妙感受!
【导演简介】
[关键词] 《大话西游》;电影;音乐;作用
一、情感表达
(一)激发观众情感
音乐总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性触动人们的听觉神经,从而用细腻的手法展现快乐、悲伤、哀愁、愤怒等一切真实的情感。感情在音乐中是独立存在的,因此音乐不需要借助任何媒介和外力手段就能够达到情感的完整表现,这一点并非人类的语言所能做到的。只有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能使人们暂时摆脱理性因素的支配,认识自己内心的想法。音乐的这种特性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是感情的速记。”由此可知,音乐的特性不仅在于传递人类的情感,也在于传递情感的力度。音乐传递的情感是具体的、真实的,因此能够直击人的内心世界。
作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一生所爱》,同时也极具感染力,这首歌曲同样也放在片尾作为片尾曲,同电影情节一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结尾,孙悟空强忍悲痛将爱情化作了美好爱情记忆伴随着西天取经之路,只是留下了紫霞心中所熟悉的自己,默默转身、淡然上路。此时响起的主题曲《一生所爱》将主人公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回/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开始终结总是没改变/天边的你飘荡白云内/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情人别后永远再不回/无言落寞放眼尘世岸(愿来日再聚)/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为你)/一生所爱忍让(守候)白云外。”作为片尾曲,《一生所爱》以舒缓的轻音乐风格配以类似爵士乐风格的乐曲,所有对爱情的解读流淌其中并渗透着恰到好处的力量。再配有孙悟空(至尊宝)那孤寂沧桑的背脊,此情此景激发了观众内心的无限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加之它的音响比较丰富,使用大量的钢管、弦乐、木管等西洋乐器,辅之以二胡和箫这两种民族乐器,使整部电影的音乐带有一种中国的古典味道。
影片中紫霞的离去,让孙悟空(至尊宝)双手紧抱着头痛苦怒吼着,背景音乐此时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主人公内心复杂痛苦的心情,激烈的音乐声和擂鼓声都已经停下来。这时的孙悟空(至尊宝)露着尖牙、痛苦狂吼怒号着,使观众充分体会到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挣扎,正如我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随后,双方厮杀的激烈场景配的不是富有冲击力的音乐,《芦苇荡》这首经典柔和唯美的音乐再次响起。正是由于这种艺术手法让观赏者能够在厮杀的场景中感受到孙悟空(至尊宝)的一腔怒火,与此同时影片观赏者也能体会到孙悟空愤怒背后的爱情,孙悟空一次次抡起金箍棒其实这是在追悔那失去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此时这种强烈对比性音乐的运用使得观众的内心感受到强大的震撼,充分发挥了电影音乐的煽情作用。
(二)表现人物情感
与一般音乐作品不同的是,电影中的音乐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更能辅助电影本身展示电影中的人物情感。电影音乐在展现人物个性的同一性的同时,更注重展示人物各自不同的情感,即电影人物的个性。任何一部影片,其不同的人物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和情感起伏变化,这些除了依靠对白和电影情节之外,电影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电影中,音乐往往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符号,每当一种音乐响起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应的人物和情节,这体现的都是电影音乐在表现人物性格和渲染影片情感。
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是表达影片内在情感,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观赏者传递电影思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就电影本身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中的情感表达效果单凭电影对白和情节是不够的,音乐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这一点上,电影《大话西游》做得十分到位。当牛魔王出现的时候,至尊宝便失去了昔日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他既想要找回晶晶,也想要抢回其心中的挚爱——紫霞。这组矛盾使得至尊宝一度寄希望于月光宝盒之上。但到最后至尊宝发现自己没有这个本事的时候,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幡然醒悟:光靠月光宝盒不行,只有戴上金刚圈成为孙悟空才能对抗强大的牛魔王。此时的至尊宝经历了内心的极度挣扎,并要在两难的境地做出选择:一是以至尊宝的身份享受短暂的快乐,一是成为孙悟空忍受无尽的痛苦。这段情节如果单靠空口对白,势必显得苍白无力,然而音乐《一生所爱》的穿插则使之成为整部电影的经典桥段之一。《一生所爱》展现了至尊宝的辛酸与无奈,在特定的音乐旋律中诉说着主人公因为不得不做的决定所承受的深层的伤痛。正如电影对白所说的:“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的珍惜,等到失去后,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老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那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音乐对这段对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渲染效果,用视听的双重手法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芦苇荡》的响起是在紫霞出现的时候,这首曲子似乎是为紫霞量身订制的。在整首曲子和电影的交融过程中,紫霞这个人物完美地展现了电影画面、情节与音乐的相关关系:当乐曲响起的时候,晚风轻轻地拂过面颊,芦苇秆随风摇曳,而芦苇絮则在自由的风中轻舞飞扬着……微风轻轻吹拂着芦苇荡,芦花在风中飞舞着。没有像蒲公英似的到处飞舞,而是在原地静静地守着。此种情景既表现出人物的等待心理,又暗示了其思念之情。不知是凄凉,还是苍茫?白花花的芦苇,成片地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婀娜多姿而又像波涛般一次次地击打着人们的心。《芦苇荡》这首曲子与画面所传递给人们的,是饱含凄凉的苍茫之感。影片讲述的是至尊宝和紫霞之间爱与恨“谎言”和“誓言”的故事,前者听的人坚信,后者说的人深信不疑。在历经了五百年的轮回与沧桑之后,最终不可预知地又回到了原地。最后,紫霞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让人不禁产生了“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感慨,她的一切情感都包含在这首《芦苇荡》之中。虽然她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命运,但她最终却还是赢得了尊严和肯定,乐曲使得其情感永远地保存了下来。除此之外,音乐也被用在其他情节上,以表现人物的情感线索:当然,不是只有紫霞出现时才会响起,当紫霞被牛魔王杀死的时候,音乐突转舒缓,并显示了强烈的表达效果。在悠长的乐声中,紫霞对爱情的感受客观地传递了出来并让人感同身受,随着紫霞的远去,音乐又加入了对比鲜明的鼓点,完美地展现了孙悟空的痛不欲生。
这种音乐与电影对白的相辅相成使得整部影片增色不少,不仅塑造了极为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为电影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音乐对于电影人物的情感表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由人的生理感官决定的。
二、增强电影的整体效果
好的电影音乐不仅能够达到传递情感、引发共鸣的效果,也能够很好地增强电影的整体性,使电影由于特定原因而产生的分割感消失殆尽。当特定的电影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迅速被带入特定的电影情节,唤起对之前影片情节的全面回忆,这是其他任何艺术手法所不能比拟的特殊作用。
电影《大话西游》分为上下两部分,不少人看完完整的两部分之后抱怨电影的结构散乱无章,缺乏整体性。但是如果仔细观看影片,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大话西游》中的音乐表现其实对整部电影的贯穿起到了良好带动作用。单纯从电影结构的组成上看,这部影片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这两大影片段落。简单明了的时空划分并没有影响主人公的感情发展线索,前后两个时间段的人物没有变化,发生改变的只是时间和空间。
纵然这种时空的分割让人产生了两部分脱节的感觉,但音乐感受的同一性却将电影作品完整地连接起来。当轻柔缥缈的箫声仙乐响起的时候,紫霞仙子在摇曳的芦苇的映衬下独自摇着一只孤舟,衣袂飘飘而来;当孙悟空(至尊宝)和白晶晶倒在黄沙之中时,婉转凄美的乐曲为整部影片的发展奠定了悲情的基调,从而暗示了电影人物的最终命运。电影音乐始终是随着电影情节的开展而不断递进的,使得影片能够跨越前后500年,让观众能够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而感悟其中,电影音乐对整体电影效果的渲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紫霞在与二郎神等进行搏斗时影片画面简洁明了,正是这种落差蕴涵着强烈同时又突出一些不和谐元素,这种简单化的曲子很好地展示了对爱情的坚定决心和内心对爱情渴望自由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紫霞形象,当观众在欣赏孙悟空(至尊宝)和牛魔王妹妹婚礼上的情景时,不和谐音依然出现在喜庆的音乐之中,衬托出他对面前婚姻及爱情惶惑之感。所以白晶晶与牛魔王激战时,至尊宝变为孙悟空威力大增时,电影采用了协奏曲式的音乐来衬托当时的情节,将孙悟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的这种连接功能让电影《大话西游》前后间隔500年的两大部分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出音乐艺术无穷的魅力。
三、结 语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电影音乐对于影片本身的重要作用。当然,当电影音乐作为单纯的音乐形式出现的时候只能展示出其音乐上的艺术性,它只有与电影相互交融而生,才能发挥出独特的记录和传递功能,而这也正是电影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话西游》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音乐对于展现电影情感、画面、内涵的关键作用。没有音乐,任何电影都必定会黯然失色,很难向观众呈现出原本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人物面貌;相反,有了好的电影音乐,即使不懂欣赏电影的人也能从直观上感受到影片本身的些许内容。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应重视电影中的音乐。将二者结合起来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带来非凡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段红霞.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艺术魅力探析[J].电影文学,2010(14).
[2] 吴贻弓,李亦中.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南.影视声音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李宝杰.音乐鉴赏[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 史丽欣,王立改.浅谈电影音乐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7(08).
“我爱过你,而你背叛了我,但我没有忘记,这场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信任的梦,我现在,要用我的几十亿的金钱把这个梦重新建立起来,我要通过毁灭你,来改变过去。”这是黑豹在被众人处死前,克拉拉在康拉德树林里和他的一段对话。此时的克拉拉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为了爱情孤注一掷,被黑豹和小镇羞辱抛弃的可怜少女,她变成了一个亿万富婆,正带着一大笔财产回到小镇和初恋情人的身边,要用金钱为自己年轻时的爱情讨回一个公道。
整部戏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段。《蝴蝶变形记》的故事主要脱胎于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但这一段带着孟京辉戏剧里特有的浪漫和荡开一笔的诗意,没有暴力,没有变形,没有粗野,没有狂躁,只有属于黑豹和克拉拉两人回忆里的爱情。
悠扬的吉他声,仿佛沙沙的树叶在轻轻作响,低沉吟诵着他们年轻时的过往。克拉拉和黑豹坐在他们曾经约会过的康拉德树林里,夕阳暖暖地照在他们身上,黑豹无力地靠在克拉拉的肩膀上,克拉拉用充满爱意和柔情的声音对黑豹说:“我要把你装在你的棺材里,带到卡普拉岛去,让人在我的天宫花园里建一座坟墓,松柏环绕,从那里,可以俯瞰地中海,一片深蓝色,放眼望去,壮观极了,那里,是你最后的归宿,在我的身旁。”再见!康拉德树林!在这片他们曾经相爱的地方,克拉拉温柔而决绝地告别了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初恋情人,爱情,再也回不到它最初的模样。再见,黑豹。小镇的人们最终以正义的名义处死了黑豹,克拉拉用金钱买回了公道,带着当年那个陷害她、让她受尽羞辱耻笑继而沦落为的男人尸体的棺材,带着她的爱情和所谓的公道,离开了康拉德,离开了居伦城,这座他们曾经相爱过的小镇。
两个小时的戏,看得我如痴如迷。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极致的疯狂,渗透着鲜活又极具戏剧张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话剧了,这就是孟京辉戏剧独有的魅力。因为无论是做作的文艺腔调也好,或是直捣灵魂的深刻也罢,它总能让你感到血液里有什么被震动了,裂开了,进发了。于是,戏剧的目的达到了,观众们在某个点上波动的频率和它达到了共振,产生了“蝴蝶效应”。
走出剧场的时候,克拉拉在树林里的那段“有关爱情有关生活有关信任”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无论“蝴蝶变形记》被怎样定义为变形扭曲的“狂跺戏剧”,还是大胆狂野的“超现实主义”,甚至是刺激观众“荷尔蒙”的“重口味”,孟京辉其实都一直意欲在用粗沙粒、砖块、重金属等混搭意象营造出一种粗糙的质感,并通过这罐歇斯底里、令人不安的浮躁空气,来告诉大家一段浪漫悲伤的爱情故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和解构了迪伦马特。所以这次他对经典的剖析、重组和演绎中,便紧紧抓住爱情这个主题不变,赋予了“老妇还乡》这个有关金钱有关人性的故事另外一种另类的气质,即在其所呈现出的“一种旺盛的腐朽感,一种喜气洋洋的堕落感和一种繁荣的衰落感”的背后,不仅仅再是去单纯地映射出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人们道德、灵魂的变形扭曲,而是更要表达出这样一种观点在这样一个物欲纵横,虚伪浮躁的社会中,爱情将一次次被社会现实变形至面目全非,直到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模样。
解构经典,本就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迪伦马特的作品一直以怪诞风格著称,作者在原著中原意是想要传递和体现有关人性被金钱泯灭的“愤怒哲学”。孟京辉继承了迪伦马特的怪诞和愤怒,并在其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爱情因素,使得原著中小镇居民一步步被亿万富婆的金钱诱惑、打动甚至被改变的过程被大量简化,并用舞蹈、音乐等形式化的演绎去代替,通过快进的手法把剧情一笔带过,淡化他们被金钱同化的过程。在尾声,男女主人公在树林里那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对白,才是这个戏的精髓之所在。
一个迪伦马特,一个孟京辉。
愤青笔下的人物必然极致鲜明又决绝,愤青做戏的舞台必然狂虐暴跺又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