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第1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师专业化思想方面

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切。服从并做好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工作积极主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作为从事义务教育多年的老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确定义务教育发展方向,不断学习,不人云亦云,寻方向,找出路,也不断提醒、鞭策着自己,不管付出辛苦,都不能使义务教育教学工作误入歧途。

二、专业化水平能力方面: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实验技能仍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为了全面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面对的确是活生生的学生与活生生的教材,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的现状,我感觉如盲人在摸索,摸到什么就是什么。后来从校本理论学习、和一些教育著作、教育教学杂志上,获得了比从前翻阅书籍时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找到了支持与鼓励。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今年本人,承担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和七年级生物、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组织科技活动小组的教学活动,还担任研究性学习学科的研究工作。工作量大。备课量大,任务繁重,年近半百的我每周还有3个晚自习,其中的劳累自不必多言。准备实验消耗脑力和体力,实验课上和科技活动实践指导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劳累和辛苦,每天要转换角色,转换思路,每天上不同的课,做不同的工作,接触不同的人,锻炼了我心里的调试能力,而且使自己更快的再次熟悉教材,知识量也飞速增加,并融会贯通.这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这种跨头的独特经历的感受是:痛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这一学期,我们除了圆满完成教学工作,还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实验考试任务.记得今年6月,初中实验考查,为了取得鲜活材料,避免阳光暴晒,影响实验效果,我起早贪黑去寻找,爱人曾经抱怨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干别人看不到的活,.纯属傻瓜!7月骄阳似火,我不顾酷暑,不顾风雨,并且设法准备取得实验材料.,路边的雨水曾冲刷过我的汗水。在教学中,本人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通过教育,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拥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能够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睿智和有财富的人!本人深切的明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本人一直把教学看得很重,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一直是心里的重头戏,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好的话,整整一天,都会欢欣鼓舞。我们的七年级科技活动利用每周三的7、8节组织学生完成了燕山中学校园内植被、北外环西段、西外环北段人工植被的调查,完成雾灵山西南面人工资被和天然植被的考察,初步进行雾灵山山前南侧冲击平原植被种类的调查,认识了菌类植物,采集了小叶红波的果实,学会了探究学习。本人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同徐成林、李国栋结为“师徒对子”互相听课,促进两位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为了配合领导和老师的工作,遇到同事有事,生病等事情,我都会主动的迎接领导派来的新的教学任务。

今年,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初中推广以小组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欣喜地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自己只做导演。因为课堂改革,组织科技活动课,从科技活动内容,,从修改到上课,细节的处理,时间的安排,我都会和七年级的领导、教师,活动小组的学生商量,让我感觉不是我一人在开课,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我在此感谢每一位给我无私帮助的人!

三、遵守纪律、考勤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2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衔接;小学和初中;生物教学

近三年,我同时担任学校的小学与初中七年级的科学教学,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对科学学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特别是生物教学的学习尤为明显。学习效果和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在小学时是班级中科学学习的佼佼者,也对初中的科学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发现问题的根本在小学科学生物教学与初中科学生物教学的衔接过渡没能做好。原来,小学生物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都对初中生物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从而热爱上初中的生命科学,就要解决小学与初中的生物教学在知识、兴趣、教法和学法等上的衔接问题。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对教材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小学生物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学是小学生物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所以要注意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为初中生物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平时,经常听到初中科学老师对小学科学老师抱怨,说所教给学生的知识在小学阶段都有学过,但是并没能很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有帮助。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再与自己平时教学中实际情形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出在中小学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没有做好。例如,种子的生物教学中,小学阶段的重点是观察种子的外形,初步探究和观察种子的萌发。在中学阶段则侧重于学习种子的内部结构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个体发育的教学中,小学着重于动植物外形结构的学习上,而中学阶段则会深入学习动植物生殖等知识。在人的生命活动的学习中,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人的具体活动与身体相应部位的关系,粗略地了解了人体的几大系统,而初中阶段会深入学习认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这些都说明了中小学生物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是递进式安排的,也是符合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所以建议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知识点,为初中的教学进行服务;针对小学生物教学内容,初中老师应该对所教的内容做好选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中,对各种种子外形特征就进行过观察;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对种子的萌发也尝试进行简单的探究方案的讨论与设计。这些学习中内容到初中七年级下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时还会涉及,那么这时就将初中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也能很好地为初中教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时就将重点放在探究种子内部结构与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内在联系上。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中小学生物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生物教学注重从感官观察、感受等情感上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而初中更注重学生生物素养的养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会更广、更深。这就要求对中小学生物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地衔接好,只有这样,初中生的生物素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才能很好地得到提高。

中小学生物教材在形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会让人对中小学生物学习产生偏见,认为小学阶段的生物教学没有学好,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不会有影响。其实,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生物教学之间还是有很多联系的。有很多小学生物教学知识都可以用在初中教学活动的情景创设中,为初中生物教学起到对旧知识的回忆和对新知识的过渡作用。例如,四年级下册所学的动物的繁殖活动,就可以作为七年级下册动物的生长时期教学的情境创设部分。小学六年级中的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也可以用来作为初中七年级中的物种多样性的情景部分的设计。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像放电影似的想起以前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另外,在有些初中生物练习中,也有涉及到小学教材中的知识,所以合理地利用好小学教材,对初中的生物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学生在小学进入初中时,就面临着许多客观的变化。有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课程内容上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变化、学校管理方式上的变化等。

由于这些突然的变化,往往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结果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些变化、知识上又难以掌握、生活上也难以适应的“三难”局面,特别是有一些在小学是学习的佼佼者,由于不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方式而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甚至有的因此滑落为学困生,对他们的学习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例如,陈群乐(化名)同学,现就读于七年级,他原先在我们学校就读小学时,科学这门学科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在小学科学生物学习中,他经常会对一些生物现象进行探究,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与同龄的同学们比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在进入初中后,由于没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这些客观的“突变”,特别是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方式,结果成绩是一落千丈,现在都成了老师担忧的学困生了。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如前两年升入初中的陆海东同学,现就读九年级,也因中小学生物教学方式的差异,师生交流不如小学多,导致他表现机会减少,感情逐渐被压抑,加上父母长期居住国外,亲情也没有及时得到沟通,进入青春期后,由此变得寡言寡语,不爱交往,学习热情激发不出来。而最终初中的生物成绩远不如以前。因此,作为初中的生物教师,特别是七年级的生物教师,在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提前对每个学生的小学生物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顺利地做好教学上的过渡与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发现学习吃力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关心。在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学生因客观的“突变”,生物学习吃力跟不上时,大多数的学生此时是焦虑,缺乏自信的,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2)了解清楚具体的原因,对症下药。初中生物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帮助学生找到生物学习不理想的原因,如,是学生学习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还是教师教学方法与之不适应等,最后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生物学习中的问题。(3)做好坚持工作,逐步提高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要求。有很多时候,学习吃力的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稍有进步,我们在心理上就松懈了,对他们的生物学习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求,结果学生跟不上我们的要求,出来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教师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逐步提高生物学习要求。(4)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扮演好学习的合作者。课后也多找机会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我们所教的生物产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生物课程被误认为是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其实不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一般都是在直观观察活动中获得。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他们的观察探究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总结能力都不强。对于一些生物概念性的知识也是记忆思维较多,在学习上以被动接受的居多。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就以理解和自主探索为主了,归纳与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明显加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充分认识中小学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及时地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适应,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蚕的生命周期这一课时,我们需要安排学生对蚕的一生经过的各个阶段进行观察活动,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来学习蚕的生命周期。进入初中七年级下册学习动物的生长周期时,就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相应地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

教师也可以针对刚升入初一学生的具体实际,教师有意识的先放慢教学的进度,以后再慢慢加快;也可以用一些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概念;也可以在小学六年级的生物教学中将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缓缓地渗透,以便做好中小学学生认知特征与中小学生物教学相适应的顺利过渡。

三、对教师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在参加每次县里举办的学科培训会上,总是听到有很多非科学专业的老师在底下交流,关于中小学科学怎样教和自身的一些教学上的困惑等问题。从这些交流的内容中,我也和我学校的科学教师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真的是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我校的中小学科学教师有五位,其中只有一位是小学科学专业的教师,另外四位中,有两位还是音体美教师临时来顶课的,这样就造成中小学科学教师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教材体系的特点;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教学过程和教法不能准确地适应学生的实际;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心理认知水平,导致教学的起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的难度过高,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不能正常地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科学教师队伍中的这种非专业情形,对中小学生物学习乃至整个科学学科的学习都是不利的,所以对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物学科教学衔接问题,我认为中小学生物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中小学生物教材,以便自己加强学习。吃透中小学的生物教材,使自己对教材体系的特点真正地做到了解。(2)在教学中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是否适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从教学方法上搞好中小学生物的衔接。(3)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课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学中大量的生物知识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的,从而能使学生通过体验知识,感受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好。初中教材中实验很多,有些实验方法与小学联系很密切,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小学实验基础,做好衔接。(4)在中小学生物衔接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的课前预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初中生物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和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科学记忆,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做生物作业与及时订正作业的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作业,教师批改后要及时对错题进行订正,教师也要做好“二次批改”的检查,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小学生物学习的顺利衔接做好准备。

总之,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衔接,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高效是我们每一个中小学生物老师追求的目标,希望中小学生物教师一起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对于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还有很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第3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学生参与 激发兴趣 促进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投入和参与是最深刻的活动机制,而兴趣则是推动儿童积极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重要内在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实验过程,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运用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视频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到自然界中、到生活中识别生物等。在教学中,运用多种信息渗透,把书本中看似遥远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文字信息与学生身边的现实世界相联系,拉进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寻新知识的意愿。

一、“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设计每一节课时,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话题或画面,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中,首先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画面的视频,学生立刻被影片中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所吸引,很快找出画面中各种生物和环境的差异,从而对各生态系统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明星——成龙父子的照片,引出《生物遗传和变异》,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热情。利用《达尔文的遗憾》——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了十个孩子,各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的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学生们阅读故事后对近亲结婚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进而也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意义的认识。这些资料促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构建者、研究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就得先激发他们尽量多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一)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如七年级上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或者鼠妇根本不动。此时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实验原因: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要武断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或是越俎代庖帮学生说出原因,一定要启发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七年级上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光、有的认为土壤、有的认为水份、还有的认为空气等等,请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以前从未想过的现象。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中观察花的结构,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应对冬季鲜花少且昂贵,用桃花模型和发泡的干金针菜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并通过分组讨论得到一朵花中对于传宗接代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八年级上册《饲养和观察蚯蚓》一节中,教师准备蚯蚓,让学生自带实验材料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玻璃上,有的放在硬纸板上,有的放在海绵上,还有的甚至将蚯蚓放在浅水里。通过实验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理由是蚯蚓的运动依靠刚毛的协助,只有在粗糙的表面蚯蚓爬的最快。八年级上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要求观察鸡卵(蛋)的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自带鸡卵(蛋),绝大多数同学都带来了,有的小组还带来了鸭卵(蛋)等其他鸟卵,而且带来的新鲜鸡卵(蛋)中还有受精的,这是教师到市场上统一采购很难达到的效果。通过新鲜鸡卵的观察,学生的收获远比纸上谈兵来得鲜活和深刻。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建立对知识的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

通过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出联系生活的问题,比如:室内的花草是不是越多越好?学生认真分析讨论花草虽然能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在没有光能的情况下会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室内的花草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秋冬季节,随着天气逐渐变冷,门窗关闭,气流不畅,室内花草过夜,晚上人们入睡时,花草也在呼吸,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室内氧气稀少,有损健康。通过讨论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和本质认识更加透彻。

又如在学习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设计问题:为什么民间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试解释其中的道理。学生通过课后调查、课上讨论,了解到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

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学生课下调查、收集新的生物学技术与发现,例如:了解转基因概念后,学生调查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哪些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三、清晰生动的板书是促进教学的有力方式

第4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家庭化的益处

1.充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如七年级上册的《无土栽培》①用具:玻璃瓶:②植物:万年青或者吊兰等观叶植物;③要求:用适当的方法将幼苗固定在瓶内,使幼苗的根浸入营养液,放温暖向阳的地方;④学生反馈:只要给植物提供它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固定植物、注意通气,植物离开土壤也能成活;⑤我的思考:开展这样的课外活动,提倡学生在自己房间用无土栽培方法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关注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需要,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还可以欣赏到根的艺术美,美化自己居住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缩短生物课堂上实验操作时间,提高生物实验课的效率

如七年级下册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间上至少要四天,特别适合在家庭里开展,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观察和记录数据。设置对照组,记录幼苗生长状况,再讨论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学生先在实验中亲身感受到用食醋做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再分析自然界中酸雨是怎样来?它对人类建筑物和户外雕塑腐蚀,使植物枯萎,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无形中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3.实验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施灵活方便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菜豆和玉米种子,在家里泡一天,第二天带到课堂上观察,在观察完种子的结构后,老师收集学生手上10多种不同种子,有黄豆、绿豆、花生、玉米、小麦、水稻种子等等,让学生观察种子子叶数目,非常容易总结出,有两片子叶的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双子叶上;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于胚乳中。单、双子叶植物概念很抽象,是教学难点,但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就易于理解接受了。生物家庭化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都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动手改造,从生活用品及生活垃圾中收集来代替实验材料,既培养学生环保节约的习惯,也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充实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也替学校节省部分实验经费。

二、初中生物教学实施家庭化实验

1.适时布置家庭实验内容,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实验难度由易到难。以前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讲解相关知识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实验中很少会出现预期不到的异常现象。其实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是看热闹,并没有真正去参与和动脑思考实验本质内容。而生物家庭化实验可以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由的余地。

如七年级上册的《种子的萌发条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设置多种探究方案,倡导学生相互讨论,从空气、阳光、水、温度等多种因素中选出最可能影响的因素,除设计课本上3个因素的实验方案外,我们还多设计一组有无光照的实验方案。由于种子的萌发需要较长时间,不可能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完成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就根据学生家庭距离远近进行分组,选好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重点解决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如选什么样种子?每组要多少粒合适?计划多长时间观察记录?怎样控制变量温度?如何为种子萌发创造无光条件?学生思考、讨论实验操作越详细,实验失误就越少,还增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第二周各组把实验成果带到实验室,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最后教师作出合理的评价。

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实验后,得出种子萌发受温度、空气、水影响大,而种子在有光或者无光下,都会萌发。由此说明,家庭化实验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拓展了学生探究未知的欲望,学生通过实践进行了探索、归纳。经过初中两年生物家庭教学尝试,学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适时指导,反思实验的成败

如八年级上册《制作甜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按一定比例购买酒曲,并在家长指导下一起蒸熟糯米,放在坛子里密封好。一个月后酿成酒,带到学校。整个实验过程还要用数码相机拍下、制作成幻灯片,在生物课上进行交流,学生在闻酒香、品尝美酒时,甜酒制作成功感由然而生。有的小组改用葡萄酿葡萄酒,老师也不反对,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大胆去尝试,也在一个月后将酿好葡萄酒让大家品尝。有的小组购买杨梅,制作可口好喝的杨梅酒。有的小组酒没酿成,米发霉了变酸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原因,原来是由于操作过程坛子没消毒好,实验过程中经常打开盖子观察,让细菌和真菌进入瓶里繁殖所致。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不仅要经得起时间考验,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要学会总结经验继续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3.选择适合家庭化探究实验的题材,服务家庭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家庭有生物,生物在家庭。学生学了七年级下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后,能根据长辈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营养搭配,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了。八年级下册《关注健康》一课后,学生预先收集常用药物和药品标签,学生走访医生或参观药店,对安全用药有初步了解后,列出家庭成员的常见疾病,有针对性选择药品,在家长支持下,去药店购买药物,配备家庭药箱。让学生养成关注健康、自我保健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4.实验场所延伸至社会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些活动学生要想探究好,就得走出校门到社会上与人合作交流,进行沟通才能采访到需要的信息。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注重过程,其实走进社会就是最大的课堂,学生通过这大课堂可以捕捉到无数的信息,教师应该不时引导学生如何处理和利用信息。学生在调查“动物在人们日常中的作用”过程,采用访谈法,到养鸡养鸭场去调查,到超市询问禽畜产品销售情况,到中药店了解哪些动物可以当药材等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真的学到不少在学校中学不到东西,掌握了科学调查、研究的方法,乐于与人合作,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5.合理评价学生家庭化实验成果

第5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一、活化教材内容,丰富英语课堂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对于教学大纲更做到有的放矢,抓住中心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化的修剪枝叶,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但是教材在某种方面来说,是一个方框框住了学生学生学习的自由发展,容易让学生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技能的提高。因为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性很强的学科。这门学科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门交际的语言。当它失去了自身最大的意义,让教材限制了语言的发展或者是教师照本宣科,那么教师和学生一个是教得被动,一个是学得被动。为此教师在处理和教材的关系时应把握住:抓住核心―发展语言交际技能―巩固语言知识―师生互动。能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切实的溶入到生活中,真实的运用比死背课本更加适应现代英语的教学形式。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的作用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如何真正使教材服务于学生、教师和课堂呢?那就是要活化教材内容。从教材本身来说,它首先提供给读者的是色彩鲜明的图示,这些图示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给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暂时抛开课文中文字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想象和发挥。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八年级(上)Unit2 What’s the matter?Section A la的图示,学生根据它发表了不同的陈述,自编了各种各样的对话。形象逼真,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其次,教材中提供的各项活动,如,pairwork,groupwork,listening等等,教师可根据课堂的需要将其改编。如果需要可将几个pairwork整合成一个进行表演,可将listening的内容作为听写、表演的素材。对教材中不符合教学实情的内容或活动,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替换。例如,新目标七年级Unit8A部分中的3a是让学生从教材所提供的三张身份证中任选一张,并用“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编对话,所给的身份证是教材中的人物。我认为,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份证进行对话会更加生动有趣。于是我就设计了“制作ID card”这一任务,替换了教材中的活动:

1. Make your own ID card, and introduce yourself: My name is... My birthday is ...Im ...

Name

Date of birth

Age

2.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How old are you? Im...

3. Ask and answer in threes: When is ××s birthday? His/Her birthday is.../How old is she /he? She/He is...

运用学生生活中自己的情况来谈论,让学生有话可谈,学生发言积极勇跃,非常热烈。因此我们教师应将教材活化为生活情景,教学时按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语境,利用偶发事件活化和发展教材内容为生活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完成某一活动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二、 灵活运用活动教学,实现“生生互动”。

在新目标英语教学中,我的体会之一就是灵活运用了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就是把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让学生每节课都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教学为交际”之目的。新教材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运用的能力,而设计了大量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力求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总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难以完成这一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自觉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并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外语教学法等,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结构,大胆进行英语教

展练习,多进行合作交流,多进行讨论与总结。

五、 评价与反思

评价与反思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处。课中适时的评价与反思,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师具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顺应课堂教学及学生的需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课后评价与反思,也是我们现在教师做的比较好的。通过评价与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上课时的失误与疏漏,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指出与纠正。肯定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有信心,否定的评价可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存在的差距,做到迎头赶上与及时纠正。恰当的评价与反思,让教师有的放矢,目的更明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学习与创新并重。教师如能真正的利用好情境探究式教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

(刘淑琴 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中学 214500)

学改革,根据每一个单元的目标而设计出了满足学生和新教材需要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用中学,乐中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新编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设计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例如,七年级上册(新目标)Unit 6有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彼此了解喜欢吃什么食物和不喜欢吃什么食物,并且填写简报表。简报表如下:

ILilyAnnJimLucyKate

cakes××

apples××

bananas×

milk××

Hamburgers××

Fish andchips××

这一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句型,还能使练习自然地由第一、第二人称过渡到第三人称。

我平时还在每节课设计了pair work, group work,和games等等,我们可以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和互相切磋,实现“生生互动”,让每位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中,不用担心出错。这样对激活学生的思维非常有利,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种“畅所欲言”、“言之有物”的难得机会,促使学生启用更多的思维方法,拓展更大的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培养更强的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6的Group work中,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What do you think your friend should be like?”学生的思维相当的活跃,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都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彼此之间互相合作,学习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样,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但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充满了温情和友爱,而且又达到了互相竞赛和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 创设真实语言情境,活学活用目标语言

在传统的课堂上,语言教学主要是以单词的背记、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反复讲解和强化训练为重点。而Go for it !却要求不能仅仅使用课本上现成的材料,必须联系现实生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我说你记”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例如,在进行Go for it!七年级《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创设情景,让部分学生戴上自制的头套扮演单元插图中的人物,其它的学生猜“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让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使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直接联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习惯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中的对话课时可以利用多种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和手段来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化解难点;在语境中操练和运用语言,突出难点;在语境中就某一话题进行交流,从而减少和避免语际失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例如:在学习了《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部分之后,我就根据其所重点体现的交际用语,结合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境”: 我在上课开始时做完数字chant之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美元、英镑、人民币,在教完各种货币表达后,教师提出:Lets make money today. If you do well, Ill give you some money,教师边说边向学生展示美元卡片。以美元卡片作为对学生的奖励,模拟真实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赚钱,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到讲台前开出两家衣服店让同学们到讲台前用所赢得的美元进行购物,学生买走衣服图片后还要进行搭配,最后决定送给谁。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本课交际用语,还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体态。而直接取走衣服小图片并进行搭配,更增强了活动的真实性,充满生活气息。最后让学生回答为谁而买,则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在英语课堂上,通过语境的创设,可以将教材内容活化,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空间,激活课堂,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力、发现力、想像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目的。

四、 引导自主学习,激活英语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而开展的。围绕这一个中心环节,去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灵活能动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应该提出注意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死记英语单词的教学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多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新目标英语》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使得英语课堂“动”起来,英语教学“活”起来。学生学会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并且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分享自己和小组同学的学习成果,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案例1:七年级上册Unit 10的中心话题是Can you play the guitar?当时正值学校开展才艺表演晚会,我就设计了一张节目安排表,让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在活动板上描画出本组要参加的项目,然后在班级中展示本小组活动的成果,并进行才艺展示。这项活动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良机,为有效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舞台。彼此的合作与交往缩短了心理距离,个体活动的空间和频率提高了,开放、活跃、动态的课堂掀起了一次次的。

案例2:在教学七年级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3a阅读文章时,作为读

拓展活动,我让学生帮校长设计新的学校时间作息表,四人一组,通过问答,进行记录,设计好以后,要进行报告。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致非常高,因为他们一下子变为学校的领导,自我感觉非常好,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在合作中通过观察,体会语言规则,学会主动获取知识,集思广益,发挥主体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采取适时调控和个别指点相结合的策略,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展示其特长与才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人人参与,互相分享学习成果。

第6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教书育人的生涯中,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其实质就是教师专业素质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是不一致的。西南大学靳玉乐教授曾经就这样论述过:“新时代教师应该具有教师职业的美好追求和愿意从教的坚定信念,同时,为了胜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及熟练的专业技能;另外,追求自我发展和提高也是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信念与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提高途径与策略。

推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有许多途径,比如许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活动、“名师打造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举措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了环境、外力的打造。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不主要是靠环境的培养、他人的影响,而是在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即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反思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和重要途径。

历史教学则是一座桥梁,它回顾过去、联系现实、展望未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认同、文化尊重等方面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更应该在反思中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现就将本人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做法就教与同行,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反思“历史教师职责” ――坚定专业信念,培养专业精神

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你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潜心钻研,学习与思考,你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你才能体会到当教师的成就感和神圣感,你才会爱岗敬业,才会致力于教育事业。当对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后,你就会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遨游,深刻体味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就说过:“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是的,历史教学是职业,是事业,更是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作为我们生命不分割的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珍惜它,才能谈“爱岗敬业”,才能用心、用智慧去呵护它。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及历史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教师不应拘于教材,“唯教材是上”,教师要学会回到历史中去重新审视历史,带着如何理解教材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挖掘,把历史教学的着眼点转向客观的历史本体,努力教给学生真实客观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当前历史教育更强调民族认同、文化尊重、培养合格公民的大背景之下,历史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陈旧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具体分析历史问题、感悟历史人物抉择、探究历史事件的情况下,学会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学会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就说过:“历史教育的终极追求应该是中华民族人文、人权、人性的复苏和觉醒。”我们历史教师在用这种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精神。

二、反思“历史课堂教学”――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具有适合于现代历史教育所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与研究技能 ,其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往往取决于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取决于教师经常性的回顾、检视、总结和积累,“优秀的教案复制不出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自身的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这也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理念,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课后经常进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如何反思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呢?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去反思,即“四思”。

首先,“思所得”。侧重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例如本人在单元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回顾并回答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一连喊了几位学生,都很难全面说出,课堂教学一时出现“冷场”,我只好“启发引诱”:准确理解新路开辟的经济、社会根源基础上,我试着提示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不在本地挖掘黄金?”(师)《马可•波罗行记》一书的诱导(生);“为什么不走老路?(师)”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要道造成商业危机(生);“为什么敢?”(师)人文主义倡导的进取精神和传播天主教的动力(生)。几个“追问”,就把新路开辟的原因全部深刻掌握,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饱尝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教学瞬间灵感、智慧。另外,课堂上能够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的过程等等。这些都是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去总结、反思,更需要我们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发扬光大。

其次,“思所失”。 比如情景的创设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有没有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现象。课后经常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并对课堂教学疏漏失误之处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并作深刻反思、探究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的注意点。

另外,“思所疑”。这个“疑”,一是指学生的疑点,课堂上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二是老师自己的疑点,比如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的失误、在教学中感受到的教材知识结构安排上的不科学等等。我们都应把它一一记下,细加琢磨,明了于心,耐心解答,及时纠正……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最后,还要“思‘再教设计’”。每堂课后,都需要我们静心沉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等。对其及时梳理,进行归类与取舍,写出“再教设计”。关于这一点,我们同办公室的老师就经常问我:同一本教材你教了三四届,早就烂熟于心,为什么还这样孜孜不倦的备课、写教案?有时口中回答诸如“本人健忘”之类的话,其心中早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三十年的简单重复成就不了一个好教师。

三、反思”教师角色”――丰富专业途径,优化专业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着真正发展一个人的潜在素质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逐渐失去了第一角色的地位。“教师为中心”必将让位于“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也需要发生相应改变。只有反思传统的教师角色,变换新的角色,才能丰富自身的专业途径,优化专业策略。

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教师角色比喻大致有三种:“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一桶水”,这三种教师传统角色隐含着三大教育观:教育是牺牲自己,培养后代(蜡烛论);教育是复制(工程师论);教育是灌输知识(桶论),这些其实都是单向灌输。在这些教育观作用下的历史课堂是乏味的,学生就会像听“天书”一样烦躁不安,从而“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产生强烈的厌倦、挫折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我们必须变换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

对教师新角色的定位有很多,比如研究者、合作者、开发者、促进者、引导者等,而本人最为认同的是“引导者”。说教师是引导者,主要表明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 既体现“学生为主体”,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了专业途径,优化了专业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上只是我个人执教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片段感悟,更多的是名师专家们的经验总结。作为一名正在成长中的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我会一直秉持这样的态度、方法、角色,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教学更高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反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版

2、姚国平,《关于教师成长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作为巩固和验证理论的手段。作为中学生不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进行科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本身也要练好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对每一个实验,教师都应预先操作一遍,通过试做,会发现实验中的一些问题,更能指导学生实验要细致、周到,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在初中七年级实验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基本操作能力上,其中包括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徒手切片、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图等能力的培养。以普遍光学显微镜使用为例,它是一种比较复杂而精密的光学仪器,使用方法也不是容易掌握好的,因此要使学生对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显微镜中最重要的部件是物镜,它既能放大物像又具有分辩力,而目镜只起第二次放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验前指导好学生预习,掌握操作要点后,教师在实验课中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教学,一台是由自己操作,另一台则由学生骨干代表操作,同时教师要特别强调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骨干模仿操作一步。然后分组练习使用,教师要巡回辅导并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且准确的学生,另外教师应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和不转动转换器扳物镜的错误操作,以及镜筒下降时不看着物镜,导致物镜与玻片接触而损坏镜头等。通过几次反复练习和使用,学生基本上就可以独立操作了,下次实验课就可开展临时装片的制作及植物细胞的观察。这时教师必须将擦滴撕展盖染吸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再讲每一步的涵义,边操作边让学生模仿操作,这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比如清水不能滴得太多或太少,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要薄而透亮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这样学生很快能掌握要领,自己制作好临时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就达到了实验目的,学生会兴奋不己,终生难忘。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获得生物的感性知识,然后通过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的能力。可见培养观察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探究、实验、调查、设计、制作等活动内容,共计46个,其中约有一半的属于观察性实验或探究,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正确的能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活动。观察时一定要明确观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仔细地进行观察,才能有清晰的感知。在无明确的知觉任务时,感知的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无目的观察往往会得出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例如在理解光是叶绿素形成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时需要观察新鲜的豆芽菜露在空气中几小时后的情况,很多同学只知道它变绿了,而不究其原因。甚至有的同学还会误认为豆芽是吃芽,是芽先萌发,根后萌发,可见有意观察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并经常提醒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观察的对象上。

2、观察要有计划性。观察除了有明确的目的外,还必须有观察计划。随随便便是绝对收不到好效果的,所以必须注意观察的计划性。观察的计划性可确保输入大脑的信息具有系统性、条理性,这样的信息才便于在头脑中加工、编码,从而提高观察的速度和正确性。例如在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我提前一周让各组学生自己取样,加肉汁或牛奶培养后,在观察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从生物教学的角度来观察步步深入:怎样吸收培养液才能观察到的草履虫较多?你看到的草履虫是什么形状的?是单细胞吗?有没有看到纤毛、细胞核、食物泡等结构?它是怎样运动的?为什么要在载玻片中放几丝棉花纤维?通过一系列发问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与能力,可见观察有方式可循。

3、观察要实事求是。一般学生有对自己常见的事物,存在看见就等于知晓的错误想法。对常见事物,他们常常不观察,也不去思索,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学会真实地、系统地、周密而精确地进行观察,真实填写观察、实验记录、认真求实绘制生物图。教师一定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来完成。比如学生认为红细胞是红色的,而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红细胞呈淡黄色。实践证明,真实的记录是极为珍贵且十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4、学会重复观察和对比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同时还要学会对比观察。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很多学生由于急躁、没有把握好时间、水温,导致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2号、3号试管都变蓝色。这样既不能体会设置2号、3号试管是作为对照,也无法理解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实验,重复观察。只要按操作程序和确定的时间来完成,一定会观察到只有2号、3号试管变蓝的实验现象,才能领悟这个实验的意义。

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增加了许多。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共有探究22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探究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让探究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中。

第7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活动教学;生物教学;学习方式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以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概念的主动建构。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本节顺理成章。教材从宏观入手,逐层揭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认知顺序。学好本节内容为进一步理解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做好了铺垫。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上,通过体验感知、讨论交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描述它们的六大器官。

(2)通过观察图片、填写表格、讨论交流,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3)通过归纳总结,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并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植物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

5.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识图比较法、直观教学法。

学习方法:体验感知法、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6.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盆金橘植株、小金橘果实、视频。

学生准备:自带一些水果、蔬菜。

7.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首先播放一段有关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思考植物体具有哪些结构层次,从视听上吸引学生,I造气氛。

然后,请学生们回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并进行演板,与本节所学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行对比。

(2)新课讲授:分为“观橘品橘,认识器官”“看图填表,识别组织”“讨论交流,建构概念”“梳理知识,总结归纳”四个环节。

在“观橘品橘,认识器官”环节,通过四个活动达成学习目标1。

活动一:从观察“一盆金橘植株”入手,请学生指出它的各种器官。

活动二:完成课本63页识图,使学生描述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各有什么作用,总结出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活动三:通过分析苔藓、海带等植物特征得出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才有六大器官的结论。

活动四:“品橘”。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品尝小金橘,思考果皮和果肉的区别。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果皮不易嚼烂,说明组成它的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壁较厚 ;而果肉汁多、味甜、易嚼,说明组成它的细胞壁薄,液泡大,且细胞排列疏松。再观察果肉中的细丝,猜测它的功能。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植物体的器官也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由此引出第二个内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在“看图填表,识别组织”“讨论交流,建构概念”环节,通过四个活动达成学习目标2。

活动一:阅读教材64页,完成表格,使学生对植物体的五种组织有了感性认识。

活动二:通过观察具有代表性的五种组织显微结构图片来加深学生印象,突破难点。

活动三:各抒己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所带植物分别含有什么组织,它们分布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活动四:让学生回忆人体几种组织的形成过程,对比理解植物的主要组织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在“梳理知识,总结归纳”环节,通过两个活动达成学习目标3。

活动一:组织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总结并板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上课之初书写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板书进行比较,总结出植物体与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活动二: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反思

第8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一、课程理念学习之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也要建立在一定生物知识教学理论以及专业学识基础之上。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支点,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与“学”基础上的平等互动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求生物教师经常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和完善生物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指导教学实践。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应当增加一些生物技术方面的讲授。这样做,既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又可以实现学科内的知识整合。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生物科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二节“人的生殖”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试管婴儿、双胞胎和多胞胎的由来,节育、避孕的常识等,这样既满足学生渴求新知的愿望,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在学习八年级第七单元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此外还补充介绍了农业上生物防治的方法和优势,让学生体会到STS教育,体验并享受将科学、技术和社会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学习之反思

初中生物课程对于生物教师的要求较高,由于生物学科知识面宽,掌握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其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政治等各方面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因此普通专科教师很难达到理想要求,而学校安排兼教生物的教师又变化频繁,这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时可以从其他教师的得失成败中得到一些反思,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以免再走弯路。听课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技能的良好途径之一。例如实施生物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研活动就由稚嫩逐渐发展到成熟,现在每学期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意愿随时听取不同学科的教师上课,通过教师间的这种学习与互动,可以在短时间相互交流教学理念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教研小组集体备课和录像课是促使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有时,为上好一节录像课会累计耗时几十个小时,但收到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因为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为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教学基本策略之反思

初中生物教材的新体系正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副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但学生喜爱生物的天性和生物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又使很多初中学生对生物有着独特的兴趣。这就需要生物教师从生物学教材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出发,尽量挖掘教材的内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成为生物学科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下生物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应当注意以下基本教学策略的反思:

1.教学设计之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要有深入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认真分析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目标意识、课程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情感意识、人文意识和评价意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2.教学方法之反思

初中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生物学科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注意维护学生整体的兴趣,同时反思能否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锻炼学习思维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做好自身角色定位,以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主,教师引导和启发为辅,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方式之反思

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为现代教育提供更多教学平台,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和分组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直接形象地表现复杂生命现象等,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打破传统教学手段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现象和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虽然备课强度增大了,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4.课程资源之反思

新课程要求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时刻有着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而且还要利于学生顺利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但要注意所解剖花的种类和数量,此外在秋末时节提前上这一课就不会错过校园或小区等即将凋谢的花资源。总之,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生物学科资源,并且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的生物学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课后之反思

通过课后全面反思,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反思时间不足问题,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感想,从中总结得失,为今后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从而达到自我提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课后反思还包括对本节课的引言,知识点的过渡等看哪方面处理得较好,哪方面处理得不好,尽量使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思维流畅,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收,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初中生物教师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反思自身教育理念,在生物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复合型的教师。

第9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ATDTA”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多数的教师已经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力图在课堂中充分体现这种主体,但由于传统课堂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我们的课堂仍然以书本为中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都不够高,此种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教学应运而生。笔者所在学校开展“ATDTA”创意课堂的实践研究,旨在打破以老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一课为例,浅谈“ATDTA”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 ATDTA教学模式的由来

国外成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较多,如吉尔福德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帕尼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泰勒发展多元才能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等,台湾学者陈龙安教授将上述教学模式总结,提出了“ATDE”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但在中国内地的教育大环境下,教育更关心学生的教学质量即人的知识的获得,“ATDE”教学模式若直接拿来应用,还缺乏一定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开展“ATDTA”创意课堂的实践研究,鼓励在学生既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提供学生扩散思考与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与能力,从而培养创新人才。该教学模式由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测(Testing)、评(Assessment)五个要素构成。

主要环节介绍:

问:关注生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初中学生好奇、爱玩,利用生活中我们迷惑不解的问题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心理,才有可能发展创造性思维。

想:学生根据问题或者情境,自由联想、发散思维,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

做: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所思所想,可以是实验操作、模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反思,从而指导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测:基于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开放式与闭合式相结合的形成性测试,以检测学生课堂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

评:学生针对课堂中自己的各种表现,能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预设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进行自我学习效度的评价,遵循创造性思维“延缓判断”原则,师生共同制定评估标准,相互尊重,使创新思维由萌芽进入实用。

用“ATDTA”模式来指导教学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过多的说,遵循这种模式中的五个环节的设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让学生一味遵循教材或教师自己设计的步骤来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是真正的探索者和解决者,而教师,仅仅是这场探索中的指南针。

二、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的教材地位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已经学习了组织的概念,为本节课的植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的提出打下了基础,而本节课内容则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知识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整个七年级生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开始入手,让学生思考水果的构成,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继而组织学生进行解剖探究,在操作中分析,一步步讨论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断人体的结构层次,并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检测本节课知识掌握后,学生相互评价,并在别人的评价中清晰的认识自己。

三、 “ATDTA”教学模式在《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中的应用

1. 问:本节课有两处问――导入新课时和过渡到人体的结构层次时。导入新课的问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第二处的问则作为一个过渡,自然而然的发问以引起关于下面内容的思考。

(i)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如果让你来形容秋天,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生: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吃的这些果实,到底是如何构成的?

简单的情境设定,让学生仿佛走进了秋天的果园,而看似随意的发问,则引起了学生对于果实这样一种常见物体的探索欲。

(ii) 在完成了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探索和讨论后,教师直接发问:那人体呢,是不是也和植物一样,也是由这几个结构层次构成的呢?不着痕迹地过渡到人体结构层次的探究中。

2. 想: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必急着让学生一定找到答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发散思维,充分联想和想象,得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并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自然而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做。

3. 做:做是“ATDTA”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想”的一个验证和实施。做的过程分为验证型和探索型,若是学生已经可以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或知识猜测出实验可能的结果,为验证型;但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不足以推断出可能的结果,则为探索型。无论哪种类型的“做”,都需要学生在实施之前做好充分的设计,而这个设计,则归属于“想”的范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想和做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为例,在疑问“果实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之后,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果实的构成,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了属于自己小组的探究计划。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思维的方向也是各有区别,因此得到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各种答案呈现出来,学生更易于比较,互相取长补短,对于下面的探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来探究果实的组成,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将自己探究的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画图、列表等),这是动手锻炼的机会,也是学生尤其喜爱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预设的活动,在做中学,从实际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是课堂中最热闹的一个环节,学生边做边思考,并不时的讨论,根据自己的设想来探究自己手中的果实,并将探究结果记录下来,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记录逐渐学会将探究的结果进行梳理和加工,也是一种重要能力的培养。

探究活动后,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出果实是由各种组织组成的,但果实并不是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所以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又由哪些部分构成呢?由此可见,学习正是在问、想、做中不断的循环和推进中进行的,学生的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能力也在一步步提高。

4. 测:所有的疑问解决后,通过“测”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笔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两种测的方法:教师测和学生互测。教师测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封闭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巩固基础,并升华拓展思维;学生测则由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互相出题检测,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巩固所学。

5. 评:评是一节课的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探索活动进行评鉴和完善,学生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从探索活动的设计、实施以及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能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能明确自己在思考与探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后面课堂中的各种活动能有更完美的表现。

四、 反思

1. 生物课要和生活无限贴近。笔者认为,生物课是为生活服务的,我校一部分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有不少家长从事一些小生意,这些学生的基层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出疑惑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也更能吸引他们关注生物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