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例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和数学公式等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例题教学,通过对经典数学例题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 教师在设计数学例题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且要综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的需要,设计和选择适合学生思维拓展和延伸的题目,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对如何设计例题教学精心打造魅力数学课堂进行探讨.
1. 数学例题要紧密联系当堂教学内容
数学例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等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促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在学习完当堂课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例题巩固练习,主要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样通过练习,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课程上存在的盲点和模糊点,进而能够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训练. 学生也可以在做题中发现自身对当堂课程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下,改正缺点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数学例题时,要从当堂课程教学内容出发,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促使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 教师选择的例题要紧密联系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水平. 例如:在二年级学习完“乘法”后,可以对学生当堂课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和摸底,因此可以选择以下例题:社区中总共有10栋居民楼,每座都有7层,而每层有6个单元,请问这个社区共有多少个单元?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需要运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需要对乘法的应用范围、应用方法以及计算方法进行有效的掌握后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这是一道需要连乘的应用题,学生需要对题意进行理解,只需要将三个数连乘就可以了. 10 × 7 × 6 = 420(个)这个题的答案是摄取共有420个单元.
2. 数学例题要体现层次感层层推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例题设计不仅需要结合当堂课程的学习内容,还要能够联系之前所学知识,以便巩固旧知识,更新和掌握新知识.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小学数学例题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新旧知识的整合的例题,以便承前启后,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也启发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逐渐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有意识的学习新知识,也能够定期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例如,在学习 “公约数”这一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以往所学设计数学例题,并且要注意层层推进,对学生循循善诱,设计的数学例题如下:有320支铅笔、240块橡皮和200个文具,用这些文具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在每份礼物中,铅笔、橡皮、文具各多少?对于这个数学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公约数的知识进行思考,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以往的练习题的解题方法对这一问题分别进行独立思考和分组交流. 这一问题考察学生对公约数和乘法的运用,需要学生层层推进和积极思考,并且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道题的具体解题方法是:320、240和200最大公约数分别为:320 = 40 × 8 240 = 40 × 6 200 = 40 × 5,所以最多可以分成40份. 在每份礼物中,铅笔、橡皮、文具分别是:8支、6块、5个.
3. 注重审题和解题思维的形成过程
小学数学例题的设计需要遵循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且数学例题中蕴含大量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可以作为良好的教学范例.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例题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和关注,将例题进行修改和改良,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自身思维能力的良好的发展. 数学例题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且逐渐形成自主探索和实际解题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通过审题和思考的过程,提高解题水平和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高年级例题: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现在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加入、两队又合作了12天这时甲队调走. 乙队继续做15天才做完这项工程、问甲队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这个数学问题看上去十分复杂,但是实际上如果认真审题和思考,这个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带领大家读题审题意,每阅读一个条件就可以列出一个关系式,在审题的过程中大脑要快速运转,思考和选择解题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最快速度的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 具体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如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也就是甲乙的工效和是■. 现在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加入、两队又合作了12天这时甲队调走. 乙队继续做15天才做完这项工程. 可以整理为:甲单独做的24天分成15天加9天,乙队单独做的15天,可以合在一块儿,也就是甲乙合作15天,甲单独做9天;接着加上两队又合作了12天,甲乙合作了15 + 12 = 27天,也就是:这项工作甲乙合作27天,甲单独做了9天,完成这项任务.
1. 喜欢下棋吗?下什么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飞行棋……)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课余活动的话题,和学生轻松聊上几句,既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为导入新课做了铺垫。
2. 识记“棋”字。从刚刚和同学们的闲聊中,我们知道,棋类很多,一些同学也喜欢下棋。看,这就是“棋”字,是本课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棋”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教师相机借助实物或图片介绍这个字的构字特点:起初棋盘和棋子都是木质的,所以是木字旁;右边是“其他”的“其”,它是一个形声字。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下棋有关的小故事,题目是《学棋》。(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 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交流,归纳三个主要疑问:谁跟谁学棋?怎么学的?学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与课前谈话自然顺接,采用一字突破法导入新课,为识记生字“棋”提供了语境,增强了识字效果,又通过读题质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感知,首尾相连,对比质疑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2)边读边想:谁跟谁学棋?怎么学的?学的结果怎么样?
2. 出示第一组词语:围棋 棋盘 学棋 下棋 棋手 棋艺(文中由“棋”组成的词语)
(1)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棋艺”。“艺”是本领、技术的意思。举例:武艺、学艺等。
(2) 教师相机介绍围棋。①知道“布子”的意思;②从围棋的规则中猜测“围棋”这个名称的由来,并指导学生形象地记住“围”字的字形。
3. 出示第二组词语:拉弓射箭 专心致志 能手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认读,注意翘舌音和前后鼻音。采用灵活的方法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1) 拉弓射箭。表示一个动作,谁来演一演?学习“弓箭”两个生字的书写,教师可根据象形字和形声字的特点加以指导。
(2) 专心致志。让学生先猜猜它的意思,或者通过例句让学生揣摩,如“此刻,我们正在专心致志地上课呢!”
(3) 能手。班上谁朗读最棒?我们称他“朗读能手”。谁跑步最快?我们称他“跑步能手”。谁写的字最漂亮?我们称他“写字能手”……说一说,“能手”什么意思?(某一方面特别优秀,比别人强的人)下棋水平特别高超,那就是“下棋能手”,如文中的秋。
4. 交流:谁跟谁学棋?(出示句子:“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
(1) 秋是个怎样的老师?读一读第1自然段。
(2) 他下棋的水平特别高,从哪里看出来?(能手,远近闻名)
(3) 同学们心里一定很佩服秋。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5. 都说“名师出高徒”,这两个学生结果都学成了吗?请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
(1) “出色”,特别好,超出一般。
(2) “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可以和“一直没有长进”比较,理解进步很小。
6. 把前后两个内容(第1、3自然段)连起来说:有两个学生跟秋学下棋,结果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个没有多大长进。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让学生弄清楚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秋的棋艺高超,然后联系结尾发现两个学生学棋结果截然不同,再回顾前文。这种处理教材的方式对于这篇课文而言,段落分明,抓住矛盾冲突激起疑问,之后再来刨根问底式的探究是可行的。
三、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精读解疑
1. 质疑: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怎么学棋的吧!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出分别写“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学棋的语句。
(1) 交流“一个学生”学棋的语句。
A.指名读句子,他是怎么做的?找出三个表示动作的词:听,看,问。听什么?听老师讲下棋的规则,怎么下子、怎么进攻、怎么退守等等。看什么?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问什么?为什么这么布子等不明白的地方,说明他还在思考呢!
B.为什么在听和看两个动作之间用上了“一边……一边……”?用这个关联词再来说说他是怎么学棋的,如:“他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往心里记。”“他一边看老师布子,一边想为什么。”……
C.引读句子,交流说话:这个学生学棋真( )啊!(引导学生用上文中一个词“专心致志”,并相机拓展运用其他词语: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勤奋好学……)
D.你们喜欢这个学生吗?一起来夸夸他吧!
(2) 交流“另一个学生”学棋的语句。
A.指名读句子,交流说话:这个学生学棋真( )啊!(引导学生用上: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B.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走了神儿,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想的和做的都是和下棋无关的,这就是走神。
C.引读:老师发现了,提醒他……可他只……又……“只”和“又”说明了什么?(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经常走神)
3. 看课文插图,指认两个学生,并说说分别是怎样学下围棋的。提供句式:“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
4. 分组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品词析句,理解内容,真切地看到了两个学生表现截然不同。
四、 说话训练,领悟内涵,拓展提升
1.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一说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围棋,为什么学的结果不一样。(出示句式,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因为一个学生( ),所以他成了出色的棋手。
因为另一个学生( ),所以他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围棋,之所以学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 )。
2. 你有没有做某件事专心致志而获得进步或取得成功的例子?
3. 看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让我们和“专心致志”交个朋友吧!学习“专”和“致”两个生字的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用关联词说话,贯通全文,理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懂得学习要专心的道理。把“专”“致”两个生字的书写放在这个环节中,也显得别具匠心。
五、 巩固认读,趣味识写
1. 出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巩固认读。
2. 让学生找一找字形结构是同一类的字,然后发现同是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右等宽。
3. 重点指导:
(1)“弓”和“专”,笔画少,折笔多,教师提示要点。
(2) 认识新偏旁“鸟”,观察字形,注意最后一笔横短一些。
4. 让我们专心致志地写好每一个字。(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写字姿势,对个别学生作指导。)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76~77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动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3.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大家喜欢的数学课时间了,今天,老师要根据大家的表现颁发个人奖励――智慧星和小组奖励――合作星,得星最多的小组就是今天的最佳小组。有没有信心成为最佳小组?同学们,你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象也要过生日,如果让你来安排大象的生日聚会,你准备怎么办呢?
学生说出各种庆祝方案:送蛋糕,送花,送礼物等。
教师:大家的办法都不错,我们先来唱首《生日歌》祝大象生日快乐,好吗?(放生日歌音乐,学生跟唱。)
设计意图:课始,说明要按各组同学的表现奖励智慧星和合作星,评出最佳小组,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过生日为话题引入新课,齐唱生日歌,贴近生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大象过生日的生活情境,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引入进行了必要的情感渲染。
二、 小组合作 体验过程
1.因势利导。
(1)教师:好,现在我们就去大象家,看看小动物们是如何为大象庆祝生日的。
教师:看,大象家来的客人多不多?(学生回答)
有哪些客人?(学生回答)
这么多客人,它们吃的食物一样吗?(学生回答)
那该怎么安排他们的座位呢?
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动物可以分几排?哪几排?
(2)教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帮小象安排客人的座位,我们一个一个来安排,老师用小动物的头饰表示他们的座位,找到一个客人就放一个头饰,第一位客人是小猪,就放一个小猪的头饰(教师放头饰),下一位客人是小狗……剩下的几位客人,你能接着帮它们安排座位吗?安排的座位要正好够坐,不能多也不能少。
(3)教师:老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头饰的一面贴有双面胶,撕下小纸条就可以贴了。现在,请小组长安排:两名同学看图报动物的名字,两名同学从篮子里找头饰,其余同学把他们找的头饰贴在这张白纸上,帖好后,由组长把图送上来。
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的贴图,评价:看一看,都贴好了吗?你们是怎么贴的?(找一组问一问)哪一组贴的比较好?(选一个贴得好的贴在黑板上)各组贴得都不错,各奖一颗合作星。
(5)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三排动物,你能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回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己为中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变“教”为“导”,变“学”为“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学习能力还不强,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时,要注重程序和步骤的指导,学生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在合作中学到知识。
2.小结揭题。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理一理,一眼看出大象家来了4只小狗、5只小猴、3只小猪,还知道了小猴最多,小猪最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全班齐读课题)
3.乘胜追击。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客人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学生回答)
有哪些颜色?可以分成几种?你能帮大象把鲜花也排一排吗?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么排,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排法。
教师:好,下面我们就把鲜花分颜色贴一贴,拿出自己的小花,贴在77页的虚线框内,看谁贴的又快又齐,贴好后数一数,填到下面的括号里。好,开始。(一名学生贴示范图。)
教师:贴好了吗?小组内看一看,选出贴得最好的送上来。(展示个别学生作业,贴出放大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单独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次反馈,检查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让学生小试牛刀,初尝成功。教学进行到此,结构合理,环节流畅,水到渠成。
三、 巩固深化 应用拓展
1.情境继续。(出示多棵准备好的神奇果树)
教师:为了感谢大家,大象给我们送来了神奇果树,神奇果树上都结了哪些果子?(生答:苹果、梨子、桃子、草莓。)每个小朋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摘下来。请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去摘一摘,要注意爱护果树。摘好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把水果贴在纸上,数一数,填在77页最下面的括号里,看看你们这组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2.实际拓展。
教师:这种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很有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统计什么呢?(学生回答)
3.无痕升华。
教师:这节课,哪一组才是我们的最佳小组呢?你们有答案了吗?
(各小组成员拿出大家所得合作星和智慧星,开始统计合作星的颗数、智慧星的颗数和本组得星的总颗数。)
【关键词】:设计教学;新思维;文字
【中图分类号】J5
长期以来,我们的设计教育强调技巧训练和唯美情趣,因而缺少个性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使得我们许多设计作品大同小异。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经过训练都是有一定的写实绘画表达能力,但缺乏实际创新精神,缺乏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电脑的出现使设计向多样化发展,同时传统的设计模式受到各种限制和要求,因此,新的设计革命在酝酿之中,将更加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它是一种抽象的设计语言,也是传递设计师的思维的途径。设计不能以一种姿态或方法来约束,应提倡设计中的创意,与丰富的联想。1998年,一类设计学院提出全面启动设计教学改革,由此高考设计考题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此对考生全面素质及广泛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考核全面的创造、美学、表现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由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的设计教学方法一改过去传统的模式,从训练学生观察力、思考力、表现力、创造力、美学能力这些角度入手,进行全面改革。设计教学在严谨的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融入多方位的各类练习及指导。例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要求学生多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各类事物,将造型训练的范围扩大,在课程中增加美术欣赏、文学艺术欣赏、智力训练等内容,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活动。
我在设计教学中首先选择文字作为设计教学新思维的突破点。文字设计的原有教学方式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美术字体设计能力,是一种纯符号化,理性的表达教学,多为强调严谨性、准确性、完整性。而我的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我将文字设计教学更注重表达一种强有力的视觉秩序,表达思想,传达信息和观念,并与各类平面设计融为一体,以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使文字不仅可以自身具有个性的美感,同时也能在平面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字本身只是一种传递信息,记录信息的书写符号。人们的语言、思想和智慧,通过文字这一种符号载体记录和传递,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世界。文字作为信息符号,除了本身具有的内容和精神内涵之外,同时还赋予我们无穷的联想。因此作为一门有着全新生命的课程,教学训练方式是教会学生把文字设计当作一种创意游戏,认识文字笔划。联想是设计师的素质之一,小时候我们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流云,想象的是绵羊,是草帽,是大山,这个游戏也是创意的初始,对于文字设计,若我们能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以游戏的心情来对待它,设计其实并不是件难事。在自然万物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有趣的文字,一个树杈是“丫”字,一块石头是“山”字,钳子是“A”字,卷曲的纸条是“S”等。这些文字意趣天然,毫无造作之感。以自然为本源,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时你能看到从未有过的创意。虽然有些文字给人约定俗成的印象,太过熟悉,因此突破很困难,超越它方法是关键,而游戏心态是很好的切入点。就某种文字而言,可供创意的思路很少,独到的形式语言是取决成功失败的关键。
文字不仅是信息符号,同时又是图形符号,引用文字的发展规律指导文字设计的教学,在文字设计中加入图形的比重,从而拓宽文字的表现空间,使文字的设计变化更为丰富多彩,因此文字表现可形象化也可意象化。文字发展经历了图画这一时期,汉字尤其是由图画发展而来。汉代著名文字家许慎把字体分为六种,其中之一叫“鸟虫书”这也许是古代记载最早的美术字体。还有蝌蚪文、蚁尾书、金剪文等。此外民间还很多以龙纹、云纹、水纹、如意纹、吉祥鱼、草等物体来装饰或代替文字的某些笔划或整个以图画字,另外泰山上有二字“虫二”意为“风月无边”,可见中国古代已懂得有意识的借助汉字的相形会意方式设计文字。自象形文字以来,人们已习惯于在保持汉字结构完整的同时,在文字整体或局部添加形象来加强文字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利用意象法设计文字。其字面内容大多显得抽象,设计空间显得更为广泛,不论是具象表现还是抽象表现,关键是表达文字内容更深层面的意念,表现佳的例如“福倒”、“双喜”等。
我所提倡的设计教学新思维是希望教学能够按照设计自身的创作规律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不要主观地就设计论设计,就广告论广告,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解局面。要延伸设计本身的内容,使设计内容更深遂,更耐人寻味,更具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都应带着这种新观念去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的现代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结构意识;线性描绘;因人示教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4-105-03
作者:朱,商丘师范学校美术学院讲师,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河南,商丘,476000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是设计历史的承接,是一种符合正常逻辑的历史发展。
对于设计素描来讲,基础素描的理念作为西洋绘画的入门课程,不仅仅只是为纯艺术类绘画打下基础,同样也是设计素描的基础。有一种理论认为,设计素描必须抛弃基础素描的那一套,走自己的路。但是我认为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从理念和根本上来说是承接关系,并不存在区别性,至于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设计素描作品与基础素描作品的区别,所以说基础素描应该是设计素描教学的一种必需的的前奏,应该融合于设计素描教学之中。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设计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以一种逻辑的方式分阶段进行教学并把基础素描教学融合进来?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整体观念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掌控画面,驾驭全局,并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和体积关系,真正达到设计素描学习的目的。我认为设计素描的第一个时段的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和那个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徒手描绘能力,对结构的认识、分析与表达能力。
我在设计素描教学的实践中,经常遇到两种现象:
一是学生从局部入手,失去比例,失去整体,常常是有的部分已经画完,有的部分还是白纸,结果造成画面零乱,不可收拾。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整体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三种方法检查画面:一是用垂直线检查对象的左右关系;二是用水平线检查对象的上下关系;三是用视角暂留的方法(即视线在对象和画面快速反复看)检查各种斜线的准确程度。只有把形先画准,才可以画明暗。在画明暗时,也要使学生学会整体观察,先把亮、灰、暗三大调子区分开来,然后,在区分每个调子中的明暗差别,分别用软硬不同的铅笔去画。切忌不能死盯住局部,致使顾此失彼。
二是学生机械、被动地照抄对象,不去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一味去平涂对象,把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结构意识,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就要从透视学的原理把道理讲清楚。在处理明暗调子时,要学会瞪大眼睛找变化,眯起眼睛看整体。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结构意识。
比如设计素描第二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要以明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线,准确地塑造所描绘的对象。当然,线性描绘不是说完全不用明暗,而是对明暗的理解与表现有所不同,线性描绘,在应用明暗时主要是增强对象的形体与空间感受,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对线的理解上也不可偏颇,线有受光线、背光线、有中锋线、侧锋线,有厚线、薄线,也有类似面集合的线。对线的感受也是相对而言的,要以多为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理解。
准确地塑造形象是造型训练的基础,在对要描绘的对象进行准确塑造的基础上,线性描绘还要通过对形体外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理解形象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三维立体造型的构想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运用形体的能力。作为设计师,三维的构形能力是其造物构想的基础,因此,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必须使学生加强对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会相应变化这种规律的认识,提高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摆脱和削减表面明暗等变化。构筑三维形体并在画面中组织整体形体关系。
在具体的绘画表现中,要求学生清晰明确的把握物体的结构,准确地掌握物象的组合形态、比例关系。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控制物体的结构与形态的空间组合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可着意形体与占位时用的辅助线有选择的留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对形体及空间关系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在画面中明暗、层次、主次、虚实的处理,更多地通过线条的轻重、虚实、亮暗来获得的。
二、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设计素描的学习也和其它学习一样,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可事倍功半。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五多。即:多看、多想、多练、多问、多记。
多看就是要学会多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素描作品,尤其是大师们的作品,以这些作品为楷模,对照自己的作品,从中找出不足。要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看自己的作品,远看、近看、正看、反看、换个环境看、变着角度看。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视觉上的错误,发现问题。比如在设计素描教学的第三阶段,在观察方法和构图表现上,设计素描更注重对一组物象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得一个多维的综合性的形象概念,并对一组物象中某一单独的西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注重灵活的构组画面形象,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对纸面的感受进行构图、组织的能力。
多想就是学会用脑画画,多想画理,多给自己提问题,随着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其进步就显而易见了。
比如设计素描第三阶段,空间建构单元的学习,空间建构更强调对对象在大空间中的组织与空间秩序的建构。这一单元的训练时将众多复杂的对象摆置在较大的空间环境中,要求同学有秩序的组织对象并逻辑地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这就要求同学们多思考。用逻辑思维方法来完成。充分理解对象在不同的空间关系与形态组织中的不同性质变化。一个物象,当它处在不同的对象组合与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完全不同。因而。在对它的理解及对它的表现上也是不同的。想象我们把一组物象摆在相对更大的空间中,这组物象在空间中的占位、空间结构、组织关系、主次关系,甚至形态本身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对物象的塑造中和对画面的组织上,都不可孤立地理解,而应这里具体分析对象间的相互关系与空间角色。
多想表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在空间建构单元的学习中,面对大空间中一组无秩序的物象,要求学生逻辑地组构并建立画面中的新秩序,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素描的手段,认识与理解空间限定 与空间构成的关系。为正确建立这种关系,在作画观察分析时,可以将空间中的物象假设有秩序的建构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便于同学们理解与表达。
因此,设计素描除了训练基本造型能力,还应通过对各种形态的分解与组合,创造出无限的三维形态,这个训练并不是单纯从形态处罚的一种造型训练,而是通过认真的逻辑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之前强调的多想,用推理与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多练就是要有时间保证,尽量多画。不仅要画素描,还要画速写、慢写、默写、临摹等,只有有了量保证,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
设计素描从具象到抽象的训练中,通过从具象图像逐步演变到抽象图形的路径都是一个绘画练习的过程。其实整个设计素描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多练,因此它的意义变得至关重要起来。
多问就是虚心求教,不耻下问,问老师、问同学,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多记就是要学会培养自己形象记忆的能力。因为艺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长期坚持积累和记忆各种典型形象,可以不断激活大脑形象思维细胞。久而久之,就可以呼之欲出,落笔生辉。
三、因人示教和因材施教
设计素描学习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不但应及时给学生示范作画,而且还要因学生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示范作画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形象、更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的每一阶段,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如果教师示范过多,会使他们手足无措,无从下笔。教师要先强调学生自己修改,在他们反复修改仍不见效果时,教师可帮助他们修改。这时,抓住学生在每一阶段的突出问题,边示范边讲,使学生加深记忆,过目不忘;针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着重从调整阶段示范,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对于天赋不够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天赋好的学生,教师要不断给他们增加作画难度,并时时提醒他们,防止出现骄傲自满情绪,影响进步。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在素描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找准病因,再对症下药,切记不可盲目。
四、耐心与爱心
设计素描学习是一个较为漫长而乏味的过程,作为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作为教师,就要有一定的爱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素描学习最能历练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恒心。因此,其中的苦可想而知。不过,一但闯过难关,那将不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①电子白板课件创设交互式学习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电子白板多种功能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不断挑战的学习情境中掌握书写和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③引进微课,发挥新技术在写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教材分析
《菜园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的第三课。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识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蔬菜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城市中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一些蔬菜比较陌生,虽然每天家长都会为孩子烹饪各种蔬菜, 但多数家长都是把烹饪好的菜肴摆在孩子面前,而很少让孩子比较、认识、分析蔬菜的特点,因此,学生们根本不知道在菜园中生长的蔬菜是什么样的。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尤其电子白板课件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卧钩”和一个偏旁“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菜园情境,读准字音,了解儿歌内容,并在游玩中自主、合作、探求知识,潜移默化地吸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境与准备
课题、九种蔬菜和卡通篮子板贴,磁性田字格,SMART电子白板课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知识合理整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①激情导入,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
师:同学们,爸爸妈妈平时都带你们去哪儿玩?去过农场吗?(学生回答)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和雯雯小朋友一起到开心农场去体验生活。(学生观看丰收的视频)
②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③讲授“菜”“园”二字,介绍识字方法。
教师呈现“菜”“园”二字的部件,点击出方框形的栅栏,并利用克隆功能,直观理解“园”(如上页图1)。
④学生动手操作,区别“园、圆”(如上页图2)。
设计意图: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从认识生活入手展开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首先尊重他们的认知经验,随后在经验的空白处适时地给予填充,营造学习语言的环境,使其不知不觉理解词义。
2.汇报交流,自主识字
①出示图片,自由认读。
用课件呈现蔬菜图片,先让学生认识蔬菜,再利用消失功能使图片消失,接着出示注有拼音的蔬菜名称,引导学生认读。
②利用放大功能,指导学生对轻声等音节的读法。
③去掉拼音,学生认读词语。
利用聚光功能(如图3),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同桌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④识字,写字。
首先利用照相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萝、卜、豆、角”这几个字上,要求他们记住,并谈谈识记方法。接着,推送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学习“心”字的书写方法。最后,利用手机拍摄学生的作业,并传输至屏幕,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教师事先将“心”字的书写教学拍成微课,这样既能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书写过程,也能解决在课堂上因教师身高等多种原因挡住学生视线的问题。另外,教师利用手机当堂拍下学生的书写作业,及时发送到计算机上给予反馈,有效地指导学生书写。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新技术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⑤展开“找图片”游戏。
先由“雯雯”(课件中的小女孩)介绍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要选两位同学,我们来比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找对的图片最多。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汉字的特点,选择识字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习中,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是认读生字的主角。
3.自主探究,理解儿歌
①学生先观看课文范读视频,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②教师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挑战读、师生齐读等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效果。
③理解儿歌内容,说说蔬菜的特点。
我会连――要求学生给蔬菜涂色连线。
我会说――利用“遮幕”功能让学生观看南瓜的成长,体会“南瓜越老皮越黄”。然后将幕布拉开观看小树的成长,并用“橡皮擦”功能,呈现“小树越长越高”。最后要求学生用“越……越……”说话。
我会放――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萝卜、茄子拖动到相应的菜地,最后由农民伯伯给出正确答案,呈现整片萝卜地和茄子地。
设计意图:各环节形象再现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认知,语言能力也在认知中得到了发展。以读为依托,以识字为轴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线,将生字、新词进行整合,形成知识链,使识字教学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中得以落实,同时,使学生在认读的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并尝试运用语言。
4.拓展练习,巩固识字
①创设情境,让学生拼读菜名。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今天晚上,开心农场的叔叔、阿姨们要请你们去“娃娃餐厅”吃饭呢!咱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吃的。(学生带着好奇心观看)
②让学生用“我喜欢吃……”的句式说话。
③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菜肴介绍给大家,同时学生上台点菜,将菜肴放到餐桌上。
设计意图:先放大菜单,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菜名,然后呈现美味的菜肴,由学生亲自拖放到餐桌上,既拓展了识字教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参与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特点,是一节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堂。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创设了让雯雯小朋友带我们去开心农场――天然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体验生活的情境,把学生带进漂亮的菜园里;然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和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熟悉本节课要学习的蔬菜名称;接着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了解蔬菜的特点;最后进行教学拓展,随雯雯进入“娃娃餐厅”,将他们先前采摘的蔬菜烹制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菜肴。这样把游戏和课堂相结合,让学生乐学、爱学、自主地学,符合一年级语文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当然,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遗憾和不足,如学生认字后,在写字环节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写字部分没有更好地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规范自己的教学,打造自己的课堂特色,让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点 评
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看图归类识字课的教学设计。教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其中“熟悉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教者设计的教学目标单一、明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容量适中;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清晰明了;教学流程自然流畅、可操作和参与性强。
从语文教学角度而言本课有两个特点:一是关于教学内容和容量的选择。根据城市孩子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进过菜园,对各类蔬菜的认知很欠缺的情况,教者确定本节课只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到了因人施教。二是关于教法的选择。正是因为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教者抓住一年级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读儿歌更是一年级学生的最爱,让他们在兴趣和快乐中认字、识字,了解各种蔬菜的特点。同时,教者采用拆分法,教会学生认识“菜”“园”二字;采用克隆法,教会学生区别“园”“圆”二字,这更见教者设计的用心和教学的智慧。
教学目标:1、学生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2、让学生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用此特征画旋转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板、带刻度的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案。
(演示课件:出示用简单基本图形旋转设计的图案,演示这些图形的旋转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1、手表上的指针是怎样走动的呢?
生:手表上的指针绕中间的固定点旋转。
2、电风扇启动后,它的叶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电风扇的叶子绕着中间电机的轴旋转。
3、你玩过纸风车吗?在其中心插入转轴后,小风车迎风就会动起来。那么小风车是怎样转动的呢?
生:小风车绕轴旋转。
4、你荡过秋千吗?秋千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秋千绕着上面的横杆来回旋转。
5、你看见过司机开车吗?
生:司机开车时,手握住方向盘,绕着方向盘中心旋转。
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要求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在学生发现共同特征后,口头描述旋转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定义:
将一个图形F上的每一点。绕这个平面内一定点旋转同一个角a(即把F上每一个点与定点的连线绕定点旋转角a),得到图形F/,图形的这种变换就叫作旋转。
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
角a叫作旋转角
原位置的图形F叫原像,新位置的图形F/叫作图形F在旋转下的像。
图形F上的每一点P与它在旋转下的像P/叫作旋转下的对应点。
设计意图:在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索出旋转的定义,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较快进入角色,避免由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面被动学习。
平时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旋转,所以回答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并不难,也能归纳出旋转的定义域,所以观察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感受到数学是具体的、生动的。
说一说:
1、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旋转的例子吗?(展示学生的答案)
2、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旋转,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多少度?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呢?
3、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
设计意图:说一说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从而转化为旋转,为探索旋转的特征作准备。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请做下面实验(学生和教师一起做)
请每位同学拿出一硬纸板,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0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桌子上的一张大白纸上,先在白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的讨论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就叫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就叫旋转角。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划、与形状。
性质:旋转前,旋转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学习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在学生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
1、如图,用左面的三角形经过怎样的旋转,可以得到右面的图形?
2、如图,吃米小鸡是站立的小鸡经过过旋转得到的,旋转中心是O。从图是量一量旋转角是多少度?
3、说出压水机压水时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4、在图中,将直角=三角形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关键是确定RtABO的三个顶点的对应点。
解:因为点O是旋转中心,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
OB旋转到OA上,OA旋转到OB的反向延长线上,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所以OB=OD,OA=OC。
则RtCOD为旋转后的图形。
(要求学生在画出图形后。能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特征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知识的运用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掌握新知识。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后,把旋转的定义和旋转的基本特征搞清楚了,现在请思考,在这节课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探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这个区徽可由一个紫荆花瓣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答:可以看作是一个花瓣连续4次旋转所形成的,每次旋转分别等于720,1440,2160,2880
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答:(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2) 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
最后强调,这个旋转中心是固定的,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但旋转角和对应点都是不唯一的,
六、作业:65页练习第1题
65习题第1、2,3题
七、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辅软件设备;任务驱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教学,顾名思义,教与学。教师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了学生能更容易吸收、掌握知识,学到过硬的专业本领,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并借鉴许多同行宝贵经验,形成文字,与大家一同学习并分享探讨。
一、从学生角度去想问题,善于利用工具软件辅助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抽象,理论多,概念复杂,代码难调试”。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便于理解,采取了“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室变成既是传授理论教学的地方,又是上机实践的场所。所以,学校在教室内都配备了投影设备和人手一台的电脑。学生在学习了理论或者看完教师的演示之后,能立即操作。我自己也曾在台下就座,观察能否看清楚投影的演示,刚开始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随着投影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后排学生看不清楚投影的情况,特别是在夏天,光线强,学生观看投影会更加困难。采用传统投影教学,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只能站在学生后单独讲授,或者老师在自己电脑上通过投影在全班再集中讲,不能分组讨论或者将有错误的学生电脑展示给大家看。学生不能直接看到错误同学的电脑桌面以及真实的环境。为此,我在教学中,利用一些小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通过这款软件的控制,能非常方便的控制到学生的电脑,并且能实现清晰的演示,特别是对于代码调试,比学生看投影的效果要清晰许多。另外,为了对重点内容和步骤的强调,我还利用了“ZoomIt”这款屏幕放大软件,能在任意地方放大,以及勾划笔记。这样,学生看的也清楚,笔记也记的准确。但是,对于某些教室,电脑安装了“还原卡”或者禁用了软件安装的情况,此款软件就无能为力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款绿色小软件-“海天屏幕广播”,可以不用安装,解压便可以立即使用。而且能实现分组教学与讨论功能。通过这些小软件的运用,使得在不增加额外开支和麻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教学条件的实际需要,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化抽象理论教学为任务驱动教学,激励学生去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方法是先讲授一大堆抽象理论和原理,然后再讲应用。而我的教学方式是:以任务为驱动。做到先提出学习的任务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明白,学了这个知识后,能做那些事情,最终效果是什么。比如,我在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时,我会事先模拟一个场景,模拟客户遇到的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然后我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最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客户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轻松并且带着问题去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技能掌握。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考试分数在平时形成
以前的某些科目采取“一考定终生”制,所以很多学生在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通宵达旦的背书,最后通过考试。这样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监控和学生真实水平的考察。能力的考察和培养应该在平时形成,所以,我对所授的“自主考试”课程,设计了若干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下,设置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学习的目标,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给出响应的分数,有些同学没做的,或者缺席没来的,自然分数低或者零分。这样,既保证了总评分数的公平、公正,而且还保证了分数的公开,因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完全知道自己的每次分数,自然就知道他期末最终的分数。也就杜绝了期末考试作弊,或者对平时学习的不重视问题。
四、注重专业与课程间的联系
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课程,比如《数据结构》,我注重对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学。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之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等课程,所以在讲解的安排上,多用C语言来描述,为了不那么枯燥,我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上机实践调试,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于他们的专业特点,如JAVA班,我会在课程最后的综合案例里讲一些JAVA。另外,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软件班,我会讲一些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管理问题,如:设计网站时的安全问题,除了数据库以及代码本身采用加密算法,还可以在服务器方面加强一些策略措施。通过这样的拓展,一方面是便于学生日后能自己搭建软件测试环境,解决一些常见故障,另一方面是拓展他们的软件设计思维,让软件能与计算机硬件的底层架构进行联系。
五、激励学生参加各种竞技比赛,以带动更多的同学学习
除了让学生学习好课内知识,还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竞技比赛中去,拓宽他们的视野,能获得除了知识本身外的其他财富。如:自主学习能力,演讲与口才,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通过比赛还能看到与其他院校同学及用人单位的差距。激励学生迎头赶上。我所带学生团队去年有幸进入“全国微软校园之星”北京总决赛,今年所组团队参加的“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获得一等奖等等,学生比赛回来后在思想与思考问题方面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他们同学中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和正面影响,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弟学妹,起到了鼓励的作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加高涨。
教学是一个神圣而光荣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与发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创新和认真总结修正。
教育资源:1.结合张家港的历史典故: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引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挑战精神。
2.“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字“张家港精神”和“张家港经验”
3.企业资源:江苏如意通动画公司
4.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加强创新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画专业的热爱,学会剧本编导、主角造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扬张家港精神。
教学重点:动漫主角造型设计、表情训练
教学难点:故事的编导能力
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演示法、参观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动漫专业学生,能临摹动漫的基本造型,但相对缺少原创精神,创新意识也几乎没有。平时画画也就是自己的事情,这种项目教学,学生可能因缺少团队合作的训练而效果不佳。
(用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敢于突破。)
(老师要起到协调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力量与智慧)
项目分析:项目教材:结合历史典故开发《瓶精灵》,18课时,细分出六大任务:
任务1.收集东渡历史资料,参观东渡寺,感受东渡文化,从中挖掘意义与时代精神。2课时
任务2.收集各类瓶子的造型、实物、图片等。
任务3.找到“签真东渡”与“瓶子”的关联,展开联想,编辑剧本。
角色造型,主角表情喜、怒、哀、乐训练。6课时
任务4.参观企业“如意通”,学习工作流程、工艺标准,开研讨会。4课时
任务5.作品再完善,专家指导。4课时
任务6.销售版权,签约仪式。2课时
本教案是其中的“任务3”,找到“鉴真东渡”与“瓶子”的关联,展开联想,编辑剧本。
角色造型,主角表情喜、怒、哀、乐训练。6课时
任务3分析:结合动漫造型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形体、夸张、幽默。
一只废弃的饮料瓶,长出鼻子、眼睛、嘴巴等,并以此为主角“瓶精灵”,要求学生结合“鉴真东渡”开展创意活动,编导“瓶精灵”的生动故事。
教具准备:饮料瓶子、剪刀、彩色贴纸、画画工具、儿歌、音响
(教师提前做好一个瓶子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开发捡来的瓶子,结合“鉴真东渡”把它变得有意义。请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心愿写好后,塞入瓶内,但愿能“显灵”。
2.用剪刀在瓶子上剪出眼睛、嘴巴,用彩色贴纸美化和强化瓶精灵的“脸谱”。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作为动漫主角,他的表情应有哪些特点?(简练、夸张、超人的能力)
2.请同学们畅想并描述今天的主角“瓶精灵”有哪些超凡能力与智慧。(诚实、勤劳、善良的人能实现梦想)
3.教师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勾勒出“瓶精灵”。
4.儿歌欣赏:目的是制造动画片创意的情境,在音乐中,让学生迸发出动画片《瓶精灵》的灵感、创意。老师拿起“瓶子脸谱”向大家点头、微笑、摇摆,增强学生动画的创作欲望。
5.项目任务:请结合“签真东渡”与“瓶子”的关联,结合张家港精神,展开联想,设计、编导一部适合少儿观看的动画片——《瓶精灵》。
三、剧本编导:
历史、社会背景:公元753年阴历11月15日晚,鉴真在弟子仁干等人的大力协助下,率弟子二十多人,从今张家港市的鹿苑起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顺利到达日本。原来一只漂流瓶,里面放着“鉴真亲笔写的愿望”,经大家的鼎力合作,团结拼搏,最终成功了!
几百年后那只漂流瓶最终沉淀下来,被长江的沙泥覆盖,这就是张家港原名叫沙洲县的由来。
时光回到当代,城市的发展,经济腾飞、高楼林立,某一建筑工地,瓶子被挖出……
有一个凄惨的小女孩,后妈对她刁蛮、凶恶,每天生活在痛苦中,为了生活和学习,只有要靠捡垃圾、瓶子,换来少许的面包和书本。她很善良,有一次宁可自己挨饿,却把面包给了一个乞丐……一个寒冷的冬天,正当她被冻得生命垂危时,瓶精灵(东渡时鉴真的瓶子)显灵出现了……有了新衣服、新书包……自私的后妈抢走了“瓶精灵”,结果会怎样呢?
四、分组开发、互评,专家指导:
A组:设计主角造型“瓶精灵”,刻画出表情的喜、怒、哀、乐。
B组:设计小女孩造型,要求体现善良、美丽、勤劳、助人为乐。
C组:设计后妈造型,要求体现刁蛮、残暴、自私、贪婪、好吃懒做。
D组:故事结尾创意,重塑家庭温暖、和睦,以及故事教育意义的挖掘,编一首主题歌,反映“瓶精灵”的故事。
五、角色表情模拟,学生表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分组讨论:对本组完成的相关项目及任务评估,择优展示并小结。
七、真实版的“小女孩”来到现场,以身说教:“年青人要有梦想,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理想永不放弃,瓶精灵就会显灵,梦想一定会实现。”
八、请各组派代表大声读出自己瓶中的心愿,互相勉励。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6课时,由于项目清晰、分工明确,企业专家走进课堂,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和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工作效率高,富有节奏感、时代感,也极大地发扬了张家港精神,弘扬正气,点燃了年轻人的梦想,为终身教育打下了基础。课外与企业举行多种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要,服务社会。
不足之处一:由于学生缺少音乐素养,主题歌套用其他儿歌,这是不可取的。
改进之处:建议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增强学生能力。
不足之处二:学生讨论时太顾面子,敢批评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