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范文

导师育人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导师育人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导师育人工作总结

第1篇: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成长导师制;素质教育;导向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国际教育学院作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分院于2012年3月探索建立《成长导师制实施办法》,并在先后在2010级中英合作学生,2011级中加合作,2012级全体中外合作办学共140名学生中试行实施成长导师制,并在此对国际教育学院实施成长导师制做一分析研究。

一、 成长导师制的基本情况及实施办法

成长导师制,为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质量,结合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咨询和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试行期导师队伍由管理人员(3名)及专任教师(3名)共同组成,在全体学生间随机分组,每位导师指导10至13名学生。所承担职责:在学生成长期间,导师通过谈心,座谈,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习目标规划,专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施导。导师采取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导师不定期,不定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的指导工作要填写导师工作志,学期初要制订指导工作计划,对指导活动做好记录。学期末要有指导工作总结。实施具体方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1.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导师”选聘工作。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的教师定为导师。

2.对全体“导师”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工作计划。

3.确定受导学生:通过辅导员摸底,对全体学生总结归纳,着重把家庭贫寒、学习困难的、 行 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以及各科各类的特长生等确定出并分组。有助于导师的快速切入,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有的放矢。

4.师生结组,一名导师带一组学生,一组数量根据情况而定,一般10至13人。

5.导师履行职责。 按照对学生“导向,导学,和导心”的要求,导师需承担相应职责

要求导师建立:

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定期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二)召开辅导员会议,落实辅导员做好“搭桥”工作

1.辅导员要明确导师制,使导师制成为有效的补充

2.让辅导员明确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辅导员了解、确定,由辅导员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导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二 、成长导师制的初步成效

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是国际教育学院将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全面育人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总的来讲,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合作院校及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进程和学习安排,出国,专升本,就业的学生都能够明确目标,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并且导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所指导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并引导他们,并当好学生深造就业的参谋,指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导师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

1.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和学习导师。在人生道路与学习中有了方向感,利于其身心与能力的健康发展。导师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学院以及中外合作的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及家长对学院的信任、理解增强;学生普遍由受导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到制定了短期、长期目标。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都得到提高。

2.强化了导师育人的责任感,并在指导工作中促进了自身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密切了师生关系,利于师生在深入交流中相互促进。 导师认真工作,深入实际履行导师的义务、职责,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专业指导,指导学生拓宽视野,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3.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落实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把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进步和提高,并“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实施“精英教育”,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和优秀拔尖人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同学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加速同学们的成才的进程。在同学走出校园时,能够具备成为精英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4.在指导过程中细化方案,根据不同需求学生,分析,制定引导的方案,所需达到目标,在采用的方式上多样灵活,抓住导向的关键点,注重过程检查。使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导师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通过总结发现在今后施导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导师不仅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还需在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方法,有效解决。

抓住关键点和时机。作为导师应有的心态――亦师亦友、亦教亦学、寓教于学。抓住关键点,注重于学生心灵的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3. 搭建不同角度的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立志、立品问题,情操、思想问题;拓宽教育渠道,灵活的教育方式。

四、深入开展成长导师制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将导师制实施好,提高教师对导师制意义的认识致关重要。要使大家认识到实施导师制首先有利于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导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解答他们在各个方而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他们的学业,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由于导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形式,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导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谐和互信的良好关系。这种情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进一步提高导师的素质,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制是否能够顺利的实施,取决于导师本身的素质。作为导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水平,还要热爱教书育人工作,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行导师制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师资队伍的优化。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更进一步加以明确的规定,使导师知道应该“导”什么以及如何去“导”。

(三)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导师制的实施,无疑需要导师在完成应有的工作任务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的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存在差异,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差异又往往因无法量化而难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导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考核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并且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而对那些考核不称职的导师,应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来年的导师资格。

(四)改革导师制的实施方式

第2篇: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范文

写工作心得是有技巧的,我们需要讲究方法与策略,需要掌握工作技能和操作技巧。那么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学习。

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七(8)班班主任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学生们相互熟悉,也能按照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及要求去做,基本上养成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精神,基本能够保持感恩亲情,立志勤奋、好好学习的好状态。学习目标明确,部分学生养成了好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现将班级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制度”,从“安全、文明礼仪、考勤、学习、卫生、集会、财务保管”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引导大部分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并落到实处。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比学、敢学的好风气。

学期初,奖励各类考试及评比中的优秀学生以及最有进步的学生,调动学生们互不服气的意识,使优秀学生相互学习,中等学生围绕优秀学生,较差生围绕中等生,形成“优比优、优带中、中帮差”的学习氛围。作为班主任,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和督促。

3、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对于班集体,我一直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把自己的个人行为放到班级中来,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整个班集体的形象。所以,在常规管理上,应该常抓不懈。小事做起,建立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要求学生力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积极参加卫生劳动,为班争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也保持个人的卫生和服饰整洁。本学期每月都能获得流动红旗。

4、融洽师生关系。

经过一学期的接触交往,我和这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有感情了,我相信我真诚的爱和关心,他们是应该能够体会到的。另外,还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5、建立合作学习互助小组。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班建立了8个学习合作小组,自建立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尤其是班级的后进生也有了积极性,课堂的气氛活跃。

6、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有益的活动。

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好每周升旗家长到位,课间跑操训练等工作。在学校组织的跑操展示、校运会、红歌比赛、文艺评比等活动中,我班均取得很好的成绩。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才能,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而自豪。

总之,本学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了初一各科的学习任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了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了一个积极进取、勤奋的班集体。

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2转眼间,从事教师职业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对教师的工作,我也有了一个较深的认识和体会,真是有苦也有甜,有荣誉,更担负着一份责任。

能成功通过应聘,来到师院附中,并担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倍感荣幸!虽然之前有半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但却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所以感到有激情,更有压力!在一学期的学习和锻炼中,我一直在不断的摸索、学习和求教。一学期很快结束了,回顾这几个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看着自己一直在进步、在成长,我也因此感到一丝欣慰。

为了汲取经验,牢记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奠基铺路,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信念,满怀激情

信心是前进的动力。所以做任何事不能没有信心,不能失去信念,否则,将一事无成。虽然初次担任班主任,对工作内容很陌生,但我还是告诉自己:只要满怀信心与激情,凭借着中学和大学阶段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勤奋务实,不断探索、学习,就一定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证明,成功源于自信!

二、心系学生,用爱教育

孩子就是美丽的天使。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着爱和阳光,他们的心灵纯洁无瑕。爱的付出才能得到爱的回报,所以,对学生要充满爱,用心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在班级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认可。即使对待极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领悟道理,健康成长。一学期来,我们师生相处十分融洽、和谐。

三、民主决策,自主管理

建立一个有能力、有威信、有活力的班委会,对班级管理十分重要。如何建立这样优秀的班委会呢?我采取的策略就是“民主决策,自主管理”。开学初期,由于同学间不够了解,所以我采取的是“学生自荐,老师推荐”的方式产生临时班委,试用期一个月。对临时班委的工作,班级每位学生都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每位班委“能上能下”,以此来考验班委,力争把有兴趣,有服务意识,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班委留下来。临时班委的试用期结束后,我采取了“学生自荐,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第一届班委会,同样,班委会的各项工作接受大家监督。所以,民主产生的班委大家信任、拥护,也有威信,能使班级团结、上进。班委通过努力的工作,在学校的重要活动中为班级夺得了多项荣誉,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班级在纪律、学习等方面也都取得较大进步。

四、严格要求,鞭策进取

严师出高徒。没要严格的要求就没有严肃、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也就没有成绩的进步。工作中,我十分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创造,鼓励学生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讲学习、讲文明、比上进、求进步。若发现学生有不良习好,即可对其进行教育,教导学生改掉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对不做作业,不讲学习,违反班纪,影响他人学习和班级团结,屡教不改的学生,一律严惩不怠,有必要时请家长沟通,以帮助学生进步和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使他们改掉了不少不良行为爱好,更加团结、努力、上进了。

五、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在教学和管理中,遇到麻烦和问题,不绕行,不回避,勤于学习,乐于请教。通过不断摸索,吸取教训,汲取经验,并积极地向老教师、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请教,来提高和完善自己。尤其是在听资深语文教师的授课和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授课大赛”的积极准备和参与中,我收获颇丰。经过一学期努力的工作,在教学和管理上,我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六、做学生的精神导师

“时刻和学生站在一起”这是我对学生们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有挫折我们一起面对,有快乐我们一起分享,甘于做学生的“小帮手”,做学生的精神支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班级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同时,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因此,一学期中,我做到了零迟到,零请假,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我想,只有勤于工作,以身示范,才能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使他们积极向上,不断进步。

通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和勤奋努力地工作,以及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在校重要活动中,我班争得了不少荣誉,如获校秋季运动会年级第一名,获校广播操比赛年级第二名,在校象棋、书法比赛中取得个人多个第一等。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如纪律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班委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学生成绩不够突出,学生一些行为仍需规范,与其他学科老师缺少有效沟通等。但我相信,在学校和年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更加务实努力地工作,在新的学期中,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3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我的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个人学习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同时,在本学年,我担任了校广播站的工作,管理各班级的广播站投稿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向广播站投稿,使学校的广播站得以正常运行。

四、取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5—10班,生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分都超过了不同学校的同等年级,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继续努力,做好下一年个人工作计划,使各项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

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4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初一新生,必须先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素质,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晨读、课间操,卫生清洁保持工作等督促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的习惯养成。

我当班主任力争做到两点:

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

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我班的周琦同学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就是缺乏胆量,上课时很少积极发言。针对这一点,我找她谈心,帮她找原因并鼓励她大胆发言。在我上课时,有意找她回答问题,并适当给以鼓励,锻炼她的胆量。通过这样的锻炼取得了一定效。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与班风,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

班里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件件落实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话,就会力不从心,这时候就要发动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管理的主体,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日班干部每天轮流等级考勤,维持纪律等,并利用班会或业余时间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则,努力做做事的榜样,勤跟班,使班风正,学风浓。

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各项活动,积极报名参加校运会,拔河比赛取得了第二名;20乘50接力第三名;广播操比赛第四名;语文课本剧表演三等奖,等等。这些集体活动都要学生齐心协力,一起来完成。

三,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爱心中与学生一道成长

老辈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平时我注意与学生交朋友,谈心,在学习上给予关心与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培养他们同学的友爱之情,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同学们之间亲如手足。

1、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2、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习惯,增加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增长实际才干。

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学生。

学生与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的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如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道多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六、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期末复习阶段后进生状态很不好。

以后要多注意复习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

2.学生尽管上课看起来似乎很认真,但是听课效率仍然不高。

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把班级工作做的更上一层楼。

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5一学年以来,我担任初一(-)班的班主任。在班主任期间,我认识到了一位班主任“身正为范”的重要性。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贻害学校的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几年,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觉得初一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而良好的开端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关键。

这学年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初一学生刚进入新校园时,通常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要消除陌生的感觉,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我组织互帮互学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级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2、加强班级管理,努力培养“真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在活动中选拔班干部。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所以应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班主任封的,也不是终身制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通过活动,比如演讲、卫生劳动、分发课本等活动,从中发现并挖掘有头脑、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人才,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班干部的职位。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才有工作热情,责任心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工作的魄力。

班委会成立之后,尽快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同时,给予定期的指导监督。这样,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一方面,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活动。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使我班在学校的各项考试和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耐心相帮,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4、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活动。

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今年,我还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活动,试图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以远大的理想激发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好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

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时,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才会把它转变成学习、生活的动力。他们明白实际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但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跨越,并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就是说,在这个班级的管理上你已成功了一半。总的来说,一学年来,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学习。

七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范文相关文章: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5篇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七年级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精选范文5篇精选

初一班主任工作总结的范文5篇

2020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5篇

初一班主任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七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初一学年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5篇

七年级班主任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第3篇: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范文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针对小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自制力不强的特点,应该制订严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增强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促进行为规范。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请笑纳!

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1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只要有兴趣、有价值,工作再累、再苦也不觉得。做教师的都知道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非常辛苦,但苦与乐常常是孪生兄弟共存。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我更加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繁重与伟大。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享受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静心思考这一学期的工作,从中也发现了诸多盲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本学期开学伊始,我便将常规教育放在首位来抓,措施得力,落实的比较扎实、有效。

1、根据学生手中的思品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挖掘学生真、善、美的潜质,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去除学生思想中残留的不良因子。

2、抓住锲机、适时引导

(1)每当学校举行节日演讲、征文、手抄报比赛(教师节、国庆节、歌咏比赛、蓓蕾读书节目演出)等活动时,我就顺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我放手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明确方向,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并付诸于行动。每次班会课开的都比较成功,学生个个都激情高涨,逐渐形成一股以班级为核心的向心力。

(3)《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教育学生永恒的主题,我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必须背诵下来,进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学校组织的《守则》、《规范》测试中,我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从严治班、狠抓落实

六年级的学生独立意识强,而且大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欲望。针对这种特点,本学期通过民主选举和毛遂自荐相结合的方法组建班委会,我试着放手让班干部大胆地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独立开展活动。如:“教室板报”、“走廊专栏”、“广播操比赛”、“学生生日集体晚会”、“歌咏比赛”、“蓓蕾读书节目演出”等活动,让他们自主设计、活动,我做总监。

事实证明,他们是有潜力可挖的。依据班干部分工和岗位职责,实行班干部管理制度,有负责对学生的行为打分的(教学区、宿舍区、餐区)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定“安全星”、“自理星”、“礼仪星”的得失;有的负责每天早、晚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还有的负责各学科作业的督查等等,让他们担当起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责任,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这严密的层层管理,才有了今天令人竖起拇指的班集体。

三、呵护学生的心灵

临近青春期的六年级学生,由于学习紧张、生活中的问题,自己又不能适时调控,导致其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临近考试的焦虑、不安2、打架破坏公物3、抑郁、冷漠4、自暴自弃5、早恋6、多疑、说谎、逃避等。

针对这种现状,我找准切入点,主动出击。尤其是在对待学生“早恋”这个问题上,我是慎而又慎,唯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女孩子的感情世界比男孩子丰富细腻,一旦有了这种朦胧情感,就不可避免的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偏离自己的求知轨道,进而会影响今后的成才。

因此,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个别学生进行谈话、沟通,或者是用纸条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轻轻梳理她的心灵,心与心的碰撞最终会撞击出美丽的火花。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的及时出击,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大大增强,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公平、公正的批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学校里,学生就是一颗硕大的珍珠,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黑点”,会不时地犯点错误这很正常。而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恶,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自己喜爱的学生犯了错误,也尽可能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舍得批评;相反,对于不喜欢的学生则是不屑一顾,从不给予自己的鼓励和赞美。这种走向极端的批评,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极不平衡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适度、客观、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实事求是、明确是非,把握好批评的分寸,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持在教育过程中一切学生的平等,避免部分学生滋生优越感,另一部分学生形成自卑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五、时时处处讲抓安全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班会课”、“板报”、“宣传栏”、“看碟片”、“手抄报”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要时时事事注意安全。我们班有7个走读生,其中由3个学生因为家离学校较远,所以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上学。因此,安全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第一”提示语每天都在学生的耳边回响。对学校组织的“防火”、“防震”演练,我极为重视,通力合作。得益于平时的严格管理,在每学期安全工作量化时,我班的成绩都是名列榜首。

六、家校联手管理

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确定了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部分家长的认识是糊涂的。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感到轻松了,认为只要自己能让孩子吃好、穿好、生活好就行,至于孩子的学习、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完全是老师的责任,从不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为了改变这种错误观念,我充分利用学生加入的校讯通这块空间,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要求家长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联系。建议他们不仅仅要关心子女的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全部,一旦发现孩子有微妙的变化及时告知老师,使他们认识到:打造孩子的人生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德育工作远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工作方法肯定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想做得更好就需要有乐于探究的精神和乐此不彼的干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我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无悔的工作中去。

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2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时序更替,社会嬗变。面对新时代、新一代、新情况,我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上做了一点思考和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教育与学生教育相结合

加里宁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学校历来重视对教师自身的师德教育,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德育先锋骨干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模范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亲情化、个性化为载体的“德育导师制”,提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希望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德育中我们从不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1、自我认识,利用成长记录袋、周记、教师谈心等途径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它是自我教育的起点。

2、自我激励,这是行为的内化过程,它是有目的自我约束、自我体现和自我完善。

(1)目标激励,目标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动力。一开学,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各班级实际情况,要求各班采取民主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班级奋斗的目标,因为目标来自学生,所以充分得到了他们的认同,都能为实现目标积极努力工作。(2)活动激励,学生身处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经常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激励的好时机。举行各种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活动,如上学期,我进行了《我为班级改缺点》、《我为子中添光彩》等的主题活动。学生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真实地反映了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是非,受到了触动、启发和教育,从而促使他们自我激励去改正缺点。

3、自我管理,如一些班级实行班干部双轨制,每学期进行一次班干部的选拔,鼓励那些胆大心细而又乐于助人的学生自荐,参加竞选演讲,然后,采取无记名投票,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干部人选,再安排他们负责相应的工作。

这批干部班子由学生投票产生,是名副其实的火车头。同时,又指定另一批侯补班干部,他们就象足球上的替补队员,随时准备取代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因为每个人都能“上”能“下”、使在岗的干部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珍惜在岗机会,不断努力工作。在“双轨制”的推动下,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正不断提高。比如学生值周制,学校每天有繁多工作,括学习、卫生、午餐、课间纪律、乘车、就寝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个人要求,他们每人安排一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使他们都成为学校的主人。设立了护花使者,图书管家(图书管理员),安全卫士、卫生监督员、乘车组长等,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兴衰关系到每个人,营造出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为建设学校出力的良好局面。

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3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我就本学期的德育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

一、认真学习基本原理和理论,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政治学习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弘扬优秀师德传统,促进思想、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勤恳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必须勤恳钻研业务,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能力、学科德育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从事本岗位工作的能力。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教育对象,认真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每道环节,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三、真心热爱学生。作为教师,想要教育好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通过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认识到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我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用鼓励表扬方法来做他们的工作,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事事关怀、体贴,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讲课生动活泼,注重学法指导;布置作业恰当合理,激发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兴趣,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在假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情况,互相沟通,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虚心听取家长对教育的建议。

我深深地懂得:一名人民教师要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培养人才,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这片热土上,做到工作更加勤恳,更好。

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4又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本人做了以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道德素养。

这学期,本人能肾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认真写好读书笔记,特别是学习了《中学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认认真真地工作。工作中,同事之间能善解人意、宽待他人,与科任老师团结协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和早退,中途离校。认真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乐意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时刻关心后进生的学习,耐心地辅导他们,特别是吴承杰,孙浩俊这两位学生不但成绩差,而且不肯做家庭作业,学习态度一点儿也不端正。我从来没有歧视他们,一方面与他们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督促自己的孩子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家庭作业;一方面我在班级耐心地教育他们,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对贫困生时刻关心,,因此我经常问长问短地关心他们,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进行文明安全教育。在责任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时刻对学生进行搞好学校个人的卫生教育,因此我班的卫生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出色。教室窗明几净,课桌椅干净整齐。一学期来我班没有一张课桌椅有损坏现象。

在教学中,能积极按要求完成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在备课中,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并参与主讲。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对待学生的作业中,认真批发作业,课堂作业坚持全部面批。

三、教育教学工作成绩。

这学期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和竞赛,并得到了很好的成绩。这主要是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更重要的是学生集体荣誉感较强。

成绩是暂时的,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断的成功有不断的起点,因此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有新的成功。

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5一个学期以来,我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家长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道德修养。

3、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势。

4、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己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

5、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

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为灾区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6、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

7、制定了班级德育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班级内每个学生在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方面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

另外,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团结同事,作为班组长,努力协调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平和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学习。尊重学生,不体罚,使他们身心得到愉快的发展。在家校联系方面,我除了通过家长会和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德育工作计划、内容和实施方法外,还通过家访或个别交谈的形式,共同分析学生的情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第4篇: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范文

以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和谐发展理念和“均衡、优质、协调、和谐”工作方针,以“优资源、高质量、精队伍、强保障、重民生、提服务”为工作主线,促进教育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人有所学、学有所教”的教育新局面,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抓好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800余万元,实施东迁学校、双林二中、练市小学、善琏镇中心幼儿园等8项新(扩)建工程;投资550万元,完成石淙学校等10项维修改造项目。

——改善办学条件。启动中小学办学条件“三改”工程,更换课桌椅8000套、更换黑板200块,完成10所学校运动场“煤改塑”,为所有教师办公室安装好电脑、空调,努力推进“学校教学条件现代化、学生运动场地塑胶化、教师工作条件温馨化”。

——促进均衡发展。建设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20个;创建省标准化学校2-3所,标准率达到80%以上;创建标准化图书室(馆)10个;装备多媒体120套、计算机500台,努力实现多媒体班级比1︰3、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力争达到8︰1、9︰1;在充分应用浙江教育资源网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率;力争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6所;创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3-5所;撤并整合学校(村点)4所。

(二)深化素质教育,提升育人质量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巩固“学生成长导师制”教育品牌,加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省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建设,做深做优“读、写、唱、动”校园文化建设四篇文章,进一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97%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9.9%和99.8%,初升高比例达到95%以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达到100%;高质量完成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指标任务。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

——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启动实施“爱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构建家校有效沟通、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扎实推进“领雁”工程,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培训185名;创设多元培训培养平台,多形式培训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提升*教育“软实力”。

——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健全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机制;创设“*教育成果奖”,初步构建促进教师持续进取、专业发展激励新机制;整体推进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校长领导力、发展力;健全教师柔性流动机制,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度。

(四)改善教育民生,推进教育公平

——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整体构筑贫困助学体系,做到“应助尽助”。

——保障特殊群体公平教育权利。全面落实“两为主”方针,稳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多途径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水平。

——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持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参与率达100%、中小学食堂C级达标率100%、并有一定数量的学校创建为A级、B级,实现校园放心店建设和食堂大宗物品统一配送全覆盖,校园安全应急演练100%,学生安全准时接送,确保全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处于全省平均以下,“平安校园”达标率100%。

(五)健全保障机制,强化保障水平

——稳步提高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研究探索教育公建配套建设政策,增强教育发展保障能力;实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健全教师奖金适度稳定增长机制;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

——组建区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开展不少于8所学校的教育审计,提升教育事业经费调控力度、使用效益。

(六)提升教育管理,办好满意教育

——加强督政督学工作。有效实施督政督学;加强学校目标管理,开展发展性督导评估,推行学校星级考核办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创建区依法示范学校3-5所;巩固教育强区建设成果,创建市级示范性教育强镇1—2个。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学校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升校务公开水平;探索学校依法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促进学校持续科学发展

——深化教育“三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无重大违纪行为,实现群众回复满意率100%;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提升政务信息公开水平;实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结满意率100%;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2009年,是*教育加速转型升级、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之年。全区教育必须积极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加快推进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普遍打造硬实力到开始追求软实力、从比较单一的学科教育到追求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转变,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努力推进教育新发展。

(一)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

1、抓好教育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800余万元,实施东迁学校、善琏镇中心幼儿园异地新建,双林二中、练市小学扩建、等8个教育项目基本建设,优化教育资源;投入1500余万元,建设20个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投入550余万元,完成石淙学校等10项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提高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水平。

2、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计划投入1600万元,全面启动中小学办学条件“三改”工程。一是实施学校教学条件改善工程。计划投入400余万元,装备多媒体120套、计算机500台、更换课桌椅8000套、更换黑板200块,使全区所有学校多媒体班级比都达到1:3以上,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分别达到8:1、9:1;全面启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力争有6所实验室达到省标准化实验室要求,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教学条件的现代化。二是实施学生活动条件改善工程。计划投入800余万元,完成10所农村中小学校田径运动场的“煤改塑”工作,逐步实现学生运动场地的塑胶化。三是实施教师办公条件改善工程。按照“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标准,计划投入400万元,为全区所有教师办公室改善办公条件,全面实现教师工作条件的温馨化。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持续推进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以创建省一类标准化学校为重点,推进浔溪中学、双林二中创建省一类标准化学校,浔溪小学创建省三类标准化学校工作,使全区标准化学校达到39—40所,标准化率达到80%以上,继续处于全市领先水平,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二是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完成双林庆同小学三田漾、西杨,练市花林小学农兴教学点,长超小学漾东教学点4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村点)的撤并整合工作,促使全区教育布局更加合理、资源更加优质。三是积极争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按照湖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力争有3-5所学校率先创建为湖州市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

(二)以立德树人为重点,着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进一步放大“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机制的育人功能。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绩后20%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为重点,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辅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发“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学生成长导师制”长效工作机制;有机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快构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新体系。二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基础道德水平。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这一有效抓手,着力推进学校“三风”建设,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夯实德育常规,提高学生基础道德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师资培训工作,依托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班主任队伍建设论坛、健全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等形式和途径,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注重德育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广大教师的育德能力。

2、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均衡、优质、协调”的原则,以内涵建设、有效教学、教育科研为着力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职成教育。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按照“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继续加强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双林镇中心幼儿园迁建和善琏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进一步发挥镇中心幼儿园的发挥示范、辐射,引领全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大力推进二级中心幼儿园等级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水平;有序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网络,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稳步提高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积极实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幼小衔接,提高保教质量,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7%以上。二是优质发展义务教育。按照“全体、全员、全程”的工作要求,以“教育质量提升年”为总抓手,以“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抓大扶弱,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深入推进“联片式研训”实践与研究,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加快推进区域“轻负担高质量”格局的形成;按照“抓大扶弱”的工作思路,健全大规模学校协作体工作机制,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强化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学业后20%学生”跟踪分析制度,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分析反馈制度,完善以增量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学校、教师、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机制,主要教育教学指标位居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其中初升高比例达到95%以上。三是巩固提高职成教育。按照“上质量、强服务、促就业”的工作原则,围绕*产业实际和市场需求,高质量、多形式开展劳动力培训,年度培训总人数占全区总劳动力的35%以上,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构建“学有所教”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3、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在抓实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和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以“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读书、科技、艺术、体育”四节活动,做实做细“读、写、唱、动”四篇文章,巩固提高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做好“读”字文章,打造“书香校园”。制发《*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意见》,丰富完善图书资源,扎实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使用效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特色文化建设,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优秀校园文化;构建学校师生读书长效机制,营造“教与书相伴,行与文相随”的浓郁读书氛围,促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二是做好“写”字文章,打造“笔墨校园”。大力弘扬湖笔文化,积极开展“书法教育进课堂”活动,区域整体推进练字练人工程,做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着力打造“笔墨校园”。三是做好“唱”字文章,打造“雅韵校园”。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唱响300秒”活动,大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多形式开展题材广泛新颖、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学生情趣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着力打造“雅韵校园”。四是做到“动”字文章,打造“活力校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大课间、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探索推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项目和全校性的大课间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激励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加强学校体卫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区“体育、艺术2+1项目”成果展示活动,积极推广“望远锻炼,预防近视”科研成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提升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

(三)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建设。一是抓好师德主题教育。以关爱和责任为核心,启动实施“爱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为师、为生、为学”大讨论,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二是深入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模,树立一批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典型,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三是构筑多元多向和谐教育平台。探索建立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关心师生心理健康,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全面推行家长委员会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有效沟通、良性互动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促进形成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健康工作、家长关心教育的良好环境。

2、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培养。以“领雁”工程为主体,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培养工作,持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扎实实施“领雁”工程。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185人,积极探索建立领头雁领飞“群雁”活动模式,进一步放大优质师资辐射效应。二是系统推进各类培训。依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大讲堂”等有效培训培养平台,继续系统组织开展分层分类组班培训,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管理人员、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三是深入实施名师重点培养工程。按照“高端培训、导师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发展”的总体策略,搭建多元培养平台,加快推进名师成长,打造*教育的领军人物。

3、创新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以促进教师队伍专职化为导向,完善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机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以“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为导向,改革“*教育奖”奖励机制,创设“*教育成果奖”,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初步建立促进教师持续进取、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快构建正向、有序、科学、合理的优秀教师柔性流动机制,持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落实《劳动合同法》,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

(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民生工程

1、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认真做好减免学生学杂费、免除国家教科书费、免除符合条件学生借读费、为贫困学生提供“爱心营养餐”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完善资助体系,区域整体构筑爱心助学长效机制,保障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书读、有学上”。

2、稳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按照“就近入学、统筹安排”原则,稳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尽可能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扶持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

3、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校园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确保全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处于全省平均以下,“平安校园”达标率100%。

(五)以提升保障水平为重点,完善义教经费保障新机制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稳步提高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定标准;研究探索适度提高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拨付标准,努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二是积极探索教育公建配套有关政策,增强教育发展保障能力。三是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积极构建教师奖金依法适度稳定增长机制;四是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

2、扎实做好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组建*区教育财务核算中心,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经费调控力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财务预决算制度,有计划开展中小学经费预决算审计和校长财务管理责任审计,全年开展学校内审不少于10所,进一步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六)以建设和谐校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满意度

1、加强督政督学。进一步明确责任区督学职责,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以教育经费保障、办学行为规范、安全工作管理等为重点,开展督政督学工作,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推行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实施学校星级考核办法,促进学校内涵式、自主式发展;创建1-2个市级示范性教育强镇,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

2、推进依法管理。一是继续做好“*”普法工作,重点开展《民法通则》学习,并结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范教师民事活动实践,切实提高教师依法执教能力。二是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并对区级以上依法治校示范校开展随机抽查,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学校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升校务公开水平,探索推进学校依法管理、自主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提升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3、深化“三风”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分工制,加强对学校收费、食堂财务、资料征订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全面贯彻执行《*区教育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具体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季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通报;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和谐稳定。二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严格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打造阳光政务。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化局领导联系片区、科室联系学校、教研员联系薄弱学科、一日专题调研等制度,完善重点工作政务督查、满意科室创建等工作机制,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确保建议提案回复满意率达到100%;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群众来信来访来电通报分析预警机制,认真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切实提高师生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谐度。

四、学期起讫时间

*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教师于2009年1月19日开始寒假。*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师生于2009年2月10日报到,2月11日正式上课;7月5日中小学教师离校,暑假开始。200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教师于8月25日报到,学生于8月31日报到注册,9月1日正式上课。

五、重大教育活动

1月份:“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干部新春团拜会;全区教育工作年终总结会;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教育;公布学校*年度考核结果。

2月份:“*教育十大骄傲人物”表彰暨2009年“爱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开学工作检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召开全区学校安全工作、教育督导工作会议。

3月份:“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全区中小学“优秀阅读指导课”观摩活动;新教师公开招聘;教育工会第二届二次扩大会议;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估。

4月份:善琏镇、和孚镇申报市示范性教育强镇评估;名师专题论坛;中小学办学条件“三改”工程启动;“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暨“体育、艺术2+1项目”成果展示;“双文明”和“新*人”评选。

5月份:民办学校(幼儿园)规范用工情况专项督导;“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推进会;举行红五月教职工歌咏比赛;家庭教育工作暨家长学校建设现场会。

6月份:安全教育月活动;五星级学校发展性水平督导评估和考核;初三学业考试;启动2009年度校舍维修工程;初升高工作;学校校级领导民主测评、名师名校长考核。

7月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师年度考核和教师新一轮聘用;全区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现场会及专项督导;师德主题教育征文比赛;科技夏令营活动。

8月份:全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暑期学习会;暑期师德培训;新教师职前培训、幼儿教师分层培训、班主任全员培训;“领雁工程”区级初中数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财务内部审计。

9月份:开学工作检查;召开*区教育工作会议;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大会;目标管理四星级学校发展性水平督导评估和考核;教育事业年报统计;校舍维修项目审计。

10月份:市示范性教育强镇申报;目标管理三星级学校发展性水平督导评估和考核;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名师大课堂展示活动;2010年布局调整计划制订。

第5篇: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范文

校园安全工作十分重要的,那么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2020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学校安全工作是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大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规范学校安全制度管理,深化安全隐患整改,强化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演练,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二、2020年工作目标

1.严防学校发生校舍倒塌、楼梯间踩踏、火灾、交通和食物中毒等恶性事故;努力控制在校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率为零。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使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信息知晓率在100%以上。

3.学校内食堂和小卖部进货索票率、索证率、《学校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账》建立率100%;确保学校内食堂、小卖部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和健康安全知识培训率100%。

4.完善部门联动的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降低出险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方责任险投保率100%。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恶果。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确保学校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学校成立以校长李灿光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和永强、孙文周副校长等为副组长,二级班子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校园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以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定,健全安全工作网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职责,特别是要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此项工作由和永强书记分管并组织实施,全体成员要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思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司其职,配合有关部门严密防范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努力清除各种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保障全体师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2020年上半年,组织人力对本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并于7月20日前将梳理后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装订成册报市教育局安全股备案。学校定期分析研究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管理上、制度上的漏洞,健全和强化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安全隐患限期整改督办制度、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学校集体外出活动报告备案制度、安全工作年度考核制度等,通过科学的制度,规范管理,保障学校的安全。努力探索和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基础上,切实将“一票否决”引入考核、评估、评优、奖惩等工作中。

(三)重视教育,提高实效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既是防范安全事故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学校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中,保证每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能力,

1、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利用课堂教学、班会、校会、班级多媒体、校园广播系统等对师生进行以提高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要把交通安全、防溺水、防踩踏、食品卫生、火灾防范、疾病防疫、心理健康等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要开展防和非法宗教渗透、防止不良网络信息和不良书刊材料侵扰等教育,以及遇到危险时的报警、求助能力训练,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另外,各校还要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活动为契机,制定教育主题,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2、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继续完善学校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应有总体应急预案、分类应急预案、岗位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以上学生安全逃生演练或安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救人方法,以避免救人不成反害己的现象发生。要结合学校实际在公安部门指导下,制定完善校园突发暴力伤害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校园应急处置演练。

3、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安全学习培训。一是要组织教职工学习学校各项安全制度,使他们明确自己应知及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养成严格按制度操作的良好习惯,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二是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全面了解相关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对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三是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进一步增强教师依法治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施教行为,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管理,严于防范

1、重点遏制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减少学生非正常死亡。

(1)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事故的防范。一是要对学生加强教育,特别是要摸清游泳戏水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教育和管理,强调学生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去游泳。二是要转变教育方式方法,适当采用具有强烈刺激效果的视频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有条件的家庭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四是要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信、家访、校讯通等形式,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明确家长监管子女的责任,引起家长对子女安全监护的重视。五是协调有关部门在事故易发的山塘、水库、江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组织安全巡视员进行巡视监管,一旦发现有游泳的学生,要及时劝退,并告知家长。六是根据季节变化,提前预警,及时有效做好防溺水工作。学校要坚持将防溺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积极开展预防溺水“六个一”教育活动。

(2)加强学生上学、放学途中安全事故的防范。针对我校生源特点:农村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遥远,走读生有城区、乡镇的,大多处在交通主干线上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途中安全。一是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增强遵章守法意识,教育学生严禁搭乘“三无车”、农用车等非法营运车辆。二是继续组织好上学、放学期间学生安全过马路工作。三是组织教师护校队认真开展好校园、学校周边的巡逻,星期五放学时间段协助门卫疏导学生家长车辆工作。四是要联系勐卯派出所、交警部门,在上学、放学时段,增加警力维持学校门口路段的安全秩序,确保学生放学安全。五是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及时通知家长接送或组织教师进行护送,并按照《关于印发〈某某市学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 。 六是公交车通达的村社学生逐步养成坐公交车的习惯,未通达的村庄,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建议家长进行接送。七是加强学校内部车辆管理,规范车辆进出线路和停放,教育教师在校园内安全避让。

2、强化校园安保措施,预防校园暴力侵害。一要配足配齐保安人员和安保设备设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保安队伍。二要严格把好校门关,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夜间巡逻。三要落实课间休息、放学时段重点岗位值班巡逻制度,及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四要建立和完善警校共建制度,共建“平安校园”。要积极联系当地派出所,争取公安部门派员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的巡逻密度,坚决打击学校及周边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流氓团伙、黑恶势力,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六要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安全工作。各校要做好各类特殊学生的排摸,落实德育导师制,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生活帮扶指导工作,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家庭有问题、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和特殊体质学生,加强心理干预和治疗,切实落实特殊学生家长告知制度。要定期排查涉及学校和师生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消除安全隐患。七要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各校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报告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制咨询,牢固树立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教育要坚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始终突出主渠道;要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努力增强吸引力;要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增强守法自觉性;要同转化差生工作相结合,严格把好预防关;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扩大教育覆盖面,把青少年犯罪降低到最低限度。

3、继续加强饮食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饮食安全。一是定期开展食堂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堂人员素质,务必做到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二是加强食品来源、储存、加工、去向的跟踪、登记等方面的管理,贯彻落实《转发关于印发〈某某某市学校食品采购索证工作指引〉的通知》(某教基[2020]某号)要求,确保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到位。三是严格饮食场所的管理,食堂要有防蝇设施和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洗涤蔬菜与肉类水池分开等设施,并加快学校食堂上等级建设。学校食堂要严格控制非食堂工作人员入内,及时关门上锁,确保食品安全。四是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认真做好流行病季节的晨检、午检工作,严格落实传染病隔离制度,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信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学校要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卫生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教育学生不到校外的流动摊点购买食品等,严防病从口入。

4、落实各个时段的学生考勤制度,以及加强寄宿生的管理。发现学生缺勤,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去向,及时报告学校和家长。学生请假原则上应由家长提出,否则班主任应联系家长,得到家长同意方可批假。制订和完善寄宿生点名册、宿舍安全检查记录、宿舍日常工作检查记录、宿舍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表册制度。严格执行寄宿生就寝点名制度,严防寄宿生就寝后离校,严禁校外人员在学生宿舍借宿,把好房门关。要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对学生提出“四会四美”,即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清洁、学会自护、学会自理;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环境美。要加强宿舍环境卫生建设,做好宿舍的消毒、通风工作,消除宿舍异味,确保空气新鲜,预防流行性疾病发生。

5、狠抓消防安全工作。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实做细:一要加强教育;二要加强逃生演练;三要完善消防设施和标志,保障疏散逃生通道畅通,教学、生活用楼还没有安装应急疏散标志和应急疏散图的学校要尽快安装;四要定期开展检查。

6、加强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学校内部要重点加强校舍安全管理,特别是台风季节的校舍安全管理。要重视学校的消防器材、防盗警报器材的配备和更新,特别是有贵重设备、设施的室场(含办公室)务必要落实防盗监控措施,确保校园财产的安全。在学校外部,要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严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及人身安全的现象。要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整治和取缔学校周边的不合法小商贩、游戏厅、网吧等,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强化风险意识,做好校方责任险的投保工作。

学校要提高风险意识,认真做好校方责任险的投保工作,按市教育局的要求到统一指定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力求通过这一举措,化解学生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引发的家长与学校矛盾,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减轻学校的安全管理压力。

(六)强化报告意识,及时做好安全工作汇报。

学校要及时、认真做好安全专项检查、较大安全隐患整改、死亡情况等材料的上报工作,克服麻痹、厌战思想,及时把学校安全工作信息向教育局汇报,不得瞒报、缓报,注意安全管理过程材料的收集、分类归档,每个学期结束后都必须按照《某某市校校园安全工作档案制度》要求进行分类整理。

四、时间安排

一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寒假安全教育,特别是春节期间放烟花安全要求

3、假期领导安全工作自查

二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校领导安全自查自检

3、开学安全教育及安全自查

三月份:

1、班主任常规安全教育

2、校园安全检查

3、开展“开学第一课”相关活动

4、开展防震安全演练

四月份:

1、道路交通、饮食、森林防火等安全教育

2、学生实践课期间的安全教育

3、安全隐患自查

4、泼水节期间的各项安全工作

5、开展中学生逃生安全演练

五月份:

1、“五一”假期安全教育工作

2、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3、安排安全月相关工作

4、防溺水及饮食相关内容的教育

六月份:

1、“安全生产月“相活动

2、第二季度安全工作小结

3、2020年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

4、开展防意外伤害安全演练

5、暑假安全教育

6、开展6.26禁毒防艾知识教育

七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学生暑期安全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及父母忙于淘生活没有时间照看子女的溺水、交通等安全问题。

八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暑期领导安全工作自查

九月份:

1、开学首次安全检查,集中安全教育(开学典礼)

2、安全责任书的签订

3、开学第一周的安全教育

4、第三季度安全教育小结

十月份:

1、国庆长假安全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十一月份:

1、“‘119’消防安全教育日”相关活动

2、防火、防煤烟、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

十二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安全工作总结

3、安全工作材料归档整理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2

一、学校教职工进出校门一律凭工作牌,学生凭校徽进校,凭接送证出校;学生出校,必须履行出校手续,开具“出门证”方可放行。家属、临时工等一律凭保安部的出入证进出校门。

二、保安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着装上岗,不得擅离职守,或做与门卫无关的事。

三、门卫对外来人员要热情接待,门岗行礼,问清来意,查阅证件,电话与相关部门联系,并填写会客单,换发入校牌。对有可疑迹象的人要认真查询,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外单位大小汽车一律停靠在指定地点,贵宾车辆需入校内必须经校办允许,方能进入,并在指定地点停放,不准停放过夜,不准在校内鸣喇叭。自行车进入校门应自动下车推行,违者予以批评教育。

四、认真执行物品出门制度,对携带大件包裹物品出门时,应出示本人证件,门卫有权检查并进行登记,携带公物(材料设备)要有校内有关部门加盖公章的出入证明,对无证件人员出门的物品门卫有权扣留、查询、登记和报送有关部门处理。

五、非学生探访日,谢绝家长进校探访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登记入校手续。来访、参观单位或团体须事先与校办联系或经校办允许,并办理登记手续,方可进校。参观团体由接待部门负责接待、讲解。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3

一、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全体职工继续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有关文件精神,学习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迎评工作任务。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会活动,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二、评估评建工作:在“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组”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集中一段时间对校园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1、抽调专人参加工作专班,逐步对校园内重点是教学区的乱搭乱建予以拆除。

2、协助后勤集团对校内经营市场进行清理,驱赶游散摊点。

3、交通秩序基础建设,在校内主干道画黄线、安装减速带、设置标识牌,停车场画停车位,规范行车和停车秩序。

4、切实做好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经常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有较大影响的安全事故和纠纷。

5、及时排查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采取果断措施妥善处理,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

三、队伍建设:引进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等人员充实保卫工作队伍,同时加大对巡逻队伍和保安人员的训练力度,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四、治安管理工作

1、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坚持网格化巡逻和动静结合的巡逻方式。

2、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保障各重点部位不发生大的被盗现象。一般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3、加强门卫管理,杜绝闲杂人员和无关车辆进入校园。

4、治安和民事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力争达100%。

5、做好校内大型集体活动的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护。

6、整顿校园交通秩序,“狗患”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7、做好法制宣传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工作。

五、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协调某市综治委,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力度,为本科评估创建良好的周边环境。

六、消防安全工作:及时维修维护各类消防器材和设备,做好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排查火灾隐患,督促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七、户籍管理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师生户口的迁出迁入和身份证的办理工作,确保不出差错。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依照市教育局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学期工作计划,扎实做好校园安全、综治等各项工作,

学校安保处工作计划。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校园安全各项工作得到落到。

二、工作目标

做好二个学期开学前校园安全工作部署,落实好新学期值日工作;召开好全校性的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培训。值日教师要加强在熄灯后对住校生就寝的管理。安保处要指导和协同有关处室对学校安全用电、实训设施安全使用、食品卫生等进一步加强进行定期的排查和改进。以交通安全、饮用水、食品卫生安全、用电与消防安全、上下楼梯安全防踩踏、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设备使用安全和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途径,遵循 “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工作各项制度,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消除安全隐患,为全校师生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安全环境,促进安全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三、工作措施

(一)继续完善常规安全管理机制

1、继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安全责任到岗到人制度,各重点部位消防设施均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对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值日和校园保安工作加强检查监督。

2、严格实行安全隐患限期整改、督办制度。认真落实每日巡查制度、每月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使全校相关人员参与其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二)重新修订与完善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

(三)健全完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学校安全工作规范中的有关职责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处室、每一个教职员工。

(四)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1、继续完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1)继续巩固好各班级“一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模式。每个月确定好一个安全教育主题,每个主题都应该有计划、实施、总结或成果上报校安全处。

(2)上学期进行一次防震减灾演练,下学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要求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自救及互救能力。

(3)继续通过安全纪念日、晨会、班会、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演练、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继续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安全隐患意识与安全知识培训。

(1)继续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部下发的“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以及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及规定,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负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养成严格按制度、规定进行操作的良好习惯、工作行为。

(2)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教师依法治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施教行为,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发生。

(三)狠抓措施落实,加强技防,确保校园安全

1、继续完善技术安全防范。督促学校对校园内的监控设施进行检修以及新设备的投入,确保监控设施起到安全保障。

2、加强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事故的防范。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周五放学这一时段,联系警力维持学校门口路段的安全秩序,确保学生放学安全。对通校学生加强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做到让学生“平安上学,安全回家”。

3、狠抓用电、消防安全工作。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继续按照《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的要求,把消防安全工作做细做实。一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消防意识。二要加强逃生演练,增强自救能力。三要做好灭火器“三定”工作,要继续外包专业消防保障公司对学校的消防器材的配备、更新和维护工作,确保消防安全。对于校园安全用电的担忧越来越大。对学生不规范使用手机充电、电吹风等现象进行大规模的排查与安全教育。

4、与学生处、团委协作,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制教育要坚持同课堂教学相结合,突出主渠道作用,开展、预防爱滋病、反伪科学等教育活动。让学校法制教育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扩大教育覆盖面,把我校的学生的违法犯罪永远保持在零状态。

5、安全检查工作仍然保持经常化、制度化。每个月安排至少一次的校内安全工作检查,开学初与期末要分别安排一次安全大检查,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在节假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对学校建筑物与学生活动设备设施安全、学生宿舍的管理、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危险品安全及消防专项整治工作等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环节应立即整改,及时消除各种隐患。

6、做好安全预警预报工作。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传染病流行、雷电、台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及时安全预警,提醒学校及师生采取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8、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在学校外部,要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严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及人身安全的现象。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定期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安全工作要做深、做细、做实,尽可能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

第6篇: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主要工作回顾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成立机构,健全制度,保证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实验工作。

*年9月,我市成立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课程

改革的宏观决策,统筹规划,组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

责课程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年9月,我市召开全

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副市长李卓彬、教育局局长华同旭、教

育局副局长陈茂林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市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作了

动员和部署。*市教育局先后颁发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

意见》、《关于我市中小学*年秋季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通

知》、《*市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制

定和颁发,为我市课改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照市的做法,各区、县级市也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由区、县级市政府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加强领导的力度。颁发各种文件指导、监控和规范课改实验工作。截止*年1月,我市各区、县级市共出台关于课改的有关文件153项,从制度上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我市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课改通讯》,目前已出9期,登载课改文件,宣传课改理念,报道课改动态,交流课改经验,对促进课改信息畅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认真学习,强化培训,把握课改精神实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坚持新课程实验的正确方向

教师是直接推动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一轮课改成败的关键。切实抓好新课程实验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工作,决定着课改实验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市对新课程师资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共举办培训1585场次,培训665706人次。其中,*区共举办培训328场次,培训588900人次;番禺区共举办培训82场次,共培训13444人次;海珠区共举办培训550场次,培训11538人次……。我市新课程教师培训内容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通识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现代课程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评价改革等内容。学科培训内容包括:学科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说明,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新教材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在培训方式和培训策略上,强调培训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突出参与式,体验式培训。许多区、县级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芳村区采取“由点到面、辐射互动、研训结合、保证实效”的原则,实施三级培训的策略;*区把新课程培训分为“两段”、“三类”,即“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两段,“通识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三类;荔湾区以先导性培训、全员性培训、同步性培训、研究性培训、骨干培训构成集中性培训,通过业务部门经常性到校调研指导等方式开展过程性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把握课改精神实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教研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施

各级教研部门是引领与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以课改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研室作为课改参谋部、指挥部的作用,使教研室成为课改工作的研究室和指导室、教学管理的业务室、教师培训的导师室、收集与传递信息的情报室,教研员成为课改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和促进者。特别是各级教研部门开展的听课调研活动,通过面对面与教师、学校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的肯定与欢迎。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宏观指导,*市教研室中小学各学科针对我市课改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开发、保障条件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指导意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提供指导。

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是经常性开展新课程实验教研工作,促进课改工作深化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近三年来,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为实施新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作好理论准备。各学科教研会都组织了全体理事以及各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多次的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去认识本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使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如:地理教研会采用了“集体学习、科组学习与个人学习”三结合的方式,音乐教研会先后在*城区和番禺组织教研员进行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学习。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例如,中学数学教研会在市教研室中数科直接指导下,制定了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引领和常规的教材教法研究这两个互动的平台、互动的策略去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在*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的引领之下,对其中包含的一百多个子课题分成6个子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同时,以这些专题研究为依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了教材教法分析,到农村薄弱学校对口“扶贫”等工作。化学教研会加强对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由市教研室化学科牵头,成立了“*市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中心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重大课题;沟通各区(县级市)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到学校听课调研,及时提出对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策略。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教师上岗培训。三年来我市实施的市、区、学校及教研会举办的四级培训中,市教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开展了一些专题学习,例如英语教研会开展的英语课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教学方式的转变、任务型学习的模式、教与学的策略、评价测试理论、合理处理教材等。四是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化学教研会提出了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带动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英语教研会成立了5个专题理论研究小组: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小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小组、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研究小组、初中新教材教法研究小组和竞赛小组。每年召开年会,为教师们提供了宣读论文、交流心得的平台,并开展了论文评选活动。音乐教研会启动了《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课题。目前各区已基本完成选点、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人员、进行方案研究等实验工作。五是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许多教研会向教师提出了要求:在每堂课的实施过程中在要对照新课标认真备好课,在课程实施中做好课堂空间的管理、课堂时间的管理、课堂行为的管理。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课后反思,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许多教研会还不定期地举办优质课的观摩、学习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录像”、“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五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教研会在教研活动上多次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指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例如英语教研会通过举办“初一英语词汇竞赛”、“初一英语手抄报”、“初二英语听力竞赛”、“初三英语综合能力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TopShow”表演等活动来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是开展发展性评价研究,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会按照*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规划,组织各区、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探讨与研究,构建适宜本区教学实际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以校为本开展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是打造学习型学校,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举措,是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实现理念与实践相统一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活动在各区、县级市学校蓬勃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区以区域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举办了“*区小学校本教研研讨会”;芳村区积极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如对比教学模式、课例分析模式、课题研究模式、观摩研讨模式、学校沙龙模式、论题答辩模式等,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从化市召开了“以校本教研为主线,以案例研讨为突破口,推动农村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的现场会;荔湾区全区启动了“校长负责、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个人反思”的校本教研;白云区构建了以区教研室为指导、以学片为核心、以学校校本教研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天河区采取“以点带面、滚动发展、从局部到整体、层层推进”的工作策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如“联系人工作制度”、“区域校本教研评估制度”、“校本教研沙龙与开放日交流制度”、“教研员体验教学制度”、“联片教研工作模式”等,被教育部定为《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项目》国家基地。

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点,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组织开展新课程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共8683节,其中,海珠区多达3476节,从化达1030节,*区达888节。这些活生生的课例一方面反映了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课例的研讨,又推动了新课程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课题引领,深化科研,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化水平

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课改,把教育科研的重心转移到课改实验中来,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策略。课改实验启动以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课题展开行动研究,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校校有课题,人人勤钻研已蔚然成风。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申报立项关于新课程实验的科研课题共计1894项。其中番禺区达686项,*区达638项。越秀区以区域性三大重点课题《教学行动研究与现代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究》、《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性评价研究》统领新课程实验的教育科研工作。天河区颁布了《新课程实施研究课题指南》,开展课题负责人培训,并通过评估、规范全区的科研工作。*区实施课改实验与与教育科研同步,形成“实验过程课题化,实验总结科研化”的经验。黄埔区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为思路,从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花都区在全区各校建立和完善科研制度,加强立项课题管理,把集体备课和一般教研活动纳入科研轨道,开创了“一般教研科研化”的新思路……

(五)加强课程管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课改实验损失,保证课改实验质量

义务教育新课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强课程管理,以保障新课程的正常、良性、有效运转。我市按照广东省关于“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课程设置模式”的要求,确定课程设置,认真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各区、县级市根据*市教育局制订的《*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试行)》,制订本区、县级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实施意见,并指导学校编制科学可行的周课程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市和各区(县级市)由教育行政领导、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代表组成教材选用委员会,从有利于课改的稳定推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认真确定本区、县级市的选用教材。各区、县级市按规定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积极开发地方与校本课程,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共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549门,其中番禺区多达171门,海珠区达152门。

评价是加强课程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育局颁发了《*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意见(试行)》,以发展性评价作为*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核心主题,推进了我市在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有力促进新课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一批试点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两年来先后在市六中、南武中学、人民中路小学、*市卫生学校召开了四次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现场会,以《*课改通讯》为阵地,出版了三期《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专刊》,多层面、多角度展示了我市中小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防止课改过程中轻视知识,忽视质量的倾向,切实保证和提高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市教育局*年6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通知》,建立全市性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控。到本学期为止,我市已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各年级进行34科次纸笔质量抽测,在二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组织英语口语和生物等学科的非纸笔抽测。并对已进行抽测科目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发现问题,改善教学,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了课改所带来的质量损耗,确保了课改实验的质量。

(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形成区域性推进新课程实验的策略与特色

我市区域广阔,不同区、县级市之间经济、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新课程实施。各区、县级市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形成了区域性推进课改实验的不同策略和特色。*区以“整体启动,同步推进”为原则,以“分段视导,全程跟进,全面指导,分点突破”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策略,注重试点带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试点检测校、学科试点和中心备课组的示范、辐射作用。天河区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等组成课改专家组指导课改实验,以评价改革研究作为推进新课程实验的突破口,深入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口语评价研究、学生学业多元评价研究;建立由教研室牵头,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区进修学校、电教站参与的联合督导工作机制,全方位了解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和解决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确保课程改革依法规、按计划、创造性地实施。从化市针对农村山区县市的特点,提出了“着眼整体、着力乡镇、以城带乡、以研促改”的工作思路,采取“以校本教研为主线,以案例研讨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农村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工作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山区推进课改实验的有效途径。番禺区确定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培训提升、研究推动;评价导向、典型引路;专项突破、深化改革;把握契机、实践创新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区—片—镇—校本”和“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中心教研组成员”的教研网络及督导评估机制,开展教学新秀、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案例等评比活动,促进大区域课改工作。……

(七)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借鉴是提升课改实验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编制、出版关于新课程实验的论文集、案例集,召开报告会、研讨会、现场会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总结、交流的重要途径。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编制、出版反映课改实验成果的论文集、案例集共计544件,其中,*区、海珠区分别多达162件。各区、县级市在课改实验中组织召开新课程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展示会共计1437场次,其中海珠区达379场次,*区达234场次,从化市达157场次。这些类型会议中,现场展示会因其准备充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研讨深入而辐射范围广,影响力较大。如:*年4月*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场会在*区召开,700多人参加了大会,*区的做法及经验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大推进了我市课改实验的进程。*年4月的“*区小学校本教研研讨会”,200多人参加了现场研讨活动,*区校本教研的做法及经验得到推广,也进一步推进了对校本教研的研究与探索。从化市于*年3月和*年12月的两次课改现场会,展示了他们在农村地区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探索与突破,参加研讨人数均超过1000余人,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各区、县级市的课改现场会不仅在全市范围内搭建了一个探讨问题、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

二、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成效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课程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

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内容与实质逐步理解、认同,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校长的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生观的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仅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这与以往教学中“目中无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发现,很多实验教师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始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结论,同时注重学生思考、比较、选择、判断、质疑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衡量学生。

其次,课程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仅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对课程内容不断解读、不断创新,对课程资源不断开发、不断整合,增强了课程调适意识与课程创生意识,新课程让教师感到了一种民主、开放的文化氛围,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再次,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中教师不再把教学过程当成简单的“讲授——接受”过程,而是成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对话与交往的过程,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分享的过程,师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

教师观念的更新,课程意识的增强,端正了教学指导思想,大大改变了教学面貌。正如*三中在总结中所说:我校在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以来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互动教学、开放式考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等日益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迸发出积极投身课改的热情,学校的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中在总结中写道:课改以来学校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教师启发式教学多了,学生提问和发言多了,课堂气氛也变得十分活跃起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被大量使用,往日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已基本得到遏制。形成多种多样的学生评价方式,考试分数已经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个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大的动力,也是促进课改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市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提高,对课标的理解日益加深,对新课程实施的自觉性日益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验在我市正积极推进和稳步实施。

(二)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新课程实施的中心,促进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角色有所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沿着有效的方向发生积极的变化

课堂上的变化是衡量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继续深化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探索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活动。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大量的课堂教学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市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并积极地尝试和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途径与原则。可以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总体面貌在新课程推动下还是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老师们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象、试验、质疑、发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经历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结论与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知识、能力与情感和谐发展。

(2)课堂上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平等,课堂气氛变得和谐与活跃。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了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的气氛格外活跃与和谐,大大克服了原有课堂上教师“一言堂”与“一讲到底”的沉闷状态。

(3)教与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纵观全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日趋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有所尝试和运用,照本宣科、单纯说教的现象正在减少。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价值引导者、新课程的探索者与研究者。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教师不再拘泥于按教案的程序机械展开教学,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在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有成效。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重组内容,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搭建阶梯、拓展思维、引导探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4)课堂日益走向开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在新课程实验的课堂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思想有所解放;教材不再是死的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调整、拓展,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突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学生与老师更加紧密地交流与沟通,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理解与个性化的表达,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与辩析,师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在课堂上教师注重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成份,运用教育机智,适时调整预设环节和改变教学策略,展现了师生活动的真实性与鲜活性。

(三)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缩小了实施的课程与学生获得的课程之间的落差,保证了大面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中,始终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理解各门课程的育人目标与内容特点,认真钻研新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努力掌握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我们一致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市教研室在充分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教学实际,制定了《*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现阶段研究专题,以及教研方式改革等等,帮助教师更好理解新课程,把握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这些学科指导意见,可以说是我市教研人员与实验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进行积极探索的阶段成果。

除此之外,各学校、各学科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图书资料、网络媒体、社区家庭都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建成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重要转变。在这方面,我市大部分学校都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网络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开发、积累、创造了大量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资源,扩大了教师的视野,超越了狭隘教学内容的束缚,激活了师生经验,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尤其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不断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力支持了新课程的实施。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与技术得到广泛普及与运用,新的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在建立

两年多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与支持作用。发展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接受性等先进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多元评价技术与方法得到普及,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与学生、教师的发展过程自然融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发展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新课程的实践探索活动中积极尝试,改革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创造了大量鲜活的、有一定价值的评价研究经验。比如,我市初中历史学科的开放性考试实验,小学数学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探究,中大附中的多元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华康小学的“表现性”评价探讨,广大附中运用发展性评价进行作文分点升格训练的经验,南武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123中学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方式”,协和小学为学生建立“小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手册”,109中学“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六中开展初中语文听力水平发展性测试与评价的探讨,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步步探索的足迹,标志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正不断为广大教师所理解、所运用,并在新课程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控、促进等作用,一个包括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以及相关评价在内的、具有*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在发展中逐步构建。这个评价体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理念、内容、形式方面都带有创新性,重视了传统评价方式与现代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已在我市众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杠杆。一些学校以发展性评价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学校内部考试改革,初见成效。

(五)适应新课程实验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课程创生与开发能力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开设,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新的学校文化正在建设之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赋予了学校和教师较大的自的同时,也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市基层学校在努力重建学校管理方式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表现在校长管理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充分信任教师,依靠群体力量和智慧,增强教师自主意识创新评价制度,都是大家共同的做法。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各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制定了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保证了新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实。比如,越秀区豪贤中学就十分注重探索在新课改视角下的学校管理策略,在新课改中重建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再生学校课程文化;海珠区实验小学则以过程管理、教师管理、质量管理为内容构建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有效推动了新课程实验目标在基层学校的有效实施与达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课程设置中给予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空间,一方面体现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之中某些内容的开放性,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国家设置、地方指导,更重要的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另一方面是三级课程管理概念下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这都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应该说,*市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市教研室对*年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专项调研结果分析,我市有很多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比如海珠区52中学、芳村区何香凝纪念学校、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区中星小学、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小学等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做了深入、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学校的实施策略与课程体系特色。作为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的增城石滩港侨中学确定了《增江河流域探究》作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主课题,该课题主要结合增城的母亲河“增江河”沿岸的文化、历史、环境、生态、风土人情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学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的精神;海珠区教研室中学部以群体力量参与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指导,发挥了很大作用。

此外,我市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资源优势,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富有个性的学校课程。比如,广雅中学就有《简明校史》、《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指导》等十多门校本课程的开发,89中学的《科技·人文·绿色》综合课程,97中学的《艺术人生》、《健康人生》和《情系珠江》,番禺区星海中学的《心理健康》,白云区矿泉中学的《校园文化》课程,南武中学的活动类课程等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个做法是用课题引领的方式进行试点,作为广东省和*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广东地域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及其开发策略”和“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市教研室牵头,在*市内15所中小学进行试点,通过“培训——总结——开发——研制——推广”的程序,开发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总结出不同的开发路径与模式,在国内相关领域和一定范围内产生很大反响,其课题也纳入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之中。近日,作为该课题研究的首批成果——由东川路小学、协和小学、京溪小学、环市西路小学、石湾中心小学编写的五本著作正式出版,体现了我市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另一个在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滚动立项的课题——“*市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编制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是从学科角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十多所中学开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也在整理之中。从全市范围看,尽管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仍有很多误区,开发的课程的水平也有高有低,但是仍不乏一批有一定价值与水准的校本课程涌现,为新课程实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将为学生个性张扬、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促进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将大大推动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

(六)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新课程实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契机。所以,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课程理念与课程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主体精神的确立,整体意识的增强,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传授,使老师们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教学中的问题。

(2)专业知识的扩张,学习能力的提高。按照新课程实验的要求,老师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真正地成为终身学习者,不仅向书本学,向同伴学,还要向学生学,到社会实践中去学,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3)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高。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学习选择和利用书本之外的课程资源,学习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他们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4)教研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实验所提倡的校本教研已在我市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学校创设的一种新的教研文化和教研方式。广大教师在理论引领之下参与到学校课程实施的研究之中,发挥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学,开展研讨,探讨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普遍性的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策略,这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不仅创造了一种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也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外,在新课程实验中各区县、各学校围绕着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广泛地开展行动研究,使这种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蔚然成风,逐渐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工作的需要,由此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并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课改实验水平,这应该说是新课程实验带给我们的可喜变化,也是课改深入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这次课程改革由于时间紧迫,涉及面广,理论上准备不足,实践上各种条件不够充分,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与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特别是学校一级课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这次课改,国家在课程管理体制上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明确了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最终落脚点在学校,因此,学校的课程管理意识和水平,将对新课程实验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旧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当前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课程管理的意识不强,课程管理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把课程管理简单视为课程执行,把课程管理过程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上传下达”的被动过程,从而在课程实施中以标准划一的课程内容要求学校和教师,使不少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出现了趋同的倾向。二是在课程管理上存在有厚此薄彼,随意加减课时的现象。某些学校在管理上仍然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目标,把管理的重心过多地向某些传统的考试科目倾斜,同时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削弱了对“非考试科目”的投入,使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得不到全面落实。有部分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最能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自主性,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低估作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实施或是有名无实,或是以课外活动取代课程的实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脱离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重形式轻内容、重材料编写轻开发过程等现象不在少数。在新课程实验中,学校如何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有选择地开设地方课程和有针对性地开发学校课程,提高学校管理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二)对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尚有偏差

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理念的更新,还是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要求都较以前历次课程改革的力度大,触及面广,然而,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

在对新课程目标的理解上,一方面是混淆了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区别,常常把理想的课程目标当成标签,机械地把它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以至许多课堂教学常常缺乏学科特点,目标欠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不清楚;另一方面是人为地肢解课程三维目标,某些新课程实验课例把教学过程割裂为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若干个阶段。把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需要统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在对新课程内容结构的把握上,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方面是改革步子不大,拘泥于教材,过分偏重知识教学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是矫枉过正,出现了过多以学生活动取代知识学习的现象,如部分课堂教学削弱间接知识传授的力度,把课程实施重点放在学生通过体验构建知识体系,把获得直接知识与接受人类发现、整理的间接知识的过程人为地割裂开来;部分教师把教学内容的重点过多地偏向与学生兴趣和经验相联系的生活内容,而忽视了学科内在的规律,把强调课程面向生活、教学联系现实与重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对立起来。

在教学资源的处理上,存在着过于依赖文本和忽视文本两种倾向。一方面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忽视生活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文本以外课程资源的能力和信心,以致学生所关注的教学内容比较匮乏,课堂教学成为搬运教材和教参的过程;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网络资源和其他非文本资源的作用,而忽视了文本资源包括教材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导致了教学过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常常忽视了我国传统教学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尽管令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但是一些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活动,形成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在对待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摒弃了过去的“满堂灌”的做法之后,不少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由于忽视了课程的内容,忽视了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要,不加区别地一律把“讨论”、“互动”派上用场,甚至在难以形成问题的内容上也让学生去开展“探究”和“发现”,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出现了课程实施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倾向,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程实验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广大的一线教师。但从当前面上的情况看,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成为阻碍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绊脚石:一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师在专业修养和学习能力、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是脑袋指挥不了身体,思想上认识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但陈旧的教学手段仍在使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东西仍然残留在教学过程之中,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还不太多,形成了新课程要求与实践之间的较大的落差。二是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学科型的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的目标落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地把新课程目标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融合成有机整体,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将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经验、面向生活与社会的变革和适应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需要等方面,我们的办法还不多。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办学条件困难的学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或因缺编而随意顶替,甚至不能正常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三是当前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的学习任务、教学任务不断加大,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有所缩少,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束缚。

(四)新课程实验的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持系统尚需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应该把课程改革当作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当前仍有一些政府部门,在思想上对课改重视不够,把课改等同于一般的教学业务工作,认为那仅仅是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的事,在经费投入、教师工作量计算、学校资源配备、班额控制等配套措施上给与的政策保障还远远不够。部分地区对新课程实验的投入不足,新课程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当前,适应新课程要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场室、实验设备、活动器材,在许多一般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显得严重不足;实验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的实验仪器标准迟迟没有下达,使学校实验设备的配置滞后;另外,中学新教材要求部分学科的实验量和实验内容较原教材要增加3倍左右,但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却没有增加,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的要求。

由于对新课程实验重视程度有差距,我市当前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新课程实验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受地域、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学校办学条件所致外部条件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思想观念、工作态度、改革措施等内部原因带来的差距。个别区、部分学校对新课程认识不到位,培训走过场,措施不落实,对新课标、新学科、新教材的研究缺乏力度,新课程实验工作推进缓慢,与先进的地区、学校存在较大的反差。

课程改革并非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因为它关乎到整个国家今后的发展水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当前社会各界对课改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均较低,家长对课改的理解也远远不够。学校在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的活动中,难以得到社区以及各类文化、体育机构的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场所等配套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社会舆论尚未形成有利于课改健康发展的氛围,常常出现学校轰轰烈烈搞课改,社会和家长却对学校的做法大泼冷水的现象;社会和家长均不同程度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偏向。保障条件不完备和支持系统不健全,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

下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进一步深化的对策与意见

针对前一阶段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今后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将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深化”的推进策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理解新课程实验的精神实质,把握课改大方向,积极探索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级政府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支持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促进教育发展是政府所承担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放在本地区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上,充分调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加大对新课程实验支持的力度,继续在人力、物力和各种配套政策上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新课程实验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要积极、主动协调社会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通过各类媒体继续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报道,为新课程实验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关心、支持课改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识。

(二)各级教育职能部门和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继续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各项工作

各级教育职能部门,要尽快拟定新课程实验设备设施配套计划,逐步充实新课程实验的各项物质条件;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管理者的培训,努力把校长培养为认识明确、引领到位的课改先行者;市、区(县级市)教研部门要积极做好新课程实验的调研、指导工作,继续完善市、区(学片)、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的建设,为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创设空间,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保障。

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作用,各学科教研会要在新课程培训、教学研究、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期,*市教育局教研室准备颁发《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各级教研部门和学科教研会要认真抓好指导意见的落实,以促进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

中小学要继续提高课程管理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制度;要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能力;要善于利用学校在社区的优势,利用家长学校和学校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家长展示新课程实验的过程和成果,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对新课程实验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正确把握新课程实施的内涵和把课改工作重心向薄弱环节倾斜

正确把握新课程实施的内涵,要求学校和广大教师要正确认识课改的方向和课程实施的内涵,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教学内容改革与课堂教学优化为重心,促进我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当前,我们要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存在的落差问题,在努力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的关系、学生主体参与与教师正确引导的关系、各种教学方式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课程实施中文本资源和各种课程资源的关系及其综合运用、开展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和加强质量监控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促进广大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

把课改工作的重心向薄弱环节倾斜,是根据课改需要而提出来的一项工作策略,指的是为推动课改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学生倾斜。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基础性教育,新课程实验决不是为了培养少量优秀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下阶段新课程实验的工作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要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采取政策倾斜、对口帮扶、分层指导、分科突破等手段,努力缩小我市各类地区、各类学校之间在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差距。另外,对部分困难学生,要注意调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等,鼓励他们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发展,通过课改大面积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

(四)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感到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仅仅把它局限在教科书、教参、教辅资料上,而不注意组织师生挖掘和利用符合学生经验、易于形成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由于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导致了大量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成为课程内容,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一方面是继续充分运用学校现有设施,如扩大图书阅览室的功能,开辟学校植物园、动物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把整个学校变成学生可参与的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如建立种植、养殖园等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周围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是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所处的环境资源,如地处农村的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等等,将其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各级行政部门要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的互相联系与共享。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使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成为可能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完善*教育科研网、*教研网、*名师网和各学科教研网的功能,强化它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五)深化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导向与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