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童话范文

科学童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童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童话

第1篇:科学童话范文

语言活动《蜗牛城的故事》马上就要进行完了,正当我为活动中孩子们的投入感到高兴时,来靖坤小朋友插了一句,“老师,牵牛花没有号码,怎么当电话打呢?”此言一出,小朋友纷纷议论了起来,“就是呀,打电话没有号码怎么行?”……面对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忍心简单地搪塞过去,于是请孩子们稍作休息,准备临时调整活动计划,进行一节关于童话、现实的讨论活动。

孩子们很快准备好了,首先我肯定了来靖坤小朋友的爱动脑、爱提问,然后告诉大家“牵牛花是一种花,形状像个小喇叭、小听筒,我们今天听的这个故事呢,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讲给小朋友们听的故事,而且会用一些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例如在故事中把蜗牛称作蜗牛姑娘、蜗牛小伙子,都是拟人的手法,并且想象它们之间会说话会交流。”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紧接着又有小朋友举手提问,“老师,孙悟空是一只猴子他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是不是童话?”这帮小家伙还挺爱刨根问底的,我不由得从心里感到高兴,孩子们的求知欲大大地被我调动起来了,看着孩子们那双渴望的眼神,我忙解释道:“刚才说的孙悟空是一种神话故事,它是人们将想象和传说加在一起编出来的。”“老师我知道,那七仙女、王母娘娘都是神话故事。”“对”我对孩子们的积极思考连忙肯定,“那天上到底有没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哪吒呢?”我又解释道“这是人们的传说,从科学的角度讲……”“对嘛!天上只有星星和月亮,哪有人呀?”一向爱插话的佟伯阳抢着说。一不小心我们又扯到了科学,于是我和孩子们又探讨了星座、外星人,奥特曼,朱子岸小朋友一句“老师到底有没有恐龙,恐龙是神话吗?”这一个问题又把大家带到了远久的恐龙时代,我们请班上的恐龙迷们,给小朋友讲了关于恐龙的知识。恐龙时代、恐龙化石、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孩子们有问不完的话题。我也将最后一个问题留给了孩子,请他们去探索、查阅有关恐龙的知识,当然我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们今后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自然界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呢!

今天由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引出了孩子这么多的思考,想象和现实、神话和科学,这些本身就矛盾着的事物,要让孩子们对他们有一个正确地认识,真是对我的一次极大的挑战。其实孩子的知识就是通过一个个好奇的、一个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增长起来的,聪明的孩子们渴望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面对孩子们更多的为什么,同时也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适时地引导,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真正由知识的灌输变为孩子们的主动地探索。

第2篇:科学童话范文

一、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国通用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风气。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口语课是不是普通话知识介绍课,或者说是不是教学生说普通话的课程,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就其本质而言,口语课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普通话,还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话知识的基础上,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那么,“语言能力”到底是知识还是运用,是状态还是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天赋的还是习得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审视。社会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Hymes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从语法能力到社会语言能力的一切听和说的能力,语法能力纯粹是个体的,是形式和状态,社会语言能力主要是社会的,是功能和过程。

“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力“六解放”之一。一个人如果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的胆量,势必会影响其思想内容的表达。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应该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已了解和掌握了普通话基础知识,而在于让他们感觉到通过学习,获得了一把进行有效交际的钥匙,学会了如何跟人很好地进行言语沟通。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当作主要的教学目的。

二、针对口语语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随着人们交际范围、目的、对象的不同,人们使用的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人们在交际中,根据对象、内容、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在运用民族语言材料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体式即言语的功能变体——语体。不同的语体运用不同功能的语言材料。语体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语言风格类型。各种语体都有自己专用或常用的一些词语。没有人只用单一的语体,说话的环境和题目改变时,说话人视其对自己言语注意程度的不同,会随之转换使用的语体。这些语体有特定的语言特征。语言使用者的职业身份对他们所使用的口语以及书面语会形成某些制约,但也会为他们提供一套自由运用的语言形式。使用范围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地位和情态(情态在语体研究中并没有加以系统地区别开来。)一起成为语言变体的语体基础。我们通常把这些变体称为某某语言,如广告语言、计算机语言、法律语言等。

目前,一般将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关系密切。一般说来,口语语体是书面语体的基础,书面语体又可以推动口语语体的发展,使之更为丰富。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口语和书面语,但是它们并不等于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表现形式。许多书面语体中存在着口语的表现形式,而有些口语语体中也有书面语形式。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所重叠的语言和非语言特征,无论从语体的角度,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都值得加以研究。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首先是非语言的,这与交际所采取的方式和材料有关——是在空气中传递的符号,也是写在表层的符号。这一区别对文体学家和普通语言学家都是同等重要的:口语需要在语音(音素)层面上进行,书面语则需要在字符(字素)层面上进行。二者牵涉到不同的描写框架。从情景角度看,二者不但有重要的功能上的差别,而且两种变体在形式上缺乏完全的对应。书面语词带有庄重、文雅的色彩,口语语词比较活泼通俗、自然、平易,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恐吓(书)——吓唬(口),吝啬(书)——小气(口),散步(书)——溜达(口)等。我们很难用传统的书写方法去写口语,反映口语的各种差异,有些书面语说出来,也会破坏语篇的连贯性。

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应认真研究口语语体的特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书面语相比,口语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口语具有随机性

随机性主要指交谈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和说话内容的不确定性。在口语表达中,随机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日常交谈和日常会话中,从言语环境到言语内容都带有很大的任意性。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应事先设定好语境,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三十个话题,设置一些交际语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比如设置初次会面的场景,这一语境就要用到称呼语、寒暄语、告别语等。此外,课堂训练中还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学生比较关心或感兴趣的话语场景,比如,在答记者问的语境中,会用到提问语、暗示语、应变语等。课下布置会话题目,第二次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抽查。这样训练可以突出重点,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口语具有灵活性

口语表达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场合及其他特殊背景的限制,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互依存。口语这种灵活的交谈环境,是书面语无法比拟的。为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置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对应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语言素质”“如何看待大学生书写能力下降问题”“我的金钱观”等话题,要求学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专长,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用庄重典雅的语言来表达。当然,训练前还可用多种言语风格加以演示、对比,以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口语具有直接性

由于口语表达是面对面地在口头上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打电话除外),所以说交际双方的情感表露、信息传递最为直接,最为快捷。其直接性一方面可以通过体态语来表示,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助语言的高低抑扬、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表达。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口语表达,是随想随说,如果言语不得体,就可能使口语交际陷入尴尬的境地,最终导致交际失败。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辩论话题,比如“智商与情商孰更重要”“名师就一定出高徒吗”“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等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正确使用语言,即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合乎语法规范等。二是表达时充分地运用语境。

(四)口语具有综合性

口语表达是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劳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从口语表达的过程分析来看,口语表达的实质是对自身多方面的素养、知识和能力储备的调动。它与美学、伦理学、逻辑学、传播学以及言语发生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把口语课单纯地上成普通话语音课。如果那样的话,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提高。因为在言语交际的很多场合中,有时单凭“言辞”往往不能听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必须联系手势、身势、表情等伴随语言的体态语,才能揣测到说话人的心理。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交际工具。所以说,语言课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训练原则和教学手段上采取“两个”相结合的方法

(一)以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可以采取“理论讲授——典型示范——系统训练——总结评议”的课堂结构。语音上,通过播放标准读音,把普通话语音与七大方言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上一一作对比,然后让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示范,找出其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加以讲评总结。词汇训练上,事先设置好对话内容,然后让两个学生用方言进行对话,其他学生听后找出哪些是典型的土词土语并加以辨正。语法方面,主要针对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性加以辨正。比如构词法、造句法上的差异性,通过列举典型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此的认识。

(二)听说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

听与说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听好才能说好。把听与说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听话的能力,又能促进说话能力的增强。听说兼顾,以听促说,可以说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训练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简短的传话训练,比如让学生传“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这句话,分组同时进行,然后对传话内容的准确度加以对比、点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的训练,既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听说兼顾,以听促说”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第3篇:科学童话范文

中国传媒大学试图把动画学设置成与设计艺术学、美术学等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自主增列了动画学专业,招收动画艺术、动画技术和动画产业等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这种把动画由专业向学科转变的尝试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深远意义。要建立规范的动画教育体系,就必须先建立规范的动画学科体系。动画学学科建设重在学术梯队建设,研究设施建设,形成、转化研究成果及研究组织建设等,所以要将动画人才培养提升一个层次,也有赖于规范的动画学科体系。在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只有将动画建构成一个从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独立的二级学科,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动画艺术创作、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至此,动画学科概念提出之后,就研究方面而言应该分为三个领域:动画史、动画理论、动画批评,这三个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和相互合作。

动画的分支学科研究状况

(一)动画史方面动画史是研究动画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动画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实验动画等动画类型的历史,涉及动画师、动画作品、动画理论和动画流派等各方面。在动画史学科中研究方向无非以下几大类:动画通史、断代动画史、区域动画史和国别动画史等。动画史是对中外动画发展历史进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它为我们了解动画的来龙去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寻当代动画的发展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照。我国关于动画史论的建设已经起步,目前有多个有关中外动画史的著述问世。研究国内的动画史书籍有《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中国动画电影史》、《动画发展史》以及2010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承担,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动画史》。研究国外的动画史书籍有《亚太动画》、《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世界动画艺术史》、《世界动画电影史》、《日本动画全史》、《迪斯尼动画艺术史》等。中外结合研究的动画史书籍有《中外动画史———动漫与媒体艺术》、《中外动漫史》、《中外影视动画史》等。随着动画史学科独立性的加强以及对动画自身现象与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画通史和国别动画史方面的研究近十年以来成果渐丰,然而动画思想史、动画风格史等方向至今还未见成体系的专著面世。

(二)动画理论方面动画理论是对于动画实践的科学总结。其广义指动画史、动画基础理论和动画批评。学术界通常取其狭义,即指动画基础理论。动画理论的研究任务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并揭示动画的起源、本质、形态、创作及功能等一般原理,揭示动画同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关研究又形成相关的理论和学科,如动画社会学、动画经济学、动画本质论、动画特征论、动画形态学、动画文化学、动画心理学、动画美学和动画教育学等,这些都是动画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是总结和研究动画作品的材料、工具、制作技术、流程和方法。在这方面涉及动画材料学、动画技法学、动画语言学、动画音乐学、动画风格学、色彩艺术学、造型艺术学等诸多学科;三是探索广义的动画理论自身。除基础理论外,还包括动画史和动画批评的发展规律,总结其成败得失,寻求其如何提高和完善,如动画批评学、动画研究方法论等问题。动画学会副会长欧阳逸冰在首届中国原创动漫展映研讨会上表示,“理论和创作是艺术的双翼,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起飞。中国动画能否成为世界动画之林的一枝奇葩,主要看中国的动画理论体系能否建立起来,动画理论能否和创作结合起来。”[3]近十年来动画理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本状况如下:在国家课题方面,动画产业理论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漫画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以深圳为例》、《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策略研究》。动画比较理论有《中日韩动画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动画美学有《动画美学》、《中国动漫产业民族化发展趋势研究》、《动画电影视阈中的汉传佛教文化》、《敦煌壁画造型动漫角色设定研究》。动画与传播学结合研究有《数字动漫艺术的视觉传播》。动画与音乐学结合研究有《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研究(1935———2008)》。[4]在博硕论文方面,随着部分高校招收动画方向的研究生后,推动了动画理论研究范式的演进与视域扩展,几乎触及到上述动画基础理论的各个研究领域,但是整体研究起点不高,理论思辨也不够深入。在动画理论书籍方面,动画出版物虽然非常丰富,动画技法方面的图书很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专著非常少。针对此问题,贺万里教授曾指出:“使得我国近几年的动画热具有了一种‘偏头痛’似的症候:动画热,热在了动画影视产品的制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周边产业的开发上,而动漫理论,似乎还没有随之跟进。”[5]动画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正是由于动画艺术具有跨艺术与技术两个领域的特点,所以动画理论学科中亦可分为动画基础理论与动画应用理论两部分,就当下来看,两者研究水平已经失衡,动画基础理论有待于加强,与动画相关的边缘和交叉学科急待建立与完善。

(三)动画批评方面“所谓‘动画批评’就是对动画作品的判断和评价。换言之,动画批评,是以一定的动画观念、动画理论为指导,以动画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动画现象(包括动画创作、动画接受和动画理论批评现象),以具体的动画作品为主体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6]动画批评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组成,它们分别是动画思想及观念批评、动画行为及现象批评、动画创造主体批评、动画本体批评、动画接受批评。动画批评是促进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动画批评与动画自身在近十年内的发展势头相比很不相称。动画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它与动画理论、动画史都是动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动画学研究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因而,在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应该占有恰当位置,然而国内整个动画行业和教育内动画批评还处于缺失的状态。

1.在学科理论框架中失语在动画学科研究的框架中,以动画史为中心,动画理论与批评为两翼,动画研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动画批评与动画史、动画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它们构成了动画的基本内容。从目前全国动画的理论构成格局来看,有关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些,而动画批评几乎完全处于失语状态。当下动画评论散见于网络媒体,一些CG刊物刊登部分自由撰稿人的随感式的评论也屡见不鲜,但是这些现状并不是对动画范畴的价值判断的理性反思。

2.在动画产业中失语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理论批评营造有利于创作思考的良好气氛。当下从中国动画实践的发展现状看,动画产业在“繁荣”的镜像背后隐藏着许多浮躁、困惑和现实问题。对于动画产业政策扶持的不到位,动画市场的无序,动画从业者的良莠不齐,动画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时下中国韩文利论高校动画学科体系的建构115动画教育如何真正服务于动画市场等重大的现实问题,却没有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的动画批评出现。产业界需要动画批评,表现出对动画批评的巨大的功利诉求,批评在促进动画产业化过程中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在动画教育中失语在高校动画教育过程中应给学生开设动画批评的相关课程,在动画理论上培养一批可以引领业界朝健康、合理、进步的方向发展的从业者,同时也可促进中国自身的一套动画理论系统的形成。然而动画批评的教育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以动画艺术的概论性理论著作《动画概论》为例,《动画概论》是动画专业基础理论课,可是在近年来出版的四十多本的相关教材中,能够涉及到动画批评这部分内容的还很少见,只有少数几本编有动画鉴赏的章节。从这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动画学界对动画批评的相关知识了解和研究是相当有限的。

建构高校动画学科体系的思考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近年来的动漫理论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其对中国动漫理论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肯定;理清动漫的相关概念;动漫艺术和动漫史的研究层面取得新进展;拓展动漫理论研究的领域以及动画理论研究的学科分类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7]这段话准确地把近些年来动画发展的概况和研究趋势概括出来。虽然领导小组对动画理论建设和研究方面给予肯定,但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整个动画学科体系确立、研究和完整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就建构高校动画学科体系具体问题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立动画的学科地位动画学科地位的缺失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就高校动画教育而言,国家层面没有给予动画以合理发展自身学科地位和政策理由,导致有关动画的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不能在相关层面得到注重。动画的知识传播和身份认知,也常常由于没有相应正规的学科架构作为实施依托,造成动画界内部也由于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教育,致使从业者对一些基本概念还认识混乱。因此,明确动画的学科地位,建构完整的学科体系,有利于扫除动画学科领域中的盲区,使学科范畴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得以全面进行。此外,同一学科体系中的诸多子学科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比较性研究与跨界研究,从而促进学科整体推进。

(二)加强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高薇华在《中国动画教育,瓶颈如何破解》一文中指出动画“科研水平较低,国家级动画科研项目还比较少。科研方面,大多院校还是以校级项目为主,省部级项目为辅,国家级动画科研项目总数很少。”以及“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期刊”等问题。[8]时下,关于动画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美学特征的纯理论性书籍和学术期刊是很少的。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整个动画界重视制作技巧而忽略艺术理论的现象又很普遍,加强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的研究势在必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对这门学科史论的学习,动画制作也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理论做指导,只有这样做才能扩大动画学科的学术视野,实现学术上的互补和相互渗透,意识到学科之间的“普遍联系”,这对我国动画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动画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还没明朗的今天,加强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4篇:科学童话范文

关键词:普通化学;非化学专业;教学探索

《普通化学》是一门省级精品课程,通常在大一学年开设,其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方向的重要内容。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从高中迈向大学的学堂,经历了高考的选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对他们来说这门课程并不陌生,这样更有助于这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很多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高中的化学知识薄弱或者从心里排斥化学而对本课程丧失学习兴趣或者感觉无趣,进而不愿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有关化学的知识。因此,针对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就要有不同于化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1]。教学理念决定教学的方向、模式以及考核评价的方式。由于授课的群体是非化学专业学生,所以要针对于学科特点调整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一些外在影响学习的条件。充分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把思政教育放到重要的教育环节[2]。如果教学重点还是像高中那样照本宣科,很快就会使得刚入学的学生失去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方面,《普通化学》这门课程主要是无机和分析化学方面的知识,课程安排也是由易到难。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简单而熟悉的课程内容,这就将导致学生对难题探索的排斥。由于大学上课方式,评价方式的不同,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没有像高中那么大的考试压力,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需要调整,要能够深入浅出,适当引入一些学科的经典事迹、人物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开阔眼界,培养科研思维以及更好的规划未来四年的学习[3]。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问题在于普通化学的课程内容不够系统,与本专业课程的直接相关性不大以及传统的考核方式的局限性。笔者会从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分别探索解决,并提出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与时俱进的几种策略[4]。简而言之,本文将针对非化学专业教授《普通化学》这门课程,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提出有益于提升非化学专业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1《普通化学》课程在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自古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几乎都出自“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理念仍是现代教学的中心思想。在现代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继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很快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依旧是教学的绝对的主体,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学习,对于像《普通化学》这样的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四大化学的基础内容,所以知识点的系统性较差。如果不能让学生也参与其中,长久的灌输式教学只能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开始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归还给学生[5]。

1.2《普通化学》教材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足

《普通化学》的教材一般都是更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不同的专业需求缺乏针对性。以本校为例,开设《普通化学》这门课程的专业包括生命科学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许多专业,但是作为基础课程,没有将化学与本专业的内容特点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化学知识的价值,认为化学与自己的专业关联性较差,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动力。

1.3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下教育需求

其实一直以来,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是以线下为主要授课场所,而这种方法的空间限制性较高,且仅仅依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课也很难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毕竟课时有限,课上能讲授的知识有限,能传授的知识类型单一,很难将大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合理利用起来,使学生失去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6]。1.4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全面尽管高等教育在原有“一考定终身”的基础上,增加了“上课出勤率”和“作业完成度”考核,但是这从根本上还是以分数定才能的模式,而根据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专业需求,教学内容、模式的不同制定更加公平合理考核方式。

2针对《普通化学》的课程需求提出的几点建议

2.1改变教学理念

想要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教学成果,首先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初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教授主要包括“备课”、“授课”、“提问和解答”,其中在课堂上最重要的部分多是老师在讲解知识,教师会在课下花费较多的时间备课,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也能尽可能的学到需要的知识,而对于提问环节一般耗时较少。对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学习的科目多、内容杂等原因,这种方式无疑是效率更高,更为省时。但是,这种方式却并不适合高校学生的化学学习,尤其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学的课程考核一般不会与升学相关联,学生压力减小。(2)普通化学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系统性较差,就很难让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3)考核方式单一,课后的作业安排较少,学生很难温故而知新,无法掌握课程重点。这些问题就要求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首先,在备课上要更加全面,同时也要注意删繁就简,因为普通化学这门课程中约50%的内容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学习过,例如:“原子和分子结构”、“简单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但却是集中在基础原理及应用上,没有更加深入的探究其实质,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学会抛砖引玉,提炼出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进而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的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理念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提到关于大学非化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现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学会对《普通化学》的教材进行合理删减,同时也要增加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例。以现在本校生物专业使用的教材为例,教材中主要包括热化学与能量、物质结构基础、配位化合物、电化学基础等章节,其中物质结构基础的内容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波函数、化学键等,针对像波函数等抽象且晦涩的知识点就要进行合理删减,否则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过多类似的知识,将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7]。此外,授课教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优化教学大纲。同时,授课教师还应与各专业的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这不仅能够帮助其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还能够最大程度上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从而引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实际事例。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教授知识,又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由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培养一种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从而感受到普通化学的学科魅力和实用价值。以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可以把“酸碱反应和酸碱平衡”的章节作为重点讲授,引入“体液的酸碱平衡对人体的重要性”、“食物的酸碱性”等实例,深入浅出的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处处皆学问,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对于土木专业和机械制造等专业,像电化学基础这一章节就需要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授,因为“原电池”和“电解”这两部分内容与其专业相关性较大,初步了解电池的构造后可引入锂电池的发展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如讲述手机的更新换代中电池的重要作用,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如山东号航空母舰的舰体的防腐涂层就是国产航母在生产制备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但是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终于打破国外的专利封锁,使我们的国产航母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身”[8]。

2.3调整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非化学专业的《普通化学》的课时一般为48课时,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自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在前面两方面的努力之后,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做到同步更新。众所周知,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各个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果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互联网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能够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够进行课程学习,与授课教师保持交流,答疑解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普通化学》课程中的原电池章节为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都是在所讲述的枯燥的知识点。如果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理论基础学习,初步掌握原理,为此授课教师需要提前建立课程管理系统,从而尽可能地确保学生都进行了学习。课上授课教师可以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最后答疑解惑,这样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还实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9]。此外,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安排学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如何原电池的原理来解释,例如铁的腐蚀就是很好的切入点,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深入思考。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将互联网教学与课上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2.4提升考核方式

当代大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包括上课出勤率、作业的完成度、试卷考试等按比例计算后作为最后的科目成绩,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但是弊端也十分明显,因为出勤率和作业完成度一般很难真正地考核学生。大学的期末考试内容一般来说不会过于深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达到通过考核的目的。因此教科教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考核方式的各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既然采取互联网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那么考核评价方案就要细分,一方面是针对互联网学习的考核,通过后台记录、课程完成度、课后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这也是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一种考验,因为互联网更要求老师把握一个平衡度,不能过于开放,任由学生随便学习,过于发散思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已不能过于死板,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就是课上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考察出勤率,还要有小组活动,安排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最后也有个人的知识总结,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集体荣辱观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国家教育理念的。最后就是要系统化考核机制,不能将考核方式流于书面,这也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和专业需要进行合理制定,公平合理而又全面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举足轻重,需要当代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

3结语

第5篇:科学童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话故事;课堂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能力很差,再加上小学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枯燥,题型也很单调,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很难得到提高。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演绎成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像听童话故事一样,不但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一、用童话故事导入教学

小学生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数学教师采用形象多样、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教学,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加减混合”一课的导入,笔者编了这样一段《西游记》中的童话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孙悟空从山上摘了许多桃子,猪八戒一看有桃子吃,口水瞬时流了一地。孙悟空逗猪八戒说:“八戒,你看,我左手拿了4个青桃,右手拿了5个红桃,给师父吃了2个红桃,如果你能猜对我手上现在总共还有几个桃,我就给你吃。”然后请学生也帮猪八戒算算,孙悟空手里还剩下几个桃。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有的用数手指的方法,有的用画画的方法,有的用摆小棍的方法,总之是用到了他们能想到的各种方法进行探究。最后,学生都得出了正确答案,孙悟空手里还有7个桃。接着,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他们学会运用加减混合进行具体的计算,既方便又准确。

二、在童话故事中学习

小学生已经知道了不少童话故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些童话故事进行简单的修改,将数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进行学习。

例如:坐井观天的故事,学生应该都听说过。青蛙坐在井里,以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它:“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青蛙不信,继续坐在井里。不久,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井里,青蛙过来和蜗牛打招呼,告诉它可以互相作伴。蜗牛告诉青蛙,井外的世界很大很美,井底又黑又冷,它一定要爬出去。青蛙半信半疑道:“这井有12米深,你背负着这么沉重的壳,能爬上去吗?”蜗牛坚定地点了点头,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傍晚时分,蜗牛终于爬了4米,它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后天傍晚就能爬上去了。”蜗牛太累了,便决定休息一会儿。但醒来后,蜗牛发现竟然从井壁上滑下了2米。无奈之下,蜗牛只好咬紧牙关又开始往上爬。傍晚时分,蜗牛又往上爬了4米,可是到了晚上睡觉时又滑下了2米。就这样,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再滑下来,再爬上去……最后,坚持不懈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受蜗牛的影响,青蛙最后也跟着跳出了井底,看到了井外面的美丽世界。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特别兴奋和激动,笔者适时提问:“请同学们算算,蜗牛爬上井台总共用了几天时间?”学生都认真计算着蜗牛到底用了几天爬出井。

三、用童话故事化解教学重难点

因为童话故事具有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便于理解等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到童话故事中,让学生在听童话故事的同时,细细品味其中的寓意,这样等故事讲完,教学的重难点也差不多已经被化解。

例如: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概念,很多学生很难理解。笔者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进行讲解:白雪公主有7个苹果,她把其中的3个苹果分别平均分成了3份、6份和9份,让七个小矮人分别取其中2份、4份、6份。话音刚落,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疑问:“白雪公主平时都是很公平公正的,这次怎么偏心了呢?”笔者积极引导:“请学生思考白雪公主的分配平均吗?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始进行比较、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白雪公主还是正直和公正的,小矮人拿到的苹果是一样多的,只是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这样学生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四、让学生自己演绎童话故事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图片,这些图片不但包含了一定的数字信息,而且还包含一定的情节,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编成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然后到班上进行讲述。这样做的作用有五点:一是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图片中提供的数字信息,加深印象;二是可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可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在讲述或观看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口等多处感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用童话故事演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数学,领悟数学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科学童话范文

【关键词】儿童化;科学课堂;调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5-0048-03

【作者简介】戴振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江苏金坛,213200),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

儿童的科学课堂该走向哪里,儿童的科学素养究竟怎样培养才更有效,多年来,笔者一直在反思。教学形式与手段并不能达成科学课的最终目标。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能让儿童自由成长的生态型科学课堂,成了笔者对科学教育本质追求的清晰定位。如何实现“儿童化”科学课堂之梦,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一、“儿童化”科学课堂研究体系架构

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初步建构了“儿童化科学课堂”的研究体系,明确了“儿童化”科学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走向真正的儿童化科学教育。

二、“儿童化”科学课堂学习现状的调查

要研究“儿童化”的科学课堂,首先要研究学生。按以上四个维度,我们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当前科学课堂的学习现状。随机选取城区和农村的八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从三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中选一个教学班为样本。共发放问卷920份,回收有效问卷912份。

表1 儿童喜欢什么的探究活动

【启示与建议】

1.当前,科学探究小组一般由教师在开学初分好,并采用小组长负责制,一学期相对固定。多数学生希望能自由组合,寻找志趣相同的伙伴形成探究小组。学生在具体的探究中,希望进行师生合作。

2.增强科学课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并将之作为学生课堂“幸福度”的重要指标。科学教师要努力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整合,并转变成学生喜欢的内容。

3.建立在尊重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规律基础上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学习认同感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应努力建立以“认同感”为中心的学习。

表2 怎样更好地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

【启示与建议】

1.科学课上的一刀切导致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如何改进?课堂上可安排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让探究活动具有选择性。在有限的时空里,可以进行立体式地同时推进,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协同发展。

2.学生思维特征差异明显,笔者归纳为归类整理型、反思提升型、服从权威型、运用创新型。好的科学思维习惯,能铸就好的科学思维品质。调查数据显示,每种类型都占有一定比例,呈分散状态。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动性和多元性,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表3 儿童喜欢怎样的探究材料

【启示与建议】

1.大多数学生对教师让自己准备材料持喜欢的态度,能做到每次都带或偶尔忘带。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既能锻炼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又能为自己的探究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基础。如让学生采集各种花和叶,捕捉蜗牛、蝗虫等小动物,通过参与准备的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增强了探究意识。

2.调查显示,学生首先考虑的是研究材料是否安全,其次关注是否有趣味性和探究性。对一些学生不易获取的材料、信息等,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其实现,保护学生材料准备的积极性。

表4 儿童喜欢怎样的课堂学习评价

【启示与建议】

1.科学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多数学生最担心的是错误后受同学嘲笑。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尊重但不迁就,养成合理质疑、文明表达的良好思维方法。要消除学生发言时的担心和顾虑,对发言错误学生,教师可从另一个侧面给予肯定和激励,慎用“补充”“帮他说”等字眼,真心呵护一颗想表达的童心。

2.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最易接受的评价是教师的评价。课堂上应重视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从多形式、多角度发现学生闪光点,引导学生向良好的方法、习惯和思维上努力。

三、“儿童化”科学课堂基本特征的研究

结合调查分析,我们开展了头脑风暴,将学生心目中的喜爱的科学课堂要素特征进行分类并赋分值排序,整理出前四位的核心要素。归纳为“四童”:童情,科学课中应洋溢着儿童情怀;童趣,科学学习应具有趣味性;童生,教师的教学应立足于儿童生活;童长,科学课堂本质追求应是实现每位儿童科学素养的个性化、多元化全面发展。

四、“儿童化”科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研发和使用

我们开发出“儿童”科学课堂的评价量表,用来评价、指导和改进教学。

表5 儿童化科学课堂评价量表

第7篇:科学童话范文

关键词:课堂观察;化学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2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11

我国颁布的《2001~2005 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中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应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行为习惯。高中生科学素养是主要指学生对科学的了解程度,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与自然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基本内涵应包括: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思维和方法以及科学人文品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对中国期刊网近20年有关“化学实验、科学素养”为题的论文检索,有50余篇相关的研究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强调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改进化学实验教学,转变教育理念,改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与科学素养培养策略探讨等[1-4]。相当一部分的论文内容以工作总结体会为主。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论文很少。本文结合2011年南京市假期教师培训班安排的三节有学生分组实验的研究课案例分析浅淡如何通过课堂化学实验促进高中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案例一:《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生命的基础物质――糖类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一:葡萄糖的银镜实验,教师将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分组实验。

教师提供试剂为:氨水、硝酸银溶液、葡萄糖溶液。

课堂实录:

教师:(讲授)葡萄糖可以和新制的银氨试剂反应,这就是银镜实验。

学生: 听讲(表情期待)。

教师:(讲授)银氨试剂容易分解,所以使用时要现配。配制方法是:在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这时配好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教师边讲边示范)

学生:听讲(有部分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并在装试剂的提篮中寻找对应试剂)。

教师:(讲授)现在就请你们自己配制银氨试剂并滴加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后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两人一组,配合较好)。

教师:(讲授)现在你们手中的试管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有银生成的实验小组请把试管举起来。

学生:把手中试管举起来(只有一组由于速度较慢,试管仍在水浴加热,未能举起,其余小组都将试管举起)。

实验二:①验证淀粉的水解条件及水解产物。②验证淀粉水解程度。教师同样将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分组实验。

教师提供试剂为: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氨水、碘水、蒸馏水。

课堂实录:

教师:(讲授)多糖可以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为单糖。淀粉就是一种多糖,请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淀粉的水解条件及水解产物。现在可以开始。

学生:听讲后准备实验。(一部分学生表现积极,表情兴奋,开始在装试剂的提篮中寻找实验试剂;另一部分学生表情迷惑,四处观望后也开始准备实验;还有一部分学生完全没动手实验。)

教师:学生实验时开始巡视。

学生:开始进行验证淀粉的水解条件的实验。(一部分学生在淀粉溶液中滴加硫酸后加热;一部分学生在淀粉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一部分学生在淀粉溶液中不加任何试剂进行加热;还有一部分学生以上三种情况都考虑到了所以做了三组对照实验。)

教师:(边巡视边讲解)现在需要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你们准备用什么试剂?

学生:银氨试剂。(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仍集中在手中进行的实验。)

教师回答:对,可以开始了。(没有对学生的第一步操作进行点评并且没有提醒学生加碱中和淀粉的水解液。)

学生:开始进行验证淀粉水解产物的实验。(一部分学生开始配制银氨试剂,另一部分学生还在进行上一步验证淀粉水解条件的实验。)

学生:继续实验(没有实验小组的银氨实验成功)。

教师:边巡视边关注时间,由于实验时间较长,教师停止了实验。

教师:(提问)现在请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

教师:(讲解淀粉水解条件以及如何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并提出此银镜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进行前在淀粉水解溶液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性质调成碱性。)

学生:听讲(部分学生开始讨论)。

教师:(讲授)请回家思考如何验证淀粉水解程度。(由于第一步实验时间较长,原安排实验没有进行。)

课堂观察反思:教师设计的两个学生分组实验取得了不同的实验效果。实验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通过葡萄糖的银镜实验理解并掌握了葡萄糖有还原性这一知识点,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将实验的关键步骤也是实验操作的难点――银氨试剂的配制,给学生做了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模仿,实验取得成功。准确的实验观察能力正是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实验一成功的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二的效果不理想,虽然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设计和实验成功关键步骤进行了回顾总结,但实验耗时过长并影响了全部实验的实施。教师对本实验的预设是一个全开放的实验,即在教师不进行任何指导药品试剂全部自选的情况下学生进行实验。这样一部分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的很快设计出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其中也会有一部分学生的设计是错误的),另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根本无法设计出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如果能更细致的设计此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实验时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得到加强。例如,本实验可以设计为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写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请几位学生读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全班交流讨论选出最优方案。让每个学生都明确实验如何操作并了解实验成功关键点之后再动手实验,这样可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这些也是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

案例二:《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一组学生分组实验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以下性质进行了对比①溶解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②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快慢。

教师提供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酚酞、盐酸。

课堂实录:

教师:(讲授)大家猜想碳酸钠、碳酸氢钠能不能溶于水?请大家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注意:没有讲明药品用量时,我们取用固体药品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水只要1~2mL。

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讲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酸碱性如何?如何验证?

学生:(齐声回答)加酚酞。

教师:那么现在开始验证。

学生:(滴加酚酞验证溶液性质)

教师:你们认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哪一个会更快放出气体?

学生:讨论。

教师:究竟谁说得对,请动手实验验证,并请实验结束后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并很快得出结论,最后由一名学生解释了实验现象。

课堂观察反思: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本实验教师没有动手,教师只是搭好台阶,通过自己设置的一组提问启发了学生,使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一步步设计实验步骤,最终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这组实验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案例三:《化学必修一》氨 硝酸

本节课教师在讲解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实验小组在课前都领到一个收集满氨气的小试管。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演示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课堂实录:

教师:(讲授)刚才大家看到了美丽的喷泉,你们想不想自己体验一次?

学生:(齐声回答)想。

教师:你们面前的小试管里已收集满氨气,现在请你们将小试管口向下插入水槽中,观察现象。现在开始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一部分学生的小试管内液面上升直至充满试管,一部分学生的小试管内液面未上升或上升不明显。)

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

教师:现在请一组汇报他们的实验。(教师请一组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实验并解释了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

教师:(结束学生实验进入下一环节,没有对实验未成功的小组进行分析。)

课堂观察反思:这是一个指导学生对实验细节进行观察分析的好机会,可惜被教师忽视了。我们观察分析了本次实验失败学生的实验操作,发现这些学生在领到教师分发的收集满氨气的小试管后,都将小试管口向上插在了试管架上。我们都知道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这样的操作使氨气极易外逸,到教师口令学生进行实验时,小试管内的氨气已所剩不多,实验效果当然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这样处理实验:在实验结束后问一声,是否有学生没有看到预期的实验现象,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实验失败原因。这样的处理就不会让学生带着遗憾走出课堂,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氨气密度小于空气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关注细节及时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文通过三节有学生分组实验的研究课案例分析,浅淡了如何通过课堂化学实验促进高中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根据学情细致地设计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要为学生铺路搭桥;在学生动手实验之时,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解疑答惑。教学中把培养科学意识居于首位,培养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爱科学,渴求科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和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敏锐感、思维习惯。科学知识是基础,要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利用学生各学科中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去掌握新知识。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实施调查,设计步骤的能力;信息搜集、处理、使用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形式、方式和程序的总称。高中阶段学生尤其需要掌握观察、操作与实验的方法以及参与探究活动的方法、收集与利用信息的方法;需要培养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方法、收敛性思维等。另外,不仅要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吴海建.从培育科学素养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教学[J].化学教育,1999,(6)

[2] 蒋小飞.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1,(3)

第8篇:科学童话范文

关键词:童话故事 数学课堂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24-01

1 运用童话故事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从数学知识的本身出发,结合低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性与认知特点,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浮出水面,那么就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上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1: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材中,《认识钟表》章节的相关知识蕴含着一定的数学集合思想,抽象性极强,许多教师都反映它是本学期的教学难点,笔者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便结合孩子们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特点,编了一个小猪嘟嘟的童话故事来导入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师:今天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猪嘟嘟的故事,小猪嘟嘟都已经四岁了,该上幼儿园了,可他还整天缠着妈妈不放,妈妈离开一步,他就会哇哇大哭,这不,这天妈妈刚把他送到幼儿园山羊老师的手里,小猪嘟嘟一看妈妈要走,便又大哭起来……”

(小学生对在幼儿园上学的情形还非常熟悉,一下子就被教师这个小猪嘟嘟的故事给吸引住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

师:转眼间,小猪嘟嘟都升到一年级了,一年级可是和幼儿园大不一样啊,它需要小猪嘟嘟准时上学,不能再随便迟到了,这时,妈妈告诉嘟嘟,要想不迟到,就得学会自己认识钟表哟,这时,猪妈咪给嘟嘟拿来一面钟表,让我们小朋友帮忙看看,大家说,这时几点啊?

生:……

师:大家不知道没有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猪嘟嘟来一起认识钟表,只要认真学习就一定会搞明白的,我们也一定会和嘟嘟一样不会迟到。

2 运用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生动的感悟中进行高效学习

笔者以为,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适时适当地把低年级段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引入课堂不但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亲切,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关的课堂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素养与意识。

案例2: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的千以内退位减法中,连续退位是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学生常常出错,教师的讲解单调而乏力,许多师生为此都挠头不已。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次把童话故事引入课堂,不成想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师:有一天,四位数一家人到超市去购物了,这四口人分别是谁呢,看啊,有“个”孙子,“十”妈妈,“百”爷爷,还有“千”奶奶呢!

师:到了超市里呢,“个”孙子看上了一个7块钱的钢笔,“十”妈妈看上了一个30元的围巾,“百”爷爷看上了一个500元的随身听,可是他们在柜台上付款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身上根本没有带钱,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千”奶奶走过来说:“我这有1000元,你们几个拿去付款吧!”大家说,这是不是就是我们黑板上所说的1000减去537的意思呢?

生:是。

师:可是三个人买的东西该怎样分别付款呢,“千”奶奶先从1000元里拿了600元给爷爷,爷爷除了付自己的500元的随身听的款以外,还剩下100,便把这100元给了妈妈,“十”妈妈用这100元付了自己的围巾款30元后,还剩下70元,于是又从70元里拿出10元钱给了“个”孙子,“个”孙子用10元付了自己的钢笔款7元,手里还剩下3元,这时把一家四口手里剩下的钱加起来不就是1000减去573所剩下的数值吗?

(学生们开始托着脑袋思考,互相交流,进而恍然大悟,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

3 运用童话故事进行过渡,进而巩固新知

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不难体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练习课、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以上两种课型的课堂上有效地引入童话故事,在其中穿针引线,奔走过渡,结果很好地克服了以上两种课型原有的不足,改进了传统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题海课堂,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欢声笑语,在学生盎然的兴致中顺理成章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培养了能力。

案例3:在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练习课上,由于其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分散,需要教师强调的内容较多,再加上需要练习的题量也非常大,所以笔者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把这节练习课上需要练习的题目编入了一个童话故事中去,引导学生在童话故事的讲述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师:同学们,在很远的一个国度里,有一对双胞胎小兄弟,哥哥叫欢欢,弟弟叫乐乐,他们十分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地好,这就引起了一个魔鬼叔叔的嫉妒。于是魔鬼叔叔就打起了坏主意,把兄弟俩的父母给抓了起来,关到了地牢里,并且告诉兄弟俩,要想通过地牢拯救自己的父母,必须得通过地牢所设置的重重关卡。那么,大家愿意帮助欢欢和乐乐来救出他们的父母吗?

生:愿意!

师: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开始闯关了啊,请听第一题,这是一道关于相邻数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80页第一题)。

生:第9位

……

师:好,大家表现很棒,欢欢和乐乐的父母的获救很快就有希望了,希望大家好好努力,让我们通过最后一关(教师出示相关版本81页第5题)。

记得我国童话大师郑渊洁在谈到培养儿子学习的心得体会时,他就谈到自己将中小学各科知识融入到自己所编著的篇篇童话故事中的方法,让童话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异想,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严谨、缜密的思考里获得童话般的纯真和快乐!总而言之,就是要积极寻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文本知识之间的契合点,让两者在不同的领域里能够有效结合,水融,为提升我们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第9篇:科学童话范文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9795(2014)05(c)-0000-00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对其内涵进行界定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的演绎和变化,不同的学者对其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童话是小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载体,因此,对其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十分必要。童话在表现手法方面是比较夸张的,而且都是一些幻想出来的文章,通常都是以故事为主要叙述载体,因此,在对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时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1 人教版小学语文童话课文分布情况

童话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被广泛的在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体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中,选用了大量的文章,非常适合学龄初期的儿童阅读。这些文章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趣味的,在年级不断增长过程中,童话作品的数量呈现了递减的趋势,对于一些高年级的教材,出现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

2 童话课文的教育学意义

和神话故事想相比,童话故事对人们生存中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体现,对人性的善与恶和人们生活的贫与富等方面都进行了体现,而且,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在情感色彩方面也是非常浓厚的,这样比课本知识和现实的教材更加能够让学生明白,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加的深刻,这样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童话的编写意图就是为了借助其故事性非常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体验快乐。童话以文本为载体,在语言学习方面更加的规范,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童心,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感受真、善、美。

3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在学龄期,普遍的年龄是六岁到十二岁,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是处于勤奋和自卑的冲突阶段的。在学习课程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完成,那么就会获得勤奋感,这样能够培养其以后生活和工作的信心。但是,相反的情况下是会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这样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时期,学生有了运算的思维,这样就会出现守恒性和可逆性的心理,因此,在心理方面对抽象的概念非常重视,思维活动要有具体的内容作为支持。

4 人教版小学语文童话课文的共性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在画面感方面非常强,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以及夸张的手法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在人教版教材中,童话的插图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利用插图能够使童话故事的画面感更强。童话利用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其艺术性是非常强的,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童话故事将工具性和艺术性进行结合,能够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童话故事是叙述文体,在行文方面是比较夸张和充满想象力的,这样就使得童话中出现了很多的对话,这些对话是叙事更好的完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也是非常多的,这样就使得故事在对话方面更佳的丰满。

5 在朗读中体悟“真、善、美”

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在语言方面非常优美,同时,也非常明快、活泼,在语言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重复词和象声词,这样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更加的上口。朗读能够更好的实现语言、情感以及思维方面的交融,在很多的童话教学过程中,反复对其进行朗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策略,这样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白真善美的内涵。

1.粗读

在对童话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先要学生进行自由的朗读,这样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大意进行掌握,然后在粗读过程中对出现的生字词进行标记。

2.再读

在读过程中,教师进行示范,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朗读,能够给予童话更多的情感,这样能够将学生吸引到童话故事中。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对重点字词的语调进行加重,在语境中让学生体会不懂字词的含义。

3.精读

针对生字词集中的段落和重点段落,把握情感转折,指导学生齐读,再次体悟字词的含义并将其各个击破。如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洋溢”一词,就可用这种方法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在精读过程中,还可尝试让学生对典型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做替换,如《巨人的花园》一课中,“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句,教师可设定填空题,“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让学生自由填空,扩充词汇量。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描绘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画面。如,教师可提问,“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读到这里,我想到……”。或为让中高学段学生更深层次地揣摩角色心理活动,在情节转折中参透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让学生立足课文,大胆推理、小心求证,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朗读和推理、想象中体会童话的乐趣,享受语文的精妙滋味。

4.齐读

在细品童话带来的乐趣之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再次齐读课文,这时的故事发展,学生已能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而此时的齐读,则是帮助学生再次体会童话要传达的信息,感悟童话散发出的纯真隋感。让学生在潜意识层面深刻地习得人类智慧、社会习俗和种种美德。童话充满了真善美,在教学中,教师切忌拔高越界,切忌功利化和说教,切勿将语文课上成德育课,谨记引导学生体悟美、想象美、感受美是重点;童话充满了表演性,教师切忌喧宾夺主,切忌教学形式化,切勿将语文课上成表演课,谨记带给学生丰富的感受即能水到渠成;童话充满了“诗意的真实”,教师切忌过分“求实”,切勿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数学课,谨记学生拥有一颗童心,同时,让自己捧着一颗童心进行童话教学。

6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作品的数量非常多,而且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非常重大的教育意义。在不同年级的小学课本中都是有童话故事的,对于较低年级,童话故事的文章比较多,这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对不同年级的童话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存在着共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策略方面。童话是儿童比较喜欢的文体,在内容方面非常丰富,尽管,现在对童话的定义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一种儿童能够接受的文体,其以后的发展也将会非常好。童话在表现手法方面比较夸张,以故事作为叙述载体,能够更好的被儿童接受。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论童话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科学,2000(1).

[2]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K].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