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包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包装设计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包装设计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包装设计发展论文

第1篇:包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时序与特质两个角度来论述现代包装设计的现代性。在将现代包装设计的产生划分为两个时期的基础上,将现代语言、系统方法和生态理念作为认知其现代性的主要出发点。

现代包装设计是包装的既有阶段与现有状态的交织体,也就是说,它泛指人类已发生的某一特定时期的包装设计以及仍在发生且变化着的包装设计。在词源学上,现代性的概念是通过“古代性”和“现代性”的对比来展开的,它们互为时间和逻辑上的递进和对应关系。

每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包装,既有自身的规定性,又有不变的一面,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包装。在人类包装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无论是利用自然界的原始材料(如树皮、茎叶、兽皮果壳等)所进行的早期包装,还是运用种类繁多的有机材料、复合材料所造就的现代包装;无论是早期包装所使用的手工编织捆扎技术,或是“前工业”时代采用半机械、半手工操作的包装,抑或是运用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手段的现代包装,我们看到:人类早期包装活动的基本目的、基本功能到现在依然存在,那正是包装之所以存在的原本—容纳和保护作用。但是,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的改变,无疑也导致了包装在形态结构上、技术要求上和精神属性上的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在过去、今天与未来都不曾也不会被间断。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城市进入现代社会并无同一性。虽然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30年代前后完成,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进入工业社会要晚于这一时期。这种社会发展的非对称性,相对于亚洲和非洲就更为明显。即便是在20世纪初的欧洲,也存在着国家间的极为不均衡的发展现象:“一个是汽车的欧洲,一个是马车的欧洲”。很显然,我们所指的“现代”或“现代包装设计”是就整体的代表性而言,即把欧美国家的发生时作为时空上的参照系。事实上,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而新兴的学科被广泛运用的时间并不长,如果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视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开端,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正是这一百多年来,人类走过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重大“社会三部曲”,并不断地构建、增添、反思和消解现代性。

工业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现代社会,而现代包装设计则是技术文明的产物。从时序上说,现代包装设计的产生经历了两个特殊时期。

19世纪初期,是现代包装设计的萌芽期。虽然此时的包装工业在规模上受到限制,但某些现代包装技术的出现仍昭示着包装革命的来临:1803年制纸机产生,不过当时这种机器仍然需要大量人力操作;19世纪初的法国,出现了将蔬菜、水果及肉类保存在密封玻璃器皿中的需要,1810年,金属罐保存食品的方法被发明,但囿于工艺和成本并未被广泛的使用;彩色印刷在19世纪初开始应用于纸盒包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包装在此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三:一是技术层面上的。尽管工业文明正在进行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但包装领域的工业技术运用并不像当时的纺织业、钢铁业和能源业那么普及;此外,许多现代包装的实用技术尚在实验与完善当中。机械生产的批量化和服务设施的的。尽管包装已开始呈现出与前不同的镜象,但现代商业包装由于缺乏大众性消费的催生,其对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得十分微弱。三是观念层面上的。涉及到包装领域的各学科还没有系统地交织着关联着,缺乏基本的、系统的包装现代语言和现代方法。由于鲜有观念和理论的引导,包装所发挥的作用和体现的价值还没有真正地被时人所认识。

19世纪中叶,是现代包装设计的形成期。此一时期包装的明显特征,首先体现为包装产业规模的扩大化和包装技术的物质化。技术一直是推动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许多包装领域的重要技术也应时而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多数种类的水果与蔬菜都能以罐装的形式出售—罐装食品成为了千家万户中的方便食品;1868年,彩色印铁技术被发明;1860年,出现了年产纸张达1000吨/台的高速机,现代实用的碎末纸浆原料制纸也始于19世纪中叶;此时的人们还意识到:一个完整的盒子可以通过剪切和折叠一张卡纸而制成,它既方便快捷,在成形前又因可以平放而节省空间这种方法于1850年最早出现于美国。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方法的改进,加快了技术的物质化进程,无疑也推进了包装产业的规模化步伐。其次是体现在包装的价值上。价格一直是影响现代包装设计的因素之一,随机械化生产方式而来的是产出效率的提高和商品价格的下降;于是,在收入相对不变的基础上,消费水平提高了。被增大了的市场需求使包装的必要性变得不容置疑起来。第三体现为包装在现代商业所扮演的角色中。19世纪中叶逐渐发达起来的交通运输业开始将形形的大量商品辗转运送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城市,出于保护功能的需要,包装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它的身份被提升到一个必要的位置高度。毫无疑问,包装的这种作用促进了现代商业和自由贸易的兴盛,抑或说,现代商业和自由贸易的兴起搭建了包装粉墨登场的大舞台。最后是体现在对包装的认识观念上。1860年,美国人爱默生写了1本名为《生活指南》的书,这是一本较早涉及有关商品包装的书籍。这部书写到,当时的商人们已经注意到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货物的破损问题,于是产生了以保护商品安全为功能的包装。基于商业的目的和专业分工的要求,诸如包装的形式、包装的现象、包装的作用等问题渐渐开始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

大抵而言,19世纪中叶以后至20世纪中叶的约一百年间,是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现代包装设计的反思期和新发展期。20世纪初,最早的包装研究所在美国成立,是包装科学研究的专业化专题化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和法国人塞尔日莫斯科维奇分别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和《绿色阴谋》两部有关环境问题的旗帜性专著,被认为是全球生态主义运动萌发的象征。自此至今,现代包装设计的中心开始转向生态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对后两个时期不展开阐发。

以上所述,仅仅是从时序上来认识现代包装设计。在本质上,现代包装设计是运用现代的审美理念、技术方法、管理程序和商业营销策略,为产品进行服务和推广的手段与活动,它有着较为明显的现代特质。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认识其现代胜:

1、现代的语言。现代包装设计既蕴涵视觉传达语言中的造型、结构、图形、色彩、文字、语言等内容,又涉及到材料、制造等技术环节,以及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美学等学科内容,因此,包装从设计到制造、到运输、到销售、到品牌形象、到文化象征都是一个整体系统。任何将系统包装知识割裂开来分而叙之、分而行之的做法,都与包装设计所使用的现代语言和系统方法相悖。

2、设计的独立性。科学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人力的大解放,由于分工和发展的需要,包装设计得以成为独立的专业。在现代,包装已经成为链接商品与消费的结点,设计在本质上不仅让产品与包装同构为商品,并时时刻刻关注着包装在生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

3、商业化。这并不等于说现代以前的包装就没有商业意图和商业价值,但商业化确乎是包装的现代性这一概念所不能缺失的关键标志。尽管这一称谓多少让人敏感,但商业化造就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创造力和影响力,用“如影随形”来形容它与现代人的关系,一点也不为过。包装在最大程度上拉近了人与物彼此间的距离。

4.超越功能的品牌化包装。一方面,现代包装已成为商品品牌的一部分,超越了纯粹的功能,在有些时候,包装的重要性甚至与产品本身平分秋色,并发展成为时尚新观念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包装品牌日益国际化的现状,使形形的现代人不仅随时经受着国际化广告的召唤,也的确能够随时购买到国际化的商品,拆开那些国际化的包装,并体悟多元文化的妙处。

5、生态的理念。现代包装如其所是地在造成自然资源榷难和人类自存环境恶化的行业之列,引来了种种责难和洁问。大生态理念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应有视野和前瞻,可以修正“人本主义”和“经济中心论”给现代包装设计带来的谬差;而倡导以利于人类与自然悠然共存、悠久同存的生态化包装,则是现代包装设计和未来包装设计发展的长久方向。

第2篇:包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包装设计;食品;趣味性;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60-01

一、现代消费行为探究

包装设计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因此包装设计发展始终是以人为核心的,因此人们对于设计认知的提升源自于消费理念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最终体现在产品上面。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刺激了购买行为,因此需求是消费的源动力,因此要通过包装设计来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应该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需求呈现出阶梯型和层次性的特征,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会需求、爱与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从现代消费特征来看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逐渐从以物质消费为中心转为情感性消费为中心。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审美享受,追求自我形象的塑造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感性消费心态,而且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舒适和欢乐的消费感受,尤其是互动性的包装设计能够让消费者也参与到包装设计当中,这恰好迎合了现代人们的消费心态。

二、包装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设计特性

(一)包装的趣味性

幽默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现代社会工作、生活种种的压力使得人们经常会处在一种沉闷的环境当中而找不到宣泄,而包装正是运用了人们时间使用上的碎片化,用点滴的小幽默让人们在购物的一瞬间感到快乐和身心愉悦,这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起不到很到的作用,但是积极的正能量却能够让人们记忆深刻,尤其是与商品结合在一起更加能够加深人们对于产品的印象。

包装设计的新奇性也是趣味性的另一个表现,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潜意识当中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而且愿意探索和接受新鲜感的刺激。因此在包装设计当中应用创意性的设计让消费者感到小小的惊喜,彰显的是一种生活细节中的智慧和友爱。

(二)包装的互动性研究

包装的互动性设计就是让消费者也参与到包装设计当中来,而且这种包装设计将消费者的使用过程同样纳入到设计人员的考虑当中,通过消费者的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包装使用过程中的独特细节,并且通过深入的包装设计产生消费者的参与。这种二维性的包装设计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的一大趋势。例如耐克鞋的官方网站当中有专门的区域就是用来搜集消费者对于鞋子设计的相关建议,并且汇总以后根据消费者的喜爱要求来进行鞋子的设计。这种互动性的设计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不是在被动的接受产品而是主动的参与到产品的制作当中,这样产品生产能够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形象和地位的不同而对产品形成兴趣。

三、食品包装当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体现

(一)食品包装中的趣味性设计

食品包装中的趣味性设计案例非常多,而且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一种是幽默型的设计,我们曾经在一个娱乐节目当中看到过主持人展示的一组纸杯的设计,它巧妙的运用了人脸与纸杯的结合,当人们在喝水的时候人的一些部位是藏在纸杯后面的,因此在纸杯上面画上不同的人脸,因此人在使用不同的纸杯喝水的时候,那么被子上面不同的人脸与人的面部其他不饿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感觉。这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很强的功能性作用但是却能够带给人一些自然的生活乐趣。还有另外一种食品包装设计,是一种带有生活情感性的设计,经常应用于儿童食品当中,因为儿童食品设计主要就是依赖于明亮的颜色和有趣的画面来吸引孩子。因此很多儿童食品包装上面会有不同系列的可爱的卡通形象,让消费者因为包装上面的有趣形象而忍俊不禁,同时还能够增加产品的印象。

(二)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互动性研究

在食品包装设计当中最能体现互动性特征的仍然是画面的设计,画面本身通过审美的方式将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产品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包装设计与消费者之间的最简单的互动。另外现代包装设计追求一种消费者内心的更强烈的互动性感受,也就是消费者的参与性,

例如国外某款饮料喝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融入了企鹅这一卡通形象,而且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人们在喝饮料的过程中习惯应用比较方面的吸管,因此在该包装设计当中采用了将习惯直接作为包装设计的一部分,习惯是插在包装盒里面的,形成的语言就是一种请你喝的姿态,不仅贴心而且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的内心形成了更深层次的交流,这点小小的变动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方便性,而且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自然和亲和的感觉。另外还有包装结构上面的互动,通过趣味性的包装形式,让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的是一种源自于设计师本身的生活情趣。例如一款咖啡罐的底部被设计成高尔夫球洞的样子,相配合的勺子是高尔夫球杆的样子,那么这款咖啡罐就不仅具备了存放咖啡、美观欣赏,还具有了更加趣味性的使用功能,这应该是产品的另外一种附加价值,而且是最能影响消费者情感的附加价值。

第3篇:包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灯具设计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导致发展与日益短缺的资源和污染严重的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日益枯竭的资源和每况愈下的环境,如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会是人类21世纪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坚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Papanek)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学和社会变化》中最早的提出绿色设计思想。该书主要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强调了设计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所倡导的“有限资源论”为后来的“绿色设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绿色设计并不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或范畴。从广义上讲,绿色设计是一种思想或理念,是从社会生产的宏观角度对人的行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整合。从狭义上讲,绿色设计是指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以绿色技术为基础,以仿生学和自然主义等设计观念为追求的产品设计方式。

在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绿色生态设计已成为工业设计延伸和发展的新趋势。而本文探讨的绿色生态环境的竹制灯具设计,就是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环保材料并遵循“绿色消费”的理念,同时在设计和制造中优化结构,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目前中国灯具设计的现状和不足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灯具消费市场份额约占整个装修费用支出的5%至1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长,人们对灯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我国灯具设计不足却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灯具的材料多是金属和塑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 灯具设计普遍没有独特的结构设计,只是简单抄袭模仿,同质化严重,缺乏富有美感的造型和个性化的设计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灯具的功能简单,“点亮”不应该是灯具单一的功能,应赋予产品艺术的美感和文化的内涵。

4 灯具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无法较好的做到节能环保,应将节能、低耗、长寿命、运行节省、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产品各个方面。

因此,灯具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们对形式美感的简单要求和生产的机械化。只有对造型、结构、功能等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设计,达到符合消费者多层次的审美需求和使用要求。同时在当今全世界都在倡导以绿色环保生态节能为主题的生活观念的背景下,灯具设计被赋予了一项新的使命,那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能新观念,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内涵

绿色设计,又称为生态设计,也被称为可持续设计。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即以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尽可能地减少因产品的生产、使用或报废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内涵是指以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评价指标充分考虑在灯具设计的取材、设计、生产、使用及废品处理整个过程中,努力实现人、产品及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运用绿色生态的材料,设计和制造优良的灯具产品,在满足照明的需求下,同时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要求,实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取材上,应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设计上,绿色生态灯具设计应该结合取材赋予产品一定文化内涵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生产上,通过采用无污染的制造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最后的使用和报废处理上,强调更具有天然、无污染和可降解性。这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很好的应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的整个循环中。

三 绿色生态理念在竹制灯具设计中的运用

(一)使用天然材料是绿色灯具设计的物质前提

在绿色生态灯具的设计第一阶段,材料的选择应尽量考虑采用无污染、可持续发展并能循环利用的绿色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要保证灯具设计为人类的照明提供方便,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人、产品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竹制灯具的设计使用天然竹材,具有很多优势。在我国,竹材资源充足、分布广泛、品种丰富、价格低廉。此外,竹子生长周期短、具有密度高、韧性好、强度大的特性,便于加工,可降解,不易污染环境等。同时,我国竹材制品的加工使用历史悠久,其加工工艺也较为成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因空心有节、坚韧挺直等自然物性与传统的审美趣味、道德意识相吻合,而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谦虚、坚贞、孝义、气节的精神象征,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

在当今倡导绿色消费的时代,灯具产品需要开展绿色生态设计。因此,在做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过程中,如何精心选择和合理使用的合适材料成为关键。尽量减少使用短缺或稀有原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的可回收和良好的相容性材料,利于回收和循环再使用。无论是竹材的物理特性,还是其代表的人文特性,以及其体现的独特地域性文化风情,都表明竹子是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较优的材料选择。通过绿色生态环保设计,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节省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扩大了产品创新设计的空间。因而,采用竹为原料,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结构设计是竹制灯具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本文中,竹制灯具的结构设计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竹制灯具形态的构造,另―方面是指竹制灯具的包装结构设计。

其一,竹制灯具设计除了尊重民间传统工艺基础外,更应该倡导从工艺结构、构成方式对竹制灯具形态进行新探索。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竹材特性,把握竹材韧性、硬度等;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年限的竹材,设计竹制灯具的合适结构;掌握竹材不同连接方式,学习传统捆扎编织法、榫卯结构连接法等,同时,不断探索非竹材连接构建与竹材组合的构造方式,进行可拆卸的灯具结构设计,实现灯具的循环利用。

其二,针对现有市场上灯具包装结构较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倡精简灯具包装结构。着重考虑灯具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优先选择节省原材料的几何体,减少体积,精简结构,方便产品运输和存储。

(三)竹制灯具包装设计的多功能化

现有灯具包装设计具有功能单一化特征,长期以来,灯具包装设计注重本质功能――保护灯具、防止损坏,却忽略了多样化需求。传统灯具包装大部分应用纸质材料,直观传达产品信息。现有的灯具包装大多数都穿着华丽塑料外套。而塑料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危害。

本文提倡将灯具的包装及其功能性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包装的外在功能同时,还提供灯罩的直接利用功能。将灯泡与灯罩联系起来一起使用,灯泡取出后,包装盒可转换为灯罩使用。竹制灯具包装设计应该应用生态设计原则,其基本的标准就是低消耗、可重复使用、可再生、易降解,而这些与包装材料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针对包装材料的选择,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纸质手提袋包装,一方面,纸质材料方便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净化环境;另一方面,手提袋可以再利用,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绿色环保观念是竹制灯具设计的核心

文中所提倡的竹制灯具设计,不仅仅是传统的手工生产的竹制灯具设计,而应是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变化的新时代绿色生态设计的要求。这就要求其设计理念符合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绿色生态灯具设计中,要求新时代的灯具设计师科学地研究灯具产品、人与环境三者的关系。在设计构思阶段,灯具材料的选择、搭配上,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材料、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考虑材料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性中对人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在设计阶段,考虑零部件的尺寸与材料利用率的关系,考虑能否节约自然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预测对工人的健康有没有危害,产生了何种类型的废物,对环境有多大的损害等。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能否实现最佳使用效果,以提升生活质量。在灯具的废弃处理过程,能够实现回收再循环利用,材料能否快速降解,对环境又会产生什么样影响等。总之,当今的灯具设计师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系统设计思想参与设计逐步引导消费者朝着健康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绿色消费。

五 结语

绿色生态的竹制灯具设计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倡导生态保护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响应我国政府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促进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下的绿色生态设计应成为中国灯具设计师追求和探索的方向。基于竹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文化内涵,绿色生态的竹制灯具设计将会成为我国灯具设计师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叶翠仙 沈洁梅.环保家具的绿色生态设计与制造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

[2]高丰 孙建君.中国灯具简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

[3](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第4篇:包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书籍设计;五感; 发展趋势

对书籍造型认识的转变是书籍“五感”设计得以提出的重要前提。从一纸平面的装饰美化到立体空间的整体营造,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概念转换,是书籍设计发展的一次飞跃。

长久以来书籍装帧的重点是书籍封面的设计,阅读一本书,通常遵循的是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视觉流程,封面因此成为书籍内容展示的第一个窗口,承载了向读者展示书籍信息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书籍封面成为书籍设计中唯一重要的部分。书籍设计,主要包含书籍的装订及封面的装帧、版式设计、编辑创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书籍设计较书籍装帧更强调对书籍整体的把握,而不仅只是封面的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概念的更新为书籍“五感”设计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书籍“五感”分别是触、嗅、听、味、视,将“五感”按照书籍设计的三方面内容可以归类为:视、触同属于装订装帧、版式编辑、创意设计的范畴;而嗅、听、味则可以统归到编辑创意设计中;五感的组合设计可以促使书籍内在信息与外在形态的完美结合,使读者在清晰明了书籍中信息内容的同时,享受愉快的阅读体验。

在书籍设计领域,从感性的艺术创作过渡到结合工学的整体设计是近年来书籍设计取得的重要突破。正如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所阐述的:“书籍设计者单凭感性的艺术感觉还不够,还要相应地运用人类工学概念去完善和补充,像一位建筑师那样去调动创造具有感染力的书籍形态的一切有效因素,来完成设计的增值工程。”[1] 130-131一本书的设计制作包含了艺术与工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书籍内容,以能够忠实呈现书中信息为前提,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设计视觉表现。其间,设计师除了保证切合内容的视觉解读外还需要结合印刷装订等知识对书籍的形态进行整体把握。书籍作为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信息载体,承担着向读者传递信息、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感情交流的使命,因此,从书籍整体设计的角度出发,工学是确保书籍阅读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书籍设计中既有偏重艺术表达的感性成分,又有侧重理性分析的工学成分。将书籍按照一定的视觉流程整理编排、内容文字按照一定的版式分布排列、经过材料加工以及印刷工艺等流程,最终通过工学的手段将艺术融汇到一本书之中。书籍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工学的统筹规划以及工艺技术的应用实施,而这一环节却被长期忽略。长期以来设计者只将目光锁定在封面的美化装饰上,很多书籍设计就是找一幅绘画充当封面,之后的内文编排、印刷装订、材料选择工作便交由编辑和排版工人。对字间行距、字号大小、字体选择以及不同开本、不同手感这些内容都是缺乏深入研究的。注重“五感”概念的书籍设计,是对书籍设计中艺术与工学关系的再认识。

要设计制作一本书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了解书本的主题内容,这是书籍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设计定位,在成本控制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质量;根据书本内容整理并提出创意方案;实施创意方案,着手完成封面设计、版式编排等内容;选择印刷材料以及印刷方式,将设计构想物化呈现;以文宣广告等手段在书籍流通过程中进行推广宣传。

纵观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不难发现:想要完美呈现设计构想光进行电脑屏幕上的设计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现在可以通过软件将设计预想制作成效果图,但是效果图终究只是一种屏幕前的预想,书籍印刷时油墨的效果、不同纸张的不同手感、不同开本的不同体量感都是无法在电脑屏幕前模拟再现的。只将设计稿传送给印刷部门便完成设计的做法是不能控制最终呈现效果的,不能参与后期制作就无法完成对书籍整体形态的把握。为了呈现一本能够产生美好阅读体验的书,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从屏幕前走到了幕后:积极参与书籍策划工作、与造纸厂一同开发新型纸张、与印刷装订人员一起研发新的装订方式……书籍设计师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籍“五感”设计的提出及应用正是基于时代变化的需求:在这样一个资讯泛滥的时代,书籍已经不再是信息传播媒介的主角,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方式越来越多,习惯于捧起一本书并从书中获得信息知识的人已经日渐减少,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网络的普及和各种电子媒体的使用带来的不仅是书籍发展的危机感,还有重新发现并再一次深入认识书籍内在外在、内容形态的契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新兴材料的发明也使书籍设计们的许多大胆设想得以实现,这些书籍设计中的点点探索最终将汇集为推动书籍设计长足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10

[2] 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11

[3] 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4] WORKS编辑部.书·设计Book Design [M]. 台北市:积木文化, 2009.5

第5篇:包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艺术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16802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式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起,人们就开始尝试数字技术在图形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1962年,伊凡•沙瑟兰德(IVANE.SUTHERLAND)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题为《绘画板》(SKETCHPAD)的论文,首次提出“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GRAPHICS)概念,确定了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个崭新的科学分支的独立地位,可以说是数字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图形技术逐步成熟,计算机开始进入设计创意层次,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艺术开始在我国得到普及和推广。如今,数字技术已交融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给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1数字时代把现代艺术设计推上了崭新的发展平台

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到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已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已密不可分,它不仅融传统设计文化和设计思维,而且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改变了我们的设计方法、丰富了设计思维,延伸了新时代的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数字时代的今天,我们要站在科学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数字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深刻内涵。数字技术不仅能“再现客观”,而且能“虚拟现实”,能为设计者带来更为广阔的设计思维,更为有效的设计方法,更为独到的设计表现,更为精确真实的模拟,更为快捷的修正,更为方便的储存、沟通交流等足以说明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时代的发展,设计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不仅要适应时代,更要引领潮流,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必然要创造更新的设计文化。

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搭建了一个更快更好发展的新时代平台,这就需要在其发展中融传统设计文化和设计思维、融现代科技文化成果,以超前的设计意识、以更具丰富的视觉语言和形式加以表现,现代艺术设计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数字时代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和表现手法

设计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如果说工业革命促进了设计发展,那么数字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前所未有的飞跃。数字技术的发展预示着现代设计新纪元的到来。速度、效率、便捷等等都是数字时代带来的优点,设计的创意思维方式,设计的形式语言,设计的执行力度都在数字时代的到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计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的空间,引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创建融民族特色、人文特点、独居个性特质的设计文化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技术推动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舞台设计等增添了虚拟现实的展示方式,设计思想、设计表现、灯光、材料、色彩、空间的直观性便于了设计稿件的沟通与交流,听觉、触觉、交互性等多媒体功能,足够让受众身临其境。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显得如此密不可分,设计创意、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在新的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创新、创造是设计的生命所在。计算机广泛普及的今天,要拓展设计空间、丰富设计手段和增强设计的执行力,我们就必须积极探索新技术并很好的将它应用于设计领域。数字技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利器,数字技术对设计元素的创设和获取开辟了捷径,它不仅可以弥补设计者手上绘图能力的不足,而且它为传统艺术设计表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想象力,使设计者有更充裕时间来考虑设计的整体调性、设计细节等问题,有时间和空间应用在设计创意、创造性思维与策划能力上,使设计得到升华。

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虚拟现实等新类名词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经营、商务方式等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急剧变化,网络的发展也给现代艺术设计增添崭新的表现舞台,只有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才能有效地促进信息传媒的发展。

3数字时代改变了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观念

关于“人脑” 与“电脑”的话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概括起来主要有:(1)“电脑”不能代替“人脑”,电脑是在人脑的意识指挥下作业的,“电脑”只是一门技术问题,“人脑”才是关键。(2)“人脑”不能代替“电脑”,电脑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超人想象,产生人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强调“电脑”的功能。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有这些争论都因该回到理性思维上来,“人脑”与“电脑”到底谁重要我想没有必要一直争论下去。我们应该认真地审视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这种素质应包含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强有力的设计执行能力,只有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才能建立起设计所需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体系。

现代艺术设计已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数字技术成了设计师最重要的技巧手段之一。艺术与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数字技术是设计表现的强有力手段,只有精通数字技术的操作,才能让设计创意完美的再现,也只有让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才能使设计创意得到升华。艺术与技术二者并重,优秀设计作品都离不开技术对创意的完美表现。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不能忽视其对数字技术的掌握。

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观念的革新。在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在提高学生设计素养的同时,必将要求掌握新技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以提高设计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真正的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挑战,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所需的、合格的设计人才。

4数字时代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年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猛,但教学质量的低劣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引起了人们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普遍担忧。受传统教育模式思想的束缚,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死板,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其设计岗位的工作,缺乏设计创新能力和设计执行能力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艺术设计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从工艺美术到设计概念的转化在观念及形式表现上都备受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关注现实,我们大部分设计教育除了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有所改变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工艺美术型教育基础上,而传统工艺美术型教育已严重滞后设计市场所需人才培养的需要,可说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

设计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 就是注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虽然以传统美术和装饰技巧为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它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我们要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型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研究,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上吸其精髓,并找到课程设置改革研究的切入点,并能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加以继承、改革和发展,同时找到学科之间的延续性以及设计教学与社会要求的一致性进行研究,避免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全盘否定或修补。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以往传统的设计教育主要以手工表现技法训练为中心展开,因为那时的设计图纸呈现只能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表现,所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大量花费在技法训练上。而今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在耗时耗力的手工制作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设计的劳作强度,学生有更充裕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来考虑设计的整体和细节问题,我们的设计教育由时间和空间转移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策划能力上来,这对设计教育体系是革命性的冲击,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时代面前更快更好的发展。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研究,使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能做到与时俱进,为培养市场所需的设计人才奠定基础。

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要加强社会对未来设计师所需具备的能力和要求的研究。设计师不仅要有敏锐的设计洞察力、更要求具备设计创新能力、设计沟通与交流能力和强有力的设计执行能力。要达到此要求,我们就要对未来设计师所需知识结构进行研究,以保证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前瞻性。立足于设计市场,明确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方式,以建立起设计所需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培养体系。

设计的发展应该是置先于社会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的丰富,改变固步自封的设计教学内容和结构模式,在设计教育多元化里构建现代艺术设计的时代化、特色化、个性化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式的理论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能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以打造一个具有学科特色的与时俱进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速深入,我们的设计教育必须跟上并超越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设计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新型的设计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一个学科,我们要在设计教育多元化里构建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评价的理论体系。新科技、新思想、新设计意识形态的变化,更要强化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的观念意识。

在改革中,必须以系统的思维观来做指导,诠释数字时代所需人才的知识构架。在注重传统设计文化继承、注重世界先进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的同时,要密切联系社会,注重对数字技术的掌握,以拓展创意思维,全面提升设计执行能力。这样将有助于我们构建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教学结构体系,赢得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第6篇:包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保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基础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1)适当删减通用设计理论内容,减少不同设计课程对设计理论的重复,用实例验证设计理论。“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当前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缓慢,在目前课程教学体系中过于呈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多讲授方法学,多门课程之间甚至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专业设计知识理解相对狭窄,也缺乏多学科的交流,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学计划中设计类课程的先后顺序,合理布置其中的设计理论,在基础课程中加强通用设计理论的讲解,在专业课程中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在“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中,将理论穿插在文字、标志的设计实例中,例如“对称”规律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用实例来验证设计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应用。(2)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内容按问题的方式整合,例如“如何在课堂中引入文字?”“、生活中的文字有哪些?”。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将理论的讲解与实际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发现文字一章,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的文字,例如T恤上、建筑物上、标牌上的文字,发现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标志的应用一章,让学生收集某一行业的标志,发现其共同点与变化的地方等,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3)增加案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不仅仅给学生展示最终的设计作品,而是从创意、草图表现、优化、成稿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分析。例如,在标志的设计创作中,选用了杭州市市徽的标志征集活动作为实例,从杭州市的地域特点、标志性建筑等入手,采集创意点,并转化为草图表现,从草图中挑选最具表现力的作品进行优化,制作方格稿。同时对比获奖作品与最终选用标志之间的差别,了解自己的作品与获奖作品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了解一个标志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并且从案例中真正学到知识。(4)增加主题项目训练。利用实际设计项目,例如一些文字类、标志类设计竞赛或者教师的设计项目,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带领学生组成设计团队,明确分工,强化团队意识,以设计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主题项目训练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设计情景中,学生按照分工,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起到指导作用,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既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从实践中锻炼了实际设计能力。(5)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增加文字与标志的设计应用。文字与标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实现设计的整体性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版面的编排布局、色彩的协调搭配等,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如何将文字与标志应用到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内容,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1问题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事先设计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实现问题的解决[2]。例如:在标志设计发展趋势一节中,由平面向空间的发展,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具有空间感的标志设计,并总结空间感的表达方法。这种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一步步把问题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2探究式教学

学生在完成一些设计作业或者参与到主题训练项目中设计出作品后,不仅仅是把这些作业或作品交到教师手中,而是可以登上讲台将作品展示给教师与所有同学,同时将自己的创意来源、设计意图以及自己最终表达的设计效果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引导的作用,对于设计想法、创意的提炼以及最终的设计作品,教师以及学生都可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得以成长提高。

2.3讨论式教学

教师预先设定好讨论主题,由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话题、前沿性话题。例如在讲到标志的模仿与抄袭问题时,可通过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两者之间的界限。学生分组后,课下自己查阅资料,准备论据,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讨论问题的完整性、准确性作总结发言。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自己主动学习,能够使课堂教学扩展到更广阔的的地方。

3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取消一次作业定成绩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表现、平时作业、专题论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1)采用阶段性的考察,针对每一阶段学习重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教师按照本阶段教学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也可将作业以展览的方式,让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做出好的作品,还要能够准确描述出设计的意图,提交设计作业的同时,提交市场调查、设计创意过程论文等,不局限于平时作业形式。所有课堂教学阶段的设计作品,将成为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2)在教师设计的主题讨论中,充分调研,积极参与,思路清晰,能够明确表达设计观点。该部分成绩将结合学生考勤情况成为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20%。(3)学生的主题设计作品在实际竞赛中获奖,或者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直接申请为课程优秀作品,申优后可颁发优秀作品留校证书,增强学生成就感与参与积极性。主题项目训练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竞赛中来,对于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来说,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