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571148海南海口海南中学 莫定睿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汤姆许多机智聪明的故事,每遇危机,他总能靠他的智慧化险为夷。比如本书开头写汤姆粉刷篱笆墙的故事,就尽显汤姆的聪明。
汤姆和一个陌生男孩打架,因此他很晚才回家,虽然他小心翼翼地从窗户爬入,结果,他那弄得一塌糊涂的衣服还是被波利姨妈发现了,于是他被罚星期六干一天的苦工。这份苦工就是粉刷篱笆墙。
这道篱笆墙长30英尺,高9英尺。他操起刷子沾上粉浆,探到最上面的木板,刷了一道,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他比较一下,发现刷过的几个道道无足轻重,而等待他刷的整个篱笆墙像大陆一样望不到尽头,他心里泛起深深的悲哀。
糟糕的还有,过不多久,自由自在的男孩子们就会出现在街上,搞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看到他还得干活,准会笑死他。一想到这些,他心里就像火烧一样难受,感觉生活变得空洞乏味。
他开始想办法,先是求他家的奴隶吉姆来帮他。“我说,吉姆,我替你提水,你替我刷墙,好吗?”吉姆不敢,说:“不成,汤姆少爷。女主人告诉我说,得赶紧把水打回去,不能耽搁。她说啦,她知道汤姆少爷会让我刷墙,特别告诉心自己的事。她要亲自关照粉刷。”弄不好,“女主人非打得我脑袋搬家不可”。汤姆又用最好的石球白弹子引诱吉姆,吉姆还是不敢:“那可真是个好东西!不过,汤姆少爷,我怕女主人怕得厉害……”汤姆再三诱惑,吉姆刚刚动心,波利姨妈就出现了。求吉姆刷墙的计划泡汤了。
但是,最后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篱笆墙刷好了,还让自己变成了大富翁。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打算拿小玩具跟伙伴们交换,让他们替他干千活。他把自己积攒的宝贝拿出来仔细检查:小玩具、玻璃球、小破烂儿。这些足够跟伙伴们交换,让他们替他干活。不过,恐怕还不够换取半个小时的自由,于是他把那些小玩意儿都装回口袋里,放弃了收买伙伴们的念头。
在这个毫无希望的黑暗时刻,他脑袋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它完全称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灵感。汤姆有了新的想法之后,抓起刷子,平静地干起活儿来。这时,本·罗杰斯来了。在所有男孩中,汤姆最怕受这个男孩的嘲笑。本在汤姆身旁模拟一艘轮船的鸣笛声:“呜——呜——”汤姆故意不理他。
恰如汤姆所料,本·罗杰斯开始嘲笑他了:“嘿,老伙计,你不得不干活是吧,你喜欢这活儿吧?”
汤姆把刷墙的价值提高了。他故意说:“喜欢?嗯哼,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喜欢它。难道一个男孩每天都有机会粉刷篱笆墙?”他又说:“我敢打赌,就是从一千个男孩中也挑不出一个能干好这工作的,说不定两千个里也挑不出一个。”
于是,这活儿就有了新的意义。汤姆动作讲究地上下挥动着刷子,时而后退两步审视一下效果,在某些地方再补上两刷子,然后再次用吹毛求疵的眼光瞧瞧。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汤姆做每一个动作,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着迷了。
很快,本说:“汤姆,让我刷一点儿吧。”
汤姆装出打算让步的样子,可是,他又卖了一个关子:“不行,波利姨妈对这堵篱笆墙要求十分苛刻。说实话,我也想让你干,可是,恐怕波利姨妈……”他还编造谎话说,刚才,吉姆、锡德也想干,波利姨妈都不让。
本·罗杰斯的胃口给吊起来了,就不信自己不能干好,于是提出用苹果交换粉刷的机会。汤姆心中十分得意,可是他一点儿也不动声色,还故作不情愿地把刷子递给了本。
刚才还嘲笑汤姆的本,现在竟在阳光下替汤姆粉刷起篱笆墙来,累得满身大汗。
街上不时出现几个孩子,刚开始总是对他们干活表示嘲讽,但是最后却都留下来以小玩意儿来交换这个刷篱笆墙以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整个粉刷过程中,汤姆享受着闲散和舒适,周围的同伴们帮他把篱笆墙足足粉刷了三遍!要不是白粉浆用完了,他准能让全村的孩子都“倾家荡产”!
最后,波利姨妈检查的时候都难以相信这是汤姆刷的,还夸奖了汤姆。 ‘这件事,显示了汤姆不凡的智慧,或者说显示了他的狡黠。
首先,他改变了伙伴们对粉刷篱笆墙这个活计的看法,把这个活计的地位提高了。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65
“名著导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深远意义与价值。名著的阅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同时,名著又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实践的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并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设计成为苏教版初中语文的一个亮点,“名著推荐与阅读”学习板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创新之处,它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出发,选择了多部优秀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平台。
一、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的分析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推荐与阅读”板块共推荐了六本名著。这六本名著分别分布在每册教材里,从名著里节选出来的章节被安排在所在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名著的中心思想内容与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相适应,有着一定的联系,该板块中设置了“推荐・阅读”“思考・交流”“写作・活动”等活动,丰富了语文学科的内容,为语文课堂增添了生气,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性。从考查范围及要求: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所列的6本书。七上:《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七下:《西游记》(吴承恩);八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八下:《水浒传》(施耐庵);九上:《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九下:《朝花夕拾》(鲁迅)。“名著推荐与阅读”在教材里的分布情况是单元的新意设计,体现了教材设计的弹性。它有助于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自己熟读名著,教师自身“真阅读”名著,做学生阅读名著的榜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为他们规划“阅读之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都阅读过名著,都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为导读课做出充分准备,利于课堂的高效进行和师生的智慧碰撞。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熟悉名著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但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这一板块的设计也大都是理论阐述多,具体指导少。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教学容量非常大。教材中推荐的每一部作品的字数都很多,如果全部让学生课下阅读,学习效果不好检查,要求容易落空;如果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教学时间实在不够。其次,考查要点比较多。由于内容丰富,名著名篇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思想倾向等知识点更是千头万绪。第三,学生重视程度低。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少有专门的时间来阅读名著。久而久之,学生对其也就不太重视了。第四,学生不善于阅读,教师和家长指导缺失。
二、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的教学现状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与落后思想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只是教师肢解性地讲析,只为掌握一些知识点,形成所谓的阅读能力,使文章丧失了整体美感,学生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这种“少、慢、差、费”现象又导致学生阅读品位低、阅读能力低,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制约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也使语文教学丧失了活力与魅力。
“名著推荐与阅读”虽然被作为独立的板块列入语文教材,但是名著本身篇幅之长,内容之多,思想之深等特点,语文课本也只能节选具代表性的章节,这对语文教师的名著导读教W无疑是一大挑战,更何况名著导读教学还没有具体的理论做指导。
首先,学生因素。初中生学习时间较紧迫,学习任务较重,然而名著的篇幅过长,阅读起来比较费劲,不如通俗时髦的作品读起来快捷顺口。而且平时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不善于阅读,他们不明白阅读对自己到底有多大影响,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其次,学校因素。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名著阅读不是很重视,大部分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教重点章节,重练习,没有让学生很好读原著。所以,对名著的理解和品味不深,名著的影响深远的丰富内涵没有真正体会。加上学校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普遍缺少教育经费的投入,藏书甚少,更无法完全面向学生开放。学生不容易找到名著阅读。
第三,教师因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和学校条件影响,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还是从“考试”功利主义出发,重视名著的重点章节和练习的训练,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读原著,去体会名著丰富内涵和价值。
三、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的教学对策
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的分值也在逐年增加,试题形式越来越多变,内容越来越具体。在初中阶段如何有效引领学生阅读名著也就愈加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我们都应该认真反思,并力求找出问题关键,探讨教学的对策。
1. 提高学生爱阅读名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一样,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爱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在阅读教学中,当讲到精彩之处时,教师可卖个关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教师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精美的名著封面、名著故事简介、引人入胜的故事目录、扣人心弦的故事片段、影视作品与动画、作家生平趣味故事、写作背景等手段,唤起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将学生引入对名著的阅读中。
2. 课外时间是关键,课内时间是保障。影响名著阅读有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就在课外读书时间的落实。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名著阅读之所以不能顺利开展,时间是最主要的原因。名著阅读想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有赖于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协调好各学科间的关系,切实保障阅读时间。平时语文学科为其他学科让路,周末、寒暑假其他学科为语文学科让路。名著阅读时间选定在“周末”和寒暑假,这可以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阅资料,轻松而又充分阅读。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各班学生的实际,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选取一定数量的书推荐给学生,每学期两至三部为宜。课外阅读一定不能贪多,分量不宜太重,否则很容易有始无终,反而养不成良好习惯,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假期阅读活动,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好假期读书笔记。落实好课内进行名著阅读读书时间。把“名著阅读”的时间列入课程表。
3. l挥中考指挥棒作用。利用名著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引起家长与教师共同对阅读名著的重视。如近几年中考名著考核所占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可见中考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作用很大。所以,语文教师让学生明白名著阅读好,在中考中会得心应手,考出好成绩。
4. 教师有效指导阅读。初中的名著阅读小说是重头戏,除四大名著外,例如《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么如何上好小说呢?首先要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其次,小说的三要素的把握对于阅读作品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分析情节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每一章节后试着概括,可以按照“开端、发展、、结局”,各用一句话概括。再次,小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一部作品对于学生的启示是很多的,学生的思维在初中是比较活跃的,当教师批改学生的读后感时,就会发现学生的收获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5. 亲子共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有限的,因而阅读名著通常在课后进行,在家庭中开展。因此,教师需要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加强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亲子共读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可督促学生课后阅读,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在名著中得到情操陶冶,启迪智慧。
6. 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初中生的耐心和坚持力是有限的,阅读需要时间来检验,要帮助学生养成平时阅读的习惯,所以在家由家长监督,在校由教师实行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初中英语
阅读是中国学生接触英语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发展加快,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量急剧增加,而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积极拓展英语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当前和今后英语学习中有效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完成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针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指导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初,“兴趣”恰恰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教师不妨指导他们由最短的小笑话、漫画或者如一些学习辅导报上的小资讯读起。这些笑话、资讯往往一分钟左右就能读完,有趣而且简单,并且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我们向学生推荐一些小说,《老人与海》、《汤姆索亚历险记》、《威尼斯商人》、《百万英镑》、《美女与野兽》等, 还有一些简单的英语杂志如《英语广场》、《疯狂英语》、《英语画报》等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时的信心,从而使其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之后,再渐渐过渡到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另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会觉得没有时间阅读。因此我们把阅读时间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初期,每天给出课内的部分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指定一些简短而有趣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同时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同学掌握了解阅读微技巧。学生的阅读习惯初步养成之后,我们可以逐渐减少课内所用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利用课外的零碎的时间去阅读。根据这些时间的长短决定阅读文章的长度。
(二)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
1、词汇的处理。
我们针对学生词汇贫乏现象,努力帮助学生从构词法、英语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近义、反义词等方面扩展词汇,鼓励学生对词进行联想。因为学生往往认为自己词汇不够,事实上是因为那些已学过的词汇就象散落的珍珠,缺乏一根线把他们串起来。我们常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语境,将已学过的词汇串起来,进一步激活已记住词汇信息,为阅读扫清障碍。 交际法理论奠基人J. R. Firth曾经说过,每个单词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中都是一个不同的单词。,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或影响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词要借助工具书,查清词的意义、用法,必要的时候还要把这些词摘录下来。一些专有名词一般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时学生可以跳过去不管它们的意义,有的词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出其意义的。而猜词的能力也是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
2、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同学在阅读时,思路无法连贯,文章这的单词、句子似乎都看懂,但对通篇文章却又茫然。这主要是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不知如何抓住文章的要旨,对文章提供的信息的理解支离破碎。我们可以预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运用以下不同的阅读策略。
a) 运用查读策略,让学生关注具体的文章细节,。
b) 运用跳读策略,让学生根据问题搜索相关信息,。
c) 运用细读策略,发展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首尾段落和各段落的主题句。对于不同的文章,阅读的详略程度应不同。对于很简单的、纯粹是为了娱乐、放松而读的文章或者偶尔碰到太难的文章就应该略读(即run through)以了解大意。对于难度适中、观点新颖或句式多样等的文章就要精读(即pore through)。
(三)指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档案,体验成功阅读的喜悦
我们知道建立课外阅读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但能反映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态度,也能反映出他们在阅读中运用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比如在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中的课外阅读档案时,我们对学生介绍什么是英语阅读档案;实施阅读档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档案整理归档,使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档案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填写课外阅读情况评价表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行为的反思,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另外,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则能体现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个性风格,以及在学习和其它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在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以肯定与赞赏为主,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己成长中喜悦,又能增加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建立的阅读档案中,包括优美词句的摘抄、每周填写的课外阅读情况评价表、及阅读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班级展示、交流、评奖,使学生从“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并能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得到启示,要想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有指导性的英语课外阅读不仅能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高考英语阅读成绩。本人将坚持这一做法,不断总结完善,让更多的学生乐在其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让他们成为学而不厌的终身学习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
1.引言
对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而言,目的论是个重大的突破。目的论着重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性,并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翻译目的论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即 “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以及“忠实性原则”。其中决定翻译的首要因素是“目的原则”。儿童文学的翻译虽然是文学翻译的一部分,但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事实上,同翻译比较起来,译给儿童们看的童话更有难度。儿童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定的目标读者,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应该重视这一特点。目的论指出,同一原文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不同的译文,所以目的论适合应用于儿童文学的翻译。
2. 目的论
长期从事翻译研究和语言的汉斯·威密尔教授是目的论的奠基者。他认为,结果决定方法,翻译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法则就是目的原则。目的论其他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连贯性原则和忠诚性原则。根据连贯性原则的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的连贯,即译文的接受者必须能够理解译文,并且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以及目的语的文化中要有意义;相对于连贯性原则,忠诚性原则要求原文与译文之间要有语际的连贯, 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译文的目的决定了忠实性的程度。(吴文安,2003)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其他两个原则要从属于目的原则,并且,忠诚性原则要从属于连贯性原则。目的决定一切,如果目的原则要求原文和译文的功能不同,那么忠诚性原则则被弃用。所以,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决定翻译的最首要的法则,是翻译所要遵循的最终的、唯一的法则。(钟伟合、钟钰,1999)
3.儿童文学特点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翻译不同于的翻译,尽管儿童文学的译者都是成年人,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都要尽量的贴近儿童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思维特征,尽量的少受成人认知水平和思维的干扰和影响。为了能够选择更好的翻译策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儿童文学的译者首先要对儿童读者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审美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3.1 儿童文学接受特点
根据年龄的划分,儿童读者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的儿童文学具有不同的接受特点:
幼年期读者(1~6岁):幼年期的儿童文学大多非常短并且简单,有的还配有具有鲜明色彩的插图。因为在这个时期,儿童读者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童年期读者(6~12岁):童年期的儿童文学将艺术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融为一体,形式多样,构思新颖,具有启迪的作用。
少年期读者(12~18岁):少年期的儿童文学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审美趣味,以及更深刻的思想性。因为在这个时期,儿童读者的审美趣味在自我选择以及生长。(肖洪林,2006)
3.2 儿童文学特点
儿童文学要适合儿童读者阅读与欣赏,并且能够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文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的内容,形式以及表达的手法都要尽量的符合儿童读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儿童文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教育性:由于儿童读者心智不成熟,所以儿童文学起着帮着儿童读者正确认识世界的作用。因此,儿童文学要注重教育性。
趣味性:优秀的儿童文学能够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在有趣的情节中,在轻松的说笑中,儿童能够潜移默化的明白一个道理或者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
形象性:儿童读者,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儿童读者,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只有形象生动的故事才能吸引他们,最终发挥教育性的作用。(肖洪林,2006)
4. 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以及儿童文学的接受特点,译者应该在“服务于儿童”这一目的的指导下,尽量的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 简单的措辞,鲜明的形象
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的文学接受能力不同于成人。在欣赏文学作品是,他们更倾向于声音,色彩,以及形状的描述(王泉根,2000),例如,对故事的情节敏感,对新奇的人物形象感兴趣;同时他们反感甚至厌恶理性的、抽象的叙述。此外,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艺术性,词语的选择,语法关系的组合都可以帮助儿童读者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艺术形象。所以,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按照这个要求去组合语法关系,选择词语。因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帮助让儿童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易于接受和理解文学作品,又能唤起儿童读者对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徐德荣,2004)例如下面两个句子的翻译:
例 1 I hope the town has made preparation.
例2 So the Swallow flew over the great city, and saw the rich making merry in their beautiful houses, while the beggars were sitting at the gates.
上面两句话中,词语preparations 和 making merry, sitting at the gates 比较抽象,如果译为“我希望城里已经有所准备”和“于是燕子就飞到这个城市的上空,他看到富人们在他们家里寻欢作乐,而乞丐们却坐在大门口”,表面上看来符合忠诚性的原则,实现了语际间的连贯,但是却违背了目的性原则,即忽视了目标读者的特点和目标读者对于语言的特殊要求。相比之下,巴金的译文体现了原作的语言特点,他译为,“我希望城里已经给我预备了好住处”,“燕子便在这个大城的上空飞着,他看见有钱人在他们漂亮的住宅里作乐,乞丐们坐在大门外挨冻”。尤其是“飞着”这一词,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画面:燕子正在不辞辛苦的飞动着。所以,巴金的译文不仅遵守了目的性原则,而且实现了连贯性和忠诚性的原则。
4.2 简短的结构,清楚的层次
儿童作品中,英语中的长句也比较普遍。例如马克.吐温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是用了大量长句对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但是,为了避免儿童读者阅读困难,似是而非,一方面,译者要考虑到汉语多是流水句以及小分句这一特点,又要考虑到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及能力,将长句、难句化为短句、简单句,便于儿童读者的理解。如果译者只是遵循忠诚性原则,按部就班的沿袭原句的结构,就会给儿童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从而打击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史小平,2007)比如下面句子的翻译,
例3 His mother had whipped him for drinking some cream which he had never tasted and knew nothing about; it was plain that she was tired of him and wished him to go; if she felt that way, there was nothing for him to do but so succumb.
翻译这句话时, 要把握好层次的划分,要注意前后次序以及因果关系。严维明译为,“他的妈妈怪他吃了奶油,还揍了他一顿,其实他根本没有吃,对奶油的事儿一无所知:她分明实在讨厌他,希望他走得远远的。既然她有那个念头他也没有办法,只有认了。”这样的译文的表达比较简练,也有鲜明的层次,同时也实现了语内和语际连贯。此外,还遵循了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目的: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能力,实现了为儿童读者服务的目的。译文中“分明”、“走得远远的”、“认了”这些词的使用,更是增添了几分的童趣。
4.3 稚拙的口吻,纯真的语气
稚拙的口吻,纯真的语气是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的美学和艺术气息。(黄云生,2002)而口吻和语气的模仿也是翻译中最难的。儿童文学的稚拙和纯真的艺术美感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相对于成年人来说 ,儿童的文学接受能力比较有限,欣赏水平还不够高,欣赏方式也存在缺陷,因此为了适应儿童读者的这些特点,最好的翻译方法就是: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译者都需要用稚拙的口吻和纯真的语气来体现原文本,从而达到服务于儿童读者的目的。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 4 So she set to work, and very soon she finished off the cake.
译文:所以她就正正经经地一口一口地把那块蛋糕都吃了。
例 5 Down, down, down. Would the fall never come to an end!
译文:掉啊, 掉啊,掉啊!这一跤怎么一辈子摔不完了吗!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稚拙的口吻和纯真的语气,在遵循忠诚性原则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儿童读者的思维特征和认真水平,也就是说,上面的译文在向儿童读者传递信息的同时,又起到了愉悦目标接受者的目的。比如,“正正经经”,“一辈子”等这些词的使用都考虑到了儿童读者在心理,生理上的特点。
5. 结论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中心,服务于儿童。儿童文学的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明白儿童的审美要求,清楚儿童文学文本的功能,同时要考虑到目的读者的接受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翻译活动。目的论突破了以传统语言学为导向的翻译行为,把目标读者放在了首要地位,所以能够有效的指导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史小平.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翻译[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4]吴文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2003(6).
[5]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
[6]肖洪林.试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读者意识[J].天府新论,2006(1).
[7]袁毅.浅议儿童文学的翻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