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贸函电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高职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它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所以,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不仅要考虑到教育层面的教学认知规律,还要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诉求。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也要有一定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外贸英语函电是国际贸易买卖双方主要的沟通手段。外贸英语函电写作技能是外贸业务员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而外贸业务员也是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目标岗位。因此,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性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函电写作实战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商国贸专业的外贸函电教学为例,分析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现状,并对其教学体系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商国贸专业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大致为1:1。这种以外贸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任务型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策划、组织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操作技能。然而,该课程在项目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层面
(1)极端化教学。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既具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功底,又懂外贸专业知识的“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出现两种极端化教学方式。一种是将函电课等同于英语语言课程,着重分析函电的字、词、句,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不明白在哪个外贸环节写什么类型的信函、信函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另一种是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专业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两种极端化教学方式均无法实现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独立撰写专业的函电的目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正确把握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讲授比例,并有效地融语言和专业于一体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资料与实际应用的脱节。目前,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资料均来自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教科书上的样信虽然丰富,但是样信之间在内容上缺乏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对整笔业务往来函电的理解和掌握;二、教科书上的样信更加注重语言方面的修饰,采用较多的“大词”、“生词”,既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也是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因此,教学需要在教学资料的选择进行仔细斟酌。
(3)教师缺乏企业实战经验。随着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很多高职院校都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双师”资格的考核作为人才聘用的条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然而,从事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教师虽然拥有经济师资格,但是真正参与过外贸业务磋商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很难将函电内容分析透彻。如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商国贸专业有四位专业教师讲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只有一人具有十年的外贸工作经历。
2.学生层面
(1)学生缺乏对信函预设情境的系统性了解。外贸英语函电项目课程分为准备工作、建立业务关系、业务磋商、支付、包装、保险、装运、投诉与索赔等八个子项目,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而在“讲”这一环节中,只是针对设置的项目练习零散地讲解样信,缺乏系统性。实际上,在外贸各个环节下可能存在各种状况,如在支付这一环节中,可能存在着商讨支付方式、要求采用简化的支付方式、催开信用证、修改信用证条款、延展信用证等。因此,只是针对设置的项目练习介绍几封样信是不完善的。
(2)学生对业务磋商中的产品缺乏直观感觉。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自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来,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学场所设在商务实训室。学生模拟外贸公司,分别扮演买方和卖方进行函电往来磋商。尽管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通过e-mail进行函电往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商务仿真。但是,学生确定了产品后,只能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相关资料,对产品缺乏直观感觉。这也影响了学生业务磋商的真实性。
(3)学生很难将知识真正内化。外贸函电的教学过程应当遵从“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教师分析样信—学生消化吸收专业及语言知识—学生模拟函电磋商”,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消化吸收专业及语言知识”是最关键的一步。但是,在外贸英语函电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完全对照着样信进行机械地模仿,只是将样信中涉及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等稍作修改,草草交差,没有真正内化知识。
三、教学体系的创新性研究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期望需要我们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性研究。本文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一些经验和看法:
1.教学内容
(1)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紧跟外贸业务实际。当前,外贸英语函电教材种类繁多,且有些教材内容陈旧,如内容上依旧保留了当前外贸业务中已很少使用的电报和电传,语言上使用“大词”、“生词”、“复杂句”等。外贸业务磋商作为一种商务沟通方式,强调高效性,简洁、准确地表达谈判者意思才是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外贸业务实际,去粗取精,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调整,学生不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背诵一些词组和短语,只要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意思即可。
(2)开发合作企业,完善教学资料。为了解决教科书上的样信与实际业务相脱节的问题,开发合作企业,共同研讨外贸工作过程中各种信函的预设情境。同时,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完整的实际业务案例,搜集诸如产品信息、往来函电、商业发票、提单、保险单、合同等业务资料。学生对业务磋商的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涉及的函电、单据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更易于理解接受。
2.教学模式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所谓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和衔接。学校应积极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合理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深入了解外贸业务操作流程,并将实习表现纳入课程考核。例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某宁波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合作企业,选拔优秀学生直接参与函电业务磋商,并由专业教师全程监控等。另外,宁波每年六月份的“浙洽会、消博会”两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商国贸专业学生参与完成,根据学生的特长分设制证、外宾接待、展会秩序维护等,学生对进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会有了切身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在函电磋商中对产品磋商环节的理解。
(2)滚动式教学安排。外贸英语函电项目化课程基本采用“一讲一练”的模式。为了解决学生无法真正内化知识的问题,教学安排上采用滚动式模式。第一轮采用集中教授学生所有预设情境下的业务往来函电,侧重词汇、语法、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第二轮采用实际业务案例翻译实训,侧重学生对业务背景、函电写作目的、要解决的问题等专业问题的理解。第三轮采用模拟公司业务员,搜集产品资料,组建合作伙伴,开展各个外贸环节的模拟实战。
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交际型教学法、案例引进型教学法的灵活运动,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师云亦云”的状况。例如,以外贸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创立公司并确定产品,模拟买方和卖方角色进行函电磋商,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从企业获得一些经典案例的往来函电,并进行适当修改作为教学辅助资料,案例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在分享案例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业务磋商中可能碰到的一连串的疑难问题,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提升教学条件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体系的创新性研究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撑。一方面,创设仿真的商务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沉浸式”教学中体会到真实的函电磋商氛围,如电脑、传真机等硬件设备的引入,样品、包装材料等用于现场教学等。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积累自身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实训课程的指导或做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真实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四、总结
总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岗位核心课程,融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英语商务信函写作为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传统的“讲授”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现状,必须在教学中使教学内容紧跟外贸业务实际,完善教学资料,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滚动式教学安排,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条件,实现学生适合企业“岗位、知识、能力”三位一体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航.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高职教育,2011(6)
[2]黄霜林.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关键词:高职;函电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函电英语是将英语语言交流、写作与外贸知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同时还是一门可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一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商务函件进行外贸交流的技能,是商务英语的精华课程,高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妥善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但在目前的高职函电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函电英语的特点和现状出发,探讨函电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1 高职函电英语课程特点
函电英语在当今对外商务中必不可少,拥有高质量的函电英语人才,可以为公司节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实用价值较高,它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英语写作知识和外贸知识。高职函电英语融合了英语写作、外贸营销、商务谈判等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函电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多维度的知识储备,对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增加了该课程的艰巨性。函电主要是指往来的信函,在对外贸易中,英语则是这种函电的语言载体,这种函电要求语言较为规范,函电内容要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英文书面文体,实践性较强。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这种书面函电也向电子函电转化,使得商务交易更加方便快捷。
2 高职函电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函电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函电英语课程设置不当,一般来说,函电英语课程应该是在学生学习了国际贸易课程,英语写作课程之后开设,这样学生在学习函电英语时已经具备了一些外贸知识和英文写作知识,学习起来才不费力,教师传授知识才能有效果。但在一些高职院校,课程安排有些混乱,不注意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只是根据教学时间随意安排课程,导致一些课程倒置。其次,函电英语教师欠缺,整体质量不高,由于这一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比较多维,对教师的要求就较高,需要具备外贸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英文写作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这样的教师比较难找,有英语经验教学的老师大多缺乏外贸实战经验,这就容易导致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偏差。还有些高职院校选择的函电英语教材较为落后,缺少创新,教师课后的辅导也跟不上,无法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再加上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单一,只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函电英语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也无法很好地胜任工作,因此,改变高职院校函电英语教学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3 高职函电英语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3.1 模块化教学
高职函电英语教学涵盖内容较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教学内容分成N多模块,将有关联的内容分在一个模块里,每个模块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授课主题,如词汇术语、阅读理解、模拟实训、信函写作等主题,或者按商务活动划分成客户开发、产品营销、签约成交等主题,这样教师可以系统地备课,便于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记忆。针对不同的模块,教师还可以选择有关的案例进行补充,让学生在案例中领会函电英语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在每个模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商务信函的样式进行信函写作,并进行及时指导,总结不同信函的写作技巧,增强学生的函电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2 任务法教学
有压力才有动力,在教学过程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下一节课必须完成,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这是一种新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以及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和强迫感,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这种方法的使用要适度,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由教师根据知识点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及要达到的目标,由学生执行任务,达成目标,比如完成信函的写作,学生任务完成后,交由老师检查,并给与指导性意见,在这种过程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味,更加真实。
3.3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应该具备的重要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使学生逐步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高职函电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一是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操作,学生或老师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商务的实际工作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另外则是可以通过实训基地进行操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外贸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取得实际的经验,巩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健.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新探[J].外语界,2002(06).
[2]梁庆合.外贸英文函电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1).
[3]周春燕.高职院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特征、现有问题及教学方法探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改革;涉外商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23-02
一、基本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了一种渴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一些与外贸业务相关的课程,外贸英语函电则是其中之一。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融国际贸易业务与英语信函写作为一体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写作外贸英文信函的能力,使学生能用英文处理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信函、合同及进行其它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1.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特点。外贸英语函电其通常被视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是与某种特定专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它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有明确的特殊目的,适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内容。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将英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课程,是专业性极强的专门用途英语,它不仅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外贸英语专业的核心业务课程之一,也是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操作性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课程,通常是按照外贸常规流程,依次介绍贸易业务关系的建立、询盘及其回复、报价和发盘、还盘和接受、订单及其履行、信用证、其他支付方式、包装、装运、保险、索赔和理赔、贸易合同等环节中商务信函的写作过程。
2.教学现状。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自2004年开设这门课程以来已有4届毕业生,许多毕业生正在从事外贸业务,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与他们座谈和调研后,发现外贸英语函电在外贸业务中应用非常广泛,对应的是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岗位。目前在校生有10级和11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约300人,10级部分学生已在外贸工作领域实习,11级大多数学生有志加入外贸大军的行列。在11-12学年本课程已经完成了基于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上次的改革的成果,侧重进行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将更好地结合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特点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争取取得更显著的进步。
3.教学条件。硬件方面:商务英语实训教室一间,能容纳学生60余人,配有多媒体,13台电脑,能上网;一台传真机,一台打印机。软件方面:教学改革队伍有两名专职教师,一名校外实训教师。
二、改革思路
本课程改革的灵感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基于这一理论,本课程改革在整个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知识建构起组织和促进作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并结合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课程改革实施步骤
1.小组学习,锻炼合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其组织和协调能力,将每班按宿舍划分或自愿结成学习小组(team),每个team均由8人组成,外语系男生很少,每个班只有4~6个,可以按个人意愿让他们自行结组或者平均分配到其他女生组去。如:10级商务英语2班可分为6个team,每个team分别围绕某一品牌产品的进出动展开,这样全班的学习活动就会涉及8个品牌产品的外贸业务。本课程共设11个学习任务,合计64课时完成。
2.针对不同学习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学习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如:第一环节:业务背景知识介绍——问题教学法;第二环节:信例分析——任务驱动法;第三环节:信例写作——情景模拟法;第四环节:修正作品——小组协助法。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既是让学生体验仿真涉外商务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自觉提出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锻炼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过程。
3.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辅佐,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电子邮箱、外贸业务qq群、班级qq群共享、教学qq空间分享知识、教学博客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学习、分享和交流知识。并且,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利用网络非面对面的交流能使学生更为放松,在轻松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增进了师生感情和同学情谊。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能够结合此门课程的特点,发挥其技术优势,大大缩短学生在校内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间的距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4.注重语言文化环境,将文化教学渗透课堂。当今的涉外商务活动无不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可惜的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与矛盾却时有发生。为使文化差异不会妨碍涉外商务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们还必须了解异域文化,并能在接待外国客户时流利的讲解中国文化,本课程特设6个机动课时,供学生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用英语交流文化知识,如: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介绍,外国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庆贺等。外贸业务中涉及的产品不计其数,学生还可以展示自己自学的产品信息。这6个机动课时可穿插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如:逢清明节,即在节日前的课堂上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又能展示学生的个人风采,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缓解学习焦虑。(机动6课时)。
5.以考促学,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新的教学形式也需要有新的评价方式与之相呼应。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法把重点放在记忆知识方面,以最终的考试成绩论英雄。但这种评估并不会必然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建立全方位、多元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①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如: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时的表现与提交成果的质量,小组完成任务时或者到实训基地时的团结与协调能力,PPT展示成果时的表现与制作情况,实训报告的撰写质量等,因此平时成绩占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50%)。②采取评价内容的开放性,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参与积极性考核与贡献作用考核相结合。③关注评价参与方的多元性:企业、学生、教师三方参与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师评+行业企业专家评价。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侧重对个人的考核,用上机考试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英文外贸e-mail信函的收发,由教师做出评价。实训环节综合考查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从实训作品完成的质量和实训报告撰写的质量两方面,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师评+行业企业专家评价的方法来考核。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6502
1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进出口经营资格取消审批制,大大降低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我国新设立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必须补充高素质的涉外经贸人才。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地处广州市,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第一位是学院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广东地区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和职业岗位要求地深入细致分析,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将专业定位为“为广东开放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外经贸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外贸企业、外运、商检、银行等单位或涉外经济部门的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等四类岗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专家及行业企业人士的参与和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和优化,初步形成了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双证指的是学历教育的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语指汉语+英语)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2“双证融合、双语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应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按照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原则,我们改革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体现职业特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专业课程模块化、进阶式
(1)模块化。
课程的设置,针对专业定位中的四种主要岗位,将这些岗位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核心职业能力分解为:英语运用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合同履行能力。
为保证职业能力的落实,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如英语运用能力由听、说、读、写四大模块构成;外贸专业技能由寻找客户模块(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语函电)、业务洽商模块(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履行合同和订单模块(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报关实务等),业务售后模块(国际商法、客户关系管理)。每一模块都由几门课程支撑,课程进行多元整合,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应用知识和综合技能,打破原有的课程之间的限制,根据需要自编教材或讲义。
(2)进阶式。
进阶式的课程设置瞄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在循环中渐进中得到强化和提升。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基本分为四个阶段:技术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如合同履行能力先从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实务入手,然后通过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培养履行合同的核心能力、再通过进出口流程综合实训来强化履行合同的综合能力,最后通过国际贸易案例实务来进行思维和技能上的拓展。
2.2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双证融合
双证融合即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证的需要,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为职业资格考证打下基础,帮助其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这也是推行“双证制度”的有力保障。
2.3“双语并重”,听说读写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2.3.1听说读写全方位
通过调研,企业对高职外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甚满意,尤其是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听说能力更为欠缺。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强调英语能力的提升,尤其注重听说读写的平衡,开设了《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英语综合技能》等分别从听、说、读、写以及综合上技能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同时,考虑到英语学习的连贯性特点,大部分英语课程都采取多个学期连续开课的方式。如《商务英语听说》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贯穿整个高职在校学期期间,使学生通过连续学习和反复训练提高能力。
2.3.2开设双语课程
就国际商务专业而言,双语教学主要是用英语系统地讲授一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在此仅仅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语法与词汇不是教学的重点,本质上属专业课程而非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相比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其英语要求更高、专业知识要求更精、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和全面。
通过调研,我们选取了《外贸单证实务》和《国际商务谈判》作为双语教学尝试,并分别采用中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和英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显现。
2.3.3突出实践教学
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基本要求,改革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课时数。根据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岗位工作过程,将实训课程体系分成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和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等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1)第一层次是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如《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课程都设置了《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报关实训》等专项实训。
(2)第二层次为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在完成单项技能实训内容的前提下,围绕某一针对性岗位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如基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等课程的《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实训》。
(3)第三层次为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是专业综合实训课。如外贸进出口全流程的《世格外贸SIMTRADE实习平台软件实训》。
(4)第四层次为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即校外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学校签约的实习基地(或者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实施实践
3.1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用工作导向型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多用于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案例,得出小组最佳结论,小组间辩论,教师总结,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辩论中钻研、体会国际经济知识、国际贸易法规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或若干个综合案例贯穿始终,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环境,使他们的职业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2)任务驱动,模拟训练。
创设虚拟环境或仿真环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模拟工作,教师模拟管理和业绩考核,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如《报关实务》教学中,学生扮演通关过程中的报关员、海关关员、业务主管等角色,完整办理一单业务,并解决在通关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
(3)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除了利用各种音频、视频资源丰富教学之外,还在网上建立外贸论坛进行教学尝试,大大丰富了“第二课堂”,增强了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4)课证融合,课赛结合。
对于考证支撑课程,任课教师时刻关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动态,将最新考试内容融入授课中,保证教学内容与考证的紧密结合。另外,通过商务谈判大赛、外贸单证大赛和营销大赛等,将课程与比赛相结合,以赛促学。学生连续四年在全国外贸技能大赛中取得二、三等奖。
3.2考核方法改革
(1)对学生三年的综合能力评估实行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实践环节的学生个人总结)和企业外评(主要是实践技能)三结合的方法。
(2)考试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考知识,又考技能和素质,强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为本教育理念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促进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3)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法(闭卷、开卷、开闭卷、口试、专题研究、答辩等单独考或结合考);可采用部分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路、见解,有利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2]杜素音.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电子商务,2011,(3).
关键词: 大学外贸函电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外贸函电的撰写要点和方法,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为从事外经贸业务而做准备。市场反馈的信息也表明,外贸英语函电是所有外经贸课程中最实用的课程之一。然而,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一方面它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外经贸知识,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能使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学习更适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就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1.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
1.1语言正式规范,用词严谨准确。
外贸函电是一种公文性质的信函,内容涉及商务公事,目的在于建立业务并达成交易。因此,外贸函电首先必须注重语言正式规范,大量使用正式用语。如用with regards to代替about,用deliver代替send,用inquiry代替ask,用in reply to代替answer,用duplicate代替copy等。
1.2专业术语使用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外贸函电由于其专业性,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如offer(报盘),insurance coverage(保险险别),insurance policy(保险单),clean bill of lading(清洁提单),claim(索赔),contract(合同),B/D(Bank Draft银行汇票)等。
1.3语气礼貌委婉。
俗话说:“和气生财。”这就是说要注意礼貌。礼貌可以带来友谊和利润。不要盛气凌人,指手划脚;要考虑对方,体谅对方,注意对方的需求,做到礼貌待人。同时,拒绝对方的要求或条件时,要注意语气委婉,尽量做到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又不破坏长期友好的贸易关系。外贸函电的语气应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因此可经常使用以下类似词组:Please,You’re invited,We look forward to,We’re appreciated,Thank you for,Would you please。
1.4使用带书面语体的语言结构。
外贸函电是以书而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因此其语言结构带有书面语体的特点,除表现在上述的大量使用正式用语以外,还表现在句子结构严谨,多用完整句。大量运用动词非谓语形式短语、介词短语、后置定语等带正式语体色彩的结构,具有严谨、庄重、简洁、准确的特点。
2.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现状
2.1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外贸英语函电是英语写作和国际贸易实务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如果仅仅熟悉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而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或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但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都难以学好这门课程。学生英语基础差,外贸知识欠缺,是他们学好该门课程的障碍。
2.2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很多版本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要求;部分教材结构松散,没有按照国际贸易实务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呈现,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3从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教师水平不一。
有些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教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其外贸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对外贸术语、习惯用语及贸易惯例等缺乏实际经验;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教授该课程虽然可以弥补英语专业教师授课的缺陷,但他们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和经验却相对薄弱,只好照本宣科,课程教学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3.1加大力度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国际商务函电教学的质量。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学校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外贸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培养双师型人才。英语教师应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接受商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点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和单证知识,熟悉贸易术语和贸易流程,以及函电的实际交际环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把教学重点放在职业应用上而不是纯粹的语言形式上。另一方面要主动钻研教学理论、学科知识,还应联系企业、海关、银行等相关单位,做到多请教、多实践、多总结,借此提高教学水平。
3.2抓好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扩展相关外贸知识。
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基础,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实际上也是基础英语教学的扩展和延续。它涉及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如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定货、付款、装运、保险、索赔与仲裁等方面,没有相关外贸知识课程也难以学好。因此,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和相关外贸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3.3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
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外贸函电的兴趣,加强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资料信息,了解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1将实际案例引入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
通过典型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的评析,从中提炼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从报纸、杂志或网上精选案例,比如讲解还盘时,让学生在真实的往来信函中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些函电内容的表达方法,如陈述不接受的理由、提出新的发盘等。这些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程专业性的理性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3.3.2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法。
通过仿真模拟的国际商务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培养和锻炼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模拟商务英语函电和磋商,使得学生把所学外贸英语知识融会贯通于具体的业务函件处理中;还可以模拟商务磋商结果填写真实的单证。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建立、完善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课程设置,以提高“国际商务函电”的教学效果,旨在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和思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也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甚至会对我国外贸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06,(6).
[2]樊斐然.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务函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9):29.
[3]布朗(Brown).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原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陈欧.外贸英语的语义辨析[J].中国科技翻译,2002.
[5]段云礼.新编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高职商务 英语专业 《英语翻译实训》 项目教学设计
一、实训定位和岗位任务
根据以培养英语语言能力、专业(贸易、文秘)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计划,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通用的一种专业语言,广泛地运用于外贸的各项实际工作。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社会,以商务为背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补充,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因此需要着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晓外贸流程、熟悉外贸业务、能进行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在上述岗位上,从角色分工、业务定位、贸易洽谈到贸易关系确立、维持,英语翻译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翻译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在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译”这一能力,同时伴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能力等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翻译技能。
为期一周的英语翻译实训的主要任务是:1)读懂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业务广告等,并译成通俗的汉语。2)读懂英文俚语、俗语、谚语,并找到对等的汉语表达法。3)读懂商务名片,并能翻译制作简单的商务名片。4)读懂身边的商店、超市等英文名称、产品英文名称、电视栏目等,并译成汉语,了解英语翻译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5)读懂会议纪要、产品说明书、商务合同、企业介绍等英文资料,并能翻译成汉语。
该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环节之一,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实训环节的入门课程,将为以后较为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实训、外贸单证口译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电子商务实训、英语口译实训提供入门的商务认识和基础的语言支撑。
二、知识、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包括: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熟悉外贸操作流程、外贸(询盘,报盘,还盘)业务,能流利地进行基本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能在人事助理的岗位上准确翻译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商业广告;②能运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准确翻译商务交流活动中基本的广告语及商务名片;③能在外贸文员的岗位上基本正确地进行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协议,能进行简单的会议记录,能熟练翻译产品说明书等;④能了解英语在商店名称、商品名称、电视节目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增强商务英语专业的自我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知识目标包括:①能初步了解商务英语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②能准确理解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英语文字资料;③能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④能掌握国际商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巧;⑤能了解英汉双语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⑥能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必备的背景知识;⑦能掌握商务英语信函、商务合同、协议、会议纪要和产品说明书等语篇文体知识。
三、实训内容及项目设计
围绕英语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安排英语翻译实训任务,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特色,商务外贸活动的基本流程、商务信函的翻译,商务会议、合同、企业介绍等的翻译。该实训采取项目课程教学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至始至终在“做事情”,而非单纯“学理论”。根据涉外文秘等相关岗位的需求,本实训的项目名称为“欲购买一批外贸服装,接待外方访谈”,以确立初步贸易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主要过程设计主要包括:1)阅读、翻译英文贸易广告,筛选确立可能的贸易伙伴;2)按广告要求投寄相应的商业信函,表达合作意向;3)阅读并翻译对方的回函,作出贸易判断;4)翻译对方的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向对方再次去函,邀请对方来进行贸易访谈;5)翻译对方来函,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等。
实训可演示的结果为相关信函、广告等书面资料和翻译过程中的录音、录像资料。
能力训练项目1――能了解翻译在外贸访谈中的地位和作用。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分析概括岗位能力要求。相关支撑知识:英语翻译的工作性质与基本素质。训练方式与步骤:案例分析、提问、讨论、归纳。可演示结果:翻译出的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广告。
能力训练项目2――理解并翻译商务名片、商标广告。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充分考虑英汉文化差异因素,用英语或汉语翻译产品商标和广告,译文措辞得体,文体规范;②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翻译英、汉产品说明书。相关支撑知识:①跨文化交际知识;②广告的语言特征;③商标、广告的翻译技巧;④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语言特征。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一个因忽略英汉文化差异失败的翻译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失败案例的原因;②教师点评与讲解知识要点;③学生练习翻译商标、广告和产品说明书;④学生比较分析自己译文和参考译文,找出差距。可演示结果:①对给定的商标和广告翻译案例的分析评点;②模拟商务情景,在实践过程中对商务名片和广告的解读。
能力训练项目3――理解并翻译往来商务信函。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准确理解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②能运用翻译技巧准确翻译各类商务信函;③能根据商务英语翻译的7C原则得体表达商务信函的内容。相关支撑知识:①外贸函电知识;②国际贸易知识;③翻译理论知识。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中、英文信函,让学生动手翻译;②学生分析比较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的差异;③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商务信函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④学生根据教师提供不同的商务信函练习翻译基本技巧。可演示结果:①建立业务关系商务信函翻译作业;②询盘、报盘、还盘信函翻译作业;③交易、支付、装运信函翻译作业;④包装、保险、索赔信函翻译作业;⑤通过网络真实地收发邮件实践商务信函的翻译。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教学质量
一、 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把重智力转变为重技能,注重知识的应用,要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教学定位应当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当培养具有商贸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备英语运用能力,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同时具备相当熟练的商务知识技能,熟悉外贸流程的商务英语人才。在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学生必须运用自身掌握的英语知识和商务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商务活动或模拟的商务情境。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是商务英语课程文化的展现,也是检验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同时又引领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方向,突出技能培养,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反映了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是促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授课要以“学以致用”为前提,实现英语知识传授与商务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把理论、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专业技能课,使学生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发展和整合,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
二、 重构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着眼点都是放在学生对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上,即要求学生以英语为载体,在特定的外贸环境下,正确迅速地处理外贸事务。技能竞赛是商务英语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是对高水平技能型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途径。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竞赛项目直接参照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结合外贸单证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各个竞赛项目操作内容选择合理,并且具有行业代表性。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完整的学科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对学生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商务能力、综合素质结构进行重新分析,依据商务英语课程对准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对准职业、职业对准市场的原则,重新构筑英语知识和商务能力结构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够促进该专业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职业技能的学习,而且对课程体系的重构起到了推动作用。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所要求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技能、商务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对复合型商务英语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学生所体现出来的高技能即是运用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来进行外贸业务的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这种能力的选拔也就是商务英语专业岗位对该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要求。而我们现在所讲授的课程大部分还是强调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忽略了对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竞赛要求脱节,真正大赛来临之时,很多学生感觉原来学到的知识很空,派不上用场。显然,原有的学科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要在对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商务英语类职业岗位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结合技能竞赛的特殊要求,对原先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从实际生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出发,与地方企业共同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以外贸工作岗位职责为依据,将外贸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选择对应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竞赛考核核心的操作内容,加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
三、 借助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实践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院办学实力的好坏,能否经得起检验,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全面掌握商务学科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商务操作知识和技能。通过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出发,调整原先实习实训建设的思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际外贸业务的融合,促进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接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对学生平时的商务实践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调整原先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思路,将外贸职业资格与专业技能训练完全融合,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技能训练过程应当以工学交替教学的实训环节作为主线,研究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和操作内容,在仿真模拟商务实训室,甚至直接在企业实际外贸工作岗位上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岗位技能、职业综合技能。
以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是以竞赛促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每年在四门课程上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技能:
一是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商务英语函电翻译大赛,由学生自主设计外贸业务,撰写外贸函电,旨在提高学生独立翻译外贸函电的专业职业能力;二是在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外贸单证操作技能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独立缮制各类外贸单证的能力,为后续学生进行外贸流程实习打好基础;三是在进出口报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进出口报关技能竞赛,加强学生报关技能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四是在专业英语综合实训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商务英语听力、会话、写作专业技能竞赛,旨在强化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此外,在各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知识。
商务英语专业借助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比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知识及商务知识的兴趣,以竞赛促进学习职业技能,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质量的一个检验,是提高学生实际商务职业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商务英语专业结合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遵照实际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设计与商务英语核心技能相适应的原则,尽量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l:1,学生实际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按照企业的实际外贸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安排,选择企业典型的外贸工作情境作为载体,按照“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简单情境——复杂流程”的方式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设计,让学生在校外企业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模拟仿真商务实训室,在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在掌握商务英语理论的同时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 摒弃传统考试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我们现行的传统考试体系一般是老师在期中和期末根据授课内容出相应的考试题,来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考试,得出相应的卷面分,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阶段性测验成绩,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给予一定比例的成绩,最后根据学生平时与期末的成绩按比例折算后进行加分计算,得出该生这门课的总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体系只能检验学生的书本知识水平,而极不利于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实际职业操作技能,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好坏,没有真正体现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课的实际操作性。这就造成了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技能实践的现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加快实行新的能比较科学地反映学生掌握理论与职业技能知识评价体系。
此类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采用校内专职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与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实际职业技能职业操作水平挂钩的形式,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可以布置一项工作任务,根据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还可以加强英语课程考核内容与职业技能考核挂钩的制度,加强职业技能考核,与当地劳动部门联系,建立商务英语职业技能证考点,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直接规定学生取得商务职业技能证书就意味着该门课程考核合格。
五、总结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当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通过举办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来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建没、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将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竞赛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深入了解、分析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才能找到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立足点,领会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不能夸大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徐彦,开展技能竞赛引发的若干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7
[3]田国栋,企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启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何福贵,张梅.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 3
[5]王寿斌,重视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7.6
[6]李士丹,尧有平.新形势下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7]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竞赛的功能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6—25.第9版.
【关键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体系;自主学习
一、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让企业、行业等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一)明晰培养目标
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从开设以来课程内容设置历经多次调整。2003年我校开设了实用英语专业,当时专业定位方向还不够清晰,虽然加强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仍属于高中式的应试教育。2006年,第一届实用英语毕业后,增加了一些商务课程,但选用的是本科的教材,理论偏多,难度偏大,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脱节,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还不是很明确。2007年实用英语专业改为应用英语专业。但仍然没有考虑学生毕业后从哪个方面就业,没有就业优势,学生找专业对口工作较困难。
为此,2007年开始,我校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社会需求调研,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英语专业毕业生座谈会。调查结果发现:企业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诚实正直的品格、敬业的精神、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在这基础上要拥有英语运用能力、全面的商务基本运作知识、了解组织和与他人需求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以此,我们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并将培养目标定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养,掌握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服务于各类外向型中小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二)让企业和行业参与课程建设
为了配合考证和学生就业,2007年我校将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语、外贸英文单证、外贸跟单基础知识等纳入了课程体系。2010年,我校聘请了企业行业专家作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顾问,开设了新的专业方向(涉外行政助理方向),把涉外企业管理、国际商务交际纳入限选课的课程。每年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涉外会展企业实习,努力实现学生实习由企业指导,学生就业由企业消化。努力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高、对口就业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重视建设“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除了持有教师资格证外,还持有国际商务师、商务单证员培训师、外贸跟单员培训师、外贸物流师、商务英语考官证等资格证,保障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实施。
二、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我校着重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通过重视语言功底、理论与实践并重、“一平台+多模块”课程设置特色、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多证书的策略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尽可能融入到日常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之中。
(一)必须高度重视语言基本功培养
培养学生重视读音的准确性,才有可能听懂他人表达,为此给一年级学生开始语音课,课后由教研室老师安排每周固定的时间轮流对学生逐一进行纠正发音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此外开设由外教执教的英语听说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通过课程综合英语的教学,把读、写、译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此外每天早上由任课教师指导的四十分钟晨读训练中进一步强化提高。这些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参加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连年提高。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理论来自实践,理论反映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于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的结果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不利于与企业的有效对接;过于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的结果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
(三)“一平台+多模块”课程设置特色
专业模块包含专业专门化课模块和专业实践课模块。专业实践课模块为必修课,专业专门化课模块为限选课。
专业专门化课模块开设了商务英语为专业大平台和涉外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助理、涉外旅游等方向。专业方向以就业职业岗位为导向进行设置。体现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企业需求,二是相对稳定,即方向设置应满足相当长时间内职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广泛适应,即专业方向应适合较宽的商务职业方向。考虑到我校是商科类院校,有营销专业(市场营销和汽车营销),旅游专业,文秘专业,从经管类专业是我校的强项的校情出发,所以,我们目前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的同时,重点是对学生在商务营销,涉外旅游,以及涉外行政秘书等模块进行课程设置。
专业实践课模块为商务英语综合实训(60个多课时)和顶岗实践(500多个课时)。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末,学生在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的学习后,集中三周进行实训。实训业务涵盖《外贸英文函电》、《外贸单证操作实务》、《商务英语翻译实践》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知识,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延伸,又是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现学习和就业岗位需要的零距离接触。实训共分十余个项目,内容以整个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模拟进口公司之间的某一笔业务展开,从撰写建立贸易关系函至出口核销退税,环环相扣,前后相接。各环节以实训任务来实现。旨在通过上岗前的仿真练兵,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能够在毕业后顺利过渡到“顶岗上班”。
(四)加强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开展
实践教学就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目前学校开设了很多课程实践项目,例如外贸公司询盘信函处理技巧与实践,浙江省英语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等,项目负责人在初始阶段与指导老师在英语专业选取20位学生分别作为参与项目的对象;前期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并让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分组,进行校内外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外贸询盘信函的要求;教师通过Email、电话等指导、检查、评比;后期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提交作品。项目设计:围绕提高英语函电写作应用能力这一条主线;结合未来学生从事的外贸业务员岗位对于英语的要求,注重素质教育与业务能力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加强外贸询盘信函的写作与翻译实践应用技能方面培养。
(五)多证书要求
我校实行“多证书”要求后,首先使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同职业证书认证相衔接,把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正式纳入培养计划之中。可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等途径,确定出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课程标准突出岗位就业目标
通过分析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组成要素以及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担当的角色和
作用,我校为所有的专业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拓展教学大纲的内涵,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1)课程名称;(2)适用专业;(3)前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设计思路;(4)课程教学目标;(5)教学内容与要求;(6)教学实施建议: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考核评价等。
例如《外贸单证操作实务》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教学目标”和 “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目标:使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进出口外贸行业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进口外贸流程,了解外贸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法规和制度,能熟练地进行进出口贸易跟单操作,并有可能性地通过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国际贸易以及未来从事外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与要求:能力要求:(1)掌握出口和进口贸易跟单工作的流程;(2)熟悉进出口当中各项跟单业务的操作细则;(3)能准确拟定中英文买卖合同,并能根据合同各条款进行准确地开展跟单业务;(4)能根据所学内容开展一次全面的出口外贸跟单业务操作,包括选择供应商,生产企业推销本企业产品出口,建立对外业务关系并确定出口对象,洽谈业务,签订对外合同,卖方开立信证,签订内贸收购合同,履行合同,商检与保管,安排运输与保险,制单结汇等;(5)能根据所学知识与外贸环境等各项政策进行综合;(6)能掌握相关外贸术语,读懂相关的英文材料。
职业素养要求:(1)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热爱外贸业务工作;(2)具备分析和处理外贸跟单当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3)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耐心;(4)具备与客户的沟通意识与能力。
四、建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
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建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一)注重过程的教学评价
我们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运用动态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例如《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应体现岗位英语口语教学的特征,以能否根据情景完成具体业务操作及其表现情况给予评价;
2.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教学评价要通过课堂表现、模拟实训及期末考核(口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考核评分比例:平时成绩占60%(具体评价标准为课堂出勤20%,课堂表现40%,模拟实训40%),期末口试占40%(按随机抽取情景进行对话,评价标准为语音、语调占20%,语法占20%,交际任务完成占60%)。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考核方法、考核重点,我们鼓励教师采用灵活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考核,以全面检测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参与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如《商务英语口语》课,教师将贸易公司的商务活动分为不同的场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情景对话,将课堂变为商务活动现场,在测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测试学生查阅信息、处理问题、合作共事和现场应变等多方面能力。《商务英语口语》 《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规定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过程性评估占60%,阶段性评估占40%。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活动评定、课外作业评定、学习效果自评、基于网络的单元测验等手段进行。对于选修类课程的评价,采取朗诵、学生自编自导情景剧表演、制作商务策划书、商务旅游线路、小组作品PPT汇报形式。这样的评价方式,从评价学生学到什么,到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从单一的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与多元化学业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主动性,评价结果更加合理科学。
学校将企业顶岗实习作为必修课,制定实习效果的评价办法;由学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企业实际需求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应的企业进行企业顶岗实习,聘请所在岗位的指导师傅等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全面管理和考核,同时安排专业团队的教师定期巡回检查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记入学业总成绩中,充分体现综合能力评价的开放性。
五、基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核心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原则
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优秀做法,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以及学科建设的前沿信息,同时考虑本土的实际情况,“国情+省情+校情”,地区经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更切实可行的一套教学体系设计方案,而不是照搬照抄,不然就会“水土不服”。
(二)语言类课程与商科类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该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不难发现此专业是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即懂商科会外语的涉外人才,因此教学体系构建必须是二者兼顾,同时条件成熟时需要开设双语授课的经管类课程,如《营销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等。
(三)培养“语言能力与商务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概括出来无非是三大方面:(1)语言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2)商务沟通能力(包括管理能力,营销能力,销售能力,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等),(3)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双向交流)。由此三方面的核心职业能力而倒推出相关的核心课程就不是一件难办的事了。
六、结论
基于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结合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特色与用人需求,扎扎实实地赴企业一线进行调研,才能提炼出该专业人才毕业后需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从而倒推出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构建以培养这些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敏敏. 高职生体验式生涯课程实践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6(1).
[2] 赵艳. 高职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度的国际化趋势[J].职业技术,2014(5).
[3] 陈俊媛. 高职英语培养学生职场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策略 [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5).
[4] 宋娜娜. 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2012(6).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我院经济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的专业课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货运实务、跟单员考证课程、报关报检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口语;实训课程有:报关实训、单证实训、国际货运实训等。以上课程共同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随着教学课程及专业改革的深入,笔者深感以上课程的设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专业改革的需要。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和科学,笔者及教研室同事共同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分析
本文以经济贸易系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生和国际贸易教研室20名教师的调查问卷为样本,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问卷回收率为91%;发出教师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问卷回收率100%,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1、专业前景较乐观,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能够反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在收回的问卷中,8%的学生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就业有很大优势,有4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就业较有优势,3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不明显,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毫无优势。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且对本专业的学习保持了较高的热情。
5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十分合理,能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整体内容;21%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基本能学到相应的职业岗位技能;2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太合理。整体而言,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学生的本专业学习的要求。
2、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65%的学生反映专业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过多,学生不得不一次次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对各门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模糊不清,对各门专业课程的侧重点也分不清楚。比如: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跟单实务就有合同及贸易术语等重复的知识点;外贸跟单实务和跟单员考证课程在基本的大纲上几乎完全重复,学生不明白这两门课程有何区别,也就无法去学习。30%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的安排学时比较不合理,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应该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十分重要,却只是安排了32个课时,远远不足以训练学生对外贸函电的掌握能力;42%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不太合理,比如跟单员考证课程和外贸跟单实务在同一个学期开设,让学生感觉重复太多,学习无趣。
(二)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由于教师问卷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分析就比较容易。95%的教师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就业方面已经毫无优势可言。这正是我们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
100%的教师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理论课课时过多,实务课和实训课课时不够,对英语的训练不够重视,英语可课时过少,开设的时间过晚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重组和改革。
二、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模式仍存在以学科为本位的思想
尽管高职院校都明白了高职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现行的课程设置往往与传统专科教育模式趋近。只是简单地将课时缩短,降低理论知识深度,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甚至从教学内容到惯于“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设置体系没有真正做到以职业的工作任务为导向
主要是没有根据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但是如何将这些职业岗位能力贯穿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去,却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通常只是从一门课来考虑,比如报关报检实务培养报关员,外贸跟单实务培养跟单员,并没有从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考虑,没有从职业的工作任务来考虑,于是就存在着以上调查问卷中的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
三、细化职业能力、分解整合课程
(一)课程整合的指导原则
1、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以外贸业务这一条工作任务为主线,把各门课程贯穿到这一工作任务中,每门课程都是这一工作任务中的一个环节,每门课程只是负责一个环节。
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打破原课程、学科之间的界限,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整合应淡化理论探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把理论性过强,实务操作性不足的课程或删除、或与其他课程合并。在教学中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推导、论证和公式计算省去,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指导,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考证课程模块,突出职业特色。各职业资格证书共同必考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各职业资格证书分别考试的课程作为考证课程模块。前者要求所有的学生必修,后者由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情况选修一至两个证书的考证课程。
3、增加外语课时,突出专业特色。外语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必须能够用英语去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因此,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能达到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英语水平。在过程中,部分专业课程可以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训练自己运用英语思维、表达和阅读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企业对外贸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以外经贸业务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此专业岗位职业就是外贸业务员,外贸工作的整个流程就是这一专业的工作任务,各门专业课程都只是这一工作任务的一个环节,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从外贸基础知识到报价、签订合同、审核信用证、工厂跟单、单证缮制、出货装运、报关报检,到最后的合同善后及纠纷处理。这就是外贸业务的整个工作流程,也就是一个工作任务。每一门课分别集中训练当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在这一工作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能力。在整个工作过程总都要训练学生的是英语函电写作及外贸口语的能力,对于英语的学习必须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能让学生学习到整个系统的知识也不会出现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王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教学改革,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