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跟岗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跟岗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跟岗研修总结

第1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大家好!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项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_-2020)》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一个难度大任务重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为__农村地区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而且还能使这些骨干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项目实施的意义重大。__师范大学作为__的省属重点大学,培养教师,服务基础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以先进的培训理念、创新的培训模式、优质的教师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承接了国培计划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履行了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的光荣职责,发挥了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引领作用。

我校承担的两个子项目,一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该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

我校承担的两个国培项目,辐射全省六个地区,覆盖15个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培训教师规模达2496人(顶岗置换培训560人、紧缺学科1936人),顶岗实习生规模达1120人,12个学院参与国培项目。辐射面宽、学科多、顶岗任务和培训任务重。

我校对国培项目的实施高度重视,为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和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了确保国培项目的顺利实施,我校组织了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精心的策划,通过先期调研、学习考察、方案设计、专家论证、部门协同,拟定了项目实施的方案。召开了部门协调工作会,安排落实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管理、安全保卫、学生管理等工作,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学生顶岗支教,举全校之人力和物力,集全校之智慧和力量,使项目的实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全力为项目的实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我校承担的国培项目,以“互动双赢,促进改革”的培训理念,分阶段、立体式的新型培训模式,打造了国培项目的培训特色。在培训内容上紧密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研修对象的实际需要,构建了学科课标解读、学科核心知识、教学方法策略、课堂教学实训及校本研修的培训内容体系;在研修形式上采用到高等师范院校集中研修与到优质中小学跟岗研修相结合、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立体式形式进行;在

培训方式上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参与体验、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在培训实施步骤上按“集中研修、跟岗研修、总结反思、跟进研修”分段实施。整合资源,为国培项目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实施项目的主导思想,我们整合了高校、优质中学及教科所的教师资源,组建了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团队;整合了高校、优质中小学及省级培训基地的硬件条件资源,搭建了三维一体的培训空间平台。我们将通过双重整合,依托我校教师教育的优势和丰富的职后培训经验,为国培项目提供最优质的培训服务。

为保证国培项目的培训质量,我们建立了培训工作的质量监控机制,设立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全程的专业指导、质量监控和定性定量的质量评估;设立专门的项目实施巡查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过程监控;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生和受培教师进行规范管理;建立项目的宣传平台,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宣传报道。采取有效措施对

国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确保国培项目的质量,力争将国培项目做成具有社会效益的品牌项目。

第2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通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我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对基础教育课程教研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省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提升我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形成健康的教师心理,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与分享的意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2、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教研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水平。

3、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迅速提高新任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5、迅速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老师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

四、研修形式:

第一阶段 理论培训。集中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理论学习,理论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 跟岗学习。进入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用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与主持人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 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回任职单位进行岗位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完成教学课题的研究。

第3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林文智:你用“发掘”一词,我觉得很确当。可以说,“觉童”教育理念与特色行动早已成为我们学校的文化基因,比如,我们的“乐阅”课程品牌,就暗含了觉童之心。自2004年以来,我校就坚持开展“让阅读丰盈童年”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形成了“乐阅”课程活动特色,建设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我校是湛江市一所重点小学,也是一所市区窗口学校,办学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2013年3月,我从湛江开发区新民小学调入“一小”任校长,一开始我就在思考:要以怎样的理念与思想去管理好这所名校呢?适逢我市在当年启动了“创建特色文化校园活动”,第二年,我区策划并启动了“觉民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提出了“觉师教育”和“觉生教育”两大内容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紧紧围绕“科研兴校、文化强校、队伍立校、依法理校、创建名校”的办学愿景,将“特色文化校园”的创建、“觉民教育”的导向与学校的办学实际、传统与愿景有机整合起来,提出了“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内涵化发展之路,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每一位学生都能努力做最真的自己,成就最好的自己。

基于此,在“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区“觉民教育”思想,总结、提炼、丰富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发掘并塑造了“觉童教育”这一主题特色教育实践活动。

本刊记者:请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觉童教育”这一主题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吧。

林文智:好的。对于“觉童教育”主题特色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主要从三大板块去建构。第一个板块,我们以“成就孩子多彩人生”为目标,打造“乐阅”课程品牌。“乐阅”,就是让孩子快乐地阅读,让孩子在书香中幸福成长。近年来,我们开发了《经典美文》《成长足迹》等10本“乐阅”系列校本教材,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读书活动、征文、现场作文、演讲比赛。目前,我们学校每周开设1节阅读指导课,各年级都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我们还探索出了低、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模式与策略。“乐阅”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了全体师生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师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个板块,我们在区“觉民教育”思想的启迪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倡导国学觉童教育,积极推行国学教育,培养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的少年儿童。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成立国学教育实验班,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觉童》,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开展国学诵读评比活动;在活动创新方面,我们实施创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创新国旗下活动系列、创新主题班会系列、创新重大节日活动系列、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和创新家长讲坛系列。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创新,我们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国学教育模式,形成了成熟的国学教育机制,有效践行了国学精神,充分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第三个板块,我们利用每周五整个下午的时间,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特色“跑课”活动。在“跑课”活动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开设了中国结、绘画、书法、音乐、写作、国学、围棋、足球、太极拳等20多项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通过“跑课”活动的开展,我们努力营造真正属于学生的“觉童乐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自“跑课”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教师开发了自己的特色课程,课程建设意识得到增强;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师生的精神气质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教师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

本刊记者:在学校,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发展共同体。如果说,致力于学生成长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向,那么,教师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林文智:“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办学理念实质上就是基于“教师与学生这一发展共同体”所提出来的。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到学生的成长之上,而是否能够真正回归到学生的成长上,关键在于是否重视教师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成长,也同样重视教师的发展。正所谓:“教学相长。”只有做好了教师发展这一根本,才会有学生真正的成长。

本刊记者:那么,学校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让教师获得发展,“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呢?

林文智: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领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实现专业上的成长。我们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市级重点科研课题《构建“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通过理论研究和培训实践,构建了“四环二维”的校本研修模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四环”是校本研修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明理、导行、思辨、升华,具体说来就是借助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引导教师将理论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而让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的不足,以此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育方法。“二维”则是将“四环”从教育实践和教学实验两个维度上推进实施。第一个维度的校本研修,是最基本的研修模式。首先是明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然后以这些先进的理论为引领,从校本实际出发,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形成教育案例或模式;接着是组织专家对这些教育教学案例从教育哲学的高度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梳理出新的思路、新的理论;参与校本研修的教师通过反思、总结、提炼,撰写出教育教学体会、经验等。第二个维度以第一个维度为基础,并以第一个维度的校本研修所创生的思想理论为行动的先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优点与不足,然后集体思辨,分析现象,把握本质,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新的第二个理论层面,积淀下新的理论,然后又按这一模式循环发展,从而一步步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我们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六大举措:1.以课题研究为动力,加强校本研修,加大“学习型教师”的创建力度;2.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根据年龄结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等将教师分为“合格型”“发展型”和“引领型”三个梯队,实施“梯队式培养”工程;3.多形式培训教师,实行“五个结合”策略,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4.组织“经验分享会”,形成互学、互比、互提、互进的局面;5.提供专业帮助,激励成长;6.行政带头,引领发展。自“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专业成长迅速,至今全校已有一半教师成长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骨干教师。

我们学校还根据区“觉民课堂”的“开发、开拓、开放”理念,在全校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热潮。语文科组构建了“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灵动清新的教学风格;数学科组以课题研究为动力,构建了抛锚式理念下小学数学“先学后导”自主性学习模式。我们将教育的“软”“硬”技术和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把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革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易学、爱学、乐学。

本刊记者:确实,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研修、自觉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

林文智: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从教以来,我先后独立主持开展了省级课题《生本教育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和岭南师范学院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省级课题《“情趣阅读”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与人合作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以“五爱”活动为载体,规范行为,培育品质――谈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获“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德育新成果展评活动一等奖”,还执行主编、撰写了《走进科研》等多本专著,发表了1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这些,对于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个人是极力倡导学校教师要善于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实现自我成长的。

本刊记者:在“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林文智:可以称得上成绩斐然,硕果累累。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2015年,语文科组被评为湛江市“示范教研组”,有2位语文教师的录像课在2015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全国“优课”,6位教师的录像课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全省“优课”;学校教师获省录像课一、二、三等奖7项,获市、区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20多项,省、市级立项课题9个,市级基础教育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个,30多篇,主编校本教材10本,出版教育著作8部。学生获得了各级各类读书、征文、演讲、书法、绘画等比赛500多项奖励,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随着学校办学效益日益提升,社会关注度渐大,清远市、江门市、吴川市、徐闻县以及林芝市等地的校长、教师积极前来跟岗或交流学习。因此,学校被岭南师范学院和区教育局定为教师培训跟岗学习实践基地,教学教研的辐射力不断扩大。

第4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 培训需求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04-02

一 研究的目的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增强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探索骨干教师培训的科学模式,切实提高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质量,使参训的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地区教学上的领军人物,真正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特做此调查研究。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普洱市10个县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培训的市级骨干教师。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共培训820人,其中,2011年小学教师、初中文科教师各100人;2012年小学教师、初中理科教师各100人;2013年小学教师100人,初中教师120人(语、数、英各40人);2014年小学教师110人,初中教师90人(理、化、生各30人)。

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我们自编问卷――普洱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对知识培训的需求、专业能力的需求、培训师资的需求和培训教学形式的需求。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6份,回收率93.6%。问卷回收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本次调查结果,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

被调查对象206人,均为一线中小学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其详细情况见表1)

此外,为全面了解教师培训的需求情况提供必要的补充和支持,我们还采取访谈、询问、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综合获取的信息,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如下:

第一,知识培训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知识培训的需求,我们主要从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前三位,说明中小学骨干教师渴望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能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同时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寻找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因为教学方法的突破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至于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则排在中间位次,与一部分骨干教师基本掌握了这三方面的知识,而另一部分骨干教师还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三方面的知识有关。另外,师德修养、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人文修养和艺术鉴赏,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后四位,与这些骨干教师目前所具有的这些知识水平,已能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有关。

第二,专业能力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需求,主要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排在前两位的依次是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这说明骨干教师想通过培训学习,使这两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至于教学设计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依次排在中间的位置,这说明大多数骨干教师已基本具备这四方面的能力。而班级管理能力排在最后的位次,这足以说明,这些骨干教师目前已基本能够承担班级管理任务。

第三,培训师资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师资培训的需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中小学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需求情况

选项

总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排序

教学研究人员

201

784

3.90

1

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

202

749

3.71

2

优秀中小学教师

201

704

3.50

3

教材编写者

198

465

2.35

4

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197

455

2.31

5

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教学研究人员,比较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受欢迎的程度比较一般,而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行政领导则不太受欢迎。教学研究人员之所以最受欢迎,这与中小学骨干教师对教育科研知识与教育科研能力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比较受欢迎,可能既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进行骨干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有关,也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的科研素养较高有关;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培训师资,只得到骨干教师们的一般性肯定,这与大部分骨干教师认为,优秀中小学教师在一线工作所获得的经验,他们在同样的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已经具备有关;教材编写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排在师资需求的后两位,说明骨干教师们已能够把握教材,而且不希望骨干教师培训,再聆听太多的教育行政领导的政策性说教。

第四,培训教学形式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需求,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5。

表5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需求情况

选项

总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排序

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型

202

966

4.78

1

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型

198

944

4.77

2

专家讲座和报告型

201

907

4.51

3

观摩名师课题教学型

198

883

4.46

4

同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型

197

871

4.42

5

实地参观考察型

200

870

4.35

6

自主学习型

198

853

4.31

7

可看出,以上7种培训方法都得到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高度认可。相对而言,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型、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型得到认可的程度较高,专家讲座和报告型、观摩名师课题教学型、同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型得到认可的程度一般,自主学习型得到认可的程度则相对较低。

四 结论及启示

通过本次对普洱市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的如下结论:(1)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水平。(2)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3)在培训师资方面,骨干教师们需要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4)在培训的教学形式方面,骨干教师们希望采取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因此,培训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上几方面问题,并把与此相关的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同时,还应考虑到由于各县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参培骨干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培训遵循分类分层、因材施培的原则。

启示:可采用集中学习―在岗研修―集中交流分享的三个阶段培训模式(简称“三阶段模式”)进行培训,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模式,是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有效培训模式之一。

1.集中学习

利用二至三周的时间,加强学员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接着再用一周的时间,组织教师们到就近的中小学名校跟岗学习。

为加强骨干教师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培训机构在聘请授课教师时,要注重聘请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重点对骨干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培训。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小组研讨交流。

跟岗学习阶段,主要聘请一些中小学名校中的名师做骨干教师的“带教导师”,安排一周的时间让骨干教师去跟岗学习,在名校中聆听讲座、参与交流讨论、观摩示范课、研制教学方案,并执教于课堂教学。其中,重点让骨干教师观摩“带教导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研工作,深刻感受和领悟“带教导师”的教学和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

2.在岗研修

在岗研修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阶段,是检验集中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的阶段。在此阶段用大约10个月(两个学期)的时间,提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研修方式:(1)建立培训导师负责制,加强跟踪指导。分配每位培训导师包干指导5~8名学员。采用远程网络指导和临场指导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导,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在岗研修中所遇到的问题。(2)组建小组QQ群,设公共邮箱,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通过小组QQ流经验,分享案例,解决实践中的疑惑;以公共邮箱的方式向学员课堂教学案例;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以课题申报的方式、论文征集的方式积极整合资源,让学员共享。(3)建立骨干教师培训网站。网站的主要作用,一是让学员提交在岗研修作业和交流学习心得。二是在网站上开设分主题的各种论坛,采用学员发帖、跟帖及导师在线答疑等方式,深化研修成果。三是创立开放平台,由学员和导师共同建构“骨干教师培训小百科”。(4)参加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学员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把集中学习阶段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中,不断解决在课堂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5)深化反思教研活动。反思教研活动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

3.集中交流分享

第5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一、结对帮扶范围

县27所受援学校与市27所学校建立“校对校”结对帮扶关系。

二、结对帮扶内容

(一)“教师交流互派”项目

由教育局选派27名教师来县结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1名挂职干部到结对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县选派5名教育管理人才和后备干部到结对学校挂职锻炼;30名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

(二)“讲师团”讲学交流项目

由区教育局牵头,选派3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来县讲学交流。

(三)“金凤凰异地代培”项目

县选送20名初一学生到去就读,该项目由经开区实验中学校具体实施。

(四)日常教育教学交流

以“校对校”结对帮扶为载体,各结对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深化结对帮扶,通过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工作坊研修、心连心、手拉手活动等智力支教活动,促进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交融,为帮扶学校提供物资资金支持,帮助藏区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管理和考核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各校(园)要按本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帮扶学校共同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帮扶方案,加强日常管理,专人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管理,督促考核。

“校对校”结对的考核工作由县与对口支区教育“校对校”结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校(园)每年除要形成“校对校”结对工作方案、总结外,还要及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多途径对工作进行宣传,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对校”结对工作氛围,注意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过程性资料存档。

第6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构建“大学区”,打造优质、均衡教育

2014年10月开始,合阳县教育局全力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度”。以城乡联盟、对口帮扶、协作研修为抓手,立足合阳教育发展实际,按照“优质带动、合作共享、提升内涵、共强共进、捆绑考核、集约发展”的实施要求,从管理机制创新着手,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能和内涵发展水平,实现全县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合阳县教育局结合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分布状况,按照同类型、同层次学校和名校引领、相对就近、城乡捆绑,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原则,组建成立11个大学区,其中普通高中1个、初中3个、小学4个、学前3个。全县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全部纳入大学区管理,实现大学区管理全覆盖。学区长由学区内优质学校校(园)长担任,大学区在学区长学校(园)带领下,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轮岗交流等新思路、新方法,整合优质资源,带动成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快速提高。计划用2~3年的时间,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示范引领、输出理念、共享资源、集团化发展等办法,引领带动成员学校实现捆绑式集约运行,通过互通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全县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高,逐步实现全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高水平、高层次均衡,较好地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八个统一”是管理理念的核心

“大学区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学区内学校相对集约的“八个统一”:即“统一学校管理、学管理、统一设施共享、统一课程资源、师培训、统一学生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校园文化”。(1)统一学校管理:学区内成员学校共同研定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向性管理策略,建立系统性制度及运行机制。(2)学管理:学区内建立共同的教学管理机制并确定相同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对备课、上课、作业及教研活动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进行落实和评价。(3)统一设施共享:各成员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科技室、功能活动室等硬件设施互通有无,合作共享,有效利用,资源增值。(4)统一课程资源:各学区学校在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在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试题库和各类电子平台等方面相互借鉴和利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交流共享。(5)师培训:以国家、省、市、县、学区五级培训计划为依托,倡导以学区为单元的课程理念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学区内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团队。(6)统一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由学区长学校统一安排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7)统一质量检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要求,对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诊断,并按照质量发展目标和指标要求,全面考量成员学校教学质量的增幅变化情况。(8)统一校园文化:学区内成员学校共同挖掘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人文精神、国学经典等,形成富有特色的学区文化、校园文化。

“时间表”是合阳立下的军令状

1. 探索试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借鉴西安市大学区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合阳县工作实际,制定全县“大学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学管理、师培训、统一学生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典型引路、实践推动。各学区根据县局实施意见制定好本学区“大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尝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

2. 有序推进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在总结探索试行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秋季,全县各学区按照方案实施步骤,结合实际,重点在“统一学校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索尝试,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打造特色。

3. 完善提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按照“八个统一”的总体要求,完善“大学区”管理运行机制,总结推进“大学区管理制”工作经验,实现大学区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考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

1.实施学区长负责制。

每个学区设视导员(兼职)一名,视导员由县局确定;学区长一名,由学区长学校校(园)长担任;副学区长若干名,由成员学校校(园)长担任。学区长领导学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学区发展规划,每月召开一次“大学区管理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学区内成员学校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学区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学区内先进管理经验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研究共享和现代化设施设备共享。各学区每月召开一次成员学校分学科或分学段教师工作例会,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讨论本学科本年级教学工作。学区长学校每学期总结汇报大学区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召开一次大学区工作总结会。

2.实施“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发展”。

在探索试行的基础上,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实施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发展,扩大办学效益,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提升内涵发展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3.建立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学区内教师、校长交流和轮岗力度,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向有序流动。学区长学校每年向成员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带动成员学校发展。二是建立学区内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缺科教师校际间送教、兼课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名师课题研究制度等,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三是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学区长学校满6年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进行交流,每年流动人数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10%,其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应占到交流总数的30%以上。

4. 实施“大学区”捆绑式考核。

大学区工作实行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捆绑考核机制,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实施,按照“八个统一”的总体要求和年度工作规划,提出具体考评方案,对学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综合考评。对学区长、副学区长的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考核、评优树模、校长任用的主要依据。

开展学区研修,共建共享教研成果

借助大学区管理平台,遵循“面向全员、整体推进,聚焦课堂、注重实效,区域协作、资源共享”的原则,该县成立了11个学区教研组,结合学区和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推出了学区研修模式。该县教育局成立了业务指导、学校包联和督导检查三个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夯实主体责任。业务指导组包括教研室、电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分别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教师培训、体艺活动、劳动实践培训等工作;学校包联组由局领导学段包抓,以股室为单位分学区包联,股长为包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督导检查组由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主要任务是督导检查大学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大学区实施过程中,三个工作组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强力推进。

该县教研室指导学区长学校成立了学区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学区间送教送培,校本研修、学科研修活动;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了以学区为中心的科技节、艺术节和各类比赛;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的体艺教师培训、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活动。举办学区校长课改论坛,每月一个主题,扎实推进课改取得新成效。各校长根据本月研修主题,认真梳理交流学校课改点滴做法,分享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达成共识后,对下一月学区研修工作进行安排,引导成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研修工作。成立学区大教研组,开展学区研修。中小学大教研组以高效课堂为主题,分学区开展讲座解读、“听――评――议”课例研讨、跟进培训等系列研修活动。学前教研组主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开展研修活动,先后开展了现场诊断、五大领域“课例研修”和大学区管理制下的精品课观摩研修等活动,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城关小学区提出“引领、协作、共进”的学区发展理念,组织学区优秀教师“7校滚动授课”,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财力倾斜、承担学区学生活动全部费用,调动了成员学校参与的积极性。城关二小学区提出学区管理的“8大目标”,建立了学区管理QQ群,实现了学区管理信息化。第三小学学区开展的“需求式”送教下乡和“相约星期五”师训工程,赢得了成员学校的一致好评。城关中心学区提出的大学区管理“例会、教研、活动、宣传”四项制度,提出质量检测“6统一”要求,推动学区学校实现了4个转变。城关中学学区利用教师资源优势,组织成员学校骨干教师来校跟岗实践锻炼;发挥远航文学社辐射带动作用,在学区学校开展了“彩云之南”作文竞赛,在《意林》等全国学生刊物发表习作600余篇。实验中学学区,以1268德育工程为抓手,在学区学校教师成长和传统文化教育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动,承担了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场会;第三中学学区发挥学校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作用,在教育科研、质量监测上加强统一协作,以考促改,以考促教,增强教师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达到有的放矢、共同提高之目的。

校园艺术月让学区更富有特色

今年5月以来,合阳县教育系统在全县范围开展以“激情五月 礼赞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均举办了校园艺术节活动,活动以班级、学校、学区、县级四个层面自下而上逐级开展,多所农村学校校园艺术节活动为首次举办。各校园立足校情,举办了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如城关二小的“乐德教育”艺术成果展、甘井镇中学的“我梦最美”梁山校园文化展、县幼儿园学区的“七彩童心中国梦”、县中心幼儿园的“乡土文化润泽童心”等。

第7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

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于教研活动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意识不强,被动地、任务式地参与教研活动。深究教师的行为表现,主要根源是没有拉动教师的自我发展内需和对自身的专业发展缺乏追求与主动性。因此,我园开展了以“教师为本”的园本教研,帮助教师寻找自我核心发展价值,探索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自我发展机制、同伴互助机制等,使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

一、建立领导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园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园本教研管理体系,确定了园长是科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科研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支持者,由园长牵头,管理和指导园本教研工作;建立了教研助理、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园本教研核心小组,形成一个有专业引领、有科研骨干、有教师积极参与的科研网络。

二、挖掘教师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

利伯曼(Lieberman)指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在需求、反思和参与者需求驱使的尝试上。”一个人的意识对个人行为的引导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一)肯定价值,观念决定行动

园本教研初期,我们从教师的思想培训开始,走进教师们内心世界,体察教师,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信任教师,肯定教师职业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培训。

(二)发挥目标驱动能力

以目标驱动教师的内在动力,让教师自己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去实践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身条件,制定自己的个人学期、学年、三年等目标,并在期末结束后,让教师自我对照目标,认真总结经验。

(三)构建梯队培训机会

根据园内教师的教龄层次和教学能力,构建了五层发展梯队:新入职教师、基础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区级名师,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分层培训制度,让教师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任务措施、学习要求。力求人人有定位,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过去的“扶着走”变为“自己走”。

(四)实行自我管理,促进自我发展研修

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足迹档案,并制定了自我发展研修申报制度,即鼓励教师自我定位目标,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幼儿园根据教师的目标意愿进行科学的分析定位,积极创设各种平台,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培训平台,促进其最近发展区发展。例如,外送培训基本就是根据个人的目标规划从时间、空间、专业特长与研究范畴去满足他们的意愿和专业学习需求。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使专业引领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跑器

(一)实施全园化的培修,加强专家的指引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了多种培训、外出学习、自我提高的机会。如,外出跟岗、岗位技能巩固培训、观念引领教育活动、园所互动交流、园本教研研修班、鼓励教师通过网络与幼教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等。通过这种实质性的互动,教师与专家们进行直接的思维碰撞与交流,使专家的理论与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使我们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能得到互补;及时改进并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法,少走弯路。

(二)知人擅用,促进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园本教研不仅需要专家、行家的指导,更需要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的点拨。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点拨对教师发展而言更是及时、到位。每学期一次的骨干教师示范活动、新教师观摩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研讨活动等,大大提高了园本教研的运作质量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这种专业引领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势,让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互促共进、互帮互助。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加强园本教研专业引领

通过开展合作教研活动,构建区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积极与其他园本教研实验园进行联系、交流,让各园之间教师思维的不断碰撞,积极为骨干教师、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如,我园与桂城机关一幼、二幼三园联合举行了关于“语言教学中教师引导策略探讨的”园本教研研讨活动。研讨活动中,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气氛。幼儿园之间通过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使园本教研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园本教研的多样化方式,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更加清晰的思路与规划,激发了教师的内在需要,满足了教师在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等范畴内的探究,教师在自觉反思、自主学习、自发探究、自信表达中提升研究智慧,拓展专业智慧,实现从自我觉醒到自我超越的转变,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

第8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歇马镇小学2019年春季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弹指一挥间,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歇马镇小学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在中心学校的领导下,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常规管理,深入推进生本改革,执行教育行政的各种准则,理论、规章、制度,继续夯实“青蓝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全体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高度热情,发扬光大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上下一致,团结协作,以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现就今年春季的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纪律教育,建树新风正气

虽说歇马镇小学的班子成员多数为新提拔的干部,但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作为班子成员,凡事思想都能够想在教师前面,行动走在教师的前面。积极投入谋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作为党员干部,为了学校的工作周到考虑得,具体又长远。每天阅读聆听“学习强国”AAP,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在“歇马镇中心学校学习群中位居前20位的有王安钧、刘玉梅、韩启秀、熊坤明等。通过学习不仅在思想上武装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更主要的还是在行动上得以体现,热爱教育工作,勤于管理工作,把师生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因此办事能够讲究原则,讲究策略。同时我们还坚持例会政治学习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两次集中纪律教育,标准学习。学习违纪通报,对法纪产生敬畏之心,学习先进典型,内生动力,为自己树立追赶的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教师们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都能够服从工作安排,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一年来歇马镇小学没有出现违法乱纪的事件,大家都能够集中精力抓工作,在困难面前相互支持,相互帮扶,形成了一个精诚团结的教师团队。黄艳老师骨折了,张辉航、葛万军、陈辉东帮忙代课,周国健老师带伤了刘道菊、陈自波帮忙代课,王忠作为主管教学的校长,主动帮有困难的张老师、毕老师上课。羊五教学点是我们最牵挂的对象,每周都要送米送油送菜送作料,尤其是原来的校长张正剑同志中途高升,不知道是该祝福,还是该忧心!吴芳芳、曾小双英语老师主动兼起了羊五的英语教学,班子成员服从安排,放下一切,送人还要送课,最后两周,连我的儿子都用上了,无条件的送老师去上课!一学期结束,感谢领导给我搭建了一个好班子,感谢领导让我遇到了这么好的同事,工作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哪里搬,正是这种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使得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二、坚持业务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坚定的信仰,纯真的思想是搞好工作的动力。要想工作有效益,管理出质量,必须还得有过硬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我们积极响应国培学习,李克勤、李静在省级培训中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在网络国培中,王忠、孙祖万被评为优秀坊主、陈自波、邓爱弋等8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平时的教学期间注重自学和互相学习。一学期来完成自学笔记达5000字,听课平均30节。同时还能够积极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全年教师获奖27人次87篇,各级发表文章4篇。省市县级新闻报道13篇先后在湖北教育网,今日保康和手机报上发表。

三、提升教师素质,领导课程教学

一学期来,我们通过两个工程,即“青蓝工程”、“双培养工程”,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通过两个平台:即成立“王安青名师工作室”,到乡村学校送课这一平台,与县实验小学建立城乡教育发展联盟,为年轻教师搭建跟岗学习、提升自我素养的平台,让老师们走出校门,多维度感受课改的新信息,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课堂上加强生本课堂“三学”模式微课题研究,强化“三学”环节的落实,突出小组建设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等针对性培训。在班级管理上坚持每周开展流动红旗班评选,把红旗班的评选结果,运用到半期的文明班的评选,强化了评价结果的运用,从而把生本攻坚推向深入。坚持随机巡课和重点巡课的有机结合,督促、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践行生本课堂理念。坚持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正能量在学校得到迅速传播。教师们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有准备课程的、有出板报的、有网络研修的,都有自己的事情做,都有学习研修的计划。在交流教师韩启秀的指导下,在党员教师章继平的帮扶下,在“青蓝工程”的推动下,歇马镇小学新分配进来大学生人人都有提升,涌现出一批像何双、周剑虹、张辉航、毕馥琪等工作勤奋,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队伍,经过学校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已经逐步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本年度,学校有9对师徒结成教学帮扶对子,通过的结对帮扶,新岗教师们成长的都非常快。特别是我校的几名语文新岗教师,每次听她们的课,都会感觉到他们的进步,受到中心学校领导的肯定,上岗两年的教师周剑虹和上岗三年的教师张辉航,参加全县新上岗教师大比武均荣获了一等奖。

四、打造特色活动,营造育人文化

为积极推进“自信教育、快乐成长”主题校园文化,在“自信活动”中建立活动自信,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少年宫活动阵地,把传统文化和经典诵读融入大课间,我们传承了原有的活动特色,继续推行国家规定的广播体操,学校传统项目古诗词韵律操,欢快的《传递正能量》校园集体舞,腰鼓队,在自信大课间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有器械操、足球操,书法、美术、象棋、乒乓球,葫芦丝,电子琴等项目能够常规开展训练,实现了传统体育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实效性与欣赏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体育锻炼基本规律,即能够强身健体,又给能够陶冶情操。针对艺术教师短缺这一困难,我们通过聘请退休教师王淑华为我们补齐训练的短板,我们的老师跟着学,跟着练,与学生一同进步。由王老师指导的合唱《美丽中国梦》和《真善美的小世界》在黄鹤美育节保康赛区获得二等奖;赵天军老师指导的《中华少年》经典诵读也获得了黄鹤美育节保康赛区浩然经典诵读二等奖;同时我们紧抓早锻炼,强化男女子足球训练,由我和王忠校长亲自训练,强化体能,教授技能,研究战术。在全镇4月份组织的足球竞赛中男女子足球继续蝉联全镇冠军,在5月份全县组织的中小学足球联赛小学组10个代表队中也获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我们积极把国粹戏曲文化引进校园,在李静老师的指导下,戏曲《国粹凤舞》在全镇第七届艺术节上不仅成功展演,而且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我校的以爱国为主旋律的师生同台献艺的舞蹈《祖国你好》也获得了一等奖,既是意外之喜,也是师生共同努力的必然结果。

五、调适各种关系,改善育人环境。

歇马镇小学学生多,生活用房极度紧张,尤其是学生饭堂面积小,就餐拥挤,夏天得顶着烈日排队,冬季得冒着严寒就餐,领导们看在眼里,痛在心理,终于争取到了综合楼项目工程。为了把好事办好,校长和总务主任陈万平主任每天都盯在工地上,有问题及时汇报,有困难及时解决,天天都要拍照片,时时都在想进度。短短4个月的时间一栋高大的综合楼主体即将完工,想想秋季开学后学生就能够住进新公寓,想想师生吃饭再也不用日晒雨淋,大家觉得辛苦得值!

歇马镇小学的用电一直是个老大难,冬夏两季空调启动不了,电脑时常关机,启动不了,无法办公,更不用说食堂大功率电器只能够长期闲置,使用的还是农村的土灶台。看着这些情况,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找供电所申请解决困难,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叫困难,说需求!在中心学校的调节下,标有“歇马镇小学”的变压器在学校门口边装起来了,70公分粗的电缆线也按照计划放到了各个楼顶,应该说各台电脑都能够正常工作了,各个办公室也都能够达到冬暖夏凉了,这几趟路总算没有白跑。更让人高兴的是学校的污水居然很快就接入管网了,又一心腹大患在较短时间内就解决了,正如领导在会上讲的那样:只要愿意做事,只要你肯付出,老天还是不会辜负你的。

六、正视存在问题,促进今后工作

第9篇: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1 目前江苏高中生物教育现状

(1) 生源减少:生源减少是全国普遍的趋势,江苏近年来生源减少的速率相对较快,高中每年毕业的学生从4年前的50多万人减少为2012年的约40万人。每年平均递减约5%。

(2) 高考体制导致的生物选修生人数减少:由于江苏高考采用了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高考科目计入总分,加两门选修科目的等级测试,其中物理是理科学生必选科目,生物和化学是理科学生的选修科目,学生普遍对生物课程不重视,2012年高考中选修生物的学生不足10万人。

生源的减少和高考体制导致江苏近年来科学课程教育水平和基础教育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高中生物教师队伍相对于教育需求过于庞大,各地区生物教师招聘人数急剧下降;选修人数下降及省“五严”禁令导致生物课程总课时数下降,教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教师平均周课时数仅为9.6课时/周。解决师资队伍过剩的问题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社会必须关注的话题。今年教师节,各大媒体同时报道了教师资格不能终身制的消息,这实际上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队伍现状与课程改革的不对称日益严重,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之选。

2 高中生物教师普遍的专业成长需求

(1) 在对参加2012江苏省培的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90%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0%为硕士研究生以上,这个比例在目前的教育体系要求下显得略低了一些。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从事过的科学研究工作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新课程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各地招考中普遍对参考人员提出“硕士以上学历、或(和)本科211以上高校”这些苛刻条件的原因之一。这些苛刻的条件虽然不尽合理,但它传递出了基础教育需要更高学科素养的教师的信息,客观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在教师需要哪些培训内容的调查中发现,40%的教师选择了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对学科知识(10%)和教育理论(不足5%)的要求普遍较低(见图1),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作为基础教育的主管领导(主体是校长)们其实都非常重视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理论储备,他们普遍认为学科素养是教学富有成效的基础和关键,而且学科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理论则对教学实践产生指导意义,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育技能校长们常常只强调符合某个基本要求即可,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很快增长和发展的东西。教育主管领导们的认识固然不完全正确,但这是基于实践经验的认知,有相当的合理的成分。这实际上应该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价预期调查中,超过40%的教师选择了“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选项,这说明教师实际上对学习有正确的预期,他们大都能意识到学习的主体参与和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对学习的积极意义,这些恰恰应该成为他们在教学环节中充分注意的问题(注意教学过程的组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过程性学习而非结论性学习等)。

(4) 从以往的培训和教学实践过程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急需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专业技能亟待提升。例如:徒手切片、腊叶标本制作、校园植物的辨认、昆虫标本制作这些基本技能,大部分教师反映自身的掌握是有欠缺的;复杂的基因的扩增、电泳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教师掌握的程度就更差了。而这些都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2011年江苏生物高考考了PCR技术中的引物设计原理,包括一些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在内的约90%的高中生物教师都不能正确地回答,这反映了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与课程的要求仍有差距,亟待提升。

② 概念不清,概念传递的方法不正确。前科学概念不仅存在于学生,而且存在于不少教师身上,这就导致了教师传递概念会采用不科学的方法。例如,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结构讲到食物链时,把食物链简单地总结为“吃”和“被吃”的关系,导致学生在判断过程中将“蘑菇”误认为“生产者”,因为“蘑菇”是可以被吃的植物;另一位教师在讲到为什么采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时的解释是“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是为了给血红蛋白腾出更大的空间”,直接导致学生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矛盾认知,这也是学生出现诸如“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和“冬季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是为了抵御冻害”的因果颠倒的错误概念的原因。当然,现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先看书、再答题”的阅读式教学方式也是概念传递与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 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课程的一知半解是导致课堂低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江苏省培结束后对学员的调查中发现,学员反应收获最大的除了教学观摩的实践活动,就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传递(见图2)。这说明教师们在参训前对很多教育理念的理解是似是而非的,经过专家引领,互动研讨,大家收获很多,明白了对教育原理、方法、理念的误读是导致今天生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新瓶装旧酒”的重要原因。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等,表面上看教学过程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学生习得的东西很少。课堂教学象演戏,多数环节都是预先排练好的,演完散场,学生除了哈哈一笑,其实什么也留不下来。教育理念的提升,有助于广大生物教师更好地理解生物课程理念,更好地践行生物新课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1) 各级教师培训:以本次江苏省高中生物教师培训为例。2012年以前,市级以下高中生物教师培训由各市、县教研室组织,但去年的培训反馈情况很不乐观,主要的症结是:缺少先进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的引领;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碰撞;缺少高水平培训师资(基本都是当地中学教师培训当地中学教师,参训教师反应收获小、效果差)。所以2012年省教育厅师资处下决心开展异地培训,委托高校进行培训。江苏全省有7所大学(南京师大、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和江苏师大)参与了培训,参训学员基本都是异地培训。培训中强调实践环节,省教育厅明确要求一定要有40%的时间为跟岗培训,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目前省教育厅根据国家培训项目的要求,参考国培课程标准,组织了相关高校分别牵头制定江苏省省培课程标准,希望在国培的基础上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强调实践性。除了省培外,还有国培示范项目、国培项目和中西部国培计划等。

(2) 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目前国家已经在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试点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考试由国家组织统一命题,参加试点的省市组织现有在职教师参加考试,认证周期为5年,这实际上是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做准备工作,也是教师队伍重新洗牌的信号。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今后将每年组织两次考试,逐步推进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