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防安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提到“119”这个数字让我们想起了火警电话,所以,我们也把这一天作为消防安全的教育日。 提到“消防”二字,我们必然会联想到“火灾”,脑海里便会出现浓烟、毒气和烈焰这样一些场景。有人在火场死里逃生,有人葬身火海……
一起是发生在*省的第一百货商店。这天,二楼商场上突然冒出了火,火势很猛,经过消防队员四个小时的奋力扑救,才把大火扑灭。但是在清理现场时,却发现53个人被烧死了:有年轻人、小孩、老人,有男的,有女的,有些人烧得像木炭一样,认都认不出来,真是惨不忍睹。同一天,发生在**,有一伙老人,搞迷信活动,在一个违章建筑里面点火,结果火烧起来了,40个人被烧死。一天里面两起火灾,一南一北,烧死了93人。真的是很惨痛的教训。
纵观这些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火灾事故,有几起不是我们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酿成的恶果?有几起不是对我们漠视生命,追求一时利益的惩罚呢?其实很多的安全隐患并不是我们没有看到,但为什么却没有及时地处理好?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在内心深处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珍惜。
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时候,你是幸运的,但同时你也开始了一趟没有回头重来的旅程。因此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宝贵的,只有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美满。
当然,假若真的遇上火情,也不要慌乱。因为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保持冷静,机智的运用火场自救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甚至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在这里老师教大家几招:要用湿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蹲下身子,通过安全的通道走到安全的地方;在拨打119火警电话时,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准确说出起火地点、燃烧对象、火势情况;若火已及身,切勿惊跑!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当外衣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在消防安全教育周来临之际,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消防安全,珍爱生命,不要玩火,学会保护自己。
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三、宣传教育培训的形式采取单位与部门、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对重点工种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五、单位、部门对所组织培训的时间、内容入接受培训人员进行认真详细的纪录并存档。
六、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是国家培育人才,创造未来发展的重要机构。维护好高等院校的安全,普及安全知识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院校基数增多,高等院校师生也更多元与自由,高等院校教学秩序与环境安全,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高等院校火灾事故频发,高等院校学生与教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重重,主要存在的隐患与原因分析如下。
1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等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而又安全的校园环境是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的关键。然而,高等院校的消防安全环境却令人担忧,无论是学校基础建设、还是专业人才配备、还是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与技能,都显得非常薄弱。同时,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也是高校的消防隐患之一。
1.1高等院校建筑设备老旧,消防隐患大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知识教育起源早。当下社会高等院校都有几十年、百年历史,建筑年代久远,文化底蕴深厚。高等院校的建筑主要是砖木结构,建筑设计富有文化艺术性,建筑早期设计中防火技术不普及,例如没有专门的消防安全通道、电线铺设没有防火保护措施、通电设备老旧,有些无法安装消防栓和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安全设备,这些都导致高等院校建筑珍贵又易损坏。同时,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造成了火灾事故极易发生,且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难以控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2高等院校没有专业消防安全工作人员
高等院校作为人口集聚场所,没有设立相应的专业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往往由普通的职工代行消防监督工作,专业性弱且容易敷衍了事,不能真正承担起维护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的责任。缺少专业消防工作人员也导致高等院校师生无法许多消防安全隐患提前察觉,火灾预防工作难以进行。
1.3院校用电需求大,师生使用不规范
高校师生数量大,学生公寓少,使得学生公寓往往满员入住,房间拥挤不堪。书籍、电器、床位、衣柜、书桌,混乱难言。同时电路设计久远,难以及时更新换代,满足不了满员入住的用电需求。同时,社会发展迅猛,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电脑、PAD、空调、洗衣机等等电器。特别是在校师生,对生活品质要求高,原有建筑配套的生活电器往往无法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便会自主购买使用大量大功率电器,而他们对建筑的电线负荷知识不了解,往往超负荷使用违规电器,造成电线短路,引起火灾。1.4学生公寓管理存在漏洞,火灾自救难度大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往往青春年少,不易管理。许多高等院校为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对他们的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比如,宵禁。学生公寓一般早上6点开门,晚上11点关门,期间学生难以自由出入。同时,学生公寓内防盗设备齐全,门窗都往往增设铁门与锁扣,这些都导致火灾发生后,学生没有安全通道以自救,火势蔓延后,更会造成拥堵与踩踏,造成更严重的伤亡。
1.5消防安全教育实践性弱
高等院校师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知识储备丰富,然而动手操作能力欠佳。在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之中,高等院校师生往往能侃侃而谈,而实践自救的应急技能却不会操作,心理素质也较为脆弱,在火灾发生后,容易手忙脚乱。不会运用消防安全知识,也成为目前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一大难题。
1.6教育体系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消防安全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之中,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其教育地位一直处于边缘状态,难以得到应有的深度普及与重视,造成社会对消防安全教育的忽视。尤其在高等院校之中,师生应付于专业学科,在心理与意识层面上,无法给予消防安全以足够重视。学习教学建筑、教学设备,师生生活建筑与设备中缺失消防措施保障,师生生活之中忽视消防安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体系重视程度不够。
1.7针对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未形成统一制度
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应在基础校园工作人员规章制度上,延伸到老师、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中,将高等院校的校、师、生,三个集体融合起来,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相互监督,维护整体利益。同时,社会各界更应积极关注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推进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推进社会消防文化向前迈进。
2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探讨
针对以上对高校的消防安全隐患与原因分析中,可以了解到造成高校消防隐患重重的主要原因不只是高校的消防设备落后,更主要的是高校师生与职工的消防意识薄弱。而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缺失。消防安全教育未深入到社会、校园,未进入师生学习工作的主要环节,而使得其重要性受到忽视,造成消防安全隐患难以根除。
2.1增强高校老师的消防安全教育
高校师生集体庞大,老师的社会阅历丰富,文化知识水平高,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增强对高校老师的消防安全教育,让老师重视消防安全,从而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将有利于学生重视消防安全,且更易接收信息。同时,为了增强高校老师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需要先定期举办教师消防安全教育会议,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演练消防安全技能,学会火灾自救与救人,进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2.2增强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学生是高校的核心成员,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真正有效的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因而,为了引起学生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关键。实践证明,消防演练模式的教育,可以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其消防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将理念渗透于生活,减少违规电器的使用,注重生活中的消防细节。
2.3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高等院校师生考核
在高等院校集体之中,无论是对学生、老师还是普通职工,都需要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考核。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增加消防安全科目,分理论笔试与实践操作两部分,以专业的科目审核要求来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从而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质量。对于老师而言,不仅要有消防安全本身的知识科目考核,还要增加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情况考核,将其纳入教师等级评定之中,使其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普通职工而言,在于消防安全的实践性操作,维护校园消防安全设施,定期排查师生的违规用电隐患,将其纳入工作报告之中,以评定优秀职工称号。
2.4高等院校建立专业消防安全工作组
高等院校需要设立专门消防安全工作组,接受专业消防培训,掌握消防安全正确求援措施,管理校区公共空间的消防设备,熟悉消防器材使用规则,维护消防设备的良好状态。在硬性条件上,保障校区消防安全。同时,制定校消防安全工作开展章程,将工作细化分配给每位消防安全工作组成员,对其进行消防安全业绩考核,从而提升消防安全工作组成员对自我工作的重视。
2.5社会监督高校消防工作落实
高等院校应积极接受社会各部门的审查,对校区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强化高等院校师生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维护自我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最后,形成消防校区。
3结束语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保证高校的消防安全,从根本上排除高校的消防安全隐患,是高校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内容。构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建立社会监督、高校管理、师生实践、专业消防,四大层面的相互支持与监督模式和,才是在高校的高素质人才中形成消防安全文化的有效措施。推进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完善,是形成和谐校园的重要一步,也是不断完善全面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唯有如此,才能从高校中培养出未来的具有消防意识的社会栋梁,从而减少社会的火灾事故,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东方文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张力,于霞.浅论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5).
第四条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和急救电话120。
第五条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及培训,要求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基本技能。
第六条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至少每年集中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逃生演练。
第二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工作方针和原则,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杜绝火灾的发生,保护公共财产和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消防安全制度。
第三章组织领导
第二条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班主任对本班的消防负责。
第三条消防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群防群治”。各功能室、办公室和教室要全面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四章日常工作
第七条保障校内各种灭火设施的正常使用。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八条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照明完好。
第九条学生聚集场所不得用耐火等级低的材料装修。
第十条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用品、做到专门存放、由化学实验员两人同时加锁开、关负责保管,在室内必须有灭火器等。在利用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做实验时,教师必须在做实验前向学生讲清楚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第十一条图书室、机房等场所严禁吸烟及私自使用明火,下班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关好门窗,确保安全。
第十二条加强用电安全检查,必须经常对校内的用电线路、器材等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维护、确保安全。
第十三条办公室内严禁使用明火,禁止烧电炉、热得快、电热毯等电器,点燃蜡烛、蚊香,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不准私自接用任何家用电器。
第十四条对因无视防火安全规定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要从重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学校教职工宿舍不准带入、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一旦发现上述物品,将予以代管、没收或上缴公安部门。
[关键词]行为安全理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建议
高校一旦发生火灾,影响力大、涉及面广,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高校屡发失火事件,造成一定损失。通过对高校火灾事故原因的了解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的不足是导致高校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基于工作经验的总结,对现状展开分析,然后指出存在问题和原因,最后通过个人思考提出对策,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本文尝试将行为安全理论引入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期望能更加科学、准确地找到问题关键,提出针对性对策,为更好开展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一、行为安全理论概述
(一)行为安全的定义
行为安全理论(BBS,BehaviorBasedSafety)的基础是行为分析理论,是基于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1]。目前,业内对行为安全的含义、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总体认为行为安全理论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对行为人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统计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安全的关键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渐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帮助行为人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
(二)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
1.作用范围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动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的不安全动作”。因此,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策略是消除人的不安全动作,但这在实际中较为困难,因为不安全动作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与动作产生者的安全意识、行为习惯和所掌握的安全知识都密切相关,这些相关要素又与动作产生者所在组织的教育管理有关。行为安全理论将行为安全当作一整套事故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来看待,它认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对其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2.实施流程
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模式是建立在前因—行为—后果的基础上的,旨在改变人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使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不再发生[2]。行为人表现出的行为的前因是导致行为发生的个人习惯和思维等要素,后果是行为所导致的具体结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流程具体分为识别关键行为、收集行为数据、提供双向沟通、消除不安全行为四个步骤[3]。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统计,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0%的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仅有2%的事故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4]。这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大部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避免,这一统计结果也适用于分析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指导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
笔者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成因,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如图1)。如模型所示,大学生的不安全动作直接导致火灾事故,或者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导致火灾事故;引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的根本原因包含两个方面:即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和消防安全知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是指对消防安全事故可能造成自己或他人受伤害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消防安全知识是指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处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如何扑灭初起火灾、如何进行逃生疏散等,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如何发现、处理消防安全隐患和在突发火情时的应急表现。
(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
结合大学生消防事故致因链模型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式、目标,笔者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图(如图2)。根据流程图,首先要确定教育的重点环节,即找到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起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上的薄弱点;其次,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解决这些薄弱点的方法,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优化,最终达到减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从而遏制高校火灾事故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和广泛性。
三、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在福建省内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随机发放102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率为98.34%。其中男生608人,女生403人;一年级390人,二年级312人,三年级255人,四年级54人。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笔者在查阅有关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与相关专家和管理老师交流,编制《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选取反映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期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强弱和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并单独设置考察学校宣传教育实效方面的问题。
(二)结果分析
1.检查消除火患方面
在“是否会判断灭火器属于有效状态”、“是否会留意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的逃生路线”、“是否知道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消防设备的摆放位置”等问题,分别有25%、30%、20%的大学生选择“会”或者“知道”。通过访谈发现,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不会遇到火灾事件,没必要关注这些设施设备,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校园内很少见到疏散路线图、灭火器标示等指示性标牌。在“是否会关注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一题中,只有15.33%的大学生选择“经常关注,并要求别人注意”,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偶尔留意”或者“不懂如何关注”。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普遍对哪些是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不甚了解。在“您对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的看法”一题中,有66%的大学生选择“存在隐患,不应该使用”,可是,在“是否在寝室使用过违章电器”一题中,高达62%的大学生选择“使用过”。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是为了烧水、做饭等,他们也反映学校存在诸如开水房偏远、食堂定时关闭等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同时,学校对于使用违规电器的惩罚力度没有构成一定威慑。以上结果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火灾忧患意识不强,对消防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部分学生侥幸心理较强,为图一时方便,依然使用违规电器。同时,通过对调查数据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关注身边消防安全隐患的主动性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违章电器的和对此行为存在错误认识的人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高年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较淡薄。
2.处理初起火情方面
在“发现初起火情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电器或线路着火,您认为应该首先做什么?”、“发生火情时,您对报119火警的态度是什么?”等问题中,80%左右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回答“面对初起火情时,您认为自己是否会使用消防栓、手提式灭火器灭火”、“是否会正确报火警”等实操层面的问题时,高达56%、4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会”或者“可能不会”等否定性选项。这说明大学生了解处理初起火情的基本知识,但缺乏实操技能,一旦遇到初起火情,很难在第一时间予以正确处置。通过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认为自己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和报119火警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大学生在校时间越长,所参加的实操演练和教育活动越多有关系。
3.应急疏散逃生方面
在“逃离火场时,突然想起遗漏某个重要物品,您会怎么做?”、“您觉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哪个?”、“若所有的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您认为该怎么办?”、“您认为哪些是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等问题中,75%以上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若遇到火灾,您觉得您是否能够运用疏散逃生知识从火场逃生?”一题中,高达58%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或者“不好说”。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各年级大学生对疏散逃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当。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丰富,大学生在入校前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渠道较多,一旦形成潜意识就会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大学生虽然能够在理论上掌握应急疏散逃生知识,但是需要在演练实践中提升运用能力,否则他们没有信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消防安全突发状况。
4.宣传教育效果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88%的大学生认为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重要,大一学生群体中有92%选择“重要”,其他年级学生选择“重要”的比例都在84%左右。但是,仅11%的大学生知道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和“三个应知应会”这些基本消防安全知识。说明大一时期是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最重视的阶段,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消防安全概念和内涵上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认知体系。大学生认为大学最需要加强的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前三位依次是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大学生最愿意参加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前三位依次是参与消防实战演习、以消防宣传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案例警示教育。在开放式问题中,“多开展实践操作性的演练”是大学生为改进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所提最多的意见,可见大学生最愿意接受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
四、对策建议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火灾忧患意识较差;检查火患能力较弱;处理初起火情实操技能不足;随年级升高消防安全意识降低;消防安全教育实效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紧抓新生入学关键期,强化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在入学阶段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知识接受程度都处于最高水平,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效果将有效辐射大学生未来的校园生活。高校应大力提高这一阶段的消防安全教育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消防安全知识考核;在新生教育读本中加入包含消防安全教育的部分;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新生联络员在新生入学阶段,为新生讲解防火安全知识;在新生集会中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典型案例;还可以利用易班网、校园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和载体开辟新生消防安全教育专栏。在教育内容方面,既要体现对消防安全的压力传导,又要侧重于帮助大学生掌握“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等具体知识,促进新生尽快形成消防安全认知体系。
(二)加强宿舍消防安全检查,消除侥幸心理
学生宿舍是高校火灾高发地点,也是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实际情况看,新生的纪律性较强,在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较少,但大学生使用违规电器的比例随着年级升高而明显提高。因此,在规范宿舍日常检查的基础上,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高年级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情况的都应及时处理,同时,对拒不改正和多次违规的学生也应给予适当处分,通过日常检查和纪律约束形成震慑,促进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识。相应的,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应多深入基层,了解学生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尽力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5]。
(三)丰富校园教育形式,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结合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知道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够把这些知识变成消防安全实操本领,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实操演练。学校职能部门可以利用每年新生入学阶段、安全教育月、119消防日等关键节点,将灭火演练、疏散逃生演练等融入教育活动,并邀请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以点带面”的效应传递,带动二级学院结合实际有效开展类似演练,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化工类学生、美术类学生、机械类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开展危化品防火、画室防火等专项消防安全实践教育。
(四)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能仅依靠学校职能部门,还需要依托学生群体自发开展活动,提升教育效果,从而达到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一方面,可以依托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指导他们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作为学校正式教育或演练的有效补充[6],例如,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消防设备现场观摩、模拟火场疏散路线设计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挥学生志愿消防队、班级安全委员的作用,通过对他们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组织他们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带动更多周边学生关注消防、了解消防、重视消防。
参考文献
[1]王哲,白云杰.基于行为安全模式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3):72~75.
[2]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12):138~140.
[3]余昌才.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学家,2014,(2):284~284
[5]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一、基本知识
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物、有着火源。
2、常见的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3、生活中的因素引起的火灾主要包括:用火不慎、用电不慎、用油、用气不慎、吸烟不慎、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4、家庭易燃物品有: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衣物、沙发、书籍、煤气罐等等。
二、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常识
1、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
2、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不要在现场存放。
3、注意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
4、不带火种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洒精等)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山林防火常识
1、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外出野游、打猎、放牧、采药时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准在山林地区吸烟。
2、学校组织学生到山林地区旅游时,严禁组织野炊、篝火等活动。
四、家庭防火常识
1、安全使用炉火
(1)烟囱要远离电线、顶棚、木墙壁和木门窗等,至少相隔0.2米以上。
(2)炉体周围应有防护或离开可燃物0.5米以上。
(3)清除炉灰、炉渣时不要乱倒,不可接触可燃物,最好要有固定的安全地方,刮风天倒炉灰更应注意。
(4)生火时千万不要用汽油、柴油和洒精等引火。
2、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
(1)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2)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要火等气,不要气等火,用毕切记关阀门、开关,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不要让儿童使用灶具或随意玩弄开关。
(3)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不可远离,随时注意调节火头的大小,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跑气。
(4)液化气罐应直立,不能倒放,更不能用开水泡或火烤。
(5)如发现有气漏出,应立即采取措施:打开门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风换气(但不能用电扇吹),然后查找漏气部位。
五、灭火基本常识
1、隔离法:这是一种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将水和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温度,避免火情扩大。
4、对轻微的火情紧急应付措施:
形成火灾的,应及时报警。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同学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2)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3)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4)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5)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6)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7)有条件的,还可以学习一些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六、报警常识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并立即组织人员扑救。扑救时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断电后救火,并注意顺风救灾,特别是野外火场。灭火时一般就地取材,如用水、砂、土等灭火器材,特别要设法控制火势蔓延。严禁动员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山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同时要加强不准中小学生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教育管理,遇有自发扑救森林火灾的情况,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加以劝阻,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事故。
报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说明失火单位或住户所在的区(县)、街道或乡、村。有重名时,要区别开来,以免找错。地名或单位名称有相似或易混的字,要加以强调,说得清楚明白。
2、要报清、报全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用简称。
3、要说明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这样便于消防队根据燃烧对象和火势大小来决定其出动的车辆和警力。
关键词 消防安全教育;学校;消防安全素质
中图分类号:X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00-02
《孙膑兵法・月战》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意思是:“有利的时机、有利的地势、团结的人心,三者不能同时取得,即便取胜了也不稳固。”天、地、人,这是从古至今兵家必研的课题,作战必然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然则,天时、地利、人和也不是只专用于兵道。《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是指农时,“地利”是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由此可见,天时、地利、人和还用于农事,凡事皆可用之,教育亦然。
消防安全教育搞了多年,但是成果却不尽如人意,火灾事故频频发生,造成的伤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纵观近年来的消防安全教育,最大的就是把这种教育放到各单位进行,而在现实社会中,各单位和个人都有很多自认为重要的工作要做,多数时候的消防安全教育落实到各单位都大打折扣,往往是走过场走形式。并且,单位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多是“应付式”培训,当消防部门来检查和下达任务时才培训,否则就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因此,要从根源上改变这个问题,消防安全教育还得从学校教育抓起,因为学校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有着天然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1 天时:学校教育阶段是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
“天时”的解释为:一是宜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二是气候;三是时候、时间。兵法所云“天时”是第一层含义。在人生学习中,最佳学习时机就是在校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他们的主要时间和目标就是用来学习。同时,这个年龄阶段也是人生记忆力最好的时段,中小学学到的一些东西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曾有专家就说“小学六年可以影响人的六十年”。
1.1 这个阶段的教育更易取得成效
单位组织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属于一种集中应急式的培训,这种培训往往时间较紧迫、内容较单一、方式过于简单化。教育就要讲求教育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正是全日制的教育的目标追求。首先,教育的时间有保障。单位组织的教育培训一般就是几个小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近10年的时间,在这么长时间里,就能充分保障教育的效果。其次,教育更容易吸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13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住的东西往往终身不忘;13~20岁记忆力也相当不错。因此,充分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人们整个人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养成具有极重要的价值。第三是学校教育的科学合理性使教育更容易取得效果。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有着完善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师是专门从事知识、技能传授的人员,所以学校教育过程是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的场所进行科学的教育,必然成效显著。
1.2 这个阶段的教育更容易推进全民安全素质的提升
社会组织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被动式”培训,这对提高个人的安全素质作用不大,同时也就对提高社会整体消防安全素质毫无意义。但是学校的全日制教育不一样。当前我国的小学入学率在99%以上,中学也在95%以上,只要把中小学阶段的消防安全教育做好,近10年的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意义和成效都非同小可。当这一代人成为社会主体时,也就是社会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之时。
另一方面,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还能有效带动周围其他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家庭,家人为了子女的成长,都在倾心关注子女的教育,所以学校在此过程中会实时和家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同时也在帮助家庭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并且,在此过程中家庭还会影响到周围的更多人群,使得彼此都在相互影响和提升。而在这些活动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高考。有人说:“教育是涉及关联行业最多的一个行业,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个活动之一。”因此,如果能合理地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高考范畴,则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的关注。
2 地利:学校是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最佳场地
“地利”有两层意思:地理的优势和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兵法运用了第一层意思,荀子运用了第二层意思,而笔者认为:利用学校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两者皆有之。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最彻底、系统和全面,同时,学校教育最终还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来检验教学的成效。
2.1 在学校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更彻底、更全面
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也是教育的专门场所。因此,在从事教育这个活动中比其他临时的教育培训做得更完善,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手段更丰富,从而教育效果更彻底、更系统全面。按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算,把这阶段消防安全教育做好,则实现的将是一整代人的消防安全素质的提升,这就是学校教育彻底性的体现。另外,学校的教学计划非常科学严谨,教育部门会在小学和中学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层次结构方面做出合理科学搭配。而消防学是一门新型跨多学科的边缘性科学,所以,要使这些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被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轻松理解,只有从教育部门入手,统一组织编写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学校的课堂上完成。这充分彰显了学校教育的系统全面性。
2.2 在学校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得教育成效有保障
检验教育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考核,从考核的结果来找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教育中就会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这种情形在学校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学校期末都会进行考核或升学考试,同时还有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不管在哪一级的考核中,都能引起个人、学校和家庭的认真对待(尤其是高考的关注度最高)。因此,通过考核这种方式来促使社会各群体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对搞好全民消防安全教育意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 人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佳动力源
“人和”是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的意思。不论是从兵道还是从农事出发,都是从“人”的因素出发,提出搞好人与人的团结关系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样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是一种人对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就要充分利用好教师与学生之间“人和”关系。
3.1 优秀的教师队伍使得消防安全教育成为人心所向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专门从事知识、技能传授的人员,他们对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社会各行业、单位组织的培训注重的多是完成任务,鲜有考虑培训的效果如何。而在学校的全日制教育中,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始终考虑的是:我所讲授的知识,学生吸收没有?有无疑问?将来能否学以致用?是否学有所成?每个教师都想把自己的知识倾囊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能成为专家、人才,为此,他们一生都在孜孜不倦追求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说,这样优秀的教师队伍怎能不是学生心里所向往追求的呢?
3.2 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消防安全教育上下团结一心
良师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中不会有的精神高地。在社会举办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中,培训教师不关心听课的人,讲完内容就离开;下面接受培训的人员也不知道讲课者何人,听完课就走。他们之间在这个短暂的“师生”间不存在感情,就连基本的“面识”也无法保证,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可知。反观学校的师生关系就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朝夕相处,感情与日俱增,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眼里教师就犹如父母般可亲可敬。在这样一种教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的和谐氛围中,使得教育的双方上下团结,从而教学也就进行得相当的融洽。在教学这个活动中,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期盼、一分关心和厚爱,学生所接收到的也不仅仅是知识,那是责任,更是爱。因为有了爱的力量,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只要能把学校“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优势充分利用好,踏踏实实做好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将会促使社会消防安全素质的逐步提升和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的整体提升,这将是人类社会的又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消防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财产。如果不能正确的了解有关消防知识,后果将不堪设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几个小时的学习《消防安全法》的培训中,使我受到了启迪,开拓了思维,获益匪浅,消防安全心得体会。下面,我就参加本次演习训练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认清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权、尊重人权的高度,本着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火魔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地形或身边的物体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的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只能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机关头,才能应付自如,从容逃离险境。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火场逃生,人员疏散及自身自救的方法。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当面对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保持良好的心态,镇静自若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冷静理智地去实施消防自救和逃生,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反之,就会出现不辩方向,慌不择路,致使失去有利的逃生机会。
经过这次消防培训,使我对消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对消防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当真正火灾到来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下的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少”这是人们在同火灾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2、“边报警,边扑救”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扑灭初起之火。
3、“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火灾的威胁,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我们应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5、 “听指挥,莫惊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动用周围的物质进行灭火,因为慌乱中可能会把可燃物质当作灭火的水来使用,反面会造成火势迅速扩大;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静,采取迅速正确的措施扑灭初起火。这就要求大家平时加强防火灭火知识学习,积极参加消防训练,制定周密的灭火计划,才能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时不会惊慌失措。
6、消防基础知识
1,幼儿园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宗旨是:A,人人必须遵守消防规章制度;
B,爱护消防设施和器材,学会灭火器的使用,;
C,把消防工作与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D,加强消防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作为公司的一员在预防火灾及灭火过程中应具体知道哪些知识?
1、应懂得本公司有几种消防系统及分布情况;
2、应明了各种救火工具的摆放位置;
3、应学会报火警;
4、应学会最基本的灭火器的使用;
5、应学会最基本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方法。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二
这一周是消防安全周,在周四的班队课上,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视频,使我颇有感触,也给我们这些同学敲了一个警钟。
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着屏幕上的大火熊熊地燃烧着,火光把天都照亮了,热浪袭人,烟形成了蘑菇云,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烤焦……一片火海,浓烟滚滚,一条条火龙蔓延在房屋内……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突然涌上我的心头,好像有一只虫子在啃食着我的心。火灾实在是太可怕了!
然而,火灾的危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每个人都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几乎所有的火灾都是由当初的不重视与不小心,才酿成大祸。火灾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我们必须得引起重视!小细节决定大问题,如:把蚊香放在靠近窗帘或床的位置,在床上吸烟,随地乱扔烟头,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往往是一场火灾的“罪魁祸首”。
所以我们必须得谨慎处事,“火灾”这种玩笑可开不得。一旦发生火灾,也不要着急,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量力而行。火势不大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批塑料雨衣;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能盲目地跳楼,可用绳子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办法自救时,可拿手帕或手电筒,往外发出求救信号。
火灾是无情的,它不会眷恋任何一个人。所以在无情的大火面前,我们应该有效地进行防范,尽量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我们不妨做起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7、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
8、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9、家庭装饰时要尽量避免采用可燃材料。
火灾的危害大于天,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等到发生了事故,才会回过头来觉醒。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关注消防,护我家园吧!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
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
那么发生火灾时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量力而行。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火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灾熄灭。如果火热较大,正在燃烧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1、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区。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遇有火灾,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7、不能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现代教学楼由于楼层逐渐增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加上课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当发生火灾时,逃离比较困难。一旦楼房着火,应当按以下方法逃生:
1、当发现楼内失火时,切忌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时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2、起火时,如果楼道被烟火封死,应该立即关闭房门和室内通风孔,防止进烟。随后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热烟和有毒气体,并将向上的衣服浇湿,以免引火烧身。如果楼道中只有烟没有火,可在头上套一个较大的透明塑料袋,防止烟气刺激眼睛和吸入呼吸道,并采用弯腰的低姿势,逃离烟火区。
该大队根据消防训练任务安排计划,认真做好班组技战术训练、特勤装备训练前的安全讲话,进一步明确工作目的、工作程序、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在抓好日常训练工作的同时,该大队每周安排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通过观看安全警示案例、开展安全座谈会、写安全心得体会等方式,剖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以此转变员工的安全观,营造一种“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的安全氛围。
同时,大力开展隐患削减活动,组织各中队防火员深入辖区重点要害部位开展消防水源道路普查、危险源识别、安全检查等活动,强化源头预防和过程受控,重点加强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演练、消防器材的配备管理、特殊作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检查,开展全员风险识别活动,使安全工作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防范措施到位、岗位责任到位、监冬季是车辆故障事故的多发季节,是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重点,为确保部队高度稳定,保证执勤战备和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连日来,孝感消防支队党委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冬季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支队党委召开会议,专项安排部署并制定了具体管理措施,要求各单位按照支队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实际,把预防车辆事故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车辆管理和安全防事故的力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定人、定岗、定任务、定责任的要求,层层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强化车辆维护保养,确保行车安全。认真落实车辆“日检查、周保养”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所有执勤车辆和行政车辆的防寒防冻,确保执勤车辆各种系统能够满足严寒条件下的长时间使用;要求对大型消防车辆在冰雪路面行使期间必须安装防滑链,每个驾驶员要对本岗位车辆性能掌握清,隐患早预见,故障早排除,确保执勤车辆保持最佳状态,能够做到随时“拉的出、打的响”。
加强日常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抓好车辆管理。支队从正规日常车辆管理秩序入手,突出抓人员、车辆的管理,做到车辆集中管理、按号停放、钥匙集中保管,实施全时空监控,特别是加强了对各单位日常派车、出车的管理,严把车辆派遣关,做到手续不全的不派,事先不申请的不派,任务不明的不派;认真贯彻“谁用车、谁负责,谁批准、谁监督”的原则,切实抓好车辆管理工作,把安全行车放在第一位。坚持干部跟车制度,每次出车都要有干部带队带车,带车干部严格遵守“四不准、一熟悉、一保证”规定,及时制止驾驶员违章驾驶。对由于带车干部不负责任而发生车辆事故的,不仅追究驾驶员的责任,也追究带车干部责任。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支队要求各大队针对冬季特点和驾驶员队伍现状,深入开展安全行车教育,抓好驾驶员队伍教育整顿,组织驾驶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支队积极联系交管部门,多渠道广泛搜集资料,通过组织官兵观看录像片、图片展和开展案例讨论分析等方式,定期开展教育,增强官兵对车辆事故危害性的认识,使驾驶员做到遵章守法,文明驾车,安全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