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29―02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高职高专中的师范类学校,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能的培养是迈向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质,提升其专业发展潜能则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准确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特点是章节多,内容多,而实际的授课时数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体系、更新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具有实用性;其次,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本着“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大从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坚持“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教法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记忆。虽然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但是时间短,学生只了解些皮毛,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时候做不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很有代表性,可学生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是累垮老师,耽误学生。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应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融入教法课堂中,加大学生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兴趣。通过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探索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以笔者一节研讨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教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1. 适当地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讲授的是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四节“教学策略”中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内容:预习指导、课堂导学、作业辅导、板书设计、教学机智。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课时完成,基于新课程、新课改对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和整合教材提出的新挑战,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这节课的安排是学习课堂导学中的导语、提问、讲解、板书设计,然后进行模拟教学,利用拟教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引出教学机智的内容,其余内容自学完成。整合之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快、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加大课前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很多,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
3.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分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分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方法,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4. 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因为导人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旧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其实,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教作了榜样。
5.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白,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6. 充分利用备课小组,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拟教训练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虽然师生一起听课、一起评议,没讲课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收益,但那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要想“绝知此事”必须“躬行”。因此,本着“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备课小组,小组内学生一起备课,组内讲课、评议,组长记录,教师及时检查。每个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在下次课进行课前练讲,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每次的模拟教学中,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技能。
总之,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明确高职高专师范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进行教材整合、学科整合,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潜能的挖掘,使师范生达到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具有熟练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李志厚,新课程教学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韦志成,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0-01
教学设计在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教学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实的反映出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死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依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讲授式教学模式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学生根本无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起兴致,自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依旧非常单一,仅仅是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来断定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和掌握的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这在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是极其片面的,需要迫切得到改善和提高。那么,针对我们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究竟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我想这是困扰着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下面,我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同行们带来些微的帮助。
1.我们要明确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这里主要是笔者通过观察自己以及周围同事的教学发现的
我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即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有就是过多地依赖现代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小学教学中的其他学科也都出现过。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谈。
关于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彻底,因此,他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进而无法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也导致我们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
同时,由于我们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而严重缺少自己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的相似度,深入挖掘生活中与我们的教材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准备的阶段一定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随之到来。多媒体设施也开始应用到了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面对这一新兴的教学设备,很多教师在一开始是比较生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使用,我们的教师渐渐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得心应手。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开始依赖这项技术,导致我们的多媒体课泛滥成灾。每一科教师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丝毫没有自己的新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心生厌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否每一堂语文课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完整地向学生传授所要讲授的内容?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以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对策,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带来一定帮助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浅显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对于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语文学科意识和人文意识,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就可以兼顾学生认知领域的情感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走向多元化。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并鼓励我们的小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一、设置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避免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趣味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文学习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乌鸦图片,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形式的乌鸦视频,让学生对乌鸦进行描述,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乌鸦宽宽的嘴壳。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对乌鸦进行总结,教师说道:“乌鸦的外形不是特别漂亮,但是乌鸦十分聪明。”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问道:“为什么乌鸦是聪明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课件,第一页上只有四个字“乌鸦喝水”,并且教师将“喝”字?O置为不同的颜色并扩大其字号,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带领学生大声朗读“乌鸦喝水”这四个字,着重观察学生“喝”字的发音。在这样的情景导入中,教师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有效地避免了直接讲授书本知识的单一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尤其当教师一味讲解书本知识时,学生会由于内容的枯燥而出现跑神等状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注重情景教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景,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充分领会秋天的意境,教师为学生播放秋雨的Flash动画,并辅以课文朗诵的音频,为学生营造秋雨绵绵的意境,学生被声音与动画带入到秋景之中,很多同学参考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仿佛自己置身于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小雨和瑟瑟秋风之中。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在朗读过程中标记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总结一下这些颜色对应什么事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朗读,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提出:这些颜色可以用什么词概括表达?很多学生纷纷发言: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等。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第二段,并注重本段中的动词,探讨其特点。在恰当的情景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教育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是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当今社会对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不断的改革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想法,打开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人类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侧重学生人文情感的培育和熏陶,是人类表达自己丰富情感的工具,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开放式自由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总结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为小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开放式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童趣和活力的,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在室内进行教学内容,随着时展的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还需要从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只注重课本容易走向教学误区,割断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探讨变得尤为重要,它影响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1]。
一、开放式课堂探讨的必要性
探索小学开放式课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的课堂缺陷进行弥补,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的优势,开拓视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所谓开放式的课堂并不是让学生自由散漫,而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把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要拓展课外活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和神奇,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2]。
二、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
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选材方面应考虑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趣,比较典型的课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将教材作为一种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强,所以选材方面一定要慎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在给孩子讲《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做人应该诚实的道理,避免学生出现模仿皇帝的作法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小学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及时的矫正错误的观念,才能健康的成长。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实践的方式完成课堂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等实行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如鱼得水的阶段[3]。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开放资源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学生除了利用好课堂的学习条件之外,还应该将学习的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教师应该着重的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市场上的阅读教材鱼目并存,有很多的消极成分,教师有必要按照择优阅读的原则,选择高质量、高品质的书籍和艺术性高、思想健康的读物,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生还没有课外阅读意识的阶段,教师每天规定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文章,并在课堂上分享啃到的文章,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不断赞扬学生的努力,给孩子足够的动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注重阅读的实效性。任何的学习内容都是以最终的应用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重视阅读的实际效果,讲究阅读的质量,通过阅读,能够达到提高个人素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灵活、恰当的阅读方式,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善于开动脑筋、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三)教学效果反馈平台的开放
教学问题及时反馈才能及时解决,教师应注重反馈意见,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自觉主动的向学生获取教学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其次,分析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最后,定期的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态,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对开放式课堂研究成果的反思
课堂改革和课堂效果反馈的过程同时进行,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想法,避免不了会出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只有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才能尽善尽美;教师应该从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这样才可以形成新的成长点,在自己专业素养不够的地方,多向同行请教,弥补不足,挖掘原因,让教学工作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探究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任何规定和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变封闭的系统环境,注重实践过程和心理体验,主动的参与学生个性发展,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和完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小学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
作者:卓本银 单位: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按照自己的习惯给学生统一的解说,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理解,都是这样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即为全体学生的理解。学生尽可能掌握知识,知识对学生来讲,仍然是外在的,进而使学生只知道让别人来确定自己知识的正误,从而缺乏自主判断需求。因此,教师依然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
(二)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简单地将课本视为唯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教材中,不重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与时俱进的资料。不重视学生现代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适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要设计好一个号的教学设计总体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就应该做到明确、扎实、具体,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体现纵观全面、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参照性,又有在教学中付诸实践、谋求达成的可行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有赖于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使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效果,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愉快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之人人都要参与到教学课堂活动中。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从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看,更是需要这样的人才。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去创造丰富的思想。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会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能把学习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在的学校大多普及电子白板,这是时代的进步及当前教育必备硬件。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之中,全方位地感受故事情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视画面等课件,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五)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设疑提问法
设疑与提问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讲,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比赛游戏法
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恰当运用游戏。这样可以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比赛设计要突出快速反应、角色扮演和听说训练。总之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角色扮演法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或师生共同表演,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的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句,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合作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赏识他人和被他人赏识,不再吝啬自己的感情,积极的给学习伙伴以评价、赞美。
一、吃透新课标,备好新教材
随着我县高效课堂的强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课堂,要做到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吃透新课标,务本就是要弄清教材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总认为自己教了许多年书了,教材已经很熟,无需认真细致的进行教学设计,凭经验办事。备课时,仅仅是看一下教材,然后选几个题目或确定几个问题,就算备课了。这样的备课,既没有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没有确定合理的课堂结构,也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没有对教学程序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保证课堂是高效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教学实施措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封闭和预设多,开放和生成少。对于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知识经验少,而教学沉闷、机械,程序化,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挫伤了学习的兴趣,压抑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抹杀了智慧的火花。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过程
(一)出示图文,直观感知(幻灯展示本校学生相关浪费水资源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面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二)画外激趣,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之后不关上,任由自来水哗哗白流;有些同学关不紧水龙头,任由自来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种事,我们该怎么解决?
(三)畅所欲言,导出课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导出和板书课题(学生各抒己见:写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四)归纳小结,选择方法
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别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一)分组讨论
要求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交流,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二)交流分享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和交流。
(三)点拨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补充。
(四)情境教学
(播放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 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 和气
语气:直接 婉转
角度:自己 他人
结果:拒绝 接受
(五)感悟提升
学生小结:甲1同学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故引起了乙1同学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同学说话婉转、诚恳,既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又全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很快接受了他的建议。
(六)归纳总结
教学小结:刚才听了录音和同学的评价,所以劝说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仅靠充分的理由是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才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学习模仿,尝试实践
口语交际模仿内容:一次放学的路上,小明发现小敏同学在马路上乱扔果皮杂物……
(一)出示要求: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说小敏呢?先同位讨论交流一下,再派代表上台展示。
(二)尝试实践:
1. 同位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和相机点拨。
2. 请学生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其他同学当观众。
要求:学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其他同学适时插话补充。
(三)评议小结:
1. 根据学生口语交际情况,鼓励学生开展相关评价。(要求:与众不同、有针对性)
2.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开展劝说,提醒学生不要说与话题无关的事情和内容。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一)互评互议: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二)摘录补充
教师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破坏与保护、公共卫生的损害与维护等的相关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三)举办比赛
口语交际模仿内容:一天早上,小芳发现小红正在座位上抄同学的作业应付老师检查……
口语交际学习要求:如果你是小芳,你会怎样劝说小红呢?
1. 说一说
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 议一议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条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劝者是否心悦诚服。
3. 评一评
组织学生开展评分,最后确定比赛的结果。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1)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改变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学。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不是通过记忆复杂的公式与符号,而是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克隆之谜》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趋向于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二泉映月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二泉映月的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为核心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应注重不同学生性格间的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渗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语文教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先给学生简单描述郑和远航中发生的有趣故事,然后再针对课文内容阐述我国人民的探索精神与航海技术。
4)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适时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是由抽象的数字符号组成的,它所阐述的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的感悟。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传授的只是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腻烦的心理,同时还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例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中的金字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金字塔精巧的结构特点,从而实现他们对古埃及人民杰出智慧的歌颂。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有了相应的变化,语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郑成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讲课的传统模式,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郑成功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在简单了解郑成功的事迹之后,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由于教材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扩充。因此,为了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标准,语文教师扩充了语文教学内容,使教材成了教学中的参考工具。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还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草原的真实面貌,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舍笔下“人美、景美、文美”的场面,并且也在无形中丰富了关于“草原”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3)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