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雪山风景范文

雪山风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雪山风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雪山风景

第1篇:雪山风景范文

准备——世界上最难走的徒步路线

这条路线被称为“世界上最难走的徒步路线”,每个走出丛林的登山者都有一种劫后重生的感觉。

1月24日早上6点多钟,三号航站楼集合了。我、范范。王秋杨、孙爷、建哥、次落,都是老熟人了,一起攀登过那么多的雪山,现在又一起出发了,内心踏实甚至有些感动。终于在下午6点抵达了我们的第一站雅加达,我们从冬天飞到了夏天啦。

徒步——第1天:安保人员荷枪实弹护送

从sugapa(海拔2200米)到大本营(海拔4200米)一共110公里,一般都是按照6天走完,其中3天在原始森林里面穿行,3天在高山草甸上行走。路线漫长,湿滑,泥泞,据说是世界上“最难走的徒步路线”,头两天要走8-10个小时,以后每天走6-8个小时,第六天要翻一个4400米海拔的山口(新西兰山口)才能到达大本营。

为了节省时间,与向导沟通,希望5天走完6天的路。向导对我们的提议有些不置可否,说是走走看吧,根据大家的状态来定。大家都有点不以为然,甚至有些跃跃欲试,当地的向导夸大路线的难度是太普遍不过的事情。

8点40分徒步正式开始。上午天气不错,大太阳,但是由于海拔有2000多米,倒也不是那么炎热。大家都穿着徒步鞋,轻装前进,当然食物、水、雨鞋、雨衣、雨伞都放在背包里。很快,背夫就开始超过了我们,后来还看到有三个背枪的人也跟着我们,一问向导才知道是从当地军队请的安保人员,护送我们经过今天的几个村庄,当天就会返回。

一路上,经过了五六个村子,也被拦了好几次,或是老太太,或是妇女和壮汉,队伍一停,安保人员和向导还有背夫领队就过去交涉,时间有长有短,一般都是给了钱了事。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老太太,怎么说也不让过,最后加钱才让我们过去。我们并没有把这件事情看得很严重,队伍停下来的时候,我正好有机会看看当地的生活状态,拍照休息。但向导Meldy却很紧张,让我们尽量不要在村子里面停留,尽快通过。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森林,路也越变越窄,湿滑泥泞,大家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行走,这一走就是9个小时,下午5点半,终于到了第一天的营地。

王秋杨、范范、次落、建哥、陈芳他们早些到了营地,看到出发前连续拉肚子的王秋杨状态不错,大家都舒了口气。孙爷的大腿有老伤,这一天走得很艰苦。营地建在一个木屋的边上,等我和孙爷到营地的时候,帐篷已经搭好,大部分背夫也都到了,木屋里面浓烟滚滚,挤满了人,可什么也看不清。

今天的长路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大家都走得很疲劳,于是早早地进了帐篷休息。晚上8点,在向导的帐篷里面吃的晚餐,虽然晚餐很丰盛,但大雨倾盆,帐篷里潮湿而拥挤。跟向导Meldy一沟通,才知道我们驻扎的营地是6天方案的营地,如果走5天的话,还得往前走两小时!而且第二天的路会更长,根据我们的状态,向导建议我们还是按照6天走。这时大家一致同意,看来大家的信心都有些受打击了,哈哈。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看来这条徒步线路真的是名不虚传啊。

徒步——第2天:雨中穿过原始森林

早上的时候雨还未见停,大家7点就匆忙起床收拾行囊。8:30,大家全副武装,雨鞋,雨衣全都穿上了,但走了一会儿,天就放晴了。今天全天都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面穿行,非常难走,泥浆淹没了我们的雨鞋,好不容易下一脚又陷进去,而且树杈纵横异常难走。

下午遇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登山者从大本营出来,全身都是泥,满嘴的泡,狼狈不堪,询问才知道他登到了4700米滑索的地方,由于绳子结冰严重,没有登顶。看着他痛苦而郁闷的样子,内心很是同情,来回10多天走这么难走的路就是为了触摸到顶峰,但登顶也就罢了,不然这长长的路将是多大的折磨啊。我们心里也开始沉沉的,做好最坏的打算。

16:30,我们终于到了一片开阔地,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营地(海拔2600米),又是8小时的漫长跋涉。虽然大家都有走长路的经验和准备,但看得出大家都很疲倦,这样的路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徒步——第3天:“蚂蚁种的菜”

按照向导Meldy告诉我们的信息,今天的路比较短,预计6个小时以内走完,再加上早上起来,天气终于神奇的晴了,大家都很高兴。

到处都是倒伏的树木,覆满了苔藓,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亏得准备了高筒套鞋,要不然再怎样防水的徒步鞋也没办法很愉快地行走。由于泥浆太多,即使有雨鞋,最后袜子裤腿也都是泥巴,很是恶心。但是毕竟今天的距离不长,希望总在不远的前方。到了下午的时候,天地豁然开朗,Meldy告诉我们,我们终于走完雨林了。大家乐不可支,开始照相合影,再加上天气晴朗,一切好像都变得异常美好。

这里的树上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远看像一只只的猴子,近看才知道是一种寄生在树上的植物,油乎乎长满了刺,再走近一看,上面到处都是蚂蚁。我们很好奇,于是弄下来~个,切开一看,里面都是空腔,住着无数的蚂蚁,原来这种寄生植物与蚂蚁是相辅相生的,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蚂蚁种的菜。

今天的营地(海拔3100米)在一条清澈的河边的草坪上,很平很舒服。一到营地,大家都到河边去清洗身上的泥巴,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舒服。

晚上,背夫的帐篷里面传出了大家的吟唱声,而且是几个声部的和声,如同天籁,面对如此艰难的跋涉和简陋的住所,是什么让他们还有如此的兴致?思来想去,只能说,这,就是他们的世界。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适应性不由得让人怀疑,自诩为现代人的我们是在进步还是倒退?我们花很大的代价去攀登、探险,是不是在尝试着找回身体深处对自然的记忆?

徒步——第4天:感觉像是杭州郊游

王秋杨今天状态又有点不好,路上拉了好几次,令人担心。中午是在山脊的顶上吃的路餐,向导porxy给了我们一听橙味汽水,7个人来回几轮才喝完,异常幸福。想想也是,只有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状态,仅仅

听汽水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觉,人的感受多么奇妙啊。

站在山脊的顶上,远处云山雾罩仍然看不到查亚峰,不觉有些郁闷,走了这么久,连山长什么样都看不到,很是打击情绪。今天的路仍然很长,虽然下午开始有些下坡,沼泽也不是那么多了,但是又开始下雨,于是大家纷纷穿上雨衣,还打上了花花绿绿的雨伞,感觉像去杭州郊区春游。

下午3点半,才到达营地(海拔3300米),竞走了7个小时,比预计远很多。接近营地的时候,雨越下越大,在大雨中远远的看到山坡中间一小片空地上有几个营地,很亲切也很向往。大雨中仓促地收拾了下行李,赶快钻进帐篷,除了晚餐外,再没有什么可以诱惑大家走出帐篷。

晚间的时候,背夫又开始唱歌,吃饭的时候想进他们的帐篷看看,结果一推门,一股浓烟涌出,呛得涕泪直流,只好作罢。

徒步——第5天:我们到大本营了

31日,今天就要到大本营了,大家明显状态良好。但天气却不是很好,云量很大,由于海拔升高,大家都开始穿着风衣和抓绒。可是我们的背夫仍然是短裤赤脚,在锋利的碎石路上健步如飞,让人惊叹不已。中饭是在头天看到的大山脚下吃的,饭后“考古学家”建哥一边刨地,一边兴奋地告诉大家他又发现了什么化石,大家很是怀疑。

终于站在山口,对面就是查亚峰,虽然有些雾气,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山体非常陡峭。走了这么多天,终于看到了庐山真面目。山谷的末端是几个美丽的湖泊,湖水非常蓝,估计是富含铜的原因,边上露出几个黄点,就是我们的海拔4300米的大本营。

进帐篷收拾完东西后,和向导初步沟通了下,认为大家的状态都很不错,每个人都恨不得赶快登完,然后赶快出去到巴厘岛腐败。建议第二天直接攻顶,往返大致需10~12个小时,因此,建议凌晨2点起床,3点出发,陪我们去的向导有两个,一个是porxy(25次登顶),一个是beers(实习向导),我们的领队Meldy由于脚肌肉受伤,将在大本营留守。

稍事休息后,我和次落再次检查了大家的技术装备,包括安全带一条,牛尾一套,上升器一个,下降器一个,铁锁4个,抓节绳套,头盔一个。孙爷的安全带比较重,就借了Meldy的安全带。由于温度不是那么寒冷,服装要求大家穿着风衣行走,在背包里面准备备份的衣服、路餐、水和相机等个人物品。我还另外背了一条50米的绳子,次落背了一条20米的,以防万一。

登顶前夜,大家兴奋地忙着打包,忙着整理各种物资,斗志昂扬。但是天又下起雨来,我躺在帐篷里祈祷,希望明天天气好,希望一切顺利。

登顶——我们登上了赤道上的雪山

凌晨2点醒来的时候,雨还沙沙地下着,有些忐忑。快速地穿戴出帐篷,Meldy他们已经起床,他说这已经是好天气了,可以出发。于是,催着大家起床,吃了简单的早餐,凌晨3点多,我们开始走进黑暗,走向顶峰。

我们需要翻过营地上方的一个山脊,进入顶峰下方的山谷,然后爬升到岩壁的根部,这段整整用了一个小时。到了岩壁根部的时候,雨也基本停了,看来是祈祷起了作用。

翻越开始了,起步的地方是一个5米左右的坎,接近垂直,需要利用几个非常小的手点横切上去,其中几步动作还是有一些难度。虽然这里有一段路线绳可以用上升器保护,由于不是直上直下,无法借力,而且如果脱落,即使有上升器保护,也会荡出去很远,还是比较难的。我开始还比较担心状态不好的王秋杨和孙爷,结果大家很顺利就通过了,开门大吉啊。

接下来都是50~60度的岩壁,都有路线绳。大家进展很顺利,快天亮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半山的一个台阶上面。不远处灯火通明的铜矿也跃入视野,里面机器轰鸣,车辆忙碌,看来是昼夜不停啊。由于很多天在原始而宁静的环境中行走生活,突见这样的场景竟然有些不习惯,感觉刺耳刺眼。这是上个世纪印尼卖给美国的矿山,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和金矿,而在不远处就是无边的热带雨林和土著人的原始生活状态。一边是充满权利利益,机器代替人力,温室控制自然。一边是蓝天白云、生老病死、自然法则,对比强烈,哪一个更真实?

据向导说,我们的速度很快,估计3~4个小时就可以登顶,这个消息无疑让大家很受鼓励。

在台阶上稍事休息后,我们就开始攀登翻上山脊的最后一个陡坡,大家挂上上升器,挨个往上,王秋杨比较恐高,路上不免大呼小叫,搞得孙爷也蛮担心的。这段陡壁花了不少时间,到了山脊上的时候,雾也上来了。

山脊比较窄,两边都是几百米的悬崖,暴露感很强,小心翼翼地往前,不远处就是那个传说中著名的断崖,大概20多米宽,中间是几十米的缺口,挂了好多条新新旧旧的绳子,看得大家都慎得慌。向导挂上绳子拖着另外一条主绳就滑向了对岸,绳子上的冰哗哗地往下掉,然后在对面的石头上坐定,开始保护。

第一个过去的是次落,过得很顺利,快到对岸的时候,向导狠狠地拽主绳,帮他度了过去。看到次落顺利通过,也就有些底了。到了王秋杨的时候,刚开始滑的时候,眼睛闭得紧紧的,滑了几步,就开始大呼好玩,后面的人也都跃跃欲试。虽然溜索的位置比较特殊,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坐溜索,全体通过后,都觉得很过瘾,期待回来的时候再坐一次。我们就这样,顺利地抵达了查亚峰。

第二天,我们将离开营地,返回人间,虽然还有4天的路要走,但登顶后,回忆这几天的路竟然不那么可怕,甚至有些亲切了。而之后的行程,却让我们犹如上演了一场逃生剧,至今想来仍是惊魂未定。

意外——背夫突然撤走了

2月2日,早上7点就起床了,外面还是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查亚峰笼罩在浓雾中。由于要出山,大家很快地用过早餐,收拾好驮包,这时已经有5个背夫到达营地了,一起忙着收拾准备。

过了一会,Meldy过来告诉我们,一个背夫病了,建议我们的行李要精简,提供几个背夫来背病人。大家商量了下,觉得这个要求很难接受,首先,我们驮包里面的东西已经是本次活动必须的了,其次,我们一路来,公用物资消耗了很多,特别是食物,现在应该有很多背夫是没有包可背的,还让我们精简东西,这让我们无法理解。

当我正在和向导沟通时,一队背夫从山谷外走向大本营,其中有个背夫驮着一个人,全身裹着毯子,看来就是那个病人。我远远地站着观察,只见这个人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蜷缩着,边上的人忙着用毯子把他盖得严严实实的,每个背夫都神情严肃。我们的向导Meldy跟他们交涉了一会,开始争吵,态势变得很不好。

过了一会,他过来跟我们讲,这个背夫病得很严重,当地人认为是我们的原因致使他得病,现在他们拒绝继续帮我们走出丛林,并拒绝了Meldy关于将此人送到矿山医院医疗,从帝米加坐小飞机飞回sugapa村子的建议,他们将背着病人从原路返回村子,并用他们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个消息让我们很震惊,但我们觉得可能他们是为了加工资而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让Meldy再去交涉。气氛依然凝重,先上来的那5个背夫也过去跟他们沟通。

突然,他们背起病人,呼噜噜全走了。Meldy告诉我们,他们没有提加钱的事情,他带过很多支队伍攀登这座山峰,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瞬间,我们和向导,还有5个背夫就被留在了大本营,很凄凉的感觉。

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Meldy告诉我们,我们已经不能沿着原路返回了,刚才背夫告诉他,如果我们沿原路返回,经过他们的村子,后果会很严重,有人会死。

这下我们都傻了,现在怎么办?

于是我们一起坐下来商量,认为目前我们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按照探险公司的要求走另外一条路出山,但是这条路照样不能避免土著人的威胁,还是很危险;第二,坐直升机出去,但费用很贵,我们觉得这是探险公司的责任,我们也不想去承担这块费用;第三,经过矿区出去。这些都需要让探险公司考虑,并作出安排。另外我们也不能闲着,需要通知国内想办法。于是,我又去跟Meldy去沟通,把这些情况跟他讲了,他也积极与总部联系,让我们等消息。

困境——如何返回前途未卜

面临的几条选择,其实经过分析看起来都不能列入选择项。按照探险公司要求的另一条3天的路线出山,意味着我们要在大本营再等好几天。如果那个背夫在路上死了,那么很可能这些土著人会回我们营地找我们麻烦,因此大本营不是久留之地;虽然食物和燃料够用,但是大本营现在也是危险的,我们不能在大本营久待。且这条路线,是之前我们进山时探险公司并未选择的路线,意味着这条线路不太靠谱。

如果坐直升机,费用和天气都是问题。最后一个方法,从矿区经过出去,似乎也不太行得通,因为探险公司和警察局有合同,经过矿区他们会有牢狱之灾,而且会影响将来他们在这个地区的活动。

但从以上分析而言,从矿山出去却是我们现在最可行也最安全的方案了,但是这个方案的达成光靠探险公司是不行的,需要我们通过国内的力量去斡旋。

今天看来出山无望了,我们又把帐篷搭了起来,苦笑中收拾着行李,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人更抓狂的是我们的铱星电话没电了,问向导借的电话效果很不好,根本无法沟通。建哥摇身一变成了电工,用干电池装好了我们的铱星电话,向国内队长报告情况后,发现电话又没电了,原来三节新的干电池只能支撑一个电话,这让我们又紧张起来,这时才意识到通信的重要性啊,很快收集了所有的干电池,做成了几个电池组备用。

我向Meldy说明了我们的想法,要求他们尽快拿出可行的方案来。我们也会努力通过国内的力量,希望能通过矿区出去,但Meldy坚持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四面楚歌,前途未卜,我们怎么办呢?

转机——各方营救在进行

比我们晚

天登顶的挪威人也到了营地,我们向他们借到了电话,王秋杨联系队长希望能尽快通过外交部跟大使馆来营救我们。他们的领队Eide拿出一块移动电源给我,说这个电源是满的,可以借给我们,但是没有连接线给我们的电话充电,这个需要想办法解决。“电工”建哥又表现出了杰出的专业素质,他把一条usb线和充电器的线连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可以连接移动电源和电话的线,一连,竟然可以充电和打电话了,真神奇!

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等待的一天,大家躺在帐篷里面很安静,现在形势非常复杂,明天会怎样?谁也没有把握。

2月3日一早,挪威人已开始下撤了,我们感激地和他们告别,现在大本营就剩下我们几个人了。

中午的时候,Meldy答复我们:一、直升飞机不可行,据说,印尼唯一可以飞这里的直升机驾驶员驾照过期了,要6~7天才能补办;二、矿区也不可行,他们无法获得许可;三、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3天出山的路线了,他们正安排了一队军队安保人员和背夫来大本营帮助我们出山,但是这条路要在违法的情况下通过矿山,需要我们半夜悄悄通过。

这一切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更坚定了我们通过矿区出山的决心,即使国内的斡旋不起作用,我们也会冲入矿区,被矿区抓起来也比被拿着大刀长矛弓箭的土著抓住好。我们冒着大雨,走向矿区,走向四面楚歌后的希望。

一个多小时后,就来到了矿区的尾端。这里立着几个牌子,其中一个英文的牌子上说严禁徒步登山者进入矿区,如若进入,后果自负。我们没有搭理,继续前行。

雨还在下,迅速地搭好营地。按照约定,我们又和国内通了话,带回来了好消息:救援行动一切顺利,外交部已经出面,印尼政府也很重视,队长向我们要了我们的地址和GPS数据,让我们在矿区等待,另外国内的媒体对我们非常关注,大家都希望我们能尽早脱险。

真是太好了,大家很开心,包括我们的向导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兴奋,队里的氛围一下子就从凝重变得轻松起来,开始憧憬出山后的幸福生活了。

获救——装甲车护送逃出

早,建哥就起床,往边上的山坡上溜达,我们开玩笑说,他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面那个著名的大款,天天趴在村口守望。

突然,他大喊一声:“有车来了。”这时上面下来一个穿着安保服装的人,一问才知道是矿区的安保人员,他们来接我们了。大家迅速忙碌起来,收拾好行李就往山坡上的吉普车走,每个人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很快我们就到了附近叫铜城的镇子,大家的手机短信息声此起彼伏,里面都是来自国内的问候和关怀,让我们很幸福。用过传统的手抓饭,当地警察开包检查了我们的物品,把孙爷、范范在山上捡的石头全没收了,很无奈啊,连纪念品都不放过。

下午,警察局的人把我们几个送到了一个公共汽车站,这里聚集着好多辆卡车改装的公共汽车。我们在汽车上等了很久,这时上来一个美国的安全顾问,告诉我们从这里到帝米加有3个小时路程,沿途可能有反政府武装威胁,一月份有一辆公共汽车被袭击,8个人被打死了,沿途如果听到枪声,我们应立即趴下躲避。这让我们一下紧张起来,才理解我们的司机穿着防弹背心,带着头盔的必要性。

一行6辆大车,前后都有护卫车护卫,里面坐满了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搞得气氛非常紧张。车子在石子路上行进,车轮卷起石子打在底盘上,啪啪作响,一开始让我们心惊肉跳的,不过走长了也就放松了。孙爷最可爱,找了个没有玻璃的位置坐下,很警惕的样子。

中间又换了一次车,这次更是隆重,竟然有装甲车在前面护送。我们一面心里是惴惴的,一面又很面面相觑的新奇。

终于,熬过漫长提心吊胆的3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帝米加的车站,探险公司的车把我们接到了

个很不错的酒店,终于可以洗澡,终于可以喝上啤酒,终于可以安心地在干燥的床上躺着了。

现在谈起来路,大家都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个“操蛋的雨林”,神色却异常可爱。回顾10多天查亚之行的珍贵体验,如同《阿凡达》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涟漪。

TIPS

1.签证

印尼政府开放对中国大陆公民赴印尼的落地签证,落地后可持护照前往专设柜台办理(确保护照有效期超过6个月),选择停留期30天的签证(25美元)。

2.飞行

从北京飞雅加达需时6个小时。

3.气候

印尼其他时间比较炎热,需带齐各种短袖短裤和凉鞋。

4.货币

印尼主要货币为印尼盾。1美元大致可换取9000印尼盾(兑换处一般不收96年版美元),美元也可直接使用。

5.电压及插座

电压一般为220伏,请带多用电源插座适配器。

6.手机信号

中国移动开通国际漫游后可以在印尼使用,登山过程中将配备卫星电话。

第2篇:雪山风景范文

关键词:小区风场;数值模拟;计算流体力学;建筑绕流

中图分类号:P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7703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中高大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也与日俱增,这些建筑显著改变了城市的风环境。一方面高大密集的建筑群,降低了城市的通风、自净能力,加剧了在低风速条件下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而另一方面在风速较大时,高大建筑周围会产生局地强风,影响到行人的舒适与安全,引出行人风环境(Pedestrian Level Wind Environment)问题\[1,2\]。对于建筑物周围风场情况的获取通常来自三种方法:现场监测、物理风洞模拟和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3\]。现场监测费时费力,物理风洞花费较高而且我国目前物理风洞实验室较少,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数值模拟了解建筑物周围风场成为趋势。

山东师大新校区综合教学楼是新校区的主要教学楼,教学楼风环境跟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建筑主体分为A、B、C、D、E5个区,每个区域通过3层以上的走廊连接,相互连通。教学区为5层建筑,楼高约20m。教学楼处于校园西北部,四周宽阔,周围无明显遮挡物,因此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建筑物局地风环境有良好的适用性(图1)。

图1教学区楼体示意(东北视角)2模拟方案

建筑物周围风场的数值模拟是将建筑物致于流动的风场中,以流动风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湍流输运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采用离散化的数值方法获得风场中离散风压的解,可以确定出风场内建筑物表面的风压力值,同时获得流畅中其他相关的物理量状态值。本文以fluent软件包为平台,对综合教学楼周围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2.1物理建模

教学楼本身体型不规则,四周较开阔,无明显遮挡物。在CAD中按照建筑物原尺寸建立三维物理模型,避免尺寸效应可能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将CAD中的物理模型导入到fluent6.2的前处理模块gambit中。

2.2确定计算域

位于大气边界层中的建筑物,当风对其绕流时,处于一个完全开口的流动风场中,但风对建筑物作用的影响有一定的范围,在数值模拟时可以给定有限的三维计算区域,并确定计算区域各边界的边界条件,以模拟实际的流动风场。计算流域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计算量,计算流域越大,网格越多,计算耗时越长,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越高。然而计算区域过小则会导致模拟失真。本文方案一入口距建筑物4~5h(h为建筑物高度)的长度,出口距建筑物9~10h,侧面及顶面距建筑物5h的方案确定计算区域,总范围为450m×280m×120m;方案二入口距建筑物5w(w为建筑物长度),出口距建筑物10w;侧面距建筑物5d(d为建筑物宽度),顶面距建筑物5h确定为计算域,总范围为2400m×880m×120m。

2.3网格划分

为了避免计算时计算机出现内存不足的错误,将整个计算区域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的类型和数量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非结构网格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易于网格的自适应,因为建筑物的体型不规则,因此采用非结构网格对其周围流域进行网格划分。方案一得到网格总数1658929,EquiAngle Skew小于0.83,Aspect Radio为3.4∶1小于5∶1,网格质量良好以交付fluent计算;方案二得到网格总数2285771,EquiAngle Skew小于0.82,Aspect Radio为3.9∶1小于5∶1,网格质量良好可以交付fluent计算。

2.4边界条件的选取

计算流域的入口边界条件采用velocity-inlet(速度入口边界条件),入口速度1.6m/s,入流风向为西北风;出口采用outflow(完全发展出流边界条件),计算域侧面采用symmetry(对称边界层,定义靠近壁面速度为0),建筑物表面及地面故采用无滑移壁面条件,即壁面处流体速度为0。

2.5湍流模型的选择

k-ε湍流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湍流模型,standardk-ε湍流模型采用布西内斯克涡湍粘度假定,由Lauder和Spalding在1972年提出的。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成功地运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模拟建筑风场,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4,5\]。

2.6求解参数的设置

数值模拟依据的控制方程是连续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和N-S方程(动量守恒方程),不考虑热交换,所以屏蔽能量方程。流体介质为空气具有不可压缩行,密度为常数,材料参数使用默认缺省值。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石小倩,等:山东师大新校区综合教学楼风环境模拟研究环境与安全

3模拟结果与分析

将不同模拟方案的模拟结果与2011年春季在教学楼附近的风场监测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模拟的点位风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方案二的模拟精度要高于方案一。用spss分析软件分别对方案一及方案二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方案一与实测数据P值为0.013小于0.05,方案二与实测数据P值为0.092大于0.05,所以说明方案一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差异性显著,方案二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差异性不显著(图2)。

图2不同点位模拟风速与实测风速对比图3教学楼区域2m高风场模拟教学区2m高风场模拟结果见图3(为了图片清晰,截取建筑物周围局部)。从图3中可以看出,风对教学楼绕流,形成复杂风场。在上风向距建筑物约200m的位置,风向由西北风转变为北风,在下风向500~600m位置,教学楼对风的影响基本消除。在A区西侧,由于来流风和A区南侧的通道由东向西的大风,形成逆时针和顺时针两个湍窝,风向较为复杂但风速都较小。在E区的东南角(建筑物尾部),因风场突然开阔形成大风,而且风向由北向西变化,并在E、D区南侧形成一个大的涡流,导致在C区西部风向变为南风或者西南风。受E区南部湍窝的影响,在D区与C区之间的通道与C区和A区之间的通道风向相反,变为由西向东。教学楼东侧的大风由C区广场进,在C2区南部形成顺时针漩涡,容易导致污染物的聚集。在C区广场,由于B区东侧和B、C区之间的通道的大风相互作用,在B区南侧形成一个大的顺时针漩涡和一个小的逆时针漩涡,形成复杂风场。

总之在教学楼C区广场及E、D区南侧分布着范围不同的空腔区和小风区,不利于通风,会导致污染物的聚集;在A区迎风尖角部分、C区B区之间的通道以及B区的东北角均会形成局部的高风区;这与杨德江\[6\]等人研究结果一致。基于1980 年Visser 关于室外热舒适的研究结果,建筑物周围行人区1.5 m 处风速v

4结语

(1)对于大跨度外形建筑物,建筑物长、宽大于建筑物高度,不能单纯的将计算域尺度按照高度来确定(15h×10h×6h),要按照长度宽度的尺度来调整计算域(15w×10d×6h,其中w为建筑物长度,d为建筑物宽度,h为建筑物高度),调整之后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2)当入流风方向为西北风,来流风向为1.6m时,风向在上风向距教学楼200m位置处又西北风变为北风,在教学楼区域风向、风速均发生变化,形成复杂风场,在C区广场前面形成空腔区,而在迎风面的建筑物尖叫部分会形成局部大风区,在下风向距教学楼约500~600m的位置,教学楼对风的影响基本消除。

参考文献:

[1]Isyumov N. A Study of the pedestrian level Winds for the Canary Wharf Project\[R\]. London: Engineering Science Research Report, BLWT-SS16, 1986.

[2]Bottema M. A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wind discomfort criteria\[J\]. Build Environ, 2000(35):1~18.

[3]黄莹.基于fluent软件的建筑物风场数值模拟\[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Jiang Xinbo, Liu Zehua, Liu Yuanquan.Air environment in a laboratory animal room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differentials\[C\]//The Fifth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Guilin, 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 Press,2009.

收稿日期:20130109

作者简介:汪洲琼(1984—),女,四川巴中人,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第3篇:雪山风景范文

成都周边游最美景点推荐

1. 东拉山大峡谷风景区

东拉山大峡谷风景区的自然风光真的是一绝,这里的枫叶非常有名,同时有山有水,非常的舒服惬意。

2. 毕棚沟

毕棚沟的自然生态保存的十分完好,这里景色就好像画卷中,让你感受到大自然惊心动魄的美丽风光。

3. 都江堰

四川必去十大景点之一,都江堰自然风光秀丽,同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风景名胜区。

4. 峨眉山景区

峨眉山景区是成都周边游最美景点之一,这里的森林植被茂密,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是非常理想的旅行地点。

5. 青城山风景区

青城山风景区历史悠久,这里是全国有名的道家文化发源地,同时青城山风景区的美景也不能错过哦。

6. 若尔盖草原

若尔盖草原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同时还有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所以这里的动植物种类丰富。

7. 康定木格措

康定木格措有这非常美丽的景色,雪山,湖泊,还有奇特的地貌,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8. 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里面有许多的景点,所以西岭雪山特别受欢迎,同时西岭雪山还是世界自然遗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之一。

9. 新都桂湖

新都桂湖让你欣赏到四川独有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知道新都桂湖始建于隋唐时期,而且保存十分完好。

10. 成都植物园

第4篇:雪山风景范文

尤其特别的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及其周围地区完全可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吸引力的美景,而且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分布密度最大、景观等级最高的地方之一,我们选择了10个作为代表来推荐。

1.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位于四川乐山市。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有佛光、云海、日出、圣灯四大自然奇观,3000多米的金顶有世界最大的佛教金属建筑群和最高的普贤金像。峨眉山在解放还曾经出现过大熊猫。乐山大佛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2、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天府”富庶之源,誉为世界奇观。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都江堰市地域也是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区域之一。

3、贡嘎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以贡嘎山为中心,包括泸定县海螺沟、九龙县伍须海和康定县木格错,面积一万余平方公里。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是四川省的最高峰,被称作“蜀山之王”。主峰周围六千米以上的高峰四十五座,现代冰川一百五十九条,著名的有贡巴冰川、巴旺冰川、磨子沟冰川、燕子沟冰川、海螺沟冰川5条大型山谷冰川,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发育地区之一。贡嘎山冰山湖泊星罗棋布,集湖泊、森林、草原、丰富的动植物为一体。

4、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为其主要特点,集湖、瀑、滩、流、雪峰、森林及藏族风情为一体,因其独有原始自然美,变幻无穷的四季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童话世界”。原有大熊猫存在,现已基本绝迹。

5、黄龙风景名胜区

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阿坝州松潘县境内的眠山山脉南段。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黄龙有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世界最为壮观的岩溶地质奇观,地表钙华蜿蜒于原始林海,酷似一条金色巨龙,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

6、红原-若尔盖草原景区

主要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若尔盖、红原境内。这里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二万五千里曾多次通过这里。这里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草原生态植被,是藏族游牧民聚居的地方。大草原原始森林、雪山草地、河谷农业交相辉映,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境内有优美动人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红原-若尔盖大草原可细分为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和红原草原几处。6-8月是去这里旅游最好的季节。去若尔盖可以从兰州出发乘坐发往九寨沟方向的旅游车,在若尔盖下车;或者从成都乘坐去甘南的旅游车。自驾车从成都或者兰州走213国道都经过若尔盖。

7、米亚罗风景区

著名的赏红叶胜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境内,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河谷地带。瑰丽的金秋红叶,神奇迷人的藏、羌少数民族风情,清心宜人的古尔沟温泉,雄伟壮丽的雪山银峰,构成美不胜收的百里画廊。风景区总面积达3688平方公里,比北京香山红叶风景区大180余倍,是我国目前发现并开放的面积最大、景色最为壮观的红叶风景区之一。最佳观赏季节在每年10月至11月上旬。

米亚罗正好处于成都至九寨黄龙旅游线的中间,距成都263公里。成都有直达米亚罗的班车。

8、桃坪羌寨

位于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成都市约180公里。

桃坪羌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羌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高山山腰碉堡林立、气势不凡,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筑成以古堡为中心呈放射状的8个出口,本寨人来去自如,外来人却如进迷城。

桃坪羌寨周边景观有毕棚沟、古尔沟温泉、米亚罗等。可在成都汽车站乘车到米亚罗、马尔康、红原方向的车,中途在桃坪下车。

9、碧峰峡风景区

位于雅安市北8公里,景区为两条峡谷,植被、峡景和瀑布是碧峰峡景区的鲜明特色。现建有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

第5篇:雪山风景范文

冬天去木格措可观赏雪景,去四姑娘山可进行攀冰项目,都很好玩;

1、木格措风景区:又名康定情歌风景区,坐落于贡嘎山脉中段,附近有其他多个高山湖泊和温泉,原始森林、草原和雪山景观互相交融,景区面积约350平方公里,由杜鹃峡、赛马坪、七色海、药池沸泉、木格措和红海草原六个景点组成,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夏秋凉爽,冬春严寒,冬季至木格措风景区游玩可观赏雪景;

2、四姑娘山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全国十大登山名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四姑娘山风景区由四姑娘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有主要景点120余个,景区内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植被茂盛,生物种类繁多,有植物1200余种,有国家保护动物31种,冬季至四姑娘山可以进行攀冰,是此处的特色。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雪山风景范文

1、每年7、8两个月是四姑娘山的最佳旅行季节。这段时间满山鲜花盛开,繁花似锦,且可以下到沟中感受雪山之水的清凉。另外,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这段时间,四姑娘山的秋色非常迷人,但气温稍低,请做好保暖。

2、四姑娘山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全国十大登山名山。四姑娘山由四座绵延不断的山峰组成,从幺姑娘山(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中幺姑娘山海拔6250米,为四川省第二高峰。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因幺妹身材最为苗条,素有蜀山之后、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与“蜀山之王”贡嘎山遥遥相望。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由于区内地形高差悬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气候变化明显,从保护区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呈现出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垂直分布的气候带谱。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雪山风景范文

许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西眺成都远郊,看到屹立天际的大雪山雄姿,诗性大发,写下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西岭雪山现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市区不足一百公里。区内大雪山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秀美壮观。

西岭雪山风景区内,数十条大小山脉绵延起伏,数百座山峰傲然屹立,山上积雪终年不化,集险、秀、雄、奇于其中,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停车坐爱飞瀑晚

禁不住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诱惑,我们也决定去探寻一下这西南雪山之奇。

沿路车水马龙,甚是热闹。而进入旅游通道后,上山的路很缓,没有落差很大的坡度,蜿蜒的山道旁有许多小摊,多是卖山货的,有老腊肉、山里自产的茶叶、雪魔芋等。每每看看问问摸摸,样样都觉得亲切。

山体整个被浓密的植被覆盖着,看不到山的本色,树枝上浅浅地披了些雪,被傍晚的薄雾拥着,已然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偶尔有什么在树枝间跳动,大概是玩累了回家的喜鹊吧。

山路旁,一条小溪蜿蜒而上。为了更好地领略山色,我们让司机停车,徒步缓行上山。沿途树林渐密,在那原始森林的枝叶间,时隐时现的一挂挂飞瀑,像一条条素练,时大时小,时粗时细,从山顶飘忽而下。淡淡的阳光在那些飞瀑上映射出一弯弯彩虹,斑斓多彩。满目野花丛生、云杉挺拔,耳畔水声潺潺、百鸟啁啾,给人以生命的活力,纯洁的心境,圣洁的诗情,好一个胜似神仙的境界。

瀑布跌水声宛如悠扬的乐曲,溅起的滴滴水珠晶莹明亮,就像有只神奇的手抛撒下颗颗珍珠,挂在潭边的草梢上,让人可以随手撷在掌心,感受到它的清亮剔透。最大的一处瀑布名曰大飞水,其势磅礴,其声宏伟,二十多挂飞瀑组成了飞瀑的世界。

有些累了,便在这清凉幽静的仙境里,与友人在那山间溪畔的茶园休息,竹楼、竹椅、竹桌,两碗盖碗茶,真不想走了。但无限风光在险峰,休息片刻,我们还是朝那通往山顶的缆车站奔去。

“三快两慢”一索道

山路继续迂回盘旋而上,但不算太过陡峭,一路无惊无险便顺利地来到了西岭雪山的山门处:西岭交通索道。

停好车,立感寒气袭人,便租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因为山势较险,旅游车一律不准上山,只能到索道处,买了门票,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交通索道每个客舱可容纳8人,4个客舱一组,我们一行刚好坐满四个客舱,于是开始向雪山进发。

坐在缆车上,沿途的风景让人陶醉。西岭雪山从山脚到山顶都是原始森林,从下而上可见不同季节的景色和不同纬度的植被,处处风景如画。

缆车徐徐向上攀升,我的心随着缆车腾空而起,山势由平缓渐趋陡峭,沟壑纵横,层层叠叠的青翠将山装扮得仙女般妖娆。从观景窗望下去,那一片郁郁葱葱的乔灌木很是养眼,远处还有一条弯弯扭扭的公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很是险峻。

缆车不紧不慢地上升,过了一道岭又越过另一道岭。山叠山,绿叠绿,无穷无尽,抬头仍是望不到顶,缭绕的云雾在山间回旋,前面的缆车不一会儿就破雾而去,不见了踪影。闭上眼,万籁俱寂。心,平静如水。

西岭交通索道有个特点是“三快两慢”。两慢是指索道在行进途中会有两次停顿,那是在客运站上下乘客,三快就是指慢过两次后就行进较快了。要是朋友事先不告知我们这个情况,估计在索道慢下来的时候大家都要恐慌一阵:是不是遇到传说中的索道停电了……

云海之上

下了缆车后的我们,格外兴奋,沿着山路奔跑起来,但没跑几步便停了下来,呼吸急促,直喘粗气。朋友说,这里已是三千六百多米的海拔,不能剧烈跑动,于是,放慢脚步,调整呼吸,还好不一会儿便适应下来。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日月坪,这里因常见日月同辉而得名。极目远眺,群山银装素裹,几朵棉絮般的白云从雪峰上掠过,使天空显得格外宽广。山窝里几缕淡淡的雪雾缓缓升腾,在半山腰萦绕飘荡,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仙女的脖子上。再往近处俯瞰,只见那干枯的树枝上,雪花落势千姿百态,有的像团棉球,有的像毛茸茸、亮晶晶的花朵。我深深地吸了口雪山里清爽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浑身是说不出的轻松、畅快……

十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呼应观景台。朋友喊道:“看到雪峰了!”我赶忙转过头来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方山头的后面露出一角雪峰来,我着实被惊了一下,那一角雪峰在阳光和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晶莹透亮,我实在不知用什么词才能形容它的壮丽。云海之上的雪山气势磅礴,银光灿烂,犹如一条银色天龙横亘天际。这条巨龙,时而兴云吐雾,激起白浪翻卷,而它隐身于浓浓的云雾之中,不留一点踪迹;时而浮现出夺目的身影,反射着太阳的万道霞光,令人怦然心动,忘乎所以。我突然觉得,面对蓝天白云下的大雪山时,心灵被洗涤了,一切烦恼皆无。

兴奋不已的我跑上高高的观景台,站在护栏边,眼前云海茫茫,仿佛此刻我如仙人已腾云驾雾,风拂衣舞,飞了起来!云海不断变幻、翻腾,远处高耸的雪山如飘渺的仙岛,令人神往!

阴阳界

在朋友的催促下,我依依不舍离开观景台,向雪山的另一个神秘之地――阴阳界进发。一路上朋友吟着杜甫的诗,而诗中的西岭就在眼前。西岭雪山正是因杜甫的诗句而得名,身临其境,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意境!此时巍峨的雪山更加瑰丽,云雾中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快来看!快来看!佛光!”游客们欢呼起来,跻身过去,峡谷中一道圆形七彩佛光熠熠生辉!大家纷纷挥舞起来,佛光中便呈现出挥舞的臂膀。

我们继续向高处走去,经过名曰杜鹃林的一座山峰,来到一处叫阴阳界的山脊。资料上介绍说:阴阳界是西岭雪山一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一奇景,“阴阳界是白沙岗上一个大垭口,它既是分水岭,又是不同气候的分界线,西部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东部为盆地气候,温暖湿润。”这两种不同的气流在白沙岗上相遇,形成了奇特的气象:一边是晴空万里,湛湛蓝天;一边是云蒸雾涌,朦胧世界。“阴阳”两界分明,“南阳北阴”酷似阴阳太极的图,故名为“阴阳界”,变化无常,世所罕见。

第8篇:雪山风景范文

深秋的一天,金黄色的阳光挥洒在西域的大地上,到处都是金灿灿、黄澄澄的一片。薄薄淡淡的晨雾,像缓缓流动的乳白色的细沙,飘飘摇摇,晃来晃去,轻轻柔柔地,弥漫在空旷广漠的戈壁滩上,弥漫在路边成片、成排的白桦林上。我随着赴西北考察的代表团,在导游小姐小刘的带领下,登上了驰往天池的汽车。汽车经过近二个小时的跋涉,终于抵达了天山的山脚,我们在景区门口换乘区间车,谈笑风生地向着天山顶进发。汽车在傍山公路盘旋而上,迂回曲折,拐了一道又一道的弯,一片片排沓而来的塔松逼目而来,黑绿绿的,满是生机,接绿叠翠。盘山公路显得很窄,也越来越陡了。路边怪石嶙峋,危岩峥嵘,象一个个呲牙咧嘴的山神,静静地守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时而断崖绝壁,崚峰突兀;时而幽林深涧,水声潺潺,令人应接不暇,心旷神怡。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继续爬着,向着天山山顶蜿蜒而上。突然间,在树木掩映下的一方空间,透露出了一个小池塘,小刘透过玻璃窗指着那儿,绕有兴味地向我们介绍说,那就是小天池。驾车的司机有意放慢了速度,我的双眼,被那美丽的小天池牵引住了。你看,那碧绿的水和四周翠绿的塔松相映成章,浑然一体,真的别具一番韵致。这时候,我在心里暗暗称奇,如此的小天池,居然出落得如此之美,想必那山顶上的大天池,更是痴狂迷离、更是柔媚可人吧。

果如其然,汽车越往高处走,景色越来越秀丽了。当车子爬上了最后一个小山坡,便来到了一个停车场。同行的代表团,又在导游小刘的指引下,乘上了开往天池的电瓶车。电瓶车似乎也懂得了我们这一行人的心意,鼓足干劲地、尽力地卖弄着他的看家本领,满载着我们继续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向着天池挺进。轰隆隆的马达声响,更为静谧的天山增添了几份神秘的色彩。

车至山顶,雪山、天池便很快映入眼帘。和煦的阳光,绽放了所有的绚丽和妩媚,轻轻地抚摸着天山的整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柔和而富有激情。碧蓝的天空背景下,漂浮着千姿百态的朵朵白云,仿佛伸手可及。山风扇着翅膀从坡上拂拂而来,轻轻地摇曳着山坡上的枝枝叶叶,若隐若现的“沙沙沙”作响阵阵传来……我忽然感到,呈现在我眼前的,那不是别的,而是一幅画,一首诗,更是一段无以伦比的美妙乐章。我们下了车,沿着一条平坦的水泥大道,向着天池的方向迅步而去。

第9篇:雪山风景范文

特纳从崇高之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并赋予画面以表现力。他的这一样式的最初试验是许多早在1797年的水彩画。特纳画于1797年的水彩画《独拱桥》(One-Arched Bridge),表现出了自然真实效果和表现性因素的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纯粹的如画风格。《独拱桥》或许是从《连东尼修道院》的如画风格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相比《连东尼修道院》,《独拱桥》画面显得更为整体,不再为了区分前后景而区分前后景,画面各个部分之间不再仅仅是并置在一起,明暗法和空间效果使画面各部分在情绪上彼此关联。即使在《连东尼修道院》这样已经加入动感元素的如画风景中,人工化的痕迹依然很重,这依然是经由古典大师的理念改造过的风景,其画面中的戏剧冲突依然只是局限在画面本身,而没有直接影响观画者。

1797年的另一件水彩作品《山间溪流》(A Mountain Stream)是特纳从其英国北部风景草图中发展而来的,崇高特质在画面中得到了更为清晰地阐明,使我们更能清晰地了解特纳的意图。特纳在画面里忽略了地面,画面里同样也看不到如画风景中整齐的空间分割。特纳没有呈现前景,而是直接在后景前设置了一块黑暗又雄伟的巨大空间。它使观众参与进画面,并直接同大山的中景对话。空间扮演了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并不仅仅是盛放风景元素的一个容器,而是向外延伸,在观众和风景之间建立了积极的联系。同时,特纳的笔法更趋表现,这不同早年《牛津耶稣教堂的汤姆塔楼》

(1792)、《廷特恩修道院》(1794)画面中那种小心翼翼断裂的笔法,这是“如画”的笔法,而《山间溪流》则充满了浪漫的激情。

在接下来的1799至1800年中,特纳绘画的崇高风格发展得更为充分了,并在特纳1802年大陆之行研习古典大师和观察阿尔卑斯山风景之后达到顶点。特纳在他的色调里引入了一种新的延展性和自由度,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效果。空间经由光影的相互渗透不仅使画面更具表现力,而且达到了一种外观上更接近自然崇高特质的创造力。这种风格是得自古典大师作品和探索自然特质的双重成果。

相对如画风格的风景来说,崇高类型的风景与前者具有相似性,但区别同样显著:

①如画风格的风景前景往往是昏暗的,中景是明亮的,在观众和风景之间提供了一种视觉障碍。而对于崇高风景来说,前景一般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是隔断性的),观众的视觉没有阻拦地直接进入画面,直接面对险峻、宏伟的中景,观众在观看时由被动的旁观者转变成为时时刻刻被威胁到的参与者。

②早期如画风景大都呈现人物,带有游园性质的故事情节。崇高风景中人物则很少出现,这样观众就由旁观者角色转变为参与者,它不再旁观别人,它本身就是风景中的人物,观众自己被带进了与风景的陌生的新关系之中;这种人物和自然对象之间面对面的关系,伯克已经在他关于崇高的讨论中暗示了,同时也暗示构成崇高的成分似乎与古典信条意见相左 。

③如画风景一般具有明确的空间分割,局部与局部之间是静态关系、并置关系。崇高风景则具有运动和改变的倾向性,并在此基础上取得平衡。形状的圆滑和突兀,色彩的冷暖对比,光影的明暗变化,自然中所有这些相反因素聚合在一起,并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光不仅仅是光本身,光是蕴含在其他许多事物中的活跃元素。

从世纪之交,特纳开始逐渐远离了如画风格,带修辞色彩的如画惯例遭到挑战并被遗弃了,拓宽拓深的自然效果和情感内容成为特纳的目标。在特纳的主题绘画中,趋向崇高的倾向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这在1800年之后逐渐鲜明起来。1801年的风景画《吉车恩城堡》

(Kilchurn Castle)就是这种风格的概括,从这幅画的素描稿中,尤其是他对大山的处理可以看出来,特纳远离了早期断裂和崎岖的轮廓,接近更为简洁的大块面,提升风景场面的壮丽。画面中的建筑已经简化成一小块明亮的色块。对于此时的特纳来说,绘画的关键是表达风景、建筑和情感的融为一体。特纳不再描绘他继承自地景画的如画式的哥特废墟,当他抛弃了这种主题素材及其相应的表现准则时,他也放弃了至高无上的如画方式,那种特纳从赫恩(Hearne)、韦尔森的绘画中学来的断裂画法。特纳已经准备开始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来看待自然了。

特纳在访问卢浮宫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阿尔卑斯山的考察。阿尔卑斯山风景脱胎于此前的作品,是关于崇高风格试验的具体化。但是更为激荡人心,因为这些作品不再暗示观众和风景之间的关系,而是直接规定了它。这些风景,比如《圣戈萨特山之路》(Passage of Mount St. Gothard)。在这幅作品面前,观众能直接感受到前景被抽离的令人眩晕的恐惧,画面中没有垂直线和水平线,所有的线条都是倾斜地挤靠在一起,更使人丧失了方位的判断力。昏暗的雾霭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激情。特纳是否读过伯克1757年的著作《关于优美与崇高观念源起的哲学调查》(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伯克的论述受到旅行者推崇的事实,吉尔平和普莱斯都是针对伯克对“优美”和“崇高”的论述进而区分出如画理论的事实说明,在这样的宽泛背景下,特纳对其中的主要理念一定非常熟悉。在这幅《圣戈萨特山之路》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孤独、沉寂、昏暗、庄严” 的大山所具有的巨大威慑力,如画风景中所包含的统一的空间、确定的准则和自足完满的情境均被打破了。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