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遵义会址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历史遗迹,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人们在饱览红色文化的同时,因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导致会址一些重要设施及历史文化资料面临威胁。游客在会址内的不良环境行为,给会址景区旅游资源造成损坏,景区环境遭受破坏。游客的不良环境行为使景区环境管理的难度加大,会址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

环境行为的含义

环境行为有广义环境行为和狭义环境行为之分。广义的环境行为是指能够影响生态环境品质或者环境的行为。它可以是积极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如废弃物分级投放等,也称为积极的环境行为或者良性环境行为;也可以是负面的行为,如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等,也称为不当环境行为或者不良环境行为。

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对于环境行为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就开始了。“态度影响行为”的心理学认知在业内已经形成普遍的认识。Ajzen 提出了经典的计划行为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TPB 预测若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愈积极、所感受到周遭的规范压力愈大、对该行为所感知到的控制越多,则个人采取该行为的意图便愈强。Hines、Hungerford 和Tomera提出了一个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式。根据Hines 的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游客环境行为的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行为意向和情境因素。个人的行为意向包括环境行动能力、环境问题知识和游客的个性变量。如经济条件、社会压力等都属于情境因素。

遵义会址游客的环境行为特征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遵义红色旅游者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总计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05份,问卷回收率为93.2%,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收回问卷有效率为90.2%。为了方便统计分析,问卷答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

针对游客环境行为涉及的题项总共20项。遵义会址游客的环境行为特征具有以下特征:①不当环境行为:游览时曾经抄小路走近道3.21;在景区乱扔过垃圾3.15;曾在树干或匾牌上图画留名等3.16;游玩累了会坐在草地上休息2.94;旅游时会用手去触摸文物2.35。平均分值2.97,得分比较低,说明游客不良环境行为比较严重,景区需要加强环境的管理。②环境行为管理的认知:旅游时会主动配合景区注意事项3.36;我不猎捕、不采摘野生植物,因为那是犯法的3.21;旅游时详细阅读解说牌3.68;我乐意参与景区的解说活动3.26;如果没有景区的行为规范,我会在草地上休息3.61。平均分值3.56,得分较高,说明游客比较认同景区的环境管理,通过对游客环境行为的管理可以改正其不当行为。③良性环境行为:我会捐款给景区管理部门进行环境保护2.26;旅途中我会主动将垃圾分类装入垃圾桶3.35;对于管理较差的景区我会以实际行动呼吁管理者重视环境问题2.91;我会劝导或者制止他人别乱丢垃圾2.83;我会劝导他人不要践踏草地2.65;我会检举旅游中发现的环境破坏行为2.70。平均得分2.75,得分不高,说明游客对良性的环境行为认知度不高。

提升游客环境行为的对策

针对游客的环境行为管理的措施往往被景区管理者忽视,这是景区环境遭受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提升红色旅游者环境行为的具体措施有:

(一)加强景区的日常环境管理

一个景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的日常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对象不仅是游客,还包括当地居民、商贩、导游及景区的内部员工。环境管理的目的是防范和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

1、完善景区环境管理的制度

遵义会址景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红色旅游者的环境行为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专项措施。如针对游客不爱护公物的特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指导下,专门制定损坏文物的严厉处罚措施。同时,景区应尽量利用好现有的法规来约束游客的不良环境行为,如损害景区内公共设施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标准进行处罚。还应结合现实的不良环境行为,对先行的管理制度缺遗补漏,完善约束游客不良环境行为的规章制度

2、严格和公正执法

严格执法不光是指严格的按章执法,也包含执法公平。执法不公和执法随意,会使制度的权威性下降。如执法者不分青红皂白对违章游客进行处罚,只会招致游客的反感,甚至暗地里的报复性破坏行为。景区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用于规范游客及其他所有人的环境行为。景区还需制定专门的执法程序手册,用于指导执法人员具体的执法操作,执法人员需严格按执法程序进行执法,执法时讲究对策和方法,处罚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二)加强游客的环境教育

单纯用规章条例来约束游客,会使民众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当环境行为多数源于游客缺乏正确的环境知识,因此,景区对于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处以重罚。

游客的环境教育是个社会性的问题。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知识宣传,可以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资讯和网络等媒介,传播环境公德和环境知识。在旅游目的地景区入口附近,景区门票、门票站、景点宣传手册、游步道路牌等醒目处,均可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

(三)建立环境解说系统

环境解说是景区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环境解说具有直观性、参与性、生动性的特点,这是其他的环境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环境解说是一种新的寓教于乐的环境教育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景区应该重视环境解说系统的重要教育功能,完善解说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种解说媒介,处处体现环保节约。

第2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涉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认真检查各有关单位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建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台账及信息档案,督促企业整治环境污染隐患,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防止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全县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整治对象

(一)重点区域

1、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镇项目集中区;

2、环境敏感区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沿河、沿海区域;

3、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区域:经济开发区、车王镇五营项目集中区;

4、其他项目集中区域:经济园区、各乡镇(街道)项目集中区。

(二)重点范围

1、重点园区: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域,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区域;

2、重点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铬盐行业企业,多晶硅行业企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企业,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涉重金属企业,船舶修造企业,医疗卫生单位。

三、整治内容

(一)化学品环境管理整治内容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一律责令停止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无针对化学品特性或特征化学污染物要求、无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或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责成建设单位限期补做或补充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核;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重点核实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正式生产的,一律停止生产。

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针对特征污染物开展监督性监测,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依法处罚,限期治理;对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限期改正,依法处罚;对未按期落实整改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隐患整治情况。历次排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整治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执行情况、环境应急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未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的,责令限期改正,督促企业结合自身危险化学品特点,查清环境风险源,完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4、废弃危险化学品执行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定情况。对贮存不规范的,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申领填写联单的、未按规定运行联单的、未按规定期限向环保部门报送联单的、未在规定存档期限保管联单的以及拒绝联单检查的,依法给予处罚。禁止将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包装物作为一般废物处置。

5、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集中区环境保护情况。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集中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园区内的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情况,园区内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污泥处置情况。对未做规划环评的,按照有关规定,限期补做规划环评,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6、环境敏感区域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立即予以取缔,拆除生产设备及已设置的排污口,清除原料及产品;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予以关闭。

7、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施信息公开情况。今年10月底前,各危险化学品产生、运输和经营企业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的生产工艺、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环境应急措施以及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和物质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按照环保部《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标准要求,每年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

(二)危险废物整治内容

1、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1)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信息公开落实情况。如实向环保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申报登记年报表和季报表齐全。完善危险废物信息公开,各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和经营企业将企业名称、地址,以及产能、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和危险废物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及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于今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同时,危险废物重点企业每年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公布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和处置等情况。

(2)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及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情况。按年度制定管理计划,内容包括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办法以及按月(季、年)转移(频次)计划。规范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如实记录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管理计划和管理台帐及时报环保部门备案。管理计划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应及时变更申报。

(3)危险废物贮存及场所建设情况。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将冲洗废水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场所应当设置警示标志。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完好无损且标识明确。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且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如过道等)。贮存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

(4)危险废物现场环境管理情况。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产生量及去向并在车间、贮存(库房)场所等显著位置悬挂。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制度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标语等在厂区显著位置悬挂。

(5)危险废物处置及转移联单执行情况。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或者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利用自有设施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的,要说明利用的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情况;委托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签订委托处置合同,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依法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每批次转移联单保存齐全。

(6)危险废物标识情况。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示标签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7)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及演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绘制地形示意图,标明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道路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的位置并在场区显著位置张贴。定期组织实施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8)企业职工业务培训情况。定期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业务培训,保证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物收集、运送、暂存、利用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等各项要求;掌握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二次,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实际自编)、讲课记录、影像资料等保留齐全。

2、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废物排查

重点对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以及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进行排查,重点检查危险废物产生的工艺流程、产生环节、物料平衡、排污申报登记数量、处置合同、台帐、发票、档案等,全面掌握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

(1)铬盐行业:

①现有铬盐生产企业年后产生铬渣治理情况。年以来历年铬渣的产生量、处置量、现有堆存量,在年年底前是否完成全部处置任务;

②铬渣贮存、处置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情况。铬渣堆存方式及堆存场所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铬渣处置方式是否符合《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包括对铬渣解毒效果的监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处置的,是否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③铬盐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新建铬盐生产项目情况,包括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是否包含铬渣处置方案;是否配套建设铬渣处置设施;技术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2)多晶硅行业:

①产生四氯化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四氯化硅产生量、贮存量、自行利用处置量和转移量;是否建有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利用处置的,是否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利用处置单位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

②利用四氯化硅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接收四氯化硅的来源,接收量、贮存量及利用量,是否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否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③年新建企业是否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要求;

④多晶硅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3)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行企业:

①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危险废物;所接收危险废物是否非法转移;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达标情况。

②处置选矿、冶炼、电镀、电路板生产企业灰渣、污泥和废液的涉重金属排放企业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

(4)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重点检查列入名录(包括临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以及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在拆解利用过程中其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主要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拆解后的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处置量以及最终处置去向;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是否如实申报接收和拆解处理数量,是否存在骗取国家资金补贴行为。

(5)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重点检查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单位建立污泥管理台账情况,是否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是否定期向环保、住建部门报告污泥处置情况;工业污水比例较高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否开展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检查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转移量,污泥接收处置单位处置量及最终去向,是否存在擅自堆放、随意丢弃、倾倒、直接排放等违法行为。

四、整治标准

按照方案确定的整治内容,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开展自查,针对问题集中整改,确保达到“八个一”的标准要求。

(一)一套管理台账。建立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产生、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

(二)一套管理制度。建立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制度、环境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制度等,并在厂区显著位置悬挂。严格落实标识制度、管理计划制度、源头分类制度、贮存和处置利用设施管理制度、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日常环境监测制度、危险废物季报制度等。

(三)一处贮存场所。建设规范的危险废物和化学品集中贮存场所,做到防渗、防淋、防泄漏,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在贮存场所显要位置及盛装容器和包装物上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所设标志要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要求。

(四)一处信息公开栏。在各单位厂区大门口设置一处统一规格的信息公开栏,公布本单位的生产工艺、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环境应急措施以及企业、园区、有关部门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公开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和物质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

(五)一套标识标志。在污染防治设施各构筑物及排污口、固体废物贮存(产生、处置)场所等设置样式统一、内容完整的标志牌,标明构筑物名称、规格、作用、处理效果等。

(六)一套档案资料。集中建立企业环评及环保验收、环境应急预案及演练、企业信息公开、管理台帐、职工业务培训,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处置及转移联单等档案资料,做到资料齐全、格式统一、规范完善。

(七)一套宣传标语。在厂区显著位置粉刷有关加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永久性宣传标语和警示标语。

(八)一套现场展板。在厂区显要位置设立企业环保工作展板,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污染治理设施以及危险废物或化学品管理工作等。在贮存场所设立危险废物、化学品生产处置情况展板,标明生产工艺流程、产生环节、产生量和去向等。

五、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0月25日—10月31日):制定《县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范围内涉重金属、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行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全县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数量,建立单位名录。

(二)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阶段(年11月1日—11月20日):各有关单位对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紧整改。环保部门组织开展集中检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园区管委会协调配合,对有关企业进行逐家排查,认真填写《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保执法检查表》、《县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集中区环保执法检查表》和《县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环保执法检查表》,督促企业限期进行整改,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建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档案,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产量、用量和危险废物的类别、产生量、利用量及处置量。

(三)总结上报阶段(年11月21日—11月30日):按时完成《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系统》中有关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相关信息的填报,对全县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完成检查工作报告并报县政府。做好迎接上级环保部门的督查检查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靠上具体抓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检查和整改工作。各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做到统一部署、全面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环保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检查并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二)深入开展排查,全面摸清底数。结合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登记、环保专项行动和日常环境监管情况,重点加大化学品生产企业、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涉重金属企业排查力度。要逐一核查,不留盲点,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建立档案,做到一厂一档。对发现的问题和疑点,要彻查到底,限期整改到位,督促铬盐生产企业按要求加快铬渣处置进度,没有四氯化硅经营许可证的限期办证。发现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报告县政府和环保部门。排查要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检查、审核等各个环节都要签字确认。认真梳理涉及危险化学品、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危险废物污染纠纷和投诉举报、案件。加大投诉和案件的查办、督办力度,及时公布调查、查处和调解结果,积极稳妥化解污染纠纷。

(三)完善工作程序,保证检查质量。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范围,坚持企业自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扎实做好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传递,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报告。强化质量控制,落实检查工作质量责任制,加大监督审核力度,确保填报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3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到院后发生的感染,患者本身无感染或无潜伏期感染。医院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本身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住院费用,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患者残疾或者发生死亡。手术室是院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疾病的场所,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最重要科室,一个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直接影响医院社会效益及患者的预后[1]。为了加强手术室感染的管理与预防控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降低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率。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实施到工作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术后愈后的重要保障,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

1手术室感染因素

1.1环境因素手术室空气消毒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手术间的物体表面未及时定期消毒,手术室内空气为消毒,手术间内的人员的流动过大、手术台接台时消毒未完善,手术次数过多,手术结束时回收废物品时护理人员为注意,将污染物品再次暴露或将其他物品污染,可使手术室内的细菌总数上升,对下位手术的患者产生污染的机率增大。甚至出现清洁区及无菌区分区标志明,在进行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时未严格隔离。

1.2物品管理因素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清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由于各种一次性手术用品以及器械和敷料为进行严格消毒或者出现质量不合格等均会导致手术感染的发生,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未及时清除器械上残留的污物或者血迹等,以上物品和操作均使院内感染无形的增高。甚至出现未消毒的器械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将会引起严重后果[2]。

1.3人员自身因素由于学习,进修的人员较多,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增加,工作人员自身的感染意识和无菌观念不同,有些人员甚至对无菌观念不了解、违反科室的规章制度。由于实习进修的人员未经岗前培训,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或离手术台距离过近,均可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2护理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首先要做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根据我院的院感染科室的规章制度,并由感染科室的人员定期到手术室进行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感染检测与感染评估,对潜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手术室主任、护士长汇报,并详细分析讨论,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终止感染的发生可能性。科室内专门派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消毒隔离制度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对手术室的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发现有关感染的因素及问题应向领导汇报,采取有效地纠正的护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

2.2环境管理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合理的应分为感染间、洁净间和污染间,洁净间放在污染手术前做。具有感染性的手术必须在指定的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常规处理将房间内一切物品处理妥当。②严格手术室消毒管理: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必须严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常规空气消毒两次。在每台手术结束和两台手术接台间期必须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仪室内消毒30min,此时减少人员流动。③手术室微生物的监测结果:对每一项物品、器械和环境监测指标的详细评估,如果出现监测指标超标的现象,应汇报科室领导及感染科室,给予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查找超标的原因,总结经验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有效的处理,使微生物的菌落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分析可能诱发感染的各种因素,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进行相关诱发感染的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发生的感染机率,消除和降低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无形中使手术成功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科室内建立关于消毒隔离的各项制度,每个人严格执行,并建立详细的消毒登记本。感染科室随机抽样,每月对手术室和无菌物品贮存间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手术前刷手、消毒液等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结果必须在合格以内。

2.3加强手术室内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学习院内派专门感染科的人员定期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加强感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对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和重要性进行告知,可以那一些真实的有关院内感染的严重病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将会为患者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慎独修养的行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的警惕性,严格执行手术室内规章制度及手术室对的感染内容。对于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进行限制人数,严格执行感染制度穿工作服、戴口罩以及帽子等,针对手术室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根据感染科的手消毒流程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人员必须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观念以及无菌意识要强,对于污染及怀疑污染的物品及器械不能再次使用。

2.4手术的物品管理在手术室内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期进行查对有效期、灭菌日期和包装是否完好等,如有疑义的应及时进行处理。针对手术后的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手术器械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对不能使用高压灭菌的物品,采取低温等离子进行灭菌,使用前注意观察无菌包的有效期、潮湿、破损现象。

3总结

手术室应严格制定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都应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手术质量。经过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人员培训、操作流程的规范、加强物品管理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控制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一、现阶段工商管理工作的内容

工商管理对于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商管理与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支持,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对市场经营主体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关于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

1.制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

工商管理注重利用行政、法律方式保证市场经济能够稳定运行,在制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注重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并能够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角度出发,保证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主要从企业监督、依法登记、注册管理等方面,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主要从企业发展情况入手,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监督,切实保证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并且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登记角度,则注重对企业的规模、经营情况进行考虑,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凭证,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注册及经营方面,则是加强对企业依法经营的有效监督,能够保证通过有效地管理,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国家税收需要。

2.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增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侵权问题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不利环境的制约。工商管理注重维护市场主体权益,能够利用法律文件,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侵犯商标权犯罪行为的查处,可以更好地保证经营者的权利。同时,合法权益的维护,也能够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指导,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3.有效执法

执法权是工商管理部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依仗,也是保证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或是商户,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对正规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扰乱了市场发展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这样一来,工商管理通过有效执法,能够对破坏市场秩序、稳定、滥用市场支配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维护市场环境,能够对市场主体利益进行较好的维护。有效执法,也是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工商管理的基本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应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工商管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目标

工商管理在应用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经济建设和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工商管理注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把握,并且能够坚持党的方针和路线,对企业发展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事市场经营行为。工商管理坚持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注重构建完善的市场发展环境,能够带动企业在这一环境中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2.系统化特点

工商管理的系统化特征,是工商管理发挥管理作用的关键。在对企业进行管理过程中,工商管理注重站在系统角度,能够对企业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从而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处于一个标准化的监督环境下。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市场进行更好地调控,并对资源进行统一分配,从而切实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应用,注重立足于管理的整体,统筹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实现统筹兼顾的管理目标。

3.程序化特点

所谓的程序化特点,注重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流程进行把握,从而切实保证管理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果。工商管理的程序化特点,注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按照流程办事,从而保证相关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程序化管理特点,使得工商管理具有鲜明的程序性,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性和可靠性。

三、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分析

企业转型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通过转型,能够更好地提升其生产效率,完善生产结构,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工商管理的政策进行把握,并且能够基于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调整转型结构,实现长足进步和发展的目标。关于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企业纷纷加快了转型发展不发,在生产和经营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对转型期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样一来,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从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现代化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会导致一些企业进入不良的市场环境,导致其利益受损。工商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改善,以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工商管理通过利用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打击,可以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企业在转型期过程中,能够免除后顾之忧,通过对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对能源资源的有效节约,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从而获取发展。市场竞争环境的净化,降低了非法操作和不正当行为对企业转型的危害,从而规范了市场发展秩序,能够净化市场环境,使企业树立守法经营的观念。这样一来,企业转型后,其竞争实力会不断增强,从而更好地应对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对企业进行科学指导

低碳经济的出现、环保问题的突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过程中,企业势必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转型升级。在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被迫进行转型,导致其内部管理较为混乱,并且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因此,加强对转型企业的有效指导,成为工商管理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1)政策和制度对企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我国职能部门,其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样一来,通过管理政策和制度,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有效地指导,从而保证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实现转型目标。例如企业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管理、弹性管理培训工作,使企业对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解,从而制定有效地管理策略。

(2)强化企业合法经营意识

企业合法经营意识以及合法经营,直接关系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并且对企业长足发展和进步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利用工商管理相关政策,能够使制度、政策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当中,从而强化企业合法经营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势必会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从而使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3.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关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点:

第一,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管理中的应用,注重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角度出发,把握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从而对企业转型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一过程中,能够科学地指引企业进行转型发展,并为企业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使企业转型能够得到重要的指导。

第二,工商管理部门在对企业转型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并结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为我国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这样一来,可以使我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受到较大的风险,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三,在进行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能够对企业转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置,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更好地保障企业转型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工商管理与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第5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1 环境暗示

环境会通过视觉对人的身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明显的或隐蔽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暗示作用,它对人们的精神面貌、行为举止、心理健康等会存在长期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病区内有一块房门玻璃被人打碎,但又未得到及时修复,看到"破窗"的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因这些破碎的窗户会给他造成一种混乱无序、无规则可循、麻木不仁的心理感觉,从而诱导犯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使医疗秩序遭到破坏[2]。医院病区的环境管理要注意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积极创造安静、整洁、优雅、舒适的氛围。尽管"破窗效应"主要是从社会犯罪心理和行为上进行的思考,但其道理对于医院护士接待患者或家属的情况也同样成立。某种不良环境因素一旦出现,就会在心理上对人们产生相当程度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若不采取措施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难免会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甚至引发严重危机。杜绝环境上的"破窗效应", 及时做好危机管理。

2 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是指暗示者用间接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意图,诱导对方产生相应的心理或行为反应。护士是医院的"半壁江山",有临床经验的护士会在准确把握患者心理症状的情况下,促使患者产生自我暗示,其暗示自己心情特好,身体会很快健康,医生也能治愈自己的病。假如,护士在患者面前出言不慎,说"病情复杂或没有此药能治"等等,患者立刻神情沮丧,病重得连路也不会走了......这就是暗示,类似了"破窗"。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树立"患者至上"的观念,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对患者热心、耐心、细心,做到手勤、腿勤、眼勤、嘴勤,患者提出的疑问都能信心十足的给予解答。那么,患者就会在:"正常心态"下接爱和配合医生治疗并能很快康复。要杜绝说出一些使患者发生消极心态的语言,不利于病情。杜绝语言上"破窗效应"的发生。

3 药物器械暗示

对于无存在实质性病变的一些患者,将某些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一些常规药物的来源作用神秘化、扩大化,从而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使其解除思想包袱。如护士常常要配合医生,告诉患者维生素C是相关疾病的特效药,维生素B12是相关疾病的特效针,某某仪器是医院新配置的最先进的诊疗或治疗仪器等,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 行为暗示

医务工作者的仪表风度也是心理暗示的源泉之一,护士的仪表风度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特点和文化修养,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在与患者交往中保持和谐得体、朴素庄重的服饰打扮,有情有理、诙谐适中的文明语言,轻巧熟练、干净利落的行为举止,以及健康向上、胸有成竹的精神状态。积极的行为,能取得患者的信任。相反操作马虎、说话轻浮、双眉紧锁,都会让患者产生失望,怀疑的情绪。

5 经验暗示

"破窗"出现时应主动沟通 对存在有心因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可特意炫耀医生、护理经验,医生的治疗技术如何精湛,夸大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治疗这类疾病是轻而易举,耐心地给患者讲述成功病例,治疗经过和有关与他人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再加上必要的解释、说服都能起到很好的间接的暗示作用。而一些医院的虚假广告宣传,也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所有媒体广告普遍的不信任。因此要防范这类行业性"破窗效应",出现问题,直接面对主动沟通,事后认真总结经验,防止类同事情的再次发生。医院应从传播的角度、从超出医疗市场的范围来关注患者的利益,讲诚信,打造出医院特有的有信誉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在行业和全社会中树立和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

6 讨论

在医院管理上防微杜渐,杜绝"破窗效应"的发生。应坚持医院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不动摇,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对于触犯护理价值观的原则性问题绝不姑息、纵容,一定要"小题大做"般地去严肃处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思想原则上的小小过错,因其影响是根本性的,往往会在行为上造成严重后果[3]。在管理规章制度或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上,也要严谨、合理,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是一条生命。要有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性,防止有隙可乘,注意查漏补漏。执行时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开先例,确保规章制度的威严和约束力。此外,对于医院为创新而制定的新规则更应该严格执行,对于违规行为严加惩戒,若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必然会引人纷纷效仿,导致新规则形同虚设。作为医院文化器物层表现的外部环境、产品、设备等细节方面,也应体现出医院的理念、规则等文化特色和风貌,注意消除可能诱发人们对医院产生不良印象的"破窗",以树立和维持医院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国莉,孔孟琼,付婷,等. "破窗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 2011,31(6):324-325.

第6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施工;污染;环境;保护

我们在进入一个新工地前,针对工程施工期间面临的敏感环境问题、敏感点和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要做出具体的环保工作安排,使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文物。

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有关地方法规的要求,保护城市生态。

二、环保工作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由项目经理参加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核实、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明确施工范围内各施工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工人进场和人员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施工特点,围绕敏感点,制定的噪声、振动控制方案;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方案;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保护城市绿化的具体工作内容;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施工范围内已有的列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名称和具体的保护措施等。

2.施工阶段

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设计方案和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将环保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时调整环保工作内容,保证工作质量。每周对环保工作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包括:

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保工作计划;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和纠纷处理等。

指定专人负责应急计划的执行,每季度进行一次应急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状态时,要积极处理并及时通知业主。

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制订减少和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报送业主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施工噪声、振动、废气物等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重大环境因素主要为:施工噪声、振动的环境影响,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废水、扬尘和固定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1.噪声

噪声超标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降声措施。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作方法。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超标严重的施工场地安设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自备发电机做隔声处理,有电力供应时不许使用自备发电机。

2.城市生态

控制措施: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法规执行。砍伐或拆移树木要报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古树名木按要求进行特殊保护。严格执行某市对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规定。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以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为原则。施工筹划选用减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在施工场地周围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3.水污染

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400mg/L;废水排水自然水体,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150mg/L。根据排水网的走向和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在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4.大气污染

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保持湿度。

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室外多人群活动的时段)。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车辆出场冲洗车轮,减少车辆携土。拆除构筑物时有防尘遮挡,在旱季适量洒水。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5.固体废弃物

工程弃碴、建筑废料污染控制措施,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制定废渣的处理、处置方案,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渣土,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土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各类垃圾及时清扫、清运,不随意倾倒,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生活垃圾污染源控制措施,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严禁垃圾乱倒、乱卸或用于回填。施工现场设垃圾站,各类生活垃圾按规定集中收集,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四、总结

建筑节能的关键是减少建筑运行能耗,随着建筑保温措施的加强、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建筑行业的能耗在不断减少,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建筑节能工作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应遵守建设程序,选择更加合理的工艺以及正确的管理方式,建设文明、节约、清洁、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叶忠文.环境意识在市政工程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年16期.

第7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竣工 环境保护 验收监测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内容有[1]: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情况;环评中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管理、运行状况及各项环保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全面调查,以及建设项目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方面污染物排放及达标情况;治理工程及其设施的处理效果;国家规定的10项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影响的监测分析评价等。

1充分重视现场监测前准备工作

在开展现场监测工作之前,技术人员应熟悉环评报告和批复要求,清楚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工艺流程、产污环节、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以及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等,并制定详细的现场勘察清单。这样,既可以防止现场勘察时的遗漏,也可以发现工程的实际建设与初步设计、环评、批复等要求不一致的地方,以便更好地编写验收监测方案。

2现场监测期间保证生产工况达到要求

为保证验收监测期间的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现场验收监测期间,企业的生产负荷必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水泥厂>80%)[2]。

对于污水处理设施而言,通常设计处理能力大于污水实际产生量。现场监测时应确定设施的处理量与设计量是否相吻合,是否符合工况要求,同时确认建设项目的运行负荷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之间的关系,保证监测结果客观有效。

对噪声进行测量时,监测人员要注意查看生产是否满负荷,主要声源是否全部运行,这样监测结果才具有代表性。

监测废气主要从设备运行负荷、产品产量负荷、原辅材料使用量等方面确定负荷,通过记录设备运行的电流、风机风量、设备压力、出口温度等来判断生产设备运行工况。

3实事求是进行建设项目概况调查

项目建设内容检查方面,包括:主体工程应建设及实际完成情况,划清验收工程的范围;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环保设施应建设及实际完成运行情况,包括监测孔、采样点、在线监测设施、监测仪器等;与主体工程配套其他“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等环保措施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工艺流程方面,现场查看从原、副材料到产品的全过程,检查生产运行记录、生产工况,从工艺、规模、产品等方面,检查与项目批复的设计要求是否相符。

污染物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方面,查看外排污水中是否有第一类污染物,是否按国家规定单独进行处理,对照环评报告及批复,查看各项污水处理设施;查看废气处理方式是否按环评报告及批复要求建设;检查固废处置情况,是否有“三防”措施等。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方面,调查厂界周围是否有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对照环评报告及批复是否要求搬迁、防护距离等,以确定监测点位。

生态调查方面,重点调查生态恢复、绿化、水保措施等。

4在浓度监测的同时重视总量指标监测

总量监测是验收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举措。环评报告及批复除要求建设项目执行相应标准以外,还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在竣工验收监测中,要注重流量和浓度的同步监测,报告中要计算排污总量,说明总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有“以新代老”要求的,同时对“以新代老”的情况进行监测,明确“以新代老”的落实情况,是否满足环评报告及批复。

5验收标准的选用

验收监测涉及环境质量评价的,按最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以考核环境敏感点的环境质量是否达标;验收监测涉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环评报告中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当国家颁布新的标准而旧标准废止时,应执行新的标准。

有的建设项目为综合性工程项目,涉及不同行业,污染物种类较多,污水混合后则由总排口排放,但各种污染物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标准,因此对监测结果的评价造成困难,也增加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上的难度。这种情况应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附录A的要求,对这种污水混合的排污口,应按权重计算排污口的混合排放浓度。

6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是验收监测关键的一环

验收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监测人员具有专业的环境监测知识,而且要对所监测企业的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环境工程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验收监测工作中,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编写出完整的验收报告。

同时在现场监测期间,强化人员的责任心,按技术规范进行采样,严格进行环境管理检查和工况核实,是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有效的根本。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只有通过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规范操作行为,核准生产工况,细致进行环境管理检查,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第8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感染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75-02

医院感染是一种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尽管患者在医院内时间较短暂,为此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增加医院感染控制的难度。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能力,并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将对2007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集的医院感染控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感染资料及护理管理等相关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全新护理管理,为检验控制效果,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未实施护理管理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对比。

1.2 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对所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推断,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010年1月――2013年1月实施全新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未实施护理管理的医院感染率,两个年度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1 护理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

3.1.1 消毒工作流于形式 是医院内患者最为集中的科室之一,室内空间有限,且患者数量大,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各项清洁与消毒工作难以按照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如,对空气消毒、消毒器滤过网未定期清理等,致使内细菌增多,而增加医院感染风险。

3.1.2 缺乏医院感染意识 护理工作比较沉重,护理人员长时间忙于护理,与此同时,医院及护理部门未能及时开展医院感染知识继续教育,而使护理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和防护意识,难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1.3 医疗器具消毒不规范 护理人员未能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对医疗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对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袖带、冰袋等使用率较高的医疗用具的消毒时间、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操作方法不到位,往往易造成交叉感染。

3.1.4 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 护理人员未能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要求,对处理的感染性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或封存袋口关闭不严、存放时间较长,均会增加医护人员和就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2]。

3.2 护理管理措施

3.2.1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由护理部组建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感染控制护士组成,将预防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到具体个人,做好消毒灭菌及日常监测工作,并联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监督机制,促进责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清洁卫生等规章制度,同时,制定赏罚机制,避免管理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化,保障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可顺利开展[3]。

3.2.2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根据医院感染不同时期及具体情况,对全体护理人员定期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根据医院感染质量标准,规范中各项护理操作,同时,对新分配到及实习的护士进行感染知识岗前培训,以此增强护士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及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另外,将业务骨干及护士长送往上级医疗单位进行学习或学术会议,不断更新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以此带动整体护理人员提高医院感染的控制能力,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管理规则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4]。

3.2.3 加强各环节院内感染控制 根据消毒隔离管理规章制度,合理分布内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无菌物品应按照灭菌日期的先后由专人进行存放与管理;加强对听诊器、温度计等外科诊疗用品及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灭菌合格率100%;根据医用废物管理规定,医疗垃圾妥善分类后,再收集集中处理,对有污染的医疗废物应专放,并贴好警示标贴,再运送到指定地点存放,避免有污染的医疗废物混放,而造成传染病扩散;加强环境管理,每日均进行空气消毒,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地,避免空气尘埃量超标,并可有效预防内细菌繁殖,为此要求室内的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不得多于200cfu/m2,非无菌物品的物体表面及护理人员手部的细菌菌落总数不得多于5cfu/m2;同时,加强每位护理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及个人防护,预防被污染锐器刺伤[5-6]。

3.2.4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管理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为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各项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工作,如检查科室内环境污染监测,各种消毒药浓度、剂量、使用情况的监测记录,无菌医疗设备的消毒合格率,清洁灭菌卫生等,并根据具体调查出的医院感染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由消毒隔离管理小组提出行之有效的干预管理方案,并定期检查干预管理的结果,直至完全合格。

4 小 结

在护理管理中,医院感染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感染控制中很多内容涉及到护理工作环节中,为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加强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按要求认真严格地执行各项无菌操作,以此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健康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7]。

本文研究中,结合医院的特点、实际情况,及医院感染的发病原因,经护理部组建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小组,参与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制定合理的预防目标,并在常规护理中,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感染工作[8]。

通过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以此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院内感染控制效果,并采用定期、抽查的方式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1月――2013年1月实施全新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未实施护理管理的医院感染率,两个年度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对预防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保障就诊患者健康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宁宁.护士长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8(5):158-160.

[2] 朱玲.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15):208-210.

[3] 张美红,施红花.护士长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2):147-149.

[4] 林冬梅.有关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外科护理管理的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2(03):230-232.

[5] 杨风萍,吴文.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9(10):109-111.

[6] 曾红萍.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7(1):152-154.

第9篇: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发展:科学定位奠定基础

“资金短缺、技术人员不足、办公场所紧张!”谈起环科院成立之初的情形,院长叶向东提到。作为新生的环境科研机构,环科院发展之初不仅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力量。

面对困难与挑战,环科院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用前瞻性的眼光、开拓性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五年来的默默耕耘,如今的环科院,环境规划、标准的编制,得到了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规划环评工作,已经在业界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污泥处理、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土壤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等工作,也均有不俗的表现。环科院业已成为广东省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

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环科院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研水平提升为导向、以咨询服务为保障,积极开展人才的内培外引,狠抓平台建设和内部管理,逐步建成了一支人才架构完备、学科覆盖全面、业务水平优良的技术队伍。目前,环科院共设有环境科研中心、低碳与生态研究中心、咨询研究中心、辐射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环科院公司等共10个机构。此外,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广东省环境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清洁生产促进中心、中英低碳合作研究中心、广东省区域大气质量科学研究中心等区域性环境技术服务平台均落户于环科院。

回首建院之初的艰难处境,如今环科院不仅机构健全,而且人才队伍建设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大气、生态、规划与政策、标准、环境咨询、环境工程等方向上的科技人才队伍更加全面,结构日趋合理。全院现有在职人员160人,其中正高级人才5名、副高级19名、各类中级22名,各类注册专业技术人员接近30人,全院博士以上学历人才16名,硕士48名,硕士及以上人才占全院人员比例达58.7 %,本科以上比例达93%。

现状:技术创新打开市场

国内首个面向城市群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治理计划――《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0-2012年)》;国内首个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珠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国内首批制定并实施的地方排放标准(广东省印刷、制鞋、家具、汽车行业VOC排放标准);“污泥深度脱水与干馏碳化集成技术”;制革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五年来,环科院立足于为广东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坚持以“科学研究为主体,技术服务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为突破口”为核心战略,在各个环境技术服务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高质高量地完成了众多环境科研项目,为广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科学依据。

五年来,环科院紧密围绕广东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广东环境保护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思考和研究,组织相关技术团队在规划引导、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等多个层面开展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并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比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当前环科院共承担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环保部公益项目或标准5项,广东省科技厅重大课题4项。

通过项目、课题研究,又进一步带动了环科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如今,环科院在区域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创新、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标准制定、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凸显。例如:2012年5月,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广东省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7)正式落户环科院,全面负责广东全省环境管理标准化的技术归口工作。2012年底,环科院通过公开竞聘,获得国家《印刷包装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项目,这标志着环科院在VOCs排放标准制定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环科院目前还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正在编制我国《电镀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我国电镀工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建立规范,这表明环科院在电镀工业上的污染防治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充分肯定。环科院的“污泥深度脱水与干馏碳化集成技术”,为日益突出的城市污泥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该技术已获得了广东省科学进步奖的一等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技术服务方面,环科院围绕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十二五”环保规划、珠三角环保一体化、全省污染减排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注重服务质量,加快服务进度,优化服务费用。目前,战略、规划环评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成绩斐然,环境工程研发战果频传……整体服务效能稳步提高,综合信誉不断提升。

展望:提升档次做出品牌

五年来,环科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不过,叶向东也坦言:“目前环科院人才队伍相对年轻化,科研上还缺乏领军人物。能力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与省内外一些老牌研究机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未来的环科院仍需继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苦练内功、提升档次、树立品牌。

在科研机制创新方面,为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环科院制定实施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自主设立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的方式,对具有市场前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项目,投入资金扶持发展。首期工作中,环科院共投入150万元支持了四个科技创新团队的科技项目,内容涵盖了规划环评、大气治理、土壤修复、污染损害评估等当前热点难点问题。

在人才管理方面,按照“公开选聘,择优录用;特需人才,特殊政策”的选才方针选拔人才,并设立专家委员会,对每个岗位的人才选拔严格把关。在人才使用方面,环科院则设立了一套人性化的方式,即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行高聘低聘等模式,只要工作能力过硬,即使没有很高的职称,也同样可以享受高待遇,这大大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研发动力。此外,环科院还积极打造员工成长平台,逐步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员工设立了各类专项培训基金,确保岗位技能培训,并积极推动人才“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技术骨干赴欧美及台湾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类考察交流近十余批次,港澳地区项目合作更加频繁,大大开拓了科技人员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