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情感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实施情感教学。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是架起教学内容与情感的桥梁。巧妙的导语设计,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名言、一个谜语、优美音乐、鲜艳画面,凭借教师的自身情感,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用情打动感染学生,使之得到真切的情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例如教《胡同文化》时,可以选择北京老胡同的照片,配歌曲《大碗茶》,产生历史沧桑感,拉近与文本情感上的距离,为课文学习作情感铺垫。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利用多媒体放映紫藤萝的图片和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对着画面发挥想象,直观感受宗璞笔下独特的紫藤萝,领悟作者情感,阅读主体--学生沉醉在和谐宁静的境界,身心获得欢愉的享受。
二、深入理解挖掘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
1.加强朗读吟咏
根据文章不同的风格,师生采用多种风格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有时高亢激越,有时沉缓悲伤,在节奏变化中体验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富有感情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语调、悦耳动听的声音,展示和延伸作品意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味文章不可言传的妙处,凭借朗读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加强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最后一次讲演》要由舒缓低沉平静地叙述,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到激动愤怒而咆哮,最后变得满腔自豪,这才符合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出师表》才能体味诸葛亮的用心良苦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感。
2.分析探究文本字词句篇
深刻领悟作者情感。语文教材课文包含着深刻的情感,要认真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接触课文,教师应对文本中重点语句反复揣摩详细解析,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感。高尔基的作品《海燕》一文中,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通过分析让学生准确感受到海燕这一形象,来体会和品味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感受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学生学习课文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真挚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有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热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三、挖掘深层内涵,巧妙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语文教材中反映的作者思想情感,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深刻理解,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可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
1.从文本出发
巧妙拓展延伸文学作品艺术的力量,可以愉悦读者,启迪读者,教导人们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品味生活,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挖掘教材深层内涵,理解文本情感,以情入理,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透过《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之情明白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让学生透过《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之情,领悟其热爱祖国语言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深刻领会作品情境,由情拓展迁移领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鉴赏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即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在这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教学课题不再是抽象的条文,而成为一种被学生热爱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课文朗读先声夺人
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第二,感受入手,渐入情境
语文课不同于鉴赏批评。有着自身的规律及要求。这就要求教者应善于扑捉信息,从感受入手,使学生直接入情入境。
第三,适时点拨,把握内涵
美的内涵丰富多彩。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好的课文不但有完美的形式,更有其内在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适时点拔,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
总之,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相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其次,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即以教材为主线,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使德育以情感为引导,智育以形象为先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钢琴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采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为学生发现音乐美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对学生还是钢琴教师而言,获取成功的过程不单单只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而却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模式。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对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而是一种师生之间共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探究其意义,发展审美的一个过程。通过对学生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逐步使学生形成了审美意识,使学生把音乐作品视作为了一种凝聚着美感的事物,并且能够用美学的角度来对音乐作品或者个人感受来进行分析与诠释,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就能力。
二、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选择不同音乐作品,加强情感教育为了使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不同种类且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作品,使其钢琴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种类音乐作品的感染与熏陶,增强感染力。对于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而言,其中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以及丰富的美感都会吸引着学生。而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上,教师也要合理选择,选取那些具有感召力、充满正能量的钢琴乐曲作用,通过各具特色音乐作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由于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注重对学生弹奏技巧的培养,因而在选择作品内容时,技巧性和技能性较强,却忽略了美感,使钢琴乐曲演奏显得枯燥、空洞,缺少了情感色彩。因而,在情感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具有深刻内容音乐作品的选取,比如《雨的印记》,通过对淅沥小雨的幻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比如《爱的协奏曲》,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真谛;比如《给母亲的信》,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赞美母爱的伟大;比如《我的祖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等等。通过选取这些不同风格特色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并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展现出音乐艺术的时代风采。
(二)分层面教学,深化情感教育情感藏于个人内心深处,并且变化过程较为复杂。因而,在钢琴教学的情感教育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展开不同层面的情感教学。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深入,促进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1、接受层面接受层面是音乐情感教育中的基础层面,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增强个人语言表达等措施,增强钢琴课的趣味性,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这个层面中,主要是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对钢琴的授课模式欣然接受,这也是学生学好钢琴音乐的基础条件。2、顺应层面在该层面上,是要使学生对教师的钢琴讲解内容和表达方式逐渐适应,并要逐步加深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喜爱程度,习惯于教师采用的情感教育模式。在教师刚刚采用情感教学模式的时候,学生们可能难以在第一时间接受,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是教师采取有效方式,尽快使学生融入到这种教学方式中,让学生尽快顺应这种教育模式[7]。3、肯定层面在肯定层面,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内心里能建立起学习钢琴及领悟与升华音乐情感的信念,并且能够对音乐作品保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做出个性化的评价,保持钢琴音乐的特色。在这个层面,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存在价值、情感等给予肯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钢琴音乐学习的情感会逐渐形成一系列的转变,因此,这个层面是情感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到钢琴的演奏技巧,而且还对钢琴音乐本身的价值和情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领悟。4、深入层面该层面是整个情感教育中最高的一个层面。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来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塑造。主要实现学生从对钢琴音乐的情感认识、对个人修养再到个人性格培养与塑造的转变。这也是钢琴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当然,要做好这个层面的情感教学,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要做好前三个层面的基础教育工作。
(三)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情感教育实践在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中,首要前提就是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兴趣,并能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与领悟。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丰富教学内容,使钢琴内容动起来。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类音乐设备,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在钢琴学习的同时能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就有效的丰富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多组织一些钢琴音乐活动,比如钢琴演奏比赛、音乐知识比拼大赛等,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增强情感体验,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情实感,适应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演奏中能够正确地表现出音乐的情感、意境、风格和特点。四、结束语情感是音乐创造中的灵魂,音乐中不能没有情感的存在。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内涵,进行感受与领悟,通过不同题材音乐作品的选取,寻找到音乐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使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的同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三、结语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师生交流合作活动的基础、动力和保证.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重视自身的情绪表达,培养起良好积极的情绪范围和情绪能量.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手段.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同学的共同经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生自有品性及人格的认可.例如,在接任七(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时,我认识了小霞.由于先天智力不行,加上后天不认真和单亲家庭,她很自卑,导致学习落后.同学们讥笑她,家长也责备她.开学后,我首先制止同学们对她的讥笑和瞧不起,动员大家给她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习与生活中的每一丝进步都及时进行肯定,不仅在同学面前正式鼓励,还及时向她的家长肯定她的成长,这种肯定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每次的善意眼神及行为中.由于老师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全班同学对她的尊重.她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有学习的兴趣,成绩也提高了,人也开朗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中,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种学习情绪的调动更是单纯的学习沟通无法带来的,只有良好情绪的共同感染才能引起.于是,教师的情绪便对学生的情绪起着尤其关键的影响与作用,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教学及学生的热忱、积极向上的教学情绪、真诚自然的教学态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积极轻松的氛围,继而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接纳授课内容.我会真诚对全体学生说:“老师的教学需要全体同学的支持和配合,老师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学好数学.我不期盼学生背负着从前一纸成绩的压力,更期待的是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和建立在良好心理基础上的奋斗意识.一切从现在开始,只要肯努力,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进步!”在执教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与动力暂时不突出的同学,课上在尊重为主的前提下关注这些学生的行为,更是及时肯定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平时对他们学习上的困难进行耐心辅导,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断给他们加油鼓劲,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我真切地意识到,在老师孜孜不倦的鼓励与肯定下,学生往往会形成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取得更多的进步.
二、以情引趣,创设新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习劲头足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活动,而且是一种充满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的交流沟通,不仅应饱含情感与尊重,更应在这样的基础上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将精神源头转化为实际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深度钻研是合理规划课堂内容的基础,在这一层面上将数学教材总结的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有更大兴趣.兴趣是通往一门新知识的钥匙,学生的兴趣能够深层影响其学习动力.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可以更多设立中等难度引导学生思考的范围,让其进行积极深入的思索,引起学生对新领域新知识的兴致.班里几个同学在抛硬币,教师可以提问:一个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有几种?两个呢?这样的引发学生思考的提问,能够逐步地引发学生的疑惑与求知的欲望,进而让学生在新课程的讲授中更加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参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接二连三的抛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将课程的讲授自然地深入进行,而学生也就在稍有间断的思考中不断获取新的书本知识.然后又问:三个硬币呢?学生带着疑问看多媒体计算机演示.精心安排与引导的课程环节,能够让学生一直处在被求知欲与好奇心包围的氛围之中,教师不仅将课本知识得以传授,更可以通过轻松有趣的沟通方式与学生建立情感深入交流,让全体学生都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通过多次这样的教学慢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的有益习惯.
三、以情促知,恰当地将知识潜移默化,能使学生兴奋,对正确理解和巩固知识有好处
赞可夫认为,少儿的情绪反应和其好奇、疑惑、思考、探索等行为是紧密相关的,并且会互相影响.也就是说愉悦、轻松、有成就感的学习过程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达到促进学习劲头的良性循环.然而,这样的良性循环并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达到的结果,授课的过程是漫长且需要耐心的,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不对优秀学生偏袒也不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另眼相看,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相比从前自己的进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的进步与潜力,在不断提升的自我认可度基础上,逐步用行动证明自身的努力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反馈练习的设计注重层次性,突出针对性:足量的基本练习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分为必做和选做等多种题型,这样就能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与求学动力,不会感觉到知识的信手拈来,让这部分学生迎难而上.二是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增强趣味性.巩固反馈阶段,有书面练习,口答练习,也有动手操作练习,有小组合作,也有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动静结合,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以学为主的情感.
四、以言唤情,用情促行
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句话说得非常恰当,因为教师就是通过语言来授之以理、授之以法的.有的教师总是能把一节课讲得有声有色,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的教师则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因此效果极差.可见,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是多么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术语精确练达固然重要,更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还应是教师的言语方式及个人风度涵养,优秀的师风师德配合表达风趣、结构严谨的语言,必然能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例如,有的教师在初次接触几何课的学生面前,用一支笔能测量高楼的悬殊对比这一生动例子,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疑惑心理,学生听后目瞪口呆,随后议论起来如何测量.教师提问:想知道如何测量吗?学生回答非常想知道.那我们必须学好八年级的几何!本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听得、学得、做得都非常认真、入神、到位.在上课的同时,教师要经常用“你太棒了!”“还有别的做法吗?”用这样的提问式语句与互动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发挥想象空间的平台,通过几何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拉近新课程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五、结语
(一)词汇是思维和情感的构件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维和情感的工具,而词汇则是思维和情感的构件,是我们认识主客观世界的载体,没有词汇的积累也就没有对事物的认识。不少学生不能用英语思维,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少英语词汇积累,于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非常依赖母语思维,而这种依赖严重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他们想象力的发挥。
(二)词汇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和掌握单词,而是让他们了解词汇的构建和使用规则,并能够认识到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而掌握词汇学习的方法,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利用构词法、音形结合法教单词
英语词汇中的很多单词都是有紧密联系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英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利用构词法、音形结合法来开展教学。但这并不代表教师要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特点和规律,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活动,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学习car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用构词法引申出以下单词: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这样不但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也使他们学得了词汇的知识。再如,集中学习单词时,教师可以把音形相近的单词归纳起来一起学,如/u/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再如,/:/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从以上的单词可看出,它们不但词形大致相同,发音也一致,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联的单词,也使他们学会了用音标记单词的方法。
(二)利用情景进行单词教学
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是情感教育模式的关键点所在。没有情感的教育活动是没有灵魂,但要实现情感教育,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好情感的度。电大语文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学科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提高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实践。在电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以及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出发,抓住其中的情感点,落实情感教育。在开展情感教育时,教师要乐于将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真实事例或者情景转移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在多个角度得到激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满腔的教学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行调动,从而让语文学习的氛围得到改变。心理学研究表情,情感教育活动普遍具有明确的吸引力,能够感召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会因为喜爱自己的教师,崇拜自己的教师而成为学科学习活动的追捧者,从而提高自己的学科学习能力。在电大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通过落实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感化,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到语文学习中。只有学生具有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特征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突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扶与不扶”这样的话题进行写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挑选一些经典事例,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公交车上老人摔倒无人扶身亡的新闻图片,给学生讲一下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社会实事。也可以将自己扶老人或者帮助他们的真事与学生分享,在自己投入感情的同时,唤醒学生的情感,促进良好情感教育基础的打造。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作文的构思与创作,有利于学生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促进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落实情感教育,创设良好语文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是促进情感教育实施的外在条件。教学技术水平,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教学氛围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在电大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面对学生是具有情感知觉与体会能力。加强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老师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去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也可以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让情感因素在师生之间得到传达,从而促进师生距离的拉近,让情感教育的实施作用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比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情感地朗读活动,分角色对文章进行情感化朗读,自己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促进情感因素的扩大,加强语文教学效率提升。
三、结语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学理论界兴起了人本主义语言教学法,语言教学专家和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把情感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另一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教师要努力挖掘课程的情感因素,以提高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和记忆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第一,积极的情感可能给当时的学习过程建立积极的联系,促进工作记忆中可用于处理信息的空间增加,从而增强学习效果;第二,积极的情感可以不断修正学习者大脑中长时记忆的内容。长时记忆的内容的变化或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受到的反馈信息。反馈可以是认知的或情感的,可以是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第三,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意图和需要,从而使学习者自主或不自主地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并在大脑中反复回忆。第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当时的情感状态,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
二、多媒体技术与情感教学的相辅相成
大学英语多媒体情感教学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造、强化和巩固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概括而言,多媒体包括:文字和旁白;图案和插画;静态的照片;图表和图形;视频和动画;音乐和音响等几种媒体。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化特征、交互性特征和集成性特征。多媒体的交互性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因戏剧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集成性把数据、文字、声音、图形、动态图像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把结果综合地表现出来,可以模拟仿真,实现虚拟的世界。多媒体的这些特性适合情感教学的技术要求,可以有效地配合大学英语情感教学。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优势适宜创造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但是,选择和运用何种媒体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试举一例,有的时候,去掉视频、音频的干扰,教师运用具有表现力的手势、声音进行描述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之下,比隔着屏幕更易投入其中,经教师亲口描述更容易产生切身经历的真实效果,另一方面,没有了图像、声音的先入为主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老师的语言和表情进行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在脑中创造出更为真实感人的画面,更加直接地融入叙述之中,自己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情感氛围。另外,教师可根据具体材料留视频、去音频,或留音频、去视频,以创造预期的课堂效果。留视频、去音频,以教师的解说取而代之,可减少学生对材料的距离感和旁观意识,亦可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调整,避免过难过易的语言输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共鸣。但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气、语调、措辞、句式淋漓尽致地进行表述。留音频、去视频,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失为良策,可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集中精力于语言信息的获得。另一种形式就是用文本的形式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同学展示,虽然此种方法既没有声音效果,也没有视觉刺激,但它在一定情形下,是最佳方案,因为在沉默的集体氛围中,个人情感更易生长,并在想象力的发挥中向整个集体扩散。上诉方法如何选用要视教学目的、材料特点、学生喜好等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教学目的是以训练学生听力为主,就宜去视频、留音频,或是教师讲述;若教学目的是以训练阅读为主,文本展示就是较好途径,还可以通过确定一致的阅读步调,来增强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多种方式穿插使用,会使课堂更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将情感教学和多媒体的关系对应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另一面,就是以情感教学指导多媒体的设计和处理,多媒体效果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均以情感教学为目的,服务于情感教学。这样,就克服了多媒体课件只图“花哨”、“好玩”,造成画蛇添足甚是喧宾夺主的结果。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能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如何应用。用得好了可使课堂大大扩展和延伸;而处理不当,则会降低教学效果。有些课件制作片面强调多媒体和动画的优势,教授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和统一的主题思想,又混淆了不同媒体的特性,漠视和曲解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心理,使得整个教学活动表现得单调、呆板。如若赋予多媒体的形式以情感内容,使二者相辅相成,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定能取得“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多媒体情感教学对教师的建议和要求
(一)在情感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大学英语情感教学时,要注意内容要健康,不可为求刺激、惊人的效果而骇人听闻、甚至选用不健康、不道德题材的内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大学生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种种人生和社会问题,他们有很多困惑和迷茫,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大学英语多媒体情感教学,常常以感人至深的故事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遵循语言的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品质。很多外语教师常常忽视后者,认为那是政治老师或是辅导员的任务,不是自己的职责。其实,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健康的心理,英语学得再好,对于教育总体而言也是残缺甚至是失败的;如果英语课只讲英语语言本身,再好的英语课对学生的学习都不会产生很大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利用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上创造的情感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内在自我,发展健全人格,在促进语言学习的同时,为学生带来另一更重要的收获——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在以多媒体课堂上富于情感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情感和言行对学生施加影响,即不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及语言表达来感染学生。这样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身不忘。
(二)教师应具备有效地控制课堂情绪的能力。有的感人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潸然泪下,甚至痛苦流涕。在课堂上,受从众心理或集体情绪的感染的作用,易发生学生感情失控的现象。所以教师要适时地调整课堂情绪,引导英语课堂在一种感性和理性相互协调和合理融合的气氛中进行。指导学生在感性体验之后,运用理性思维,客观理智地分析。在课堂讨论的环节中,教师也要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引导学生在感性情绪之外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由于学生的个体因素各不相同,对同一材料,他们的观点和反应也会各异,再加上在情绪化的状态之下,会有各种各样的立场和观点迸发出来,老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合理操控,避免学生间发生激烈言辞。
四、结束语
(1)小学生和社会接触机会少,交往面窄。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的产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求时产生愉快的体验,而客观事物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则产生不愉快的体验。现代学生的生活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上学、回家,再上学、再回家,缺乏和社会必要的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大多数是满足的体验,而很少有不能满足的体验,因此,造成情感产生单一,缺乏情感产生的外界条件。
(2)学校智育比重过大,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学校过于注重智育,只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至于其他方面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就只是应付一下完事。于是造成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健康心理。
2.现阶段培养学生正确情感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
报纸上多次报道:某某学生因为老师的训斥而轻生;某某学生因为母亲暂时不能满足他的所谓合理“要求”而杀掉自己的亲生母亲;某某大学生因为不堪忍受工作后的重压而轻易结束掉自己宝贵的生命。在21世纪我们的祖国要强盛的时候,我们能依靠这样心理不健康的“人”吗?——不能,决不能,我们要的是优秀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仅是智力上优秀,更应该是心理上的强者。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
(2)培养学生完善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课堂教学要想进一步得到提高,只重视教材内容的变革、教学手段的丰富是远远不够的,而发挥学生情感的动力作用,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科学化、艺术化。因此,很多教师在努力抓好教材改革的同时,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种功能的最好诠释。
3.学生情感的培养手段及方法
(1)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孩子情感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中父母要重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我们父母工作再忙也要重视和孩子共同支配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能一味地只从物质上给予满足,要在精神、心理方面多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就走得坚实。
(2)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特定的情感培养目标。
小学生的情绪反应快,转变也快,缺乏必要的持续性,但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学生热情大方;有的学生沉着、冷静;有的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特征制订特定的情感培养目标,不能简单地统一划分。
(3)在教学中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感染功能。
例如,讲解课文时,读到高兴的时候,眉飞色舞,脸上自然流露出兴高采烈之色;读到悲痛之时,情真意切,不悦之情流露于表,这样,学生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被我们感召起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
(4)不要压制学生宣泄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有自我调控情感的机会。
笔者认为,情感教育的概念是针对重知轻情的现状提出来的,并且它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它是教育的一部分,渗透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发展其情感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其对自我、环境及两者之间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情感教育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传授中华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呢?
(一)影响学生的心理
情感教育会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它照顾学生的情绪、情感及态度价值观,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影响学生的感知和思维习惯。保持情感的健康,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的人,在人际交往和知识学习中有更好的心态,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
中学生此时正处在青春期,也是容易出现困难问题的时期。他们通过挑战人们强加给他们的种种限制,强烈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从而获得自由。他们还会感觉到压力不得不实现同伴群体的标准,因而一些青少年在从朋友的预期中迷失自己。此时,语文课就承担着疏导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责任,语文教师就扮演着心灵使者的角色,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促进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情感效应。情感效应能加强情感教育,发亮的眼睛、有力的手势、稳健的身态、幽默的语言都是情感效应的表现形式。教师如果灵活地运用这些技巧,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起来,关注教师的教学,同时学生更有积极性,更加活跃。发挥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效应,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感受语文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深厚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是情感教育的传播者和影响者,学生情感教育的好坏与教师的情感素养的高低息息相关。学生出现情感问题,就只有通过情感教育解决。因此,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打破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瓶颈的有力武器,所以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
1.转变教育观念
重知识轻感情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并且在传统教育中长大的中学生情感缺乏,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自动承担起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任务,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情感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自觉提高情感素养,从而与时俱进,将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使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更富有现代意义。
2.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情感影响力,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要具备爱的能力,爱自己、爱学生、爱自己的事业。教师应该将对学生的教育视为对万千生命的教育,是生命对生命教育,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语文教师对待这一群特殊的正在成长的人群要有爱心,投入更多的情感,语文课恰巧就是一个契机,语文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语文课做情感教育的事业。3.增强角色意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使者,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桥梁,教师要经常用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使命,时时意识到自己的教师身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注意尺度,并且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对这位教师有敬畏之心。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都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有的学生就会用教师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以此作为今后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要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增强学生的情感能力
1.在课堂中
(1)创设情境法。文学作品中入情境创设,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对课文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诗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情境创设,找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文章更好地理解长沙秋天的美好景色;放映图片,找有关橘子洲、鱼翔浅底、大地等图片,让学生更切身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根据抑扬顿挫的语调,自觉体会诗人所要传达出的感情,并从中感悟诗境的优美,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自然就会心生爱国情愫,加深对本诗的理解。(2)朗读法。把无声的文章用语言读出来,可以更好地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读的次数越多,越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如略读、读段落、读全篇、时而可做摘要,而有的文章却需要全读。例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和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找出文中的意象,仔细咀嚼和品味。这首诗全文上下两节结构相似,节奏稍有变化,好似音乐中的变奏曲,学生稍加思索就可以领悟,讲得太多反而乏味,学生必须多读。在不断地朗读中,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惘失落而又不失坚定的情怀。诗歌是用心读和品的,品出诗的静意美。特别是散文、诗歌这类文章,尤其要注意朗读,如郑愁予的《雨说》写的是使人对中国青少年的期待,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是喜悦的,节奏是欢快的,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不断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3)人物评析法。在对小说进行评析时,人物评析法尤其重要,学生在认真评析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如疾恶如仇、性格暴劣的曹盖;足智多谋、才高八斗的诸葛亮;细脚伶仃、刻薄自私的杨二嫂;坚韧不拔、敢于奉献的鲁滨孙;凶狠虚伪、封建固执的周朴园等。这些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当时社会情况的真实写照,它蕴含作者的情感,反映作者的思想观念。对这些人物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多角度、多方位地对人物进行剖析,对文中的人物有较全面的认识。(4)评析词句法。字词句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语文,即语言文字,中国的语言文化大多都通过语文这个媒介进行传播。我们在学习文章时要注意对词句的分析。例如:在《故乡》这篇课文中,作者传递出对下一代寄托和殷切的希望时,则发自内心地喊出“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千古名言,仔细品味,可以知道人类、历史、社会文化、民俗习惯等都是这样一步一步传承下来的,由此引发更深远的思考和探索。又如:《将敬酒》一文作者的感情由悲、转乐、再到狂,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全篇饱含作者的愤怒,亦即作者的人生仕途,坎坷不平,之后竟然忘记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出如此具有气势的作品,赢得后人不尽的称赞。
2.在生活中
(1)参加社会实践。中学生在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最新国内国际新闻,并且提高判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缄默性知识需要自己领悟,像这样不易得到的知识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和体悟,补书中之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进而丰富情感。(2)自我教育。生活中有很多榜样,通过这些人物,可以激励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为人处世,并且拥有丰富的情感。中学生崇拜的偶像可以是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歌手等,也可以是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的等熟悉的人。另外,还可以多学习一些名言警句进行自我鞭策和自我鼓励,时刻提醒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此时更需要自我鼓励,进行心理调节,努力克服困难,重新找到信心和勇气,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