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 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 编组、选题;
b、 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 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 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社会参观活动。
2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04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04年7月5日——7月9日
2004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4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 br>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04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 、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 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一)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校部分大三本科学生500人进行调查。其中,护理专业65人、中西医专业95人、口腔专业28人、药学专业35人、临床及相关专业255人。
(二)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为95.6%。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理论教学的需求、实验教学的需求。采用SPSS13.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在各种需求之间的差异性。
二、结果
(一)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结果。表1显示,不同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总学时以及各章内容要求都不同。临床医学及其各专业方向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总需求量较大,并且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比其他专业高。大部分专业在自然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等章节的教学需求所占比重较大。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临床医生的作用”内容的教学需求所占比重相对于其他专业偏大。
(二)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内容分配比例需求结果。表2显示,总的来说,各个专业对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与方法、社区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这6部分内容的教学需求所占比例较偏高,但每个专业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与方法、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医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行为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口腔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药学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临床医生的作用;护理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行为与健康、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三)不同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实践教学需求调查。各个专业对预防医学实验需求不同:临床及相关专业对开设社区卫生服务见习的需求最高,其次开设统计上机实习和疾病控制中心见习,社会实践需求最低(χ2=13.42,P<0.05);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社区卫生服务见习次之,对疾病控制中心见习需求最低(χ2=8.93,P<0.05);药学专业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其次是统计上机实习,最低为社区卫生服务实习(χ2=18.23,P<0.05);口腔专业学生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其次是社会实践和社区卫生服务见习,对疾病控制中心见习需求最低(χ2=21.83,P<0.01);护理专业对社区卫生服务见习需求最高,其次是统计上机实习,疾病控制中心最低(χ2=23.64,P<0.01)。对于同一实验不同专业需求不同。对于实验室实验:药学专业>口腔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相关专业>护理专业(χ2=15.98,P<0.05);统计上机实习:临床相关专业>护理专业>药学专业>口腔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χ2=25.90,P<0.01);疾病控制中心见习:临床相关专业>口腔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χ2=22.19,P<0.01);对于社会实践:口腔专业>临床相关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χ2=13.65,P<0.05);社区服务见习:护理专业>临床相关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口腔专业>药学专业(χ2=25.47,P<0.01)。
关键词:少儿美术培训 公益性质 专业服务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67-01
一、少儿美术培训市场调查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子女教育的认识逐渐提高,加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更愿意增加少儿教育方面的支出。少儿艺术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是因其对于儿童性格、综合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有显著益处。加上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发展一片火热。我国少儿人口众多,加上已经全面实施二胎政策,未来新出生人口将继续增长,少儿培训机构将迎来发展的重要契机。少儿受教育的年龄也因此逐渐提前,成为推动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且随着少儿人口增多、家庭教育支出加大,学校方面的艺术教育更无法满足家长及少儿对艺术教育的需求。
二、公益少儿培训服务开设目的
目前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存在三大严重问题。一,未经相关教育部门批准认可的黑培训多,正规艺术培训学校少。二,培训学校教师滥竽充数的多,高水平的艺术教师凤毛麟角。三,培训中采用急功近利、欺诈手法的多,培训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少。少儿艺术培训市场中的产品往往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体现教学质量的优劣,所以这给了黑培训滋生的空间。因此急需正规、有系统的少儿美术培训的开设。我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组织优秀学生成立了少儿美术培训的教学团队,利用专业服务学院周边社区居民。
三、公益少儿培训服务内容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建设,让学生、老师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项目过程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区服务融合度,将教育资源共享化、最大化,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服务活动,特计划开展“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区群众”等各类公益服务项目。
例如在软陶夏令营开始前期,进行了公开体验课,让小朋友和家长们能够更好地体验软陶的乐趣。公开体验课内容以软陶基础训练为主,初步考察小朋友的塑形能力,初步体验软陶制作的乐趣,加强动手能力。后期正式的软陶夏令营的培训内容经过团队的精心设置,培训课程的内容是按照由浅入深的进度开展,符合小朋友的心理需求以及软陶技术要求。
而对前期的培训,工作人员也有工作要求与职责。比如要求:专业技法娴熟;态度耐心、细心,有爱心;具有亲和力;工作人员职责:负责工作室安全与卫生。
公益少儿美术培训项目对于服务对象,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注意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认真、耐心、细致和手眼并用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四、公益少儿培训服务实践意义
此次公益少儿培训项目具有更多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社会交流与专业融合的需要,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首先,少儿培训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促使学生自发提升学习和钻研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社区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实践场所,通过服务活动提高了自己专业技能的实践水平,强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更深一步理解。
二是对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的作用。大部分服务活动其实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可以在社区服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从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服务中,会随时面临不可预期的问题,而通过学习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端正学生的处事应变能力,为以后融入社会解决所面临的更多问题做好准备。同时,充分认识专业服务这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增强了社会实践服务的能力。做到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是对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创艺学院、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扩大服务社区的范围。
参考文献:
2012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大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它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因为实践场地、活动载体、教育观念和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对社会实践课重视不足,开不出社会实践课,有的仅把课程放在室内,使社会实践课和社会脱节,失去了社会实践课的真正意义。
湖州中学“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创始于1997年,已坚持开展了17年。我们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和培训一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志愿者学生。同时,通过《湖州日报》和《湖州晚报》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和灾区亲属子女。每年结对帮教250户左右的家庭。学生的家教服务以功课补习、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指导为主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累积,我校在开展“义务家教”活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我省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我校的品牌活动“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模式,进行课程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
一、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美国教育学家于20世纪下半期,在体验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演化和发展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学习、社会服务与体验反思的全新课程模式――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并成功地将其普及到各级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据调查,全美有32%的公立中小学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其中高中占到了近一半;参与过服务学习活动的中小学生总数达到1200万。
服务学习包含三个要素,即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和体验反思。学生首先在校内接受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接下来的服务作好准备。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的需要,到社区开展相应的服务学习项目,获取第一手的实践体验。最后,学生对从服务中获得的直接体验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和思考,通过反思,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升华。服务学习把抽象乏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能增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反思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它不仅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同时也注重结构化反思。服务学习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以服务为主,而服务学习则将服务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力求通过服务来促进学习,经过学习来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在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受益者主要是接受服务的一方,而在服务学习中,学生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不仅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能得到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二、“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
学生通过参加“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也获得与服务相关的认识,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获得道德成长的机会,对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正是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根本所在,符合“服务学习”理论的定位。
“义务家教”活动的课程化,能确保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地学习和思考。“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规划可以参考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小学服务课程模式,如图1。这个模式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调研、计划和准备、实施服务活动、反思、展示与评估。它们彼此相连,循环互通,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模式的核心部分包括了社区需要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核心,一方面是社区的需要,许多家庭迫切需要我校优秀学生的课业辅导和兴趣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即培养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开展,可以遵循这个模式的五个步骤有序实施。调研阶段,在校内宣传发动,招募志愿者学生,了解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和热情。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计划准备阶段,制订开展“义务家教”服务的详细计划,明确具体要求。同时开展相关的课程学习,为他们顺利开展家教服务作好准备。实施服务阶段,学生具体上门为结对家庭提供家教服务的阶段。一方面学生们认真细致地备课,耐心全面地讲解;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走访和调查,帮助学生调整和适应。反思阶段,学生回顾整个服务过程,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之处,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展示和评估阶段,结对家庭对学生的服务给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开展自评;班级开展展示交流活动,大家一起分享活动开展期间的苦与乐,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收获;学校也会开展评比表彰,选拔先进,表彰优秀,树立典型。
在将“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服务学习课程时,也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既然是一门课程,就应该设置和重视“课程学习”的环节。然而,“义务家教”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有其特殊性。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以和家教服务有关的知识内容为主,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讲解练习等;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样与小朋友交流沟通,怎样与家长交流,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身心所具备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等;社交礼仪方面的一些要素,如怎样做到礼貌待人,怎样恰当得体地穿着打扮等。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 阅读疗法进社区 服务效果
中图分类号: G2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111-03
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是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1]198-199。因此阅读疗法适合社会上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开展大学生阅读疗法实践已10余年,研制出一定数量的解决不同心理疾病的对症“书方”,取得了学术研究和治疗效果的双丰收,为了在社会上推广普及阅读疗法,丰富阅疗实践案例,积累有效数据,自2008年开始,拓展了阅读疗法社区服务的新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社区读者的欢迎。
1 社区阅疗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1.1 馆藏资源的优势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疗法社区服务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文献资源充沛,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因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馆藏图书迅速增长,以我馆为例:藏书由评估前的30万册,猛增至180万册。丰富充沛的图书资料,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在现有条件下,即使部分图书分流到社区也不会影响师生的借阅。特别是高校寒暑两个假期,学生全部离校,大量藏书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馆藏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读者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过去主要依赖图书报刊等纸质文献,逐步向网络文献、电子书刊、影视剧目等多元化阅读方式转变[2]。在保障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利用馆藏资源提供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不仅可行,而且非常必要。
1.2 人力资源优势
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社区所需要的知名医学专家、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营养师,以我校为例:有230名专家教授,多年来坚持义务为社区服务,在社区开展医学讲座,传授医学知识、护理知识、营养知识等,另外,学生义工2000余名,志愿者团队万余人,教师义工曾获得感动泰安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学生志愿者队伍中的红叶志愿团在2011年获得”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校级精品社团荣誉称号。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承担寒暑假社会调查与实践的任务,2000余名学生义工进社区服务使学校德育教育得以延伸和补充。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区,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既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宣传了医学知识。
1.3 弱势群体的巨大心理需求
社区弱势群体是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受到贫困和疾病的影响,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卑、抑郁、自闭等心理,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做人。残疾孤儿的孤独无助;中年婚姻危机的痛苦与煎熬;老年慢性疾病的身心折磨;癌症患者的恐惧与绝望等等。用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苦痛,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对弱势群体提供阅读帮助,已逐步成为新形势下社会阅读领域关注的新热点。
2 阅读疗法社区服务的实践探索
泰安市区共有30多个社区,泰山医学院图书馆选择了距离学校附近、急需帮助的社区,走访调查部分社区弱势群体的心理状况、文化水平、信息需求,确定了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泰安市儿童福利院、泰安市华新社区留守儿童等社区为重点呵护的群体。
2.1 精选阅疗服务员
阅读疗法社区服务是一项新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章法。泰山医学院的作法是:每年的寒暑假学生都有社会实践调查任务,阅疗师采用公开选拔社区服务员的办法。第一,在志愿者、义工、阅读疗法研究会会员三支队伍中选拔读书多、人品好、素质高、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学生100人;第二,这100名学生首先要进行阅读疗法培训,其次进行心理咨询培训,并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保证服务员持证上岗;第三,把这100名学生分成若干服务小组,分别去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泰安市儿童福利院、泰安市社会福利院、泰安市华新社区留守儿童等社区;第四,服务期限一年,服务时间为周末及寒暑假。
2.2 阅疗服务的实践及效果
2.2.1 阅读疗法服务于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
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是1996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宣告成立的。由癌症患者和部分非癌症患者、医务工作者自愿组成,协会有会员300余人,年龄在40~80岁之间。针对癌症患者的恐惧、焦虑、忧郁的心理特点,阅读疗法师重点推荐对症书刊:
《癌症康复》一书就癌症综合康复的有关问题如常见肿瘤的防治、癌症患者的心理分析、诊断、咨询和治疗、癌症患者的营养和膳食疗法、中医药在癌症康复中的作用等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并认为,在癌症康复中,心理康复是最重要的,它在癌症的整个治疗和康复中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3]139-140。
《生命的重建》一书的作者露易丝在被确诊患有癌症后,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实践整体康复的思想,6个月后,她摆脱了癌症,完全康复。她以自身的经历帮助千千万万人改变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
《15年跑死癌症》一书的作者——镇江75岁的袁慧芳,59岁时被查出身患肺癌,手术后医生对其家人说:“能活过3个月就是造化!”老太太被死神逼回家中后就开始“长跑”,3年后她到医院检查,奇迹出现了:癌症不见了!15年的长跑,不仅“跑死”了癌症,而且还跑出了一个健康的老太太,跑出了一个“抗癌明星”[4]。
阅疗服务员每周朗读一次近期抗癌成功人士的文章,及时更换新的期刊,通过朗读这些人士的文章,使癌症患者平静地接受现实,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患者们听后群情激昂,增强了战胜癌症的决心,期待着阅疗服务员的下次到来。其中一位已经患癌症20多年的80岁老人郭树林对学生服务员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多读书,多欣赏艺术。读书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和心灵开阔,让自己闲适、从容。虽然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但他还是继续看,反复阅读。读书有时也不一定要记住,在读书中得到安宁、快乐就可以了。他还为读书写了两首诗:“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夕阳读书乐,幸福在书中。”;“自古人生多磨难,都有酸甜苦辣咸。愚味无知是罪恶,腹无诗书一生寒”。通过阅读交流,老人恍然大悟,自己多年的读书习惯就是运用了“阅读疗法”,阅读对癌症起到了抑制作用。
从2008年开始对癌症患者进行阅读治疗服务,使癌症患者减少焦虑、恐惧感和不安的情绪,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有了安全感;通过书中场景,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战胜癌症的信心,使患者情感得到升华,忘却自己的痛苦,同时增强了正确的防癌知识。在阅疗师和义工的努力下,300多名癌症患者中大部分战胜了恐惧、焦虑,不良情绪明显好转或减轻,阅读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2.2.2 阅读疗法服务于泰安市儿童福利院
泰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儿童,其中近90%是患有脑瘫、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脊椎裂等各种疾病的残疾儿童。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这里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较好,但并不快乐,阅读疗法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在重点推荐对症书目时,应选择趣味性强,有启蒙增智作用的连环画、语言、童话、儿童歌谣,如《中国连环画优秀作品读本》、《中华百杰图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人生十个哲理小故事》、《星空》、《读亮心灵》等。
孩子在儿童时代普遍都喜欢安徒生童话,因为它能够用优美的故事、鲜明生动的形象、奇异曲折的情节、朴实活泼的语言开启儿童的心扉。尤其针对于孤残儿童,《安徒生童话》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走进神奇而又迷人的世界里,尽情地享受心灵的快乐,这无疑对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对于一些自闭,孤独的儿童,阅疗师带领学生服务员到泰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儿童康复阅读活动。福利院70余名儿童参加了读书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阅疗师带领儿童大声朗读选定的书目;(2)由儿童讲故事;(3)在学生服务员的指导下对儿童开展手工绘画、拼贴画训练;(4)聆听儿童音乐;(5)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5]110-111。通过上述内容,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着,每个读完书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谈出自己看书后的感想和收获的知识。
通过阅疗师的阅读指导,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将儿童阅读疗法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中,不仅能够救助和保护不幸儿童,而且对一般儿童起到关心作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帮助残疾儿童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改变了部分儿童以往紧张、自卑、孤僻、拒绝交往、缺乏交往性语言的现象,经过近一年的阅读指导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思维能力更活跃,表达能力更强,更敢于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其自信心、意志力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2.2.3 阅读疗法服务于泰安市华新社区留守儿童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推荐的书籍饱含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祝福,希望他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关心和温暖,点亮他们读书的梦想。这些书籍包括《星空》、《读亮心灵》、《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爱的教育》、《上下五千年》等。并联合老师正确引导儿童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趣味读书活动,教会儿童做读书笔记,培养读写能力。通过读书来缓解疏导他们因缺失父母关爱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3 探索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
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活动是内容丰富、义工参与面广、群众热情高、社会影响力强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明显改进,阅读治疗效果有了明显增强。从活动时间安排来看,将以往单一的集中统一行动改为集中统一行动和分散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社区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从活动形式来看,一改以往“摆摊设点、守株待兔式”的做法,采取主动出击、上门服务的方式,从服务的效果看,阅疗师进行阅读疗法讲座,推介有助于解决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文献书目和阅读疗法的优点,丰富了阅读治疗实践案例,积累了有效数据,为今后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进社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同时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广大居民的读书学习热情,在全市社区初步形成了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好风气。
4 结语
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开展大学生阅读疗法实践期间,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把阅读疗法实践活动引向深入。近几年紧紧围绕阅读治疗服务的方式方法、服务效果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症书目等进行了创新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泰山医学院开展阅读疗法进社区活动60次,2300余人受益。宣传普及阅读疗法知识讲座活动,提高了居民对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的认知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宫梅玲等.阅读疗法立体化运作模式探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 86-87.
[3]石智勇,李春亚.癌症康复[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 139-140.
[4]白丁.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J].2008,(03):39-40.
一、主题设计的内容与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导领域,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全面展开实践活动。为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方面进行。依据主题活动内容,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着眼生活
“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经验性课程。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还包括学生的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主题,学生才会倾注热情。
2.关注自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中,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因此,我们设计的每项活动都要体现学生是怎样想、如何做的。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
3.立足校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活动主题的设计应立足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软件(教师、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资源和硬件(环境、设备)资源,设计和实施主题活动。
4.体现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主题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校要注重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切入点,统整学科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并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各指定内容领域。
二、主题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主题确定阶段是主题活动的起始阶段,一个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决定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论证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
1.主题来源:聚焦问题,引发主题线索
发现蕴藏在学生生活中丰富的问题,并从这些来自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出发,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聚焦生活难点、社会热点、区域特点,引导学生去发掘、捕捉问题。
(2)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
(3)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4)教师提供问题供学生参考。
2.主题确立:归纳问题,形成主题意向
主题来源于问题。但学生产生的问题,往往是“原始状态”的问题,表现出多、杂、乱、不成系统,如:有些问题提得过于深奥或不具备研究的条件;有些问题又过于浅显不具备研究的价值。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使其转化为活动主题。
3.主题名称:题目新颖,高度概括
一个理想的主题名称,应体现新颖性、目的性和适应性。所以,我们在确立主题名称时一般采用以下5种方式。
(1)直接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如:《校园――绿色家园》等。
(2)以主要活动(研究、调查、设计与制作等)为主题名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研究》。
(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如:《生日怎么过》、《报纸是怎么形成的》等。
(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为主题名称。如:《我是小小广告人》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如:《走进细河》等。
4.主题结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从主题结构来分,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分为系列主题和单一主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多数为单一主题、短周期活动,如《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只需要3课时左右学生即可完成课题研究。小学高年级多数为系列主题、长周期活动。如:《校园――绿色家园》主题活动,学生经历一个学期的调查、访问、探究、实践、总结交流,才得以完成课题研究。
三、主题设计的实施与指导策略
1.加强培训,掌握指导要点
(1)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的方法
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等活动使教师们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指导要点。如:主题确定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引导聚焦问题,论证主题的价值,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2)注重教给学生实践研究的方法
活动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探究方法的培训指导。如: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
2.以校为本,注重整合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具有整合性。因此,在主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各种学科活动、学校的德育活动以及各类传统活动进行整合,提高活动的效率。每学期初都要通过组织高年段各年级任课教师及学校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参与的会议,共同交流本学期各学科活动、德育活动、校传统活动的基本内容、形式、时间,从而找到各类活动的切合点,制定统一的活动计划,以实现各类活动的高效地整合实施。如主题《校园――绿色家园》就源于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活动。
(2)建立基于活动的跨学科教师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不是某个单一学科的教师所能胜任的,它需要有一个跨学科的教师团队来共同完成,在实施中,实现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如主题《校园――绿色家园》在实施过程中,从校长、教导主任到学科教师、财务人员、卫生保健教师等都成为教师指导团队成员。
3.依托社会,协同合作
(1)及时与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单位进行沟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许多活动在社会中进行。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如主题《我的烦恼》需要学生到书店查找相应的书籍,经过教师的沟通,书店非常支持此项活动,学生们因此也顺利地完成了查阅任务。
(2)建立与社区的合作关系
社区是中高年段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在活动中,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机构,与社区共同进行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同时学校也将社区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之一,并在每学期开学初,向社区通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安排,以便取得支持。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85―0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原有的知识经验,笔者通过我院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活动情况调查,分析社区活动对医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机制,提出社区活动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一条有效途径。
1 高等医学院校传统教育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的是以学科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培养目标仍然是培养适应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进行治疗的医生。教学方式依靠满堂灌,压制了学生求知欲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方法较陈旧,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三段式为其经典方案。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缺乏自我成长发展的时间及空间。医学院校大部分为单科独立建制,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氛围。现行医学教育五大块模式:普通基础27%,医学基础29%,人文社科7%,临床34%,社区预防3%,已盛行几十年不变。高等医学院校面对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明显感到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纷纷出台改革措施。有的对课程进行了重组,如白求恩医科大学;有的推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如上海医科大学;有的削减生物学科课程,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如广州医学院。但总体上难以真正摆脱以教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学生难以逃脱被动学习,穷于应用考试局面。学校很少从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学生主体如何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方面去考虑其改革。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又是以学生学科成绩分数定优劣。极少有人会去问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自己是否乐意这样去学习?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学校成为生产没有差别的学生的大工厂。
2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让他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呢?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它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作出检验。
在传统教学中,学和做是两个过程,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者则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者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围绕当前的问题解决活动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问题作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同时新、旧经验的合理性叉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检验。所以,在这种活动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这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那么依据这样的教育理论,素质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的得到体验,得到培养,养成各种素质。
3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的探索
3.1 社区服务活动的定义
教育意义上的活动指以学生兴趣、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指医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到某一社区进行与医学有关的一些社会实践行动如:医疗卫生服务、卫生预防调查、义务劳动、文艺演出、艺术品展等。社区活动同样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一系列医疗卫生服务、专题调查、文艺演出、艺术品展、社区援助等,能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
3.2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情况
我院从1993年以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果,曾多次被报刊及电台报道有关事迹。
首先,对毕业班95级医本163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开展社区活动很有意义93.6%,意义不大6.4%。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交往能力培养作用:很大75.0%,一般19.6%,无5.4%。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专业学习有无益处:有85.6%,无14.4%。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自己思想影响:很大48.3%,有部分41.2%,无10.5%。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自学科研能力培养:有较大作用25.3%,有用51.6%,无23.1%。其次召开座谈会。通过组织召开在校各年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发现: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通过接触社会了解到许多书本外知识,能锻炼同学各方面能力。高年级同学认为低年级同学早接触临床对以后学科学习很有用。实地调查考察及实践体会改变同学对社会一些不正确认识。帮助居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完成了较多任务。
最后,对在附属医院实习的45名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查访谈(35人曾参加社区活动,10人未参加社区活动者)显示:35名曾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综合评分为“优秀”者占76.5%。10名未曾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综合评分为“优秀”者占30.0%。在临床技能考核方面:35名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平均分为78.5分;10名未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平均分为71.5分。
对我院94、95医本的追踪调查及对一些同学成长经历的思考,发现社区服务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94医本一位不善言辞的同学,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后,特别是任队长后奇迹般变了,工作大胆开拓,敢于在公众场合说话,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最后在双选会上因其良好表现被一家优秀三级甲等医院录用。后来统计发现,在双选会上最先签约的同学,大部分是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
由此可知,在地方单科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4 社区服务活动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机制
4.1 尊重学生选择权及自我实现愿望,激发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活动方案的选择是学生自行决定的,教师只是一位真诚、可信的指导者。老师充分相信学生能依已有经验及知识进行行动方案的策划,这种信任能极大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的旁观式指导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投入.在积极投入中满足其成长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每一个活动都是策划者的创造.对策划者本人是个很大的鼓舞,策划者能从中深刻体会自由选择课题及活动方案的所有甜酸苦辣。社区服务活动的成果又会影响活动者的情感体验。取得完满成功的喜悦及满足感自不必说,就算不太成功的活动也能让活动者感到收获不菲,走向成熟。
应相信人都有先天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作为具有整体性的学生个体,学生以独立承担人,主角出现在社区活动中,不但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复习,而且还能在其情感、技能如与人交流、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得充分发展。学生能依据自身内部知识、价值体系去评价活动中所遇的人及事,当出现知识或情感与现实情况的“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为解决不平衡而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内部的体验与外部的刺激经验的和谐统一能极大促进学生的发展,素质培养的目标自然就达到了。
4.2 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境性
根据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在到医院就诊看病的患者只有占大约10%的患病者,大部分处于亚健康或疾病发作状态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仍生活在社区中而且缺乏必要的健康咨询及指导,到医院就诊者仅为患者群冰山的一角。所以,在社区中存在非常丰富的可资临床教学应用及需要医务者服务的患者。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医学生可接触到人群中各种思想、各种观念,可体验到在不同家庭及不同个性的人对待健康的不同概念。那么,医生考虑问题就应更多关注疾病的复杂成因及预防、诊治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医学生在进行健康咨询、义诊服务时的切身体会会激发其对医学知识的探索欲望。社区中受惠人群对他们的嘉奖会激发医学生的热情及信心。丰富的实践情景使他们自然生发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为了满足患者及咨询者对他们的期许,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为主动、积极。还有在社区中通过对环境卫生的清扫,帮助孤寡老人可使他们在实际中体验到做好事带来的崇高美感、实践自我价值感。
总之,社区为医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在贴近学习环境的生活情景中,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的学习会是最有效的。杜威所倡导的“学习即生活”所注重的也是学习的情境,陶行知进行的教育实验及提倡“知行结合,在生活中学习”的主张也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社区服务活动中的社区环境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的指点下,将被学生一个一个地发现并得到很好的利用。社区服务活动的各种情境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使其具有很强的内驱动力作用,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去探索更远的未知世界。学生为解决问题会很自觉去学习各种临床技能,自觉去检索收集回答患者提问或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所需的有关疾病的一切信息,因而会自觉去学习如何利用图书资料的方法,如何通过国际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等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学生亲历的探索发现活动将从各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起提高素质作用。
4.3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建构新知识
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学生由不同年级组成,知识掌握程度有差异,且在校的课堂理论学习中已对各学科知识有了初步印象,但那只是一种印象。对于缺乏亲身实践经历体会,尚未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的理论,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是处于一种“封存”状态。参加社区类活动时,面对各种现实事实,学生不得不对所知学科知识进行重组,结合活动现实重组的知识将成为其个人自主拥有的新鲜灵活的知识,这种发动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问题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无疑能极大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通过社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假期社区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区实践报告1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的实习期,回首这一个月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工作。打工实践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这次的认识时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一期间参加社会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在大三学年,能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便于更好的学习。这是学业上的优势。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在实习中成长的更加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由于我们一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可以说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在这次酒店实习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们。通过这次实习,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酒店的组织架构和经营业务,接触了形形的客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来酒店我就被它神秘的色彩、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所深深吸引,为能有机会在这个地方实习而感到庆幸。来到酒店安排岗位,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摸索,为此当让我选择岗位的时候,我选择了收银员这一岗位,因为它接触客人比较多,工作时间也比较紧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在工作中,虽然我只是充当一名普通收银员的角色,但我的工作也绝不仅仅是收钱那么简单,其中也是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发现要能自如的做好一项工作,无论工作是繁重、繁忙还是清闲,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我们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因为工作量比例的大小而去抱怨,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更要做的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糟糕,而是要保持好的心态面队每一天。因为快乐的心态会使我们不觉的工作的疲惫与乏味。
工作中我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在领班的培训指导下,我很快的熟悉了酒店的基本情况和收银的岗位流程,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从前台到接待为客服务,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掌握了收银员应具备的各项业务技能。
实习占用了我们大学里的最后一个暑假的时间,但是这和以往打的暑期工不同,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不是单纯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报酬,而是当自己是酒店的一员,和各部门同事密切合作维护酒店形象和创造最大的利益。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会因为还是本科在读生而受到特别的礼遇,和其他心员工一样,从酒店基本知识和本职工作开始了解,偶尔做错事,也不会有人偏袒。作为酒店的一员,穿上了制服,就要处处维护酒店的权益,要把自己和酒店紧密联系起来,要熟悉酒店的信息,要另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代表酒店的利益,时刻为酒店做宣传,提高酒店和自己的形象。实习过程中,让我提前接触了社会,认识到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并为自己不久后的就业计划做了一次提前策划。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与酒店的契合点,为我的就业方向做了一个指引。另外,酒店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实习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的演练,在实习中,我发现,其实学习不光充满在课堂上,社会上给你提供的学习机会更多。只不过,这个学习资源需要你的筛选。不象我们课堂上,老师永远教给我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性的知识。但是,社会上提供的学习资料更及时,利用效率更高。学习的机会时刻充实在生活中,学习中。
社区实践报告2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真的是一个很温馨的地方。尤其对于我这样出门在外求学的人,那样的地方总是让人觉得温暖。
总觉得人生有很多的事情是那样的妙不可言,正如我与铁中社区的这段缘分。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社区邻里间的热情、友爱和互助!他们或是聚在一起闲话家长里短或是含饴弄孙或是自发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总之,都在各自精彩着。当我们上前询问他们贫困党员的家庭状况时,他们也都那么热心的告诉我们。一个阿婆对着我讲了半天的话,我却无比尴尬的低着头,涨红了脸。最后还是田主任帮我解了围,说“阿婆,我们这些孩子听不懂您讲的话……”,转身又对我们说“没办法,大家平时都是用白话在交流,上了年纪的,一般普通话都说的不怎么好……”。我说“照这样看来,我如果想做好工作,学好各种方言必不可少啊。”大家就都笑了。也就是那一天,我爱上了铁中社区,我向往社区里的邻里关系,社区里的每个人、每件事都让我感动!
现在我还只是一名大学生助理,我的力量还是那么渺小,我个人也是那么薄弱,但我会努力。
整理调查资料。没去社区实践前,总觉得他们的工作很轻松,可是真正了解后才发现实则不然。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调查所得的资料和为以后进一步上户提供资料,我们对已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类调查,并做好各项信息记录。由于收集上来的资料繁多,在整理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社区干部知道后主动帮助我们,介绍一些资料整理的方法技巧。这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协助干部做好日常工作。在工作之余,我们也利用我们在一些方面的特长,协助干部更快、更好的完成一些工作,如打印资料,整理文件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
通过在社区的实践调查,发现了社区管理建设很多方面的创新和制度,也研究了社区管理、服务、文化方面的一些做的比较好的方面和一些有特色的活动,这对塑造社区良好的文化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促进社区的稳定,但其在社区管理中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不少单位、部门、公民社区意识缺乏,存在着不关心、不过问社区事务的现象,影响和制约了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活动经费难筹措。由于社区经费来源渠道有限、数额也比较少,需要开展的活动又比较多,社区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专项经费,因此社区开展活动,很多都是社区居民自己掏钱做服装、租场地、购道具等。
社区资源共享较困难,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开展难度加大。因为社区中的学校、工厂、企业、公司等由于行政隶属方面的不同或资金投入主体的多元性,不归社区支配,导致了社区内资源共享较难。以学校为例,学校在下课后,校内有很大一片的文体活动场所,这些设施闲置着,但又不允许社区居民使用,这些增加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难度。
当前基层社区人员配备都很少。每个社区配备的干部大约是一到二人,大都没有专职文化干部。社区干部要承担社会优抚、计划生育、城市低保、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党建、民事调解等大大小小16项工作。社区干部很难有精力来抓文化建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于社区委员会中基本没有设文化专干,社区文化开展工作一般都是社区委员会其他干部凭借老一套经验或依靠社区中热心社区建设的文艺、体育人才等开展的,因此,形式略显贫乏。
说到这里,我要感谢社区的全体人员,是你们的指导与帮助让我顺利地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在不同的地方实践总有不同的感受,从中我们所获得的必将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当我们再次走进课堂,学习知识的心情又会有所不同,因为这是社会经验与课堂知识的一种融合,一种自身的升华,也算是我们人生的一种阅历。总之,这次暑期实践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相信在今后的待人处事上能磨去更多的棱角,更能适应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外的生活,是一种收获。
社区实践报告3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务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同时搞好和同事之间的关联,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而对于大学生而已,敢于理解挑战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虽然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这些是我在大学课本上不能学来的。它让我明白什么是工作,让我懂得了要将理论与行动结合在一齐,让我知道了自己是否拥有好的交流技能和明白沟通潜质。而交流和明白将会是任何工作的基础,好的沟通将会事半功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一个多月来的感受。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透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透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明白和消化。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透过社会实践,让我们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为将来真正走上社会带给宝贵的经验和阅历,也为将来从事任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向是我们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有了上班族的味道,还有那种忙碌,那种盼望双休日的情绪,这种感觉真的很不一样。真的期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进行社会实践。正因很多大学生都清醒的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所需的人才。大学生人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就解决问题的潜质。因此我觉得在校大学生要借机培养自己的实践和创业潜质。同时在实践中帮忙别人。
在这个暑假里,我参加了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社会实践,在短短一个多月中,我尽我所能,把我所知道的知识全都交给他们,孩子们也都十分认真的学习着。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大多梦想着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等,对外面位置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到以后回不回家乡的时候哦,大家都沉默了。也许是孩子们太小,不能明白这件事的含义,也许是另一种思想一向影响着他们“离开农村,去城市才不用过苦日子。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发生变化,造成人才流失,如今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思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观念上也产生了不一样角度的分歧,有部分学生和家长教育观念有些偏激。因此支持农村教育不仅仅仅知识财力上的帮忙,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忙。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的道理,适应时展的观念和大局。
此次暑期实践使我感触颇多,不仅仅使个人得到了必须的社会锻炼,也帮忙了部分小学生,自我感觉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
社区实践报告4从1.17到1.19,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我们还参加了社区敬老爱老活动。来到老年公寓,说明来意,就各自行动起来。首先是擦玻璃,从各个门到各个窗户,从无力道屋外,把室内外所有的玻璃都擦了一遍。虽说擦得不算最好,但我尽力了,在家也是很少干这些活的,老爷爷、奶奶们都赞不绝口。接下来,我又把室内外的卫生也彻底地打扫了一遍。还把比较脏的窗帘洗了又洗。这是后两天的主要活动,虽然很累,却觉得很充实。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
腊月寒冬,刘爷爷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喝酒喝得太多,导致了中风,现在,每天他都会推着婴儿车在院子里练习走动。
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帮他做完家务之后,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纪都不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停,风雨不住地锻炼,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坚韧了。我以前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天天锻炼,他告诉我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天天锻炼的话,就永远走不动了。
他还告诉我说,自己年轻时贪杯好饮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现在社会上,好多小孩十三、四岁就开始吸烟、喝酒。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辙,要健健康康的成长。听了这些话,我受益匪浅。
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我们做了将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扫地、擦窗等。最后当事情全部完成的时候,我们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通过社区服务的这几天里,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取长补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都会努力!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著、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这次社区服务让我懂得了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服务劳动,因为那是我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大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社区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是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悦。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微薄,体会到整个社会强大的凝聚力。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去义务地帮助别人,让别人享受自己的成果,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在这之后,我明显地发现自己变开朗了,虽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一些东西,但如果再多一些人呢,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才是动力之根本,动力之源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途径,提高国民素质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的口才,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一成不变的话,以后很有可能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及一些应辨能力,光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社区实践报告5暑假如期而至,这个暑假时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时间较长,俗话说要想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必须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挣点钱而且在人际交往等反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就我个人而言这也可以为将来自己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决定利用暑假这个好机会好好实践,体验一下真正的社会生活,因此我来到我家附近的一家印刷厂打工进行社会实践。
我一开始去的那个车间是在公司里面主要负责的是设计与排版的,虽然后来我也去过别的车间学习,可是觉得还是在这个地方更有价值,他们所设计的是其实只是一些制品例如塑料标签、塑料制品等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有时甚至还要设计出大概的产品的成本与收益。
可是考虑到我本身学经济学的,对什么印刷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要让我先学会设计的话,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是不行的,又担心在设计上有些问题,要明白对于印务公司来说,设计一错,后面的可就全完了,所以我的首先岗位是侧重的是排版。一般的工作过程是,客户发到我们部门,其产品的简单介绍和一些图片,然后排版工人就按照客户的要求精心排版。这种排版和报纸的排版区别还是很大,起码每一期的报纸在编排上都会有突出主题和主流思想,而这些塑料类制品哪里有这些,都只是突出广告价值。
可是这些包装品的文字与图片所能出现的空间要比报纸少的,更显出对于文字与图片审查的重要性。即使客户自己对于发过来的作品很满意,我们这里还是为了使得产品印刷出的更漂亮更准确,还是要对作品检查和修改。回想当初刚来做这份工作时,可想而知所遇到的问题将是比别人要多的多,学历虽比人高,可经验哪里有人家的丰富。但这没什么,万事开头难,像那些图片怎么简单处理的,我也不清楚。保持积极心态,我在排版工人旁边协助边学习,帮助接受客户的文字和图片内容,并且对文字和图片内容进行检查。这里的文字要求简短,格式统一,占用空间少,而图片的选取要就有一定的广告的宣传效果。
在这里的边工作边学习,别人会搞的,我努力后也会弄的,时间一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实践,慢慢对于这些的排版技能也多少积累了一点,自己也会慢慢的知道如何来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相信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道理的和做法,想想排版还是太过于轻松,当然只是从劳动强度上来说,要比生产车间里的人好一点。
8月份刚到,公司生产任务好像多了一点,于是我就来到了有点不愿意的生产车间帮忙。这个是做塑料包装品的车间,经过这段时间在车间里的磨练,印刷工艺的生产流程各种塑料包装品的生产过程,见识到不少只能在书中的听闻到的机械实物,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这三处是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当然辛苦是必然的,工作量大也是正常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
其实我并不害怕辛苦,我知道在这个社会赚钱是不容易的。我真正在意是能否和同事和上级处理好关系,这将会是我们以后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之一,也是今后所对待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在这里的经历,____人多一点,确实就好处理的多,毕竟周围都可以看成是自己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细节体现,例如能够一上班,就能热情的微笑和其他同事打招呼;偶尔无聊时还能谈谈心,说说话;没事时还能走在一起,边听__剧,边喝功夫茶等,这些看是很平常的举动是会有良好的影响。
当然人人都搞好关系是不可能的,有些同事就不太理解,似乎我们的实践是来抢他们的饭碗的,在某些方面提出不一样意见,但是这些人还是少数的。说到底他们都是在为公司服务,也都是在辛苦的赚钱,为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我也就不去计较多少。方正我在这里的时间又不是很长,他们做法又不够过分,只要能处理好大部分人的关系就好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通过这次实践,初步知道印刷工艺中的排版工艺,生产流程各种塑料包装品的生产过程,见识到不少只能在书中的听闻到的机械实物。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还是要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主要的是生产上的问题,本身就对印刷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可想而知所遇到的问题将是比别人要多的多。但这没什么,万事开头难,像那些很普通塑料袋怎么弄来的,我也不知道。但我在这里边工作边学习,别人会搞的,我努力后也会弄的,时间一久,自己也会慢慢的知道如何来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相信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道理的和做法。坚信只要积极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事是永远办不好的。
[关键词]大学城 志愿者 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138-0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城市新建大学城,使高校在地理位置上趋向集聚。配合大学城建设的拆迁安置以及商品房建设,使高校所傍依的城市社区环境发生巨变,外来人员增多,社会成员的单位属性逐步软化,社区成为居民除生产劳动之外的主要生活空间领域。新社区亟需增强和完善各种社会服务功能以满足居民需求,而高校亦须在城市化变迁中寻求发展契机。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大学城高校志愿者服务社区的思路。
一、仙林大学城社区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调研
1 仙林大学城与社区环境现状
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仙林地区是南京的三个新市区之一,位于主城东部,规划西起绕城公路,东至栖霞区七乡河,北起312国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新市区由中部东西向的自然山体和南北向的一条河流分为四个片区,分别定位为大学集中区、科技产业区、国际会展交流区和高尚住宅区,其中北部的两个片区即为仙林大学城。
仙林大学城目前有12所高校进驻,其中“985工程”院校1所,“211工程”院校l所,本科院校8所,专科院校4所,高校类型多样,集中了14万在校生,占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的8%,是江苏省高等教育重要的集聚区。按照规划,仙林地区以大学城建设带动新城建设,截至2010年底,建成区人口26万,商品房面积387万平方米。目前人口较为密集的住宅小区有仙林新村、仙鹤山庄、听泉山庄、咏梅山庄、东方天郡、赛世香樟园、亚东城一期和二期等,集中在仙林北部的仙林大学城,社区大多是商、住、租混为一体的混合型住区,住区由封闭式转变为复杂的开放式。人口构成主要为周边农转非居民、本地居民和外来户口。社区中不同群体因社会背景、身份的差异隔离现象较为明显。
2 仙林大学城学生志愿服务基本情况调查
为了解大学城高校志愿者服务社区的基本情况,在仙林大学城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抽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调查范围为仙林大学城5所“二本”以上高校,这5所高校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教学层次类似,专业门类齐全,且已建立本科教学联盟,实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互派、课程互选机制。5所高校共有全日制本科生7万多人,确定的样本总量是5000名本科生,平均每个学校1000个样本。通过各校每个院系学生会的帮助,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527份,有效率90.54%。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受访者中,近一年内参加过志愿活动的人数为3331人,占总体样本的73.6%。一年内参与志愿活动时长和次数频次分布最高的区间是平均每月1-3小时以及每月2次(表1)。
在志愿活动类型方面,参与人数较多的依次是:校园志愿服务(67.85%)、社区服务(43.59%)、环境保护(37.86%)、支教活动(23.69%)(表2)。这些类型的志愿活动可进入性相对较强,便于联系和组织,不需要过多专业技能。说明高校志愿活动类型的选择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约束,范围多局限在校园内部,参与到社会中的实践不足。
在参加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中,82.58%的志愿者服务于大学城周边社区,社区服务的类型主要是老人院服务(67.85%)和教育服务(46.62%),而与专业相关的服务类型如法律援助所占比例很低(表3)。74.56%的受访者表示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并没有发挥专业特长。
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持续和中途退出情况方面,78.24%的受访者最经常参与的社区服务活动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下,一年以上的只有8.82%(表4),大部分学生对社区服务的参与是非连续性的。中途退出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占用时间太多、没有强制要求继续服务、参加其他形式的志愿活动、对项目的组织方式不认同、对此项活动不再感兴趣。
受访志愿者主要是以组织化的方式参与志愿活动中,其中76.03%的志愿者通过校内志愿服务机构参与到社区服务中,17.15%的志愿者通过校外志愿服务机构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以个体化形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很少(表5)。进一步调查显示,青年志愿者协会是高校中最重要的志愿组织,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多是志愿者协会进行组织。
二、大学城社区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问题
1 志愿者服务社区的主动性不强
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的方式是通过校内外的各项志愿服务机构,而自行参与的比例相当少。调研的5所学校,均有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以获得学分的规定,有的学校也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或者学生党员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强制性的规定,一方面保证了志愿服务的数量,而在另一方面体现出高校包干的作风,学生主动性相对较弱。社区服务是需要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志愿活动类型,大多数工作是琐碎且无法体现专业性的。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角色定位层次较高,自我期望较高,更渴望参加大型社会服务和专业性的服务。
2 高校与社区联系不够紧密
根据问卷调研,目前高校志愿者活动67.85%仍集中于高校内部,走进社区的志愿服务占43.59%。在社区服务的广度方面,服务类型相对集中,服务对象则多是老人与儿童,对于大学城多数社区居民来说,高校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是空缺的。在社区服务的深度方面,大多数服务与专业联系少,在调研中,仅25.44%的受访者认为在社区志愿服务中能体现其专业优势。有研究者统计,仅有5.3%的高校青年志愿者会从事与其专业有较大关联的志愿服务工作。由此,大学城高校与周边社区之间互动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强化。
3 社区志愿活动供需存在偏差
仙林大学城周边社区人员构成以拆迁的农转非居民和外来人口偏多,对于社区服务的关注点更多地偏重生活服务类以及社区文化建设。而目前大学城周边高校提供的志愿服务则集中在老人院服务和教育服务,如仅仙林小学就在每周有先后7支志愿队进行支教类活动,而服务的形式相对单一,部分流于形式。这样的志愿服务数量虽多,却缺乏对居民服务具体多样化需求的实质性关注。从校社互动角度来看,这种需求与服务错位的情况会加剧志愿活动形式化,对于高校、社区以及青年志愿者来说,并不是共赢的方式。
4 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性有待加强
根据调查问卷,大部分(78.24%)社区服务志愿者持续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时间在半年以下。一方面,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各阶段学习任务有所侧重,由于时间原因无法继续参与社区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倾向于根据每年重大纪念日、节日或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进行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活动,而缺乏与社区达成的长期服务计划,导致志愿者被分流到其他形式的志愿服务中。然而社区服务是需要连续性的活动(特别是社区管理、法律服务等深度活动),在组织社区志愿活动方面,志愿者组成的梯次性问题不解决好,工作的连续性大打折扣。
5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
在社会支持方面,我们分别对仙林大学城社区管委会、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大学城社区管委会工作重点在于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并无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统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社会事业,高校志愿组织进行社区志愿活动大多需自行联系各社区。在社区居民方面,大多数居民表示对于高校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信任度不高,目前尚未能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开展高校社区志愿服务的舆论环境,使得高校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比较冷清。
在资金方面,经费支持来源单一且不稳定,主要是学校下拨的学生活动经费支持。纵观世界其他国家通行做法,政府资助、社会组织承办往往是推进各项志愿服务的做法。据陈东(2006),1993年美国73.4%的家庭都对志愿活动做过捐助,各种企业、教会等也乐意捐助志愿活动,成立多公司基金和科学文化福利基金。在中国,捐助文化本就缺失,又缺乏政府支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
三、构建高校志愿者服务社区思路
1 有效激励,强化志愿者服务动机
要使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挖掘志愿者的内在积极性。美国专家保罗・杰・伊尔斯利在分析美国人参加志愿服务动机时指出,在美国那样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却有那么多的人热心志愿服务事业,原因之一是“志愿者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
要强化志愿者的服务动机,须进行有效激励,以增强志愿者奉献社会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给予志愿者更多学习机会。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等多重宣传途径,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舆论氛围,使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了解和认可;另一方面,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将课程、服务和反思结合起来,通过社区服务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并与学分制改革接轨,保障其可操作性。
2 加强校社互动,探索社区需求
大学城社区大多为新兴社区,人口构成复杂,对于大学城的公共服务需求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针对校社互动缺乏、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区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参与指导志愿者服务社区的活动。大学城高校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为高校之间互动交流提供便利,因此在开展有目标的社区志愿服务方面,高校可联合主导,社区积极参与。
在高校方面,首先须将建立良好的高校一社区关系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专人负责不同高校之间的协调以及高校与社区的联系协调,将大学城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对社区的学生志愿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对基础调研、基地建设、志愿者组织、服务内容策划、岗位落实等过程进行逐一指导,并跟踪社区的反馈,及时对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在社区方面,树立开放互助理念,对高校志愿活动给予必要支持,在人员联系、服务指导、信息互通方面与高校管理部门共同协调志愿服务工作。
3 加强基地建设,保障志愿服务长期性
在保障志愿服务长期性和稳定性方面,除了从志愿者内部动力方面激励,在外部应创建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加强大学城高校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对服务基地的服务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根据居民需求,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设定相对固定的服务项目。避免志愿者组织因换届而导致服务活动的经验空白、衔接中断等问题,对于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可将经验有效传承,使项目向品牌化的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