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传统文化的涵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涵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的涵义

第1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韩国综艺;传统文化元素;Running Man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5

一、节目简介

Running Man于2010年7月开播, 是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的主打节目之一,也是《星期天真好》板块的组成单元。SBS电视台通过此节目,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娱乐节目新形态。

节目主要以竞赛方式进行,一般邀请韩国偶像、艺人为特别嘉宾,游戏是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设计夸张,为了搞笑,参与嘉宾常需卸妆,便于拉近受众与偶像之间的心理距离。开播五年来,不仅在韩国国内广受欢迎,在亚洲其他地区也大获成功。2014年,中国浙江卫视向SBS电视台引进此节目的版权,一同合作新节目《奔跑吧兄弟》。该节目于2014年10月10日在浙江卫视首播,被誉为“中国版的Running Man”。

Running Man这档大型游戏综艺节目作为如今最受热议的韩国综艺节目之一,除栏目环节设计精彩、主持人之间互相配合和对节目的推动外,节目的核心仍是渗入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二、节目中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

1.饮食文化

Running Man中对美食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亲自体验。例如,由嘉宾和主持人亲自体验制作泡菜的乐趣,配以讲解,加深了观众对传统食物泡菜的认识。第二种就是将这些传统美食融入游戏环节中。比如济州岛特辑中嘉宾要根据听到的方言介绍,按照正确的顺序卷着食物吃,既展示了传统美食,也表现出了方言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表达方式,给美食赋予了地域性的新鲜感。

2.服饰文化

Running Man节日特辑中,主持人和嘉宾常常会穿着韩国传统服饰――韩服。多彩飘逸的韩服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增加了节目的效果,同时还展示了韩服的传统之美。

3.建筑文化

建筑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是最直接的文化传播载体,如果能在游戏中挖掘出其文化内涵,可谓一举两得。由于Running Man的游戏特性,几乎每期都会选择极具韩国文化代表性的建筑作为活动场地。如在国立国乐院拍摄民乐盛宴一期节目,进入国乐院后一幅恢宏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此时字幕会配合演奏的曲名以及含义,让观众对演奏有进一步的了解。嘉宾主持人跟着音乐展开游戏,也使观众见识到韩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游戏活动与文化传播也显得自然,毫无牵强之感。

4.传统节日

Running Man通过传统节日特辑的方式,使很多被韩国人遗忘的习俗被大家重新记起。比如新年特辑、中秋特辑等。

5.音乐文化

音乐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可以感染人的情绪,加深对节目的了解。Running Man的音乐一方面融入游戏内容中。例如唱歌环节中,有多种韩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猜歌名游戏,考虑到游戏者的不同背景,节目倾向于选择年代比较久一点的大众歌曲;另一方面是作为配乐的音乐呈现,尤其是极具个人性格特色的音乐,这是Running Man的一大特色。

三、国内影响

1.高收视率和高人气

作为三大台之一的SBS的当家综艺Running Man的播出时间在周日的晚饭点的黄金档,从2010年开播以来,其国内收视率一直在10%以上,可称为“长寿综艺”。

自开播以来,Running Man每年都在韩国SBS演艺大赏中获得包括“最高人气节目赏”“最优秀节目赏”等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并且连续两年获得百想艺术大赏的TV部门女性综艺赏。

2. 强大的制作团队及参演嘉宾

首先,Running Man的团队十分强大,MC(Micphone Controller)们都是业界翘楚,主MC刘在石更被称为国民MC,实力强大的MC保证了节目在韩国的影响力。同时,强大嘉宾阵容是节目强势的体现。其嘉宾从演艺界扩展到体育界的各类运动员等。在2012年的全盛期,国民级大咖孙艺珍、金喜善等把Running Man作为自己的综艺首秀,还有韩国一线明星崔智友、河智苑、韩佳人等加盟及香港特辑中的成龙等,无疑不是其极高地位的体现。

3.游戏成为独特的节目视觉符号

Running Man开创了有自己特色的许多游戏,如独创性的撕名牌;而且会根据节目的拍摄时间和地点来创造游戏,保证了节目的创新性,也使得韩国国内许多综艺节目争相模仿。

四、海外影响

1.“韩流”风靡亚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综艺节目播发版权的海外输出,以Running Man为首的韩国综艺的受众已不仅仅局限于本国。以百度贴吧为例,截至2016年1月12日,百度贴吧Running man吧已有主题89125个,帖子10894295条,会员数达1015253人。

借助Running Man,韩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播,使得国外观众对韩国的了解越来越深,韩国文化对中国以及亚洲周边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 赴韩留学热 赴韩旅游热

韩流的吸引力以及韩国综艺中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引领了赴韩留学热和旅游热的潮流。

2014年韩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赴韩留学的外籍学生中,中国留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赴韩留学的外籍学生共8.5万名,中国留学生共计4.8万名,占56.7%,亚洲国家为其主要生源地。

赴韩旅游人数连年攀升。据韩媒《朝鲜日报》报道:2014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共392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占赴韩旅游外国游客中的最大比例。旅游项目多为韩国著名的地标建筑、韩剧经典场景以及韩国民俗体验等,这些都离不开韩国综艺节目中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与推广。

3. 版权输出 二次传播

由于Running Man节目形式新颖和收视率火爆,2014年浙江卫视与韩国SBS团队联手打造了中国版的“跑男”――《奔跑吧兄弟》,该节目在借鉴Running Man成功经验的同时又进行了中国本土化的处理,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粉丝。根据CSM50城市网收视率显示,前五期节目中有四期位列首位,第五期更是达到了2.489%的高点。

随着《奔跑吧兄弟》的大获成功,原版节目Running Man在中国也受到了广泛关注。Running Man由于版权输出带来的二次传播威力不容小觑。

Running Man作为当下最火热的韩国综艺节目之一,除节目形式新颖、主持人的默契配合以及丰富的节目环节设置外,其成功的核心因素仍是节目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节目通过对建筑、饮食、节日、音乐等传统因素的表达,彰显了韩国文化自身的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国内和海外影响,推动了“韩流”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干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王国,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进程而发展,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一方面,服饰是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刺激着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把文化对自然的改造与人的自身培养及生命审美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著名人类学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艺术》中指出:“追求艺术表现和优雅的外观,是人类的共性。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已经感觉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们的意识,要比文明了的后代敏锐得多,强烈得多。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服装对于人类已不仅仅限于遮体御寒,还能满足人们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体认,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猎手用猎物的牙齿、蹄爪、羽毛或尾巴装饰在自己衣物上,以显示其英勇无敌或地位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中国人和平、知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儒家“中庸”之“中”、华夏“中国”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采取“半适体”的样式,即倡导一种包藏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先辈所推崇,所谓“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谛是“精神快乐休闲,胜干物质进步”。这反映在服饰文化中就是讲究随意、闲适、和谐,没有过分的突出、夸张和刻意的造型,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中国传统服装的制作者(裁缝)在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凭借直觉与经验,于“适体”中呈现的是一种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种以数理为基础的精确到尺寸的“理性美”。

第3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汉语典故;中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

作为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和教师,我们应该思考:最好的孩子教育在哪里?我认为,首先应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因为,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传承,汉语中的每一则典故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学龄前的幼儿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生理心理时期,如果在他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引入汉语典故教育,既可以开发记忆力,又可以打好语言文字功底,还可以获得文化熏陶和修养。

一、对幼儿进行汉语典故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加上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还难以理解那些抽象的思想内容。而汉语典故是一个个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故事和事件,富有知识性和文化内涵。对幼儿来说,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是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利用这些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因为,一个典故能精确描述一段历史,婉转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在教育中把比较抽象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展现给他们,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也更易于孩子接受。这些汉语典故中的故事情节能够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提供多角度的帮助,给他们启迪,让他们从中汲取经验和知识。所以,合理地利用汉语典故对幼儿进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化性教育,既是可行的,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对幼儿进行汉语典故教育的策略运用

1.网络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激发幼儿对汉语典故的学习兴趣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电脑电视等网络多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一般的说教,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学习过程。因此,通过电脑电视的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幼儿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幼儿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

2.注重理解典故内涵,尝试记忆

幼儿对于典故的内涵并不能很容易理解。有些幼儿背诵汉语的一些经典如诗歌等,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把诗句死记硬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朗朗上口,一字不差地全部念诵出来。但事实上,他们对于这首诗的内涵却一窍不通,究竟诗中说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并不能完全明白。其实,碍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我们不能要求幼儿完全了解汉语典故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那些对于幼儿来说太深刻了;我们也不能要求幼儿深刻理解典故含义,毕竟个别字词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相差太远了。所以对于汉语典故,让幼儿了解字面的内容和浅显的含义便足够了,例如,悬梁刺股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给幼儿解释“梁”是古时候建筑房顶用的木头,“股”是指人的大腿。然后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讲古时候有两个人用功读书,发愤图强。后来,一个成了饱读诗书,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一个成了六国的丞相,非常显赫。

在幼儿阶段,典故的学习贵在精而不在多,每一个典故我们不应该主要以能否记得作为成功的依据,而应该要求幼儿从中受到启迪,得到自身在语言和审美,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提高。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典故更应该深刻、完整地去理解、去感受,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同化幼儿。我想用那一句诗来表达正恰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所期望的就是这样,在一种淡淡的无意识之中把汉语的经典融入幼儿心中,融入他们的生命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之间给幼儿以影响、以启迪,让他们真正接受五千年优秀文化这座“南山”。

今天,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应该传承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所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需要幼儿继承和发展。汉语典故正是蕴含了丰厚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一大国宝,让幼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但可以让幼儿更加了解这一文化精髓,同时还能赋予这些典故时代感,让它们在新的时期里焕发出新的现代风采。

参考文献:

[1]王金龙.用典种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2]季燕.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世界公民:关于幼儿本土文化教育与外来文化教育[J].幼教博览,2007(01).

第4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创新

艺术设计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应用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当中,让其不仅具备审美功能,而且还具有实用功能。换而言之,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艺术设计就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反作用于艺术。这就注定了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源泉,而创新则是艺术设计的核心。然而在现代国际社会文化的冲击下,国内设计师明显缺乏本土意识,盲目跟风,使艺术设计只会一味复制外国,缺乏创新活力,这不利于将我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一、传统文化为艺术设计之根

传统,代表了人类思想与文化的共同追求,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起着凝聚民族精神及力量的作用,并反过来让其得到寄托和延续。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源泉。我国地大物博,人口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风俗和文化背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渐渐形成了花样繁多、形色各异的传统图腾、纹路及艺术形式,这些民族艺术精粹都包含十分深刻的文化涵义,体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情操,都是艺术设计中值得引用、借鉴的核心。传统就是生活文化的精华体现,作为生活衍生物的艺术,其设计的源泉必然是传统文化,不管设计的内容及形式怎么样,都可以从传统文化获取无限的灵感,传统文化就是艺术设计的灵感宝库。

被誉为“奥运福娃”之父的我国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就曾经说过:“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此处说的“根”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它历经了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累,深深地铭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无论你承不承认,我们的审美观及创作思想都被它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只有根基坚实的艺术才能茁壮成长,否则就会随风摇摆,日渐凋零,经不起时间的磨炼。而我国艺术的“根”,就是那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那传承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际社会上具有相当地位并且获得香港紫荆勋章的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就是将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相融合的出色典范。他是第一个敢于在一向追求新鲜时尚的广告界中,大量引入传统中国水墨元素的创新勇者。这种新尝试,立刻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共鸣与追捧,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凭借着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成功地进军国际市场,在国际设计展上斩获多项荣誉。作为其代表作品的中国银行标志,不仅外形简洁流畅,而且内涵丰富;不仅暗喻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而且方孔铜钱要素的利用既迎合中国人讨“吉利”的意头,里面“中”字的融入,也突出了中国银行的招牌。层层兼顾,各方周全,既有时尚感又包含中国传统文化涵义,实在是一件十分出色的作品。其设计思想及理念实在值得现在所有设计师借鉴效仿。

二、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想脱离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创新设计,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希望设计出引人瞩目的艺术作品,那么必须在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时代设计特色,将深藏在本民族悠久历史中的优秀文化以及民族特色挖掘、表现出来,这样才是最富文化内涵、最具创新精神、最富中国特色、最独一无二的设计。模仿只是达到实现自我创新的一种手段,不能作为学习的目标,我们要在模仿他人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习其中有用的新知识、新理念,把它充分学习掌握后,用在自己的特色创作设计中。

传统文化就是艺术设计的源泉,是设计创新的基础。现代设计需要回溯过去传统文化的精粹,从中获取有益的养分。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灿烂、举世瞩目的文化传统及艺术思想。在过去数千年里,我国一直走在艺术设计的尖端,从原始部落的彩陶、殷商的青铜器皿,到后来汉唐宋明清的各类精致华美的陶瓷、木雕家具制品,都向世人展示了其出色新颖的艺术思想,它们都是现代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灵感源泉。要走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之路,就必须在尊重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剪纸艺术;现代艺术;设计;应用

一、前言

剪纸艺术是我国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更具有民族特色感。镂金作胜的风俗就已经在唐宋时期盛行,其中的“胜”是采用金银箔或纸进行剪刻而得到的花样,分为华胜、力一胜和人胜。作为广泛流行的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使现代艺术不仅仅富有现代元素,同时古风犹存,让现代艺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还具备现代设计理念。

二、剪纸艺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1.实现民间艺术的持续发展

国家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艺术,艺术能够提现国家的文化,而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部分,是传统文化的产物。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而时代的发展兴起了很多新的民俗,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也不会以原有的形式继续存在或发展,而应该利用另一种形态继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留存。

2.提高陶冶情趣

剪纸不仅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也有一定的艺术地位,这是我们先辈对生活和理想的热爱与寄托,是用双手创造的艺术品。民间剪纸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审美观、生存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中华儿女就应该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遗产,这不仅是责任,更是光荣使命。教师可以在现代设计教学中融入剪纸艺术的讲授,引导学生解读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对剪纸艺术进行挖掘、整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传统工艺技能,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

三、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而且日本正仓院内还有两枚唐代华胜。传统剪纸一般是对门窗、墙壁、灯笼等进行装饰,或者是对礼物进行装饰,可以说剪纸艺术是对文化的传承,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孕育民族特色文化。剪纸艺术中对人物及实物的表现都是以简洁为主,并且强调构图平视、装饰、均衡、对称几个要素,同时对纸感和刀味要求很高,利用平面图形体现民族特色。对花草动物等的绘制是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造型、大胆想象进行设计,牡丹花装饰屋顶,让静止的瓦片富有生命力,莲花装饰鱼,形象化鱼鳞等。剪纸艺术的特色不是对无生命的物体进行装饰,而是对富有生命力的观念进行装饰。目前,剪纸艺术已经走入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在商标广告、书籍装帧、服装设计、报刊封面、影视等领域都广泛应用,赋予现代艺术作品以淳朴清新的气息。

现代艺术设计采用精简模式表达内涵,借用人们对符号的识别能力和想象力,对特定信息进行传达。其本质是依靠图形对信息实现传达,从而体现内在质量和特色,图形已经成为艺术作品与人们沟通的媒介。而这种表达方式通常情况下比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更加强大,因此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主要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及分割,以图形内涵支撑艺术作品的文化涵义。但是设计师意识到只利用图形和字母进行设计,现代感和信息感太强,而且商业感更强,因此都在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韵味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如门来先生设计的东亚饭店的店标就充分利用了剪纸艺术的吉祥寓意,EASTASIA的缩写“e”、“a”和剪纸艺术中水波纹样的“X”意为西安,代表了饭店低于特性,而“e”、“a”反复构成吉祥如意的盘长图样,意味着企业发展要以客户友谊为核心。

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利用历史渊源的图形或富有象征意义的图像,进行抽象并融入新涵义,实现古为今用。例如韩美林先生设计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是采取剪纸图案中的凤凰,通过简化刻画了生动的凤凰腾飞的形象,而凤凰又有贵宾的涵义,体现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每一位旅客都当作贵宾一样来服务。类似的还有中国结、凤凰卫视台标的凤鸟图腾、北京奥运会标志、皮影戏等。从上述富有剪纸艺术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可以发现剪纸艺术具有独特造型及内涵,如今艺术设计在向追求本原化方向发展,而古老富有韵味的传统剪纸艺术就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不断追求和探究的能量。

四、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1.打破常规

民间剪纸一直保持着“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色,也就是不允许剪纸存在一点破碎的情况,到如今这也是剪纸艺术的一个特色。但是剪纸艺术已经不能被局限于平面设计中,而应该向其他产业发展,所以现代设计领域中就应该融入剪纸艺术,通过剪纸艺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对象所要提现的文化和精神,同时在对原有纹样不破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减,将剪纸纹样融入现代设计中,从而形成简约或繁复的现代设计作品。

2.色彩单一性

传统的剪纸作品一般都是单色,而且基本都是使用大红色,主要是因为我国以红色为吉利喜庆的代表颜色,但是现代设计领域的剪纸风格丰富、赋予的涵义也有所差异,那么还使用单一的颜色就无法表现其想要表达的内涵,也无法和现代的流行色彩更好的融合,因此将现代色彩观与剪纸艺术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剪纸风格的丰富多变。剪纸艺术富含传统化的文化气息,这是其优势所在,但是现代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不足,导致剪纸艺术没有更好的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是追求现代风格的新潮而扭曲的剪纸艺术的内涵,造成剪纸艺术的传统文化遭到流失。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设计要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特色,对我国传统艺术思想充分理解,将其更好的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品才会更好的在世界上立足。而传统剪纸艺术就是我国原有文化的提现,具有传统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魅力,现代艺术正应该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设计的发展要将时代与民族交融,对科学及艺术不断研发,探索和领悟剪纸艺术的内涵,将其精髓与灵魂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赋予现代艺术品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鲁华.浅析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

[2]聂森,李伟,王海华.民间剪纸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青年文学家,2011

第6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谐社会;精神家园;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32-01

十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在我们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到建设和谐文化。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此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要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设想;传统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建设方向 广泛开展和谐文化创建活动。

一、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思想以及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不管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涵义和标准做怎样的理解,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应该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构建有历史的和文化的根基,才能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二、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人们多从现代的角度进行阐释。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那么从传统文化方面认识和谐社会的内涵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视角。“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内涵。作为传统哲学范畴的中庸,其完整意义包括中、和两个方面。“中”表示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反映达到理想的目的。《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执中致和”,就是通过正确方法,实现美好理想,达到事物发展的最佳境界。因此,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的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运行有序,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发展环境的社会。“和”的本义是风调雨顺。“谐”与“和”古义相同。从此来看,“和”也就是顺。和谐社会应该是人各得其所,地各得其用,物各得其流的社会。最早将“和”与“谐”联系起来的文字资料是《左传》:“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意思说八年时间,九路诸侯,像一曲美妙的乐曲,和谐动听。由此可知“和谐”的本意是指音乐的合奏旋律。各种器乐与声乐,在同奏同唱时创造出来的美好动听的共鸣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称之谓“和谐”。由此又逐渐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等诸多事物协调共处,相融一体、创造美好的状态,就是“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用“和”与“同”相对立,否定了单一排他所造成的发展机能萎缩。所以“和”又有反对绝对同一,反对简单服从,主张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的意义。

根据“和谐”的涵义,我们可以对和谐文化这个概念下一个定义: 协调共处、相融一体、创造美好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及其成果。因此,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思想活跃,包容万芳,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

三、要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设想

第7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元素、运用

一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涵义和特点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涵义。要知道传统文化元素首先要知道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

1.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多样性,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其次它具有历史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流传久远。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人民在改造和创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精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不断完善生命力的自由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

二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关系

2.1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向维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从纵向维度来看,任何时代的室内空间设计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形式来自文化,人们按照丰富的经验(历史与传统)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

2.2传统文化影响了建筑。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也必须以“传统”作为反面的参照物来定义与演绎自己的思维。设计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均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每一位建筑师。

2.3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不曾具的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的发达,使设计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但作品手段上的丰富代替不了人们意识上的回归,建筑师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作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我们要创作出具有高雅格调的室内空间环境,必然会遵循“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就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这种“美”与“美”的创作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于建筑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休息和睡觉,而是放眼室内对于人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诸多方面。因此,追求个性化的居住空间也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理念。建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物质功能得到充分表现的同时,精神功能也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和研究人员应用而生。设计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设计欧式的、日式的、韩式的,或设计中西合璧式的。但不管哪一种类型,毕竟要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壤上,因此,中国式自然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提出是中国式,就一定是传统式的,而只要是传统式的,也就一定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3.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中国的传统符号主要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来体现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用符号来体现的象征意义。原始人类是用太阳光斑来为他们群体的生活表示祝福的。你看那原始民族遗下的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刻上,太阳与马之间有一条相连的光芒;阿里岩刻中,太阳的四周画满了牲口和鱼类;新疆库鲁克山岩刻中,太阳与持弓的人同在。显然这些都是在祝愿太阳赐福:保佑他们的马群繁殖丰茂,渔猎时能够满载而归。

鹿、蝙蝠、鱼、鹊、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原因是“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鹊为喜鹊,取其喜鹊报喜之意;梅,古代又称“报春花”。中国人视梅为吉祥物,以为吉庆的象征。

“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是一种隐喻。松、梅耐寒,寓意人应不畏、不怕困难;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同理,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石榴象征多子多孙;松鹤表示健康长寿。

3.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思想。

a、宜设而设,精在体宜。在明清时代是建筑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国内的专家对“宜”的解释是: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

b、删繁去奢,绘事后素。“绘事后素”是孔子对美的一种看法。这体现是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在孔子眼中,绘事是那种装扮出来的美丽效果,而素则是自然的、气质的美,孔子认为“素”要美于“绘事”。

c、因景互借。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观。苏州拙政园有一个特色就是“借景”,建于苏州城中心的塔被巧妙地“借”到园林来了。居室、住宅、庭院,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在一起考虑,其目的是实现一个艺术化的生活环境。

d、崇尚“宛自天成”的境界,从中国建筑的总体看,主要倾向于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是中国造园中最受推崇的境界,其情形也表露在中国建筑中。

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桌、案、椅、床是中国传统家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它们通常采用硬木质地(如黄杨、花梨、紫檀、金丝楠木等),做工考究;结构巧妙;造型质朴优雅。独特的卯榫连接工艺更是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智慧。尤以明清家具为最。

每一件中式家具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在每一个流动的音符中都蕴涵着深深的韵味,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一些哲理来,它独特的魅力也会吸引很多的视线。当然如果中式家具的材质,线条,色彩搭配的不到位,很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为了更符合居住的要求,要选择恰当的中国元素才能让居室散发古雅而清新的魅力。作为设计师,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进建筑当中去试一门必修的课题。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作为现代建筑的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把中国元素融入建筑中,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将被重新发掘,并延续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受益于人们的生活中。

五 结 论

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的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元素和装饰设计合理运用的高度体现。建筑中真正的“中国味”不是停留在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似,而是讲求神似的追求意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式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我们现在的设计师,应该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在现代简约风格的建筑中渗透出一股浓郁的中国民族风味,让现代简约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加完美的结合,创造出既有现代风格又能体现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曹国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EB/OL].

省略/content/PrintArticle.aspx?newsid=99824

第8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摘要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数字在英语文化中有其特有的国俗语义,与汉语中数字的国俗语义相比,既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又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充分了解数字在英汉文化有的国俗语义,有助于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

关键词:数字 国俗语义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文化又时刻影响着词汇的涵义,使之产生丰富的文化内涵。数的概念源于大自然,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源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总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数字可以折射出包括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民俗风情等众多的文化层面,蕴含着深厚的国俗语义。国俗语义指在词汇概念意义上添加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大多数国俗语义是词语经过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汇概念意义上的,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但因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思维观念、地理环境等的影响,英汉数词的国俗语义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事也有较大的差异。

一 英汉数字中的国俗语义

数字是文字符号和观念的结合体,其表达的涵义有“实”、“虚”之分。数字的“实义”指用来表达纯数目,即精确的数理概念;数字的“虚义”则是表示数理概念以外的涵义,也就是学术界所指的国俗语义。作为语言符号的数字,同其他语言符号一样,任意性是其基本特性之一。英汉数字的任意性体现在数字的“虚义”上面。数字的“虚义”又称为数字的“模糊性”。英汉语言中数字不同的“虚义”或“模糊性”,源于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或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领域里,必将蕴藏有不同的国俗语义。

英汉语言诞生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重,都有其独特的“内蕴形式”。数字作为语言组成的一部分,也渗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不同特色的数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数字可以折射出众多的文化层面,蕴含着深厚的国俗语义,其中包括思维模式、宗教理念、哲学思想、名俗风情等诸多民族文化特征。如在中国的数字文化中,大多的数字都与中国哲学相关。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贯通于一切事物之中,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老子》道:“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为和”。所有这些均蕴含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既对立,又重和谐统一的辩证观念,孕育了汉民族凡事讲求成双成对,重视均衡和谐的心理特点。同样,西方哲学家对数的认识与中国古典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哲学学派认为:“与其将万物本原归之于火或水,毋宁归之于数”,“数的要数即万物的要数,而全宇宙也是一数乃至一和谐的乐章”。在这个学派的观念中,万物皆数,一切事物的起源、发展和变化都是数,数存在于一切可以被人类感知的客观事物之中。这一点很相似于中国。

说到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西方先哲对数字“一”同样推崇。古希腊哲学派认为,“一”是世上一切善的事物和奇数的源泉,是宇宙运转的起动机,是平衡宇宙的基本要素,是至高无上的实体。因此,带有东西方文化色彩的汉英数字,是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和民族观念等文化特征的反射。通过数字来挖掘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可以洞悉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特色的国俗语义。

二 英汉数字国俗语义的个性差异

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符号,在不同的社会地域和文化人群中,常用以表达不同的所指。表面相同的数字,深层渗透着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个性特色浓厚的国俗语义。用以表达吉凶象征是英汉语数字共有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英汉两民族受不同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思维观念、地理环境的影响,数字中所蕴含的国俗语义又不尽相同。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中国的数字文化相比英语的数字文化而言,其内涵更丰厚和深邃,数字被用来表示吉凶象征和禁忌在汉语中是比比皆是。

汉语中,数字三、六、九是公认的吉利数字。中国人通常择选带这些数字的日子来作为结婚典礼、开业庆典、奠基或落成仪式的良辰吉日。追溯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人们喜欢这些数字的缘由。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明,数成于“三”,宇宙的万物生于“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论述:“三,数名,天地人之道也。于文,一耦二为三,成数也。”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解释“三”时曰:“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周易・说卦》将天、地、人间的关系称为“三才”,曰:“昔者圣人之作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在传统观念中,人的地位是仅次于天地的万物之灵,因此代表人的“三”成为神数,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数字“六”在汉语文化中也是广为崇尚的数字。因为在《周易》的八卦五行中,六是五个地数或阴数之一,还是地数二和四之和。六又是一个偶数,中国文章自古讲究对仗,无论是古时的骈文、律诗,还是现代的对联,都追求“偶”的形式美,因此偶数六在汉语文化中表示幸运和吉祥的褒义也就不难理解了。先秦时期的六部儒家经典叫《六艺》或《六经》;周代政区分为“六乡”;隋唐政制设“六部”,皇后的寝宫称“六宫”;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佳句;古代把亲属关系归为“六亲”;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佛教认为凡人有“六欲”;古代绘画讲“六法”;在民间也有“六六大顺”的吉语。

数字九在《周易》的阴阳五行中是最大的天数或阳数。清汪中的《述学・释三九》是这样阐释“九”的:“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可见“九”在传统文化中已被中国人视为极数和吉数,其文化涵义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的传统哲学强调对立面的和谐与相互渗透,即对立中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统一”思维的取向把人与自然、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对应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结构里,身心合一,形神合一,思维与存在合一,主体与客体合一,是一种物我不分、物我两忘的诗意境界,是以主客一体来实现“尽善尽美”的统一和谐的崇高境界。“统一”思维的取向也使中国人对偶数有着特别的喜爱,凡事喜欢成双结对,视偶数为吉数。偶数乃双数,双数为均衡、和谐和统一的象。中华文化中视偶数为吉利象征的现象俯拾皆是。婚庆上凡物都是成双成对以表示幸福美满:客人送礼要送双,新娘的陪嫁都是双数。中国的建筑物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的雕刻和装饰,也均讲究对称。中国北方地区喜爱选定二、四、六、八、十这些双数的日子举办喜庆的活动以求吉利。

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一元论思维相比,西方民族则信奉主客体相分的“二元论”思想,即西方传统文化比较强调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是统一中的对立。认为世界应分为两个对立二元世界,强调事物之间的对立而非统一。东西方传统哲学均认为世界存在对立面,但前者强调对立面的和谐与相互渗透,即对立中的“统一”;后者却将世界中的主体和客体、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等分开,注重相互间的对立关系,注重个体特性。“故西方民族重对立,认为不和谐才是美”。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奇数有种特别的偏好(数字“十三”除外)。例如在西方国家,丧礼献花为双数,而婚礼献花却是奇数。西方人视偶数为不吉,认为奇数才是吉祥、顺利、美满的象征,这与中国人崇偶的心理截然相反。

三 汉英数字国俗语义的共性特征

语言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有现象,必然会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客观物质世界反映到人类大脑中的镜像是相同的,虽然“内蕴形式”不同,但对世界的认知形式具有相通之处。例如汉英语言中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或谚语,虽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所表达的涵义是一样或近似的。如汉语有成语“一箭双雕”,英语有“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汉语有“脚踏两只船”,英语有“to sit between two stools”;汉语有“半斤八两”,英语有“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汉语有“十有八九”,英语有“ten to one”;汉语有“一叶不成春”,英语中也有相似的表达:“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这些都表明了汉英两种语言中数字国俗语义的相似性。

数字“七”在西方文化中是象征吉祥、顺利、美满的一个数字。希伯来文的“七”发音是shevah,源自字根savah,是“齐全、满意、足够”之意。古希腊文化中,“七”同样是个吉数,比喻“完整”。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了世间万物。在希腊有“希腊七贤”和“七大主教”说法。西方的宗教文化常用“七”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或宗教仪式。如七大美德(the seven Virtues):信任、希望、谨慎、仁慈、公正、毅力、节制;七大圣礼(the Seven Sacraments):洗礼、告解礼、爱圣职礼、坚信礼、圣餐礼、婚礼、僧侣为垂死者行涂油式;七大精神善事(the Spiritual Works of Mercy):改造罪人、安慰痛苦者、耐心忍屈、教育无知者、劝解疑惑者、原谅伤者、为生者和死者祈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也有视为吉数的意味,这与西方人崇尚数字“七”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古代有七日创生论,“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北史・魏收传》)。中国古代已有六方位的概念,即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再加上天地两方。鸡狗羊猪分别指四方,而马行驶在上、牛耕种于下,正代表了六合方位,“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占据正中央神圣的第七位”。

中国的佛教也非常推崇数字“七”。佛教认为万物由地、水、火、风、空、识和根七种本原组成;人生有七大灾难:水、火、鬼、罗刹、刀仗、枷锁和怨贼。佛教认为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共有七佛;佛教信徒通称七众弟子;中国的佛塔多为七层,佛教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受佛教影响,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为死人“祭七”的风俗传统,即人死后每七天祭奠一次,共七七四十九天,以此来安抚死者的灵魂。

综上,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所属的文化。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经过千百代人的创造和积累而形成的,充分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华民族和英语民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两种语言中对应的词汇,其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不同。数字在英语文化中由于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影响,有其特有的国俗语义,与汉语中数字的国俗语义相比,有着相似和不同之处。充分了解数字在英汉文化有的国俗语义,对更好地使用英语,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德鑫:《数里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王红旗:《生活中的神妙数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版。

[3] 詹姆斯・海瑞森,王逢印、方正钧:《超时空的设计:圣经中隐藏的数字结构》,神道出版社,2002年版。

第9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平面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 J52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中华文化延续五千余年,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不仅涵义深远,而且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平面设计,这个源于国外的产物在国内毕竟是新生儿,整个行业目前受到国外设计理念的影响很大,而国内缺乏对平面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不足以支撑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平面设计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受到阻挠。为此,我们尝试研究如何可以将我国的传统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试图以理论研究来支撑平面设计的成长,这会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事情。

2 中国传统元素的特点

中国传统元素包含了很多意义,它和传统的中国文化一样涵盖非常广,一般情况下,中国传统元素普遍会让人们觉得它是一种兼具了外形与深沉含义的存在,拥有独特的感染力。中国传统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并且还注重“天人合一”,这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有着很深的内涵。中国传统元素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2.1它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态,古人通过几千年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地探索与认识,经过不断总结,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

2.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有着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它包含很多种类,但不管什么类别,均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和谐”。

2.4它注重能达到传神的效果,对于写实这方面,不像西方国家那么重视。

3 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3.1中国传统元素应体现民族特色。中国传统元素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质,它是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中国人民透过自身生活劳动沉积下来的民族智慧。所以,应用到平面设计中的传统元素需要在体现最初的设计涵义的基础上展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发扬对现代事物的开拓进取精神。现如今市场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之下,让传统的文化在突出表现传统民族特点的同时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潮流,这样才能在猛烈的竞争环境里站住脚跟。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会徽,其表现形式就是利用了中国的传统元素中汉字“世”的变形,在形象上借助三人合臂的外形设计,不但展现出世博会“理解、欢聚、沟通、合作”的理念,还让中华民族热爱和谐、欢聚的民族精神得以体现,这和北京奥运会使用的“京”字会徽设计,可以说是互相呼应。

3.2 现代表现手法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将传统民族元素用当代的设计表现手法来具体展现,是现如今平面设计中对传统民族元素运用的常用方法,这样在宣扬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同时,也紧随了潮流的步伐。换句话说,符合当代审美展现形式与传统元素相融合,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也是在平面设计上的新颖创造。举个例子,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以中国传统元素的中国结为基础形态,这种盘长结没有开头结尾、并且循环往复的造型也代表着现达的信息网络,整个标志在运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设定简洁形象时,又能展现出来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也为企业快速的提高了认知度,对企业业务的推进和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 中国传统元素运用的具体思路

4.1 中国传统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在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色彩发挥出了其独特的作用,将中国传统的色彩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可以让其形象得到中国人的广泛认可并加深印象。例如,在中国市场推广时,可口可乐公司就在其广告设计中使用到大量中国红的元素,以传统红墙红瓦建筑作为背衬,在可口可乐泡沫的映衬下出现的小男孩儿身穿中国传统服装,亲朋好友开怀相聚、举杯畅饮以及张贴春联等浓郁中国气息的场景,展现出了中西双方文化的融合,让中国消费者产生亲切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完美融合在这个设计中表现的非常成功。

4.2中国传统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中国的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有机载体,不单只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语言工具,它还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内涵。传统中,中国书法体现的是点、线、面的相互衔接,而在当今平面设计中,书法文字通常使用直线以及几何形构成视觉上强烈冲击感和时代感的图象,这在中国传统元素的平面设计中是比较常见的应用方式。这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上体现的非常典型。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含义,在北京奥运会使用的会徽上,运用了“京”这个汉字,独具匠心地将其概念化为一个奔跑、运动的人形剪影,隐含“舞动的北京”,令平面设计和书法文字的独特结合,用曲线勾勒出白型,独创出了寓意深刻却颇具动感的标识。

4.3中国传统祥瑞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千百年的丰富积淀让中国民间艺术创造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祥瑞图案,这些图案产生于中国人民的日常劳动生活中,是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表达出中国人民对幸福、吉祥生活热爱与渴望。在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祥瑞图案,既可以让蕴含的内容得以体现,也可以激起浓烈的民族认同感。例如,中国华夏银行在标识设计上就利用了象征着华夏民族的玉龙图案进行简化,并且华夏银行所提倡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可以从玉龙图案所蕴含的积极含义中得到体现,令人们对华夏银行形成积极深刻的良好印象,产生强烈认同感。

结语

在平面设计应用中国的传统元素,不应单单只是简单的累加。这首先需要深度发现中国传统元素的意义,令其能和平面设计的初衷相吻合、能充分体现其含义。平面设计所代表的是外在之“形”,而中国传统元素则是体现内在之“神”,只有作品能同时达到神形具备才可以表现的顺畅自然,不仅能体现深层的审美内涵,还能做到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两者结合形成当代平面设计强大的生命力与创新性,让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丛庆,徐金丹.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J].艺术科技,2013(02):113-114.

[2]刘青.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1(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