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记叙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记叙文写作是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文体,是写作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是写作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初中记叙文的写作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教学。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的不足
记叙文写作是小学、初中写作教学与训练的基础与重点,从小学开始,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中学生本应对记叙文的写作和训练驾轻就熟,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对文体把握不明确,立意通俗老套,理解较肤浅,结构不严谨,思路混乱,详略安排不当等,这导致了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整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对写作文体认识不明确,很容易将文体弄混,本来脑子里想写记叙文,写成后却既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还错将文体混杂当作是夹叙夹议,学生片面误解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犯了文体不能统一的错误。学生对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一知半解,对记叙文的六要素、表达方式等认识不明确。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不少语文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只注重内容是否符合主题、语言是否优美华丽,而忽略了写作文体,从而导致学生对记叙文文体认知模糊。为了应付考试,写作不讲究层次、目标的系统训练,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写作范文,学生就按照设定好的模版死记硬背,考试时把背过的内容做一下变动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写作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2.教师方面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当之无愧的难点,许多初中教师对此都感到束手无策。在作文指导上,教师只重视审题、立意、写作方法、写作思维的指导,急于求成,导致一上作文课学生就唉声叹气,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质量时还是遵循旧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写作教学在方法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因此,在当前初中写作教学新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教学改革的探究者和先行者,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技巧指导,全面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二、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关注身边人事物景。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真正的好作文里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创作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所以用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能够深入感悟平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不断积累经典的写作素材。例如:在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内容的教学中,老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一共有多少个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经历、嗜好和习惯?以及所有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否相处融洽?在你们的记忆中,家人们做的哪些事情能够表达对你的爱呢?你们最爱家里的谁呢?通过老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了出来。一位学生写作的文章片段:“快要中考了,你也非常辛苦,出去玩一玩吧,放松心情,妈妈相信你能够在中考的平台中绽放自己的光芒。”然后,我点点头,深情地望着自己的母亲,看着母亲两鬓已经开始发白的头发,脸庞已不再有光泽,就连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有那担心的话语依然是那么的暖心,那眼神依然充满着慈爱。在这个片段中,通过“两鬓的头发”“皱纹蔓延”等细节的描述,不仅表现了母亲因岁月而带来的容貌的改变,更体现了作者对母爱深情的理解和感恩,提升了该片段的感染力。
2.合理拓展教学流程,引导体验细节描写。
当学生积累了部分经典写作素材之后,为记叙文细节描写课堂教学指导奠定了基础。再将各个细节进行加工组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文章的水平,充分凸显出细节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记叙文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如果简单的由细节描写的含义引出记叙文教学的内容,便会让整个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可以采取有趣的课堂导入方式。其中,可以适当引入小说中有关的人物形象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不同的表述片段,让学生初步领悟到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从而由此引入到课堂教学主题上。这样不但能够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3.注重记叙文写作的人文性序列训练。
阅读记叙文,学生如果只了解它写什么内容,表现怎样的中心,这远远不够。要知道,文章离开了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尽管有时候内容也很生动,中心也很有意义。但毕竟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抓住作品中的生动语言,不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从作品成功的谴词造句中,还可以获得营养和借鉴,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下面就谈谈怎样指导学生品味记叙文的语言。
一、指导学生品味记叙文语言的形象美
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形象性。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的间接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从语言入手,调动学生想象和情感,使语言转化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如高风的《金黄的大斗笠》中有这样一段话:“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溜”有不知不觉之中出现的意思;“推”既说明了风的作用,又使人觉得乌云有分量;“爬”字有一种慢慢的感觉;“卷”字包含着因受风力作用,一起一伏的形态;“挂”,树枝被折下,绿叶就像挂在上面一样;“啃”,是把东西一点一点咬下来,将羊吃草的情态逼真的传达出来。
教学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动词进行分析、品味。因为这些动词能给人以准确、贴切、传神的印象,从而审视语言的形象美。如果是环境描写的语段,可以抓住那些比喻、拟人、形容语句的力度、强度对刻画事物、描写景色的奇异效果。
二、指导学生领略语言的音乐美
人们总认为歌曲、乐曲,才是音乐,才有音乐。实际上我们的汉字,以及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同样有诱人的音乐美。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恰当地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语调、语速等。把文章赋予的节奏恰当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情感韵味。如高风的《金黄的大斗笠》中:“风来啦!……雨来啦!……姐姐带着斗笠来啦!……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
读上面这段文字,就像在唱一手优美的歌,“风来啦”“雨来啦”的交替出现,形成了一种回环婉转的音乐美,出现一种热情奔放的气势,造成了美的韵律。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出喜悦、明快的节奏。
三、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色彩美
很多记叙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时,常常赋予人物、景物以色彩,为作品渲染气氛,来突出人物的性格、际遇、命运等。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是这样刻画闰土的形象的: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带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中年闰土,“脸色灰黄……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以上文字通过对闰土的刻画、描写,可以看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其鲜明的反应了闰土的遭遇和命运,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
作品语言的色彩美,有的淡雅清新,如出水芙蓉;有的浓烈鲜明,如大幅油画;有的朦胧,有的亮丽……这是作品的整体产生的色彩美,是作家写作风格的特色。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欣赏、品味。
四、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含蓄美
记叙文的语言,蕴涵丰富的美,语言不多道理深刻。如含橄榄,回味无穷,含蓄丰富。既有字面的表层意思,又有深层含义。有时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有时直接表现主题。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领会这类精彩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含蓄美。方法如下:
1、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去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如冰心的《小橘灯》中“我提着灵巧的小橘灯……我似乎觉得有无限的光明” ,结合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可以体会到语段的深层含义:小橘灯是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象征,那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正是那个黑暗时代的一线光明。
2、结合特定的语境,领悟到蕴含在其中的表情达意。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觉察……” ,这句话中的“狡猾”不能按本意去理解,而应理解为“机灵、顽皮”的意思。
记叙文写作起于小学,初中仍是习作训练重心,但记叙文写作能力如愿以偿者少,差强人意,更有相去甚远者。写作成了很多学生内心的紧箍咒——谈“写作”色变,一脸恐惧与无措。
一、初中生记叙文常见病症列举
国内写作教学流派甚多,研究成果斐然,但“写作”因其“复杂性”,诸多研究成果到了一般语文教师手头,好像水土不服,所能用处、所能学处,甚为有限。纵使能学上几招,却“吃了这顿没下顿”。笔者认为,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相通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搞清楚学生“缺什么”,才能决定写作教学的“教什么”。笔者基于所执教班级学生真实写作现状,对其写作困惑(难点)进行归类整合,拟常见病症如下:
(一)开头“故弄玄虚”
故弄虚玄式的开头常有以下几种:
1.以排比等煽情方式起头,殊不知排比是深情蓄积体内不得不喷薄而发之势态,不是每篇文章起头一上来就整段排比的,这不符合写作原理。
2.开头既不点题,也难引出下文所记之人与所叙之事,可谓“不知所云”。
3.开头语意啰嗦,引出正文太慢,更有甚者通篇“头重脚轻”。
(二)正文叙述“干瘪乏味”
学生习作总难把“人”记立体,难把“事”叙真切。干瘪乏味的叙述症结到底是什么?
1.难以还原情境并进行二度创作。很多学生虽是叙述自己真实发生的事,却给读者以胡诌之嫌。可见,有“生活”不一定能进入“写作”。学生必须还原当时情境,对“生活”进行再度“回忆演示”与二度“感知体验”,才有可能进入“写作”。
2.叙述“不起波澜”,语言节奏疲软无力。前后反差甚大的事件,抑或惊心动魄的事件,诸多学生叙述起来却死气沉沉,流于表面,缺乏生气。
3.词汇贫乏导致叙述力不从心。也有学生能“还原情境”,也能“观察、体验生活”,但仍不能叙述具体,因其能调动的词汇量实在可怜。
(三)结尾“故作高深”
初中记叙文多一事一议,尤其应试作文欲得高分,结尾最好能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由事入情入理,立意深刻。这是诸多教师授予学生的精囊妙计,学生便硬着头皮去写,却不知学生抽象思维力尚未成熟,并非每人都能“悟”出所谓的“深刻道理”。因此,结尾议论有深度者凤毛麟角,大多是不痛不痒的空洞言论。议论“资历平平”,结尾却要“故作高深”。
二、蒙太奇在初中生记叙文中的应用
电影蒙太奇艺术可嫁接至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升格学生原生态写作的对策如下:
(一)动作序列对治开头“故弄玄虚”
电影是由动作的叙事序列组构而成。而“组成叙事文体生命整体的是动能”[1],可见,记叙文和电影同属叙事艺术,动作是其共同支柱。而写作素养低弱者要写出吸人眼球的开头,绝非易事。因此,应引导学生梳理所叙故事中的精彩对话或细节或情节,任选其一,以动作序列从首段劈头而入。
【学生习作典型片断】
时钟指向下午两点。我匆匆整理行装,往楼下跑去。
——学生习作《心底的阳光》开头
评点:首段在一句静镜头“时钟指向下午两点”后,紧接着就是“我匆匆整理行装,往楼下跑去”一连串动作镜头,以动作而叙事,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较之或排比或煽情的冗杂式开头,文章更显精致。
(二)蒙太奇对治叙事乏味难以成篇
中考作文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对写作素养薄弱者来说,常写着写着就“旁出枝杈”。但语文素养又非一蹴而就,如何让学生在考场作文上扬长避短,少暴露弱点,使难以凑字成篇者也可得心应手连段成篇?
蒙太奇是分镜头的,取材自由广泛,不受时空、人物限制。若以蒙太奇构思行文,则结构简约紧凑,思路清晰,中心明确。以分镜头构思成文则可将600多字分为2~4个部分,除去首尾,每部分也不过150字左右。这样,学生可省去相当一部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可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与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断上,如此驾驭起来便顺当多了,且能避免诸多学生专叙一事、凑足字数后却详略不当等问题。
1.并列蒙太奇
并列蒙太奇是把与文章中心相关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文章主题。如学生习作《咱们这一班人》叙述了班集体“运动会拼搏勇夺奖牌”、“备战艺术晚会节目”、“勤思比拼科技小发明”三分镜头,各镜头围绕同一主题,即表现“咱们这一班人”开拓进取、力争上游、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与班级风貌。
2.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是指把两种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的事、人连接在一起,互相衬托,造成强烈对比以突出主题。如学生习作《宽容》,前文叙述因同学笔墨不小心滴沾我衣而争吵,后不顾同学情谊大闹矛盾;后文叙述母亲搓洗被我蹂躏得污秽不堪的脏衣物,却并未曾责备我,一如宽容地疼惜着我。此后,坦诚向同学道歉,双方终各自宽慰和好如初。
3.递进蒙太奇
递进式蒙太奇指镜头之间构成层进关系。如学生习作《中国终于笑了》,以三个分镜头递进叙述了自家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的变化历程,三个镜头层层推进叙述,文章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表现国家近十多年来的飞跃发展,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4.反复蒙太奇
反复蒙太奇是将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成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等目的,也能增强叙述的层次性。如学生习作片断:
雨,打湿着木屋每个角落;风,无孔不入,疯狂肆虐着;雷,震耳欲聋地发飙着……
雨,下累了;风,跑不动了;雷,吼哑了嗓子……一切又恢复平静。
雨,没了;风,停了;雷,歇了……夜幕降临了。
风,又开始疯狂肆虐着;雷,正酝酿着发飙;雨,蓄势待发……
雨,敲打着木屋每个角落;风,无孔不入,疯狂肆虐着;雷,震耳欲聋地发飙着……
雨,下累了;风,跑不动了;雷,吼哑了嗓子;年轻人,道谢离别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学生习作《一个傻孩子的故事》
评点:本文叙述大山里一留守儿童内心孤寂抑郁,后因一批谈笑风生的年轻旅人到来,与其侃谈间,孩子慢慢走出心理阴影,变得乐观自信。文中运用反复蒙太奇,既渲染了自然环境,又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境变化,且使文章内容饱满层次井然。
(三)写意蒙太奇对治结尾“故作高深”
基于诸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结尾议论升华难以深刻,流于肤浅客套的空洞语,我们认为学生可以写意式的结尾代之。一来避免故作高深实则粗鄙的议论,二来文章留有余味引人遐想,三来写意式的结尾较之于议论升华收尾更符合大部分初中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
正如法国导演特吕弗所言:“要传达暴力的感觉不一定非要拍摄某些暴力场面,真正应该拍摄的是那些能够表现暴力的东西。”[2]这种写意式的蒙太奇镜头组合极具艺术审美性。
如丰子恺《竹影》结尾:“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若改成,“经过父亲循循善诱,我终于认识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且领悟了艺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有艺术的影子。”较之原作,岂不大煞风景?
【学生习作结尾示一】
“傻孩子!来!”奶奶拿着黑乎乎的毛巾拭去他额头沁出的汗珠……
“奶奶,明天一定是个大晴天!明要起个大早看日出!”
“好!奶奶陪你看!傻孩子!” ——学生习作《一个傻孩子的故事》
评点: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慢慢走出心理阴影,变得乐观自信。文中结尾并未直抒胸臆道明文旨,而是将作品主题寄托在孩子与奶奶的一席对话中,很诗意,很唯美,给读者很大想象空间。
【学生习作结尾示二】 每次途经这条小路,我既无奈又欣慰,因为我永远记得故里那条青鹅卵石铺就的石板路。
——学生习作《故乡的味道》
评点:本文回忆童年老家那条青鹅卵石铺就的石板路,有嬉戏打闹的孩子,有悠闲下棋的老人,有唠叨家常的妇人,好不热闹!如今空荡荡,只有一只小黄狗在路口徘徊。全文洋溢物是人非、怀旧追忆的情怀。这条石板路显然已不是一般物象,具备造型意义。文章如此收尾,语简洁但意无穷。
【学生习作结尾示三】
不是说“阳光普照”吗?为什么阳光总照不到他们? ——学生作品《应聘》
评点:本文叙述一农民工应聘职位被周遭打扮时兴的城里人所不屑,对于农民工一身的土里土气与满身的臭汗味,旁人中甚有鄙弃对其指指点点,更有“仁人志士”挺身对其责备谩骂。文章以此结尾,发人深省,给读者以极大的思考空间,耐人寻味。
注释: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记叙文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近代学者陶行知是探讨教育与生活关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直接且非常鲜明地回答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最核心的问题,即生活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陶行知在揭示“生活即教育”内涵时,曾经这样说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这句话可以解读为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说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是在社会之中的,另一方面是说教育和学校要为生活p社会服务,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教育的过程要与生活过程和社会过程联系起来,“生活教育”说到底就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三点最基本的内涵,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教育要为了改造社会生活而存在,两者密切相连,生活决定教育,只有当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脱离了生活,那么就称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务是不断提高现实生活质量,使生活不断向前和向上发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社会即学校”指的是学校必须与社会进行密切联系,从而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这个主张有两个意思:首先,必须把社会与学校这两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从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中解放出来,使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单一地局限在学校内;其次,要把学校办成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情况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实践;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这样就改变了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社会和实际的弊端,把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生活力及创造力的轨道上,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为这个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社会生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社会生活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源自于生活,与生活同在。其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都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行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2]。由此可,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同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了生活,才能有所思和有所感,才能更好地写作记叙文。
作文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其实是用语音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p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个性且完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
记叙文是对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叙述及描写,是表现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载体。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3]。然而,我校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无论是教师的写作教学,还是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写作教学没有系统性,记叙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体验及感悟,从文章的构思、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培养。这是需要多方面进行训练和提升的,教学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性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现今语文教学中出现“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写作教学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阅读教学篇目很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要求高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作文的命题还是讲评,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把作文写作视为任务,勉强应付,很难唤起写作激情,导致作文质量不高,作文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和僵化。
就学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按照常理,经过小学训练,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记叙文写作和训练应该驾轻就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水平令人担忧。
第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愿写作,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一是学生视写作为任务,而不是出自内心情感的表达。二是一些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或确实不会写,也写不好。
第二,作文题目相对比较平淡p老套,学生所选材料范围比较狭窄。为鼓励同学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老师往往会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那一次,我 ?摇 ?摇”;“?摇 ?摇的滋味”;“我学会了?摇 ?摇”;“我不后悔?摇 ?摇”等。按照常理,如今学生都曾感受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经历过一些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让人感动或让人愤慨的人和事,虽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够畅所欲言……然而,一些学生所叙的事情或者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者是一些年旧旧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写父母,就是我半夜发烧,父母送我去医院;下雨天爸妈给我送雨伞;晚上父母为我盖被子。写同学,不是大雨天同学不惜自己淋雨把伞借给我,就是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当自己醒悟过来想重归于好时,发现同学已到异地求学……总之,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当然就无法把生活素材灵活运用到作文当中。
第三,作文语言不够生动,描写十分苍白,缺少细致描写。记叙文是记事和写人的文章,通常用的是叙述型语言和描写型语言。记叙文语言既要求文字通顺、表达流畅,又要求语言具备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要求在叙述的基础上,将描写的人物和景物的存在及变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和如临其境。但是,我们从初中生的记叙文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无法将一些细节描写出来。因此,刻画的人物比较单板干瘪,描写的场景不够生动。
第四,学生作文审题立意能力不强,立意较为肤浅。记叙文的立意是通过写人和记事表现作者中心思想,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往往缺乏审题意识,不注意文章的立意,随意盲目地写作,以致偏题、离题,或者立意相对肤浅、幼稚,没有深度。
由此看来,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四、初中记叙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儿童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首先强调生活是写作的创作源泉,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导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及套话。记叙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的分析,发现初中生普遍对记叙文写作不感兴趣,这是制约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命题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作为背景进行作文命题。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题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4]由此可见,教师所起的命题是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其次,积极评价,进行多样化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给学生作文写批语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以鼓励为主。他们一次一次地写了那么多篇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赞赏,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创办班级刊物展现班级优秀作品,甚至编写班或个人的优秀作文集。同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报纸、杂志投稿。这些方式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充实学生的生活。《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充实的社会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平时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感受四季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把语文书中的一些篇目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了解内心变化。更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生活素材,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课业任务十分重,平时过着学校p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直接经历的生活十分有限,此时则应该多阅读,通过阅读等间接方式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总之,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和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给写作创造更多源泉,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东西写,有所发挥。
第三,在课堂上开展片段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记叙文写作能力。写整篇作文十分重要,从作文审题开始,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所学课文,结合写作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片断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很多经典课文,可以当堂模仿并训练,也可以根据作文各个环节进行片段式训练。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谋篇到行文等各个方面加以指导,完善记叙文写作各个环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记叙文写作更是如此。然而,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社会生活。因此,同学们的记叙文写作往往脱离生活实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要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需要用这种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694.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8.
一、立意要高远
1.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挖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中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
2.想象和联想,赋予新的内涵。想象和联想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中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平淡到新奇,由小到大。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题材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放开眼界,提升到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界的结果?
二、选材要精当
1.要善于联想。选材方法很多,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联想”。因为作文的中心来源于阅读和生活中的感受,所以选材务必要联想起阅读生活中的其他材料。只要那些材料符合选材的四个要求(围绕中心、真实、典型、新颖),就可以成为现在写作的材料。
怎样联想呢?联想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这些联想方式同样可以在选材方面加以运用。例如以“家庭”为话题,展开联想,可以在自己的大脑中搜索到以下材料: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首诗;曾子杀猪的故事;的一句名言“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曾读过朱自清的《背影》;最近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孩子离家出走;关于“家庭亲情”的电视专题片;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学校开展了一次“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今天在村口一家小破屋前看到一个老头子为老大娘梳头……在这么多材料中,总有那么几个曾经拨动过你敏感的心弦,那么同学们就可以选择你感受最深、最值得你写的材料,然后作文。
2.要注重真实。这里的“真”,主要是指生活中的真,即只要符合逻辑,符合生活常情的都是真。例如,写风雨中我为母亲送伞这件事,不要以为自己没有送过,就不敢写,其实,给母亲送伞这样的事生活中有,也能令人信服,所以我们可以写。又如《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这篇文章,其中老校长的别具一格的教育方法,现实生活中也有,也是令人信服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效仿。而像有同学写花了2元钱买了5斤鸡蛋,这样的事生活中没有,属于杜撰,难以让人相信,所以是假的,坚决不能写。
三、细节要逼真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例如“跳高比赛”片段写作,“轮到一位穿红毛线衣的同学跳了,只见她仔细地量好脚步后,在班主任的鼓励下,飞一般冲出了起点,她跑得快极了,简直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般。在身体即将撞到竹竿的一刹那,她猛地向上一跃,一只脚先跨过了竹竿,另一只脚由于用力过猛,收得晚了些,稍稍地碰了一下竹竿,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好险啊!竹竿在架子上跳动了两下,总算没有落下来。一块悬到了半空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刚才竹竿即将掉下来时,人群中曾发出‘唉呀!糟糕’的惋惜声,现在却变成了‘真险啊’的惊叹声”。如果不把量步、起跑、纵身一跃、跨竿、收足、碰竿等一系列动作加以描绘,就不可能有如此生动的场景。因此,记叙文的生动,关键在描写。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这样一段场景: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段文字出色之处就在于把“打”的效果写得“绘声绘色”,这三拳,从味觉到视觉再到听觉,多个角度调动感觉器官,多种修辞手法充分发挥作用,让读者身临其境。
一、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倒叙和插叙增强记叙文情节的曲折性。“倒叙法”的妙处就好比电影中侦破案件一样,先是出现事件的结局,然后层层剥笋,揭示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因为“原因”往往是读者最感兴趣的,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而案件又不是一下子就能侦破的,所以倒叙能凸显记叙文的故事性,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我与父亲不相见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细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而“插叙法”的好处在于:暂时中断记叙线索,起到了缓冲情感的作用,而且对前文某一环节内容做补充说明,还可能对下文情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就采用了插叙的写法,在爸爸妈迫自己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却宕开一笔插叙体育课时万芳与我换裤子的小事,体现出我和万芳的友谊,把情感再次推向,紧接着写送这个礼物的原因,如今父母让自己要回已送出去的礼物,我该怎么办?人物的情感转入另一种境界。这样,插叙既起到了抒感的调和剂作用,又为下文行文起到了铺垫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插叙时,插叙内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臃肿庞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文,巧用记叙顺序能增强记叙文情节的曲折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二、叙事记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文章陡然一转,就会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白杨礼赞》中,用黄土高原的美景来衬托白杨树的挺拔傲立,在人们的赞叹――恹恹欲睡――惊奇的情绪变化中引出了白杨树,用了先扬后抑再扬的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形象,第七段中又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白杨树“伟丈夫”的品格。通过这一“扬”一“抑”,巧妙地制造出文章的波澜,激发读者的审美效果。学生在写《这样做,挺美》的作文时,借鉴了《白杨礼赞》的写法,就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巧设悬念,避免平铺直叙。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巧设悬念,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一一解开,这样的写作方法可避免文章平铺直叙,造成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悬念的提出应该是推动情节的主要环节,不能与中心无关;悬念的设置要自然,新奇,又要达到生活的真实。恰当地使用悬念,可使情节发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驿路梨花》这篇文章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悬念层叠。当深山月夜“我们”正焦急的时候,发现了小木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房门紧锁,可门上用碳字写着“请进”二字,让人感到好不神秘。这是谁的房子?这是第一个悬念。第二个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房子的“主人”时,老人说他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房子是叔叔盖的。”为什么要盖房子呢?全文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扑朔迷离。学习这篇课文悬念的设置后,我设计了《过独木桥》这道题目,让学生设想一下怎样渡过这独木桥,要求学生要设置障碍,给人物增添麻烦。学生设想了过桥时的外部环境,桥高、水急、路滑、风吹雨打。有的学生在此基础再为主人公增添麻烦:由于雨雾弥漫,无法见桥身,一步踏空,差点摔下桥去,多亏抱住独木,才免遭粉身碎骨之危,继续前行,一阵大风刮来,我一个趔趄,再次差点摔下桥去,只好将整个身子匍匐在桥上,冒着狂风暴雨向前爬行……学生的兴趣很高,设了许多悬念。通过《过独木桥》的情节设计,学生基本掌握了怎样设置悬念的技巧,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
一、传神细节传心声
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曹文轩是细节描写的高手,他这样谈细节:“写作不过就是真实地、充分地、独特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心底的真情爆发了、喷涌了,当我们的文字个性化了、细节化了的时候,我们笔下的作文就一定会打动人心。”我们的言行举止,是能看到或听到的外在表现,把它们放大或分解、写细,能真实展现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怎样描绘“我”的言行举止,才能让“我”这一人物形象立体鲜明,让人印象深刻?在程海的《三颗枸杞豆》中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写:“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然后,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等它爬出来逃跑时,再一把捉住……”作者抓住了“我”的动作,用一系列惟妙惟肖的动词展现了我捉金巴牛的过程:蹑手蹑脚地走、闪电一般捏、得意地堵、欲擒故纵地捉……这些传神的动作描写,把“我”这个贪玩又会玩的调皮孩子捉虫时心里那种快乐、得意的感受写得生动形象。
二、内心独白显真情
内心独白,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方法。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懊悔没有学会写作文、懊悔没有好好学习、懊悔旷课、懊悔贪玩……”一系列的懊悔,是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的真情流露,这段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亡国之惨痛事实面前真心的懊悔、亡国的痛苦和爱国的热情。
内心独白就像一张拍摄我们内心世界的照片,使“我”的喜怒哀乐、爱憎情感一览无遗。可以直接表达“我”的感受,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我”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既要真切感人又要简洁精炼,冗长的独白,会让人感到行文嗦。
三、联想想象抒感受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丰富的联想能使文章情思动人,摇曳生姿。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触动心灵的场景,经常在脑海里展现一幅幅画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联想想象。把它们记录下来,能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联想要符合人物感情、画面情境,要力求自然。可以运用排比,用整齐的句式,使文章更富有文采。看这段写老师眼神的文字:“我慌忙站起,竟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就在这时,我那慌乱的目光一下子与老师的目光相遇。那是怎样的眼神啊!那眼神,如同一汪清泉,汩汩流进了我的心田;那眼神,如同一缕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燥与不安。那眼神,如同一双手,有力地拖住了我即将坠落的心。我深吸了一口气,让慌乱的心平静下来,流畅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我坐下时,老师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赞许。”从不同角度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我”由紧张慌乱到镇定自信的感受,写得非常具体形象,让人感同身受。
四、议论抒情抒胸臆
在记叙文中用充满感情的笔调叙事写物时,加入画龙点睛的议论、真情流露的抒情,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独具魅力,更真切地表达人物感受。在记叙文中抒情议论,应该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在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中有这样的片段:“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这段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爱戴、感激、赞美之情,可谓情真意切。这种热情的赞美、由衷的感激,是通过“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这样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的词语表现出来的。
五、情景交融动人心
文章意境,讲究境中有我,情景融合。人物活动有了环境背景,就如照片有了底色,使人细品韵味悠然。在描写景物时移情入景,使景物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样的文字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感染读者。
结合本地作文教学实际,笔者特提出下面的设想,希望能达到弥补这一短板的目的。
一、科学认识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重要,也不难培养。谓难,通常是对它没有科学的认识。
1.培养出实实在在的观察技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完成“写好记叙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前提。
2.当前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弊病中,内容空洞、生活性差、想象力弱等,直接与观察能力缺乏有关,更与该能力的培养不力有关。如果教师能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获得良好成效,不但能有效减轻上述毛病,更有利于学生在观察中形成独特视角,发现事物特性,触发新感受,萌发记叙文写作的创新因子。
3.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1)由记叙文纪实特征决定的,“写作材料主要通过观察的环节获得”,别无捷径。(2)由当前学生写作状况决定的。
4.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齐抓共管,制订和实施系统的、科学的、长期的训练计划。一方面校方要切实加强减负增效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过重工作负担,还学生观察体验各种丰富生活的时间、空间,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社会活动;还教师以悉心搞调查、搞教研搞教改的精力。由学校教研处要统筹安排,并帮助教师制订适宜的训练计划,并通过适当措施确保计划的落实。作为教师还要加强学习,要掌握观察力培养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实践水平,精于观察力培养的业务,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情趣实际,科学引导,灵活运用观察力培养规律进行训练。
二、科学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
要根据教师素质、生源素质等具体实际,统一制订并实施记叙文观察能力培养计划。为确保实效,计划一定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1.系统性。鉴于观察力培养的长期性、渐进性、实践性的特点。训练计划应总括初中三年的训练内容。其中应有观察的基本方法、基本顺序、基本技能、需达到的水平,要有与记叙文主要写作对象对等的观察对象,训练过程、评估考核等梯度目标体系。要按照具体要求编定每次训练(不含随机训练)流程,形成整个初中段记叙文观察能力的训练方阵,使每次训练都在整个训练体系中占有合适的坐标位置,使每次训练始终在有序状况下进行。
根据课标及教材教学重点的要求,将训练侧重点分为一个周期(初中6个学期),三个阶段:初段(第一个学期)、中段(第二~第四学期)、高段(第五、六学期)。
初段,训练次数为10次(不含随机训练)。本阶段要求通过训练在认识上理解记叙文的观察对象与生活的本源关系,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简单的观察方法,如:开放五官,全方位观察;初步形成观察周围事物,积累观察资料的习惯。
中段,训练次数为18次(不含随机训练,第二学期12次,第三、第四学期各3次)。通过训练能初步运用林可夫观察公式“观察=凝视(或体味)+揣摩+默述”进行观察,初步养成勤于动脑观察分析的习惯,能够进行概貌观察,差异观察。
高段,训练次数为4次(不含随机训练)通过学习训练能较熟练地运用林可夫观察公式,能够对人物心理,场面进行较为成功的观察,能筛选出典型的细部,能基本把握事物本质特点,初步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初中段记叙文观察能力考核成绩训练密度表
2.科学性和实践性。科学性指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项目的安排和训练过程的实施,必须依据有关规定、规律和实际情况灵活制订,科学进行。诸如课标、课程、教材,学生各年龄段身心特点、认知规律、认识水平。总之,训练必须紧贴学生实际,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为原则。此外,教师还应随机结合当前节令特点、课余活动、节假日等特色事物、事件为写作对象,灵活设置观察训练,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应用能力。
实践性指训练要以动眼、动脑、动手为主要手段。这是由观察的能力属性和课标的实践性要求所决定的。叶圣陶说:“凡是写作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课标特意对写作练笔划定了具体字数,就是包应含观察能力训练的随笔在内的。因此,要达到训练的目的,形成记叙文观察能力,减轻记叙文内容空洞等问题,只能在反复实践中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章志光.《心理学》.1992年272页.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设计;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8-0062-02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同时也为了保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集中建设了一大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随着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我国污水处理设计水平也快速提高,各种新工艺、新技术得以应用。在部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中,由于设计周期较短,具体实践经验不足,各专业沟通欠佳,导致设计中存在一定缺陷,给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避免在今后的设计中出现同样的失误,特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及污水处理厂回馈资料,对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常被忽视的问题总结如下。
1 起吊装置的设计
污水处理厂内进水泵房、污泥泵站等部位由于水泵较为庞大,设备较重,因此需要设置起吊装置进行水泵的提升。在起吊装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泵起吊、维修、外运方便。
1)合理确定起吊高度,避免由于钢丝绳过短导致水泵无法吊装;
2)合理确定吊车的安装高度,由于提升水泵体积较大,应充分考虑起吊的方便,留有足够的空间;
3)尽可能考虑设置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当水泵出现小的问题可以现场检修时,可将水泵吊至泵房平台;当水泵需要大修、甚至需要返厂维修时,可将水泵吊出泵房。
2 搅拌装置的设计
目前,不少的已建污水处理厂存在着池内积泥的问题,特别是在生物池的转弯处,厌氧池、缺氧池、贮泥池等处。污泥的堆积造成池内有效容积减少,降低处理效率,污泥腐化影响处理工艺及出水水质,因此影响不可忽视。
造成池内污泥堆积的原因主要是池内搅拌器设置及选型不合理,没有起到完全混合的作用,导致池内出现死角产生积泥。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由于各种构筑物的池型、池深、水质不同,因此增大了搅拌器的设置和选型难度。
为实现污水处理构筑物内的污水的完全混合,设计时可优化构筑物的池型,将厌氧池、缺氧池设计成循环流动式池型,中间设置隔墙,搅拌器采用低速大叶轮潜水推流器实现污水在沟内的循环流动,避免死角的出现。对于矩形构筑物则考虑采用高速小叶轮潜水搅拌器进行搅拌,避免池内积泥。
搅拌器的选型对污水的混合效果影响也很大,目前污水处理厂设计中选择机械搅拌混合功率时多根据规范采用2W/m3~8W/m3,其选择范围较大,很难把握。事实上,很多搅拌设备制造商都有水力计算模型软件对选用设备进行核算,可以较为科学的计算出所需搅拌设备的台数、布置及型号,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广泛听取设备制造商的选型意见,优化搅拌器的选型。
在进行生物池内搅拌器的设计时,还应适当考虑进水量不足或进水污染物不足等此类非正常工况,避免由于污水处理厂曝气设备未满负荷运行时池内搅拌能力不足导致池内积泥。
3 放空管与集水坑的设计
污水处理厂内大部分生产构筑物为盛水构筑物,当构筑物检修时可能需要对池内污水进行外排放空,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池体放空管及集水坑的设置问题。
对于大型污水处理构筑物如生物池、沉淀池等,放空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放空管下穿池壁,从底部弯至池外,这种方式可以不设置集水坑,但管道埋深相对较深,对厂区内污水管道整体埋深影响较大,且需考虑放空管的混凝土满包防护问题。另一种是放空管从池壁底部穿出池外,由于池体底部通常结构上设有腋角,为防止防水套管切断钢筋,因此放空管多设置在腋角以上,这样就导致放空管到池壁之间有一定距离,池内的水无法完全排净,因此需在放空管附近设置集水坑,将底部的污水强排出去。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底部污水需水泵提升,增加了部分电耗。
对于小型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可根据情况采用上述放空方式,但应考虑与周围污水管道的衔接问题。对于构筑物埋深较深,而周围厂区污水管道埋深不足以满足自然放空的,应在构筑物内设置集水坑,将池内污水就近排至厂区污水管内。
在以往的设计中,通常构筑物放空管管径与外接的厂区污水管管径相同,从实际运行中看,由于构筑物放空管内压力相对较大,流速较快,而厂区污水管坡度较小,流速较慢,这样容易引起污水管道内壅水,甚至冒出地面。因此在设计中应使放空管管径应略小于厂区污水管,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4 止回阀、手动阀门的设计
为了防止介质倒流,在污水处理厂水泵及鼓风机的出水(风)管上需要设置止回阀,在止回阀旁通常设置手动阀门。止回阀在污水厂实际运行过程中启动较为频繁,设备故障率较高,需经常维护检修,当止回阀需要检修时,就需要将手动阀门关闭,阻断管道中的介质,保证止回阀的检修不会导致管路泄露。手动阀门如设置的不合理,将起不到阻断作用,手动阀门将形同虚设,直接影响到厂区工艺设备的运行。因此,应当在设计时注意手动阀门的安装位置,不可随意设置。
手动阀门的设置原则是:哪一侧的介质有可能流向此处影响检修,那么手动阀门就应该安装于哪一侧。在设备并联工作时的情况,当检修其中一台设备的止回阀时,由于其他设备仍要正常工作,那么输送介质沿检修设备出水管倒流至止回阀处,在这种情况下,应将手动阀门安装在止回阀的出水侧。通常来讲,当止回阀需要检修时,只要设备不运行,则止回阀的进水端就不会有介质流动,因此无需安装阀门。但是如果止回阀的安装高度低于介质的高度时,设备停机情况下介质也可能流向止回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进水端也应设置手动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