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场小说范文

职场小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场小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场小说

第1篇:职场小说范文

这些职场小说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作者都有职场经历

职场小说的作者身份大多很特殊。他们往往不是专业作家,而是在职场打拼多年、在行业内颇有成就的职场高手。作者在职场的丰富经验和权威感,正是让职场小说走红的秘诀。

《浮沉》的作者崔曼莉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人,有过国企、知名外企从业经历,2004 年进入互联网产业,现为某高科技公司执行总裁。《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职业经理人,具有十余年外企生涯, 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在清华大学获得工科硕士学位后,却出人意料到联想集团做了一名最底层的销售员, 然后先后在SSA 中国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SiebelSysatems 和SASInstitute 等知名外企工作,在七年间从国内企业的初级员工一路直升到外企在华机构的最高层,先后担任过两家跨国软件巨头在中国区的总经理,堪称职场精英,有着令人称奇的丰富经验。

这些作品里展示了作者对职场的感受和经历,从而使阅读者认为此类小说除有消遣功能,更像是一本外企工具书,阅读后觉得更具“参考价值”。

适合不同职场的人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职场人士阅读

职场小说读者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即将步入职场的人士,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企业内部的工作状况、人际关系不是特别熟悉, 通过职场小说,可以了解职场、了解工作,通过各种职场小说获得经验;第二类是工作二三年、度过职场新鲜期的白领,他们已逐渐摆脱“不知者无畏”状态,当对目前工作一知半解时,最容易对职场发展方向感到困惑;第三类是工作5 年后,在所处行业已累积下较扎实的根基,这一阶段他们会困惑于职场并不是光靠努力就会有成效,他们渴望通过“职场指南”类读物寻求捷径。

这几年,各类职场小说纷至沓来,比如反映IT 行业白领生活的《无以言退》、反映保险行业人员职业特点的《保险丽人》、初入职场的读本《职场风雨飘》、职场生存小说《浮沉》等,真实描述了年轻的白领阶层在职场中的生存处境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灵魂的挣扎。不同职场的人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职场人士都可以选择到自己需要阅读的作品。

职场菜鸟不妨看看其中的一些知识类的东西,像用于有效设定工作目标的SMART 原则;用于全面评判员工表现的360 度反馈;用于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人与人之间矛盾的SOP。它们就像是数学中的公式和概念,你记住了,就可以解题了。

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则可以在书中更深入地了解职场中各方面的关系、立场和处理这些关系的技巧。比如不轻易越级,比如投入产出的原则,比如对他人的认可要及时,还有如何处理与上司、下属和平级的关系等。

可以将职场小说的一些经验当成职场实用手册来使用

很多职场小说看起来比较轻松,故事亲切感人、生动有趣,又像MBA 教材和案例分析,所以对职场人士极具指导意义。

《职场风雨飘》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历打造的一部“职场《资治通鉴》”。小说以大量的真实案例深刻表现了这种生存至上的职场文化,也生动描述了众多的职场生存技巧,如推销技巧、面试技巧、谈判技巧、管理技巧和站队技巧等,这对身在职场者尤其是职场新人来说,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输赢》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销售经典案例,所描绘的大量销售实战情境完全贴合现实,让人感到亲切、真实和可信。于情节开展之中,更巧妙融入了作者10 年外企销售实战、5 年销售培训的心得。

《杜拉拉升职记》中当看到杜拉拉和上司李斯特争取升职时,我们会明白机会不会白白给你,成功要靠自己去争取;同时杜拉拉的故事告诫职场人工作不是勤勤恳恳就可以,更多时候需要EQ 给予个人自信。这些职场小说,一方面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休闲,又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让需要的人少走一些弯路,所以才会受到读者青睐。

可释放压力

阅读一部好的职场小说,就像经历了一次轻松诙谐的阅读旅程。

第2篇:职场小说范文

大家好!

刚才,副局长宣布了我的任职决定,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同时,对我个人寄予了厚望。我首先对局党组的信任表示深深地谢意!我深知作为农中兼学区校长的分量,因为在他的背后是局党组的信任、是全体师生的期望、是几千名学生家长的重托。虽然,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后,我也参与了校长的竞争,参与了学校校长这个岗位的竞争,在这个竞争过程中,毕竞不在其位,也未谋其政,当今天真正走上其位的时候,我确实感到了担负校长这个责任的重大。但是,一是好在在李校长带领下,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变,学校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和正规化轨道,教育质量也有了较提高,为今后的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好在学校有一支责任心强,敢于负责,善于管理,团结奋进的管理队伍;三是好在学校有一支年轻有为,敬业奉献、积极向上,忠厚笃实的教师群体。这“三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行动的标杆和精神的动力,因此,有了这“三好”,我将有信心带领大家把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各位领导,在座的熟悉的或即将熟悉的老师们,以后,我们就要一起共事了,大家将急切地认识我、想了解我,我也同样尽快地想了解大家,熟悉大家。在此向大家说五句话,与大家共勉,作为与大家沟通的基础,也作为今天的见面礼。

第一句话,勤奋敬业,不辱使命。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过一句荡气回肠的话:“不要问祖国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拾人牙慧,我也对自己说:“不要问农中和学区能带给我什么,而要问我能为农中和学区做些什么。”我在想,老师们也可以对自己发此一问。“激情成就梦想,热情铸就事业,真情造就发展。”没有激情做不成大事;永葆热情才能真正办好教育;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付出一腔真诚和一片真情。我想很多时候人是凭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做事的,这是我们成就大业和应对艰难的法宝。

第二句话,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古语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11是大于2的。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在我们这个浩大的团队里,即使只要是为了发展有不同的意见,那也是优美的和声,而不应该出现刺耳的杂音。

第三句话,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在学校,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是我们学校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制度的执行和坚守也是人治与法制的一道分水岭。制度关键在执行,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要特别强调执行力。

第四句话,追求细节,做好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就是水平,细节就是管理,细节就是形象。追求细节,就是追求一种精致化的管理。我们的学校,规模大,就越要精致化,越不能粗放型,粗放的管理是害已害人的。至于说到小事,我认为小事就是大事。立大志,做小事。做教育,需要这样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需要宏阔高远的视野,更需要精耕细作的勤恳。

第五句话,成就教师,发展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教师来说,发展教师是校长的第一要务,但教师的发展需要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将搭建舞台,提供环境,创造条件,适时鞭策,重在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造就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造就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我们要改造和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我们将不懈学习,建构和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为培养独特人格和卓越才能的学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3篇:职场小说范文

虽然各方观点众声喧哗,但碰撞之中又不乏共鸣:向“百善孝为先”的孝道回归,思考今天为人子女者如何尽孝。由是观之,新版“二十四孝”,从“教父母学会上网”到“定期带父母做体检”,从“为父母购买保险”到“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尽管具体标准见仁见智,但起码展现了孝道内涵的时代之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接了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与当年鲁迅所感到绝望的“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旧二十四孝”相比,更是一种创新和进步。

面对“新二十四孝”,人们充满向往,但也有无奈。“北漂者”感叹:离家千里,有孝不能尽。网友吐槽: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能做的不多。如果细细梳理“新二十四孝”的条目,不难发现,其中一大半都要求一个基本前提:有时间、有机会与父母在一起。就个体而言,增强“尽孝要趁早”意识,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者的应尽责任,无疑需要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但是,从一个广泛的社会层面来观照,迟滞“常回家看看”脚步的,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有各种现实的阻隔。漂泊无定的状态、户籍制度的藩篱、回家成本的高涨,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与“空心化”农村里的老人遥遥相望;竞争激烈、加班泛滥、假期缩水,让在城市打拼的“白领”儿女们有家难回,也无法安心尽孝。

“尽孝”不仅意味着责任,也是对机会的呼唤。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或许更为直观地显示了孝道标准落地的现实困境——我国流动人口近2.3亿;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老年人空巢家庭超过50%。而在一次网络调查中,71.4%的网友表示“一年没几次”或者“半年一次”回家看望父母,只有8.6%网友的回答是“一周一次”。

第4篇:职场小说范文

[论文关键词]成长小说;自传要素;引路人;成长历程

玛雅·安吉罗在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中唱出了她在绝境中奋起抗争的歌。这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要背景的小说,生活中的一系列经历组成了一位黑人女青年既独特又颇具普遍性的成长故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由多个突出的人生经历组成,这一次次的经历建构了主人公整个的成长历程。玛格丽特在与社会的接触与碰撞中,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学会了生存,这是一部典型的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具备“发现”与“确认”的一切必要因素,同时在内容和情节结构的构建上也体现了成长小说的典型特征。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成长小说最早出现在德国,它是描写某个青少年成长历程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地说,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主走向社会,从无知走向完善的变化过程。更确切的说,成长小说应该限制在主人公从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状态进人知之状态的叙事。成长小说大都含有自传的要素,多数是作者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通过某一特定的个人,作者把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有意识地、艺术地再现出来。《我知道笼巾的鸟为何歌唱》就足根据玛雅·安吉罗白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孩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辛成长历程。当玛雅·安吉罗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全家迁往加州。三岁时父母离异,她和哥哥回到阿肯色州斯丹普的奶奶家。七岁半时遭她母亲的男友,之后拒绝开口说话长达五年之久。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巾的主人公玛格丽特四岁时与哥哥一起被离异的父母像寄包裹一样寄往南方的祖母家。在玛格丽特的童年里没有父母的呵护,只有奶奶的关爱。当八岁时被爸爸接到妈妈家时,由于父爱的缺失,她喜欢被母亲男友弗里曼搂在怀里的感觉,喜欢嗅他的气息,听他的心跳,甚至当弗里曼在第一次亲呢之后,她还期待着以后更多亲密的动作。但后来弗里曼失去了控制,奸污了她,并威胁她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她最亲近的哥哥,否则就杀死他。这对一个仅仅八岁的小女孩来说,极为恐怖,她病倒了,秘密也随之暴露了。然后,玛格丽特被传唤出庭作证,当法官问她是否被弗里曼抚摸过时,她说了谎,弗里曼当天就被保释出来,几天之后被杀了。玛格丽特从得知弗里曼死亡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不再讲话了,除了对亲爱的哥哥。这次生活经历,是她第一次涉人成人世界的生活体验,结果她躲进了自己的躯壳,封闭了自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这段时问也正是她脱胎换骨的转变。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快乐和天真,沉浸在孤独和郁闷当中。这也是玛格丽特成长的心路历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契机,从天真的童年世界坠人对人生的迷茫,对复杂的成人世界的迷茫。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不同的角度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认知,影响着青少年成长的轨迹,这些人是青少年成道路上的引路人。玛格丽特的成长道路上有两个重要的引路人。玛格耐特在经历童年的不幸后,又回到了奶奶的身边。在非裔美国文学的作品,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位老人或一位长者,或者老人根本不出现在故事,但老人的话语却时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子孙们。拉尔夫的《看不见的人》,主人公的爷爷在弥幽之际的话语就像足一道咒语无时无刻都萦绕在他的周围,提醒着他。老人是智者、先人、历史的象征,警示过去也预示着未来。玛格丽特的奶奶是整个黑人社区的骄傲,也足黑人自立自强的象征。她拥有自己的商店,而且还很盈利,拥有着一些穷白人也没有的生活,她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对待前来买东西的黑人总是很慷慨,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她赢得了黑人的尊敬,甚至足白人都称她为“夫人”。玛格丽特在奶奶那里得到了关爱和呵护,也是在这儿开始理解黑人和白人的不平等,奶奶的商店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天都会迎来形形的人群,观察这些人的言行和话语,使玛格丽特认识到在这个白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黑人的生存是多么的艰难。一次,玛格丽特的牙疼得特别厉害,奶奶只好带她去看牙医,这是一个白人牙医,奶奶在他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相信这位白人医生会给自己的孙女看病的。

但当她们到达医院的时候,那个牙医不但不给看病,而且还用刻薄的语言侮辱奶奶。“安妮,你知道我不给黑鬼、有色人看病。”不管奶奶怎么和他辩解,牙医始终坚持他不给有色人看病的原则,“安妮,我的原则是我宁愿把手伸到狗嘴里也不愿伸到黑鬼手里。”这些话噎得奶奶几分钟都没说出话来,此时的玛格丽特什么都忘了,“只记得她那几乎让我感到陌生的脸”接着“她一只手把那愚蠢的护士推到一边,昂首阔步地走进牙医的办公室。…‘看见女士要站起来,你这傲慢的家伙。”“我不想让你当着玛格丽特的面道歉,因为我不想让她知道我的力量……”激烈的争执后,牙医害怕了“是,夫人,感谢你不杀之恩,谢谢你,亨德逊夫人。”这一切发生后,我的牙疼已经减轻,化作庄严的痛苦。之后去看黑人牙医的旅行,我就坐在她身边,做她的孙女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我相信她的魔力肯定有一些已经传给了我。

在玛格丽特成长道路上的另一个引路人是弗莱沃丝夫人。在玛格丽特的眼里她就像是一个优雅的天使,总是用轻柔而又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和奶奶讲话,虽然我觉得她们并不是很熟悉。在一个夏日的下午,弗莱沃丝夫人来商店买东西,临走时竟叫玛格丽特帮忙给送去,在路上,她和玛格丽特谈了很多,“玛格丽特,听说你在学校表现的很出色,但那都是笔头上的,老师们反映说他们很难让你在班里开。…‘听着,没人逼你开口,也许谁也做不到但要记住,语言是人和他的同类交流的方式,也正足语言把人类和低等动物区别开来。”“你奶奶说你读了很多书,有机会就读。很好,但还不够。字词的意义不光是落实在纸上,它需要人的声音赋予它更深层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这对玛格丽特来说,是种全新的说法。接着弗莱沃丝夫人给我上了后来我们称之为“人生的第一课”。弗莱沃丝夫人告诉玛格丽特永远都不要容忍无知,但要理解没文化。有些人没能上成学,但他们比大学教授还有教养,甚至更有才气,要多听听乡下人所谓的常识,那些朴实的说法其实蕴含着几代人集体的智慧。正是弗莱沃丝夫人的这些话打开了玛格丽特封闭了许久的心扉,要她面向生活而不是死亡和逃避,在与弗莱沃丝夫人的交谈过程中,玛格丽特深化了对人性、对社会、对自我的理解,逐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走出童年痛苦的经历,迈进苦乐参半的成人世界。

第5篇:职场小说范文

《浮沉》系列小说目前还没有出版第三部,不过作者崔曼莉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考虑续写《浮沉》第三部,以后可能会出版《浮沉》第三部。

《浮沉》第一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小说以外企职场为背景,通过讲述职场上各色人物际遇的浮浮沉沉、潮起潮落,虚构性的展现职场风云和商战玄机。

《浮沉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覆盖了职场低、中、高三个层次,大到国企改制、资本运作,小到两性情感、为人处事,都在小说中获得了清晰、生动、鲜明的展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职场小说范文

, a women's career growth

上海的白领话剧内容大多涉及白领的情感问题,而真正涉及白领职场题材的却很少。《杜拉拉》算是一部。

该剧改编自网络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这部被称作“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修炼圣经”,通过杜拉拉小姐的职场经历揭示出外企员工的生存智慧。

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受雇于世界500强企业,从一个普通的行政助理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人事行政经理,她历经各种职场磨练,依靠个人奋斗获得了成功。为吸引读者,出版商在小说的封面抛出如下噱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小说搬上舞台后,杜拉拉的故事被提炼为“小白兔之生存法则”,“要和上司保持一致”、“SWOT分析”、“YOU DESERVE IT”等几堂生动的职场课程。大学毕业时,杜拉拉的男友给拉拉进行了一番感情问题的优势、劣势以及她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的分析。这套SWOT分析,在让人发笑之余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压力。初进职场便遭遇好色老板的咸猪手,杜拉拉以一句“不好意思,老板,我的肩膀碰到您的手了”轻易化解了尴尬。在解释“YOU DESERVE IT”这个外企中常用的句式时,戏里讲到:“中国人表达褒义的时候就说名至实归,表达贬义的时候则说罪有应得,俗称活该;在英语里就不分了,都是YOU DESERVE IT!”中英文对照的幽默表达,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领会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改编的剧本舍弃了小说中一些比较精彩的部分。如从DB亚太总部空降的销售副总裁罗杰上任之后公司各派力量的微妙变化及其明争暗斗被取消了;又如杜拉拉与DB大客户销售总监王伟之间的第三者岱西的缺席,让他们的爱情经历由曲折艰辛变得顺风顺水。这些可以做戏的地方被改编者舍弃了,略为可惜。

《杜拉拉》体现了导演何念的一贯追求――好玩、有趣,戏仿与拼贴等后现代手法在剧中随处可见。私企老板阿发刚向杜拉拉介绍自己的人生信条:“男人要爱拼才会赢!”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应声而起,这种拼贴产生了奇妙的喜剧效果。在杜拉拉负责装修DB中国总部的一场戏中,演员着统一工装服,头戴红色安全帽,手持榔头、铁筒等各种装修工具,把装修过程演成了一场打击乐表演。其中,既有对拉斯维加斯的演出秀BLUE MAN的人物形象的戏仿,又有对韩国《破铜烂铁》演出形式上的戏仿。当对这两者的戏仿被拼贴到了一场戏中时,一种全新的舞台效果产生了。

第7篇:职场小说范文

这种内心的一无所有,让我很悲,悲的是自己在这八年来,就剩下一个个空荡荡的职位,而职位的下面还经常有一丝丝凉风。于是,我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因挖掘出来,这是为什么?那就是这么多年在营销职场,其实我一直都是在裸奔。

营销职场裸奔之一:打过上市公司的工、做过大型民营企业的人,但是那些曾经自己亲手创造辉煌的一切一切,都是别人的,我好像只是嫁衣,因为我只是那些企业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扮演的只是在一家又一家企业穿梭中裸奔。

营销职场裸奔之二:从基层营销人员到销售公司总经理,从江西到北京、从广州到四川、从重庆到沈阳、直到转战今天的深圳。八年中,我就是一个在时空距离中裸奔的人,几乎不到一两年,就要更换一个城市,为了营销,为了职场,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将向何地,那个地方是让我不在裸奔的驻留地。

营销职场裸奔之三:年轻时拿身体换钱,老了拿钱换身体,人生就是一场折腾。而我们做营销的人,有时是折腾的N字方,赌命换职场前程。八年营销生涯,别人看到的是我在营销职场上的成长,别人看不到的是我身体上“零部件”损耗之痛苦与辛酸,并且我还要一如既往地“损耗”下去。而在此时,我真想大声呐喊,何时能让我身体停止裸奔。

营销职场裸奔之四:做营销就是做生意,生意乃商,十商九奸。商场的坑蒙拐骗,营销的尔虞我诈,一场没有永远敌人,更没有永远朋友的战争,无休止演绎下去。而换来的是自己,到现在为此也不知道那个是敌、那个是友?我完全活在一个虚假的空间中。而当我想挣扎时,其时,我发现在这种世态中,挣扎与清醒,就好比一个人在孤独地裸奔。

营销职场裸奔之五:奔三了,而立之年了。除了杂乱地书、孤零地笔记本电脑,我的生活几乎穷得就剩下我自己,剩下我自己东奔西波,转战一个又一个城市,以及我无时无刻逢场作戏地爱、灯红酒绿地泡、不分昼夜地玩。蓦然回首时,我发觉人在营销职场,我好像只是属于我自己,因为我还只善于一个人在裸奔。

营销职场裸奔之六:营销同仁,职场领导,不断地像演戏一样更替着角色。但是我发现,这些同仁与领导,总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我往事回首,昔日的同仁与领导,也许再也不曾依旧。而那时,美好的倾诉,最终剩下我一人聆听,并且还沉浸在追忆的世界中独自裸奔。

营销职场裸奔之七:营销职场地短命,让我一个职场,又一个职场地奔波,永远留给自己的是惊险一跳,而带给父母与家人是无尽的担心。因为在家人眼里,稳定压倒一切,而在我们营销人眼里,“跳跳”更健康,更利于发展。但是“跳”了多年,心灵的“健康”,却总是离我越来越远,而此真正的可怕原因,是我还在无休止地裸奔下去。

营销职场裸奔之八:人在营销职场,我们面对着太多地企业家,其实就是资本家。我们不管又什么手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忠诚、踏实、勤恳、狡猾、现实等等,我们只在应付我们的环境,因为我们付出的是智慧,赢得的却是一点点资本。而有时,当这种知本与资本的对抗时,“知本”会显得非常的无力与苍白。此时我猛然发现,我只是在演绎一场注定是败局的营销职场裸奔。

蓦然回首时,职场八年,营销八年。其实,我只是裸奔了八年。

此时情景,正如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一样: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此文为笔者发表为《天涯文学》的小说《裸奔营销职场》序言。

第8篇:职场小说范文

一、打破教学常规,突破生存困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技术理性与实用主义走强,文学日益式微,文学教育亦日益边缘化。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分支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困境重重;商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直接对接,教育中的工具理性价值观导向更是加大了这种生存的严峻性。困境亦源自于现当代文学课程自身。长期以来学科化、制度化带来的教学的知识化取向、文学教材跟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疏离,造成了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滞后。在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本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开放性与永远在场的“当代性”特质,以及相应产生的现实关怀的特点。但这种生机勃勃的“当代性”特质从文学教材和授课现状来看却并未能得到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讲授自五四至当下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授课内容普遍采用六大模块式:现代文学三个十年、建国二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90年代文学。可以看出教学主体内容安排为20世纪当代文学上,新世纪文学一般不进入课堂;即算将下限延至新世纪文学,现当代文学教材基本采用精英文学的一元化格局,台港澳文学长期处于教学“附录”的地位;通俗文学、青春文学、新媒体文学等“在场性”文学生态未能有幸被大学教材吸收进去;新世界文学“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基本没有得到呈现。长期以来现当代文学教学相对保守与滞后,既滞后于文学发展现状,也滞后于学术发展现状。新世纪以来文学在日新月异的新发展,还有学术界相应的丰沛研究成果,未能及时在我们的课堂中得到呈现。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容一直沿袭旧有的精英一元化的格局与谱系,新的研究成果很难及时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明显不够。教师对于作家作品的把握墨守成规,甚至延安讲话以来意识形态思潮对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的定位几十年一贯制,导致教学理念的落后。再加之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史”的介绍而忽略作品的阅读,过多强调理论对作品的肢解而忽略作品的感性体验,不少学生因此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基于上述背景,将商业文学纳入到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中来很有必要。作为以商业经济活动为主要题材,以商人形象为主人公,致力于彰显商业文化理性的商业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早就有相关创作表现,只不过是一直被正统文学史所有意忽略,弃于边缘地带,或者是被并入到其它题材小说中提及,没能获得自己独立的文学史地位。直到19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相应反映商业经济生活的文学创作也日益增多,并形成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商业文学通过对商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揭秘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商业形态,再现社会转型期商业生活画卷,关注商战风云中个体生命价值,成为文学形象谱系中不可或缺且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商业文学创作以如火如荼之势在文坛兴盛,这激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近20年来商业文学创作是文学研究无法回避的文学现象。近年来很多学者把自己的学术热情积极聚焦于文学与商业(经济)的关系研究,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并且还有数部专著出版;商业文学研究也成为近十年来高校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的热门领域。鲜明体现新世纪文学新风貌的商业文学,与正在进行的现实社会的关系密切。将在场的商业文学纳入现当代文学课堂,突破教学成规,有效对接当下文学生态,纳入经济视角,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对正在发生、发展的社会及时地做出反应,将文学现象置于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在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上,合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现实性的特色。而作品阅读分析实践与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有助于商科学子进一步认识我们商业时代的社会现实,激发他们的现实关怀的热情。另外,现当代文学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文学史知识讲授为主,对于已经经典化的文学作品及其权威解读,学生除了接受基本已成定论的教学内容外别无他选,于是听课的任务主要就是记记笔记,考前把它背下来,拿走学分。这样一来学习主动性肯定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难活跃。商业文学作为一种正在进行的文学创作现象,目前社会与学术界对商业文学还持褒贬不一的态度,尚未形成文学“共识”。这为研究性学习、讨论性教学这些在传统文学课上难以真正开展起来的教育方法提供了方便之门。作为文学最新现象,学界本无定论,没有权威的压力和定论的束缚,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大胆质疑,教学过程中阅读、讨论、争议、再解读,教学开放、自由的思想交锋与惟新的文化姿态,必将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商科专业教育的文化读本

文学是对历史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形象反映,某种程度来讲是社会的“书记员”。商业文学以社会经济运转为背景,以描述商业经济生活为主要内容,渗透于其中的丰富的商业文史知识,构成了作品独特的认识价值。商贾小说《白银谷》作者成一在后记中曾经说过:“我这部小说,不是写一个富商群体,也不是写一个地域传奇,而是取了一个广角式的视角:将票号作为一个带传奇色彩的金融制度、商业制度来写。”①为了将中国历史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金融制度、商业制度进行“还原”式的展现,成一历经十余年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应当说作家以一种“小心求证”的严谨和求实的态度,在《白银谷》这部书写晋商文化的长篇小说中,真实再现了清朝末年晋商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和民众生活,翔实的史实依据与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相结合,展示了山西票号的辉煌业绩,重现了一种伟大的金融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的风采。在小说中,中国早期金融业的出现、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得以全景式地呈现,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小说中大量生动的商业历史故事,包含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票号经营策略。深入挖掘作品中丰富的商业文化资源,可为商科专业课程如《金融学》等教学提供大量生动的典型范例,某种角度来说是商科专业教学生动的好教材。还有被当作职场必读指南或经商教科书的现代商战小说,创作素材源自于作者商界职场生活的亲身经历。作者往往把自己在商业领域参与的实际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经过实践证明极为有效的经营技巧和职场生存规则融入商战故事叙述中,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商指导。如以IT行业商战为素材的小说《输赢》不仅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且在故事中巧妙融入专业知识和销售策略———“摧龙六式”,并附有“摧龙六式”的光盘;这样一来读者不仅可以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还可以轻松了解超级销售战法。《正道诡道》演绎了一系列商战故事,其中生动展示了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广度营销、深度营销、事件营销、品牌壁垒、公关危机、间谍、反间、消费心理学、商业联盟在具体商战中的应用;小说还将《孙子兵法》、SWOT矩阵、BCG矩阵等知识融会贯通于全篇;阅读这部作品,即便是一个从未涉足市场的新手,也会从对真实商战的形象感受中领悟到营销策划之道的精妙。在《输赢》、《正道诡道》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小说被注入了“实用商战”的新鲜血液,承担起了“企培案例”的专业重任。这类小说似乎有一个共同的逻辑与心理起点:世界需要去理解,商业必须去学习。以文学形象的方式去致力于开展商战培训、成为销售指南,与其文学审美价值相比,商战小说的认识价值似乎更胜一筹。由此来说,商战小说完全可以成为商科专业教育的文化读本。

第9篇:职场小说范文

关键词 BJ单身日记 身份建构 “新女性”

一、关于作者和作品

海伦·菲尔丁是英国当今最受欢迎的都市女作家。《BJ单身日记》是她的代表作,曾获“尼尔森白金图书奖”,被誉为“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作品一经面世,风靡英伦。小说采用日记的形式,自白的口吻,记录了主人公Bridget Jones,一个生活在伦敦已迈入30岁依旧小姑独处的职业女性一年以来的生活。她以幽默乃至自嘲的笔调向大家展示了她的工作、家庭、朋友以及感情状况。200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后,轰动世界。

二、关于Chick-lit(契克文学)

Chick这个词在美国俚语中用来指代年轻女性,而lit则是literature一词的缩写形式。Chick-lit这个表达在书面中的使用最初见于1988年,当时是大学里对《女性文学传统》这一课程的俚语表达。

近十几年来在欧美变得炙手可热的契克文学,它的永恒主题主要包括了职业女性对工作的担忧、单身女性对爱情的焦虑、已婚女性对婚姻的迷茫、都市女性对生活环境的理解、时尚女性对各种名牌的迷恋等等。这些主题被一系列美女作家所阐释,形成了英美流行文化界的新现象,即“粉红潮流”。 性感、风趣、尖锐,契克文学成为了当今最风靡的文学创作形式之一。

三、关于三位“新女性”的身份建构

1.Bridget Jones——后女性主义时期单身女性(Singleton)的代表

正如Bridget Jones骄傲地宣称:

We are a pioneer generation daring to refuse to compromise in love and relying on our own economic power.

(Fielding, BJD:21)

如果将Bridget的生活比作一个完整的蛋糕,那么她不仅想完整拥有,并且想全部吃掉。她拒绝将蛋糕一份为二,拒绝在公众与私人之间、女权主义者与女性身份之间做出选择。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的内心世界缺乏那种和谐与平衡的完整,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她被自己竭力想得到维持工作和追寻伴侣之间的双赢而困扰。

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女性主义时期单身女性的代表。不受家庭牵绊、往往身处都市的年轻女性在享受自己独立的城市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却又极度渴望着找到自己的“Mr. Right”,想跟这样一个人厮守终身。这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契克文学着力刻画的身处都市的单身职业女性形象。她们不想在事业和爱情两方面作出任何妥协。Bridget排斥“spinster”这样一个损人且表示不具吸引力、孤苦等负面形象的身份标签,选用“singleton”, 一种新的、具有反叛意味,有着自己话语和生活态度的身份来定位自己。事实上,几乎在90年代后期每一个女性身上或多或少具有Bridget的特点,而着眼当代,具有相似特点的职场女性都可以被称为“post-BJ”。从女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做最真实的自己是实现自己身份建构的最重要因素,切不可为了迎合男性或社会批判性的期望而刻意改变真我本色。

2.Shazzer——职场单身女强人代表

对于后现代主义时期里一部分特定女性群体来说,爱,还是不爱,根本就算不上是个选择题,因为作为职场女强人来说,她们非常清楚自己想做的和自己想得到的。

与Bridget不同的是,Shazzer代表的是这样一种群体,“too feminist to be feminine”,与追求男性相比,她们更愿意把精力花在职场的打拼上。所以也许她们注定长期处于单身的状态。这是第二种“新女性”,职业生涯永远是她们的首选。在传统创作中,这类女性往往被塑造成有怪癖、神经质,忽视自己的女性特质等等,从而与传统的有着美好道德的家庭主妇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必须认识到,职业女强人这个身份在某种程度上被“妖魔化”了。着眼当下,越来越多的成功女性叱咤职场,很多比大多数的男性还要成功。这些新兴职业女性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并不愿陷入感情纠葛,她们能独立承担一切,并能很好地平衡好自己的都市生活。对于这一类女性来说,我们应该摒弃世俗观念,平等看待她们,并尊重她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作为“新女性”的第二类代表,职场女强人们正向世人展示着她们独有的魅力。

3.Tom——同性恋关系中的女性角色

即使是在同性恋关系中,还是会分“gay-masculine”和“gay-feminine”。在小说中,Tom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中的女性角色,也成为这里“新女性”的第三种代表。

Gay-feminine这类人群,简单来说,生理上是男性,而心理上确是女性,他们的身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即使在宣称高度文明的当代社会,男性应该与女性结合这样一种观念依然不可动摇,所以对于同性恋这样一个群体,大多数人给予的态度依旧是不同程度的偏见和歧视。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同性恋者选择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选择为自己争取权利,争取大众的宽容度和认可,尽管进程艰难,可必须看到的是,现在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接受情况和同性恋者本身的公开状况确实有很大的改善。我们确实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象。

三、结语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时代,女性在尝试进行新的身份构建过程似乎已经失去了方向感,关于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等等带来了太多的思考。希望借由契克文学这样一种时兴的小说体裁对于女性身份的塑造和深层次挖掘,对当代女性的身份构建的思考提供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Helen Fielding. Bridget Jones’s Diary. 1996.

[2]王恩铭.20世纪美国妇女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