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

第1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32-02

大学生涯规划,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特别是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01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之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被逐渐纳入高校必修课行列。本文以观念引导作为该课程讲授的出发点,研究该课程教学的理论要素、实践方法、目标反馈,旨在为高校教师更好的将课程的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融会贯通提供一点新思路。

一、教学前提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旨在让其有计划的提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对自己的价值重新定位并持续增值,进而驱动其目标行为,实现人生理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前提,即引导学生坚定提早培养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价值:

(一)激发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形成积极奋进的人生观

大学生存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倍感未来似乎很遥远”的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想要什么并无概念,临近毕业仍会茫然。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让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激发其通过追求职业与事业的成功而实现高层次的人生需求,保持积极奋进的人生观。

(二)提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打发时间的方式和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其日后遇到的各种选择,较早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可以思考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想从事怎样的工作和想成为怎样的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保证其学习过程中做出较好的决策、制定具体的步骤、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个过程会让其大受裨益。早意识就早计划,早实践就早实现。

(三)帮助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促进目标行为的自主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其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和发展订立的心理契约,是其对未来的个人承诺。基于规划,学生会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调整目标,增加行动执行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职业素质的拓展。

(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未来职业的成功做好准备

学习期间的目标会发生变化。在职业规划意识的基础上,学生结构化的个人发展规划可以让其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表现,明确需要的技巧、素质、态度,从而在求学期间高效利用时间,管理好个人发展,科学制定职业规划并有效实施,进入向上的学习循环,不断增强就业与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理想。

二、教学理论要辅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一)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基本内容

包括5大基本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知己,即要了解自己,明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个性特征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对自己的影响等;知彼,即要探索外在世界,分析职业特点、能力要求、择业就业渠道、行业发展背景等;抉择,即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备选项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优劣势、阻助力等因素后做出合理的选择;目标,即做出决策之后明确了大目标,并把其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目标而形成的目标系统;行动,即按照计划采取的实现目标的积极行动。5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继承,知己知彼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抉择和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行动是生涯发展路线最终实现的关键。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因子

生涯决定了个人的生活目标,笔者认为实现生活目标需要分析三方面内容:自我、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教育与职业的资讯。职业生涯规划的5大基本要素,因各部分涉及因子不同,产生的影响因人而异。自我,涉及兴趣与需求、价值观、能力等;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涉及家庭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助阻力因素等;教育与职业资讯,涉及文书资料、演讲座谈、参观访问等,大学生可以此框架结构作为指导,培养、提高或修正自己的行为与目标,按照个人侧重点和各部分比重的不同呈现自己的独特性。

三、教学实践要提供大学生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一)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常规法

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包括5个内容:

1.自我评估:客观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提供可以打分的项目表(如我是有主见的人、擅长从自己做起等问题),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通过客观的自我打分明确自己是否需要个人发展规划及规划的重点在哪里。2.外部环境评估:评估职业机会,确定目标,使规划具有实际意义。根据教师用心设计的项目表来评估自身的特质和实现特定目标需要的特质,清楚二者之间是否一致并思考需要培养和提高的方面,继而建立长(短)期目标。3.确定目标: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用SWOT法分析个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最适合的路径,提醒学生考虑支持的来源与风险指数。4.实施策略:制定行动策略,终生学习,高效行动。主要区分轻重缓急,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教师提供自行设计的评估时间管理项目表让学生从罗列的个人特点了解自己的时间管理做的如何,清楚时间管理中的因素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可建议学生建立“日/周/月规划表”有效管理时间并应对干扰。5.反馈评估: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对照个人的行动计划,监督和评论自己的进展,研究正在追求的具体目标是否会让自己实现最终目标,反思如何让行动更符合实际、让自己更有动力等。

(二)职业生涯愿景模型法

愿景是个人的承诺,职业生涯的愿景模型法就是要使大学生的思路更集中,想清楚并搞清楚自己以后想要怎样的经历和怎样的生活,从而为达成目标做正确的选择。理清个人愿景是建立愿景的关键:

1.想象并罗列5年、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的自己看到自己有哪些愿景的内容,如住在哪里、住在怎样的地方、工作上的压力水平(高中低)、自己当老板或打工(大小公司)、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如何安排、生活的主要成就的可能、针对愿景主要的影响与激励及价值观的来源等。2.形容并写出自己在每个愿景中的具体内容。3.思考并追问自己:每方面对自己的重要性。4.分析并审视写出来的愿景清单,找出最接近内心深处的层面。5.评估条件与愿景的差距,记录具备与不具备的自我成功特质。6.回归并检验愿景,反馈诸如愿景实现能否真正接受、接受之后的个人感受、愿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并清楚规划的结果。

四、教学后期要监管大学生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达成

可以以时间维度做全程化的评估,建立学生档案。可以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上职业规划课,建立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实践档案,对学生四年来的实践经历等形成资料,将评估、社会评价、就业(创业)过程、实践效果等进行记录。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有必要和学生建立和保持目标达成反馈联系,关注学生行为良性、正向的改变,监管其想法、行动的一致性,使能量汇聚于一个方向,尽可能让多因素的相适性较高。后期追踪调查,是进一步让学生挖掘个人优势、强化发展自己的信心,修正及完善目标并制定补短的发展措施,自觉反馈个人目标的完成节奏等。目标达成反馈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学生产生“目标惰性”现象,即学生做的努力和想做的事情之间失去了相适性,导致完成目标比受罪更痛苦,出现意愿消减、行动拖沓、半途而废。

高校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一定是可以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反馈职业生涯目标实现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课,本质在于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想改变到改变再到认识到个人变化的过程,继而更好的改善表现,最终实现个人人生职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陆升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法制与经济.2009,(5)

[2]廖志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探索【J】思想工作探索.2009,(4)

[3]郭海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

[4]章兢,李红霞.实践教学创新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5]斯特拉・科特雷尔著.凌永华译.人发展手册(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handbook)【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第2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 职业适应期 大学生员工 离职

据前程无忧《2013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企业中85后员工比例越高,企业中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也越高。由于新生代求职者步入职场,企业中员工年龄结构改变,离职率不断攀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而石油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特大型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但近年来石油石化企业新进大学生员工流失严重,如何应对大学生离职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针对职业适应期大学生离职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石油企业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离职的原因

新进大学生员工离职不管对企业还是个人以及社会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而大学生离职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企业原因

第一,石油单位环境艰苦,需要员工奔赴全国各地,有的还要常年驻扎海外,长期的项目生活难免枯燥乏味,很容易造成刚刚就业的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甚至是他们的婚姻为题都成了难题。第二,石油企业中员工工资往往不能和能力完全挂钩,非常容易造成新进大学生没有竞争力和向上的劲头,逐渐从当初刚刚毕业的充满士气转为庸庸碌碌地混日子。第三,石油企业对于个人的发展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往往是安排好岗位就很少过问个人具体的发展情况了,让大学生觉得单位只是追求效益,却忽视了新员工成长的需求。

2.个人原因

第一,80后的年轻人,往往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喜欢挑战,而石油企业的工作繁杂而又重复过多,缺乏挑战性。第二,石油企业内部论资排辈的现象屡见不鲜,让80后大学生看不到将来。第三,石油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而80后员工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第四,对石油企业性质缺乏了解,盲目就业。单纯地认为石油行业收入颇丰,福利待遇好,但是当他们真正进入到石油企业以后,才慢慢体会到石油行业的辛苦,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生活和工作无法平衡。

3.学校原因

很多院校一味地想追求就业率,却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也不曾根据学生特点具体分析个人就业情况,导致了学生理想和现实脱节严重,最终无奈只有选择离职。

二、应对石油企业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离职的对策

1.企业层面

首先,要建立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培训体系,让其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尽快融入到组织当中。 其次,要完善制度,关心新进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及科学的绩效评估、薪酬体系,明确岗位职责,通过对每个岗位在工作分配、工作要求、业绩评估标准和薪酬水平方面的规范化设计,明确角色的工作导向和利益所在,这样就可以在向新进大学生明确地传达角色期望的同时,还能帮助新进大学生找到方向,增强其归属感。再次,要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给予大学生以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和平台,畅通晋升渠道,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工作热情。最后,企业要积极实施(EAP)员工协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协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诊断、提出建议,对员工及直属亲人提供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2.个人层面

作为新毕业大学生,首先要放低姿态,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做好个人职业规划。积极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对自己、对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与认识,避免盲目的不满,或不必要的离职。不断剖析自身,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踏实勤奋,不好高骛远。其次,要做好能力调适,包括人际交往关系、社交、学习、创造、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快速地融入到组织之中,更好地、快速地胜任工作。

3.学校层面

第一,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要将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开展,还要注意大学生个性的差异。第二,学生课程与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就业能力,使其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洁.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的不适应现象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1):98-100

[2]王智丽,侯志瑾.大学生员工角色失调、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17):17-21

[3]高晓红.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忧思[J].管理前沿,2008(5)

[4]郑平生,汤小薄.新进大学生的角色失调及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06(2)

第3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对策

职业生涯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合素质,实现其人生价值,也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得到了各国研究者、教育部门以及政府的重视。管理学家Rothwell认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体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 职业心理学家Super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把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护以及衰退五个阶段。[2]其中,探索阶段是决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决策,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课程在这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探索阶段。在国外,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除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服务体系外,大学生是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应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与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

在校大学生需要将长远规划和现实环境结合起来,清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无疑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不少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理念模糊,在职业生涯设计设计之中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1.规划设计意识淡薄

有关网络调结果显示,33%的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3]由此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与指导,对职业生涯设计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只是知道概念而缺少切实可行的的操作步骤。有些学生把职业设计等同于学习计划和职业目标,有的则把职业生涯设计等同于职业选择。实际上,职业选择只是职业生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因为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

2.职业自我认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不足是什么?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是理想化就是很偏激,心理年龄往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对自己的优劣势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容易自责、自怨、自卑或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自我膨胀,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对待,现实与理想相差很大时更是承受不起。更别说在找工作时将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优势、潜力等结合在一起了。

3.职业发展目标模糊

很多大学生职业发展期望过高,希望毕业马上就能找到铁饭碗。没有职业目标,盲目从众,急于求成。很多大学生选择发展的途径是通过考取职业资质证书和学位证书来实现的,将考取研究生作为自己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还有很多大学生同时准备了四条以上的职业发展道路,比如先考研,再考公务员,不行再出国,同时也找着工作等一系列途径。然而这些路径没有内在的联系性,结果悬殊性较大,发展的方向不够具体,因而他们在实际职业选择的工程中往往犹豫不决,并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4.职业实践能力缺乏

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薄弱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量不足和社会实践的质量不高两个方面上,不少大学生大学期间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相对较少就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与外部职业环境的隔离,对职业环境不熟悉,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因而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

二、大学生自身的改进对策

1.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指的是个体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了解、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兴趣、价值观、个性和行为倾向的过程,也就是要认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自我评估是大学生获得可行性规划方案的前提,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性格、能力、学识水平、思维方式、情商、价值观以及潜能等一切与个人相关的因素。

确定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首先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把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而逐步实现。短期目标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职业目标、收入目标、成就感、名望期望,主要是指个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具体目标的实现。长期目标一般是职业生涯设计的较高层次。只有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才能最终实现长期目标。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实现职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优势,为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设计的起点,也职业是生涯设计的归宿。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自己的职业行为才会有方向,才能持之以恒的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同时,生活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职业生涯设计应随着职业目标的改变而作相应的调整。

明确价值观。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工作稳定性和忠诚感的来源。职业价值观指导着人们进行各种职业的选择。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然后将其融入到职业选择的过程中。

找寻职业兴趣。大学生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如借助心理测验量表及根据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及建议)逐步发觉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将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和自己的未来职业联系起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圈,从而更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规划设计和职业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要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不仅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还包括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能力。

2.环境分析

就业环境分析是个体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包括对职业环境、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专业的就业圈、行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等

等。[4]大学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时,必须以当前的就业形势为依据,并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大学生只有认真地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市场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大学生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社会中各种人才的供给状况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应该密切关注的是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圈的发展动向,然后对以后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

3.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将职业发展目标与自己的潜能及主客观条件寻求最佳匹配,在职业圈内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选择的这些职业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需要、价值观以及能力,同时也需要符合客观的就业环境。职业定位应注意以下问题:根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特点、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更适合、更符合自己特点、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分完美的职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5]总之,职业定位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再做出决定。

4.职业实践

职业实践是指在确定了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后,努力地寻找相关的具体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体验职业,培养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积累相应工作经验的过程。大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职业实践,才能检验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设计是否合理、客观。因为个体在制定规划设计时大多凭借的是思考和想象,主观的东西难免有偏差。因此,职业生涯设计需要通过客观的职业实践来检验合理性和正确性。在职业实践中如果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规划不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外界的就业形势,那就要依据客观现实再次调整规划设计,然后重新进行职业实践。大学生在校期间及寒暑假可以先根据自己所选定的职业做份兼职,通过实际工作,去亲身体验该职业,从而缩短进入社会的时间,更快捷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5.职业修整

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理论把人生看作职业不断发展的连续过程。美国学者Supper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五阶段论,他将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时期。[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Schein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九个阶段。[7]个体职业生涯的过程也是个体自身职业心理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参加职业实践,职业心理得到不断发展,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兴趣、需要、能力都会随之发展。职业环境、社会环境更是日新月异,所以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要根据实际变化来适时地调整。在此情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设计行之有效,就须根据变化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评估与修订。重新修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以及计划和行动的变更等。在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的反馈调整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根据自身发展的变化进行重新审定自我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庆琳.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认识误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9-81.

[2]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27-28.

[3]刘万永.高校就业指导还是季节性快餐[N].中国青年报,2001-11-12.

[4]万四平,贺志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今日科苑,2009 (10):295-296.

[5]冯媛媛,廖晓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述论[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36-38.

[6]仵林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9-11.

第4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 决策模型影响因素 职业决策系统框架

中图分类号: C913.2文献标识码: A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如何做到知己知彼进行科学的决策,是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的重大课题。职业生涯决策源于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在职业行为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认为,职业决策是个体一生中必然要面临的重要决策,是指个体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做出的选择。职业生涯决策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决策的模型

决策就是做出决定,是做选择对策的决定。每天人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就是决策,大到严肃的事情,小到生活的琐事,通常,一个决定越重要,决策也就越困难。1966年丁克里奇提出七种决策模型。[1]

(一)痛苦挣扎型,有些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确认有哪些选择、收集信息、反复比较,却难以做出决定。他们的口头禅是 “我就是拿不定主意。”在这种情况下,收集再多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济于事。

(二)冲动型,与痛苦挣扎型相反,有的人抓住遇到的第一个选择,不再考虑其它的选择或收集信息。他们的想法是 “先决定,以后再考虑。” 这种方式的风险太大,等到看到有更好的选择时自然追悔莫及。

(三)拖延型,这些人习惯于将对问题的思考和行动都再往后,然而问题是不会自动解决的,有时候会越拖越严重。“过两天再考虑”是他们的口头禅。心中暗自希望:也许事情过几天就自动解决了

(四)直觉型,有一些人将自己的直觉感受作为决定的基础。他们通常说不出什么理由,口头禅是“就是觉得这个人好,爱你没商量。”在择友时常见这样的决策方式。直觉在人们对外部信息无法掌握充分的时候比较有效,但它可能与事实不符。因此,我们不能仅凭直觉作为决策的依据。

(五)宿命型,有些人不能自己承担责任,而将命运委诸外部环境,将决定权留给境遇或命运。

(六)从众/随大流型,这样的人通常会顺从别人的计划而不是独立地做出决定。他们的口头禅是“他们都觉得好,我就觉得好,只因为大家都这样做”。

(七)瘫痪型,有的人,虽然在理性上接受了自己做决定的责任,却无法开始决策过程。通常的想法是 “我知道我应该开始了,但想到这件事我就害怕。”事实上他们无法真正为决策和决策的后果承担责任。

以上七种决策模型,根据情境和其后果重要性的不同,会产生相应程度的作用。但是这些决策模式用在一些重要事情中就不适宜了。从这七种决策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决策模式都存在着对自己和对环境的未知因素,在很多未知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显然容易导致决策风险。

二、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

个人得自于遗传的一些特质,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个人对职业或学校教育选择的自由。这些因素包括种族、性别、外在的仪表和特征等。某些个人的特殊能力也会影响其在环境中的学习经验,伴随这些学习经验而来的兴趣与技能,对个人未来规划职业等也有较大影响。个人的特殊能力包括智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

(二)环境状况和事件

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中,有许多来自外部环境,并非个人所能控制。这些环境状况和事件来源于人类活动(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活动、家庭、教育系统的影响),或由自然力量引起(如自然资源的分布或天然灾害)。

(三)学习经验

克朗伯兹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这对于个人的生涯决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个体受到刺激与强化的类型、性质以及两者配合出现的时机常常错综复杂,因而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些不定的变量究竟是如何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偏好和生涯技能发展的,他提出不同的学习经验对个体的生涯决策起着深远的影响。

(四)工作取向的技能

前面提到的各种因素,如遗传因素、特殊能力、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的学习经验等,会以一种交互影响的方式使个体形成特有的职业取向技能,这些职业取向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习惯、规划技巧、工作的标准与价值、情绪反应、知觉和认知的历程等。[2]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系统框架

决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必然带有一定的风险性,那么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建立一套有效的决策系统框架,是帮助决策者减少风险提高决策能力的科学手段,从而做出信息整合,选择可能和可行的策略。[3]

(一)沟通阶段

沟通是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是决策的开始。因为在这个阶段个人发现理想与现实情境之间存在差距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通过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交流途径传达给我们。这是“意识到我需要做出一个选择”的阶段。

(二)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是将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起来,对现状进行评估,了解自己和自己面临的可能选择,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好的问题解决者会花时间去思考、观察、研究,从而更充分了解差距,了解他们有效地做出反应的能力。

(三)综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综合和加工分析阶段提供的信息,形成个人可能性的解决方法并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确认自己的选择,从而制定出消除问题或差距的行动方案。

(四)评估阶段

评估阶段的第一步是评估每一种选择对问题解决者和他人的影响。从可行性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评估。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必须面对这样的抉择(1)对我个人而言什么是最好的?(2)对我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而言什么是最好的? 第二步是按评估结果对所有选择进行排列,得出最终的选择。

(五)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我们将根据为行动制定的计划把思考转换为行动。即根据自己最终的选择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考虑到评估阶段得出的结果,这是把第一选择作为目标重新建构。

(六)再循环阶段

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执行阶段之后,个体又回到沟通阶段,以确定已选取的选择是否是良好的即现实与理想状态间的差距是否已经被消除。

        职业生涯的选择是终生的历程,是大学毕业生必须面对的人生关键的一步,面对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各个因素,大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职业生涯决策方法,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赵辉.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9)

第5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作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从表面上看,就业问题一般是在大学第四年才需要解决的,然而大四只是一个收获时期,就业问题不但是毕业面临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大学四年都要面临的问题。大四以前的行为、态度,基本决定了学生毕业时所面临的境况。当今形势下,高校多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向外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忽视了对高校内在教育的自我审视,在课程设置上,缺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及专业化的引导。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在三大功能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当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大学充分履行职能,面向社会市场需求,培养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大学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大学期间对他们施以相应的教育。

对每个大学生而言,大学都是他们人生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系统性地接受教育、建立知识基础、塑造自我、充实自我、修正自我的重要时期。然而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大学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理想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与他们之前的经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突然迷失自我,不知道该怎样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目的地充实各方面知识,有意识地锻炼各方面能力,有计划地提高相应素质。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及实施

当前,在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已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这门课究竟该如何开设,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怎样进行传授,是值得高校反复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使该课程的开设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首先要保证本课程的地位,在课程分类上,要将本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总学时不少于32课时;其次在教育内容上,不能生搬硬套在职人员的职业规划课程,要根据大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规律,构建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最后在指导方法上,应打破生硬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授课模式,而应通过个性化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个体,并将这种教育内化为学习者内在自我教育与追求。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发展阶段来进行,在课程设置上,应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并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始终,在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分四个阶段来进行。

大学一年级为探索适应期,这一阶段的课程应以指导学生剖析自我和认识外界为主。从自身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一、我喜欢做什么,二、我适合做什么,三、我擅长做什么,四、我能够做什么;从外界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会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

大学二年级为明确准备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目标,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职业目标,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目标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试,深化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形成明确的目标,进而指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处理好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职业的关系,从而获得支配时间、使用时间的最高效率,摆脱迷茫。

大学三年级为实践体验期,要将指导目标锁定在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锻炼综合能力上。 指导学生在搞好专业知识学习,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主动学习提高求职技巧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各方面能力。

大学四年级为评估调整期,这一时期的关键是做好毕业前的就业、择业与创业教育,此外还应辅以抗压与挫折教育。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些具有不可预期性,在此情况下,可指导学生对国家现行的就业政策、法规,目前就业市场状况做全面了解,并通过评估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可行。另外,还要重视这一时期的实习机会,大学生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一步检验已确立目标的可行性,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充实、完善自我,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高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学成效进行有效的监督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及方法,确保本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念,促使学生从职业生涯的视角来审视和发展自己,从而更有意义的度过大学生活。

总之,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只有切实结合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环节,扎扎实实做足功课,使大学生们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才能保证学生就业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提高,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最终获得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桑桑.试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474-475.

[2]赵崇铁,沈小友.关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7):27-30.

第6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 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20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Practical Course

WU Liang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areer Planning"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mployment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there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course of splitting theory and skills, cognition and emotion. In a theory based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exploring the "career planning" course of practic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ing,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goals, integrate knowledge in the curriculum, the training situation, meaning, technology, design, build a door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guide students life.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practice; course

1 开发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的背景、意义、原则

1.1 背景

2007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该课程开设多年以来,各高校一直以理论授课为主,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类网络公开课,均以理论课形式呈现。而根据调查,该类课程存在内容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①同时,瞬息万变的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造就了具有时代特征、纷繁复杂的学生职业生涯困惑。“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具备什么能力、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对职业世界不了解、目标不明确,大学过得空虚、乏味、无法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计划等”。②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生涯发展需求,因此,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让学生用身心感受生涯、用大脑与双手制定生涯计划,在学习的过程中直面自己的困惑,显得尤为必要。

1.2 意义

(1)实践课程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践课程不能摒弃理论,可以弱化理论讲解在课堂中的比重,可创新教学开展形式,把理论与多元的教学方法相结合。(2)实践课程包含更丰富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生涯规划前后,对职业已存在模糊认知,在与职业相关的选择中经常伴随着不确定、焦虑、迷茫等情感体验和反复的思想波动。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改善或解决态度、心理、意志力、技能等层面的问题。

1.3 开设课程的原则

(1)融合高职特点。高职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蓝领”人才的主力军,要有意识引领学生转换思维、清晰定位。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容易出现生涯焦虑、职业决策效能感低、就业压力感大的问题,课程要符合高职学生生涯发展特征。(2)形成个性化发展。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一定是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非常确定的职业或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更重要是唤起学生的意识、宣泄不良情绪、学习理论,去解决规划中的各类问题。台湾职业生涯规划大师金树人曾说:“生涯之道即应变之道。”目的不在于一个岗位或一条路,而是总结一套适合于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并形成个人的独特经验。(3)将实践贯穿始终。不实践、不探索不可能规划出属于自己的生涯发展。实践过程即试错过程、反思过程、获得过程、整理过程、改进过程等,学生通过这些过程去证明方法的有效性,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涯应对经验。

2 可借鉴的各类课程教学模式

2.1 活动式教学

活动课程的倡导者以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为代表。他从主观经验和本能心理学出发,认为儿童应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得知识和经验。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③

活动课程优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教学内容是单独的课题;活动课程是在进行活动中学习以获得直接经验;活动中的学习就是试错过程;更看重学生可学到的方法。

活动课程缺点:活动课程没有统一具体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由于教学内容是由学生的需求而定,课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受限于学生的需求有限,活动课程往往不一定能帮助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知识;活动课程的开展方式是通过活动完成的,非常强调实践性,这就需要充分的时间,课程效率将大打折扣。

可借鉴之处:强调学习的过程;在做中学。

2.2 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形式。”④团体辅导的基本目的是使个人更了解其行为并改进其行为。通过团体历程,提供成员机会以探讨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非只是成员快快乐乐地参与而已。

团体心理辅导优点:解决与心理有关的问题,以期达到对行为的影响与改进;有效解决发展性问题;感染力强,影响广泛,系统地将团体活动加以设计、组织、规划,通过活动激发思考;效率高,省时省力;辅导前严格面试筛选出同质性团体,针对成员间共同的心理或发展问题展开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缺点:以团体为单位的辅导中,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有时会给一些成员带来心理伤害,而领导者较难察觉。

可借鉴之处:解决心理层面问题;活动设计合理、引人思考;重视分享与人际支持。

2.3 工作坊式教学

工作坊起源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宗旨的包豪斯学院。“从教育层面来解释,工作坊是一种简洁的强化课程,研讨会或一系列会议,成员之间交流与交换信息,是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⑤

工作坊优点:工作坊必须有一个主题,该主题与实际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课程通过分组调查、研究、讨论、比较、展示或实践活动展开,方式多样,可灵活组合;教学活动目的是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直至解决问题。

工作坊的缺点包括:对参与成员没有严格筛选,面对异质性的团体,每个成员能否有效学习或获得帮助有待考量;与学科课程相比,较少进行理论讲解,学习的系统性难以保证;课程管理较松散。

可借鉴之处:情境式教学;丰富的课堂形式。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的实施路径

3.1 课程性质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要求》认为: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属性更为重要。⑥

本文认为,实践课程的目标应该包括帮助学生体验并管理生涯发展中产生的情绪情感,传授知识、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在就业观念、态度上的改变,并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使大家相互之间获得支持,提升学生面对生涯困惑与生涯挫折的承受力,最后落实在行动上的制定规划与执行规划。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应将生涯规划深入到作为大学生应完成的一项任务和应掌握的一项技能。

3.2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基本的生涯发展理论;掌握各阶段生涯发展特点;对自我生涯特质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了解宏观、微观职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分类知识及创业的基本知识等。情绪情感层面:树立自主的生涯发展观;转变对生涯规划的态度与立场;提升对生涯规划与决策的自信程度;缓解生涯规划中出现的焦虑与不确定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与世界观。意志层面: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规划;提高生涯规划的执行力;加强应对生涯困难的承受力。技能层面: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生涯评估与管理技能等及各种可迁移技能与自我管理技能等。

3.3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实践课程可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上课规模人数最多不超过50人。因课程包含大量感悟与体验内容,应针对高年级开设。

可将实践课程内容整体规划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初始阶段希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创造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为成员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工作阶段强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向自我,提出生涯规划的困惑与迷茫,深化自我探索与反思,学习生涯规划策略方法,通过与其他人共同工作的方式实际运用这些技能。结束阶段,巩固已获得技能或身心改变的成果、评估学习效果、分享学习感受及课程考核。

课堂教学形式包括:团体活动、分组讨论、讲解、游戏、分享等,可灵活组合。

3.4 课堂设计

(1)导入环节:也可以称为暖身环节,通过一到两个小活动消除陌生感、舒缓情绪、引入课程主题、引发学生思考。(2)提问环节:模拟一个真实情境,如远程面试、人才市场咨询、家庭内部会议、生涯访谈、生涯困难案例等,提出一个问题或矛盾供学生思考讨论。将课程的主题蕴含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整堂课将围绕解决问题进行。(3)试错环节: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4)拓展环节:由老师评议方案,点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或方法,系统讲解这些知识。(5)实践环节:布置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学生合作解决主题问题,总结出方法。(6)分享与评估环节:每个学生分享感受或困惑。

3.5 强化考核与评估

由于该课程经验课与实践课的定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较难评估。知识的获取可以用分数来衡量,而经验与技能的获得,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自评,如《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效能感量表》、《生涯焦虑量表》;另一方面通过随堂或课后的练习评估,如各类生涯测评结果的展示分享、职业决策平衡单的练习、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填写、职业生涯档案的完善等。再次,可在真实情境中反馈,如、简历的撰写、面试表现、他人评价等。

注释

① 张乐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② 陈军凤.大学新生团体生涯辅导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初探[D].厦门:厦门大学,2006.

③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④ 郭念峰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第7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61-01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等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一宏观角色决定了辅导员必然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

1 案例基本情况和分析

1.1 自我评估

桂某,男,2010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成绩优良,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等职,积累了一些组织、管理和行政助理的能力。

通过谈话和测试,该生认为自己的思维风格是基于自身的价值体系考虑问题,通常将符合自己价值取向和自我感受的事物评定为最重要的;工作方面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很好计划自己的工作,并且坚持按照计划完成,工作态度比较严谨,严格遵守职业规范,职业化水平比较高;学习方面以“倾听型学习”为主,即通过倾听把握所学问题的中心,并能有所收获。

在性格方面,桂某的优势在于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的与人合作及社会适应能力,思维敏捷,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不足为对那些需要极端冷静、严肃的态度才能完成的工作,常常不能很好胜任,从事一些例行琐碎的工作时,往往容易感到厌烦,不能认真对待。

1.2 外部环境分析

制药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知识密集、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行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医药行业已成为公认的发展最快的并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行业,并列为优先发展行业[2]。其中制药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药、农药、精化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他们是社会亟需的人才,完全可以找到称心如意又可以实现自身抱负的工作。比如,可以到具体的药物生产企业从事药物研制开发工作,进行药物生产的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等工作,也可以到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研究、设计、教学等工作。当然,如果不想在大学毕业后立即工作,还可以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1.3 目标确立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在完成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后进行的,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1)短期目标(2010~2014)。

获得河南中医学院工程学学士学位,获得大学英语六级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考上某重点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或成功进入在华跨国医药企业,作为医药代表从事药品销售。

(2)中期目标(2014~2020)。

选择一:获得某重点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参加工作,工作5年左右进入公司中层。选择二:进入企业公司中高决策层,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人脉和工作经验,之后适时报考硕士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历。

(3)长期目标(2020~)。

在自己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后改行进入政府行政系统,担任一定的公共职务,用自己的才识为社会多做贡献。

1.4 实施策略

(1)一期策略。

在校读书期间积极复习考研科目《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同时重点复习英语,力争以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多搜集在华跨国医药企业信息,了解其发展状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外企,并了解其员工要求,以此来规范和提高自己;制作自己的求职简历,学习各种商务礼仪和面试技巧为将来的面试做准备。

(2)二期策略。

选择一:读研期间掌握药理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药理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同时系统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该门外语系统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选择二:在工作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行政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工作,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掌握营销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掌握较好的英语水平和社交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容入企业,完成从一个大学生到一名企业员工的转变。

(3)三期策略。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遇事多思考,提高处理事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加强创新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用新思维、新方法去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心态和思维,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2 案例反思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可以把大学生求职这一特定阶段的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职业定位,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使他们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的全面发展。[3]可以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对自我以及职场都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明确目标之后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就业会更科学、更经济也更实际。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引导学挖掘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通过评估,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找出特点、明确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能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方法与技巧。通过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学生紧紧抓住学习、工作的重点,以职业生涯为导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积极而有意义的角色,迈向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耿乃国,等,主编.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8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 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大学生清晰自己的职业定位,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契合点,有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学生认清了职场形式,明确人生未来奋斗目标,合理地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提高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实现学习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1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制作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对自身性格、爱好、特长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通过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挖掘个人潜在能力,实现个人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1.2有利于学生明确目标和增加学习动力

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把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生活中遇到坎坷和困难,便于从宏观上调整和掌握局面,能够让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四年以致毕业后几年间都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奋斗的步伐任重道远,对学生起到了内激的作用,使学生为实现各阶段性目标而不断努力。

1.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做好一份职业规划犹如战场上的兵法秘诀,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到处存在激烈的竞争,手持规划详书,立于不败之地。作好规划书后,对自己及职场有了深刻的认识,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方向,为求职活动付诸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素质,与企事业人才需求相接轨,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就业的筹码。

2职业规划教育中的问题

2.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大学是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过度时期,大多学生在校期间,过重关注怎样学习课本知识,对于就业创业则认为是大四毕业时候的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规划关注过少,这是高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造成的,致使多数学生根本就不存在职业规划意识。

2.2对自我认知不清楚,定位不合理

多数学生在进行就业规划选择时,传统习惯是遵循父母亲友的建议,没有对自己进行深刻的自我盘查。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与内容,大学规划就是结合内因和外因的综合结果,对未来从事工作做出的方向性的选择。职业定位时,自己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方面都存在不足,导致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问题百出。

2.3职业规划指导老师队伍匮乏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兼职教师和大量的学生管理工作干部组成,这样的队伍构成专业化素质偏低,缺少与社会职场要求相符合的实践经验。一些教师对职业规划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在大学期间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学生长期发展的意义。

3改进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措施

3.1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普及规划理念

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职业规划教育的辅助课程,课程内容贯穿到学生的各个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大一时期,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大二大三期间,组织学生听取职业规划的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3.2建设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队伍是职业规划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前瞻性和职业敏感性,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强化职业规划教师队伍的标准,建立相关配套机制,引导学生从事规划教育,不断完善自我。

3.3强化职业教育管理

提高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认知需要自我感知、他人意见以及借助工具测量等,做好自我评估,包括学识水平、价值观、潜能方向等。同时,学生对职业环境也要做出一定的分析,指导学生评估和分析职业环境的特点、变化趋势,自己与职业环境的关系,分析出二者之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学校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专业实习情况规整档案资料,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参考。

4结束语

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合理分配的需要。做好学生规划教育,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为学生的自我完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洋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

[2] 吴云飞.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 许珍.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研究[J].科协论坛,2011(10).

[4] 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范文

(1.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云南昆明650201;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成才,有助于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重规划轻落实等诸多问题,致使完美的生涯规划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文章运用PDCA理论,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实施过程、路径不断得到改进与提升,从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根据内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实现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从而达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PDCA理论;路径提升;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3-0066-05

收稿日期:2014-12-02 修回日期:2014-12-26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0220:22

作者简介:王艳伟(1980—),男,河南沈丘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就业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13.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59(3):66-70http://xb.ynau.edu.cn

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ynndxbsk@qq.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3.013

党的十提出要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制定自己的生涯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就像gps导航一样,能够促进毕业生顺利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经常提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和流程;陌生是对具体的职业生涯路径的提升思考较少。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提升当中,有利于探讨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的提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国内,并逐渐进入高校。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引导高校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2007年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逐渐过渡到必修课。截至目前,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已经经历了六、七年的时间,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由于受政策引导、社会观念、师资队伍、思想引领、学生自身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是收效甚微[1-4]。

(一)政府重形式轻监督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做出了明确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建议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但是,对于这一要求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至今仍有一部分高校未单独开设职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单位重效益轻培训

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多单纯地从其为单位创造效益出发,没有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全面考虑,只片面录用“即时效益”人才,而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对大学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培训。

(三)学校重教学轻实操

在具体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影响,大都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灌输,教师向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基本理论,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操练习,通过生涯人物访谈让学生现场了解具体的理论及如何在现实中应用;或者利用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意义。

虽然有些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过多的采用一些“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游戏形式,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本身;虽然很多教师想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达到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许多教师把握技巧的“尺度”不够,致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只能是教师累得团团转,学生乐的手舞足蹈。

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得到了丰富。但是由于其本身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偏重于具体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其理论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四)家庭重结果轻过程

大学生父母对其职业发展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偏执心态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选择与提升增加了“精神枷锁”,许多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结果不得不因为父母的“一厢情愿”而改变,并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提升过程中,也会由于家庭观念的影响而悄然发生变化。

(五)学生重规划轻落实

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就将规划束之高阁,并没有认真的按照规划进行具体的落实,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中也没有进行规划的管理与调整,到最后只能是规划还是规划,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职业生涯过程当中。职业生涯规划就像汽车导航一样,第一步设定目的地;第二步规划路线;第三步按照路线行驶;第四步到达目的地,结束导航。大学生一般设定好目的地、进行路线规划之后,就不再进行中间的调整和监督管理,即使是设计了一些备选方案,但是由于环境变化迅速,规划远跟不上变化,大学生在按规划路线行驶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偏差,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偏离了原来规划的路线。

二、利用PDCA理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

(一)PDCA理论

PDCA循环理论又名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开始主要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后来逐渐应用于其他方面。PDCA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PDCA循环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并且循环进行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

(1)P(plan)计划:包含方针及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等。

(2)D(do)执行:根据已知信息,设计具体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先前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从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析对与错,明确效果,并找出问题。

(4)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同时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5-6]。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

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利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提升框架模型[7-10],详见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提升框架模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主要阶段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求职行动以及评估有机地融入在PDCA循环当中,并且每一个阶段又都可以进行一次PDCA循环改进,这样形成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互相促进的立体循环体系,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的不断提升。

1.利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改进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求职行动及再评估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利用PDCA循环进行分析与改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阶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需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四个方面的分析,结合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综合评价自我。结合PDCA循环理论,可以首先制定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四个方面探索的具体计划,比如根据大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探索工具和方法以及实施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采用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评;接着总结分析探索的结果的可靠性,并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测评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这样,周而复始,经历几个循环之后,就可以使自我探索这个阶段的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工作世界阶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工作世界(即外部世界探索)阶段,通常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外部工作世界的具体要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生涯人物访谈、实地调研工作岗位、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会、实习等。如果采用生涯人物访谈进行探索工作世界,那么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生涯人物访谈的具体计划,比如根据大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生涯人物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时间地点、访谈大纲等;然后按照访谈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并按时赴约。访谈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和访谈的一些技巧;接着根据访谈的纪录总结分析自己目标岗位的信息;最后对访谈结果和自己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分析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决策阶段。在进行了自我探索和外部工作世界探索阶段之后,通过内外部结合分析,以及SWOT、平衡单等工具进行决策。在决策阶段,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利用决策平衡单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平衡单使用的前提和规则;接着根据平衡单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对决策结果和自己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分析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这样,周而复始,经历几个循环之后,就可以使决策阶段的问题得到解决。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行动阶段。求职行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包括求职准备、求职礼仪、面试、签约等一系列过程。在求职行动阶段,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求职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前期的个人简历、求职服装、发型及求职礼仪、面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与实施;接着根据面试的结果总结分析,哪些地方自己做对了,哪些地方自己还有待改进;最后对面试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面试成功,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面试成功率。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再评估阶段。再评估及调整阶段常常被大学生所忽视,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许多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经常换单位的原因。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实在不适合目前的工作,结合PDCA循环理论,可以首先制定再评估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再评估的实施;接着根据评估的结果总结分析,究竟自己不适应工作?还是工作不适合自己?最后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2.PDCA循环七个步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时动态调整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时间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可以利用PDCA循环理论的七个步骤科学合理的进行动态、适时地调整。比如大一时自己的计划是本科毕业后去高校当老师,但是到大三时发现高校教书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自己一年之后毕业很难能直接到高校工作,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时调整。

(1)分析目前现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分析目前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达不到今后目标岗位的要求,这是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解决。

(2)分析生涯规划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就自己目前达不到目标岗位要求的问题,分析影响这一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历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等一系列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历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师资格证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学历水平不高这一因素。

(4)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并执行。针对自己学历水平不高的问题,有必要到高等级学府进一步深造,需要考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取得研究生学历。

(5)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研究生之后,再经历3年的学习,看看自己能否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和研究生毕业证,如果取得了,那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6)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笔试和面试进入了高校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以对这些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利于以后自己的发展。

(7)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虽然顺利进入了高校工作,但是由于自己没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暂时还不能承担教学任务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新出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是一个不断循环向上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每经历一个PDCA循环都会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向前发展一步。通过每一次PDCA循环,不断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提升的对策措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提升实施效果涉及到国家宏观层面、学校中观层面、学生微观层面等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

1.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监督管理措施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效果监督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实时通报,要求不达标的进行定期整改,以确保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保质保量的按照教育部要求实施。

2.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比如通过电视公益广告、平面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和意识引领。

3.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领计划

在政府层面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生涯案例剖析等活动,引领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二)中观层面

1.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就业指导课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职称评审给予关心和支持,保证其职业上升通道的通畅。

2.健全和完善社会用人机制

各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用人机制,并不断完善生涯规划的培训辅导体系。通过健全用人机制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效果,这样也有助于大学生为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转变家庭传统职业规划观念

父母的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家庭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人和领路人,而不做阻碍者。

(三)学生微观层面

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是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路线,就像GPS导航一样,如果一开始路线不正确或者路线不科学合理或者路线不经济,那么以后的实施都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南辕北辙,偏离目标。因此,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是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础。

2.切实执行规划路线

严格执行规划预定的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重要保证。再科学完美的生涯规划路径,如果不能有效地实施,永远只是停留在纸上,不能实实在在地落地。另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也能发现原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以后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

3.实时监控实施效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对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比较活跃,自制力还有待提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容易走向斜路。同时,大学生思维比较灵敏,时时会迸发出一些新的创新的思想与灵感,这样还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实时监控实施效果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有力保障。

4.动态调整规划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历时间较长,受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影响较多,在实时监控过程中,发现当前路径不再适应总目标时,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规划路径的调整,变通思路,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切实执行规划路线、实时监控实施效果、动态调整规划路径这一系列措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也是PDCA循环理论的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应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优化提升,只有站在整体的角度、系统的高度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提升,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理想就业。

参考文献]

[1]陈良声.PDCA循环原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83-8490.

[2]吴从娟.PDCA循环模式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的应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24-26.

[3]解臣习,许艳辉.PDCA方法在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3(19):274-275.

[4]张红,朱克敌.基于PDCA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通用多维模型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172-176.

[5]张秋贤.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之PDCA法[J].中国市场,2013(29):194-195.

[6]赵毅.试析PDCA循环法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2(1):81-82.

[7]王艳伟,李永能,黄宜,等.基于WSR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集成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13-17.

[8]刘艳,陈华平.基于“三维资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2):67-69.